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腹内压监测技术

腹内压监测技术

腹内压监测技术
腹内压监测技术

中华护理学会

危重病护理文凭课程

成组计划

腹内压监测技术

指导老师:张春艳

组员:XX 四川省人民医院

XX 四川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XX 青海省人民医院

XX 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医院

2009年7月15日

内容

1、背景

2、简介

3、腹内压监测的原理和具体实施方法

4、腹内压监测相关问题

5、腹内压监测护理要点

6、意义

7、参考资料

一背景

近年来,腹内压监测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外重症监护病房已常规做腹内压(intra一.abdominal pressure,IAP)监测。李明岳等研究表明重

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病情与腹内压的变化密切相关。梁群等研究表明腹内压监测可成为临床救治中判断严重多发伤病情变化的一项重要可靠的指标圆。腹内压监测应用于危重病人诊断、治疗、肠内营养等方面,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但在护理界,腹内压相关研究少有报道,护理人员对腹内压相关概念、监测方法、影响因素、临床意义等了解不多,在临床应用中常常存在护士认识不足、操作不规范、不善于分析、机械地执行医嘱、不及时提供可靠的数据等问题。本组四位同学因同时对此问题都十分关注,通过朝阳医院RICU 老师的指导和国内外相关资料的查阅,将腹内压监测中存在的护理问题进行总结,以引起护理人员的重视。

二简介

腹内压是腹腔内的压力,在正常情况下与大气压相等或略高于大气压,任何引起腹腔内容物体积增加的情况都可以增加腹腔内的压力。IAP增高常发生于创伤后或腹部手术后,如腹腔感染、术后腹腔内出血、复杂的复杂血管手术(如肝脏移植)、严重的腹腔外伤伴随脏器肿胀、腹腔内或腹膜后血肿形成、使用腹腔内填塞物止血或抗休克裤、腹腔镜操作中腹腔内充气、急性胰腺炎等。IAP升高达到一定程度后对人体各器官功能产生不良影响,此时称之为腹腔高压症(intra-abdominal hyperternsion,IAH)。IAH持续一定时间,可导致多个器官功能不全,甚至衰竭,称之为腹腔室隔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ACS),后者在临床上表现为严重腹胀、通气障碍、难治性高碳酸血症、肾功能障碍等。如果得不到及时处理,病人很快就会死亡。

三腹内压监测的原理和具体实施方法

(一)原理

腹腔是一个密闭的体腔,前壁由肌肉与软组织组成,后壁由脊椎及腰大肌等组成,上部是膈肌,下方是骨盆及盆底肌肉组织。因此,除前方腹壁有扩展空间外,腹腔容量的扩展性有限。当腹腔内有逐渐增多的积液、积血或肠内有积气、积液时,腹腔随之向外扩张,形成腹部膨出;当腹腔压力急骤增高时,腹壁不能随之迅速扩张,致使密闭腔内的压力增加,腹腔内与腹膜后的脏器、血管受压,同时膈肌向胸腔方向上抬,压缩了胸腔和纵膈的容积,心肺与大血管也都受到影响,进而产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出现许多症状。因此,腹腔压力的测定是发现ACS

的关键,要求护士准确掌握测量方法。

(二)方法

1、直接测压置管于腹腔内,然后连接压力传感器或是腹腔镜手术中通过自动气腹机对压力进行连续监测。

1.1 直接腹腔内穿刺测压是将针头刺入或导管置入腹腔(脐与髂前上棘联线中点处穿刺)接生理盐水并将通过三通与换能器或输液器连接,测量时以腋中线为零点测压,此法的缺点是有一定创伤、导管易堵塞和有腹腔感染的风险。

1.2 通过微导管测压是采用尖端带有微电极的导管置入腹腔内(脐与髂前上棘联线中点处穿刺)连接监测仪进行测压,此法可连续监测,测量准确,缺点是价格较贵、有一定创伤和感染风险。

2、间接测压通过测量下腔静脉压力、膀胱压力及胃内压力间接反应腹腔内压力。

2.1 经股静脉置管测压是通过股静脉置管测定下腔静脉压力,其与腹内压力变化有较好的相关性,放置股静脉置管时导管尖端应达腹腔下腔静脉位置(30cm左右为宜),通过三通连接股静脉置管和压力换能器进行测压,患者平卧位,以腋中线为零点,在呼气末进行测量,测压管路需连接肝素生理盐水抗凝。

2.2 经膀胱测压临床应用最多,操作较为方便,并发症少,且危重病患者大多放置有尿管,不需再重新留置尿管。患者取平卧位,置三腔或双腔Foley尿管,测压前保证尿液引流通畅,排空膀胱后,夹闭尿管,通过18号针头(双腔)或连接Y 型管(三腔)连接测压管或传感器:以腋中线为零点,应用60ml注射器向膀胱内注入生理盐水25ml,关闭注射器连接阀,读取测压管中水柱读数,或通过传感器连接监护仪读取监护仪上压力读数,即为腹腔内压力。有研究比较膀胱内压和经腹腔镜直接测得的腹内压的相关性,发现膀胱内液体容积在200mL以内时,膀胱内压和腹内压具有相关性,但在注入50ml生理盐水时,膀胱内压和腹内压相关性最好。新近的研究证实10-50ml的生理盐水测量的膀胱内压就可以很好的反映腹腔内压,而注入50-100ml的生理盐水可能高估膀胱内压。因此目前推荐采用25ml 的生理盐水进行膀胱内压测量。现介绍一种将普通台式血压计改造后用于早期腹内压监测的方法

2.2.1 材料与制作

a、材料:普通台式血压计1台,三通接头1个,长20cm,直径1cm,橡胶管1根。

b、制作:将普通台式血压计中水银去掉,将血压计底座钻一个直径0.5cm 的洞与玻璃管相通,然后将橡胶管的一端与玻璃管下端连接,另一端与三通接头连接,组成测压管。测压时用三通管将测压管、尿管、输液管连接。其制作原理同测量中心静脉压装置。见图1

2.2.2方法

a、测压患者取平卧位,留置Foley导尿管,准备100ml 生理盐水的输液袋,插上一个普通输血器,排净空气,将输血器前端有橡胶管的一段前面硬的一端去掉,保留橡胶管与三通接头连接。三通的另两端分别连接尿管和测压管。测压前,先将测压橡胶管内充满盐水至玻璃管“0”刻度处,然后夹闭测压管。将输液袋抬高与地面垂直,让盐水缓慢注入膀胱,当输液管内液面不再下降时,夹闭输液管,开放测压管,可见液体进入测压玻璃管内。血压计上所示的毫米汞柱刻度,此时为毫米水柱,直接读出玻璃管水柱的高度(毫米水柱),就是腹腔内压力。

b、注意事项向膀胱内注入盐水时,注意无菌操作,严格消毒各连接口处,防止逆行感染;测压前排空膀胱;测压时测压管“0”刻度与耻骨联合同一水平面;在呼气末读取数值。

2.3 当经膀胱测压法不适用时,也可用经胃测压法来进行估计。首先抽尽胃内容物,由鼻胃管或胃造口管向胃内缓慢注射50-100 ml盐水或应用胃内气囊,通过连接的输液器或压力传感器进行测压,以腋中线为零点。当腹内压低于20 mmHg 时胃内压与膀胱压有一定的相关性。另外,经测量pHI的胃张力计的胃内气囊测压和直接腹内压测压也具有很好的相关性。置入胃张力计后,抽空胃内容物,经气囊注入1- 2ml空气,连接换能器后空气校零点,在呼吸末进行测压。此方法无需连接液体和冲洗,谓之“干性测压”,不需要液体输注,但也会受到肠内营养的影响,在测压前需停止肠内营养4-6小时,并尽可能抽尽胃内的气体。在同时

分压时采用,可同时提供腹腔内压力和影响胃肠粘膜血液供监测pHI和胃粘膜C0

2

应情况。

3、膀胱损伤、神经性膀胱、膀胱挛缩的患者是经膀胱测压的禁忌症,胃手术后、胃储留、胃肿瘤是经胃测压的禁忌症,需改用其它方法测量。直接测压法和经股静脉测压无绝对禁忌症,但是存在创伤和感染的风险。

4、无论何种测压方法,均应动态监测或持续监测并根据临床症状和表现判断病

情进展情况。患者体位、正压通气和呼吸对腹内压测量有一定的影响。测压时均

0或暂时脱机片刻,测压时注意无菌操应平卧位。机械通气时可将PEEP降为0cmH

2

作。经膀胱测压时每次须排空膀胱,注入的生理盐水量须相等,便以比较。经胃内测压须排除胃内容物,避免肠内营养对压力测定的影响。

四腹内压监测相关问题

1、危重病患者正常腹腔内压在5--7mmHg左右。腹内压持续或反复增高超过12mmHg 即被称为腹腔内高压。根据2007年国际腹腔间隔综合征会议的定义,认为腹内压持续升高超过20 mmHg并伴器官功能障碍即可诊断ACS。腹内压增高对器官功能产生了不良影响是重要的诊断依据,如心排血量下降、少尿、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酸中毒或颅内高压等。需要积极预防甚至手术开腹减压,以挽救患者生命。1984年Kron首先采用经膀胱测定术后腹内压并以此作为开腹减压的标准,1l例腹主动脉瘤患者术后腹内压>25mmHg伴发少尿的患者,有7例患者接受了开腹减压,病情立即改善,而其余4例未行手术干预的患者都发展为急性肾衰竭和死亡。“如果不测定腹内压就不能诊断IAH和ACS。因此,严密的腹内压力监测是及早发现、诊断、预防和治疗ACS的关键。

2、腹内压监测中存在的问题

2.1 护士对腹内压的概念不清:因为在护理教材中没有腹内压相关的知识点,临床上腹内压监测仅仅用于医学科研工作中,探讨腹内压与病情进展和转归的关系,而没有成为常规监测项目。

2.2 护士不了解腹内压监测的目的:护士对腹内高压、腹腔间室综合症给机体带来的危害了解不多,使护士从思想上不能认识腹内压监测的重要性,甚至不愿意去测量。这样对科研数据的采集、何时进行腹部减压手术、何时能实施早期肠内营养等等方面都有影响。

2.3 护士不了解腹内压监测的影响因素:腹内压监测由护士执行,由于未制定正规的腹内压监测操作流程,测量过程中常常存在很多的影响因素。使测量数据出现误差。而一旦测量结果与病情不相符时,需要重复测量,从而增加护理工作量。

2.4 护士不善于观察、判断、分析腹内压的变化:由于护士不了解腹内压的变化范围,当腹内压增高时不能及时向医生汇报。临床上护士对腹部触诊不重视,当病人腹部膨胀、腹肌紧张度增高时不能及时测量腹内压,影响病情的动态观察。

护士机械地执行医嘱,对测量的结果不能进行分析。

3、腹腔内压增加IAH/ACS的高危因素,包括:降低腹壁顺应性的因素如急性呼吸衰竭尤其是胸腔内压力增加者,腹部手术后减张缝合或使用腹带,严重创伤,腹壁烧伤;增加肠腔内容积的因素如胃轻瘫,肠麻痹、肠梗阻;肠系膜缺血,坏死:增加腹腔内容积的因素如腹腔内腹壁,腹膜后出血,大量腹水,腹膜透析,肝损害/移植;腹腔镜手术后;毛细血管渗漏如酸中毒(pH<7.2)低血压,低温(中心温度<33℃),急性重症胰腺炎,腹膜炎,凝血功能障碍,无尿,严重感染,大剂量容量复苏(5升以上晶体液/24h,或24小时输血制品>10单位),腹主动脉瘤修补术,严重创伤损伤控制剖腹术后,严重创伤,大面积烧伤等。有腹内压增高可能的患者(符合两项以上高危因素的新入ICU患者或临床症状恶化的患者)应常规监测腹内压。如有腹腔内压增高超过12mmHg则需要4小时一次进行连续监测并严密观察患者器官功能损害情况。

五腹内压监测的护理要点

1、制定腹内压监测护理常规和操作流程,设计腹内压记录表格。要求每位护士掌握常规和流程内容,腹内压数值每日交接班,腹内压值增高明显者,应及时向医生汇报,提醒医生分析、判断病情。

2、掌握腹内压的相关概念,提高护理人员对腹内压监测的认识。腹腔由腹壁、腰大肌、脊柱、膈肌及盆腔组成,其容量是有限的,可视为一间隔室。正常人体腹腔内压力在OKPa左右(1KPa=7.5mmHg),当腹腔内容物体积病理性增加以及非

0)确定为正常物质的积聚都可能使腹内压升高。通常将腹内压>1.96KPa(20cmH

2

0),病人出现少尿、气道压升高、低氧血腹内高压。腹腔内压>2.45KPa(25cmH

2

症、心输出量减少、酸中毒甚至低血压休克等临床表现的一项或多项,诊断为腹腔间室综合症。腹内压可分为4级:I级:10—14mmHg;Ⅱ级:15—24mmHg;Ⅲ级:25—35mmHg;Ⅳ级:>35mmHg。其中I、Ⅱ级对机体危害较小。通过腹内压监测,动态观察腹内压的变化,可以为病人诊断、治疗提供依据,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等等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3、掌握腹内压的影响因素。腹内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在腹腔施加任何外力都会使腹内压增高,影响病情的判断,所以在测腹内压之前要充分评估有无使腹内压增高的外来因素,如使用的胸腹带、棉被过重压迫腹部、病人未采取平卧位、

频繁咳嗽咳痰、使用正压机械通气尤其是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出现人机对抗、病人烦躁不安、呼吸困难、屏气等等因素都会不同程度影响腹内压的监测。膀胱本身因素会影响腹内压的监测,如既往有膀胱手术史、膀胱肿瘤、膀胱炎等。原有腹部手术史,如腹膜粘连会引起腹腔局限性高压,此类病人即使膀胱测压正常,也不能排除腹内高压的存在,而应结合临床和其它检查才能明确诊断。

4、做好腹内压数值的观察记录。腹内压随着病情的变化而变化,每个人都有差异,单用某一数值来决定腹腔间室综合症的诊断是不全面的,所以腹内压测量值应动态观察。对异常增高的腹内压值,应结合临床相关因素,给予重复测量,排除假性增高,以提供准确的腹内压值。237例危重病人入院即刻和入院后72h内每隔8h测量1次腹内压,入院即刻测量的腹内压,可以初步判断病人是否存在腹内高压,然后在72h内动态观察腹内压的变化,如腹内压不断升高,而且出现明显的腹胀、腹肌紧张、呼吸急促、血压下降等,应配合医生及早诊断和治疗。

5、腹内压监测对危重病人早期肠内营养的指导作用。近年来提倡危重病人早期肠内营养,但在实施过程中,因不适当的肠内营养导致腹胀、腹泻等并发症,使腹内压增高,而不得不被迫停止肠内营养的实施。专家认为危重病人急性反应期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时应确保无腹内高压。所以测量腹内压>15mmHg(腹腔高压),并出现胃肠功能不全时,暂停肠内营养。

6、腹内压测量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病人取平卧位,去除棉被压迫,烦躁病人给予适当镇静。操作前认真进行物品准备,操作过程中注意无菌操作,导尿管与测压装置连接前常规消毒,防止发生泌尿系统感染。向膀胱内注入的生理盐水量,成人为50mI或100Inl。生理盐水温度为37℃~40℃为宜,过冷过热刺激膀胱可使膀胱压增高。生理盐水注入速度要缓慢,快速注入会引起膀胱肌肉收缩,膀胱压升高。利用测压管测量时,测压管必须与地面垂直。利用压力转换器测量时,压力传感器的位置应固定在耻骨联合水平,高于耻骨联合水平可使测量值偏小;低于耻骨联合水平可使测量值偏高。应用机械通气及PEEP的病人,测压读数时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脱离呼吸机片刻或暂停使用PEEP,以排除正压通气对腹内压的影响。

六腹内压监测的意义

19世纪,腹腔内的压力升高及其对呼吸功能和腹内脏器功能的影响就已经成为

许多生理学家和外科医生的研究课题。胃肠道是严重感染、创伤及休克等致MODS中最早受损的器官之一。因此人们认为肠道不仅是MODS的靶器官,更是MODS的启动者。IAH所致腹胀是急性胃肠道功能障碍早期的表现,IAH持续存在与发展是ACS的重要原因。一旦发生ACS常难以挽救。动物实验研究显示, IAP >20 mmHg 时将导致ACS。肠道是最易发生缺血、缺氧的器官之一,一旦受累,往往导致MODS迅速发生或恶化,因此IAP升高既是ACS的临床特征性表现之一,又是其他危重病患者胃肠功能不全以及MODS的早期信号之一。Moore综合各篇文献分析ACS的平均生存率为53%。有相关研究结果显示,IAP 水平与MOD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另外,IAP水平可以反映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指导预后判断。如IAP逐渐下降,则提示病情及预后不断改善;如IAP持续维持在较高水平甚至不断上升,则提示病情不断恶化,最终死亡不可避免。因而及早发现IAH,并早期采取各种措施降低IAP,及时解除IAH,可以防止病情的进一步发展,且使病情逆转。

七相关文献

1、盛萍萍茅尧生腹内压监测在危重病患者中的意义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09年3月第7卷第2期)

2、刘松桥如何监测腹腔内压东南大学临床医学院附属中大医院ICU(210009)

3、顾朝丽腹内压监测的护理体会当代护士2008年第12期

4、张志丽经尿道膀胱腹腔测压装置的制作与应用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6

年6月第5卷第6期)

5、李明岳,余小舫,刘嘉林.腹内压变化与急性胰腺炎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J】.广东医学,2004,25(2):146~148.

6、梁群,杨锋,邓勇,等.腹内压监测在严重多发伤中的临床应用【J].辽宁医学杂志,2007,2l(5):296—297.

7、刘淑芸.腹腔间室综合症的护理现状册.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4):73—75.

8、潘丽杰,孙丽萍,马清芸,等.间接腹腔压力监测在重症监护中的应用.青海医药杂志,2007,37(4):55—56.

9、赵允召,李维勤,黎介寿.重症急性胰腺炎与腹腔高压【J】.中国实用外科

杂志,2003,23(9):533~535.

腹内压测定

腹内压测定 腹腔内压力(intra-abdominal pressure,IAP)是腹腔内在的压力,是临床诊断和治疗疾病重要的生理学参数之一。正常成人IAP0-5mmHg典型ICU病人 5-7mmHg,剖腹术后病人10-15 mmHg脓毒性休克病人15-25mmHg急腹症病人 25-40mmHg监测腹内压是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可靠依据,在ICU内常规进行腹内压监测,可准确预测腹腔高压症患者病情变化,及早防治腹腔间室综合症的发生,降低危重患者的死亡率。 腹内高压:是指腹内压持续或反复的病理性升高≧12 mmHg 根据腹内压力不同,IAH可分为四级 I级12-15 mmHg II 级16-20 mmHg III级21-25 mmHg IV级>25 mmHg 适应症 各类腹腔间室综合症(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 ACS),包括原发ACS、继发ACS、复发ACS。腹腔间室综合症是描述腹内压增高后所导致的心血管、肺、肾、胃肠以颅脑等多器官系统的功能障碍。原发ACS是指原发于腹腔盆腔区域疾病而导致的腹腔间室综合征,通常需要外科或放射介入干预。 继发ACS是指非腹腔盆腔区域疾病而导致的腹腔间室综合征。复发ACS是指原发/继发的ACS,经外科或内科处理缓解后重新发展而来的ACS。 腹内高压的常见原因: 1)、创伤和腹腔出血; 2) 腹部手术; 3)、后腹腔出血; 4)、腹膜炎,通常为继发性或复发性(如胰腺炎、复发脓肿); 5)、腹腔镜和气腹; 6)、巨大切口疝修复; 7)、为预防术后切口疝而用尼龙腹带腹部包扎; 8)、需用大量液体复苏时,通常液体量>5升/24小时; 9)、麻痹性、机械性或假性肠梗阻、病情危重的患者,如休克、心肺复苏后、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严重高血压及外科手术后。 腹内压测量方法:直接测量法和间接测量法

腹内压监测操作流程

腹内压监测操作流程 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

腹内压(intra-abdominal pressure,IAP)监测操作流程腹内压的监测方法分为:直接测量法和间接测量法。 直接测量法:即通过腹腔引流管或穿刺针连接传感器进行测压,测量值准确,但为有创,且大多数患者腹腔情况复杂,故临床上少用。 间接测量法:即通过测量腹腔内脏器(如胃、膀胱、直肠、空肠、子宫等)内的压力间接反映腹腔内压力。其中膀胱压相关性好,最简单,重复性最好,也最为常用。(文献表明:在0-70mmHg的范围内,膀胱压与腹内压有良好的相关性。) 如下是膀胱压(urinary bladder pressure,UBP)测量流程。 1、护士仪表:仪表端庄、衣服鞋袜清洁整齐、无各种饰品; 2、核对医嘱:双人核对医嘱单与执行单,核对无误,双签字; 3、查看病例:查看患者病情,是否有膀胱病史、腹部外伤史等,了解患者是否可用UBP代替IAP; 4、评估(病房) 1)了解患者的病情、意识状态、自理和合作程度等; 2)评估患者尿管或膀胱造瘘管置管情况; 3)评估有无影响UBP值测量的其他干扰因素,如烦躁不安、机械通气、使用 胸腹带、棉被过重等; 4)取得患者配合; 5)评估有无压力测量模块和连接导线; 6)准备加温NS装置,将50mlNS置入加热,同时准备一个小尿垫在床旁备 用; 7)环境评估:病室安静整洁,光线充足,适宜操作,是否有隐私保护设施 等。 5、(治疗室)洗手,戴口罩 6、准备用物: 精密尿袋1、输血器1、三通1、无菌剪刀1、无菌手套1、20ml空针1、压力传感器1、100mlNS 1、标识1、纱布1 7、操作(病房): 1)携用物至床旁,持执行单核对患者身份(采用两种方式); 2)向患者做好解释,隔帘遮挡,保护隐私,; 3)摆放体位,暴露尿管,并在尿管与尿袋连接处下垫小尿垫; 4)进行快速手消毒; 5)制作“测压尿袋装置”:打开精密尿袋外包装,建立无菌区将三通、输血

测量腹内压

腹内压(intra-abdominal pressure,IAP)指腹腔内压力,正常情况下为零或接近零,大多数学者研究结果在0-10厘米水柱之间。应在仰卧位呼气末、腹肌松弛状态下进行测量。测量零点与腋中线平行。以下3种方式被认为就是IAP测压方法得金标准: 直接IAP测压:穿刺针直接穿入腹腔测得得压力(例如通过腹膜透析管或腹腔镜); 间接间歇IAP测压:通过测量膀胱内得压力获得; 间接连续IAP测压:通过置放于胃内气囊导管或通过膀胱灌洗连续监测 1 由于膀胱内压与腹内压有较好得相关性,危重病人基本都留置尿管,操作简便, 经留置导尿管测量膀胱内压可间接反映腹内压,故本科采用膀胱内压测量得间接测量法代替腹内压。 具体方法:患者取平卧位排空膀胱后连接三通,注入36-37℃无菌生理盐水50ml ,然后导尿管与测量装置相连,以耻骨联合为零点,垂直标尺旁水柱与零点得距离即为膀胱内压力。 腹内压相关概念 腹内压可分为四级:Ⅰ级:10-14mmHg,Ⅱ级15-24mmHg,Ⅲ级25-35mmHg,Ⅳ级>35mmHg[2]。 2 测量注意事项 2、1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在分离或连接管道及向膀胱内注入生理盐水时避免污染。 2、2 每次测压前排空膀胱,取平卧位,再注入水,因为膀胱容积超过100ml时,膀胱壁顺应性较低,不能精确反映腹腔内压[3]。 2、3 在病人平静呼气末进行测量,应排除引起腹内压增高得外在因素,如胸腹带包扎过紧、棉被过重、频繁咳嗽、人机对抗、病人使用正压机械通气或PEEP、呼吸困难、烦躁、屏气等因素。 3 测量得意义 3、1 腹内压检测对判断病情危重程度得临床意义:各种腹腔脏器器质性病变、机械性肠梗阻、水电解质紊乱、麻醉等因素均可影响肠功能恢复使腹内压增高,持续得腹内压增高可导致腹胀。通过监测腹内压得动态变化,来了解病情得发展及预后起一定得指导作用。腹内压<15mmHg采取密切观察腹内压得变化,不进行特殊处理;腹内压15~25mmHg积极进行胃肠减压使腹内压逐渐恢复正常;腹内压25~35mmHg配合医生早诊断,尽早进行腹部减压术(剖腹探查

腹内压监测操作流程

腹内压(intra-abdominal pressure,IAP)监测操作流程 腹内压的监测方法分为:直接测量法和间接测量法。 直接测量法:即通过腹腔引流管或穿刺针连接传感器进行测压,测量值准确,但为有创,且大多数患者腹腔情况复杂,故临床上少用。 间接测量法:即通过测量腹腔内脏器(如胃、膀胱、直肠、空肠、子宫等)内的压力间接反映腹腔内压力。其中膀胱压相关性好,最简单,重复性最好,也最为常用。(文献表明:在0-70mmHg的范围内,膀胱压与腹内压有良好的相关性。) 如下是膀胱压(urinary bladder pressure,UBP)测量流程。 1、护士仪表:仪表端庄、衣服鞋袜清洁整齐、无各种饰品; 2、核对医嘱:双人核对医嘱单与执行单,核对无误,双签字; 3、查看病例:查看患者病情,是否有膀胱病史、腹部外伤史等,了解患者是否可用UBP代替IAP; 4、评估(病房) 1)了解患者的病情、意识状态、自理和合作程度等; 2)评估患者尿管或膀胱造瘘管置管情况; 3)评估有无影响UBP值测量的其他干扰因素,如烦躁不安、机械通气、使用胸 腹带、棉被过重等; 4)取得患者配合; 5)评估有无压力测量模块和连接导线; 6)准备加温NS装置,将50mlNS置入加热,同时准备一个小尿垫在床旁备用; 7)环境评估:病室安静整洁,光线充足,适宜操作,是否有隐私保护设施等。 5、(治疗室)洗手,戴口罩 6、准备用物: 精密尿袋1、输血器1、三通1、无菌剪刀1、无菌手套1、20ml空针1、压力传感器1、100mlNS 1、标识1、纱布1 7、操作(病房): 1)携用物至床旁,持执行单核对患者身份(采用两种方式); 2)向患者做好解释,隔帘遮挡,保护隐私,; 3)摆放体位,暴露尿管,并在尿管与尿袋连接处下垫小尿垫; 4)进行快速手消毒; 5)制作“测压尿袋装置”:打开精密尿袋外包装,建立无菌区→将三通、输血 器、无菌剪刀以无菌技术置入无菌区→带无菌手套→在无菌区内操作:取下

间接测量腹内压

间接测量腹内压 1.适应症:患者腹胀明显、怀疑腹内压增高者。 2.禁忌症:患者尿路梗阻、严重泌尿系统感染、膀胱外伤等。 3.操作流程: (1)用物准备:(37-40度)100毫升生理盐水一瓶,输液器,20ml注射器一个。 (2)患者准备:首先向患者解释操做目的,取得配合;将患者膀胱排空;床头摇平,置于仰卧位。 (3)护士准备:戴帽子,口罩,洗手。 (4)具体测量方法: ①将100ml生理盐水用20ml注射器抽出75ml弃去后与输液器相连,排气。 ②将患者尿管夹闭,并将尿管与尿袋断开。 ③将输液器与尿管连接;完全打开输液器滑轮,使液体随重力作用向膀胱内滴注。 ④待瓶内液体滴完时取下输液器使其与大气相通,使输液器内液体平面随重力作用下移。 ⑤待液体平面不再下降并等待30-60s后,取标尺测量。 ⑥测量时选髂脊连线水平与腋中线部位为调零点(膀胱位置),测量输液器内剩余液体平面的高度,在患者平稳状态下呼气末时读取测量值,即为最终腹内压的值,单位为cmH2O。(1mmhg=1.36cmcmH2O) 4.腹内高压(IAH)的诊断及严重程度分级: 国际腹腔间隙综合征学会(WASCS)定义: ①正常腹内压(IAP)为5-7mmhg。 ②IAH诊断标准:每4-6小时测量1次,连续3次IAP≥12mmhg.根据IAP大小。 ③IAH严重程度分为4级: Ⅰ级:12-15mmhg,一般无需处理; Ⅱ级:16-20mmhg,要严密监护,若已出现少尿、无尿、缺氧、心衰等表现,则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方式减压; Ⅲ级:21-25mmhg,一般需手术减压; Ⅳ级:>25mmhg,需立即减压手术。 备注:参照国际腹腔间隙综合征学会(WASCS)2013年指南

颅内压监测

第一节颅内压监测 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是指颅内容物(脑组织、脑脊液、血液)对颅腔壁的压力。颅内压增高是指颅内压持续超过15mmHg(20cmH2O或2.00kPa)。多种重症神经系统疾病,如颅脑创伤、脑血管疾病、脑炎、脑膜炎、静脉窦血栓、脑肿瘤等,多伴有不同程度的颅内压增高。颅内压增高可使患者出现意识障碍,严重者出现脑疝,并可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颅内压监测对判断病情、指导降颅压治疗方面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进行颅内压监测同时应该关注脑灌注压(CPP),为避免灌注压过高造成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重型颅脑外伤治疗指南建议脑灌注压不宜超过70 mm Hg,并避免低于50mm Hg,对脑血流、脑氧及脑代谢的辅助监测也有利于脑灌注压的管理。 【适应证】 颅内压监测指征: (1)颅脑损伤:①GCS评分 3 ~8分且头颅CT扫描异常(有血肿、挫裂伤、脑肿胀、 脑疝或基底池受压); ②评分3 ~8分但 CT无明显异常者,如果患者年龄> 40岁,收缩压< 90 mm Hg(l mm Hg = 0.133 kpa)且高度怀疑有颅内病情进展性变化时,根据具体情况也可以考虑进行颅内压监测; ③Gcs 9-12分,应根据临床表现、影像资料、是否需要镇静以及合并伤情况综合评 估,如患者有颅内压增高之可能,必要时也行颅内压监测。 (2)有明显意识障碍的蛛网膜下腔出血、自发性脑出血以及出血破人脑室系统需要脑 室外引流者,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实施颅内压监测。 (3)脑肿瘤患者的围手术期可根据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的病情需要及监测需要进行 颅内压监测。 (4)隐球菌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如合并顽固性高颅压者,可以进行频 内压监测并脑室外引流辅助控制颅内压。 【操作方法及程序】 1.有创颅内压监测 (1)操作方法:根据传感器放置位置的不同,可将颅内压监测分为脑室内、脑实质内、硬膜下和硬膜外测压(图1)。按其准确性和可行性依次排序为:脑室内导管>脑实质内光纤传感器>硬膜下传感器>硬膜外传感器。 图1 室内压力监测:是目前测量颅内压的金标准。它能准确地测定颅内压与波形,便于调零与校准,可行脑脊液引流,便于取脑脊液化验与脑内注射药物,安装技术较简单。无菌条件

腹内高压的临床研究

腹内高压的临床研究 腹内压(IAP)升高,如果不及时治疗,可导致潜在的致命的并发症——腹腔间隙综合征。为挽救病人的生命,必须知道如何监测腹内压及其相应处理。 1腹内压和腹内高压的定义 1.1 腹内压的定义腹腔间隙综合征世界学会(WSACS)、危重病专家[1]国际组织定义腹内压为:腹腔内的压力就是IAP。像血压一样,IAP的单位用kPa表示。健康成年人休息状态时,IAP通常是0~0.7 kPa,但变化很大[1,2]。体位大小和影响肠蠕动的活动都能暂时升高IAP[3]。以前多次做过腹部手术的病人术后IAP可达1.3 kPa,幸运的是,这些防止外科并发症的升高能自我控制,对机体不会引起长期损害。 1.2腹内高压(IAH)的定义IAP长期或反复达到或超过1.6 kPa被称为腹内高压[1]。长期IAP升高可造成器官和组织不可逆性损害。 根据严重程度、发作速度和症状持续时间可将IAH分为急性和慢性IAH。急性IAH发病迅速,通常是腹部外伤或出血引起,脓毒症或其他危重病也有可能发生急性IAH。慢性IAH发作时间长,可数月到数年,腹壁和腹腔器官渐渐适应变化的腹腔环境[1],慢性IAH可由肝硬变、病态肥胖、卵巢肿瘤和腹膜透析治疗引起。 1.3IAH的分级根据IAP的水平而对IAH分级,Ⅰ级:1.6~ 2.0 kPa,Ⅱ级: 2.1~2.7 kPa,Ⅲ级:2.8~ 3.3 kPa,Ⅳ级:>3.3 kPa。 2IAH对机体的影响 若不及时治疗IAH,IAH可影响整个机体,导致腹腔间隙综合征(ACS)、器官衰竭和死亡。 2.1对静脉系统的影响IAP一旦超过中心静脉压,达1.1~1.6 kPa时,静脉腔下部(IVC)、其他组织、腹腔器官和下肢受压,静脉回流障碍,前负荷下降,后负荷增加[4]。心输出量下降,静脉淤血增加,病人易发生周围水肿、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PE)。 2.2对胃肠系统的影响据证实IAP达2.7 kPa时导致肠血流下降61%,引起酸中毒和局部缺血[2]。伴随肠壁血流下降,损害肠组织,可发生脓毒症、伤口感染和裂开以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2,4]。 2.3对心脏的影响通常IAH病人可有低血压和代偿性心动过速,因胸腔内压增加和IVC受压[2,4],导致中心静脉压和肺毛细血管楔压假性升高。为IAH病人胸部透视显示膈膜上升,胸内压增加,心输出量下降,进一步降低前负荷,直

膀胱压监测的标准操作规程

膀胱压监测标准操作规程 一、核对医嘱:持执行单与医嘱核对患者姓名、性别、病案号、操作项目。 二、评估 1、了解患者的病情、意识状态、合作程度、体位。如患者清醒,向其讲解测量中配合的注意事项 2、评估患者尿管或膀胱造瘘管置管情况; 3、评估有无影响膀胱压值测量的其他干扰因素,如烦躁不安、机械通气、使用胸腹带、棉被过重等; 三、操作前准备 1.护士准备: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 2.用物准备: 一次性压力传感器、压力导线、压力模块、水平尺、生理盐水液体、治疗盘、输液架、传感器固定架 3.环境准备:安静、整洁、舒适。 四、操作规程 1.携用物至患者床旁,采用两种以上的方法识别患者身份,做好解释。 2、协助患者舒适平卧位,暴露尿管,隔帘遮挡,保护隐私。 3、测量 (1)检查尿管置入日期,评估有无脱出、扭曲、打折。 (2)连接测压管路及测压装置,保证测压系统连接正确、紧密、排尽空气。 (3)分离尿管、尿袋,排净尿液,常规消毒后连接压力套装。

(4)夹闭尿管,向膀胱内匀速冲入37-40℃ 0.9%氯化钠25ml。(5)使用水平尺校准压力换能器置于腋中线髂骨嵴水平. (6)按监护仪的调零钮,校对零点,监护仪自动调定零后,使测压管与尿管相通,正确测压。测压后关闭测压管路,使尿管与尿袋相通。 4、整理 (1)整理床单位 (2)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3)按医疗垃圾分类原则处理用物 (4)洗手 5、处理医嘱,记录 6、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情绪稳定,腹肌放松,不要收缩 (2)告知患者测量期间避免咳嗽咳痰、屏气等,以免影响测量结果

二、膀胱压监测标准操作流程

注意事项: 一、膀胱压监测的标准方法为:完全平卧位,腹肌无收缩情况下,以腋中线为零点,膀胱内注入0.9%氯化钠25m l,在呼气末读数,并以m m Hg为单位。 二、膀胱压测量影响因素 (一)患者本身因素: 1、腹内压受多种因素影响,在腹腔施加任何外力都会使腹内压增高,影响疾病的判断。 2、患者应处于安静状态,必要时予以镇静治疗。因烦躁不安、频繁咳嗽咳痰、 呼吸困难、屏气等因素均可导致腹内压增高。膀胱本身因素,如膀胱手术史、膀胱肿瘤、膀胱炎、神经性膀胱等,均为禁忌症,膀胱外伤是膀胱压监测的绝对禁忌症。 (二)外界因素 1、使用胸腹带、棉被过重压迫腹部、未采取平卧位等。 2、机械通气:患者应脱机5分钟,无法脱机腹内压=膀胱压-P E E P。 3、注入0.9%氯化钠温度与时间:过冷、过热及灌注速度过快均会刺激膀胱,使膀胱压增高。 三、操作注意事项 1、规范操作规程,准确掌握测量方法。 2、排除影响因素 3、预防感染:无菌操作,防止发生泌尿系感染,连续测压患者,每72小时更换测压管路及压力套装,每24小时更换冲洗盐水.

腹内压监测技术经验完整版

腹内压监测技术经验完 整版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腹内压监测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备注:总分为45分,每个项目为1分,全过程时间为10分钟,超过10分钟为0分 相关知识 一、经尿道膀胱压力测量腹内压原理 当膀胱容量小于100ml时,膀胱仅为一个被动储蓄库,具有较高的顺应性,类似一个被动的膈肌,可以传递腹腔内的压力而不附加任何一点来自其自己肌肉的压力。 二、腹内压分级 参照国际腹腔间隙综合症协会(WASCS0)2013年指南 Ⅰ级12-15mmHg,约16.3-20.4cmH 2 O,腹压无需处理; Ⅱ级16-20mmHg,约21.7-27.1cmH 2 O,要严密监护,若已经出现少尿无尿缺氧气道压升高,则采用不同方式减压; Ⅲ级21-25mmHg,约28.5-33.9cmH 2O或Ⅳ级>25mmHg,约33.9cmH 2 O一般立即先采用不同方 式减压当减压方法行不通,应寻求手术减压;

三、腹内压测量禁忌症 1.尿路梗阻或断裂 2.严重泌尿系统感染 3.膀胱外伤、挛缩 4.神经性膀胱炎 四、腹内压测量适应症(即常见引起腹内压高的原因) 1.脓毒症,如:急性重症胰腺炎、腹膜炎、肠梗阻、肠系膜缺血/坏死、脓毒症且应用6L 以上的晶体或胶体/24h,或8h输血制品>4u 2.内脏受压,如:大量腹腔积液/腹膜透析;腹膜后/腹壁出血;巨大腹腔肿瘤;腹部手术应用张力缝线后;腹裂脐膨出。 3.外科手术,如:术中液体平衡大于6L;腹主动脉瘤修补术;巨大切口疝修复。 4.严重创伤,如:休克液体复苏后;损伤控制剖腹术;腹部或非腹部的多发伤液体复苏需6L以上的晶体或胶体,或8h输血制品>4u;大面积烧伤。

腹内压监测

一、腹内压监护 腹内压监护是由专业监护人员通过直接或间接测量的手段对腹腔内压力进行监测,以早期发现腹腔高压(intra-abdominal hypertension, IAH),让病人得到规范化治疗,降低或减轻腹腔间室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 ACS)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技术。 1.适应症 各类腹腔间室综合症(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 ACS),包括原发ACS、继发ACS、复发ACS。腹腔间室综合症是描述腹内压增高后所导致的心血管、肺、肾、胃肠以颅脑等多器官系统的功能障碍。临床上定义为持续的腹内压大于20mmg(有/无腹腔灌注压小于60mmg),同时伴有IAH相关的新的器官功能障碍/衰竭。原发ACS是指原发于腹腔盆腔区域疾病而导致的腹腔间室综合征,通常需要外科或放射介入干预。继发ACS是指非腹腔盆腔区域疾病而导致的腹腔间室综合征。复发ACS是指原发/继发的ACS,经外科或内科处理缓解后重新发展而来的ACS。 腹内高压的常见原因:1)、创伤和腹腔出血;2)腹部手术;3)、后腹腔出血;4)、腹膜炎,通常为继发性或复发性(如胰腺炎、复发脓肿);5)、腹腔镜和气腹;6)、巨大切口疝修复;7)、为预防术后切口疝而用尼龙腹带腹部包扎;8)、需用大量液体复苏时,通常液体量>5升/24小时;9)、麻痹性、机械性或假性肠梗阻、病情危重的患者,如休克、心肺复苏后、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严重高血压及外科手术后。 2.常见的腹内压监测方法 常用的腹内压监测法有直接穿刺腹腔测压和经胃、结肠、膀胱、子宫、下腔静脉等间接测压。本节着重讲最简单和重复性最好的间接膀胱压测定(见图7-3-1)。膀胱是一个腹腔内结构,膀胱壁顺应性良好,冲入50-100ml液体可使膀胱成为一个被动蓄水池,膀胱内压力变化可以反映腹内压的变化。 图7-3-1 膀胱压监测装置示意图

腹内压监测技术

中华护理学会 危重病护理文凭课程 成组计划 腹内压监测技术 指导老师:张春艳 组员:XX 四川省人民医院 XX 四川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XX 青海省人民医院 XX 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医院 2009年7月15日 内容 1、背景 2、简介 3、腹内压监测的原理和具体实施方法 4、腹内压监测相关问题 5、腹内压监测护理要点 6、意义 7、参考资料 一背景 近年来,腹内压监测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外重症监护病房已常规做腹内压(intra一.abdominal pressure,IAP)监测。李明岳等研究表明重

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病情与腹内压的变化密切相关。梁群等研究表明腹内压监测可成为临床救治中判断严重多发伤病情变化的一项重要可靠的指标圆。腹内压监测应用于危重病人诊断、治疗、肠内营养等方面,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但在护理界,腹内压相关研究少有报道,护理人员对腹内压相关概念、监测方法、影响因素、临床意义等了解不多,在临床应用中常常存在护士认识不足、操作不规范、不善于分析、机械地执行医嘱、不及时提供可靠的数据等问题。本组四位同学因同时对此问题都十分关注,通过朝阳医院RICU 老师的指导和国内外相关资料的查阅,将腹内压监测中存在的护理问题进行总结,以引起护理人员的重视。 二简介 腹内压是腹腔内的压力,在正常情况下与大气压相等或略高于大气压,任何引起腹腔内容物体积增加的情况都可以增加腹腔内的压力。IAP增高常发生于创伤后或腹部手术后,如腹腔感染、术后腹腔内出血、复杂的复杂血管手术(如肝脏移植)、严重的腹腔外伤伴随脏器肿胀、腹腔内或腹膜后血肿形成、使用腹腔内填塞物止血或抗休克裤、腹腔镜操作中腹腔内充气、急性胰腺炎等。IAP升高达到一定程度后对人体各器官功能产生不良影响,此时称之为腹腔高压症(intra-abdominal hyperternsion,IAH)。IAH持续一定时间,可导致多个器官功能不全,甚至衰竭,称之为腹腔室隔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ACS),后者在临床上表现为严重腹胀、通气障碍、难治性高碳酸血症、肾功能障碍等。如果得不到及时处理,病人很快就会死亡。 三腹内压监测的原理和具体实施方法 (一)原理 腹腔是一个密闭的体腔,前壁由肌肉与软组织组成,后壁由脊椎及腰大肌等组成,上部是膈肌,下方是骨盆及盆底肌肉组织。因此,除前方腹壁有扩展空间外,腹腔容量的扩展性有限。当腹腔内有逐渐增多的积液、积血或肠内有积气、积液时,腹腔随之向外扩张,形成腹部膨出;当腹腔压力急骤增高时,腹壁不能随之迅速扩张,致使密闭腔内的压力增加,腹腔内与腹膜后的脏器、血管受压,同时膈肌向胸腔方向上抬,压缩了胸腔和纵膈的容积,心肺与大血管也都受到影响,进而产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出现许多症状。因此,腹腔压力的测定是发现ACS

ICP颅内压监测第2部分

颅内压,即颅腔内脑脊液的压力,正常为100-150毫米水柱,10-15毫米汞柱。根据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指南p325,正常成人卧位时脑脊液压力为 0.78~1.76kpa(80~180毫米水柱)或40~50滴/min,随呼吸波动在10毫米水柱之内,儿童 压力为0.4~1.0kpa(40~100毫米水柱)。 中文名 颅内压 外文名 ICP 正常 100-150毫米水柱 类型 医学术语 目录 1. 1参考值 2. 2测定 3. 3颅内压增高 4. ?(一)发病原因 5. ?(二)发病机制 6. ?常见症状与体征 参考值 编辑 成人颅内压70-200mmH2O(0.69-1.96KPa) 儿童颅内压50-100mmH2O(0.49-0.98KPa) 测定 编辑 颅内压(ICP)是指颅腔内容物对颅腔壁上所产生的压力,又称脑压。由于存在于蛛网膜下腔和脑池内的脑脊液介于颅腔壁和脑组织之间,并于脑室和脊髓腔内蛛网膜下腔相通,所以脑脊液的静水压就可代表颅内压,通常以侧卧位时颅脑脊液压力为代表。穿刺小脑延髓池或侧脑室,以测压管或压力表测出的读数,即为临床的颅内压力。这一压力与侧卧位腰椎穿刺所测得的脑脊液压力接近,故临床上都用后一压力为代表。正常颅内压,在侧卧位时,成人为0.7~2.0kPa(5~15mmHg),儿童为0.5~1.0kPa(3.5~7.5mmHg),此压力比平卧位时侧脑室的最高点要高。坐位时腰穿压力可达3.3~4.0kPa(25~30mmHg),但这压力比坐位时侧脑时的最高点要底。这是因为颅脊髓腔虽然是一个闭合的空腔,但并非闭合得绝对严密,在枕骨大孔及颈静脉孔处都受到外界大气压的影响。另外采用的测压方法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这一现象说明颅内压与单纯的脑脊液静水压是不同的。颅内压对静脉压

颅内压的监测

颅内压(ICP)监测 适应症: 1、有颅内出血倾向者 2、有脑水肿倾向者 3、术前已有颅内压增高者,如梗塞性脑积水需行脑室外引流者。 方法: 1、植入法。经颅骨钻孔或经开颅手术将微型传感器置入颅内,使传感器直接与颅内某些间隙或结构接触而测压。 2、导管法。在颅腔内的脑池、脑室或腰部蛛网膜下腔放置导管,将传感器与导管连接,使导管内的脑脊液与传感器接触而测压。 有创ICP监测 虽然临床症状和体征可为ICP变化提供重要信息,但在危重病人,ICP升高的一些典型症状和体征,有可能被其它症状所掩盖,而且对体征的判断也受检测者经验和水平的影响,因此是不够准确的。判断ICP变化最准确的方法是进行有创的ICP监测,实施的指征为:①所有开颅术后的病人;②CT显示有可以暂不必手术的损伤,但GCS评分<7分,该类病人有50%可发展为颅内高压;③虽然CT正常,但GCS<7分,并且有下列情况二项以上者:①年龄>40岁;②收缩压<11.0kPa;③有异常的肢体姿态,该类病人发展为颅内高压的可能性为60%。 有创ICP监测的方法 (1)脑室内测压:在颅缝与瞳孔中线交点处行颅骨钻孔并行脑室穿刺,或在手术中置入细硅胶管,导管可与任何测压装置相连接。作者习惯通过DOME与血流动力学监测仪的测压系统相连接,结果非常满意。为便于引流脑脊液,可在DOME前端连接一个三通。如果没有电子测压装置,则改用玻璃测压管测压。 脑室内测压最准确,且可通过引流脑脊液控制颅内压,但有损伤脑组织的风险,在脑严重受压而使脑室移位或压扁时也不易插管成功。此外,导管也容易受压或梗阻而影响测压的准确性。

脑室内测压最严重的并发症是感染,因此管道内必须保持绝对无菌并防止液体返流。 (2)硬膜下测压:即将带有压力传感器的测压装置置于硬脑膜下、软脑膜表面,可以避免脑穿刺而损伤脑组织,但准确性较脑室内测压差,感染仍是主要风险。 (3)硬膜外测压:将测压装置放在内板与硬膜之间,无感染风险,但准确性最差。 (4)腰穿测压:在急性ICP升高,特别是未做减压术的病人不宜采用,因有诱发脑疝形成的可能。一旦脑疵形成后,脊髓腔内压力将不能准确反映ICP。 ICP的正常范围为0.80~1.6kPa,2.0kPa即被认为ICP增高,达到2.67kPa是临床必须采取降压措施的最高临界,这时脑容量极少的增加即可造成ICP急剧上升。对具体病人来说,容积-压力关系可以有所不同,并取决于脑容量增加的速度和颅内缓冲代偿能力。作为对这种脑顺应性测试的一种方法,可以向蜘蛛膜下腔内注入或抽出1ml液体,如 ICP变化>0. 4kPa,即表示颅压缓冲机制已经衰竭而必须给予处理。正常的颅内压波形平直,在ICP 升高的基础上可以观察到两种较典型的高ICP波形。一种为突然急剧升高的波,可达6.67~13?33kPa并持续5~20min,然后突然下降,此称A型波。A型波可能与脑血管突然扩张,导致脑容量急剧增加有关。A型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常伴有明显临床症状和体征变化。一种为每分钟急剧上升到2.67kPa的波型,称为B型波。B型波的确切意义还不十分清楚,可能为 A型波的前奏,提示脑顺应性降低。但也有人认为B型波可能与呼吸有关,而无特殊重要意义。 无创ICP监测 虽然目前临床多采用有创方法监测颅内压,如硬脑膜外测压、

测量腹内压

腹压(intra-abdominal pressure,IAP)指腹腔压力,正常情况下为零或接近零,大多数学者研究结果在0-10厘米水柱之间。应在仰卧位呼气末、腹肌松弛状态下进行测量。测量零点与腋中线平行。以下3种方式被认为是IAP测压方法的金标准: 直接IAP测压:穿刺针直接穿入腹腔测得的压力(例如通过腹膜透析管或腹腔镜); 间接间歇IAP测压:通过测量膀胱的压力获得; 间接连续IAP测压:通过置放于胃气囊导管或通过膀胱灌洗连续监测 1 由于膀胱压与腹压有较好的相关性,危重病人基本都留置尿管,操作简便,经留置导尿管测量膀胱压可间接反映腹压,故本科采用膀胱压测量的间接测量法代替腹压。 具体方法:患者取平卧位排空膀胱后连接三通,注入36-37℃无菌生理盐水50ml ,然后导尿管与测量装置相连,以耻骨联合为零点,垂直标尺旁水柱与零点的距离即为膀胱压力。 腹压相关概念 腹压可分为四级:Ⅰ级:10-14mmHg,Ⅱ级15-24mmHg,Ⅲ级25-35mmHg,Ⅳ级>35mmHg[2]。 2 测量注意事项 2.1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在分离或连接管道及向膀胱注入生理盐水时避免污染。

2.2 每次测压前排空膀胱,取平卧位,再注入水,因为膀胱容积超过100ml时,膀胱壁顺应性较低,不能精确反映腹腔压[3]。 2.3 在病人平静呼气末进行测量,应排除引起腹压增高的外在因素,如胸腹带包扎过紧、棉被过重、频繁咳嗽、人机对抗、病人使用正压机械通气或PEEP、呼吸困难、烦躁、屏气等因素。 3 测量的意义 3.1 腹压检测对判断病情危重程度的临床意义:各种腹腔脏器器质性病变、机械性肠梗阻、水电解质紊乱、麻醉等因素均可影响肠功能恢复使腹压增高,持续的腹压增高可导致腹胀。通过监测腹压的动态变化,来了解病情的发展及预后起一定的指导作用。腹压<15mmHg采取密切观察腹压的变化,不进行特殊处理;腹压15~25mmHg积极进行胃肠减压使腹压逐渐恢复正常;腹压25~35mmHg配合医生早诊断,尽早进行腹部减压术(剖腹探查术)避免了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提高了抢救成功率;腹压>35mmHg 者,均发生了多器官功能障碍,预后较差。 3.2 腹压监测对危重病人早期肠营养的指导作用:近年来提倡危重病人早期肠营养,但在实施过程中,因不适合的肠营养,导致腹胀、腹泻等并发症,本院通过监测腹压发现,腹压增高的病人,过早给予肠营养极易导致腹胀、腹泻等并发症,最后导致肛周皮肤湿疹,糜烂而不得不被迫停止肠营养的实施,因此,本院一般监测到腹压>15mmHg,并出现胃肠功能不全时,暂停肠营养。

腹内压监测技术完整版.doc

腹内压监测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姓名 未未未未未 完完完完完 评分细则完完完完完 成成成成成 成成成成成1手消 2核对医嘱 评估患者 3清醒病人取得配合 4非清醒病人查看镇静药及剂量, RASS评分 5停留尿管 6确定尿管固定良好 7尿管有效期 8尿管通畅 9患者有无膀胱泌尿系手术、外伤史、 10有无膀胱痉挛

11有无腹带、棉被过重 12有无呼吸促、呛咳 评估呼吸机 13查看呼吸机 14就上一次相比 PEEP 值有无变化操作步骤 15洗手、带口包 16隐私保护 17去枕平卧 18确认膀胱排空,方法正确 19手消 20打开无菌巾,抽取 25ml 常温盐水21单手回套针帽 22排空气 23将治疗巾放置于患者暴露的尿管下

24反折尿管,分离与精密尿袋的接口, 25精密尿袋接口用酒精棉片包裹 26酒精棉片消毒尿管接口 连接引流管尿管缓慢注入盐水,注水方法正确,推27 注速度(< 50ml/min, 约 18s,默数 1001-1018)28断开注射器端,连接大气压 29定零点平腋中线 30待水柱缓慢下降至刻度线,约水注平稳波动 31于呼气末,视线平刻度线读出示数 32提高引流管,待盐水缓慢流入膀胱 33夹闭引流管 34断开引流袋的接口,再次消毒尿管的连接口 35重新连接精密尿袋 36整理用物,用物一次一换 37速干手消

38计算数值,采用汞柱计算 计算方法1mmHg=1.357cmH2O 39 或 ,1cmH2O=0.737mmHg 记录数值 40重新摇起床头适宜高度 41整理身上管道 42盖上被服 43拉床帘 44护理记录,记录数值并减去尿量 45提问 成绩 监考人 监考时间 备注:总分为 45 分,每个项目为 1 分,全过程时间为10 分钟,超过 10 分钟为 0 分相关知识 一、经尿道膀胱压力测量腹内压原理 当膀胱容量小于100ml 时,膀胱仅为一个被动储蓄库,具有较高的顺应性,类似一个被动

测量腹内压

测量腹内压

————————————————————————————————作者:————————————————————————————————日期:

腹内压(intra-abdominal pressure,IAP)指腹腔内压力,正常情况下为零或接近零,大多数学者研究结果在0-10厘米水柱之间。应在仰卧位呼气末、腹肌松弛状态下进行测量。测量零点与腋中线平行。以下3种方式被认为是IAP测压方法的金标准: 直接IAP测压:穿刺针直接穿入腹腔测得的压力(例如通过腹膜透析管或腹腔镜); 间接间歇IAP测压:通过测量膀胱内的压力获得; 间接连续IAP测压:通过置放于胃内气囊导管或通过膀胱灌洗连续监测 1 由于膀胱内压与腹内压有较好的相关性,危重病人基本都留置尿管,操作简便,经留置导尿管测量膀胱内压可间接反映腹内压,故本科采用膀胱内压测量的间接测量法代替腹内压。 具体方法:患者取平卧位排空膀胱后连接三通,注入36-37℃无菌生理盐水50ml ,然后导尿管与测量装置相连,以耻骨联合为零点,垂直标尺旁水柱与零点的距离即为膀胱内压力。 腹内压相关概念 腹内压可分为四级:Ⅰ级:10-14mmHg,Ⅱ级15-24mmHg,Ⅲ级25-35mmHg,Ⅳ级>35mmHg[2]。 2 测量注意事项 2.1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在分离或连接管道及向膀胱内注入生理盐水时避免污染。

2.2 每次测压前排空膀胱,取平卧位,再注入水,因为膀胱容积超过100ml时,膀胱壁顺应性较低,不能精确反映腹腔内压[3]。 2.3 在病人平静呼气末进行测量,应排除引起腹内压增高的外在因素,如胸腹带包扎过紧、棉被过重、频繁咳嗽、人机对抗、病人使用正压机械通气或PEEP、呼吸困难、烦躁、屏气等因素。 3 测量的意义 3.1 腹内压检测对判断病情危重程度的临床意义:各种腹腔脏器器质性病变、机械性肠梗阻、水电解质紊乱、麻醉等因素均可影响肠功能恢复使腹内压增高,持续的腹内压增高可导致腹胀。通过监测腹内压的动态变化,来了解病情的发展及预后起一定的指导作用。腹内压<15mmHg采取密切观察腹内压的变化,不进行特殊处理;腹内压15~25mmHg积极进行胃肠减压使腹内压逐渐恢复正常;腹内压25~35mmHg配合医生早诊断,尽早进行腹部减压术(剖腹探查术)避免了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提高了抢救成功率;腹内压>35mmHg者,均发生了多器官功能障碍,预后较差。 3.2 腹内压监测对危重病人早期肠内营养的指导作用:近年来提倡危重病人早期肠内营养,但在实施过程中,因不适合的肠内营养,导致腹胀、腹泻等并发症,本院通过监测腹内压发现,腹内压增高的病人,过早给予肠内营养极易导致腹胀、腹泻等并发症,最后导致肛周皮肤湿疹,糜烂而不得不被迫停止肠内营养的实施,因此,本院一般监测到腹内压>15mmHg,并出现胃肠功能不全时,暂停肠内营养。

颅内压监测的意义

颅内压监测的意义 DataTime:2009-3-24 19:41:10 颅内压监测的意义 1、什么是颅内压? 颅内压系指颅内容物对颅腔壁上的压力,它是由液体静力压和血管张力变动的压力两个因素所组成的,通过生理调节,维持着相对稳定的正常颅内压。 通常以侧卧位时颅脑脊液压力为代表。穿刺小脑延髓池或侧脑室,以测压管或压力表测出的读数,即为临床的颅内压力。这一压力与侧卧位腰椎穿刺所测得的脑脊液压力接近,故临床上都用后一压力为代表。 正常颅内压,在侧卧位时,成人为0.7~2.0kPa(5~15mmHg,80-180mmH2O),儿童为0.5~1.0kPa(3.5~7.5mmHg,25-30 mmH2O),此压力比平卧位时侧脑室的最高点要高。坐位时腰穿压力可达3.3~4.0kPa(25~30mmHg),但这压力比坐位时侧脑时的最高点要底。 2、颅内压增高的原因? 在正常生理情况下,颅内三大内容物脑组织、脑脊液和血液,其总容量是近于恒定不变的,因此,颅内压在正常范围内的调节就成为脑血流量和脑脊液之间的平衡,其中一个体积增加,需要另一个体积缩减来协调。当某种原因导致颅内容物增加而不能用其它部分减少来代偿时,就可引起颅内压增高。导致颅内压增高的情况常见有四种。 2.1脑组织增加:脑组织对各种损伤性因素出现反应性水肿,包括血管源性脑水肿、细胞毒性脑水肿和间质性脑水肿。 2.2脑脊液增加:脑脊液分泌增加、脑脊液循环受阻以及脑脊液吸收障碍都会导致颅内脑脊液增多,颅内压增高。 2.3颅内血液容积增加:颅内动脉和静脉血压增高都会造成颅内压增高,以颅内静脉压增高对颅内压影响较大。如:颅内静脉病变造成静脉回流受阻可以引起颅内血液容积的增加,导致颅内压增高。 2.4颅内出现新的成份:出现占位性病变,使得颅内容物增多,也会使颅内压增高。这种情况包括脑肿瘤、脑脓肿、脑内血肿、肉芽肿和寄生虫病等。 3、颅内压增高的临床症状? 颅内压增高有三大主征: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 3.1 头痛:头痛呈持续性,以前额为重,卧位和用力时明显。 3.2 呕吐:一般不伴恶心,多在清晨空腹或剧烈头痛时出现,有时呈喷射状。 3.3 眼底变化:①静脉迂曲;②视乳头水肿、渗出和出血。 3.4 抽搐:急性颅内压增高或颅内压增高的后期频繁出现抽搐,可为局限性发作或全身发作。 3.5 外展神经麻痹:出现一侧或双侧外展神经麻痹。 3.6 意识障碍:由于大脑皮层缺氧和脑干网状结构受损,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3.7 瞳孔变化:早期瞳孔缩小或忽大忽小。当脑干损害时出现变大,且固定不变。 3.8 肺水肿:由于中枢神经血管调节障碍,出现肺水肿。 3.9 生命体征变化:早期血压升高,晚期血压下降。急性颅内压增高还可以伴有心率减慢和呼吸不规整。 4、颅内压增高的后果? 颅内压增高持续时间较久,可导致一系列的生理功能紊乱和病理改变。颅内压增高到一定水平时,可严重影响脑的血流量,致使脑缺血、缺氧而产生脑水肿,进一步加重颅内压增高,脑组织受压移位而发生脑疝;亦可压迫或破坏下丘脑造成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而引起急性消化道溃疡、穿孔、出血等。严重颅内压增高还常并发肺水肿等并发症。若脑组质变形使脑血管受到影响时,颅内压增高超过3. 33kPa(25mmHg )即可引起严重的后果,甚至造成脑死亡。主要有六大危害: 4.1 颅内压增高对脑血流量的影响:正常成人每分钟约有1200ml血液进入颅内,这个数值较为恒定,它是通过脑血管的自动调节来完成的。脑血流量与脑灌注压(平均动脉压-颅内压)成正比关系;与脑血管阻力成反比关系。目前一般认为柯兴氏反应的出现,与其说是对颅内压增高时脑缺血的代偿反应,倒不如说是对严重颅内压增高的信号表现。出现柯兴氏反应,说明脑血流量自动调节已濒于丧失,病人处于危急状态。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