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导体尖端放电现象及其应用

导体尖端放电现象及其应用

导体尖端放电现象及其应用
导体尖端放电现象及其应用

导体尖端放电现象及其应用

摘要:作为静电方面的重要现象,尖端放电已被人们认识很久,从静电屏

蔽笼到如今的避雷针等,通过对它原理的逐步掌握,一方面人为的避免它给社会带去的损伤,另一方面将其运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人类造福。

关键字:尖端放电静电屏蔽避雷针

引言:在中学阶段,通过“电风转筒”,“电风吹烛”等趣味物理实验的

直观展现及教科书知识的学习,我对尖端放电现象有了初步的认识,也产生很大的兴趣。现在,由于大学对物理的进一步学习,我们可以更加科学的解释尖端放电的奥秘,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原理分析:在强电场作用下,物体表面曲率大的地方(如尖锐、细小物的

顶端),等电位面密,电场强度剧增,致使它附近的空气被电离而产生气体放电,此现象称电晕放电。尖端放电为电晕放电的一种,专指尖端附近空气电离而产生气体放电的现象。对于电风转筒,气体在高电压静电场的作用下产生电离,带正电的离子集体流向尖形电极的负极,带负电的离子集体流向尖形电极的正极,从而带动塑料圆筒旋转。而电风吹烛,在尖端附近强电场的作用下,空气中散存的带电粒子加速运动,并获得足够大的能量,以至它们和空气分子碰撞时,能使后者离解成电子和离子,这些新电子和离子与其它空气分子碰撞时,又能产生大量新的带电粒子。与尖端上电荷异号的带电粒子受尖端电荷的吸引,飞向尖端,使尖端上的电荷被中和掉;与尖端上电荷同号的带电粒子受到排斥而从尖端附近飞开,蜡烛火焰的偏斜就是受到这种离子流形成的“电风”吹动的结果。实验中,不断给导体充电,可防止尖端上的电荷因中和而逐渐消失,使“电风”持续一段。

应用:一般的电子打火装置如打火炉、打火机、沼气灯的点火装置,氩弧

焊的钨极针,避雷针,还有工业烟囱除尘的装置等等都是运用了尖端放电的原理。

对于电子打火装置,主要运用的是尖端放电中的火花放电,在导体带电量较大电位较高时,尖端放电多为火花型放电。这种放电伴有强烈的发光和破坏声响,其电离区域由尖端扩展至接地体(或放电体),在两者之间形成放电通道。由于这种放电的能量较大,所以其引燃引爆及引起人体电击的危险性较大。而高大建筑物上安装的避雷针,是由于当带电云层靠近建筑物时,建筑物会感应上与云层相反的电荷,这些电荷会聚集到避雷针的尖端,达到一定的值后便开始放电,这样不停的将建筑物上的电荷中和掉,永远达不

到会使建筑物遭到损坏的强烈放电所需要的电荷。雷电的实质是2个带电体间的强烈的放电,在放电的过程中有巨大的能量放出。建筑物的另外一端与大地相连,与云层相同的电荷就流入大地。显然,要是避雷针起作用,必须保证尖端的尖锐和接地通路的良好,一个接地通路损坏的避雷针将使建筑物遭受更大的损失。

为了避免导体尖端放电所带来的危害,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将尖端放电知识与静电屏蔽知识结合起来,运用到工作生活及公共设施上,这也是对尖端放电的抽象运用。比如常见的均压服,在高压带电作业中,工人常常穿上用金属丝或导电纤维织成的均压服,这样可以对人体起屏蔽保护作用,避免人受到电击伤害;还有家喻户晓的鸟巢,运用的不是避雷针,而是避雷网。“鸟巢”的整个“钢筋铁骨”就是一个“笼式避雷网”。为了防止雷击对人体的伤害,场馆内人能触摸到的部位上,比如钢结构,都作了特殊处理,抵消了雷电对人的影响,绝对不会伤害到人;同时,“鸟巢”内几乎所有的设备都和避雷网连接,保证雷电来临的一瞬间,能顺利将巨大电流导入地下,保证了场馆自身、仪器设备和人身安全。

结论:想起中国的一句哲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对于自然及各种物理现象,如果我们能准确把握它们的规律,并合理利用,运用,就会给人类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造福亘远。而若忽视它们或不合理的滥用,即使是不起眼的事情,亦会造成灭顶之灾。在日常生活中,尖端放电现象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希望我们都会趋利避害,享受它带来的便利时,也要注意它的危害,避免灾难发生。

参考文献:

1.《大学基础物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赵健涛,中专物理教学

.

气体放电复习题目_答案更新

气体放电复习题目 介质阻挡放电 1.什么是介质阻挡放电? 介质阻挡放电是有绝缘介质插入放电空间的一种气体放电。介质可以覆盖在电极上或者悬挂在放电空间里,当在放电电极上施加足够高的交流电压时,电极间的气体,即使在很高的气压下也会被击穿而形成所谓的介质阻挡放电。 2.请画出六种典型的介质阻挡放电的电极结构。 3.什么是Lissajous图形? P319-P322

4. 介质阻挡放电的工作气压范围是104~106Pa 、频率范围是50Hz~1MHz 。 5. 介质阻挡放电的主要电气参量 电场强度 、 功率因子 、 放电电压 、 放电功率 。 6. 请画出介质阻挡放电的等效电路。 7. 大气压介质阻挡放电的应用领域 臭氧合成 、 杀菌消毒 、 聚合物表面改性 、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等。 8. 大气压介质阻挡放电的研究方法 光谱分析法 、 短时曝光放电图像分析法 、 电气 参量(电压、电流)测量法 、计算仿真研究法等。 放电基本理论 8.原子所处的态,取决于其电子运动的状态,它是由4个量子数表征的:(1) 主量子数n 、可取 3,2,1=n 、是由 电子轨道主轴的尺寸 所决定的;(2 角量子数、可取 )1(2,1,0-=n l 、是由 椭圆轨道的偏心度(或短轴和长轴之比) 所决定的; (3) 轨道量子数l m 、它的值为l m l l +≤≤-、是由 轨道相对于磁场的位置 所决定的;(4) 自旋 量子数s m 、它的值为21±=s m 。 9.一个电子由低能级提高到高能级,需要 获得 能量,相反的过程,又把那部分能量以 的形式辐射出来。放电通道发出光来,正是 由于原子中电子跃迁的 结果。 10原子中的电子在 基 态时是稳定的。若电子从外部获得足够的能量,由 低能级

尖端放电

火焰为何不偏向尖端? 刘毅平(江苏省苏州实验中学江苏215011) 关键词:电风尖端放电 摘要:中学物理中有一个有趣的尖端放电实验,即:利用“电风”将蜡烛的火焰吹向一边,本文作一解释。 我们知道在静电学中,导体带电时,导体表面突出和尖锐的地方,电荷分布比较密集,使其附近形成很强的电场。导体尖端附近空气中残留的正负离子在强电场的作用下发生剧烈的运动,并与空气中的气体分子碰撞,将空气分子电离成许多新的正负离子,那些与尖端带同种电荷的离子,受到排斥,远离尖端,形成“电风”。与尖端带异种电荷的离子受到吸引,奔向尖端,与尖端上的电荷中和,这相当于导体从尖端失去电荷,这就是尖端放电。利用尖端放电现象,我们可以做尖端放电吹蜡烛的实验。 对这一实验的一般解释是:跟尖端带同种电荷的离子受到排斥而飞向远方,吹动火焰朝背离尖端的方向偏移。结果,学生就产生疑问:那为什么不说异种离子受到吸引飞向尖端,将火焰朝尖端方向吹呢?吹动火焰的到底是电子,还是从空气中电离出来的离子?如果尖端是带负电的话,那从尖端跑出来电子可以理解,但如果尖端带的是正电,那么还会有电子跑出来吗? 可见,以上解释并不充分,也难以让人满意。本人以为,在尖端放电现象中,的确存在正、负两种离子朝相反方向运动,吹动蜡烛火焰的主要是与尖端上带同种电荷的离子。问题是与尖端上带异种电荷的离子的确在向尖端飞去呀!难道它对蜡烛火焰没有影响?其实,两种离子对火焰都有影响,只不过与尖端带同种电荷的离子起主导作用罢了。原因是,在尖端放电现象中,尖端的电场最强,与尖端带同种电荷的离子在强电场的作用下,加速飞向蜡烛火焰,形成的“电风”强;而与尖端带异种电荷的离子由于离尖端较远,受到尖端电场的作用较弱,故形成的反向“电风”较弱,所以,蜡烛火焰才被吹响远离尖端的方向! 本人以实验证实了以上观点:我用J1206—1型电子感应圈做此实验,直接用感应圈上的尖针对着蜡烛火焰。一次使尖针带正电荷,蜡烛火焰被吹向背离尖端方向,说明火焰主要是受到正离子的作用;另一次是使尖针带负电,蜡烛火焰仍然被吹向背离尖端方向,说明火焰主要是受到负离子(电子)的作用;可见,火焰被吹响远离尖端的方向是同时受两种离子共同作用的结果! Email:syzxlyp@https://www.docsj.com/doc/9f16806694.html,

气体放电研究报告

气体放电研究报告 一、气体放电基本理论 1、气体放电的定义 气体放电是人们在自然界与日常生活中常常碰到的现象,如闪电、日光灯等,它一般是指在电场作用下或其他激活方法使气体电离,形成能导电的电离气体。气体放电是产生低温等离子体的主要途径。所谓的低温等离子体是区别于核聚变中高温等离子体而言的。低温等离子体物理与技术在经历了一个由20世纪60年代初的空间等离子体研究向80年代和90年代以材料及微电子为导向的研究领域的重大转变之后,现在已经成为具有全球影响的重要课题,其发展对于高科技经济的发展及传统工业的改造有着巨大的影响。 2、气体放电的基本理论 气体放电的经典理论主要有汤森放电理论和流注放电理论等。1903年,为了解释低气压下的气体放电现象,汤森(J.S.Townsend)提出了气体击穿理论,引入了三个系数来描述气体放电的机理,并给出了气体击穿判据。汤森放电理论可以解释气体放电中的许多现象,如击穿电压与放电间距及气压之间的关系,二次电子发射的作用等。但是汤森放电解释某些现象也有困难,如击穿形成的时延现象等;另外汤森放电理论没有考虑放电过程中空间电荷作用,而这一点对于放电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电子雪崩中的正离子随着放电的发展可以达到很高的密度,从而可以明显的引起电场的畸变,进而引起局部电子能量的加强,加剧电离。针对汤森放电理论的不足,1940年左右,H.Raether及Loeb、Meek等人提出了流注(Streamer)击穿理论,从而弥补了汤森放电理论中的一些缺陷,能有效地解释高气压下,如大气压下的气体放电现象,使得放电理论得到进一步的完善。近年来,随着新的气体放电工业应用的不断涌现及实验观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将放电理论与非线性动力学相结合,利用非线性动力学的方法来研究气体放电中的各种现象成为气体放电研究中的重要内容。 3、气体放电的主要类型 通常,低气压、低温等离子体是在1~100Pa的气体中进行直流、射频或微波放电产生的,而大气压下产生低温等离子体的主要方式有电晕放电、电弧放电和介质阻挡放电(DBD)。 比较而言,电晕放电比较微弱且产生的活性粒子效率较低而难以应用于工业生产。电弧放电则与此相反,由于产生的能量密度过高,导致电子与离子的能量较大足以损伤比较脆弱的工件。与此不同的是,介质阻挡放电能比较容易的产生非平衡等离子体,且等离子体的温度、密度适中。 应该说,从目前来看介质阻挡放电是主要的一种大气压放电的实现形式。介质阻挡放电是有绝缘介质插入放电空间的一种放电系统。由于介质的存在,可以限制电流的增长,使放电不至于形成火花放电或电弧放电。依赖于放电气体的种类、介质的属性及外加电压的幅值与频率,介质阻挡放电可以呈现三种不同的放

电磁感应及其应用

一、选择题 (11·河池)9.科学家的发明与创造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在下列科学家中,首先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是A.法拉第 B.焦耳 C.奥斯特 D.安培 答案:A (11·苏州)10.如图所示,导体AB水平置于蹄形磁铁的磁场中,闭合开关后,导体AB在下列运动情况中,能使图中小量程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的是 A.静止不动 B.水平向右运动 C.竖直向上运动 D.竖直向下运动 答案:B (11·宿迁)11.如图所示装置可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下面操作中能产生感应电流的是 A.保持磁铁静止,将导体棒ab上下移动 B.保持导体棒ab静止,将磁铁左右移动 C.保持导体棒ab静止,将磁铁上下移动 D.保持导体棒ab静止,将磁铁沿导体棒ab方向前后移动答案:B

(11·连云港)5.关于发电机的工作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流的热效应 B.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C.电磁感应现象 D.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 答案:C (11·南京)7.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能说明发电机工作原理的是 答案:A (11·肇庆)9.如右图所示,以下四种措施不能 ..使电流表指针偏转的是 A.将条形磁铁向下插入线圈 B.将条形磁铁从线圈中抽出 C.让条形磁铁静止在线圈中 D.条形磁铁静止而将线圈向上移动 答案:C (11·无锡)11.如图所示为“探究感应电流产生条件”

的实验装置.回顾探究过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让导线ab在磁场中静止,蹄形磁体的磁性越强,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角度越大 B.用匝数较多的线圈代替单根导线ab,且使线圈在磁场中静止,这时炙敏电流计指针偏转角度增大 C.蹄形磁体固定不动.当导线ab沿水平方向左右运动时,灵敏电流计指针会发生偏转 D.蹄形磁体固定不动,当导线ab沿竖直方向运动时,灵敏电流计指针会发生偏转 答案:C (11·兰州)13.关于电磁感应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磁感应现象中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B.感应电流的方向只跟导体运动方向有关 C.感应电流的方向只跟磁场方向有关 D.导体在磁场中运动,能够产生感应电流 答案:A (11·泉州)4.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图中能够说明电磁感应现象的是

中国古代对电现象的认识

中国古代对电现象的认识 我国古代对电的认识,是从雷电及摩擦起电现象开始的。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甲骨文中就有 了“雷”及“电”的形声字。西周初期,在青铜器上就已经出现加雨字偏旁的“電”字。 王充在《论衡·雷虚篇》中写道:“云雨至则雷电击”,明确地提出云与雷电之间的关系。在其后的古代典籍中,关于雷电及其灾害的记述十分丰富,其中尤以明代张居正(1525~1582)关于球形闪电的记载最为精彩,他在细致入微的观察的基础上,详细地记述了闪电火球大小、形状、颜色、出现的时间等,留下了可靠而宝贵的文字资料。 在细致观察的同时,人们也在探讨雷电的成因。《淮南子·坠形训》认为,“阴阳相薄为雷,激扬为电”,即雷电是阴阳两气对立的产物。王充也持类似看法。明代刘基(1311~1375)说得更为明确:“雷者,天气之郁而激而发也。阳气困于阴,必迫,迫极而迸,迸而声为雷,光为电”。可见,当时己有人认识到雷电是同一自然现象的不同表现。 尖端放电也是一种常见的电现象。古代兵器多为长矛、剑、戟,而矛、戟锋刃尖利,常常可导致尖端放电发生,因这一现象多有记述。如《汉书·西域记》中就有“元始中(公元3年)……矛端生火”,晋代《搜神记》中也有相同记述:“戟锋皆有火光,遥望如悬烛”。避雷针是尖端放电的具体应用,我国古代地采用各种措施防雷。古塔的尖顶多涂金属膜或鎏金,高大建筑物的瓦饰制成动物形状且冲天装设,都起到了避雷作用。如武当山主峰峰顶矗立着一座金殿,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虽高耸于峰巅却从没有受过雷击。金殿是一座全铜建筑,顶部设计十分精巧。除脊饰之外,曲率均不太大,这样的脊饰就起到了避雷针作用。每当雷雨时节,云层与金殿之间存在巨大电势差,通过脊饰放电产生电弧,电弧使空气急剧膨胀,电弧变形如硕大火球。其时雷声惊天动地,闪电激绕如金蛇狂舞,硕大火球在金殿顶部激跃翻滚,蔚为壮观。雷雨过后,金殿经过水与火的洗炼,变得更为金光灿灿。如此巧妙的避雷措施,令人叹为观止。 我国古人还通过仔细观察,准确地记述了雷电对不同物质的作用。《南齐书》中有对雷击的详细记述:“雷震会稽山阴恒山保林寺,刹上四破,电火烧塔下佛面,而窗户不异也”。

气体放电分类及其应用前景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气体放电的分类探究及其应用前景 学院:物电学院 班级:四班 姓名:滑跃 指导教师:王萍职称:教授 完成日期:2013 年 5 月日

一、 汤生放电理论 二、 辉光放电 三、 弧光放电 四、火 花放电 五、电晕放电 气体放电分类探究及其应用前景 摘要:由于在不同的物理条件下,由于占主导地位的基本物理过程不同,会产生并对应用前景进各种不同形式的气体放电现象。为了对各种放电现象及其类型有个深入的了解,行探究。 关键词:气体放电、类型分类、汤生放电、辉光放电、火花放电、弧光放电、应用前景

引言:气体放电等离子体作为物质的第四态,其物性及规律与固态、液态、气态的各不相同。我们知道,气态放电等离子体是由电子、各种离子、原子组成的,远比气体、液体、固体复杂,其中发生着大量各不相同的基本过程。气体放电时等离子体物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气体放电现象时通过气体以后由电离了的气体表现出来的。研究气体放电的目的是要了解这种电离了的气体在各种条件下的宏观现象及其性质,同时研究其中所发生的的微观过程,并进一步把这两者联系起来,由表及里地掌握气体放电的机理。可见气体放电现象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各种气体放电现象的物理过程及其内在规律。在自然界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几乎经常碰到气体放电现象,犹如大气的电离层、太阳风、日冕和闪电等都是自然界的气体放电现象。现在对气体放电的类型进行分类阐述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研究探讨。

气体放电的分类:在不同的物理条件下,由于占主导地位的基本物理过程不同,会产生各种不同形式的气体放电现象。按维持放电是否必须有外界电离源把放电分为非自持放电和自持放电;按放电参量是否随时间变化分为稳态放电和非稳态放电;可根据阴极的工作方式分为冷阴极放电和热阴极放电;可按工作气压的高低分为低气压放电、高气压放电和超高压放电;根据以哪一种基本过程占优势以及电子离子在放电过程中运动的特点为依据可以分为 真空放电:不发生带电粒子与中性原子间的碰撞等过程,放电电流靠真空中电子的运动维持。 无声放电:⑴电荷通过空气泄漏,⑵气体中的无声非自持放电,⑶电晕放电的迁移区 雪崩放电:⑴非自持汤生放电⑵汤生放电的阴极区⑶汤生放电和辉光放电的过渡形式⑷辉光放电和电弧放电间过渡形式中的阴极区 脉冲流光放电:各种火花放电和脉冲流光放电的起始阶段

气体放电管介绍及使用注意事项

气体放电管介绍及使用注意事项 气体放电管 气体放电管包括二极管和三极管,电压范围从75V—3500V,超过一百种规格,严格按照CITEL标准进行生产、监控和管理。放电管常用于多级保护电路中的第一级或前两级,起泄放雷电暂态过电流和限制过电压作用。 气体放电管包括贴片、二极管和三极管,电压范围从75V—3500V,超过一百种规格,严格按照CITEL标准进行生产、监控和管理。 放电管常用于多级保护电路中的第一级或前两级,起泄放雷电暂态过电流和限制过电压作用。 优点:绝缘电阻很大,寄生电容很小,浪涌防护能力强。 缺点:在于放电时延(即响应时间)较大,动作灵敏度不够理想,部分型号会出现续流现象,长时间续流会导致失效,对于波头上升陡度较大的雷电波难以有效地抑制。 结构简介 放电管的工作原理是气体放电。 当外加电压增大到超过气体的绝缘强度时,两极间的间隙将放电击穿,由原来的绝缘状态转化为导电状态,导通后放电管两极之间的电压维持在放电弧道所决定的残压水平。 五极放电管的主要部件和两极、三极放电管基本相同,有较好的放电对称性,可适用于多线路的保护。(常用于通信线路的保护) 注意事项 接地连线应当具有尽量短的长度 接地连线应具有足够的截面,以泄放暂态大电流。 放电管的失效模式 放电管受到机械碰撞,超耐受的暂态过电压多次冲击以及内部出现老化后,将发生故障。 故障的模式(即失效模式)有两种:

第一种是呈现低放电电压和低绝缘电阻状态;第二种是呈现高放电电压状态。 开路故障模式比短路故障模式具有更大的危害性: 开路故障模式令人难以及时察觉,从而不能采取补救措施。 现在的电源SPD产品中,带有失效报警装置,如声,光报警,颜色变化提示等,这些措施的采取对于及时发现和更换已经失效的SPD是有利的。 透明的容器(当然常见的是玻璃)中充有某种低压气体。在这气体中放电,会有特殊的现象。比如柔光,弧光,闪光。 导体中的游离电荷是电子承载的,电子是带负电的。当然要从阴极射出。 本文由深圳市瑞隆源电子有限公司提供,专业制造各种防雷器,避雷器,放电管,陶瓷气体放电管等。TEL=+86-755-82908296。

常见的几种放电现象

常见的几种放电现象 一、接地放电 地球是良好的导体,由于它特别大,所以能够接受大量电荷而不明显地改变地球的电势,这就如同从海洋中抽水或向海洋中放水,并不能明显改变海平面的高度一样。如果用导线将带电导体与地球相连,电荷将从带电体流向地球,直到导体带电特别少,可以认为它不再带电。生产中和生活实际中往往要避免电荷的积累,这时接地是一项有效措施。 二、尖端放电 通常情况下空气是不导电的,但是如果电场特别强,空气分子中的正负电荷受到方向相反的强电场力,有可能被“撕”开,这个现象叫做空气的电离。由于电离后的空气中有了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空气就可以导电了。空气电离后产生的负电荷就是电子,失去电子的原子带正电,叫做正离子。 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导体上的静电荷总是分布在表面上,而且一般说来分布是不均匀的,导体尖端的电荷特别密集,所以尖端附近空气中的电场特别强,使得空气中残存的少量离子加速运动。这些高速运动的离子撞击空气分子,使更多的分子电离。这时空气成为导体,于是产生了尖端放电现象。 三、火花放电 当高压带电体与导体靠得很近时,强大的电场会使它们之间的空气瞬间电离,电荷通过电离的空气形成电流。由于电流特别大,产生大量的热,使空气发声发光,产生电火花,这种放电现象叫火花放电。 火花放电在生活中常会遇到。干燥的冬天,身穿毛衣和化纤衣服,长时间走路之后,由于摩擦,身体上会积累静电荷,这时如果手指靠近金属物品,你会感到手上有针刺般的疼痛感,这就是火花放电引起的,如果事先拿一把钥匙,让钥匙的尖端靠近其他金属体,就会避免疼痛。在光线较暗的地方试一试,在钥匙尖

端靠近金属体的时候,,不但会听到响声,还会看到火花。在一些工厂或实验室里,存在大量易燃气体,工作人员要穿一种特制的鞋,这种鞋的导电性能很好,能够将电荷导入大地,避免电荷在人体上的积累,以免产生火花放电,引起火灾。

气体放电管在浪涌抑制电路的应用

气体放电管在浪涌抑制电路的应用摘要:阐述了浪涌电压产生的机理,介绍了气体放电管的工作原理、特性参数和在浪涌抑制电路中的应用。 关键词:浪涌电压抑制;气体放电管;应用 1 浪涌电压的产生和抑制原理 在电子系统和网络线路上,经常会受到外界瞬时过电压干扰,这些干扰源主要包括:由于通断感性负载或启停大功率负载,线路故障等产生的操作过电压;由于雷电等自然现象引起的雷电浪涌。这种过电压(或过电流)称为浪涌电压(或浪涌电流),是一种瞬变干扰。浪涌电压会严重危害电子系统的安全工作。消除浪涌噪声干扰,防止浪涌危害一直是关系电子设备安全可靠运行的核心问题。为了避免浪涌电压损害电子设备,一般采用分流防御措施,即将浪涌电压在非常短的时间内与大地短接,使浪涌电流分流入地,达到削弱和消除过电压、过电流的目的,从而起到保护电子设备安全运行的作用。 2 浪涌电压抑制器件分类 浪涌电压抑制器件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型。第一种类型为橇棒(crow bar)器件。其主要特点是器件击穿后的残压很低,因此不仅有利于浪涌电压的迅速泄放,而且也使功耗大大降低。另外该类型器件的漏电流小,器件极间电容量小,所以对线路影响很小。常用的撬棒器件包括气体放电管、气隙型浪涌保护器、硅双向对称开关(CSSPD)等。 另一种类型为箝位保护器,即保护器件在击穿后,其两端电压维持在击穿电压上不再上升,以箝位的方式起到保护作用。常用的箝位保护器是氧化锌压敏电阻(MOV),瞬态电压抑制器(TVS)等。 3 气体放电管的构造及基本原理 气体放电管采用陶瓷密闭封装,内部由两个或数个带间隙的金属电极,充以惰性气体(氩气或氖气)构成,基本外形如图1所示。当加到两电极端的电压达到使气体放电管内的气体击穿时,气体放电管便开始放电,并由高阻变成低阻,使电极两端的电压不超过击穿电压。 (a) BB型(b)BBS型 图1 气体放电管的基本外形 4 气体放电管与其它浪涌抑制器件参数比较 1)火花间隙(Arc chopping) 为两个形状象牛角的电极,彼此间有很短的距离。当两个电极间的电位差达到一定程度时,间隙被击穿打火放电,由此将过电流释放入地。 优点:放电能力强,通流容量大(可做到100kA以上),漏电流小; 缺点:残压高(2~4kV),反应时间慢(≤100ns),有跟随电流(续流)。 2)金属氧化物压敏电阻(Metal oxside varistor)

陶瓷气体放电管工作原理及选型应用

陶瓷气体放电管工作原理及选型应用 、产品简述 陶瓷气体放电管(Gas Tube)是防雷保护设备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开关器件,无论是交直流电源的防雷还是各种信号电路的防雷,都可以用它来将雷电流泄放入大地。其主要特点是:放电电流大,极间电容小(≤3pF),绝缘电阻高(≥109Ω),击穿电压分散性较大(±20%),反应速度较慢(最快为0.1~0.2μs)。按电极数分,有二极放电管和三极放电管(相当于两个二极放电管串联)两种。其外形为圆柱形,有带引线和不带引线两种结构形式(有的还带有过热时短路的保护卡)。 2、工作原理 气体放电管由封装在充满惰性气体的陶瓷管中相隔一定距离的两个电极组成。 其电气性能基本上取决于气体种类、气体压力以及电极距离,中间所充的气体主要是氖或氩, 并保持一定压力,电极表面涂以发射剂以减少电子发射能。这些措施使得动作电压可以调整(一般是70伏到几千伏),而且可以保持在一个确定的误差范围内。当其两端电压低于放电电压时,气体放电管是一个绝缘体(电阻Rohm>100MΩ)。当其两端电压升高到大于放电电压时,产生弧光放电,气体电离放电后由高阻抗转为低阻抗, 使其两端电压迅速降低,大约降几十伏。气体放电管受到瞬态高能量冲击时,它能以10-6秒量级的速度,将其两极间的高阻抗变为低阻抗,通过高达数十千安的浪涌电流。 3、特性曲线

Vs导通电压,Vg辉光电压,Vf弧光电压,Va熄弧电压 4、主要特性参数 ①直流击穿电压Vsdc:在放电管上施加100V/s的直流电压时的击穿电压值。这是放电管的标称电压,常用的有90V、150V、230V、350V、470V、600V、800V 等几种,我们有最高3000V、最低70V的。其误差范围:一般为±20%,也有的为±15%。 ②脉冲(冲击)击穿电压Vsi:在放电管上施加1kV/μs的脉冲电压时的击穿电压值。因反应速度较慢,脉冲击穿电压要比直流击穿电压高得多。 陶瓷气体放电管对低上升速率和高上升速率电压的响应如下图所示。

无线充电技术(四种主要方式)原理与应用实例图文详解

无线充电已经在电动牙刷、电动剃须刀、无绳电话等部分家电产品中实用化,现在其应用范围又扩大到了智能手机领域及电动汽车和列车领域。未来可以将无线充电装置安装在办公桌内部,只要将笔记本或PDA 等电器放在桌上就能够立即供 电。 以下是四种主要无线充电方式: 无线充电方式 充电 效率 使用频率范围 传输距离 电场耦合方式 电磁感应方式 92% 22KHz 数mm-数cm 磁共振方式 95% 13.56MHz 数cm-数m 无线电波方式 38% 2.45GHz 数m- 1.电磁感应方式

无线供电驱动一枚60W电灯泡,效率高达75%。 电磁感应无线充电产品示意图

电磁感应方式,送电线圈与受电线圈的中心必须完全吻合。稍有错位的话,传输效率就会急剧下降。下图靠移动送电线圈对准位置来提高效率。 目前,市场上支持无线充电的智能手机和充电器大部分都符合总部位于美国的业界团体“无线充电联盟(WPC)”所制定的“Qi”规格。Qi源自汉语“气功”中的“气”, 无线充电方式包括“磁共振”及“电波接收”等多种方式,Qi采用的是“电磁感应方式”。通过实现标准化,只要是带有Qi标志的产品,无论是哪家厂商的哪款机型均可充电。

在伦 敦利用其最新研发的感应式电能传输技术成功实现为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在展示过程中,该公司将电能接收垫安装于雪铁龙电动汽车车身下侧,这样电池就可以通过无线充电系统进行无线充电。

电动牙刷无线充电示意图 一种无线充电器发送和接收原理图

2. 磁共振方式 磁共振方式的原理与声音的共振原理相同。排列好振动频率相同的音叉,一个发声的话,其他的也会共振发声。同样,排列在磁场中的相同振动频率的线圈,也可从一个向另一个供电。 相比电磁感应方式,利用共振可延长传输距离。磁共振方式不同于电磁感应方式,无需使线圈间的位置完全吻合。 应用: 三菱汽车展示供电距离为20cm,供电效率达90%以上。线圈之间最大允许错位为20cm。如果后轮靠在车挡上停车,基本能停在容许范围内。 索尼公司发布的一款样机:无电源线的电视机利用磁场共振实现无线供电的电视机。 还有将供电线圈埋入道路中,在红灯停车时和行驶中为电动汽车充电的构想,以及利用植入轨道中的线圈为行驶中的磁悬浮列车供电的设想。 磁共振方式由能量发送装置,和能量接收装置组成,当两个装置调整到相同频率,或者说在一个特定的频率上共振,它们就可以交换彼此的能量。

高电压技术中的气体放电及其应用探析

高电压技术中的气体放电及其应用探析 气体放电是一种重要的放电现象,广泛地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且在工业中获得了广泛地应用,研究气体放电对于认识和了解科技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阐述了气体放电的产生条件和气体放电等离子体的特性,并且介绍了高电压技术中的气体放电及其应用探析。 标签:高电压技术;气体放电;应用 引言 众所周知,对气体施加一定的电压后,气体会发生放电现象,也就是说气体发生导电,不具有绝缘的特性,此时形成了等离子体。气体放电被广泛地应用于科学研究和工业中,同时,气体放电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广泛地存在,例如闪电、日光灯等。因此,研究和认识气体放电对于了解当今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高电压技术中的气体放电概论 在电力系统中,气体是一种应用得相当广泛的绝缘材料。如架空输电线、母线、隔离开关的断口处等都是完全依靠空气作为绝缘的。还有些虽然不完全依靠空气作为绝缘,但空气包围在它们的外部,构成绝缘的一部分。SF6气体从被发现至今仅一百余年的历史,它作为高压绝缘材料的广泛应用促进了输变电技术及高压绝缘技术的飞速发展。气体有着固体和液体等其它绝缘介质所没有的优良特性,比如气体不存使用寿命的问题;常用的绝缘气体如空气、氮气以及SF6气体化学稳定性好,不燃不爆,有很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气体绝缘开关(GasInsulated Switchgear简称GIS)由于具有占地面积小,可靠性高,安全性强,维护工作量很小等优点,加之在经济上的优越性和技术上的先进性,已被广泛的应用于高压输变电系统。而且气体放电理论的实验和研究成果不但为高电压绝缘技术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也同时促进了其他学科的技术进步与发展,包括等离子体刻蚀、等离子体推进、磁流体发电、加速器气体激光器等新兴技术领域。 2.气体放电研究现状 气体放电是研究放电过程中各种带电粒子的产生、消失、相互作用以及运动规律的学科。依气体压力、施加电压、电极形状、电源频率的不同,气体放电有多种多样的形式。主要的形式有暗放电、辉光放电、电弧放电、电晕放电、火花放电、高频放电等。近年来,气体放电在磁流体发电、等离子体切割及等离子体推进和受控热核反应等方面都得到飞速发展和具体应用。 与其他物理学科一样,对气体放电的研究也是通过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探索的方式进行的。从1858年电子被发现开始,对于气体放电的研究就没有停止过,大量研究取得的丰硕的成果不仅奠定了气体放电学科的理论基础,而

气体放电管简介

气体放电管简介 气体放电管是一种间隙式的防雷保护元件,它在通信系统的防雷保护中已获得了广泛应用。放电管常用于多级保护电路中的第一级或前两级,起泄放雷电暂态过电流和限制过电压作用。由于放电管的极间绝缘电阻很大,寄生电容很小,对高频电子线路的雷电防护具有明显的优势。放电管保护特性的不足之处在于其放电时延较大,动作灵敏度不够理想,对于波头上升陡度较大的雷电波难以有效地抑制。为了改善放电管的保护特性,先进的制造工艺正应用于放电管新型产品的开发中,随着保护特性的不断改善,放电管在电子设备与电子系统防雷保护应用中的适应性正在增强。 第一节结构简介 放电管的工作原理是气体放电。当放电管两级之间施加一定压力时,便在极间产生不均匀电场,在此电场作用下,管内气体开始游离,当外加电压增大到使极间场强超过气体的绝缘强度时,两极之间间隙将放电击穿,由原来的绝缘状态转化为导电状态,导通后放电管两极之间的电压维持在放电弧道所决定的残压水平,这种残压一般很低,从而使得与放电管并联的电子设备免受过电压的损坏。 早期的放电管是以玻璃作为管子的封装外壳,现已改用陶瓷作为封装外壳,放电管内充入电器性能稳定的惰性气体(如氩气和氖气等),放电电极一般为两个、三个或五个,电极之间由惰性气体隔开。按电极个数的设置来划分,放电管可分为二极、三极和五极放电管。图1给出了一个陶瓷二极放电管的结构示意图,它由纯铁电极、镍铬钴合金帽、银铜焊帽和陶瓷管体等主要部件构成。管内放电电极上涂敷有放射性氧化物,管内内壁也涂敷有放射性元素,用于改善放电特性。放电电极主要有针形和杯形两种结构,在针形电极的放电管中,电极与管体壁之间还要加装一个圆筒热屏,该热屏可以使陶瓷管体受热趋于均匀,不致出现局部过热而引起管断裂。热屏内也涂敷放射性氧化物,以进一步减小放电分散性。在杯形电极的放电管中,杯口处装有钼网,杯内装有铯元素,其作用也是减小放电分散性。图-2给出了一个三极放电管的结构示意图,它也是由纯铁电极、镍铬钴合金帽、银铜焊帽和陶瓷管体等主要部件构成。与二极放电管不同,在三极放电管中增加了镍铬钴合金圆筒,作为第三电极,即接地电极。五极放电管的主要部件与二、三极放电管基本相同,它具有较好的放电对称性,可适合于多线路的保护。 1—陶瓷管2—银铜焊帽 3—金属管帽 1—银铜焊帽2—金属管帽 2—接地电极4—电极引线 5—陶瓷管 图1陶瓷二级放电管结构示意图 图2三级放电管结构示意图 第二节伏安特性 气体放电管的伏安特性通常与管子的哪些电极间施加什么极性的电压没有关系。现以一个直流放电电压为150V的二极放电管为例,(其伏安特性如图3所示),来说明放电管伏安特性的基本特征。图3是按电子元件伏安特性的惯用画法,即以电压为自便量,画作横坐标;以电流为应变量,画作纵坐标。由于电流的范围很大,其变化常达几个数量级,所以电流用对数坐标表示。 在图3所示的伏安特性上,当逐渐增加两电极间的电压时,放电管在A点放电,A点的电压称为放电管的直流放电电压。在A到B之间的这段伏安特性上,其斜率

大学物理尖端放电演示实验

实验名称:尖端放电 演示内容:演示尖端放电原理的应用:避雷针。 仪器装置:高压电源、模拟避雷针装置。 【实验原理】 当避雷针演示仪接通静电高压电源后,绝缘支架上的两个金属板带电了。在极板间电压超过1万伏时,由于导体尖端处电荷密度大于金属球处,所以金属尖端附近形成了强电场,在强电场的作用下,空气分子被电离,致使极板和金属尖端之间处于连续的电晕放电状态,即尖端放电现象。而金属球与极板间的电场不能达到火花放电的数值,故金属球不放电。在实际应用中,尖端导体与大地相连接,云层中的电荷通过导体与大地中和,因而避免了人身和物体遭到雷电等静电的伤害。如高层建筑物顶端都安有高于屋顶物体的金属避雷针。 【实验操作与现象】 1.将静电高压电源正、负极分别接在避雷针演示仪的上下金属板上,把带支架的金属球放在金属板两极之间。接通电压,金属球与上极板间形成火花放电,可听到劈啪声音,并看到火花。若看不到火花,可将电源电压逐渐加大。演示完毕后,关闭电源。 2.用带绝缘柄的电工钳将带支架的顶端呈圆锥状(尖端)的金属物体也放在金属板两极之间,此时金属球和尖端的高度一致。接通静电高压电源,金属球火花放电现象停止了,但可听到丝丝的电晕放电声,看到尖端与上极板之间形成连续的一条放电火花细线。若看不到放电火花细线,将电源电压提高。演示完毕后,关闭电源。 【注意事项】 1.由于电源电压较高,关闭电源后,不能完全充分放电,故每一步演示后都应取下电源任一极与另一极接头相碰触人工进行放电,以确保仪器设备和操作者的安全。 2.晴天演示电源电压应降低些,阴天演示电源电压应提高些。 3.静电高压电源是用一号电池供电,改变电池伏数(即改变电池电压输出电

气体放电现象及其应用

气体放电的研究报告 一、气体放电基本理论 仁气体放电的定义 气体放电是人们在自然界与日常生活中常常碰到的现象,如闪电、日光灯等,它一般是指在电场作用下或其他激活方法使气体电离,形成能导电的电离气体。气体放电是产生低温等离子体的主要途径。所谓的低温等离子体是区别于核聚变中高温等离子体而言的。低温等离子体物理与技术在经历了一个由20世纪60年代初的空间等离子体研究向80年代和90 年代以材料及微电子为导向的研究领域的重大转变之后,现在已经成为具有全球影响的重要课题,其发展对于高科技经济的发展及传统工业的改造有着巨大的影响。 2、气体放电的基本理论 气体放电的经典理论主要有汤森放电理论和流注放电理论等° 1903年,为了解释低气压下的气体放电现象,汤森(J?S. Townsend)提出了气体击穿理论,引入了三个系数来描述气体放电的机理,并给出了气体击穿判損。汤森放电理论可以解释气体放电中的许多现象,如击穿电压与放电间距及气压之间的关系,二次电子发射的作用等。但是汤森放电解释某些现象也有困难,如击穿形成的时延现象等:另外汤森放电理论没有考虑放电过程中空间电荷作用,而这一点对于放电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电子雪崩中的正离子随着放电的发展可以达到很鬲的密度,从而可以明显的引是电场的畸变,进而引起局部电子能量的加强.加剧电离。针对汤森放电理论的不足「940年左右,H.Raether及Loeb、Meek 等人提出了流注(Streamer) 击穿理论,从而弥补了汤森放电理论中的一些缺陷,能有效地解释离气压下,如大气压下的气体放电现象,使得放电理论得到进一步的完弄。近年来,随着新的气体放电工业应用的不断涌现及实验观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将放电理论与非线性动力学相结合,利用非线性动力学的方法来研究气体放电中的各种现象成为乞体放电研究中的重要内容。 3、气体放电的主要类型 通常,低气压.低温等离子体是在广100Pa的气体中进行直流、射频或微波放电产生的,而大气压下产生低温等离子体的主要方式有电晕放电.电弧放电和介质阻挡放电(DBD) o 比较而言,电晕放电比较微弱且产生的活性粒子效率较低而难以应用于工业生产。电弧放电则与此相反,由于产生的能量密度过高,导致电子与离子的能量较大足以损伤比较脆弱的工件。与此不同的是,介质阻挡放电能比较容易的产生非平衡等离子体,且等离子体的温度.密度适中。 应该说,从目前来看介质阻挡放电是主要的一种大气压放电的实现形式。介质阻挡放电是有绝缘介质插入放电空间的一种放电系统。由于介质的存在,可以限制电流的增长,使放电不至于形成火花放电或电弧放电。依赖于放电气体的种类、介质的属性及外加电压的幅值与频率,介质阻挡放电可以呈现三种不同的放电模式,即丝状放电、均匀放电与斑图放电。介质阻挡放电在大气压下通常表现为丝状放电,其放电能量大部分集中于放电细丝中,这限制了其工业应用前景。为此研究人员采用多种方法来提高其均匀性。近年来基于介质阻挡放电原理来产生低温等离子体,尤其是大气压下均匀辉光放电(APGD)的研究受到国内外关注。通常激励介质阻挡放电的电源是工频或高频交流电源,随着脉冲电源技术的发展,近年来脉冲鬲压也被用于激励介质阻挡放电,并被证明能较好地改昙均匀性并提鬲放电效率。

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生活实践中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 学院:风景园林艺术学院 班级:园林134 姓名:崔苗苗 学号:2913911465 134

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风景园林艺术学院 姓名崔苗苗班级园林134班学号 2013011465 摘要自法拉第历经十年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后,电磁感便开始应用生活中。话筒, 电磁炉,电视机,手机等生活用品,无不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的生活,推动了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同时,它的应用也是理论向实践不断探索和改进的过程,理论唯有应用于实践,才更能发挥它的价值。 关键词电磁感应现象生活应用 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不仅揭示了电与磁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且为电与磁之间的转化奠定了实验基础,为人类获取巨大而廉价的电能开辟了道路,在生活中具有重大的意义。它的发现,标志着一场重大的工业和技术革命的到来。在电工技术,电子技术以及电磁测量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人类社会从此迈入电气化时代,对推动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物理发现的重要性由此可见。本文主要介绍了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在人类生活中的相关应用。 一.电磁感应现象定义 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本质是闭合电路中磁通量的变化。而闭合电路中由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 二.电磁感应发现历程 电磁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初中时代的奥斯特实验为我们打开电磁学的大门,此后高中三年这一部分内容也一直是学习的重中之重。继1820奥斯特实验之后,电与磁就不再是互不联系的两种物质,电流磁效应的发现引起许多物理学家的思考。当时,很多物理学家便试图寻找它的逆效应,提出了磁能否产生电,磁能否对电作用的问题,而迈克尔·法拉第即为其中一位。他在1821年发现了通电导线绕磁铁转动的现象,然后经历10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于1831年取得突破性进展。 法拉第将两个线圈绕在一个铁环上,其中一个线圈接直流电源,另一个线圈接电流表。他发现,当接直流电源的线圈电路接通或断开的瞬间,接电流表的线圈中会产生瞬时电流。而在这个过程中,铁环并不是必须的。无论是否拿走铁环,再做这个实验的时候,上述现象仍然发生,只是线圈中的电流弱些。 为了透彻研究电磁感应现象,法拉第又继续做了许多的实验。终于,在1831年11月24日,他在向皇家学会提交的一个报告中,将这种现象定名为“电磁感应现象”,并概括了可以产生感应电流的五种类型:变化的电流、变化的磁场、

几个有趣的尖端放电实验

几个有趣的尖端放电实验 我们知道在静电学中, 导体带电时,导体表面突出和尖锐的地方,电荷分布比较密集,使其附近形成很强的电场。导体尖端附近空气中残留的正负离子在强电场的作用下发生剧烈的运动,并与空气中的气体分子碰撞,将空气分子电离成许多新的正负离子,那些与尖端带同种电荷的离子,受到排斥,远离尖端,形成“电风”。与尖端带异种电荷的离子受到吸引,奔向尖端,与尖端上的电荷中和,这相当于导体从尖端失去电荷,这就是尖端放电。利用尖端放电现象,我们可以完成几个有趣的实验。 (1)可以这样使水带电 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将缝衣针固定在有机玻璃棒上,玻璃棒用夹子固定在铁架台上,针下方放一只盛满清水的塑料盆,塑料盆放在绝缘板上针尖端距水面约5cm~10cm,用导 线将针与感应起电机的一极相连,再将一根导线一端与验电器相连,另一端裸露部分插入水中。转动起电机,由于针的尖端放电,使水带上同种电荷,验电器箔片逐渐张开。 (2)模拟静电除尘 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取圆形铝板一块固定在绝缘支座上(绝缘支座可用玻璃棒固定在底座上制成,在中学物理实验室中易找到,本文后几个实验中均用到绝缘支座),将缝衣针装上塑料棒后固定在铁架台上,调节铝板与针尖端间距6cm~8cm,用导线将铝板和缝衣针分

别与感应起电机相连,将点燃的蚊香放在铝板和针之间。让起电机起电,使铝板和缝衣针带 电,蚊香烟被铝板吸附,若停止起电,烟又袅袅上升。 (3)旋转的风车 取两个易拉罐,剪一部分铝皮,将铝皮碾压平整,剪出一直径约8cm的圆,再剪成图3a样式的风车,尽量使叶片对称,在其中心处打一小孔,嵌上子母扣作支撑轴承,取缝衣针固定于绝缘支座上,针尖端顶在子母扣的凹坑处,实验装置如图3b所示。实验时,用导线将针与起电机一极相连,转动起电机,起电后,由于叶轮的尖端放电,在反冲作用下,风车 旋转起来。 (4)电风驱动的纸杯 取一个一次性的薄纸杯,在杯底中心处打一小孔,嵌上子母扣作支撑轴承。取自行车辐条一根,一端挫尖,另一端固定于小木块上,尖端顶在子母扣的凹坑里,再取两片大些的易拉罐铝皮,碾压平整,分别剪成长约10cm,宽约4cm的长方形,而后剪成排针状,将两

气体放电作业

气体放电理论分析就引用 1、引言: 气体中流通电流的各种形式统称气体放电,处于正常状态并隔绝各种外电离因素的气体是完全不导电的,但空气中总会有来自空间的各种辐射,总会有少量带电质点,一般情况下每立方厘米空气中有约500-1000对离子。气体放电等离子体作为物质的第四态,其物性及规律与固态、液态、气态的各不相同。气态放电等离子体是由电子、各种离子、原子组成的,远比气体、液体、固体复杂,其中发生着大量各不相同的基本过程。气体放电时等离子体物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气体放电现象时通过气体以后由电离了的气体表现出来的。研究气体放电的目的是要了解这种电离了的气体在各种条件下的宏观现象及其性质,同时研究其中所发生的的微观过程,并进一步把这两者联系起来,由表及里地掌握气体放电的机理。由此可见气体放电现象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各种气体放电现象的物理过程及其内在规律。在自然界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碰到气体放电现象,犹如大气的电离层、太阳风、日冕和闪电等都是自然界的气体放电现象。现在对气体放电的类型进行分类阐述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研究探讨。 2、气体放电的分类 在不同的物理条件下,由于占主导地位的基本物理过程不同,会产生各种不同形式的气体放电现象。按维持放电是否必须有外界电离源把放电分为非自持放电和自持放电;按放电参量是否随时间变化分为稳态放电和非稳态放电;可根据阴极的工作方式分为冷阴极放电和热阴极放电;可按工作气压的高低分为低气压放电、高气压放电和超高压放电;根据以哪一种基本过程占优势以及电子离子在放电过程中运动的特点为依据可以分为:

辉光放电:辉光放电充满整过电极空间,电流密度较小,一般为1mA/cm2 -5mA/cm2,整个空隙仍呈上升的伏安特性,处于绝缘状态。 电晕放电:高场强度电极附近出现发光的薄层,电流值也不大,整个空隙仍处于绝缘状态。 刷状放电:由电晕电极伸出的明亮而细的断续放电通道,电流增大,但此时间隙仍未被击穿。 火花放电:贯通两电极的明亮而细的断续的放电通道,间隙由一次次火花放电间歇地被击穿。 气体放电过程描述框图:

放电管特性及选用

放电管特性及选用 吴清海 放电管的分类 放电管主要分为气体放电管和半导体放电管,其中气体放电管由烧结的材料不同分为玻璃气体放电管和陶瓷气体放电管,玻璃气体放电管和陶瓷气体放电管具有相同的特性。 气体放电管主要有密封的惰性气体组成,由金属引线引出,用陶瓷或是玻璃进行烧结。其工作原理为,当加在气体放电管两端的电压达到气体电离电压时,气体放电管由非自持放电过度到自持放电,放电管呈低阻导通状态,可以瞬间通过较大的电流,气体放电管击穿后的维持电压可以低到30V以内。气体放电管同流量大,但动作电压较难控制。 半导体放电管由故态的四层可控硅结构组成,当浪涌电压超过半导体放电管的转折电压V BO时放电管开始动作,当放电管动作后在返送装置,的作用下放电管两端的电压维持在很低(约20V以下)时就可以维持其在低阻高通状态,起到吸收浪涌保护后级设备的作用。半导体放电管的保护机理和应用方式和气体放电管相同。半导体放电管动作电压控制精确,通流量较小。 放电管动作后只需要很低的电压即可维持其低阻状态,所以放电管属于开关型的SPD。当正常工作时放电管上的漏电流可忽略不计;击穿后的稳定残压低,保护效果较好;耐流能力较大;在使用中应注意放电管的续流作用遮断,在适当场合中应有有效的续流遮断装置。 气体放电管 气体放电管:气体放电管由封装在小玻璃管或陶瓷管中相隔一定距离的两个电极组成;其电气性能主要取决于气体压力,气体种类,电极距离和电极材料;一般密封在放电管中的气体为高纯度的惰性气体。放电管主要由:电极、陶瓷管(玻璃管)、导电带、电子粉、Ag-Cu 焊片和惰性气体组成。 在放电管的两电极上施加电压时,由于电场作用,管内初始电子在电场作用下加速运动,与气体分子发生碰撞,一旦电子达到一定能量时,它与气体分子碰撞时发生电离,即中性气体分子分离成电子和阳离子,电离出来的电子与初始电子在行进过程中还要不断地再次与气体分子碰撞发生电离,从而电子数按几何级数增加,即发生电子雪崩现象,另外,电离出来的阳离子也在电场作用下向阴极运动,与阴极表面发生碰撞,产生二次电子,二次电子也参加电离作用,一旦满足: r(ead-1)=1 时放电管由非自持放电过渡到自持放电,管内气体被击穿,放电管放电,此时放电电压称为击穿电压Vs。其中,r表示一个正离子轰击阴极表面而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