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答案】马克思原理第三章

【答案】马克思原理第三章

【答案】马克思原理第三章
【答案】马克思原理第三章

习题题目总数:18答题正确:18答题错误:0待回答:0锁定:0?习题1(单选题)

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对()的不同回答

o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o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o个人的历史作用

o社会发展的规律性

?习题2(单选题)

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o人口因素

o生产关系

o生产方式

o地理环境

?习题3(单选题)

最直接、最集中地反映社会存在的是()

o道德

o宗教

o哲学

o政治法律思想

?习题4(单选题)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在()

o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o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o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

o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习题5(单选题)

在生产关系中,区分不同生产方式、判定社会经济结构性质的客观依据是()

o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o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o消费关系

o产品的分配关系

?习题6(单选题)

在劳动资料这一复杂系统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

o生产工具系统

o劳动力系统

o能源系统

o信息传递系统

?习题7(单选题)

在社会历史发展的问题上,以下论断属于正确的是()

o历史的发展是决定性和主体选择性的统一

o历史的发展是主体自由选择的结果

o历史的发展是由先于人的活动的规律决定了的

o历史的发展纯粹是偶然

?习题8(单选题)

社会形态是()

o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体

o物质和意识的统一体

o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o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

?习题9(多选题)

唯心史观的主要缺陷是()

o夸大了社会意识的作用,否认了社会存在的作用

o承认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

o承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o夸大了少数英雄人物的作用,否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作用

?习题10(多选题)

下列论著属于意识形态的有()

o邹容的《革命军》

o马克思的《资本论》

o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o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习题11(多选题)

政治法律思想的特点及其作用在于它是()

o在社会意识诸形式中起核心作用

o带有强烈的阶级性,为统治阶级利益服务

o其他社会意识形式变化的决定因素

o经济基础最集中、最直接的反映

?习题12(多选题)

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包括()

o劳动资料

o劳动的分工与协作

o劳动者

o劳动对象

?习题13(多选题)

“自然环境决定论”错误地认为,自然环境()

o决定社会的性质

o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o对社会的作用受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制度的制约

o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人类历史是“绝对观念”在时间中的展开,是支配和决定历史的最终力量。

o正确

o错误

?习题15(判断题)

气候、食物、土壤和地形是决定人类生活和命运的四个主要因素。

o正确

o错误

?习题16(判断题)

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

o正确

o错误

?习题17(判断题)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所以,当上层建筑维护经济基础时就一定会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o正确

o错误

?习题18(判断题)

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

o正确

o错误

习题题目总数:20答题正确:20答题错误:0待回答:0锁定:0

?习题1(单选题)

决定社会制度性质和社会制度更替的是()

o生产工具

o生产资料

o生产方式

o生产关系

?习题2(单选题)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的统一。

o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o生产与消费

o主体与客体

o自然与社会

?习题3(单选题)

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

o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

o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

o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

o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

?习题4(单选题)

“社会形态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句话说的是()

o人的思想动机对社会发展不起作用

o社会形态的发展与自然界的发展完全一样

o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没有差别

o社会发展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

?习题5(单选题)

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基本规律是()

o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规律

o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规律

o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o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依次更替的规律

?习题6(单选题)

既承认社会形态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又承认人的活动的选择性的观点,属于()

o折衷主义观点

o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o相对主义观点

o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习题7(单选题)

否认主体选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的观点属于()

o机械决定论

o辩证决定论

o非决定论

o唯心主义决定论

?习题8(单选题)

由于社会历史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着的人创造的,因此()

o社会规律是由人创造的

o人们可以改造或消灭社会规律

o社会发展规律只能通过人的自觉活动起作用

o人的活动都体现社会规律

?习题9(单选题)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最终原因是()

o生产关系的发展

o经济基础的发展

o生产力的发展

o上层建筑的发展

?习题10(单选题)

阶级的实质是()

o一个集团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o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专政

o一个集团占有另一个集团的生产资料

o不同的社会地位和分工

?习题11(单选题)

科学技术革命的作用是()

o科技革命是对统治阶级的极大威胁

o科技革命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强大杠杆

o滥用科技革命的成果会对人类造成“危险”

o科技革命会导致社会政治革命

?习题12(多选题)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表现在()

o它决定着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

o它决定着其他各种社会矛盾

o它决定着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的演进

o它决定着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和客观趋势

下列各项属于改革的社会作用的有()

o改革可以使原有的社会制度持续存在

o改革可以巩固新生的社会制度

o改革可以改变社会制度的根本性质

o改革可以为新社会制度的诞生作量变和部分质变的准备

?习题14(多选题)

“如果资本主义的灭亡是由科学保证了的,为什么还要费那么大的气力去为它安排葬礼呢?”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

o否认历史观上的决定论原则

o抹煞社会规律实现的特点

o否认革命在社会质变中的作用

o否认科学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革命力量

?习题15(多选题)

每一次科学技术革命,都不同程度地引起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深刻变化和社会的巨大进步。其对生产方式产生的深刻影响主要有()

o改变了人们的劳动形式

o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特别是导致产业结构发生变革

o改变了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

o改变了社会环境来促使思维方式的发展

社会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根本动力。

o正确

o错误

?习题17(判断题)

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

o正确

o错误

?习题18(判断题)

没有对抗就没有进步,这是文明直到今天所遵循的规律。

o正确

o错误

?习题19(判断题)

阶级斗争就是社会革命。

o正确

o错误

?习题20(判断题)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了报复。

o正确

o错误

习题题目总数:20答题正确:20答题错误:0待回答:0锁定:0

?习题1(单选题)

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

o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作用

o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

o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o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习题2(单选题)

人们根据自己的目的和需要所从事的社会活动所引起的社会结果,是由各个个人和各种社会力量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合力造成的。这是一种()

o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o唯心主义非决定论观点

o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o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

?习题3(单选题)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基本观点的理论前提是()

o人的根本属性是社会性的原理

o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反作用的原理

o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的原理

o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有制约作用的原理

?习题4(单选题)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还因为()

o人民群众的活动是不受历史条件制约的

o人民群众的一切活动都能推动历史进步

o人民群众的愿望要求都是天然合理的

o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习题5(单选题)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根本原因在于人民群众()

o具有先进思想

o掌握历史发展规律

o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

o占人口大多数

?习题6(单选题)

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这是()

o历史循环论的观点

o唯心主义的观点

o折中主义的观点

o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习题7(单选题)

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

o思想动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o杰出的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o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o剥削阶级代表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习题8(单选题)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既定的历史条件限制。这种观点是说()

o人民群众不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o人民群众没有杰出人物的创造能力强

o人民群众不是历史活动的主体

o人民群众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

?习题9(单选题)

制约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性条件是()

o文化水平

o法律制度

o传统观念

o经济条件

?习题10(单选题)

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就要坚信()

o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

o群众运动具有天然合理性

o群众有高度的改革开放自觉性

o群众有自发的社会主义觉悟

?习题11(单选题)

"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许可的范围"。这种看法是()

o历史循环论观点

o机械决定观点

o历史宿命论观点

o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习题12(多选题)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表现在()

o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o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o人民群众的各种活动都能推动社会进步

o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这一观点表明()

o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o历史不是神创造的

o历史是人们任意创造的

o历史是人的思想发展史

?习题14(多选题)

“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英雄人物的意志可以改变历史方向。

这种观点是()

o唯心主义非决定论在历史观上的表现

o夸大个人作用的唯心史观

o否认历史偶然性的机械论

o否认历史必然性的唯意志论

?习题15(多选题)

下列各项属于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容的有()

o一切依靠群众

o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o一切按照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办

o一切为了群众

?习题16(多选题)

历史人物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o有些占统治地位的剥削阶级的政治代表,在特定的条件下,运用其权力满足社会的某些需要,对历史发展也会起某种甚至是重大的促进作用

o他们比一般人站得高、看得远,解决历史任务的愿望比别人强烈

o杰出的科学家、思想家、艺术家、教育家等的创造性活动,对于人类科学文化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o先进阶级的政治代表人物所提出的思想能够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他们为群众指明革命斗争的方向,在革命斗争中起着领导核心的作用

?习题17(多选题)

英雄史观产生和存在的根源有()

o物质根源

o阶级根源

o社会历史根源

o认识根源

?习题18(多选题)

群众观点的主要内容有()

o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

o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o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

o一切向群众负责的观点

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有()

o杰出人物是历史事件的当事人

o杰出人物是历史任务的发起者

o杰出人物是历史进程的影响者

o杰出人物是决定历史发展趋势?习题20(多选题)

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有()

o阶级分析方法

o历史分析方法

o辩证分析方法

o全面分析方法

第四章 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2013)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地继承了() A、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科学因素 B、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的科学因素 C、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科学因素 D、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科学因素 2、已有上千年历史的绣球,过去一直是壮族少女赠送给情郎的定情信物。现在广西百色市旧州镇的许多壮族人家把自家制作的绣球挂在门边售卖,甚至销售到了欧美.东南亚,成为世界了解中国壮族文化的窗口。壮族群众将自家制作的绣球挂在门前售卖,这说明绣球实现了( ) A、从劳动产品到商品的转变 B、从商品到货币的惊人一跃 C、从使用价值到价值的转变 D、从物物交换到商品流通的转变 3、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 A、创造新价值 B、创造剩余价值 C、创造必要价值 D、创造使用价值 4、商品的价格 A、是商品使用价值的货币表现 B、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C、由供求关系决定 D、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5、对“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句话的正确解释是( ) A、劳动和土地都是价值的源泉 B、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土地形成价值 C、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外部条件,土地是价值的真正源泉 D、劳动必须和自然物相结合才能创造出物质财富 6、在“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阶段的变化“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者。这说明( )

A、商品生产者需要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 B、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就失去了使用价值和价值 C、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必须是观念上的货币 D、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在物物交换中起决定作用 7、价值规律是 A、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 B、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特有的经济规律 C、私有制社会必然存在的经济规律 D、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 8、据韩国三星公司对印度手机市场的调查发现:有5%的印度顾客,由于审美情趣的差异,对目前三星公司推出的手机机型有不同需求。印度顾客对手机机型有不同的需求说明人们关注: A、商品的使用价值 B、商品的价值 C、商品的交换价值 D、商品的价格 9、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矛盾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C、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矛盾 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10、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是,它在使用过程中能() A、转移和保存自身的价值 B、转移自身的价值 C、长期保存使用价值 D、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1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 ) A、生产与需要的矛盾 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C、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D、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 12、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 A、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 B、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 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D、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流通资本 13、2013年国庆期间,小黄和父母选择了标价为2680元/人的云南五日游,小黄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第三章习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第3章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分,共分)。 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C )ch3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 B.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2.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B )ch3 A.产品的分配形式 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 3.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性质取决于(C)ch3 A.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 B.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 C.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D.社会生产力的性质 4.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C)ch3 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C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D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 5.生产力诸要素中的主导因素是( C )ch3 A.生产对象; B.生产工具; C.生产者; D.生产资料 6.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这句话是说(C)ch3 A.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B.生产力直接决定生产关系 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D.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相适应 7.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是(D)ch3 A.客观的物质世界 B.脑力劳动者的集体智慧 C.思想家们的创造性思维 D.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 8.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依据是(D)ch3 A.对立统一规律 B.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原理 C.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

化工原理第三章题库.doc

沉降与过滤一章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一密度为7800 kg/m 3 的小钢球在相对密度为1.2的某液体中的自由沉降速度为在20℃水中沉降速度的1/4000,则此溶液的粘度为 (设沉降区为层流)。D ?A 4000 mPa ·s ; ?B 40 mPa ·s ; ?C 33.82 Pa ·s ; ?D 3382 mPa ·s 2、含尘气体在降尘室内按斯托克斯定律进行沉降。理论上能完全除去30μm 的粒子,现气体处理量增大1倍,则该降尘室理论上能完全除去的最小粒径为 。D A .m μ302?; B 。m μ32/1?; C 。m μ30; D 。m μ302? 3、降尘室的生产能力取决于 。 B A .沉降面积和降尘室高度; B .沉降面积和能100%除去的最小颗粒的沉降速度; C .降尘室长度和能100%除去的最小颗粒的沉降速度; D .降尘室的宽度和高度。 4、降尘室的特点是 。D A . 结构简单,流体阻力小,分离效率高,但体积庞大; B . 结构简单,分离效率高,但流体阻力大,体积庞大; C . 结构简单,分离效率高,体积小,但流体阻力大; D . 结构简单,流体阻力小,但体积庞大,分离效率低 5、在降尘室中,尘粒的沉降速度与下列因素 无关。C A .颗粒的几何尺寸 B .颗粒与流体的密度 C .流体的水平流速; D .颗粒的形状 6、在讨论旋风分离器分离性能时,临界粒径这一术语是指 。C A. 旋风分离器效率最高时的旋风分离器的直径; B. 旋风分离器允许的最小直径; C. 旋风 分离器能够全部分离出来的最小颗粒的直径; D. 能保持滞流流型时的最大颗粒直径 7、旋风分离器的总的分离效率是指 。D A. 颗粒群中具有平均直径的粒子的分离效率; B. 颗粒群中最小粒子的分离效率; C. 不同粒级(直径范围)粒子分离效率之和; D. 全部颗粒中被分离下来的部分所占的质量分率 8、对标准旋风分离器系列,下述说法哪一个是正确的 。C A .尺寸大,则处理量大,但压降也大; B .尺寸大,则分离效率高,且压降小; C .尺寸小,则处理量小,分离效率高; D .尺寸小,则分离效率差,且压降大。 9、恒压过滤时, 如滤饼不可压缩,介质阻力可忽略,当操作压差增加1倍,则过滤速率为原来的 。 B A. 1 倍; B. 2 倍; C.2倍; D.1/2倍 10、助滤剂应具有以下性质 。B A. 颗粒均匀、柔软、可压缩; B. 颗粒均匀、坚硬、不可压缩; C. 粒度分布广、坚硬、不可压缩; D. 颗粒均匀、可压缩、易变形 11、助滤剂的作用是 。B A . 降低滤液粘度,减少流动阻力; B . 形成疏松饼层,使滤液得以畅流; C . 帮助介质拦截固体颗粒; D . 使得滤饼密实并具有一定的刚性 12、下面哪一个是转筒真空过滤机的特点 。B A .面积大,处理量大; B .面积小,处理量大; C .压差小,处理量小; D .压差大,面积小 13、以下说法是正确的 。B A. 过滤速率与A(过滤面积)成正比; B. 过滤速率与A 2 成正比; C. 过滤速率与滤液体积成正比; D. 过滤速率与滤布阻力成反比 14、恒压过滤,如介质阻力不计,过滤压差增大一倍时,同一过滤时刻所得滤液量 。C A. 增大至原来的2倍; B. 增大至原来的4倍; C. 增大至原来的 倍; D. 增大至原 来的1.5倍 15、过滤推动力一般是指 。 B

化工原理传质概论与气体吸收考试题目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成绩查询 第七章传质概论 1. 双组分理想气体进行定常单向扩散,如维持气相各部分pA不变,总压增加,气相中的传质通量NA将如何变化? A:增加 B :减少C:不变 D:不定 2. 下述_______分离过程中哪一种不属于传质分离。 A :萃取分离B :吸收分离C :结晶分离D:离心分离 3. 气相压力一定,温度提高1倍,组分在气相中的扩散系数_______。 A:增大1 倍B:约原来的2.83倍 C:减少1倍 D:不变 4. 若温度不变,压力增加1倍,则扩散系数_______。 A:增大1 倍B:约原来的2.83倍 C:减少1 倍D:不变 5. 双组分气体(A、B)在进行定常分子扩散,JA及NA分别表示在传质方向上某截面处溶质A 的分子扩散速率与传质速率,当整个系统为单向扩散时:_______。 A:|JA|=|JB|, |NA|>|NB|B:|JA|>|JB|, |NA|=|NB| C:|JA|<|JB|,|NA|>|NB D:|JA|=|JB|,|NA|

8. 单向扩散中飘流因子_______。 A: >1B:<1 C:=1 D:不确定 9. 双膜理论认为吸收过程的阻力集中在_______。 A :相界面两侧的膜层中B:相界面上 C:液膜之中 D:气膜之中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考试重点 大学考试教程文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考试重点大学考试 马克思主义定义:从阶级属性来说,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来说,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的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背景: 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条件 2,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要求 3,现实的实践发展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也学要现实实践作为客观基础。马克思主义正是适应了时代和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2)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地位 (1)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本性决定的 (2)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 (3)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的试金石

三,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品质 (1)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 (2)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 (3)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要求 四,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1)实现物质财富极打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2)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人们期盼过宗教的或世俗的“救世主”,但从来没有过人类解放科学理论的真正阐述者 (3)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美好的社会 (4)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业,但又是十分艰巨的事业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规律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既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二: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么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的反映现实?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总体看法。 方法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所遵守的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 世界上万事万物归结起来无非是两大类现象: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三章选择题

第三章选择题 第三章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存在是指 A.生产力各要素的总和B.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 D.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 2.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是 A.制造使用工具 B.具有宗教信仰考试大自考站,你的自考专家 C.具有思想意识 D.具有语言文字 3.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地理环境的优劣 B.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C.社会风气的好坏来源:https://www.docsj.com/doc/9a5175401.html, D.人口增长的快慢 4.社会意识是 A.社会的政治生活过程 B.社会的教育活动过程 C.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 D.社会的普遍交往过程 5.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中,全部属于非意识形态的是 A.自然科学、逻辑学、语言学 B.政治思想、语言学、道德 C.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 D.技术科学、哲学、艺术 6.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中,全部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是采集者退散 A.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 B.政治思想、语言学、艺术 C.自然科学、道德、宗教 D.法律思想、哲学、艺术 7.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能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是由于 A.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 B.它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C.它具有历史继承性 D.它具有相对独立性 8.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考试大论坛 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社会生产与社会消费的关系问题

9.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 A.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B.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C.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D.人与劳动资料之间的关系 10.在劳动资料,最能标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因素是 A.运输设备 B.动力系统 C.传动装置考试大论坛 D.生产工具 11.自然科学属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要素,这是因为 A.它是对自然界的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 B.它能把生产力系统中的各要素组合成统一整体 C.它渗透到生产力诸要素中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D.它是构成现代生产力系统的独立的实体性因素 12.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 A.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B.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C.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关系来源:考试大的美女编辑们 D.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 13.生产关系各项内容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劳动的分工协作形式 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C.产品的分配方式 D.产品的交换方式 14.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在于它是 A.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 B.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私有制 C.社会化的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 D.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开放的市场经济 1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经济制度遵循了 A.社会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 B.生产力具有加速发展的原理 C.经济基础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原理 D.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来源:https://www.docsj.com/doc/9a5175401.html, 16.经济基础是一定社会中 A.生产力系统各要素的总和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 C.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D.占统治地位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17.上层建筑由两大部分构成,它们是 A.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B.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

《化工原理》试题库答案

《化工原理》试题库答案 一、选择题 1.当流体在密闭管路中稳定流动时,通过管路任意两截面不变的物理量是(A)。 A.质量流量 B.体积流量 C.流速 D.静压能 2. 孔板流量计是( C )。 A. 变压差流量计,垂直安装。 B. 变截面流量计,垂直安装。 C. 变压差流量计,水平安装。 D. 变截面流量计,水平安装。 3. 下列几种流体输送机械中,宜采用改变出口阀门的开度调节流量的是(C)。 A.齿轮泵 B. 旋涡泵 C. 离心泵 D. 往复泵 4.下列操作中,容易使离心泵产生气蚀现象的是(B)。 A.增加离心泵的排液高度。 B. 增加离心泵的吸液高度。 C. 启动前,泵内没有充满被输送的液体。 D. 启动前,没有关闭出口阀门。 5.水在规格为Ф38×的圆管中以s的流速流动,已知水的粘度为1mPa·s则其流动的型态为(C)。 A.层流 B. 湍流 C. 可能是层流也可能是湍流 D. 既不是层流也不是湍流 6.下列流体所具有的能量中,不属于流体流动的机械能的是(D)。 A. 位能 B. 动能 C. 静压能 D. 热能 7.在相同进、出口温度条件下,换热器采用(A)操作,其对数平均温度差最大。 A. 逆流 B. 并流 C. 错流 D. 折流 8.当离心泵输送液体密度增加时,离心泵的(C)也增大。 A.流量 B.扬程 C.轴功率 D.效率 9.下列换热器中,需要热补偿装置的是(A)。 A.固定板式换热器 B.浮头式换热器型管换热器 D.填料函式换热器 10. 流体将热量传递给固体壁面或者由壁面将热量传递给流体的过程称为(D)。 A. 热传导 B. 对流 C. 热辐射 D.对流传热 11. 流体在管内呈湍流流动时B。 ≥2000 B. Re>4000 C. 200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新版)前四章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1.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范畴是对一切客观存在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和概括,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不依赖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意义: (1)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论述:我们通过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就要充分认识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物质世界,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更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我们要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指导下,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取得社会主义实践的胜利。 1.2谈谈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条件下,如何认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意识是特殊的物质,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人工智能,它的“意识”就基于他所处的躯壳以及其中的代码,这决定了它的“意识”。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是意识的能动作用。人工智能的“意识”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便有可能突破人类的限制而产生积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3)要想正确认识和把握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反作用,必须处理好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1.3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 (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对程的始终。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的统一。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统一的原理,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理论依据。 (4)我们既要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原则,又必须注意中国的特点,从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只有这样,才能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推向前进。 1.4依据思维方法与思维能力的关系,谈谈如何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 学习和掌握唯物辨法的科学思维方法,就是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增强思维能力,特别是不断增强辨证思维能力,历史思维能力,战略思维能力,底线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1)辨证思维能力;培养和提高辨证思维能力,就要认真学习辨证唯物主义,全面,系统,准确的掌握联系和发展中的基本观点,基本环节和基本规律,将其自觉地体现和运用于思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复习题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历史观是() A、人们对社会历史的一切观点和看 B、人们对社会历史的主要看法和认识 C、人们对社会历史的规律性的看法 D、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或总的看法 2、历史唯物主义是研究() A、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B、人类社会各个领域发展的规律 C、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D、人类社会中的各种关系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3、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在于是否承认()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C、人民群众决定社会历史发展 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4、使自然和社会既联系又区别的基础是() A、社会意识 B、社会劳动 C、人的作用 D、生产资料 5、在人类社会全部关系中,最基础的是() A、血缘关系 B、思想关系 C、法律关系 D、生产关系 6、历史唯物主义和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B、主要和次要的关系 C、全部和局部的关系 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7、地理环境是指() A、人类所处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合 B、一地的气候条件 C、一地的动植物分布状况 D、一地的矿产资源状况 8、地理环境决定论的错误在于() A、根本否认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作用 B、片面夸大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作用 C、承认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有一定的作用 D、认为地理环境是社会的自然历史前提 9、人口因素是指() A、人口数量 B、人口质量 C、人口密度 D、数量、构成、分布、素质及其变化规律 10、人口决定论的错误在于() A、片面夸大了人口因素对社会的作用 B、完全否认人口因素对社会的作用 C、重视人口因素对社会的作 D、主张对人口数量和质量进行积极调控 11、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 A、客观规律 B、生产方式 C、地理环境 D、人口因素 12、在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是为了() A、控制人口数量 B、提高人口素质 C、减轻国家负担 D、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13、生产方式是()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统一 D、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化工原理期末考试真题及答案

填空题 1.(3分)球形粒子在介质中自由沉降时,匀速沉降的条件是_粒子所受合力的代数和为零_ 。滞流沉降时,其阻力系数=_24/ Rep_. 2. 在静止的、连续的同种流体内,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各点的压力均相等。 3.水在内径为φ的只管内流动,已知水的粘度为*s,密度为1000kg*m3,流速为1m/s,则Re=99502,流动类型为湍流。 4. 流体在圆形管道中作层流流动,如果只将流速增加一倍,则阻力损失为原来的 2 倍;如果只将管径增加一倍而流速不变,则阻力损失为原来的 1/4 倍. 5.求取对流传热系数常采用因次分析法,将众多影响因素组合成若干无因次数群,再通过实验确定各特征数数之间的关系,即得到各种条件下的关联式。 6. 化工生产中加热和冷却的换热方法有_直接换热_, 间壁换热和蓄热换热. 7. 在列管式换热器中,用饱和蒸气加热空气,此时传热管的壁温接近饱和蒸汽侧流体的温度,总传热系数 K 接近空气侧流体的对流给热系数。 8.气液两相平衡关系将取决于以下两种情况: 9.(1) 若 pe〉p 或 C 〉Ce则属于解吸过程 10.(2) 若 p 〉pe 或 Ce〉C 则属于吸收过程 11.计算吸收塔的填料层高度,必须运用如下三个方面的知识关联计算:_平衡关系_,_物料衡算,_传质速率._. 12.在一定空气状态下干燥某物料能用干燥方法除去的水分为_自由水分首先除去的水分为_非结合水分不能用干燥方法除的水分为_平衡水分。 13. ,当20℃的水(ρ=m3,μ=厘泊)在内径为100mm的光滑管内流动时,若流速为s时,其雷诺准数Re为×105;直管摩擦阻力系数λ为. 14.流体流动时产生摩擦阻力的根本原因是流体具有粘性 15.计算管道流体局部阻力的方法有:当量长度法;阻力系数法;,其相应的阻力计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题库-章节题库-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圣才出品】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一、概念题 1.社会存在(浙江财经大学2016年研;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研;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研;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9年研;中央财经大学2008年研)答:社会存在,又称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产方式。自然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的、必要的条件,是人们生活和生产的自然基础。人口因素也是重要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对社会发展起着制约和影响的作用。物质生产方式,即马克思所说的“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通常简称为生产方式,是指人们为获取物质生活资料而进行的生产活动的方式,它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及决定力量。 2.生产方式(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研;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研;江苏大学2016年研;南京财经大学2012年研;北京工商大学2007年研) 相关试题:生产关系(淮北师范大学2016年研) 答:生产方式是指社会生活中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谋得方式,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界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体系。在社会生产中,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二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生产方式是划分社会类型的基本标志。

3.经济基础(北京化工大学2016年研;广西民族大学2016年研;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研;中央财经大学2011年研;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年研) 答: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理解经济基础的内涵,要把握两点:①经济基础的实质是社会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制度化的物质社会关系。社会实际运行过程是复杂的,在一定社会内部往往存在着多种而不是单一的经济关系,有前一社会残存的经济基础成分,也有未来社会的经济基础的萌芽,以及在几个社会形态中都有的以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为基础的小生产的生产关系。但决定一个社会性质的是其占支配地位的经济基础。②经济基础与经济体制具有内在联系。经济体制是社会基本经济制度所采取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具体实现形式。经济体制与生产力发展的关系更为直接、更为具体,在实践中它总是与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的。 4.上层建筑(华中农业大学2016、2012年研;山东师范大学2016年研;沈阳工业大学2016年研;江西理工大学2016年研;天津商业大学2016年研;浙江财经大学2016年研;聊城大学2015年研;天津商业大学2014年研) 答: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自原始社会解体以来,上层建筑由意识形态和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政治组织等两部分构成,具体为:①意识形态,又称为观念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思想观点;②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和政治组织,又称为政治上层建筑,包括国家政治制度、立法司法制度、行政制度与国家政权机构、政党、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政治组织形态和设施。

南工大化工原理第三章 习题解答

第三章习题 1)有两种固体颗粒,一种是边长为a的正立方体,另一种是正圆柱体,其高度 和形状系数的计 为h,圆柱直径为d。试分别写出其等体积当量直径 2)某内径为0.10m的圆筒形容器堆积着某固体颗粒,颗粒是高度h=5mm,直径 d=3mm的正圆柱,床层高度为0.80m,床层空隙率、若以1atm,25℃ 的空气以0.25空速通过床层,试估算气体压降。 [解] 圆柱体: 3)拟用分子筛固体床吸附氯气中微量水份。现以常压下20℃空气测定床层水力特性,得两组数据如下: 空塔气速0.2,床层压降14.28mmH2O

0.693.94mmH2O 试估计25℃、绝对压强1.35atm的氯气以空塔气速0.40通过此床层的压降。 (含微量水份氯气的物性按纯氯气计)氯气, [解]常压下, 欧根公式可化简为 3)令水通过固体颗粒消毒剂固定床进行灭菌消毒。固体颗粒的筛析数据是:0.5~ 0.7mm,12%;0.7~1.0mm,25.0%;1.0~1.3,45%;1.3~1.6mm,10.0%; 1.6~ 2.0mm,8.0%(以上百分数均指质量百分数)。颗粒密度为1875。 固定床高350mm,截面积为314mm2。床层中固体颗粒的总量为92.8g。以 20℃清水以0.040空速通过床层,测得压降为677mmH2O,试估算颗粒的形状系数 值。

4)以单只滤框的板框压滤机对某物料的水悬浮液进行过滤分离,滤框的尺寸为 0.20×0.20×0.025m。已知悬浮液中每m3水带有45㎏固体,固体密度为 1820。当过滤得到20升滤液,测得滤饼总厚度为24.3mm,试估算滤饼的含水率,以质量分率表示。 6)某粘土矿物加水打浆除砂石后,需过滤脱除水份。在具有两只滤框的压滤机中做恒压过滤实验,总过滤面积为0.080m2,压差为3.0atm,测得过滤时间与滤液量数据如下: 过滤时间,分:1.20 2.70 5.23 7.25 10.87 14.88 滤液量,升:0.70 1.38 2.25 2.69 3.64 4.38

大二化工原理吸收练习题.doc

化工原理吸收部分模拟试题及答案 1.最小液气比(L/V)min只对()(设计型,操作型)有意义,实际操作时,若(L/V)﹤(L/V)min , 产生结果是()。 答:设计型吸收率下降,达不到分离要求 2.已知分子扩散时,通过某一考察面PQ 有三股物流:N A,J A,N。 等分子相互扩散时: J A()N A()N ()0 A组分单向扩散时: N ()N A()J A()0 (﹤,﹦,﹥) 答:= > = ,< > > 。 3.气体吸收时,若可溶气体的浓度较高,则总体流动对传质的影响()。 答:增强 4.当温度升高时,溶质在气相中的分子扩散系数(),在液相中的分子扩散系数()。答;升高升高 5.A,B两组分等摩尔扩散的代表单元操作是(),A在B中单向扩散的代表单元操作是 ()。 答:满足恒摩尔流假定的精馏操作吸收 6.在相际传质过程中,由于两相浓度相等,所以两相间无净物质传递()。(错,对) 答:错 7.相平衡常数m=1,气膜吸收系数 k y=1×10-4Kmol/(m2.s),液膜吸收系数 k x 的值为k y 的100倍,这一 吸收过程为()控制,该气体为()溶气体,气相总吸收系数 K Y=() Kmol/(m2.s)。(天大97) 答:气膜易溶 9.9×10-4 8.某一吸收系统,若1/k y 》1/k x,则为气膜控制,若 1/k y《1/k x,则为液膜控制。(正,误)。 答:错误,与平衡常数也有关。 9.对于极易溶的气体,气相一侧的界面浓度y I 接近于(),而液相一侧的界面浓度x I 接近于 ()。 答:y*(平衡浓度) x(液相主体浓度) 10.含SO2为10%(体积)的气体混合物与浓度C= 0.02 Kmol/m3的SO2水溶液在一个大气压下接触,操 作条件下两相的平衡关系为 p*=1.62 C (大气压),则 SO2将从()相向()转移,以气相组成表示的传质总推动力为()大气压,以液相组成表示的传质总推动力为()Kmol/m3 。 答:气液 0.0676 0.0417 11.实验室中用水吸收 CO2基本属于()控制,其气膜中浓度梯度()(大于,小于,等于) 液膜浓度梯度,气膜阻力()液膜阻力。(清华97) 答:液膜小于小于

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测试题1

您已经完成本次练习 一. 判断题注:每题2分,在相应的选项后面打勾。(得分:18.0) 1. 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错)标准答案:错 2. 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对)标准答案:对 3. 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标准答案:对 4.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完全受物质制约、影响和作用”。(错)标准答案:错 5.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生产过多超过劳动人民需要的矛盾。(错)标准答案:错 6. 产业资本循环顺次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是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对)标准答案:对 7. 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对)标准答案:对 8.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永恒不变的。(错)标准答案:错 9. 真理观上的相对主义,错误在于认为关于同一对象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对)标准答案:错 10.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经达到数百万种。这说明物世界是人类创造的。(错)标准答案:错 二. 单选题注:每题1.5分。(得分:39.0)

11. 哲学上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上的物质形态的关系是:(B)标准答案:B A. 本源和派生的关系 B. 一般和特殊的关系 C. 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D. 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12.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B)标准答案:B A. 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 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 工人罢工和起义 D. 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13. 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达了认识客体的涵义的是:(B)标准答案:A A. 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 B. 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 C. 认识的客体是外部自然界 D. 认识的客体是客观存在的事物 14. “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是鲁迅对《三国演义》的点评。这一评述所蕴含的哲理是:(D)标准答案:D A. 对事物既要认识其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认识其矛盾的次要方面 B. 对事物既要看到其现象又要抓住事物的本质 C. 对事物既要把握其同一性又要把握其斗争性 D. 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 15.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产生的直接原因是:(C)标准答案:C A. 社会产品的分配不均 B. 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暴力掠夺

马克思主义原理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三章练习题单选题 1.划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依据是(C) A.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 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 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 2.唯心史观的重要特征是(A) A. 认为英雄人物创造历史 B.重视社会基本矛盾的作用 C.认为社会历史是物质发展史 D.承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3.区分国家的类型和本质的根据是(B) A.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低 B.国体 C.领土大小、人口多少和力量的强弱 D.政体 4.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观点是(D)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 B.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发展方向 C.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 D.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5.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能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是由于( A ) A.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 B.它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C.它具有历史继承性 D.它具有相对独立性 6. 恩格斯指出:“在历史上出现的一切社会关系和国家关系,一切宗教制度和法律制度,一切理论观念,只有理解了每一个与之相关的时代的物质生活条件,并从这些物质条件中被引申出来的时候,才能理解”,这句话的意识是(D ) A. 社会意识及其载体都是社会存在 B.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C. 社会意识具有反作用 D.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7. 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从根本上说,这是由(B ) A. 党的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决定的 B. 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 C. 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国际环境决定的 D. 广大人民群众积极主动地参与改革决定的 8. 社会存在是指( D ) A.生产力各要素的总和 B.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 D.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 第三章

第三章 一、单项选择题 1、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A) A、生产方式 B、地理条件 C、社会意识 D、人口因素 2、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 C ) A、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 B、具有历史的继承性 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3、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 A、生产资料所有制 B、产品的分配和交换 C、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D、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 4、“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 D ) 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 D、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 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 C ) A、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 B、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 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 6、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 D ) A、生产力 B、该社会的各种生产关系 C、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D、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7、上层建筑是指D ) A、社会的经济制度 B、社会生产关系 C、科学技术 D、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 8、社会形态是( B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B、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D、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 9、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 B ) A、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 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 10、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 C ) A、生产力的发展 B、生产关系的变革 C、社会形态的更替 D、科技的进步 11、社会革命根源在于( D ) A、人口太多 B、少数英雄人物组织暴动 C、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 D、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 12、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 C ) A、改变社会主义制度 B、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实现社会公平 13、“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C ) A、科技革命是对统治阶级的极大威胁 B、科技革命对变革社会制度具有直接的决定作用 C、滥用科技革命的成果会对人类造成“危险” D、科技革命导致社会政治革命 14、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这是( C )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折中主义的观点 C、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D、历史循环论的观点 15、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钥匙是( C ) A、阶级斗争史 B、思想发展史 C、劳动发展史 D、文化发展史 16、阶级实质上是一个( B ) A、思想范畴 B、经济范畴 C、政治范畴 D、文化范畴 17、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 C )

第二章 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2013)

第二章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 D ) A.客观实在性的观点B.主体性的观点 C.反映的观点D.实践的观点 2.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 A ) A.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B.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 C.生活、行为、现实、实事等感性活动D.科学实验 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 C ) A.先验论B.反映论C.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D.不可知论 4.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实践自身的特点而言因为( C )A.它是对人类有用的活动B.它是多数人参加的活动 C.它是具有普遍性和直接现实性的活动D.它是具有主观性的活动 5.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应理解为( D )A.革命运动是由革命理论派生的 B.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最终决定作用 C.革命理论是革命运动的基础 D.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6.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在于( A ) A.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 C.感性认识是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是间接经验 D.感性认识可靠,理性认识不可靠 7.毛泽东说:“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这一论断揭示了( B ) A.感性认识是整个认识的起点B.感性认识的局限性 C.感性认识对人们认识事物本质没有实际意义D.理性认识先于感性认识 8.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强调了( D )

A.人们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事物 B.人们获得感性经验至关重要 C.人们不仅要善于观察事物,而且要善于思考问题 D.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指导 9.摩尔根曾长期生活于美洲土著印第安人的部落中,掌握了大量的实际材料,对这种社会组织做了深入的了解,才写出《古代社会》这部不朽之作,提出了一系列有重大科学价值的见解。这件事说明( C ) A.学习有科学价值的书本知识十分重要 B.只要掌握实际材料,就能获得理论知识 C.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 D.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 10.感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是( C ) A.概念、判断、推理B.抽象性、间接性 C.感觉、知觉、表象D.形象性、直接性 11.绝对真理是指( D ) A.绝对正确的认识B.终极真理 C.永恒不变的真理D.任何真理都有不依赖于主体的客观内容 12.我们党的群众路线的认识论基础是( C ) A.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的原理 B.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C.认识的辩证过程即实践、认识、再实践的矛盾运动 D.历史唯物主义关于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有巨大作用的原理 13.“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再好的音乐也无济于事。”这说明( A ) A.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与过程 B.人的感觉能力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 C.人的认识能力是因人的生理结构决定的 D.事物因人的感觉而存在 14.最初人们把文盲定义为不识字的人;后来又把文盲确定为看不懂现代信息符号、图表的人;而现在联合国把文盲确定为不能用计算机交流的人。从哲学上看,这表明(C)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