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柱内力组合

柱内力组合

柱内力组合

表2.6.5边柱内力组合(杆端弯矩顺时针为正,轴力受压为正)

内力组合计算书

5.4 内力组合 《抗震规范》第5.4条规定如下。 5.4截面抗震验算 5.4.1 结构构件的地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应按下式计算: G GE Eh Ehk Ev Evk w w wk S S S S S γγγψγ=+++ (5.4.1) 式中: S ——结构构件内力组合的设计值,包括组合的弯矩、轴向力和剪力设计值; γG ——重力荷载分项系数,一般情况应采用1.2,当重力荷载效应对构件承载能 力有利时,不应大于1.0; γEh 、γEv ——分别为水平、竖向地震作用分项系数,应按表5.4.1 采用; γw ——风荷载分项系数,应采用1.4; s GE ——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效应,有吊车时尚应包括悬吊物重力标准值的效应; s Ehk ——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尚应乘以相应的增大系数或调整系数; s Evk ——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尚应乘以相应的增大系数或调整系数; s wk ——风荷载标准值的效应 ; ψw ——风荷载组合值系数,一般结构取0.0,风荷载起控制作用的高层建筑应采 用0.2。 注:本规范一般略去表示水平方向的下标。 表5.4.1 地震作用分项系数 5.4.2 结构构件的截面抗震验算,应采用下列设计表达式: RE R S γ= 式中: γRE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除另有规定外,应按表5.4.2采用; R ——结构构件承载力设计值。

表5.4.2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5.4.3 当仅计算竖向地震作用时,各类结构构件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均宜采用1.0。 本次毕业设计,各截面不同内力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取值如下表 结构安全等级设为二级,故结构重要性系数为 0 1.0 γ=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组合三种工况:恒荷载控制下、活荷载控制下和有地震作用参加的组合。其具体组合方法如下: 恒荷载控制下:Gk Qk S 1.35S 1.40.7S =+? 活荷载控制下:Gk Qk S 1.2S 1.4S =+ 有地震作用参加的:Gk Qk Ehk S 1.2(S 0.5S ) 1.3S =+± Gk Qk Ehk S 1.0(S 0.5S ) 1.3S =+± 对柱进行非抗震内力组合时,根据规范,对活载布置计算的荷载进行折减,折减系数由上而下分别为1.0,0.85,0.85,0.7,0.7。偏安全,不考虑因楼面活载布置面积对梁设计内力的折减。 梁柱截面标号示意见图5.22。

内力组合计算书

内力组合 《抗震规范》第条规定如下。 截面抗震验算 结构构件的地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应按下式计算: G GE Eh Ehk Ev Evk w w wk S S S S S γγγψγ=+++ () 式中: S ——结构构件内力组合的设计值,包括组合的弯矩、轴向力和剪力设计值; γG ——重力荷载分项系数,一般情况应采用,当重力荷载效应对构件承载能力有 利时,不应大于; γEh 、γEv ——分别为水平、竖向地震作用分项系数,应按表 采用; γw ——风荷载分项系数,应采用; s GE ——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效应,有吊车时尚应包括悬吊物重力标准值的效应; s Ehk ——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尚应乘以相应的增大系数或调整系数; s Evk ——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尚应乘以相应的增大系数或调整系数; s wk ——风荷载标准值的效应 ; ψw ——风荷载组合值系数,一般结构取,风荷载起控制作用的高层建筑应采用。 注:本规范一般略去表示水平方向的下标。 表 地震作用分项系数 结构构件的截面抗震验算,应采用下列设计表达式: RE R S γ= 式中: γRE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除另有规定外,应按表采用; R ——结构构件承载力设计值。 表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当仅计算竖向地震作用时,各类结构构件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均宜采用。 本次毕业设计,各截面不同内力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取值如下表 结构安全等级设为二级,故结构重要性系数为 0 1.0 γ=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组合三种工况:恒荷载控制下、活荷载控制下和有地震作用参加的组合。其具体组合方法如下: 恒荷载控制下:Gk Qk S 1.35S 1.40.7S =+? 活荷载控制下:Gk Qk S 1.2S 1.4S =+ 有地震作用参加的:Gk Qk Ehk S 1.2(S 0.5S ) 1.3S =+± Gk Qk Ehk S 1.0(S 0.5S ) 1.3S =+± 对柱进行非抗震内力组合时,根据规范,对活载布置计算的荷载进行折减,折减系数由上而下分别为,,,,。偏安全,不考虑因楼面活载布置面积对梁设计内力的折减。 梁柱截面标号示意见图。 图 梁截面标号示意图

柱内力组合

表6-2(a)横向框架B柱弯矩和轴力组合 层次截 面 内 力 S GK S QK S WK S EK 1.2S GK+1.2 6(S QK+S WK) γRE[1.2(SGK+ 0.5SQK)+1.3SEK] 1.35S GK +S QK 1.2S GK +1.4S QK |M MAX| N N MIN M N MAX M →←→←→←→← 6 柱 顶 M 27.20 20.9(5.78)-6.8 6.8 -39.0 39.0 50.40 67.54 -10.95 65.10 57.62 61.90 67.54 -10.95 57.62 N 166.73 58.57(41.23) -1.5 1.5 -8.7 8.7 271.98 275.76 160.13 177.09 283.66 282.07 275.76 160.13 283.66 柱 底 M -44.08 -14.39(-10.3) 2.9 -2.9 16.7 -16.7-67.38 -74.69 -28.03 -60.59 -73.90 -73.05 -74.69 -28.03 -73.90 N 195.28 58.57(41.23) -1.5 1.5 -8.7 8.7 306.24 310.02 185.82 202.79 322.20 316.33 310.02 185.82 322.20 5 柱 顶 M 56.65 11.21(13.61) -11.4 11.4 -54.0 54.0 67.74 96.46 4.46 109.76 87.68 83.67 96.46 4.46 87.68 N 407.87 117.62(100.31) -4.9 4.9 -25.2 25.2 631.47 643.82 387.65 436.79 668.24 654.11 643.82 387.65 668.24 柱 底 M -52.00 -12.39 7.6 -7.6 36.0 -36.0 -68.43 -87.58 -17.27 -87.47 -82.59 -79.74 -87.58 -17.27 -82.59 N 464.97 117.62(100.31) -4.9 4.9 -25.2 25.2 699.99 712.34 439.04 488.18 745.33 722.63 712.34 439.04 745.33 4 柱 顶 M 52.00 12.39 -15.2 15.2 -65.4 65.4 58.85 97.15 -11.39 116.14 82.58 79.74 97.15 -11.39 82.58 N 649.09 176.61(159.30) -5.2 5.2 -48.3 48.3 994.88 1007.99 608.77 702.96 1052.88 1026.16 1007.99 608.77 1052.88 柱 底 M -52.00 -12.39 12.4 -12.4 53.5 -53.5 -62.38 -93.63 -0.21 -104.53 -82.58 -79.74 -93.63 -0.21 -82.58 N 734.74 176.61(159.30) -5.2 5.2 -48.3 48.3 1097.66 1110.77 685.86 780.04 1168.51 1128.94 1110.77 685.86 1168.51 3 柱 顶 M 52.00 12.39 -19.6 19.6 -77.4 77.4 53.31 102.70 -23.09 127.84 82.58 79.74 102.70 -23.09 82.58 N 890.31 235.6(218.29) -12.7 12.7 -79.0 79.0 1349.23 1381.23 822.48 976.53 1437.52 1398.21 1381.23 822.48 1437.52 柱 底 M -54.22 -12.93 16.0 -16.0 63.3 -63.3 -61.19 -101.51 7.10 -116.33 -86.12 -83.16 -101.51 7.10 -86.12 N 1004.51 235.6(218.29) -12.7 12.7 -79.0 79.0 1486.27 1518.27 925.26 1079.31 1591.69 1535.25 1518.27 925.26 1591.69 2 柱 顶 M 48.22 11.46 -23.2 23.2 -84.4 84.4 43.07 101.53 -33.74 130.84 76.56 73.91 101.53 -33.74 76.56 N 1131.36 294.54(277.28) -21.9 21.9 -113.6 113.6 1701.16 1756.35 1032.24 1253.76 1821.88 1769.99 1756.35 1032.24 1821.88 柱 底 M -47.84 -11.35 19.8 -19.8 71.9 -71.9 -46.76 -96.66 21.94 -118.26 -75.93 -73.30 -96.66 21.94 -75.93 N 1274.11 294.54(277.28) -21.9 21.9 -113.6 113.6 1872.46 1927.65 1160.72 1382.24 2014.59 1941.29 1927.65 1160.72 2014.59

内力组合表

表4.1横向框架A柱弯矩和轴力组合表横向框架A柱弯矩和轴力组合表 层次截面位置内力SGk SQk Swk 1.2SGk+1.4(SQk+Swk) 1.35SGk +SQk 1.2SGk +1.4SQk ∣Mmax∣ 与相应N Nmin与 相应的M Nmax与 相应的M →← 5 柱顶 M 133.9435.60 2.04 2.04208.15203.01216.42210.57216.42203.01216.42 N 261.3855.450.420.42384.05382.99408.31391.29408.31382.99408.31柱底 M 74.2424.300.590.59120.45118.96124.52123.11124.52118.96124.52 N 293.7855.450.420.42422.93421.87452.05430.17452.05421.87452.05 4 柱顶 M 38.7918.10 3.73 3.7374.0564.6570.4771.8974.0564.6570.47 N 478.27111.60 1.86 1.86716.88712.20757.26730.16716.88712.20757.26柱底 M 53.2620.63 1.79 1.7992.1687.6592.5392.7992.7987.6592.53 N 510.67111.60 1.86 1.86755.76751.08801.00769.04769.04751.08801.00 3 柱顶 M 53.2620.63 5.04 5.0496.2683.5692.5392.7996.2683.5692.53 N 694.70167.64 4.06 4.061049.981039.751105.491068.341049.981039.751105.49柱底 M 49.9319.34 3.36 3.3688.5280.0586.7586.9988.5280.0586.75 N 727.10167.64 4.06 4.061087.811078.631149.231107.221087.811078.631149.23 2 柱顶 M 58.0922.51 5.36 5.36104.8291.32100.93101.22104.8291.3291.32 N 911.28223.74 6.96 6.961384.221366.681453.971406.771384.221366.681366.68

第六章框架内力组合

框架内力组合 一. 框架梁内力组合见横向框架KJ-2内力组合表 对于框架梁,在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的共同作用下,其剪力沿梁轴线呈线性变化,因此,除取梁的两端为控制截面外,还应在跨间取最大正弯矩的截面为控制截面。 对于框架梁的最不利内力组合有: 对梁端截面:m ax M +、 m ax M -、 m ax V 对梁跨间截面:m ax M +、 m ax M - 荷载规范3.2.5基本组合的荷载分项系数,应按下列规定采用: 1.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 (1) 当其效应对结构不利时, 对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应取1.2; 对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应取1.35. (2) 当其效应对结构有利时, 一般情况下应取1.0; 对结构倾覆、滑移和漂浮验算,应取0.9 2.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 一般情况下应取1.4 对标准值大于4KN/m 2 的工业房屋楼面结构的活荷载应取1.3 抗震规范5.4.1结构构件的地震作用效应和其它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应按下式计算:S=W K W W EVK EV EhK EH GE G S S S S γ ψ γ γ γ +++ 式中S ——结构构件内力组合的设计值,包括组合的弯矩、轴向力和剪力设计值; G γ——重力荷载分项系数,一般情况应采用1.2,当重力荷载效应对构件 承载能力有利是,不应大于1.0; Eh γ 、Ev γ——分别为水平、竖向地震作用分项系数,应按表1采用; w γ——风荷载分项系数,应采用1.4; GE S ——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效应,有吊车时,尚应包括悬吊物重力标准值的效应; EhK S ——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尚应乘以相应的增大系数或调整系数; EvK S ——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尚应乘以相应的增大系数或调整系数; wK S ——风荷载标准值的效应; w ψ——风荷载组合值系数,一般结构取0.0,风荷载起控制作用的高层建筑 应采用0.2

第六章 框架内力组合

第六部分 框架内力组合 一. 框架梁内力组合见横向框架KJ-2内力组合表 对于框架梁,在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的共同作用下,其剪力沿梁轴线呈线性变化,因此,除取梁的两端为控制截面外,还应在跨间取最大正弯矩的截面为控制截面。 对于框架梁的最不利内力组合有: 对梁端截面:max M +、max M -、m ax V 对梁跨间截面:max M +、max M - 荷载规范3.2.5基本组合的荷载分项系数,应按下列规定采用: 1.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 (1) 当其效应对结构不利时, 对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应取1.2; 对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应取1.35. (2) 当其效应对结构有利时, 一般情况下应取1.0; 对结构倾覆、滑移和漂浮验算,应取0.9 2.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 一般情况下应取1.4 对标准值大于4KN/m 2 的工业房屋楼面结构的活荷载应取1.3 荷载规范5.4.1结构构件的地震作用效应和其它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应按下式计算:S=WK W W EVK EV EhK EH GE G S S S S γψγ γ γ+++ 式中S ——结构构件内力组合的设计值,包括组合的弯矩、轴向力和剪力设计值; G γ——重力荷载分项系数,一般情况应采用1.2,当重力荷载效应对构件 承载能力有利是,不应大于1.0; Eh γ、Ev γ——分别为水平、竖向地震作用分项系数,应按表6―1采用; w γ——风荷载分项系数,应采用1.4; GE S ——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效应, 有吊车时,尚应包括悬吊物重力标准值的效应; EhK S ——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尚应乘以相应的增大系数或调整系数; EvK S ——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尚应乘以相应的增大系数或调整系数; wK S ——风荷载标准值的效应; w ψ——风荷载组合值系数,一般结构取0.0,风荷载起控制作用的高层建筑应采用0.2

内力组合,配筋

一、一般规定 1、两端负弯矩调幅 当考虑结构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有利影响,应在内力组合之前对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进行调幅(本设计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取),水平 荷载作用下的弯矩不能调幅。 2、控制截面 框架梁的控制截面通常是梁端支座截面和跨中截面。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支座截面可能长生最大负弯矩和最大剪力;在水平荷载作用 下,支座截面还会出现正弯矩。跨中截面一般产生最大正弯矩,有时 也可能出现负弯矩。框架梁的控制截面最不利内力组合有一下几种:梁跨中截面:+Mmax及相应的V(正截面设计),有时需组合-M。 梁支座截面:-Mmax及相应的V(正截面设计),Vmax及相应的M (斜截面设计),有时需组合+Mmax。 框架柱的控制截面通常是柱上、下梁端截面。柱的剪力和轴力在同一层柱内变化很小,甚至没有变化,而柱的梁端弯矩最大。同一端 柱截面在不同内力组合时,有可能出现正弯矩或负弯矩,考虑到框架 柱一般采用对称配筋,组合时只需选择绝对值最大的弯矩。框架柱的 控制截面最不利内力组合有以下几种: 柱截面:|Mmax|及相应的N、V; Nmax及相应的M、V; Nmin及相应的M、V; Vmax及相应的M、N; |M|比较大(不是绝对最大),但N比较小或N比较大(不是绝对最小或绝对最大)。 3、内力换算 梁支座边缘处的内力值:=M-V =V-q 4、荷载效应组合的种类 (1)非抗震设计时的基本组合 以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恒载+××活载=×恒载+×活载; 以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恒载+×活载; 考虑恒载、活载和风载组合时,采用简化规则:×恒载+××(活载+风载)。 (2)地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 考虑重力荷载代表值、风载和水平地震组合(对一般结构,风载组 合系数为0):×重力荷载+×水平地震。 (3)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 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恒载+×活载。 二、框架梁内力组合 选择第四层BF框架梁为例进行内力组合,考虑恒载、活载、重力荷载代表值、风荷载和水平地震作用五种荷载。 1、内力换算和梁端负弯矩调幅根据式:

PKPM底层柱墙最大组合内力翻译

该文件主要用于基础设计,给基础计算提供上部结构的各种组合内力,以满足基础设计的要求。 格式:The Combined Forces of Columns,Braces and Shear—Wa ll on First Floor 底层柱、墙、斜柱(支撑)的组合内力 Total—Columns= Total—wall columns= Total Braces=底层柱数底层剪力墙—柱数底层支撑数 Rlive ——活荷载折减系数 1. 底层柱组合内力 格式: N-C(LoadCase), Node No, Shear-X, Shear-Y, Axial, Mo ment-X, Moment-Y, NE, Critical Condition 其中: N-C ——表示柱单元号 LoadCase ——表示组合号 Node No ——柱节点号 Shear-X,Shear-Y——分别表示该柱x、y方向的剪力 Axial ——表示该柱底的轴力 Moment-X,Moment-Y ——分别表示该柱X、Y方向的弯矩 NE ——该项组合力是否有地震力参与的标志, 0表示没有地震参与;1表示有地震参与 Critical Condition ——表示荷载组合代号 (1) Vxmax ——为最大剪力组合(X向)

(2) Vymax ——为最大剪力组合(Y向) (3) Nmin ——为最小轴力组合 (4) Nmax ——为最大轴力组合 (5) Mxmax ——为最大弯矩组合(X向) (6) Mymax ——为最大弯矩组合(Y向) (7) D+L ——为(1.2恒+1.4活)组合 2. 底层斜柱或支撑组合内力 斜柱或支撑的组合内力与柱完全一样,可以参考柱的格式阅读 3. 底层墙组合内力 格式: N-Wc(LoadCase), (I,J), Shear, Axial, Moment, NE, Cr itical Condition 其中: N-Wc ——表示剪力墙配筋墙-柱号 LoadCase ——表示组合工况号,0的含义同柱 I,J ——表示该墙-柱的左右节点号 Shear ——表示该墙-柱的剪力 Axial ——表示该墙-柱的轴力 Moment ——表示该墙-柱的弯矩 NE ——含义同柱 Critical Condition ——含义同柱 4. 各荷载组合下的合力及合力点座标 该合力点 Mx=0, My=0 格式:Xod, Yod, Sum of Axial, Critical Condition

第六章 框架内力组合

第六部分 框架内力组合 一. 框架梁内力组合见横向框架KJ -2内力组合表 对于框架梁,在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的共同作用下,其剪力沿梁轴线呈线性变化,因此,除取梁的两端为控制截面外,还应在跨间取最大正弯矩的截面为控制截面。 对于框架梁的最不利内力组合有: 对梁端截面:max M +、max M -、m ax V 对梁跨间截面:max M +、max M - 荷载规范3.2.5基本组合的荷载分项系数,应按下列规定采用: 1.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 (1) 当其效应对结构不利时, 对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应取1.2; 对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应取1.35. (2) 当其效应对结构有利时, 一般情况下应取1.0; 对结构倾覆、滑移和漂浮验算,应取0.9 2.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 一般情况下应取1.4 对标准值大于4KN/m 2 的工业房屋楼面结构的活荷载应取1.3 荷载规范5.4.1结构构件的地震作用效应和其它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应按下式计算:S=WK W W EVK EV EhK EH GE G S S S S γψγ γ γ+++ 式中S ——结构构件内力组合的设计值,包括组合的弯矩、轴向力和剪力设计值; G γ——重力荷载分项系数,一般情况应采用1.2,当重力荷载效应对 构件承载能力有利是,不应大于1.0; Eh γ、Ev γ——分别为水平、竖向地震作用分项系数,应按表6―1采用; w γ——风荷载分项系数,应采用1.4; GE S ——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效应, 有吊车时,尚应包括悬吊物重力标准值的效应; EhK S ——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尚应乘以相应的增大系数或调整系数; EvK S ——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尚应乘以相应的增大系数或调整系数; wK S ——风荷载标准值的效应; w ψ——风荷载组合值系数,一般结构取0.0,风荷载起控制作用的高层建筑应采用0.2

内力组合,配筋

内力组合 一、一般规定 1、两端负弯矩调幅 当考虑结构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有利影响,应在内力组合之前对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进行调幅(本设计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取0.85), 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弯矩不能调幅。 2、控制截面 框架梁的控制截面通常是梁端支座截面和跨中截面。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支座截面可能长生最大负弯矩和最大剪力;在水平荷载作用 下,支座截面还会出现正弯矩。跨中截面一般产生最大正弯矩,有时 也可能出现负弯矩。框架梁的控制截面最不利内力组合有一下几种:梁跨中截面:+Mmax及相应的V(正截面设计),有时需组合-M。 梁支座截面:-Mmax及相应的V(正截面设计),Vmax及相应的M(斜截面设计),有时需组合+Mmax。 框架柱的控制截面通常是柱上、下梁端截面。柱的剪力和轴力在同一层柱内变化很小,甚至没有变化,而柱的梁端弯矩最大。同一端 柱截面在不同内力组合时,有可能出现正弯矩或负弯矩,考虑到框架 柱一般采用对称配筋,组合时只需选择绝对值最大的弯矩。框架柱的 控制截面最不利内力组合有以下几种: 柱截面:|Mmax|及相应的N、V; Nmax及相应的M、V; Nmin及相应的M、V; Vmax及相应的M、N; |M|比较大(不是绝对最大),但N比较小或N比较大(不是绝对最小或绝对最大)。 3、内力换算 梁支座边缘处的内力值:M 边缘=M-V b 2 V 边缘=V-q b 2 4、荷载效应组合的种类 (1)非抗震设计时的基本组合 以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1.35×恒载+0.7×1.4×活载=1.35× 恒载+0.98×活载; 以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1.2×恒载+1.4×活载; 考虑恒载、活载和风载组合时,采用简化规则:1.2×恒载+1.4× 0.9×(活载+风载)。 (2)地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 考虑重力荷载代表值、风载和水平地震组合(对一般结构,风载组 合系数为0):1.2×重力荷载+1.3×水平地震。 (3)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 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1.0×恒载+1.0×活载。 二、框架梁内力组合

柱内力组合表

框架柱内力组合表 柱号截 面 内 力 恒活左风右风Nmax相应的M Nmin相应的M /M/max相应的N ①②③④组合项目值组合项目值组合项目值 顶层边柱柱顶 M/KN.m 31.12 4.76 -1.68 1.68 1.35①+1.0② 46.77 1.2①+1.4③ 34.99 1.2①+1.4②+ 1.4×0.6④ 45.42 N/KN 81.95 6.94 -0.49 4.49 117.57 97.65 111.83 柱底 M/KN.m -25.86 -7.31 0.96 -0.96 1.35①+1.0② -42.22 1.2①+1.4③ -29.69 1.2①+1.4②+ 1.4×0.6④ -42.07 N/KN 90.95 6.94 -0.49 0.49 129.72 108.45 119.27 V/KN 19 4 -0.88 0.88 29.65 21.57 29.14 中 间 层(3层) 边 柱柱顶 M/KN.m 23.28 8.57 -1.73 1.73 1.35①+1.0② 40.00 1.2①+1.4③ 25.51 1.2①+1.4×38.76 N/KN 353.13 71.34 -2.36 2.36 548.07 420.45 0.7②+1.4④496.97 柱底 M/KN.m -23.28 -8.57 1.51 -1.51 1.35①+1.0② -40.00 1.2①+1.4③ -25.82 1.2①+1.4× 0.7②+1.4④ -38.45 N/KN 362.13 71.34 -2.36 2.36 560.22 431.25 507.77 V/KN 15.52 5.7 -1.08 1.08 26.65 17.11 25.72 底层边柱柱顶 M/KN.m 21.61 5.52 -2.59 2.59 1.35①+1.0② 34.69 1.2①+1.4③ 22.31 1.2①+1.4×34.97 N/KN 627.21 135.64 -6.25 6.25 982.37 743.90 0.7②+1.4④894.33 柱底 M/KN.m -10.8 -2.76 4.8 -4.8 1.35①+1.0② -17.34 1.2①+1.4③ -6.24 1.2①+1.4× 0.7②+1.4④ -22.38 N/KN 636.21 135.64 -6.25 6.25 994.52 754.70 905.13 V/KN 10.8 2 -1.76 1.76 16.58 10.50 17.38

柱子承载力计算

柱子承载力计算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三、框架柱承载力计算 (一)正截面偏心受压承载力计算 柱正截面偏心受压承载力计算方法与《混凝土基本原理》中相同(混凝土规范)。如图所示。 即非抗震时: (3-62) (3-63)其中: (3-64)但考虑地震作用后,有两个修正,即: ◆正截面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保证“强柱弱梁”,对柱端弯矩设计值按梁端弯矩来调整。(混凝土规范11.4.2 一、二、三级框架柱端组合的弯矩设计值为: (3-65)一级框架结构及9度各类框架还应满足: (3-66)其中: ——为节点上下柱端截面顺时针或反时针方向组合的弯矩设计值之和,如图所示;

——为节点左右梁端截面反时或顺时针方向组合的弯矩设计值之和的较大者,一级框架节点左右梁端均为负弯矩时,绝对值较小的弯矩应取0; ——为节点左右梁端截面按反时针或顺时针方向采用实配钢筋截面面积和材料标准值,且考虑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计算的正截面抗震受弯承载力所对应的弯矩值之和的较大者。其可按有关公式计算。 ——为柱端弯矩增大系数,一级取,二级取,三级取。 求得节点上下柱端的弯矩设计值之和后,一般情况下可按弹性分析所得的节点上下柱端弯矩比进行分配。 对于顶层柱和轴压比小于的柱,可不调整,直接采用内力组合所得的弯矩设计值。 当反弯点不在柱的层高范围内时,柱端截面组合的弯矩设计值可直接乘以上述柱端弯矩增大系数。 一、二、三级框架底层柱下端截面组合的弯矩设计值,应分别乘以增大系数,,,且底层柱纵筋宜按上下端的不利情况配置。 (二)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1、柱剪力设计值(混凝土规范11.4.4 为了保证“强剪弱弯”,柱的设计剪力应调整。 一、二、三级的框架柱的剪力设计值按下式调整: (3-67)一级框架和9度各类框架还应满足: (3-68)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