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农作物基础知识

农作物基础知识

农作物基础知识
农作物基础知识

水稻

温度开花最适温度为30~35℃,最低为15℃,最高50℃。一般把20℃作为粳稻的齐穗期的低温指标。发芽的适宜温度10~12℃,低温会减慢发芽速度,易导致出苗不齐的现象。水稻出穗的临界温度是18℃,温度越高,出穗速度越快,达不到这个温度幼穗则停止发育。

水稻出穗后40天内平均温度以20℃左右为宜,超过30℃以上的高温(昼夜温差又小),影响后期淀粉积累,乳白米增多,品质下降。结实期温度在20℃以下低温时,灌浆速度减慢,成熟度不好,品质变差。稻根生长活动最适宜温度为28~30℃,大于35℃生长受阻,加速衰老;小于15℃生长活动减弱,小于10℃则生长停顿。

温度和水分空气相对湿度在70~80%有利于开花,低于60℃空壳率大量增加。种子在萌发的时候需要吸收许多水分,吸收水分需要达到种子干重的35~41%,否则会出现根毛少或无根毛的现象。

水稻生长后期对水分的需求也较大,此时要浅水间歇灌溉,增加土壤空气含量,防止根系早衰。成熟期停灌过早,导致后期根系吸收营养受阻,植株早衰,影响千粒重,空秕率增加,稻米品质下降。

低温水稻生长前期遭遇低温,产生延迟型冷害易造成水稻生长发育延迟,降低水稻千粒重和成熟度,严重时不能安全成熟,导致水稻品质下降。孕穗开花期遇低温冷害会造成障碍性冷害,从而导致花粉活性下降甚至死亡,降低结实率,导致稻米品质下降。

光照光照充足,光合产物多,结实率和千粒重均高。

N充足时,可延长叶片功能期,防止早衰。水稻苗体,只有含氮量大于1%,根源基才能迅速饿发育成新根,苗体含氮水平高,根数多且根短。

PH水稻需弱酸性PH5.5左右。

蔬菜类

温度对蔬菜的影响

耐寒性蔬菜能耐-1~2℃的低温,短期内可忍耐-5~-10℃,光合同化作用的适宜温度为15~20℃,如菠菜、大葱、大蒜等。

佰耐寒性蔬菜不能长期忍耐-1~2℃的低温,同化作用适宜温度17~23℃,30℃以上生长不良,如萝卜、胡萝卜、芹菜、莴苣、豌豆、甘蓝类、白菜类等。

喜温性蔬菜同化作用的适宜温度20~30℃,低于10℃或与40℃则停止生长,不能长期忍耐-1~2℃的低温,如黄瓜、番茄、茄子、辣椒、菜豆等。

耐热性蔬菜同化作用适宜温度30℃,有的再40℃高温下仍可以生长,如冬瓜、南瓜、西瓜、豇豆等。

各种蔬菜阴天时的生长适宜温度不同,耐寒的根菜和叶菜类是13℃,半耐寒的土豆、蚕豆、豌豆是16℃,抗寒的葱蒜类、韭菜、甘蓝类蔬菜是19℃,喜温的茄果类、瓜类、菜豆类是23℃,耐热的西瓜、南瓜、甜瓜是25℃

光强对蔬菜生长发育的影响

光照强度直接影响蔬菜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一般蔬菜要求比较强的光照,不足时同化作用和蒸腾作用均显著下降,植物体徒长,结果率下降。在育苗和在塑料大棚里栽培的蔬菜,如果光照不足,会发生各种胜利障碍,如番茄仔光条件弱的情况下,花粉机能衰退,产生不孕花粉;茄子在光弱条件下,产生短花柱花而出现落花现象。

1、强光照:瓜类、茄果类、豆类、薯蓣类、根菜类等。

2、能忍耐弱光照:生姜、叶菜类、葱蒜类、百合、草莓等。

3、喜好弱光照:芹菜、三叶芹、菌类等。

4、要求暗光:韭菜、莴苣、豆芽菜、石刁柏等。

水分对蔬菜生长影响

1、白菜类、绿叶类和和水生蔬菜要求相对湿度问85~90%,

2、马铃薯、黄瓜、根菜类、蚕豆、豌豆为70~80%

3、茄果类喜温性豆类为55~65%

4、瓜类、葱蒜类为45~55%

茄子

温度茄子是喜温作物,属于较耐温的一种。

发芽期的适宜温度是25-30℃,最低温度是11-18℃,低于此温度种子不宜发芽。在发芽阶段,采用不断变化温度的方式,种子发芽时间更短,发芽率也比较高,通常以16小时30℃,8小时12℃的交替变温进行催芽。

在花粉形成的过程中,适宜温度为20-25℃,当温度低于15℃或高于30℃时,就会产生受精力特别差的花粉。

在开花结果期,白天最适宜温度是25-30℃,夜间的适宜温度是18-20℃。

水分茄子叶片较大,蒸腾作用旺盛,结果较多,需水量大,土壤中的相对含水量在80%左右为宜。水量不足,结果少,产量低,且果面粗糙,商品性差。

光照茄子属于短日照作物,相对于辣椒、番茄等作物对光照时间和强度的要求相对高。开花结果阶段,如果光照充足,则加速生长,提高坐实率,果实着色也好,甚至能减少病害。

土壤与养料茄子适宜中性土壤及微碱性土壤。

番茄

温度番茄是喜温但是不耐热的蔬菜。最适宜生长发育的温度是20-25℃。发芽期最适宜温度28-30℃;开花期对温度较敏感、苛刻。最适宜温度温15-30℃,如果低于15℃,极易出现不能开花或授粉、受精不良,导致落花等生长障碍。结果期夜间温度高于20℃不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造成果实发育不良。而温度超过30℃,会抑制番茄红素及其他色素的形成,影响果实正常转色。

水分蒸腾作用交大,对水分需求较大同茄子。

光照番茄是喜温作物,在一定范围内,光照越强,光合作用越旺盛。土壤当土壤中氧含量下降到2%的水平时,植株会因缺氧而停止生长并枯死。适合微酸性土壤,PH在6-6.5为宜。

草莓

草莓喜疏松肥沃、透气性好、保水能力强的土壤。

温度:生长适宜温度为8℃~23℃。花芽分化以10℃~23℃度最为适宜。草莓根系生长的最适温度为15~20℃,7~8℃时生长减弱。草莓苗生长的最适温度为18~23℃,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为15~25℃,花粉发芽的最适温度25~27℃,果实膨大昼温最适温度是18~20℃,蜜蜂出蜂箱的适宜温度要高于25℃。草莓在地面温度过高,35℃以上发病严重,特别是在雨后发病更为突出,例如炭疽病、猝倒病、茎枯病、叶斑病。草莓在低温多雨天易发生灰霉病。

控温:定植期白天在25~30℃,夜间不低于12℃;结果期,白天20~23℃,夜间不低于5℃。

光照:由于草莓是喜光植物,因此光照也必不可少,草莓的光饱和点为2~3 万lux,如果光照不足,植株生长弱,花芽分化不良,浆果小而味淡或畸形果。

湿度:草莓喜潮湿环境,怕干旱,相对湿度维持在50%左右。

开花和果实膨大期以田间持水量为70~80%为宜,花芽分化期及浆果成熟期以60%田间持水量。

草莓栽培管理中空气湿度的控制至关重要,控制不当将导致白粉、灰霉病等病害大范围发生,同时对花芽分化造成负面影响。移栽定植初期及花芽分化期空气湿度应控制在50~70%。

PH:草莓喜中性或微酸性土壤,较适合的PH为5.5-7.0

灌溉:果实膨大期,采用滴灌,使7~8cm以上的土层呈现湿润状态。

黄瓜

温度黄瓜是典型的喜温怕冷植物,生长发育温度为10~32℃,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4℃。

相对湿度黄瓜根系入土较浅,无法吸收土壤深层水分。叶面积大而薄,蒸腾作用强,,黄瓜喜温、怕涝、不耐旱,遇到高温、强光和空气干燥的天气容易失水变蔫。要求对土壤相对湿度为60~90%,空气相对湿度为60~90%,也可以忍耐95~100%的空气相对湿度。

土壤和养料黄瓜喜欢中性偏酸的土壤,PH在5.5~7.2左右,但以

6.5最为适宜。黄瓜对钾元素需求最多,氮次之。

小麦的追肥深度6-8公分为宜

氮肥深好处:减少肥料的直接会发,随水流失以及反硝化脱氮的损失,有利于根系的发育,使根系深扎,扩大营养面积,提高根系活力,养分吸收较多。

各种作物对氯的敏感程度不同。烟草、甘薯、茶等,这些作物对氯敏感或耐氯力弱,氯过量会影响产品和质量。例如氯过多会降低烟草的燃烧性,气味不好;薯类作物的淀粉含量下降、品质差;降低果品的糖分,而酸度较高,使果品风味欠佳等。相反,甜菜、菠菜、谷子、红麻、萝卜、水稻、棉花、高粱、油菜、黄瓜、大麦等,这些作物对氯不敏感或耐氯力强。例如:水稻田施用含氯化肥,可以减少硫化氢对稻根的毒害,效果往往好于含硫肥料。

植保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测试题

植保第二章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测试题(试卷) 一.填空题 1.植物病害的病原按其不同的性质可分为二大类,即()和()。 2.引起非侵染性病害的主要原因有()、()、()、()等。 3.植物病原生物主要包括()、()、()、()、()、()及()等。 4.生长在寄主细胞内的真菌,由()直接从()吸收养分;生长在寄主细胞间的真菌,则以()上产生的特殊结构——(),伸入细胞内吸取养分。 5.真菌具有维持其生长发育需要的( )和繁衍后代的( );真菌繁殖的基本单位是()。 6.真菌性病害的症状有()、()、()。 7.细菌中的生理小种一般称(),病毒中的生理小种称()。 8.寄主植物对病原物侵入的反应,依据其抗性的强弱,分别有()、()、()、()四种表现。 9.植物病害的侵染循环主要包括三个环节:()、()、()。 二.单项选择题 ( )1.青枯病是属于植物病状中的______。

A.变色 B.斑点 C.萎焉 D.畸形 ( )2.在植物病害中,______ 引起的病害最多。 A.真菌 B.细菌 C.病毒 D.线虫 ( )3.在真菌生活史中,产生孢子数量最多的是______。 A.有性孢子 B.无性孢子 C.无法比较 ( )4.鉴定病毒病的可依据______。 A.植物的症状 B.植物的病征 C.寄主细胞内的内涵体 D.传染性 ( )5.过敏性坏死反应是典型的______。 A.避病 B.抗侵入 C.抗扩展 D.抗病 ( )6.金桔的气孔分布稀,数量少,中隙小,很少生溃肠病,这是由于金桔具有_____。 A.避病 B.抗侵入 C.抗扩展 D.抗病 ( )7._______的环境条件有利于繁殖体产生,有利于病害流行。 A.高温高湿 B.适温高湿 C.适温低湿 D.低温低湿 ( )8.防止病原物侵染的有利时期是______。 A.接触期 B.侵入期 C.潜育期 D.发病期 ( )9.同一病害影响潜育期长短的主要因素是______。

最新植物病虫害防治基础知识

植物病理学基础知识 一、植物病害的概念 植物受不良环境重要条件和病源的不断刺激,其新陈代谢受到持续的干扰,在生理上和组织结构上产生一系列变化,因而在组织解剖上和外部形态上表现“反常”的状态(即是病态),并在经济上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称为植物病害。 植物病害的重要特点就是植物和病源相互作用的持续性,即有一个病理变化的过程,伤害是特发的,没有一个持续变化的过程,不能称之为病害。病害可分为非侵染性和侵染性病害。 非侵染性病害:是不能传染的,其发生主要是二方面的因素:即不利的环境因素和植物本身对这些因素的反映。 侵染性病害:是可以传染的,主要是由其他生物寄主引起的,也可称之为寄主性病害,引起该病害的的生物称为病原物,主要有:真菌细菌、病毒、类菌原体、线虫、寄生种子植物等。其中真菌引致的病害约点整个植物病害的80%以上,而真菌中,半知菌这类的高等真菌又占整个真菌病害的80%以上。 二、植物病害的症状类型 (一)、症状 变色:植物感病后,局部或整株失去正常的绿色。常见的有:褪绿和黄化、红叶、花叶和斑驳。 坏死:植物细胞和组织感病死亡,形成各样的病斑,是局部的。 常见的有:叶斑和叶枯、疮痂和溃疡、立枯和猝倒。

腐烂:植物组织细胞受到病原物的破坏和分解而成。植物任何部分都可发生。常见的有:软腐和干腐、流胶和流汁。 (腐烂和坏死区别是:腐烂是整组织和细胞受到破坏和消解,坏死则多少还保持原有组织和细胞轮廓) 萎蔫植物的叶片因缺水而下垂的现象。 畸形常见的有:簇生和丛生、矮缩和皱缩、卷叶和缩叶、瘤肿和徒长、叶变。 (叶变是指植物花器各部分转化为绿色叶状结构的症状)(二)类型 1、植物病原真菌 在真菌分类中,很多学者认为真菌是属于菌物界真菌门,真菌门分为: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半知菌亚门和担子菌亚门五个亚门。较通俗的说法可以认为鞭毛菌亚门属低等真菌,半知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属高等真菌。 原核类—原核界(细菌等) 鞭毛菌亚门:营养体单细胞或没有隔膜的菌丝体,有性孢子为卵孢子,无性孢子为游动孢子,主要以水传播。 接合菌亚门:营养体是菌丝体,典型的没有隔膜,有性孢子是接合孢子,无性孢子是孢囊孢子,主要是以气流传播。 子囊菌亚门:营养体是有隔膜的菌丝体,极少数是单细胞,有性孢子是子囊孢子,无性孢子为分生孢子,主要以气流传播。

植物病理学基础知识汇编

目录 一.植物病害 (2) 1.植物病害对植物生理功能的影响 (2) 2.植物病害的原因 (2) 3.植物病害的类型 (2) 4.植物病害的症状 (3) 二.植物病原物 (3) 1.植物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 (3) 2.病原物的侵染过程 (3) 3.病害循环 (4) 三.植物病原真菌 (5) 1.真菌的分类 (5) 2.真菌的一般性状 (5) 3.真菌的繁殖 (5) 4.真菌病害的特点和诊断 (5) 三.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6) 1.病原细菌的形态结构 (6) 2.病原原核生物的侵染和传播 (6) 3.植物病原细菌的诊断 (6) 四.植物病原病毒 (6) 1.病毒的组成及形态 (6) 2.植物病毒的复制与增殖 (6) 3.植物病毒的传播 (7) 4.代表性植物病毒 (7) 五.植物病原线虫 (7) 1.植物线虫 (7) 2.植物病原线虫的习性及传播 (7) 3.线虫的寄生性和致病性 (7) 4.主要的植物病原线虫 (7) 六.寄生性种子植物 (8) 1.寄生性种子植物的一般性状 (8) 2.寄生性种子植物的繁殖与传播 (8) 3.常见的寄生性种子植物 (8)

一.植物病害 植物由于受到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条件的持续干扰,其干扰强度超过了能忍耐的程度,使植物正常的生理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在生理上和外观上表现出异常,这种偏离了正常状态的植物就是发生了病害。 1.植物病害对植物生理功能的影响 (1)水分和矿物质的吸收与积累; (2)水分的输导; (3)光合作用; (4)养分的转移与运输; (5)生长与发育速度; (6)营养产物的积累与贮存; (7)营养产物的消化,水解与再利用。 2.植物病害的原因 病因:引起植物偏离正常生长发育状态而表现出病变的因素。 如:植物自身的遗传因子异常; 不良的物理化学条件 由病原生物参与的“病害三角” 病原物:引起植物发生病害的生物,称为病原物。主要有真菌、细菌、病毒、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其中病原真菌、病原细菌简称病原菌。它们都是寄生物,被寄生的植物叫寄主。也可惯称为寄主植物。 病害三角与病害四面体 病害三角:寄主植物病原环境 三角形的高度或面积代表病害严重度,各边的长度影响三 角形的面积。 病害四面体:农业生态系内除了寄主、病原物和环境外, 应加上人类干预这个重要因素,从而形成植病害四面体学 说。 3.植物病害的类型 (1)侵染性病害: 由生物因素引起的植物病害,具有传染性,所以称传染性病害。

植物病害基本知识

(一)、病状类型 1、变色:发病植物的色泽发生改变,本质是叶绿素受到破坏, 细胞并未死亡。 (1)花叶(mosaic):叶绿素减少,不均匀变色。 (2)褪色(fading):叶绿素减少,均匀变色,变浅。 (3)黄化(yellowing):叶绿素减少,均匀变色,变黄。 (4)斑驳(mottle):变色部分的轮廓不清。 (5)条纹(strip)、条斑、条点:单子叶植物的花叶。 (6)白化苗(whiten seedling):不形成叶绿素,遗传病害。 2、坏死:发病植物的细胞或组织坏死。细胞已死亡。 (1)叶斑(spot):轮斑、环斑、角斑、圆斑、穿孔等, 形状大小不同,但轮廓清楚,类似岛屿。 (2)叶枯:叶片较大面积坏死,边缘不清。 (3)叶烧(leafscad):叶尖或叶缘枯死。 (4)猝倒(damping off)、立枯:幼苗近地表茎部坏死。 前者倒伏(腐霉),后者死而不倒(丝核菌)。 3、枯萎或萎蔫萎蔫:植物根茎的维管束组织受到破坏而发生的缺水凋萎现象,而根茎的皮层组织完好。 分为:枯萎、黄萎、青枯。

4、畸形:植物受病原物产生的激素类物质的刺激而表现的异常生长现象。 (1)增生型(hyperplasia):病组织的薄壁细胞分裂加快,数量迅速增多,局部组织出现肿瘤或癌肿、丛枝、发根等。 (2)增大型(hypertrophy):病组织的局部细胞体积增大(巨型细胞),但细胞数量并不增多。如根结、徒长恶苗等。 (3)减生型(hypoplasia):病部细胞分裂受到抑制,发育不良,造成植株矮缩(dwarf)、矮化(stunt)、小叶、小果、卷叶等。 (4)变态(变形):植株的花器变态成叶片状、叶变花、叶片扭曲、蕨叶(four-leaf)、花器变菌瘿等。 5、流脂或流胶:植物细胞分解为树脂或树胶自树皮流出,常称之为流脂病或流胶病 发生原因:复杂,生理性、侵染性 (二)、病症的类型 病症是指病原物在植物体上表现出来的特征性结构 1、霉状物:真菌病害常见特征。有霜霉、灰霉、青霉、绿霉、赤霉、黑霉等颜色。 2、粉状物:真菌病害常见特征。有白粉病、黑粉病、锈病。

植物病害概述案例汇总

《植物病害概述》教学案例 一、概述 1.课程及教材分析 《植物保护技术》教材是中等职业学校种植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学习本课程能使学生具备从事现代农业生产所必需的防治植物病虫草鼠害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让学生科学地开展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本课程体现了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改精神。 在《植物保护技术》教材中所讲述的生物灾害最主要是病害和虫害,所以《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是《植物保护技术》教材中最重要的一章内容之一。而《植物病害概述》是本教材第二章《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中的第一节内容,对本章的后两节内容起总领和启下作用。只有学会了本节知识,掌握了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才能更好学习本章第二节《植物病害主要病原物的识别》的知识,进而有利于学会本章第三节《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发展》的内容,才能做好病害的防治工作。所以对于农职专种植专业学生来说,学好《植物病害概述》本节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学情分析 首先,本班学生学习目的明确,态度端正,好观察,热爱实践,对学习《植物保护技术》兴趣浓厚。其次,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掌握了第一章《农业昆虫的基本知识》之后开设的,由于学生对学习昆虫学的教学方法有所了解和熟悉,植物病理学的学习方法基本和昆虫学相似,都是多实践、多观察、多识记、多巩固,这些都给学习《植物病害概述》本节内容提供了参考和借鉴。同时学完本节内容后,为以后的实验实训和农业生产奠定了基础。不利的一方面是:本节课的概念多、概念的定义长、概念容易混淆,再加上“病状和病征的类型”这部分内容讲得比较细致,举例较多,由于学生基础差,识记起来就比较困难,必须在教学中加以注意。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掌握植物病害、病理程序、症状等概念。②会区分病状和病征及掌握其类型。③掌握病原、病原类型及其引起病害类型。 (2 )能力目标①通过给学生设置问题的情境,结合展示清晰的多媒体图片和实物标本观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①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互动,使学生增强学习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