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3.3勾股定理的简单应用

3.3勾股定理的简单应用

3.3勾股定理的简单应用
3.3勾股定理的简单应用

§勾股定理的简单应用教学案主备人:徐婧

自主学习

在Rt△ABC中,∠C=,

(1)若BC=9,AC=12,则AB= ,(2)若BC=8,AC=10,则AC=

(3)若AC=5,AB=13,则BC= ,(4)若AB+AC=9,BC=3,则AC= ,AB=

探究活动

例1、《九章算术》中有折竹问题:今有竹高一丈,末折抵地,去根三尺,问折高几何

题意是:有一根竹子,原高一丈(1丈=10尺),中部有一处折断,竹梢触地面离竹根3尺,问折断处离地面多高

练习:在平静的湖面上,有一枝红莲高出水面1米,一阵风吹来,红莲被吹到一边,花朵齐及水面,已知红莲移动的水平距离为2米,问这里水深是多少(画出图形并解答)

例2. 如图,AD是△ABC的中线,AD=24,AB=26,BC=20,求AC.

|

练习:在四边形ABCD中,∠B=90度AB=3,BC=4,CD=12,AD=13,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是多少

例 3. “引葭赴岸”是《九章算术》中的一道题:“今有池一丈,葭生其中央,出水一尺,引葭赴岸,适与岸齐.问水深,葭长各几何”题意是:有一个底面是边长为1O尺的正方形池塘,一棵芦苇AB生长在它的中央,高出水面BC为l尺.如果把该芦苇沿与水池边垂直的方向拉向岸边,那么芦苇的顶部B恰好碰到岸边的B'(如图).问水深和芦苇长各多少(画出几何图形并解答)、

练习:1.如图,一个梯子AB长米,顶端A靠在墙AC上,这时梯子下端B与墙角C距离为米,梯子滑动后停在DE的位置上,测得BD长为米,则梯子顶端A下落了多少米.

/

2.如图,折叠长方形纸片AB CD,使点D落在边B C上的点F处(折痕为AE).已知AB=D C=6c m,A D=B C=10cm.求E C的长

1.5m §勾股定理的简单应用达标自测

班级 姓名

1.平地上,有一棵树高8m ,另一棵3m ,两树之间相距12m ,一只小鸟在其中一棵树的树梢飞到另一棵的树梢,问它飞行的最短距离是 m

2.“天天超市”的仓库大门尺寸如图所示,一块长2.4m ,宽2m 的平板玻璃

(填“能”或者“不能”)从仓库大门入库

3.如图所示,有一圆柱形油罐,现要以油罐底部的一点A 环绕油罐建梯子(图中虚线),并且要正好建到A 点正上方的油罐顶部的B 点,已知油罐高AB=5米,油罐底面的周长是12米,则梯子最短长度为 米.

4.如图,在Rt △ABC 中,∠C=90°,D 为AC 上一点,且DA=DB=5,

又△DAB 的面积为10,那么DC 的长是

5农村常用塑料薄膜搭建截面为半圆型的全封闭蔬菜大棚,如图所示,若为防止薄膜被风吹起,

在大棚上从A 到C ,从B 到D 用绳子固定薄膜,如果不考虑接头部分。最少需要绳子多少米(π取3)

6.如图,ABC ?中,13AB =,14BC =,15AC =,求BC 边上的高AD .

A C

B D

D C

B A

7.如图,折叠直角三角形纸片ABC,使直角边AC落在斜边AB上(折痕为AD,点C落到点E处),已知AC=6㎝,BC=8㎝.求CD的长

8.如图,有两只猴子在一棵树CD高5m的点B处,他们都要到A处的池塘去喝水,其中一只猴子沿树爬下去到离树10m处的池塘A处,另一只猴子爬到树顶D后直线越向池塘的A处,如果两只猴子所经过的路程相等,这棵树高有多少米

9.有一根长70cm的木棒,要放入长、宽、高分别是50cm,40cm,30cm的木箱中,能放进去吗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3.3勾股定理的简单应用 教学案(无答案)

§3.3勾股定理的简单应用教学案 学习目标: 1.能运用勾股定理及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2.构造直角三角形及正确解出此类方程. 3.运用勾股定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自主学习 在Rt△ABC中,∠C=, (1)若BC=9,AC=12,则AB= ,(2)若BC=8,AC=10,则AC= (3)若AC=5,AB=13,则BC= ,(4)若AB+AC=9,BC=3,则AC= ,AB= 探究活动 例1、《九章算术》中有折竹问题:今有竹高一丈,末折抵地,去根三尺,问折高几何? 题意是:有一根竹子,原高一丈(1丈=10尺),中部有一处折断,竹梢触地面离竹根3尺,问折断处离地面多高 练习:在平静的湖面上,有一枝红莲高出水面1米,一阵风吹来,红莲被吹到一边,花朵齐及水面,已知红莲移动的水平距离为2米,问这里水深是多少?(画出图形并解答) 例2. 如图,AD是△ABC的中线,AD=24,AB=26,BC=20,求AC.

练习:在四边形ABCD中,∠B=90度AB=3,BC=4,CD=12,AD=13,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是多少? 例3. “引葭赴岸”是《九章算术》中的一道题:“今有池一丈,葭生 其中央,出水一尺,引葭赴岸,适与岸齐.问水深,葭长各几何?”题意是:有一个底面是边长为1O尺的正方形池塘,一棵芦苇AB生长在它的中央,高出水面BC为l尺.如果把该芦苇沿与水池边垂直的方向拉向岸边,那么芦苇的顶部B恰好碰到岸边的B'(如图).问水深和芦苇长各多少?(画出几何图形并解答) 练习:1.如图,一个梯子AB长2.5米,顶端A靠在墙AC上,这时梯子下端B与墙角C距离为1.5米,梯子滑动后停在DE的位置上,测得BD长为0.5米,则梯子顶端A下落了多少米. 2.如图,折叠长方形纸片AB CD,使点D落在边B C上的点F处(折痕为AE).已知AB=D C=6c m,A D=B C=10cm.求E C的长

勾股定理实际应用教学设计

勾股定理应用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会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 2.通过探究,会运用勾股定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勾股定理的应用。 教学难点 实际问题向数学问题的转化 教学过程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研究勾股定理在实际中的应用 一、复习旧知 复习勾股定理以及一些简单的计算 (1)勾股定理: (2)求出下列直角三角形中未知的边. A C B 二、合作探究 通过四个问题,让学生明白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去使用勾股定理。 问题1.有一个边长为1米正方形的洞口,想用一个圆形盖去盖住这个洞口,则圆形盖半径至少为多少米.? 5 m处断裂,旗杆顶部落在离底部12 m处,问旗杆折断前 如下图,要将楼梯铺上地毯,则需要米长的地毯. 5米长的梯子AB,斜着靠在竖直的墙AO上,这时AO的距离为3米. ①球梯子的底端B距墙角O多少米? ②如果梯的顶端A沿墙下滑1米至C,请同学们猜一猜,底端B也将滑动1米吗? 算一算,底端滑动的距离。(结果保留1位小数). 6 1 A C B 2 30° C B 2 2

三.深化新知 “引葭赴岸”是《九章算术》中的一道题“今有池方一丈,葭生其中央,出水一尺,引葭赴 岸,适与岸齐。问水深、葭长各几何?”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五、运用新知 1校园里有两棵树,相距15米,一棵树高10米,另一棵树高18米,一只小鸟从一棵树的顶 端飞到另一棵树的顶端,小鸟至少要飞米。 2如图,一根12米高的电线杆两侧各用15米的铁丝固定,两个固定点之间的距离 是。 4、一根32厘米的绳子被折成如图所示的形状钉在P、Q两点,PQ=16厘米,且RP⊥PQ,则RQ= 厘米。 3、小东拿着一根长竹竿进一个宽为三米的城门,他先横着拿不进去,又竖起来拿,结果竿比城 门高1米,当他把竿斜着时,两端刚好顶着城门的对角,问竿长多少米。 六、课后反思 我学到了什么—————— 还想知道什么——————

勾股定理及其应用总结归纳

精心整理第五次课勾股定理及其应用 本章知识要点 A. 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B. 验证、证明勾股定理及其依据(面积法)。

重点知识勾股定理的验证

重点知识确定几何体上的最短路线 例1 B A

图 AC=c ,请利用四边形D C BC ''的面积验证勾股定理222c b a =+. (2)如图1-1-9(2),台风过后,一希望小学的旗杆在离地某处断裂,旗杆顶部落在离旗杆底部 8m 处,已知旗杆原长16 m ,你能求出旗杆在离底部多少米的位置断裂吗? 例7 如图1-2-6,A 、B 两个小镇在河流CD 同侧,到河的距离分别为AC =10千米,BD =30千米, 图 图1-2-9

且CD=30千米,现在要在河岸上修建一个自来水厂,分别向A、B两镇供水.铺设水管的费用为每千米3万元,请你在河岸上选择自来水厂的位置,使铺设水管的总费用最低,并求出最低总费用. 例8 如图1-2-7,一架长2.5m的梯子,斜立在一竖起的墙上,梯子底端距离墙底0.7m,如果 家庭作业 =,CH=,5.△ABC中,AB=25,BC=20,CA=15,CM和CH分别是中线和高。那么S △ABC MH= 图 6.已知直角三角形两边的长为3和4,则此三角形的周长为__________.

7.△ABC 中,AB=AC=17cm ,BC=16cm ,AD ⊥BC 于D ,则AD= . 8.如图1-1-2,D 为△ABC 的边BC 上的一点,已知AB=13,AD=12, AC=15,BD=5,则BC 的长为 9.如图1-1-5,A 、B 两个小集镇在河流CD 的同侧,分别到河的距离为AC=10千米,BD=30千米, 且CD=30千米,现在要在河边建一自来水厂,向A 、B 两镇供水,铺设水管的费用为每千米3万 元,请你在河流CD 上选择水厂的位置M ,使铺设水管的费用最节省,并求出总费用是多少? 10.如图1-1-6,一架梯子的长度为25米,如图斜靠在墙上,梯子顶端离墙底端为7米。 这个梯子顶端离地面有多高? 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了4 11.如图1-2-11,长方体的长为15cm ,宽为10果要沿着长方体的表面从点A 爬到点B 图1-1-2 B 图

1.3《勾股定理的应用》优质课-北师大教学设计精品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运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学会选择适当的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立,使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学习目标 1.会直接利用勾股定理求直角三角形的边长. 2.能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求直角三角形的边长. 3.会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垂直. 学情分析 认知基础: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过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基本数学事实“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八年级有学习了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知识基础. 活动基础:八年级学生好奇心浓厚,思维活跃,参与意识强. 经过七年级一年的小组合作学习锻炼,磨合,小组成员之间合作融洽默契,合作能力较强,部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这为本节课的小组合作,同桌互助,学生讲解提供了活动基础. 学生自身的学习基础:我班生源以外来务工子女为主,家长文化水平低,学生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基础都不好,课后辅导几乎是空白. 学法设计: 基于以上学情,在学习内容上,我以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引入课题,以故事贯穿知识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习目标的设置上,我以让学生获得继续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为宗旨,在例题和检测题选择上紧扣学习学习目标,突出数学思想方法,避免繁杂的计算, 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减少分化. 在学法方面方法,我以学生的想一想、做一做、算一算、议一议等活动贯穿课堂,采取独立思考,同桌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展示等方法,为学生自主学习、互助学习、展示自己搭建舞台. 老师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 重点: 能运用勾股定理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 结合方程利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勾股定理的证明和应用

第3章勾股定理知识结构: 勾股定理1.勾股定理 (1)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2)勾股定理的验证-------用拼图法,借助面积不变的关系来证明 (3)应用 1.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两边求第三边 2.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两边求第三边上的高 2.勾股定理 的逆定理 (1)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 三角形 (2)勾股数 1.满足a2+b2=c2的三个正整数a,b,c称为 勾股数 2.常见的勾股数 (1)3,4,5 (2)5,12,13 (3)8,15,17 3.应用 (1)勾股定理的简单应用 求几何体表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 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2)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应用---------判定某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

形 勾股定理 一、求网格中图形的面积 求网格中图形的面积,通常用两种方法:“割”或“补”。 二、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拓展延伸:(1)勾股定理揭示的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所以必须注意“在直角三角形中”这一前提。 (2)勾股定理主要用于求线段的长度,因此,遇到求线段的长度问题时,首先想到的是把所求线段转化为某一直角三角形的边,然后利用勾股定理求解。 三、勾股定理的验证 运用拼图的方式,利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计算同一个图形的面积来验证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一、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a,b,c且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注意:(1)还没确定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时,不能说“斜边”“直角边”。 (2)不是所有的c都是斜边,要根据题意具体分析。当满足a2+b2=c2时,c是斜边,它所对的角是直角。 勾股定理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如下表所示: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 公开课获奖教案

第2课时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 1.进一步理解勾股定理的逆定理;(重点) 2.灵活运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难点) 一、情境导入 某港口位于东西方向的海岸线上,“远望号”“海天号”两艘轮船同时离开港口,各自沿一固定的方向航行,“远望号”每小时航行16海里,“海天号”每小时航行12海里,它们离开港口1个半小时后相距30海里,如果知道“远望号”沿东北方向航行,能知道“海天号”沿哪个方向航行吗?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 【类型一】 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求角度 如图,已知点P 是等边△ABC 内 一点,P A =3,PB =4,PC =5,求∠APB 的度数. 解析:将△BPC 绕点B 逆时针旋转60°得△BEA ,连接EP ,判断△APE 为直角三角形,且∠APE =90°,即可得到∠APB 的度数. 解:∵△ABC 为等边三角形,∴BA =BC .可将△BPC 绕点B 逆时针旋转60°得△BEA ,连EP ,∴BE =BP =4,AE =PC =5,∠PBE =60°,∴△BPE 为等边三角形,∴PE =PB =4,∠BPE =60°.在△AEP 中,AE =5,AP =3,PE =4,∴AE 2=PE 2+P A 2,∴△APE 为直角三角形,且∠APE =90°,∴∠APB =90°+60°=150°. 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判 定与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问题 的关键是根据题意构造△APE 为直角三角形. 【类型二】 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求边长 在△ABC 中,D 为BC 边上的点, AB =13,AD =12,CD =9,AC =15,求BD 的长. 解析: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判断出△ACD 为直角三角形,即∠ADC =∠ADB =90°.在Rt △ABD 中利用勾股定理可得出BD 的长度. 解:∵在△ADC 中,AD =12,CD =9,AC =15,∴AC 2=AD 2+CD 2,∴△ADC 是直角三角形,∠ADC =∠ADB =90°,∴△ADB 是直角三角形.在Rt △ADB 中,∵AD =12,AB =13,∴BD =AB 2-AD 2=5,∴BD 的长为5. 方法总结:解题时可先通过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证明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然后再进行转化,最后求解,这种方法常用在解有公共直角或两直角互为邻补角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的图形中. 【类型三】 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实际应用 如图,是一农民建房时挖地基的 平面图,按标准应为长方形,他在挖完后测量了一下,发现AB =DC =8m ,AD =BC =6m ,AC =9m ,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帮他检验一下挖的是否合格? 解析: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来解决,运用直角三角形的判别条件,验证它是

勾股定理的证明

勾股定理的证明 【证法1】(课本的证明) 做8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设它们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斜边长为c ,再做三个边长分别为a 、b 、c 的正方形,把它们像上图那样拼成两个正方形. 从图上可以看到,这两个正方形的边长都是a + b ,所以面积相等. 即 ab c ab b a 2 142 142 2 2 ? +=? ++, 整理得 2 2 2 c b a =+. 【证法2】(邹元治证明) 以a 、b 为直角边,以c 为斜边做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则每个直角三角 形的面积等于ab 2 1. 把这四个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所示形状,使A 、E 、B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B 、F 、C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C 、G 、D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 ∵ Rt ΔHAE ≌ Rt ΔEBF , ∴ ∠AHE = ∠BEF . ∵ ∠AEH + ∠AHE = 90o, ∴ ∠AEH + ∠BEF = 90o. ∴ ∠HEF = 180o―90o= 90o. ∴ 四边形EFGH 是一个边长为c 的 正方形. 它的面积等于c 2. ∵ Rt ΔGDH ≌ Rt ΔHAE , ∴ ∠HGD = ∠EHA . ∵ ∠HGD + ∠GHD = 90o, ∴ ∠EHA + ∠GHD = 90o. 又∵ ∠GHE = 90o, ∴ ∠DHA = 90o+ 90o= 180o. ∴ ABCD 是一个边长为a + b 的正方形,它的面积等于() 2 b a +. ∴ () 2 2 2 14c ab b a +? =+. ∴ 2 2 2 c b a =+. D G C F A H E B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b a b a b a b a c b a c b a c b a c b a c b a c b a

3.3勾股定理的简单应用.doc

3.3 勾股定理的简单应用 学习目标:1、巩固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2、会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解决问题 【复习回顾】 问题1:勾股定理是如何描述的?符号语言如何表示? 问题2:你能说出这个定理的逆命题吗?符号语言如何表示? 【情境创设】 从远处看,斜拉桥的索塔、桥面与拉索组成许多直角 三角形.已知桥面以上索塔AB的高,怎样计算AC、AD、AE、 AF、AG的长? 思考,讨论并交流线段的长的计算. 【例题1】 【课堂练习1】 “引葭赴岸”是《九章算术》中另一道题“今有池方一丈,葭 生其中央,出水一尺,引葭赴岸,适与岸齐.问水深、葭长各 几何?”(有一个边长为10尺的正方形池塘,在水池正中央有 一根新生的芦苇,它高出水面1尺,如果把这根芦苇沿与水池 边垂直的方向拉向岸边,它的顶端恰好到达岸边.请问这个水 池的深度和这根芦苇的长度各是多少?) 【例题2探究】 【课堂练习2】 1、在△ABC中,AB=AC=17,BC=16,求△ABC的面积. 2、在△ABC中,AD⊥BC,AB=15,AD=12,AC=13,求△ABC的周长和面积. 【课堂小结】 本节课2个目标你达成个?分别是: :

3.3 勾股定理的简单应用练习 1、在一块平地上,离张大爷家屋前9m 处有一棵大树.在一次强风中,这棵树从离地面6m 处折断倒下,量得倒下部分的长是10m ,则大树倒下时能砸到张大爷的房子吗?() A.一定不会 B.可能会 C.一定会 D.无法确定 2、如图,有两棵树,一棵高10米,另一棵高4米,两树相距8米.一只鸟从一棵树的树梢飞到另一棵树的树梢,问小鸟至少飞行() A.8米 B.10米 C.12米 D.14米 3、如图,是一个人字形屋架,为等腰三角形ABC ,跨度AB =24?m ,上弦AC =13m ,则中柱CD =________m . 4、如图,要在高AC 为6米,斜坡AB 长10米的楼梯表面铺地毯,地毯的长度至少需要多少米? 5、如图,一圆柱体的底面周长为40cm ,高AB 为15cm ,BC 是上底面的直径,一只蚂蚁从 点A 出发,沿着圆柱的侧面爬行到点C ,试求出爬行的最短路程. 6、某校A 与直线公路距离为3000m ,又与该公路上某车站D 的距离为5000m ,现要在公路 这边建一个小商店C ,使之与学校A 及车站D 的距离相等,那么该店与车站D 的距离是多少? D C B A

几种简单证明勾股定理的方法

几种简单证明勾股定理的方法 ——拼图法、定理法 江苏省泗阳县李口中学沈正中 据说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10大科学发现,勾股定理就是其中之一。早在4000多年前,中国的大禹曾在治理洪水的过程中利用勾股定理来测量两地的地势差。迄今为止,关于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已有500余种,各种证法融几何知识与代数知识于一体,完美地体现了数形结合的魅力。让我们动起手来,拼一拼,想一想,娱乐几种,去感悟数学 的神奇和妙趣吧! 一、拼图法证明(举例12种) 拼法一:用四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直角边为a 、b ,斜边为c )按图2拼法。 问题:你能用两种方法表示左图的面积吗?对比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你发现了什么? 分析图2:S 正方形=(a+b )2= c 2 + 4×2 1ab 化简可得:a 2+b 2 = c 2 拼法二:做8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设它们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斜边长为c ,再做三个边长分别为a 、b 、c 的正方形,把它们像左 图那样拼成两个正方形。 从图上可以看到,这两个正方形的边长都是a + b ,所以面积相等. 即 a 2+ b 2+4×21ab = c 2+4×21ab 整理得 a 2+b 2 = c 2 拼法三:用四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直角边为a 、b ,斜边为c )按图3拼法。 问题:图3是由三国时期的数学家赵爽在为《周髀算经》作注时给出的。在图3中用同样的办法研究,你有什么发现?你能验证a 2+b 2=c 2吗? 分析图3:S 正方形= c 2 =(a-b )2+ 4×21ab 化简可得:a 2+b 2 = c 2 图1 图2 图3 图4 b a b a b a b a c b a c b a c b a c b a c b a c b a

勾股定理的简单应用教案

课题 3.3勾股定理的应用第1课时 学习目标1、在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 2、进一步发展有条理思考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3、通过对勾股定理应用,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解斜三角形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 教学难点勾股定理及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条件的应用的区别 教法教具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师活动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 勾股定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从远处看,斜拉桥的索塔、桥面与拉索组成许多直角三角形 二探索活动 已知桥面以上索塔AB的高,怎样计算AC、AD、AE、AF、AG的 长. A B C E F G D

二.例题教学 例1 九章算术中的“折竹”问题:今有竹高一丈,末折抵地,去根三尺,问折者高几何? 意思是:有一根竹子原高1丈(1丈=10尺),中部有一处折断,竹梢触地面处离竹根3尺,试问折断处离地面多高? 练习 “引葭赴岸”是《九章算术》中另一道题“今有池方一丈,葭生其中央,出水一尺,引葭赴岸,适与岸齐.问水深、葭长各几何?” 题意是:有一个边长为10尺的正方形池塘,在水池正中央有一根新生的芦苇,它高出水面1尺,如果把这根芦苇沿与水池边垂直的方向拉向岸边,它的顶端恰好到达岸边.请问这个水池的深度和这根芦苇的长度各是多少? A C B 例2 如图,在△ABC中,AB=26,BC=20,BC边上的中线AD =24,求AC.

勾股定理与它的逆定理在应用上有什么区别? 三.展示交流 1.如图,在△ABC 中, AB =AC =17,BC =16,求△ABC 的面积. 2如图,在△ ABC 中,AD ⊥BC ,AB =15,AD =12,AC =13,求△ABC 的周长和面积. 3、如图,以△ABC 的三边为直径向外作半圆,且S 1+S 3=S 2,试判断△ABC 的形状? 四.总结 从勾股定理的应用中我们进一步体会到直角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有着密切的联系;把研究等腰三角形转化为研究直角 D C B A D C B A

勾股定理简单应用

勾股定理应用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会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 2.通过探究,会运用勾股定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勾股定理的应用。 教学难点 实际问题向数学问题的转化 教学过程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研究勾股定理在实际中的应用 一、 复习旧知 复习勾股定理以及一些简单的计算 ⑴勾股定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求出下列直角三角形中未知的边. 通过四个问题,让学生明白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去使用勾股定理 问题1.有一个边长为1米正方形的洞口,想用一个圆形盖去盖住这个洞口, 则圆形盖半径至 少为多少米? ? 问题2.如图所示,一旗杆在离地面 5 m 处断裂,旗杆顶部落在离底部 12 m 处,问旗杆 折断前有多咼? 合作探究 B A 2 C C C

问题4.如图,一个5米长的梯子AB 斜着靠在竖直的墙A0上,这时A0的距离为3米. ① 球梯子的底端B 距墙角0多少米? ② 如果梯的顶端A 沿墙下滑1米至C,请同学们猜一猜,底端 B 也将滑动1米吗? 算一算,底端滑动的距离。(结果保留 1位小数). 三. 深化新知 “引葭赴岸”是《九章算术》中的一道题“今有池方一丈,葭生其中央,出水一尺 , 引 葭赴岸,适与岸齐。问水深、葭长各几何?”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五、运用新知 1校园里有两棵树,相距15米,一棵树高10米,另一棵树高18米,一只小鸟从一棵树 的顶端飞到另一棵树的顶端,小鸟至少要飞 ___________ 米。 2如图,一根12米高的电线杆两侧各用 15米的铁丝固定,两个固定点之间的距离 问题3.如下图,要将楼梯铺上地毯,则需要 _____ 米长的地毯.

勾股定理的应用

卓邦教育勾股定理应用练习 1.《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数学专著,它的出现标志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折竹抵地”问题源自《九章算术》中:“今有竹高一丈,末折抵地,去本四尺,问折者高几何?”意思是:一根竹子,原高一丈,一阵风将竹子折断,其竹梢恰好抵地,抵地处离竹子底部4尺远(如图),则折断后的竹子高度为多少尺?(1丈=10尺)() A、3 B、5 C、4.2 D、4 1题2题3题4题 2.如图,一个梯子AB斜靠在一竖直的墙AO上,测得AO=8米.若梯子的顶端沿墙面向下滑动2米,这时梯子的底端在水平的地面也恰好向外移动2米,则梯子AB的长度为() A、10米 B、6米 C、7米 D、8米 3.如图,有一个水池,水面是一边长为10尺的正方形,在水池正中央有一根芦苇,它高出水面1尺.如果把这根芦苇拉向水池一边的中点,它的顶端恰好到达池边的水面,这根芦苇的长度为()尺. A、10 B、12 C、13 D、14 4.如图,一棵大树在离地面6米高的B处断裂,树顶A落在离树底部C的8米处,则大树断裂之前的高度为() A、10米 B、16米 C、15米 D、14米 5.如图,高速公路上有A、B两点相距25km,C、D为两村庄,已知DA=10km,CB=15km.DA⊥AB 于A,CB⊥AB于B,现要在AB上建一个服务站E,使得C、D两村庄到E站的距离相等,则AE的长是()km. A、5 B、10 C、15 D、25 6.如图,小明爸爸在鱼池边开了一块四边形土地种了一些蔬菜,爸爸让小明计算这块土地的面积,以便估算产量.小明测得AB=8m,AD=6m,CD=24m,BC=26m,又已知∠A=90°.求这块土地的面积. 7.如图,某地方政府决定在相距50km的两站之间的公路旁E点,修建一个土特产加工基地,且C、D两村到点E的距离相等,已知DA⊥AB于A,CB⊥AB于B,DA=30km,CB=20km,那么基地E应建在离A站多少千米的地方?

勾股定理16种经典证明方法与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证法 1】(课本的证明) 做 8 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设它们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 a 、b ,斜边长为 c ,再做三个边长分别为 a 、b 、 c 的正 方形,把它们像上图那样拼成两个正方形 . 从图上可以看到,这两个正方形的边长都是 a + b ,所以面积相等 . 即 证法 2】(邹元治证明) ∵ Rt ΔHAE ≌ Rt ΔEBF, ∴ ∠AHE = ∠ BEF. ∵ ∠AEH + ∠AHE = 90o, ∴ ∠AEH + ∠BEF = 90o. ∴ ∠HEF = 180 o ― 90o= 90 o. ∴ 四边形 EFGH 是一个边长为 c 的 正方形 . 它的 面积等于 c 2. ∵ Rt Δ GDH ≌ Rt ΔHAE, ∴ ∠HGD = ∠EHA. ∵ ∠HGD + ∠GHD = 90o, ∴ ∠EHA + ∠GHD = 90o. 又∵ ∠GHE = 90o, ∴ ∠DHA = 90o+ 90o= 180 o. ∴ ABCD 是一个边长为 a + b 的正方形,它的面积 等于 ∠HEF = 90 o. EFGH 是一个边长为 b ―a 的正方形,它的面积等于 1 ab 以 a 、 b 为直角边,以 c 为斜边做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则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等 于 角形拼成如图所示形状,使 A 、E 、B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 B 、F 、C 三点在一条直 线上, 把这四个直角三 C 、G 、D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 b 2 4 12 ab c 2 4 1 ab 2 整理得 c 2 1 4 ab 2 c 2 a 2 b 2 c 2 【证法 3】(赵爽证明) 以 a 、 b 为直角边( b>a ), 以 c 为斜 边作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则每个直角 1ab 三角形的面积等于 把这四个直角三 角形拼成如图所示形状 ∵ Rt Δ DAH ≌ Rt ΔABE, ∴ ∠HDA = ∠EAB. ∵ ∠HAD + ∠HAD = 90o , ∴ ∠EAB + ∠HAD = 90o , ∴ ABCD 是一个边长为 c 的正方形,它的面积等于 c 2. ∵ EF = FG =GH =HE = b ― a , ba

14.2 勾股定理的应用

14.2 勾股定理的应用 教学目标 教学知识点:能运用勾股定理及直角三角形的判别条件(即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训练要求:1.学会观察图形,勇于探索图形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在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几何图形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 情感与价值观要求:1.通过有趣的问题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实用性,体现人人都学有用的数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探索、发现给定事物中隐含的勾股定理及其逆及理,并用它们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难点:利用数学中的建模思想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勾股定理,你还记得它有什么作用吗? 例如:欲登12米高的建筑物,为安全需要,需使梯子底端离建筑物5米,至少需多长的梯子? 根据题意,(如图)AC是建筑物,则AC=12米,BC=5米,AB是梯子的长度.所以在Rt△ABC 中,AB2=AC2+BC2=122+52=132;AB=13米. 所以至少需13米长的梯子. 2、讲授新课:①、蚂蚁怎么走最近

出示问题:有一个圆柱,它的高等于12厘米,底面半径等于3厘米.在圆行柱的底面A 点有一只蚂蚁,它想吃到上底面上与A 点相对的B 点处的食物,需要爬行的的最短路程是多少?(π的值取3). (1)同学们可自己做一个圆柱,尝试从A 点到B 点沿圆柱的侧面画出几条路线,你觉得哪条路线最短呢?(小组讨论) (2)如图,将圆柱侧面剪开展开成一个长方形,从A 点到B 点的最短路线是什么?你画对了吗? (3)蚂蚁从A 点出发,想吃到B 点上的食物,它沿圆柱侧面爬行的最短路程是多少?(学生分组讨论,公布结果) 我们知道,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长方形.好了,现在咱们就用剪刀沿母线AA ′将圆柱的侧面展开(如下图). 我们不难发现,刚才几位同学的走法: (1)A →A ′→B ; (2)A →B ′→B ; (3)A →D →B ; (4)A —→B. 哪条路线是最短呢?你画对了吗? 第(4)条路线最短.因为“两点之间的连线中线段最短”. ②、做一做。李叔叔随身只带卷尺检测AD ,BC 是否与底边AB 垂直,也就是要检测 ∠DAB=90°,∠CBA=90°.连结BD 或AC ,也就是要检测△DAB 和△CBA 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很显然,这是一个需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来解决的实际问题. ③、随堂练习 出示投影片 A B A B

初中数学竞赛——勾股定理及其应用

初中数学竞赛勾股定理与应用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勾股定理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三边长a,b,c有下面关系: 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早在3000年前,我国已有“勾广三,股修四,径阳五”的说法.关于勾股定理,有很多证法,在我国它们都是用拼图形面积方法来证明的.下面的证法1是欧几里得证法. 证法1 如图2-16所示.在Rt△ABC的外侧,以各边为边长分别作正方形ABDE,BCHK,ACFG,它们的面积分别是c2,a2,b2.下面证明,大正方形的面积等于两个小正方形的面积之和.过C引CM∥BD,交AB于L,连接BG,CE.因为 AB=AE,AC=AG,∠CAE=∠BAG, 所以△ACE≌△AGB(SAS).而 所以 S AEML=b2.① 同理可证 S BLMD=a2.② ①+②得 S ABDE=S AEML+S BLMD=b2+a2, 即 c2=a2+b2. 证法2 如图2-17所示.将Rt△ABC的两条直角边CA,CB分别延长到D,F,使AD=a,BF=b.完成正方形CDEF(它的边长为a+b),又在DE上截取DG=b,在EF上截取EH=b,连接AG,GH,HB.由作图易知 △ADG≌△GEH≌△HFB≌△ABC, 所以 AG=GH=HB=AB=c, ∠BAG=∠AGH=∠GHB=∠HBA=90°, 因此,AGHB为边长是c的正方形.显然,正方形CDEF的面积等于正方形AGHB的面积与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ABC,△ADG,△GEH,△HFB)的面积和,即 化简得 a2+b2=c2. 证法3 如图2-18.在直角三角形ABC的斜边AB上向外作正方形ABDE,延长CB,自E作EG⊥CB延长线于G,自D作DK⊥CB 延长线于K,又作AF, DH分别垂直EG于F,H.由作图不难证明,下述各直角三角形均与Rt△ABC全等: △AFE≌△EHD≌△BKD≌△ACB. 设五边形ACKDE的面积为S,一方面 S=S ABDE+2S△ABC,① 另一方面 S=S ACGF+S HGKD+2S△ABC.② 由①,② 所以 c2=a2+b2. 关于勾股定理,在我国古代还有很多类似上述拼图求积的证明方法,我们将在习题中展示其中一小部分,它们都以中国古代数学家的名字命名. 利用勾股定理,在一般三角形中,可以得到一个更一般的结论. 定理在三角形中,锐角(或钝角)所对的边的平方等于另外两边的平方和,减去(或加上)这两边中的一边与另一边在这边(或其延长线)上的射影的乘积的2倍.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1.2勾股定理的简单应用 同步训练卷

北师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1.1.2勾股定理的简单应用 同步训练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3*10=30) 1.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12,斜边长为5,则面积为() A.12 B.10 C.8 D.6 2.如图,三个正方形围成一个直角三角形,64,100分别为所在正方形的面积,则图中字母M所代表的正方形的边长是() A.6 B.8 C.36 D.164 3.《九章算术》中的“折竹抵地”问题(如图):今有竹高一丈,末折抵地,去根六尺.问折高者几何?意思是:一根竹子,原高一丈(一丈=10尺),一阵风将竹子折断,其竹梢恰好抵地,抵地处离竹子底部6尺远,问折断处离地面的高度是多少?设折断处离地面的高度为x尺,则可列方程为() A.x2-6=(10-x)2B.x2-62=(10-x)2 C.x2+6=(10-x)2D.x2+62=(10-x)2 4.如图,点E在正方形ABCD内,满足∠AEB=90°,AE=6,BE=8,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A.48 B.60 C.76 D.80 5.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AB=4,BC=6,将△ABC沿AC折叠,使点B落在点E处,CE交AD于点F,则DF的长等于()

A.35 B.53 C.73 D.54 6. 如图所示是一段楼梯,高BC 是3 m ,斜边AB 是5 m ,如果在楼梯上铺地毯,那么地毯的长至少需要( ) A .5 m B .6 m C .7 m D .8 m 7. 如图,直线l 上有三个正方形a ,b ,c ,若a ,c 的面积分别为5和11,则b 的面积为( ) A .4 B .6 C .16 D .55 8.有长度为9 cm ,12 cm ,15 cm ,36 cm ,39 cm 的五根木棒,用其中的三根首尾连接可搭成直角三角形的个数为( ) A .1 B .2 C .3 D .4 9.如图,长方形ABCD 的对角线AC =10,BC =8,则图中五个小长方形的周长之和为( ) A .14 B .16 C .20 D .28 10.“赵爽弦图”巧妙地利用面积关系证明了勾股定理,是我国古代数学的骄傲.如图的“赵爽弦图”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设直角三角形的较长直角边长为a ,较短直角边长为b.若ab =8,大正方形的面积为25,则小正方形的边长为( ) A .9 B .6 C .4 D .3 二.填空题(共8小题,3*8=24)

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及应用研究开题报告

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2015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审批表 学生姓名顾鹏飞学号13583115 指导教师张筱玮职称教授所选题目名称: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及应用研究 选题性质:()A.理论研究(√)B.应用研究()C.应用理论研究 选题的目的和理论、实践意义: 勾股定理是几何中几个重要定理之一,它揭示的是直角三角形中三边的数量关系。 它在数学的发展中起过重要的作用,在现时世界中也有着广泛的作用。学生通过对勾股定理的学习,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对直角三角形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为以后学习三角函数奠定基础。 勾股定理现约有500种证明方法,是数学定理中证明方法最多的定理之一。勾股定理是人类早期发现并证明的重要数学定理之一,用代数思想解决几何问题的最重要的工具之一,也是数形结合的纽带之一。“勾三,股四,弦五”是勾股定理的一个最著名的例子。 勾股定理作为一个被人类早期发现并证明的重要数学定理之一,对数学的发展产生了不可小视的影响。勾股定理使人们以代数的思想与概念来解决几何问题,正是“数形结合”思想的体现,这样的思想角度是十分重要的。同时,勾股定理的发现推动了人类对数学几何更深的探索;通过勾股定理,我们可以推导出许多其它真命题与定理,这大大地方便了我们对几何问题的解决,也使数学的发展迈出了一大步。[12]更为重要的是,其后 希帕索斯根据勾股定理发现了第一个无理数( 2),导致第一次数学危机。 指导教师意见: 签字:年月日系领导小组意见: 签字:年月日备注:

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2015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 报告 系别:理学系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论文题目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及应用研究 指导教师张筱玮职称教授学生姓名顾鹏飞学号13583115 一、研究目的(选题的意义和预期应用价值) 勾股定理是几何中几个重要定理之一,它揭示的是直角三角形中三边的数量关系。它在数学的发展中起过重要的作用,在现时世界中也有着广泛的作用。学生通过对勾股定理的学习,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对直角三角形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为以后学习三角函数奠定基础, 勾股定理作为一个被人类早期发现并证明的重要数学定理之一,对数学的发展产生了不可小视的影响。勾股定理使人们以代数的思想与概念来解决几何问题,正是“数形结合”思想的体现,这样的思想角度是十分重要的。同时,勾股定理的发现推动了人类对数学几何更深的探索;通过勾股定理,我们可以推导出许多其它真命题与定理,这大大地方便了我们对几何问题的解决,也使数学的发展迈出了一大步。[12]更为重要的是,其后希帕索斯根据勾股定 理发现了第一个无理数( 2),导致第一次数学危机。 二、与本课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预计可能有所突破和创新的方面(文献综述) 中国: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朝数学家商高就提出“勾三、股四、弦五”。《周髀算经》中记录着商高同周公的一段对话。商高说:“…故折矩,勾广三,股修四,经隅五。”意为:当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3(勾)和4(股)时,径隅(弦)则为5。以后人们就简单地把这个事实说成“勾三股四弦五”,根据该典故称勾股定理为商高定理。 公元三世纪,三国时代的赵爽对《周髀算经》内的勾股定理作出了详细注释,记录于《九章算术》中“勾股各自乘,并而开方除之,即弦”,赵爽创制了一幅“勾股圆方图”,用形数结合得到方法,给出了勾股定理的详细证明。后刘徽在刘徽注中亦证明了勾股定理。 在中国清朝末年,数学家华蘅芳提出了二十多种对于勾股定理证法。 外国:在公元前约三千年的古巴比伦人就知道和应用勾股定理,他们还知道许多勾股数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内收藏着一块编号为“普林顿322”的古巴比伦泥板,上面就记载了很多勾股数。古埃及人在建筑宏伟的金字塔和测量尼罗河泛滥后的土地时,也应用过勾股定理。 公元前六世纪,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证明了勾股定理,因而西方人都习惯地称这个定理为毕达哥拉斯定理。

勾股定理及其应用

勾股定理及其应用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第五次课勾股定理及其应用 本章知识要点 A. 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B. 验证、证明勾股定理及其依据(面积法)。 C. 勾股数组、基本勾股数组及勾股数的推算公式。 D. 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应用。 E. 感受“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等数学思想。 重点知识勾股定理的验证

(美)伽菲尔德总统拼图 如右图,直角梯形的面积等于三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之和,所以 ()()22121221 c ab b a b a +?=+? +,即222c b a =+ 赵爽弦图 如右图,用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可得到一个以()a b -为边长的小正方形和一个边长为c 的大正方形,因为大正方形的边长为c ,所以面积为2c ,又因为大正方形被分割成了四个全等的直角边长分别为b a ,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边长为()a b -的正方形,所以其面积为 ()2 2 14a b ab -+?所以()2 22 14a b ab c -+?=,从而222b a c +=. 刘徽:青朱出入图 如右图,通过拼图,以c 为边长的正方形面积等于分别以b a ,为边长的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 名师提示 用拼图法验证勾股定理的思路:①图形经过割补拼接后,只 要没有重叠、没有空隙,那么面积就不会改变;②根据同一种图形面积的不同表示方法(简称面积法)列出等式,推导勾股定理 重点知识 确定几何体上的最短路线 描述 示意图 9 E D B A C F 7 D A E B C F 展开 5 甲 F D E F

勾股定理的证明和应用

知识结构: 2. 勾股定理 的逆定理 (2)勾股数 (1)勾股定理的简单应用 3. 应用 (2)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应用 a,b,c 满足a 2+b 2=c 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 三 1. 满 足 a 2+ b 2=c 2 的三个正整数 a,b,c 称为勾 股数 (1)3,4,5 2. 常见的勾股数 (2)5,12,13 (3)8,15,17 求几何体表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 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 判定某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 3.1 勾股定理 一、 求网格中图形的面积 求网格中图形的面积,通常用两种方法: “割 ”或“补”。 二、 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拓展延伸 :(1)勾股定理揭示的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所以必须注意 “在直角三角形中 这一前提。 (2)勾股定理主要用于求线段的长度,因此,遇到求线段的长度问题时,首先想到的是把 所求线段转化为某一直角三角形的边,然后利用勾股定理求解。 三、 勾股定理的验证 运用拼图的方式,利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计算同一个图形的面积来验证勾股定理。 第 3 章 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 (1)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2)勾股定理的验证 1.勾股定理 1.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两边求第三边 (3)应用 2.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两边求第三边上的高 (1)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 角形 用拼图法 ,借助面积不变的关系来证明

3.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一、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a,b,c且a2 3+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注意:(1)还没确定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时,不能说斜边”直角边”。 (2)不是所有的c都是斜边,要根据题意具体分析。当满足a2+b2=c2时,c是斜边,它所 对的角是直角。 下表所示: 二、勾股数 满足关系a2+b2=c2的3个正整数a,b,c称为勾股数。 勾股数必须是正整数。 一组勾股数中各数的相同的正整数倍也是一组新的勾股数。 记住常用的勾股数可以提高做题速度。 3.3勾股定理的简单应用 一、勾股定理的应用 运用勾股定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在应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时,应先 构造出直角三角形,然后把直角三角形的某两条边表示出来。 注意:应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时,先弄清直角三角形中哪边是斜边,哪两条边是直角边, 以便进行计算或推理。对于实际问题,应从中抽象出直角三角形或通过添加辅助线构造出直角三角形,以便正确运用勾股定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