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厘清宋明理学中的几个问题

厘清宋明理学中的几个问题

厘清宋明理学中的几个问题
厘清宋明理学中的几个问题

厘清宋明理学中的几个问题

长宁县中学校潘明剑

宋明理学是中国儒家思想发展的重要时期,它使儒学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即儒学将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融合,形成了相对成熟的理论体系。

课标对此课的要求是:“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这个要求,与其它课的要求没有差异。在新课程必修三中,宋明理学一课是最难讲清的一课,一个多年从事高中历史教学的老师曾说,宋明理学一课我讲不清楚。为何讲不清楚,原因是本课涉及许多哲学理论问题,宋明理学使儒学形成了相对成熟的理论体系。

我认为,宋明理学中的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在教学中厘清,特别是教师要厘清。至于教学中,讲不讲,教师则根据自己的学生情况而定。

一、理学为何称为“道学”

理学,又称道学,中国宋明时期以讨论理气、心性等问题为中心的哲学思潮,特别是“以儒家思想的内容为主,同时也吸收了佛学和道教思想”。

理学称为道学的原因是儒家学者提出了“道统”思想。道统指儒家传道的脉络和系统。“道统”一词是由朱熹首先提出的,他曾说过:“子贡虽未得道统,然其所知,似亦不在今人之后。”(《与陆子静?六》,《朱文公文集》卷三十六)朱熹虽然最早将"道"与"统"合在一起讲"道统"二字,但道统说的创造人却并非朱朱熹,而是唐代的儒家学者韩愈。韩愈明确提出儒家有一个始终一贯的有异于佛老的“道”。他说:“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原道》,《韩昌黎全集》卷十一)。他所说的儒者之道,即是“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同上)“道”,就是指作为儒家思想核心的“仁义道德”。他认为,千百年来,传承儒家此道者有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同上)这个传承系列是朱熹所说的“道统”。道统思想为儒学复兴提供了历史依据,并“企图创立一种先王式的儒家新宗教”

(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纲》),极力将儒家思想中孔孟仁义道德之说列为国家的正统学说,以抵制魏晋以外异端邪说的流传。之后的宋明理学家们,都用道统思想来论证儒家思想发展的历史性,故宋明理学又称为道学。

二、“理”与“天理”的内涵

“理”是什么?一般而论,它是指永恒存在的,宇宙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通原则。

如何理解“理”,这是许多人说不清的。其实朱熹说得很具体。他说:“且如这个扇子,此物也,便是个扇子的道理。扇子是如此做,合当如此用,此便是形而上之理。”(《朱子语类》卷六十二)在此,朱熹认为,普通的千差万别的具体的扇子,都是一般的“扇子的道理”的体现,而且抽象的“扇子的道理”要在具体的一切扇子之先。在这里,扇子的“理”是定义,具体的扇子,是物。即先有定义,再有具体事物。这是自然之“理”。

历史学家钱穆认为:“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两方面。”(《朱子学提纲》)

上面所说的是自然科学之“理”,还有伦理方面的“理”。朱熹还认为:“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本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朱子大全》)

在伦理中,“理”表现为三纲五常。

由上可知,程朱理学,将“理”视为宇宙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通原则。

“天理”是什么?即天性,天然的本质或特性。北宋五子是理学的开创者,他们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天理”的高度,即“天理”就是忠、孝、节、义等伦理纲常的总和。

请看他们的观点。

程颢、程颐认为“天下物皆可以理照,有物必有则,一物需有一理。”“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己何与焉?”“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所谓万物一体者,皆有此理。只为从那里(理)来。生生之谓易,生则一时生,皆完此理。”(《河南程氏遗书》)二程的观点表明,一物有一理,但不是说不同的物有不同的规律,而是说所有的物均只有一个“理”,即“天理”。“天理”是绝对唯一的,它超越万物之上而永存着,同时又产生和支配着万物。这个“天理”为何?“人伦”、“父子君臣”,即伦理纲常。

天理的核心是“仁”(“仁”是修养的最高境界),天理是万物的

本原,它体现在社会上就是儒家的伦理道德,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在伦理方面,“理”与“天理”的意思一致的,所以,宋明理学家们在使用这两个概念时,没有作严格的区别,往往视为一个概念。

三、“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解

将天理与人欲对立,起于《礼记?乐记》。该书说:“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不能反躬,天理灭矣。……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于是有悖逆诈伪之心,有淫泆作乱之事。”人受到外界的诱惑,忘记了天理,个人私欲膨胀,就会做违法乱纪之事。

朱熹说:“圣人千言万语只是教人存天理,灭人欲”,“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朱子语类》)

朱熹认为天理与人欲是对立的,试为水火不容。它们为何水火不容?

这得从心性论说起。朱熹认为,人心包括性和情两个方面,性是体,情是用,如果心使情从性上发出来,这心就是道心,这情就是善的。如果心使情从气上发出来,这心就是人心,这情就不一定是善的。如果人心膨胀,情欲增多,乃至泯灭了道心,就成为恶。

性就是天理,泯灭了道心的人心,就是人欲。

天理是伦理纲常,是社会规范,是善的。人欲是超出正当要求以违反社会规范的欲望,是恶的。

在儒家思想体系中,善恶是对立。因此天理与人欲是对立的,两者水火不容。

朱熹为何强调天理与人欲的对立,他在《朱子语类》中说:“去其气质之偏,物欲之蔽,以复其性,以尽其伦。”又说““学者须是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方始为学”。”简单的说,人被自己的私欲所蒙蔽,所以看不到自己的真实面貌,所以不能体悟到天地之理,要想体验到、找到万事万物的共同之理,就要除去人的私欲。人去除人欲后,按天理行事,人就开始学习了,人就会为善成圣,即去尽人欲是为善成圣的前提,人去除人欲,就行了天理。人欲与天理是可以转化的。

“存天理,灭人欲”被后世批判,其原因是作为官方正统儒学的理学成了明清强化君主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再加上修养方式上“存天理、灭人欲”的绝对化和非人性化。所以清代的戴震说:“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一般说来,绝对化与极端化的理论,常使理论走向反面。

四、理学的发展与极端

到明代,心学是理学的发展,即理学的极端。

朱熹的观点是要人们接受封建道德观念(存天理,灭人欲),王

阳明则主张,封建道德存在于人们心中,只要恢复就可以了。相对于宋代以来的朱子学,阳明学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将一切合法性与合理性的根源从外在的天理转化为内在的良知,以后者所代表的道德主体性取代前者的权威。虽然对朱熹而言天理亦在人心,对阳明来说良知即是天理,但毕竟前者偏向于外在的客体性,后者倾向于内在的主体性。

意思是由客观走向主观就使理学走向了极端,但我不明白为什么发展为心学就是走向极端,心学强调内心自省,克服私欲,从而回复良知,即达到理,这也不是不好啊?

五、宋明时期儒学新发展的表现

从魏晋以后,儒学正统地位备受挑战,一个重要原因是儒学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宋明理学家们,完成了建立理论体系的任务。

第一,建立融合佛老的儒学。理学家们从佛老思想中,吸取精华,从人的性命高度阐释儒学。

第二,建立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儒学。在延续了汉唐儒学的纲常政治的同时更在哲学的逻辑的(诸多中国哲学的概念)层面上提升了伦理道德信仰,是民族价值观的重建。

第三,建立思辨化的儒学。利用太极、理、气、性、情、道统等新的概念,重新解释孔孟儒学,使新的解释具有不同于孔子的信条箴言式的哲学色彩。

第四,建立复归正统的儒学。从魏晋以来的幽暗边缘化中复明道统,使儒学复归官方正统地位。

这样,通过宋明理学家们出入佛老,借鉴佛、道两家的理论思维成果,采取哲学的形式论证儒家的基本原则,形成以三教合流为特征的儒学思想体系,使儒学获得较强的理论性。

我看到一篇文章说儒学之所以受到佛老的影响,正统地位削弱,在于儒学没有追溯终极问题,也就是渊源。像道家以道为世界根本,一切来源于道,而理学家们之所以用“理”,是因为道、空这些词都被用了,所以用理。而“理”就是根本,是本源,所以理学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就在于找到了“理”作为儒家思想的来源。我个人认为他说的很好,之前我一直不明白儒学为什么受到佛老的冲击,为什么说理学形成了严密的思想体系。

六、理学的影响

1、重建礼治秩序。从东汉末年以来,礼治秩序趋向式微,经过理学家对“礼”的重新诠释(如朱熹:“礼者,天理之节文,人事之仪则也”),使“礼”在以“理”为最高范畴的伦常体系中获得了至关重要的地位,其权威性和普遍性更高层次上得以确认。礼治秩序的重

建,维护了专制统治,但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精神伤害,如事亲从兄,妇女节烈等,使理学成为“压在劳动人民头上的华盖”(侯外庐语)。

2、塑造理想人格。原始儒学包括“外王”之学(客观功业)和“内圣”之学(主观自觉),历史上的秦皇、汉武们实践“外王”经世路线,取得了空前的功业,随皇权的日益强化,统治者需要近照某种特定模式塑造人们的灵魂,训练勤谨而又安分的百姓。而士人则认为,既要顺化百姓,也要教化统治者,为此理学家以正心诚意的内在“修身”视为“经世”的根本。即通过“内圣”经世路线,塑造理想人格。

其理想人格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其一,“孔颜之乐”。孔子曾说:“饭疏事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颜回曾说:“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理学家的“孔颜之乐”,即指圣贤之乐不在外物,而在自我。其二,“民胞物与”。张载认为“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即百性是我的同胞,万物是我的朋友。这促使知识阶层产生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从而将个人人格的形成,置于大众群体人格的完成之中。其三,“浩然正气”,它指执著于人格理想与道德信念,不为任何外来压迫所动摇。正如程颢诗言:“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即要求人们注重气节和德操。

见于此,张载庄严宣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的话,道出了理学家塑造理想人格的伟大抱负,也说出了理学家的终极目标。

我觉得还有一个问题需要厘清,那就是理学与心学的主要区别,这是讲课时不好说清的,通过这两天备课,我个人认为两者最大的不同在于两点:一是哲学观不同,即一个客观一个主观;二是寻找理的途径不同,一个是“格物致知”,一个是“致良知”。因为哲学观不同所以通往理的途径就不同。不知是不是这样的,还请潘校给予指导。

宋明理学对后世的影响

宋明理学对后世的影响 篇一:对《宋明理学》一课的思考 对《宋明理学》一课的思考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三节《宋明理学》,可谓是整个高中历史教材中最难啃的骨头, 对老师能力的考量是多方面的。很多老师都发出了这样的感慨:看 完教材和教参后搞不懂讲什么,自己都不懂,怎敢给学生讲!那么 这一课我们怎么上,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上课过程中我认为 要注意的问题,写出来与大家交流: 一、《宋明理学》在专题中的地位。本专题主要讲述的是儒学的发 展历程,理学是儒学发展的一个特殊阶段,要清楚理学在专题中的 地位,首先要清楚儒学在各个时期的历史命运。春秋时期,孔子创

立儒家学说。战国时期,儒家学说经孟子和荀子得到完善和发展。 秦朝时,由于“焚书坑儒”,儒学进入低潮。西汉武帝时,董仲舒 改造儒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正统。东汉末年到唐 末五代,由于各种思潮的流行,尤其是道教和佛教的广泛传播,儒 学统治地位被削弱。宋明时期,儒学得到复兴。明清之际,儒学受 到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家的批判。 其次要弄清儒学在几个重要时期的思想特点。春秋时期,孔子提 出“仁”、“礼”、“德治”。战国时期,孟子主张“仁政”,强调“民 贵君轻”,荀子除了唯物思想而外强调学习的最高境界是把握“礼”。 西汉时期,董仲舒儒学的理论基础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政 治的’大一统”必须要思想的“大一统”,从而顺利推行“罢黜百 篇二:浅谈宋明理学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影响

浅谈宋明理学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影响 宋明理学因倡言守道循礼又称“道学”,不仅主宰当时社会意识形态,还广泛涉及各领域。魏晋南北朝时期儒、佛、道三家融合,唐代实行三教并存政策,儒、释、道得以独立发展并相互争论与融合。三教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基本过程。程朱理学适应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后长期处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程朱理学向心学的演变说明走向极端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宋明理学经历几百年发展,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深远影响。 总体来说,弘扬了积极入世、关怀现实的儒学传统,吸收和融合了佛教与道教的思想,将儒家思想发展成为集政治、哲学、伦理道德于一体的庞大的思想体系。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和道德,讲求以情统理、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但理学用三纲五常压抑人性,扼杀人生自然欲求,积极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比如尊卑等级,重男轻女,重利轻义、因循守旧、重礼轻法等错误观念,对中国社会都产生了很大负面影响。首先是以“程朱理学”给人们诸多灾难痛苦,“尊者以理责卑,长者以理责幼,贵者以理责贱。虽失,谓之顺。卑者、幼者、贱者以理争之,虽得,谓之逆。上以理责其下,而在下之罪,人人不胜指数,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戴震:《孟子字义疏注》]“其所谓理者,同于酷吏之

宋明理学教案1

第三课宋明理学 知识与能力 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培养学生理解古代思想家主要学术观点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等学习相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点: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各阶段的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 教学难点: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各阶段的特征及其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理解。 一、儒学复兴运动——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 1、[唐]韩愈:道统说 2、[唐]李翱:复性论 二、宋明理学的形成过程 理学:为了与佛老思想抗衡,北宋五子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这就是理学。 1、北宋五子

程颢(1032—1085),字伯淳,私谥明道先生。程颐(1033—1107),字正叔,因居临伊川,后人称为伊川先生。两人为亲兄弟,河南洛阳人。二程,以理学家周敦颐为师,在总结了先秦关于理和道的观念,以及宋初以来思想家关于理的论述的基础上,进一步把“理”抽象为宇宙的本体,作为哲学最高范畴提出来,构建了一个以理为最高本体的唯心论体系。二程哲学核心是“天理”或“理”。他们认为“理”不仅总摄天地万物,而且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理”是万物本原和人类社会的最高准则。认为在人类社会中,封建制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伦理纲常,也是天理的表现,不可违背。在认识论上,二程的“格物致知”并不是指认识客观事物的法则,而是要在人的内心恢复“天理”。二程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抬高到和六经相同的地位。二程的学说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理学。在封建社会后期长期占据主导地位,成为封建统治者的主流思想。 周公没,圣人之道不行;孟轲死,圣人之学不传。道不行,百世无善治;学不传,千载无真儒。无善治,士犹得以明夫善治之道,以 淑诸人,以传诸后;无真儒,天下贸贸焉莫知所之,人欲肆而天理灭 .......

第3课宋明理学知识点

第3课宋明理学知识点强化 一、背景 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独尊地位被动摇。 2、隋唐时期三教合一,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3、儒学复兴运动的掀起 二、程朱理学 1、理学的概念 北宋时期,儒家学者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的义理。他们建立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称之为“理学”。 2、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 程颢、程颐、朱熹。 3、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 (1)二程理学(北宋) ①“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先有理后有物。——核心思想(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也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 ②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理”不仅是自然界的普遍法则,也是人类社会的最高法则。三纲五常等封建伦理道德和封建制度、封建秩序都是天理的体现,是不可改变的。认为天理是世界的本原,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的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③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去把握“理”。 (2)朱子学——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 ①天理与三纲五常的紧密联系,提出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②“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3、程朱理学的在当时产生的影响 (1)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 (2)《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教科书。 (3)学术思想流传海外,在日韩形成“朱子学”。 (4)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三、陆王心学: 1、代表人物:陆九渊(南宋)王阳明(明朝) 2、王阳明的“心学”主张 (1)王阳明“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2)“致良知”“知行合一” 王阳明的“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都是要强调道德的自觉和主宰性。

宋明理学对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以及评价

宋明理学对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以及评价摘要:宋明理学是一种以儒学为主干,兼收佛教与道教的思想因子,对三教融会贯通之后建立起来的伦理性的本体论。理学虽然张扬儒家的人伦礼法的,但却自觉或不自觉地元典时代的儒家精神与佛教、道教相融合,是指具有不同于以前的新的思想内涵,是对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塑造了中华民族的主观意志,注重气节道德,发愤图强等性格。同时应该看到宋明理学中消极因素,即理学家重建礼制的努力也是对人性的斫伤,以及与后世关于“礼教吃人”的指斥和谴责。 关键词:宋明理学;儒学;继承;发展;评价 宋明理学是儒道释三大资源与传统在宋元明时期的新的综合。它以中、晚唐的儒学复兴为契机,以王通、韩愈、李翱融通儒释的思想为灵媒,经过宋代诸懦的创造性转换,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继元典时代之后精致而完备的思想体系——理学。 理学,又叫新儒学。之所以称之为理学,是因为宋代诸儒所构建的崭新思想体系以“理”为宇宙最高本体,并以之构成哲学思辨的核心范畴。之所以称之为新儒学,是因为理学虽然张扬儒家的人伦礼法的,但却自觉或不自觉地元典时代的儒家精神与佛教、道教相融合,是指具有不同于以前的新的思想内涵,是对儒学的继承和发展。 尽管理学名目不一,究其本质,它是一种以儒学为主干,兼收佛教与道教的思想因子,对三教融会贯通之后建立起来的伦理性的本体论。建立了以理气论、心性论为中心的道德形而上学体系。宋明理学把汉唐以来注疏五经的传统一变而为讲求四书义理,讨论身心性命修养问题的传统,并以民间自由讲学之书院为依托,把传统精英文化进一步世俗化了。 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对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是理学发展世上的关键人物,称此五人为北宋五子。 周敦颐从宇宙论出发,融通儒释道德修身哲学。借之构筑伦理学本体论。这一认识路径成为后来的理学诸子坚守的哲学方向。张载是陕西人,故其学派成为关学。张载在《易传》的基础上提出宇宙发生论,他强调“气”,认为太极就是气。二程的理论贡献在于,他们提出了“天理”这一理学核心观念。这里理念显然来自于《易传》的哲学启迪,并参照了张载的“气”以及邵雍的各式挂图。经

三、宋明理学的含义及其影响

三、宋明理学的含义及其影响 (1)宋明理学的含义:宋代出现新的儒学体系,即理学。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使儒学面临严重挑战,儒学地位下降。隋唐时期,“三教合一”,宋朝时期,儒、道、佛融合为新儒学——理学。北宋理学代表是程颢、程颐兄弟,南宋时期的代表人物是朱熹。二程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把天理与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仁与万物俱生。朱熹是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他提出“理气论”“心性说”。认为先有理后有气。还把伦理道德与理气论结合起来。认为仁、义、礼、智等道德准则也是天理的反映。“心性说”是认为人的性情都是善的,因此,人应该克制情感,用道德理性约束指导自己的行为,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把握“理”的办法是“格物致知”。程朱理学统治地位的确立:元朝曾将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明朝继承下来,从而确定了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明朝时期,理学发展为心学(陆王心学)。陆九渊的心学理论:①认为“理”不需要到身心以外的事物上去寻找,提出“心即理也”、“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就是天地万物的渊源。②提出“发明本心”以求理的方法,求“理”

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心学最主要的代表人物:王阳明。王阳明心学理论提出的背景:明朝中期,程朱理学已经成为人们求取科举功名的敲门砖,逐渐失去寻求圣贤学问的精神。王守仁等认为学术流弊导致道德沦丧,从而引起社会动荡,主张以心学来更新理学。内容:认为世界本源是人心,“心即理”。提出“致良知”的学说(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天理就在自己心中,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强调自我的主动作用,激励人们奋发立志)。(2)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相同点:①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都承认“理”的存在。 ②本质相同,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③都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④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不同点:①对世界本原认识不同: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陆王心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内在的“心”。②认识世界本原的方法不同: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陆王心学提出“发明本心”以求理。(3)宋明理学的影响:理学由程朱理学的客观唯心主义转变为主观唯心主义,是宋明儒学主流,在政治、教育、社会教化等方面影响深远。理学强调道德修行,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

宋明理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宋明理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一理学的创立 1.背景 (1)唐末五代时期长期分裂和混战,使传统的道德规范遭到极大破坏,不利于政治的稳定。 (2)理学的产生出于儒学家革除时弊、重建儒学道德的目的,适应唐末以来重建伦理纲常的需要 (3)北宋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 (4)宋代学者抛弃汉唐师古学风,敢于疑经改经。 2.思想来源:儒学思想、佛教思想、道教思想。 3.基本特征:把忠、孝、节(义上升到天理高度,形成一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理学。) 二.理学的成熟(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 ⒈理气论:以二程 ..学说为主,部分吸收张载思想 (1)理是根本,理先于气。 (2)气有变化的能动性,理离不开气。 (3)万物皆有理,终归于一,就是太极(客观唯心论) 2.修养诊:以本体论 ...为基础的关于个人学习、实践的学问 (1)区分教育为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强调学习积累循序渐进。 (2)强调“仁”是人的爱心和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3)仁者无私无畏,大智大勇,光明磊落,仁民爱物。 (4)仁者境界毫遁求精神自由和强烈的社会责任心 3.社会政治理论:以道.统论 ..为依据的社会实践理论 (1)认为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只有达到仁者境界才算道 (2)认为秦汉以来的帝王都是无道之君,导致政治黑暗。 (3)认为儒家拥有干预政治的天然权力,其关键是“正君心” 三.理学的发展(发展为心学) 1.心学的基本特征 (1)强调做学问的目的在于做人,即明白做人的道理,并努力实践之。 (2)主张扫落枝叶,直奔主题。 2.心学的开创者——陆九渊 (1)核心命题是“心即理也”,意思是本心即天理,主张用自己体验而不是逻辑思辨论证此命题,即逻辑思辨论证此命题,即“宇宙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2)反对埋首书册,主张于人生日常处直接体悟“理”,“发明本心”,作为自己安身立命的准则 (3)认为“物欲”和“意见”是人心之弊,所以要将其剥落.扫除 3.建立系统的心学理论——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世称阳明先生) (1)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源,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主观唯心论的宇宙观) (2)学以至圣的关键在于“致良知”。 (3)为了遏止伪善流行,他特别强调“知行合一”

3第34讲 宋明理学

第34讲宋明理学 知识点一历史背景 1.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的发展面临危机。2.唐宋时期,“三教合一”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3.唐宋儒家学者不断进行思考和探索,弘扬积极入世、关怀现实的儒学传统,吸收和融合佛教、道教思想。 知识点二形成标志 宋代儒学逐渐确立了一套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体系——理学。 知识点三内容 派别代表人物主要观点 程朱 理学 程颢、程 颐、朱熹 “理”是世界的本原;求“理”方 法:格物致知;维护封建伦理道德: “存天理,灭人欲” 陆王 心学 陆九渊 “心即理也”,心就是天地万物的渊 源;求“理”方法:“发明本心”, 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 王守仁“致良知” 宋明理学对孔孟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宋明理学继承了孔孟思想的道德伦理、性善,追求圣贤、气节、德操等,同时又把孔孟儒学向高深广的方向发展。高即把儒家伦理提高为天理;深是把道德良知深植于内心;广是把追求圣贤推广到民众。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核心论点:宋明理学把孔孟儒学的道德观推向思辨化、世俗化。 知识点四评价 对我国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和社会教化等方面影响深远。 知识点五影响 1.积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了人性的庄严。

2.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了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微点拓展】儒学危机 (1)魏晋南北朝及至隋唐时期,佛教、道教盛行,对社会影响巨大。 (2)盛唐开放的社会风尚也摧毁了儒家的道德底线。 (3)另外儒学自孔子以来主要探求人间的道德和秩序,注重人间世界,而忽视了对天地万物本原和宇宙规律的探讨,这些都使儒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微点拓展】朱熹的道德观 (1)“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且永恒存在的普遍原则,体现在社会上就是“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2)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具有“仁、义、礼、智、信”等美德,但容易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当人欲与准则发生冲突时,要“存天理,灭人欲”。 【图解历史】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关系 信息提取: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都属于宋明理学,陆王心学是对程朱理学的继承发展,差异在于世界观和方法论上。 重点一宋明理学的背景、内容 “时空观念”下的“历史概念” 1.魏晋玄学 魏晋时期的一些士人面对严酷的社会现实,转而重视对《老子》《庄子》《易经》“三玄”的研究。玄学是把儒家的政治伦理和道家哲学结合起来,形成的新道家学说,是披着道家思想外衣来宣传儒家纲常名教的主观唯心主义。汉初,黄老思想所讲的“无为”着重讲统治术,玄学的“无为”重点讲处世术。 [对点训练] 1.(2020·山东济南期末)魏晋南北朝时,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众多风雅名士常聚集在一起,醉心于有与无、生与死、动与静、圣人有情或无情等形而上的问题的讨论,

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Ⅲ第一单元第四课) 哈尔滨市第32中学高秋岩 【摘要】宋明理学是传统儒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对现在的现实生活有着巨大的指导意义,而且历史深远,体系精深,是中国哲学史上的里程碑。 【关键词】理学程朱理学陆王心学 【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及作用 本课是高中历史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的第四课。本课在第一单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儒家思想发展历程的一个重要阶段,儒家思想在此阶段的发展,最终确定了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对以后中国思想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及其思想发展脉络,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 正确认识宋明理学及其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 过程与方法:(1)通过结合社会背景和思想渊源来分析宋明儒学的发展,使学生认识到一定思想文化是一定社会状况的产物,培养学生全面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2)分析宋明理学在历史上的深远影响,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形成对 传统文化批判继承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尤其是宋明理学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思想意识。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程朱理学的内容、地位和陆王心学的内容和地位。 难点:对比理学和心学的异同;引导学生正确地评价宋明理学和批判地继承这种文化思想。【学情分析】我所教授的学生是普通高中高二的学生,学习兴趣很高,但基础知识相对比较薄弱。这节课的第一个特点,就是知识是学生初中阶段没有接触过的,对学生的接受能力的挑战也远远要高于其他的教学内容。另外,宋明理学有着哲学层面丰富的内涵。可是学生在学这一课的时候,还没有学习到政治的哲学方面的内容,所以无法提供跨学科知识的资源。它的第三个特点,就是在学科能力的培养方面,宋明理学家们的作品中文言文表述非常多,如果用大量的文言文引述的话,学生肯定是难以消化。第四个方面,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宋明理学可以说是良莠并存,对于现在中学生的心理年龄和他们的知识储备来说,是难以把握和取舍的。因此,教学中应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策略】要用感性来破解概念,以生活来走进历史,深入浅出,用浅显的事例来解释深刻的哲学道理。这一切的一个前提就是要让学生来参与其中。 教学方法:我拟采用问题教学法,讲解法等学习方法:阅读归纳法,合作探究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观看视频《西游记》中的齐天大圣孙悟空的形象,思考:在这个人物身上体现了哪些宗教的思想和精神? 设计目的:孙悟空的师父是教他72变的道家师父,孙悟空西天取经的故事,这是一个佛教的故事。同时最难理解的,孙悟空身上怎么能看出儒家的思想?同学们在反复思考讨论以后发现,在取经的过程中,降妖除怪的浩然正气,唐僧舍生取义的精神,孙悟空本领再大也跳不出如来佛的手心,都可以看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同学们从这个形象上对三教合一有了一个最直接、最深刻的认识。好,最后得出的结论,儒学的更新当然是深受到了佛道哲学的影响,

《宋明理学》教案(1)

宋明理学 课标要求: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培养学生理解古代思想家主要学术观点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结合教材内容的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搜集相关资料,加深对宋明儒学发展过程的认识。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分析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的异同,要注重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等学习相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宋明理学相关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学课时:1.5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各阶段的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 难点: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各阶段的特征及其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理解。 教学建议: 本节教材主要包含四个子目:第一,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第二,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第三,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第四,陆王心学与理学的发展。 一、导入新课:在宋代儒学复兴运动中诞生的理学,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的严密体系,又称新儒学。理学的出现与走向成熟,体现了儒学的新发展。在本课学习中,要求同学们思考的问题有:宋明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它的发展过程怎样?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相比,出现了哪些变化?你怎样看待这种变化?由此导入。 二、阅读指导:在学习中,首先要分析清楚宋代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这有助于理解理学产生后的发展历程及其表现出的思想特征。在整体把握理学发展脉络基础之上,加深对各个发展阶段的认识。另外,还要结合相关资料分析理学发展的不同阶段中,其代表人物的思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宋明理学课后练习

第34讲宋明理学 (建议用时:45分钟) 一、选择题 1.(2019·高考名校联考信息优化卷)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得到迅速传播,佛教和道教之间也不断相互斗争,崇尚自然和张扬个性的玄学在士族阶层也非常流行。这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 ) A.佛教的社会影响力最大 B.包容和开放的社会心态 C.道教受各个统治者推崇 D.儒学不再居于正统地位 解析:选B。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迅速发展,佛道两家不断争论,玄学盛行,反映出社会极大的包容性和开放性,故B项正确。各家学说竞相发展,虽然冲击了儒学独尊的地位,但是儒学本质上是服务于政治和封建伦理道德的,最受统治者推崇,仍处于社会统治思想的正统地位,儒学的社会影响力还是最大的,排除A、C、D项。 2.(2019·石家庄二中期中)魏晋玄学家常用《老子》《庄子》来诠释《论语》,宋代儒学家则以《大学》《中庸》《孟子》以及《周易》为基础去注释《论语》。这种变化反映出( ) A.宋代儒学回归和复兴孔孟学说 B.儒家思想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 C.儒释道三种文化逐渐实现融合 D.儒家思想逐渐走向封闭和停滞 解析:选A。根据题目中“魏晋玄学家常用《老子》《庄子》来诠释《论语》”到“宋代儒学家则以《大学》《中庸》《孟子》以及《周易》为基础去注释《论语》”可知“宋代儒学回归和复兴孔孟学说”符合题意,故A项正确。

3.(2019·林州一中调研)程颐认为,君子并不是不追求个人的私利,但专门以追求个人私利为目的,则是有害的。这一思想( ) A.主张人应该去尽力追求私利 B.体现了“存天理,灭人欲”思想 C.有利于妥善处理公私的关系 D.为封建统治奠定了理论依据 解析:选C。程颐主张“专门以追求个人私利为目的,则是有害的”,与个人私利对应的是社会集体的利益,即追求个人私利的同时,要兼顾社会或集体的利益,故C项正确。 4.(2019·北京海淀区高三期中)有人问学于程颐:“人有志于学,然知识蔽固,力量不至,则如之何?”程颐的回答应该是( ) A.“求之性情”B.“发明本心” C.“内积忠信”D.“只是致知” 解析:选D。“求之性情”是心学的主张,与程颐思想不符,故A项错误;“发明本心”是南宋哲学家陆九渊提出的认识修养方法,故B项错误;“内积忠信”是程颢的思想,故C 项错误;程颐的学说以“穷理”为主,认为“天下之物皆能穷,只是一理”,“一物之理即万物之理”,主张“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的修养方法,故D项正确。 5.(2019·黄石高三调研)胡适说:“(程朱)理学的兴起是个自觉的运动,这个运动是为了恢复佛教传入中国之前中国的本土文化。”下列主张中与这个“自觉的运动”直接相关的是( )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先天下之忧而忧” C.“存天理,灭人欲” D.“明道救世,经世致用” 解析:选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明清时期顾炎武的观点,故A项错误;“先天下之忧而忧”是儒家道德规范在范仲淹身上的一种体现,故B项错误;“存天理,灭人欲”是朱熹自觉复兴儒学所做的努力的体现,故C项正确;“明道救世,经世致用”是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故D项错误。 6.(2019·湖南省长郡中学高三检测)下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 正史中的孝义传、孝友传所记载的“义门”(累世同居的大家族)代表人物粗略统计

【学习实践】宋明理学教案

宋明理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列举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状况 过程与方法:结合宋明理学代表人物的经历和浅显的文字材料,帮助学生弄清理学的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援引一些对宋明理学评价的材料,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宋明理学的精神取向及其现实启迪 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程朱理学基本内容。 难点:理解理学和心学的思想内涵;正确评价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历史地位。 教学方法:材料分析法、对比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回顾归纳从春秋战国到北宋之前儒学的发展过程。形成——发展为大宗——“焚书坑儒”——复苏——“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三教合一(提问式一带而过) 魏晋南北朝时:儒学的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隋唐时:儒、佛、道三足鼎立 教师:北宋时,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二、程朱理学 教师:通过学生阅读课本,就理学的一些重要概念进行归纳简析: 学生: 代表:程颢、程颐、朱熹 含义:以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 主要内涵: 1、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先理而后物。 2、“人伦者,天理也”。 3、天理就是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 4、“存天理,灭人欲“ 5、“格物致知” 评价: 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教科书。朱熹的学术思想对我国封建社会后世影响深远,甚至外传,在日韩形成“朱子学”。 程朱理学有科学和不科学两面,应正确对待。 教师:就理学的评价结合知识延伸趁热打铁进行分析: 进行一场课堂讨论,谈谈对宋明理学的评价。作为一种流传几百年的传统文化,它有什么可取的地方?有哪些内容是不科学和不正确的?《宋明理学的利弊》) (1)科学或可取的一面: ①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和平发展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小到家庭,大到民族、国家、人类都需要和谐的意识。 ②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对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传统的形成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今天人们依然能从中得到启示。 ③宋明理学崇尚道德,充分意识到道德对于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性,崇尚道德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 ④宋明理学强调力行。力行意识及其所体现的务实倾向和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宋明理学教案教学教材

宋明理学教案

宋明理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熟悉理学产生的原因和主要理学家及其观点,记忆理学的代表性语录,准确解释理学一词及其由来。 2.阅读课文中的材料,提炼其观点,比较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 3.分析宋明理学在压抑、扼杀知识分子自然欲求方面的影响,以及对中国人的个性、道德形成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三教合一、程朱理学的内容、地位和陆王心学的内容和地位。 三、教学难点:理学和心学的异同;理学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我们知道,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学在政治上的统治地位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从此儒学便深入中国人的骨髓与血液,影响着一代代的中国人。但是历史的长河滚滚而流,历史的车轮不断前进,儒学之所以能够保持它在中国文化中的主流地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儒学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思想体系。 宋明时期,儒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宋明理学阶段。理学在宋代兴起,在明代掀起一个高潮,将儒家思想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什么是理学?宋明理学为什么会兴起?他们的主张有哪些?我们应该怎么看待宋明理学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些内容。 (二)讲授新课 一、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三教合一 1、儒学“独尊”地位的动摇 社会的动荡不安,尤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腐败,王朝更革代起,军阀割据,战争颇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观念也开始受到怀疑。汉代经学简单的理论体系,已经不能应对人们的各种思考和疑惑,它失去了权威的解释能力。于是,整个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西汉以来从未有过的自由氛围。而道教的修炼丹药长生不老,佛教的因果报应轮回来世的思想在社会迅速传播。这样,伴随着接受佛教、道教的人们越来越多,正统儒学的统治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宋明理学教案

宋明理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熟悉理学产生的原因和主要理学家及其观点,记忆理学的代表性语录,准确解释理学一词及其由来。 2.阅读课文中的材料,提炼其观点,比较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 3.分析宋明理学在压抑、扼杀知识分子自然欲求方面的影响,以及对中国人的个性、道德形成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三教合一、程朱理学的内容、地位和陆王心学的内容和地位。 三、教学难点:理学和心学的异同;理学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我们知道,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学在政治上的统治地位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从此儒学便深入中国人的骨髓与血液,影响着一代代的中国人。但是历史的长河滚滚而流,历史的车轮不断前进,儒学之所以能够保持它在中国文化中的主流地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儒学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思想体系。 宋明时期,儒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宋明理学阶段。理学在宋代兴起,在明代掀起一个高潮,将儒家思想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什么是理学宋明理学为什么会兴起他们的主张有哪些我们应该怎么看待宋明理学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些内容。 (二)讲授新课 一、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三教合一 1、儒学“独尊”地位的动摇 社会的动荡不安,尤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腐败,王朝更革代起,军阀割据,战争颇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观念也开始受到怀疑。汉代经学简单的理论体系,已经不能应对人们的各种思考和疑惑,它失去了权威的解释能力。于是,整个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西汉以来从未有过的自由氛围。而道教的修炼丹药长生不老,佛教的因果报应轮回来世的思想在社会迅速传播。这样,伴随着接受佛教、道教的人们越来越多,正统儒学的统治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2、“三教合一”潮流弥漫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随着政治稳定三教相互渗透,彼此调和逐渐趋向合一。在扩大社会影响和争夺各类信徒的过程中,儒学、佛教和道教互相吸纳对方的优点,三家互相渗透。儒家强调人世,根本目标就是强国。个人的精力应该奉献给国家。道家强调自由,目标就是超脱尘世而获得更大的自由。佛家强调解脱。儒家思想在三教中多侧重于人世间的事。而儒家思想是佛道二家的基础。

高考历史 考点归纳训练 宋明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2012高考历史考点归纳训练宋明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1.理学的含义 在北宋时形成,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2.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1)形成 理学的形成: 北宋程颢、程颐认为宇宙的本原是“理”,提出“格物致知” 南宋朱熹天理是万物的本原,理离不开气;天理在现实社会表现为“三纲五常”;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南宋以后成为官方正统哲学,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2)发展 ①陆王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②南宋的陆九渊是心学的开创者,提出了“心即理也”的核心命题,主张反 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③明代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学以至圣的修养关键在于“致良知”,强调“知行合一”。 (3)宋明理学的影响 积极:宋明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对人的人格、气质、品行、立志、责任 感等方面的塑造具有积极的作用。

消极:“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维护了君主专制统治,摧残、扼杀了人们的 自然欲求,抑制了思想的自由发展。 3.思想的对比——比较项二程、朱熹、陆九渊、王阳明 不同点: 对“理”的理解“理”是万物本原,先有理后有物理就是三纲五常“心”即是理,“心”是万物本原心外无物,心即理也 认识“理”的方法格物致知内心反省可得天理“致良知”“知行合一” 哲学范畴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 相同点: 对“理”的共同理解: 世界本原是“理”,“理”是儒家的伦理道德 本质用儒家的伦理纲纪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 内在联系都属于宋明理学的范畴,都把儒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作用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都起了积极作用 调研1(2011·安徽卷)安徽境内历史遗存丰富,人文景观众多。下图中体现儒家伦理思想的是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图文信息和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寺为佛教文化的产物和象征,①不符合题意;牌坊是封建社会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可见徽州牌坊群体现了儒家的伦理思想,②符合题意;老子是道家思想的创始人,涡阳老子庙体现了道家思想,③不符合题意;包公祠全名“包公孝肃祠”,“孝肃”是宋仁宗

宋明理学测试题及解析

宋明理学测试题及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1.(2019·长春期末)胡道静称“朱熹是历史上一位有相当成就的自然科学家。”李约瑟也认为:“理学的世界观和自然科学的观点极其一致……朱熹是‘中国历史上最高的综合思想家’。”二者的评价主要基于朱熹() A.唯心主义的世界观B.格物致知的方法论 C.明道德之善的情怀D.求科学之真的精神 解析:选B根据所学可知,朱熹认为要把握“理”,就需要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最终贯通明“理”,这其中体现了一定的科学探究精神,这与材料观点一致,故B项正确;胡道静和李约瑟肯定的主要是朱熹的方法论,A、C两项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说法错误,朱熹的主张属于唯心主义,故排除。 2.(2019·邯郸月考)宋室南渡之后,内忧外患的政治局势加强了文人士大夫的“庙堂”情怀,使他们的忠君爱国意识及社会责任意识在文学创作中表现为一种强烈的“义理”倾向。这一文学特色() A.反映了宋代加强君主专制的统治 B.推动理学确立官方哲学的地位 C.表明文学创作深受传统思想的影响 D.体现了市民阶层的政治需求 解析:选C材料中反映了当时的人们的思想发展在文学创作中的影响,不是加强君主专制,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理学的影响,B项因果倒置,排除;材料中文人士大夫的“庙堂”情怀说明了其责任感,文学创作注重“义理”说明文学创作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故C项正确;材料中反映的是文人士大夫的“庙堂”情怀,不是市民阶层的政治需求,故D 项错误。 3.有日本学者指出,朱子学体系的主要构成具有鲜明的古希腊哲学中的自然学性质;李约瑟认为,朱熹的理气二元论像是依照爱因斯坦的理论而架构出的世界观。据此可知,朱子学() A.正确揭示了宇宙的本原 B.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C.蕴含着自然科学的理念 D.与西方科学具有一致性 解析:选C朱子学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没有正确揭示宇宙的本原,排除A、B两项;由材料“朱子学体系的主要构成具有鲜明的古希腊哲学中的自然学性质”,可知其蕴含着自

宋明理学参考答案

宋明理学参考答案: 1、D 选项A为孔子主张;B为孟子主张;C为王守仁主张;D为二程 2、解析:D其中朱子暗指朱熹,鼻孔子暗指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的意思就是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学说。 3、D 理学的基本主张是万物皆源于“理”。所谓“理”即指“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 4、A 儒家思想到宋代朱熹时期发展到理学阶段,理学注重人身修养,注重对个人品德的养成教育,理学变成维护统治的工具,所以①②③的说法是正确的。朱熹的题词不能简单地用伪善和欺骗性来评价,所以可以排除④ 5、A宋代程朱理学的核心思想是“理”是万物的本原。 6、C 理学是儒学在宋明时期的发展,天理是指儒家所倡导的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7、A 材料体现了朱熹对事物不懈探究的精神,但未体现出“天理和人欲”的关系。 8、D仔细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材料表明佛教主张内心的修炼以求摆脱红尘麻烦,同样的陆王心学也主张通过内心的修养达到“明理”的境界。 9、A王守仁思想的核心是“致良知”,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人天生具有良知,因此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这就强调了自我的主动作用,激励人们奋发立志。10、D 王阳明的思想核心是“致良知”,认为良知就是本心,人天生具有良知,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心外无物”。11、C 题干中乙的观点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思想,“宇宙便是吾心”强调了“心”是宇宙的本源,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思想。理学是客观唯心主义,因此,A、B、D三项都不正确。 12、D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同属理学的范畴,其共同主张是纲常伦纪,即为天理。13、A 宋明理学主张的是“存天理,灭人欲”,为了维护封建的伦理道德,为了维护封建统治,个人不能有更多的欲求和张扬的个性。14、B 理学研究的重点是社会的伦理道德,故AC排除。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道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由题中“修养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可知。15、D 材料主要回答的角度是“注重个人修养,追求人格完善”。“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则是关于社会治理的。16、D 材料中“节”“信”“仁”“礼”等体现了儒家的基本思想,理学是儒学在宋明时期的发展。17、C 纲常伦理观念是封建道德观念的核心,是应予以剔除的糟粕。词不能简单地用伪善和欺骗性来评价,所以可以排除④。18、B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宋代理学家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体现在社会上就是儒家道德伦理)遏制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19、D 儒家的“理”主要是指“三纲五常”,这是维护封建统治的伦理道德。20、C 解题关键是掌握宋明理学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源,并把天理和伦理道德联系起来,用封建伦理道德支配和指导人的行为规范,抑制个人的情感和需求,故ABD三项符合理学思想。C项是李贽的观点,体现出抨击封建理学束缚人性的思想,故C项正确。21、理学的核心即是“理”,所谓“理”即儒家的“伦理道德” 22、B 二者实质都是从思想上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23、 C “当时”在材料中具体所指的应是“南宋”时期,而这一时期社会的主流思想是“程朱理学”。24、B 25、C 26(1)特点:宋代理学以儒学思想为基础,并吸收佛、道思想形成“新儒学”;将“天理”引入儒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2)材料一:朱熹;“存天理、灭人欲”;材料二:王阳明;“致良知”。(3)儒家思想长盛不衰的原因:不断吸收发展(或答具有包容性);符合时代需求。27:答案:(1)三教合一。 (2)观点:格物致知。目的:“穷理”,朱熹把探究“理”作为认识的最终目标。 (3)天理就在心中,要克服私欲以“致良知”。 (4)儒学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浅谈宋明理学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影响

浅谈宋明理学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影响宋明理学因倡言守道循礼又称“道学”,不仅主宰当时社会意识形态,还广泛涉及各领域。魏晋南北朝时期儒、佛、道三家融合,唐代实行三教并存政策,儒、释、道得以独立发展并相互争论与融合。三教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基本过程。程朱理学适应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后长期处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程朱理学向心学的演变说明走向极端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宋明理学经历几百年发展,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深远影响。 总体来说,弘扬了积极入世、关怀现实的儒学传统,吸收和融合了佛教与道教的思想,将儒家思想发展成为集政治、哲学、伦理道德于一体的庞大的思想体系。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和道德,讲求以情统理、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但理学用三纲五常压抑人性,扼杀人生自然欲求,积极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比如尊卑等级,重男轻女,重利轻义、因循守旧、重礼轻法等错误观念,对中国社会都产生了很大负面影响。首先是以“程朱理学”给人们诸多灾难痛苦,“尊者以理责卑,长者以理责幼,贵者以理责贱。虽失,谓之顺。卑者、幼者、贱者以理争之,虽得,谓之逆。上以理责其下,而在下之罪,人人不胜指数,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戴震:《孟子字义疏注》]“其所谓理者,同于酷吏之所谓法。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浸浸然舍法而论理,死矣,更无可救矣”[戴震:《与某书》]。“俗学陋行,动言名教,敬若天命而不敢渝,畏若国宪而不敢议,上以制其下,而不能不奉之。则数千年来三纲五伦之惨祸烈毒,由是酷焉矣”。“明之所在,不惟关其口,使不敢昌言,乃并锢其心,使不敢涉想……。”[谭嗣同:《仁学》。]

宋明理学教案

宋明理学教案 长冲高中查丽 内容标准: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理学的发展。 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解古代思想家主要学术观点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及老师提供的相关资料,加深对宋明时期儒学发展的认识,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分析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的异同,彼此之间相互交流与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宋明理学及其代表人物相关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理学形成的背景,程朱理学与陆王心说的主要内容。 难: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对宋明理学的评价。 教学过程: (导入)宋明以前儒家思想的演变过程 春秋创立—→战国发展—→秦朝打击—→西汉正统—→西汉末至唐、儒学遭遇困境 一、宋明理学创立的背景

1.儒学在困境中发展 困境①汉代末年,儒学权威性削弱 原因:②佛教、道教的兴起与传播 ③儒学本身沦为笺注之学,受到质疑 唐中后期,韩愈提出复兴儒学的主张 发展 北宋儒学的复兴运动 2.宋代时期理学形成 ①宋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重文轻武,对学术干涉较少,学术活跃 ②儒家知识分子积极参与国家政事,参政议政,他们认为复兴儒学是巩固中央集权的重要手段。 ③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人文的探究成为时尚。 二、理学的形成 1.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地位 2.程朱理学 (1)主要内容 ①理是世界的来源——核心思想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