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江苏省盐城市2019届高三语文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

江苏省盐城市2019届高三语文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

江苏省盐城市2019届高三语文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
江苏省盐城市2019届高三语文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

江苏省盐城市2019届高三语文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

(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019.5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________,我们正面临一个膨食化的阅读时代。时代所能挤出的一点点脑汁,多陷入学理的臃肿系统中________,多少________的繁文,一旦脱去了泡沫,真实有用的信息大概仅几十字或一句话。

A. 毋庸置喙不能自己洋洋万言

B. 毋庸讳言不能自己鸿篇巨制

C. 毋庸置喙不能自拔鸿篇巨制

D. 毋庸讳言不能自拔洋洋万言

2.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在保护湿地的众多标题和字眼中,我只看到“保护”湿地,而始终未见“敬畏”湿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当保护湿地的动作和欣赏、敬畏的情感牵手时

②在精神上却对湿地无动于衷

③我只看到湿地对于人类安全重要性的列举

④这样的保护才真正深入人心

⑤而始终未见对湿地的生命审美

⑥人类的关切只是出于利己的安保考虑

A. ③②⑥⑤①④

B. ③⑤⑥②①④

C. ⑥②①④③⑤

D. ⑥⑤④①③②

3. 下列两段文字中都包含的意蕴是(3分)( )

①浪迹天涯的游子最终又会思念故土,并在自己的茅屋内,在妻子的怀抱里,在儿女们的簇拥下,在为维持生计的忙碌操劳中,找到他在广大的世界上不曾寻得的快乐。

——歌德(德国)

②和睦的家庭空气是世界上的一种花朵,没有东西比它更温柔,没有东西比它更知道把一家的天性培养得坚强、正直。人生真正的幸福和快乐,浸透在亲密无间的家庭关系中。

——德莱塞(美国)

A. 和睦的家庭氛围能培养人美好的天性

B. 游子走到天涯也终会思念故土和亲人

C. 亲密无间的家庭关系带给人幸福快乐

D. 家庭是这世界上最温柔最甜蜜的地方

4. 下列括号中对联用途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 种杏成林,怀仁益寿(医院联) 滋兰树蕙,种李栽桃(花店联)

B. 落处惊风雨,挥来泣鬼神(笔店联) 看书狂欲脱,得志喜频弹(帽店联)

C. 鹤影随云杳,鹃声带月寒(挽联) 大椿常不老,丛桂最宜秋(寿联)

D. 一联佳句随流水,百合香车动画桥(婚联) 与阶前兰桂齐芳,应堂上椿萱并茂(宅第联)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上赵阁老书

(明)归有光

有光自应举,连蹇不遇。常恨生当太平之盛,徒抱无穷之志,而年往岁徂,茕然无所向往。时张文隐公知之,时时称之于人。张公垂殁,以不能荐达为恨。然有光尝侍于公,间闻

公论当世之士,独亟.称明公,谓不惟于文章绝出,他时为国家建弘业者,终有赖焉。有光之乡人在明公门下者,亦颇言鄙人姓名,为明公之所垂记。虽以文隐公之故,然士固有相知者,则有不待付授言语相属而相契舍者矣。

会明公忤时宰,屏居西蜀者十年。有光始获举进士,在京师,思明公而不可见。徒念岷、峨之高,江水之长,怅然而叹。幸与明公生同时,而顾无由一见;以为今世则已矣,徒若读书而慕古人于百世之下。既而为吏越中,明公始复登朝。及入觐,以为可以得见矣,而明公又以南迈。有光时尚在京师。一日,天子忽出手诏,还明公于朝。是时海内之士试都下者四五千人,皆叹天子之明圣能知人如此;明公能自结于天子之知如此。有光又私自喜:道之将行也,文隐公之知人不谬也;有光之羁.穷,得所依归也。当是时,官程迫促,又不能迎拜明公于马首。

昨春自越还,遇瞿文懿公于乡,言入朝时,与明公尝以鄙人为荐,有惑于流言者,从中毁之,瞿公因言今世荐士之难:“吾与赵公知子深矣,力足以荐士矣,尚格而不行!”语毕,黯然不乐者久之。

今所以复有言者,以往年为吏,差知自爱,亦自谓能使鳏寡孤独不失其所。顾不惟劳效不得上闻,而持衡之人,用一人之言,格.天下之士。使士之有志不负朝廷、为生民计者,徒以不能诡随趋附,横被中伤,乃令晻蔽殁世而不见。使后之欲为循良者以为戒。何以厚天下风俗,而返汉代长者之风?此尤可痛也。

兹者天子特以明公为相,复改任铨部,诏旨皆从中出。天下想望丰采,士莫不鼓舞踊跃自矜.奋。有光自度已无用于世,而区区所见如此,略为明公陈之,非为一身之进退也。若身之进退,则在明公而已矣。君子伸于知己而诎于不知己,是以冒渎而忘其僭越焉。

(选自《震川先生集》,有删节)

5.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独亟.称明公亟:屡次

B. 有光之羁.穷羁:漂泊

C. 格.天下之士格:阻止

D. 士莫不鼓舞踊跃自矜.奋矜:庄重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张文隐公非常赏识作者,直到去世时,张文隐公还遗憾自己未能向朝廷推荐引进作者。

B. 作者到京城赶考时,因赵阁老已去西蜀,作者只能怀想他如岷山、峨山般的高风亮节。

C. 作者在越中做官时赵阁老回朝任职,作者进京朝觐时赵阁老又南行,两人终未能相见。

D. 赵阁老先任宰相,又改任铨部,皇帝的诏书从该部门发出,天下学子都仰慕他的丰采。

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有光之乡人在明公门下者,亦颇言鄙人姓名,为明公之所垂记。(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今所以复有言者,以往年为吏,差知自爱,亦自谓能使鳏寡孤独不失其所。(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作者写信给赵阁老的目的有哪些?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9~10题。

思佳客·题周草窗武林旧事①

张炎

梦里瞢腾说梦华。莺莺燕燕已天涯。蕉中覆处应无鹿②,汉上从来不见花③。

今古事,古今嗟。西湖流水响琵琶,铜驼烟雨栖芳草,休向江南问故家。

【注】① 周草窗,张炎好友。《武林旧事》是其在宋亡后所写的一本笔记,记载了南宋百余年间临安的风土人情。② 《列子·周穆王》载,郑人击毙一头鹿,藏到蕉叶下,后来去找却忘记了地方,以为是一场梦。③《韩诗外传》载,周人在汉上与二神女交谈,神女解佩赠珠而去,不料刚走数步,珠与二神女皆不见踪影。

9. 有学者认为该词“平淡中见出悲愤”,请结合上片简要分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简要赏析“铜驼烟雨栖芳草”和“休向江南问故家”两句的表达效果。(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 皇览揆余初度兮,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2) 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

(3) ____________,砯崖转石万壑雷。(李白《蜀道难》)

(4) 乱石穿空,____________,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 山气日夕佳,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6) ____________,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7) 曾子曰:“________,民德归厚矣。”(《论语·学而》)

(8)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________。(毛泽东《采桑子·重阳》)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4题。

偷马贼

艾芜

半夜过后,隔壁店里一些过夜的马夫,忽地吵闹起来,原因是打失一匹马。不久又听见说:马已找回来了,贼却在山那面躺着。大家都一时嚷着高兴的声音。

这事我没兴趣,便一直睡我的。可是,我的店老板却来掀醒了我。他一面搂着披起的衣衫,一面小声向我说:

“你去看看吧,不晓得哪个倒了楣,说不定就是老邓……唔,不管他是哪一个,你把这药给他,止止痛也好。”随即将一个小纸包递给我。他的心肠倒并不见得怎样好,平日一个落难的向他求乞,他只道:“去你的吧,我这里开店子,不是善堂!”目前他这样好善的举动,就不免使我颇为奇异。

天空没有月,到处现着密密麻麻的星点。我慢慢爬上山坡。一路伏在暗中的丛莽,轻拂着小风,凉凉的,有些润湿,且杂着各样树叶的味道。

差不多找到了天亮,草丛中有人叫我。等我从他鼻血模糊的脸上认出到底是谁时,我吃惊得了不得。原来他并不是我们意料中的偷马贼,却是常常看见的老三,一个矮小个子,又瘦又黄,风都吹得倒的家伙。

这时他见了我,现出很急迫的样子,问我道:“他们都知道了吗?”

“什么?”

“我偷马的事哪。”

他现着十分嗔怪的神情。我就随口说道:“这怎么不知道?不知道,我怎会来呢?”

他才闭一闭眼睛,满足地抒一口气,好像刚完成一件大事似的。

他接着药,不马上擦,又问我道:“他们说我什么没有?”

“说你?没有!大家只晓得一个偷马的倒了楣就是。”

“怎么?那些马哥头连我老三都不认得么?”

他脸上现出失望和不快的气色。

他咬着牙齿,忍着痛,竭力做出一个偷马贼的英雄样子。但话声却是破碎的,令人觉得加倍可怜,亦复可笑。

“你为什么要干这样的事呢?……听我劝,养好伤,去做点正经事吧……偷马!不是你我干的呀!”

他听见我这番话,便笑了一笑,略带讥刺的口气说道:“噗,什么是正经事呀?……你看我怎么样?一向不是饿得皮包骨了么?你倒在路上,一丝丝气了,我敢打赌,也没人给你一口米汤吃的,嘿,这就是要做正经事的好报应!”

他的话倒有几分道理,但他的神情却激怒了我,便没好声好气地驳他道:“你要是一直这样干下去,包你还有拳头吃的。你看看你自家吧!瘦骨朗筋的,经得起几回打?”

他竭力微笑着,现出诚恳的样子。“我请问你,是你老板叫你拿药来的吧?他为啥要这样讨好呢?黑更半夜也叫你来?……我告诉你,就是因为这里有个偷马贼呀!如果是什么抬滑竿的,他肯管这笔闲账么?”

我见他太高兴,心里起着反感,便冷冷地说道:“我觉得,一个偷马贼应该硬朗,结实,个子高大……像你是不行的!”

他一点也不生气,只是微笑道:“你说得对!……可是,我会再干第二次么?”

他顺手搔一搔头,乏力地笑着:“我问你,老邓、大老杨他们,在你们店子里又吃又喝会过账没有?……原因在哪里呢?……这你就明白了,为什么我们偷马贼处处可以逞狠呢?”

这一来,我如梦初醒,明白我老板的善举了。同时,却又不服老三这种先知一般的神气,便抵一抵他的肋巴骨。

“处处逞狠?为什么你又挨打了?”

“不是那样说呀!”他略微窘迫地笑,“俗话说得好,人多为强,狗多为王。我一个人,怎么能敌住那许多牛呢?要是我也人多,那就开抢了,还用得着偷?就该改成抢马贼了,嘿嘿。”他又拿手摸一摸他的衣襟口。

随后,他见我沉默着,就自言自语地,现出盘算的神气。

“你想想我们这辈子人,一落下娘胎,就连针尖大的地方也没有。……妈的,这世道简直岩石一样,总是容不下你我干鸡子!……你想,我该怎么样呢?那还消说,只要裂出一条缝,我就要钻进去。我呢,你看三分不像人,七分不像鬼。可是,从明天起,在这几百里内,吃吃喝喝,谁敢不赊我老三的账呢?这就是我老三寻着一条裂缝,钻进去了。”

“好的,你钻进去了。一旦人家把裂缝补好,那你又怎么办呢?”

“补好?那一定要把它捶得更开些,更宽些!”他突然现出狞恶的样子。

这时,我蓦地感到这个弱小人物的高傲了。我蹲在他的身边,替他擦药,还对他有些同情,现在才觉得,在他身上升腾起了强烈的争生存的欢乐感情,是用不着任何人的怜悯的。

后来,等我要离开这个山谷时,他已吃得油光满面,变成矮壮的汉子了,并且常常骑在没鞍子的马上,往来山中。对我也不再称老哥,只轻佻地叫道:

“老弟,老蹲在一个地方,会发霉呀!去找找裂缝吧!”

(原载1936年6月29日《大公报·文艺》,有删节)

12.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店老板叫“我”送药给偷马贼的情节,表现了他对偷马贼的畏惧,为老三通过做偷马贼成功改善自己的生存状况埋下伏笔。

B. 小说中老三被打后的惨状和日后的油光满面,“我”对他的怜悯和他的洋洋得意都形成巨大的反差,具有强烈的艺术张力。

C. 老三信奉“钻裂缝”的哲学,就是面对生活的困境,不与其正面抗争,先钻进“裂缝”躲避,等形势变化之后再谋求改变。

D. 老三做偷马贼,不但不掩饰,还惟恐别人不知道;被别人知道后他反而活得更滋润。老三这一形象是当时畸形社会的一个缩影。

13. 简要分析“我蓦地感到这个弱小人物的高傲了”这句话。(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小说以“我”和老三的对话为主体有哪些好处?(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论述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5~17题。

群体的道德

【法】古斯塔夫·勒庞

①如果“道德”一词指的是持久地尊重某些社会习俗,不断抑制私心的冲动,那么,过于多变和冲动的群体显然不能被认为是有道德的。相反,如果我们把某些一时表现出来的优点,如舍己为人、不计名利、献身精神和对平等的渴望等,也算作“道德”的内容,我们则可以说,群体经常会表现出很高的道德境界。

②研究过群体的少数心理学家,只是从群体犯罪的角度去研究。看到他们如此频繁地犯罪,心理学家们都认为他们的道德水平十分低劣。

③这种情况当然经常存在。但为什么这样呢?这不过是因为残忍与破坏的本能是与生俱来的,它蛰伏在我们每个人身上。个人独处时,要满足这种本能是很危险的,而一旦加入了某个群体,因为很清楚不会受到惩罚,他便会彻底放纵这种本能。通常,我们不能向同类发泄这种破坏性本能,只好把它发泄在动物身上。群体捕猎的热情与凶残,有着同样的根源。群体慢慢杀死手无寸铁的受害者,表现出一种十分懦弱的残忍。但在哲学家看来,这种残忍,与几十个猎人聚集成群用猎犬追捕和杀死一只不幸的鹿时表现出的残忍,没有什么不同。

④群体可以杀人放火,无恶不作,也可以表现出忠诚、勇于牺牲和不计名利的举动,即孤立的个人根本做不到的极崇高的行为。以名誉、光荣等作为号召,最有可能影响到组成群体的个人,而且经常可以达到使他慷慨赴死的地步。像十字军远征和1793年的志愿者的例子,历史上比比皆是。只有集体能够表现出伟大的不计名利和献身的精神。多少群体为了信仰、主张和自己只有一知半解的只言片语而英勇就义!不断举行示威的人群,更有可能是为了服从一道命令,而不是为了增加一点养家糊口的薪水。私人利益几乎是孤立的个人惟一的行为动机,却很少成为群体的强大动力。在群体的智力难以理解的那些战争中,支配着群体的肯定不是私人利益——在这种战争中,他们甘愿献出生命,就像是被猎人施了催眠术的小鸟。

⑤即使是一群罪大恶极的坏蛋也如此,他们仅仅因为是群体中的一员,便会严格遵守道德原则。1848年革命期间,在占领杜伊勒里宫时呼啸而过的群众,并没有染指那些让他们兴奋不已的物品,而其中的任何一件都意味着多日的面包。

⑥群体对个人的这种道德净化作用,当然不是一条永恒的规则,然而它却是一种常态。甚至在远没有我刚才提到的情形那样严重的情况下,也能看到。我曾说过,在戏剧中,人们都希望主人公高、大、全,一般也可以看到,一场集会,即使其成员品质低劣,通常也会表

现得一本正经。

⑦所以,群体虽然经常放纵自己低劣的本能,但他们也不时树立起崇高道德行为的典范。如果无私、顺从和绝对献身于或虚或实的理想,都可算做美德,那就可以说,群体经常具备这种美德,而且它所达到的水平,即使最聪明的哲学家也难以望其项背。他们这样做,也许是无意识的,然而这无碍大局,我们不该对群体求全责备,说他们经常受无意识因素的左右,不动脑筋。在某些情况下,如果他们开动脑筋考虑起自己眼前的利益,我们这个星球上根本就不会成长出文明,人类也不会有自己的历史了。

(选自《乌合之众》,有删节)

15.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第①段首先对“道德”的概念进行界定,引出“群体的道德”这一论题,从而为全文论证奠定了基础。

B. 第③段通过比喻论证,指出残忍与破坏的本能与生俱来,但是这种本能在个人独处时往往不表现出来。

C. 第④段通过举例论证,指出崇高的境界和追求,常常使群体可以把自己或别人的死亡同样看得轻如鸿毛。

D. 第⑦段得出结论,指出群体有时会服从低劣的本能,但更多的时候可作为品德高尚和道德崇高的典范。

16.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少数研究过群体的心理学家,只是从群体犯罪的角度去研究,与他们相比,作者研究的视角要更加宽广。

B. 群体中的人有时在群体中放纵自己残忍与破坏的本能,有时又会在群体中表现出忠诚、勇于牺牲和不计名利的举动。

C. 激励群体表现出伟大的不计名利和极崇高的献身精神的动机主要包括名誉、光荣等以及群体中每一个个体的日常利益。

D. 群体为了或虚或实的理想所表现出的极大热情,常常让他们忽略自己眼前的利益,这有助于文明的发展和历史的延续。

17. 具体分析群体对个体的“道德净化作用”。(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8~20题。

材料一反贫困是古今中外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行动,使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扶贫开发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人民福祉,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我国国际形象。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出发,把“扶贫攻坚”改成“脱贫攻坚”,明确了新时期脱贫攻坚的目标,到2020年实现“两个确保”: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可以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一个标志性指标。

(摘自《人民日报》2015年11月30日,有删节)

材料二

1980—2018年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年/亿元)

(摘自新浪博客王思铁《(1980—2018年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年度投入表》)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广西全面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农村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 100万人减少到2017年底的267万人,贫困发生率由70%下降至5.7%。

广西坚持从解决温饱问题入手,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贫困村为主战场,以解决饮水难、行路难、用电难等为突破口,相继开展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加大人财物专项投入,动员全社会合力扶贫攻坚,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十八大以来,广西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和第一民生工程,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重点开展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粤桂扶贫协作等工作,脱贫攻坚成效显著。

在扶贫产业方面,广西重点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确保贫困户稳定、可持续脱贫。自治区扶贫办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杨宏博说:“目前,全自治区贫困户中产业覆盖率为75%。最近两年,通过发展产业带动100多万人脱贫。”2012年至2017年,全自治区累计减少贫困人口709万人,年均减贫118万人,实现1 999个贫困村、11个贫困县摘帽。

(摘自《光明日报》2018年12月10日,有删改)

材料四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生活确实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必须看到农民还面临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农村的经济基础仍然很脆弱,还有很多农民在为生活苦苦挣扎。一些农村修了路,却没有能够让农民富裕起来的产业,农村脏、乱、差的环境没有实质性的改变。

面对这样的客观局面,我们必须看到乡村振兴的艰巨性和长期性:乡村振兴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实现的,改善农村经济不富裕、环境不宜居、乡风不文明等问题,需要各级政府拿出足够的勇气、智慧与担当,进行经年累月坚持不懈的奋斗;需要真正深入乡村,为改变农民的生活处境踏踏实实做工作。

我们还应警醒,不能让乡村振兴成为官员出政绩的一场秀,或是只停留在专家学者理论上的热闹、媒体报道中的繁华。要找到乡村振兴的痛点、重点,理论联系实际,让这股热度上下贯通,一直持续下去。

(摘编自中国日报网《乡村振兴要力戒“花架子”》)

1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脱贫工作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国家的稳定和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党的重要使命所在。

B.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2020年实现“两个确保”,体现了党脱贫攻坚的意志,也表现出把我国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信心。

C. 广西以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粤桂扶贫协等作为脱贫的基本方略,确保贫困户稳定、可持续脱贫。

D. 当前农村脱贫工作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很多农民的生存状况尚未彻底改善,部分人未

认识到脱贫工作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19.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是治国理政的大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脱贫取得重大成就。

B. 三十年来,中央不断加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投入,近三年更加大了投入的力度。

C. 近年来,产业扶贫在广西脱贫工作中发挥支柱作用,特色优势产业得到高度重视。

D. 当前,乡村振兴难点在于道路不通,农民不富裕,环境脏、乱、差,乡风不文明。

20. 怎样才能在2020年实现“两个确保”?综合材料作简要概括。(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作文(70分)

21.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认同感,是指人对自我及周围环境有用或有价值的判断和评估。许多人都在不断地寻找

认同感——对个体、对国家、对制度、对文化……

2019届高三模拟考试试卷

语文附加题

(满分40分,考试时间30分钟)

一、阅读材料,完成22~24题。(10分)

22. 用斜线给下面画线部分断句(限五处)。(5分)

其源出于陈思,杂有景阳之体。故尚巧似,而逸荡过之,颇以繁芜为累。嵘谓若人兴多才高,寓目辄书,内无乏思,外无遗物,其繁富宜哉!然名章迥句,处处间起;丽典新声,络绎奔会。譬犹青松之拔灌木,白玉之映尘沙,未足贬其高洁也。初钱塘杜明师夜梦东南有人来入其馆是夕即灵运生于会稽旬日而谢玄亡。其家以子孙难得,送灵运于杜治养之。

(选自钟嵘《诗品》,有删节)

23. 谢灵运是我国________(诗派)的重要代表,文学史上的“大小谢”是指他和________(人名)。(2分)

24.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对谢灵运诗的评价。(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著阅读题(15分)

25. 下列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 《三国演义》中,在华歆等大臣的逼迫下,加上贾诩索要玉玺,曹洪、曹休劝汉献帝草拟退位诏书,最终汉献帝被迫禅位给曹丕。

B. 《欧也妮·葛朗台》中,葛朗台夫人临死前对女儿说:“幸福只在天上。”葛朗台夫人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这句话是她对现实苦难的自我慰藉。

C. 《茶馆》第二幕中北京城内的大茶馆相继关门,“裕泰”硕果仅存,为避免被淘汰,王利发大加改良,把后部改造成了公寓,茶座一律是小桌与藤椅。

D. 《家》中,鸣风的死让觉慧十分自责,他感觉自己跟大哥和觉民一样没有胆量,他对现在的生活厌倦了,由此他有了远离这个家庭的想法。

E. 《边城》中,翠翠爱上了二老,而前来向老船夫提亲的却是大老,老船夫不知道翠翠的心思,直接答应了大老的提亲,这让翠翠左右为难。

26. 简答题(10分)。

(1) 《红楼梦》第十一回中“庆寿辰宁府排家宴”,是为谁贺寿?他为何长年不在家?他的结局如何?(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下面出自《哈姆雷特》的两段话,分别是谁对奥菲利娅说的?这两个人的话对奥菲利娅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①对于哈姆莱特和他的调情献媚,你必须把它认作年轻人一时的感情冲动,一朵初春的紫罗兰早熟而易雕,馥郁而不能持久,一分钟的芬芳和喜悦,如此而已。

②爱情!呸!你讲的话完全像是一个不曾经历过这种危险的不懂事的女孩子。

你相信你所说的他的那种表示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或许有人说:文学的第一要素是美,文学应以美为最大特征,而非公共良知与社会责任。不错,美的确是艺术的首选,但何以为美?词语外壳吗?文本装演和雕饰吗?当然不。“准

确”就是美!闪电般捕捉到事物的核心价值、灵魂的真相和生命不轻易泄露的秘密就是美!

为何会准确?是因为你真实到了一定程度,下潜到了足够深沉的位置;是因为你用诚意和责任换取了事物的真,并挽留了它;是因为你顽强地靠近并守住了距离真相最近的点。表达准确不仅需要才华,还需感受的勇气和表达的责任,后者甚至更重要。像童话《皇帝的新衣》,最美的一句话是那个孩子说的,这就是诚实的功劳,是童年的属性在帮一个人实现生命之美。文学的最高成就是真实,这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一个人能否对心灵和精神不撒谎。我发现,凡让我怦然心动的,无不是高度准确的句子,它准确地击中了你的某个精神部位,感动和惊讶着你,你才觉得它美。它惊醒了你体内某种东西,帮你恢复成你的样子。读者往往对某个作家有一种固执的信任,逢其文即读,遇其书则购,因为预支了一份信任在里头。大家相信他的精神是诚实的,都愿意相信他又-次要把真诚而重要的东西告诉大家。尽管他的故事未必每次都精彩,未必每个观点都卓尔,但人们已养成了一种恭候他的习惯。这样的精神印象,无疑乃一个作家最大的荣誉和成就。

(选自王开岭《当代散文的精神惰性》,有删改)

27. 简要概括文段中“准确”的内涵。(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 文学创作者怎样才能做到“准确”?(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 结合文意,简要分析作者为什么强调文学作品要“准确”。(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届高三模拟考试试卷(盐城)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 D

2. B

3. C

4. A

5. D

6. B

7. (1) 在明公您门下的我的同乡,也颇多说过我的姓名,(我的姓名)被明公您记住。(共5分。定语后置1分,“颇言”1分,被动句1分,补全主语1分,语句通顺1分)

(2) 现在之所以再写这封信,是因为我往年做官的时候,勉强还知道自爱,也自认为能够让鳏寡孤独不流离失所。(共5分,“所以”1分,“以”1分,“差”1分,“自谓”1分,语句通顺1分)

8. 表达对赵阁老的仰慕之情,未见之憾,知遇之恩,选贤之望。(每点1分)

9. 上片从平常的梦境写起(1分),再用平淡的语言写当年莺歌燕舞的繁华远去(1分),最后化用典故(1分),表达出临安昔日盛景不再之悲(1分)和国家破亡之痛(1分)。(共5分)

10. ①“铜驼烟雨栖芳草”句,借景抒情(1分),借宫前铜驼栖于芳草中的凄凉之境(1分),抒发了昔盛今衰的感慨(1分)。②“休向江南问故家”句,直抒胸臆(1分),以不要再到江南寻找自己家乡的劝告(1分),表达出对故土、故国的眷恋(1分)。(共6分)

11. (1) 肇锡余以嘉名(2)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3) 飞湍瀑流争喧豗(4) 惊涛拍岸(5) 飞鸟相与还(6) 天街小雨润如酥(7) 慎终追远(8) 战地黄花分外香

12. C

13. 老三身体瘦弱,生活穷困,十分弱小;他能看穿这个黑暗的世道,知道作恶反而有人讨好;他身上升腾着强烈的争生存的欢乐感情,不用任何人怜悯。(共6分。每点2分)

14. 小说以对话为主体,使情节更加紧凑;大量的语言描写,有利于表现人物的个性和思想感情的变化;通过对话,“我”和老三的性格形成鲜明对比;老三“钻裂缝”的论调,隐含了作者对社会的批判,引发读者的思考。(共6分。每点2分,答到三点即可)

15. A 16. C

17. 群体使个人不计名利甚至献出生命(3分),让罪大恶极的坏蛋严格遵守道德原则,让品质低劣的人在公共场合表现得一本正经(3分)。(共6分)

18. C 19. D

20. 中央继续把脱贫作为治国理政的大事,加大财政投入;各级政府要有高度政治责任感和精准的扶贫措施;要认识到脱贫工作的艰巨性,切忌作秀和虚假宣传。(共6分。每点2分)

21. 略

2019届高三模拟考试试卷(盐城)

语文附加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2. 初/钱塘杜明师夜梦东南有人来入其馆/是夕/即灵运生于会稽/旬日/而谢玄亡。

23. 山水诗派;谢眺

24.精巧飘逸,内容丰富,名句频出,语言清丽。(共3分。每点1分,答对三点即可)

25. A、E

26. (1) 贾敬。他一味好道求仙,长年在玄真观烧丹炼汞,家中事务一概不管,全都交给儿子贾珍;后因吃秘制的丹砂中毒而死。(共6分。每点2分)

(2) 分别是雷欧提斯、波洛涅斯。(2分)他们的话使奥菲利娅对哈姆雷特的求爱产生怀疑,为她埋下了在亲情和爱情的冲突中发疯的种子。(2分)。(共4分)

27. 把握住事物的核心价值、刻画出人的灵魂真相,揭示出生命的秘密。(共3分。每点1分)

28. 有表达的才华,有感受生活真相的勇气,有说真话(不撒谎)的诚心,有表达的责任感。(共6分。每点2分,答到三点即可)

29. “准确”是文学美的关键要素,能够感动和启发读者,使作家赢得信任和尊重。(共6分。每点2分)

2019春季高考模拟试题语文后附答案

2019年春季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三年五载.载.歌载舞小说连载.下载.资料 B.百战不殆.指日可待.感恩戴.德严惩不贷. C.寥.若晨星寥.寥无几荒谬.绝伦未雨绸缪. D.啜.泣不止笔耕不辍.风姿绰.约戳.脊梁骨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母亲生前没有留下过什么隽永的誓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坚韧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 B.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鹜,便是敬。 C.树缝里也露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彩的,是瞌睡人的眼。 D.就这一眼,满园子里便鸦鹊无声,比皇帝出来还要静悄得多呢。 3.依次填入下面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①解放后对淮河进行了综合治理,河南、安徽、江苏等地区很大。 ②许多国际友人,也在这东方的节日情调中,和中国朋友一起选购着鲜花。 ③当然,严格地讲,语言和文化一般的并列关系,部分与整体的对待关系。 A.受益沉醉不是/就是B.收益沉醉不是/而是 C.收益陶醉不是/就是D.受益陶醉不是/而是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一场名为“相约文博会·爱心万里行”的大型文艺晚会将在省体育中心举办,一万人

将现场进行手语表演,以此倡导“爱心文化”。 B.记者由此推想,在“五一”这个劳动者的神圣节日里,农民工到底能够有多少人享受到法律赋予他们的休息权? C.老人拿到医疗救助金后感动地说:“如今有这么好的政策,有这么好的医疗条件,虽然得了重病,并不可怕,我呀!还得活一阵子呢。” D.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存在一种奇怪的现象:一方面很多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一方面很多民营企业以及西部边远地区招不到需要的工作人员,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在于大学毕业生没有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正确的是() A.会议开始时气氛有些沉闷,多亏张教授抛砖引玉 ....的一番话,大家的发言才活跃起来。 B.下塘镇为了迎接上级扶贫检查,把邻近好几个村的羊、鸭集中到一起,以其规模效应 骗取扶贫资金,这一做法令人叹为观止 ....。 C.她爸爸是乐队指挥,妈妈是歌唱家,平时耳濡目染 ....,多方接触,所以她也爱好音乐。 D.2002年NBA新秀状元姚明在11月15日美国东部时间晚上10时第一次和全美观众见 面,继王治郅、巴特尔之后又一名中国篮球队员在NBA粉墨登场 ....了。 6.下列各句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孔繁森的名字已家喻户晓,对大家都不陌生。 B.印度洋海啸发生后,中国政府进行了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对外救援行动。 C.在三年的高中生活中,我的进步很大。因为老师对自己是严格要求的。 D.学校抓不抓青少年理想教育的问题,是关系到祖国建设事业后继有人的大事,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7.把后面的句子填到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是()

2019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

2019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0分) (一)论述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近代中国从天圆地方“天下”进入地球“天下”以来,传入了西方“人性恶”的人类哲学思想,以及与之相匹配的遏制“性恶”的国家行政观念:因为人性本源是恶的,因此必须配之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国家制度。 这种关于“人性恶”的人类哲学观点,中国其实在春秋战国时代早已有之,代表人物便是诸子百家之一的荀子。荀子持“人性恶”观点,而同时代的孟子则持“人性善”的观点。 中国古代历史的各种哲学流派,有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按故往历史中国十分惯常思维的“大是大非”原则来看,人性的善与恶,是两个绝然相反的人类社会哲学元素,荀子与孟子应被归为两个不同的学说流派。但中国流传至今的传统学术却把两位持泾渭分明哲学观点的人,同称为“儒家”。不知两位已作古二千多年的大学者会不会在黄土之下跃骨而起? 仔细想来,把不同哲学流派的学者们归于“一家”的文化现象,也在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情理之中。中国数千年实行的是皇权行政一统论,而与行政一统论相匹配的学术一元论,也就不得不把为华夏人类思想作出过杰出贡献的各流派人物都归入相同的彀中。在归入“一家”之后,再予以分门别类,作内部清算,谓之“一家”之内的不同“路线斗争”,再或逐“师门”,斥之学术叛徒、学术内奸。那个时代的这种学术的历史发展逻辑,同样与封建社会一统皇权独裁之下的“羁縻”臣僚、清算各派臣僚的行政制度,完全匹配。但显然,两者本来就不在一个学术流派中,而这正是符合近代以来人们认同的人类历史“学术多元论”观点的。历史地看,皇朝社会恶劣的一元论阻碍了古代中国社会分科学说的产生,从而使古旧读书做官的儒学成为通向文化一元论的单行线和独木桥,但人类思想(包括经济形态)本质的多样性决定了学术的“多元”,何必纳入一家?它实质是泯灭了自古以来中华文化哲学思想的丰富多彩性。 春秋末期,早于荀子孟子一百年的孔子仅谈到了人类哲学“仁”的思想,而荀孟则开始了人性恶和人性善的争论。众所周知,自后两千多年中国皇朝历史遵循了孔孟之道,而荀子的“性恶”人类哲学思想早已被皇朝历史自我消弭于无形之中。有当代考古学家指出,人类文明历史数千年以来,人们的物质与观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人类的性情几无改变。笔者以为,人类历史一直存在着这么一个人性现象:越是缺什么,便越是提倡什么。这就像表决心发誓要克服自我一样。著名华裔历史学家黄仁宇在提到孔子“仁”思想时这么说:“按孔子的看法,一个人虽为圣贤,仍要经常警惕防范不仁的念头,可见性恶来自先天”(黄仁宇著《万历十五年》)。 说性恶可使但凡是人都受到“性恶”遏制,说“性善”则可以使一部分“圣人”免于遏制。这在今天的人看来,道理很简单。假如古人因受人类社会认识论的局限而偏入旁门(轻视实践的古人先给予认知上的定义,再寻找“理”;现代人在实践中寻找“理”),那么,今天的人如果再提“性善”论,则别有它图了——人类历史证明:提倡“善”的人就是“善人”,那是一种是人都不信的鬼话。正如明代哲学家李贽所揭示:孔孟“其流弊至于今日阳为道学,阴为富贵!”(选自《关于人性的善与恶》,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西方人是持“人性恶”的哲学观点的,与之相匹配的是遏制“性恶”的国家行政观念以及“法律面前 人人平等”的国家制度。 B. 作者认为,“人性恶”和“人性善”是两个绝然相反的哲学观念,不应该将分别持有这两种观念的代 表人物荀子和孟子归属于同一个哲学流派——儒家。 C. 把分属不同哲学流派的学者归于“一家”是为了顺应中国古代的历史发展,因为中国数千年来实行的 是皇权行政一统论,而学术一统论是与之相匹配的。 D. 作者认为,现代人再提“性善”论,就是另有所图,而古人提“性善”论只是因为认识论的局限,入 了“先给予认识上的定义,而寻找‘理’的偏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作者以近代西方“性恶论”哲学思想流入中国为引子,探讨了“人性恶”的哲学思想在中国悠久的历 史。 B. 作者在论证中国古代“人性恶”的哲学思想不应该被湮没时运用了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等多种论证方 法。 C. 作者引用著名华裔历史学家黄仁宇的话是为了证明,儒家大师孔子从本质上讲也是持“人性恶”的观 点的。 D. 作者指出中国古代历史哲学流派的“奇特现象”,是为了阐明“性恶论”在中国历史中湮没无闻的政 治历史原因:皇权行政一统论形成了学术一统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作者认为,中国古代皇朝社会恶劣的一元论阻碍了中国古代社会分科学说的产生;否则,中国古代的 文化哲学思想一定会丰富多彩。 B. 人类历史从来一直存在着这么一个人性现象:越是缺什么,便越是提倡什么。作者认为儒家提倡的“性 善”论正是如此:人类缺少“善”,所以提倡“性善”。 C. 中国关于“人性善”和“人性恶”的哲学思辨,历史悠久。“性恶”论消弭于无形主要是“性恶”论 的理论缺陷:说性恶可使但凡是人都要受到“性恶”的遏制。 D. 明代哲学家李贽认为,“孔孟‘其流弊至于今日阳为道学,阴为富贵’”,指出儒家成为某些人追求 荣华富贵的工具,否定了儒家作为一个流派存在的必要性。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你可能误解乡愁 王鼎钧 算命的先生说,我的八字是“伤官格”,不守祖业。他说的“不守祖业”有两个解释,一是败家,一是漂流。我家毁于两次战争,无家可败,只剩下漂流这一个选项了。 流亡是一种首尾不相顾的生活,像一条线。在我生长的那个社会里,线缠成球,后来这个球散开了,这根线弯弯曲曲拉长了。于是“丁公化鹤,王子求仙”这样的故事就产生了,甚至“穆王南征,一军尽化。君子为猿为鹤,小人为虫为沙”。这根线最后也许能像马蹄铁,两端遥遥相望,可是再也没法连接起来。 流亡也有它的哲学。哲学解释生存,流亡既成为一种生活方式,需要解释,有需要就有发明。流亡也有它的言之成理,持之有故。 “在历史中,每个人都只是一枚随波的落叶”,没错,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原乡、异乡,都是为叙述方便而设的名相。 “是否是一种悲凉?”是的,如果你在作诗。

2019届高三南京盐城语文详细版

2019届高三年级学情调研卷 语文 2019.3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在下列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签字样式最足以代表一个人的性格。王羲之的签字有几十种样式,▲,一律的圆熟俊俏。看他的署名,不论是在笺头或是柬尾,翩翩的▲跃然纸上。他写的“之”字变化多端,大都▲。世之学逸少书者多矣,没人能得其精髓,非太肥即太瘦,非太松即太紧,“羲之”二字即模仿不得。 A.万变不离其宗风致摇曳多姿 B.以不变应万变风味摇曳多姿 C.万变不离其宗风味绰约多姿 D.以不变应万变风致绰约多姿 【解析】 万变不离其宗:宗:宗旨、目的。尽管形式上变化多端,其本质或目的不变。 以不变应万变:指事物时常变化,我们办事要注意观察其变化,处变不惊。 在没有变化时我们进行提前准备,将事物的变化加以充分考虑。 风致:风度品格/风韵/形容姿态美好/风味;情趣/ 指文学作品的风格/轻薄;轻浮 风味:指美好的口味/指事物所具有的特殊色彩或趣味/指风度;风采 摇曳多姿:形容摆动的姿态变化多,优美动人

绰约多姿:绰约:姿态优美的样子。形容女子体态的美。 2. 下列对联中,适合悬挂在太白祠的一组是(3分) ①问如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客;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杜甫【时代不同了,而江山依旧,可是历代以来,在祖国壮丽的河山里龙蟠虎卧的诗人,又有多少呢?杜甫在政治上很不得志,在巴山蜀水之间过着流寓生活,可是却留下了长留天地的不朽诗篇,也留下了这长留天地的不朽草堂。】 ②到此莫题诗,谁个敢为学士敌;偶然去捉月,我来甘拜酒仙狂。 ③一览极苍茫,旧苑高台同万古;两间容啸傲,晴天明月此三人。【高适、李白、杜甫】 ④才与福难兼,文字潮儋同万里;地因人始重,江山永柳各千秋。柳宗元【柳宗元一生虽很有文才,但“福气”并不好,遭到贬谪,仕途坎坷。潮儋:潮州和儋州,韩愈因谏阻宪宗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苏轼在宋哲宗亲政、新党上台后被贬于儋州(今海南岛)。同万里:贾(谊)、韩、苏、柳四人都有才学,但政治命运相同,都被贬谪到万里以外为官。永柳:永州和柳州,柳宗元由进士累官至监察御史,唐顺宗时(805年)因参加革新集团,被贬为永州司马,唐宪宗时(815年)被起用改任柳州刺史,四年后,死于此。各千秋:河东、永州和柳州也因柳宗元的传诵而芳世千秋。】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金山和焦山本来都是江中的岛屿,如今金山与北固山一样和陆地相连了。▲。▲。▲。▲。▲。▲。 ①这里的好处是静中寓动,幽深中见雄伟 ②山巅的郑板桥读书处——别峰庵也是游人流连的地方

2019高三语文模拟考试题及答案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2019一、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书院的精神 中国传统书院的根本精神,就是教之以为人之道,为学之方,这是教育的根本理念和宗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视教育。《礼记·学记》中明确指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作为“立国之本”的教育并不是简单地教授知识,而是教之以为人之道和为学之方。 中国传统教育是将知识和德行教育结合在一起的。近年来,教育界提倡与世界接轨,实际上就开启了一个误区:在西方的教育传统中,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一般是分头进行的,学校是知识教育的场所,教堂是道德教育的场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是集于一身的,书院充分地体现了这种理念。在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中,德育教育又是放在第一位的,为人之道是传统书院教书育人的根本理念。即使是知识传授,也不是灌输书本、章句的知识,而是教会人们发现、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方法和能力,这就是为学之方。 朱熹在《大学章句序》中明确规定了教育中两个阶段的教学内容:八岁到十五岁小学阶段的教育是“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这个阶段的教育注重的主要是行为规范的养成;十五岁以后大学阶段的教育,“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注重道德修养、尊师重道,这都是围绕着为人之道展开的,从小学到大学都要培养人的道德品质。 朱熹还提出了六条读书方法,这六条实际上也是书院的教学方法: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这就是为学之方,从学习到实践的过程朱熹都提到了。 首先,中国古代书院的理念和宗旨是围绕怎样做人、成为怎样的人来展开的,教育的根本是培养一个真正的人。我们经常会强调职业道德教育,但一个人连做人的道德都没学会,怎么可能会遵守职业道德呢?如果他能够遵守做人的基本道德,他也会遵守职业道德,二者之间是本末的关系。“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做人之道是根本,只有抓住“本”,“末”才能产生,用王弼的话讲就是“举本统末”,“举本”才能“统末”。 其次,书院也继承了传统的教育理念,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这两个方面的配合非常重要。一方面,不管你的资质、身份如何,都是“有教无类”;另一方面,又要根据不同的资质进行不同的教育,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 再次,书院教育理念中根本的一点就是启发式教育。孔子讲:“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是启发式教育的关键,然后才有“引而不发,跃如也”。因此,学子一定要自觉主动地提出学习要求,老师才能给予针对性的教育。传统的书院教育都是自觉自愿的,古代常见学子背着粮食跑到深山老林来求学,主动性很强,做老师的就爱收这样的学生,对这样的学生才能进行启发式的教学。有了自觉性、主动性,学生才可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此外,书院坚持的另一个原则就是自学为主,相互切磋,教学相长,自由讲学。这是书院非常好的传统。书院的精神是:注重学术研究,深化学理探讨。 最后,书院还有一个传统,就是密切的师生关系,师生如父子,书院如家庭,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情。我们过去也常讲君父、臣子,父母官、子民,这都是通过父子关系构建一种亲情,然后达到融洽的关系。是的,中国古代确实是家国同构,古人常把国天下变成家天下,然后把家天下推扩到国天下。近百年来,我们批判宗法血缘制度的核心也是直指家国同构,不能否认家国同构确实有问题。但是,这个问题也还有其他的维度,把地方官称作“父母官”,把官员、百姓的关系纳入“父母、子女关系”中,就绝对的不好吗?父母对子女永远是无私奉献、不计回报的。有这一层关系,恐怕比雇佣关系要好很多。所以,我们看任何问题都不能简单化。当今教育非常需要师生如父子,

模拟题:2019年高考语文模拟题1(含答案)

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董卿《中国诗词大会》 你在学习上花的任何努力,都会在高考时刻给你回报。----寄同学们 声明:部分素材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烟火作为中国的民俗文化,其所沉积的宗教、民俗、神话、社会乃至美学意义,令人叹为观止。 《周礼·春官》所载“九祭”中,第三祭“炮祭”,这种烧柴祭天的仪式,被认为是烟火的起源。烟火的流行,始于唐而兴于宋。南宋时,开始用火药制作烟火。至于其功能,依然延续驱鬼辟邪的旧俗,其后,烟火延伸成为敬神拜祖之祭祀以及检阅军队等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绵延至明清,烟火除祭祀功能外,更多用于节庆、典礼、娱乐、婚丧嫁娶等礼仪。及至我们这一代,烟火原初的驱邪、祭祀功能逐渐淡出,差不多蜕变为纯娱乐的工具。 对烟火的质疑,来自于现代都市文明的崛起。相比起来,烟火与都市文明在实践层面上的冲撞、矛盾关系,远大于两者在文化上的依存关系。的确如此,烟火爆竹的四处散放,给都市带来自娱的快乐,也带来各种问题。都市为此付出过巨大的、难以承受的代价。因此,有学者将此现象谑称为恶俗、恶习,虽刻薄了些,却也道出了由烟火燃放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在这种压力下,改变烟火的燃放方式,便成为都市文明发展的必然。 如何既存护烟火所固有的习俗与记忆,又使其在与都市空间的结合中,转型为当代艺术形态,日益成为时代性课题。近年来,由艺术家、工艺师、城市管理者等合作的,以烟火为媒介的大型公共艺术,成为破解上述难题的理想方案。烟火作为公共艺术,不仅以全新的视觉景观呈现出都市的活力,也准确地表达了时代的精神诉求,更为重要的,它还将爆破有效地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有效避免了散放时可能带来的危害。烟火作为公共艺术的范例极多,在澳大利亚、英国、西班牙等国际性的音乐烟火大赛及各类庆典上,以某一主题为旨归的大型烟火燃放与爆破,已然成为常态。 就艺术创作而言,烟火是一个具有无限开拓空间的新领域。在艺术家手中,烟火被插上现代科技的翅膀,突破原有局限,一跃成为大型的爆破艺术新形态。它带给观者的,是视觉、听觉复合为一的现场震撼与艺术感受。虽然烟火在天空中转瞬即逝,却以其华丽盛大,给人们留下恒久的审美记忆。在这里,值得确信的是,凭借现代科技的支持,烟火已在艺术与审美层面,完成自我重生。 当然,仅仅在视觉审美层面理解烟火的公共艺术是远远不够的。事实上,艺术家的烟火艺术创作,往往是围绕某一时代主题而展开的。以时代精神、文明进步、科学理念等主题有效地置换炮祭中的旧习俗、旧观念,是烟火由炮祭转向大型公共艺术的关键一环。另一个事实在于,观者只有与时代主题心有所感,意有所通,将视听觉震撼转化为内心感应,方能带来心灵的快乐。比如,在2008年奥运会上,当燃放起烟火时,人们能够从绚烂的烟火中感受到一个国家成长的节奏,内心充满骄傲和自豪。烟火公共艺术之教化,和传统的君子“以钟鼓道志,以琴瑟乐心”有异曲同工之妙。 从炮祭转向大型公共艺术,烟火准确地标志出一个都市、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尺度。燃烧于夜空的璀璨景象,震荡于寰宇的爆裂之声,不仅唤醒我们古老的记忆,也让我们脚下的道路熠熠生辉。

江苏省盐城中学2019届高三全真模拟(最后一卷)语文试卷(有答案)

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检测(最后一卷) 语文Ⅰ试题 (本试卷共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组卷人:审核人: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命题人:董学忠陆玉军) 1.下列词语中,最能概括横线后面一段文字内容的一项是(▲)(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透过许多国外专家的观点,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努力和行动得到了外部的认可和赞誉。在新常态下,虽然也面临不少困难,但中国坚决不以邻为壑,而是采取负责任的大国态度,积极作为,断腕改革,以非凡的勇气正视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待周边国家,以“亲诚惠容”之态度,持相互尊重、互利共赢之原则,寻找利益的最大公约数。新常态下,中国崛起的进程会继续,也会为世界和平与稳定、繁荣与发展注入越来越多的正能量。 A.脚踏实地登高望远B.谦恭诚善恒必有果 C.睦邻友好与人为善D.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1.参考答案:B(本段话三层意思:一是当下中国新常态内政外交,得到了国际专家的高度肯定。二是中国将继续不遗余力的做好国内改革工作,同时还最大诚意、善意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三是强调中国崛起的进程将对世界带来更多利益。所以,重点突出一个“坚持到底,才能有更多收获”的道理,故选B。A强调“既要实干,又要有远见”不够具体,C只是强调“善”,D项只强调对外政策。本段摘自《人民文摘》(2015年第4期《中国崛起释放发展正能量》) 2.下面是某报记者采访杨绛先生时的对话。根据有关内容,提问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记者:您出生于1911年,1917年即产生了新文学革命。但您的作品,不论是四十年代写的喜剧,还是后来写的《洗澡》《干校六记》等,却没有一点通常意义上“现代文学”的气息。请问杨先生, 杨绛:新文学革命发生时,我年纪尚小;后来上学,使用的是政府统一颁定的文白参杂的课本,课外阅读进步的报章杂志作品,成长中很难不受新文学的影响。不过写作纯属个人行为,作品自然反映作者各自不同的个性、情趣和风格。我生性不喜趋时、追风,所写大都是心有所感的率性之作。我也从未刻意回避大家所熟悉的“现代气息”,如果说我的作品中缺乏这种气息,很可能是因为我太崇尚古典的清明理性,上承传统,旁汲西洋,背负过去的包袱太重。 A.您觉得您的作品这种遗憾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B.您觉得您的作品和时代氛围的距离来自哪里? C.您的经历和个性对您后来的写作有怎样的影响? D.新文学革命对您的写作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 2.参考答案:B(记者所问重点:杨绛先生的作品为什么与现代文学气息存在一定距离。“但,不论,还是,却”等关联词可确定。A项记者没有认为杨绛先生这种创作风格是遗憾。C项记者提问的对象是杨绛先生的作品,而不是作家的经历和个性。D杨绛先生回答问题时重在谈自己的作品和时代氛围存在“普通人眼里的差距”原因。) 3.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 A.“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初夏时节,天气渐渐暖了起来,鸟儿们鸣叫得更欢快了,晴光照水,绿蘋流转,好一派盎然生机。 B.“雾失楼台,月迷津渡”,远处的建筑、河流全部隐没在月下白茫茫的雾气中,纯白缥缈,朦胧神秘,令人心旷神怡。

201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带答案

201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带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语(一)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一定时间后,通过扫描二维码查看考题视频讲解。 一、现代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字,完成1-3题。 宋代诗经学研究逐渐突破汉代诗经学束缚,呈现一片繁荣景象。南宋中期的朱熹是在诗经学理论和注解《诗经》两方面皆有创获的代表人物。他对于《诗经》演进历程有着非常深刻的认识,在审视历代诗经学者长处与不足的基础上自成一派,既上承汉代诗经学,又下启清代诗经学,还影响着

现代诗经学。 朱子在诗经学研究方面较之前宋儒走得更远,真正突破 了汉代诗经学的束缚。他不拘泥于门户之见,对汉代诗经学 和宋代诗经学中合理的部分加以吸收、为己所用;对不足之 处则加以批评、为己镜鉴。这与他格物穷理的认识论正相契 合:汉儒长于训诂,于格物有助≈宋儒长于义理,于穷理有益。同时,他亦能不断反思自己旧说之弊,最终去《小序》以言《诗经》,撰成今本《诗集传》并不断加以修正。正是 在这个扬弃过程中,朱子在义理的统摄下兼重训诂,合汉、 宋之长加以综合而弥补其不足,从而形成自己的诗经学。 朱子以绍承孔、孟道统为己任,以格物穷理为方法论原 则构建诗经学,重点体现在诗经学理论和治《诗》实践两个 方面。 朱子在诗经学理论方面所获尤多,这与其治《诗》理念 息息相关。其治《诗》宗旨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破除汉代 诗经权威,试图回归圣贤本意;二是遍采群言,加以熔铸综 合后成为新篇,以揭明圣贤大道和天地自然之理;三是指导 为人为学,以便于学者切己体察。朱子的治《诗》,首先以《诗》为“经”,其次才兼顾其中的学特色。朱子的治《诗》 原则,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严别经、传,以《诗》言《诗》;二是由训诂以求义理,二者并重,不可偏废;三是简洁;四 是多闻阙疑。

甘肃省白银市201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一(含答案)

甘肃省白银市201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一) 本试卷共22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英文世界以瓷器(china)命名中国(CHINA),而中文世界对此“未持异议”,体现的或许正是双方对瓷器之于世界文化意义的高度共识。在陶器烧造上,世界各地的表现不约而同,可瓷器烧造的发明权则完全属于中国人。瓷器作为中国标志性的物产,在输出到世界各地的同时,也把中国的审美文化扩散到了世界各地。 瓷器与生俱来的实用性与审美性齐备的双重特征,预示着瓷器输出不仅是商业贸易,更是文化交流。历史告诉我们,最持久、最成功的文化交流,往往是通过商业手段与途径得以实现的。因此,中国瓷器输出,实际上是借助瓷器这种特殊商品的商业贸易行为,达成的一次规模空前的文化交流。 中国之所以成为瓷器发明国,与其深厚的“尚玉文化”关系密切。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首次将“玉”解释成“石之美者”,且包含有“五德”。瓷器对“似玉”之美的追求始终存在。因此,某种意义上讲,瓷器输出就是一种中国式审美文化的输出。中国精美瓷器,不仅被中国皇宫所器重,也得到欧洲王室珍爱——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一世拥有明正德时期生产的印有其徽章纹的青花执壶,西班牙国王查理五世和菲利普二世父子收藏有数千件中国精美瓷器,法国国王法兰西斯一世甚至在葡萄牙等地设代理人专门收集中国瓷器……王室收藏使在家中陈设中国瓷器成为欧洲风靡的时尚,像在十七、十八世纪荷兰静物画中,常常以中国瓷器为道具;英国作家迪福甚至有“如果没有中国的花瓶就没有第一流的住宅”的判断等。显然,有关瓷的审美已然成为一种世界性审美。 历史证明,无论是物质文化还是精神文化,广泛而深入的域外交流,是维持其旺盛生命力的重要方式。伴随中国瓷器大量输出的,还有海外审美文化对中国瓷器的影响。如果说元代中期之前,中国瓷器受海外文化影响尚少,那么从元代后期开始,海外文化对中国瓷器的品类、器形、纹饰等形成重大而直接的影响。青花瓷正是受伊斯兰文化影响而产生的瓷器新品类。到明清时期,受欧洲市场巨大反作用力的影响,中国瓷器的欧洲审美特点凸显,珐琅彩、粉彩、洋彩等都是这一历史背景下的产物。显然,域外文化已如血液般融入到中国瓷文化中,改变了中国瓷器审美取向,推动了中国彩瓷文化的产生与发展。这也是瓷器输出史研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摘编自2019-03-28《人民日报》《瓷,中国审美文化走向世界的代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瓷器命名中国得到了世界人民的普遍认同,也为瓷器远销海外奠定了基础。 B.中国瓷器实用性审美性兼具,所以瓷器输出既是商业贸易,也是文化交流。

江苏省盐城市2019届高三语文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含参考答案)

盐城市2019届高三语文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 (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019.5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________,我们正面临一个膨食化的阅读时代。时代所能挤出的一点点脑汁,多陷入学理的臃肿系统中________,多少________的繁文,一旦脱去了泡沫,真实有用的信息大概仅几十字或一句话。 A. 毋庸置喙不能自己洋洋万言 B. 毋庸讳言不能自己鸿篇巨制 C. 毋庸置喙不能自拔鸿篇巨制 D. 毋庸讳言不能自拔洋洋万言 2.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在保护湿地的众多标题和字眼中,我只看到“保护”湿地,而始终未见“敬畏”湿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当保护湿地的动作和欣赏、敬畏的情感牵手时 ②在精神上却对湿地无动于衷 ③我只看到湿地对于人类安全重要性的列举 ④这样的保护才真正深入人心 ⑤而始终未见对湿地的生命审美 ⑥人类的关切只是出于利己的安保考虑 A. ③②⑥⑤①④ B. ③⑤⑥②①④ C. ⑥②①④③⑤ D. ⑥⑤④①③② 3. 下列两段文字中都包含的意蕴是(3分)( ) ①浪迹天涯的游子最终又会思念故土,并在自己的茅屋内,在妻子的怀抱里,在儿女们的簇拥下,在为维持生计的忙碌操劳中,找到他在广大的世界上不曾寻得的快乐。 ——歌德(德国) ②和睦的家庭空气是世界上的一种花朵,没有东西比它更温柔,没有东西比它更知道把一家的天性培养得坚强、正直。人生真正的幸福和快乐,浸透在亲密无间的家庭关系中。 ——德莱塞(美国) A. 和睦的家庭氛围能培养人美好的天性 B. 游子走到天涯也终会思念故土和亲人 C. 亲密无间的家庭关系带给人幸福快乐 D. 家庭是这世界上最温柔最甜蜜的地方 4. 下列括号中对联用途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 种杏成林,怀仁益寿(医院联) 滋兰树蕙,种李栽桃(花店联) B. 落处惊风雨,挥来泣鬼神(笔店联) 看书狂欲脱,得志喜频弹(帽店联) C. 鹤影随云杳,鹃声带月寒(挽联) 大椿常不老,丛桂最宜秋(寿联) D. 一联佳句随流水,百合香车动画桥(婚联) 与阶前兰桂齐芳,应堂上椿萱并茂(宅第联)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上赵阁老书 (明)归有光 有光自应举,连蹇不遇。常恨生当太平之盛,徒抱无穷之志,而年往岁徂,茕然无所向往。时张文隐公知之,时时称之于人。张公垂殁,以不能荐达为恨。然有光尝侍于公,间闻

浙江省杭州市2019届高三高考模拟卷语文试题7(含答案)

2019年高考模拟试卷语文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为150分钟。 2.考生答题前,须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3.选择题的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须将原填涂处用黑笔擦净。 4.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下面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无论是国外媒体抑或国内媒体,VR都是热门的新兴载(zǎi)体,但它有着时空因素的极大掣肘,人们不应盲目乐观,更不能陷于肤浅的“技术决定论”的窠(kē)臼。 B. 只有增强改革定力、勇气和韧劲,敢于破藩(fān)篱,勇于担当,将百姓痛点变成改革着(zháo)力点,改革才能取得突破。连日来两会代表委员就改革建言献策,与民意形成良性共震。 C. 网络社会中,一个小事件容易在论坛中被围观,被热炒,以致不断发酵(jiào),上升为论坛主题帖(tiě),并被更多的论坛转载,成为网络社会的一时热点。 D. 晴天,石板路婆娑着绿树,翩跹(qiān)着竹影片片;雨日,石板路倒映出走过的斗笠蓑衣,偶尔经过一位手擎(qínɡ)薄伞的少女,袅袅婷婷,如此宁馨安谧,令人神摇心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为什么今年冬天中国南方会出现罕见的持续阴雨天气?中国气象局官宣表示,这里面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厄尔尼诺。【甲】根据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最新监测,截止 ..2019年2月底,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偏暖的范围、强度和持续时间,已达到形成一次厄尔尼诺事件的标准。 【乙】知识点来了,厄尔尼诺是什么?厄尔尼诺一词来源于西班牙语,原意为“圣婴”。19世纪初,南美洲的厄瓜多尔和秘鲁等西班牙语系国家的渔民们发现,每隔几年,从10月至第二年的3月便会出现一股沿海岸南移的暖流,使表层海水温度明显升高。南美洲的太平洋东岸本来盛行的是秘鲁寒流,随着寒流移动的鱼群使秘鲁渔场成为世界四大渔场之一,但这股暖流一出现,性喜冷水的鱼类就会大量死亡,使渔民们遭受灭. 顶之灾 ..这种现象最严重时往往在圣诞节前后,于是遭受天灾而又无可奈何的渔民将其称为上帝之子——...。由于 圣婴。 【丙】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特别顾问丁一汇说,厄尔尼诺是一种反常的自然现象,是 海洋和大气协同作用 ....的产物。全球每2至7年会出现一次厄尔尼诺事件,其影响波及全球。一般来说,厄尔尼诺发生后几乎全球气候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 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截止 B.灭顶之灾 C. 由于 D.协同作用 3.文中画线句的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甲 B. 乙 C.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内容载体越来越多元后,纸质书、电子书、手机App听书已然三分天下。根据数据显示,超过一半的人“纸电一体”。就连自诩“老派”的李敬泽也说:“尽管我是60年代生的人,但我早就接受了在电脑和手机上阅读。”B.随着网络和智能手机的迅速发展,使中小学生接触手机和网络游戏的比例日益增长。《报告》显示,76.3%的学生从小学就开始接触网络游戏,父母对孩子玩游戏的监管大多以成绩作为标准。 C. 时下年轻人的压力越来越大,于是各种解压方式应运而生:从断舍离、极简主义,到新安全感、北欧生活,这一“哲学大项目”在商业领域经久不衰,且越来越细化。

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模拟一附答案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模拟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英国政府日前宣布拟推出新规,要求无人机操作员必须“实名注册”,还要参加类似驾驶理论考试的安全意识测试,试图借问责制从源头强化管理,规范无人机使用。 ②被喻为“上帝之眼”的无人机不仅在军事、工业勘测、商业配送等领域功用丰富,在民用领域也越来越受到青睐。据统计,2017年全球无人机的产量将接近300万架,比2016年增长39%,市值超过60亿美元。然而在技术和市场迅速发展的同时,安全隐忧也在不断增加。 ③上个月,一架无人机出现在伦敦盖特威克机场跑道上,导致数十架飞机无法降落,机场也短暂关闭。从无人机面世至今,全球各地不断有其干扰民航客机,造成后者延误、迫降甚至返航等情况。同时,无人机可能带来的对私人领域的侵犯、个人隐私的窥视也引发担忧。各国政府因此不断规划实施对无人机的管理,不过,宽严幅度则相距甚远。 ④在法国,一名少年因使用无人机拍摄城市全景即被起诉,理由是可能造成对他人的危害。根据法国目前颁发的法规,除机场、军事区等敏感地区禁用民用无人机,城市及周边地区,包括公路、公园、沙滩等公共场所上空同样禁用无人机。即使是私人区域,未经允许也不得随意对他人及其所有物进行拍摄,更不得以商业目的进行传播。在澳大利亚、新西兰,类似严格的举措也在施行。 ⑤相比之下,爱尔兰等国家的管理措施相对宽松,爱尔兰仅要求重量在1000克以上的无人机进行登记。英国交通部的研究也显示,400克以上的无人机就有可能对商用飞机的驾驶舱玻璃造成损伤。 ⑥毋庸置疑,维护公共及私人安全领域不受市场盲目逐利的侵害,乃是监管的第一大功能。但是,是否能采取合适的力度使之不损害行业发展的前

江苏省盐城市2019届高三四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9届高三模拟考试试卷 语文 (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019.5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________,我们正面临一个膨食化的阅读时代。时代所能挤出的一点点脑汁,多陷入学理的臃肿系统中________,多少________的繁文,一旦脱去了泡沫,真实有用的信息大概仅几十字或一句话。 A. 毋庸置喙不能自己洋洋万言 B. 毋庸讳言不能自己鸿篇巨制 C. 毋庸置喙不能自拔鸿篇巨制 D. 毋庸讳言不能自拔洋洋万言 2.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在保护湿地的众多标题和字眼中,我只看到“保护”湿地,而始终未见“敬畏”湿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当保护湿地的动作和欣赏、敬畏的情感牵手时 ②在精神上却对湿地无动于衷 ③我只看到湿地对于人类安全重要性的列举 ④这样的保护才真正深入人心 ⑤而始终未见对湿地的生命审美 ⑥人类的关切只是出于利己的安保考虑 A. ③②⑥⑤①④ B. ③⑤⑥②①④ C. ⑥②①④③⑤ D. ⑥⑤④①③② 3. 下列两段文字中都包含的意蕴是(3分)() ①浪迹天涯的游子最终又会思念故土,并在自己的茅屋内,在妻子的怀抱里,在儿女们的簇拥下,在为维持生计的忙碌操劳中,找到他在广大的世界上不曾寻得的快乐。 ——歌德(德国) ②和睦的家庭空气是世界上的一种花朵,没有东西比它更温柔,没有东西比它更知道把一家的天性培养得坚强、正直。人生真正的幸福和快乐,浸透在亲密无间的家庭关系中。 ——德莱塞(美国) A. 和睦的家庭氛围能培养人美好的天性 B. 游子走到天涯也终会思念故土和亲人 C. 亲密无间的家庭关系带给人幸福快乐 D. 家庭是这世界上最温柔最甜蜜的地方 4. 下列括号中对联用途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 种杏成林,怀仁益寿(医院联)滋兰树蕙,种李栽桃(花店联) B. 落处惊风雨,挥来泣鬼神(笔店联)看书狂欲脱,得志喜频弹(帽店联) C. 鹤影随云杳,鹃声带月寒(挽联)大椿常不老,丛桂最宜秋(寿联) D. 一联佳句随流水,百合香车动画桥(婚联)与阶前兰桂齐芳,应堂上椿萱并茂(宅第联)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上赵阁老书 (明)归有光 有光自应举,连蹇不遇。常恨生当太平之盛,徒抱无穷之志,而年往岁徂,茕然无所向往。时张文隐公知之,时时称之于人。张公垂殁,以不能荐达为恨。然有光尝侍于公,间闻公论当世之士,独亟.称明公,谓不惟于文章绝出,他时为国家建弘业者,终有赖焉。有光之乡人在明公门下者,亦颇言鄙人姓名,为明公之所垂记。虽以文隐公之故,然士固有相知者,则有不待付授言语相属而相契舍者矣。

2019全国高三高考语文模拟试题答案

参照秘密级管理★考试结束前 2018-2019学年高三高考模拟考试诊断性检测考试试题(2019.4)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细则 1.D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项,由原文可知,“所有艺术作品都要创造意象,情景交融”与“并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能够具有意境”之间并无因果关系。B项,“十分漂亮才是美”说法有误,原文“非常完美”并不等于“十分漂亮”,有些作品可能在外形上并不漂亮,但在人物塑造上是完美的。C项,“这是比西方艺术高明之处”的说法属无中生有。 2.B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项,“正反对比”的说法错误,应是“中西对比”。C项,“作者以杜甫和王维的诗作为论据”是为了论证“不是任何好的艺术作品都有深远的意境”。D项,“尤其强调好的艺术作品必须要有深远的意境”说法错误,原文说的是“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有意境,也不是任何好的艺术作品都有深远的意境”。3.C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选项中“如果让西方艺术家来评判,结论可能恰恰相反”错误,因为按西方艺术家的观点,王维的诗不符合西方艺术家以逼真为美的原则,可能都不会被认为是好的艺术作品,也就无从谈“妙”了。 4.(3分)C.(“入围门槛逐年攀升”错,从图2可知,2015年民企制造业500强入围门槛较上一年稍降。) 5.(3分)D.(“民企来自正规金融系统的融资的作用已经淡化”错,原文为“民企的融资来源除了正规金融系统如商业银行以外,还有私募基金、风险投资等很多其他渠道。越来越多新兴的融资创新不断涌现,比如众筹等等”,不能得出“民企来自正规金融系统的融资的作用已经淡化”的结论。) 6.(6分)①优化民企外部营商环境:市场准入一视同仁;提供平等法治保障;税务部门优化服务。②民企自身也须创新发展:顺应产业升级规律;积极创新融资模式;加快推进科技创新。 7.B 命题特点: 随文命题: (一)文章结尾说“某些不变的东西更是珍贵的”,试问,文章中哪些是不变的,不变中的哪些对作者,对男孩,对城市而言是特别珍贵的。 (二)塔不仅仅是“我”乡情回忆的承载者,也是塔下人家生活的见证者,有人说“塔”垂垂老矣,是一个老者慈祥地看着城市个人奋斗的历史;也有人说“塔”欣欣向荣,是一个城市的精神坐标,和不竭的活力源泉,你赞同哪一种看法,请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倾向后者,因为男孩的发展历程,就是塔赋予他的活力。 也可以说前者,塔本身是“被雨淋湿的古塔”,既然古,就要有古的风范和韵味,就要成为一代代看塔者,恋塔者的精神符号和城市的文化意义。然而,沈念荡开一笔,不过多缠绕自己对塔的回味,而是就“塔下人家”的发展告诉我们,塔是我们寻找不单是记忆宝藏,也是灵感宝藏的入口。因此,塔是青春永驻的,因为塔“在不变中收纳着变化”。 8.①“塔”是这座城市的特定坐标,记载人们对城市的独有记忆。②“塔”是历史的见证者,见证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③“塔”象征塔下人家勤勉乐观、坚强自立的生活态度,象

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1月)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南京市、盐城市2019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Ⅰ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尚书》里的尧、舜等英雄人物通常是半人半神,庄严崇高,▲。他们的语言通常是自上而下的训话,▲,不容置疑。因此上古历史表现出以崇高为主的美学风格,很少幽默,很少轻松,总给人一种▲紧张的感觉。 A.不动声色高屋建瓴肃静B.不苟言笑高屋建瓴肃穆 C.不动声色高瞻远瞩肃穆D.不苟言笑高瞻远瞩肃静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记得数年前第一次踏上徽州这块土地,但见烟树葱茏,掩映着栉比而立的黛瓦粉墙,将徽州民居衬托在山光水色之中,▲。▲,▲。▲,▲,▲。 ①勾勒出疏树寒村的山水胜境 ②犹如丹青妙手在用枯笔淡墨 ③强烈地吸引着我深入画境 ④寻幽探胜而陶然忘返 ⑤呈现出一派清新野逸的田园风光 ⑥那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牵人情思 A.③②①⑥④⑤B.③⑥④②①⑤C.⑤②①⑥③④D.⑤⑥③②①④3.下列诗句中的加点词,表示“成年”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常思剑浦越清尘,豆蔻 ..花红十二春。(唐·陈陶) B.丈人博陵王名家,怜我总角 ..称才华。(唐·李商隐) C.束发 ..名场历百艰,荷恩早许出清班。(宋·曹勋) D.富家生女才及笄 ..,阿官门前筑新堤。(宋·林光朝) 4.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3分) A.今天是小女婷婷的十岁生日,借此机会,聊备薄酒,感谢各位亲友多年来对我全家的关怀和帮助,请大家开怀畅饮! B.俗话说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你送我的笔筒虽不贵重,但盛满浓浓的友情,我就笑纳了,一定好自珍藏! C.这么多年来承蒙你的关怀照顾,我是受益匪浅。现在你家里遇到了难处,我自然也应该鼎力相助,竭诚回报。 D.杨总率先发言,抛砖引玉,提出不少建设性的建议。接下来,请未发言的同志不吝才智,献计献策,畅所欲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