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药用动物—麝的介绍

药用动物—麝的介绍

药用动物—麝的介绍
药用动物—麝的介绍

麝的形态特征、种类与生活习性:

麝是一种反当的野生动物,俗称獐子、香獐子、山驴子、獐鹿。麝在我国分布较广,在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地区都有分布。全国以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分布最多。

一、麝的形态特征:

麝形似鹿,但体形较小。公麝的体重8~17千克。母麝为7~12千克,身长65~95厘米,肩高50~60厘米。公麝比母麝大。公母均无角。

头部长,颈短。耳长为头长的1/2,长而直立,上部圆形。眼相当大,无眶下腺,吻端裸露,鼻端裸出、无毛,鼻面部钝圆。雄性犬齿小,不露出唇外,牙齿白色,尖钝光滑。麝的前腿短,后腿比前腿长1/3。因此,荐部比肩高,背呈拱状。肌肉发达有力。体格紧凑,四肢细长,主蹄狭尖,侧蹄显著。由于韧带结合良好,因之,活动自如。麝的尾短,不发达,呈三角形。

麝香囊位于公麝腹的后部,长4~6厘米,宽3厘米,厚2~5厘米,为稍稍突出的袋形构造,也称为香囊。雄性脐部与阴囊之间有麝腺,呈囊状,即香囊,外部略隆起。香囊外侧及中央各有1小口,前为麝香囊口,后为尿道口。前部的小孔外部围绕着一圈粗毛,内部围绕着一圈纤细的毛,后边的小孔被长毛所环绕。麝香是由囊内的腺体分泌的。囊的内容物若过度充满时,就由2个小孔之中的前孔向体外流出,在交配期放出,强烈的麝香气味。其香味可散布100多米远。成龄雄麝的麝香囊才达到完全发达与充实。麝香囊通常可容纳30 克麝香,最多有达到60克的。幼麝分泌的麝香约为成年麝的1/8。

麝的背毛粗硬,毛曲折如波浪状,易折断。麝的体背、体侧毛色较深,多为深棕色或灰褐色、黑褐色等;毛根为白色,毛尖为青色,中间为黄色;毛长5 厘米左右。腹面毛色浅,多为黄白色或黄棕色。嘴、面、颊为棕灰色,额部毛色深一些。耳背、耳尖为棕灰色,耳壳内白色,耳根部有时杂有土黄色斑。下领白色。颈部两侧各有白色毛延至腋下呈两条白带纹;颈背、体背有土黄色斑,排列成四五纵行,有的腰部及臀部两侧的斑点明显而密集,无清晰的行次之分。腋下及腹股沟、四肢内侧和臀部周围呈浅棕灰色,四肢外侧深棕色,尾浅棕色。幼麝毛较柔软,毛深棕色,斑点显著,密集于体背及体侧。

麝每年换毛1次,4~8月份被毛逐渐脱落变稀,新毛逐渐长出,8月末基本长齐。被毛在脱换前后颜色上有很大差别。新毛尖端黑色,下面有几个黄褐色环,环下由黑逐渐变为灰白色。新毛黑色部分逐渐变为深褐色、淡黄褐色,灰白部分逐渐变为淡褐色、白色,黄褐色的逐渐变成淡黄色。此时被毛逐渐脱落。在每年5月份,头耳部开始脱毛,6月份后,四肢、臀、体背、体侧、腹部、颈部脱毛。随着毛的脱落,经20天左右就长出新的毛,9月份左右毛长好。这时的体色呈黑色。毛长好的次序为头、耳、四肢、颈、体背、体侧、腹、臀部。

幼麝出生时全身就有棕黄色斑纹及黑色的胎毛,12日龄左右,头、耳、四肢、臀、体背、体侧、腹、颈部长出粗硬的毛,60日龄左右长好,并且夏毛将胎毛覆盖住。这时斑纹消失,体色呈橄榄色或黑色。夏毛长好的次序是头、耳、四肢、颈、体背、体侧、腹、臀部。到4月龄左右,逐渐脱去胎毛(夏毛不脱换),经15天左右就长出冬毛。再经1个多月,冬毛长好,体呈橄榄色或黑色。

二、麝的种类:

(一)、林麝:林麝别名獐、香獐、香獐子、林獐、麝鹿、麝香鹿、线牙獐。麝,属于鹿科,学名为 Moschus berezovskii。

林麝是麝属中体型最小的一种。体长70厘米左右,肩高47厘米,体重7千克左右。雌雄均无角;耳长直立,端部稍圆。雄麝上犬齿发达,向后下方弯曲,伸出唇外;腹部生殖器前有麝香囊,尾粗短,尾脂腺发达。四肢细长,后肢长于前肢。体毛粗硬色深,呈橄榄褐色,并染以橘红色。下颌、喉部、颈下以至前胸间为界限分明的白色或橘黄色区。臀部毛色近黑色,成体不具斑点。有人认为它是原麝的一个亚种。

生活在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区。性情胆怯。过独居生活;嗅觉灵敏,行动轻快敏捷。随气候和饲料的变化垂直迁移。食物多以灌木嫩枝叶为主。发情交配多在11~12月份,在此期间,雌雄合群,雄性间发生激烈的争偶殴斗。孕期6个月,每胎1~3仔。国内已有养殖,雄麝所产麝香是名贵的中药材和高级香料,市场价格昂贵。

产于西北、华北以及西南部分省区。目前全国饲养数量只有约2000只左右。

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人工养殖须经林业主管部门批准。

林麝分布最广,主要分布在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湖北、四川等省、自治区。

林麝体型大小似小山羊,身体长70~80 厘米,肩高45~50厘米,体重6~9千克。前肢短,后肢长,外观无尾。成年公麝有一对上犬齿(俗称獠牙)露出口外,并随年龄增长而增长。腹下生殖器开口处有一香腺囊,分泌和贮存麝香。母麝的犬齿不露出口外,无香腺。

林麝毛色深。由于季节和栖息的环境不同,毛色有一定的变化,有灰褐、深褐等色。耳基部和耳内的毛呈

白色或黄白色,有的耳基部有黄斑纹。从眼的下部开始有两条白色或黄白色的毛带,贯通整个颈部通向胸,颈上毛带的始端各有一个白色或黄白色的圆斑。四肢下部前面呈灰棕,后面呈浅褐。吻短。尾短,淹没于臀毛内,外观似隆起。成年麝背部无斑点。被毛极易脱落,脱毛后很快再生。

林麝多出没于海拔2400~3800米高寒山区。海拔500 米以下的地区也曾有林麝的分布。由于人类的活动改变了植被,低海拔地区不再发现林麝活动。

林麝在同一地区随季节的变化而选择其栖息环境。在阔叶林、灌木林、针阔混交林内可见林麝的踪迹。天气热时在山顶,寒冷时下山,故有“七上八下九归槽”之说。即七月份在山顶,八月份下山居于山腰,九月回到河谷地带。这就说明林麝既有较固定的生活领域,又有季节性的垂直迁徙习性。林麝胆怯,独居,不成群,行动循熟路。麝的活动、觅食、休息、排泄都有固定的路线和地点,排泄后用前蹄向后扒土覆盖。若不受惊扰,林麝不轻易变动栖息地。林麝有将尾脂腺的分泌物擦在树桩、小树枝上的习性,以示识别自己的活动区域。当受到威胁随即逃离,不久又回到原处。猎人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舍命不舍山”。林麝在黎明和夜间活动多,白天则一般静卧休息。林麝善奔跑,能上树,跳跃力很强,能平地跳起2 米以上,还可以在很陡的山被上跑几步。麝几乎没有抵御任何肉食动物攻击的能力,较小的豹猫和黄鼠狼都可能伤害仔麝甚至成年麝。麝嗅觉特别发达,听觉和视觉敏锐,遇有异样声响,即迅速逃遁。食性很广,多种植物嫩枝叶均可供食用。最喜采食山挂面(松萝)。据统计,可供麝食用的野生植物和作物、蔬菜、瓜果等共有70~100种之多。

(二)马麝:马麝别名香獐子、獐子、板牙獐。

马麝分布于青藏高原,包括青海、西藏、云南、甘肃南部、四川西部和西北部等地。

马麝比林麝大。体长85~90厘米,肩高50~60厘米,体重13~17千克左右。毛色比林麝浅,呈浅灰或灰褐色,体后部毛色较深,成年秦个体有斑点,颈部背面有黑色块斑,断续排列成一线。头部毛细密而短,黑褐色。眼眶周围有黄色圈。耳的上部浅棕。颌与颈下黄白色,体背面毛基部铅灰色,向上转淡褐,毛尖端橘色或黄色。四肢前面和内侧色淡,后面色深,呈暗黑色。耳大直立,边缘褐色,内侧和基部棕黄。吻长。公麝上犬齿发达,比林麝更宽、长,故有“板牙獐”之称。

马麝善于奔跑,多生活于海拔2000~4000米以上的高山草原,或原始密林中,是典型的灌丛和森林边缘动物。食性较广。据剖胃分析,能采食77种植物,其中种子植物73种,苔醉植物2种,真菌2种,其他均与林麝相似。

(三)原麝:原麝别名香獐子、獐、香子、山驴子、獐鹿、西伯利亚麝香鹿、东北麝香鹿。

我国原麝有安徽和东北两个亚种。东北原麝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一带。安徽原麝主要分布在大别山区。

原麝终生具有肉桂黄色或橘黄色斑点,这与马麝、林麝差别较明显。东北原麝,身长85 厘米左右,肩高55~60厘米,体重8~12千克。全身显暗褐色,成年个体呈现肉桂黄色斑点,多排列成6 行。安徽原麝大小与林麝相仿,体长65~80厘米,肩高小于50厘米,体重8~12千克。全身呈灰褐色,体背及体侧的毛色较深,腹部及四肢上部内侧毛色淡,后肢下部后侧的毛近于黑色,颊、额及耳背呈灰黑色,耳壳边缘黑褐色,耳内为白色;颌及喉白色向两颊伸延,向下沿颈部两侧在胸前连成环状,中央仍为灰褐色,在颈后两侧有两个白色斑点。1~2岁的幼麝体背有横向的橘黄色斑纹,自肩至臀有13条。成年麝斑纹逐渐消退,变斑点,排列成了纵行,股侧及近腹处有梅花斑,腰及臀部的斑点没有行次之分。

东北原麝栖息于北方大面积的针阔混交林内,食地衣、苔醉、杂草及树木的嫩枝叶等。安徽原麝栖息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针阔叶混交林中,其活动区域随季节的交替也有所变迁。春季在低山阳坡灌丛中,夏在高山石崖边,冬在阳坡温暖处或树林中。初生仔麝全身被覆有棕黄色斑纹,随年龄的增长和被毛的脱换而呈现橘黄色斑点。其他均与林麝相似。

(四)黑麝:黑麝别名黑獐。体型小于马麝,体重不足10千克。全身黑褐色,有些个体肩背部杂有棕黄色。头部与四肢、眼圈、上下唇、耳背均呈暗褐色,耳内缘灰白色,喉部和颈部无颈纹或异色斑。

在云南高黎贡山巴坡一带,多为典型的黑麝,包括背、腹、四肢、耳、眼圈等部位全身一致呈现暗褐色。而在吡江一带分布的麝,颈、背部毛多棕黄色,而毛尖带麻棕色,但头部及四肢仍无异色,个别标本耳内缘有灰白色毛。不同毛色与地区有关,而与年龄无关。黑麝在云南高黎贡山巴坡和批江(碧罗雪山)、西藏察隅、墨脱及米林等县有分布。

黑麝在西藏栖于海拔3800~4200米的针叶林附近。在云南碧罗雪山,栖于3200米以上针叶林和高山砾石带,与林麝同域分布。

晨昏时,能到针叶林线以上的高山草甸摄食。据解剖研究,发现胃内有贝母、苔草以及杜鹃和高山柳的枝叶等。

黑麝分布区较为狭窄,适生环境范围更有限。估计野生资源量很少,急需对黑麝资源作进一步的研究,以便对其保护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五)喜玛拉雅麝:

喜马拉雅麝别名黑獐子。体型较大,体重n-15千克,大小与马麝相仿。与马秦相比,头形较短而宽,喜马拉雅麝颅全长(152.69士3.27毫米)与马麝(159.1士4.12毫米)相比差异显著。上体毛色棕褐色,臀部黄白色,下唇及耳内侧白色,眼圈棕黄色,无颈纹。

喜玛拉雅麝主要分布在西藏南缘的珠穆朗玛峰地区,自西吉隆河往东至东亚河谷。国外分布于尼泊尔和锡金。

喜玛拉雅麝主要栖息于海拔2500~3900米之间的混交林及林线上缘的高山草甸带。混交林树种有栋类、杜鹃、铁杉、桦和乔松等。低海拔常绿阔叶林带则罕见喜马拉雅麝。

喜马拉雅麝喜食松萝、苔草、杜鹃及各种树叶,也吃苔鲜。繁殖情况与马麝相似,每年1胎,每胎1~2仔,约于5月下旬至6月中旬产仔。

三、麝的生活习性:

麝的生活习性(一):

麝是一种生活很有规律的野生动物。多在晚上10时至凌晨2 时和拂晓活动和觅食,阴天或细雨霏霏的白昼也外出动,但晴天的白天活动较少,多卧在光线较暗而干燥的崖上、崖洞、灌木丛中或树的基部。圈养麝多在墙角势较高、土壤疏松的能隐蔽而僻静的地方反刍、打盹。麝躺卧时,先嗅嗅地面,前蹄刨刨地,然后前肢跪在地上,后肢再放到腹下。起立时前肢先站立,然后后肢再站立起来。

打吨时四肢盘屈于腹下,两眼闭住,双耳直立稍向后,慢慢垂下,到嘴接触地面后,头又抬起来。这样反复几次后,头颈就平放在地上;或头、颈向后弯曲,贴放在后肢之前体侧睡觉。

麝在阴雨天、大风天或由晴变阴、由阴转晴的天气最为活跃,疯狂奔跑,互相追逐,即通常所说的闹圈。

麝的活动规律性强,采食、饮水、休息和大小便都有一定的时间。其活动和大小便均有固定路线和地点。麝有摩擦屁股的习惯。在圈舍里常在木桩上蹭痒。母麝和幼套喜欢臀部相对互相蹭痒。成年公麝喜在树干、树桩、岩石角上、圈舍门框上及其他物体上摩擦臀、尾部,凡摩擦之处均留下有腥臭气味和蜡状物质。在公麝活动的道路上,尤其在谷底小溪两旁附近,可以看见它擦尾的小树枝,猎区称“油桩”。这种习性仅为公麝具有。尚未性成熟之前,无摩擦尾部的习惯。性成熟以后,尾腺也分泌蜡状物质,然后在其活动路线上便出现摩尾留下的油桩。在擦尾时,公麝的尾腺分泌物擦在树枝上,借以作为路线标记和彼此之间联系的信息。由于经常擦尾,公麝尾部裸露无毛,或仅在尖端具一簇毛。根据107个油桩高度的测量,平均高度42.36厘米(38~45厘米)。油桩粗细不一,最细者直径0.7厘米,最粗者有砍伐树木后留下的树桩,直径达30厘米。作为油桩的树种类也很多,有杜鹃、柳树、金蜡梅等。油桩多数是具有弹性的细枝,这样在摩尾时较硬枝舒适一些。公麝擦尾时位置较固定,并非随便地围绕油桩摩擦,多以后蹄为中心,直径为16厘米的范围之内进行擦尾。如果有人摸过后或踩踏了油桩下麝后足站立之地,或改变了油桩周围的环境条件,一般麝就不再用这个油桩。通常在1头公麝的活动路线上有7~10个油桩,甚至14~15个。除谷底溪旁附近油桩数目较多外,灌丛边缘也有。油桩彼此相距5-10 米。冬季水面结冰淹没油桩,迫使麝另选树枝做油桩。所以油桩有冬夏之别。

麝排粪、便尿有一定时间和固定地点。在野麝活动的道路上有固定的粪便堆,圈养多在圈舍的角落。排便时间夏季一般多在早晨5时左右,下午7时左右,夜间10时至翌日凌晨2时;冬、春季在上午7时,下午6时,夜间在午夜左右。排粪时,先走到粪堆处嗅嗅,然后后肢向前移动,弯曲下降臀部,臀毛也向两侧分开,蹲下排一次后,再不断地抽动升高臀部。肛门也不断地收缩至站立姿势,停5秒钟左右又马上下降臀部排便。这样每排1 次粪,需蹲3~5次才可排完。排完粪,后肢站立不动前蹄交替刨土掩盖。掩盖得怎样,也不看,就马上走开。每次排粪约为87~193粒(平均100粒左右)。夏天比冬天多。粪球为椭圆形或长圆形颗粒状。因季节不同,采食的食物也不一样,因而,湿粪的颜色有差异。夏天采食绿色植物后湿粪为深绿色,表面光滑,很软,长椭圆形,1次排粪湿重70~100克,经太阳晒后变瘪,颜色变为黑色,干重30~50克。冬天吃了干饲草后,排的湿粪多为褐色,椭圆形,较硬,1次排粪湿重50~70克,干后不变形,干重25~45克。每昼夜排粪3~5次,一般每次50~100克。粪球大小随麝的体形大小、年龄的变化而有差别。成年麝粪球直径一般为5毫米左右。雄麝的粪粒有些膻腥气味,而雌麝新鲜的粪粒无此气味,据此辨别雌雄麝的粪便堆。通常1个粪便堆有5000~6000个粪粒。冬天大雪掩盖粪便堆后,还继续在原来粪堆的雪上排粪。粪便堆被破坏之后,一般不在原处排粪,而另选新址,或在原粪便堆旁约1~2米处排粪。夏天麝的粪堆上无苍蝇,这是麝的一大特点。正常麝每昼夜排尿4~6次,排尿500毫升左右。母麝排尿姿势与排粪一样,但1次便完成。公麝排尿时,前肢向后移动站立,后肢稍变曲,使后体稍下。公麝排尿比母麝慢得多,有时排1次尿需2~3分钟。

麝的生活习性(二)

麝胆小性急。见到异物,听到不习惯的声响,全身毛竖起,心跳加快。人离其3米左右,就可听到心脏收缩时震动胸壁的声响。呼吸加快,并且鼻一抽一抽地嗅,两眼凝视,然后鼻猛地喷气,震动鼻腔发出“吭璞、吭

璞”的惊怕声。或向前跳起,四蹄使劲在地上踩,发出“砰、砰”的跺足声,以示威吓。麝的性情很急躁,容易动怒,公麝比母麝更甚。在受惊、恐惧或生气时,头部战栗发抖,从口吹气,鼻腔猛烈一吸一喷,两目瞪圆、凝视。被追捕时就拼命奔跑,乱蹦乱跳,淋尿尸幼麝常“咩!咩!”地叫唤,或迅速跑走钻人隐蔽的地方躲起来。在圈舍里只要有1只受惊奔跑,其他也就受惊奔跑起来。若看到透光的空隙,如用铁丝或用竹子编的栅栏,受惊的察就拼命用头撞,试图钻出逃走,常将头和身上撞伤。因此,在捕麝治病或取香时,不能长时间地追捕,以防造成疾病或死亡。当麝的四肢被抓住或绑住后,会拼命挣扎,乱滚乱撞,时间稍长就会死亡。所以,在运输过程中,千万不要捆绑四肢。

麝很机警,当听到很小的异声,或者看见异物,马上站起来,抬头四周张望,耳朵前后转动仔细倾听,并发出“吭璞、吭璞”的惊恐声,或马上跑走。若看见异物或人站立不动,麝就站在那里凝视,并向前边嗅,前来仔细察看。若走向生疏的地方,一步一步地轻慢地走,走几步就停下来仔细地看、听、嗅,若对它无恐吓时,再慢慢向前,转身就跑。人要抓麝时,始终头向着人,臀部转到人的另一方,当几个人围抓时,麝眼看人站的地方,然后猛地冲出逃走。

在泌乳期(6~8月份)母麝的领域性很明显,同时性情变得很急躁。如果有其他麝进人该领域内,它便跑上前去,约距其5~10米时稍停,继之前足猛烈地在地上交替地跺,每跺一下便前进一步,发出“砰I 砰!”的跺足声,借以恐吓对方,使其逃走。它在后边追赶,并发出“吭卿、吭卿”的叫喊声,直至将对方赶出自己所辖的领域之外。所以,这个时期无论是早晨或晚上,常常可以看到或听到雌麝追赶其他麝时而发出的吼声。麝的感觉器官非常敏锐,尤其麝的嗅觉非常灵敏,麝在采食时一嗅再嗅才肯吃。用嗅觉辨别自己或其他麝走过的路、卧过的地方和排泄的粪便和尿,辨认公母康。若仔麝身上有异味或不是自己的仔麝时,母麝或者一闻就走开了,或者用蹄按在地上刨打。当人或其他动物接近仔麝时,仔麝会一次次地嗅人。麝的视觉也较好。晚上和在黑暗的地方,麝的瞳孔全放开,并有明亮的光泽。所以,晚上能把一切看清。但是在光线很强的时候,瞳孔缩得很小,几乎成一条细线,因而白天的视觉就不如晚上好。麝的听觉很发达,100~150米远处有惊动,它就能听到,立即逃跑掉。

麝的后肢长于前肢,后肢的肌肉较前肢发达,因此,跑得快,跳得高。平地上能跨跑2米,斜下坡跨跑3米左右,上坡跨跑1.5米左右。跳跃能力强,平地跑动时,能跳起1.8米高。因为蹄甲端尖,边缘硬而薄,悬蹄尖而长,能触及地面,所以4个蹄趾(指)呈“叉”状,便于爬陡坡,上斜树,能攀登45度左右的斜树及活动架。上树后可由这一树枝走到另一树枝,4个蹄趾同站在同一个枝条上,枝条不停地摆动都不易掉下来,平衡能力较好。如果从树上下来时,可从上去的地方下来,或后肢猛地蹬树,向前跳下,也不会跌倒。麝的运动方式是跳跃,借助跳跃能力迅速地逃避敌害。在危险和恐惧的情况下,麝以跳跃的方式奔驰在乱石中或陡峭峻岭之间,表现得非常灵活。一次可跳跃40~60厘米。用岔开的蹄趾抓住小的突出物攀登悬崖峭壁。但是在平地上的麝仅能做短距离的迅速跳跃,每次跳跃距离可达2~3.2米,很快就疲倦。麝借着跳动的前冲力,能在直壁上换步,4米多高的墙或3米多高的栅栏也能跳上去。但当墙头上或栅栏顶部设有向外伸出30厘米的遮檐后,2.5米高的墙或栅栏就跳不上去了。所以,在建麝圈时要考虑这一特性,否则,墙低麝易越墙逃跑,墙太高又造成不必要的浪费。麝的自卫能力很差,常是以快速跑、爬陡坡、上斜树、越深沟及潜人隐蔽处来躲避豺、狼、虎、豹等天敌。但是,强壮的麝也进攻自己的天敌。当狗或其他动物接近它时,就吹气威吓,并跳起用前蹄按压刨打。

麝性情孤僻,独居者多,无群性。在野外一般只在发情时可见1公1母,或2头公寮追逐1头母麝。而非繁殖期多单独活动、采食、休息。仔麝只是吃奶时才与乳母麝在一起,吃完奶就去休息,很少跟随母麝。同一母麝产的2个仔也很少在一起活动。但是,母麝采食、活动并不远离仔麝,休息时也卧在能看见仔麝的地方。当母麝给仔麝喂奶时,就慢慢地边走边嗅,到仔麝跟前,先嗅嗅仔麝,然后再去舔,仔麝不起来时就用前蹄轻轻刨仔麝,促使仔麝起来吃奶。仔麝要吃奶时,也在它卧的附近找母秦,并不远离生活地。若找不到母麝就“咩!咩!“地叫,母麝听到仔麝叫声后,边跑边“嘀!嘀!”地叫着跑来喂奶。仔麝吃完奶又钻人原来隐蔽处卧下,很少出来,特别是白天。就是驯化程度再好的麝,放到野外也是各走一方,互不跟随。

麝喜欢互相咬斗,特别是配种期和泌香生理反应期。天气转变,拂晓、黄昏、夜间活动来回奔跑时,喜互相追逐咬斗。圈养麝到了新环境及遇到陌生的麝后最易引起咬斗。若2头公麝咬斗时,先是互相仰头吹气,振动头部及唇发出“吠!吠!”的互相威胁声,并沿獠牙流出泡沫状唾液。扭动身体向后部相互转圈。若2头都不主动进攻对方,或相持不下时,就各自走开完事。或2头都猛地跑去,用獠牙钩刺对方后肢、臀部、体背。强者吹气恫吓,弱者害怕逃跑,这时强者拼命去追逐,直至追上弱者,头猛地使劲向下用撩牙钩刺弱者,常将其皮肉刺伤,严重的可损伤内脏,造成死亡。弱者特别怕强者时,不敢跑,伸长颈卧在地上不动。公麝一般不咬母麝,但有的公麝到了新的环境,遇有陌生的麝或强行追逐母麝交配,也咬伤母麝。成年母麝和幼年母麝虽然很少咬斗,但是圈里放人陌生的麝及到新的环境里,就互相咬斗。咬斗时,先是在另一只臀部嗅,并发出“嘀!嘀!”的叫声,互相跳起来前蹄刨打,强者常将弱者刨伤。哺乳期母麝,若公麝接近仔麝或吹气恫吓母麝时,母麝也进攻公麝。成年麝一般不咬斗仔麝,但有个别公麝也咬半岁以上的公麝。1岁前的公麝很少互相咬斗,但到新的环境或有陌生的仔麝放人的情况下,也引起相互咬斗。公麝1 岁后就喜咬斗。由于麝具有这个特性,公麝要群养时,群体不宜大。否则,因咬斗经常奔跑,消耗体力,有的经常处于紧张状态下,对采食、休息都带来很大影响。

麝虽具有孤独、喜斗的习性,但在人工驯化下,仔麝断乳后公母分群喂养,习惯后能在一起采食,几头卧在1个地方(圈舍内),并互溉额、头、耳等,或两头臀部相对互相蹭痒,相处较好。

麝喜凉爽,怕太阳曝硒。冬天虽气候寒冷,但麝总是卧在阴凉处。无论夏季或冬季,麝在太阳下停留一些时间(约10分钟左右)就吐舌喘气,每分钟呼吸达100次左右(正常呼吸每分钟18~19次),并从舌上和鼻镜上不断向下滴水。怕雨淋和冷风吹,遇大雨、大风,则选择僻静地方躲避,雨停了再外出。天冷时,头上的毛逆立,头吻贴身卧着取暖。

冬季活动时间短,早晨7~9时,傍晚5~9时;夏季活动时间长,早晨5时~8时,晚上7时30分至12时30分,夏季在白天活动时间短,夜晚活动时间长。无论晨昏,雄麝比雌麝活动时间长

麝的一般食性

麝属于草食性的动物,且食性较广。多以植物的叶、茎、花、果实、种子以及菌类、苔醉等为食。在家养情况下也很喜欢吃一些块茎、块根等多汁饲料。食量较小,成年麝每昼夜食草1 千克左右。在人工饲养下,若每天供给精料量100~150克时,每昼夜食草量500-700 克。

采食时边咀嚼边抬起头左右转动,注意周围的动静和听取声响。若稍有什么响动就马上停食,眼睛凝视着响动处。吃食后不久就反刍。成年麝每口平均咀嚼64次,约13秒;半岁左右的幼麝每口咀嚼80~90次,约35秒,每咀嚼1口,吞咽3~5次。

麝的食性随季节的不同而有变化。4~5月份食物中叶子和嫩枝芽所占的比重较大;6~7月份食物中的花蕾和花的出现率增高;8~9月份不仅采食植物的子实,而且采食凋落的树叶;从10月份到翌年2~3月份,主要食物是杜鹃、光果小孽、珠芽萝、银连花等植物的叶子和细枝。由此证明麝的食物特性与气候条件及植物的生长阶段有密切的关系。麝喜食鲜嫩多汁的野菜和嫩树叶,如黄鹤菜、苦麻菜、山葛芭、映山红、杨树叶等,尤其喜食蒲公英、鸭踌草、葡萄、蛇葛、一年蓬、筋骨草等植物。冬季吃落到地面的干栋叶和橡子,食物缺乏时也啃树皮,特别是杉树皮。麝采食时用唇及门齿挣断所食植物的茎叶,边走边吃,故沿其行径可看到长短不齐断断续续的食物痕迹。夏季常到山沟的小溪或山麓的小河处饮水。冬季小溪封冻时,则用舌抵冰水和雪。

麝取食植物的3个特点:

爱摘啃枝叶:对绝大多数灌木的枝叶均喜食。常常两前腿爬到灌木枝上去采食。

好嗜苦味:对含有苦味或发涩(含单宁)的植物,如山柳、小孽、杜鹃等,都甚喜食。

喜食花蕾:在夏季凡遇见花蕾,如羌活、杜鹃、黄蔑、马先篙、金蜡梅、忍冬、银莲花、聚吾、千里光、珠芽萝、蒲公英、克氏。红景天、莺尾等,都大量采食。

麝也喜欢到有盐碱的地方舔食。

麝喜食的4类植物:

最喜食的植物:一年四季取食,并表现觅食、取食频次在20环以上。有10种植物是麝长年最主要的食物,频次百分率之和占总频次的50.1%。如山柳、头花杜鹃、光果小叶、百里香杜鹃、银连花、柳、银蜡梅。

喜食的植物:凡遇上就取食,或经常吃的植物。取食频次为10%~20%。有18种植物,频次百分率之和占总频次的26.7%。如马先篙、绒线菊、金蜡梅、小叶忍冬等。

较喜食的植物:愿意采食但取食程度较前两类差。取食频次为5%~10%。有20种植物,频次百分率之和占总频次的14%。如车前草、弯花紫草、蔷薇等。

不喜食或偶尔采食的植物:不太愿意采食,只有在前三类缺乏时采食或偶尔随同其他植物误食的。取食频次在5%以下。有29种植物,取食频次百分率之和占总频次的9.2%。明显地看出这些植物的适口性很差。如兰花葱、龙胆等。

麝不但对植物有不同程度的喜食要求,而且对植物的不同部位也有不同程度的选择。根据观察,麝取食部位有叶、茎、嫩枝、蓓蕾、花、子实体、根部等。据统计,麝所食的77 种植物中,取食叶子的有68种,占88.3% ;取食茎和嫩枝的有25 种,占32.5 % ;取食蓓蕾和花的有44 种,占57.1 % ;取食种子的有10 种,占13 % ;取食真菌子实体的有2 种,占2.6 % ;取食植物根部的仅1 种,占1.3 %。由此可知,麝最喜食植物的叶子,其次是蓓蕾、花茎、嫩枝与种子,最差的是真菌子实体和植物根部。麝基本上是以植物的柔嫩的鲜叶、嫩枝芽和花为食,而对种子、凋落的树叶及细枝主要是在冬季取食。

南极的有关知识

南极的有关知识 一、南极 南极洲包括了南极大陆和及周围的岛屿,总面积为1400万平方公里,占地球面积的10%.不算南极周围的岛屿,南极大陆面积为1239万平方公里.南极洲的面积相当于一个半中国,它与北京的直线距离为12000公里. 南极最冷的月份是在7月,它的季节与我国季节相反.在南极大陆沿海地区的月平均气温为-30度左右,在南极大陆周围沿海地区,年平均气温为零下17摄氏度,冬季气温一般在零下40摄氏度左右. 前苏联考察队1983年7月在大陆中心区海拔3000米的东方站测得最低温度为-89.3摄氏度,可见南极洲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地方.这是目前全球所测到气温最低的记录. 南极大陆98%的陆地常年被冰雪所覆盖,平均厚度为2450米,最大厚度达4750米.南极的淡水总储量是地球的72%,如果南极的冰盖全部融化,整个地球的海平面将平均升高60米,沿海的许多城市会被淹没.如北京、上海、青岛等. 二、我国在南极建立了两个科学考察站 长城站:是以中国的万里长城命名.建于1985年2月20日,位于西南极南设得兰群岛得乔治王岛.地理坐标是:62度12分59秒,西经58度57分53秒,距北京17501.9公里.长城站现有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包括了主楼、宿舍栋、发电栋,科研栋、文体医疗栋、气象栋、油库、污水处理站、仓库、直升机停机坪. 长城站夏季可容纳50人左右进行考察活动,在冬季可容纳20人左右. 长城站的科学考察主要是海洋生物、地质、高空物理、地磁、气象、GPS联测等. 站上的娱乐生活主要有乒乓球、台球、卡拉OK和一些体育设施. 长城站地处乔治王岛,在岛上有9个国家建立了考察基地. 中山站:建于1989年2月26日,以孙中山的名字命名.位于东南极大陆拉兹曼丘陵地区.地理坐标:南纬69度22分24秒,东经76度22分40秒,距北京12553.1公里. 是1989年建成的,站上现有建筑物有办公栋、宿舍栋、气象栋、科研栋、文体栋及发电栋、车库、油罐等,总面积2700m,科考小房有高层物理观测室、GPS观测室、地磁室、固体潮观测室、天文臭氧观测室等.进行全年常规观测项目有电离层、高层大气物理、地磁、固体潮、臭氧和GPS联测等.夏季还进行生物、地质、冰川和人体医学等观测.夏季考察队员50~60人,越冬20~25人不等.鉴于原建筑物陈旧,2001年夏季又增建了2层960m的综合楼,它的建成大大改善了中山站的生活、工作和住宿条件. 中山站是内陆考察的基地.为了深入内陆考察,站上备有大型240雪上车3辆,170型雪上车1辆,还有供站上使用的小型150雪上车1辆. 中山站的气候比长城站恶劣很多,由于它离冰盖近受下降风的影响大,最大风速达50,极昼时间54天,极夜时间58天(根据年分略有差别). 到目前为止,有27个国家在南极建站,共有150多个科学考察站. 三、南极生物 (一)企鹅 对于企鹅,我想同学们可能就会联想到冰天雪地的南极世界.企鹅属于鸟类,是唯一不能飞的潜水性海鸟.现南极极其周围海域生活着8个种类的企鹅.企鹅在海里游泳的速度可达20-30公里,在海里跳出海面2米多高. 企鹅的特征背是黑色,腹部是白色的.我们在南极常见到的企鹅有:帝企鹅、阿德雷企鹅、帽带企鹅、金图企鹅、 1、帝企鹅(皇帝企鹅).帝企鹅是企鹅中最大的一种,它最能适应寒冷的鸟类,体高120

动物类中药提取方法

动物类中药提取方法 我国应用动物药历史悠久。远在4000年前甲骨文中就记载了蛇、麝、犀牛等40余种药用动物,最早的本草专著《神农本草经》中收载了僵蚕、地龙等动物药67种,对其应用及疗效亦有明确记载。《本草纲目》中动物药增至440种。近代《中国药用动物志》更是收载动物药多达1581种,临床各科广为使用。 动物药是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十年来,动物药的临床和药理研究日益受重视,而且在活性成分的研究方面也获得迅速发展。但由于动物药化学成分复杂,大多为大分子化合物,分离分析难度较植物药大,与植物药活性成分的研究相比已远远落后。然而,由于其生物活性强、临床疗效高、含量丰富等特点又激励人们不懈地去探索动物药的药效物质基础和开发利用前景。 经研究表明,动物药中的化学成分包括蛋白质、多肽及氨基酸类、生物碱类、多糖类、甾体类、萜类、酚、酮、酸类等多种化学成分。因此对于动物药的提取,可根据不同成分的性质,采用不同的提取方法。 1 蛋白质、多肽及氨基酸类提取 氨基酸、多肽、蛋白质广泛存在于动物类中药,是动物药中普遍存在的化合物,这些成分以往常被认为无药理作用,属于无效成分或有毒成分。近年来的研究得知,许多蛋白质和多肽是动物药中的有效成分,动物药中的蛋白质和多肽成分研究也渐被人们重视。 大部分蛋白质可溶于水、稀盐、稀酸或稀碱溶液中,少数与脂类结合的蛋白质溶于乙醇、丙酮及丁醇等有机溶剂中。另外,每个氨基酸都有其固有化学特性,导致不同的多肽因其组成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溶解性。因此对于不同的蛋白质、多肽及氨基酸的可采用不同溶剂提取、分离及纯化。 蛋白质的提取一般常采用各种水溶液,为防止原料中可能存在的酸或碱的影响,常用pH缓冲液提取。蛋白质氨基酸的提取一般是将蛋白质经酸、碱或酶水解后,分离得到各种氨基酸;天然游离的氨基酸的常采用水或稀醇等极性溶剂进行提取。为了尽可能的提取完全,常需要对一些动物药进行细胞破碎,使其蛋白质、多肽及氨基酸释放出来进入提取溶剂中,以达到的提取的目的。同时,有些活性蛋白,为避免其变性失活在细胞破碎过程中应注意控制条件。在实验室内常用的破碎方法有:

南极的介绍

南极被人们称为第七大陆,是地球上最后一个被发现、唯一没有土著人居住的大陆。南极大陆的总面积为139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中国和印巴次大陆面积的总和,居世界各洲第五位。整个南极大陆被一个巨大的冰盖所覆盖,平均海拔为2350米。南极洲蕴藏的矿物有220余种。 南极洲蕴藏的矿物有220余种。主要有煤、石油、天然气、铂、铀、铁、锰、铜、镍、钴、铬、铅、锡、锌、金、铝、锑、石墨、银、金刚石等。主要分布在东南极洲、南极半岛和沿海岛屿地区。如维多利亚地有大面积煤田,南部有金、银和石墨矿,整个西部大陆架的石油、天然气均很丰富,查尔斯王子山发现巨大铁矿带,乔治五世海岸蕴藏有锡、铅、锑、钼、锌、铜等,南极半岛中央部分有锰和铜矿,沿海的阿斯普兰岛有镍、钴、铬等矿,桑威奇岛和埃里伯斯火山储有硫磺。根据南极洲有大煤田的事实,可以推想它曾一度位于温暖的纬度地带,才能有茂密森林经地质作用而形成煤田,后来经过长途漂移,才来到现今的位置。 边缘海与岛屿南极洲边缘海有属于南太平洋的别林斯高晋海、罗斯海、阿蒙森海和属于南大西洋的威德尔海等。主要岛屿有奥克兰群岛、布韦岛、南设得兰群岛、南奥克尼群岛、阿德莱德岛、亚历山大岛、彼得一世岛、南乔治亚岛、爱德华王子群岛、南桑威奇群岛。 地形:横贯南极的山脉将南极大陆分为两部分。东南极洲,面积较大,为一古老的地盾和准平原,横贯南极山脉绵延于地盾

的边缘;西南极洲面积较小,为一褶皱带,由山地、高原和盆地组成。东西两部分之间有一沉陷地带,从罗斯海一直延伸到威德尔海。南极洲大陆平均海拔2350米,是地球上最高的洲。最高点玛丽·伯德地的文森山海拔5140米。大陆几乎全部被冰雪所覆盖,冰层平均厚度有1880米,最厚达4000米以上。大陆周围的海洋上有许多高大的冰障和冰山。全洲仅2%的土地无长年冰雪覆盖,被称为南极冰原的“绿洲”,是动植物主要生息之地。“绿洲”上有高峰、悬崖、湖泊和火山。南极大陆共有两座活火山,那就是欺骗岛上的欺骗岛火山和罗斯岛上的埃里伯斯火山(又译埃拉波斯火山)。 南极洲每年分寒、暖两季,4~10月是寒季,11~3月是暖季。在极点附近寒季为极夜,这时在南极圈附近常出现光彩夺目的极光;暖季则相反,为极昼,太阳总是倾斜照射。 极之最 南极大陆是世界上最孤立的大陆,周围被一片茫茫的海洋所包围。 南极大陆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大陆,迄今为止,世界上记录到的最低温度-88.3℃就是在那里观测到的。 南极是世界上风最大的大陆,南极沿海地区的年平均风速为17~18米/秒,一阵风可达40~50米/秒,最大风速达到100米/秒,被叫做“暴风雪之家”,或者为“风极”。

初级中药师题-主要动物药化学成分

初级中药师题-主要动物药化学成分 1、蟾酥中不存在的成分是 A.蟾毒配基 B.强心甾苷 C.5-羟色胺 D.蟾蜍甾二烯 E.肾上腺素 2、熊去氧胆酸与鹅去氧胆酸结构的区别是 A.羟基数目,构型相同,位置不同 B.羟基数目相同,位置,构型不同 C.羟基数目,位置相同,构型不同 D.羟基数目,位置,构型均不同 E.羟基构型相同,数目,位置不同 3、用牛,羊胆汁提取胆酸时,加NaOH加热数小时,放冷后加盐酸的目的是 A.析出结合胆酸 B.溶解胆酸 C.析出胆酸 D.溶解胆酸盐

E.析出胆酸盐 4、有溶解胆结石作用的成分是 A.鹅去氧胆酸 B.牛磺酸 C.去氧胆酸 D.α-猪去氧胆酸 E.胆酸 5、麝香中主要有效成分且具特有香气,对冠心病有一定疗效的成分是 A.麝香吡啶 B.脂肪酸 C.麝香酮 D.多肽 E.胆甾 6、牛黄解痉作用的主要成分是 A.去氧胆酸 B.SMC C.胆酸 D.石胆酸 E.胆红素

7、胆汁酸C位连接的基团是 A.β-戊酸 B.8~10个碳原子的烃基侧链 C.五元不饱和内酯环 D.六元不饱和内酯环 E.8~10个碳原子的多元醇 8、天然麝香的香气成分是 A.麝香吡啶 B.羟基麝香吡啶 C.麝香酮 D.降麝香酮 E.雄甾烷类衍生物 9、蟾酥毒素具有下列哪种类似作用 A.马钱子作用 B.洋地黄作用 C.乌头作用 D.洋金花作用 E.斑蝥作用

10、熊胆解痉作用的主要成分是 A.去氧胆酸 B.牛磺酸 C.胆酸 D.鹅去氧胆酸 E.熊去氧胆酸 11、麝香的雄性激素样作用的活性成分为 A.(牛磺)熊去氧胆酸 B.去氧胆酸 C.麝香酮 D.蟾蜍甾二烯和强心甾烯蟾毒类 E.,雄甾烷类 12、牛黄的解痉活性成分为 A.(牛磺)熊去氧胆酸 B.去氧胆酸 C.麝香酮 D.蟾蜍甾二烯和强心甾烯蟾毒类 E.,雄甾烷类 13、熊胆的解痉活性成分为

食品中多种动物源性成分检测实时荧光PCR法(BJS 201904)

附件4 食品中多种动物源性成分检测实时荧光PCR法 BJS 201904 1 范围 本方法规定了肉及肉制品中猪、驴、山羊、绵羊、牦牛、鼠源性成分检测的实时荧光PCR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肉及肉制品中猪(Sus scrofa)、驴(Equus asinus)、山羊(Capra hircus)、绵羊(Ovis aries)、牦牛(Bos grunniens)、鼠源性成分的一种或多种成分同时定性检测。 注:本方法中鼠源性成分包括海狸鼠(Myocastor coypus)、小鼠(Mus musculus)、大鼠(Rattus norvegicus)、豚鼠(Cavia porcellus)和竹鼠(Rhizomy spruinosus)源性成分。 2原理 提取样品DNA,通过特异性引物探针进行动物源性成分的实时荧光PCR扩增,根据PCR 扩增反应中产物荧光信号及扩增曲线判定,实现对样品动物源性成分的定性分析。 3试剂和材料 除另有规定外,本方法所用试剂为分析纯或生化试剂,实验用水应符合GB/T 6682的要求。所有试剂均用无DNA酶污染的容器分装。 3.1检测用引物和探针 (a) 猪cytb基因检测用引物探针序列为: 5’端引物:5’-GCACTTTATCCTGCCATTCATCATT-3’ 3’端引物:5’-GTACAAGGATTAGTAGGATTAGT-3’ 探针:5’-FAM-CGCCCTCGCAGCCGTACATCTCCTA-BHQ1-3’ (b) 驴nad5基因检测用引物探针序列为: 5’端引物:5’-GCTAGCCTCATTATCAGTAT-3’ 3’端引物:5’-GTGATGAGGATACGTGCT-3’ 探针:5’-FAM-TCATATCATCAATCCTCAACACCCACA-BHQ1-3’ (c) 山羊cytb基因检测用引物探针序列为: 5’端引物:5’-CTTTATCCTCCCATTCATCATCA-3’ 3’端引物:5’-GAATTCCTGTGGGGTTGTTC-3’ 探针:5’-FAM-GCTCTCGCCATAGTCCACCTGCTTTTC-BHQ1-3’ (d) 绵羊cytb基因检测用引物探针序列为: 5’端引物:5’-CTCATGCTACTAGTACTATTTACG-3’

南极动物

南极动物 企鹅是南极的土著居民,是南极的象征。全世界大约有20多种企鹅,全部分布在南半球,它以南极大陆为中心,北到非洲大陆南端、南美洲和澳洲,枉息在这些大陆的沿岸和岛屿上。 生活在南极洲的企鹅有帝企鹅、阿德利企鹅、金图企鹅、帽带企鹅、王企鹅、巴布亚企鹅、喜石企鹅和浮华个鹅等7种。种类虽不多,但数量大,总数约1.2亿只,占世界企鹅总数的87%,占南极地区海鸟总数的90%。其中以阿德利企鹅数量最大。达500万只。其次是帽带企鹅,约300万只。最少的是帝企鹅,约50万只。南极洲不愧为企鹅的王国。 帝企鹅又称皇帝企鹅。因其脖子下面有一片橙黄色羽毛,耳朵后部色对最深,往下逐渐变淡,庄重高雅,长相打扮酷似皇帝。又因为它身高一般在1米以上,体重达40---50公斤,是南极地区最大的企鹅,也是世界企鹅之王故有“帝企鹅”这个至高无上的名称。 御寒散热企鹅之所以能够抵搞南极那种极度的严寒,是因为它们不仅有特别厚的皮下脂肪,而且全身的羽毛特别光滑,覆盖严密,风一吹就会紧紧地贴在身上,有效地防止了身体热量的散失。当企鹅伏在窝里的时候,因为其羽毛保温的作用特别强,所以落在身上的雪不会融化,就像又盖了一层棉被似的,形成了一个隔热层,反而睡得更加舒服。但是,有其利必有其弊,一到夏天,天气稍微暖和一点,企鹅就会热得受不了。通常,它们会站立起来或张开嘴巴呼吸来散热。它们羽毛稀少的头部也是很好的散热器。此外,还可以用梳理羽毛呼扇翅膀、叉开双脚等方法将身体内多余的质量散发出去。当这些方法都无济于事时,它们就会跳到海里去痛痛快快地洗个澡。 地球上的生命很可能是从水里开始的,后来逐渐扩展到陆地,并且分化成植物和动物。但这个过程是可逆的。有些动物,甚至已经进化成温血动物以至哺乳动物之后,为了逃避天敌的追击,或为了寻觅更加丰富的食物,又重新返回了大海,形成了新的种属,庞大的海豹家族就是其中之一。

中药化学第十章 主要动物药化学成分课件

第十章主要动物药化学成分一、大纲 二、分值占历年考试的2 分左右

一、胆汁酸类及含该类成分的重要中药 (一)胆汁酸的结构特点 天然胆汁酸是胆烷酸的衍生物,胆烷酸的结构中有甾体母核,C-17 位上连接的戊酸侧链β-取向。 胆汁酸、强心苷、甾体皂苷结构对比: A/B环为顺式稠合时为正系——胆酸。 A/B环为反式稠合则为别系——别胆酸。 (二)胆汁酸的化学性质 ①具有羧基官能团的化学性质,即它可与碱反应生成盐、与醇反

应生成酯。 ②游离胆汁酸在水中溶解度很小,但与碱成盐后则易溶于水,故常用碱的水溶液提取胆汁酸。 ③在胆汁酸的分离和纯化时,常将胆汁酸制备成酯的衍生物,如将末端羧基酯化,使其容易析出结晶。 (三)胆汁酸的鉴别 1.Pettenkofer反应所有的胆汁酸皆呈阳性反应。 2.Gregory Pascoe反应该反应可用于胆酸的含量测定。 3.Hammarsten反应胆酸显紫色,鹅去氧胆酸不显色。 改良的Hammarsten反应胆酸显紫色,去氧胆酸和鹅去氧胆酸无上述颜色变化。 甾体母核显色反应: 1.Liebermann反应。 2.醋酐-浓硫酸(Liebermann-Burchard)反应。 3.三氯乙酸(Rosen-Heimer)反应。 4.三氯甲烷-浓硫酸反应。 5.五氯化锑反应。 6.芳香醛-硫酸或高氯酸反应。 胆汁酸的鉴别: 1.Pettenkofer反应 原理:蔗糖在浓硫酸作用下生成羟甲基糠醛,与胆汁酸缩合生成

紫色物质的原理而进行的,所有的胆汁酸皆呈阳性反应。 具体操作:取未经稀释的胆汁1滴,加蒸馏水4滴及10%蔗糖溶液1滴,摇匀,再沿管壁加入浓硫酸5滴,置冷水中冷却,则可见在两液面分界处出现紫色环。 2.Gregory Pascoe反应 取1ml胆汁加6m1 45%硫酸及1ml 0.3%糠醛,密塞振摇后在65℃水浴中放置30分钟,溶液显蓝色。 3.Hammarsten反应 用20%的铬酸溶液(将20gCr03置于少量水中,加乙酸至1OOml)溶解少量样品,温热,胆酸显紫色,鹅去氧胆酸不显色。 练习题 配伍选择题 A.Keller-Kiliani反应 B.呫吨氢醇反应 C.Kedde反应 D.Hammarsten反应 E.GregoryPascoe反应、 1.可用于胆酸含量测定的反应是 『正确答案』E 2.可用于区别胆酸和鹅去氧胆酸的反应是

行业标准出口动物源性食品中动物种类的定性检测T-RFLP方法编制

行业标准《出口动物源性食品中动物种类的定性检测T-RFLP方法》 编制说明 一、任务来源 根据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2009年《关于下达2009年度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下达的编写任务通知(计划编号2009B134),由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负责《出口动物源性食品中动物种类的定性检测T-RFLP方法》的起草工作。 本标准是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与编写规则》的要求进行编写的。 二、标准编制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禽、肉、鱼等食品及其加工食品(如香肠、罐头等)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对于一些凭肉眼难以辨认其来源的动物源性食品(尤其是经过加工的食品),某些商家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常常用比较廉价的动物品种替代比较昂贵的动物品种。现存比较常见的商业欺诈行为之一就是乱贴标签,标签上标明的原料成分与实际使用的原料成分不符。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经济利益和健康,而且还有可能打乱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 为了更好地保护消费者的身体健康,维护消费者的经济利益,也考虑到宗教信仰问题,世界各国都对食品标签的内容做了严格的规定。例如,在新加坡市场上,食品标签必须包括食品的品名(或对食品真实性的描述用语)和食品的成分,当食品由两种或多种成分构成时,对每一种成分应按它们的重量或所占比例给予恰当说明,其顺序应按照他们占有的重量百分比递减标示。我国的《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04)也对食品标签的具体内容作了明确规定。国家质检总局于早在2000年就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食品标签管理办法》。该办法第二章标签审核的第十一条明确规定“进出口食品标签审核的内容包括:标签的格式、版面以及标注的与质量有关的内容是否真实、准确”。对于乱贴标签现象,世界各国也在相关法规中作出明确规定。如瑞士《食品条例》(Food Ordinance)的第十九章中要求食品标签不允许欺骗消费者。我国的《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04)中也明确规定“食品标签的所有内容,不得以错误的、引起误解的或欺骗性的方式描述或介绍食品”。 法规已经明确规定食品必须加贴标签,而且食品标签不允许欺骗消费者。贯彻执行这类法规的条件之一就是食品监管机构必须具有判断食品标签是否存在欺诈行为的能力。对于动物源性食品而言,一个重要的判断依据就是检测其标签上标明的动物种类是否与实际使用的动物种类相符,即进行动物种类鉴定。因此,开展动物源性食品中动物种类鉴定方法的研究对于更好地保障我国进出口食品的质量和安全、加强对国内动物源性食品市场和生产企业的监管,从而保护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已颁布的与动物种类鉴定有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有: 1)GB/T 20190-2006 饲料中牛羊源性成分的定性检测定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2)GB/T 21101-2007 动物源性饲料中猪源性成分定性检测方法PCR方法 3)GB/T 21102-2007 动物源性饲料中兔源性成分定性检测方法实时荧光PCR法 4)GB/T 21103-2007动物源性饲料中哺乳动物源性成分定性检测方法实时荧光PCR

中药化学讲义:主要动物药化学成分

中药鉴定学讲义:主要动物药化学成分 一、胆汁酸类及含该类成分的重要中药 (一)胆汁酸的结构特点 天然胆汁酸是胆烷酸的衍生物,胆烷酸的结构中有甾体母核,B/C环稠合皆为反式,C/D环稠合也多为反式,而A/B环稠合有顺反两种异构体形式。 母核上的C-10位和C-13位的角甲基皆为β-取向,C-17位上连接的戊酸侧链也是β-取向。胆汁酸的结构中多有羟基存在,羟基结合点往往在C-3,C-7和C-12位上,羟基的取向既有α型也有β型。有时在母核上也可见到双键、羰基等基团的存在。 胆汁酸、强心苷、甾体皂苷结构对比: A/B环为顺式稠合时为正系——胆酸。 A/B环为反式稠合则为别系——别胆酸。

在甾核的3、6、7、12等位都可以有羟基或羰基取代。各种动物胆汁中胆汁酸的区别,主要在于羟基数目、位置及构型的区别。胆汁酸在动物胆汁中通常以侧链的羧基与甘氨酸或牛磺酸结合成甘氨胆汁酸或牛磺胆汁酸,并以钠盐的形式存在,如牛磺胆酸等。 胆汁酸的分布较广,从动物的胆汁中发现的胆汁酸超过100种,其中最常见的不过几种,如胆酸、去氧胆酸、猪去氧胆酸、鹅去氧胆酸、熊去氧胆酸等,其俗名命名常是根据最先发现的动物加以定名的,如鹅去氧胆酸首先是从鹅的胆汁中提取的,石胆酸首先是从胆结石中提取的。在高等动物胆汁中发现的胆汁酸通常是24个碳原子的胆烷酸衍生物,而在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中的胆汁酸则含有27个碳原子或28个碳原子,这类胆汁酸是粪甾烷酸的羟基衍生物,而且通常和牛磺酸结合。

(二)胆汁酸的化学性质 ①具有羧基官能团的化学性质,即它可与碱反应生成盐、与醇反应生成酯。 ②游离胆汁酸在水中溶解度很小,但与碱成盐后则易溶于水,故常用碱的水溶液提取胆汁酸。 ③在胆汁酸的分离和纯化时,常将胆汁酸制备成酯的衍生物,如将末端羧基酯化,使其容易析出结晶。 (三)胆汁酸的鉴别 1.Pettenkofer反应所有的胆汁酸皆呈阳性反应。 2.Gregory Pascoe反应该反应可用于胆酸的含量测定。 3.Hammarsten反应胆酸显紫色,鹅去氧胆酸不显色。 改良的Hammarsten反应胆酸显紫色,去氧胆酸和鹅去氧胆酸无上述颜色变化。 甾体母核显色反应: 1.Liebermann反应。 2.醋酐-浓硫酸(Liebermann-Burchard)反应。 3.三氯乙酸(Rosen-Heimer)反应。 4.三氯甲烷-浓硫酸反应。 5.五氯化锑反应。 6.芳香醛-硫酸或高氯酸反应。 胆汁酸的鉴别: 1.Pettenkofer反应 原理:蔗糖在浓硫酸作用下生成羟甲基糠醛,与胆汁酸缩合生成紫色物质的原理而进行的,所有的胆汁酸皆呈阳性反应。 具体操作:取未经稀释的胆汁1滴,加蒸馏水4滴及10%蔗糖溶液1滴,摇匀,再沿管壁加入浓硫酸5滴,置冷水中冷却,则可见在两液面分界处出现紫色环。 2.Gregory Pascoe反应 取1ml胆汁加6m1 45%硫酸及1ml 0.3%糠醛,密塞振摇后在65℃水浴中放置30分钟,溶液显蓝色。 3.Hammarsten反应 用20%的铬酸溶液(将20gCr03置于少量水中,加乙酸至1OOml)溶解少量样品,温热,胆酸显紫色,鹅去氧胆酸不显色。 练习题

【CN109868321A】鉴别动物源性成分的多重荧光PCR方法及试剂盒【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257118.5 (22)申请日 2019.04.01 (71)申请人 陕西科技大学 地址 710021 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大学园1 号 (72)发明人 徐秦峰 澹台玮 马西亚  (74)专利代理机构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 公司 61200 代理人 范巍 (51)Int.Cl. C12Q 1/6888(2018.01) C12Q 1/686(2018.01) C12N 15/11(2006.01) (54)发明名称 鉴别动物源性成分的多重荧光PCR方法及试 剂盒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鉴别动物源性成分的多 重荧光PCR方法及试剂盒:提取样品中的DNA作为 模板,利用设计的多对物种特异性引物,进行多 重PCR扩增,对多重PCR扩增的产物进行高分辨熔 解曲线分析,根据扩增产物熔解峰的位置判别样 品中所含的动物源性成分。本发明操作简单、检 测周期短、特异性强、检测结果可靠,可以避免开 管造成污染问题以及实现大规模样品的检测。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6页序列表2页 附图2页CN 109868321 A 2019.06.11 C N 109868321 A

权 利 要 求 书1/2页CN 109868321 A 1.一种鉴别动物源性成分的多重荧光PCR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样品中的不同动物源性成分的可能掺入情况,确定需要鉴别的各动物源性成分所对应的动物种类,根据确定的动物种类,设计用于扩增对应动物种类的基因组中某段特异性序列的扩增引物; 2)对步骤1)设计的针对不同动物种类的扩增引物进行多重PCR扩增及扩增产物熔解的特异性检验; 3)以提取自所述样品中的DNA为模板,利用经过检验确定的针对不同动物种类的特异性扩增引物进行多重PCR扩增,对扩增得到的产物进行高分辨熔解并获取高分辨熔解曲线,将该高分辨熔解曲线与以各动物种类基因组DNA为模板并采用所述特异性扩增引物扩增得到的对应产物的高分辨熔解曲线进行比对,根据比对匹配的熔解峰位置确定所述样品中动物源性成分的构成情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鉴别动物源性成分的多重荧光PCR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扩增引物扩增的目的片段在200bp以下,扩增的目的片段位于对应动物种类基因组的特异性保守区域,不同动物种类对应的扩增产物在长度和/或GC比值上存在区别。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鉴别动物源性成分的多重荧光PCR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经过检验确定的特异性扩增引物选自针对山羊的引物对P1、针对绵羊的引物对P2、针对牛的引物对P3、针对水牛的引物对P4中的两对以上引物;其中,引物对P1的序列为:上游引物:5'-GCGGGCAGGGCGGCGGGGGCGGGGCCCACCAAAATTCAACACAATAC CACAT-3' 下游引物:5'-GCGGGCGCCGCCCTGCCCGCAGCGTTATCTTTGTAATAGGTTTTGT-3'引物对P2的序列为: 上游引物:5'-CGTAGATGTAGTATGACTTTTCCT-3' 下游引物:5'-GTGAAGTTAGTTAGGAGAGTAATTATA-3' 引物对P3的序列为: 上游引物:5'-GTTAACAGCTAAACACCCTAGCT-3' 下游引物:5'-AGGTTTGACTCCTCTTTTTACCAA-3' 引物对P4的序列为: 上游引物:5'-CCAAAATTTAACACAATCCCGCAA-3' 下游引物:5'-CATTGGTCGTGGTTGAATTCCA-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鉴别动物源性成分的多重荧光PCR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重PCR扩增的反应体系包括DNA模板、引物对P1、P2、P3和P4、PCR反应试剂、双蒸水以及荧光染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鉴别动物源性成分的多重荧光PCR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辨熔解的程序为:将多重PCR扩增的产物在闭管条件下从65℃开始逐渐升温至95℃,同时连续检测荧光强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鉴别动物源性成分的多重荧光PCR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样品采集自乳制品或生乳。 7.一种鉴别动物源性成分的多重荧光PCR试剂盒,其特征在于:包括针对不同动物种类的特异性扩增引物、PCR反应试剂、荧光染料、双蒸水以及对照品对应的高分辨熔解曲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鉴别动物源性成分的多重荧光PCR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所 2

关于南极动物的介绍

关于南极动物的介绍 一.南极的自然环境 1.南极洲 南极洲,位于南极点四周,为冰雪覆盖的大陆,周围岛屿星罗棋布。南极洲的面积,包括南极大陆及其岛屿面积共约1400万平方公里,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0%, 与美国和墨西哥面积之和相当,是中国陆地面积的1.45倍,是澳大利亚陆地面积 的两倍,为世界第五大陆。 2.自然环境 南极洲分布有众多的淡水和咸水湖池,最有名的是唐胡安池,其湖水含盐度极高,每升湖水含盐量可达270多克,即使是在-70℃,湖水也不结冰。南极洲还有一种表面结冰、湖底高温高盐的湖,如较有名的万达湖和邦尼湖。这种湖,表面结着2?3米厚的冰,冰下湖水清澈,浮游生物极少,湖水的含盐量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湖底水的含盐量往往可以高出海水的10倍。湖水的温度亦随深度增加而升高,在全年平均气温-20℃的环境中,湖底水温可高达25℃。 南极洲的气候通常较同纬度的北极区为冷,是世界最冷的地区。而在海边, 南极大陆是地球上最干燥的大陆,年平均降水量仅有30- 50毫米,越往大陆内部,降水量越少,南极点附近只有3毫米。降水量较多的地方是沿海地区,年平均降水量有200-500毫米,而南设得兰群岛地区降水量比较多。南极洲的降水几乎都是雪。 在南极大陆的岩石或陡坡上唯一发现到的植物是最低等的植物,它们面北朝着太阳生长。生物学家在大陆的边缘及附近的岛屿,已经发现约400种不同的苔藓植物。在南极洲最温暖的南设得兰群岛以外和南极半岛的北部,也发现了两种粉红色的显花植物。在夏天解冻的池塘里,还发现了 200种淡水藻类。在雪地上也有藻类生长。 二.南极的主要动物 南极地区的动物主要有鲸、海豹和企鹅。 1.鲸 鲸的体形像鱼,呈梭形;头部大,眼小,耳廓完全退化;颈部不明显;前肢呈鳍状,后肢完全退化;多数种类背上有鳍;尾呈水平鳍状,是主要的运动器官;有齿或无齿;鼻孔一或二个,长在头顶上;嘴边有毛(有少数没毛);皮肤下有一层厚的脂肪,可以保温和减小身体的比重。用肺呼吸,在水面吸气后即潜入水中,可以潜泳10~45分钟。一般以浮游生物、软体生物以及鱼类为食。胎生,通常每胎产一子,用乳汁哺

具有壮阳作用的几种动物类药物_杨洪秀

壮阳主要是从男性生理方面增加男性的雄性气息。在日益讲求生活品质的今天,拥有和谐的性生活已成为健康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壮阳药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化学药物相比,天然药物具有安全性高、毒副作用小等特点,所以研究天然药物用于改善男性生理状况、提高性生活质量是医药学科研究的热点之一。相比具有壮阳作用的药用植物研究,动物药研究得不够深入,还有待进一步探索。本文对具有壮阳作用的几种动物类药物进行了综述。 1动物药 1.1鹿产品 1.1.1鹿茸(Cornu cervi pantotrichum )鹿茸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雄鹿密生茸毛的未骨化的幼 角,含有氨基酸(包括人体不能合成的必需氨基酸)、脂肪酸、磷脂成分、多糖、蛋白质、激素样物质、含氮类化合物、多肽类、硫酸软骨素、前列腺素、核酸、维生素等。研究发现,雄鹿茸粉对未成年小鼠具有增加体重和睾丸重量的趋势,表明其具有调节生理功能和促雄性激素样作用[1]。梅花鹿茸粉剂能显著增加雄性大鼠睾丸、前列腺-贮精囊、提肛肌-海绵球肌的重量,也能显著增加雌性大鼠子宫和卵巢的重量[2]。马鹿茸粉具有性激素样作用,其性激素样物质主要存在于鹿茸脂溶性提取物中[3]。1.1.2鹿鞭(Penis et Testis Cervi ) 鹿鞭为鹿科 动物梅花鹿、马鹿的干燥带睾丸的阴茎,主要含有氨基酸、脂肪酸、激素类、多肽、蛋白质、磷脂、生物胺、 具有壮阳作用的几种动物类药物 杨洪秀1,韩柳2,郑茜2,于淼2,冷蕾2※ (1.吉林省科学技术厅中药办,长春130041;2.吉林大学再生医学科学研究所,长春130021) 摘要:通过查阅近30年相关参考文献,对具有补肾壮阳作用的几种动物类药物的入药部位、有效成分及壮阳机理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动物药;壮阳;性功能中图分类号:R282.740.5 文献标识码:A Review on Medicinal Animals with Tonifying Yang Effects YANG Hong-xiu 1,HAN Liu 2,ZHENG Qian 2,YU Miao 2,LENG Lei 2※ (1.Traditional Chinese M edicine Office,Jilin Provic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partment,Changchun 130041,China;2.Institute of Frontier Medical Science,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21,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reviews the medicinal animals with tonifying yang effect,which covers the relevant papers over 30years.The medic-inal animal parts,effective contents and mechanisms of tonifying yang were discussed in this review.Key words :M edicinal animals;Tonifying yang;Sexual function 收稿日期:2012-02-21 作者简介:杨洪秀(1974-),男,黑龙江省宾县人,主要从事中药的科技管理及研究工作。 ※ 通讯作者:冷蕾,E-mail:coolaleizi@https://www.docsj.com/doc/953695261.html,. 文章编号:1001-4721(2012)02-0062-04 特产研究 Special Wild Economic Animal and Plant Research 62

DB12T 653-2016 鲜冻畜、禽肉中动物源性成分的定量检测 实时荧光PCR法

ICS 67.050 B 45 DB12 鲜冻畜、禽肉中动物源性成分的定量检测 实时荧光PCR 法 Quantitative PCR method for animal derived materials in meat and meat products 天津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天津市农村工作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天津市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天津市东丽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新、易萌、刘娜、兰青阔、刘雪岩、陈锐、朱珠、王成、徐石勇。 本标准2016年9月首次发布。

鲜冻畜、禽肉中动物源性成分的定量检测 实时荧光PCR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鲜冻畜、禽肉中动物源性成分(包括牛、羊、猪、鸡、鸭等)的定量PCR检测方法的术语和定义、检测方法、结果计算。 本标准适用于生鲜、冷冻畜禽肉中动物源性成分的定量PCR检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实时荧光PCR real time PCR 实时荧光PCR是指PCR反应体系中加入荧光基团,利用荧光信号积累实时检测整个PCR过程,对未知模板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3.2 Ct值cycle time 每个反应管内的荧光信号达到设定的阈值时所经历的循环数。 3.3 内参基因reference gene 能够同时检测出多种动物源性成分的基因(包括牛、羊、猪、鸡、鸭等)。 3.4 牛源性成分bovine-derived materials 牛种属特异性DNA片段。 3.5 羊源性成分ovine-derived materials 羊种属特异性DNA片段。 3.6 猪源性成分porcine-derived materials 猪种属特异性DNA片段。 3.7 鸡源性成分chicken-derived materials 鸡种属特异性DNA片段。 3.8 鸭源性成分duck-derived materials 鸭种属特异性DNA片段。

2014年反刍动物饲料中牛羊源性成分

附件3:2014年反刍动物饲料中牛羊源性成 分 例行监测计划 为打击在反刍动物饲料中添加牛羊源性成分的违法行为,切断“疯牛病”通过饲料的传播途径,确保反刍动物生产安全,根据农业部的统一安排,2014年我省继续组织对牛羊养殖和反刍动物饲料生产比较集中的饲料生产、经营企业和牛羊养殖场(户)进行牛羊源性成分例行监测。 一、监测范围 全省各市、县(市、区)。 二、监测对象 生产、经营、使用反刍动物饲料和动物源性饲料的企业以及牛羊养殖场(户)。 三、监测的产品种类和检查内容 ⒈反刍动物饲料产品:包括商品预混合饲料、精料补充料、浓缩饲料和养殖场(户)自配饲料。 ⒉动物源性饲料产品:包括进口和国产鱼粉、猪肉粉、禽肉粉、羽毛粉和虾粉。 ⒊对饲料生产、经营企业和牛羊养殖场(户)储存、销售、使用的商品反刍动物饲料和动物源性饲料产品的标签进行检查。

四、监测项目 标签、牛源性成分、羊源性成分。 五、标签检查 承担下半年监测任务的大同市、忻州市、阳泉市、长治市、吕梁市,除提供与样品一致的标签外,每个市须采集2个(每个企业只限抽1个标签)饲料生产企业的产品标签及对应的标准复印件(产品标准采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不用提供)。 六、抽检依据 ⒈抽样要求 按照《饲料采样》(GB/T14699.1-2005)执行。有证据证明在牛羊饲料中添加使用了乳及乳制品的,不予抽样。 ⒉检测方法 由质检机构根据农业部的规定执行。 七、判定依据和原则 由质检机构根据农业部的规定办理。 八、监测任务分配(见表3) 表3:反刍动物饲料中牛羊源成分例行监测任务分配表

注:1、该样品可从生产、经营、使用反刍动物饲料和动物源性饲料的企业及牛羊养殖场(户)抽样。 2、反刍动物饲料产品包括商品预混合饲料、精料补充料、浓缩饲料、和养殖场(户)自配料。 3、动物源性饲料产品包括进口和国产鱼粉、猪肉粉、禽肉粉、羽毛粉、虾粉。

初中地理知识点:南、北极的代表动物

初中地理知识点:南、北极的代表动物一、选择题 1.关于两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南极地区被陆地包围,淡水资源丰富②北极地区7~9月有极昼现象,适宜科学考察③南极有“冰雪高原”之称,代表动物是企鹅④北极地区被陆地包围,代表动物是北极熊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南极地区的象征和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分别是 A.企鹅和北极熊B.北极熊和企鹅 C.企鹅和鳞虾D.北极熊和蓝鲸 某科考营地当地时间12月25日17:30左右,科考队员正进行露天足球赛时,有两位“不速之客”毫无畏惧地冲入了比赛场地根据图文资料回答3~5题. 3.据图推断,该科考营地最可能位于 A.赤道地区B.青藏高原C.北极地区D.南极地区4.据图看出,该地区的气候环境是 A.终年严寒B.终年酷热C.终年湿润D.终年微风5.全球气候变化对该地区地理环境影响明显,最可能的影响是 A.雨林破坏B.水土流失C.冰川融化D.降水增加6.关于极地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极圈内没有国家和定居人口 B.北极地区是世界上风力最大的地区 C.南极大陆覆盖着巨厚的冰盖 D.企鹅是北极地区的代表性动物 7.南极洲和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分别是 A.磷虾和北极熊B.磷虾和北极狐 C.企鹅和北极熊D.企鹅和北极狐 在某科考营地的当地时间为12月25日17:30左右,科考队员正进行露天足球赛时,有两位“不速之客”毫不畏惧地冲入了比赛场地。据图完成8~10题。

8.依图示信息可知,该科考营地应位于 A.格陵兰岛B.北极地区C.南极大陆D.冰岛 9.关于该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没有常住人口 B.是地球上淡水资源最贫乏的地区 C.是地球上动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D.应大力开采煤炭资源,解决全球的能源问题 10.对该地区的和平利用,下面哪一种做法是正确的 A.建设居民点,大量移民B.将生活废弃物就地掩埋 C.捕杀企鹅,发展羽绒事业D.作为科研基地和平利用 二、解答题 11.根据材料,答题. 材料一:2017年初夏,应德总理和比利时首相邀请,并经中欧双方商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月31日上午离开北京,对两国进行正式访问。在短短50多个小时内,他造访了两个国家,与三方进行对话,出席近30场活动……这场旋风式的访问,为中欧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向世界传递出了积极的信号。 材料二:世界地图

动物药论文资料

中药是我国在国际上占有优势的少数领域之一,蕴涵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巨大而潜在的知识产权。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中药出口的零关税政策给中药产业走向世界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药用动物是中药的三大来源之一,是整个中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动物药的应用有着悠久的历史。如三千多年前开始的对蜂蜜的应用,两千多年前对珍珠、牡蛎的养殖等。从先秦战国时期的《诗经》、《山海经》,到《神农本草经》、《新修本草》、《本草纲目》、《中国药典》等,历代本草学专著都收载了大量的动物药,其中许多仍为今天所常用。 在数千年的动物药应用史中,从医巫不分到“信巫不信医者,不可治”的告诫;从惧怕动物到与猛兽搏斗,创建家园,企盼安康;从民间经验的口耳相传到修撰本草和现代药理研究,一部万千众生的生死史,就是一部探索动物药的奋斗史。历代丰富的文字记载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研究资料,也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动物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药用动物中提取的活性成分具有易被人体吸收、利用,使用剂量小,作用强,疗效显著而专一,毒副作用低以及药源广泛,采收经验丰富等优点,许多种类又可药食两用,因此,继续开发的潜力很大,前景广阔。正如WHO在征求了有关专家的意见后认为,21世纪将是动物药研究的世纪。 动物药的开发思路一般为从本草考证入手,结合现代研究,提取药物活性成分,进行广泛深入的实验和临床研究,最后开发出中药新药。如阿胶开发出的复方阿胶浆、阿胶精制溶液(注射用)等,一个经典名药不但塑造了一个光辉的民族医药品牌,也使一家民族制药企业(山东东阿集团)声名远播。再如1998年批准生产的准字号国家级三类新药宫瘤清胶囊是以水蛭、土鳖虫、蛴螬等动物药为基础组成的中药复方,专治子宫肌瘤,可有效缩小肌瘤,改善症状。 除了成功的范例,目前动物药研究和使用方面也存在以下不足。 1.资源浪费。体现在三个方面,①被开发的动物门类稀少,种类过于集中,研究项目一哄而上。以市场上的保健类动物药制剂而言,仅虫草类、鳖类、蜂类、燕窝类就有上百个品种,且鱼目混珠,质量难以保证。不少“三无”产品充斥其中,既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又影响了动物药的声誉。②缺乏统一的组织协调。一些科研单位自立门户,各起炉灶,省与省之间,院校与院校之间,没有充分协调好攻关课题的立项和设定,造成题目重复或雷同,人才资源和研究经费严重浪费,甚至低水平重复。③药用动物的综合利用率不高。仍以驴为例,除了阿胶及驴肉制品外,驴肾、驴脂、驴乳等都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可治疗如阳痿、骨结核、骨髓炎、缺乳、虚劳、心烦等多种病症,但均未得到良好的开发和利用。 本篇文章来自百拇医药网 原文链接:https://www.docsj.com/doc/953695261.html,/Html/Dir1/18/74/20.htm2.制剂工艺相对落后,剂型单一,科技含量不高,加工深度不够,难以形成有力的市场冲击力进而占领国际市场。但这与我国制药工业的整体发展水平有关,也受国家总体经济实力的限制。 3.新药审批中,对动物类制剂的质量控制、审批手续等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应通过政府行为引导和促进动物类新药的研制开发。 针对上述问题和不足,笔者有以下设想。 ——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出发,按照物种分布区域,建立由南到北、由西到东的几个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