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当前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学习资料

当前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学习资料

当前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学习资料
当前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学习资料

当前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当前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摘要随着21世纪的到来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正顺应世界教育改革的浪潮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到目前为止课程改革已全面铺开进入具体实施阶段各项制度措施方法也将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而不段调试和完善。但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我们既有着对已有经验的惊喜也有着对新出现问题的迷惘与困惑这是一个矛盾的过程。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课程改革中最新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

关键词基础教育改革新课程改革. 对策与思考

一、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

1、观念重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面对基础教育课程的重大变革相当多的教育管理者和教师思想准备不足特别是在观念上不适应。在很多教师的头脑中简单灌输、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根深蒂固已经形成一种难以扭转的巨大惯性。老教法不灵了新的教法又找不到于是就隐入到了行动的“盲区”当中。于是就“旧瓶装新酒”“穿新鞋走老路”自觉不自觉地把新课程装进了“应试教育”的“笼子”里使新课程实施的效果大打折扣。在学生观上一部分教师在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负面影响下仍然看不到学生间存在的个体差异看不到学生身上多向度发展的潜质看不到学生自我发展的可能也有部份教师虽然形式上接受了课程改革新理念但在实质上还远未以新的学生观指导教学结果导致言与行不吻合的被动局面还有一部分教师他们有对新课改的热情但思想偏激容易陷入新的误区认为新课改是对旧课程的

全盘否定如把学生自我发展的可能理解为自我发展的现实把学生多向度的发展理解为单向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把对学生个体差异的认识推向极端误将学生身上的毛病当着学生的个性化加以纵容等。

2、新课程改革中教学方式转变中存在的问题新课程改革实验以来学生在学习方式.学习态度.情感与兴趣上有了很大改观。.我们学校做了个有关这方面的调查表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都有不同程度的改进.但是由于课程推进中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教学方式流于形式一些教师在课堂上运用或鼓励学生采纳新的学习方式从整体上看合乎教学方式或学习方式的要求实质上却与课程改革所要求的教学质量相差很大有的甚至没有效果.在最近几次研讨课中我发现有些教师引导下的课堂教学气氛表面上十分热烈但当一堂课结束后学生到底学了什么教师教给学生哪些知识完成了哪些目标学习效果究竟如何却很难评估。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过于重视新的学习方式忽视或者抛弃传统的接收学习方式。.新课程改革的目的之一是转变学生过于接受的学习方式但必须注意的新课程并不是单纯地否定或抛弃传统的接受学习方式这就是说我们不是全盘否定传统的接受学习方式. 再次课堂过于吵闹教师缺乏课堂调控的技巧.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往往一宣布讨论或探究开始学生便开始大声讨论.在课堂上根本听不不到学生在说什么说的内容与学习有关还是无关讨论一段时间后教师再问几个问题就

算结束。有的往往一节课都在讨论学生都在说课堂上乱哄哄的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教师不明确自己在学习方式转换中的角色或者对自己的角色困惑特别是在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中教师布臵完任务学生开始讨论有些教师往往在讲台上一站似乎学生的讨论或合作学习与自己无关结果使学生的学习缺乏有力的指导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

3、.新课程目标中存在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有些学校为追求升学率仍然只关注知识目标注重结果忽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特别是在重点中学考试成绩依然是评价教师的金标准尤其是职称评定对考试成绩的要求很高教师迫不得已在教学中还是只注重知识的传授用题海战术加课时加重作业等比较保险的方式提高学习成绩.与此相反而还有些学校为了适应新课程的理念过份地强调过程和方法认为结果已经不重要了从而在教学中一味地让学生体验却忽视了学生对系统知识的掌握抛弃了结果..笔者曾观摩了一次高一的数学模型研讨课.上课的教师为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思想简单引入课题后完全放手由学生独立思考。最后由各组代表发言的方式整堂课完全放手学生的自主学习体现得很充分但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于没有体现整堂课给我的感觉.教师是一个旁观者没有对课堂进行必要的指导也根本没有对知识系统必要的讲解或者引领学生思考的提纲不竟教学任务没有完成.教学效果很不理想.走向或者只看结果或者只看过程两种极端的原因是这些学校没有正确理解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没有

认识到在培养“全人”的过程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是相辅相成的

4、教材容量过大课时减少现代科学技术经济的发展要求中小学必须不断增加新的教学内容。但是学制课时是有限的还要缩短学制减少课时。在有限的学制课时里既要增加新的教学内容又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并在此基础上提高教学质量这是一个永恒的矛盾。以高中数学为例。在新教改实践的过程中教师们普遍感到“三多二少”内容多、头绪多、涉及面广课时少、参考资料少。教学难度大。

5、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中的问题信息技术对新课程改革的冲击与影响是革命性的它对课程改革具有巨大促进作用。

目前在使用上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以下方面.

1迷信信息技术依赖心理过强:

一是以信息技术的运作代替人的主体性的发挥甚至出现电脑打开学生闹开教师跑开的不良现象

二是以信息技术无限制的增加知识传授的密度教学方式由过去的人灌变成了机灌教学效率很难有效提高。

三是以信息技术手段排斥其他教学手段无限推崇软件教学而忽视传统的优秀教学方法。

2硬件设备建设快教师信息素养提高慢软件建设速度迟缓力度不够。3在技术使用和管理上观念没有与时具进错误地认为信息技术的使用和管理只是电教老师的职责学科教师的任务则在于完成学科教学。 6、在处理综合活动课与学科课程及传统活动课程关系中存

在的问题目前有些学校和教师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中在学习方式教学方法和资源包使用等方面都带有明显的学科化教

学痕迹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当作一门学科课程来加以实施。主要表

现在以下及方面1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没有教材教师使用无穷下手因

此要求编写相关教材一些学校和教师甚至编写了教材按照教材按部

就班的教学。 2把课程等同于学科和教材在使用各种版本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同时出现了以学科教学形式来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

情况在课堂教学中教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基本

按照学科教学过程加以设计教与学的方法基本采用学科教学的方法.例如活动过程为:创设情境-提示主题-学生围绕课题在教室里展开各种活动-总结评价-活动延伸学生活动空间仅局限于课堂教学时空。二、新课程改革下的对策 1、新课程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

科学素养。因此作为一线的教师在思想上要重视课改树立新课改的

理念注重对新课标、新教材的学习与研究把握新课改的精髓用新课程理念指导平时的教学。对于新课程实施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该经常

用新课程三维目标审视自己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是否符合课改的精

神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是否“高效”并及时地调整教学策略使新课

程理念得到落实。同时要明白新课程虽新在创新但必须以继承为基

础创新才会有生命在继承中创新在扬弃中突破。课改主要不是否定

什么改变什么而是要增加什么是渐进性、积累性的过程。不能迈大

步更不能一刀切。课改是“国际理念本土行为”更需要教师结合自

身的教学实践发挥各自教育智慧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积累、提升。

2、灵活整合新教材紧扣课标进行合理取舍如果说对教材进行灵活整合是属于宏观把握的话那么要取得优质、高效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在微观上对专题内教材内容进行精心的取舍。以高中数学为例。在新教改实践的过程中教师们普遍感到“三多二少”内容多、头绪多、涉及面广课时少、参考资料少。教学难度大教学进度缓慢。要想走出这个困境就要求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教材紧扣新课标进行大胆取舍。教师备课时应该认真研究课标领会课标的意图把握每个专题核心内容及每节课的学习要点。由于课标没有对教学目标的上限作出具体规定这就给教学提供了较大的回旋空间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切忌过分拔高课程难度和拓展课程内容。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应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教学内容应该丰富符合学科的真实而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应该少而精注重学科能力的培养。

3、要重视教法研究积极探索“高效互动”的教学策略新课程教学理念之一是教学过程多样化在实施新课程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探索有利于学生终生发展的教学方法。不同的内容特点不同的课型不同的学生可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但无论采取哪种方式教师都要清醒的认识两点:一是教学的本质是“学”而不是“教”二是在教学设计“求新”的同时还要注意教学效果的“务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探索“高效互动”的教学策略即通过有效的互动达到教学的高效让学生在有目的的认识活动中通过师生共同参与使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和能力体系形成良好的情感和态度激发学生

学习的积极性这些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4、要用继承和发展的态度对待课改传统意义上的接受式学习与新课程倡导的探究式学习各有所长。在过程感受和体验上探究式学习优于接受式学习在对探究能力的培养上探究式学习优于接受式学习在对知识结构的理解上接受式学习优于探究式学习在课堂获得知识的效率上接受式学习优于探究式学习。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好的接受式学习对知识的获得和理解是有效的和经济的但从长远来说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探究科学知识所需要的多种智能接受式学习显得力不从心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加强探究式学习的原因。但这并不是要否定接受式学习因为探究式学习需要较多的时间和较多的空间间接获得知识仍然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应当认识到各种学习方式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功能。探究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应该针对具体的情况灵活选择学习方式将探究的方式和其他的方式结合起来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5、新课程教学的评价机制要跟进新课程实施关键当然是教师因为教师是新课程实施的执行者。但教师实施新课程的外部环境各种评价也很重要如何让教师无后顾之优地用新课程理念进行教学首先学校领导要重视新课程实施要下大力气制定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管理与评价机制。如果需要用期中、期末考试作为评价依据之一则期中、期末考试的命题必须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其次当然是高考它犹如悬在教师头上的一把利剑对教师来说它事实上起到了三年教学的终结性评价。所以高考是否与新课程相适应是关键所在直接影响到教师实施新课程的力度。参考文献 1、

周小山主编《教学究竟靠什么——谈新课程的教学观》北京大学出版杜 2、陈旭远主编《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gtgt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3、陈时见主编《当代世界教育改革》重庆出版社 4、张华主编《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四探究教学不能搞形式主义探究式学习的功能是其他教学方式所不能替代的探究过程中的猜想假设、设计实验、分析归纳等过程都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环节。要使探究学习不流于形式在设计探究教学时就要衡量探究的意义和价值看是否能把学生学习的本质特征体现出来。在利用实验进行探究教学时不要让实验变成形式要出于学习的内在动机要注重理性实验思维能力的培养。对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选好让学生探究的内容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适时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营造探究学习的氛围使学生在经历探究学习的过程中真正体验和感悟科学研究的方法提升科学探究能力。杨长风新一轮课程改革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是一场涉到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以学校管理等全方位的变革。但受传统教学观念、教学习惯以自身知识结构等多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还存在不少值得重视的问题。如何解决在新课改实施中所遇到的突出问题值得我们去探讨。

一、针对新课改中出现的突出问题的教育专家认为我国课改经历三个阶段激情冲动——茫然困惑——理性反思。众多的省市都在纷纷进行课程改革。我们有过激情冲动现在又面临茫然困惑针对这问题我们采取如下。 1提高教师素养迎接新课程挑战更新教育观念形成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

的长远发展关注学生学习中富有个性的表现。提倡自主探索以探究为中心注重学生的活动性体验以学生的现实活动为依托。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应该做学生的朋友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平等中的首席”。课堂上老师的角色定位在指导者、促进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组织者创设情境、设计活动、提供平台、参与者、协作者、促进者参与学习共同探讨共同提高。我们改变教学方式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增强课程意识提升教学能力。开展自己的研究发展自己的见解解决自己的问题改进自己的教学。注重实践问题的解决、教学经验的总结和提炼、认识与实践能力的提高努力使教师形成个性化教学。教师以模块内容为“基点”以开放式的思考路径关注模块本身知识的学习结合学生的经验同时关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关注与其他模块之间、与科目之间、与学习领域之间的联系进行知识的整合实现课程的综合化使学生掌握由“点”到“面”再到“类”的知识与方法。这将有助于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水平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 2增进教学效果的策略当学生有兴趣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的身心处于最佳的状态时他们学得最好当教学内容能够用多种形式来呈现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遭遇到理智的挑战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发现知识的意义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能自由参与探索与创新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被鼓舞和信任做重要事情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有更高的自我期待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和热爱时他们学得最

好。因此需要教师帮助学生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教学方式应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时反馈搭建沟通的桥梁不要限制学生思考的方向强调理解而非死记结论经常提示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联教师要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或错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职责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唤起学生成长的渴望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发现学生的潜能。教师要树立和深化课程意识值不值得让学生去学如何有效的教学树立教学设计的理念将活动带进课堂提高有效教学。 3推动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判断学生参与教学的程度应看其参与的主动性参与的深广度参与的思维量。问题是放飞思维与想象的翅膀巧妙的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尽可能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主动解决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真正能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就有了保证。教师指导下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积极地相互支持配合积极承担并完成个人所属的责任能进行沟通并相互信任能对活动成效进行评估。合作学习需合理分组、频率适宜、讨论有价值、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组织。学生讨论时教师应该以听、看为主。根

据学生讨论的情况时调整教学思路确定有价值的问题或需要教师讲析的问题等。 4加强新课改常规教学研究新课改研究做到“两个回归”向教师回归有针对性与实效性地解决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面临的具体问题向教学实践回归教学理论研究向教学实践行动研究转向。新课改研究程序发现问题、设计方案、行动研究、总结反思。它是基于“教学问题”的课题研究基于“有效教学”的教学设计基于“教学对话”的教学行动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反思。落实新课改研究的基本形式教学观摩、教学诊断、个案分析、专题研讨、课题研究、听课评课、教学叙事、教案分析、经验交流。新课改研究要做到“四个重”重研究、重反思、重实践、重互动。改变单一的课程教学方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坚持集体备课充分发挥教师的群体智慧让每个教师的聪明才智聚集到教案中。坚持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组活动重点研究教材、教法、备课、练习、自习辅导和讲评确定有利于开展探究式教学的内容集体探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撰写教学设计、搜集教学资源、准备实验备好每一节课。为了做好教学实施的反馈工作提倡备课组老师相互听课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了解教学效果时发现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加以改进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二、新课改中现有的困惑 1、新课改理论体系问题目前没有形成系统的新课改理论体系和全面完整的新一轮课程改革蓝图用来指导对事实进行探索的大多数理论都是极其简单肤浅的同具有严密的可测性和预见性的科学理论相比课程理论的建立

尚处于早期发展阶段还是描述性的急需要指导实践的理论体系。2、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问题个别教师认为新课程改革是对旧课程的全盘否定实施新课程过程中教师“洗脑”不够“充电”不足许多教师原有的传统教育理念与新课程方案要求教师转变角色做研究者不符。新评价机制空缺由于新的考试方案没出台教师失去了方向许多教师把评价与应试教育教学等同起来素质教育庸俗化、形式化。 3、新课改中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三维教学目标的虚化有人把扎实的“双基”训练作为课改的第一要革命的对象提出要弱化、淡化双基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出现了“贴标签”的现象一些教师脱离具体内容和特定情境孤立地、人为地、机械生硬地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有的教师没有理解好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不考虑学生的实际盲目追求教学形式甚至不能很好的设计自己的课堂随意采取学生分组讨论、表演、唱歌等还有的教师过分依靠多媒体由以前的“满堂灌”变为“满堂电”表面上看似热闹和谐而忽略了教学最本质、最深层次的东西。 3、启发式教学庸俗化合作教学形式化问题低思维量的“假问题”充斥课堂影响了教学重难点的解决简单的“问答式”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展开课堂气氛看似热热闹闹实质是形式参与、被动参与、局部的参与片面追求课堂小组合作形式放任随意、低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过程没有进行认真的设计。 4、凸显学生主体性与忽略教师主导性问题在新课程改革中出现“导之不足、自主有余”的偏差甚至出现放任自流的现象强调学生的独特见解却忽视对文本的基本尊重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却忽视教

师的引导性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并不意味着对学生要一味表扬过多的“廉价”奖励缺乏激励性甚至会误导学生。 5、知识与能力的关系问题新课程在内容上不是不要基础知识而是强调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强调教育内容与学生生活以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实际相联系。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习哪些对终身发展有利的内容应成为教育工作者不断思考的问题。三、对处理新课改问题的建议 1、新课程虽新在创新但必须以继承为基础创新才会有生命在继承中创新在扬弃中突破。课改主要不是否定什么改变什么而是要增加什么.

新课程改革三大基本理念

新课程改革三大基本理念 1、关注学生发展。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要体现促进学生发展这一基本理念。这一理念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上,即要按照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科学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形成。其次,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研究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体现学生主体,鼓励学生探究,高效实现目标。在进行学生教学发展过程中,老师的角色定位也很关键,正确的做法,老师应是一个引导者、方法的建立者,而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能动性。 2.强调教师成长。 依据新课程评价目标的要求,课堂教学评价要沿着促进教师成长的方向发展。其重点不在于鉴定教师的课堂教学结果,而是诊断教师课堂教学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制定教师的个人发展目标,满足教师的个人发展需求。 3、重视以学定教。 新课程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就必须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进行改革,体现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教”的“以学定教”的评价思想,强调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状态为参照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提倡“以学定教”,主要从学生的情绪状态、注意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生成状态六个方面评价。 ①情绪状态:学生是否具有浓厚的兴趣,对学习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否能长时间保持兴趣,能否自我调节和控制学习情绪;学习过程是否愉悦,学习愿望是否可以不断得以增强。 ②注意状态:学生是否始终关注讨论的主要问题,并能保持较长的注意力;学生的目光是否始终追随发言者(教师或学生)的一举一动;学生的倾听是否全神贯注,回答是否具有针对性。 ③参与状态:学生是否全员参与学习活动;是否积极主动地投入思考并踊跃发言,兴致勃勃地参与讨论和发言,是否自觉地进行练习。 ④交往状态:看整个课堂气氛是否民主、和谐、活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友好分工与合作;是否能虚心地听取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发言。遇到困难时,学生能否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学反思 反思,是教师自我发展的重要机制;是提高教师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首先,要强化持续进行反思的意识,要充分认识反思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其次,要很好地掌握反思技能。第三,要认真地寻求反思的方法和途径。只有充分了解了反思发展的过程和方法,才能够具体地实施反思。就目前的新课程而言,教师教学的反思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实施: 1、反思教学目标的多重性。它不仅是知识,而且还有技能,还有情感态度价值观。 这就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参与态度。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程度是评价一堂好课的首要条件。 2、反思教学资源的构建性。它要求根据教材提供的资源和建议乃至教学目标,重新 组织课程资源。这要求教师注意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特别要重视课外、校外、隐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师对校内资源比较熟悉,但对校外资源的开发利用则很不够。这需要我们教师的努力,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3、反思教学过程的生成性。生成性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在师生共同交往中产生的情景、问题等,如思维的碰撞、意见的分歧、情感的交融等。教学过程的本质是师生平等交流,不但是信息交流,还应包括情感的交流。要考虑到教学过程中有创新的成分,不可预见的成分。利用好生成性教育资源往往能使教学过程富于创造性和乐趣。 4、反思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新课程教材,教学内容丰富,视野开阔。教师要不断地 反思自己是否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将古今中外的、自然的、社会的各种信息引进课堂,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是否真正实现新课程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5、反思新课程教学的合作性。就新课程而言,绝大多数教师,几乎很难独自一人很 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这要求教师从个体走向合作,他必须与其他同事建立联系,从仅仅关注本学科走向关注其他相关学科,从独立完成教学任务到和其他教师合作完成任务。在教育学生学会合作的同时,教师首先自己学会合作。

浅谈新课标下的英语课程改革

浅谈新课标下的英语课程改革 发表时间:2010-12-21T10:47:16.730Z 来源:《魅力中国》2010年10月下全文供稿作者:霍云峰 [导读] 新课程改革既是一种挑战,又是一次难得的机遇 霍云峰(河北省肥乡县第二中学,河北邯郸057550)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0)10-076-01 摘要:新课程改革既是一种挑战,又是一次难得的机遇。面对挑战,如何把握机遇,认真搞好新课程改革,是教育一线的老师们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新课标;课程改革;兴趣;教学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新课程改革成了摆在老师们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对老师们来说这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我们应怎样把握住这次机会,认真搞好新课程改革呢?我有以下体会:一、明确目标新课程标准要求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英语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放在教学首位。同时还要以“口语交际”为主,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开口说英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另外,国际交往的增多使文化的流动与沟通日益明显,所以让学生了解中西文化差异,增强世界意识也是很必要的。二、改变英语教学方法“教育就是学习,教育是主体性的学习,教育是终身性的学习,学习将由维持性学习变为创造性学习。”由此看出,新课标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重要作用。所以我们应该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把主动权还给学生。改变过去在英语教学中总是老师讲,学生记。教师是主角,学生是听众的现象。我是这样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促进英语课改的。 (一)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教学是师生双方感情和思想交流的过程,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浓,学习积极性就高,课堂效果就好。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活课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在授课时努力创设各种情境,发动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努力使学生在一个比较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进行丰富多彩的学习,并争取让所有的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学生在诸如打电话(make a telephone call)、购物(go shopping)、问路(ask the way)、就餐(have a meal)、看病(see the doctor)等情景中,通过身临其境的表演,把对话式的课文模拟得更接近于实际生活。这样课堂被激活了,学生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学生们在实践中锻炼了他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当然,也有学生在英语课上不说、不读、不问,怕读得不好、出错,让老师同学看不起。因此,我在教学中,激励学生的话从不吝啬,尤其是对后进生,想方设法为他们创造发言的机会,适当降低给他们发言话题的难度,并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让他们在“You can. ”、“Just try.”、“ Never mind .” 、“Well done”、“Thank you .”等鼓励和赞扬声中慢慢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帮助学生逐渐消除心理障碍,使他们大胆地开口说是英语课改成功的关键。 (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学习是否有主动性主要在老师的调动方法是否适当。在学生消除心理障碍后,就需要老师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设计模仿、会话、口头操练、问答等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语教学活动中。虽然在我们农村的教学条件有限,但我们可以根据实际运用实物、自制教具来使课堂形象生动。 (三)通览教材,活教活用。 在具体教学中,要对教材统筹兼顾,动态地处理教材——即动态地分析教材、研究教材,借助教材这个载体及时地、科学地把新知识、新信息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真实的英语语境中学英语,用英语。同时,也不局限教材内容的编排顺序,完全可以根据教材的知识内容和学生实际进行有效整合,把有关的内容放在一起教学。如:我在上初二课本Unit16时,把Lesson61和Lesson63这两课有关“问路(Asking the way)”的知识内容放在一起教,结果证明,效果还是不错的。(四)把课堂变“活”,让学生“动”起来。??要想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就必须让学生在课堂上动眼、动耳、动口、动手、动脑。通过“动”,使学生在精神、心理和身体活动等方面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发动学生我想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课前准备阶段。老师在备课时要认真钻研教材,研究学生,设计教法。同时也要要求学生参与。如在准备教具时,可以让学生也去准备。比方说学习字母时让学生自己制作字母卡片;学习 0——10数字时,让学生准备一些电话号码、门牌号、车牌号等卡片。 2.导入新课阶段。一方面通过值日报告来导入,既锻炼学生的口语,又训练其他学生的听力;另一方面教师要能增加一些新花样,改变一下方式使学生时刻保持注意力的集中。如可以通过做游戏、讲笑话等等来导入新课。 3.课堂教学中。发动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不但要学生动口,还应让学生动脑、动手、动表情,甚至可以把教室当作舞台让学生去表演。这样学生可以在生动形象的情境下轻松、愉快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三、善于培养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并保持住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会想学英语,乐学英语。初一学生大都学习英语时间不长,对英语充满了好奇,对英语课也饱含热情。这是培养和巩固他们对英语学习兴趣的重要阶段。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是用来交际的。因此要为学生创造机会练习英语,体现语言交际的功能。平时在课堂上尽可能多说英语,用英语与学生交流。课下我遇见学生时也尽量跟他们用英语打招呼,他们也用所学的英语回答。我还要求要求学生之间课下要多说英语。这样既锻炼了学生说英语的胆量,同时也提高了他们学英语的兴趣。当然对学生及时的鼓励与赞扬也会让他们保持兴趣,满怀信心。因此我从不吝啬表扬的话语和赞许的目光,好让他们在愉悦的心境和期待的目光中一步一步变得更出色。 总之,新课程改革既是一种挑战,又是一次难得的机遇。挑战与机遇并存,我会尽我所能,牢牢把握和抓住至此机会,为初中英语教学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新课程改革的感悟和收获

新课程改革的感悟和收获 衢州中专张雨荷 新课程改革,是一次深刻的改革,新课改倡导全人教育,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的终身学习的能力,新课改倡导建设性学习,注重科学探究的学习,关注体验性学习,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习,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作为教师的我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学习新课程改革理论,更新教学观念,迎接新课改的挑战。下面简单的谈谈我对历史新课程改革的一些感悟和收获: 一、要转变教育观念 教师必须拥有教育的灵魂。新课程改革,归根结底是教育思想的变革。教育思想的变革是课程改革的先导和核心,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根本方向。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人之一,教育思想自然要成为教师的第一素养。伟大的教育思想形成教师的伟大,进而建构了教育的伟大,没有教育思想,教师就成了一台机器了。教育思想的最高境界是教育理念。理念是一种思想,一种观念、一种理想、一种追求,一种信仰。教师本身的教育思想和素养能否跟得上课程改革的步伐,从根本上决定了课程改革的成败。我们要确立新的教育观、发展观、学生观,进行优质教学,满足学生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做一个适应社会和家长满意的人民教师。 二、加强自身修养

转变教育观念要不断地学习,以学习来改变自己,以学习来充实自己,不断提高职业道德修养,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不断丰富专业知识,增长专业技能,提高专业水平,加强自身修养。通过不断的学习和进修,让我明白作为一名教师,仅靠自己在学校所学知识,远远无法满足教育教学实践的需要,更不能满足时代飞速发展的需要,我们需要终身学习。 三、注重自我反思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善于分析自己工作的教师,才能成为得力的有经验的教师。”波斯纳也说过:“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教学水平的发展将大受限制,甚至有所滑坡。”所以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反思可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在教学前反思,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在教学中反思,即及时、自动在行动过程中反思,使教学高质高效;教学后反思,有批判地在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可使教学理论化。如何站在理论知识角度反思实践,如何站在实践知识角度反思理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是我努力的方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做到不断地提高。 四、关注学生发展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因此,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的同时还要求我们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相应的变化。 1.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核心理念,我们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要尊重这些学生,如学习成绩不良的学生、有过错的学生、有严重缺点或缺陷的学生、智力发展不

浅谈课堂教学评价改革

浅谈课堂教学评价改革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评价改革的趋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式启动以后,教学观念的更新与学习方式的变革受到了广泛而高度的重视,教学改革也在不断地开展起来。因此,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如何评价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质量,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教育教学评价应当建立目标多元化、评价形式和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评价标准应该有利于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健康心理的形成、积极性的调动,以及师生角色的转换。其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于是,在课堂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他们认识自我、激发兴趣、树立信心。 评价对课堂教学改革具有导向功能。 虽然我们天天喊着教学改革的口号,可是许多学校在进行着“应试教育”。如毕业班提前结束课程进入总复习,搞题海战术,加班加点,等等。众所周知,毕业会考是指挥棒,是对学生成绩的评价手段。而考什么,怎么考,则引导学校跟着转,必考又加分的科目,学校就加班加点,复习备考;而不考的科目,则学生偏科,不乐意学。长期以来,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行为一直困扰着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制约着教育改革的进程,对普及九年

义务教育产生了不良影响,且造成了“高分低能”、实践动手能力低下等不良后果。其实,这是所有教育、教学改革都会面临的问题:改革与已有评价体系的矛盾;当前普遍教师都认为“考试制度不改革,素质教育无法开展”。因此应建立一整套客观的评价体系,以此来引导不良教育行为以确保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构建课堂教学改革评价体系 新的课堂教学评价的核心应该是促进师生交流互动,共同发展,而不是为了区分教师教学水平之高下,更不能为了管理意义上的需要。新的课堂教学评价应该是诊断性的,形成性的:要能在评价的过程中为教师的课堂教学献计献策,帮助教师改进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能力,要给予教师应有的安全感与自豪感,我认为这几点,对于构建新型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树立教学评价有机融合的教学评价观。 教师应将教学评价的设计和规划融合到教学设计中,尤其是要将评价的实施过程与教学过程有机结合,同步进行,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使其成为教学设计与实施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那么究竟应该从哪几方面,以什么样的方式去评价课堂教学呢?课堂上学生学什么,怎么学,与之密切关联的教师教什么、怎么教,是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内容。其实,这就决定了评价的着眼点。换言之,即学生学习的状态,接受知识的形态与教师教学的行为。其中,学生的学习状态应当成为课堂教学改革评价的

新课程改革实践的反思

---------------------------------------------------------------最新资料推荐------------------------------------------------------ 新课程改革实践的反思 《中学历史教育教学》一声春雷惊醒梦中人对历史新课程改革实践的反思历史文学院 2006 级本科函授班张运鹏新一轮的教育课程改革,正象 2007 冬的严寒和大雪,以汹涌澎湃之势,再一次冲向神州大地的千山万水,给我们震撼,让我们觉醒,它不仅仅是换一套教科书,或课程内容的调整,更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 目前,大多数的历史教师虽已明确认识到面对新课程改革必须不断丰富自己、提高自己,并且已经在自觉地朝着新课改的方向努力,但是由于受陈旧教育方法和教育观念的影响较深,一些教师在更新观念,转换角色的过程中显得比较艰难,出现了对新课程理念肤浅的理解甚至误解,由此产生了一些非驴非马的怪课,产生了诸多与新课程标准貌合神离的做法,这些现象不由得让人深思。 作为教育一线的教师,对当前历史课改中出现的几个问题进行一些反思并提出自己粗陋的见解。 一、由授受关系变为平等探讨它以不平等为前提,教师是主动教、是支配者,学生是被动者、是服从者,师生之间不能在平等的水平上传递信息。 教师们花了大量的时间施行保姆式的教学,把教学内容的方方面面详细地介绍给学生,学生只是被动地抄、写、听,没有积极思考、发问、质疑的余地,没有反馈与矫正,久而久之,还是培 1 / 8

养出一批思维懒汉,心甘情愿地等候老师来灌输,教学效果极差。 而理想的历史教学应该是对话式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平等地进行对话,让彼此的思想通过碰撞、达成互补,让学生在愉悦、和谐的心态中接受知识。 但是,在这种新理念的推动下,有些老师就把讨论作为由单向传递向多向互动转变的一个法宝,只要上公开课,必定有前后左右互相讨论这一环节。 在这里,我并不是想否定讨论这种教学形式,而是想与同仁探讨: 哪些问题才具有讨论的价值?一堂课有没有必要反复安排多次讨论?讨法论是否总是达到教学目的的最佳途径,能否起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我们所看到的情景往往是: 老师一声令下,几个学生立刻围成一团,教室里声音雀起,待几分钟后,再听老师的一声击掌,讨论戛然而止,可接下来学生代表的发言常常并不理想,老师不断启发、搭桥、费尽心机才把学生引导到要点上来。 况且,发言时总是小组当中的优等生最有优先权,至于学习困难者、预习不充分者只不过是搭搭便车、凑凑热闹而已。 这种讨论其实是扼杀了学生熟悉理解内容、独立思考、质疑发言的权利;这种讨论美其名曰合作,实则是浮于表面的纸老虎,经不起教学效果的检验。 但是,由于有些评课标准把上课气氛是否热烈活跃作为一个重

新课程评价的改革

新课程评价的改革 学生评价: 道德品质: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维护公德、关心集体、保护环境;自信、自尊、自强、自律、勤奋;能对个人的行为负责,表现出公民所应具有的社会责任感。 学习能力:有学习的愿望与兴趣,能承担起学习的责任;能运用各种学习策略来提高学习水平,能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能把不同的学科知识联系救民于水火,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分析、解析问题,具有初步的探究与创新精神等。 交流与合作:能与他人一起确立目标,并努力去实现目标;尊重并理解他人的处境和观点,能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 个性与情感:对生活,学生有着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拥有自尊和自信;能积极乐观地对待挫折与困难,表现出勤奋、独立、自律、宽容和自强不息等优秀的个性品质、学科学习目标以各课程标准为依据。 教师评价: 职业道德: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积极上进,具有奉献精神,公正、诚恳、具有健康心态,和团队合作的团队精神。 了解学生、尊重学生:能全面了解、研究、评价学生;尊重学生,关注个体差异;鼓励全体学生充分参与学习;进行积极的师生互动,赢得学生的尊敬。 教师设计与实施:能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案,使之适合于学生的经验、兴趣、知识水平。理解力和其它能力发展的现状与要求;与学生共同创设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讨论、质疑、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选择利用校内外学习资源。 交流与反思:积极与学生、家长、校长、同事交流和沟通,能对自己地教育观念、教育教学进行反思,并制定改进计划。 此外,评价标准应用清楚、简炼,可测量的目标术语加以表述。 参考题 一、试述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实现哪些转变? 答案要点: 新课程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必然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相应的变化。 教师角色的转变: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1)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2)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从教学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与开发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教师行为的变化: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二、简述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应树立怎样的学生观? 答案要点: 学生是发展的人: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新课程改革中课堂语言评价研究

新课程改革中课堂语言评价研究 发表时间:2018-01-31T09:36:52.343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9月下作者:张红英[导读]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必不缺少的一个环节,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 摘要:通过自己多年的学习经历和最近几年新课程改革实践,笔者认为通过恰当的语言评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怎样运用课堂评价语言呢?本文作一简要论述。 关键词:新课改;课堂语言评价;教学策略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必不缺少的一个环节,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学生,虽然在认知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还不够成熟,教师的语言评价仍然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有人说“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通过自己多年的学习经历和最近几年新课程改革实践,笔者认为通过恰当的语言评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怎样运用课堂评价语言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课堂评价语言要具有激励性 激励性评价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式。新课程倡导对学生的评价要以鼓励、表扬为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可以说,激励性评价语言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在课堂表现的闪光点,及时给予积极的评价,让学生在激励中体会关爱,启迪思维,增加自信。教师评价也要注意度的把握,不能过分表扬,也不能吝啬自己的激励语言。在学生回答不正确、不完整的时候,教师既要委婉地指出其缺点,做出示范,又要善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学生的发言的兴趣。例如一个学生上课经常不认真听讲,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有意设置一些简单的问题让该学生回答,如果回答正确教师则用“你回答的很好、很全面”予以鼓励,再根据《小组合作课堂评价细则》通过加分对该同学进行奖励;如果没有回答正确或回答不完善,教师则可以用“这位同学回答的是正确的,但不全面”予以评价,再通过课堂加分对其进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语言评价的激励性措施符合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每一个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都期望得到别人的鼓励,这种评价措施能够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并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课堂评价语言要具有亲和力 激励的目的是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被肯定的心理需求。除了激励性的语言外,课堂评价语言还需要亲切。教师的评价语言不应该只一味地进行鼓励,教师的评价语言还应该发自内心,对学生亲切且自然。例如,如果最近有位学生在课堂提问环节的回答虽然不准确,但是敢于说出一些书本上找不到的答案,教师可以用“你的思考角度很新颖,其他同学应该向这位同学学习”等一些较为亲切自然的语言来进行课堂评价,从而逐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课堂语言评价的亲切性能够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不再恐惧教师会因为自己没有回答正确而感到恐惧,从而使学生敢于在课堂上大胆发言,能够带动整个课堂教学气氛,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三、课堂评价语言要具有准确性 长期的激励性和亲切性语言在课堂评价中也是有弊端的,课堂评价语言还需要具有准确性,做到准确、简明、得体,力求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教师要根据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及时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让学生明确哪儿做对了,哪儿做错了,哪儿做得还不够完整。如果错了错在什么地方,如果不完整,哪儿需要补充,这样教师评价才会真正发挥激励导向功能,可以说,准确性是课堂评价语言的灵魂。如果课堂评价语言没有准确性,教师的评价语就没有了生命力,无论教师评价得如何生动,课堂教学如何有吸引力,都是苍白无力的。所以教师评价语的准确性显得犹为重要,既不能一味地肯定评价,也不能一味地批评,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行为要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课堂评价语言的准确性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一方面能够激励学生,另一方面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从而使学生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指明了方向,也就是教师在进行课堂语言评价时要使评价语言也具有辩证艺术。 四、课堂评价语言要具有新颖性 新课程改革对课堂评价有明确的要求,进行课堂评价的目的是鼓励学生继续努力,但是如果教师长期使用一种评价话语可能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当学生把教师的评价语言认为是教师在例行公事的时候,课堂语言评价也就失去了其功能,所以课堂评价语言还应具有新颖性。课堂评价语言的新颖性是一项很高的语言评价艺术,因为我们每天都在面对同样的学生,但是面对同样的学生要使用不同的语言去评价,这是一项极其艰难的工作。所以,课堂评价的新颖性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该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大对这方面的投入,使课堂评价时时新,使课堂评价语言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课而异、应发生的情况而异,使课堂富有朝气;教师还应该学习将生活中他人的评价语言移植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以达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目的。 五、课堂评价语言要具有生成性 课堂教学不仅是预设的,更多的还具有生成性。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生成性问题往往体现了教学的重难点。如果教师的预设语言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学生就往往能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但是不同的学生生成性问题往往具有个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捕捉学生课堂上的生成点,根据课堂上出现的特殊情况,临时调整预设的课堂评价语言,在自己的生成性语言评价中展示自己的机智、幽默、博学,以获得学生的欣赏和好评,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用自己的评价语言生成新的教学资源,将课堂引向高潮。课堂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层面来讲,课堂评价语言是一门高超的艺术。教师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广泛涉猎其他知识,并在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反思、总结,才能切实提高自己的课堂语言评价水平,从而带动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作者单位: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教师进修学校 046600)

(完整版)新课程与教学改革主要内容

新课程与教学改革主要内容 第一章新课程改革与教学理念重建 第一节新课程与教学改革 一、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与特点 (一)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是新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具体目标主要指以下五个转变: 1.课程内容的转变 2.课程结构的转变 3.课程实施方式的转变 4.课程评价的转变 5.课程管理的转变 (三)新课程改革的特点 1.由“专制”走向民主 2.由封闭走向开放 3.由专家走向教师 4.由立足结果走向立足过程 二、新课程对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一)确立全新的教学理念 (二)建立民主的教学关系 (三)改革教学与学习方式 (四)重建教学管理与评价制度 第二节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理念的重建 一、新课程背景下教学与课程的关系 在新课程改革中,课程不再是仅仅由教材、教学大纲或教学计划等文字资料组成的了,而是由这些文字资料和教师与学生对课程的体验和感悟共同组成的,并且教师与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将占课程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因此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构建与提升的过程”。因此,在新课程中,教学与课程的关系是一种动态的、生成性的、互相促进、相互作用的关系。 二、新课程背景下教与学的关系 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

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 的过程。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能够想像,没有教学改革的课程改革,最终的结果充其量只能局限于教科书的更替。这一部分围绕教与学两个方面,探讨教学规范的转型,重建教、学、教材、教师与学生的概念,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等问题。同时倡导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 第五部分是规范教材的开发与管理。鉴于我国的教育理论背景与实践传统,教科书是现阶段课程的核心因素。新一轮课程改革在教科书建设方面坚持“抓大放小”的原则,制定具有必须开放性的课程计划框架,集中力量建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套《国家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为教科书的“一标多本”建立前所未有的课程开发平台,让教科书走向市场,鼓励社会各界学有专长的人士参加到教科书建设中来。同时为了确保教科书的质量,国家将制定相应教科书编写资格认定制度与教科书的审定制度。同时倡导用心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 参考资料四: 新课程改革的资料是什么? 答: 一、课程改革的目标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

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群众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构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职责感,发奋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潜质、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构成用心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构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一样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取性。 改变课程资料“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资料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

新课程改革与我的英语教学

新课程改革与我的英语教学 ——教育教学案例 尚志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曹凤燕 如今身为一名教师的我思考着曾经身为一名学生的我当时最向往的英语课是什么样的----我向往着能够轻松而愉悦的学习。从我自身的体验可以得出当学生有兴趣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的身心状态处于最佳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习内容能够以多种方法来呈现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充满对教师的热爱时,他们学得最好。在打破原本课堂模式建立一种新型时效的课堂新模式的过程中,课程改革给了我们一个方向。这样一个大方向指导着我们的教育教学。我努力为学生营造宽松的英语课堂氛围。活动是完成英语语言教学任务的重要环节,英语教学具体方法千姿百态,但总的来说是以“活动”为中心,我们应当使学生在“活”的过程中愉悦地学习英语。 新课改历程中,我愈发认识到:营造富有人文气息的班级氛围是开发多种教育功能不可或缺的条件。师生间、生生间要做到真诚合作、积极向上、"人气兴旺",教师光有知识远远不够,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敏锐感受学生心灵需要的心,这样,才能引导学生以健康心态,发展的眼光看自己,以自信、欣赏的眼光看世界。当然,这其中苦与乐是交融的,有困惑,有喜悦,有碰撞,也有磨合。在磕磕绊绊的进程中,我更坚信新课改理念的强大生命力,现撷取浪花几朵,与大家共享。 案例一: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 也许,在学生生命中一个老师所占用的时间是非常短暂的,但是,有些时候这短短的瞬间却能改变一个学生的一生。 虽然,我们面对的是许许多多的学生,但是也许是职业习惯使然,我们能够感觉到每一天都有哪些学生情绪上发生了变化。这位同学今天比以往都高兴,那位同学却情绪很低落。感受到了他们的变化,我要做的是什么呢?我要打开他们心灵的窗户! 我所教的计算机专业的一位男同学平时性格开朗,颇有男子汉气概,在我的英语课上也常常有出色的表现,经常得到我的表扬。可是在一堂课上却发生了让

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经验交流材料

新课程改革总结经验交流 2010年我校被市课改办确定为新课程实施样本学校之一。一年来,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业务机构的指导引领下,我们紧密结合学校实际,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创新,新课程实验工作在探索中成长,在实践中提高,顺利且有效地促进我校师生在新课程中共同发展,尤其在有效教学、校本教材开发、学生特长培养、通用技术实践等方面做出了有益尝试,现向各位领导予以汇报,向各位同仁予以交流。 一、主要做法 (一)通识性培训 1、重视行政的组织功效。我校及时成立学校新课改实验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可操作的通识培训实施计划。学校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有组织、有计划地认真组织实施,以制度保证培训效果。 2、挖掘校本的培训资源。学校新课改实验工作领导小组人员每人1-2个专题,结合我校实际,就新课程的理念、新课程实施的策略、新课程中老师的角色、新课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程的教与学等作专题讲座30余次。 3、注重培训的交互参与。为了提高通识性培训的实效性,我们组织了“新教师新理念教学评选活动”、“新理念教学能手比武活动”,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具体的问题,把老教材用新理念去组织教学活动,然后采用交互评课,人人参与,各抒己见,每人上交听课评价分析笔记。组织老师看特级教师的教学录象,进行案例分析,实现老师具体教育操作的优化,促进教师实现新课程理念的内化。 4、强调教学的实践反思。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撰写教后记,通过不断反思自己,逐渐把新思想、新观念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分层次的组织老师进行新课程知识考核、新课程学习心得、新理念教学案例分析、叙述自己的教学故

事等活动,将新课程通识培训引向纵深。 (二)课程标准培训 1、领导高度重视。建立课程标准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亲自挂帅,统一部署培训工作,召开动员会、培训领导小组专题会、总结表彰会等。组员由教导主任、各教研组长组成,负责课程标准培训工作的具体落实和资料收集。 2、开展活动,定期交流。通过教研组开展集体学习,利用空余时间开展自主学习,并撰写学习笔记。在定期上交笔记的基础上,安排两次学习交流,推动学习的深入开展。为了检验新课程标准学习的效果,安排45岁以下青年教师每学期参加至少两次新课程学科知识考试,并认真批阅,成绩下发教研组认真分析,总结。 3、专家引领,继续学习。邀请教研员来校就教材编排进行解读,继续加强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在学习笔记的基础上进行交流点评。 4、考核总结,表彰先进。对课程标准培训工作资料进行梳理,认真总结,对每一个教师的学习态度和成效进行考核,表彰先进。 (三)教材教法培训 1、完善组织机构,强化培训领导。把教材教法校本培训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统筹安排协调教材教法校本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分工落实、职责到人。确立相对稳定的辅导员队伍,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教导处等职能部门具体抓的格局。 2、明确发展目标,健全培训网络。制订切实可行的教材教法培训计划,引导教师明确自身发展方向,并确定相应的培训专题,进一步加强学校集中学习、小组研讨、个体自学的培训网络。 3、强化激励机制,落实培训制度。为保证校本培训的实施,学校建立相应制度,如:例会制度、考勤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教材教法校本培训的学时规定,按上级主管部门统一规定,根据学校情况,对集中学习、小组学习、个体自选学习作出要求,积极鼓励发挥小组和个体积极性、主动性。对教材教法校本培训的先进小组和个人,学校会给予必要的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 4、规范培训档案,加强培训管理。建立教师个人教材教法学习档案袋,注

最新新课程与教学评价改革资料

新课程与教学评价改革 一、改进课程评价的意义 人是如何认识自己的? 需要凭借外物(唐太宗: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人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通过他人的评价而获得关于自我的认识。那么,学生对来自教师的评价与来自一般人的评价有何差别呢? 教师评价对学生的影响更大。 ※接受评价的对象是成熟度较低,自我发展水平较低的学生。 ※师生关系中,教师是权威和社会代言人的角色。这样其评价更容易被学生及其家长接受。 ※每名教师身后都有一群学生,教师的评价容易形成一个相对一致的评价氛围,成为时刻影响学生成长的环境。 #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 为什么会是这样呢?有文化方面的原因:君子敏于事而慎于言。鼓励我们少说,不要说错。在我们教育方面,评价也有原因啊。我们向学生提问时,我们在干什么? #你回答问题,我利用这时间板书, #听他的答案与我们的是否一致。 我们没有关注他参与回答问题本身,没有关注他积极主动地学习态度,我们只关注结论和结果。标准答案?真吗?哲学上,尼采:透视主义,在自然和社会面前,我们认识问题,在某种程度上都存在着盲人摸象的成分,我们不可能完全把握世界的本质,把握总是相对的。 学生回答后,我们怎么评价,得到的是不耐烦、否定的评价,长此以往,不参与。心理学实验:跳蚤实验,同样,教师的评价:“你不行,你还需要努力”就是那块玻璃。 在国务院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实施素质教育的四个核心要素和关键环节:加强德育工作,提高德育的针对性、时效性;建立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新课程体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基础教育改革的具体目标: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选拔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路 (一)评价功能单一。过分强调甄别、选拔功能,忽视改进、激励功能; (二)评价内容单一。过于注重学业成绩,忽视全面发展和学生个性差异; (三)评价方法单一。注重量化评价,忽视质性评价;注重相对评价,忽视绝对评价和符合个性差异的评价; (四)评价主体单一。学生处于被评价的地位,评价关系紧张。

谈英语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

谈英语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 发表时间:2011-08-09T11:51:27.733Z 来源:《学英语》(初中教师版)2011年第46期供稿作者:陈玉树 [导读] 英语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积极参与配合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江苏灌云县图河中学陈玉树 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不再是简单的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评价,就成为当代英语教师应该考虑也必须解决好的问题。 一、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究” 英语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积极参与配合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垄断课堂,教师当演员,学生当观众;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洗耳恭听;教师问,学生答;课堂气氛只会越来越沉闷,教师越教越吃力,学生越学越没劲,最终,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湮没,学习动机被窒息。这时就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让他们想学,想去发现其中的秘密联系。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师要研究学生,了解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心理和需要。组织教学要从实际出发,按照英语教学的原则,“尽量使用英语,适当使用母语;精讲语言基础知识,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教师要给学生创造英语环境,提供各种运用英语的机会,让学生充分接触英语,运用英语,力争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创造显示才能、发挥才智的英语环境,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英语过程中的主动状态,主动观察,主动思维,主动回答,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并能说出个一二三来。这样一来,他们就敢于在课堂或课外用英语去说去想了,觉得他们自己也能学好英语。在师生的合作研究中是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也就是包括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解决问题的具体操作等都应尽量由学生自己来完成,教师只是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加以指导、点拨,起到为学生“导航”的作用。此外,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教学使全班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得、有所学,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冒尖,尽可能不让学生掉队。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灵活运用 提升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保证是改进教学方法。“善歌者使人记其声,善教者使人记其志。”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形成最佳课堂气氛的重要保证,它的恰当选择与发挥,是教师创造性与教育艺术性表现的主要形式。一个教师在挑选各种具体情况下的最佳教学方法的能力越强,那么他的教学技巧与技能就表现得越出色、越新颖,课堂气氛就越活跃,教学效果当然也就越显著。教有定则,但教无定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对象和实际条件、个人的教学风格和特长,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上每一分钟的作用。在处理知识与技能的关系上,对重点、难点、关键性的知识,要精讲多练,引导学生拓宽思路,广开言路,使课堂气氛既热烈又严肃,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既掌握知识,又发展语言运用能力。旧知识的复习要做到“精练”和“实用”,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奠定基础、扫清障碍做好知识上和心理上的准备。另外,还要利用直观教具或电化手段来辅助教学,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运用,强化对所学材料的感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理解,强化记忆,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湖北武汉市教科院一项关于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学生问卷调查显示:教学态度占17%,学识水平占13%,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占70%。因此,要想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改进教学方法。这也正是新课改理念所倡导的。 三、和谐师生关系的确立 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形成良好课堂气氛的基础。俗话说:“一碗水端平了,才才不会向外溅。”在教学中,教师应热爱每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关心每个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要因为学生的成绩优劣、性别、出身等的不同而产生亲疏和偏向,对他们冷若冰霜。课堂交往是人与人的交往,学生对教师的人格态度、专业水平、教学方法、甚至对某一问题的看法,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进行评价,作出“信任”或“不信任”的判断和“亲近”或“不亲近”的情感反应,甚至于把对教师的好恶迁移到教师所授课程上来。对教师没有好感,也就不想学他教的课。如果教师只对出类拔萃的学生感兴趣,表现出厚爱,而冷落了成绩差的学生,那么就会造成成绩偏好的学生自以为是,骄傲自满,成绩差的学生灰心丧气,感到自卑,慢慢就会产生抵触情绪,对学习失去信心。一旦学生与教师产生了对立情绪,教师的教学就显得无能为力了。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特别是听取批评意见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诚恳友善的品质,这样就不易出现上述问题。让每个学生都能经常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爱、关心和尊重,便会激发出愉悦的情感,变得生气勃勃,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在和谐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 提问题或组织课堂活动,机会要尽量均等,尤其要注意多给那些自卑感强的差生有表现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增强学生之间情感和文化的交流,以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上课时,教师要环视每个学生,不要只看好学生,而使其他学生感到冷落,或者只看差生,让他们感到不自在而情绪化。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志向要求,记住每个学生的姓名,让每个学生觉得自己在教师心中有一席之地。课后主动接近后进生,鼓励他们,增强学习的信心。 四、做好教学评价 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学评价不是终极性的,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评价,即看待学生。评价可分为教师的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并且不断地鼓励学生采取两次甚至多次评价方法,鼓励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教师通过评价,能把对学生及其行为的认识和教师的情感倾向自觉或不自觉地传导给学生。如果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正面评价,那么他的内在价值就得到了外界的承认,学习成就的需要也就得到了满足,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会感到一种自我实现的快慰,随之而来的学习外语的积极性渐渐提高,同时唤起更高水平的需要。相反,如果学生得到的负面评价过多,就会产生消极影响。有些学生,特别是成绩较差的学生,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的逆反心理,信心下降。因此,教师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对具体人提出具体要求,使学习好的学生感到英语课大有学头,学习差的学生觉得有信心学好。教师提问时,对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要提些稍加思考就能回答出的问题,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以加强其自信心。对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提些稍难的问题,在表扬的同时要指出其不足,以防止产生骄傲情绪。学生回答问题即使错了,教师也应态度和蔼地指出或加以适当的提示,以免让学生难堪而破坏课堂气氛。也就是教师不能吝啬表扬和鼓励。当然教师要善于利用有效的评价方法,捕捉学生学习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多肯定,少否定,使每个学生在既轻松愉快又热烈紧张的状态下,学习和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其中评价起着不可低估的调节作用。 在实施课堂形成性评价的过程中,让学生参与评价的同时,教师要始终站在引导者的地位,决不能放任自流。学生自评、互评之后,教师要做好小结,积极表扬爱学习、肯动脑、胆子大的学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