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组织行为学_习题集(含答案)

组织行为学_习题集(含答案)

组织行为学_习题集(含答案)
组织行为学_习题集(含答案)

《组织行为学》课程习题集

一、单选题

1.“科学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2.“人群关系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3.在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中,为了解决组织中广泛存在的问题,着眼于潜在的应用价值而进行的研究是属于()。

4.在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中,()的主要目标在于说明客观事物的状况特点和出现频率。

5.在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中,()是在现实的环境中对实际情景的研究。

6.主张采用“胡萝卜加大棒”的方法进行管理的是()假设。

7.认为“人们最重视的是工作中与周围人友好相处,物质利益是相对将要的因素”的是()假设。

8.()假设认为人都期望发挥自己的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只要人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就会产生最大的满足感。

9.主张管理的方法和技巧必须因环境的不同而随机应变的是()假设。

10.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的学者是()。

11.()代表了人对周围客观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12.常言道:“一俊遮百丑”,这是对人知觉的()。

13.常言道:“情人眼里出西施”,这是对人知觉的()。

14.“无奸不商、无商不奸”,这是对人知觉的()。

15.词语“自觉性”、“果断”是形容一个人性格的()。

16. ()首先提出了“组织承诺”的概念。

17.从二十世纪()年代开始,组织承诺得到了组织行为学家的深入研究,并发现它能稳定地预测个体的缺勤和离职行为。

18.对长期目标来说,()是最有绩效的。

19.群体人数越多,则群体成员之间的冲突()。

20.群体人数越多,则群体成员之间彼此了解的程度就会()。

21.在托马斯等人提出的解决冲突的两维空间模式中,强调建设性地解决冲突,以最大可能地满足双方愿望的方式属于()。

22.()是指一个团队的综合情绪控制调节能力。

23.非正式组织中的核心人物是()的。

24.非正式权力来源于()。

25.非正式沟通是一种脱离组织机构的层级次序、主要以()为主的沟通方式。

26.管理者因为有给予奖赏、提升的权力而具有()。

27.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认为激励因素不具备会导致员工()。

28.期望理论提出在进行激励时要处理好三方面的关系,以下()没有包含在其中。

29.麦克利兰的需要理论认为,想要影响和控制他人的愿望或驱动力属于()。

30.麦克利兰的需要理论认为,具有高成就需要的人喜欢接受()的任务。

31.在强化理论中,奖励那些组织上需要的行为,从而加强这种行为,这是()。

32.组织最高目标属于组织文化的()。

33.组织风俗是属于组织文化的()。

34.产品的外观和包装属于组织文化的()。

35.在沟通中信息接受者向发送者表明自己对信息的理解和反应,叫()。

36.在沟通的过程中,将信息中包含的符号翻译成接受者可以理解的概念和形式,这叫()。

37.在正式沟通的网络中,()方式的民主气氛很浓,成员能充分交流。

38.在正式沟通的网络中,()方式对信息经过了筛选,代表秘书受领导者委托负责沟通。

39.鼓励人们正视变革的必要性,接受变革,这是卢因变革理论中()阶段的任务。

40.利用必要的强化方法,使已经实现的变革稳定化,使新的态度和新的行为得到维持和巩固,这指的是卢因变革理论中的()阶段。

二、多项选择题

41.人力资源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42.韦斯特尼等人认为“新组织”具有以下特点()。

43.按应用的广度,可以把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分为()。

44.按照研究目标,可以把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分为()。

45.按照研究的可控制性,可以把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分为()。

46.卢因提出的人类行为公式认为,人的行为是()相互作用的结果。

47.行为科学认为,人的行为可分为以下几类()。

48.社会知觉可分为()。

49.影响知觉准确性的因素中,知觉者自身的因素包括()。

50.美国心理学家维纳人们对行为的成功或失败常作以下归因()。

51.态度的心理结构由()成分构成。

52.在组织行为学中,员工工作态度主要反映为()。

的能力因素主要包括()。

54.情感的基本形态有()。

55.群体中成员的典型角色表现有()。

56.在托马斯等人提出的解决冲突的两维空间模式中,()属于典型方式。

57.在某些情况下,存在冲突,效率才更高。罗宾斯提出的引起冲突的方法有()。

58.按照团队存在的目的和形态进行分类,可以将团队划分为()。

E、发展团队

59.以下描述中,()属于委员会的缺点。

60.一般认为,管理者拥有以下哪些权力()。

61.正式职权具有以下哪些特点()。

62.政治行为的第二种观点认为,增强权力基础的策略有()。

63.依据沟通信息的流向,正式沟通的基本形态有()。

64.在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中,()属于保健因素。

65.在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中,()属于激励因素。

66.麦克利兰的激励需要理论认为,人的基本需要可分为()。

67.佛鲁姆的期望理论中,期望概率是指当事人主观判断的概率,它与个人的()有关。

68.公平与否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因为它与()都有关。

69.领导影响力的来源中,()属于职位权力。

70.领导影响力的来源中,()属于个人权力。

71.勒温的三种极端理论认为存在三种极端的领导工作作风,分别是()。

72.费德勒模型认为,影响领导形态有效性的环境因素主要有()。

73.根据领导生命周期理论,下属的成熟度一般指()等。

74.被编码的信息会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75.当组织内部出现下列()情况时,就需要对组织进行变革。

76.莱维特认为,组织变革一般都从()这几方面着手。

77.莱维特认为,组织结构的变革涉及到的三个维度是()。

78.组织变革的阻力可归纳为()。

79.为了使一个组织变成为学习型组织,管理者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80.组织发展所蕴涵的观念和针对的目标有()。

三、名词解释题

81.“经济人”假设82.“社会人”假设83.“自我实现人”假设84.需要

85.动机86.激励87.价值观88.知觉89.态度90.气质91.性格92.能力93.情感94.群体95.凝聚力96.从众97.群体思维98.非正式组织99.正式沟通100.上行沟通101.下行沟通102.越级报告103.沟通104.组织变革105.解冻106.再冻结107.学习型组织

四、简答题

108.组织承诺的概念及其三因素。

109.梅耶和艾伦认为,可以用来解释情感承诺形成的机制有哪些?

110.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员工的组织承诺的影响。

111.如何培养员工的情感承诺?

112.群体中的角色表现有哪几种?

113.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有哪些?

114.什么是冒险转移现象?其产生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115.什么是群体思维?它具有哪些特点?

116.冲突的来源中,结构因素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117.托马斯等人提出的用于解决冲突的两维空间模式中,有哪几种典型方式?

118.正式组织具有哪些特点?

119.非正式组织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120.正式职权有哪些特点?

121.在政治行为的第一种观点中,为升职和获取权力而采取的策略有哪些?

122.在政治行为的第二种观点中,增强权力基础的策略有哪些?

123.领导应树立怎样的权威观?

124.什么是三种极端领导方式理论?

125.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的内容是什么?

126.领导方格理论的内容是什么?

127.信息沟通的障碍有哪些?

128.组织变革的外部原因有哪些?

129.组织中哪些因素有利于激励组织创新?

130.如何化解组织变革的阻力?

131.学习型组织有哪些特征?

答案

一、单选题

1. D

2. B

3. B

4. A

5. C

6. B

7. A

8. C

9. D10. B11. B12. C13. C14. D15. C16. C17. C18. B19. C20. B21. D22. B23. A24. B25. C26. A27. A28. B29. A30. C31. C32. A33. B34. C35. C36. B37. C38. D39. A40. D

二、多项选择题

41. AB42. ABCDE43. ACDE44. ADE45. BCD46. BC47. ACD48. ABCD49. ABCD

50. ABCD51. ACD52. ABCD53. ACDE54. ABCD55. ABC56. ABCDE57. ABE

58. ACD59. ABCD60. ABCDE61. ABCDE62. ABCD63. ABD64. ABE65. CDF

66. ABC67. ABD68. ABCD69. ABD70. CE71. ABC72. ABC73. ABCD74. ABCD

75. ABCD76. ACD77. BCD78. ABC79. ABC80. ABCDE

三、名词解释题

81.认为人的行为就是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工作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报酬。

82.认为人们最重视的是工作中与周围人友好相处,物质利益是相对次要的因素。

83.认为人都期望发挥自己的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只要人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就会产生最大的满足感。

84.是指客观的刺激作用于人们的大脑所引起的个体缺乏某种东西的状态。

85.是指引起个人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此行为导向满足某种需要的欲望、愿望、信念等心理因素。

86.就是利用某种有效手段或方法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过程。

87.价值观是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88.是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或各个部分在人脑中的反映。

89.是个体对外界事物的一种较为持久而又一致的内在心理和行为倾向。

90.气质是人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点。是人天生的、表现在心理活动动力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

91.是一个人对现实和态度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特征。

92.是指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93.是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产生的人对一定事物的态度体验。

94.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人的集合体,他们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在情感上相互依赖,在思想上互相影响,而且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

95.是成员被群体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内的程度。

96.当一个人在群体中与多数人的意见有分歧时,会感到群体的压力。当这种压力大到迫使群体成员违背自己意愿产生完全相反的行为时,这种行为就叫顺从。

97.是参与一个统一群体中的人们的一种思想作风,在这个群体中,认为追求思想一致比现实地评价各种可能方案更为重要。

98.并不是由法定权力机构所建立,而是人们彼此交往的联系中自发形成的组织。

99.指定的信息或指示经指挥链条向下传达,意见和建议经指挥链条向上汇报。

100.是由下级向上级报告工作情况,提出自己意见和建议的沟通方式。

101.由上级直接向下级发布命令和指示。

102.组织成员越过直属上级直接向更上层领导者,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进行沟通。

103.指个人、群体、组织之间传递信息并达到共同理解的过程。

104.指组织根据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部情况的变化,及时改变自己的内在结构,以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105.就是鼓励人们正视变革的必要性,接受变革。

106.指利用必要的强化方法,使已实现的变革稳定化,使新的态度与新的行为得到维持与巩固。

107.指在发展中形成了持续的应变和变革能力的组织。

四、简答题

108.组织承诺是一种束缚力,它把个体约束到与保持组织成员身份相关的行动上。

组织承诺的三因素:情感承诺、连续承诺、规范承诺。人们之所以留在组织中,是由于他们愿意(情感),有需要(连续性),或是感到应该如此(规范化)。

情感承诺是个体对组织认同的程度。包括认同组织的价值观和目标、为自己是组织的一员而感到自豪、愿意为组织利益做出牺牲等。

连续承诺是个体为组织连续工作的要求。

规范承诺是社会规范对个体遵从组织程度的影响。

109. 1、员工—组织匹配2、期望满足3、因果归因4、回顾性文饰作用

110. 1、对权威的尊重2、“面子”与和谐3、集体主义4、人际关系

111. 1、通过招聘甄选合适的员工;2、通过内部提升来培养情感承诺;

3、通过培训和宣传来培养情感承诺;

4、通过沟通和支持来培养情感承诺。

112.自我中心角色、任务角色、维护角色。

113.影响群体的凝聚力的因素

1、态度和目标的一致性。当群体成员拥有相似的态度时,群体的凝聚力强。

2、外部的威胁。外部威胁的存在可以增加凝聚力。

3、群体规模。小群体比大

4、奖酬体制。以群体为单位奖酬比以个人为单位奖酬,会导致更高的凝聚力。

5、班组的组合。以人际吸引、价值观和目标的一致为基础组成的班组有较高的凝聚力。

6、与外界的关系。与外界隔离的群体有更高的凝聚力。

7、群体的绩效。一个成功的群体更易发展凝聚力。

8、领导作风。领导者具有民主作风的群体有较高的凝聚力。

114.“冒险转移”现象就是在群体决策中冒险水平比个人决策更高的现象。

各国学者为解释“冒险转移”现象而提出了不同假设:

1、责任分摊的假设对决策后果的责任可由大家分摊。

2、领导人物作用的假设领导者显示其才能与胆略。

3、社会比较作用的假设群体内各成员相互比较自己决策意见的冒险水平,从而导致“冒险转移”现象。

4、效用改变的假设成员相互影响会改变冒险效用。

5、“文化放大”假设若一国社会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是崇尚冒险,则这种价值观会被放大到群体决策中。

115.群体思维是参与一个统一群体中的人们的一种思想作风,在这个群体中,认为追求思想一致比现实地评价各种可能方案更为重要。

群体思维的特点:

1、顺从性思维。

2、有倾向性地选择信息。

3、盲目乐观情绪。

4、相信群体无所不能。

5、首创精神的假

象。

116. 1、规模组织规模越大冲突也越多、越大。2、参与下级参与越多,冲突越少。但研究表明,下级参与程度越高,冲突水平也越高。3、直线机构和参谋机构两者的职能、目标不同,成员的价值观和背景不同,因此它们之间常有冲突。4、奖酬制度当一方多得报酬使另一方少得报酬时。

5、资源相依性组织资源有限,各群体分配中产生冲突。

6、权力组织中各群体的权力大小不一样,导致冲突。

117. 1、竞争型方式。毫不让步,坚持自己的利益要求。

2、回避型方式。既不满足对方也不满足自己的利益。

3、体谅型方式。愿意满足对方的利益需要。

4、合作型方式。最大限度地满足双方的利益要求。

5、妥协型方式。这是坚持与合作中的一种中庸之道。

118. 1、组织目标是具体的。

2、正式组织的权力具有强制性服从的特点,并且还有正统性、合法性、稳定性的特点。

3、正式组织的结构一般有层级式的等级特点。

4、信息沟通渠道是由组织规章所提供的。

119. 1、暂时利益的一致。2、兴趣爱好的一致。3、经历背景的一致。4、亲属关系。5、地理位置的一致。120. 1、上级委任。正式职权来自于上级管理部门的委任。2、强制实施。依靠组织的规章制度等来强制实施。3、等级式。由各种不同层次等级的职权相互链接,形成完整的正式组织的权力体系。4、合法性。其设置和实施都合于理性的规则。5、稳定性。组织结构和组织规则的相对稳定性,决定了正式职权的相对稳定性。

121. 1、靠工作表现赢得竞争。2、工作的流动性。3、协助上司取得成功。

4、找一个推荐人。找一个有威望的人替你推荐晋升。

5、显示忠诚。对上级或公司表示忠诚。

6、破坏别人名誉或排挤。

122. 1、介入高不确定性的领域。部门权力的一个来源是处理应急的不确定性的能力。2、创造依赖性。拥有其他部门需要的信息、材料、知识和技能等。

3、提供资源。能给其他部门提供资源。

4、战略应变。当外部环境变化时,进入一些关键领域。

123. 1、破除对职位权力的迷信;2、正确认识权力的来源;

3、正确地使用权力。

124.由勒温提出,认为存在三种极端的领导工作作风:专制作风、民主作风、放任自流作风。

125.领导生命周期理论不仅考虑领导者的风格,而且考虑其下属的“成熟度”。认识为成功的领导是通过针对下属的意愿和成熟度选择正确的领导风格来获得的。

该理论提出了四种特定的领导行为:命令、说服、参与和授权。

下属的成熟度:人们有意愿和能力完成某项特定任务的程度。一般指责任心、成就感、工作经验、教育程度等。

将下属的成熟度由低到高分为四个等级:R1——R4。

认为要把关心工作、关心人和下属的成熟度三者结合起来考虑。只有领导者的领导风格与其下属的成熟度相适应,才能产生较好的领导效果。三者是一个曲线关系。

第一象限,下属成熟较低时(R1),应采取命令式领导方式。

第二象限,下属成熟度逐渐提高(R2),应采用说服式领导方式。

第三象限,下属成熟度有较大提高(R3)时,应采用参与式领导方式。

第四象限,下属相当成熟(R4)时,应采用授权的领导方式。

126.领导方格理论是布莱克和穆顿设计的管理方格图,用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领导者对生产的关心程度和对人的关心程度。其中有5种典型的组合,表示了5种典型的领导方式。

1、1型方式——表示对人和生产都不关心。“贫乏型管理”。当下属素质很高,全部为自我实现型的高成熟度的成员时,这种领导方式是可行的,即“无为而治”。

9、1型方式——表示对工作极为关心,但忽略对人的关心。

“独裁的、重任务型的管理”,或“权威型的管理”。

1、9型方式——表示领导者对人极为关心,但忽视工作的进行和效果。“乡村俱乐部型管理”。

5、5型方式——既对工作关心,也对人关心,且程度适中,主张适可而止。“中庸型管理”。

9、9型——表示对工作和人都极为关心。工作效率高最高。

127. 1、语义障碍,理解差异2、个体差异造成的“选择性知觉”3、情绪造成的沟通障碍4、地位差异和厉害冲突防碍交流5、组织层次的影响6、组织结构设计不当,沟通渠道不畅7、信誉不佳,防碍沟通8、条件不清,弹性太大9、地理障碍,沟通困难

128. 1、技术的不断进步。2、价值观念的变化。3、具体制度结构的变化。

129. 1、有机的组织结构利于创新。2、创新与较长的管理期限有关。3、创新通常产生于资源的短缺。4、创新型组织中部门间的交流程度都有很高。

130.化解组织变革阻力的方法:

1、变革的发动集团必须认清组织变革的动力和阻力。

2、发动和鼓励组织成员参与制定变革规划和实施变革。

3、组织成员必须感到一种非改不可的压力和紧迫感。

4、从外部引进一些新的观点、思想和意见,以帮助成员找到组织变革的新方法、新途径。

5、组织变革应首先在小范围内进行,成功后再普遍推广。

6、善于捕捉变革的最佳时机,及时变革。

131. 1、存在一个大家一致赞成的共同的愿景;

2、人们能够摒弃其原有的思考方式,以及解决问题或开展工作的标准规程;

3、组织成员把组织的过程、活动、功能及其与环境的交互作用看成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整体的一部分;

4、人们能够打破横向或纵向的界限,彼此公开地进行交流,无须顾虑会受到批评或惩罚;

5、为了一起工作以达成组织的共同愿景,人们能升华其个人利益和牺牲部门的利益以服从组织的整体目标。

(完整word版)组织行为学考试题及答案

组织行为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着重对人的个别差异研究的学科是【】 A.普通心理学B.社会心理学C.人事心理学D.劳动心理学 2.行为的理论模式用函数关系式表达为【】 A.B=f(s·p) B.B=f(p·E) C.B=f(s·E) D.B=f(p·M) 3.组织行为学家西拉杰和华莱士,把研究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的系统过程归纳为【】A.四个步骤B.五个步骤C.六个步骤D.七个步骤 4.人们较容易注意观察能满足需要的事物,而对于满足需要无关的事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是【】A.知觉防御B.晕轮效应C.投射效应D.首因效应 5.激发人的行为并给行为以方向性的心理因素是【】 A.需要B.动机C.态度D.信念 6.最早提出归因理论的美国心理学家是【】 A.麦克里兰B.史布兰格C.海德D.特尔曼 7.创造性行为的主要特点是【】 A.系统性B.有用性C.社会性D.差异性 8.对个人今后所要从事的职业、要去的工作组织、要担负的工作职务和工作职位的发展 道路,作出设想和计划的过程是【】 A.事业生涯开发B.事业生涯设计C.事业生涯决策D.事业生涯管理 9.在满足成员的社会需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的群体是【】 A.正式群体B.非正式群体C.命令群体D.任务群体 10.影响群体有效性的因素是群体任务的复杂性和【】 A.群体结构B.群体规范C.性格特点D.相互依赖性 11.最能集中体现民主或参与管理的沟通网络形式是【】 A.轮式B.全方位式C.链式D.Y式 12.小道消息传播的方式主要是【】 A.流言式B.偶然式C.单线式D.集束式 13.最早提出社会测量理论的学者是【】 A.莫里诺B.霍曼斯C.韦伯D.阿西 14.最简单、花费最低的管理群体间互动的方法是【】 A.运用层次等级B.设立特别工作组C.构建规则与程序D.成立工作团队 15.对组织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的分配权称为领导的【】 A.奖罚权B.专长权C.资源控制权D.决策权 16.衡量领导有效性的最重要的指标是【】 A.工作绩效B.工作计划C.德才兼备D.工作目标 17.影响领导有效性的最重要的权变因素是【】 A.领导者自身的特点B.被领导者的特点C.领导的情景D.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组织行为学知识点归纳

组织行为学 第一章概述 一、组织行为学的含义 1.组织行为是指一定组织中个体、群体和整个组织三者之间以及整个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各种行为。 2.组织行为学是采用系统分析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个体、群体、以及组织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从而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3.研究对象:成员个人,群体,整个组织以及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行为。 4.本质:1)组织对其成员的思想、感情和行为的影响方式 2)组织的各个成员的行为方式及其绩效对整个组织绩效的影响 5.研究组织行为的目的:描述、解释、预测、控制员工的行为 二、组织行为学的性质与特点 1.组织行为学的主要特征有:1)边缘性、综合性、跨学科性 2)两重性:艺术性,科学性 3)实用性 2.相关学科和组织行为学的关系:p8 3.组织行为学的学科内容

5.研究和应用组织行为学的意义:p10 三、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 1.管理科学的发展p2 19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主要理论有: 泰勒:科学管理理论——侧重于企业基层人员的操作分析、组织原则和工作监督; 法约尔:管理过程理论——主要集中于高层的管理原则,如企业的计划、不同层次组织的协调、控制等 马克斯?韦伯:组织理论——认为组织应是一个等级森严、层次分明、分工明确的金字塔结构,为“直线式”组织结构奠定了理论基础。 这三种理论的共同缺点是,轻视或忽视组织中人的因素,仅仅把人看成是一台机器,而完全没有考虑人的思想、情感、主观能动性。 2.行为管理理论的产生p4 产生原因——古典管理学派缺陷:强调物质因素作用,忽视人的主观能动;强调物质鼓励,忽视了社会需要;强调正式组织,忽视非正式组织。单纯科学设计、奖金刺激、等级分明指挥系统不能带来持久活力。紧张而单调劳动和日益严重剥削激起工人们有组织反抗。 标志性事件——梅奥及其领导的霍桑试验 (1924年~1932年在美国芝加哥郊外的西方电器公司霍桑电话机工厂中进行的试验。) 试验背景:1)霍桑工厂的状况:工资较高、福利待遇好但工作效率低下 2)劳资矛盾日益突出 3)工人不是经济人——只追求经济利益 4)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发展使人们的民主参与意识增强 5)工人的文化水平提高,脑力劳动比例增加,简单的管理方式越来越不可行。 6)希望对工人行为的研究掌握其规律,提高管理水平。 霍桑试验的结果:生产效率不仅受物理的、生理的因素的影响,而且受社会环境、社会心理的影响。 霍桑试验结论:1)工人是社会人不是经济人 2)非正式组织的存在 3)生产率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和他周围人的关系。 满意的员工是高效的员工。 3.人群关系理论(行为学派时代)p5 主要是对工人在生产中的行为以及产生这些行为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以便调节企业中的人际关系,提高生产。 主要代表人物:梅奥、马斯洛、赫茨伯格 主要理论:x理论与经济人假设、霍桑实验与社会人假设、Y理论与自我实现人假设、行为科学理论、超Y理论与复杂人假设(权变的观点) 人权关系理论——人力资源学派——组织行为学兴起 4.积极组织行为学:对积极心理品质和能力的测量、开发和有效管理的研究和应用,从而实现提高个体、群体和组织的绩效。 概念:它强调积极心理品质和能力的可测量、可开发和绩效相关性。 积极心理因素: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主观幸福感和恢复力P17 研究对象:积极的情绪和体验、积极的人格特征、积极的社会环境p16 积极心理资本的开发:p19 四、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 主要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心理测验法、案例法、情景模拟法、系统法p12 第二章知觉、归因理论与个人决策 一、个体的知觉与认识过程

《组织行为学》心得体会

读《组织行为学》有感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十分实用的课程。它是管理学科中的一门分支学科,是以组织系统及其群体、个体的心理与行为规律为研究对象。读此书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识人、读人、用人、用好人。更好地了解新生代的员工的需求,怎样与他们进行有效的沟通以便更好的管理,让我在建设团队、管理团队、处理团队内部各方面的关系、激励团队等工作上有了更加有效的方法可以选择。 学习组织行为学对于管理者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极大的帮助;并能使管理者知人善任,合理地使用人才,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的合理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管理者领导水平,改善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有助于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 在一个组织中,领导人很重要,但是领导不是所有的大大小小的事情都事必躬亲。真正的领导人要会招揽人,会用人,各持其长,不一定自己能力有多强,只要懂信任,懂放权,懂珍惜,就能团结比自己更强的力量,从而提升自己的身价。 书中比较重要的一块内容就是激励原理。所谓激励机制是为了激励员工而采取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规章制度、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文化理念以及相应的组织机构,建立完善人事考核制度、评比制度、表扬制度、奖金制度等等激励措施的总和。也包括使用影响人的心理、行为活动及绩效的手段和方法。通过这一机制所形成的推动力和吸引力,使员工萌发实现组织目标的动机,产生实现目标的的动力,引起并维持实现组织目标的行为;并通过绩效评价,得到自豪感和响应的奖酬,强化自己的行为。

另外,组织行为的考量需要建设一个高效的团队,而团队的建设贵在坚持。团队建设是一个持续的动态过程而不是一劳永逸的工作。它需要我们所有人在保持相对稳定的企业凝聚力的前提下,不断改进、提高,因时而变,因事而变。将每个员工对企业的忠诚转化为巩固经营成果的安全防护墙;最终保证业务经营的健康持续发展。 团队的真正意义在于找到一群人,他们技能互补、目标相同、工作表现指标一致、具有协调的认知、彼此为对方负责。而我作为团队的一份子,更要为这个团队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价值,为企业的发展努力奋斗。

2016组织行为学试题及答案

2016组织行为学试题及答案

2016组织行为学试题及答案 【篇一:2016年4月自学考试00152《组织行为学》试 卷及答案】 0152 全国2016年1月自考组织行为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人的行为特点具有(b) a.系统性 b.可控性 c.静态性 d.单样性 2.最早提出“组织科学”这一概念的是(c)a.莱维特 b.梅奥 c.维 卡d.泰勒 3.一般应用于分析受多种因素影响现象的方法是(d) a.抉择分析 b.相关分析 c.趋势分析 d.因素分析 4.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必须建立起正确的对人关系的(a) a.知觉 b.态度 c.观 念d.价值观 5.“效率就是生命”是一种(c ) a.理性价值观 b.政治性价值观 c.社会价值观 d.集体价值观 6.下列选项不属于创造性行为的特点的是( d )

a.主动性 b.适应性 c.有用性 d.独特性 7.把性格划分为a型、b型、c型、d型和e型,其分类的依据是(b) a.某种倾向性 b.人的行为模式 c.何种心理机能占优 势 d.思想行为的独立性 8.间断——平衡模型指出,群体在第一阶段结束时,群体发生一次转变,这个转变正好发生在群体寿命周期的(c) a.初期阶段 b.第二阶段 c.中间阶 段 d.最后阶段 9.冲突较多,不太容易随机应变的群体是(d) a.正式群体 b.非正式群体 c.同质群 体d.异质群体 10.影响信息沟通的基本因素除了信息源、接收者、编码与解码以外,还包括(a) a.通道 b.工具 c.情 境d.路线11.人际心理关系形成的基础是( a ) a.人们的直接感情相互作用 b.人们的直接血缘关系 c.人们的宗教道德观念 d.人们的政治法律观念 12.人们见面的次数越多、越熟悉,越可能相互喜欢。这个结论的得出者是(d) a.伦林 b.扎琼克 c.费斯廷 格 d.奥斯卡普 13.在相互依赖关系的类型中,依赖关系最为复杂的是(c) a.联营式关系 b.顺序式关系 c.互惠式关系 d.协作式关系

080111组织行为学总复习

《组织行为学》课程综合复习资料 一、单选题 1. 在组织行为学中,把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更努力的倾向称为()。 A.群体促进效应 B.社会惰化效应 C.协同效应 D.责任分摊效应 2. 下列有关能力叙述正确的是()。 A.再创能力通常不具备创造性因素 B.男、女在智力上是存在差异的 C.一般能力就是通常所说的智力 D.智力迟钝者,其智力发展得慢,终止也比较迟 3.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①生理需要;②安全需要;③社会需要;④尊重需要;⑤自我实现需要。其中属于外部满足的需要有()。 A.①② B.①②③ C.① D.①②③④ 4. 关于需要层次理论,叙述正确的是()。 A.人的一生都要经历这几个需要层次 B.人的需要总是从生理需要开始 C.人的一生不可能只以一种需要为主 D.需要层次是可以跨越发展的 5. 在通常情况下,属于“双因素理论”中激励因素的是()。 A.工资 B.工作环境 C.福利 D工作岗位 6. 根据期望理论,努力与成绩的关系主要取决于()。

C.领导的激励 D.个人的需要 7. 一般情况下,下列哪一种挫折的防卫方式最具有积极意义()。 A.表同作用 B.代替作用 C.投射作用 D.反向作用 8. 按照群体中成员之间相互接触的方式来分类,可分为()。 A.大群体和小群体 B.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C.假设群体和实际群体 D.参照群体和一般群体 9. 在人们产生错误知觉的思想方法中,有一种是以点概面的思想方法,它被称之为()。 A.刻板印象 B.首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投射效应 10. 罗宾斯认为,冲突的来源除了沟通因素,个体行为因素外,还有()。 A.目标因素 B.结构因素 C.内聚力因素 D.规范因素 11. 目标很重要,但不值得和对方闹翻或当对方权力与自己相当时,处理冲突的方式是()。 A.强制 B.开诚合作 C.妥协 D.回避 12. 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是()。 A.个体

组织行为学学习感想

学习《组织行为学》后。结合各种资料、实例,就其中的激励机制与行为影响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十分实用的课程。它是管理科学中的一门分支学科,以组织系统及其群体、个体的心理与行为规律为研究对象,是建立在多学科基础之上的学科。 学习组织行为学后,对于管理者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极大的帮助;并能使管理者知人善任,合理地使用人才,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的合理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管理者领导水平,改善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有助于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 一、对激励机制的概述 《组织行为学》一书中比较重要的一块内容就是激励原理。所产生的激励机制是领导和管理企事业单位,公司中非常重要的手段(方法)。所谓激励机制是为了激励员工而采取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规章制度、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文化理念以及相应的组织机构,建立完善人事考核制度、评比制度、表扬制度、奖金制度等等激励措施的总和。也包括使用影响人的心理、行为活动及绩效的手段和方法。通过这一机制所形成的推动力和吸引力,使员工萌发实现组织目标的动机,产生实现目标的的动力,引起并维持实现组织目标的行为;并通过绩效评价,得到自豪感和响应的奖酬,强化自己的行为。 二、激励机制在团体中的具体应用实例 国内外许多著名公司、团体无一例外地都拥有非常成熟的激励机制。我就本人搜集的几个具体例子对此进行阐述。 这是国外和国内两个比较著名的公司所运用的激励机制。它们很好地体现了激励机制在具体工作中的应用。在学习《组织行为学》之前,我是一向不去注意这些例子的。但现在通过这两个例子,更加使我了解到组织行为学中激励机制的要点。 第一个是GE公司的员工激励机制。GE公司对员工有着一套相当完善的考评制度。公司CEO韦尔奇随身都会携带一本笔记本,上面画满了图表,每个部门都有相关的图表,反映每个员工的情况)这是一个动态的评估,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第一类占10%,他们是顶尖人才;次一些的是第二类,占15%;第三类是中等水平的员工,占50%,他们的变动弹性最大;接下来是占15%的第四类,需要对他们敲响警钟,督促他们上进;第五类是最差的,占10%,我们只能辞退他们。根

组织行为学历年论述题汇总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5.4)41.试论管理者学习组织行为学的重要意义。一-P6 42.联系实际案例说明管理者如何根据个性差异实施有效管理。三-P73 (14.10)41.试述组织行为学的理论体系。 42.试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14.7)41.试论管理者如何提高员工的组织认同感。三-P55~57 42.联系实际谈谈期望理论及其现实意义。十四-P327、331~333 (14.4)41.联系实际谈谈群体规范对群体行为的作用。 42.联系实际谈谈公平理论对我国现代组织管理的重要意义。 (13.10)41.什么是组织认同感?试分析组织认同感对组织的作用。 42.试分析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13.7)41.试论群体决策的利与弊。 42.运用斯金纳的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谈谈在管理实践中如何有效地使用惩罚。(13.4)41.试述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42.联系实际谈谈组织管理者如何制定组织变革的方案。 (12.7)41.试论群体思维现象的表现及影响群体思维的因素。 42.联系实际谈谈组织管理者应如何进行组织文化变革,重塑组织文化。 (12.4)41.试述价格观在管理中的作用。 42.结合斯金纳的强化理论,谈谈管理者应该如何正确运用惩罚。 (11.7)41.试述归因论的基本内容。 42.联系实际谈谈你对需要层次理论的"普遍性"、"层次性"和"主导性"的看法。(11.4)41.联系实际谈谈如何解决冲突与激发冲突。 42.试论组织文化理论的兴起在组织行为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10.7)41.试述冲突过程的五阶段模型。 42.结合组织变革力场分析方法,谈谈组织管理者如何克服阻力,实施组织变革。(10.4)41.试述麦克里格Y理论的基本观点及相应的管理措施。 42.试述动机与行为的关系及其在管理上的意义。 (09.7)41.试述x理论与y理论的基本观点及相应的领导方式和领导行为。 42.试分析领导威信的特点与作用,并谈谈提高领导威信的方法。 (09.4)41.试述群体行为的模型。 42.试述优势动机理论及其对管理工作的意义。 (08.7)41.如何根据个性差异实施有效的管理? 42.联系实际谈谈成就需要理论的现实意义。 (08.4)41.结合集权型、民主型、放任型领导的特点,联系实际说明如何选择领导方式。 42.结合组织发展的相关知识,联系实际谈谈我国大中型企业组织发展的趋势。

组织行为学学习总结

《组织性为学》学习总结 为期一个学期的《组织行为学》课程结束了,在感受到一种失落的同时更多的是一种获得知识的喜悦与充实。通过这门课程,让我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中的管理与通的能力都有了显著地提升。在学习知识的同时,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李老师诙谐幽默的上课方式,他的知识渊博他的有才都使我深深的喜欢上了《组织行为学》这门课程,这也是我在大学中为数不多的带着期待的心情去上课的课程。 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目的是应用这些知识改善组织绩效。在此期间我们从个体行为到群体行为、再到群体沟通、谈判与冲突到激励,组织结构,文化以及变革等进行了学习,收获颇丰,深深感受到组织行为学的魅力,它是以组织行为规律为研究对象,研究组织体系中人的行为与心理表现。针对组织行为的特征,找出特定组织环境下的组织行为共性,为我们提供有益的启示。结合老师课堂上的案例分析与情景游戏,我从更深的角度体会到组织行为学的魅力,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理论素养和自身素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到《组织行为学》是从个体、群体、组织系统和组织动力四个方面进行研究的,它系统而完整地阐述了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包括个体行为、个性心理与知觉、群体规模与行为、团队组织和管理、群体沟通与冲突、领导与决策、权利与政治、组织结构与组织文化等等。使我全面深入地理解了组织中个体、群体、组织、领导的心理和行为的特点及规律性,了解了如何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有效地激励人的行为,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和提高理论联系实际,提升组织管理和不断创新能力。在组织行为学中系统研究了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它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从而提高各级领导者和管理者对人的行为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学好组织行为学能有效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顺利实现组织预期目标和提高组织成员的个人满意度。 通过学习《组织行为学》,进一步明确了个体和群体互相依存关系。任何一个群体和组织都是由很多的个体所组成的,所以个体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这个群体或组织的团

【强力推荐】组织行为学练习题及答案(完整版)

《组织行为学》练习题 第一单元总论 1、定义组织行为学 答: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以便应用这些知识来改善组织的有效性。当管理者通过他人完成他的工作时,组织行为学提供了指导他人的生产率,预测人在工作的行为的工具,并且提供了管理来自不同领域的个体所需要的洞察力。 2、组织行为学模型中3个分析水平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这三中分析水平是:个体水平,群体水平和组织系统水平。这三个基本的分析水平好像建筑砖块--每一个水平都建立在前一个水平之上。群体水平建立在个体水平之上,组织系统水平建立在群体水平之上。 3、组织行为学的权变观念意味着什么? 答:组织行为学的权变观念认为管理的对象和环境变化多端,必须按照对象和情景的具体情况,选择具体对策。 组织行为学告诉人怎样从错综复杂的情景中寻找关键性变量。然后找出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针对一定的情景,使用一定的对策。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和方法,虽然倾向于人力资源学派,可是对其他学派也兼收并蓄,形成了一个综合性的知识体系。 埃德加·沙因(E·H·Schein)的人性假设 科学管理的人性观:理性——经济人"('rational-economicman) 人群关系学派的人性观:"社会人"

人力资源学派的人性观:"自我实现人"(self-actualizingman) 沙因的结论: 人的心理状态是复杂的,不仅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同一个人在不同环境、不同时期也会有差别。因此人不是单纯的"理性一经济人"、"社会人"或者"自我实现人",而是“复杂人”。管理者不能用一个固定的模式进行管理,而是要洞察他们的特点,对症下药。 4、描述克拉克洪-斯托特柏克文化分析方法 答:在分析文化差异方面被广泛参考的方法之一就是克拉克洪—斯托特柏克构架。它确定了6个基本的文化层面:天人观、时间观、人性观、作为观、责任观以及空间观。 天人观人们是屈服于自然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还是征服自然?在许多中东国家,人们相信命中注定。他们认为一切事情的发生都是神的旨意。相反,美国人和加拿大相信人类能控制自然。他们愿意每年花费几十亿美元用于癌症研究,因为他们相信癌症病因是可以找到的,癌症是可以被治愈的,并且是会被根除的。 处于以上这两种极端观点之间有一种适度的观念、一种强调天人和谐关系的观点。在许多远东国家,人们应对环境的方法是改造它。 时间观一种文化是着眼于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不同社会对时间的理解不同。例如,西方文化认为时间是一种稀有的资源。时间就是金钱,而且时间必须得到有效利用。美国人关注时间的现在和不远的将来。美国企业的绩效评估具有短期性就是一个证明。在典型的北美组织中,员工每6个月或1年接受1次评估。相反,日本人则具有长期的时间观,他们的绩效评估方法体现了这一点。日本工人通常可以用10年

组织行为学总结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得基本知识 组织行为学研究内容得三个层次:个体、群体、组织 组织行为学发展得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得代表人物、主要研究内容与观点: 1、以泰勒为代表得经典科学管理理论阶段(1900—1927) 2、以霍桑实验开始得人际关系理论以及后来得X理论—Y理论阶段(1927—1965) 3、以权变态度与方法来瞧待人及其管理心理与行为得现阶段(1965—2000) 4、积极组织行为学阶段(2000—现在) 第二章知觉、归因理论与个人决策 知觉特征: 1.整体性:根据知觉对象得特点将其知觉为一定结构得整体形象 2.理解性:以过去得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做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某种意义 3.相对性:根据事物之间得相对关系进行反映 4.恒常性:条件发生变化时,直觉影像仍保持不变,包括对知觉对象得亮度、形体、大小等 颜色方面得恒常性。 内涵:指得就是个体为自己所在得环境赋予意义并解释感觉印象得过程。一个人就是活在知觉中得。 人们得行为就是以她们对现实得知觉为基础得,而不就是以现实本身为基础。这个世界就是人们知觉到得世界,这对行为十分重要 知觉防卫机制得内涵:为了防止自己受到威胁性刺激得侵扰,人们自动地抑制自己对它们得知觉与反应得倾向。 错觉:错觉就是指一种不正确、被歪曲了得知觉。 类型:常见错觉、图形错觉:缪勒-莱伊尔错觉、波跟道夫错觉 社会知觉得集中表现形式: 1.对她人得知觉:表情、性格 2.人际知觉 3.角色知觉 4.自我知觉: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 社会知觉偏见: 首因效应晕轮效应近因效应定型效应投射 归因:人们对自己或别人得行为进行分析,进而解释与推测其原因与动机得过程 归因得参照点: 一致性、一贯性、特殊性 海德得归因理论:内因与外因 (1)归因于从事该行为得人;(2)归因于行为者得对手;(3)归因于行为产生得情境 为难得归因理论: 个人决策当中不确定判断得三种启发: (1)代表性启发式就是指人们倾向于根据样本就是否能代表(或类似)总体来判断其出现得概率,对于代表性越高得样本,就判断其出现得概率越高。 (2)可得性启发式就是指人们倾向于根据客体或事件在知觉或记忆中得可得性程度来评估其相对频率,容易知觉到得或容易回想起得客体或事件被判定为更常出现。 (3)锚定与调整启发式就是指在判断过程中,人们最初得到得信息会产生“锚定效应”,人们会以最初得信息为参照来调整对事件得估计。

组织行为学6套简答与论述题

四、简答题(每小题 5 分,共20 分) 31.企业负责人需要向员工说明企业面临的严峻形势,不得不采取减薪措施,他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沟通方式?32.怎样激发功能正常的冲突?33.举例说明冲突的来源有哪些?34.简述人格与工作匹配的类型有哪些? 31.召开员工会议,采取面对面的沟通。沟通方式计3分;说明形势,剖析问题,指明方向、鼓舞士气,稳定人心,避免谣传和误解。沟通内容计2分。 32.树立冲突合法的思想;重建组织结构;运用沟通渠道;任命一名批评者;引进外人,改变组织文化。答对任意4项,计5分。 33.来源有:沟通因素、结构因素、个体行为因素。3分;举例2分。 34.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常规型;企业型等,答对任意五点得5分。 五、论述题(每小题8 分,共16 分) 35.什么是从众行为?你认为从众行为是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请予以解释。36.结合实例阐述强化理论的内涵。. 35. 从众行为是在群体背景下个体表现出与他人相一致的行为,就像很多事物有两面性一样,既有正确的 一面,也有不正确的一面。(1分) 积极作用:从众行为可以通过群体来影响和改变个人的观念和行为;从众行为能够使个体达到心理平衡;从众行为有助于领导意图的贯彻和执行。(3分) 消极作用:从众行为容易给个体和群体带来惰性;从众会使群体成员做决策时出现偏差;个体的如果被迫的从众行为过多,可能会成为大的事故隐患,给组织带来重大损失,还可能导致组织风气变坏。 (3分) 36.该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B.F斯金纳提出,它认为可以通过外部强化塑造人的行为。对个人各种环境进行专门设计,并对业绩好的加以赞扬或其他形式的强化,对业绩差的加以惩罚,据此影响人的行为,进而激励人们不断进取,获得好的工作绩效。(2分) 其基本观点有: 把行为看成是由环境引起的;1分 认为不必关心人的内部认知活动,控制行为的因素是外部强化物; 行为结束之后给予一个强化,会提高行为被重复的可能性。1分 强化形式有四种:积极强化、消极强化、惩罚和忽略(2分) 四、简答题(每小题 5 分,共20 分) 31.人们为什么要加入群体?32.怎样激发功能正常的冲突?33.某公司的生产部装配车间主任为了提高工人的绩效水平,在每一个装配小组中树立了一个“标兵”,给予高额奖金和带薪休假,借此激励全体员工,但几个月后,该主任发现车间的总体生产率不但没有提高反而下降。为什么会这样?34.什么是组织中的五种权力基础? 四. 简答题 (每小题5分, 共20分) 31. 要点:安全需要、地位需要、自尊需要、情感需要、权力需要、实现目标需要等。答对任意5点计5分 32.树立冲突合法的思想;重建组织结构;运用沟通渠道;任命一名批评者;引进外人,改变组织文化。答对任意4项,计5分。 33.奖励方式不对。2分;装配小组需要相互协作配合,树标兵奖励的是个人,忽略了群体成员之间的依赖关系和支持作用,使其他人员感到不公平。3分 34.强制权;奖惩权;信息权;参照权;法定权等。每个要点计1分,共5分。 五、论述题(每小题8 分,共16 分)

最新组织行为学复习小结

精品文档 第一章什么是组织行为学 1.阐释人际技能在工作场所中的重要性P4 人们的行为决定着管理者的效用 有助于组织吸引和留住高绩效的员工 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要求日趋提高的工作环境中,管理者单凭技术不可能取得成功。 他们还需要具备良好的人际技能。 2.描述管理者的职能、角色和技能P6 管理者:通过他人来完成工作 组织的定义:组织是一种人们有目的的组合起来的社会单元,它由两个或多个个体组成,在一个相对连续的基础上运作,以实现一个或一系列共同目标。 管理者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管理者的角色(明茨伯格): 人际角色头面人物领导者联络人 信息传递者角色监控者传播者发言人 决策角色创业者混乱处理者谈判者 管理者的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3.界定组织行为学是什么 组织行为学OB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行为的影响,目的是应用这些知识改善组织绩效。 4.解释在组织行为学中进行系统研究的价值 行为总体上是可预测的,对行为进行系统性的研究是做出精确预测的一种方法。询证管理EBM是对系统研究的补充。对于“人们做事的动机”这一问题,系统研究和EBM可以完善我们的直觉。 5.了解其他主要的行为科学分支对组织行为学的贡献 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P11 6.阐释为什么组织行为学中没有绝对的真理 人类是复杂的,几乎没有……P13 7. 8.使用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列举管理者面对的主要挑战和机遇 (1) (2)回应经济压力 (3) (4)回应全球化:日益增多的海外任务 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一起工作 关注地劳动力成本国家的就业趋势 (5) (6)管理劳动力多元化 (7)改善顾客服务 (8)改善人际技能 (9) (10)激发创新和变革 (11)应对临时性 (12) 精品文档

组织行为学选择题

第1题、单项选择题 1.面谈法属于下面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中哪种研究方法? (B)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测验法 2.被称为研究组织内部人的行为的里程碑是什么?(B) A.1949年在美国芝加哥召开的科学讨论会 B.霍桑试验 C.1914年利莲?吉尔布雷斯出版的《管理心理学》 D.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 3.弗洛依德认为个性中不受社会道德规范约束的部分是(B)。 A.自我 B.本我 C.超我 D.忘我 4.将人视为自私自利、好逸恶劳的是哪一种假设?(A) A.经济人 B.社会人 C.自我实现人 D.复杂人 5.一个人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性和非倾向性特征的总和是:(B) A.气质 B.个性 C.能力 D.性格 6.具有高水平的专长,善于在活动中进行创造性思维,引发灵感,活动成果突出而优异的人属于(C)。 A. 能力低下 B. 一般能力 C.天才 D. 才能 7.某人对完成某项任务的把握性很大,因此他对干这项工作的积极性会(C)。 A.很高 B.很低 C.可能高也可能低 D.不高也不低 8.有明确目的,自觉支配行动的性格属于(C)。 A.情绪型 B.理智型 C.意志型 D.独立性格型 9.当某种行为出现后,给予某种带有强制性、威胁性的不利后果,以期减少这种行为出现的可能性或消除该行为,这种强化方式是(A)。 A.惩罚 B.正强化 C. 自然消退 D.消极强化 10.某公司年终进行奖励时,发给受奖员工每人一台电风扇,结果许多员工很不满意,认为公司花钱给他们买了个没用又占地方的东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C)。 A.公司没有做到奖罚分明 B.奖励不够及时 C.公司没有做到奖人所需、形式多变 D.员工太挑剔 11.提出需要层次论的是(B)。 A. 梅奥 B. 马斯洛 C.赫兹伯格 D.泰罗 12.如果职工A认为和职工B相比,自己报酬偏低很不合理,因为自己与B做出的贡献是一样大的。那么根据公平理论,A会采取以下哪种行为(B)。 A. 增加自己的投入 B. 减少自己的投入 C.努力增加B的报酬 D.使B减少投入 13.不仅提出需要层次的“满足—上升”趋势,而且也指出“挫折—倒退“趋势的理论是(C)理论。 A.需要层次 B.成就需要 C.ERG理论 D.双因素 14.工作比较单纯,不需要复杂的知识和技能,完成一项工作需要大家的配合,或从事连锁性的工作,(A)可能达到最高的工作绩效。 A.同质群体 B.异质群体 C.混合群体 D.简单群体 15.由组织正式文件明文规定的、群体成员有固定的编制,有规定的权力和义务,有明确的职责和分工的群体属于:(B) A.非正式群体 B.正式群体 C.小群体 D.参照群体 16.完成复杂工作,需要有创造力的工作,或在出决策太快可能产生不利后果时,(B)将会达到最高的工作绩效。 A. 同质群体 B.异质群体

组织行为学学习心得体会

组织行为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一:组织行为学心得体会 对《组织行为学》一点浅薄的理解 李婧 通过陈英葵老师对《组织行为学》这门课程的讲授,让我对这门课程产生了深厚的兴趣,陈老师的讲解风趣幽默,让我收获到了很多关于该门课程知识,深深的感受到组织行为学的魅力,针对组织行为学的特色,找出特定组织环境下的共性,作为工作环境在于学校的我们,获得了不少有益的启示。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的主动性和学习的创造性有极大的帮助;并能使管理者知人善任,让教师合理地使用人才,改善自身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的合理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自身作为管理者的领导水平,改进了较适合学生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学生进步和自身提高。现就本课程心得体会作如下陈述: 对于这么课程的学习,首先我明确了组织行为学的定义。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反应规律性的科学。组织行为学综合运用了心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还有经济学、政治学等学科有关人的行为的知

识与理论,来研究一定组织中的人的行为规律的一门科学。其中,通过学习我们可以知道。组织行为学当中还囊括了很多学科的知识性和指导性,对于实际的运用,都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其次通过学习,我了解到管理就是:提出问题、规划、决策、执行、检查,这是作为一个管理者需要用清晰的思维把握好的,是基础。是为管理者对一个问题或者活动做出决策、资源的分配、指导别人的活动从而便工作目标以高效的、合理的方式完成。在具体的整个管理过程中,管理者的职能就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通过周密、详细的方案设计,布局 承担任务的担当者,如何把任务进行分类,作出怎样的决策,都应该组织好,从而体现一个领导,特别是一个教育管理者的能力,体现领导科学管理的决策水平。这一点,在运用到工作当中时,能是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从而最大程度的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有人说《组织行为学》是一种文化,一种魅力,是一种激励机制的体现。但我认为《组织行为学》的学习,不但是对于学科内容的学习,同时也是对之前知识的反思和从新认识。能够有效的改善之前固有的思维习惯和学习方式,从而

组织行为学-复习题(答案)

一、简答题 1、简述社会人理论的要点。 答:社会人人性理论是由梅奥教授在霍桑工厂实验后提出的一种人性理论,梅奥教授认为组织是一个社会系统,人是组织中的最重要的因素,组织成员有着复杂个性与复杂的社会需求的“社会人”。 2、简述权威服从心理产生的可能原因。 答:权威服从心理产生的可能原因有以下几个,首先,人们倾向于做别人做的事或者别人要求自己做的事,从而使自己能被社会接受和承认;其次,如果在一个模糊的情境下人们会更相信其他人关于适当和正确行为方式的暗示,更可能会按照专家或者可靠的消息传达者告诉他们的方法做事情;另外,有关研究表明,人们服从权威实际上是人们固有习惯的一部分,这些习惯是人们从小在不同的环境中习得的,这就是绝对服从权威;还有一个因素就是,人们可能对不服从感到很迷惑,从而导致服从权威。 3、简述斯金纳的强化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斯金纳的强化激励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对外部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只要改变人的行为后果就可改变人的行为。“强化”在管理中有四种方式:正强化是指组织成员的某行为产生时,组织加以肯定,从而加强其行为;负强化是指组织成员的某行为产生时,组织加以否定,从而减弱其行为;自然消退是指在组织成员的某一行为产生时,组织以消极的态度对待,视若无睹,使组织成员的这一行为受到冷淡对待而自然消失;还有一种是惩罚。从强化的时间安排上有连续强化和间断强化。 4、简述从众效应的根源。 答:从众效应的根源是,首先,在群体中,由于个体不愿标新立异、与众

不同,从而让自己感到焦虑、被群体孤立;其次,从众也源于一种群体对个体的无形压力,迫使一些成员违心地产生与自己意愿相反的行为。 5、简述亚当斯的公平理论的要点。 答:亚当斯的公平理论的要点是,认为组织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受到所受到的待遇的公平性的影响。公平比较过程中,组织成员不仅将自己所受到的待遇与同事的待遇进行比较,而且将自己所受到的待遇与社会标准进行比较,同时进行自我的比较。当一个人认为所受到的待遇不公平的时候,他会因此而产生挫折感和愤怒心情,积极性会严重受挫,甚至由此产生破坏性心理。 6、简述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认为影响人的工作积极性的因素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是激励因素,二是保健因素。激励因素的特点在于可以激发人们的工作积极性。保健因素不具备激发人们工作积极性的作用,但是一旦缺乏,则会降低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7、简述晕轮效应产生的原因。 答:晕轮效应是指由于对认知对象某一特点的过分关注导致的认知上出现的偏差。晕轮效应并不是随机发生的,研究表明,在下面这些情况下,晕轮效应出现的可能性最大:当被知觉的特质在行为表现上模棱两可时,当这些特质含有道德意义时,当知觉者根据自己有限的经历来判断特质时。 8、简述群体凝聚力产生的基础。 答:群体凝聚力产生的基础是:第一,群体成员在一起的时间;第二,加人群体的难度;第三,群体规模;第四,群体成员的性别构成;第五,外部威胁;第六,以前的成功经验;第七,有效情绪认同;第八,群体内部的奖励方式;第九,群体的领导方式。

组织行为学多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 1、组织行为学的特点有:(边缘性;综合性;两重性;实用性)。 2、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层次有:(个体;群体;组织;环境)。 3、组织行为学的两重性来自于:(管理的两重性;人的两重性;多学科性)。 4、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基础有:(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生物学)。 5、科学的研究方法应遵循的原则是:(研究程序的公开性;收集资料的客观性;分析方法的系统性;观察与实验条件的可控性;所得结论的再现性)。 6、行为测量量表有:(名称量表;等级量表;等距量表;比率量表)。 7、在行为研究中,对变量处理的方式有:(置之不顾;随机化和不加控制;保持恒定;匹配)。 8、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调查法;实验法;个案研究法;观察法;测验法)。 9、X理论认为:(人生来就是懒惰的;人们天生的目标就是跟组织的目标背道而驰的;人们具有非理性的感情,不能自我约束)。 10、根据奥德弗的ERG理论,员工的相互关系需要主要包括(部分安全需要;全部友爱和归属需要;部分相互尊重需要)。 11、鲍莫尔认为企业领导人应具有的条件是(合作精神;决策能力;敢于创新;尊重他人)。 12、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有:(个人主观内在因素;客观外在环境因素)。 13、人的行为特征有:(自发的;有原因的;有目的的;持久性的;可改变的)。 14、个性的特点是:(社会性;组合性;独特性;稳定性;倾向性;整体性)。 15、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主要有:(先天遗传因素;后天社会环境因素)。 16、特质论的代表人物有:(阿尔波特;艾森克;卡特尔)。 17、希波克拉底划分的气质类型有(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抑郁质)。 18、气质差异主要应用于(人机关系;人际关系;思想教育)。 19、气质差异的应用应遵循的原则是(气质绝对原则;气质互补原则;气质发展原则)。 20、按何种心理机制占优势来划分,可把性格分为(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中间型)。 21、布兰格按何种生活方式最有价值,把性格分为:(理性型;政治型和审美型;社会型;宗教型;经济型)。 22、社会知觉主要包括(对人知觉;人际知觉;角色知觉;因果关系知觉)。 23、知觉偏差主要表现有(知觉防御;晕轮效应;首因效应;近因效应;定型效应)。24、当出现认知不协调时,认知主体消除不协调的方 法有(改变行为;改变态度;引进新的认知元素)。 25、一个人在组织内的职业生涯变动,一般是向(纵 向变动;横向变动;核心变动)。 26、需要层次论的内容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 友爱和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27、根据奥德弗的ERG理论,员工的相互关系需要主 要包括(部分安全需要;全部友爱和归属需要;部分 相互尊重需要。或社交需要;安全需要;人际关系和 谐需要;相互尊重的需要)。 28、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成 就需要;权力需要;社交需要)。 29、过程型激励理论主要有哪几种:(弗罗姆的期望 理论;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30、根据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下列因素中属于激 励因素的有(工作本身的特点;责任感;提升和发展; 上司的赏识)。 31、激励理论可划分为哪几大类(内容型激励理论; 过程型激励理论;改造型激励理论)。 32、下列制度中属于采用固定间隔强化方法的有(计 时工资;月度奖;年终分红)。 33、以下做法中,属于消退强化方法的有(对爱打小 报告者采取冷漠态度,使之因自讨没趣而放弃这种不 良行为;对请客送礼者,关门拒之;对喜欢奉承拍马 屁者,冷脸相待)。 34、我国员工产生不公平感的客观原因主要有(奖励 分配制度的不完善;领导者的管理素质较差;社会上 的不正之风;人事管理制度的不合理)。 35、具有普遍意义的激励方式有(思想政治工作动; 奖励;工作内容丰富化;职工参加管理)。 36、人们在群体中可以获得的需要和满足有(安全需 要;情感需要;尊重和认同需要;完成任务的需要)。 37、同质结构的群体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条件是(工 作比较单纯不需要复杂的知识和技能;完成一项工作 需要大家密切配合;一个工作群体的成员从事连锁性 的工作)。 38、异质结构群体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条件是(完成 复杂的工作;当作出决策太快可能产生不利后果时; 需要有创造力的工作)。 39、群体典型的角色有(自我为中心者;任务角色; 维护角色)。 40、自我为中心角色包括(阻碍者;寻求认可者;支 配者;逃避者)。 41、任务角色包括(建议者;信息加工者;总结者; 评价者)。 42、维护角色包括(鼓励者;协调者;折衷者;监督 者)。 43、群体决策的方式有(缺少反应;独裁原则;少数 原则;多数原则;完全一致原则;基本一致原则)。 44、按人际关系的结构分,人际关系的类型有(经济 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伦理关系)。 45、按人际关系形成的纽带分,人际关系的类型有(亲 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 46、人际关系的功能有(产生合力;形成互补;激励 功能;联络感情;交流信息)。 47、人际关系确立的条件有(人;人际接触;人际的 需要)。 48、人际关系的发展动力有(人的生产;物质生产; 精神生产)。 49、人际关系的发展趋势是(社会性增强,自然性减 弱;自主性增强,依附性减弱;平等性增强,等级性 减弱;开放性增强,封闭性减弱;复杂性增强,单一 性减少;合作性增强,分散性减弱)。 50、人际交往的原则是(互利原则;平等原则;信用 原则;相容原则)。 51、冲突的来源有(沟通因素;结构因素;个人行为 因素)。 52、解决或减少冲突的策略有(设置超级目标;采取 行政手段)。 53、引起冲突的策略有(委任态度开明的领导者;重 新编组;鼓励竞争)。 54、斯托迪尔指出可以按(生理特性;智力和个性; 与任务相关的特性;社会特征)分成不同的类。 55、能力是(性格;知识;体力;智慧)的综合体现。 56、领导的连续流理论是(坦南鲍母;施密特)提出 的。 57、鲍莫尔认为企业领导人应具有的条件是(合作精 神;决策能力;敢于创新;尊重他人)。 58、概括起来,我国优秀的领导者的素质应当包括(政 治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身心素质)。 59、勒温认为存在着(专制方式;民主方式;放任自 流方式)的领导工作方式。 60、菲德勒提出对一个领导者的工作最起影响作用的 是(职位权力;任务结构;上下级的关系)。 61、“途径——目标”理论认为,领导方式有(支持 型;参与型;指导型;以成就为目标)。 62、领导规范模式(领导参与理论)提出了选择领导 方式的原则是(信息的原则;接受型原则;冲突的原 则;合理的原则;目标合适的原则)。 63、以人为中心的变革措施主要包括(调查反馈;群 体建议;咨询活动)。 64、学习型组织的支持者们认为传统组织的问题是由 其固有的特性引起的,这些固有特性主要有(分工; 竞争;反应性)。 65、组织变革大致涉及(组织的人员;组织的任务及 技术;组织的结构;组织环境)。 66、以任务和技术为中心的变革措施主要包括(工作 再设计;目标管理;建立社会技术系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