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面向全民的信息素养教育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

面向全民的信息素养教育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

面向全民的信息素养教育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
面向全民的信息素养教育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

潘燕桃(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一、面向全民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性

1997年,我赴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校区访学。发达的互联网技术和丰富的互联网信息,帮助我很快地适应了访学生活。同时,我有幸参加了该校“因特网侦查”项目的研究工作,该项目旨在研究如何在网上精准地找到特定领域的信息。生活经历和学术经历让我切身地感受到信息素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此以后,信息素养及其教育也成为我持续关注的一个研究方向。

近年来出现了“魏则西事件”“李文星事件”等负面事件,在我看来,发生这些悲剧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当事人及其家人的信息素养有待提升。假如两个当事人在查找信息的同时能够对所获取信息进行分析、比较、核实,或许这两起悲剧就不会发生。因此提升全民信息素养迫在眉睫。

二、面向全民的信息素养教育的内容体系创新

2009年,我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信息检索通用教程》(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拙作出版后该社编辑多次提议对教材进行修订。近两年来,我受到上述两起事件的触动,同时深感作为信息素养教育者肩负的重任,于是,我采纳了高教社编辑的建议,在着手编写一部全新的信息素养教材的同时,计划到“爱课程”网开设“信息素养通识教程:数字化生存的必修课”慕课。该慕课于2016年入选“图书馆(学)在线课程联盟”第一批课程。

我计划开设一门面向普通大众的信息素养课程,学员的年龄、职业、背景各不相同。以往开设的“信息检索”“文献检索”类信息素养课程,无论是大学图书情报专业课程还是通识课程,面向的受众大多仅限于大学师生。

新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面向公众和不同群体开展的信息素养教育:从受众看,不仅包括教师和学生,还包括公众、家长等等;有学者将市民信息素养分为基础、通用、专业、研究4种;也有学者将全民信息素养分为工具、资源、社会结构、研究4种。根据近年来国际相关机构和组织发布的信息素养和核心素养的标准和框架,有学者将其概括为8

种核心素养,其中包括信息素养或数字素养。我认为,提升全民的信息素养,需要政府、学校、公共图书馆、媒体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合作。

在实践领域有不少老师已经开设了诸如《文献管理与信息分析》《信息素养:效率提升与终身学习的新引擎》等与信息素养有关的慕课。

我国信息素养教育始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采用在全国高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全校公共选修课)的形式,针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这些课程的内容体系和教材体例,大多采用了陈光祚在1974年出版的《科技文献检索》所开创的以检索工具类型来编排文献检索的体例,或以学科知识和专业进行划分,还有的以主题进行划分。但是,这些内容体系和教材体例过于学术化,很难引起公众的学习兴趣。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需求、新的信息环境和教育环境的变化,以及全民个人发展和终身学习的需要,同时提升公众的学习兴趣,我们的慕课首次创新性地提出在生活、学习与工作三大现实场景下开展信息素养通识教育的全新理论框架:(1)生活场景信息获取。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需要信息,比如天气、交通等等;

(2)学习场景信息获取。当今是一个倡导终生学习的时代,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需要学习,如人们需要获取学习环境相关的信息或者学术研究相关的信息;

(3)工作场景信息获取。从职场菜鸟晋升为职场达人是需要修炼的,比如需要获取职场关系、职场着装等方面的信息。更重要的是,年末如何做报表,如何了解竞争对手的信息,都需要运用信息素养。

可以说,每个人无论是处于初等教育、高等教育、职场工作甚至是退休之后的各个人生阶段,都需要在生活、工作、学习三大现实场景下获取各类信息。

三、“信息素养通识教程”及其特色

作为生活、学习与工作三大现实场景内容体系的实践探索,我于2017年9月在“爱课程”的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开设了“信息素养通识教程:数字化生存的必修课”。该慕课一共分为12讲,课程内容主要包括3个模块:一是信息素养基础理论(信息素养的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18年(总第28卷)第2期

“图书馆学理论与实践”会议专题

面向全民的信息素养教育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

- 18 -

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学号:112500283 姓名:王敏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关系,是现在教育的主流问题,也是难以根治的问题。在我看来,这与我们本身的社会政治制度对教学目标的确定以及强调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素养与实际生活相脱节有关系。教育本身的目的应该是提高人们的素质和技能,对国家的兴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是在实践的过程中,人们渐渐偏离这个轨道,而是一味的注重其分数和升学率。这本身就使理论和实践产生了脱节。脱机的根本目的是目标的异向。这很难立刻的解除,是需要时间的考证的。我很赞同教育文化一说,将教育与人的生活相紧密联系,将教育理解为不是一再的分数化,而是将其文化化。当教育水平成为国家文化素养的体现时,理论与实践就能在慢慢的摸索中达到共识。想必那一刻,我们的国家也即将强大! 本论文将先从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定义阐述,再来是两者的关系,接着是现在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存在的具体问题,最后就是自己对这些问题希望能处理的方法美好期望。 一:什么是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是教育研究中的一对重要范畴,但具体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是什么却难以明确作出定论的问题。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思考角度得出的结论不同,如赫斯特从理论的实践性特点出发认为:教育理论是有关阐述和论证一系列教育实践活动的行为准则的理论。而奥康纳认为,尽管理论可用来表示“指导或控制各种行动的一组或一系列规则、或一整套的箴言”,但理论是“表示已被观察所证实的一个假设或一组在逻辑上相互联系的假设”的术语。而穆尔则试图将这两种视角结合起来,认为“理论是合理解释的工具”也是“指关于应该做什么的规定和建议。不过,赫斯特和奥康纳的观点被认为是关于教育理论的两种对立的基本观点,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二者的区别:一个强调从实践性来揭示教育理论,一个强调从逻辑性来认识教育理论;一个从功能性来定义教育理论,一个从结构性来解释教育理论。无论从什么角度来解释教育理论,总要符合理论本身的特性,即理论的概括性、理论的抽象、理论的结构性、理论的系统性,以及理论与实践的差异性,这些理论特性。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是以认识为基础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有目的的活动。教育实践,是对人类所进行的教育活动的总称。它是人类社会活动不可或缺的组成,有独特的对象与领域。教育以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这是其与别的社会活动领域的标志性区别。 二: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 但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进行理解: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对实践具有反作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这与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力量的坚信密切相关。从完美主义的理想出发,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同处于一种和谐化的状态。既保持各自的优势,又相互融合,但现实中二者又往往以一对矛盾的姿态出现。正确理解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意义重大。本论文分析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

第三届“江西省初中名校联盟杯”综合素养大赛初二数学

第三届“江西省初中名校联盟杯”综合素养大赛 初二年级数学试卷 命题人:景德镇一中 邱金龙 一、填空题:(共13小题,每小题4分,共52分) 1、若两组数据,(1,2,,)i i y x i n =满足43(1,2,,)i i y x i n =-=,若数据(1,2, ,)i x i n =的标准差 为2,则数据(1,2, ,)i y i n =的方差为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3,2)P -关于直线y x =对称点的坐标是 3、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1,正方形EFGH 内接于ABCD ,2,,3 EFGH AE a AF b S ===,则b a -= 4、甲、乙两人沿着圆周同时匀速前进,开始他们位于一条直径的两端相向而行,第一次相遇时,乙走了100米,第二次相遇时,甲还差60米走完一圈,则这个圆的周长是 5 、方程9x y z =++的解为 6、已知关于x 的方程1x ax =+既有一个正根又有一个负根,则a 的取值范围是 7、方程组2 2 x y x y x y x ?-=+-??+=+??的解是 8、已知ABC 的两条高的长分别为5和20,第三条高h 的长为整数,则h = 9、在R t A B C 中,90,30ACB BAC ∠=∠=,在直线AC 上找一点P ,使ABP 是等腰三角形,则 APB ∠的度数为 10、如图,90MON ∠=,矩形ABCD 的顶点,A B 分别在边,OM ON 上,当B 在边ON 上运动时,A 随之在边OM 上运动,矩形ABCD 的形状保持不变,其中4,3AB BC ==,运动过程中,点D 到点 O 的最大距离是 11、满足13ab a b ++=的整数对(,)a b 有 对 12、已知a b c d 、、、都是正整数,且5432 ,,17a b c d a c ==-=,则d b -= 13、如左图,正方形ABCD 中,,M N 分别是,BC CD 边上的点,且45MAN ∠=,若3,4MC CN ==,则正方形ABCD 的面积为 二、解答题(4题,共48分) 14、(本题8 分)已知a b = =(1)(1)a b --的值. 15、(本题12分)已知两个一次函数112212,()y k x b y k x b k k =+=+<,当12x -≤≤时,y 的取值范围相同,均为63y -≤≤.(1)求这两个函数的解析式; (2)关于x 的不等式组112 25 x k x b k x b a ??a 的取值范围. 第3题图 D C B A N O M 第10题图 N M D C B A 第13题图 装 订 线

积极学习各种教育理论

积极学习各种教育理论,以充实自己,以便在工作中以坚实的理论作为指导,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努力学习英语,以适应当前教育的形式,给自己充电,为进行双语教学做好准备。积极进行学历进修学习,争取三年之内拿下本科。我还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各种开发语言,学习制作多媒体课件,为教学服务,同时也帮助其他同志制作课件,上网查找资料等等,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四、工作中应努力的方向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知识上做到课课清、段段清。 2、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各方面有更大进步。 3、加强守纪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不仅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学习,课下也要按校纪班规严格约束自己。 4、教育学生要注意保持环境卫生,增强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5、利用各种方法,训练学生提高、集中注意力。 6、在教学上下功夫,努力使班级学生的成绩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进步。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 一份春华,一份秋实,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汗水和泪水,然而我收获的却是那一份份充实,那沉甸甸的情感。我用我的心去教诲我的学生,我用我的情去培育我的学生,我无愧于我心,我无悔于我的事业。让我把一生矢志教育的心愿化为热爱学生的一团火,将自己最珍贵的爱奉献给孩子们,相信今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一定能

终身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

终身教育立法问题 1、终身教育立法的背景及必要性: 终身教育不仅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一种教育思想、教育目标、教育体系,但终身教育整体的构建并非是一个自发、自然的过程1,它的建立,必须依靠需要政府的推动、社会的支持、社会大众的参与。自从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与明天》发表至今己有四十余年,报告中的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的理念已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在随后的许多年中,各个国家都纷纷促进自身国家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促进终身教育在本国生根发芽。纵观发达国家的终身教育体系的建设历程,一般先从立法做起,把关于终身教育的建立和发展的目标、策略、具体要求等用法律条文形式固定下来,使其上升为国家意志,将终身教育的建立和发展纳入法制轨道并提供必要的法律保障。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在法律条文中首次使用“终身教育”的术语就指出,要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国家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使公民接受适当形式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业务教育和终身教育”及“国家鼓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社会组织采取措施,为公民接受终身教育创造条件”。教育法中与终身教育相关的条文集中在第11条、第19条 1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导论(中译本)[ 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15.

和第41条,这些条文为地方关于终身教育立法的出现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2004年,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了“五修四立”的立法规划,中便包括推动立法机关制定《终身教育法》的内容,2006年教育部己初步提出终身教育法草案,由教科文卫委员会推动终身教育的立法进程,但目前终身教育的立法迟迟没有进一步的动态,有关信息亦非常缺失,相关草案的内容亦未公开难以查询。因此,我国目前尚未拥有一部正式的关于终身教育的专门法律,故而,有关终身教育的相关规章制度没有立法保障就难以对其发展有推动力,目前往往相关措施也都只停留在政策层面。而发达国家之所以立法先行,通过确立相关法律来发展终身教育,主要是基于法律法规的规范性和强制性以及一系列的保障作用。尤其在我国这种终身教育的理念还远未普及,个人和社会对终身教育了解匮乏,没有主动参与终身教育和接受终身教育的意识和愿望下,这种约束和规范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且也只有通过法律法规的强制和规范率先启动并建立起终身教育体系,社会和个人才能依据这项法律法规促进和发展终身教育。2因此,要加速普及终身教育理念,扩大终身教育社会参与,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建立,终身教育的立法有必要走在各种措施还未实行的前面以保障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与发展。 三、国外立法简要概述: 美国国会在1976年10月通过了议员蒙代尔递交的《蒙代尔议2吴遵民.现代国际终身教育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4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地结合

教育中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是教育研究中的一对重要范畴,很久 以来,这两个概念是相互排斥的、对立的。这促使我们在思 考,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到底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如何才 能促进二者的相互发展。 理论这个词来自希腊语,理论的本义就是观看或观赏。它 是实践的总结,又是实践的向导。实践被马克思定义为能动地 改造现实世界的一切的客观物质活动。而对什么是教育理论、 教育实践,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思考角度得出了不同的结 论。我国有学者认为教育理论泛指人们有关教育的理论性认 识,是理性思考的产物,教育实践是对人类所进行的教育活动 的总称,它是人类活动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教育理论来源于教育实践,教育实践依赖教育理论,教育 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教育实践的需要;只有在 教育实践中,才有产生教育理论的可能,才能使教育理论得到 创新和丰富;教育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指导教育实 践;教育理论的正确与否,教育实践是其唯一的检验标准。总 之教育理论来源于教育实践,教育实践依赖教育理论。 不同的理论与实践的相关度不一样,各种不同类型的教 育理论与教育实践间有不同的关系。如教育发展理论,它主要 研究宏观教育现象,研究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理论越抽象, 越具有基础性,离实践的距离也就越远,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往往要经过多层环节,如转化为人们的思想、观念等,从而对 教育实践活动起作用,因而我们不能要求这种教育理论具有教 育实践的直接指导作用。 而对于教与学的理论,实践性是其中起主导作用的特性, 这类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有着较为密切和直接的关系,而且理论研究直接指向于具体的教育实践活动。目前的教育理论受到 教育实际工作者批评与指责最多的,便是这类应该与活生生的 教育实际紧密结合的理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脱离与结合 都具有某种合理性。

2019--2020年上学期八年级教学素养大赛试题

平原县第四中学2019-2020年上学期八年级数学教学素养大赛试题 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评卷人得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 B . C . D . 2.以下各式正确的是() A .532b b b ÷= B .()257 b b =C .248b b b ?=D .()222a a b a ab -=+3.等腰三角形一边长等于4,一边长等于9,则它的周长是() A .13 B .22 C .17 D .17或22 4.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80°,那么它的顶角是() A .80°或50° B .50°或20° C .50° D .80°或20°5.下列各组图形中,AD 是△ABC 的高的图形是 A . B . C . D .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个等边三角形一定全等 B .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C .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D .全等三角形的面积一定相等 7.如图,若,,则的度数为( )A .B .C .D . 第7题第9题

8.已知点P 1(a-1,5)和P 2(2,b-1)关于x 轴对称,则a+b 的值为 A .9 B .7 C .-1 D .-2 9.一个正方形和两个等边三角形的位置如图所示,则∠1+∠2+∠3的度数为( )A.1500 B.1200 C.900 D.1800 10.如图,四边形ABCD 中,AB=AD,AC=10,∠DAB=∠DCB=90°,则四边形ABCD 的面积为( )A、25B、30C、50D、100 第10题第11题第12题 11.如图,△ABC 的中线BD 、CE 相交于点O ,OF ⊥BC ,垂足为F ,四边形ADOE 的面积是6,且BC =6,则OF 的长是( )A.1.5 B.2 C.2.5 D.3. 12.如图:已知△ABC 中,AB =AC ,∠BAC =90°,直角∠EPF 的顶点P 是BC 边上的中点,两边PE ,PF 分别交AB ,AC 于点E ,F ,给出以下四个结论: ①AE =CF ;②图中有两对全等三角形;③2S 四边形AEPF =S △ABC ;④当∠EPF 在△ABC 内绕顶点P 旋转时(点E 不与A ,B 重合)有BE +CF =EF ;上述结论中,正确的有( )个 A.1个 B.2个 C.3个 D.4个评卷人得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3.若一个正n 边形的一个外角为45°,则n 等于____________. 14.已知1x y -=,则222x y y --的值为____________. 15.如图,在△ABC 中,点O 是△ABC 角平分线的交点,∠BOC=110°,则∠A=__________.

教育理论全理解

学习的分类 1、加涅关于学习的划分 (1)学习水平的划分 信号刺激—反应连锁言语联结辨别概念规则或原理解决问题(高级规则) (2)学习结果的划分 言语信息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智慧技能(辨别、具体概念、定义性概念、规则学习、高级规则) 学习理论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1、巴普洛夫经典条件反射 刺激泛化:机体对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刺激作出反应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刺激分化:如果只对条件刺激作出反应,对其他刺激不做反应刺激消退:条件反射形成之后,如果得不到强化, 刺激恢复:未经强化条件反射自动重现。 2、桑代克的尝试错误理论 学习的实质是——形成情境与反应之间的链接 学习的过程——渐进的盲目的尝试错误的过程。 学习遵循三个重要的原则 准备率:联结加强与削弱取决于学习者心理准备和心理调节状态练习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由于重复练习而加强,反之减弱效过律: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可导致满意的结果而加强,反之

3、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 (1)应答性行为:由特定的刺激引起的,是不随意反应 操作性行为:不与任何特定刺激相联系,是随意反应,(人)(2)正强化:呈现愉快刺激,增加反应频率。 负强化:消除不愉快刺激,增加反应频率 惩罚:呈现不愉快刺激,降低反应频率。 逃避条件作用:厌恶刺激出现了,逃避 回避条件作用:厌恶刺激即将出现, (3)程序教学:小的步子及时反馈积极反应自定步调低错误率 4、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学习的实质——观察学习(注意、保持、复现、动机) 直接强化:个体因表现出观察行为被强化而受到强化 替代强化:观察者看到榜样的行为被强化而受到强化。 自我强化:自己对表现出的符合和超出标准而进行的自我奖励。 二、认知派学习理论 1、苛勒的完型—顿悟学 (1)学习的实质——形成新的完型 (2)学习的过程——顿悟的过程 2、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学生头脑的认知结构

信息化背景下班级管理

信息化背景下班级管理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浅谈信息化背景下的班级管理 赵晓峰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山河初中 [摘要]班级管理信息化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时代要求。建立班级网站、博客、相册,形成班级文化利用博客、QQ、E-mail建立师生网络沟通平台,建立班级管理信息系统,加强与家长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班级管理信息化 学校中的班主任不仅是班级的管理者,还是班级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为了使得学生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健康的发展,班主任需要做好一个引路人和指导者。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现在已经进入一个以信息技术为龙头的时代。网络的普及,我

们的生活、学习、工作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可以说,网络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也对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不能停留在传统的班级管理手段上,应该借助信息化对学生进行管理。将多媒体引入班级管理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必将给班级管理带来革命性变革。目前计算机、互联网等媒体技术的发展和现代技术装备的进一步完善,在“以科研促教学”的思想指导下,多媒体cAI技术一定会在班级管理中大放异彩,发挥更大的作用。近几年,教育改革日新月异,各项设施日益完备,尤其是现代化教学设备的更新换代、校园网的正式成立和开通以及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和运用,为教学、教研工作搭建了一个高水平的平台。在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中,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结合传统的管理班级的方法经常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仅有利于班级管理工作有声有色的的开展,而且也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处于信息时代的

班主任更需要紧跟形势,不断开动脑筋,探讨如何通过营造学生喜闻乐见的现代信息技术氛围,开展具有信息时代特色的班主任工作,来提升班级管理的水平和效果,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一、建设班级信息管理数据库 伴随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工具来进行班级信息库的建设,能高效地实现班级的管理和服务,将班主任能从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因此,作为班主任,应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建设以数据库为基础的班级信息管理系统,把学籍管理(包括电子照片)、成绩管理、综合素质评价、考勤记录和奖惩记录、个别教育记录、班级工作计划、班会教案及班费收支登记、班级工作日志、课程表、座位表和班主任自身的课程教案管理、听课记录、学生家庭报告书、学生通讯录等建立一个数据库,全面完整地记载班级的各种信息,形成学生的电子档案,

浅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

113 教学改革与实践 第1期 总第167期 浅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 冯 印 沈明浩 (长春科技学院,吉林 长春 130600) 摘 要:实践教学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如何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提升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是高等教育教学过程的重要问题。研究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问题出发,充分揭示了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寻其推进的基本方式,以求找到整体提升教学水平的最优途径,实现实践教学的技巧化、模式化、功能化。关 键 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关系研究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657(2017)01-0113-03 收稿日期:2016-11-25 作者简介:冯 印(1986- ),女,吉林省长春市人,长春科技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食品微生物与功能性食品。 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辩证关系从《教育大辞典》可知实践教学被称为相对于理论教学的各种教学活动的总称,主要培养学生实践活动的能力,包含实验以及实践活动在内的、各种软件和构造构思、工程测绘以及社会调研等。其目标是让学生获得感性知识以及相关技术,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虽然在特点及用处上存在极大的不同,但是并非是两种对立的教学体系。第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都是教育系统的重要因素,任何一方的缺席与不完善都会直接影响高校教育体系的品质,给教育品质带来负面的影响。第二,它们二者之间联系密切、互相影响、相辅相成,理论知识是实践教学的指南针,指引着实践教学正确的方向,同时为实践活动中产生的现象带来正确合理的理论及依据;反过来,实践教学对理论教学带来的积极影响也是十分重要的,它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的过程中更加深刻地理解理论依据,同时使其在理论创新活动中拥有经验素材。在现代教学中,对学生的理论教学基本 要求中就包括了实践能力。 现在多数学生的理论知识不扎实、动手能力差,且相对缺乏创新思维;如今的实践教学内容十分匮乏,大大阻碍了教学质量的发展和进步。跟进时代的步伐完善人才培养方法,让学校培养出的人才满足社会的需求,解决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竞争力,已成为各大学所关注的重要课题。 二、开展实践教学的主要推进方式(一)传承实践知识 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一直以来都是相辅相成的。理论知识为实践知识提供一定的指引与依据,实践知识能增强对理论知识的消化吸收。由于受传统教学“捡理论、扔实践”思想认识的影响,高校实践教学体系普遍都存在着不完善的地方。要加强实践教学,就必须不断更新知识的概念,充分理解实践知识的功能和特点。过去的教育过度重视理论知识教学而忽略了同样重要的实践教学,片面强调理论知识的重要性,造成学生“高 分低能”的现象,动手能力薄弱。所以要努力增

浅谈网络信息化下的班级管理(陈玉云)

浅谈网络信息化下的班级管理——如何做个新型的班主任 高台县解放街小学陈玉云 随着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网络信息化对学校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同时,也给教师个人的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处在一线的班主任老师,如何适应网络信息化这种新形势下的班级管理,本人谈几点肤浅的体会和看法。 一、网络的信息化为班级管理创设了良好的资源环境 校园进入了信息时代,网络文化赋予了班级管理新的意义,信息化时代给班级管理带来了勃勃生机。 (一)为班级日常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班级管理信息化对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实现对学生和社会的优质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日常管理涉及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学生密切相关,关系到正常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大局。学生日常管理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它实际上也是一种负有育人功能的管理活动。因此,我们不能停留在传统的班级管理手段上,应该借助网络信息化对学生进行管理,而且这是信息化时代对班级管理的必然要求。 1.信息化班级管理具有很多传统管理方式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教师可通过计算机和网络开展一系列跨越时空的班级管理活动。通过建立信息管理数据库、学生成绩管理EXCEL表、班级邮箱、利用QQ等网络聊天工具和微信等手机短信发布平台等进行信息化管理,来实现班级管理目标。 在一次家长会上,我将学生的各科成绩制作成EXCEL表格,通过多媒体PPT播放出来,纵横对比,醒目直观,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这样,家长对孩子的成绩一目了然,对学生情况有了更科学更系统的分析。与传统的家长会相比,避免了家长看到的只是一个干巴巴的成绩表,在略知一二的情况下对孩子进行奖励或惩罚,而是利用多媒体手段帮助家长分析孩子成绩变化的缘由,从而有效开展家庭教育工作。 2.为班级日常管理提供了资源共享

终身教育思想

一、终身教育的概念 “终身教育”这一术语自1965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召开的成人教育促进国际会议期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法国的保罗?朗格朗(Parl Lengrand)正式提出以来,短短数年,已经在世界各国广泛传播,近30年来关于终身教育概念的讨论可谓众说纷纭,甚至迄今为止也没有统一的权威性定论。这一事实不仅从某一侧面反映出了这一崭新的教育理念在全世界所受到的关注和重视的程度,同时也证实了该理念在形成科学的概念方面所必需的全面解释与严密论证尚存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差距。 几个终身教育的概念: 终身教育所意味的,并不是指一个具体的实体,而是泛指某种思想或原则,或者说是指某种一系列的关心与研究方法。概括而言,也即指人的一生的教育与个人及社会生活全体的教育的总和。 ——保罗?朗格朗 终身教育应该是个人或诸集团为了自身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通过每个个人的一生所经历的一种人性的、社会的、职业的过程。这是在人生的各种阶段及生活领域,以带来启发及向上为目的,并包括全部的正规的(formal)、非正规的(non-formal)及不正规的(informal)学习在内的,一种综合和统一的理念。——R.H.戴维(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研究所专职研究员) 第三种较具权威性的观点是由1972年起就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部部长的E.捷尔比提出的。捷尔比认为:“终身教育应该是学校教育和学校毕业以后教育及训练的统和;它不仅是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之间关系的发展,而且也是个人(包括儿童、青年、成人)通过社区生活实现其最大限度文化及教育方面的目的,而构成的以教育政策为中心的要素。” ——E.捷尔比(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部部长) 这三种观点在表达和侧重上都有所不同,但是有一点是一致的:他们都认为终身教育包括人一生所受的各种教育的总和。 在这里,我们想引用国际发展委员会的报告《学会生存》中对终身教育作的定义:“终身教育这个概念包括教育的一切方面,包括其中的每一件事情,整体大于部分的总和,世界上没有一个非终身而非割裂开来的永恒的教育部分。换而言之,终身教育并不是一个教育体系,而是建立一个体系的全面的组织所根据的原则,这个原则又是贯穿在这个体系的每个部分的发展过程之中。”对于终身教育比较普遍的看法是终身教育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它指开始于人的生命之初,终止于人的生命之末,包括人发展的各个阶段及各个方面的教育活动。既包括纵向的一个人从婴儿到老年期各个不同发展阶段所受到的各级各类教育,也包括横向的从学校、家庭、社会各个不同领域受到的教育,其最终目的在于“维持和改善个人社会生活的质量”。 终身教育的概念也在不断发展。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其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对终身教育这个概念的内涵作了进一步的揭示,终身教育固然要重视使人适应工作和职业需要的作用,然而,这决不意味着人就是经济发展的工具。除了人的工作和职业需要之外,终身教育还应该重视铸造人格、发展个性,使个人潜在的才干和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终身教育产生的背景 1. 新时期社会的、职业的、家庭日常生活的急剧变化,导致人们必须更新知识观念,以获得新的适应力。 本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正值技术革新及社会结构发生急剧变化的时期。这一巨大变化不仅表现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的经济结构、过程及功能方面,甚至还影响到日常生活方式和普通家庭生活,使之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面对的是全新的和不断变化发展的职业、家庭和社会生活。若要与之适应,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DOC)

浅谈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关于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问题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越来越多元化。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主要有如下一些认识:一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是本然脱离的;二是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教育实践依赖教育理论;三是教育实践独立于教育理论之外,本身具有自主性。除此之外,学者们对此各抒己见:有学者认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是本然统一的,有学者认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是相互滋养的关系,有认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是紧张性关系,也有将二者的关系等同于自然科学领域中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等等。本文分析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内涵,历史发展,逻辑基础,阐述了关于二者关系的一些观点,提出当今主要问题并找出改进策略。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是一个宏大问题,其中关涉了教育领域许多方面的问题,因此,需要人们对此进行孜孜不倦的探寻。 关键词:教育理论,教育实践,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 一、概念分析 (一)教育理论内涵 1.定义 教育作为一种人与人之间互相影响的活动,从对象上来说,与亚里士多德所说的“理论之学”并不相同,因为人事是处于变化之中的,而“理论之学”是以永恒为对象的;与亚里士多德的“制作之学”及近代的自然科学理论也不相同,人事不存在“制作之学”及自然科学理论那种客观的对象。因此,教育理论应该是属于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实践之学”。 对于教育理论,与一些其它教育学的相关名词一样,并没有一个所谓的定论。我国教育学者叶澜在《思维在断裂中前行——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的在寻找》一文中指出:教育理论,作为一个名词,它泛指人们有关教育的理论性认识。所谓理论性认识是指一种认识的结果,它是理性思考的产物,以概括、抽象判断(程度可以不一)为其共同特征,而概括、抽象的层次与类型的差异则构成其内部的层级与类型。英国教育哲学家赫斯特(P.H.Hirst)从理论的实践性特点出发认为:教育理论是有关阐述和论证一系列教育实践活动的行为准则的理论。 教育理论,我认为一定是一种有体系的认识,甚至是可操作的认识。教育理论是教育思想的系统表述,教育理论是教育思想的高级形态。中国古代许多教育家的成果最终只能成为“思想”而不是“理论”,主要是因为“思想”没有成为体系,没有分条逐析。而一些西方教育家则使自己的成果形成体系,甚至可以作为方法直接应用于

中学数学六大核心素养42374

数学核心素养可以理解为学生学习数学应当达成的有特定意义的综合性能力,核心素养不是指具体的知识与技能,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数学能力。核心素养基于数学知识技能,又高于具体的数学知识技能。核心素养反映数学本质与数学思想,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和持久性。数学核心素养与数学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直接相关,对于理解数学学科本质,设计数学教学,以及开展数学评价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一般认为,“素养与知识(或认知)、能力(或技能)、态度(或情意)等概念的不同在于,它强调知识、能力、态度的统整,超越了长期以来知识与能力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凸显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强调了人的反省思考及行动与学习。”“数学素养是指当前或未来的生活中为满足个人成为一个会关心、会思考的公民的需要而具备的认识,并理解数学在自然、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能力,做出数学判断的能力,以及参与数学活动的能力。”可见,数学素养是人们通过数学学习建立起来的认识、理解和处理周围事物时所具备的品质,通常是在人们与周围环境产生相互作用时所表现出来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人们所遇到的问题可以是数学问题,也可能不是明显的和直接的数学问题,而具备数学素养可以从数学的角度看待问题,可以用数学的思维方法思考问题,可以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比如,人们在超市购物时常常发现这样的情境,收银台前排了长长的队等待结账,而只买一两样东西的人也同样和买一车东西的人排队等候。有位数学家马上想到,能否考虑给买东西少的人单独设一个出口,

这样可以免去这些人长时间的等候,会大大提高效率。那么问题就出现了,什么叫买东西少,1件、2件、3件或4件,上限是多少?因此,会想到用统计的方法,收集不同时段买不同件数东西人的数量,用这个数据可以帮助人们做出判断。在这个过程中,具有数感的人会有意识地把一些事情与数和数量建立起联系,认识到排队结账这件事中有数学问题,人们买东西的数量(个数)与结账的速度有关系。 从这个例子中可以了解到,具备数学素养可能有助于人们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而这个情境本身可能并非有明显的数学问题。 核心素养是个体在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能力。核心素养不是简单的知识或技能,它是以学科知识技能为基础,是整合了情感、态度或价值观在内的,能够满足特定现实需求的综合性表现。不难看出,核心素养关注的是后天教育的结果,它有别于一个人潜在的能力。而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或学习领域)的具体化,是学生学习一门学科(或特定学习领域)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关键成就,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新的课程标准中,给出了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六个主要方面,即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运算能力、直观想象和数据分析,并从概念的界定、及其在数学与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方面进行了描述。 如在数学核心素养之一的数学抽象中,便指出数学抽象是指舍去事物的一切物理属性,得到数学研究对象的思维过程。给出数学抽象的作

教育理论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教育: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2、教育学: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3、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4、校园文化:学校全体员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所共同拥有的价值观、信仰、态度、作风和行为准则。 5、个体身心发展: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 6、教育功能:教育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教育媒介对受教育者的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7、终身教育:是指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包括各个年龄阶段的各种方式的教育。 8、教育的本质 指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特征。是人类社会特有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9、人的发展:是指贯穿在人一生中的身心诸方面的变化过程。 10、文化: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则专指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社会的道德、信仰、法律、科技、教育、艺术、文学、宗教、传统习俗等。 11、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和规格的总要求,即解决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12、素质教育: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行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13、教育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 14、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 15、美育:即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发展他们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16、教育方针: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根据政治、经济要求,在一定时期内关于教育工作的总方向、总指针,是对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包括三部分内容:教育的性质或任务、教育目的、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其中教育目的是核心内容。 17、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 18、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信息化手段在班级管理中的巧用

信息化手段在班级管理中的巧用 摘要:信息技术教育在全国中小学日益普及,信息化时代不论给老师还是学生都带来了一种全新的生活和学习方式,同时也在深刻地影响并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大家的任职、情感、思想和心理。信息技术可以在班务管理、班级活动、师生关系、家校联系、心理辅导等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渗透到教育的各个领域,处于信息时代的班主任更需要紧跟形势,巧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关键词:信息技术班级管理班主任工作 现代学生生活在一个科技日益发达的时代,他们从小接触信息的渠道繁多,信息来源广泛。他们视野开阔,知识面广,需要交流沟通的欲望强烈。传统的班级管理的空间与时间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一个班级学生发展的需要,这时更需要现代媒体以其方便快捷的绝对优势拓宽班级建设领域,使班级建设既在教室中进行又在教室外适时跟进。近年来,我在班级管理中巧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地节省了时间,提高了班级管理水平,同时也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利用信息技术,优化班务管理 科学、民主、健全的班级管理制度是良好班风得以形成的有力保证,班级管理工作千头万绪,班主任要善于学习,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勇于创新,建立开放、民主、学生全员参与的现代班级管理体制,优化班务管理. 具体做法如下: 1、建立学生个人信息档案 学生基本信息的采集工作是一项十分繁杂的工作,而且运用纸质文件采集信息还存在着信息不集中、不易保存的问题。现在利用信息技术采集学生信息,就可以有效解决以上问题。应用程序建立学生个人信息档案库,建立班级管理的数据库,运用“表”对象中的设计器,将学生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家庭住址以及父母的情况等收录其内,

梁漱溟终身教育思想

(二)、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中的终身教育思想 中国历史上的这些终身教育观点,大多数都是对个人的要求或者对少数人的规范,但对于大多数的普通人来说这是不可想象的。因为没有人提出过可以称之为体系的,能为全体民众都接受的终生教育思想。但中国历史上的这些终身教育思想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给与后人很多的启示。梁漱溟先生就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受到前人思想的启示而提出自己的终生教育思想的,并对前人的思想进行了修正。比前人有很大进步,并且他是为全民设想,这一点更符合现代终身教育思想的价值取向。 梁漱溟认为解决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须深究内部病因。中国是乡村社会,文化的根子在农村,农村的破坏又最严重,中国的出路唯有乡村建设,而建设必寓于教育,归于教育。 实验乡村教育必须借助乡农学校,乡村教育的开展必须通过学校式教育与社会式教育相统 一。1927年在广东开办“乡治研究所”,1929年在河南辉县创办河南村治学院,1931年又在山东邹平创办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兼邹平实验县县长。梁漱溟认为民众教育应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或成人教育形成互相连结和融合的关系。民众教育应是面向社会开放的教育,它的教育对象应包括所有的成年人,而这种教育又应是贯穿一生的。兹从以下六个方面论述梁漱溟先生的终身教育思想: 1、“教育宜放长及于成年乃至终身” 梁漱溟承接了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命脉,也秉受了西方现代文明的熏陶,提出了“教育宜放长及于成年乃至终身”[5](P395)的对民众实行终身教育的观点,并提出了三个重要理由: 一是“现代生活日益繁复,人生所需要学习者遂以倍增,率非集中童年一期所得尽学,由此而教育延及成年之趋势,日益重迫”。二是“社会生活既繁密复杂,而儿童较远于社会生活,未及参加,在此种学习上缺少直接经验,效率转低,或至于不可能势必延至成年而后可。有唯需要为能启学习之机,而唯成人乃感需要,借令集中此种学习于童年,亦图费经历与时间,势必待成年需要,

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姓名:王敏 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关系,是现在教育的主流问题,也是难以根治的问题。在我看来,这与我们本身的社会政治制度对教学目标的确定以及强调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素养与实际生活相脱节有关系。教育本身的目的应该是提高人们的素质和技能,对国家的兴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是在实践的过程中,人们渐渐偏离这个轨道,而是一味的注重其分数和升学率。这本身就使理论和实践产生了脱节。脱机的根本目的是目标的异向。这很难立刻的解除,是需要时间的考证的。我很赞同教育文化一说,将教育与人的生活相紧密联系,将教育理解为不是一再的分数化,而是将其文化化。当教育水平成为国家文化素养的体现时,理论与实践就能在慢慢的摸索中达到共识。想必那一刻,我们的国家也即将强大! 本论文将先从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定义阐述,再来是两者的关系,接着是现在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存在的具体问题,最后就是自己对这些问题希望能处理的方法美好期望。 一:什么是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是教育研究中的一对重要范畴,但具体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是什么却难以明确作出定论的问题。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思考角度得出的结论不同,如赫斯特从理论的实践性特点出发认为:教育理论是有关阐述和论证一系列教育实践活动的行为准则的理论。而奥康纳认为,尽管理论可用来表示“指导或控制各种行动的一组或一系列规则、或一整套的箴言”,但理论是“表示已被观察所证实的一个假设或一组在逻辑上相互联系的假设”的术语。而穆尔则试图将这两种视角结合起来,认为“理论是合理解释的工具”也是“指关于应该做什么的规定和建议。不过,赫斯特和奥康纳的观点被认为是关于教育理论的两种对立的基本观点,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二者的区别:一个强调从实践性来揭示教育理论,一个强调从逻辑性来认识教育理论;一个从功能性来定义教育理论,一个从结构性来解释教育理论。无论从什么角度来解释教育理论,总要符合理论本身的特性,即理论的概括性、理论的抽象、理论的结构性、理论的系统性,以及理论与实践的差异性,这些理论特性。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是以认识为基础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有目的的活动。教育实践,是对人类所进行的教育活动的总称。它是人类社会活动不可或缺的组成,有独特的对象与领域。教育以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这是其与别的社会活动领域的标志性区别。 二: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 但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进行理解: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对实践具有反作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这与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力量的坚信密切相关。从完美主义的理想出发,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同处于一种和谐化的状态。既保持各自的优势,又相互融合,但现实中二者又往往以一对矛盾的姿态出现。正确理解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意义重大。本论文分析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的现实中的问题及理想的憧憬。我更倾向于两者处于一种和谐化的状态,因为这更有利于理论与实践更好的结合,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具有具体实际的意义,更有利于我们的教学。 教育实践能很好的改造现在教育的现状。在实践的过程中,同时也能验证理

2016年初中数学青年教师学科素养能力竞赛试卷(解题部分)

2016年太仓市青年教师学科素养能力竞赛 初中数学 第二部分 数学专业素养(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共24分) 1.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一条边是另一条边的2倍,并且有一个角是30?,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形状是( ) A .直角三角形 B .锐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不能确定 2.下列图形中,各边的中点一定在同一个圆上的是( ) A .菱形 B .平行四边形 C .矩形 D .等腰梯形 3.某商场以每件42元的价格购进一种服装,由试销知,每天的销售量t (件)与每件的销售价x (元/件)之间的函数关系为t =?3x +204.商场要想每天获得最大销售毛利润,则每件的销售价应定为( ) A .55元 B .50元 C .48元 D .44元 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A (0,2),B (0,6),点P 在直线y =x 上运动.若以A 、B 、P 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则点P 的个数是(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5.如图,数轴上的点A 、B 、C 、D 对应的数分别是整数a 、b 、c 、d ,且b ?2a =3c +d +21,那么数轴上原点对应的点是( ) A .点A B .点B C .点C D .点D 6.如图,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 绕点A 逆时针旋转30?到正方形AB 'C 'D ',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A .12 B C .1- D .1 7.已知抛物线y =ax 2+bx +c 经过点(1,4),(2,7),对称轴为直线x =k ,且|k |≤1,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335 a ≤≤ B .a ≥3 C .35 a ≤ D .a <0 8.如图,△AB C 中,AD ⊥BC ,垂足为D ,AD =BD =3,CD =2,点P 从点B 出发沿线段BC 的方向移动到点C 停止,过点P 作PQ ⊥BC ,交折线BA -AC 于点Q ,连接DQ 、CQ ,若△ADQ 与△CDQ 的面积相等,则线段BP 的长度是( ) C ' (第10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