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朝鲜族研究现状

朝鲜族研究现状

朝鲜族研究现状
朝鲜族研究现状

改革开放后东三省朝鲜族海外移民问题初探

一、前言

随着改革开放,中国东北三省的朝鲜族陆续移居海外,迁入韩国者大约有40万;光是延边地区的朝鲜族在1991年至1994年迁入俄罗斯者为3万多;还有在1995年大约2万左右的人去了美国、加拿大、中东等地。虽然朝鲜族的海外移民数量相对于中国总体的海外移民数量所占比例很低,但她仍然是中国国际迁移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认为有必要研究和探讨有关他们的一些问题,如为什么出国、出国的方式有哪些、对中国和移居国的影响是什么以及他们的海外移民活动对我们有哪些启示等。在中国,研究这一方面的学者并不多,目前为止笔者知道郑信哲,他在文中较详细地介绍了龙井市朝鲜族的劳务输出、出国探亲和涉外婚姻以及存在的问题,但并没有谈到他们出国后具体做什么工作,他们的海外移民对中国和移居国的影响,郑先生在文中谈到了他们的跨国流动的积极意义,并未涉及到她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本文按照国际迁移过程中的“推-拉”理论,就改革开放后朝鲜族的海外移民的原因、途径、他们在移居国的工作以及对中国朝鲜族社会和移居国的影响进行讨论。

“朝鲜”原是1392年建立的李氏王朝的国号。李氏王朝历史500余年,后即以国号为族名。“朝鲜”的原意是“光明的东方”。

朝鲜族作为中国56个民族中的一个成员,目前总人口大约有200多万,有63%的人口分布在吉林省(其中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人口约占朝鲜族全部人口的43%)、黑龙江省的朝鲜族占25%左右;辽宁省占11%左右,其余散居在北京、山东、上海、内蒙古自治区和内地一些城市。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东北朝鲜族人口约有160万,其中约有60万陆续回到了朝鲜。据统计,1949年,东北朝鲜族人口减少到大约有100万其中53万聚居在延边地区。这表明,朝鲜族人已经形成为区别于朝鲜半岛朝鲜民族的心理素质,也标明十九世纪末期开始形成的中国朝鲜族民族共同体最终得以形成。现代世界经济、科学技术、文化的发展,越来越使世界各国成为一个整体,谁都不能孤立于世界之外。

对外开放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对历史经验的正确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来往越来越密切,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的开放。

对外开放使朝鲜族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对外开放增强了朝鲜族的开放意识,使朝鲜族地区经济迅速增长,产业结构趋于合理,经济总量快速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朝鲜族在对外开放中更新观念,提高素质,更提高了民族自信心;人口流动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竞争意识得到增强,驾驭市场的能力有了提高;民族教育获得新的发展,民族文化更加活跃,民族关系和谐发展;增强了朝鲜族的中华民族意识,民族间发展差距缩小,促进了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按照国际迁移的“推-拉”理论及其四个基本要素,朝鲜族的海外迁移过程也具备条件,只是,笔者为了更具体论述朝鲜族海外迁移的原因,所以分为以下几点。

客观原因:从国际方面看,二战后,世界分成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和以苏联为首的社

会主义国家两大阵营相互对峙,新中国成立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即倒向社会主义“老大哥”苏联,这一方面也是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的不承认和对新中国的封锁而至,所以在解放后到70年代中国与其它国家的来往并不密切(除一些社会主义国家),连同周边国家也很少联系。随着60年代中国与法国建交,70年代中国与美国的建交,80年代末中国与前苏联的关系有所缓和,到1979年同中国建交的国家有121个,而到了1999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则161个,并且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来往越来越密切。很多国家修改一些法案接受中国人民的来访,如澳大利亚,二战后的澳大利亚虽允许有色人种部分难民、家庭团聚移民和特殊人才入境。然而直至1958年,澳大利亚政府通过了对非白人入境仍实施歧视和限制的《移民修正法案》,这一歧视到1966年以颁布新的移民法才告取消。1976年,中澳两国政府签订《关于中国公民来澳团聚和探亲问题》的文件,为中国公民赴澳定居和探亲提供了方便,侨眷移民入境者逐渐增加。也有一些国家简化中国人入境的手续,如韩国等,为中国人的移居海外提供了客观的条件。以朝鲜族移民韩国为例。由于在帝国主义的冷战战略下中国和韩国分属不同的阵营,两国之间互不承认,也不交往。随着尼克松访华和中美邦交正常化,相互隔绝的中国和韩国以现实主义的态度看待对方。80年代两国根据各自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和条件,调整外交政策,中国则实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在有利的国际环境下,1992年中韩正式建交。中韩建交后,双方人员的往来大幅度增加,韩国为推进民间交流采取了重大措施,即不再把中国列为特定国家,简化了中国公民赴韩、访韩的手续。建交前,甚至在建交后的一段时间内,中国公民访韩的手续十分繁杂,除了本人的有效证件,还必须由单位签发证明,证明访问者在单位的身份,担保访问者回单位工作,不滞留在韩国等。取消了中韩建交后,为适应双边关系发展的需要,均在对方国家增设了总领事馆。这样就方便了双方人员的签证问题。同时,中韩开通了海运和航道,特别是94年12月签订的航空协定,开辟直通航线,为扩大两国人员往来提供了交通方便。

从国内方面看,解放后由于中国长期错误地认为阶级矛盾是主要矛盾,66年到76年长达10年的文化大革命,加上解放前基础薄弱,到70年代末中国已远远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自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改革开放以来,不少外国企业进入中国,拓宽了我们的视野,使不少中国人去发达的国家学习或“淘金”。

交通运输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航海技术不断提高,加上航空运输,以前需要十来天、甚至几个月的旅途现在只需若干小时即可到达。还有电报、电话、传真、卫星广播、因特网,信息灵通,接触频繁,为海外移民提供了方便。

经济、语言文化方面:朝鲜族在语言上与朝鲜、韩国相通,所以朝鲜族出国首先会选择去朝鲜或韩国。由于朝鲜经济相对落后,只有去探亲的人,而且多数为短期的旅行,本文就不做讨论了。在随着中韩两国的正式建交和往来后,韩国作为二战后经济发展相对较快的国家,成为朝鲜族主要的移居国。在朝鲜族访韩的初期(也就是70年代末),韩国只允许在韩国有亲戚关系且50岁以上的老人进入韩国,而到韩国的这些老人都带着中药或补品如:人参、熊胆、鹿茸、麝香、牛黄、白蛇等(一是用于礼物,二是想挣一些路费)结果收入不菲,如30厘米的白蛇能卖700~800万韩币(相当于人民币5~6万元),来源于经济上诱惑和对亲人思念,朝鲜族千方百计地寻找韩国亲戚,并联系他们,因为去韩国只有以商贸或亲属访问才可以进入。

二、出国的方式和途径

最初去韩国主要是以亲属访问,而随着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和中国农村劳动力的过剩,加上韩国劳动力的不足,大量的朝鲜族以劳务输出的方式去了韩国。除了劳务输出,还有出国探亲和缔结涉外婚姻、留学等几种,当然还有一些人偷渡过去或以观光为名出国之后,非法滞留在国外。主要输入国是韩国,(下面主要以韩国为例)还有一些人去日本、俄罗斯、美国、加拿大等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

(一)劳务输出

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人们不但可以出国,而且有关部门还组织人们出国干活挣钱。这一巨大的变化无疑是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比较宽松的政治环境。各级政府在以发展经济为中心任务,引导群众致富。劳务输出作为一条致富之路,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开展起来的。朝鲜族劳务输出是从80年代末开始的。劳务输出的主要国家是韩国以及韩国在海外的企业,刚开始只能到韩国在美国塞班岛上的服装厂,在中东承包的建筑工程,在非洲沿海的捕鱼船队等地工作。此外,还有去俄罗斯养熊和种地的,但人数都不多。中韩建交后,中国外经贸部批准或推荐了数十家公司直接与韩国政府委任的韩国中小企业协同组合中央会签订劳务输出合同。现有十多家中国的公司派出劳务人员在韩国工作,人数达两万余人。大部分是朝鲜族。劳务输出人员出国后所从事的职业包括建筑、纺织、服装加工、电器制造、捕鱼,等等。在这些职业中,有些是重体力劳动,是朝鲜族在国内择业时很少选择的。使他们克服传统择业观念的,显然是劳务输出可以挣得的丰厚收入。劳务输出人员的构成,从原来的职业上看,劳务输出人员主要由两部分人构成:一部分是城里效益较差的企业的职工;另一部分则是农民,他们多来自离城较近、信息较灵的农村。据介绍,这两部分人大体上各占一半。原企业职工都有一定的技能,而农民又具有吃苦耐劳的品德,他们都很爱外方的欢迎。从民族构成看,劳务人员中朝鲜族占绝大多数,这与他们同韩国人在语言上的相通有很大的关系。但是近年来,也出现了一种新的倾向,即韩国方面也开始有意招收一部分汉族人去韩国打工,因为他们语言不通,不易“跳槽”。(参见表一)但有些劳务人员到国外之所以“跳槽”,是因为他们感到所得的工资与当地工资水平之间存在很大差距。干同样的活挣得却比人家少,心里很不平衡。如果能够减少劳务输出工作中的中间环节,对待他们与韩国劳动者一样的待遇,能有效地减少“跳槽”事件的发生。劳务人员的平均月工资是599,000韩币(相当于人民币4000元),而“跳槽”后成为非法滞留者的工资是829,000韩币(相当于人民币6000元)。在男女比例上,起初时由于劳务输出主要是从事重体力劳动,所以劳务人员大多都是中青年男性。但近年来,轻纺、服装、电器等行业也相继来招工,且多要女工,因此,在延边地区,女性在劳务人员中的比例迅速增加,现已超过一半以上,并还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女性劳务人员的主要职业是纺织、服装加工。在年龄结构上,劳务输出人员最初多是30岁以上的中青年。现在,随着女性的不断增多,年龄也趋于年轻,18至20岁的年轻人占了劳务输出人员的大部分。在文化程度上,劳务输出人员基本上都是初高中毕业生,但专业知识仍显不足。但近年来,也出现了去韩国当汉语教师、当翻译的知识分子的劳务输出。

表一:中国汉族、中国朝鲜族迁入韩国(单位:人)

资料:韩国《法务部出入口管理统计年报》各年度

(二)出国探亲

1978年中国同意居住在本国的韩侨返回韩国探亲、访友和定居。1984年中韩双方允许公民到对方探亲,朝鲜族赴韩探亲和定居的人数大大增加,8月底,共有400多的朝鲜族获准到韩定居(204人)或探亲(240人)。探亲者一般都带中国名贵的中草药和补品,一部分用以礼物,另一部分则在韩国以高价出售。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去韩国探亲的朝鲜族大多以卖中药和补品而发了财,带去的中药和补品有强心剂、健肾丸、牛黄清心丸、樟脑球、肝脏药、医药材、等等,一天可挣5—10万元韩币(相当于人民币350—850元)。他们还从中国偷偷带出人参、熊胆、鹿茸、麝香、牛黄、白蛇去卖,获得2至5倍的利润。但随着朝鲜族大量赴韩和卖假药的出现,风靡一时的探亲兼卖药从1994年开始冷清,现在偶尔能在汉城的地铁站看到卖中药的朝鲜族。但以出国探亲的方式赴韩的朝鲜族还是有增无减,如果说80年代出国探亲是由于在感情上的需要,那么,到了90年代经济上的功能成为主要原因。他们以探亲为由进入韩国之后,大多不按规定时间离境而滞留在韩国打工,所以越来越多的韩国人不愿意邀请朝鲜族来韩探亲。

(三)缔结涉外婚姻

在朝鲜族与韩国的频繁的交往过程中,他们之间的国际婚姻迅速发展起来。(表二)到1998年3月末朝鲜族女性改为韩国国籍者为30349人。为了取得韩国国籍和在韩国找到工作,朝鲜族姑娘找一些比她本人大好几岁甚至十几岁的韩国农村男青年或在城市里的低层劳动者。也有城市里离过婚的年龄稍微大一点的朝鲜族女性嫁到韩国。据统计婚后绝大部分移民在韩国,她们居住在城市或周围的为70%,农村为28%,渔村为2%,也就是说朝鲜族姑娘与韩国城市里低收入者结婚为多。在中韩国际婚姻现状中我们发现,至今一起生活的占92.2%,离婚或逃婚占7.5%,分居占0.3%。虽然绝大多数维持婚姻关系,但考虑结婚时间的话离婚或逃婚的比例也相当高。

韩国外务部的一位官员说:“92年建交以前不过数十件的韩中两国的国际婚姻,到95年增至7600多件。其中一半以上的朝鲜族为了获取中国国籍而通过中介人缔结伪造婚姻,因此我们正研究防治对策”。伪造婚姻是指婚姻双方以赚钱为目的而缔结的婚姻。韩国有些男子为了挣钱,为朝鲜族女性提供移民韩国的便利,即双方达成某种协议。还有少数朝鲜族女性嫁到韩国以后,为了挣钱,以回国探亲为名,到故乡招集想嫁到韩国去的姑娘,介绍给韩国男性。介绍一人可赚8000—2万多元的介绍费。也有与韩国婚姻介绍所合作进行的。中韩缔结国际婚姻,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也是重要条件,就是朝鲜族父母也能够去韩国挣钱回来,他们以参加女儿婚礼为名进入韩国,逾期不归,非法滞留。1993—1995年共有6773名朝鲜族父母参加在韩国举行的女儿婚礼,到期返回的只有688人,非法滞留者达6085人,这就是说90%的父母成了非法滞留者。

(四)留学

朝鲜族留学的主要国家是日本,还有韩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留学人员主要

是高中毕业、大学毕业或刚参加工作不久者,选择去日本留学是因为:一是他们在国内受过高等教育,去韩国打工有点屈;二是在日本工作工资比韩国高;三是可以学习日语,回国后还可以到国内企业当翻译。所以去日本留学的朝鲜族大多是自费的,是半工半读的。他们通过中介去的比较多。也有例外,比如在国内有些大学跟日本大学联谊,派中国学生去日本留学,其中就有朝鲜族大学生。朝鲜族学生去韩国留学主要通过大学,比如,延边科技大学每年都派优秀的学生到韩国学习,其中朝鲜族学生占大多数,有的学生回国之后,深受韩国学校的影响,继续深造。如2000年毕业于延边科技大学的某一朝鲜族男生,在校期间留学过韩国,大学毕业一年后考入美国某一大学读MBA。留学人员在移居国大多守法、勤奋、用功,回国后为中国的经济、文化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五)非法

由于物质上的诱惑,有些朝鲜族采取非法的手段达到海外移民的目的,如偷渡、假护照、假结婚等。朝鲜族从威海、青岛,大连等地由蛇头组织乘船秘密迁入韩国,每人为偷渡交给蛇头的费用为2—3万元人民币,据公安部统计,1995年在辽宁、山东、江苏省拘捕了密谋偷渡韩国者有1947人。

假护照是指某些朝鲜族利用韩国已故人的名字,在中国办签证而出国,还有些地方朝鲜族利用偏僻农村的汉族人的名字出国,因为朝鲜族本身不好签证。正因为非法进入韩国,所以有的非法劳工也得不到很好的安排和法律上的援助。

三、朝鲜族海外移民对朝鲜族社会和韩国的影响

对中国朝鲜族社会的影响:朝鲜族的“韩流”,在朝鲜族社会中引起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生活水平空前提高;视野拓展、走向国际化;中华民族情结加深,他们因生在中国而感到自豪;更加爱国、向往祖国;更加热情地投身到祖国现代化建设事业中来。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过度消费、家庭破裂、子女教育、农村男青年结婚等问题。

过度消费:延吉市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州府,是中国朝鲜族政治、经济、文化最集中的城市,随着在国外挣钱回国的人的增加,延吉市起了很大的变化。目前延吉市有200多家的茶座、练歌厅、夜总会、酒吧、按摩桑拿浴等娱乐场所,按人均可说是中国最高的消费城市。有些朝鲜族在韩国打工一年后回国,买一辆出租车让妻子白天出车,晚上自己出来挣钱,在韩国打工时间稍长的人回国后,就可开茶座、练歌厅,两年以上的人可在中国开夜总会等比较大一点的娱乐场所。其实朝鲜族海外移民初期,在韩国卖中药的朝鲜族回国后,可以创办相当规模的企业,如吉林省梅河口市某朝鲜族农民企业家,在韩国打工回国后,与韩国合作开一家果仁厂,专门把优质的松仔出口日本、韩国等地,不仅自己挣钱,还给家乡的妇女提供了第二副业(因为优质的松仔需要手巧的妇女来挑选)。在梅河口市的几个朝鲜族村有不少类似的乡镇企业,为梅河口市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家庭问题:随着“韩流”,朝鲜族家庭的离婚率也逐年增加,特别是在夫妻一方出国挣钱回国的情况下更加严重,即使回国后一起生活的他们中也流行一种话:“过去的就不要过问”。传统上朝鲜族是比较注重家庭和睦和团结的,具有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但在“韩流”的冲击下,回国的一些年轻人认为自己在国外辛苦挣钱是为了家庭,所以家里人都应唯他是宝;在家里带孩子的妻子(丈夫)或老人也认为出国挣钱不容易,久而久之本人回国后形成了好吃懒做

的习惯,夫妻感情淡化,也淡薄了尊老爱幼的传统。

子女教育问题:朝鲜族的教育水平在全国居于首位。据1987年的统计,在全国每1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水平的占767人,少数民族平均占468人,而朝鲜族是2314人。但近年来,由于朝鲜族的海外移民和低出生率朝鲜族的教育正面临着严重的危机,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如辽宁省某朝鲜族小学在15年前有150名的学生,但现在只有45名。吉林省梅河口市的附近几个朝鲜族村的小学由于学生越来越少,合并到市里的朝鲜族中心小学中去。延边自治州的朝鲜族小学在1985年有419个,到1995年减到177个,中学从118个减到49个。不仅人数减少,也不像以前那么重视教育了,特别是父母出国在外的学生因为没有家长的约束,我行我素,学习成绩比其他学生下降得多,朝鲜族中学的老师们也反映父母在外的学生不好管理。

婚姻问题:据统计每年有7000——8000人的朝鲜族妇女嫁到韩国,其中除了年龄稍大的妇女以外,大部分是年轻的姑娘。年龄稍大的妇女一般是离过婚、工资又不高、所以嫁到韩国挣钱寄给自己的孩子;年轻的姑娘一般是由家长包办,她们通常是农村的或城市里的低收入者、没工作者,她们的文化水平是小学或初中。这种涉外婚姻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因家里贫穷而娶不到媳妇的韩国男子(因为在韩国传统上结婚以后,媳妇是通常不上班、而是在家里相夫教子,所以韩国女孩子在择偶时注重男子收入多不多,家庭条件好不好等),但是以前韩国男子婚姻问题转嫁到朝鲜族男青年身上,家里贫穷的、没有工作的或没有学历的朝鲜族男青年找不到对象,特别是农村朝鲜族男青年的婚姻问题成了让人担忧的地步,因为朝鲜族姑娘要么就是嫁到韩国,要么就是去北京、青岛、大连、深圳、秦皇岛,威海等地打工不回来,她们宁愿打工也不愿回到农村结婚,结婚也首先考虑嫁给韩国人。这样朝鲜族男青年年龄越来越大,有的找汉族姑娘,以前朝鲜族绝对是在同民族中找终身伴侣,即使自己愿意,家长是绝不允许与其他民族通婚的。但自从“韩流”以后,与汉族通婚的比例越来越高,家里也是默许。这种通婚也促进了朝鲜族与汉族之间的同化。

上当受骗:由于有些朝鲜族海外移民心切,但迁入韩国并非容易,上当受骗现象越来越严重。以邀请函、结婚、劳务、旅游观光为理由直接和间接上当受骗的朝鲜族达几十万人。特别是劳务输出,因为它规模较大、人数又多,所以上当受骗的人数多、金额也大。如在1995年因劳务输出上当受骗的朝鲜族有5300人,受骗金额达1530万人民币(约为15亿3000万韩币)。据统计,曾经在延吉市,由于海外移民,每三家就有一家上当受骗过;在吉林省梅河口市某朝鲜族光是在1994年至1995年间上当受骗过三次,金额达数十万,家破人亡。诈骗人不仅有出国过的朝鲜族还有相当一部分的韩国人,朝鲜族和韩国人联手诈骗,从他们的亲人入手,宣传的比较“真实”,加上有些朝鲜族认为只要出国就能赚钱,所以盲目相信他们,以至在财产上、精神上受到伤害。

对未出过国的朝鲜族的影响:这种影响来自移民的亲友和后代,也来自他们的社区因邻居迁出而发生的变化。由于从90年代初开始的韩国热,所以没有出国过的国内的朝鲜族,会更加努力工作,拼命挣钱,或者是投入到子女的教育和培养中来。因为在国内工资相对不高,所以只能是付出更多,才能不落后于出国者。

对韩国的影响:据1998年末韩国方面的统计,居住在韩国的外国劳动者有154000多人,其中朝鲜族劳动者约为45000多人,合法的研修生约10000人,其余的35000人为非法居住。朝鲜族迁入韩国不仅解决了韩国的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还有效地解决了韩国贫穷男青年的婚

姻问题。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不法分子利用朝鲜族急于进入韩国的心态,进行非法活动,如伪造护照,诈骗等。而其中不乏出现韩国人和中国人合作进行的国际诈骗活动。另一方面,由于非法进入韩国或超过滞留期间而继续留在韩国的朝鲜族大有人在,所以难免出现一些社会问题,如出现韩国老板拖欠非法滞留的朝鲜族的工资,朝鲜族又无法申斥,往往会做出过激的行为甚至于犯罪。再一点,朝鲜族做一些韩国工人不愿意干的粗活、脏活,间接地助长了韩国人的懒惰性。在亚洲金融危机时,有些韩国人认为他们失业是因为朝鲜族的迁入,还有些人认为韩国犯罪率上升也是因为朝鲜族,其实这是不符合事实的,失业的根本原因不是由朝鲜族的迁入造成,大部分的朝鲜族虽然非法滞留在韩国,但大部分守法又勤劳,不应该因一小部分的不法分子来否定朝鲜族在韩国所做的贡献。

四、结论

计不完全统计在韩国移居过的朝鲜族有近30万人,这表明总人口200多万的朝鲜族中有七分之一的人去过或正居住在韩国,如果到朝鲜族聚居的每个镇、乡、村实地调查的话会更多。如原籍属于庆尚道出身的黑龙江省海林市的朝鲜族成人中,有89%的人去过韩国,少至一次多则好几次。再如吉林省梅河口市的某一朝鲜族村的总人口约为1600多人,而去过韩国的约为300多人;辽宁省的某一朝鲜族村可以说家家户户有一人去韩国远洋渔船工作过。朝鲜族的海外移民只要有经济利益就不会停止,海外移民的方向不仅是韩国,会遍布世界各地。目前朝鲜族出国所从事的工作大部分是移居国的本地工人不肯从事的低报酬、不稳定、没技术、太危险、丢人现眼的工作。在韩国,男劳动者一般在建筑工地上干活或做水电工,女劳动者一般从事饭店和宾馆的服务员、家庭保姆、洗衣店等服务性工作;在日本,不管是男的还是女的都做几份工作:刷盘子、当服务员、打扫卫生、家庭保姆、送快餐等;在俄罗斯,朝鲜族一般从事小吃生意或服装买卖。在移居国有文化的人则做一些文职工作,如在韩国,毕业于某师范大学的朝鲜族李某在汉城某语言学校教汉语,每月收入为8000—10000元人民币,有的在韩国做汉语家庭教师,收入不菲,也有的朝鲜族在韩国的大公司当秘书。

出国并不是朝鲜族的长久之计,我们应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避免和消除出国所带来的弊端(如高消费、家庭破裂、子女教育问题等),而不是任其他们回国之后挥霍、或者开高消费场所(如练歌厅、荼吧、夜总会等),间接导致该城市的过度消费现象。我们应该引导他们投资到生产领域或使他们再就业,同时也应该重视教育问题,朝鲜族的兴旺发达不仅靠中青年人更是要依靠下一代。另一方面朝鲜族应该继续坚持和发扬勤劳节俭的优良传统,这是每一个朝鲜族应具备的素质。(来源:国务院侨办网站,作者:曹善玉)

朝鲜族移民史:“间岛”问题非纯属移民所造

来源:人民网

2009年11月02日18:22

我来说两句(0)

复制链接

大中小

人民网北京10月30日电(记者常红)近日,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研究我国朝鲜族迁入史的专著《中

国朝鲜族移民史》出版发布。

《中国朝鲜族移民史》按照清代、民国时期、日伪统治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等四个大的历史时段,对中国朝鲜族移入和发展的纵向过程,又在移民历史背景、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因素方面,作了深入细致的横向研究,范围跨度大,大致从明末清初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止的三百多年时间。

该书认为,第一,我国朝鲜族移居到我国东北,始于明末清初。过去一般认为,我国朝鲜族从19世纪后半期开始迁入我国东北,主要理由为,一是19世纪6、70年代因朝鲜北部连年发生自然灾害,大批朝鲜灾民移居到图们江、鸭绿江以北我国境内;二是清朝东北封禁时期,他们无法迁居我国。但是,现有相关历史资料和研究成果表明,这种观点是缺乏历史根据的。历史事实证明,自明末清初以来,朝鲜移民大批迁入我国东北,他们还与我国现有朝鲜族有一脉相承的关系。

第二,“间岛”问题非纯属朝鲜移民所造,而是1712年穆克登奉旨查边之后,朝鲜李朝政府一直主张的土门、豆满“二江说”的继续。目前国内一些学者被表面现象所迷惑,断定“间岛”问题为朝鲜移民所造。其实,朝鲜移民所提出的“间岛”问题非如此简单,它是反映了18世纪以来朝鲜实学派掀起的民族主义思潮在中朝国界问题上反映的“国土观”和“民族观”。事实上,自穆克登奉旨查边后,在朝鲜朝野在“国土”问题上

一直争论不休。

第三,中国朝鲜族加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历史过程,始于1890年。对于朝鲜移民何时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学术界历来莫衷一是,有些人甚至主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然而,本课题认为,1890年吉林将军铭安和帮办吴大澄奏准,规定“凡越垦韩民,薙发易服者,许其领我地照,纳我租税,一律认为入籍”,是朝鲜移民加入中华民族大家庭之始。清朝如同其它封建国家一样,直至1909年无“国籍法”,只要皇帝下旨就等于法律。因此,自1890年开始,朝鲜移民只要“薙发易服”,“领照纳税”,在中国可以取得

合法的地位。

第四,朝鲜移民成立日本侵略“满蒙”地区的牺牲品。1907年日本在龙井非法设立“统监府临时间岛派出所”时,就打着“保护”“间岛”朝鲜人的幌子。1909年签订“间岛协议”后,在东北各地广设日本领事馆和警察署时,也打着“保护”在满朝鲜人的旗号。日本用这种手段不仅把自己的势力扩至整个东北地区,还人为地

造成朝鲜移民与东北其它民族间的隔阂和紧张关系。

第五,朝鲜移民是开发东北水田农业的主力。在东北,渤海国灭亡后再无水稻耕作。直到19世纪后半期朝鲜移民在南满一带耕作水稻获得成功,在东北水稻有望的农业。东北各地地主积极招募擅长水田的朝鲜移民,奉天当局也设立水利局鼓励稻作。日本满铁、东拓、劝业会社等侵略机构也在开发水田,募集朝鲜移民为其耕作水稻。结果,在东北水稻得到全面普及。

第六,伪满洲国时期日本推行“满洲农业移民”过程中,朝鲜开拓民和日本开拓民形成相辅相成的关系,朝鲜开拓民的移民目的、数量、时机、迁入地点、管理会社等,随时受日伪政权的调控,随着日本开拓民

的需要而不断发生变化。

第七,在伪满洲国所谓“建国宣言”中提出的“民族协和”,是排人耳目的谎言。在“建国宣言”中声称,日、朝、满、蒙、汉“五族”是构成伪满洲国的“国民”,并把朝鲜人抬到仅次于日本人的社会地位,却把汉

族打入社会最底层,这是典型的挑拨民族关系的作法。

第八,抗战胜利后,东北朝鲜族尽管蒙受各种不白之冤,但是一百多万东北朝鲜族坚决留在我国东北,把中国当作自己的祖国,体现了对这片土地的浓厚感情。抗战胜利初期,东北朝鲜面临着何去何从的问题。当时东北地区大部分处于无政府状态,土匪到处横行,东北朝鲜族遭受空前的灾难。被抢杀者不知其数。

但是,除了一部分回到朝鲜外,大部分东北朝鲜族不忍心离开自己撒过血汗的这块土地,终于迎来的中华

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据悉,这部学术著作是孙春日教授多年来学术研究长期积累的结果。孙春日现任延边大学民族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延边大学“长白山学者”。同时兼任北京大学东北亚研究所客座研究员、日本名古屋大学国际开发研究科客座研究员、日本亚细亚经济文化研究所学术顾问等

朝鲜族的风俗习惯

篇一:朝鲜族风俗 , 朝鲜族风俗 朝鲜族是一个古老 的民族,一个勤劳的民族,一个和眭团结的民族,自古就有许多优良的风俗习惯。 高尚的品德 朝鲜族素有礼貌等人、尊老爱幼的美德,与人交往特别注意用语。朝鲜族有三种阶称,即“尊敬称”、“对等称”、“谦卑称”。晚生对长辈须操“尊敬称”,妻子对丈夫也都用尊称,就是兄弟姐妹只要大一岁 也必须用尊称,不能叫名字。平辈之间初次见面,也要用敬语,否则是一种失礼,就要受到 舆论的谴责。 老人无论在家晨或 社会上都普遍受到尊敬。老有用餐时不和晚辈同席,到吃饭时全家人必须等老人归来方能用餐。一般父子不同席,同席晚辈不是喝酒,如得到允许,必须转过身去饮用。席间,长辈举 杯后,其余人方能依次举杯。晚辈抽烟时不能向长辈借火,更不能对火。老人或长者外出, 全家人都要行鞠躬礼,同路时晚辈必须跟在长者后面。 父母丧失劳动能力后,不管儿女多少、生活贫富,必须由大儿子赡养。每缝节假日,其他子女必须携家口前往“大家”(大哥)看望父母共席节日,父母也可到其他子女家走动,但患病时,必须住大儿子处,这是朝鲜族人规定的大儿子义不容辞的责任。 给老人过“花甲”(六十大寿)是朝鲜族人尊老习俗中的最庄重一项,届时要摆上丰盛的美味佳肴,把全村老 人都请来,共享其乐,在席上频频敬酒,祝愿老人延年益寿。 朝鲜族不但尊老还 爱幼,新的生命一降生,就要举家接连庆贺几天;子女满周岁时,更要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 亲朋好友都要到场祝贺,以后每年给孩子过一次生日。朝鲜族特别重视孩子的教育,无论家 庭是否困难都要全力供孩子念书,甚至为了孩子离学校近一些,可以举家搬迁,注重给孩子 传授礼仪。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朝鲜族妇女,在家里操持家务,在外干体力活,家中的上下关 系和邻里关系,全靠妇女的品德修养。 特殊的房屋 朝鲜族的房屋与众 不同,独具特色,以平房为主,分内部矛盾结构和外部结构两部分。内部结构一般由三部分 构成。中间为灶间,一边是仓库没有炕,有门和灶间相通;一边是住屋,全部铺成炕。住屋 分上屋和下屋,一般下屋是热炕头供老人居住;上屋隔成二间,朝阳的一间作为客房,另一 间作为儿子的卧室,各间用横推的门板隔开,随时能挪走隔板成为一个大间,便于聚众活动。 每屋都有通向外边的门,门上的棂子有各种式样的格纹棂和雕花棂构成,糊窗纸现多改为玻 璃门窗。客人进屋男女有别,男人进客房,女人通过灶间进大铺炕,否则为失礼。进屋都要 脱鞋,过去炕上铺的是芦席或高梁杆编的席子,现在则用人造纤维板或油黄纸,上面刷上炕油,墙壁和顶棚用不同颜色花纸裱湖,满屋既亮堂又整洁。 外部结构也有许多 特点。以前房屋多用木搭架,屋顶用稻草、谷草或瓦盖顶,墙壁是泥墙刷白色,房柱有圆的、 方的,圆柱有鼓肚的也有直的,方柱有四角和八角的,尤其是鼓肚的圆柱将房子装饰得雄伟 壮观,房柱的顶端有梁和檩,雕刻成各种形状的壮斗拱托住屋顶房檐。房顶过去多苫草,现

朝鲜族民俗文化

Music Main article: Music of Korea Pansori Traditional Korean music is characterized by improvisation and the lack of breaks between movements. A pansori performance can last for over eight hours during which a single singer performs continuously. 清唱 朝鲜族传统音乐的特点是即兴创作和不间断的演唱,一个歌手可以连续清唱八个小时。Rather than contrasting different speeds as it is common in Western music, most traditional Korean music begins with the slowest movement and then accelerates as the performance continues. 与西方音乐中常见的节奏不同,传统朝鲜族音乐开始时节奏很慢,之后不断加速 Korean court music, called jeongak,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literate upper-class, and has a strong intellectual emphasis. Jeongak is played at a very slow pace, with single beats taking as long as three seconds. The beat matches the speed of breathing rather than the heartbeat as in most Western music, and feels static and meditative. 朝鲜族宫廷音乐,称为jeongak,与有文化的上层阶级密切相关,具有很强的知识。Jeongak 发挥在一个非常缓慢的步伐,只要三秒钟的单节拍。和大多数西方音乐节拍不同,传统朝鲜族音乐节拍与呼吸速度相匹配,而不是心跳,给人感觉静态和冥想。 The tone of Jeongak is soft and tranquil because the traditional instruments are made of non-metallic materials. String instruments have strings made of silk rather than wire. Almost all wind instruments are made of bamboo. 演奏Jeongak的乐器的声音是软的,安静的,因为是传统的非金属材料制成的工具。弦乐器的琴弦是丝绸,而不是电线。几乎所有管乐器都由竹子制成的。 Pungmul is Korea's folk music and is full of expressions and emotions. This kind of traditional music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lives of common people. As with the Jeongak, improvisation is common in Minsogak. Pungmul是朝鲜族的民间音乐,充满感情和情绪。这种传统音乐与普通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与Jeongak一样,以即兴表演为主 [edit] Dance Main article: Korean dance There is a distinction between court dances and folk dances. Common court dances are jeongjaemu performed at banquets, and ilmu, performed at Confucian rituals. Jeongjaemu is divided into native dances (hyangakjeongjae) and forms imported from China (dangakjeongjae). Ilmu are divided into civil dance (munmu) and military dance (mumu). 宫廷舞蹈和民间舞蹈之间是有区别的。常见的宫廷舞蹈进行于jeongjaemu宴会,以儒家礼仪进行的。分为本土舞蹈(hyangakjeongjae)和从中国传来的舞蹈(dangakjeongjae)。Ilmu 分为民间舞蹈(文武)和军事舞蹈(MUMU )。

朝鲜族文明礼仪

篇一:朝鲜族的日常礼仪 朝鲜族的日常礼仪 朝鲜族的日常礼仪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东北三省。吉林省延边称之为朝鲜族自治州。2008年末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全州户籍总人口为218.7万人,其中朝鲜族人口80.6万人,占总人口的36.8%.这几年来人口数是逐渐减少。 朝鲜族通用语言为朝鲜语,一般认为属阿尔泰语系。朝鲜族主要从事农业,以擅长在寒冷的北方种植水稻着称,生产的大米洁白、油性大,营养丰富,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被称誉为“北方水稻之乡”。 日常礼仪 说话礼仪:朝鲜族讲究夫慈子孝,长子赡养父母,人们非常鄙视不孝不敬的人和行为。在与人交往时,特别注意用语。朝鲜语有三种阶称,即“尊敬阶”、“对等阶”、“谦卑阶”,以不同的语法格式,表达不同的感情色彩。 对长辈一定要操“尊敬阶”,妻子对丈夫一般也用尊称,兄弟姐妹之间,弟弟妹妹对兄姊也要用敬称,而不能直呼名字。平辈之间初见,也要用敬语,并说些客气话,以示文雅、有礼;否则就是失礼,被视为无教养,家长也会受到非议。 走路礼仪与长者同路时,年轻者必须走在长者后面;路遇认识的长者,如果有急事非超前不可,需向长者恭敬地说明理由。途中遇有长者迎面走来,必须恭顺地敬礼、问安,并且让路以至目送 用餐礼仪朝鲜族的老人地位很高,生活在朝鲜族当中,处处都能体现对长辈的尊重。如平日饮食,老年人不同晚辈同席,而要在单独房间的小方桌上进食。 晚辈若被允许同长辈同席,也不能当着长辈面饮酒;若要饮酒,也须转过身去饮用。在酒席上,要按年龄辈分依次就座、斟酒。只有长者举杯后,其余人才可以依次举杯。 晚辈不得在长辈面前吸烟,不准向长辈借火,更不能同长辈对火。老人或长者外出,全家要鞠躬礼送;老人在吃饭时未归,全家要等老人归来方能进餐;遇有佳味,亦须在老人尝用过后,家人才可享用。餐桌上,匙箸、饭汤的摆法都有固定的位置。 如匙箸应摆在用餐者的右侧,饭摆在桌面的左侧,汤碗摆在右侧,带汤的菜肴摆在近处,不带汤的菜肴摆在其次的位置上,调味品摆在中心等。 篇二:浅谈朝鲜族饮食文化与礼仪 浅谈朝鲜族饮食文化与礼仪

朝鲜族习俗作文

朝鲜族习俗作文 【篇一:中国朝鲜族的形成及民俗文化】 中国朝鲜族的形成及民俗文化 摘要:了解中国朝鲜族的迁入历史及民俗文化,更多的了解朝鲜族,有利于发展和谐互助的民族关系,以及巩固东北地区的稳定与和谐具 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国朝鲜族、迁入、饮食文化、炕文化 近几年来,韩流之风越吹越猛,说起韩国就离不开朝鲜,还有韩国 和朝鲜的主要民族—朝鲜民族,朝鲜民族是东亚的主要民族,主要 分布在朝鲜半岛,在中国东北和日本也有少数分布,现在中国的朝 鲜族是中国56个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中国的朝鲜族是从朝鲜半岛陆续迁入的。最早迁入并定居的一批, 距今已经有三百多年了。明末清初, 朝鲜半岛的朝鲜族开始有规模地 迁入, 或因其他原因被动迁入中国东北地区。其途径主要有两个,一 是因战争而被动迁入中国。在著名的萨尔浒战役中, 清军就俘获 5000 名朝鲜士兵, 其中, 仅有部分遣返朝鲜。另有一部分发配为奴, 这部分朝鲜人终生留居中国。1627年, 后金为巩固作战在第一次对 朝战争中获胜, 朝鲜被迫与后金签订《江都会盟》, 在后金军队撤退 过程中, 有 4986 名朝鲜人被掳走, 除被杀 290 人、逃还 623 人外,其 他被带到中国。1636 年, 后金改国号为清, 为解入关后患之忧, 再度 攻伐朝鲜。朝鲜大败, 被掳到中国东北的朝鲜人达数十万。这些数量 众多的朝鲜人, 绝大多数成为女真人的奴隶, 自然成为中国朝鲜族的 早期迁入者,。现在东北分布的朝鲜族,尤其是黑龙江的朝鲜族,主 要是在九一八之后日本组织的移民。日本当时有个政策,叫“日人移韩,韩人移满”,组织了大量朝鲜人进入中国东北。曾经东北地区对 朝鲜族人的两种称呼——鲜族和棒子,都和这种移民活动相关。称 朝鲜族为鲜族,会引起不悦——这是日本人对朝鲜人的蔑称,称呼 其为“棒子”“高丽棒子”,那就是要打架。诚然, 这一迁入过程是被动的。中国朝鲜族人口积累的第二个途径是主动迁入的,公元1697年(清康熙三十六年、朝鲜肃宗二十三年)至1699年,朝鲜全国遭遇 严重的自然灾害和瘟疫。在这种情况下,公元1700年,在朝鲜北部 首次出现了携家眷、牵牛马而潜居我国东北谋生的现象。此后,为 了生计而潜逃越边境者越来越多。

朝鲜族民居介绍

朝鲜族民居 朝鲜族民居 自古以来,朝鲜族人民喜欢选择背风朝阳、依山傍水、环境优雅的地方建房。引旧唐书《东夷传》中记载:“其所居必依山谷,皆以茅草葺舍。”《新唐书·东夷传》中也说:“居依山谷,以草茨屋。”说明朝鲜族人民建房时对选址十分讲究。 朝鲜族传统民居外观都很美,屋顶坡度缓和,中间平行如舟,两头翘立如飞鹤。组成屋顶所有的线和面,均为缓和的曲线和曲面。屋身平矮,没有高起陡峻的感觉,特别是门窗比例窄长,使得平矮的屋身又有高起之势,而整座建筑又稳稳地坐落于低矮平实的石台基上。洁白的墙面,再以灰色瓦片或稻草、铁皮相衬,很雅致。无论什么材料的屋顶,出檐都很长,屋檐下产生了很深的阴影,加上廊子的凹进,使整幢建筑产生了鲜明的立体感。 根据屋顶形态的不同,朝鲜族民居大致有三种类型,即悬山式、庑殿式和歇山式。 传统朝鲜族民居的屋顶别具特色。表现在超大的尺度,屋顶高度占整幢房屋高度的1/2。墙面是除屋顶之外,最主要的构图要素。朝鲜族民居的墙面颜色一般前面(南面)与右面(东面)均刷白灰,而后面(北面)与左面(西面)只抹上黄泥;墙面由上、下横梁及柱、门窗框这些外露的构件划分成一个个小的区域。门窗与外露构件一起使立面产生了韵律美。 在乡下常见的一般有草房和瓦房两种形式。多面向南或东南、西南,有院落。屋顶多四个斜面构成,主室上盖为大“人”字形,两翼斜坡较小,用谷草或灰瓦片覆盖。每套房屋正面开一扇或四扇门,同时开窗。后面一般亦设门和窗。内分为寝室、厨房等。有的在正房盖厢房,作为住房和仓库。室内用土砖或平埋的片石铺成平炕。进屋脱鞋,席炕而坐。室外屋基离地60—70厘米,外有台阶。

朝鲜族房屋建筑与汉族多有相似之处,不过为适应民族生活习惯的要求,也有其自身的特点。一般地说,对方向的选择不十分重视,布置比较灵活,不采取封闭式的院落形式,习惯于建独立的单幢住房,以房屋内部为活动中心,不建厢房,除城镇住宅有简单的院墙外,农村通常不建院墙而和左邻右舍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 住房的平面多数为矩形,也有L形的,有的设外廊。内部布局,主房间为居室,牛棚和储存柴草杂物的“草房”在房屋的一端,以灶间与居室隔开。居室多少、大小可视需要,由推拉门分隔,比较灵活方便。居室内靠墙设推拉门壁橱,供存放衣物,、被褥之用,使室内显得宽敞雅致。家人和来客进门就上炕,鞋要脱在门口,以保持室内清洁。 朝鲜族住房的构造,主要是木构架承重。地基用土垫起30厘米高的台基,周边再砌上石块。外墙也是先立起木框架,两面编织草绳或柳条,外抹泥浆,白灰罩面,中间充填沙土;也有不填沙土,做成空心墙的。内隔墙多用双面抹灰的板条墙。门窗为推拉式,门窗口的尺寸相同,往往是门窗不分,都可做出入口,窗棂竖向排列密,横格间隔远,再加门窗口狭长,使得本来低矮的房身给人以挺拔秀丽之感。屋顶多作成四坡式,比较普遍的做法是,在椽子

朝鲜族传统民居室内陈设在现代居住空间设计上的应用

朝鲜族传统民居室内陈设在现代居住空间设计上的应用 摘要: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传统民居非常有特色的地区之一,其中尤其是以朝鲜族和满族等为代表的少数民族民居的样式和室内陈设对中国传统的民居有着重要的影响,比如北京的四合院就是结合传统满族民居的基础上改变衍生出来的。在现代居住空间设计研究上,朝鲜族的传统民居的内部陈设有着自身特有的特色和优点,对于现在的居室室内设计有着非常好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朝鲜族,传统民居,现代居住空间设计,借鉴 东北地区居住着包括汉族、满族、朝鲜族、赫哲族等众多民族,因此也诞生了众多四合院、汉族房屋、赫哲族的窑洞以及蒙古族的蒙古包等一系列具有各自特色的传统民居。其中,朝鲜族的传统民居结合了朝鲜半岛的传统民居的特点,又在中国东北特殊气候条件下进行了改造,成为了一种特色的民居形式。 一、朝鲜族传统民居的特点。 中国境内的朝鲜族是从朝鲜半岛的外来迁移民族,在迁移过程中,他们带来朝鲜族的生活习惯、民风民俗,同时也把朝鲜半岛的房屋建筑样式以及居住文化带到了中国的东北地区,尤其是在结合东北气候寒冷等特点的基础上发展出了具有自身特点的居住文化。生活在东北的朝鲜族是一个勤劳智慧的民族,它不但有着色彩亮丽、形式特异的民族服饰,而且有着极具特点的饮食、祭祀、丧葬等等民族风俗。特别是朝鲜族民居建筑,更表现出鲜明的朝鲜族民族的风俗文化。 1、朝鲜族传统民居对于向阳不是特别的重视。这个特点与汉族的传统民居特别强调向阳有着很大的区别。这里主要的原因是由于东北地区的朝鲜族主要居住在吉林省的东部地区,这里山区广布,适合居住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河流河谷的两侧,由于地形的限制房屋的样式也不太受到阳关的限制,而汉族满族等则主要集中在地势平坦的平原地区,加上汉族的传统习惯的影响对于坐南朝北影响较大。另外,东北地区由于纬度高,气候较为寒冷,对于采暖的要求比采光的要求就更高,因此中国东北地区的朝鲜族民居的采暖要求大大高于采光的要求,所以对于向阳重视不够强。 2、朝鲜族传统民居以单体为主,最多一个厢房,院落大。在朝鲜族居住的地方一般只有一个房屋,无论是卧室、厨房、橱柜等都是集中一个厢房内,这与汉族传统的房屋民居有着非常大的差别。汉族的房屋是分区分功能的,满族的四合院传到汉族地区时就收到了这个很大的影响。在现在汉族的农村地区,即便是再穷的家庭都会至少有一个堂屋(又称为正屋),一个灶屋(主要用于厨房)。即便是东北地区的汉族也一直保持着这个特点。这里重要是因为汉族地区原本的聚居区气候比较温和,所以必须把两者进行分开,移民到东北的汉族也继承了这一传统。但是朝鲜族继承了朝鲜半岛的居住特点,在一个厢房内比较容易取暖,而且由于延边地区地形的限制,没有足够平坦的地势用于建造这样的分离式的房屋。

朝鲜民居特色

朝鲜族民居特色多 字号:大中小2011-2-26 12:31:00 来源:本站综合点击: 1148 次 朝鲜族传统稻草房 生活在东北的朝鲜族是一个勤劳智慧的民族,它不但有着色彩亮丽、形式特异的民族服饰,而且有着极具特点的饮食、祭祀、丧葬等等民族风俗。特别是朝鲜族民居建筑,更表现出鲜明的朝鲜族民族的风俗文化。 今天,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田野乡间,仍然可以看到许多黑瓦白墙的朝鲜族传统民居。你看那晨曦中,袅袅炊烟笼罩下的小村落,一个个院落,一幢幢小房,黑瓦和白墙

相映,其中劳作着朝鲜族男女,一幅蕴味十足的民族风情画。 1700多年前的《三国志》里就记载了早期生活在东北的朝鲜族居住方式,书中写道:“居处作草居土室,形如冢,其户在上,举家共在中,无长幼男女别”。约一千多年前,朝鲜族已经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建筑形式,并且根据屋顶形状、所用建筑材料、屋内结构划分出不同的类型。 就说这屋顶吧,从形式上就有悬山式、庑殿式、歇山式、平顶式;从建筑材料来看呢,有用泥和草盖的草房,有用木头建的木楞子房,又有砖木结构的瓦房等等。可是不论什么形式的房子都以朝鲜族最喜欢的白色——白灰刷墙,而且瓦房的瓦片都特别大。 盖房子是朝鲜族同胞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从前那得请阴阳先生选房基,还得祭“宅神”,宴亲朋,特别隆重,而在建房过程中,上房梁时还要写上梁文,这中间还有说道。

传统的朝鲜族民居门多、窗少,而且窗和门的形式相差不多。第一次见到这种结构的房屋时,很难分辨出哪个是窗,哪个是门。其实呀,朝鲜族民居的门、窗不但有区别,而且有许多特别方便的功能。 朝鲜族民居的屋内结构主要有单排和双排两种。 单排式结构的房间排列如同“月”字,房间之间只有横向间隔而无纵向间壁。双排结构的又叫双筒子,房间排列如同“用”字,房间之间既有横向间壁又有纵向间壁。而无论单排、双排的结构,都会分割出许多房间。原因朝鲜族在历史上深受“男女有别”等观念的影响,孩子们长大了,男女都各有单独的房间。 无论什么类型的朝鲜族传统民居,只要走进房屋,第一个感觉就是有很大的一个炕。炕是朝鲜族人在室内的主要活动空间,你看有的炕上亲友们在围桌对饮,有的炕上妇女们在做活计,还有的炕上孩子们在玩耍。炕大,散热面积就大,屋里到了冬天就会显得特别暖和。在延边地区朝鲜族房屋内的灶坑更是别具一格,它下陷在地下,底部低于地面,上部还有盖板,而盖板和锅台、炕面形成了一个平面。据说,这种灶坑是既好烧、又卫生。 东北的朝鲜族民居建筑和居住文化是与生活环境、日常劳作和生活习惯密不可分的,也是在民族文明的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的民族。

走进朝鲜族的传统民俗

走进朝鲜族的传统民俗 一、指导思想: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应密切结合当地的资源,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多种实践方式培养各种能力。 二、活动设计背景: 延边朝鲜族擅长手工稻草编织技术,而且历史悠久。草编是以优质稻草为原料,经过精心挑选、浸泡、晾干之后编织而成。上世纪七十年代,人们为了生计,朝鲜族利用闲置的稻草编织,朝鲜族编织过程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家家户户,男女老少席地而坐,随时编织。朝鲜族在继承前人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工艺程序和手工技艺及品种开发,现从业五百多人,其产品远销日本、韩国,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朝鲜族年轻人大量出国劳务或进城务工,农村人口急剧减少,现从事人员多是老年人,从事草编的人员出现了断层,为了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对中国传统民俗的了解,我设计了《走进朝鲜族的传统民俗—草编》这一综合实践活动,通过传统民俗这个窗口,学习、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民俗。并确立了子课题:朝鲜族草编的由来,朝鲜族草编的发展史,草编的工具和方法。 三、活动设计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走出课本、走出课堂、走出传统知识传授方式的课程,是面向学生生活设计的实践性课程,它不是可教的,而是可做的,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研究具有趣味性、科学性、实用性,面向学生的生活经验,贴近学生年龄特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专长,培养综合能力,因此制定如下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朝鲜族民俗,知道草编的编织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参观、访问、探究、操作等多种活动方式,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和动手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分工协作,培养团结进取的合作意识,对中国传统民俗热爱、传承之情。 四、具体措施过程: 1、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环境,刺激学生去感受美和表现美。开设草编室,准备充足的稻草、模具、锥子、剪刀、手套等必要的材料。

朝鲜族文化风俗习惯

1.水田文化 朝鲜族进入中国的历史,大致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时代。连绵不断的自然灾难加之封建王朝的暴政统治,使朝鲜半岛农民生活在艰难竭蹶之中。为了生存,他们被迫跨过鸭绿江、图们江,到地广人稀且统治阶级鞭长莫及的中国边境地带寻找生路,垦殖拓荒。1876年以后,日本帝国主义陆续侵入朝鲜,直到1910年吞并朝鲜半岛。血腥的屠杀和大肆的掠抢,也加剧了朝鲜边民向中国的流入。从19世纪中叶起,开始有较多的朝鲜族人迁入中国东北地区。到1945年以前,东北地区的朝鲜族已达170万多人。在这一个半世纪的风雨历程中,朝鲜族人民为中国东北大地的开发垦殖、繁荣发展,为中国革命事业,都做出了巨大的不可磨灭的贡献。尤其值得提及的是,朝鲜族是东北地区水稻种植的始作俑者,也是农业文明的早期传播者。 产生于水田劳动的“水田文化”,曾经和正在深刻地影响着朝鲜族,不可避免地对他们的思维方式、行为取向和价值评判发生着重要影响水田作业,在工艺流程上要求整体的协调性和局部的相互配合,因此,天然地具有显著的联合劳动色彩。即便是一个能耐很大的人,也很难自成体系地筑坝蓄水,开渠引流。也许,正是这种劳动方式内在的关联度,使朝鲜族在生产实践活动中非凡富有组织与合作的意识。他们往往习惯在组织的系统中发挥个人的作用,实现个人的劳动价值。这也是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之前,朝鲜族生产队的经营状况,普遍好于汉族生产队的一个历史文化方面的原因。 水田劳动的另一个特性是劳动过程中的快节奏。不管你主观上愿不愿意,赤腿弯腰在冰凉的泥水中劳动,都不可能让你在四平八稳、慢慢腾腾中去体味一种劳动的享受,明智的抉择是速战速决。这种劳动节奏也影响到其它方面。朝鲜族铲地、盖房子或干其它农活儿,一般都“干起来一溜风”,把一件事愉快干完了,聚到一块去喝酒跳舞,亦不乏酣畅淋漓。在现代社会市场经济大潮中,朝鲜族经商做买卖或者去出力打工,对那种日积月累,节奏慢、效益低的项目,一般是不怎么青睐的。 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组织合作意识,随着时光的演进,已逐渐积淀成一种民族文化心理,自觉不自觉地在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反映出来。朝鲜族参与集体和社会事务的热情普遍较高,凡是需要“组织起来干”或“在组织里干”的事情,一般都干得挺好。翻开东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史料浏览一遍,你就会发现,就是这个跨界而来的民族的英雄儿女,对共产党的召唤一呼百应,一批又一批的主动参军参战。据统计,“三大战争”中牺牲的朝鲜族烈士仅延边地区就有13048人,占该地区烈士总数的97%以上。这正是朝鲜族人民为维护中华民族整体尊严,而不惜牺牲个人一切的最生动的历史写照。 众所周知,朝鲜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朝鲜族演员跳独舞不见得比别人多么出色,然而,若是排练集体舞、团体操,非凡是大型的集体表演,他们的组织协调天才,马上就会大放光彩。其组织协调的水平和表演的精湛程度,在全世界都堪称一流。 2.走动特性 朝鲜族不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但他们似乎天然就具有“走”的意识。这也许与他们原本就是跨江而走来的历史出处有一点渊源。早些年,在村屯里居住的朝鲜族农民,就有在一个村里也经常换房搬家的习惯。本来在村东住得好好的,不知什么原因,忽然就拔寨起营,搬到西头去了。再过两年,可能又会搬迁到南头或北头去。弄得同村居住的汉族老乡目瞪口呆:他们怎么拿搬家当儿戏,说搬就搬呢? 其实,朝鲜族走动迁移的特性,决不仅表现在小小的村屯里。他们跨江而来的初期,绝大多数落脚在荒野山村的沟沟岔岔之中。后来,他们渐渐地走了。走到哪里去了呢?基本上走向了平原地区。原因无外乎两条:一是那里水田面积大,更适合于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技能;二是那里距离现代文明稍稍近点,物质文化生活相对好一些,非凡是因为那里有“传道、授业、解惑”的学堂,更便于子女去接受知识的熏陶。改革开放的大潮,使全社会乃至全世界

朝鲜饮食礼仪

朝鲜饮食礼仪 篇一:朝鲜族文明礼仪 篇一:朝鲜族的日常礼仪 朝鲜 族的日常礼仪 朝鲜族的日常礼仪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东北三省。吉林省延边称之为朝鲜族自治州。2008年 末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全州户籍总人口为万人,其中朝鲜族人口万人,占总人口的 %.这几年来人口数是逐渐减少。 朝鲜族通用语言为朝鲜语,一般认为属阿尔泰语系。朝鲜族主要从事农业,以擅长在寒冷的 北方种植水稻着称,生产的大米洁白、油性大,营养丰富,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被称誉为“北 方水稻之乡”。

日常礼仪 说话礼仪:朝鲜族讲究夫慈子孝,长子赡养父母,人们非常鄙视不孝不敬的人和行为。在与人 交往时,特别注意用语。朝鲜语有三种阶称,即“尊敬阶”、“对等阶”、“谦卑阶”,以不同的 语法格式,表达不同的感情色彩。 对长辈一定要操“尊敬阶”,妻子对丈夫一般也用尊称,兄弟姐妹之间,弟弟妹妹对兄姊也要 用敬称,而不能直呼名字。平辈之间初见,也要用敬语,并说些客气话,以示文雅、有礼; 否则就是失礼,被视为无教养,家长也会受到非议。 走路礼仪与长者同路时,年轻者必须走在长者后面;路遇认识的长者,如果有急事非超前不 可,需向长者恭敬地说明理由。途中遇有长者迎面走来,必须恭顺地敬礼、问安,并且让路

以至目送 用餐礼仪朝鲜族的老人地位很高,生活在朝鲜族当中,处处都能体现对长辈的尊重。如平日 饮食,老年人不同晚辈同席,而要在单独房间的小方桌上进食。 晚辈若被允许同长辈同席,也不能当着长辈面饮酒;若要饮酒,也须转过身去饮用。在酒席 上,要按年龄辈分依次就座、斟酒。只有长者举杯后,其余人才可以依次举杯。 晚辈不得在长辈面 前吸烟,不准向长辈借火,更不能同长辈对火。老人或长者外出,全家要鞠躬礼送;老人在 吃饭时未归,全家要等老人归来方能进餐;遇有佳味,亦须在老人尝用过后,家人才可享用。 餐桌上,匙箸、饭汤的摆法都有固定的位置。 如匙箸应摆在用餐者的右侧,饭摆

从朝鲜族传统村落看旅游开发对朝鲜族民俗文化的影响

从朝鲜族传统村落看旅游开发对朝鲜族民俗文 化的影响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从朝鲜族传统村落看旅游开发对朝鲜族民俗文化的影响 一、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研究的背景: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多民族国家,在共同的大地上创造了丰富多彩却又异彩纷呈的民俗文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少民俗文化逐渐没落甚至“凋零”,针对这种情况,党和政府从“十一五”到“十二五”都致力于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与发扬多样化的民俗文化。 朝鲜族有着独树一帜的文化特色,与历史传承有着直接的关系。朝鲜族的居住环境因大多是在靠山的平地上,因而自古以来朝鲜族农耕文化十分发达,在古代,农耕文化的发展程度适合民俗文化的发展程度成正比的,故而朝鲜族拥有众多的民族特色节日与活动,如上元节、洗头节、回婚节、千人针、燃灯节等等,另外有着优美的舞蹈文化、充满传统气息的老人节、充满乡村气息的农乐舞、独具风格的传统建筑等等。可以说朝鲜族有着得天独厚的传统文化旅游开发优势,因此也成为了我国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重点。目前,各级政府也己确立了“抓民俗文化为突破口,开拓更广阔的旅游市场,以长白山自然风光旅游资源和边境风貌,异国风情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为重点,全面开发和利用历史文化,生态旅游资源,发挥朝鲜族独特的民俗风情优势,重点开发和利用民俗旅游资源,进一步提高对开发民俗旅游资源的认识。充分发挥延吉市民俗文化中心城市的优势,调动各种民俗旅游资源,加大对民俗旅游资源方面的对外促销,把民俗产品作为延边地区的特色产品和重点产品,向海内外推出我们的民俗旅游的品牌”的战略措施。 研究的意义: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进一步探索朝鲜民族旅游发展的模式,为朝鲜民族地区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挥提供新的视觉和参考依据,拓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研究领域。传统村落的开发将是朝鲜族地区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旅游与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和谐整体,文化在其中起着重要的调适作用。最求文化享受是旅游的出发点和终极自标。因此挖掘传统村落的民族文化内涵,开发具有朝鲜族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是保证朝鲜族地区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1.2国内外研究综述 目前国内很多学者对朝鲜族地区旅游开发都发表了自己的研究与看法,其中大部分都是针对延边地区与图们江地区的旅游经济来论述的,国外的文献多针对于整个朝鲜族文化的特色,更多的是立足于朝鲜族文化在中华民族的地位与在全世界的影响力。针对这一现象,本文希望以微薄的见解,从文化开发的最基层做起,能够探索与总结出新的有价值的结论 1.3研究目的与内容 研究目的:本文拟通过研究朝鲜族传统村落的旅游开发,以微见诸,从中探索与总结出旅游开发对朝鲜族民俗文化的影响。 研究内容:本文将按照六个流程进行开展,并按以下流程进行内容的分布: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业的意义——朝鲜族旅游业发展概况——朝鲜族民俗文化的保护与开发——朝鲜族传统村落旅游开发现状及问题——总结朝鲜族旅游开发对民俗文化的影响——论述题目并提出本文创新之处以及存在的不足。 1.4研究方法: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为指导,采取调查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着重收集第一手材料并参考借鉴其他优秀论文,而后进行分析与总结,力求使本课题研究建立在真实、

延边朝鲜族风情风俗

朝鲜族简介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三省。朝鲜族聚居的地区,特别是延边地区,农、林、牧、副、渔业生产全面发展。延边地区是中国北方著名的水稻之乡,又是中国主要的烤烟产区之一。朝鲜族以能歌善舞而著称于世。朝鲜族,主要分布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辽宁省丹东地区。朝鲜族比较讲究卫生,讲究礼貌,特别是敬老美德受到各民族人民的称赞。 “都拉吉,都拉吉,都哦拉吉,迎春花开都拉吉”凡是接触过朝鲜族的人,无不对这载歌载舞“桔梗谣”的画面记忆深刻。朝鲜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不论男女老少,都能即兴歌唱,翩翩起舞。这首著名的民歌《桔梗谣》,更是家喻户晓,人人会唱,也使得朝鲜族的风味小吃愈发沾染上了浓郁的饮食文化色彩。 服饰特色 朝鲜族历来喜穿白衣素服,故有"白衣民族"之称。在盛大节日,隆重庆典等场合,朝鲜族男女都习惯穿白色衣衫,故又有“白衣之国”的美称。 迁入初期,朝鲜族人多居于偏僻的山村,服饰的原料主要以自种自织的麻布和土布为主。二十世纪初,机织布和丝绢、绸缎等面料开始传入,服饰的颜色也随之多样化了。朝鲜族的传统服饰有男女上衣、裤子、裙子、外套、袍、坎肩及笠帽、船形鞋等。除了日常的服装外,还有周岁服装、结婚礼服、丧服等礼仪服装。 男子穿白色斜襟短上衣,无纽扣,前襟两侧各钉有一飘带,穿衣时盘结在右襟中上方。他们还喜欢外套黑色或其他颜色的带纽扣的"背褂"(坎肩)。冬天多穿短大衣或棉、毛大衣。下穿灯笼裤,这种裤子裤腰宽,裤裆和裤管肥大,便于在炕上盘腿而坐,穿时将裤腰前部折起后系上腰带,裤管下口用布带系绑。节日时多戴礼帽。朝鲜族男子通常穿短款上衣,斜襟、左衽,宽型袖筒,下身穿宽腿、肥腰、大裆的长裤。外出时喜欢穿斜襟长袍,无纽扣,以长布带打结。 朝鲜族女装多采用丝绸或柔软面料制成,其最大特点为短袄长裙,其色彩和纹饰都很讲究,优雅而漂亮。女袄的袄襟很短,无扣,用绸带系住,襟和下摆略呈弧形,线条柔和。年轻女子喜在袖口及衣襟处镶饰彩色绸缎边。老年妇女冬天外面加穿皮毛为里、绸缎为面的坎肩。裙子分筒裙和缠裙两种,又有长裙和短裙之别。中老年妇女多穿缠裙,系宽腰带,内套白色衬裙,再将外面的裙子缠裹下身,最后把裙子左下角提起掖在腰带内,这是雍容华贵的象征。年轻妇女可以穿缠裙或褶裙,未成年的少女只能穿褶裙,褶裙为直筒式,腰间有很多细褶,宽大而飘逸。 朝鲜族妇女头饰较简单,女孩多留娃娃头短发,未婚少女梳一条长辫,婚后

56个民族的风俗习惯

中国56个民族各自的风俗习惯 1 、阿昌族:分布在云南,人口2.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也很发达,尤其以善于打制长刀而闻名于世。有自己的语言。——采茶 2 、白族:分布在云南、贵族、四川等地,人口159万余人,关于经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盐渍杜鹃花,三道茶,大理三塔 3 、保安族:分布在云南、青海等地,人口1.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以打刀为主“保安刀”十分著名,有自己的语言。——羊皮袄、保安刀 4 、布朗族:分布在云南,人口8.2万余,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弹唱 5 、布依族:分布在贵族、云南等地,人口254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享有“水稻民族”之称。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石板屋、绣花、雕刻面具 6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人口19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以善种水稻闻名,有自己的语言。——跳板、长鼓舞 7 、达斡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新疆等地,人口1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剪纸,打曲棍球 8 、傣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0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寺塔、竹楼和竹桥显示出了别具一格的建筑艺术,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孔雀舞、夹箩饭,泼水节 9 、德昂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5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以善于

种茶闻名,有自己的语言。——象脚鼓舞 10、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文本等地,人口25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林业,鼓楼、风雨桥、风雨亭是侗乡的主要标志,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浸泡芦笙,拦路迎宾 11、东乡族:主要分布甘肃、宁夏、新疆等地,人口3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种瓜果。有自己的语言。 12、独龙族:分布在云南,人口0.5万余人,他们保持着“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社会首先风尚。绝少发生盗窃现象。有自己的语言。——织独龙毯,烤烙饼 13、鄂伦春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等地,人口中0.6万余人,主要从事狩猎和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制作毛皮服饰,篝火节14、俄罗斯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等地,人口中1.3万余人,从事各种修理业、运输业和手工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拉手风琴,烤面包 15、鄂温克族:分布在内蒙古、和黑龙江,人口2.6万人,主要从事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驯鹿、爬犁 16、高山族:主要分布在台湾省,其余少数分散居住在福建等东南沿海地区,人口约40人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和渔猎业,有自己的语言。——竿球,龙舟,编织 17、仡佬族:分布在贵州、广西、云南等地,人口约43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制作糯米团,地戏 18、哈尼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25万人,主要从事农业,善于梯田,

长白朝鲜族民俗风情简介(饮食民俗)

长白朝鲜族民俗风情简介(一) 饮食民俗 朝鲜族食物种类及结构类型可分为日常饮食和节日饮食,再可分为主食、副食、饮料和糖果类。 日常饮食 主食 朝鲜族的日常主食是米饭。米饭的种类可分为白米饭和杂粮饭,按制作方法和食用方法可分为二米饭(把两种米掺在一起)、豆饭(把米和云豆、豌豆、小豆等掺在一起)、拌饭(在饭里加炒肉、蘑菇、蔬菜等,一起拌起来吃)、包饭等。朝鲜族妇女特别讲究做饭的功底,做出的饭要软硬适度,不糊不稀,连食不厌。 朝鲜族的米饭中富有民族特色的是五谷饭和药饭。上乘的五谷饭是用糯米、粘小米、粘高梁米、大豆、小豆做成的。五谷饭是朝鲜族在正月十五元宵节吃的节日饮食,这与朝鲜族的崇鸟习惯有关。 药饭类似于汉族的八宝饭,它是用糯米和柿饼、栗子、红枣、松籽、胡桃等做成的具有较高营养价值的食品。这也是朝鲜放正月十五吃的节日食物。但药饭并没有象五谷饭那样广为流传。 粥也是朝鲜族的日常主食之一。粥既可以代替饭作为日常主食来食用,也可作为滋补身体的补品来食用。粥的种类主要有米粥、大米掺豆类粥、大米掺坚果粥、鱼粥等。 朝鲜族的日常主食又有面条。它按其原料可分为荞麦面条、白面面条、土豆淀粉面条等。按其制作方法可分为压面、刀切面和冷面、温面。其中最有名气的是冷面。 冷面是朝鲜族著名风味食品之一,它同泡菜、狗肉汤一道,成为朝鲜族三大特色食品。冷面是把白面、荞麦粉按一定的比例掺在一起和好,再用压面机压成细条煮熟后,装在碗里,加上冷却的牛肉汤或鸡肉汤,在面上放牛肉片、鸡肉丸子、鸡蛋丝、苹果片等佐料,即可食用。上乘的冷面,其面条要筋道,汤汁要清凉,佐料要可口。朝鲜族不仅在炎热的夏天爱吃冷面,而且在寒冷的冬季也喜欢吃冷面。朝鲜族有在正月十四吃“长寿面”的习俗,就是在元宵节的前一天,中午一家人一起吃冷面。说是这天吃了冷面,就会像长长的面丝那样长寿。 朝鲜族的日常主食还有凉粉。它分为荞麦凉粉、绿豆凉粉、橡子面凉粉等。 副食 朝鲜族的日常副食为汤、泡菜和酱。这是朝鲜族日常饮食必备的传统副食“老三样”。 在各种汤中,狗肉汤最具特色。它是朝鲜族饮食中的特色食品之一。狗肉汤有滋补强身之效,所以又叫做“补身汤”,民间也有“伏天的狗肉赛过人参”之说。“狗酱”是食用狗肉时的主要佐料。

朝鲜族风俗习惯大全

朝鲜族风俗习惯 朝鲜族(朝鲜文/韩字:???,英文:Korean),又称朝鲜民族(朝鲜文:????)、韩民族(韩字:???)、朝族、高丽族等,是东亚主要民族之一。其余韩裔散居美国、日本等世界各地。此外还分布在中国东北的吉林、辽宁和黑龙江三省,少数散居在内蒙古和内地一些城市。朝鲜族有自已的语言文字,语言一般认为属阿尔泰语系。朝鲜族的价值观具有明显的儒家特点,受到中原汉族古文化的影响较大。 服饰: 中国的朝鲜族大部分是清末陆续从朝鲜半岛移居东北逐渐形成的一个少数民族,所以,探索朝鲜族服装的历史渊源应从朝鲜半岛的服装入手。朝鲜半岛服装受中国唐朝服饰的影响较大,朝鲜人着装整齐、干净,并认为这是一种道德。 朝鲜族喜穿素白衣服,一般为短衣长裤。男子上衣斜襟无扣,用布条打结外加坎肩,下衣裤裆肥大,裤脚系带。妇女短衣斜襟无钮扣,以彩带为结,长裙分缠裙、筒裙(只限婚前)。老年妇女多穿白色长裙,中年妇女多穿缠裙,长及脚跟。年轻妇女的裙幅多为色彩鲜艳的绸缎。近代男子多穿平面白胶鞋,劳动时穿草鞋。女子穿船形胶鞋。现在除节日或民族集会外,朝鲜族基本不穿民族服装,和汉族已无甚差别。 食物: 朝鲜族以为米饭为主,多为大米饭、二米饭,汤每餐必备,尤喜喝大酱汤。辣白菜,一般制法将白菜用盐水浸泡几天,洗后,再抹入辣椒、葱、蒜、姜等调料。有条件时还可加苹果、梨片等,然后窖藏,半月后便可食用。还可用萝卜、芥菜、英菜等同法腌制。

冷面,三分淀粉、七分面压制而成。煮熟捞出冷却,再用牛肉或鸡肉熬汤,并放入甘草、胡椒、花椒、生姜、味精、糖醋等制成冷面汤,吃时再放入牛肉片、黄瓜丝、芝麻、辣椒面等适口调料。 狗肉是朝鲜族喜吃的肉食之一,除婚丧及节日不吃狗肉外,其他季节都可吃狗肉。但多半是在伏天或患者康复时为补养而杀狗。杀时将狗吊起,四蹄放血,退毛。用其肉、皮及五脏做汤,肉加调料凉食,其味鲜美可口。

朝鲜族民俗简述

朝鲜族民俗文化简论 一、中国朝鲜族概况 朝鲜族的先民,是从朝鲜半岛迁入中国东北的朝鲜族人。最早迁入定居的一批,距今已有300年的历史。朝鲜族现有192万多人,主要分布在吉林和黑龙江、辽宁省,其余散居于内蒙古自治区和内地一些城市。辽宁省现有朝鲜族人口共23多万,主要分布在沈阳、抚顺、铁岭、丹东等十个市。 二、朝鲜族饮食文化 (1)饮食 首先,朝鲜族的主食主要有饭、糕、面条等。由于朝鲜族是种植水稻的民族,食用大米自然最多,玉米、小米、高粱米、黄米等次之。米饭由铁锅煮成,这种锅堪称“土高压锅”,具有良好的保气性能,焖出饭来格外肉头、可口。大米通常还和小米或玉米混合而煮成二米饭,味道极佳,营养丰富,别有风味。农历正月十五日吃由米、麦、谷、豆、黍五谷混合煮成的五谷饭,祈望新的一年里五谷丰登。 糕也是朝鲜族喜欢吃的主食之一。糕主要用米和米磨成的米粉制作。根据风俗和材料不同,品种有五十多个,制作方法有蒸、煮、打等多种。糕中最受欢迎的是打糕和松饼。打糕是将糯米洗净淘好后蒸熟,然后在打糕槽里用木锤打制,打到不见整颗米粒为止,故名打糕。然后,切成块蘸上豆面、小豆面、绿豆、蜂蜜等食用。松饼先是用开水把大米面和好,再将米面蒸熟。然后擀出小片将小豆、芝麻、栗子、枣、糖等做馅包成半月形等各种形状后放在铺上松针的锅里蒸熟,使之散发出很浓的松香味,故名松饼。 此外,朝鲜族的主食还有面条。面条有冷面、热面、拌面等。主要制作材料有荞麦面、白面、玉米面、淀粉等。其中朝鲜族最喜爱吃的就是冷面。冷面多于夏季食用,一般用小麦粉、荞麦粉和甘薯淀粉混合制成面条,以牛骨煮汤,食用时汤中加辣椒、酱牛肉片、苹果片及其它调料。面条筋道,汤味香辣,入口凉爽,回味长久。 其次,朝鲜族的副食主要有汤和泡菜。朝鲜族喜欢喝汤,汤是日常生活中必备的,素有“宁无菜肴也要有汤”之说,其种类多达三十余种。其中,大酱汤和狗肉汤最受青睐。大酱汤是用大酱、蔬菜、肉、鱼、豆油等作为主要原料,通常在早饭和晚饭时喝,一般喝热汤,三伏天则多喝凉汤。狗肉汤也称狗酱汤、补身汤,能滋补身体,去热防暑。 朝鲜族喜欢吃狗肉,但有一条禁忌:操办婚、丧事或搬家、逢年过节时,不杀狗、也不吃狗肉。 泡菜在朝鲜族菜肴中占有一席之地。她不仅最为普及,而且最富民族特色。朝鲜族吃泡菜有悠久的历史,有“男人可以没老婆,但不可以没泡菜”的俗谚。泡菜是一种发酵食品,大致可分为过冬的泡菜和春夏秋冬随腌随吃的泡菜,其种类也繁多。根据原料、制法、用法的不同,其口味也各异。其中最受欢迎的是朝鲜酸辣白菜,它是将洗净的白菜用淡盐水腌过之后,再配以辣椒面、蒜、葱等作料搅拌成的底料,装在坛罐里发酵而成的。此外,朝鲜族拌小菜,风味独特,鲜美爽口,酸辣多味,健脾开胃,制作简单,经济实惠,深受欢迎。 最后,朝鲜族还有饮酒的习惯,自古以来就有无酒不成礼的文化传统。酒类除白酒外,还有民间酿造的米酒、浊酒、清酒等。逢年过节,红白喜事,接待亲朋好友时都不能缺酒。饮酒时,大家往往即席唱歌或跳舞。浊酒是用粮食酿造,朝鲜语称“麻克里”,酿造简便,酒精度不高,在乡村仍然流行,多作为清凉饮料。 (2)饮食礼仪 朝鲜族将朝鲜族将尊敬老人当作家庭和整个社会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礼节和美德,老年人在家庭内和社会中普遍受到尊敬。因此,吃饭时给老人摆上单人桌用餐,等老人先动筷勺之后,其他人才开始吃饭,离席时也要等长辈先离席。晚辈更不得与老人同席喝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