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3岁婴幼儿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

3岁婴幼儿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

3岁婴幼儿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
3岁婴幼儿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

0—36个月宝宝年龄特征

1、在7周时胎儿有了自发的运动:抬腿、伸手、翻跟头、游泳

2、12——16周左右中枢神经系统形成,开始胎动。

3、16—19个周胎儿听力形成,母亲心脏的跳动、血液的流动和身体中各种声音成为他们的听力

练习,然而这个时候孩子最喜欢的还是母语和她的歌声。

4、胎儿逐渐长大,具有记忆和与外界沟通能力。

5、当胎儿要剥离出母体时,其向母体发出一种激素,促使母亲宫缩,最后降生。

1、初生的婴儿就会游泳:他们在水中,通过鼻子呼吸,肺关闭。

2、初生时具有的行为都属于反射:如抓握、行走(6天)、呼吸等

3、出生10分钟时爸爸做鬼脸她也做,但不叫模仿只是找寻类似行为。

4、用啼哭来学习,和引起关注

5、3周时:视觉仍在1米以内(两侧的视网膜不能将物体合而为一,因此看到的物体是双影)

喜欢对比强烈和移动的物体;在看人脸时较清晰,因为大脑自动设计成看人脸学习的模式:能看到母亲的头发和嘴巴。

6、听觉能力很强,和成人相似。喜欢有规律,重复的声音。如同胎儿时母亲的心跳等声音。

喜欢成人的声音,并能记忆长串的词语。婴儿出生4天后就能区别一种语言和另一种语言的差别。

1、做任何事都要哭,哭声代表不同的需求,除了基本以外的需要产生。

2、喂奶空闲时母子之间的交谈可以帮助孩子了解语言的规则。

3、6周时婴儿的喉咙放松,可以在吃饭时呼吸。

4、2个月会笑,但刚开始的微笑不代表友好,只是一种面部表情的练习。但很快成为一种情

绪的代表。

5、2个月时大脑由皮层接管,代表婴儿的“思维”开始发展。

6、视网膜形成三维画面,宝宝看世界时更清晰了。终于看清了母亲的细部特征。

1、腿部力量练习:学习爬行和走之前要练习肌肉的力量。

2、学习抬头:可以控制自己的头部(虽然头很重)趴着抬头。

3、学会滚动,这是爬行的先兆(婴儿逐渐学会了控制上半身的力量)开始了第一次移动。

4、尝试抓握:做到双手抓在一起,逐渐的伸到物体所在的有效位置,可以碰触,但不会用手

主动抓握。

5、可以控制喉、舌、唇发出不同的声音。

6、尝试用咿呀声对话,这是母亲与婴儿对话时的特殊声音非常吸引他,超过成人之间的对话。

7、天生的咿讶学语是婴儿在自学语言,而偷听成人的语言则是婴儿学习语言的方式。

8、了解一定的因果关系如哭来吸引家长,倾听家长的反应,等待家长的到了。

9、有了喜怒哀乐,但还不知道自己是人,也不是很清楚自己的存在

1、学习坐:开始总是向后倾倒(头过重),最后可以平衡姿态,学会独坐。

2、爬行前期:5个月时婴儿开始尝试先爬行,但由于脑部过重许多宝宝出现向后爬行。可是他

们的上半身力量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腿部力量还不够。

3、抓技能掌握同时开始了口腔学习阶段。

4、宝宝仍然处在咿讶学语阶段,但他们能分辨你少的词。

5、了解自己是人,但还不能区分陌生人和熟悉的人,主要从人们的面部表情来分别人(笑容

可以获得宝宝更多的好感)

1、开始学习爬行:◎跳跃式◎坐爬◎鸭动式

2、口腔学习帮助他们主动的学习探索事物。

3、初步了解物体的恒在性。

4、开始用眼睛与成人进行交流,解决自己的需求。

5、能够听懂100以上的词语,喜欢听父母之间的对话,但不会说

1、能独立坐稳,能连续翻滚,离开自己躺着的地方够取远处的玩具。

2、能将玩具换手,会用一个玩具敲打另一个玩具。

3、看见父母等熟人主动要求抱,回避、害怕生人逗抱。

4、对镜中的影像,有拍打、亲吻和微笑等表示。

5、会发da-da,ma-ma音节,但无所指。

6、手中玩具被拿开会发脾气。

1、能自己顺利爬行(手膝)。会自己坐起、躺下、扶着栏杆站立。

2、能用拇指和其他手捏住小丸。会把两块积木握在手中对击。喜欢撕纸。

3、喜爱熟悉的人与其逗乐,对生人表现出警惕、退却、回避、拒绝。

4、有初步的模仿能力,开始用身体语言交往。用手势表示再见、谢谢,用摇头表示不要。

5、懂得语意,对大人的训斥或赞扬有委屈和兴奋等不同的表情。

6、会指认五官或熟悉的物品,能自我取乐。

1、熟练爬行;能扶物站起;拉双手向前走3步以上。

2、能用拇指、食指取细小的物体。能握响橡皮玩具;会拉抽屉取玩具。

3、会用挥手表示“再见”、用拍手表示“欢迎”

4、依恋妈妈和其他主要照顾他的人,妈妈离开时表示出反抗和焦虑。

5、能指认3~4种日常用品。听到歌声或乐曲四肢会乱动或安静下来,表现出愉快的神情。

6、听到赞扬会重复做动作,并乐此不疲。

1、能独立片刻;扶着栏杆走3步以上,边走边移手。

2、能用拇指和食指的指端捏住小丸,动作熟练。

3、能模仿大人发1~2个字音,有意识的叫“爸爸”“妈妈”

4、会用食指抠取、倾倒等方法从大瓶中取物品,并有意识将物品放下。

5、懂得命令,理解“不”。

6、对玩具别拿走会感到伤心。

7、懂得常见人及物的名称,会用眼睛注视所说的人或物。

1、能独站2秒钟以上,一手扶着栏杆蹲下,用另一只手捡取玩具,再站起来。

2、能捡积木入盒,套圈入棍,钳式推抓。

3、开始对同伴感兴趣,会互相注视,用手试探。

4、能有意识并正确地发出相应的字音,以表示一个动作(如拿)、一个人如哥哥、一件物体(如

球)

5、能随音乐盒歌谣摇动身体、拍手等。

6、会手捧杯子喝水和用手取食物吃。

1、会爬台阶、斜坡、独立站稳,挽手可走,会蹲下再站起来。

2、能用蜡笔再纸上戳点,会用三指持物、握笔。

3、喜欢小朋友,会同人打招呼。会主动称呼爸爸、妈妈。

4、会将瓶盖翻正后盖在瓶上。

5、能有意识说出4个字,理解并执行简单的命令。

6、能模仿做笑脸、哭脸和怪脸。

1、体格发育速度较第一年减慢,身长约80厘米左右,体重约十千克左右,头围和胸围相应增长。

2、独走自如,不会左右摇摆:拉一只手可以走上楼梯,爬上成人的座椅,转身坐下。能朝着成

3、能用笔在纸上自行乱画,能将小球放入瓶内,然后从瓶中取出小球。

4、能成功搭2——4块积木。

5、能作出翻书动作,能将圆盒盖好并盖严。

6、从咿呀学语到模仿成人语言。与人交往语言表达少,常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

7、能有意识的说出几个字词。用手指出身体三个以上的部位,

8、情感易受外在环境变化的影响,表现为冲动,易变,外露。

9、害怕陌生人和陌生环境,对熟悉的家人表现出较强的依恋。

10、能有意识地脱下袜子,而不是拉下来。

1、开始会跑,但是不稳,常摔跤,能扶着栏杆连续两步一级地走上楼梯。

2、能举手过肩扔出球,喜欢踢皮球,喜欢走斜坡。

3、能拉着玩具倒走几步。会利用椅子和凳子设法去够拿不到的东西。

4、会用双手端杯子,用勺子取物。

5、语言理解能力有很大的提高,能有意识地说出10个以上语词。常以有一定意思的单词、句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并伴有手势。

6、能用笔在纸上画出简单的线条。

7、开始感受音乐,对歌曲和乐曲表现出听的神态,并水音乐的节奏运动身体。

8、会协助做家务,表现出对做家务的极大兴趣。

9、前囱门闭合,白天能控制大小便。

10、愿意探索和接触新事物。记忆、注意等心理活动更加活跃。

11、情绪变化丰富,在很短的时间内可表现为兴奋、生漆、悲伤等,受挫折时常常发脾气。

12、能理解简单的因果关系。

1、能踮起脚尖走几步;能连续跑3-4米但还不太稳

2、能自己手扶栏杆,两步一级上下楼梯

3、开始学习原地的跳跃动作.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能够双足同时离地跳起。

4、喜欢玩球,能踢大球或将球抱起随意投掷。

5、能平铺或垒高几块积木,开始尝试搭建简单的物体。

6、能用鞋带、玻璃丝等线绳穿过木珠等物品上大的眼洞。

7、喜欢模仿周围生活中的有趣的动作和声音

8、开始尝试用勺子吃东西,而不是用手抓;用杯子喝水。

9、能自己拖鞋袜,并能把鞋袜套在脚上。

10、会背1——2首儿歌,会说一些由3——5个字组成的句子并用简单的句子和成人会话。

11、能用简单的词句表达自己的要求和愿望,会向养护人表达生气或高兴等情感。

12、会翻书,从一次翻几页到用手捻书,也一次翻一页。

13、愿意同熟悉的人打招呼。

14、开始产生初步的自我意识,表现出羞愧、自豪的情绪。

15、喜欢独自做一件事情,初步表现出逆反情绪;在失败时出现焦虑。

16、能单独与别的小朋友一起玩,并向同伴表示友好;初步知道轮流、等待等一些游戏规则。

17、喜欢听故事,能记住股市的主要角色和情节。

18、能说出周围生活中常见东西的名称和用途。

19、能按大小顺序摆放三个以内的套碗和套盒。

20、知道自己的性别和名字,并用名字称呼自己。

21、能理解简单的问题、指示,能按照成人的指令调整自己的行为。

22、能记住生活中熟悉的物品的放置位置。

23、想象力初步萌芽,开始进行有想象成分的角色扮演游戏。

24、能唱音调简单的歌,并随着音乐进行简单的身体律动。

25、能用拇指和其他手指拿笔,在大纸上涂鸦。

26、尝试拧紧瓶盖,而不仅仅是盖上了事。

1、学会了上下楼梯,当然从上楼梯开始。

2、能双脚离地腾空连续跳跃3—5次,能从20厘米高处跳下。

3、能区分“上、下、前、后、今天、明天”。

4、开始尝试握笔绘画,他们用大大的画,小小的为字来区分图画和文字。

5、开始主动问问题来进行学习语言等。

7、开始利用情绪来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自我意识和叛逆)

8、自我意识的发展让他们懂得关心他人的情绪,并试图安慰。

9、通过角色游戏的扮演来了解和参与现实社会。

10、开始向成人不断提问,例如:“这是什么?”、“为什么?”、“什么时候?”等。

11、有了与他人建立友谊的交往技巧,了解如何与他人交流和了解他人的想法。

12、开始产生独立的创造力萌芽。

13、能与同伴进行一些分享活动,例如:食物、玩具等等。

14、会自己整理玩具,自己上床睡觉。

15、有较强的控制情绪和情感的能力。大吵大闹和发脾气已不常见,如果有持续时间也很短,有时会试图隐藏自己的情感。

16、对成功表现出积极的情感,对失败表现出消极的情感。

17、能认识自然现象,(如:晴天、阴天、刮风、下雨等)。会说三种蔬菜和三种以上水果的名称和特征。

18、知道自己的性别,喜欢参与属于自己性别的群体活动。

19、认识两种以上的颜色,喜欢玩颜色游戏,例如:调色、绘画等

20、想象与创造的能力得到增强和发展,常常能创作出属于自己独具特色、独一无二的作品。

20~30cm 用玩具,最好是红颜色或黑白对比鲜明

光滑的丝绸围巾、粗糙的麻布、柔软的羽毛、棉花、头梳齿、

(1)俯卧抬头:使小儿俯卧,两臂屈肘于胸前,成人在小儿头侧引逗小儿抬头,开始训练每次30秒钟,以后可根据小儿训练情况逐渐延长至3分钟左右。

(2)坐位竖头:将婴儿抱坐在成人一只前臂上,婴儿的头背部贴在成人前胸,成人一只手抱住婴儿的胸部,使小儿面前呈现广阔的空间,能注视到周围更多新奇的东西,这可激发小儿兴趣,使小儿主动练习竖头。也可让婴儿胸部贴在成人的胸前和肩部,使婴儿的头位于成人肩部以上,用另一只手托住婴儿的头、颈、背,以防止小儿头后仰。

2、侧翻训练

(1)转侧练习:用小儿感兴趣的发声玩具,在小儿头部左右侧逗引小儿,使小儿头部侧转注意玩具。每次训练2~3分钟,每日数次。这可促进颈肌的灵活性和协调性,为侧翻身作准备。

(2)侧翻练习:小儿满月后,可开始训练侧翻动作。先用一个发声玩具,吸引小儿转头注视,然后,成人一手握住小儿一只手,另一只手将小儿同侧腿搭在另一条腿上,辅助小儿向对侧侧翻注视,左右轮流侧翻练习,以帮助小儿感觉体位的变化,学习侧翻动作。每日2次,每次侧翻2~3次。

3、手部动作训练

(1)手部感知练习:除了前面所述训练小儿手部触觉的方法外,尚可在婴儿手腕部系上铃铛或红色手帕、鲜艳的手镯,来吸引小儿对手部的感知,帮助他感知手的存在、体验手的动作。可隔一段时间变更一种系法,看看婴儿注意到这些变化没有。脱下手镯、红绸带让婴儿瞧瞧、摸摸,让他感觉一下这些东西与手部动作的关系。还可让小儿仰卧,将一块布或手绢盖在他的脸上,也可只盖住小儿一只眼睛,开始时可抓住小儿的上臂引导他帮他试着用手移开布,逐渐减少帮助,使他自己将布从脸上移开。

(2)抓握练习:握着小儿的手,帮助其触碰、抓握面前悬吊的玩具,吸引他抓握,可促进眼手的协调和视知觉的形成。

三、习惯和生活能力的培养

前再给他洗脸、洗手、洗脚、洗臀部,在固定时间洗澡等等,均可培养小儿爱清洁的良好习惯。

哭声是婴儿表示不满的主要手段。婴儿啼哭时,闭着眼晴,嘴左右觅食或吮吸手指,双脚紧蹬、嚎叫不停,说明小儿是饥饿或口渴,应给婴儿喂奶或喂水。持续不断悲悲切切地嗯叫流泪,可能为尿布湿、衣着太紧或身体不舒服,成人可给婴儿宽衣带、

"哼哼"直叫,是想成人抱,可抱抱婴儿,但不要

"哦哦""嗯嗯"声。也可模仿婴儿发出的声

(1)训练小儿追寻物体。用玩具声,吸引小儿转头寻找发声玩具,每日训练2~3次,每次3~5分钟,以拓宽小儿视觉广度。

(2)颜色感知练习。让孩子多看各种颜色的图画、玩具及物品,并告诉孩子物体的名称和颜色,可使婴儿对颜色认知发展过程大大提前。

(3)婴儿视力迅速发展的时期主要在半岁以前。可选择一些大小不一玩具或物体,从大到小,让小儿用手抓握注视,然后放在桌上吸引小儿注视。还可训练小儿注视远近距离不等的物体,以促进视力发展。

2、听觉训练

(1)方位听觉练习:吸引孩子寻找前后左右不同方位、不同距离的发声源,以刺激小儿方位觉能力的发展。

(2)区分语调训练:根据不同情景,用不同语调、表情,使孩子逐渐能够感受到语言中不同的感情成分,逐渐提高对语言的区别能力。

(3)让孩子从周围环境中直接接触各种声音,可提高对不同频率、强度、音色声音的识别能力。

二、动作能力的培养

1、俯卧支撑练习:使小儿俯卧,两臂屈肘于胸前,鼓励、诱导孩子将头、前胸抬高,直至能用一只手支撑身体抬起头、胸。左右手轮流支撑训练,每日数次,每次数分种。

2、翻身练习:训练小儿从仰卧位翻身至俯卧位。婴儿仰卧位,成人左手将婴儿右手向头部方向轻轻拉直,右手轻握小儿右膝盖内侧。让他左腿弯曲,并利用右手腕背力量使小儿右腿贴于床垫或地板上,然后轻轻提起小儿左边腿部,顺势让他右滚,翻成俯卧位。用同样步骤辅助小儿从左侧翻滚至俯卧位。每日训练2~3次,左右翻身各l~2次。逐渐训练孩子不需要帮助成功翻身。

3、练习坐

(1)拉坐练习: 4个月时可开始训练小儿拉坐。婴儿仰卧位,成人双手的大拇指插入婴儿手中,让他握着,其他手指则轻轻抓着婴儿的手腕,使小儿双手伸直前举,手掌向内相对,两手距同肩宽,然后轻轻向前拉起婴儿双手,使小儿头、肩膀离开床面抬起。此时婴儿会试图屈肘用力坐起来,保持此姿势5~6秒,再轻轻让小儿躺下,再重复2~3次。应注意:拉坐练习是让小儿借助家长的轻轻帮助自己用力坐起。如果小儿被成人拉坐起来时,手无力屈肘,头部低垂,表示还不宜做这个动作,必须先进行俯卧练习,强化颈背肌肉及上肢肌肉力量,过些的时候再进行练习。

(2)靠坐练习:5个月左右训练小儿靠坐。将小儿放在有扶手的沙发上或有靠背的小椅子上或在小儿身后放些枕头、棉被让练习靠坐,以后逐渐减少小儿靠垫的东西,每日1~2次,每次2~3分钟。

4、手部动作训练

(1)伸手够物:通过伸手够物来延伸小儿的视觉活动范围,使小儿感觉距离、理解距离,发展手眼协调能力。

(2)训练抓握:选择大小不一的玩具,来训练小儿抓握,促进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3)发展玩法:通过游戏,教小儿玩不同玩法的玩具,如摇晃、捏、触碰、敲打、掀、推、扔、取等,使他从游戏中学到手的各种技能。

5、蹬腿练习:

小儿4个月时,就可以有目的地训练小儿腿的支撑。成人采取坐位,双手从小儿腋下扶抱小儿,使小儿的腿支撑身体保持直立的姿势,成人扶抱着小儿做蹬腿动作。开始成人可将小儿抱起,再落下让小儿脚踏在成人腿上时,又再将小儿抱举起,再落下,来训练小儿蹬跳。蹬腿练习可促进双下肢骨骼和肌肉的充分发育。需注意的是,举落的动作应轻柔缓慢,力度不宜过大,时间也不应太长,一般每日2次,每次1~3分钟左右。

三、习惯和生活能力的培养

1、睡眠:应从小培养小儿有规律地作息。4个月后可将小儿白天的睡眠时间逐渐减少1次,即白天睡眠3~4次,每次~2小时。夜间如小儿不醒,尽量不要惊动他。如果小儿醒了,尿布湿了可更换尿布,或给他把尿,孩子若需要吮奶、喝水可喂喂他,但尽量不要和他说话,不要逗引他,让他尽快转入睡眠。要注意孩子睡觉的姿势,经常让小儿更换头位,以防小儿把头睡偏。

2、饮食:有规律地进食,可使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等协调工作,并建立起对进食时间的条件反射,如,在接近喂奶的时间,胃肠就开始预先分泌消化液,并产生饥饿感,这有助于增加食欲,促进食物的消化与吸收。4个月后,每日喂养次数可减为6次,白天哺喂4~5次,间隔3~4小时。夜间视小儿需要情况进行哺喂,一般1次即可,若小儿夜间不醒或不愿进食,可不哺喂。可开始逐渐训练让小儿学会用勺吞咽食物,为以后断奶用勺进食做准备。开始可先用勺喂开水,若不出现呛,可逐渐开始用勺喂果汁、菜汁、稀糊、蛋黄糊、果泥等。方法:将小儿斜卧位抱置于胸前,用小勺将食物轻缓置入小儿口中,当小儿吞咽后,再喂第二口。开始不必太多,1~2勺即可,以后逐新增多,可以于喂奶前训练,以防小儿吐奶。每次喂食时,告诉小儿所进食辅食的名称及味道等。

3、卫生习惯的培养:当小儿将有危险或不干净的东西放人嘴里,成人应立即制止,用严肃口气对孩子说:"不行"。并将放入口的物品取走。小儿会从成人的行为、表情和语调中,逐渐理解什么可进食,什么不可以放入口中。

4、独立能力的培养:可在小儿身边放些玩具,让他自己单独玩一会儿,在孩子有困难时,成人可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支持鼓励孩子施展自己的能力。

四、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

1、认识自我:将小儿抱坐在镜子前,对镜中的小儿说话,引小儿注视镜中的自己和家长及相应的动作,可促进小儿自我意识的形成。

2、应随时随地教小儿周围东西的名称。多听多练,孩子的言语能力很快就会发生惊人的变化。和小儿说话,不仅有意识地给予不同的语调,还应结合不同的面部表情,如笑、怒、淡漠等,训练小儿分辨面部表情,使他对成人不同语调,不同表情有不同的反应,并逐渐学会正确表露

(2)利用图片、玩具培养小儿观察力。教小儿认识、观看

这些活动即可培养小儿的音乐节奏感、

让小儿独坐在床上或地铺上,

习转侧中寻找平衡点,并且练习用脚来支撑身体。

2、爬行练习。爬行使婴儿能够主动地移动身体、去探索周围的事物,大大地提高婴儿的认知范围。爬行动作是依靠颈背部及四肢肌肉的力量和协调动作完成的。在小儿7个月时,已具备翻身、坐等一系列能力,说明其颈背部及四肢肌肉已较有力量并具备一定的协调性,这时就可以训练爬行。

(1)爬行预备的动作。家长用一手抱着婴儿的膝部,另一手环抱在他胸前,让婴儿双手放在桌上或地上来支撑身体。然后家长可慢慢放松放在小儿胸前的手,鼓励小儿直立支撑自己,每日练习1~2次,视小儿耐受情况,决定练习时间,一般每次3~5分钟。

(2)学习爬行动作。方法:①使小儿趴着,两腿伸直,手肘弯曲支撑上半身。家长以右手抓住小儿双脚掌。②家长抓住小儿双脚往前画个半弧,使膝盖尽量弯曲,脚跟碰到屁股,如此反复画弧,做屈伸运动3~5次。③最后一次伸腿运动做完后,家长两手分别握住小儿两大腿后侧,使双腿轮流弯向腋部,做屈伸动作3~5次。④在小儿前方放个玩具,引诱他爬过去取玩具,成人扶住小儿的小腿,或用手托住小儿脚掌,左右交替地弯曲其膝关节,助其向前爬行,重复2~3遍,每日1~2次。3、站立训练:训练小儿站立时,可将其双腿略为分开,以降低重心,使之站得更稳些。每次扶站时间不宜过久。,可扶着小儿腋下让他练习站立, 或者让小儿扶着小车、床、栏杆及椅背等练习站立。

4、手部动作训练。

(1)学习拇食指准确捏取,以加强婴儿手指动作的灵活性和视觉-触觉活动的协调。选择一些小的、可食用物品如米花、小饼干等,让小儿捏取。教的时候家长可给予示范,如用拇食指捏取饼干放入口中,让小儿模仿练习。

(2)双手协调动作。①双手玩玩具:在小儿准确抓握的基础上可给小儿多个玩具,训练他抓住一个玩具后再抓另一个玩具,或向小儿同一只手上送玩具两次,教小儿学会将玩具从一手换到另一只手上后再取第二个玩具。②双手对击运动:当小儿两手均有玩具时,可教小儿两手对击玩具。还可让小儿两手持细柄玩具如摇铃或汤匙,模仿敲鼓动作,双手轮回敲打面前的小桶或空奶粉罐。③教小儿双手协调的撕纸。

(3)训练小儿遵循指令有意识的拿起、放下玩具。投掷游戏可增强小儿上肢的运动能力与手的控制技巧、提高视觉定位能力,激发小儿积极愉快的情绪。准备一个容器(如纸盒或小桶)和一些彩色塑料小球,先给小儿做示范说:"我们来比赛扔球",将小球一个个扔进容器里,然后让小儿模仿。开始时,可将容器和球放在接近孩子身体的地方,随着小儿能力的提高,可逐渐将纸盒前移。游戏可增进亲子交往,激发小儿积极愉快的情绪。

而且容易接受任何环境,是培养小儿独自入

2~3次,每次

5次,间隔4小时左右,夜间停喂一次。

5分钟,一日次数也不宜过多。坐、独自玩耍习惯的培养。成人不必始终陪伴在小儿身边,小儿已有一定活动能力了,能翻身、

培养小儿懂礼貌、乐于与人交往。这时期小儿对人的分辨能力已较好,可以认出自己家里的人,

言。用语言逗引婴儿活动和玩玩具,听磁带,观看周围的人物交谈,唱儿歌、唱歌曲给婴儿听。

用玩具引导小儿慢慢坐下,教小儿从站位扶着栏杆慢慢坐下,

推一下、站起来的样于,然后对小儿说:"你也像不倒翁一样,

3、行走练习。

应循序渐进。刚开始练习时,一定要注意保护,防止小儿跌倒,减少他的恐惧心理,使他乐于行走。在学走期间尽量不要靠"学步车"一类工具帮助,以免小孩形成不正确的行走姿势。可拉着小儿的双手训练其迈步,或让小儿扶着栏杆或床边迈步走,还可用较长的围巾从婴儿前胸、腋下围过,成人在孩子后方,拉紧围巾,让孩子练习独立走步。孩子会独走数步后,可在小儿的前方放一个他喜欢的玩具,训练他迈步向前取,或让婴儿靠墙独站稳后,成人后退几步,手中拿玩具,用语言鼓励婴儿朝成人方向走去,小儿快走到成人身边时,成人再后退几步,直到婴儿走不稳时把婴儿抱起来,夸奖他走得好并给他玩具。

4、手部动作训练。

(1)训练小儿手的控制能力。在小儿能够有意识地将物品放下后,训练小儿将手中的物品投入到一些小的容器中。让小儿将小木块放到一个小盒子中,将小粒的东西拾起来放进小瓶中。还可给小儿选择一些带孔洞的玩具,让小儿将一些东西从孔洞中投入。

(2)训练小儿用手的能力。可通过游戏,成人示范,教小儿学会手的多种用途。比如把木块搭起来,打开或盖上盒盖、瓶盖,拉电灯开关线,用笔画线条,用手翻书,按按钮、扔皮球,拾东西,模仿用手推玩具火车,拿勺子在碗中搅拌,用勺吃饭,用手挖抠东西等等。

三、习惯和生活能力的培养

1、睡眠。白天睡眠次数可逐渐减至每日2次,每次睡眠时间2小时。每天应定时让小儿上床睡觉,睡眠前不要引导小儿过分地兴奋,此时小儿能理解成人部分语言,可预先告诉小儿您的安排,如母亲与孩子游戏,说:"我们把玩具收起来,要睡眠了。"然后收拾玩具,抱小儿上床睡觉。

2、饮食。随着小儿年龄增长,喂养次数每日可逐渐减到4~5次。定时进餐,有助于消化系统有节律地工作,进餐时要有固定的坐位,训练进食自理的能力,如让小儿自己用手拿饼干吃,独自抱奶瓶吃奶、用杯喝水,试着拿汤匙舀东西吃。

3、大小便。教小儿在大小便前有所表示,如在大小便前发出"嗯嗯"声音。

4、穿衣服。教小儿配合成人穿衣、戴帽、穿袜、穿鞋等,这不仅能培养小儿生活自理能力,而且能强化左右的方位意识。

四、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

1、与人交往。此时,婴儿已经有一定的活动能力,对周围世界有了更广泛的兴趣,有与人交往

"都是圆的。"再让他

"颜色"这个词的意思,懂得"这

西的颜色是一样的。

(2)发展幼儿注意力。

①注意力的稳定性。幼儿注意力短暂,不稳定,成人应帮助小儿更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于一个物体上或一种游戏中。如小儿玩皮球一会儿就扔掉,正要开始做其他的事情,母亲可拿起皮球,教他一些新的玩法,如教小儿用手使皮球在地面上旋转,或对着墙壁滚动皮球,使皮球碰向墙壁自动滚回来,或用球投篮等。

②扩大注意的范围。教注意物体之间的联系,发展注意力的稳定性和注意的分配能力。在培养小儿观察力时,应多带小儿接触大自然,注意引导孩子调动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观察活动,可教小儿看日出日落,风吹草动,听鸟语、闻花香等等。

2、记忆力的培养。小儿的记忆是由感觉器官获得的信息积累而成的。有了记忆,小儿才能呈现出日新月异的进步。

(1)实物记忆练习。让小儿根据记忆寻找所需要的玩具,如先让小儿看一个小球,然后把它收起来再让孩子在其他的玩具中找这种小球。

(2)强化记忆练习。父母可以选择一些形象直观,与婴儿本人关系较为密切的东西和他感兴趣的事物来训练他的记忆。可教小儿认识爸爸、妈妈,自己的名字、五官和身体的主要部位,间隔一段时间,情景再重复。

3、思维能力的培养。小儿的思维活动是以周围的实物和具体的活动为基础的。因此,在促进婴幼儿思维能力发展的诸因素中,最重要的就是给小儿创造一个有利于动手动脑的环境。

(1)发展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用语言指点并巩固孩子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所取得成果,帮助他用动词如"伸出"、"倒转"、"挪动"等来表达他找到的解决办法。词可以帮助孩子自己选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扩大在解决类似问题时使用这种方法的可能性。

(2)发展思维的灵活性。教小儿用同种玩具进行不同的玩法并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小儿注意观察一种物体的多种用途,以发展小儿解决问题的技巧。如教小儿用钥匙可以开锁,也可以撬开奶粉罐上的铁盖,捅开饮料瓶口的纸封,还可以当笔在泥地上画画等等。筷子是用来吃饭的,但偶尔也可用它搅拌浆糊、药液,甚至当灯笼的提手等。

4、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1)辨别音响。给孩子听不同的声响,让孩子判断是什么东西发出的声音。

(2)手影表演。成人可利用灯光或阳光下的投影用手做成小鸟飞等动作,引导小孩子观看、想象。

(3)看图片。通过看图片,认识图片中的人物、物品,说出"是谁?","在做什么?","是什么

婴幼儿动作发展规律——讲义

一、问题导入 婴幼儿在出生后的几个月中,仅有两种身体活动,一种是在人类种系进化过程中遗传下来的一系列反射动作,另一种是一般性的身体反应活动。婴幼儿的动作发展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 二、动作发展 是个体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神经中枢、神经、肌肉协调控制身体动作的发展,动作发展与心理发展密不可分。 三、动作发展的规律 1.规律一:首尾规律 是由头部到尾端,由上肢到下肢顺序发展的过程。任何一个婴幼儿的动作发展都是沿着抬头、翻身、坐、爬、站立、行走,这种从上到下的方向逐渐发展成熟的。也就是说,离头部近的动作先发展,离头部远的动作后发展。这种趋势还表现在一些动作本身的发展上。 2. 规律二:近远规律 由身体的中线部位到身体边远部位的发展规律。婴幼儿动作的发展先从头部和躯干的动作开始,然后是发展双臂和腿部的动作,最后才是手部的精细动作。也就是说,靠近身体中线部分的头颈、躯干的动作先发展,然后才发展边缘部分,如臂部、手部、腿部、足部的动作。例如,图片中婴幼儿的上肢是从肩头—上臂—肘—前臂—手腕—手—手指组成,所以,婴幼儿看见物体时先是移肩肘,用整个手臂去接触

物体,之后才能慢慢的学会用腕和手指去接触,并抓取物体。 3.规律三:大小规律 先发展大动作,再发展精细动作。从四肢运动发展而言,婴儿一般先学会臂与腿的动作,以后才逐渐掌握手和脚的动作。下面请观看一段视频,视频中的小婴儿是用整个手臂去够物体,视频中的幼儿才会用手指去抓取物体。 4.规律四:正反规律 婴幼儿动作是正面的动作先发展,反面的动作后发展。在视频中,我们可以发现,婴幼儿先学会朝前走,后来才学会后退走;先学会抓握玩具,然后才学会放玩具;先学会上楼梯后学会下楼梯;先学会从坐位站起来后学会从站位坐下。 5. 规律五:泛化集中规律 婴儿出生后的动作发展从泛化的全身性动作向集中的专门化的动作发展。视频中这个手舞足蹈的婴儿,他试图想抓东西,手脚并用,多余动作很多,这种情况随着月龄的增加,躯干与四肢协调配合才能准确地抓到眼前的玩具。 婴幼儿动作能力的发展是先天因素和后天习得的结果,是由神经系统支配的骨骼、肌肉系统发育的结果,婴幼儿的动作发展需要遵循人体生长发育的生物学本质,按照首尾规律、近远规律、大小规律、正反规律、泛化集中规律五大规律发展。

幼儿心理发展特点有哪些

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特点 一、幼儿生理各方面处在继续生长发育中 1、幼儿机体各部分的机能发育尚不成熟生理是指生物机体的机能,即整个生物及其各个部分所表现的各种生命现象。幼儿时期(3~6、7岁)身体发育速度较3岁前有所减慢,但与后期发展相比还是非常迅速的。身高每年约增4~7公分,体重每年约增加4公斤。新陈代谢旺盛,但幼儿机体各部分的机能发育还不够成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对疾病的抵抗能力都较差。 家长应注意不要让幼儿长时间的连续地跳跃、跑步、以免心脏负担过重,影响发育;幼儿肺的弹性较差,气体的交换量较小,所以呼吸频率较快。家长要注意培养幼儿用鼻子呼吸的习惯,以预防感冒及肺炎的发生;幼儿的血液含量相对比成人多,但血液中水分较多,凝血物质少,出血时血液凝固较慢;幼儿新陈代谢快,血色素为13~14克。低于13克即为贫血,应及时治疗。幼儿嗜中性白细胞较少,淋巴细胞较多,所以容易感染各种传染病,家长应注意增强孩子体质,提高其抵抗力;幼儿的听觉和嗅觉敏锐,但外耳道比较狭窄,3岁时外耳道壁还未完全骨化和愈合,幼儿的咽鼓管即鼻咽腔与鼓室之间的通道较成人粗短,呈水平位,易患中耳炎,故家长应注意孩子的耳鼻卫生,严防水进入耳内;幼儿膀胱肌肉层较薄,弹性较差,贮尿机能相对差,加之幼儿神经系统对排尿过程的调节作用差,所以,幼儿排尿次数较多,自控能力较弱。家长应注意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排尿习惯,以防在精神极度兴奋或疲劳时发生遗尿现象。女孩的尿道口经尿道入膀胱的距离短且直,容易感染。家长要注意其外阴部清洁;幼儿皮肤柔嫩,容易损伤或感染,调节功能不如成人,不能适应外界温度的骤然变化,容易著凉或受热,家长要注意提醒和帮助孩子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 2、幼儿期是大脑皮层细胞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期 人体是由许多器官、系统组成的,每个器官、系统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它们都是直接或间接地在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下体现自己的功能的,神经系统对机体的一切活动,起着主导作用。人的神经系统由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两大部分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大脑是中枢神经的最高部位。人类的大脑,无论在结构和机能上,都与动物有着本质的区别。人脑不仅是人的机体活动的主导者,而且是思维活动的器官。人发育是从出生到少年期先快后慢地进行的。反映脑发育进程之一的脑垂,新生儿有390克,1周岁时900克左右,3周岁时约1000克,7岁时1280克左右,已基本接近成人脑的重量(成人脑组

婴幼儿成长各阶段特征

婴幼儿成长各阶段特征 婴幼儿成长各阶段特征 第一个月护理:尽量坚持母乳喂养,实施三早:早开奶、早接触、早吮吸。充分皮肤接触,多搂抱、多抚摸。动作:能竖抱抬头,以配合喂奶,给小儿随音乐节拍,做四肢运动。言语:时刻不忘和宝宝对话,和宝宝相距20厘米,以微笑和丰富表情看着宝宝。认知:悬挂一些色彩鲜艳,能发出一些声响的东西,让宝宝集中视力、视听。情绪和社交:训练宝宝能注视玩具的摇晃,并随着玩具发声,手足舞动。生活自理:通过视—便盆,听—声音(用“嘘”表示小便,“呜”表示大便,让宝宝形成排泄的条件反射。 第二个月护理:合理营养,坚持母乳喂养,预防肥胖症。开始把大小便。动作:练习俯卧抬头,每天至少2次,每次半小时以上。看自己小手。语言:引逗发音(单音节)。认知:视力集中,视听定向。嗅、味觉训练。情绪和社交:笑和条件反射。户外活动,坚持日光浴(弱阳光)、空气浴、水浴、做婴儿体操。生活自理:把大小便。 第三个月护理:注意预防佝偻病。服第一粒预防小儿麻痹糖丸。注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动作:能俯卧抬头,够物抓握,能四肢运动,坚持作婴儿被动操。言语:能找声源,对声音有反应。给婴儿讲故事,听音乐,进行母子对话。认知:触摸物体,能亲近母亲,将视线随声音或物体的移动而转移。情绪和社交:会出声搭话,见人会笑。生活自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晚上逐渐停止喂奶,早饭后定时大便。 第四个月护理:坚持母乳喂养。预防贫血,添加蛋黄,肝泥等。防治消化不良。服第二次预防小儿麻痹糖丸,注射第一次“白百破”混合药剂动作:能用前臂支撑俯卧抬头、翻身、拉坐,能够取玩具,准确抓握,见物伸手并朝物体接近。言语:能咿呀学语,学发声。认知:能寻找目标,头转向声源,感知物体,喜欢照镜。情绪和社交:抚摸妈妈的脸,做“藏猫”游戏。生活自理:用勺大口舔食,培养良好的睡眠习。 第五个月护理:添加辅食:蛋黄、米糊、鱼泥、水果泥、青菜汁等。服第三次预防小儿麻痹糖丸,注射第2次“白百破”混合制剂。预防缺铁性贫血。动作:每日扶坐、扶站、扶蹦,引导抓悬吊玩具。用抓握玩具训练手指的运动。言语:模仿发音,理解自己的名字,叫名回头。认知:寻找失落玩具或铃铛,认识物名,从看到指。情绪和社交:继续玩照镜子游戏,训练分辨面部表情。生活自理:引导宝宝自喂饼干等软的易拿食品。 第六个月护理:添加辅食:肉泥、鱼泥、动物血、菜泥、水果泥。出牙数0-2个。动作:继续每日做婴儿操,练习翻身。让小儿练习独坐,匍行。够取小物体,选择物体,能将玩具扔掉再拿,将玩具换手。言语:模仿发音,能发4-5个辅音,听声辨别人物,听声拿玩具,听儿歌做动作。认知:会认生,以哭表示反抗。情绪和社交:伸双臂求抱,扩大交际范围。生活自理:自喂食品。 第七个月护理:添加固体食物,如饼干,肉末等,增加含铁高的食物。注意卫生,预防传染病。动作:由匍行转到爬行,能连续翻滚,继续练习抓握小玩具,能双手玩玩具,并能够对击。言语:用动作表示语言,懂得“不”的意义。认知:认识身体部位,如鼻子。寻找小的物品。情绪和社交:学习挥手,拱手动作。生活自理:喝杯中的水,与同伴交往,养成安静入睡,高兴洗脸,定时定地大小便的好习惯。 第八个月护理:辅食多样化,添加含蛋白质多的食物。要逐渐增加饮食,注意消化不良。动作:要孩子充分爬行,不爬或爬行不足是造成感觉统合失调的主要原因。充分爬行是全方位的感觉统合训练。能够拉物站起。能捏取小的物品,如小糖果,花生米等。言语:注意孩子的发音,跟着重复他所发的音。用动作表示音的意义。表示“要”,并用动作表示“谢谢”。训练语言动作联系,服从简单的言语命令,如“坐下”、“给我”等。认知:继续认身体部位。配合音乐,节奏感知。寻找被遮住的玩具。情绪和社交:能通过镜子认识自己,妈

婴幼儿生长发育特点、规律

婴幼儿生长发育特点、规律 0~3岁是一个人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智力发展的奠基时期。 婴儿生长发育的过程: 1.“发展”的定义:发展是指个体从有生命开始,受遗传、环境、学习等因素影响,进行有顺序的、连续的、阶段性的、渐进的、有方向性的、由分化到完整的生理、心理变化的过程。 2.婴儿发展变化的特征:⑴大小的变化:生理方面:身高、体重、器官的增长。 心理方面:语言词汇、记忆力、认知、推理和社会交往的能力不 断提高。 ⑵比例的变化:婴儿的身心发展有其独立的特征,并不是一个缩小的成人,所以在比例也有明显的变化。例如:胎儿头占身长的1/2,婴儿头占身长1/4,成人头占身长1/8。在个涔发睫过程中,会因为成熟出现旧特征消失的现象:如幼儿期乳牙的税落二。 ⑶等待莅酌获得: 在学习过程中,婴儿会逐渐拥有一些新的能力如,好奇、好问及生理上 出现恒齿等。 3.发展的任务: 婴儿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在社会环境中有不同的表现行为,在不同的发 展阶段寻找合适的角色,为实现这个过程,就要完成如下“发展”任务。 ——学习走路。 ——学习食用固体长物。 ——学习说话。 ——学习控制排泄机能。 ——学习认识自身器官和有关性别的行为。 ——学习与人交往和控制情绪。 ——学习判断是非。 ——完成生理机能的稳定。

——形成社会与个体的简单概念。 4.婴儿发展的主要特点: 年龄越小,生长速度越快。婴儿期的发襄速度是最快的.但生长速度不是直线上升,而是有阶段性的。如,新生儿时以天为单位计算;l~3个月时以周为单位计算;4~6个月时以3个月为单位计算:6 -12个月时以半年为单位计算;1~3岁时以年为单位计算。 婴儿生长发育有一定的顺序和方向,不能越级发展。如,婴儿阶段身体和运动机能的发展遵循从头到足的规律。 婴儿时期要完成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从一个毫无生活自理能力昀自然人,初步转变为能适应社会生活的社会人。 儿童的每个年龄阶段都有相对稳定的、独立的特点。“如,新生儿期主要是量主外界生活的时期,每天都会有变化;乳儿期是需要成人生活照料较多的时期:婴儿期是学会走路、说话,开始独立活动的时期。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的特点各不相同,但又互相联系;既有明显的差别,又不能截然分开。由一个年龄阶段过渡到下一个年龄阶段,各方面的发展既有一定顺序,又不是等同的。 婴儿解剖及生理发育特点: 呼吸系统——气体交换站: 婴儿呼吸系统解剖特点:呼吸系统常以喉部环状软骨下缘为界,分为上下呼吸道。 上呼吸道包括鼻及算莠耍_面夏面聂否_蘸等;下呼吸道指气管、支气管、毛细支气管及肺泡。 鼻:婴儿鼻腔相对短小而窄,鼻黏膜柔嫩并富于血管,感染时鼻黏膜血肿胀,致使鼻腔狭窄,甚至闭塞,婴儿不会张口呼吸,鼻塞会导致其烦躁不安、呼吸困难和拒抗晚乳。泪管和咽鼓管:婴儿鼻泪管短,开口接近于内毗部,其瓣膜发育不全,因而鼻腔感染常易侵入结膜囊引起炎症。婴儿的咽鼓管较宽,并且直而短,呈平位,而鼻咽腔开口处较低,故咽部炎症易侵人中耳,引起中耳炎。 喉:婴儿喉腔窄,声门狭小.软骨柔软,黏膜脆弱,黏膜F组织较疏松,富于淋巴组织和血管,轻度炎症也易发生喉头狭窄而出现呼吸困难、吉音嘶哑,严重者可发生窒息。

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特点 (2)

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特点 人的生长发育是连续不断进行的,有时快些,有时慢些。在体格方面,年龄越小,生长速度越快。出生后半年内,生长发育最快,半岁以后生长速度减慢,到青春期又增快。?生长发育中,各功能的发育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整个身体的运动功能,按“从头到脚”的顺序发育,先会抬头,其次挺胸、独自坐,然后会站,最后才会行走。?在小儿发育过程中,各个器官、系统发育不平衡,脑子的生长发育先快后慢,7~8岁大脑的重量已接近成人。而生殖器发育先慢后快,幼儿时期发育并不明显,青春期时发育明显增快。皮下脂肪在婴儿时期增加比较快,以后减慢,青春期又稍微快些,这在女孩表现更为明显。?胎儿时期至成人身体各部发育比例标准不是绝对的,个体间存在差异,只要大致在正常标准范围内就可以了。小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系统、器官的功能和形态在不断地完善,形成了各年龄段的不同特点。?小儿年龄阶段的划分根据小儿年龄阶段的生理解剖特点,一般可将小儿时期划分成七个阶段:?胎儿期,指受孕到分娩这一段时间,共280天;?新生儿期,指出生到1个月;?婴儿期,出生1个月到1周岁;?幼儿期,指1~3岁;?学龄前期,指3~6岁;?学龄期,指6岁到青春期;?青春期,约从十三四岁开始到十八九岁。? 体重增长规律及测量方法判断一个孩子体格发育是否正常,体重是一项很重要的指标,同时根据体重还可推测出小儿的营养状态。?正常小儿出生的时候平均体重为3.1~3.3千克,男孩比女孩稍重一点。出生后的最初几天,小儿可出现生理性体重下降,但下降范围一般不超过300克,生后3~4天体重就不断增加。体重增加的速度和年龄有关,生后3个月之内生长最快,平均每天增加25~30克,4~5个月时,体重是出生时的2倍,1周岁时约为出生时的3倍。1岁以内每个月的体重可按下列公式推算:?1~6个月小儿的体重(克)=出生体重+月龄?×?600(克);?7~12个月小儿的体重(克)=出生体重+月龄?×?500(克);? 1岁以后平均每年大约增加2千克,2~10岁小儿的体重(千克)=年龄?×?2+8(千克)。例如,1个4岁小儿,他的体重为4×2+8=16(千克)。?一般在10岁以前男孩比女孩重,10~16岁女孩较男孩重,以后男孩又较女孩重。增长速度也不一定很均匀,受多方因素影响。? 身高增长的因素及测量方法身高可以反映骨骼的发育情况。正常小儿出生时平均身长为50厘米,身高增长的规律和体重一样,年龄越小增长越快。出生后6个月以内,平均每月长2.5厘米左右。6~12个月,平均每月长1.2厘米左右。1周岁以后的平均身高可依以下公式计算:?身高(厘米)=年龄×5+80(厘米)。例如,4岁小儿的大概身高(厘米)=4×5+80=100(厘米)。青春期身高增长速度加快,12岁以后,就不能按以 上公式推算了。?

0~3岁婴幼儿发展特点

0-3岁婴儿心理发展特点 一、婴儿心理发展过程 婴儿心理发展既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又是一个可以划分出年龄阶段的过程 1、发展的连续性及年龄阶段性 发展的连续性是指婴儿心理发展是一个不可中断的过程,而且这一过程有其自身的逻辑发展顺序。年龄阶段性是指在婴儿心理发展的全过程中,表现出一些在质量上不同的年龄阶段特点,每一年龄阶段都有其最一般、最典型的特征,以区别于其他阶段。 2、婴儿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的稳定性和可塑性 婴儿心理发展的每一年龄阶段特点,都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由于所处的时代不同,社会和教育条件不同,身心成熟状态不同,心理发展的变化也表现出一定的可塑性。从前一阶段向后一阶段过渡的时间可能略有早晚,但阶段不能跳跃,顺序是一致的;在每一阶段,各种心理发展变化的过程或速度也会有个体的差异,但差异是在量的水平上,而不是在质的水平上。 3、婴儿心理发展是整个儿童心理发展的早期阶段 婴儿心理发展是整个儿童心理发展的早期阶段,其发展的好坏对以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婴儿心理发展和生长发育是最快的时期。如,婴儿出生时还不会说话,到3岁左右,已经可以说和理解1000多个词汇;新生儿脑重只有350-400克,3岁时已达到1000克左右,是出生时脑重的2.5倍左右;新生儿主要靠感官(眼、耳、口、手、鼻、体肤)认识周围世界,3岁时不仅有了相当的观察、记忆、思维能力,而且情绪和情感也大大丰富了。 他们的发展为儿童成熟期的心理发展奠定了基础,人的基本语言能力,人的典型动作和行为方式与能力,人的各种心理能力,人的基本情绪和情感获得等,都是在一阶段初步形成。 0-3岁婴儿心理发展特点(早期教育) 0~3岁婴儿心理发展包含许多方面,其中感知觉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交往能力、注意特性、情绪和情感特点、意志特征、气质特点、自我意识水平等都是发展的重要方面。与上述诸多方面密切相关的语言发展状况、动作和行为发展状况对儿童心理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1.感知觉能力的发展 感觉能力和知觉能力是两种不同的能力,但又密切相关。感觉是反映当前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过程,如,物体的声、色、冷、热、软、硬等。 知觉是反映当前客观事物整体特性的认识过程,它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形成的。任何一个客观事物,都包含多方面的属性,单纯靠某一种感觉是不能把握 的。 2.感觉能力的发展 新生儿凭借完好的感觉器官最先发展起各种感觉。最早出现的是皮肤感觉(触觉、痛觉、温度感觉),其后逐步表现出敏锐的嗅觉、味觉、视觉和听觉。

婴儿心理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婴儿心理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婴儿时期宝宝都没有表达自己情绪的能力,可能有些爸爸妈妈会认为婴儿除了吃和睡就没有其他的思维。其实随着婴儿的成长,宝宝心里也是会有变化的,并且随着宝宝的成长智力和心智都会越发成熟。那么,婴儿心理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婴儿心理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婴幼儿心理发展的每一阶段特点是相对稳定的。由于所处的时代不同,社会和教育条件不同,身心成熟条件不同,心理发展的变化是存在个体差异的,有一定的可塑性。从前一阶段向后一阶段过度的时间可能略有早晚,但阶段不能跳跃,顺序是一致的。 婴儿期是指个体0-3岁的时期。这一时期是儿童生理心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个体的各种心理活动包括感知觉、注意、学习、想象、思维、言语、情感等都是在该阶段发生或发展。 在这一时期,婴儿的身高和体重变化都非常明显,大脑的机能开始发展,因此要多注意营养,动作开始变得精细,建议准备恰当的玩具进行锻炼,视觉、嗅觉、味觉等方面都变得敏感,还要注意言语的发展。 婴儿早教要注意什么 很多父母对于早教,只是刻意的去强调一种学习,其实,这要观察宝宝比较喜欢做什么,这才能更好的引导宝宝学习,早期教育就在于两个字:引导。很多早教看起来都非常的容易,但真正坚持就更难了,因此,得教孩子从一点一滴开始做起,如果是孩子天生就有求知欲的话,可以慢慢的引导孩子一点专业知识。 对宝宝实行早教,顺其自然真的很重要,如果你强求孩子去做某一件事,效果可以能会适得其反,有的甚至还会给孩子的心理埋下扭曲的伏笔。现在很多的父母都只有一个宝宝,因此,溺爱也越来越明显,有些家长在与宝宝的“博弈”中,总是处于下风,这不是爱宝宝,而是害了宝宝。

婴儿的成长阶段不止要注意身体健康,爸爸妈妈们也不要忘了对宝宝的心理多多关注,开朗乐观的性格对于宝宝的成长才更有益。婴儿心理发展的特点是什么?婴儿时期宝宝的心理变化需要更多的耐心来观察,也要更多的耐心来陪伴。其实对于宝宝最好的照顾就是陪伴,给孩子做个好榜样。

第一章 婴幼儿的身体特点

第一章生理基础 一、单项选择: 1.婴幼儿体格发育的速度是( ) A.直线上升的B.直线下降的 C.波浪式的D.有时上升有时下降的 2.婴儿萌出乳牙的时间一般是( ) A.4个月 B.6个月 C.12个月 D.14个月 3.婴幼儿眼球的前后距离短,物体成像于视网膜后面,这种现象是( ) A.习惯性近视 B.生理性近视 C.习惯性远视 D.生理性远视 4.婴幼儿呼吸频次的特点是( ) A.年龄越小,呼吸越快 B.年龄越小,呼吸越慢 C.时常忽快、忽慢 D.时常停止呼吸 5.在胎儿期和出生后发育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的是( ) A.神经系统 B.淋巴系统 C.生殖系统 D.运动系统 6.某儿童出生时体重是2.4公斤,如果用粗略的评价方法来计算,则该儿童3周岁时体重可达( )

A.9公斤左右 B.10公斤左右 C.11公斤左右 D.12公斤左右 7.符合婴幼儿心率特点的是() A.年龄越小,心率越快 B.年龄越小,心率越慢 C.时常忽快、忽慢 D.时常停止 8.在整个童年期基本没有什么发展的器官系统是() A.神经系统 B.淋巴系统 C.生殖系统 D.运动系统 9.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用来产生能量的营养素是() A.碳水化合物分解成的葡萄糖 B.脂肪 C.蛋白质 D.维生素 10.不属于儿童视力异常表现的是() A.对小玩具不感兴趣 B.看东西时喜欢歪头偏脸看 C.看图书过近 D.遇强光瞳孔放大 11.儿童腕骨全部钙化,约在() A.12岁左右 B.10岁左右

C.8岁左右 D.6岁左右 12.婴幼儿生理性远视一般发生在() A.3岁前 B.5岁前 C.7岁前 D.10岁前 13.儿童脑细胞的耗氧量约为全身耗氧量的() A.30% B.40% C.50% D.60% 14.在胎儿期和出生后发育一直处于领先的系统是() A.骨骼系统 B.呼吸系统 C.消化系统 D.神经系统 15.动静交替、劳逸结合地组织活动,符合了大脑皮质活动的【】 A.优势原则 B.镶嵌式原则 C.动力定型规律 D.抑制原则 16.人体对血糖含量十分敏感,这是因为中枢神经系统利用的能量,只能来自于【】 A.碳水化合物 B.脂类 C.蛋白质 D.维生素 17.按粗略的评价方法计算,一个6岁幼儿的体重约为() A.16公斤 B.18公斤 C.20公斤 D.22公斤 18.人体产生各种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是( ) A.大脑皮质B.神经元

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

?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 幼儿期是一个人心理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对人一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我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在辅导中注意为孩子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促进幼儿的心理个性发展。经过几年的尝试,已经取得出初步成果,现从以下方面作一介绍: 一、幼儿心理的一般特点 概括的讲,幼儿心理具有三个最基本的特点: 1、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 幼儿主要是通过感知、依靠表象来认识事物的。具体形象的表象,左右着幼儿的整个认识过程,甚至思维活动也常常难以摆脱知觉印象的束缚。如:两排相等数目的小棒,如果等距离摆开,幼儿都知道是“一样多”,但如果将其中的一排聚拢,不少幼儿就会认为密集的这一排小棒的数目少些。因为“这一排比那一排队短”。可见,幼儿辩别数目的多少受小棒排列形式的影响。 2、心理活动及行为的无意性 幼儿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能力还很差,很容易受其它事物的影响而改变自己的活动方向,因而行动表现出很大的不稳定性,在正确的教育条件下,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状况逐渐改变。 3、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 3岁前,幼儿已有个性特征的某些表现,但是,这些特征是非常不稳定的。他们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而改变,个性表现的范围也有局限性,很不深刻,一般只在活动的积极性、情绪的稳定性、好奇心的强弱程度等方面反映出来。幼儿个性表现的范围比较广阔,无论是在兴趣爱好、行为习惯、才能方面,以及对人对事的态度方面,都会开始表现出自己独特的倾向,这些个性倾向与以后相比虽然还容易改变,但是已成为一个人一生个性的基础。 二、幼儿园小班幼儿的心理特点 3岁这一年龄,对于多数幼儿来讲,是生活中的一个转折年龄。因为从这个年龄起,幼儿要离开父母开始入幼儿园,过集体的生活。幼儿怎样才能适应这个环境,关键在于幼儿与教师、幼儿园、小朋友之间建立感情,其中最重要的是幼儿与教师之间的感情。 为什么建立感情就容易适应集体生活呢?这是小班幼儿的突出特点——情绪性强。 1、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 情绪情强,是整个幼儿期的特点,但年龄越小就越突出。小班幼儿的行为常常受情绪支配,而不受理智支配。小班幼儿情绪性强的特点表现在很多方面,主要表现有:高兴时听话,不高兴时说什么也听不进去;喜欢哪位老师,就特别听那位老师的话。 2、爱模仿 小班幼儿的独立性差,爱模仿别人。看到别人玩什么,自己也玩什么,别人有什么,自己就要什么。在教学实践中,我依据幼儿的特点,为幼儿树立模仿的样板。 三、幼儿园中班幼儿的心理特点 中班幼儿已经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与班幼儿相比,中班幼儿比较突出的特点是: 1、爱玩、会玩

婴幼儿各阶段的行为语言发育特点表1

婴幼儿各阶段的行为语言发育特点表 年轻的爸爸妈妈都非常关心自己的孩子的体格发育是否正常,判断标准很简单,可以通过孩子不同年龄的体重、身长,以及运动功能的发育,语言行为的发育等等来进行判断,只要每位家长把正常的标准范围掌握了,随时都可以监测自己孩子的发育是否属正常范围,如低于正常标准范围,应继续观察,分析原因。加强训练,以促进其发育。以下是农十师疾控中心妇幼保健科为年轻的爸爸妈妈提供的婴幼儿各阶段的行为语言发育特点表,供参考。 12月龄独走,弯腰拾东西;会将圆圈套在 木棍上 能叫出物品的名字,如 灯碗,指出自己的手眼 对人和事物有喜憎之分,穿衣能合作, 用杯喝水 15月龄走的好,能蹲着玩,能叠一块方木能说出几个词和自己 的名字 能表示同意或者不同意 18月龄能爬台阶;有目标地扔皮球能认识和指出身体各 部分 会表示大小便,懂命令,会自己进食 2岁能双脚跳,手的动作更准确,会用 勺子吃饭 会说2-3个字构成的句 子 能完成简单的动作,如拾起地上的物品, 能表达喜、怒、怕、疼 3岁能跑,会骑三轮车,会洗手,洗脸, 穿脱简单衣服 能说短歌谣,数几个数 能认识画上的东西;认识男女,自称“我” 表现自尊心,同情心,害羞 农十师卫生局 年龄行为动作语言对周围人和物的反应能力与行为 新生儿无规律,不协调动作,紧握拳能哭叫铃声使全身活动减少 2月龄直立位及俯卧位时能抬头发出和谐的喉音能微笑,有面部表情,眼随物转动 3月龄仰卧位变为侧卧位,能用手摸东西咿呀发音头可随看到的物品或听到的声音转动180度,关注自己的手 4月龄扶着髋部时能坐,可以在俯卧位时 用两手支持抬起全身,手能握持玩 具 笑出声 抓面前物件,自己弄手玩,见食物表示 喜悦,较有意识的哭和笑 5月龄扶腋下能站得直,两手可各握一玩 具 能喃喃地发出单调音 节 伸手取物,能辨视人声,望镜中人笑 6月龄能独坐一会,用手摇玩具——能认识熟人和陌生人,自拉衣物,自握足玩 7月龄会翻身,自己独坐很久,将玩具从 一只手换入另一只手 能发出“爸爸”、“妈 妈”等复音,但无意识 能听懂自己的名字,自握饼干吃 8月龄会爬,会自己坐起来,躺卜去,会 扶着栏杆站起来,会拍手 重复大人所发简单音 节 注意观察大人的行动,开始认识物体, 两手会传递玩具 9月龄试独站,会从抽屉中取出玩具能懂几个较复杂的词 句,如再见等 看见熟人会伸手要抱,或与人合作游戏 10-11月龄能独立站片刻;扶推车或椅子能走 几步 开始用单词,一个单词 表示很多意思 能模仿*的动作,招手、‘再见’;抱奶 瓶自食 12月龄独走,弯腰拾东西;会将圆圈套在 木棍上 能叫出物品的名字,如 灯碗,指出自己的手眼 对人和事物有喜憎之分,穿衣能合作, 用杯喝水

岁婴幼儿发展特点

0-3岁婴儿心理发展特点一、婴儿心理发展过程 婴儿心理发展既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又是一个可以划分出年龄阶段的过程 1、发展的连续性及年龄阶段性 发展的连续性是指婴儿心理发展是一个不可中断的过程,而且这一过程有其自身的逻辑发展顺序。年龄阶段性是指在婴儿心理发展的全过程中,表现出一些在质量上不同的年龄阶段特点,每一年龄阶段都有其最一般、最典型的特征,以区别于其他阶段。 2、婴儿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的稳定性和可塑性 婴儿心理发展的每一年龄阶段特点,都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由于所处的时代不同,社会和教育条件不同,身心成熟状态不同,心理发展的变化也表现出一定的可塑性。从前一阶段向后一阶段过渡的时间可能略有早晚,但阶段不能跳跃,顺序是一致的;在每一阶段,各种心理发展变化的过程或速度也会有个体的差异,但差异是在量的水平上,而不是在质的水平上。 3、婴儿心理发展是整个儿童心理发展的早期阶段 婴儿心理发展是整个儿童心理发展的早期阶段,其发展的好坏对以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婴儿心理发展和生长发育是最快的时期。如,婴儿出生时还不会说话,到3岁左右,已经可以说和理解1000多个词汇;新生儿脑重只有350-400克,3岁时已达到1000克左右,是出生时脑重的2.5倍左右;新生儿主要靠感官(眼、耳、口、手、鼻、体肤)认识周围世界,3岁时不仅有了相当的观察、记忆、思

维能力,而且情绪和情感也大大丰富了。 他们的发展为儿童成熟期的心理发展奠定了基础,人的基本语言能力,人的典型动作和行为方式与能力,人的各种心理能力,人的基本情绪和情感获得等,都是在一阶段初步形成。 0-3岁婴儿心理发展特点(早期教育) 0~3岁婴儿心理发展包含许多方面,其中感知觉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交往能力、注意特性、情绪和情感特点、意志特征、气质特点、自我意识水平等都是发展的重要方面。与上述诸多方面密切相关的语言发展状况、动作和行为发展状况对儿童心理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1.感知觉能力的发展 感觉能力和知觉能力是两种不同的能力,但又密切相关。感觉是反映当前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过程,如,物体的声、色、冷、热、软、硬等。 知觉是反映当前客观事物整体特性的认识过程,它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形成的。任何一个客观事物,都包含多方面的属性,单纯靠某一种感觉是不能把握的。2.感觉能力的发展 新生儿凭借完好的感觉器官最先发展起各种感觉。最早出现的是皮肤感觉(触觉、痛觉、温度感觉),其后逐步表现出敏锐的嗅觉、味觉、视觉和听觉。3.知觉能力的发展 婴儿半岁左右能够坐起来的时候,可以较好地完成眼手协调的活动。在视觉的调节下,手在视野范围内完成操纵、摆弄物品的活动,这是利用知觉能力综合认识物品的特性。一直到3周岁左右,都是各种知觉能力飞快发展的时期。 婴儿生长发育的过程

每个阶段孩子的特征

每个阶段孩子的特征 1岁半:爱唱反调 2 岁:开始关心他人 2 岁半:让人一个头两个大的第一叛逆期 3 岁:喜欢与人分享 3 岁半:缺乏安全感 4 岁:爱吹牛4岁半:分不清真实与幻想 5岁:可爱的黄金年华5岁半到6岁:极端自我中心 7岁:喜欢独处的年龄8岁:具有评价事务的能力 9 岁:追求完美10岁:青春期前奇妙的缓冲期 下面开始分述,对照看你的娃是不是这样的? 1-2岁 2岁前后的小坏蛋有多坏,我们都已经知道了。最突出的表现包括:“不”字当头、打滚撒赖、一意孤行、占有欲强、自私霸道。其实,孩子的这些行为都只是因为,孩子开始有了自我的意识、意愿、意图。但他们不懂得表达,甚至他 们自己也不甚明白他们自己的意 图。他们一点儿也不坏,一点儿也没有折磨妈妈、蛮不讲理的意思。对待这么小的小宝宝,书上提供的管教技巧主要以疏导、绕道为主。 安全第一:不要告诉孩子不许玩不许碰。你自己把该锁起来的锁起来,该扣好盖子的扣好盖子。 生活规律:饿了、渴了、累了、困了、闷了,孩子就容易发脾气。你应该摸索孩子的生活规律,在孩子陷入可 能导致坏情绪的陷阱之前,采取恰当措施,比如让孩子吃饱、睡觉、带到其他地方玩等。 转移注意:这么小的宝宝,注意力移动得很快,你要好好利用。比如,你抱孩子进餐椅吃饭,孩子打挺不 肯进去,你就不必坚持。拿些小胡萝卜丁啦小麦圈啦什么的哄哄他,等他吃得高兴心情愉快时,再抱进餐椅里去。 不当观众:当孩子打滚撒赖时,不当观众。没有观众了,这演员也就没趣了。 绕开硬碰硬:如果你问,“你要不要洗澡?”这答案肯定是“不!”你可以换个说法,“你想在澡盆里玩小鸭子,还是玩小水桶?” 放松你自己:当你自己太累、太困、太饿时,你也会和孩子一样,容易发脾气。就像对待孩子一样,在预计你自己 要进入“坏情绪区”之前,好好善待你自己一下,给自己充足电。 3岁 从情绪上看,三岁的他是个快乐的年纪,他友善,平静,充满安全感,易于接受,也乐于分享。 在两岁半是吵闹不停的孩子,到了快三岁的时候,会突然变得安静而斯文。他会经常说,好或者要。笑的时候 比哭的时候多,对你的要求也比以前要能容易妥协。 三岁时,大部分的孩子在生理或者心理,尤其是情绪发展上,会呈现一个稳定的状态。此时他已经有很好的自我意识和稳固的自我概念。当然,他的自我概念和别人如何对待他 有很大的关系。虽然在三岁的时候,他一向强硬的拒绝态度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分享或者依赖,但他也体会到自己 的成长和能力的增强。 同时三岁也是个“我们的年龄”。他会喜欢说,我们来,我们一起来散步。这种一起做或者是我们的感觉, 让他有依赖的感觉。同时,他也喜欢分享的滋味。从前看起来满喜欢独立的孩子,现在却经常和妈妈说,你帮我做,或是你做给我看。他喜欢与其他孩子一起玩,但是他最喜欢的人还是妈妈。尤其是妈妈放下手中的事情,把注意力 放在他身上,讲故事给他听,跟他玩游戏,或者陪在他身边是,总是带给他欢乐的情绪。

婴幼儿动作发展顺序

婴幼儿动作发展 婴儿动作是在大脑、神经和肌肉的控制下进行的。婴儿动作发育和他们的中枢神经、身体发育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知道,婴儿的中枢神经发育是有规律性的,因此,婴儿动作发展是有规律的。 下面就是婴儿动作发展大致顺序表: 出生时动作行为和姿势随时变化,仰卧时头可以左右转动。 1个月,全身无规则的反应,仰卧时尝试着抬起头按来。 2个月,垂直位时头能竖直,但不平稳,能拿住放在手里的东西。 3个月,俯卧时以肘支起前半身,手触到玩具时偶尔能抓住。 4个月,扶着两手或髋骨时能坐,能从仰卧转到侧卧,手能有意识抓握、摇动玩具。 5个月,坐在父母身上能抓住玩具,能翻身,能拿着东西往嘴里放。 6个月,被扶着两个前臂时可以站的很直,会双手同时握物,能抓住悬挂的玩具。 7个月,能独坐,手能对换玩具,抓住成人的手能站立。 8个月,经训练能支撑爬行,能自己从坐位到卧位。能对敲玩具,会用拇、食指捏细小的东西。 9个月,能扶住栏杆站起,能独自爬,扶着试走。 10个月,能扶栏杆走,独立片刻,扶双手能向前迈步。 11个月,牵一只手能蹲下,能走,会搭一块积木。 12个月,会独走几步,会独自坐下。能从容器中取物。穿脱衣服能合作。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婴儿的动作发展反映了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而心理发展又刺激了婴儿的动作发展。由于每个孩子的遗传素质不同,大脑中枢神经发育的差异,以及家庭环境和教养方式的区别,因此,每个孩子的动作发展也有着早和晚、快和慢、笨拙和灵活等各种差别和个性差异。 一般说来,孩子动作发育和常规标准会有±2个月的差异,这都属于正常范围,父母不能强

求统一,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性格特点和发育特点对他们进行动作训练,使他们的动作灵敏协调,动作得到充分健康的发展,从而促进婴儿生理和心理的发展。

各年龄阶段儿童发育特点

各年龄阶段儿童发育特点 儿童的年龄主要分为7个阶段,依次是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和青春期。从卵子和精子结合到小儿出生,称为胎儿期。婴儿期,是0到1岁,幼儿期1到3岁,学龄前期3岁到学龄前,学龄期大约6到12岁,青春期是指男孩女孩进入青春期之后的发育特点,是8岁之前也就是在咱们国内是上大学之前这个阶段的发育的特点,包括生理心理的发育特点。 1.胎儿期 胎儿期是从受精后的第四周开始,到婴儿出生前为止,以组织和器官的迅速生长和功能的渐趋成熟为特点。 2.新生儿期: 新生儿期是从胎儿娩出断脐到28天止,此4周为新生儿期,出生不满7天的阶段为新生儿早期。新生儿期是婴儿出生后真正适应外界环境突变的重要的时期,尤其在出生后7天,是死亡率、发病率最高的阶段,在这第一周内需要加强访视,在新生儿期要求访视两到三次。访视的时候主要针对新生儿的体格发育做评价,指导母亲的母乳喂养,实施新生儿免疫接种计划。 3.婴儿期 婴儿期是从婴儿出生到满一周岁,又称为乳儿期。这个时期需要充分适应社会的环境和家庭的环境。 婴儿期的第一个特点,婴儿期是生长发育第一个高峰,需要保证婴儿充足的营养,最重要的是保证蛋白质的摄入。婴儿主要从乳类获得营养,体格生长迅速,一年中身高比出生时增加50%,体重增加两倍,脑发育也很快。一周岁时,动作发育已达到能接触周围人物的水平,如能坐、开始学走等。在母乳中有充分的蛋白质可以保证婴儿期儿童的生长发育,提倡母乳喂养。 生理上的另一个特点是消化系统的功能还没有完善,对喂养的要求非常高,喂养不当,会影响婴儿消化系统功能的发育。这个时期需要保证营养,保护消化系统的功能。 第二个特点,在这个时期婴儿的感觉功能、知觉功能以及语言功能,得到重要的发育。值得注意的是需要给予适当的刺激,比如用鲜明的颜色装饰婴儿房,刺激小儿视觉的发育。另外可以经常让婴儿感受不同的物品,促进他的神经系统的发育。在这个时期语言功能也得到了一定的发育,要用言语不断的跟婴儿去交流,包括给他讲故事,为后一个阶段的语言表达做准备。

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心理发展特点

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心理发展特点 小班幼儿心理发展特点 一、认识的发展 1、感知觉的发展1) 视觉:主要表现为视力发展和变色力发展两个方面。3岁以后,幼儿喜欢看图书,用眼睛看近距离和细小东西的机会不断增加,能够学会分清各种基本颜色,如:红、绿、黄、蓝、黑等。对于色调相 近的颜色,如:红和粉红,黄和橘黄等则易混淆。2) 听觉:发展较早,到3岁基本完成。3) 空间知觉:能辨认上下,但不能很好地辨别前后、左右。4) 时间知觉:能领会“昨天、今天、明天”的时间感念,但不能掌握“过去、 现在、将来”的概念。5) 观察力:刚刚萌发,只是停留在表面肤浅的观察上,他们还不会按目的去观察,且观察目的会随观察过程发生转移,观察兴 趣常常会替代成人要求的观察目的。小班幼儿持续观察时间很短,只有6—7分钟,甚至更短。观察的事物,常常是零星的,不会概括和联系起来观察某 一事物。观察时常常用手指头帮忙,指着图片和物体进行观察。 2、注意的发展:仍处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正在逐步增加。(有意注意一般只能维持3—5分钟)。小班幼儿的注意转移、分配能力都很差,表现在观察图片时,仅能注意其主要的、鲜明的部分而忽视其它部分;在做律 动时,只能听琴声两手上下挥动或双脚小跑步,而不能将身体各个部分的运 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3、记忆的发展:主要以无意识记、机械识记为主,凡是感兴趣的、印象生动强烈的事情就容易记住,具有直观的、形象的性质。 4、思维的发展:由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发展。3岁以前幼儿的思维主要是直觉行动思维,他们的思维和动作、行为紧密联系,一旦动作停 止或转移,其思维活动也就随之停止或转移。小班幼儿的思维扔带有很大的 直觉行动性,但他们已经开始借助具体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来进行,即由 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发展。1) 这个阶段的幼儿只能掌握日常生活中具体概念,如:实物概念、简单的数概念等,很难掌握抽象的关系概念、时 间概念、道德概念等。2) 在推理判断时,常常以事物的外部联系为依据,而不是以事物的内在联系为依据。

婴幼儿成长各阶段特征个

婴幼儿成长各阶段特征个 Last updated on the afternoon of January 3, 2021

第一个月护理:尽量坚持母乳喂养,实施三早:早开奶、早接触、早吮吸。充分皮肤接触,多搂抱、多抚摸。动作:能竖抱抬头,以配合喂奶,给小儿随音乐节拍,做四肢运动。言语:时刻不忘和宝宝对话,和宝宝相距20厘米,以微笑和丰富表情看着宝宝。认知:悬挂一些色彩鲜艳,能发出一些声响的东西,让宝宝集中视力、视听。情绪和社交:训练宝宝能注视玩具的摇晃,并随着玩具发声,手足舞动。生活自理:通过视-便盆,听-声音(用“嘘”表示小便,“呜”表示大便,让宝宝形成排泄的条件反射。 第二个月护理:合理营养,坚持母乳喂养,预防肥胖症。开始把大小便。动作:练习俯卧抬头,每天至少2次,每次半小时以上。看自己小手。语言:引逗发音(单音节)。认知:视力集中,视听定向。嗅、味觉训练。情绪和社交:笑和条件反射。户外活动,坚持日光浴(弱阳光)、空气浴、水浴、做婴儿体操。生活自理:把大小便。 第三个月护理:注意预防佝偻病。服第一粒预防小儿麻痹糖丸。注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动作:能俯卧抬头,够物抓握,能四肢运动,坚持作婴儿被动操。言语:能找声源,对声音有反应。给婴儿讲故事,听音乐,进行母子对话。认知:触摸物体,能亲近母亲,将视线随声音或物体的移动而转移。情绪和社交:会出声搭话,见人会笑。生活自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晚上逐渐停止喂奶,早饭后定时大便。 第四个月护理:坚持母乳喂养。预防贫血,添加蛋黄,肝泥等。防治消化不良。服第二次预防小儿麻痹糖丸,注射第一次“白百破”混合药剂动作:能用前臂支撑俯卧抬头、翻身、拉坐,能够取玩具,准确抓握,见物伸手并朝物体接近。言语:能咿呀学语,学发声。认知:能寻找目标,头转向声源,感知物体,喜欢照镜。情绪和社交:抚摸妈妈的脸,做“藏猫”游戏。生活自理:用勺大口舔食,培养良好的睡眠习。 第五个月护理:添加辅食:蛋黄、米糊、鱼泥、水果泥、青菜汁等。服第三次预防小儿麻痹糖丸,注射第2次“白百破”混合制剂。预防缺铁性贫血。动作:每日扶坐、扶站、扶

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及教育规律

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及教育规律 一、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广义儿童期:0-18岁) 1、顺序性 如:思维的发展是从知觉—>具体形象—>抽象—>辨证,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思维发展特点。(教育启示:不要拔苗助长。) 2、阶段性、连续性 每一阶段都是前一阶段发展的继续,同时又是下一阶段发展的开始;前一阶段中总包含有后一阶段的某些特征的萌芽,而后一阶段又总带有前一阶段某些特征的痕迹。 例:一二年级开始具体形象思维,但仍有幼儿期的知觉思维。 (教育启示:善于观察孩子,既要关注孩子现在的发展,又要为孩子下一步的发展创造条件。) 3、不均衡性 (教育启示:关注孩子发展的关键期,如:孩子2-3岁是口头语言的关键期,4-5岁是书面语言的关键期;女孩10岁左右进入青春期,男孩12岁左右进入青春期等。) 4、稳定性、可变性 教育启示: 稳定性:你改变教育方法,孩子不会马上变,所以需要家长学会等待,需要耐心。 可变性:你改变教育方法,孩子早晚会有变化的,但是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有量的积累才有质的变化。 5、个别差异性 每个孩子有差异:每一个孩子都不是别人的复制品,都不是另一个孩子的复制品,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 教育启示:注意认识到自己孩子的不同之处; 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发挥他的特点(发挥优势,弱势也能转化成优势); 不要过早的给孩子贴上标签; 从内心深处真正去接纳孩子。

接纳:以孩子的生命状态为准,而不是以父母的眼光。 二、学龄前期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3-6岁) 1、知觉思维+具体形象思维 求知欲望强,好奇心强。教育启示:家长不要去干扰孩子对各种事物的探究。 2、无意性 对自我的约束和控制力不强,容易受影响。 3、3岁以后开始形成个性 个性:不稳定、不明显、易受影响 (教育启示:孩子在幼儿阶段的学习,就是游戏和玩,幼儿不要过多开发智力,更应关注他的感受和情绪。) 学习教育特点: 1、无意学习。(例:爸爸教孩子打扑克牌,就教会了孩子认数和加减法) 2、学习内容广泛,学习对象:生活中无所不包的各种事物。 (启示:应该让孩子与世界建立广泛的联系。从课本上获得的是间接经验,从生活中获得的是直接经验。) 3、不顺序性。(并非一定要先学什么后学什么) (启示:兴趣——孩子对什么感兴趣就学习什么,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4、学习方式:玩中学、做中学、游戏中学 (启示:正确理解学习,学习是个大概念,无所不包,学习无处不在,学习是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鼓励孩子多动手。) 三、小学阶段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6-12岁) 从三个方面穿插讲的:1、注意力,2、记忆力,3、思维方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