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地氟病防治知识

地氟病防治知识

地氟病防治知识
地氟病防治知识

地氟病防治知识讲座

讲稿

一、什么是地氟病?

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正常成人体内共含氟 2.6克,占体内微量元素的第三位,仅次于硅和铁。适量的氟对哺乳类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是十分必要的。一定的摄入量对身体有益,但是人体氟摄入量每天超过 6毫克,就能引起氟中毒。在一定地区为地方性氟中毒,也叫地氟病。

二、摄入途径:

地氟病根据摄入途径分为二型:一为饮水型,即长期饮用含氟量高的水而患病,多数患者属此型;另一型为燃煤型,即在特定地区煤中含氟量过多,当地居民习惯敞开燃煤、烘烤粮食,致使室内空气和烤干食物中氟含量增加而导致本病发生。燃煤型病区比饮水型少,但病情较为严重,平均氟斑牙患病率高达 52.2%,氟骨症患病率高至4.32%。

三、分布情况:

地氟病分布很广,除上海外,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几乎都有流行区。

四、危害:

地氟病不仅损害牙齿,轻者出现氟斑牙(黑牙齿),而且损害骨骼(摄入过多氟可影响体内氟、钙及磷的正常比例,形成较易沉积的氟化钙,引起骨密度增加、骨质变硬、骨质增生,肌肉、肌腱及韧带附着部位特别明显,骨皮质及骨膜增厚,表面凹凸不平,韧带钙化、椎间管变窄),引起骨关节的疼痛,较重者呈现关节僵硬及运动功能障碍,严重者呈现躯干变形和瘫痪(氟骨症),以致造成终生残废。

氟中毒还能引起心血管、中枢神经、内分泌、视器官、皮肤等各组织器官的全身性疾病。

五、地氟病可防不可治。

1、预防地氟病一定要改良炉灶,做到灶体坚固不漏烟,炉圈之间搭配严密,烟囱垂直通畅伸出屋顶两尺以上(从侧面伸出时烟囱高度在3.5米以上),取暖铁炉烟管必须伸出室外。不要敞烧炉灶;损坏的炉灶、烟囱要及时维修更换,有效避免室内煤烟污染。

2、在改良炉灶的基础上,还要改变食物的干燥和储存方法,玉米、辣椒等收割后应放在室外晒干和晾干,阴雨天急需干燥时可用烤烟房干燥。食物干燥后不要将其长期悬挂在锅台炉灶上方或炕笆上,应密封保存,避免煤烟污染食物。改建、新建住房时应将厨房与居室分开,使煤烟不能直接进入居室内,同时修建小粮仓贮存食物,减少食物在贮存过程中受的氟污染。

3.食用食物前应养成淘洗习惯,目的是清除食物表面附着的氟,减少机体对氟的食入。

4、利用家电做饭可以大大减少地氟病。如:电磁炉和电饭煲。

2016年11月16日

慢性病防控知识教育教案讲课讲稿

慢性病防控知识教育 教案

慢性病防控知识教育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慢性病的特点 2.了解慢性病的危害 3.了解慢性病防治原则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在过去的十年中,我国青少年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冠心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等主要慢性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同学们你们还听说或者了解哪些慢性疾病吗? 二、引导学生了解慢性病的概念 慢性病全称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无法立刻使用药物加以治愈的疾病,只能先利用药物控制病情。 同学们知道哪些慢性疾病?明确: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恶性肿瘤、精神病等。让学生结合书上的几种常见的慢性病资料阅读课本,了解这些慢性疾病的知识。 三、请同学们说说 这些慢性疾病是由哪些因素引起的?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并且明确:引发慢性疾病的主要因素,身体因素、环境因素、运动量不足、不良饮食习惯、精神因素等。 四、学生活动 自己的家人或者亲朋好友是否患有慢性疾病,如果有,请你简单的举例介绍一下他们的病情及症状,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能够说清楚主要症状。

我们学习了什么是慢性疾病以及一些常见的慢性疾病的成因,那么对于慢性疾病,我们应该怎样才能预防呢?要求学生积极举手回答。老师引导学生回答并小结应该从以下几方面预防:控制研究、合理膳食、适度锻炼、心情舒畅等几方面来预防。结合课文小资料引导学生了解慢性病三级预防措施。 疾病的三级预防 疾病,不论其病因是否确定,在不给任何治疗和干预的情况下,从发生、发展到结局的整个过程称为疾病的自然史可将疾病的自然史粗略地分为发病前期、发病期和发病后期三个阶段。 在发病前期,虽未发病,但已存在各种潜在的危害因子,如血清胆固醇高是冠心病的危险因子,吸烟是肺癌的危险因子,肥胖是糖尿病的危险因子。发病前期也可包括某种病理生理的改变,如血管粥样硬化等。在发病期,一般都有轻重不一的临床表现。在发病后期,其结局可能是痊愈或死亡,也可能会留下后遗症以至残疾等。在疾病自然史的每一个阶段,都可以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或恶化。因而预防工作也可以根据疾病的自然史相应地分为三级,第一级预防为病因预防;第二级预防为“三早”预防,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第三组预防为对症治疗、防止伤残和加强康复工作。这就是疾病的三级预防。 第一级预防也叫初级预防,主要是针对致病因子(或危险因素)采取的措施,也是预防疾病的发生和消灭疾病的根本措施,其中包括自我保健和健康教育。自我保健即在发病前期就进行干预,以增强人的健康状况,促进健康。健康教育是以教育手段促使人们主动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从而消除危险因

《地氟病防治》五年级主题班会教案

《地氟病防治》主题班会教案 五年级 教学目标 1、了解预防氟中毒的意义。 2、使学生知道预防氟中毒的措施、方法。 教学重难点 学习预防氟中毒的措施和方法。 自觉养成防氟中毒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前面的几节课中,同学们都了解到氟是一种有害于人们的健康的物质。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来了解预防氟中毒的措施和方法。 二、教学“怎样预防氟中毒” 1、预防氟中毒的意义 (1)指名学生说说氟中毒的症状(氟斑牙、氟骨症)(2)指名学生说说得了氟中毒病有什么不好(影响牙齿的美观性、耐久性,有害人们的健康,使人们的行为和劳动受阻,严重的甚至会瘫痪。) (3)指名学生说说氟中毒的意思(保证人们的美丽姿态,美丽的牙齿,有健康的身体,旺盛的劳动力。)

2、预防氟中毒 (1)指名学生说说氟中毒的原因(使用敞炉灶,吃用敞火烘烤的食物)。 (2)指名学生说说预防氟中毒的方法和措施(改良炉灶、不用敞炉灶,也不用敞炉灶来烘烤食物等等)。 (3)国家对预防氟中毒做了哪些有效的工作。 (发放封闭式的铁炉子、倡导用阳光晒干食物,发放有关氟病的宣传资料) (4)指名学生说说自己能对防氟中毒做些什么? (宣传氟中毒、预防氟中毒等等知识,学会在家里指导家长做好预防氟中毒工作,不用明火烘烤食物等) 三、防氟中毒知识反馈 四、课堂总结: 1.我们这里流行的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的原因是:饮用水中的氟含量较高 2.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对人地造成的危害是:氟斑牙、氟骨症 3.预防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最好的措施是:改水 4.自己掌握的氟中毒防治常识应该向父母和邻居讲,积极宣传引起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的原因、主要表现、预防方法等。

地方病

小学生地方病防治知识教案 一、教学目的: 1、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地方病,以及地方病的种类。 2、让学生能判断某病属于地方性疾病的依据。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知道什么是地方病,地方病的种类。 2、难点:如何判定地方病。 三、教学时数:1课时。 四、教学过程: (1)引言导入: 我国是世界上少数民族最多分布最广的地区之一,为配合《全国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提高广大师生健康意识,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同时也是按上级部门的要求,我们将地方病病的内容进行一下学习。 (2)什么是地方病? 地方病是指在一定地区内发生的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自然疫源性疾病和与特定的生产生活方式有关的疾病的总和。 (3)判断某病属于地方性疾病的依据是: A、居住在该地区的人群组发病率均高。

B、迁入该地区的人居住一段时间后,发病同当地居民。 C、当地易感动物发病同当地居民。 (4)分类 自然环境:碘缺乏病、地方氟中毒、地方砷中毒 自然疫源:鼠疫、布鲁氏菌病 (5)传播途径:触摸、呼吸道、消化道 (6)传播源:牲畜(猪、狗、猫、牛、马、羊、鹿、家兔、骆驼等)(7)症状:发热;多汗;骨痛、关节肿胀;全身乏力;食欲不振;(8)预防:切断传播途径;控制传播源; (9)治疗: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休息;营养。 五、观看相关视频资料。 六、布置课后作业 回家后积极向家长宣传自己所学知识,引起共同重视,及早做好防范。 地方病防治教案 授课内容:环境与健康 一、地方病的概况: 1.含义:是指具有一定地区限性和依存性的一大类疾病。 2.分类: (1)地球生物性疾病(自然疫源性地方病):

是指由于自然的原因或人为的影响,形成某些地区的特异地质、水文、地理、气象条件改变了疾病传播媒介的组成和数量,以致该地区人与生物因素的平衡遭到破坏,引起的生物性疾病。是一类传染性地方病。 (2)地球化学性疾病(化学元素性地方病) 是指在地球地壳的漫长发展过程中,由于自然的或人为的因素造成地壳的化学元素分布 不均匀性,某些地区某种元素过高或过低,打破了人与环境中的物质平衡,引起的化学元素性疾病。 3.常见的地球化学性地方病 二、碘缺乏病 (一)碘缺乏病的含义: 由于机体在不同发育时期(从胚胎发育至成年期)摄入碘不足而造成的一组相关疾病。 包括甲状腺肿、克汀病(呆小病)及缺碘造成的早产、死胎、先天畸形、甲状腺功能低下精神发育迟缓等一系列病理变化。 甲状腺肿、克汀病最为突出。 (二)流行病学特征: 地理分布:山区>丘陵>平原;内陆>沿海;乡村>城市;农业区>牧区人群分布:青春期发病率高女性>男性 (三)病因及发病机理: 地质环境缺碘是本病流行的主要病因。 (四)甲状腺肿的临床表现: 症状与体征:地甲病患者除颈部逐渐变粗外,并无明显症状。腺肿大当压迫周围器官时,可出现局部症状。如心悸、气短、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症状。(五)克汀病临床表现: 1.不同程度的呆、小、聋、哑、瘫。 2.亚克汀病: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是该病的突出的症状。 (六)防治措施: 1.缺碘 补碘:食盐加碘、食用富含碘的食物、碘油注射、口服碘化钾片、外科手术 2.非缺碘:根据病因采取预防措施 二、地方性氟病 (一)地方性氟病含义: 地方性氟病又称氟中毒,是长期摄入过量的氟而引起的主要以氟骨症和斑釉齿(氟斑牙)为特征的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 (二)流行特征 1.地区分布: (1)饮水型病区:平原>丘陵>山区、多发干旱和干旱的盐渍地区、温泉地区、富氟矿区等。 (2)燃煤型病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 (3)饮茶型病区:西藏、内蒙、四川等少数民族地区 2.人群分布:好发青壮年;女性>男性 三、氟骨症的临床表现:

常见慢性疾病的防治知识

常见慢性疾病的防治知识 高血压病 高血压病指以体循环收缩压和(或)舒张压持续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或不伴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征,通常简称为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95%)和继发性高血压(<5%),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结构与功能,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迄今仍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据中医理论及民间使用证明:高血压属热症。 分期 目前国内仍沿用1979年我国修订的高血压临床分期标准,按临床表现将本病分为三期: 第一期血压达到确诊高血压水平,临床无心、脑、肾并发症表现。 第二期血压达到确诊高血压水平,并有下列各项中一项者:①体检、X线、心电图或超声检查见有左心室肥大;②眼底检查见有眼底动脉普遍或局部变窄;③蛋白尿和(或)血浆肌酐浓度轻度升高。 第三期血压达到确诊高血压水平,并有下列各项中一项者:①脑血管意外或高血压脑病;②左心衰竭;③肾功能衰竭;④眼底出血或渗出,有或无视神经乳头水肿。 急进型高血压(恶性高血压):病情急骤发展,舒张压常持续在17.3kPa(130mmHg)以上,并有眼底出血、渗出或乳头水肿。 从上述分期可见,第一期尚无器官的损伤,第二期已有器官损伤,

但其功能尚可代偿,而第三期则损伤的器官功能已经失代偿。 按舒张压水平可将高血压分三度: 轻度:舒张压12.7~13.9kPa(95~104mmHg) 中度:舒张压14.0~15.2kPa(105~114mmHg) 重度:舒张压≥15.2kPa(115mmHg) 根据中医辩证可将本病分为三型: (一)“肝”阳偏盛型表现为头痛、性情急躁、失眠、口干苦、面红目赤、舌尖边红、苔黄、脉弦有力。 (二)“肝”“肾”阴虚型表现为头部空虚感、头痛、眩晕、耳鸣、面部潮红、手足心热、腰膝无力、易怒、心悸、乏力、失眠、健忘、舌红而干、薄苔或少苔、脉弦细或沉细。 (三)阴阳两虚型表现为严重眩晕、走路觉轻浮无力、面色苍白、心悸气促、面部或双下肢水肿、夜尿多、记忆力减退、畏寒、肢冷、腰膝酸软、胸闷呕吐或突然晕倒、舌质淡嫰、苔薄白或无苔、脉沉紧。诊断依据 1.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且持续存在,可确诊为高血压;收缩压140-160mmHg或/和舒张压90-95mmHg,为临界性高血压。 2.单纯血压升高,不合并心、脑、肾等靶器官任一的结构损害者为一期高血压;同时合并上述器官任一的结构损害者为二期高血压;出现上述器官任一的功能衰竭或失代偿者为三期高血压。 3.除外各种继发性高血压。 治疗

地氟病健康教育知识交流

地氟病健康教育

地方性氟中毒健康教育 1.范围与目标人群 ⑴范围:选择莱西市和平度市开展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健康教育工作。在每个项目县选择3个项目乡(镇),每个乡(镇)在中心小学校4~6年级的班级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在上述项目乡(镇),每个乡 (镇)选择3个村,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活动。 ⑵目标人群:一级目标人群为4~6年级学生和家庭主妇;二级目标人群为乡镇和村干部、乡村医生、小学教师和水站管理人员。 2.干预内容与方法 ⑴基线调查:在每个项目乡(镇)中心小学校随机抽取5年级1个 班的30名学生,完成表1的答卷调查(人数不足时,可从邻近班级或上年级学生中补足);并在每所项目学校所在地随机抽取15名家庭主妇, 完成表2的问卷调查。将基线问(答)卷结果统计填入表3。 ⑵健康教育材料制作:山东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负责设计制作地方性氟中毒的健康教育传播资料(如:DVD光盘、小学健康教育手册、宣传画、折页等),并下发至项目单位。 ⑶活动形式:县级项目执行机构协调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在项目县辖区内播放有关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知识的科普片和公益广告3 次,宣传报道防治地方性氟中毒的知识、策略和措施等信息2次以上; 协调和配合教育部门在项目乡(镇)小学校4~ 6年级的班级上好1节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课,要求目标学生结合教学内容写1篇作文,并把所学到的相关知识传递给家庭成员;由村医组织项目村的家庭主妇开展1?2次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知识的培训;在每个项目乡(镇)政府、村委会所在地张贴或悬挂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知识的标语2幅,在 项目乡(镇)卫生院开设2~ 3期专题宣传栏,在村卫生所(室)张贴宣传画;利用“赶集日”在项目乡(镇)开展2?3次健康咨询活动。将上述健康教育活动情况填入表4。 3.项目评估 ⑴评估方法:项目实施结束后,在每所项目小学校随机抽取5年级1

地方病防治优秀教案

小学生碘缺乏病防治知识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明确碘缺乏会引起哪些疾病。 2.让学生知道,怎样预防碘的缺乏。 教学器具: 教材宣传挂图合格碘盐样品(有碘盐标志的包装袋)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碘缺乏病防治知识讲解 碘是一种人体必须的化学营养物质,人体缺碘会造成碘缺乏病。碘缺乏病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和受危害人数最多的一种地方病。我国是世界上严重缺碘的国家之一,碘缺乏病流行范围广,发病人数多,而且病情较重。 一、缺碘有什么危害 缺碘能引起大家熟知的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粗脖根),影响人体正常生理功能,还能引起流产、早产、死胎、先天性畸形、聋哑,更重要的是胚胎期和婴幼儿缺碘会引起大脑发育障碍。 综上所述,缺碘对健康有很大危害,而最大的危害是影响智力发育。因此育龄妇女、孕妇、哺乳期妇女、婴幼儿和学龄儿童是防治碘缺乏病的重点对象。 二、如何防治碘缺乏 1.全民使用碘盐。全民使用碘盐能有效地预防碘缺乏病,这是全世界公认的安全、有效、方便和价格便宜的补碘方法。但购买碘盐后应该注意密封、避光、避风、避免受热和久存,以防止碘的丢失,并且要坚持常年使用。 2.,如海带、海鱼、海虾和紫菜等。在日常生活中多吃些含碘丰富的食品三、如何积极宣传碘缺乏病防治知识 国家将每年5月15日确定为碘缺乏病防治宣传日,通过健康教育活动让大家掌

握防治碘缺乏的科学知识。学校的老师、学生要把碘缺乏的防治知识告诉家长,传播给社会,督促家长购买碘盐,使防治碘缺乏病知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做到长期坚持食用碘盐,实现持续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 四、碘缺乏病宣传教育核心信息有哪些 (一)碘缺乏病宣传教育的宣传要点 1.碘缺乏危害在我国是普遍的、长期存在的。 2.人体缺碘不仅影响生长发育,更重要的是影响智力发育。 3.碘缺乏是可以预防的,最简便、安全、有效的措施就是长期坚持食用碘盐。4.制售、贩卖非碘食盐违反国家法律。 (二)碘缺乏病宣传教育的核心信息 儿童缺碘: 1.甲状腺肿大、甲状腺功能低下; 2.智力低下、体格发育落后。 成人缺碘: 甲状腺肿大,无力,易疲劳,劳动能力低下。 预防碘缺乏病的主要方法: 1.长期坚持食用合格碘盐,食用合格碘盐是消除碘缺乏病的根本措施; 2.应购买带有防伪标志的碘盐,不购买或不食用非碘盐; 3.炒菜不能用碘盐爆锅,要等菜熟后再放盐; 4.腌菜也要用碘盐。 二、老师总结 重复碘缺乏病的危害,购买和食用碘盐的重要性,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如何用自己的眼睛识别合格碘盐,到什么地方购买合格碘盐,什么样的盐不能买等等。然后让学生把以上学到的知识告诉家长,并劝说家长正确购买和食用碘盐。

常见疾病预防常识

病毒性肝炎 1、病毒性肝炎,是指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分为甲、乙、丙、丁、戊5种类型。甲型、戊型肝炎一般通过饮食传播,毛蚶、泥蚶、牡蛎、螃蟹等均可成为甲肝病毒携带物。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主要经血液、母婴和性传播,部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还可能发展为肝癌或肝硬化。 2、主要症状:身体疲乏、食欲减退、恶心、腹胀、肝脾肿大及肝功能异常等,部分病人可能出现黄疸。乙肝、丙肝病毒携带者可能无任何肝炎症状。 3、应急要点: (1)肝炎病人自发病之日起必须进行3周的隔离。 (2)从事食品加工和销售、水源管理、托幼保教工作的肝炎病人,应暂时调离工作岗位。 (3)肝炎病人用过的餐具要消毒,在开水中煮15分钟以上。 (4)不要与肝炎病人共用生活用品,对其使用过或接触过的公共物品和生活物品要消毒。 (5)与肝炎病人共用同一个厕所,要用消毒液或漂白粉对便池消毒。 (6)不要与乙型、丙型、丁型肝炎病人及病毒携带者共用剃刀、牙具;不要与乙肝病人发生性关系,如发生性关系时,要使用避孕套。 4、日常预防 (1)养成用流动的水勤洗手的好习惯。 (2)生熟食物要分开放置和储存,避免熟食受到污染。 (3)食用毛蚶、牡蛎、螃蟹等水产品,须加工至熟透再吃。 (4)生吃瓜果蔬菜要洗净。 (5)不喝生水。

流感 1、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指由流感病毒引起,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发病快,传染性强,发病率高,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2、主要症状:重则发烧在38℃以上,浑身酸痛、头痛明显,轻则出现呼吸道症状,如咳嗽、流鼻涕等。老年人、儿童、孕妇和体弱多病者患流感后,容易引发严重的并发症,甚至致人死亡。 3、应急要点: (1)有流感症状时,要注意休息,多喝水,开窗通风。 (2)发生流感时,尽量避免外出活动;不要去商场、影剧院等公共场所;必须出门时,应戴口罩。 (3)流感病人应与家人分餐、分室居住。 (4)流感病人的擤鼻涕纸和吐痰纸要包好,扔进加盖的垃圾桶,或直接扔进抽水马桶用水冲走。 (5)重病人应在医院隔离治疗。 4、日常预防 (1)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 (2)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 (3)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流感患者在家或外出时佩戴口罩,以免传染他人。 (4)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5)每天开窗通风数次(冬天要避免穿堂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1)无论何种原因,如身体持续发热,都应尽早就医。 (6)必要时定期注射流感疫苗。

地氟病防治教案20课时七二班

地氟病防治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地氟病的概念 2、了解地氟病的危害 3、了解地氟病的类型 教学重点:地氟病的类型 教学难点:地氟病的危害 一、导入课程 地氟病的防治,直接关系到地氟病区的公共卫生安全和群众的生命健康、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 二、什么是地氟病 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适量的氟对哺乳类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是十分必要的。一定的摄入量对身体有益,但是人体氟摄入量每天超过6毫克,就能引起氟中毒。 在一定地区为地方性氟中毒,也叫地氟病。 三、地氟病有哪些危害性 地氟病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疾病之一。它不仅损害牙齿,轻者出现氟斑牙(黑牙齿),而且损害骨骼(摄入过多氟可影响体内氟、钙及磷的正常比例,形成较易沉积的氟化钙,引起骨密度增加、骨质变硬、骨质增生,肌肉、肌腱及韧带附着部位

特别明显,骨皮质及骨膜增厚,表面凹凸不平,韧带钙化、椎间管变窄),引起骨关节的疼痛,较重者呈现关节僵硬及运动功能障碍,严重者呈现躯干变形和瘫痪(氟骨症),以致造成终生残废。氟中毒还能引起心血管、中枢神经、内分泌、视器官、皮肤等各组织器官的全身性疾病。在我市屯堡乡,至今还可以看见因地氟病而致残的人,有的面部变形,有的不能行走,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 四、地氟病的类型 地氟病有饮水型、燃煤型两种。其中,燃煤型病区比饮水型少,但病情较为严重。这些地区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最重的是贵州、湖北。我省有40个县市存在程度不同的地氟病,其中燃煤污染型病区县市15个。 四、小结

地氟病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掌握预防原则,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预防原则、内容、措施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每次张嘴大笑时,都会感觉不好意思,那是因为,有些人的牙齿不是白色的,而是黄褐色的,难看极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二、地氟病防治进展 地氟病是一种可防不可治的地方病。自从1916年国外专家发现氟斑牙以来,在防治方法上至今仍未取得新的突破。 搞好预防至关重要,减少氟的摄入量是根本性的预防措施。地氟病是以地质条件为基础,结合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导致的地方病,致病的因素十分复杂。地氟病是“穷病”,穷困或许是最重要的病因,地氟病区都是贫穷、落后地区;营养状况生活水平也是地氟病流行的重要因素;文化教育和卫生与地氟病有直接的关系。缺乏基本卫生知识,传染病难以控制,人群体质低下,抗病能力就差。文化教育的水平直接制约生产、

地氟病防治知识介绍教案

地氟病防治知识介绍教案 教学目标:了解地氟病防治的各种知识。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二、介绍地氟病的各种知识情况。 1、地方性氟中毒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中发生的一种地球化学性疾病。它是在自然条件下,人们长期生活在高氟环境中,通过饮水、空气或食物,使体内摄入过量的氟而引起的慢性中毒,主要表现为氟斑牙、氟骨症,还可损伤其它器官。 2、消化道是氟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 3、地方性氟中毒在我国大陆分布广泛,除上海市、海南省外的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均有病区。病区分3种类型,即饮水型、燃煤型、饮茶型。 4、地方性氟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氟斑牙和氟骨症。氟斑牙表现为牙齿表面失去光泽、出现粉笔样白色、黄色或棕色,严重者出现缺损。氟骨症表现为骨关节疼痛、变形,丧失劳动能力乃至瘫痪。 5、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的主要预防措施是改换低氟水源,如打低氟井、引江河湖泊等低氟水源,干旱缺水地区可窖水或屋檐集水。 6、在无低氟水源的病区,可选用氯化铝、羟基磷灰石、骨炭等除氟剂除氟。分为集中式供水降氟方法与分散式家用降氟罐。也可用电渗析等物理降氟方法。 7、燃煤型地方性氟中毒综合防治措施是:除改炉改灶外,不要将粮食和食物悬挂在炉灶上方熏烤,采取自然晾晒或利用烤烟房烘干。病区经熏烤的玉米和辣椒含氟量很高,在食用前要进行淘洗,以减少机体对氟的摄入。 8、正确使用降氟炉灶:使用炉灶时,炉盖要严密,不能敞灶燃烧,烟囱要伸出屋外,炉膛加煤高度不能超过烟道出口;定期维修炉灶、清理烟道。 9、地方性氟中毒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主要靠预防。减少机体对氟的摄入,改善生活条件,增强机体抵抗力。 10、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当地居民长期使用无排烟道的土炉灶做饭或敞灶烤火、熏烤粮食、蔬菜等,造成室内空气氟含量过

日常生活常见病预防小常识

四季常见疾病与预防 内容提要:据世界卫生组织50多个国家医学专家研究发现,对各种疾病最好 的治疗还是预防。因为,很多病不从预防着手,到了晚期一点办法都没有。任何高科技都不可能使病人恢复到得病以前的状态。就像一件衣服破了一个口子,找世界上最好的裁缝来,还会留下疤痕一样。所以,最好的医生是不让病人得病的医生。在我们的生活中,一年四季中,应该注重一些常见疾病与预防。本文涉及四季中一些常见疾病与预防,在我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加强对疾病的预防。 关键字:季节、常见疾病、预防、 前言:卫生部曾对10个城市的上班族进行了调查,发现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 占48%,其中沿海城市高于内地城市,脑力劳动者高于体力劳动者,中年人高于青年人。我国每年因疾病导致的经济损失高达14000多亿元,相当于每年消耗我国GDP总量的14%还多。 2004年初,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李钟郁博士访华时曾说,大量被称为现代文明病的慢性疾病,已经对中国人构成巨大威胁。当今社会,提前衰老,提前得病,提前死亡成为普遍现象。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过:“健康的乞丐比有病的国王更幸福,我的幸福十分之九建立在健康的基础上,健康就是一切。”当一个人拥有财富的时候,他需要一个健康的身体来充分享受人生的快乐;当没有钱的时候,他更需要健康的身体,因为健康的身体是他唯一的本钱。如今,很多健康意识较强的人都会去做定期体检。但是,目前各种医院的检查只能对已经产生的疾病进行诊断,一旦确认有病,往往又会因发现太晚而束手无策。 春季常见疾病与预防 临床实践证实:温差较大的春季,是各类疾病多发的季节,急性病患者的就诊率明显高于其它季节。 一、急性肠道传染病(痢疾) 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在春季和夏天。春天和夏天由于气候炎热,各种细菌和霉菌繁殖迅速,食物如果储存不科学极易被细菌和微生物所侵蚀,将食物污染。人如果不注意误吃了这种食品,就会引发肠胃疾病,轻者会出现胃部不适和拉肚子,食欲减退,重者会出现脱水和高热。 发病特征:通常有潜伏期,1—2 天,根据人的体质和感染细菌的情况不同可把急性痢疾分为普通型、轻型和中毒型三种。普通型的主要症状是:恶心、呕吐、发热、乏力、食欲减退、腹痛、腹泻、大便中带有脓血。病程为6—8 天。轻型的主要症状是:基本不发热,有轻微的腹痛,便中的粘液、脓血不明显。病程3—5 天。中毒型的主要症状是:起病急,持续高热在39—41 度,精神萎靡不振,面色苍白,嗜睡烦躁,严重时出现昏迷,尿量减少,血压下降。 其预防和治疗办法: 1、控制传染源。当发现痢疾病人时,应该及时的隔绝,对于病人曾经使用过的餐具和生活用品,及其经常接触的用品要彻底消毒。 2、把住病从口入这一关,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健康的人要坚持饭前便后把手

碘缺乏病防治知识主题班会教案

碘缺乏病防治知识主题班会教案 教学目的: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碘,什么是碘缺乏病以及碘缺乏病防治知识。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碘,什么是碘缺乏病。 教学难点:知道碘缺乏会出现的状况。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1、了解碘: 碘——人体的微量元素。碘是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维持正常新陈代谢,保证人体健康必需的微量元素。 碘虽然在人体的含量极低,但作用却很重要,绝对不能少了它,一旦人体缺少了碘,就会发生一系列的病态,也就是所谓的“碘缺乏病”。碘—合成甲状腺素的原料,甲状腺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胎儿和青少年的发育与成长,尤其是它对神经系统及智力正常发育的影响更为重要。 作为合成甲状腺激素重要原料的碘,如果缺乏,则人体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量就减少或不足,进而影响新陈代谢、阻滞机体发育生长、使整个机体的生理功能异常。首当其冲的则是对神经系统与智力发育的影响,导致不同程度的智力损害、弱智或智力残疾。 2、人为什么会缺碘? 人体需要的碘绝大部分来自日常生活的饮食之中。然而,世界上很多地区,尤其我们中国的大片国土上的土壤、江河、湖泊及空气中的碘含量都很低。这些地方出产的粮食、蔬菜、水果以及其他植物的碘含量也很少;饲养出来的的家畜、家禽乃至野生动物,体内的碘含量也不多。 如果人们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缺碘环境,又只吃当地产的饮食,当然就不能得到足够碘供应。如果3——6个月内又得不到足够量 碘的补充,就会出现碘缺乏的症状,继而导致碘缺乏病。 3、什么是碘缺乏病(IDD)? 碘缺乏病是由于自然环境中的水、土壤缺乏碘造成植物、粮食中碘含量偏低,使机体碘的摄入不足而导至的一系列损害,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侵犯人群最多的一种地方病。在五大洲的154个国

慢性病防治知识系列讲座

慢性病防治知识系列讲座(一) 慢性病的定义: 慢性病又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美国慢性病委员会给慢性病的定义是:慢性病是使个体身体结构及功能出现病理改变,无法彻底治愈,需要长期治疗,护理及特殊康复训练的疾病. 慢性病不是一种单一的疾病,是一组疾病的综合名称,也不限于特定系统或器官. 慢性病的特点: 1起病缓慢隐匿,潜伏期长 2病程迁延,持续时间长 3难以治愈,容易出现并发症 4可变性和阶段性 5需要长期的医疗护理指导 慢性病的分类: 1致命性慢性病主要有各类癌症,艾滋病,后天免疫不全综合症,骨髓衰竭,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等疾病. 2可威胁生命的慢性病主要有血友病,肺气肿,高血压,老年性痴呆,糖尿病,硬皮病,慢性酒精中毒,红斑性狼仓,脑出血,脑梗塞,慢性肾功能衰竭,恶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 3非致命性慢性病主要有痛风,帕金森病,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骨质疏松,胆石症,支气管哮喘,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慢性支气管炎,先天性畸形,缺氧后遗症,青光眼,创伤或烧烫伤后遗症等疾病. 慢性病防治知识 一.糖尿病的基本知识 糖尿病的危害 1.患病率高. 2.并发症发生率高,具有致残致死性,危害严重.

3.沉重的社会经济负担. 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1.年龄40岁以上; 2.肥胖,有高血压,高血脂或冠心病者; 3.有糖尿病家族史者; 4.分娩过巨大儿的妇女;胎儿及新生儿期营养不良者. 糖尿病的临床表现 1.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消瘦 2非特异症状:乏力,头晕等. 3并发症表现:手足尖麻木,疼痛,眼肿,下肢肿,女性外阴或皮肤瘙痒,疖肿或下肢溃疡不易愈合. 注意:有些症状不明显,在体检或其他疾病就医时,检测血糖而诊断为糖尿病. 糖尿病的筛查 1.空腹血糖. 2.餐后2小时血糖. 注意:因为部分患者仅有餐后血糖增高,所以即使空腹血糖正常,也要检测餐后血糖. 糖尿病的日常保健 1.饮食调节和适当运动是治疗糖尿病的两大基石. 2.在医生指导下根据自身情况及病情制定食谱. 3.主食以杂粮为主,如米面,豆面,荞麦面,燕麦面等. 4.副食适量食用精肉,家禽,蛋,奶及新鲜蔬菜瓜果. 5.尽量少吃动物内脏,肥肉,蛋黄,动物油脂等,减少脂肪及胆固醇摄人. 6.要与医生共同讨论自己是否适合运动及运动方式.

小学生地方病防治知识教案1

小学生地方病防治知识教案 第一课地方病常识 一、教学目的: 1、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地方病,以及地方病的种类。 2、让学生能判断某病属于地方性疾病的依据。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知道什么是地方病,地方病的种类。 2、难点:如何判定地方病。 三、教学时数:1 课时。 四、教学过程: (1)引言导入:我国是世界上少数民族最多分布最广的地区之一,为配合《全国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提高广大师生健康意识,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同时也是按上级部门的要求,我们将地方病病的内容进行一下学习。 (2)什么是地方病?地方病是指在一定地区内发生的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自然疫源性疾病和与特定的生产生活方式有关的疾病的总和。 (3)判断某病属于地方性疾病的依据是: A、居住在该地区的人群组发病率均高。 B、迁入该地区的人居住一段时间后,发病同当地居民。 C、当地易感动物发病同当地居民。

(4)分类自然环境:碘缺乏病、地方氟中毒、地方砷中毒自然疫源:鼠疫、布鲁氏菌病 (5)传播途径:触摸、呼吸道、消化道 (6)传播源:牲畜(猪、狗、猫、牛、马、羊、鹿、家兔、骆 驼等) (7)症状:发热;多汗;骨痛、关节肿胀;全身乏力;食欲不振; (8)预防:切断传播途径;控制传播源; (9)治疗: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休息;营养。 五、观看相关视频资料。 六、布置课后作业回家后积极向家长宣传自己所学知识,引起 共同重视,及早做好防范。 第二课碘缺乏病防治知识讲解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明确碘缺乏会引起哪些疾病。 2、让学生知道,怎样预防碘的缺乏。 教学器具:教材宣传挂图合格碘盐样品(有碘盐标志的包装袋)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碘缺乏病防治知识讲解

慢性病防治知识

慢性病防治知识 慢性病主要指以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糖尿病、 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慢性气管炎、肺气肿等)精神异常和精神病等 为代表的一组疾病,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健康损害和社会危害严重等特点。 一、什么是高血压?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指在安静休息时血压增高,收缩压高于140毫米汞柱、舒张压高于90毫米汞柱,并伴有一定的临床症状。 1、如何预防和控制高血压? 实行科学的生活方式和自我料理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有效方法。 (1)安排好既有规律又富有活力的生活; (2)自我控制精神情绪; (3)适量运动,健身强体; (4)少吃盐,合理饮食与营养; (5)患病者严格执行医嘱,坚持长期合理用药。 二、什么是冠心病?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主要症状是心绞痛。 1、容易引起冠心病的因素有哪些? 主要有:长期的血压升高,血液里脂肪含量增高,血糖高,经常吸烟,长期精神紧张、容易冲动,体型肥胖,缺少体力活动等。 2、如何预防冠心病? (1)预防高血压,高血压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2)合理饮食,不要吃太甜太咸的食物,应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品。 (3)坚持体育锻炼,适量运动。 (4)保持精神愉快,性格开朗。 (5)要治疗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可能加重冠心病的疾病。 三、脑卒中是怎么回事?

脑卒中即脑血管意外,俗名中风,系急性脑血管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缺血性中风,是由于脑部动脉本身的病变所致; 一类为出血性中风,如人们熟悉的脑溢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1、脑卒中有哪些先兆? (1)突然头晕; (2)肢麻、面麻和舌发麻; (3)说话吐字不清,流口涎; (4)突然一侧肢体活动不灵活或无力,有的出现肢体抽筋或跳动; (5)头痛程度突然加重; (6)原因不明的跌跤; (7)精神状态发生变化; (8)全身无力伴出汗; (9)恶心、呕吐伴呃逆; (10)嗜睡,整天想睡觉,但呼之就醒; (11)一时性视物不清。 2、如何预防中风? (1)凡中老年患有高血压或冠心病,以及有中风家族史者,都属于中风的易患对象,应定期体检,防患于未然; (2)长期控制和治疗高血压; (3)消除导致中风的种种因素; (4)合理安排生活和工作,劳逸结合。 四、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组常见的代谢内分泌病,分原发性及继发性两类。其基本病理生理为绝对或相对胰岛素分泌不足所引起的代谢紊乱,临床上出现“三多一少”, 多食、多饮、多尿和消瘦(体重减轻)。 1、引起糖尿病的因素有哪些? (1)遗传因素; (2)病毒感染; (3)自身免疫功能低下;

2011年青海省地方病防治知识教案

2011年刚察县寄宿制完小地方病防治知识教案教学目标: 1、让学生明确碘缺乏会引起哪些疾病。 2、让学生知道怎样预防碘的缺乏。 教学重点:让学生明确碘缺乏会引起哪些疾病,让学生知道怎样预防碘的缺乏。 教学难点: 让学生知道,怎样预防碘的缺乏。 教学器具: 教材宣传挂图 教学过程: 一碘缺乏病防治知识讲解 碘是一种人体必须的化学营养物质,人体缺碘会造成碘缺乏病。碘缺乏病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和受危害人数最多的一种地方病。我国是世界上严重缺碘的国家之一,碘缺乏病流行范围广,发病人数多,而且病情较重。合格的碘盐里含有我们每天所需要的碘,我们每天必须吃入一定量的碘盐才能够维持正常的身体发育和智力发育,才能够保证正常的学习、工作、劳动和生活,就象我们每天必须吃饭一样重要。学生不吃碘盐,个子长不高,学习学不好,还会得甲状腺肿大(粗脖子病)一、缺碘有什么危害?缺碘能引起大家熟知的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粗脖根等),影响人体正常生理功能,还能引起流产、早产、死胎、先天性畸形、聋哑,更重要的是胚胎期和婴幼儿缺碘会引起大脑发育障碍。综上所述,缺碘对健康有很大危害,而最大的危害是影响智力发育。因此育龄妇女、孕妇、哺乳期妇女、婴幼儿和学龄儿童是防治碘缺乏病的重点对象。

二、如何防治碘缺乏? 1、全民使用碘盐。全民使用碘盐能有效地预防碘缺乏病,这是全世界公认的安全、有效、方便和价格便宜的补碘方法。但购买碘盐后应该注意密封、避光、避风、避免受热和久存,以防止碘的丢失,并且要坚持常年使用。 2、强化补碘。妇女在怀孕期、哺乳期,婴幼儿及儿童、青少年这些人群对碘的需求量相对较大,应在坚持长期使用碘盐的基础上,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碘油丸。 3、在日常生活中多吃些含碘丰富的食品,如海带、海鱼、海虾和紫菜等。 三、如何积极宣传碘缺乏病防治知识? 碘缺乏病是一种古老的营养不良性疾病,大多数人对防治这种病的认识不足,国家将每年5月15日确定为碘缺乏病防治宣传日,通过健康教育活动让大家掌握防治碘缺乏的科学知识。宣传碘缺乏病知识人人有责,特别是卫生部门、盐业部门、教育部门的工作人员及各级行政官员。学校的老师、学生要把碘缺乏的防治知识告诉家长,传播给社会,督促家长购买碘盐,使防治碘缺乏病知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做到长期坚持食用碘盐,实现持续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 四、碘缺乏病宣传教育核心信息有哪些? (一)碘缺乏病宣传教育的宣传要点: 1、碘缺乏危害在我国是普遍的、长期存在的。 2、人体缺碘不仅影响生长育,更重要的是影响智力发育。 3、碘缺乏是可以预防的,最简便、安全、有效的措

常见病 传染病预防知识教育

常见病,传染病预防知识教育 健康教育的内容:传授健康知识、建立卫生行为、改善环境。  提高儿童青少年自我保健、预防疾病的意识,逐步建立、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自觉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身心健康,改善生活质量。 学校健康教育的要求: 掌握一定的卫生知识,包括个人卫生习惯、营养、体育锻炼、防病保健、环境卫生、心里卫生、安全措施等与健康的关系。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心理状态,了解不同阶段的生长发育情况,特别是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变化;改变不良行为、建立健康行为、改善环境,促进身心健康。 教育部明确规定,将学生常见病防治、学校健康教育、改善学校环境和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并列,作为基层学校应完成的学校卫生四大基本任务。 1992年卫生部、教育部联合颁发“全国中小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法”(1992—2000),确定视力不良、沙眼、龋齿、肠道蠕虫感染、贫血、营养不良等六病为重点防治的学生常见病。 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细菌性痢疾,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水痘, 凡裸眼视力低于的,一般称为视力低下。近视是指眼睛辨认远方(5米以上)目标的视力低于正常,但视近正常,近视眼是由于

眼对光的曲折力同眼轴长度不相适应造成的。包括:眼轴长度正常,晶状体的曲折力过强;晶状体的曲折力正常,而眼轴长度过长。 锻炼身体,增强体制;注意营养、不挑食;改善照明、端正坐姿;节制看电视、用电脑; 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是致盲眼病之一。因其在睑结膜表面形成粗糙不平的外观,形似沙粒,故名沙眼。 积极锻炼身体,注意饮食营养,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对餐饮人员及儿少机构的相关人员应定期体检,发现带菌者应调离岗位。 搞好饮食饮水卫生及个人和环境卫生,做好三管一灭,即管水、管粪、管饮食及消灭苍蝇。 人的鼻腔、咽、喉部是肺呼吸前端通道,称做上呼吸道。发生在这些部位的急性炎症称之为感冒,多数是由于病毒引起,是最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感冒的一种,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经常开窗透光,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根据季节变化增减衣服,注意防寒保暖; 均衡饮食,充分休息,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

碘缺乏病防治知识教案

碘缺乏病防治知识教案 篇一:小学生碘缺乏病防治知识 教案 小学生碘缺乏病防治知识教案 小学生碘缺乏病防治知识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明确碘缺乏会引起哪些疾病。 2.让学生知道,怎样预防碘的缺乏。 教学器具: 教材宣传挂图合格碘盐样品(有碘盐标志的包装袋)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碘缺乏病防治知识讲解 碘是一种人体必须的化学营养物质,人体缺碘会造成碘缺乏病。碘缺乏病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和受危害人数最多的一种地方病。我国是世界上严重缺碘的国家之一,碘缺乏病流行范围广,发病人数多,而且病情较重。合格的碘盐里含有我们每天所需要的碘,我们每天必须吃入一定量的碘盐才能够维持正常的身体发育和智力发育,才能够保证正常的学习、工作、劳动和生活,就象我们每天必须吃饭一样重要。学生不吃碘盐,个子长不高,学习学不好,还会得甲状

腺肿大(粗脖子病)。 一、缺碘有什么危害? 缺碘能引起大家熟知的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粗脖根),影响人体正常生理功能,还能引起流产、早产、死胎、先天性畸形、聋哑,更重要的是胚胎期和婴幼儿缺碘会引起大脑发育障碍。综上所述,缺碘对健康有很大危害,而最大的危害是影响智力发育。因此育龄妇女、孕妇、哺乳期妇女、婴幼儿和学龄儿童是防治碘缺乏病的重点对象。 二、如何防治碘缺乏? 1.全民使用碘盐。全民使用碘盐能有效地预防碘缺乏病,这是全世界公认的安全、有效、方便和价格便宜的补碘方法。但购买碘盐后应该注意密封、避光、避风、避免受热和久存,以防止碘的丢失,并且要坚持常年使用。 2.,如海带、海鱼、海虾和紫菜等。在日常生活中多吃些含碘丰富的食品 三、如何积极宣传碘缺乏病防治知识? 国家将每年5 月15 日确定为碘缺乏病防治宣传日,通过健康教育活动让大家掌握防治碘缺乏的科学知识。 学校 的老师、学生要把碘缺乏的防治知识告诉家长,传播给社会,督促家长购买碘盐,使防治碘缺乏病知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做到长期坚持食用碘盐,实现持续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

冬季常见病防治知识

冬季常见病防治 一、流感和感冒 疾病成因:秋冬交替时气温降低、昼夜温差变大,常人最需提防的就是流行性和普通性感冒的侵袭。老年人以及患有各种慢性病或者体质虚弱者患流感后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病死率较高。 主要症状: 1、流感表现为起病急骤、畏寒、高热、头痛、肌肉关节酸痛、全身乏力、鼻塞、咽痛和干咳,发烧在39摄氏度以上,还会引发肺炎等并发症。 2、普通性感冒表现为喉咙痒痛、鼻塞、流泪、流鼻涕、打喷嚏、咳嗽、轻度发烧、头痛和咽痛。一般来说,年老体弱者、儿童、患有慢性病者和免疫力低下的人容易被流感或感冒找上门来。 应对措施: 1、要注意随温度变化选择衣物,注意保暖。 2、要增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3、要多喝水,多吃水果,多服用维生素C。 4、要注意通风,每天开窗通风半小时到一个小时。 5、还要尽量避免出入公共场所等。流感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到人多的地方最好戴口罩,注意卫生,勤洗手。注意:打喷嚏说明身体虚寒。 护理要点:

1、需要卧床休息,取舒适体位,肺炎病人取半卧位并吸氧,协助病人做好生活护理, 2、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3、高热时,可能冰袋冷敷、温水或酒精擦浴等物理方法降温,鼓励病人多饮水。 二、慢性支气管炎 疾病成因:慢性支气管炎一般是由感染、长期吸烟等因素引起的。一般来说,老人、吸烟者、患有慢性病和免疫力低的人(如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肺结核、肿瘤等)。这是因为在秋冬换季时,如果受凉,抵抗力又差,就会引起慢性支气管炎的急性发作,严重的甚至病情会持续1到2个月,有的直到天气转暖时才会缓解,而且病情也容易反复。 主要症状: 1、咳嗽:一般晨间咳嗽为主,睡眠时有阵咳或排痰。 2、咳痰:一般为白色黏液和浆液泡沫性,偶可带血。清晨排痰较多,起床后或体位变动可刺激排痰。 3、喘息或气急:喘息明显者常称为喘息性支气管炎,部分可能合伴支气管哮喘。若伴肺气肿时可表现为劳动或活动后气急。 应对措施: 1、要在生活起居上多注意,饮食要适度,少吃辛辣的食物,多吃蔬菜和富含维生素C 的水果。 2、要注意保暖,别着凉,对于慢性支气管炎的高危人群来说,“秋冻”不可取。

地氟病防治知识1

地氟病防治知识 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正常成人体内共含氟2.6克,占体内微量元素的第三位,仅次于硅和铁。适量的氟对哺乳类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是十分必要的。一定的摄入量对身体有益,但是人体氟摄入量每天超过6毫克,就能引起氟中毒。 1、什么是地氟病 地方性氟中毒,简称地氟病,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中发生的一种地球化学性疾病。它是在自然条件下,人们长期生活在高氟环境中,通过饮水、空气或食物,使体内摄入过量的氟而引起的全身慢性蓄积性中毒,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牙齿和骨骼的改变。 2、地氟病有哪些危害性 消化道是氟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 地方性氟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氟斑牙和氟骨症。氟斑牙表现为牙釉质可出现白垩、着色或缺损,残留终身,轻者影响美观,重者影响咀嚼及消化功能,危害健康。氟骨症表现为腰腿及全身关节可出现麻木、疼痛等,甚至弯腰驼背,发生功能障碍,终至瘫痪。 氟中毒还能引起心血管、中枢神经、内分泌、视器官、皮肤等各组织器官的全身性疾病。 3、地方性氟中毒分3种类型,即饮水型、燃煤型、饮茶型。曲靖市属于燃煤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病区主要分布在富源县、宣威市、罗平县、会泽县,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居民长期使用无排烟道的土炉灶,燃烧高氟煤取暖、做饭或熏烤粮食、蔬菜等,造成室内空气、粮食和蔬菜氟污染,使人体摄入过多的氟,引起燃煤污染地方性氟中毒。 4、燃煤型地方性氟中毒综合防治措施是: (1)改良炉灶、增设烟囱,切断、减少和消除燃煤氟对室内空气与食物的污染; (2)改良食物的干燥方法,避免将食物长期悬挂在锅台炉灶上方; (3)改善住宅条件,居室应与厨房分隔开; (4)改变居民的不良生活习惯,不吃“扬尘辣椒”和“烤焦辣椒”,加强营养; (5)使用清洁能源,有条件的地方可用电饭锅、电炒锅、电暖器。 5、正确使用降氟炉灶:使用炉灶时,炉盖要严密,不能敞灶燃烧,烟囱要伸出屋外,炉膛加煤高度不能超过烟道出口;定期维修炉灶、清理烟道。 6、地方性氟中毒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主要靠预防。减少机体对氟的摄入,改善生活条件,增强机体抵抗力。 1 / 1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