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对新高考的思考

对新高考的思考

对新高考的思考
对新高考的思考

上海市和浙江省作为为全国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市,为其他省(区、市)高考改革提供依据。上海和浙江两地高考怎么改、改成什么样,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全国高考改革的风向标。高考,是目前对大部分考生来说相对公平的一次选拔考试。高考改革,关乎千千万万考生的命运。

新高考,简单概括两地的高考改革方案,两个简称醒目形象——“两依据一参考”和考试科目“3+3”。高考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和3门学生自主选择考试科目成绩构成,作为高等学校录取的基本依据。此外,高考不再分文理科,而且外语考试也由一年一次变为一年两次,可选择较好的一次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新高考,考试科目排列组合的多元,以及志愿填报和录取的方式,都与以往有较大不同。

对学生来说,一方面,不再分文理科,有利于避开传统理化生、政史地文理文科的劣势科目,选择学生比较感兴趣又能取得相对高分的科目,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自信心。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看,3门自主选择的考试科目又与大学将要学习的专业息息相关,这对学生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对于大学来说,不同专业对于学生选考科目要求不同,这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难度,要在自己的兴趣擅长与高校的要求之间兼顾和平衡。此外,英语一年两考,学生可选择较好的一次成绩计入高考总分,但是这种做法可能会加重部分学生的负担。

对教师而言,在新的高考改革方案下中,“走班制”与分层教学已成为学校发展的趋势,这就要求教师在规定课时内既要完成高考学业要求,还要把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思想方法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了解差异、针对差异、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因“层”而教、逐步提高,改变原有的、统一的教学模式,真正实现分层教学,以保障课程实施的质量。“走班制”的实施在空间和时间上造成了班主任教师与班级学生的“分离”,这就意味着教师要做好教学追踪,与学生保持密切联系,这对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提出新的挑战。

对学校而言,随着“3+3”实施,学生选课将变得多样化,学生在很大程度上不再采取固定班级授课模式,变成了“教师不动学生动”,传统意义上的“行政班”概念将淡化。随着“3+3”实施,以往冷门的生命科学、地理、历史等科目,都在文理不分科的大背景下“热”起来,以至于一些学校地理等科目任课老师紧张,出现了几所学校资源“共享”、教师“走校”授课的现象。学校学科之间均衡发展将成为发展新挑战。在新“3+3”的考试模式下,高中学校需要为学生提供适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多样化课程体系,这势必会打破现有的课程安排,需构建多样化、适合学生的课程体系,学生自主选课走班之后,就必然要求学校由过去“单班班主任管理”为主的管理模式,向“单元组合、教师全员管理”转变,也必然影响到师资结构的调整。

湖北省武汉市2021届新高考三诊数学试题含解析

湖北省武汉市2021届新高考三诊数学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正项等比数列{}n a 中,153759216a a a a a a ++=,且5a 与9a 的等差中项为4,则{}n a 的公比是 ( ) A .1 B .2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设等比数列的公比为q ,q 0>,运用等比数列的性质和通项公式,以及等差数列的中项性质,解方程可得公比q . 【详解】 由题意,正项等比数列{}n a 中,153759a a 2a a a a 16++=, 可得222 337737a 2a a a (a a )16++=+=,即37a a 4+=, 5a 与9a 的等差中项为4,即59a a 8+=, 设公比为q ,则()2 237q a a 4q 8+==, 则q = 负的舍去), 故选D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等差数列的中项性质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的应用,其中解答中熟记等比数列通项公式,合理利用等比数列的性质是解答的关键,着重考查了方程思想和运算能力,属于基础题. 2.已知命题p :“关于x 的方程240x x a -+=有实根”,若p ?为真命题的充分不必要条件为31a m >+,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 A .[ )1,+∞ B .()1,+? C .(),1-∞ D .(],1-∞ 【答案】B 【解析】 命题p :4a ≤,p ?为4a >,又p ?为真命题的充分不必要条件为31a m >+,故3141m m +>?> 3.已知随机变量X 的分布列是

新高考思考与准备

“走班制”与分层教学已成为学校发展的趋势,这就要求教师在规定课时内既要完成学业要求,还要把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思想方法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了解差异、针对差异、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因“层”而教、逐步提高。 面对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每位教师、每所高中几乎每时每刻都在思变。《国务院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规定,2017年全面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2017已经来临,学校的组织管理、师资力量的配置等,教师的教学模式、班级管理理念等都需要改变,以应对高考改革的巨大挑战。 一、高考改革使教学发生新变化 在新的高考改革方案下中,“走班制”与分层教学已成为学校发展的趋势,这就要求教师在规定课时内既要完成高考学业要求,还要把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思想方法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了解差异、针对差异、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因“层”而教、逐步提高,改变原有的、统一的教学模式,真正实现分层教学,以保障课程实施的质量。“走班制”的实施在空间和时间上造成了班主任教师与班级学生的“分离”,这就意味着教师要做好教学追踪,与学生保持密切联系。

不同于当前的行政班,“走班制”要求教师进一步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把握好自身教学个性与学生个性的结合点,充分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真正做到弥补学生知识缺陷、延伸学生知识、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能力。 二、高考改革对教师提出新挑战 高考制度的改变,对一线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班级管理等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新的高考制度,教师现有素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丰富、加强、改进: 1、教学理念要改变。新的高考制度打破了唯分数论高下的高考、录取机制,取消文理分科,考试范围覆盖国家规定的所有科目。这就要求教师要从应试教育模式走出来,要从单一的关注分数转向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加强教师的学习与实践磨练,突破旧教学理念的局限性,以不同视角广泛地解读课程,将原有从既定知识的展开到既定知识的总结的教学思路,变为知识的各种生成、联系及拓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切实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2、教学方式要改变。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运用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等理论,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内容,建构学习共同体。要形成以教师为指导、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师充当学习过程中的帮助者与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对象。充分

《新高考新思考》培训心得体会

《新高考新思考》培训心得体会 《新高考新思考》培训心得体会 “新高考”的走向如何?不仅是广大师生关注的热点话题,也是每个高考家庭都关心的问题。 分值“教育部要求高考改革于xxxx年到xxxx年分4批进行,河南作为全国考生第一大省,争取进入第二批试点。”河南省教育厅厅长朱清孟说,河南高考改革新方案将于今年9月1日前公布,从今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开始实施,20xx年将迎来“新高考”。教育部要求的高考改革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两依据一参考”,依据之一是全国统考的语文、数学、外语三科成绩,其中语文和外语的分值要调整,加重语文学科的分值。外语学科纳入平时的社会考试,考生可考两次,取最好的一次计入总分。依据之二是从政、史、地、理、化、生这6科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中选3科成绩计入高考总分。“一参考”是参考综合素质评价情况,“两依据一参考”也简称为“3+3”考试模式。 得语文者得高考 新方案中外语学科分值有所下降,且可以考试两次,其高考总分区分度大大降低;数学学科改革后不再分文理,其命题难度也会大幅降低,区分度也会有较大下降;只有语文学科的分值提升,其命题的.广度、难度也会提升,在高考总分中的区分度会最大,最容易拉开学生档次,所以说“得语文者得高考”。语文的提高需要长期积累,阅

读习惯将成为学生小学入学前后的第一重要习惯,可以说“得阅读者得语文”。 高考录取将不再区分一本、二本、三本,甚至连考试大纲也要取消,大学的录取将完全按照专业进行。如何引导家长及早发现孩子的兴趣、特长所在,这将成为教师和招考工作人员亟待思考的一个课题。 数学立足课本,优化解题思路 数学的复习需要严谨的逻辑思维,紧跟老师步伐,不可盲目地陷入题海战术,也不可疏忽练习。重视典例,熟悉高考中常考题型更为关键。 在基础知识的复习过程中,要学会研究课本,这是高考复习的起点。从高考的要求出发,把课本熟练化,概念能脱口而出,公式定理能信手拈来,基本方法能左右逢源。基本题型能借题发挥,从而以扎实的基础为基点,向更深、更活的目标前进。 另外,解题思维一定要“优化”,高考是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限定的内容,解题思路要优化选择,解题方法要简捷途径,解题过程要最佳方案,解题失误要最小化,尤其是选择填空题的解答要防止“小题大做”“一算到底”,这就要在平时的练习过程中注意通过一题多解找最优解,使解题思维具有灵活性、流畅性、深刻性。

2021年八省联考湖北新高考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解析

2021年湖北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化学 1. 科学佩戴口罩对防控病毒疫情有重要作用,生产一次性医用口罩的主要原料为聚丙烯树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聚丙烯结构简式为 B. 由丙烯合成聚丙烯的反应类型为缩聚反应 C. 聚丙烯为热塑性合成树脂 D. 聚丙烯在自然环境中不容易降解【答案】B 【解析】A.聚丙烯由丙烯(CH2=CHCH3)通过加聚反应制得,结构简式为,A正确; B.聚丙烯由丙烯(CH2=CHCH3)通过加聚反应制得,B错误; C.由聚丙烯的结构可知聚丙烯为线型结构,具有热塑性,C正确; D.聚丙烯结构中化学键为单键,不易被氧化、不能水解,因此聚丙烯在自然环境中不容易降解,D正确; 答案选B。 2. 14 6C衰变反应为14140 6z-1 C X+e ,其半衰期(反应物的量被消耗到其初始量的一半需要 的时间)为5730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4 6C与14 z X互为同位素 B. 14 6C与14 z X的中子数相同 C. 12 6C和14 6 C的价层轨道电子数相差2 D. 某考古样品中14 6C的量应为其11460年前的 1 4 【答案】D

由141406z -1C X+e →,可知z=7,X 为N ,因此14140 67-1C N+e →。 【解析】A .z=7,146C 与14 z X 质子数不相同,不互为同位素,A 错误; B .146C 与14 z X 的中子数分别为14-6=8、14-7=7,中子数不同,B 错误; C .126C 和14 6C 的核外电子数均为6,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价层轨道电子数相同,C 错误; D .根据半衰期的定义,某考古样品中14 6C 的量应为其5730年前的 1 2 ,为5730×2=11460年前的 1 4 ,D 正确; 答案选D 。 3. A N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1molH S 分子中,S 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目为A 4N B. 标准状况下,2.24L 环己烷的 分子数为A 0.1N C. -1 1L0.01mol L 溶液中, 和 的离子数目之和为 A 0.01N D. 电极反应-+ 41-x 4LiFePO -xe =xLi +Li FePO ,每转移1mol 电子释放A 2N 个+Li 【答案】A 【解析】A .H 2S 中S 的价层电子对数=2+6-21 2 ?=4,因此21molH S 分子中,S 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目为A 4N ,A 正确; B .标准状况下,环己烷不是气体,因此无法计算,B 错误; C .-1 1L0.01mol L 溶液中,根据物料守恒可知 、 、 的总物质的量为0.01mol ,因此和 的离子数目

新课改下新高考二轮复习的一点思考

新课改下新高考二轮复习的一点思考 伊宁市第四中学邢小兵转瞬之间又迎来了新的一轮高考,而这次的高考非比寻常。因为这是新疆第 一年的课改高考。对我们每一位高三教师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认为新疆课改下 的新高考复习(尤其是二轮复习)当以新课改三大课程理念、四大课程结构特点 作为理论指导,以教材和宁夏四年高考为依据,以本校学生学情为中心切实做好 各项复习计划与实施方案。 一、高考命题的理论指导 新课改三大课程理念,一个是强调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二是 强调整合性,要建立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科学人文性课程文化观,三是完善评价 机制,特别是要求建立符合素质教育的新的评价机制。新课改的课程结构有四个 特点:一是模块制;二是选修制,三是学分制,四是学段制。这和以往的课程结 构肯定有出入,在这四大特点和三大理念的指导下,新课改的高考特点也就显而 易见。 因此:新课改高考的试题特点就是试题的难度在降低、试题的灵活性在增加、 新题也在增加,我们也可以用六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放活、限难、求新”。在 这种特点下,我们原来以往惯用的题海战术和死记硬背就要失效了,所以同学们 在应对新课改下的高考,切勿大量做题,要有选择性的做题,做那些符合新课改 理念的试题。再有,死记硬背的东西也未必在考场上能发挥作用,要学会迁移, 学会综合,学会探究和学会创新。 二、高考命题最根本的依据是教材. 在高三复习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扔掉课本,重视资料。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高考命题的依据是《考试说明》,而《考试说明》的依据是《考试大纲》和《课程标准》,教材是课程的具体化,因此高考命题最根本的依据是教材。每年的高考数学试题将近30%~45%的题目出自课本中的典型例题、练习题、习题或复习参考题。例如:1.2010年课标高考试题4(依据教材:必修4.习题1.5B组3题,1.6例2.)2.2010年课标高考试题9(依据教材:必修4. 3.2例1.练习1题)3.2010年课标高考试题13(依据教材:必修3. 3.3.2例4. 复习参考题B 组4题.选修2-2.习题1.5A组5题.)4.2011年乌鲁木齐市一次诊断试题21(依

新高考,新视角,新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sj.com/doc/9e16282670.html, 新高考,新视角,新思考 作者:傅广旅 来源:《校园英语·月末》2018年第13期 【摘要】高中英语核心素养包括学习能力、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四个方面。这是我们高中英语教师今后教学的指挥棒,也是我们指导学生学习英语的方向。本文着重就思维品质如何在新高考英语作文指导课中对学生的培养进行思考和探究,希望能在思维品质的引领下,在新高考背景下,让其更好地服务于学生,让学生更加受益。 【关键词】思维品质;新高考英语作文教学 【作者简介】傅广旅,温州市苍南县龙港第二高级中学。 一、高中英语核心素养中的思维品质 高中英语核心素养中的思维品质指的是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其在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水平和特点。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学生能辨析语言和文化中的各种现象,分类概括信息,建构新概念,分析和推断信息的逻辑关系,正确评判各种观点,理想表达自己的观点,具备初步用英语进行多元思维的能力。 在新高考英语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主要是通过课堂问题导向,引领思维品质。在培养学生思维品质过程中,我们要着重通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创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读写课上的合作能力主要指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得出比个人所能想到的更好的结论,小组里的每个人朝着共同的目标去努力。同时在阅读部分的设问和让学生发表观点是,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思考和批判性思考。因此,在阅读文本过程中,我们除了问学生有关文本的基本信息之外,我们还要鼓励学生将文本话题和自身生活相联系,确保学生有机会形成他们自己的观点,并将自己的观点写出来,最终形成批判性思维。新高考英语写作类型分为应用文写作、读后续写和概要写作,本文着重就读后续写和概要写作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进行初步的尝试和探究。 二、在读后续写教学过程中思维品质的培养 在浙江新高考的英语考试中增设了读后续写题型,该题型在考试说明中的要求如下:“提供一段350词以内的语言材料,要求考生依据该材料内容、所给段落段首语和所标关键词进行续写(150词左右),将其发展成一篇有逻辑衔接、情节和结构完整的短文。”在要求中,我 对逻辑衔接的理解是内容的逻辑性(coherence)和结构的衔接性(cohension),结构的衔接性又包括与原文情节的一致和连贯和与原文结构衔接和流畅。我对情节和结构完整的理解是引导学生处理原文悬念,有高潮有结尾,使原文和续写部分共同达到起承转合的效果。

对新高考的思考

上海市和浙江省作为为全国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市,为其他省(区、市)高考改革提供依据。上海和浙江两地高考怎么改、改成什么样,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全国高考改革的风向标。高考,是目前对大部分考生来说相对公平的一次选拔考试。高考改革,关乎千千万万考生的命运。 新高考,简单概括两地的高考改革方案,两个简称醒目形象——“两依据一参考”和考试科目“3+3”。高考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和3门学生自主选择考试科目成绩构成,作为高等学校录取的基本依据。此外,高考不再分文理科,而且外语考试也由一年一次变为一年两次,可选择较好的一次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新高考,考试科目排列组合的多元,以及志愿填报和录取的方式,都与以往有较大不同。 对学生来说,一方面,不再分文理科,有利于避开传统理化生、政史地文理文科的劣势科目,选择学生比较感兴趣又能取得相对高分的科目,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自信心。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看,3门自主选择的考试科目又与大学将要学习的专业息息相关,这对学生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对于大学来说,不同专业对于学生选考科目要求不同,这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难度,要在自己的兴趣擅长与高校的要求之间兼顾和平衡。此外,英语一年两考,学生可选择较好的一次成绩计入高考总分,但是这种做法可能会加重部分学生的负担。 对教师而言,在新的高考改革方案下中,“走班制”与分层教学已成为学校发展的趋势,这就要求教师在规定课时内既要完成高考学业要求,还要把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思想方法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了解差异、针对差异、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因“层”而教、逐步提高,改变原有的、统一的教学模式,真正实现分层教学,以保障课程实施的质量。“走班制”的实施在空间和时间上造成了班主任教师与班级学生的“分离”,这就意味着教师要做好教学追踪,与学生保持密切联系,这对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提出新的挑战。 对学校而言,随着“3+3”实施,学生选课将变得多样化,学生在很大程度上不再采取固定班级授课模式,变成了“教师不动学生动”,传统意义上的“行政班”概念将淡化。随着“3+3”实施,以往冷门的生命科学、地理、历史等科目,都在文理不分科的大背景下“热”起来,以至于一些学校地理等科目任课老师紧张,出现了几所学校资源“共享”、教师“走校”授课的现象。学校学科之间均衡发展将成为发展新挑战。在新“3+3”的考试模式下,高中学校需要为学生提供适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多样化课程体系,这势必会打破现有的课程安排,需构建多样化、适合学生的课程体系,学生自主选课走班之后,就必然要求学校由过去“单班班主任管理”为主的管理模式,向“单元组合、教师全员管理”转变,也必然影响到师资结构的调整。

关于新高考的思考

关于新高考改革的思考 通过阅读《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和《上海市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我深深地感受到高考制度在不断地更新,进步。 第一,新高考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比如说某位同学物理成绩或者化学成绩很好,生物成绩一般,但是他的历史成绩又很好的话,如果用现有的考试模式,他的选择只能是:硬着头皮去把生物拿下。很显然,新高考文理不分科,7选3(浙江模式),这一问题得到了解决。同时,外语考试的提前,也为学生高考冲刺提供了更多的保障。提前考核英语,使得学生在高中的前两年尤其是第二年偏重英语科目的学习,在第三年集中精力冲刺其他科目。其次,孩子们有了更多选择。高中3年,其中有2年,什么时候参加考试,考什么,学生是可以有选择的,选择权交给了学生自己。这是对学生人格最大的尊重。 第二,新高考向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 新高考制度的实施,使得学校的管理与教学也必须进行改革以便适应新的高考。学校教学不再是传统的班级教学(固定的老师固定的学生),而是从卖方市场走向了买方市场,选择权放到了学生和家长手中。有没有学生选你,教师面临着双重挑战。自由选师后,究竟是什么样的老师受欢迎?有没有学生愿意走进你的课堂?这对老师是一种压力也是一种成长。学生最喜欢以下几类老师:

第一类,有实实在在的干货,又特别爱护学生的。 第二类,充满青春的活力,有热情,颜值高的。 第三类,有自己独特人格和气质的。 因此,高考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高考制度的改变,对一线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班级管理等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新的高考制度,教师现有素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丰富、加强、改进: 首先,教学理念要改变。新的高考制度打破了唯分数论高下的高考录取机制,取消了文理分科,考试范围覆盖国家规定的所有科目。这就要求教师要从应试教育模式走出来,要从单一的关注分数转向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加强教师的学习与实践磨练,突破旧教学理念的局限性,以不同视角广泛地解读课程,将原有从既定知识的展开到既定知识的总结的教学思路,变为知识的各种生成、联系及拓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切实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其次,教学方式要改变。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运用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等理论,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内容,建构学习共同体。要形成以教师为指导、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师充当学习过程中的帮助者与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对象。充分挖掘整合网络资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服务新课程。在可能的条件下,教师要多组织协作学习并进行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重视教学思想方法,培养

2021届八省联盟高三湖北省新高考适应性测试卷(一)数学试题教师解析版

八省联盟·湖北新高考适应性测试卷(一)高三数学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312ai i b i +-=-(,a b ∈R ,i 为虚数单位),则复数a bi +=() B.4 D.5 2.已知集合{} 2 54|0A x x x =-+≤,{}|21,B x x k k ==+∈Z ,则A B =() A.{}2,4 B.{}1,3 C.{}2,3 D.{}1,2,3,4 3.现把5名扶贫干部分到3个村庄,每个村庄至少分一人,其中甲、乙二人必需分在一起,则不同的分配方案共有() A.24种 B.30种 C.36种 D.48种 4.已知平面上三个不同的点M ,F ,P ,若2 MF MP MP ?=,则() A.PM PF ⊥ B.PM MF ⊥ C.0PM PF ?< D.0PM PF ?> 5.如果3个正整数按照自身顺序或者经过调整顺序可以组成一个等比数列,则称这3个数为一组“等比数”(如:()1,2,4与()4,2,1视为一组“等比数”).从1,2,3,4,5,6,7,8,9中任取3个不同的数,则这3个数构成一组“等比数”的概率为() A. 1 42 B. 128 C. 121 D. 584 6.直线:10l mx y m +--=被圆2 2 :4240C x y x y +-+-=所截得的弦的长度的最小值为() A.4 B.5 C.6 D.3 7.将函数()sin 0,02y x πω?ω??? =+><< ?? ? 的图象向左平移 6 π 个单位,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所得图象的函数解析式是2 2cos y x =,若()sin y x ω?=+图象与y a =图象在[)0,x π∈上有两个不同交点()1,x a ,()2,x a ,则12x x +的值为() A. 3 π 或π B. 43 π 或π C. 3 π或43π或π D. 3 π或43π

对新高考的认识和思考

对新高考的认识和思考 新高考改革打破一考定终身的旧格局,使学生自主选择权大大增加,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录取模式有了新的格局,为招生取向带来新的变化,这些充分证明了新高考改革的价值所在。 一、新高考制度的基本精神和举措 新高考制度改革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在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更加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基本精神主要表现在:一是取消加分事项,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公平。二是走班制实行尊重了学生个性发展。三是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个性培养。四是新高考方案的提出,加重了对农村教育的重视并向农村和边远地区靠拢。 一考定终身的旧格局已被打破。自从1977年高考恢复至今已41年,传统的高考制度已满足不了当今时代的发展,一考定终身使得学校家长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 新高考改革意见中,考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特长自行选择所要考取科目,这样赋予了考生更大的选择权,分散了学生的考试压力,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录取模式有了新格局。一是为了尊重学生选择权;二是

为了扩大高校招生录取的自主权。改革的最终方向是实现高校和考生之间的双向选择。 虽然新高考改革方案很新颖,同时受到各界人士关注与思考,但是实施过程中将要面对极大地挑战。 二、新高考方案实施过程中将要面对的挑战 新高考改革方案的提出,给学校、教师、家长、学生都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一)学校面对的挑战 新高考改革方案的提出不仅对高中学校提出了新要求,而且对高校也有了要求。大学和中学教育衔接的重要性将更为突出。 1.中学面对的新挑战 高考改革的一大亮点就是学生自由选择考试科目,以前的班级授课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走班制的开设将会面对挑战,新高考方案的提出,学校教学管理难度加大,由于课程组合增加,选修制和走班教学成为了新常态。课程组合的增加,学校基础设施,场地分配和排课难度增大,对学生管理难度上升。如有安排不当将会造成学校秩序一片混乱。 2.大学面对的新挑战 大学设置专业的时候,在中学大学教育衔接方面将会面对更多挑战。大学需要提前做好面对学生需求变化的准备。

湖北省武汉市2021届新高考数学一模试卷含解析

湖北省武汉市2021届新高考数学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椭圆C :()22 2210x y a b a b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1F ,2F ,点()11,P x y ,()11,Q x y --在椭 圆C 上,其中1>0x ,10y >,若22PQ OF = , 113 QF PF ≥,则椭圆C 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为( ) A .10,2?? ????? B .( 2?? C .12?? ? ?? D .( 1??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22PQ OF =可得四边形12PFQF 为矩形, 设1PF n =,2PF m =,根据椭圆的定义以及勾股定理可得 ()22242c m n n m a c =+-,再分析=+m n t n m 的取值范围,进而求得( )222422c a c <≤-再求离心率的范围 即可. 【详解】 设1PF n =,2PF m =,由1>0x ,10y >,知m n <, 因为()11,P x y ,()11,Q x y --在椭圆C 上,222PQ OP OF ==, 所以四边形12PFQF 为矩形,12=QF PF ; 由 11QF PF ≥, 1m n ≤<, 由椭圆的定义可得2m n a +=,2224m n c +=①, 平方相减可得( )22 2mn a c =-②, 由①②得() 22222 42c m n m n mn n m a c +==+-; 令=+m n t n m , 令m v n ?= ∈???? ,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思考-最新文档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思考 新一轮高考改革对高考科目的改革力度相当大,高中学生的教学打破了传统固定在一个教室学习的模式,转而需要根据学生自主选择的学习科目重新组合成新的教学班级。随着高考科目设置的改革,将改革前的高中教学模式带入了困境,提出了挑战。为了适应高考科目改革的需要,必须不断探索提升高中教学的新模式优化教学环境。 一、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高中教学可能出现的新问题 1.课程组合类型多 高考设置科目的改革,是指在高中知识体系的构建中跳出以前“非文即理”的课程选择模式,在保证统一学习语文、数学和外语的基础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及想报考的高校要求选择学习的科目。 2.课程开设种类多 高考?C合改革,学生自由组合、自由选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科目、选择的人数会存在差异,可能差异还很明显,加上每年新进一届学生,每一届的学生选择情况又会不同,因此无论从横向还是纵向比较都会出现很多情况。这些情况的发生势必要求学校对每门学科的师资力量、教学投入作出迅速的调整,但对在高考科目改革前一些学校长期固定存在的教学资源、管理体制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挑战。

3.教师资源紧缺与剩余并存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成绩会记入高考的总成绩中,对高中学生来说也是一个重大的信号。在选择所修学科时,学生一定会倾向于选择自己最擅长和最好拿分的科目。因此,有些科目必然陷入“冷门”的尴尬境地。 二、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高中教学改革措施 1.做好高中生学业规划指导 随着新高考改革从试点逐渐到全国普及,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高校选拔的多元化的趋势逐渐增强,在高中阶段进行学业规划指导势在必行。 (1)课程指导,突出选考 为实现科学选考及合理选择高校专业,科目任课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和性质,介绍学科最佳学习方法、科目和专业之间的内在联系等。从学科角度出发,帮助高中生进行学业规划,为学生选考提供依据。 (2)科学评估 自我反省和他人评价是学生认识自己的主要途径,而这两种自我认识方法的缺陷在于简单、片面,易产生认知偏差。学校指导人员应运用心理测验、情景模拟等科学方式评估学生的兴趣、能力特长、职业倾向等,以帮助其获得更客观、准确的数据支持。 (3)提供个性化学业规划指导 学生的个性差异受到尊重,个性价值得到充分发展是学业规

湖北新高考选考办法已公布:科目选定后不可更改

湖北新高考选考办法已公布:科目选定后不可更 改 湖北新高考选考办法已公布:科目选定后不可更改 2021年起,湖北省将全面实施“新高考”。“新高考”将如何 落地?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怎么考?什么时候考?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 绩的3个科目如何选择?这些话题成为考生和家长的关注焦点。 昨日,省教育厅发布《湖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详细介绍了湖北省“新高考”的选考办法,宜昌市夷陵中学校长高 圣奉对此进行了解读。 关键词一考什么?13个科目全考 从2018年入校的高一新生开始,所有高中生都必须参加学业水 平考试。《实施办法》指出,国家规定的普通高中课程的13个科目,全部纳入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其中,语文、数学、外语(含英语、俄语、日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待条件具备时开考)、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9个科目,由全省统一组织命题和 考试,采取闭卷笔试方式进行考试,实行网上阅卷。考试安排在标 准化考点进行,实行电子监控。 信息技术、通用技术、艺术(音乐和美术)、体育与健康4个科目为考查科目,由省根据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统一制定考试要求,市州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信息技术、外语等科目待条件具备时 实行全省统一机考。 物理、化学、生物3个科目实验操作及外语科目听力和口语的考试也纳入学业水平考试范围,具体考试方式和组织形式另行制定和 公布。[解读]何为学业水平考试?高圣奉说,通俗的理解,学业水平 考试就是高中阶段的毕业考试,跟全国统一高考没有关系。目前, 很多学校都会组织学业水平考试,证明学生完成高中阶段的学业。 关键词二啥时考?每年6月和12月

省教育考试院介绍,全省统考科目每年组织两次考试,分别安排在6月和12月。我省最早在2019年组织首次全省统一的学业水平 考试。2018年,会在2017年秋季入学的高中生中选择一定范围开 展学业水平考试试点,积累经验,试点考试成绩不作为高校招生录 取依据。 据悉,学生在高二上学期期末,可首次参加全省统考科目的考试。考试不合格的科目,允许学生参加一次补考。学业水平考试必考科 目成绩报告均以“合格、不合格”呈现,不合格人数比例控制在2% 以内。 [解读]是不是考试过了就不用继续学了?高圣奉表示:是的。比 如说,你选的几门课都考过了,那么高二下学期和高三,就不用再 进行这几门课的学习,可以专心备战高考科目。 学业水平考试要考几次?高圣奉称,每位学生只需参加一次学业 水平考试,没有通过的进行一次补考。而且学业水平考试难度并不 会很大,主要以基本知识为主,只要认真学,一般都能考过。 关键词三如何选?选定后不可更改 自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开始,高中不分文理科,考生高 考总成绩由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考生 自主选择的我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以下简称“选考科目”)成绩组成。 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学业水平考试3个选考科目,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志向、特长及高校各专业招生基本要求自主选择。 我省要求,学生应在首次参加全省统考科目报名时,就确定好3 门选考科目,选定后不得更改。等以后条件具备时,我省或将允许 考生从6个科目中选择4门参加考试,但必须在参加高校招生录取 填报志愿前,从已考的4门科目中确定3门选考科目,确定后不得 更改。 据悉,高中课程内容由公共必修、选修Ⅰ和选修Ⅱ三部分内容组成。选考科目的考试内容与其它必考的6科有区别吗?省教育考试院

新高考方案下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关于新高考方案下普通高中 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2016年自治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教育厅发布了《广西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和《广西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两个文件确立了我区新的高校考试制度基本框架,。如何抓住这一改革发展的契机,认真总结经验,突出问题导向,进而形成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新思路和新举措,是当前每位校长、学校管理层和教师必须认真思考和回答的问题。 一、新高考制度下普通高中课程建设的主要问题分析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以来,课程改革措施各具特点,但基本处在学校课程的顶层设计实施阶段,新高考方案下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的将高中课改深层次的问题进一步凸显出来;同时,也为高中学校的个性化、多样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在新高考制度下,普通高中课程建设应主要围绕以下六大问题展开: 一是对学校课程改革价值功能的重新审视。真正实现从分数唯一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转变,意味着对考试文化的根本性突破。 二是在行政班基础上,推进必修课程全面而实质性的走班制。 三是新高考方案赋予学生前所未有的考试选择权,要求学生必须学会选择、规划人生;同时对教学实施和学生管理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四是考试内容和考试重点的转变,要求学科课程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关注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程结构的重组将带来教师专业结构和数量的变化。 五是新高考方案中把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作为高校录取新学生的依据和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校录取新生的重要参考,分数不再是唯一的招生录

取依据,考试的区分度降低,如何实施真实有效公正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成为学校必须研究的重要议题。 六是在进一步加大学校自主排课权的情况下,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校如何建构符合本校实际的课程推进模式和方式,从而进一步形成个性化的办学特色。 另外,学校教学的具体安排也面临诸多新问题。如有些学校没有看到新高考方案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所以将其窄化为排课表等教务工作,在一些具体问题上产生纠结;学校为应对学生选定的高考科目,在课程设计上出现偏科,在教学上甚至重新回到唯分数论的老路上,实施新的教育教学模式,我校也面临办学条件严重不足的问题出现等。 以上问题都是我校改革前进中的问题,分析和把握这些问题的目的在于围绕主题、聚焦问题、交流研讨、才会取得共识。 二、应统筹设计与实施课程体系的思路和对策 学校课程体系的统筹设计与实施是推进新高考方案落到实处的关键,当务之急是围绕主题,聚焦问题,研究可行的解决方案。以下五方面的问题是我们当前必须思考和认真解决的。 1. 把握新高考方案实施的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 实施新高考方案,实现学校课程统筹,实质在于形成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思路和举措。在这方面,我们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立足学生发展,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尊重受教育者的人格。(2)坚持现代课程观,正确处理课程综合整体设计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重点突破的关系、学生夯实基础与发展个性特长的关系。(3)体现高中阶段教育的基础性、选择性、时代性特征,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形成新思路、新举措。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思考与困惑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思考与困惑 ——如何做好新课程标准下高考化学的和谐接轨 呼兰一中于洪岩 一、对比研究新旧课程标准的变化领悟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对新教材课程的认识:新课程的特点概括为三个字——新、实、精 1.新:新课程教材有一种全新的感觉。 从形式上看:增设了许多插图,编入了趣味性小故事,图文并茂、色彩鲜艳、生动活泼。 从内容上讲:新教材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了学科教学与日常生活、现代科技和生产劳动等方面的联系,注重反映学科发展及新的科技成果,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阅读性内容和选学资料。“家庭小实验”更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从观念上说:新教材融进了大量的新知识,甚至有些知识对教师和学生来讲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如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合成氨前景展望等。设置了较多的讨论和生活观察题目,从中折射出新的知识、学习观和教学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切实承担起引导、启发、点拔、评价的责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树立良好的学习观。 2.实:指素质教育落得“实”。绪言《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让学生既明白了化学对人类进步所起的作用,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努力学好化学的决心,教材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具体表现为:①加强了化学实验教学。②加强了化学学习中科学方法的指导。③穿插了家庭小实验,拓宽了学习时间和空间。④结合学科特点、运用图片、阅读、课题研究等形式渗透德育教育。 3.精:指精心构建教材体系。设计知识层次,新教材注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构建知识体系。如:高一教材上将碱金属与“卤素”位置调整,降低了高中化学的起始难度,同时与初中化学的衔接更为自然。再如:“电解质”内容编排在高一教材第一章第二节,与初中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及电离基础衔接上,知识跨度小,克服了旧教材没讲弱 电解质知识前引入学习Cl 2水、NH 3 水成份时很难说明为什么Cl 2 水中有H+、ClO-、HClO 分子,在此基础上在高二教材学习第二章化学平衡后,第三章引入电离平衡,这实质是对平衡移动原理知识的延续,有化学平衡作为基础,学生对电离平衡的掌握,不仅认识深刻,而且又巩固了对上一章有关知识的理解,这种设计使重点突出,难点分散,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二、新课程改革中化学教师的教学困惑与对策 教学内容的处理——该不该讲,讲到什么程度?

湖北省新高考选科走班参考资料

湖北省新高考选科走班参考资料 经教育部批准,湖北省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开始启动高考综合改革(即新高考),同期启动的还有江苏、河北、重庆、辽宁、福建、湖南、广东7省市,之前上海、浙江已于2014年秋季率先启动新高考,北京、天津、山东、海南也于2016年秋季启动,其余省份从2019年秋季开始。鉴于其它省份的经验和教育部、湖北省教育厅相关文件精神,对湖北省新高考作如下说明。

二、认识学科,面对现实,遵循原则,合理选科。 (1)成绩最大化原则。关于这一点相信很多学生和家长都已经关注了,并且选科时也是考虑哪科能争取较高分数才最终选择。

(2)机会最大化原则。保证未来院校与专业在可选的类别以及招生数量总和上能够有一定优势,这条原则是当我们在6科选择中徘徊不定时考虑的。 (3)专业倾向性原则。报考志愿最终的落点是专业录取,提出高考改革的初衷也是要将专业选择变得更有针对性,强化专业选择的目的性,这个过程需要高中生提前去了解大学专业,尽早确立自身发展方向。 3、选科注意事项: (1)优势组合,田忌赛马,扬长避短。面临选科的家长和学生切忌盲目跟风选择报名人数较多的传统热门科目,选科时原则上选择自己擅长的科目。选科时考虑自身成绩是第一位的。这决定了后续的学习动力和兴趣,是最基准的原则!最好文理兼备,不建议全文或全理,如果实在不喜欢物化,至少选一门生物。同时考虑到现在的新高考,选科时我们不应该自己横向比较,而应该和其他考生纵向比较,比较自己所选科目的成绩在全省的排名。 (2)职业生涯规划,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在选科之前,家长和学生首先要对自身实际情况进行职业规划。要综合参考孩子今后想要从事的职业方向、当前社会上的冷门与热门职业,同时重点需要考虑孩子的性格和能力特长,从未来职业发展的角度与孩子一同选择科目,同时要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如果对于相关学科缺乏兴趣,或并不擅长,则不用强制要求孩子选择。 (3)应城一中2018级学生“选科走班”意向问卷调查情况: ①学生对新高考情况基本了解,获取信息渠道主要来源于学校宣传。 ②学生对6小科的学习动力主要来自于兴趣,成绩实力是其次。 ③理化生3科中最难的是化学,最容易的是生物。 ④政史地3科中最难的是政治,最容易的是历史。 ⑤学生选科的意向:大部分人趋向选择两理一文,选科时主张在老师和家长指导下选定。 ⑥“6选3”组合情况分析: 选科比列高的:A.物理、生物、地理;B.物理、化学、生物;C.物理、生物、历史;D.物理、化学、历史;E.化学、生物、历史;F.物理、化学、地理;G.化学、生物、政治 ⑦多数学生希望在期中考试后选科,另外多数学生希望在期末考试后选科。 ⑧对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认为很有必要。 ⑨学生非常赞同实行学习生活导师制,为每一个学生配备一名学习或生活上的导师。 三、关于综合素质评价。 1、评价内容: ①思想品德②学业水平③身心健康④艺术素养⑤社会实践。 2、评价程序: ①写实记录②整理遴选③公示审核④形成档案⑤材料使用。 以前高考录取时,综合素质评价只作为学生高中毕业的依据之一和自主招生高校录取参考使用,不作为高考录取时的依据。新高考中,高校在录取时要打开

新高考背景下对现行教材的认识和思考

新高考背景下对现行教材的认识和思考 ——以人教版必修1第5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为例 余庆中学龙治敏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新高考背景下对现行教材的认识和思考,如何在教学中挖掘新教材的“闪光点”,弥补教材的编排存在的某些缺陷,在教学中以教科书为背景, 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最大限度的发挥历史课堂教学效益的最优化,不 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历史教学认识和思考重构知识体系 一转眼新课程改革试行在我省已经有两年的时间,作为一线的高中历史教师,在这两年的教学中,针对新教材和即将到来的新高考,我有许多困惑。特别是高一刚接触新教材真是感到措手不及,很茫然。两年一路走来,对现行新教材的利弊有了自己的一点认识和思考。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教学中如何合理利用新教材来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一、新教材的“闪光点” 1、导言合理且新颖 新编历史教材相对以前教材,每个章节时空跨度大,各个专题之间的联系不大,既有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还是中外史合编。但在教学中我发现,在单元与单元之间,还是每个单元内部之间,也就是各课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如:讲第二单元第1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导入与前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进行联系,写到“当我们把视线从华夏大地移向地中海世界,去寻找西方文明之源时,雅典卫城赫然映入我们的眼帘。……记叙着一种与古代中国迥然不同的政治制度——城邦民主制度。利用本课导言学生从华夏大地移向地中海世界,共同寻找西方文明之源。这样可使学生与前一单元相衔接,从而探寻世界的另一个文明的区域。由此引出题目,开始本课的学习。这样承上启下的导入,使其将专题与专题串联起来,中外史联系起来掌握,显得线索清晰,逻辑性强,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各专题之间孤立无序的弊端。 2、资料回放。 资料回放主要是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原始文献史料。所谓史料 ,就是以往人类所留下而为我们今日所见 ,并能为我们进行研究各种社会形态发展规律提供的痕迹。简单地说 ,史料就是研究历史和编纂历史所用的资料。 [2]梁启超说:“史料为史之组织细胞,史料不具或不确,则无复史之可言”由此可见,史料是研究历史和从事历史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在新教材中,合理的运用史料来最大限度地还原历史本来的面目,使其历史知识更具真实性和

2021届湖北省新高考九师联盟高三下学期2月联考数学试题

2021届湖北省新高考九师联盟高三下学期2月联考数学试题 一、单选题 1.设集合{ } 2 {22},40A x x B x x x =-<<=-∣∣,则A B =( ) A .(-2,4] B .(-2,4) C .(0,2) D .[0,2) 【答案】A 【分析】先求出集合B ,再根据并集定义即可求出. 【详解】因为集合{ }{} 2 4004B x x x x x =-≤=≤≤∣, 所以{} (]242,4A B x x ?=-<≤=-. 故选:A. 2.复数21(12i z i i -=-+为复数单位),则z =( ) A .1 B .2 C D .【答案】C 【分析】根据复数除法法则直接计算化简,再求出模即可. 【详解】复数()()()() 2i 12i 2i 5i 1111i,12i 12i 12i 5z ----=- =-=-=+++-则z = 故选:C. 3.某市为了迎接国家文明城市验收,要求某单位4名工作人员到路口执勤,协助交警劝导人们规范出行.现有含甲?乙在内的4名工作人员,按要求分配到2个不同的路口执勤,每个路口至少一人,则甲?乙在同一路口的分配方案共有( ) A .3种 B .6种 C .9种 D .12种 【答案】B 【分析】把甲?乙两人看作一个整体,利用捆绑法求解. 【详解】把甲?乙两人看作一个整体,4个人变成了3个元素,再把这3个元素分成2部分,每部分至少有1个人,然后分配到2个路口,共有2 1 2 312C C A 6=种分配方案. 故选:B. 【点睛】方法点睛:排列组合常用的方法有:一般问题直接法、相邻问题捆绑法、不相邻问题插空法、特殊对象优先法、等概率问题缩倍法、至少问题间接法、复杂问题分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