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七年级历史和同为一家3

七年级历史和同为一家3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 盛唐气象 教案

第3课盛唐气象 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唐与吐蕃交往的史实;光耀千古的诗坛。 教学难点:从艺术角度、历史角度去理解、欣赏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中国诗词大会》中关于唐诗的视频。 《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而这其中,唐诗作为中国古诗词的代表,被提及最多、引用最广。唐朝作为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诗歌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将进酒》《望岳》《琵琶行》朗朗上口;诗人才华横溢,风流倜傥,李白、杜甫、白居易如雷贯耳。正所谓时势造英雄,盛唐造就了诗歌盛世,而迄今为止流传下来的近五万首唐诗,也足以带我们领略那气势恢宏的盛唐气象。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经济的繁荣 1.史料解读。 2.根据材料中的图片并结合教材,老师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概括唐朝经济发展的表现。 答案提示:(1)农业: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 (2)手工业:纺织业品种繁多,蜀锦冠于全国;陶瓷器生产水平也很高,其中代表:越窑、邢窑、唐三彩。 (3)商业:商业十分繁荣,水陆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长安城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街道宽敞整齐,商业繁荣,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目标导学二:唐蕃关系

1.史料解读。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在西藏地区,流传着一首赞美文成公主的诗歌: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了各种粮食三千八百种,给吐蕃粮库打下坚实的基础;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各种手艺的工匠五千五百人,给吐蕃工艺打开了发展的大门;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了各种牲畜共有五千五百种,使西藏的乳酪酥油从此年年丰收。 ——乌廷玉《隋唐史话》 2.教师讲述:吐蕃族的基本概况。 (吐蕃族生活在青藏高原,是今天藏族的祖先。) 3.读图并结合教材,要求学生概括松赞干布的情况。 答案提示: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的各个部落,定都逻些,实行了一系列发展生产、改革制度的措施。他还仰慕中原文化。 4.读材料三和课本知识,老师引导学生说出文成公主远嫁的情况及其影响。 答案提示:(1)情况:唐太宗时期,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蔬菜种子、茶叶、丝绸、工艺品以及佛经、医药、历法、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书籍。 (2)影响: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5.读教材,老师引导学生概述唐朝民族政策和民族交融的表现。 答案提示:(1)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 (2)表现:①汉族和一些北方少数民族杂居、通婚,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②在朝廷中,有很多重要的官职由少数民族人士担任。③西北、西南等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唐王朝关系密切。④唐太宗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被尊奉为各族的“天可汗”。 目标导学三:开放的社会风气 1.图片展示。 2.提出问题:结合图片和课本知识,说说唐朝社会风气的特点。 答案提示:当时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社会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当时的社会风气兼容并包,人们多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盛行一时。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 盛唐气象教案

第3课盛唐气象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 力 从农业、手工业、商业三个方面归纳唐朝前期经济繁荣的表现;以文成公主入藏等 史实为例,理解唐代和睦的民族关系;从积极开放和兼收并蓄两个角度了解唐朝开 放的社会风气;知道唐代诗歌和书画的代表人物,理解其艺术特点 过程与方 法 通过思考和概括盛唐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利 用实物模型、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通过 诗歌了解几位大诗人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这种政策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培养学生的 归纳能力和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唐朝诗歌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李白、杜 甫、白居易的诗歌艺术极具特色,才华过人,而且热爱祖国,关心民间疾苦,具有 高尚的情操和爱国情感,以此教育学生做人应当德才兼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唐与吐蕃交往的史实;光耀千古的诗坛。 教学难点:从艺术角度、历史角度去理解、欣赏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中国诗词大会》中关于唐诗的视频。 《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而这其中,唐诗作为中国古诗词的代表,被提及最多、引用最广。唐朝作为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诗歌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将进酒》《望岳》《琵琶行》朗朗上口;诗人才华横溢,风流倜傥,李白、杜甫、白居易如雷贯耳。正所谓时势造英雄,盛唐造就了诗歌盛世,而迄今为止流传下来的近五万首唐诗,也足以带我们领略那气势恢宏的盛唐气象。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经济的繁荣 1.史料解读。 2.根据材料中的图片并结合教材,老师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概括唐朝经济发展的表现。 答案提示:(1)农业: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 (2)手工业:纺织业品种繁多,蜀锦冠于全国;陶瓷器生产水平也很高,其中代表:越窑、邢窑、唐三彩。 (3)商业:商业十分繁荣,水陆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长安城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街道宽敞整齐,商业繁荣,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目标导学二:唐蕃关系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 盛唐气象练习

第3课盛唐气象 1.(潍坊)今天的古城西安曾是唐代的都城。下列关于唐都长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各民族的交往中心 B.是一座国际性的大城市 C.著名的瓷都 D.城市拥有百万人口 2.有位收藏家最近从古董市场上购得一座彩陶马,上面有多种颜色,主要有黄、绿、青三色,经专家 鉴定是真品,你知道它是什么时候制作的() A.秦朝 B.汉朝 C.隋朝 D.唐朝 3.(赤峰)据史书记载,唐都长安有修造乐器商店、金银珠宝店、茶肆、客舍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 A.手工业生产发展 B.对外贸易活跃 C.商业经济繁荣 D.经济重心南移 4.右图所示为我国古代发明的一种工具,“形似纺车,四周缚以竹筒,依靠水 力旋转,转动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昼夜不息,并能把低水引用到高地 灌溉”。它的主要用途是() A.交通运输 B.纸张印刷 C.农业生产 D.陶器制作 5.(眉山)吐蕃赞普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下列史实中能够说明“唐 蕃一家”的是() A.文成公主人藏 B.唐太宗设立管理西域的机构 C.唐玄宗册封回鹘首领 D.唐玄宗册封南诏首领 6.(山东)唐《陇西行》写道:“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这里的“胡”是指() A.西夏 B.辽 C.金 D.吐蕃 7.唐朝时期,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成亲,为汉藏两族友好关系做出了重大贡献。促成这段千古佳 话的皇帝是() A.唐高祖 B.唐太宗 C.唐中宗 D.唐玄宗 8.因执政期间奉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而赢得各族拥戴,被北方各族和西北各部的首领尊奉为“天 可汗”的皇帝是() A.秦始皇 B.汉武帝 C.隋文帝 D.唐太宗 9.(连云港)唐诗往往折射了时代特征。下列诗句直接反映唐玄宗时社会经济盛况的是() A.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日本晁衡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D.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 10.(德州)小明对右图所示的工程和农具进行了研究。以下认识和思 考正确的是() A.都江堰在秦朝时修建,筒车是唐朝时发明 B.都江堰是防洪灌溉工程,筒车是耕种工具 1/ 6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3课 远古的传说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第3课远古的传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概况,包括炎帝、黄帝对华夏族的形成所做的贡献和尧舜禹的禅让,也为进一步了解我国远古传说时代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华文明的演进奠定基础。 (2)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远古传说时代的发展进程,首先要通过对课本中插图的观察、想象以及对具体材料的分析入手,推导结论,培养进行历史感知、历史想象的形象思维能力;其次是培养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和追踪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增强课堂的热烈氛围和教学的直观性。采用讲述法和启发式、讨论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开展师生的双向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发展观。第一,认识到我们祖先在生产技术和文化方面对人类文明的演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第二,充分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融合而成的,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禅让制。 难点:炎黄联盟、尧舜禹的禅让。 [教学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共有三部分:炎黄联盟、炎帝和黄帝的发明、尧舜禹的禅让。三者是以历史发展的时间为序的先后关系。通过这三部分内容的介绍,使中华远古文明的内容在前面两课的基础上得到一定的补充。这三部分内容围绕历史传说主线,向我们展现了华夏始祖创造华夏文明的历史场景;大量历史传说又进一步揭示了主题——炎黄二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 2.学情分析 (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3.教学方法 阅读讲解法、识图分析法、讨论归纳法。[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视频等。 学生:收集“华夏之祖”的传说故事。[教学过程]

部编版【整合】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案

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案 【课标要求】 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教学目标】 1.了解黄帝、炎帝对人类的贡献,认识炎黄子孙的由来;了解尧舜禹的传说,理解“禅让”的含义。注意引导学生思考传说与史实的联系和区别。 2.通过学习传说中人物的精神,树立起热爱祖国、保卫祖国的思想和信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黄帝、炎帝的贡献 难点:禅让制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讨论法问题探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前两课我们学习了关于我国远古居民和原始农耕文化的历史,我们主要是通过考古资料来了解这些历史的,在古代历史文献中并没有相关的确切的记载。但是,从我国广为流传的大量关于远古时代的传说中也能找到一些重要的信息,和远古的农耕文化相印证。在中国古老的传说中,炎帝和黄帝有很多创造发明,他们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后来的尧、舜、禹,是著名的部落首领,赢得当时许多部落的尊重。这些传说反映了什么样的历史呢?让我们走进本课,了解古老传说背后的故事。 一、炎黄联盟 大约4000多年前,我国大地上分布着许多部落。相传,在黄河流域有两个强大的部落,分别由炎帝、黄帝领导。在南方,蚩尤领导者一个强大的部落。 1.阪泉之战:为争夺土地和财富,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发生了阪泉之战。最终炎帝失败,归顺黄帝,两大部落结成联盟。 2.涿鹿之战:炎黄部落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涿鹿激战。传说,涿鹿之战十分激烈。蚩尤请来了风伯、雨师施展法术,突然间风雨大作,使黄帝、炎帝迷失了方向,黄帝命部下制造指南车,辨别了方向,才把蚩尤打败。 3.归纳概括华夏族的形成过程,并且思考回答:为什么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炎黄部落联盟以后不断融合其他民族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海内外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黄帝和炎帝进行的一系列战争,打破了氏族之间狭隘的界限,促进了相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第3课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3课盛唐气象铁山中心小学何逸春 李坑中心小学李忠华 李坑中心小学李忠华 煌固中心小学陈道元 市实验一小陈思思 ?教学分析? 【举世不师,故道益离。柳宗元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出自郑燮的《新竹》 ◆玉壶存冰心,朱笔写师魂。——冰心《冰心》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出自郑燮的《新竹》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出自郑燮的《新竹》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唐与吐蕃交往的史实;光耀千古的诗坛 教学难点:艺术性、从历史角度去理解、欣赏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爱我中华》,下图为拉萨布达拉宫)学生应该很熟悉《爱我中华》这首歌曲。这首歌唱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心声,表现了各民族爱我中华的强烈凝聚力,表达了人们团结一心、建设国家的雄心壮志。 唐朝时候周边有哪些少数民族呢?繁荣开放的唐代与周边的少数民族关系如何呢?唐朝“和同为一家”的民族关系是怎样出现的?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会找到答案。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经济的繁荣 1.(多媒体展示以下历史图片)史料解读 2.(多媒体展示问题:唐朝经济发展的表现)结合教材,要求分组学生从三个方面概括唐朝经济发展的表现 (农业:垦田面积逐渐扩大, 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 手工业:纺织业品种繁多,蜀锦冠于全国;陶瓷器生产水平也很高,越窑、 邢窑、唐三彩。 商业:商业十分繁荣,水陆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长安城规模宏伟,布局整对称,街道宽敞整齐,商业繁荣,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目标导学二:唐蕃关系 1.(多媒体展示以下两张历史图)史料解读 材料一: 西突厥吐蕃 东突厥南诏 回纥 靺鞨

2020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案新人教版

第3课远古的传说 【课标要求】 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1、识记远古传说中的主要人物以及汉族的前身和始祖。 2、理解炎帝、黄帝与农业起源传说的实质。 3、理解“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二、能力与方法 1、培养从传说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初步掌握用传说印证史实的方法。 2、回忆已学知识并联系资料,理解传说与历史间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热爱历史的情感。 2、了解华夏族形成历史,培养崇敬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情感。 3、体会以禹为代表的远古居民的优秀品行,培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确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重点难点】 一、重点: 1、农业起源的传说和华夏族的形成 2、禹治理水的方法及其可贵的品行 二、难点: 1、部落、部落联盟的构成和性质以及他们之间的战争与融合

2、“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授课类型】新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炎、黄帝的肖像挂图、对二人陵墓的简介课件、祭奠活动的图片、禹治水的幻灯、布置学生收集我国历史上的传说。 学生准备:了解、收集我国古代的传说。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述法、归纳法、图示法、比较法和讨论法。 【教具媒体】计算机与课件。 【教学过程】 (结合旧知识导入新课) 师:前两课我们学习了关于我国远古居民和原始农耕文化的历史,我们主要是通过考古资料来了解这些历史的,在古代历史文献中并没有相关的确切的记载。但是,从我国广为流传的大量关于远古时代的历史传说中也能找到一些重要的信息,和远古的农耕文化相印证。传说虽然难免夸张虚构,但不少传说生动地反映了人类的历史,包含了极有价值的内容。 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远古传说? (出示课题)第3课远古的传说 一、炎帝和黄帝的传说 1.农业起源的传说 (选定一位或两位同学上台讲述炎帝或黄帝的传说,以此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联系炎帝和黄帝的传说,开展讨论,根据课本介绍的有关炎帝、黄帝的传说事迹,总结归纳炎帝黄帝对中华文明演进所做的贡献。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远古的传说》知识梳理

本课重点识记内容 1、我国古代流传着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与传说,其中最为著名的传说人物是炎帝和黄帝 2、炎黄部落联盟逐渐形成为华夏族。 3、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4、炎帝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传说炎帝还制作乐器琴瑟,并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5、黄帝已能建造宫实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发明弓箭和指南车。。 6、相传黄帝时期,仓颉创造了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黄帝的妻子嫘祖擅长纺织,并会缫丝。 7、相传黄帝之后,黄河流域主要有陶唐氏、有虞氏、夏后氏等部落。 8、禅让制是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9、禹总结父亲鲧治水的教训,采用疏导的方法治水。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3课《远古的传说》预习填空 一、炎黄联盟的形成 1.远古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与传说: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等。 2.背景:四五千年前,相传黄河流域的、、等部落相互攻伐,不断结成部落联盟,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 3.过程:炎帝和黄帝通过结成炎黄联盟,后来炎黄部落又在中战胜东方的蚩尤部落,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 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1.传说中的炎帝(神农氏)主要发明:教民,制作生产工具,种植;还制作陶器,发明,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还制作乐器琴瑟,并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 2.传说中的黄帝(轩辕氏)主要发明:,制作,挖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了。★★ 黄帝时期的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黄帝的妻子擅长纺织,并会缫丝制衣。 3.影响:远古传说,反映出当时社会发展水平,一些考古发现也印证了我国原始社会晚期的社会发展水平。 三、尧舜禹的禅让★★ 1.含义:即将部落首领的位子传给。 2.内容:、、通过禅让制依次成为部落联盟首领。 尧鼓励人们,年老时推举舜作为继承人;舜完善制度,稳定局势,又派禹治水,年老时让位于禹;禹采取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继位后扩大了夏后氏部落的势力和影响。 3.实质:原始社会时期的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4.特点:民主推选、部落首领没有特权。 5.禅让制度对现在有何借鉴意义:用人发扬民主,重视贤才,要以天下为己任。 6.大禹治水的精神:坚持不懈、有责任心、无私奉献、勇于创新掌握自然规律等。 预习填空答案: 一、炎帝、黄帝、蚩尤;阪泉之战;涿鹿之战;黄帝; 二、开垦耕种;五谷和蔬菜;纺织;建造宫室;衣裳;弓箭和指南车;仓颉;嫘祖 三、贤德之人;尧、舜、禹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

- 1 - 第3课《“开元盛世”》学教案 主备人:姜燕 课型: 新课 审核:历史备课组 集体备课时间 : 备课组长签字: 班级: 第 学习小组 姓名: 分数 〖学习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开元时期的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包括“开元 之治”、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的繁荣等主要史实。 2、通过思考和概括开元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利用实物模型、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玄宗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经济生产水平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而且居于当时世界先进地位,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对这一时期精美的丝织品和陶瓷工艺的教学,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学习重点】:盛世经济的繁荣 【学习难点】:曲辕犁、筒车是唐朝先进的农业工具,但是它们的结构原理和先进性,学生不易理解,难以形成准确的概念。 〖导入新课〗: 导入框——杜甫的《忆昔》。唐朝全盛时期,小小的县城也有上万户人家;色泽上好的稻米和洁净的小米,堆满了官府和大户人家的粮仓;各地的道路上没有豺狼虎豹,出门远行用不着选择吉日。你知道这是唐朝哪位皇帝统治时期的景象吗?历史上把这一统治时期称为什么?开元盛世是怎样取得的呢?当时社会又繁荣到何等景象呢? 一、“开元之治” 1、政治上:“开元之治”。唐太宗即位后,励精图治,他采取的措施有①任用名相(如熟悉吏治、富 于改革精神的 );② ;③ 。这些改革措施,使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史称“ ”。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 2、经济的繁荣 (1)农业:① ②农作物种植上:水稻采用育秧培植栽培、蔬菜品种增多、饮茶之风盛行;③农具改进:唐朝时发明了新的生产工具 和 ;④抗拒天灾的能力增强。 (2)手工业:①丝织业花色品种多、技术高②陶瓷业:代表作有越窑 、邢窑 和 最为有名。 (3)商业:①唐朝的商业繁荣,大都市有 、 、 和 ② 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 的大都市。 3、唐玄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 ” 三、唐朝的衰亡 唐玄宗统治后期,政治腐败,“ ”使唐朝由胜转衰,后在唐末农民起义军的打击下, 年,唐朝灭亡。 四、达标检测 1、“开元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不包括的是( ) A 唐玄宗励精图治 B 唐玄宗崇尚节俭 C 有贤臣魏征为其处理政事 D 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2.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史称( ) A .文景之治 B .光武中兴 C .贞观之治 D .开元盛世 3.某历史兴趣小组同学在探究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时提出了以下意见,其中正确的是( ) ①都是在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时出现的 ②统治者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③都在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 ④都重视生产技术的改进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 4.历史上把唐朝的全盛时期称为(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5.杜甫的诗句“忆昔与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是描述哪一位皇帝统治时期的社会状况?( ) A.唐玄宗 B.唐太宗 C.隋文帝 D.武则天 6、我国是茶的故乡,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那么饮茶之风在全国盛行是在:( ) A.隋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7、唐代瓷器闻名于世界的工艺珍品是:( ) A. 唐三彩 B. 白瓷 C. 青瓷 D. 景德镇瓷器 8.如果你生活在唐代,下了选项中最能体现你所穿的丝织品技术高超这一特点的是:( ) A. 唐朝的丝织品花色品种多样 B. 唐朝的丝织品颜色丰富多彩 C. 唐朝丝织品数量多 D. 身穿五件丝绸衣服,仍能清楚看见胸口的黑痣 9、唐朝的国际性大都市指的是( ) A 、洛阳 B 、长安 C 、扬州 D 、成都 10、诗圣杜甫在《忆昔》一诗中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1)这几句诗是什么意思? (2)诗中描述的是哪位皇帝在位时期的什么景象?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案

第3课远古的传说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华夏族的形成,炎帝、黄帝的重要发明,尧、舜、禹的禅让等远古传说过程与方法 搜集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等资料,讲述相关传说故事, 思考和认识传说与史实的区别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认识我们的祖先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所作的贡献;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共 同祖先,体验作为炎黄子孙的骄傲和自豪;学习大禹的创新精神和奉献精神【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教学难点:炎黄联盟;禅让制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祖赫赫,开辟洪荒。功化神圣,世代仰望。”4月5日上午,戊戌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省黄陵县隆重举行。 黄帝是什么样的人呢?为什么清明节会有那么多人祭拜黄帝陵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3课《远古的传说》。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炎黄联盟 1.课堂活动:(1)课前学生分组合作搜集有关人类起源或早期社会的神话与传说;(2)课上分组讲述;(3)评比讲述精彩的传说故事。 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了解归纳部落联盟时期的主要人物和部落战争。 3.问题思考:华夏族的由来?谁被尊称为人文始祖? 4.教师讲述:(1)炎黄在阪泉大战,炎帝失败,归顺黄帝,两大部落联盟。(2)炎黄部落与蚩尤部落在涿鹿激战,蚩尤战败,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3)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称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目标导学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1.图片展示:湖南炎陵县炎帝陵庙(左为外景,右为内景) 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了解归纳炎帝的一系列发明,感知炎帝对中华早期文明所作的贡献。 提示:(1)生产—耕种、制作工具、种植;(2)生活—制陶、纺织、煮盐、通商、制作乐器等。 3.图片展示:多媒体链接相关图片 4.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归纳黄帝的贡献。 提示:造船、炼铜、发明弓箭等。 5.教师讲述:传说难免有神秘色彩,但透过其神秘的外壳,我们可以得到关于真实历史的很多信息。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也更多地印证了传说的内容,我们要学会通过了解到的历史史实,提取传说中的真实历史成分。 目标导学三:尧舜禹的禅让 1.课堂活动:学生通过小品自编自导自演尧舜禹禅让过程,形象地了解禅让制。 2.图片展示:尧、舜、禹 3.教师提问:禅让制要经过哪几个步骤? 提示:征求各部族首领意见,推举品行高尚的人做继承人。 4.教师提问:禅让制最突出的特征(或实质)是什么?思考禅让制对我国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借鉴意义? 提示:是史前时代的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被推举的部落首领没有任何特权。选举贤能、重用人才等。 5.材料展示:《史记·夏本纪》记载的禹治水的传说:“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我们可以从大禹身上看出中华民族祖先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提示:创新精神,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斗争精神,无私奉献精神,敬业精神,高度的社会责

人教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 远古的传说

第3课远古的传说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华夏族的形成,炎帝、黄帝的重要发明,尧、舜、禹的禅让等远古传说。 二、过程与方法 搜集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等资料,讲述相关传说故事;思考和认识传说与史实的区别。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我们的祖先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所作的贡献;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体验作为炎黄子孙的骄傲和自豪;学习大禹的创新精神和奉献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难点:炎黄联盟;禅让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没有文献记载的历史传说,其中虽有不少夸张,但有的传说也生动反映了远古居民的生产、生活状态,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远古传说?其中最有名的传说人物是哪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了解这段历史吧。 【内容探究】 一、炎黄联盟

师:阅读课本第14页炎黄联盟中第一段内容,并回答[导入新课]中的问题:你们知道哪些远古传说?其中最有名的传说人物是哪些? 生:“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等;炎帝、黄帝。 师:阅读课本第14页炎黄联盟中第二段内容,问:距今五六千年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有哪些著名的部落? 生:主要有炎帝部落,黄帝部落,蚩尤部落。 师:随着部落逐步发展壮大,为争夺土地与财富,各部落之间爆发了一系列战争,其中最为著名的战争有阪泉之战和涿鹿之战。那你们知道“涿鹿之战”是怎么回事吗? 生:从征战双方、征战过程、征战结果等方面进行概括回答。 师:炎黄战蚩尤的“涿鹿之战”只不过是黄帝所进行的一系列战争中的其中一个。那么,这些战争对原始社会后期的历史发展有何影响? 生:原始社会后期,部落之间的战争打破了氏族界限,促进了部落间的交流和融合,尤其是涿鹿一战,促使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 师:炎帝和黄帝被后人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教师引导学生区分华夏族、汉族、中华民族的关系——华夏族,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 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多媒体课件展示“湖南炎陵县的炎帝陵庙”]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远古的传说材料题新人教版

材料题:远古的传说 非选择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擒杀蚩尤”。 ——《史记·五帝本纪》 (1)材料中的“轩辕”指谁? (2)从材料中指出“轩辕”参加过的两次战役名称及交战双方。 (3)根据所学知识,列举“轩辕”还有哪些贡献? 2.在河南郑州黄河岸边的炎黄广场,有万众瞩目的炎黄二帝巨型塑像(见下图)。塑像高106米、单眼长3米多、鼻高8米。以山为体,山人合一,浑然天成。塑像左侧为炎帝,广额纯朴,智慧慈爱,右侧为黄帝,威武刚强,气宇轩昂。炎黄二帝塑像包容了中华民族的崇高品质,体现了不屈不挠、勤劳勇敢和开拓前进的宏伟气概。它的建成,大大增强了全球华人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请回答: (1)炎帝和黄帝巨型塑像为什么建在黄河岸边? (2)今天我们建造炎帝和黄帝巨型塑像有什么意义?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见下图) 传说中黄帝时代的发明创造 材料二(见下图)

上图为在新疆发现的东汉墓中出土的丝袜。据考证该墓主人是当地人,丝袜是经“丝绸之路”从中原地区运来的。 材料三(贞观年间)米斗四五钱(说明粮食很便宜),外户不闭(门者)者数月,马牛被(遍)野。……是岁,天下断狱,(判)死罪者(只有)二十九人,号称太平。 ——欧阳修《新唐书》卷四一《食货志》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传说中黄帝时代的发明创造。(2分) (2)你认为材料二可以印证哪些历史现象?(2分) (3)据材料三,概括贞观年间的经济、社会状况。(2分) (4)上述材料分别来自传说、文物和史书记载。指出其中哪一种提供的历史信息最为可靠?并列举能反映夏朝建立之前中国历史的传说(材料一所涉及的传说除外)和文物各一例。(2分)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课

第三课 1、唐玄宗的治国措施(详见《学法》P9 2、唐朝盛世经济繁荣的表现(详见《学法》P9 3、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 ①国家安定,政治清明,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了社会基础②继承性因素:对前期经济基础的继承③统治者调整经济政策,鼓励发展生产④民族间的经济交流和中外交流的加强⑤生产技术的革新,水利的兴修⑥人们的辛勤劳动⑦唐玄宗通知前期励精图治,重视人才,重注吏治,注重节俭,他在位时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4、促进封建国家出现盛世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①统治者能认识到人民力量的巨大,从而采取措施减轻剥削压迫,缓和阶级矛盾②统治者重视发展农业生产③统治者注重缓和民族矛盾,加强民族间的联系④统治者注重选拔人才、任用贤才⑤统治者注重整顿吏治,保持政治清明⑥统治者重视发展对外经济文化交流⑦比较好的统治政策能够得到连贯性的实行。 第三课 1、唐玄宗的治国措施(详见《学法》P9 2、唐朝盛世经济繁荣的表现(详见《学法》P9 3、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 ①国家安定,政治清明,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了社会基础②继承性因素:对前期经济基础的继承③统治者调整经济政策,鼓励发展生产④民族间的经济交流和中外交流的加强⑤生产技术的革新,水利的兴修⑥人们的辛勤劳动⑦唐玄宗通知前期励精图治,重视人才,重注吏治,注重节俭,他在位时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4、促进封建国家出现盛世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①统治者能认识到人民力量的巨大,从而采取措施减轻剥削压迫,缓和阶级矛盾②统治者重视发展农业生产③统治者注重缓和民族矛盾,加强民族间的联系④统治者注重选拔人才、任用贤才⑤统治者注重整顿吏治,保持政治清明⑥统治者重视发展对外经济文化交流⑦比较好的统治政策能够得到连贯性的实行。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教案新人教版

第3课盛唐气象 目标 我们的祖先已经开始定居生活,会制作精美的陶器和磨制石器,农业,畜牧业,手 (多媒体播放《爱我中华》,下图为拉萨布达拉宫)学生应该很熟悉《爱我中华》这首歌曲。这首歌唱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心声,表现了各民族爱我中华的强烈凝聚力,表达了人们团结一心、建设国家的雄心壮志。 唐朝时候周边有哪些少数民族呢?繁荣开放的唐代与周边的少数民族关系如何呢?唐朝“和同为一家”的民族关系是怎样出现的?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会 (多媒体展示以下历史图片)史料解读 2.(多媒体展示问题:唐朝经济发展的表现) 概括唐朝经济发展的表现 (农业: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

对称,街道宽敞整齐,商业繁荣,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材料二: 赞美文成公主的诗歌:从汉族地区 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了各种牲畜共有五千五百种,使西藏的乳酪酥油从此年年丰收。 ——选自乌廷玉编写《隋唐史话》去了谷物种子、药材、茶叶、工艺品以及历法、科学技术方面的书籍。还带去了很西突厥吐蕃 东突厥南诏回纥 靺鞨

政策:开明的民族政 在朝廷中,有很多重要的官职由少数民族人士担任。③西北、西南等地区一些少数 导学:结合图片和课本知识,说说唐朝社会风气的特点 教师指出:当时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社会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当时的社会风气兼容并蓄,人们多刚健豪迈的尚武。 目标导学四多彩的文学艺术 1.(多媒体展示:李白、杜甫、白居易的画像 李白杜甫白居 易 三、光耀千古的诗坛 导做:分组讨论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主要描写哪些方面内容? 答案提示:①李白的诗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抒发了昂扬的进取精神,表现出蔑视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 “和同为一家”

第5课“和同为一家” 一、课堂训练 1、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与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的是() A尺带珠丹 B 松赞干布 C 皮罗阁 D 大祚荣 2、唐蕃“和同为一家”说明() A.吐蕃首领已接受唐政府的册封B.吐蕃与内地的关系不断加强 C.唐政府对吐蕃进行有效的行政管理D.吐蕃与汉族长期融合,已形成“一家” 3、唐玄宗为密切与少数民族的关系采取的措施有() A.封皮罗阁为云南王B.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C.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D.与尺带珠丹和亲 4、下列少数民族政权与唐朝关系从双方地位角度看最特殊的是() A.吐蕃B.突厥C.黑水靺鞨D.回纥 5、下列有关“庙号”“谥(shi)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汉高祖、唐太宗等都是古代帝王死后所加的一种名号,叫庙号。 B、起庙号起源殷商,因为帝王死后要在太庙祭祀。 C、谥号谥在帝王、贵族死后,后人根据其生前事迹追加的名号。 D、谥号起源于殷商,开始只是一字谥,唐宋以后字数增加。 6、吐蕃最高统治者称为:() A.皇帝 B.国王 C.可汗 D.赞普 7、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唐朝扫平东突厥后,在当地设立都督府,任用汉人进行管理,保留原有民族习惯贺 生活方式。 B、“可汗”是西北各部对君主的称呼;称“天可汗”酒是拥戴唐太宗位他们共同的君主。 C、“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D、南诏首领皮逻阁在唐朝支持下,统一六诏,被唐玄宗封为云南王。 根据下图回答8-9题 8、这张《步辇图》的作者是:() A.展子虔 B.顾恺之 C.阎立本 D.吴道子 9、这画描绘唐太宗接见来求亲的吐蕃使者禄东赞的情景,请分辨人物,下列哪个正确() A、左起第一是译员B 左起第二是唐典礼官员C 左起第三是禄东赞 10、有关这画分析不正确的是() A、《步辇图》真实地记录了1300多年前文成公主和藏族吐蕃松赞干布的联姻历史事件 B、神情恭敬禄东赞把求亲看得极其重要,唐太宗表情自然,对此事胸有成竹。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3课 盛唐气象教案 新人教版

盛唐气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生能简要叙述唐朝历史从唐太宗的“贞观之治”、武则天的“贞观遗风”、唐玄宗前期的“开元盛世”及后期的“安史之乱”的大致历史走向。 (2)学生通过对曲辕犁和筒车的学习,能理解科技推动人类进步的道理。 (3)了解盛唐在农业、手工业、商业、对外交流、社会生活方面的具体表现。体会认识到唐朝经济居当时世界的先进地位。体会祖国的伟大,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责任感。 能力目标: 通过一些提问,如:“为什么说武则天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你认为出现盛唐气象的原因有哪些?”等问题,让学生学会运用客观、辩证的方法分析人物和历史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了唐朝经济居当时世界的先进地位。从中体会到祖国的伟大,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农业生产工具的改造:曲辕犁和筒车的创制;丝织业和陶瓷业的发达;长安商业的繁荣;社会生活的多姿多采。 难点:分析出现盛世景象的原因。 [教学方式] 本课采用讲授——问答教学类型。主要是启发法和讨论法。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课堂活动中把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活学活用。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让学生查找资源,了解唐朝一些农业、手工业、商业的繁荣及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资料。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通过唐朝大诗人杜甫的一首诗《忆昔》的学习和理解导入本课。诗中写到“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不正是唐朝盛世的一个缩影吗?设问:杜甫此诗中所描写的是历史上哪个时期情况?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由诗中所描写的内容,请你推断当时社会是一番怎样的景象? 设计:让学生们小组先自己思考,再小组讨论。 小结:诗中描写的是唐朝开元盛世的社会风貌,当时人口众多,衣食丰盈,国库充实,百姓富足的繁荣景象。盛唐是指唐玄宗统治前期和中期,那时国家统一、安定,经济繁荣发展,政治开明,文化发达,民族关系融合,对外交流频繁,盛唐不仅是唐朝的高峰,也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鼎盛时期。 二、师生互动 1.唐朝出现盛世气象的原因。 (1)设问:通过唐朝大诗人杜甫的一首诗《忆昔》导入新课后,老师出示三幅图片,他们分别是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那么唐朝进入盛世景象,是唐玄宗一个人的功劳吗? (进行小组讨论)(提示:需要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唐太宗所作所为,还要学习本课所涉及武则天“贞观遗风”的内容。从而使学生对“贞观之治”“贞观遗风”到“开元盛世” 这样一个递进发展有了初步认识。) 小结:同学们的历史知识很丰富,讨论也很热烈。唐朝进入盛世景象并不是唐玄宗一个人的功劳。首先第一位是唐太宗。唐太宗在位的时候以隋亡为戒,任用贤能,善于纳谏,调整统治政策,轻摇赋税,发展农业生产,形成“贞观之治”。还有我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武则天,她对的唐朝的贡献也是功不可没的。她在位期间,继续推行唐太宗的政策,重视发展农业产业,根据农业生产情况奖惩县官,兴修水利,减轻赋役,发展科举制度,在试卷中首先采用糊名制度,还开创了殿试和武举,善于发现人才,破格用人,鼓励推荐和自荐,重用有才能的官员,打击旧士族和大贵族大官僚集团等,这些措施使唐朝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人口也明显增加,并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史称“贞观遗风”。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教案

第3课盛唐气象 ?教学分析?了解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史实;掌握唐 成就,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这种政策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培养学生恶归纳能力 对唐朝诗歌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唐与吐蕃交往的史实;光耀千古的诗坛 教学难点:艺术性、从历史角度去理解、欣赏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爱我中华》,下图为拉萨布达拉宫) 学生应该很熟悉《爱我中华》这首歌曲。这首歌唱 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心声,表现了各民族爱我中华 的强烈凝聚力,表达了人们团结一心、建设国家的 雄心壮志。 唐朝时候周边有哪些少数民族呢?繁荣开放的 唐代与周边的少数民族关系如何呢?唐朝“和同为 一家”的民族关系是怎样出现的?通过今天的学习, 我们就会找到答案。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经济的繁荣 1.(多媒体展示以下历史图片)史料解读 2.(多媒体展示问题:唐朝经济发展的表现)结合 教材,要求分组学生从三个方面概括唐朝经济发展 的表现 (农业: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 进;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 手工业:纺织业品种繁多,蜀锦冠于全国;陶瓷器 生产水平也很高,越窑、邢窑、唐三彩。 商业:商业十分繁荣,水陆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 繁;长安城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街道宽敞整 齐,商业繁荣,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 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目标导学二:唐蕃关系

1.(多媒体展示以下两张历史图片)史料解读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在西藏地区,流传着一首赞美文成公主的诗歌: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了各种粮食三千八百种,给吐蕃粮库打下坚实的基础;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各种手艺的工匠五千五百人,给吐蕃工艺打开了发展的大门;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了各种牲畜共有五千五百种,使西藏的乳酪酥油从此年年丰收。 ——选自乌廷玉编写《隋唐史话》 (多媒体出示材料一地图,提出问题:吐蕃人生活在哪里,是哪个民族的祖先)教师讲述:吐蕃族的基本概况?(吐蕃族生活在青藏高原,是今天藏族的祖先。) 2.(多媒体出示材料二人物,提出问题:简要介绍一下松赞干布的基本情况)读图结合教材,要求学生概括松赞干布的情况 (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的各个部落,定都逻些,实行了一系列发展生产、改革制度的措施。他还仰慕中原文化。) 3.(多媒体出示材料三,提出问题:简要介绍一下文成公主远嫁的基本情况)读材料三和课本知识, 老师引导学生说出文成公主远嫁的情况及其影响。 答案提示:①情况:唐太宗时期,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谷物种子、药材、茶叶、工艺品以及历法、科学技术方面的书籍。还带去了很多手工工匠。 ②影响: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 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 两族的友好关系。 4.(多媒体出示问题:唐朝民族交融的情况)读教材,老师引导学生概述唐朝民族政策和民族交融的表现和影响 答案提示: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 表现:①汉族和一些北方少数民族杂居、 通婚,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②在朝廷中,有很多重要的官职由少数民族人士担任。③西北、西南等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唐王朝保持着友好而密切的联系。④唐太宗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唐太宗被尊奉为各族的“天可汗”。 目标导学三 开放的社会风气 1.图片展示(唐朝唐朝戴帷帽女子骑马雕塑) 2.提出问题:结合图片和课本知识,说说唐朝社会风气的特点? 教师指出:当时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社会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当时的社会风气兼容并蓄,人们多刚健豪迈的尚武。 目标导学四 多彩的文学艺术 1.(多媒体展示:李白、杜甫、白居易的画像) 西突厥 吐蕃 东突厥 南诏 回纥 靺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学案:第3课 远古的传说

七年级历史(上册)学案 第3课远古的传说 【课标要求】 知道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了解传说与神话中的历史信息。 【学习目标】 1.知道炎帝、黄帝是我们华夏族的祖先及发明;尧、舜、禹;“禅让制”。 2.知道传说与史实的区别,认识社会发展更替的原因。 3.认识中华民族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融合而成的。 【学习重点】 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学习难点】 对“禅让制”的认识。 【学习过程】 本课的内容设计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炎黄华夏的由来”。第二部分为“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第三部分为“尧舜禹的禅让”。 一、炎黄华夏的由来 1.阅读教材,思考回答:我们为什么都说自己是“炎黄子孙”? 2.“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太古及三代载记》从材料可以看出华夏民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 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阅读教材,简述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孙中山(1)材料中的“轩辕”指的是谁? (2)依据材料归纳“轩辕”的功绩。 3.远古传说是历史事实吗?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三、尧舜禹的“禅让” 1.什么是禅让制? 2.材料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在外13年,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 依据材料思考,从大禹治水的事迹中可以看到什么样的精神?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书记载:尧虽是部落联盟的首领,却住在简陋的房子里,穿的是粗麻布衣服,吃的是粗米饭野菜汤,使用的是陶碗陶盆。但他对百姓十分关心,部落如有人挨冻受饿,他就觉得是自己的过错。舜也严于律己,处处以身作则,在他耕过田和打过鱼的地方,人们受他的影响,都养成了谦让的好风气。 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在外13年,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材料二传说,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还有尧、舜、禹。……相传,尧年老的时候,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后,采取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了治水有功的禹。这种推举部落联盟首领位置的办法,历史上叫“”。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1)尧、舜、禹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的三位杰出首领,你觉得他们身上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值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