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铁路信息共享平台体系结构研究

铁路信息共享平台体系结构研究

铁路信息共享平台体系结构研究
铁路信息共享平台体系结构研究

23

中 国 铁 路 CHINESE RAILWAYS 2008/05

学术视角

Academic View

1 国内外铁路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20世纪以来,信息技术在各个应用领域需求的推动下得到飞速发展,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也呈现出阶段性发展的特征。根据美国哈佛大学教授Richard.L.Nolan 提出的经典信息化建设阶段划分理论,即诺兰模型[1],信息化建设将经历初始阶段、扩展阶段、控制阶段、集成阶段、数据管理阶段和成熟阶段。目前,绝大多数企业信息化都处于由控制阶段走向集成阶段,世界铁路信息

化必然面临着从独立建设走向系统集成的挑战。2000年初,美国、欧洲、日本等铁路发达国家纷纷开始了信息系统整合的研究及实践,典型的如日本的ITS-Platform 项目、欧洲的InteGRail项目等。

我国铁路信息化建设历经多年,建成了若干稳定运行的核心业务信息系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由于历史原因,铁路各业务信息系统相互独立、自成体系,导致系统间信息交换困难、信息共享度低、服务无法共享、信息难于综合利用,以及系统建设和维护难度

铁路信息共享平台 体系结构研究

李 平: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电子计算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北京,100081史天运: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电子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北京,100081裴坤寿: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电子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北京,100081

摘 要:简要分析国内外铁路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并从交换时间、系统数量、共享粒度等角度对信息系统间的共享需求进行分类,提出满足需求的铁路信息共享平台功能框架。结合目前信息集成技术的最新发展,分析信息共享平台的技术实现,提出一种可行的、便于从数据库和应用系统两个层次进行集成的信息共享平台体系结构。

关键词:铁路;信息共享;体系结构

基金项目:铁道部白皮书项目《铁路信息化公共基础平台框架研究》(2005X001)和科技部科研院所专项基金项目 RITS通用信息平台及关键技术研究》(2004EG123139)

DOI:10.19549/j.issn.1001-683x.2008.05.007

中 国 铁 路 CHINESE RAILWAYS 2008/05

24学术视角

Academic View

大等,成为制约铁路信息化发展的瓶颈。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2005年铁道部发布的《铁路信息化总体规划》[2]明确指出:“建立铁路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三大领域业务系统间信息共享。”

目前,铁路信息化建设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几方面[3]:(1)各业务信息系统独立建设、运行和维护,造成信息孤岛现象突出,信息难以综合利用,给系统的扩展和维护带来很大困难;(2)各业务信息系统的设计缺乏整体性考虑,造成编码、接口规范等不一致,为信息共享和交换造成一定障碍;(3)操作系统存在严重的异构性,既有大型机操作系统OS/390,又有UNIX、Windows等数种操作系统;(4)数据库管理系统各不相同,存在DB2,Oracle、Sybase、SQL Server等多种数据库。因此,迫切需要研究先进适用的、可实现信息集成、共享和综合利用的解决方案,而建设铁路信息共享平台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最佳选择。

铁路信息共享平台作为铁路业务信息系统间信息交换和共享的枢纽,各业务信息系统不再需要直接与众多、异构的系统打交道,只需利用统一的、规范的访问接口,通过信息共享平台完成信息交换和共享。信息共享平台不仅能够提高系统间信息交换的透明度和信息的共享度,而且可以大大减少业务信息系统的交互接口,降低业务信息系统开发和维护的难度和成本,缩短业务信息系统开发和实施的周期。因此,深入分析业务信息系统的共享需求,针对需求设计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功能和结构十分必要。

2 铁路业务信息系统间的共享需求分析

目前我国铁路投入运用的业务信息系统有10余个,按照《铁路信息化总体规划》,全面建成后铁路信息系统总数将达到近40个。随着铁路组织机构的调整、业务的不断融合以及新系统的不断建设,上述系统间存在着大量数据交互需求。从交换时间、系统数量、共享粒度等角度看,业务系统间的信息交换和共享需求表现出多重特征。

(1)根据交换时间,信息交互需求可分为实时交换和非实时交换。实时交换是指系统间随时发生、对完成时间有具体要求的信息交换,如车号自动识别系统

与行车安全监控系统、机车管理信息系统、车辆管理信息系统间实时交换的车辆位置信息、机车位置信息等。非实时交换是指系统间具有相对固定周期、且对完成时间要求不高的信息交换,如要求每天或每月交换一次的信息。典型的非实时交换信息包括各类客、货运的统计信息。

(2)根据参与交换的系统数量,信息交互需求可分为一对多交互和一对一交互。一对多交互指一个业务信息系统的信息需要提供给多个业务信息系统,如客票发售和预订系统的存根数据要发送给财务会计管理信息系统、清算系统、统计分析系统等多个系统。一对一交互指一个业务信息系统的信息仅提供给另外一个业务信息系统,如计划调度管理系统的新开列车信息发送给客票发售和预订系统等。

(3)根据系统间共享内容的粒度差异,信息共享需求分为数据级共享和服务级共享。数据级共享指系统间共享的内容为数据,为粒度较低的共享。服务级共享指某系统需要共享其他系统中的功能性服务,为粒度较高的共享,如多个系统都需要共享的经由计算等服务。

3 铁路信息共享平台的功能框架

基于上述共享需求分析,铁路信息共享平台应是一个为铁道部、铁路局和主要站段的业务信息系统间提供信息交换服务、信息共享服务和功能共享服务的平台。该平台具有一定信息加工、数据转换和处理能力,采用优先级服务机制,优先满足实时性要求高的交换和共享请求,并保证信息交换和共享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信息共享平台提供的主要功能见图1。

铁路信息共享平台体系结构研究 李平 等

学术视角

Academic View

(1)跨系统信息提取。由业务信息系统的用户发

送信息提取和查询命令,通过信息共享平台,提取和查

询同/异构业务信息系统信息。

(2)跨系统信息发送。业务信息系统可提出信息

发送请求,通过信息共享平台,将信息发送给一个或多

个同/异构系统。如车号自动识别系统可将车辆位置信

息,通过信息共享平台发送给行车安全网络监控、调度

指挥等系统。

(3)数据转换格式转换。信息共享平台提供基于XML技术,完成不同格式数据转换的功能,也可提供直接数据转换功能。

(4)构建共享信息库。在信息共享平台构建共享信息库,各业务信息系统可从信息共享平台直接获取共享信息。共享信息库中的信息来源于三个方面:将分布于各业务信息系统中的非实时性共享信息复制到共享信息库中;从交换过程中截取可共享的共享信息,存入共享信息库;根据需求随时补充的共享信息。

(5)提供共享服务。信息共享平台可为业务信息系统提供三类共享服务。业务信息系统直接调用信息共享平台的功能模块,获取共享服务。信息共享平台可直接提供经由计算、票价计算等核心共享服务功能。业务信息系统通过信息共享平台,调用其他业务信息系统的功能模块,获取共享服务。业务信息系统提出综合共享服务请求,该请求需由信息共享平台和若干业务信息系统的功能模块共同完成,信息共享平台提供综合共享服务功能,负责功能的分解和组合,并将结果返回给服务请求者。

4 铁路信息共享平台的技术实现

业务信息系统的集成经历了点对点方式、以中间件为核心的EAI方式,目前正在向以松耦合和可互操作为主要特征、面向服务的SOA架构发展。

面向服务的S O A架构(S e r v i c e-O r i e n t e d Architecture)是一个组件模型,它将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单元——服务(service),通过定义规范的接口和契约(contract)联系起来。服务接口独立于具体实现服务的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使得服务可以使用统一和标准的方式进行通信,即在基于SOA架构的系统中,应用程序的功能由一些松耦合、具有统一接口定义的组件(服务)组合而成。SOA架构的服务共享机制具有一些优点。

(1)服务的松耦合性。只要业务信息系统和用户提出的服务请求符合服务接口规范,就可以为其提供相应服务,实现了服务的松耦合,同时服务的请求者和服务的提供方可分布于不同的系统。

(2)提供服务方式的规范性。基于规范的服务接口,以便于用户、业务信息系统完成服务的调用。

(3)提供服务的灵活性。一个服务不仅可为多个业务信息系统服务,而且可通过服务的快速组合形成新的应用,及时适应业务需求的变化。

SOA架构只是实现和解决了服务模块间调用的互操作问题,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应用,引入企业服务总线的应用架构ESB(Enterprise Service Bus)。ESB是在SOA架构中实现服务智能化集成与管理的中介,这一构架是基于消息中间件(Messaging Middleware)、智能路由、数据转换等技术实现的,是传统中间件技术与XML、Web服务等技术相互结合的产物。

结合铁路业务信息系统集成的实际需求,信息共享平台的基本技术思路是:(1)为满足业务信息系统间实时和非实时交换要求并存的信息共享需求,信息共享平台以SOA和ESB架构为基础,并吸纳企业应用集成技术EAI(Enterprise Application Integration)适应实时交换的优点;(2)共享服务模式既提供功能性共享服务,又提供信息交换和共享服务;(3)新建系统可采用自描述XML元数据方式实现数据交换和共享。

5 铁路信息共享平台的逻辑结构

信息共享平台应采用适应铁路业务信息系统、面向服务、具有松散耦合特征、兼有实时和非实时交换特点

铁路信息共享平台体系结构研究 李平 等

25

中国铁路CHINESE RAILWAYS 2008/05

中 国 铁 路 CHINESE RAILWAYS 2008/05

26学术视角

Academic View

的ESB架构,其系统逻辑结构见图2。该架构为业务信息系统提供两种级别信息共享方式,即数据库级共享和应用系统级共享。

查找。为业务信息系统提供组合服务功能,将若干个服务集成在一起,执行更为复杂的业务服务,为业务信息系统提供综合性的业务服务支持。

(2)为业务信息系统提供定制的业务服务。根据业务信息系统或用户需求,采用服务绑定技术,为业务信息系统提供定制的业务服务,以简化服务调用功能。

(3)提供数据格式定义和数据转换。采用行业标准、XML标准或自定义格式等定义统一的数据交换格式,实现源系统和目标系统间的数据格式转换。

(4)将业务信息系统间的信息交换功能、数据库级共享的功能等包装成服务,在企业信息服务总线(ESB)中注册,供其他业务信息系统调用。

(5)采用可靠的消息中间件提供可靠的消息服务和智能路由,动态的识别和理解从源系统发出的消息并且把它发向目标系统,提高系统间数据交换的可靠性。

随着铁路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点对点集成方式已无法适应多业务系统间大数据量、松耦合的资源共享需求,因此,统一规划建设信息共享平台满足上述需求迫在眉睫。然而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并非一蹴而就,需要统筹考虑既有信息系统的集成需求,又要兼顾未来新业务信息系统的建设需要。在对信息共享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可行的信息共享平台技术、实现思路和功能结构框架,将为铁路多个异构业务信息系统的信息集成提供重要参考和技术依据。

参考文献

[1] RICHARD L NOLAN. Managing the crises in data processing[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79(5):115-12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铁路信息化总体规划[G], 2005

[3] 马钧培.中国铁路信息化建设与展望[J].交通运输系统 工程与信息,2005(5):1-5

责任编辑 王小红收稿日期 2008-04-21

5.1 数据库级共享

数据库级共享指直接从数据库层面实现业务信息系统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换,适合于大批量、与事务控制逻辑无关、纯数据库级的数据提取和发送。实现数据库级共享的主要功能模块有:(1)数据联邦。用于建立异构环境下多个业务数据库数据的统一视图。(2)数据转换。用于将源系统的数据格式和语义转换成目标系统所理解的数据格式和语义,包括格式转换和语义转换。(3)共享数据库。用于存储和管理为某些业务信息系统共享的信息,以减轻业务信息系统的负担,提高共享的效率。

5.2 应用系统级共享

应用系统级共享指直接从应用层面为业务信息系统提供高频度、与事务控制逻辑相关的数据交换功能和通用的服务共享功能。

(1)将业务信息系统、信息共享平台和空间信息平台中可共享的功能发布为服务,实现服务管理和重组,主要包括服务定义、服务注册、服务权限管理、服务队列管理、服务功能的分解/组合等。采用服务封装技术将业务信息系统和共享平台中的共享功能块等封装为服务组件,并对服务的类别、调用方式等进行动态的统一管理和发布,建立服务搜索机制,方便服务使用者

铁路信息共享平台体系结构研究 李平 等

ABSTRACTS

Fully Implement the Management Requirement of “Six in One”, and Accelerate the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of Railway Construction

An Guodong, General Director,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Department, MOR, Beijingm, 100844

Abstract: In order to accelerate the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of railway construction, it is urgent to establish the basic standard and system of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for the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s, improve the rules and regulation system, perfect the technical standard system of railway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nd strengthen the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system of railway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o carry out the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of railway construction, it is important to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s properly, which in-vol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implementation and railway construction accelera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and railway construction on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frastructure reinforce-ment and defining work standard, etc.

Key words: Key words: “Six in one”; railway construction; standardization; management

Thoughts and Analysis on Improvement of Traffic Organization Efficiency at the Alataw Shankou Port

Meng Qingyi, Engineer, Traffic Control Department, Urumqi Railway Administration, Urumqi, Xinjiang, 830011

Abstract: In order to fully improve traffic efficiency at the Alataw Shankou port and reduce the stopping time of freight train, railway de-partment shall optimize traffic organization at the port, so a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train marshalling plan. Mean-while, it shall strengthen the adaptability of traffic organization, and make full play of IT measures to raise clearance efficiency. It needs to coordinate with the Kazakhstan railways to standardize operation procedure and strictly carry out the marshalling plan. Besides, it shall effectively cooperate with the inspection department to increase working efficiency.

Key words: traffic organization; efficiency; stopping time; Alataw Shankou

Study and Application of the Comprehensive Inspection and Testing Technologies for the Speed-up Lines

Li Guoqing, Researcher, Infrastructure Inspection and Testing Center of MOR, CARS, Beijing, 100081

Yang Aihong, Associate Researcher, Infrastructure Inspection and Testing Center of MOR, CARS, Beijing, 100081

Xu Guiyang, Associate Researcher, Infrastructure Inspection and Testing Center of MOR, CARS, Beijing, 100081

Abstract: To guarantee the good performance of the infrastructure on speed-up lines, technical personnel develop systems including track geometry measuring, ATP monitoring, radio measuring of field strength, dynamic stress testing, etc.. Meanwhile, they integrate the 200km/h comprehensive inspection car independently, make real-time measurement and analysis of track geometry on speed-up lines like Beijing-Shanghai line, and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about perfecting assessment standards and methods of dynamic high-speed rail inspection, as well as establishing standard system for dynamic inspection of China high-speed lines.

Key words: speed-up of existing line; comprehensive inspection; study and application; comprehensive inspection car

Research on Systematic Structure of Railway Information Sharing Platform

Li Ping, Associate Researcher, Electronic Computing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ARS, Beijing, 100081

Shi Tianyun, Researcher and General Director, Electronic Computing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ARS, Beijing,100081

Pei Kunshou, Researcher, Electronic Computing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ARS, Beijing, 100081

Abstract: The paper briefly analyzes curr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trends of railway informationiz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It clas-sifies the requirements of information sharing among information systems from the aspects of switching time, system quantity and sharing granularity, and proposes the functional framework of railway information sharing platform that could satisfy the requirements. Combining with the updated development of the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technology, the paper analyzes the technical realization of the information sharing platform, and proposes a system structure of information sharing platform that is feasible and easy to integrate at two levels as da-tabase and application system.

Key words: railway; information sharing; systematic structure

Study and Application of Simulation Technology for V-Type Pier Construction Procedure in

Large-span Continuous Rigid-frame Bridge

Hu Guowei, Engineer, Technical Center of China Railway No.3 Railway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Taiyuan, Shanxi, 030001

Zhang Yuning, Senior Engineer, The Fifth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No.3 Railway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Yuci, Shanxi, 030600

Cheng Wenbin, Senior Engineer, Technical Center of China Railway No.3 Railway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Taiyuan, Shanxi, 030001 Abstract: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Xiaolanshuidao super-long Bridge on Guangzhou-Zhuhai Intercity Express, we make studies on the nonlinear three-dimensional simulation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engineering of V-type pier on V-type continuous composite bridge with rigid frame. Also we conduct researche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variation rules of the spatial static force of V-type pier, guide and implement the stretching of temporary pre-stressed cable for slant leg of V-type pier, make real-time monitoring temporary construc-tion support and stress of slant leg, which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ensuring safety of bridge structure and construction.

Key words: continuous rigid-frame arch bridge; V-type pier; construction; simulation technology; study and application

网络安全管理与运维服务

网络安全管理与运维服务 近年来,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及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在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科技创新的同时,也带来了十分突出的安全问题。根据中国国家信息安全漏洞库(CNNVD)、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CNCERT)的实时抽样监测数据,2013年3月份,新增信息安全漏洞数量比上个月增加了33.9%;境内被挂马网站数量比上月增加17.9%;境内被黑网站数量为7909个,境内被篡改网站数量为9215个,境内被木马或僵尸程序控制主机数量为129万台。面对我国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日益严重的现状,国家层面在陆续出台相关专门网络信息安全保护法律法规。在各行各业根据不同时代威胁对象及方法的不同,在不断完善自己的安全建设。随着网络系统规模的扩大,各种应用系统不断完善,对各类业务数据的安全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如何使运维服务行之有效? 一、网络管理体系化、平台化 网络安全管理不是管理一台防火墙、路由器、交换机那么简单,需要从以体系化的设计思路进行通盘考虑,需要统一和规范网络安全管理的内容和流程,提升风险运行维护的自动化程度,实现风险可视化、风险可管理、风险可处置、风险可量化。使日常的风险管理由被动管理向主动的流程化管理转变,最终真正实现网络安全管理理念上质的飞跃,初步建立起真正实用并且合规的网络安全管理运维体系。 网络安全管理平台作为管理的工具其核心理念是管理,网络安全管理平台围绕此开展设计,最终形成安全工作的工作规范,通过不断完善的工作规范,通过安全

工作能力的不断提升,通过对工作内容及结果的工作考核,形成安全建设螺旋上升的建设效果。在网络安全管理平台建设上重点考虑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安全资源的统一管理 安全策略是企业安全建设的指导性纲领。信息安全管理产品应能在安全策略的指导下,对与信息安全密切相关的各种资产进行全面的管理,包括网络安全设备(产品)、重要的网络资源设备(服务器或网络设备),以及操作系统和应用系统等。要实现关键防护设备的健壮性检查工作。 2)安全管理可视化 实现安全运维管理服务流程的可视化、结果可跟踪、过程可管理,支持完善的拓扑表达方式,支持可视化的设备管理、策略管理和部署,支持安全事件在网络逻辑拓扑图中显示。信息安全全景关联可视化展示方法和技术,从信息展示逻辑和操作方式上提高可视化的视觉效果,增强系统的易用性和信息的直观性。采用了众多图形化分析算法技术从大量图表数据中揭示更深层次的关联信息和线索。 3)信息安全全景关联模型及方法 各种类型、不同厂家的安全设备得以大规模使用,产生难以手工处理的海量安全信息,如何统一监控、处理这些不同类型的安全信息,如何从这些海量的安全信息中整理、分析出真正对用户有价值的安全事件。通过设计一个基于关联的信息安全事件管理框架,实现安全信息的关联及关联后事件表示,实现安全信息精简、降低误报率和漏报率以及改进报警语义描述,达到增强安全系统间的联系、建立安全信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解决方案.docx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解决方案 1. 概述 在我国,政府职能正从管理型转向管理服务型,如何更好地发挥政府部门宏观管理、综合协调的职能,如何更加有效地向公众提供服务,提高工作效率、打破信息盲区、加强廉政建设 已成为当前各级政府部门普遍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家“十五”计划纲要要求“政府行政管理 要积极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加快信息化进程”。各级政府、行政管理部门都面临着利用 信息技术推动政务工作科学化、高效率的新局面。 随着电子政务建设的不断发展,政府拥有越来越多的应用数据,如何建立政府信息资源采集、处理、交换、共享、运营和服务的机制和规程,实现分布在各类政府部门和各级政府机关 的信息资源的有效采集、交换、共享和应用,是电子政务建设的更高级的阶段和核心任务。 信息资源只有交流、共享才能被充分开发和利用,而只有打破信息封闭,消除信息“荒岛” 和“孤岛”,也才能创造价值。目前各级政府都在进行政务资源数据的“整合”,但“整合”什么? 如何“整合”?“整合”后做什么?将是摆在政府各级领导面前的首要问题。 北京华迪宏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凭借自身丰富的电子政务建设经验、自主创新的技术研发优势,为各级政府机构的实际需求提供了政务资源整合的综合解决方案——华迪宏图数据共享 交换平台。 2. 电子政务总体框架 华迪宏图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总体框架如下: 由上图可以看出,华迪宏图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交换体系共分为六个层次,分别是安全和标准体系、网络基础设施、信息资源中心、共享交换平台、应用层和展示层。 (1)展示层 通过建立综合信息集成门户系统为用户提供统一的用户界面,信息和应用通过门户层实现统一的访问入口和集中展现。 (2)应用层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方案详细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方案 2012年XX月

目录 一、建设背景 (3) 二、建设原则 (3) 三、建设目标 (4) 四、建设内容 (5) 4.1总体架构 (5) 4.2信息资源目录体系 (6) 4.2.1目录体系建设目标 (6) 4.2.2目录体系标准建设 (6) 4.2.3信息资源目录平台架构 (7) 4.2.5信息资源目录平台功能 (9) 4.2.4目录体系内容建设步骤 (10) 4.3信息资源交换体系 (11) 4.3.1交换体系建设目标 (12) 4.3.2信息资源交换平台架构 (12) 4.3.2信息资源交换平台功能 (13) 4.3.3交换体系内容建设步骤 (14) 4.4政务信息资源库 (15) 4.4.1政务信息资源库架构 (15) 4.4.2政务信息资源库功能 (15) 4.4.3资源库建设范例 (18) 五.扩展主题应用 (24) 六.建设步骤 (24) 6.1准备阶段 (24) 6.2信息资源调研阶段 (25) 6.3系统软件建设阶段 (25) 6.4内容建设阶段 (25) 6.5培训阶段 (25) 6.6验收阶段 (25) 6.7服务阶段 (25)

一、建设背景 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国家战略大背景下,随着电子政务建设政策支撑环境快速发展和政府部门纵向系统日趋成熟,我县各部门间对于共享交换和信息资源的发开利用需求越来越迫切。XXX县根据中办发[2002]17号、[2004]34号等有关文件的精神和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并结合我县实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和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整合,从而增强政府监管和服务能力,提高行政质量和效率,带动全县行业、领域和社会信息化建设,加快我县振兴,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建设原则 1、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分阶段分解建设任务,各参建单位按照规划的要求,明确建设目标、重点和步骤,分工负责,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分层推进。 2、需求主导,讲求实效 从应用需求出发,紧密结合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方式创新,突出重点,强化应用。以应用带动电子政务和信息资源整合的工作的推进 3、统一平台,资源共享 充分利用现有的全县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加强资源整合,促进互联互通,实现信息共享,使有限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用。 4、统一标准,保障安全 标准先行,用标准规范电子政务建设,促进信息资源整合、流程再造和应用系统整合;正确处理发展与安全的关系,综合平衡安全成本和风险,把强化技术手段与健全管理体制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全县电子政务标准规范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政务资源交换平台解决方案v1

方案概要 本方案主要描述湖南省政务资源交换平台的建设要求而制作的。方案充分结合国家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标准制订,针对政务资源交换平台的具体需求,利用Java EE应用开发技术、Webservice技术等,提供完整的设计方案。 方案共分为8章,其中: 第2章,项目背景,主要描述本项目的整体应用背景 第3章,需求分析,项目总体实施需求以及各个部分的需求进行了描述 第4章,总体设计,针对系统的实际应用需求,详细说明了整个应用系统的架构以及各个应用子模块的功能,并结合实例分析了应用流程。 第5、6、7章,分别对目录体系管理平台、交换体系管理平台、共享数据库建设等应用系统进行了设计。 第8章,对部门应用系统对接方式进行了设计。 项目背景 电子政务总体框架 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的构成包括服务与应用系统、信息资源、基础设施、法律法规与标准化体系、管理体制。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是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子政务的基础设施

之一,以政务信息资源为基础,依托技术总体架构,通过提供目录服务,实现部门间信息共享。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作为基础设施与电子政务的业务应用相对独立,其在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中的定位如图2-1所示。 图0-1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的定位 依托国家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通过构建覆盖中央、省、市、县的多级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技术总体架构,形成政务信息资源物理分散、逻辑集中的信息共享模式,提供全国范围内跨部门、跨地区的普遍信息共享,方便用户发现、定位和共享多种形态的政务信息资源,支持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政务信息资源目录服务中心之间通过互访接口实现互联互通。 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的建设与应用以支持跨部门业务协同为目的,实现部门间横向按需信息交换与共享,满足各级政府履行职能的需要。围绕跨部门的业务协同,以部门业务信息为基础,确定部门

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sj.com/doc/9c15562061.html, 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作者:宫正 来源:《科学与信息化》2020年第13期 摘要随着现代计算机通信技术和现代网络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在现代人们的日常社会经济生活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应用地位,网络通信技术的不断成熟等也使得它被人们逐渐了解和重视。对网络用户信息和保护个人隐私的进行保护就显得非常的重要,然而在现代我国的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平台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本文通过针对当前网络安全环境下的信息安全存在问题,分析了网络安全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实现系统的不断完善和快速发展,建立一个不断完善的企业网络安全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希望能够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信息网络;安全信息管理;平台;设计;实现 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和国家信息化体系建设的进一步深入发展,互联网的应用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大,信息网络安全事件层出不穷。为了有效应对网络信息安全上的威胁,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平台系统可以通过及时检测安全系统漏洞以及扫描应用程序中存在的病毒和下载装有安全防火、的安全杀毒防护软件等多种措施来有效保证当前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然而,许多安全防护产品在实际使用后仍然产生了一系列安全问题。例如,网络经济信息安全产品由于功能分散,尚未基本形成统一规范的网络安全信息管理体系。其次,各种安全防护产品之间往往缺乏统一的沟通管理和联合调度工作机制,难以相互支持、系统开展工作。因此,相应类型的网络安全技术产品的应用很难及时得到有效性的发挥。不同安全设备的风险管理和安全控制系统平台功能有很大不同。安全设备管理人员在网络设备的日常使用和安全管理方法中,通过使用相应的安全管理服务平台进而实现对所有网络安全设备、系统和网络用户的安全管理这种情况,非常不方便。因此,建立了一个标准化的网络安全信息综合管理服务平台非常的重要。本文通过对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平台的主要功能,网络安全信息管理平台的系统框架和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践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希望可以起到借鉴作用[1]。 1 网络安全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的主要功能 1.1 提高管理服务能力 网络安全信息系统管理可以根据网络拓扑图和数据树形图分别显示网络区域内安全系统管理和网络设备间的部署、运行系统状态以及管理的各种相关基本信息。 1.2 具有战略经营管理领导能力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方案设计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 交换平台建设方案 2012年XX月

目录 一、建设背景 (3) 二、建设原则 (3) 三、建设目标 (4) 四、建设内容 (5) 4.1总体架构 (5) 4.2信息资源目录体系 (6) 4.2.1目录体系建设目标 (6) 4.2.2目录体系标准建设 (6) 4.2.3信息资源目录平台架构 (7) 4.2.5信息资源目录平台功能 (9) 4.2.4目录体系内容建设步骤 (10) 4.3信息资源交换体系 (11) 4.3.1交换体系建设目标 (12) 4.3.2信息资源交换平台架构 (12) 4.3.2信息资源交换平台功能 (13) 4.3.3交换体系内容建设步骤 (14) 4.4政务信息资源库 (15) 4.4.1政务信息资源库架构 (15) 4.4.2政务信息资源库功能 (15) 4.4.3资源库建设范例 (18) 五.扩展主题应用 (24) 六.建设步骤 (24) 6.1准备阶段 (24) 6.2信息资源调研阶段 (24) 6.3系统软件建设阶段 (25) 6.4内容建设阶段 (25) 6.5培训阶段 (25) 6.6验收阶段 (25) 6.7服务阶段 (25)

一、建设背景 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国家战略大背景下,随着电子政务建设政策支撑环境快速发展和政府部门纵向系统日趋成熟,我县各部门间对于共享交换和信息资源的发开利用需求越来越迫切。XXX县根据中办发[2002]17号、[2004]34 号等有关文件的精神和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并结合我县实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和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整合,从而增强政府监管和服务能力,提高行政质量和效率,带动全县行业、领域和社会信息化建设,加快我县振兴,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建设原则 1、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分阶段分解建设任务,各参建单位按照规划的要求,明确建设目标、重点和步骤,分工负责,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分层推进。 2、需求主导,讲求实效 从应用需求出发,紧密结合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方式创新,突出重点,强化应用。以应用带动电子政务和信息资源整合的工作的推进 3、统一平台,资源共享 充分利用现有的全县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加强资源整合,促进互联互通,实现信息共享,使有限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用。 4、统一标准,保障安全 标准先行,用标准规范电子政务建设,促进信息资源整合、流程再造和应用系统整合;正确处理发展与安全的关系,综合平衡安全成本和风险,把强化技术手段与健全管理体制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全县电子政务标准规范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

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开发合同12-11

合同编号: 技术开发(委托)合同 项目名称: 委托方(甲方): 受托方(乙方): 签订时间: 签订地点: 有效期限:年月日至年月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印制

填写说明 一、本合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印制的技术开发(委托) 合同示范文本,各技术合同登记机构可推介技术合同当事人参照使用。 二、本合同书适用于一方当事人委托另一方当事人进行新技术、新 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或者新品种及其系统的研究开发所订 立的技术开发合同。 三、签约一方为多个当事人的,可按各自在合同关系中的作用等, 在“委托方”、“受托方”项下(增页)分别排列为共同委托人或共同受托人。 四、本合同书未尽事项,可由当事人附页另行约定,并可作为本合 同的组成部分。 五、当事人使用本合同书时约定无需填写的条款,应在该条款处注 明“无”等字样。

协议双方

技术服务协议编号: 本合同甲方委托乙方研究开发XX市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开发项目,并支付研究开发经费和报酬,乙方接受委托并进行此项目研究开发工作。双方经过平等协商,在真实、充分地表达各自意愿的基础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达成如下协议,并由双方共同恪守。 第一条本合同研究开发项目的要求如下 1、技术目标: 建设覆盖XX市的社会法人信用基础数据库和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推进构建信用服务体系及社会联动惩戒机制建设,促进信用服务推广及信用意识提高,形成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 1)公共信用信息数据库建设:基于信用数据目录建立XX市公共信用信息数据库,实现全市信用信息统一归集、集中存储、管理和应用,与国家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信用中国)、安徽省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XX市各县市农村征信数据库以及其他省市信用平台实现数据对接。 2)数据处理模块建设:实现不同信用信息来源的数据清洗、比对、加工、合成、管理等功能,以形成全市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数据库,并针对不同部门的信用应用提炼信用指标形成多个专项信用数据库。提供用户身份授权管理、日志审计管理、信用配置工具等功能达到对信用数据的有效管理和安全使用。 3)监管服务建设:面向政府信用信息服务需求,开发信用监管服务模块,实现信用信息查询统计、专项信用档案、信用指标自定义工具、信用评价自定义工具、信用等级报告、信用分类分级监管、信用

公共信用信息平台项目

公共信用信息平台项目 莱芜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项目,于2017年5月正式上线运行,面向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等多种信用主体提供了信用信息归集、查询、公示、共享和政策解读等多种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随着国家、省信用体系建设的不断推进,国家对信用示范城市评选的标准更加成熟,城市信用监测的指标更加明确,对信用平台与信用网站一体化,联合奖惩体系,信用双公示系统,省、市、县信用信息互联互通,信用数据安全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为进一步提升信用体系整体水平,提高信用平台的服务和应用能力,响应新政策,实现新思路,满足区县对信用体系建设的迫切需求,现需要对莱芜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与“信用莱芜”网站,围绕功能扩展、服务提升、安全保障等方面进行升级优化。 1、网站续建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一体化建设和信用门户网站一体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充分认识加强全国信用门户网站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在原有网站“信用莱芜”基础上进行网站风格一体化的统一,完善信用查询报告功能,增加网站实名制认证、新闻考核报送系统、网站效果分析、社会信用服务等功能。 2、平台续建 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和文件,建设莱芜市政务外网门户、新增内容管理系统、个人工作台、统一异议处理管理、信用关系图谱、消息平台、信用修复、信用查询报告、信用预警、信用大数据分析等功能。 3、联合奖惩系统 根据国家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建设联合奖惩子系统,根据文件要求及现阶段业务要求,推动联合奖惩相关法律法规建设,经过需求调研,系统应提供知识库管理功能,在原有联合奖惩备忘录的基础上,梳理结构化的梳理法律和政策明确规定的联合激励和惩戒事项,供用户下载、查阅。为贯彻国家建立健全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和使用机制,系统具备联合奖惩管理功能,通过数据类别分类,资源配置关联、惩戒对象配置、惩戒措施配置、数据分发等功能,实现数据整理、信息推送、信息展示等动态协同功能,确保“应查必查”、“奖惩到位”,健全政府与征信机构、金融机构、等组织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促进政务信用信息与社会信用信息互动融合,最大限度发挥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作用。为响应国家建立联合奖惩触发反馈机制,系统还应具备奖惩反馈与反馈情况统计功能,充分建立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的发起与响应机制。 4、政务应用建设 为政府机关、企业、个人和信用服务机构等各类用户提供基于服务大厅和服务窗口的现场信用服务。系统可通过现场服务人员为用户提供企业和个人公共信用信息查询、授权查询、信用自查、信用查询报告生成及打印等服务。 莱芜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与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行对接,将国家、省、市信

网络空间安全-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

“网络空间安全”重点专项2018年度 项目申报指南 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的任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实施“网络空间安全”重点专项。根据本重点专项实施方案的部署,现发布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本重点专项总体目标是:聚焦网络安全紧迫技术需求和重大科学问题,坚持开放发展,着力突破网络空间安全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发一批关键技术装备和系统,逐步推动建立起与国际同步,适应我国网络空间发展的、自主的网络空间安全保护技术体系、网络空间安全治理技术体系和网络空间测评分析技术体系。 本重点专项按照网络与系统安全防护技术研究、开放融合环境下的数据安全保护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网络空间虚拟资产保护创新方法与关键技术研究等3个创新链(技术方向),共部署7个重点研究任务。专项实施周期为5年(2016-2020年)。 1.网络与系统安全防护技术研究方向 1.1物联网与智慧城市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关键技术类) 面向物联网节点计算资源、体积、功耗受限和规模、复杂度提升带来的安全挑战,研究物联网安全体系架构;研究

在大连接、异构数据、时延复杂的条件下,能够与物联网节点融合的一体化安全机制;研究基于标识技术的安全物联网互联互通架构,基于标识的加密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研究大规模信任服务机理及关键技术,包括安全协商、数据完整性与私密性、跨域设备身份与认证服务等;研究大规模设备监控技术,实现在无安全代理条件下设备自动发现、识别及状态、行为智能感知;研究智慧城市安全保障总体技术架构;研究支持智慧城市统一管理且支持隐私保护的智慧小区或智慧家庭适用的安全技术架构及其相关原型系统。 考核指标: 1.提出适应智慧城市与物联网安全目标的模型和体系框架,指导智慧城市与物联网安全实践; 2.研制安全物联网原型平台,支持大规模物联网对象的分级分层管理与安全解析,物联网设备发现、识别和监控以及身份认证、密钥管理服务均支持10亿规模; 3.设计完成采用国家标准密码算法的物联网管理域的强逻辑隔离安全机制,安全隔离方案应通过国家主管部门的安全审查; 4.设计完成多物联网管理域之间的受控互联互通机制与协议,支持基于身份和基于角色的授权策略映射,支持时间、环境以及安全上下文敏感的授权管理,其中时间粒度应不大于1分钟,支持的环境鉴别应包括物理位置、网络接入途径、操作系统安全配置等因素;

北京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对接指南(征求意见稿)

北京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对接指南 (征求意见稿) 北京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2006年8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1目的 (1) 2内容概要 (1) 3适用范围 (1) 第二章市共享交换平台服务内容 (2) 1市共享交换平台定义 (2) 2市共享交换平台服务内容 (2) 第三章对接总体流程 (4) 1准备阶段 (4) 2登记阶段 (5) 3对接阶段 (5) 3.1目录管理节点对接模式 (6) 3.2应用系统节点对接模式 (6) 3.3前置交换节点对接模式 (6) 3.4部门平台节点对接模式 (6) 3.5不同对接模式对比说明 (6) 4运维阶段 (9) 第四章目录管理节点对接模式 (10) 第一步:注册目录管理节点,实现与市共享交换平台的对接 (10) 第二步:获取目录服务或注册核心元数据 (12) 第五章应用系统节点对接模式 (13) 第一步:注册应用系统,获取平台服务 (13) 第二步:利用平台服务进行信息资源共享交换 (15) 1)基础信息资源获取 (15) 2)信息交换 (16)

3)为其他部门用户提供应用系统访问服务 (18) 第六章前置交换节点对接模式 (21) 第一步:建设本部门前置交换节点,获取平台服务 (21) 第二步:利用平台服务进行信息资源共享交换 (23) 1)基础信息资源获取 (23) 2)信息交换 (25) 第七章部门平台节点对接模式 (28) 第一步:注册部门平台节点 (28) 第二步:通过接口方式获取服务 (29) 1)基础信息资源获取 (29) 2)信息交换 (30) 附件 (32) 附件一:市共享交换平台业务流程图 (32) 附件二:部门所需填写的申请表格 (38) 附件三:实施建议方案及工作单 (39) 附件四:前置交换节点服务器参考配置 (39) 附件五:名词解释 (39)

信用信息体系平台建设详细设计方案

信用信息体系平台建设详细设计方案 1.1.标准规范建设 1.1.1.数据规范编制 1.1.1.1.数据标准 ?元数据标准。元数据是指对数据的描述,例如数据交换频率、数据字段、共享范围等信息。元数据标准制 定是为各监管部门数据收集、整合与应用时提供统一 的指引作用,本项目元数据标准定义市场监管信息资 源的核心元数据及扩展方法,分别定义关系数据表、 文件格式数据、服务数据三类格式数据的核心元数据 定义,为市场监管目录设计与资源目录模块开发奠定 标准模板基础; ?数据元标准。数据元是指数据库中字段的格式规定。 因历史原因,各监管部门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没有 统一的数据标准统一开发规范,当前跨部门监管数据 资源不对称、格式不统一等问题严重,本项目在整合 数据过程中,数据元标准制定统一规范了跨部门监管 数据的字段与格式要求,向各监管部门明确提供数据 的统一格式要求,也是本平台数据ETL过程的重要标 准。 ?信用信息分类规范:为加强社会信用信息资源的记录、

整合、应用,规范和指导各部门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建 设,将制定信用信息分类规范。规范是在梳理市信用 信息资源基础上,参照省、国家信用信息相关标准规 范编制而成。 1.1.1. 2.目录标准 ●信息资源目录编码标准。根据资源提供部门、数据类 型等提出社会信用信息目录、资源、市场监管号、资 源目录版本的统一编码规则; ●社会信用信息共享目录。基于数据标准与信息资源目 录编码标准制定规范的《社会信用体系信息共享目录》,通过定期更新发布方式提供各监管部门使用。 1.1. 2.技术规范编制 1.1. 2.1.开放接口接入规范 为方便第三方系统接入,以加快数据实时共享性,提供丰富的数据应用方式本期为第三方系统提供开放接口,开放接口包括第三方系统向《社会信用体系信息平台》提供数据的接口,以及第三方系统应用《社会信用体系信息平台》的数据接口。数据交换接入规范提出数据开放接口的提供与应用规范,为第三方接入单位提供标准的指引技术文档。 1.1. 2.2.信息资源公开技术规范

网络安全管理中心系统平台建设方案建议

密级: 文档编号: 项目代号: Alphachn网络安全管理中心系统平台建设方案建议 2018年10月

目录 1概述 (5) 2体系架构 (8) 2.1安全运行中心的建设目标 (8) 2.2安全运行中心建设的体系架构 (10) 2.2.1全国soc-省级soc二级架构 (10) 2.2.2基于层次模型的体系结构 (11) 3功能模块 (15) 3.1SOC核心系统 (15) 3.1.1接口层 (15) 3.1.1.1企业数据收集 (15) 3.1.1.2安全数据收集 (15) 3.1.1.3配置中心 (15) 3.1.1.4响应中心 (16) 3.1.2数据分析层 (16) 3.1.2.1资产管理 (16) 3.1.2.2漏洞分析 (16) 3.1.2.3威胁分析 (16) 3.1.2.4风险分析 (17) 3.1.2.5安全信息库 (17) 3.1.2.6任务调度 (18) 3.1.3应用层 (18) 3.1.3.1角色和用户管理 (18) 3.1.3.2风险管理 (19) 3.1.3.3分析查询 (23) 3.1.3.4系统维护 (23) 3.1.3.5安全设备管理 (24) 3.2SOC外部功能模块 (25)

3.2.2企业资产管理 (25) 3.2.3脆弱性管理 (26) 3.2.4事件和日志管理 (26) 3.2.5配置收集 (27) 3.2.6安全产品接口 (27) 3.2.7安全知识系统 (27) 3.2.8工单系统 (28) 3.2.9响应工具及API (31) 4实施方案 (32) 4.1WEB界面定制方案 (32) 4.1.1仪表板组件 (32) 4.1.2资产信息管理组件 (33) 4.1.3异常流量监控组件 (33) 4.1.4安全事件监控管理组件 (34) 4.1.5脆弱性管理组件 (34) 4.1.6安全策略管理组件 (34) 4.1.7安全预警组件 (34) 4.1.8安全响应管理组件 (35) 4.1.9网络安全信息 (35) 4.2二级结构实施方案 (35) 4.3部署方案 (36) 4.3.1全国中心部署方案 (36) 4.3.2江苏省中心部署方案 (36) 4.3.3安全数据采集方案 (37) 4.4其他 (38) 4.4.1安全评价 (38) 4.4.2配置收集和审计方案 (39)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解决方案#精选.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解决方案 1、概述 目前,政府职能正从管理型转向管理服务型,如何更好地发挥政府部门宏观管理、综合协调的职能,如何更加有效地向公众提供服务,提高工作效率、打破信息盲区、加强廉政建设已成为当前各级政府部门普遍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家“十五”计划纲要要求“政府行政管理要积极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加快信息化进程”。各级政府、行政管理部门都面临着利用信息技术推动政务工作科学化、高效率的新局面。 随着电子政务建设的不断发展,政府拥有越来越多的应用数据,如何建立政府信息资源采集、处理、交换、共享、运营和服务的机制和规程,实现分布在各类政府部门和各级政府机关的信息资源的有效采集、交换、共享和应用,是电子政务建设的更高级的阶段和核心任务。信息资源只有交流、共享才能被充分开发和利用,而只有打破信息封闭,消除信息“荒岛”和“孤岛”,也才能创造价值。目前各级政府都在进行政务资源数据的“整合”,但“整合”什么?如何“整合”?“整合”后做什么?将是摆在政府各级领导面前的首要问题。 2、电子政务总体框架

由上图可以看出,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交换体系共分为六个层次,分别是安全和标准体系、网络基础设施、信息资源中心、共享交换平台、应用层和展示层。 (1)展示层 通过建立综合信息集成门户系统为用户提供统一的用户界面,信息和应用通过门户层实现统一的访问入口和集中展现。 (2)应用层 应用层提供满足面向各类用户依据实际需求开展业务的需要。如支撑城市应急联动应用、辅助领导决策应用、城市管理应用、社会救助应用等。 (3)共享交换平台层 共享交换平台层为城市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所在位置,连接各类应用和应用所需的信息资源,组织和整合各类数据、组件和服务。

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平台用户手册.doc

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平台用户手册1 北信源 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平台 用户手册 北京北信源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Bei XinYuan Auto Technology, Inc. 目录 第一篇软件介绍 第一章:软件介绍---------------------------------------- 3 第二章:软件结构设计简介-------------------------------- 4 第二篇用户手册 第三章.前台显示界面------------------------------------ 7 3-1.首页----------------------------------------- 8 3-2.安全预警------------------------------------ 10 3-3.安全监测------------------------------------ 14 3-4.安全管理------------------------------------ 16 3-5.安全通报------------------------------------ 18 3-6.安全服务------------------------------------ 19 3-7.非法外联------------------------------------ 20 第四章.后台管理界面----------------------------------- 21 4-1.安全预警设定-------------------------------- 21 4-2.安全管理设定

-------------------------------- 24 4-3.安全通报设定-------------------------------- 25 4-4.安全服务设定-------------------------------- 27 4-5.数据导入设定-------------------------------- 30 第一篇软件介绍 第一章:软件介绍 为保障网络信息的安全运行,需对保障网络安全运行的各组件充分协调和监管。目前政府管理下的信息网络存在着网络设备,终端设备以及操作系统和管理软件的多样化和复杂化,正是这种多样化和复杂化使政府在对实际的各区域网络设备的总体监控管理方面带来了不便,网络安全运行缺乏统一的、完整的控制,同时,零散而数量巨大的报警信息也可能会使真正重要的报警信息被忽视或遗漏;当网络运行出现问题时,往往难以定位问题的源头,更难以统一管理和制定相关的安全策略,管理的难度很大。 政府相关部门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北京市公共服务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规定》,对现有网络进行总体安全监控管理的要求,考虑到现有的实际物质条件和技术条件,在《内网安全及补丁分发管理系统》软件的支持下建设安全监控管理平台,做到按照划分好的区域,在区域中进行针对不同单位部门的网络进行安全等级划分,收集、汇总和管理网络中各相关安全和应用设备信息的各类相关信息,并可通过对相关信息的综合分析,及时发现系统运行中的安全问题和隐患,并提出改进措施。 第二章:软件结构设计简介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

北京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对接指南 北京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2006年8月

目录 第一章.................................................... 总则错误!未指定书签。 1 目的 ..................................................................... 错误!未指定书签。 2 内容概要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 适用范围 .............................................................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二章................................ 市共享交换平台服务内容错误!未指定书签。 1 市共享交换平台定义......................................... 错误!未指定书签。 2 市共享交换平台服务内容.................................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三章........................................... 对接总体流程错误!未指定书签。 1 准备阶段 ............................................................. 错误!未指定书签。 2 登记阶段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 对接阶段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1 目录管理节点对接模式................................. 错误!未指定书签。 3.2 应用系统节点对接模式................................. 错误!未指定书签。

政务信息共享数据库建设方案

政务信息共享数据库建设方案 一、政务信息共享库建设的背景和意义 政务信息共享数据库是指结合政府各类决策支持系统、相关应用系统的接入和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的需求而构 建的共享数据库,它是政务信息交换共享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实现各类电子政务共享交换数据的有机管理,并为应用提供相应服务。 在经过基础设施建设、政府上网、政务公开、网上行政等发展阶段之后,随着电子政务工程的深化,单一的政府机构业务系统建设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积累的政务信息资源已经具有相当规模。但与实际需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数据标准规范不统一,信息共享程度较低;各委办局之间互联互通不足,业务协同困难,难以发挥整体优势;缺乏统一的政务信息管理和服务机制。这些问题的症结之一是缺乏统一规划、规范建设的政务信息共享库。 中办发[2002]17号文件的发布,标志着国家信息化以信息资源交换共享为主要建设思路的导向正在逐渐形成。建设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库,不仅符合电子政务工程整体发展规律,抓住了当前政府最关键的信息化建设需求,为电子政务

工程的深化与开展,做出了大胆的尝试,而且对推动政府改革、提升政府工作效率、提升领导的科学决策能力,都有着重要意义。 二、政务信息共享库建设的需求分析 随着电子政务各个业务系统的建立和使用,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不但对基础地理空间信息、人口信息、法人信息和宏观经济信息等公共信息的需要越来越迫切,而且各个业务部门对其他部门专题数据的需求也非常强烈。因此,要在统一的数据标准下建立起信息资源基础库,建立起对这个基础库的管理、维护、更新和使用的长效管理机制,使数据库能够不断的扩展、完善,保证数据的一致性、鲜活性和准确性,为整个信息资源的规划和建设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1、共享库基础功能需求 1)对数据访问下载的支持 共享库系统要为政府用户及各级电子政务业务应用系统提供访问和下载信息资源的支撑服务。政府终端用户和各级电子政务业务应用系统通过用户身份认证和目录系统授权验证,将数据查询条件及查询要求提交到共享库系统,共享库系统分析查询条件及查询要求,对信息资源进行查找、定位、获取、打包返回给服务调用方。

共享交换平台:实施方案

XXX信息资源共享与数据交换平台 实施方案

修改记录:当前版本:1.0

1总体描述 本项目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建立一个功能强大的全市统一的信息资源共享与数据交换平台,强化政府职能部门之间信息交换和共享,形成规范有序的信息交换和共享机制,实现全市信息资源的动态分配和综合利用。以人口、法人、电子证照等基本信息基础数据库为基础,通过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目录体系实现信息共享的统一管理,通过信息资源交换体系实现业务数据的实时可靠交换并且建设相应的电子监察系统,实现对全市信息资源提供、信息资源管理、信息资源使用的有效实时监督监察,确保为全市业务系统提供基础信息查询、比对、共享等各类服务的有效性。通过XXX信息资源共享与数据交换平台的建设,重点支撑网上政务大厅、电子监察、企业信用、人口综合管理等业务应用。 因本项目建设周期短、时间紧、总的原则是尽量并行安排各项工作。 1.1 项目实施内容 按:XXX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项目建设的总体规划要求,本次项目是通过信息化解决,建设涵盖XXX20个部门的系统。 本期项目主要建设以下内容: 1.信息资源中心建设 通过清洗、比对相关部门业务提供的数据,初步建成包含人口、法人、证照批文基本信息的公共基础数据库,为各部门业务系统的应用提供数据支撑和保障。后期将结合XXX近几年信息化重点应用方向,建设城市管理、安全生产、综治维稳、社会服务、区域经济等方面的专题数据库。 2.支撑平台建设 建设应用支撑平台,包括云数据交换与服务调用平台(将XXX现有数据交换平台进行升级)、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目录平台、政务信息资源主题分析平台、内外网数据传导平台等,为XXX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工作提供底层技术支撑和管理工具。后期将提供多维数据库的建立、数据分析方法和工具,挖掘隐藏在数据间的相互关系,利用数据的相互关系找出规律,建立模型,并用此模型预测未来数据趋势,最后为领导决策

网络及网络安全管理制度

《网络及网络安全管理制度》计算机网络为集团局域网提供网络基础平台服务和互联网接入服务,由信息部负责计算机连网和网络管理工作。为保证集团局域网能够安全可靠地运行,充分发挥信息服务方面的重要作用,更好地为集团员工提供服务。现制定并发布《网络及网络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条所有网络设备(包括光纤、路由器、交换机、集线器等)均归信息部所管辖,其安装、维护等操作由信息部工作人员进行。其他任何人不得破坏或擅自维修。 第二条所有集团内计算机网络部分的扩展必须经过信息部实施或批准实施,未经许可任何部门不得私自连接交换机、集线器等网络设备,不得私自接入网络。信息部有权拆除用户私自接入的网络线路并进行处罚措施。 第三条各部门的联网工作必须事先报经信息部,由信息部做网络实施方案。 第四条集团局域网的网络配置由信息部统一规划管理,其他任何人不得私自更改网络配置。第五条接入集团局域网的客户端计算机的网络配置由信息部部署的DHCP服务器统一管 理分配,包括:用户计算机的IP地址、网关、DNS和WINS服务器地址等信息。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使用静态网络配置。 第六条任何接入集团局域网的客户端计算机不得安装配置DHCP服务。一经发现,将给予通报并交有关部门严肃处理。 第七条网络安全:严格执行国家《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对在集团局域网上从事任何有悖网络法规活动者,将视其情节轻重交有关部门或公安机关处理。 第八条集团员工具有信息保密的义务。任何人不得利用计算机网络泄漏公司机密、技术资料和其它保密资料。 第九条任何人不得在局域网络和互联网上发布有损集团形象和职工声誉的信息。 第十条任何人不得扫描、攻击集团计算机网络。 第十一条任何人不得扫描、攻击他人计算机,不得盗用、窃取他人资料、信息等。 第十二条为了避免或减少计算机病毒对系统、数据造成的影响,接入集团局域网的所有用户必须遵循以下规定: 1.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制作计算机病毒;不得故意传播计算机病毒,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不得向他人提供含有计算机病毒的文件、软件、媒体。 2. 采取有效的计算机病毒安全技术防治措施。建议客户端计算机安装使用信息部部署发布 的瑞星杀毒软件和360安全卫士对病毒和木马进行查杀。 3. 定期或及时更新用更新后的新版本的杀病毒软件检测、清除计算机中的病毒。 第十三条集团的互联网连接只允许员工为了工作、学习和工余的休闲使用,使用时必须遵守有关的国家、企业的法律和规程,严禁传播淫秽、反动等违犯国家法律和中国道德与风俗的内容。集团有权撤消违法犯纪者互联网的使用。使用者必须严格遵循以下内容: 1. 从中国境内向外传输技术性资料时必须符合中国有关法规。 2. 遵守所有使用互联网的网络协议、规定和程序。 3. 不能利用邮件服务作连锁邮件、垃圾邮件或分发给任何未经允许接收信件的人。

合肥市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功能简要介绍

第一章平台总体框架 1.1系统总体架构 图 1系统逻辑架构图 如上图所示,在安全保护体系、运行机制及相关标准体系的支持下,系统共包括基础设施层、数据管理层、服务支撑层、应用服务层及用户层五大层。 其中基础设施层使用市信息资源管理中心现有的硬件及网络体系,主要包括网络、服务器及数据库相关硬件设备;

数据层主要用于合肥市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相关数据分类存储和管理,主要包括法人信息数据库、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和自然人信用信息数据库,另外包括系统管理等数据库; 支撑层为系统的应用提供必要的应用服务支持,在此之上搭建各类应用,提供数据转换、数据清洗、用户管理、日志管理、权限管理等业务功能。 应用层主要由信用监督服务系统、公共服务系统(包括PC端门户服务和APP端服务)、数据交换系统、征集管理系统、支撑管理系统和其他业务系统。 在应用层之上构建用户服务层,以提供用户与平台之间的交互。 1.2应用系统设计 1.2.1应用系统功能架构

图 2系统功能架构图 总体功能架构如上图,说明如下: 1、信用监管服务系统:为政府部门的监管工作提供支持,主要包括信用查询、信用报告、信用跟踪预警、信用评价、专题数据库应用系统和统计分析系统等。 2、公共服务系统:在PC端门户网站“信用合肥网”上提供信用查询、信用公示、信用动态等服务;在移动客户端开发支持android、ios和微信版服务,公众可通过移动APP 了解信用工作动态、查看信用公示信息及查询信用报告等服务。 3、征集管理系统:实现各部门信用信息加工整理,信用信息经过清洗、比对、转换等过程,借助ETL等技术将工商、税务、质监和法院等各部门的原始数据按照一定的标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