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统计基础第三章练习题

统计基础第三章练习题

统计基础第三章练习题
统计基础第三章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反映同一总体在不同时间上的数量对比关系的是()

A、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B、比较相对指标

C、动态相对指标

D、比例相对指标

2、某企业计划要求单位产品成本降低2%,实际降低7%,则其单位成本降低计划完成程度为()

A、102.3%

B、94%

C、140%

D、94.9%

3、已知总体单位数的比重时,计算平均数应用()

A、x=∑x/n

B、x=∑x(f/∑f)

C、x=∑(x.f/∑f)

D、x=∑m/(∑m/x)

4、在不掌握各组单位数资料,只掌握各组标志值和各组标志总量的情况下,宜采用()

A、加权算术平均数

B、加权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简单算术平均数

5、甲、乙两数列的平均数分别为100和14.5,它们的标准差为12.8和3.7,则()

A、甲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高于乙数列

B、乙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高于甲数列

C、两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相同

D、两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无法比较

6、对于不同水平的总体不能直接用标准差比较其标志变动度,这时需分别计算各自的()来比较

A、标准差系数

B、平均差

C、极差

D、均方差

7、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可分为()

A、长期指标和短期指标

B、当期指标和远期指标

C、长期指标、中期指标和短期指标

D、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8、2003年全国男性人口数为66556万人;2002年全国金融、保险业增加值为5948.9亿元;200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55566.61亿元;2003年全国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103617.7亿元。以上总量指标依次为()

A、时期指标、时点指标、时点指标、时期指标

B、时期指标、时期指标、时点指标、时点指标

C、时点指标、时期指标、时期指标、时点指标

D、时点指标、时期指标、时点指标、时期指标

9、某企业有职工1000人,职工年工资总额为2846.4万元,要研究该地区40个企业状况()

A、1000人为总体单位总量、2846.4万元为总体标志总量、40个为总体单位总量

B、1000人为总体标志总量、2846.4万元为总体标志总量、40个为总体标志总量

C、1000人为总体标志总量、2846.4万元为总体单位总量、40个为总体单位总量

D、1000人为总体标志总量、2846.4万元为总体标志总量、40个为总体单位总量10.考试及格率是()

A、强度相对数

B、结构相对数

C、比例相对数

D、比较相对数

11、总量指标按其反映内容不同,可以分为()

A.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B.时点指标和总体单位总量

C.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

D.总体标志总量和时点指标

12、在人口统计中,指标:负担系数= 被赡养人口/就业人口。则该指标是()A强度相对指标 B比较相对指标 C比例相对指标 D结构相对指标13、某商业企业,1999年计划销售商品1260万元,该年商品销售额计划完成程度为115%,1999年商品销售额计划比1998年增长10%,则该企业1999年实际销售额比1998年()

A增长26.5% B增长 10% C增长15% D下降13%

14、某公司计划价产品单位成本比上月降低8%,而实际降低10%,则甲产品成本降低计划完成程度为()

A12.5% B97.8% C80% D102.2%

15、某企业职工共有1000人,机器设备总功率为10000马力,则其动力装备率为()

A10% B3.7马力/人 C10马力/人 D0.1马力/人

16、下列指标中不属于时期数列总量指标的是()

A产品入库量 B产品出库量 C死亡人数 D产品库存量

17、计算相对指标时,应严格保持分子和分母的()

A计量单位相同 B可比性 C计算方法一致 D空间范围一致

18.某旅游景点2000年6月份接待游客20万人次,这种计量单位是()

A自然单位 B双重单位 C复合单位 D标准单位

19、计算平均指标的基本要求是所要计算的平均指标的总体单位应是()

A、大量的

B、同质的

C、有差异的

D、不同总体的

20、假定各标志值所对应的权数都缩小1/10,则算术平均数()

A、不变

B、无法判断

C、缩小/10

D、扩大10倍

21、已知两车间的平均工资、标准差分别为x

=780元,x

乙=

800元,δ

=3元,

δ

=3元,这表明()

A、x

甲代表性高 B、x

代表性高 C、x

、x

代表性相当 D、无法判断

22、某厂一月份实际总产值100万元,刚好完成计划,二月份产值80万元,仅完成计划90%,三月份产值120万元,超额完成16%,则第一季度平均超额完成计划()

A、2%

B、5.33%

C、3%

D、2.62%

23、如果数列中有一变量值为0,则无法计算()

A、调和平均数

B、算术平均数

C、中位数

D、众数

24、不同总体间各变量值的差异程度可以通过标准差系数进行比较,因为标准差系数()

A、消除了不同数列平均水平高低的影响

B、除了不同数列各变量值差异的影响

C、数值的大小与数列的平均数无关

D、数值的大小与数列的差异水平无关

25、结构相对指标有()

A、商品损耗率

B、某校男女生人数之比

C、人均粮食产量

D、粮食亩产量

26、考试及格率是()

A、强度相对数

B、结构相对数

C、比例相对数

D、比较相对数

27、平均指标是()

A、某县粮食作物所占耕地平均每亩粮食产量

B、某县平均每人占有粮食产量

C、某县平均每个商店供应人数

D、某县平均每户拥有电视机数

28、已知某市的甲、乙、丙三个农贸市场的某一种蔬菜的单价和购买额,计算这种蔬菜的平均价格采用()

A、算术平均数

B、加权算术平均数

C、简单调和平均数

D、加权调和平均数

29、XX省工商银行储蓄存款余额1992年2月末已突破100亿元,这是()

A、时点指标

B、时期指标

C、总体总量

D、比例相对数

E、平均指标

30、XX省1992年1-3月又新批94个利用外资项目,这是()

A、时点指标

B、时期指标

C、动态相对指标

D、比较相对指标

E、平均指标

31、总量指标是()

A、有计量单位的指标

B、没有计量单位的指标

C、无所谓有无计量单位的指标

D、有的有计量单位,有的无计量单位

E、抽象的无经济内容的数字

32、下列统计指标中,属于总量指标的是()

A、产品废品率

B、劳动生产率

C、工人人数

D、平均工资

33、某厂1992年的商品销售额为750万元,年末商品库存额为60万元,这两个总量指标是()

A、时期指标

B、时点指标

C、前者为时期指标,后者为时点指标

D、前者为时点指标,后者为时期指标

E、都是时期指标或都是时点指标

34、统计平均数反映的是同质总体()

A、各单位不同标志值的一般水平

B、某一单位标志值的一般水平

C、某一单位不同标志值的一般水平

D、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值的一般水平

35、标志变异指标()、

A、是把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差异抽象化

B、是总体各单位之间的差异

C、和平均指标作用相同

D、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差异程度

36、由组距数列计算算术平均数时,用组中值代表各组的变量值其假定条件是()

A、各组次数必须相等

B、各组变量值必须相等

C、各组必须是封闭组

D、各组变量值在本组内呈均匀分布

37、已知某厂各车间计划完成程度指标和实际产量,计算该企业的平均计划完成百分数应采用()

A、简单算术平均数

B、加权算术平均数

C、调和平均数

D、几何平均数

38、标志变异指标是反映同质总体某一变量的()

A、集中趋势

B、离中趋势

C、一般水平

D、代表水平

39、下列标志变异指标中易受极端值影响的是()

A、全距

B、方差

C、标准差

D、标准差系数

40、甲、乙两个数列,若甲的全距比乙的全距大,那么()

A、甲的标准差一定大于乙的标准差

B、甲的标准一定等于乙的标准差

C、甲的标准差一定小于乙的标准差

D、无法判断

41、用标准差分析两个同类总体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其基本前提条件是()

A、δ相等

B、X相等

C、n相等

D、Σ(x-x)相等

42、分组数据中,若各组变量值都增加2倍,每组次数都减少一半,则算术平均数的数值将()

A、增加2倍

B、不变

C、减少一半

D、增加一倍

43、现有5名考生的数学成绩分别为55分,74分,78分,81分,92分,则可以说()

A、5个变量的和为380分

B、5个变量的平均数为76分

C、5个变量值的一般水平为76分

D、5个变量的全距为37分

44、算术平均数的基本公式为()

A、x=∑x/n

B、x=∑xf/∑f

C、x=∑xf/n

D、算术平均数=总体标志总量/总体单位总量

45、变量数值随研究总体范围的大小而增减的综合数据是()

A、统计绝对数

B、统计平均数

C、统计相对数

D、统计数据

46、离散程度的测量是()

A、说明各变量值间的差异程度

B、把各变量值的差异抽象化

C、说明总体各单位的差异程度

D、反映频数总量的程度

47、如果我们所研究的是整个工业企业职工人员的状况,则总体频数总量是()

A、工业企业的个数之和

B、工业企业的职工人数之和

C、职工工资总额

D、工业企业总产量之和

48、已知x

甲<x

,δ

,则两个平均数代表性()

A、一样大

B、甲大

C、乙大

D、无法评价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指标中属于总量指标的有()

A、工资总额

B、钢材消耗量

C、商业网点密度

D、年度国内生产总值

E、流动资金周转天数

2、相对指标的计量单位有()

A、百分数

B、千分数

C、系数或倍数

D、成数

E、复名数

3、时期指标的特点是()

A、不同时期的指标数值可以相加

B、不同时期的指标数值不能相加

C、某时期的指标数值与该期时间长短成正比

D、某时期指标数值的大小与该期时间长短无关

E、更长时期的指标数值可以通过连续相加得到

4、属于两个总体之间对比的相对指标为()

A、比较相对指标

B、强度相对指标

C、动态相对指标

D、比例相对指标

E、结构相对指标

5、下列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有()

A、资产库存

B、耕地面积

C、产品产量

D、进出口总额

E、年末人口数

6、属于同一总体内部之比的相对指标有()

A、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B、比较相对指标

C、动态相对指标

D、结构相对指标

E、强度相对指标

7、相对指标数值的计量形式有两种:()

A、一种是复名数,另一种是百分数

B、一种是复名数,另一种是无名数

C、一种是以百分数、千分数、系数或倍数、成数等表示,另一种是复名数

D、一种是无名数,另一种是以分子分母的复合单位计量

E、一种是系数,另一种是复名数

8、千分数通常用来表示()

A、人口出生率

B、人口自然增长率

C、人口密度

D、人口净迁移率

9、下列强度相对数,用无名数表示的有()

A、商业劳动效率

B、商业利税率

C、商业流通费用率

D、动力装备率

10、时点指标有()

A、国有土地面积

B、银行储蓄存款余额

C、在校学生人数

D、每人平均国民收入

E、某农场拥有拖拉机台数

11、某农贸市场上某种蔬菜早市每公斤0.5元,中午每公斤0.4元,晚市每公斤0.2元,现早中晚各买一公斤和各买一元的平均价分别为()

A、0.367 元

B、0.4元

C、0.632元

D、0.316元

12、要反映并分析我国人均森林面积是美国的百分之几,需要计算()

A、中美两国的森林面积总量指标

B、中美两国的平均人口数量的平均指标

C、比例相对指标

D、强度相对指标

E、比较相对指标

13、总量指标的重要意义在于()

A、对社会经济现象总体认识的起点

B、计算质量指标的基础

C、实行社会经济管理的依据之一

D、制定规划必不可少的指标

14、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是()

A、实物单位

B、劳动单位

C、货币单位

D、百分数和千分数

E、倍数、系数和成数

15、下列属于时期指标的有()

A、耕地面积

B、播种面积

C、扩大的耕地面积

D、新建的住宅面积

E、国民生产总值

16、某企业五年计划规定,最后一年产量应达到5000万吨,实际达到5500万吨,则计划完成程度为()

A、110%

B、90.91%

C、用水平法计算

D、用累计法计算

17、某厂4月份单位成本20元,总成本5000元,5月份单位成本下降5元,总成本增加了1000元,6月份单位成本仅10元,总成本6500元,则该厂第二季度平均总成本和平均单位成本分别是()

A、15元

B、13.46元

C、9.32

D、5833元

E、17500元

18、影响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的主要因素有()

A、次数

B、离差程度

C、权数

D、变量值

E、标志值

19、与变量计量单位相同的标志变异指标有()

A、全距

B、标准差

C、平均差系数

D、标准差系数

20、标志变异指标可以()

A、衡量平均数的代表性

B、反映社会经济活动过程的均衡性

C、说明变量的集中趋势

D、说明平均数的大小关系

21、一般平均数()

A、是按某一标志计算的

B、是按某一数量标志计算的

C、是按某一数量指标计算的

D、是在同质总体中计算的

22、下列可用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的平均数有()

A、由各营业员的工资求平均工资

B、由营业员按工资分组的变量数列求平均工资

C、由工资总额及营业员总数求平均工资

D、由各产品等级及各级产品产量求平均等级

23、某居民购买蔬菜三次,价格分别为2.00元、1.50元、1.20元,金额分别为

5元、9元、6元则( )

A、平均价格为1.57元

B、平均价格为1.48元

C、平均价格为算术平均数

D、平均价格为调和平均数

24、标准差系数消除了标准差()的不可比因素

A、计量单位不同

B、计算方法不同

C、次数分布不同

D、平均数不同

25、有两个变量数列:甲数列:x

甲=100, δ

= 12.8;乙数列x

=14.5,δ

=3.7。

此资料表明:()

A、甲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大于乙数列

B、乙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大于甲数列

C、甲数列变量值较分散

D、乙数列变量值较分散

26、不同总体间的标准差不同进行简单对比,这是因为( )

A、标准差不一致

B、平均数不一致

C、计量单位不一致

D、总体单位数不一致

27、算术平均数的基本公式中()

A、分子分母属于同一总体

B、分子分母的计量单位相同

C、分子依附于分母

D、分母是分子的直接承担者

2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作为平均数权数的是总体单位数,应用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

B、如果作为平均数权数的是总体单位数,应用调和平均数法计算

C、如果作为平均数权数的是标志总量,应用调和平均数法计算

D、如果作为平均数权数的是标志总量,应用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

29、标志变异指标()

A、可以反映总体各标志值分配的对称程度

B、可说明分配数列中变量值的离中趋势

C、是衡量平均数代表性大小的尺度

D、有些要受到平均数列平均水平高低的影响

E、是衡量生产和管理工作均衡性的一个重要指标

30、下列关于时期指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时期指标可以累计相加

B、时期越长指标值越大

B、时期指标是反映现象瞬间数量的指标 D、时期越长指标值越小

31、下列各项中属时点现象的有()

A、固定资产原值与净值

B、商业企业的商品库存额

C、影剧院的营业收入

D、死亡人口数与出生人口数

三、判断题

1、下列指标中,哪些是总体单位总量指标?哪些是总体标志总量指标?哪些是时期指标?哪些是时点指标?

A、2000年大连市工业总产值10991552万元

B、2000年年底大连市总人口数达551.47万人

C、2000年年末湖南省普通中学在校人数3917326人

D、2000年城乡居民年底储蓄存款余额64332.4亿元

E、2000年年末四川省城市实有公共汽车7229辆

2.下列指标中,哪些属于同一总体内部之比的相对指标?哪些属于两个总体之间对比的相对指标?

A.2000年恶性肿瘤死亡总人数24.38%

B.2000年广东省大中型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97.99%

C.2000年纺织业工业增加值占全国比重为5.01%

D.2000年中国谷物产量比美国高17.84%

E.我国2000年每千人口医院,卫生院床位数位2.38万张

3.下列说法中哪种正确?哪种错误?

A.平均指标是将一个总体内每个单位在某个标志上的差异抽象化,以反映总体一

般水平的综合指标

B.平均指标代表了总体各单位某数量标志的一般水平,它抵消了标志数值的差异

C.平均指标可以使不同的总体具有可比性,并能以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如

分析劳动生产率水平与平均工资水平的关系等

D.简单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计算上的区别在于变量值出现的次数即权数的

不同

4.指出下列说法中的对错。

A.在分组数列中,各组的次数fi有权衡各组变量值轻重的作用,某组的变量值

越大,对平均数的影响就越大

B.在分组数列中,某一组的次数越大,则该组的变量值对平均数影响就大;反之,

则越小

C.加权平均数的大小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受变量值大小的影响,二是受权数

的影响

D.只掌握各组的标志值和各组的标志总量,则用调和平均数的方法计算平均指标

E.标志变异指标能衡量平均指标对总体单位某个标志的代表性程度。

F.标准差愈大说明标志变动程度不大,因而平均数代表性愈小。

G. 可以用标准差直接比较不同水平的总体标志变动的大小

5.下列说法哪种对?哪种错?≈

A.实物单位有自然单位、度量衡单位、复合单位、双重单位

B.人数、吨公里、米、台时、亿元为实物单位

C.15马力/台、千瓦时、艘、工日实物单位

D.不同的实物可以进行汇总,指标的综合性能较强

6、能计算总量指标的总体必须是有限总体()

7、方差是描述变量离散程度的特征值,所以方差越大,均值的代表性就越差()

8、当计算相对数或平均数的总平均数时,可以用简单平均法,也可以用加权平均

法。()

9、所有的平均指标都是用有名数表示的()

10、同一资料的算术平均数和标准差的计量单位相同()

11、变量离散系数与平均数的代表性成正比()

12、如果是分组变量,计算出的均值是实际均值的近似值()

13、权数加权作用的实质在于绝对次数的多少,而不在次数分配的结构()

14、某企业6月末实有生产设备1680台是时期指标()

15、同一总量指标按其研究目的不同可固定不变为变量值总量或频数总量()

16、标志总量与总体单位总量相比,可计算出比例相对数()

17、用来反映同类现象在不同空间发展的不平衡程度的相对指标是强度相对指标()

18、相对指标实质上是两个相联系的指标数值之比,所以分子、分母必须是同质

的。()

19、某企业甲产品平均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相对数为105%,则表明该项计划超额完

成。()

20、职业技术学校招生10万人为时期指标。()

21、总量指标比相对指标更具有抽象性。()

22、国民收入中积累额与消费额之比为1∶3,这是一个比较相对数。()

23、利用组中值计算算术平均数有近似值的性质。()

24、影响简单算术平均数大小的因素只有变量值()

25、变量值相同的两个变量数列,它们的平均数也相同()

26、如果两个数列的标准差相等,则它们的平均数的代表性也一定相同()

五、计算题

2.1998年,甲,乙两企业人数及月工资资料如下表:

(1)比较甲乙两企业的平均工资水平。

(2)分别计算两企业平均工资的标准差和离散系数。

3.某单位有职工1500人,其中30岁以下(含30岁)人数为500人,30至45岁

4.某地区2003年生产总值为6250.8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90.64亿元,第二产业3130.72亿元,第三产业3029.45亿元,求比例相对指标。

5.某建设施工队盖一栋大楼,计划320天完成,实际290天就完成了,求计划完成程度。

6.某城市人口数为20万人,零售商业机构600个,求该城市零售商业网密度。

7.某生产小组5个工人的日产量分别为;30、32、33、35、38件,求工人平均日产量。

10.某一等距连续变量数列其中一组的下限是100,组中值是140,求相邻高值组的上限。

11、某企业1998年某产品单位成本550元,计划规定1999年成本降低5%,实际降低8%,试计算1999年降低成本计划完成程度,并指出1999年单位成本计划数量和实际数量。

12、某地三个商店某年上半年零售额情况统计资料如下:

(2)计算标准差;

(3)计算标准差系数。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统计法基础知识第四章 统计从业资格证 章节习题

·《2010年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培训教材学习指导》统计法基础知识:第四章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第二部分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统计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是()。 A.实事求是,不出假数 B.保守国家秘密统计资料 C.为领导决策服务 D.进行统计调查时出示工作证件 【答案】A 2.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依照统计法规定,独立行使()的职权,不受侵犯。 A.统计调查、统计报告、统计监督 B.统计调查、统计分析、统计报告 C.统计调查、统计分析、统计监督 D.统计调查、统计咨询、统计监督 【答案】A 3.统计人员有权()。 A.对违反统计法的企事业单位进行罚款 B.要求统计调查对象改正不真实的统计资料 c.公布在统计调查中获得的任何资料 D.对不真实的统计资料自行修改 【答案】B 4.下列各项正确的一项是()。 A.统计人员只要自己不弄虚作假,对下级报来的统计资料原原本本进行汇总,并将汇总统计资料报送上级,就可以不对该资料的真实性负责 B.统计人员对领导人强令或者授意篡改统计资料或者编造虚假数据的行为,不能拒绝、抵制,但应当向上级统计部门报告 C.统计人员对统计调查中获得的能够识别或者推断单个统计调查对象身份的资料,负有保密义务 D.统计人员在入户调查时必须出示工作证件,在其他统计调查中可以不出示工作证件 【答案】C 5.下列各项属于统计专业职务的是()。 A.总统计师 B.统计局长 C.统计调研员 D.统计员 【答案】D 6.统计从业资格认定的实施机关是()。 A.国家统计局 B.省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C.地市级统计局 D.县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答案】B 7.关于部门统计工作,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必须设立专门的统计机构 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可以不设统计机构而在有关机构中设置统计人员 C.政府有关部门在统计业务上受本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的指导 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不设统计机构而在有关机构中设置统计人员的,应当指定统计负责人 【答案】A 8.统计调查对象中,必须取得统计从业资格,持有统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是 ()。 A.法定代表人 B.统计负责人 C.会计人员 D.承担经常性政府统计调查任务的人员 【答案】D

2018年初级统计基础知识章节试题及答案之第一章总论含答案

2018年初级统计基础知识章节试题及答案之第一章总论含答案 第一章总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实际应用中,统计的涵义是指( C )。 A.统计理论与统计实践 B.统计设计、统计调查与统计整理 C.统计工作、统计资料与统计学 D.统计分析报告与统计预测模型 2.构成总体,必须同时具备( D )。 A.总体性、数量性与同质性 B.总体性、同质性与差异性

C.社会性、同质性与差异性 D.同质性、大量性与差异性 3.要了解某工业企业职工的文化水平,则总体单位是( B )。 A.该工业企业的全部职工 B.该工业企业的每一个职工 C.该工业企业每一个职工的文化程度 D.该企业全部职工的平均文化程度 4.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D )。 A.身高 B.工资 C.年龄

D.文化程度 5.统计工作的基础是( B )。 A.统计设计 B.统计调查 C.统计整理 D.统计分析 6.统计的认识过程是( D )。 A.定性认识到定量认识 B.定量认识到定性认识 C.定量认识到定性认识再到定量认识 D.定性认识到定量认识再到定量认识与定性认识相结合

7.一个总体( D )。 A.只能有一个标志 B.可以有多个标志 C.只能有一个指标 D.可以有多个指标 8.某职工月工资为1800 元,“工资”是( B )。 A.品质标志 B.数量标志 C.变量值 D.指标 9.统计工作与统计学的关系是( A )。

A.统计实践与统计理论 B.统计活动过程与活动成果 C.内容与本质 D.时间先后 10.对某市工业企业职工的收人情况进行研究,总体是( D )。 A.每个工业企业 B.该市全部工业企业 C.每个工业企业的全部职工 D.该市全部工业企业的全部职工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统计学中常用的基本概念有( ABCDE )。

统计学第三章课后题及答案解析

第三章 一、单项选择题 1.统计整理的中心工作是() A.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B.编制统计表 C.统计汇总问题D.汇总资料的再审核 2.统计汇总要求资料具有() A.及时性B.正确性 C.全面性D.系统性 3.某连续变量分为五组:第一组为40—50,第二组为50—60,第三组为60—70,第四组为70—80,第五组为80以上,依习惯上规定() A.50在第一组,70在第四组B.60在第二组,80在第五组 C.70在第四组,80在第五组D.80在第四组,50在第二组 4.若数量标志的取值有限,且是为数不多的等差数值,宜编制() A.等距式分布数列B.单项式分布数列 C.开口式数列D.异距式数列 5.组距式分布数列多适用于() A.随机变量B.确定型变量 C.连续型变量D.离散型变量 6.向上累计次数表示截止到某一组为止() A.上限以下的累计次数B.下限以上的累计次数 C.各组分布的次数D.各组分布的频率 7.次数分布有朝数量大的一边偏尾,曲线高峰偏向数量小的方向,该分布曲线属于()A.正态分布曲线B.J型分布曲线 C.右偏分布曲线D.左偏分布曲线 8.划分连续变量的组限时,相临组的组限一般要() A.交叉B.不等 C.重叠D.间断 二、多项选择题 1.统计整理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 A.统计分组B.逻辑检查 C.数据录入D.统计汇总 E.制表打印 2.影响组距数列分布的要素有() A.组类B.组限 C.组距D.组中值 E.组数据 3.常见的频率分布类型主要有() A.钟型分布B.χ型分布 C.U型分布D.J型分布 E.F型分布 4.根据分组标志不同,分组数列可以分为() A.组距数列B.品质数列 C.单项数列D.变量数列 E.开口数列 5.下列变量一般是钟型分布的有()

统计学_第三章_统计整理

第三章统计整理 (一)填空题 1、统计整理是统计工作的第三阶段。在这一阶段,通过对原始资料进行科学的加工,可以得出反映事物总体特征的资料。 2、统计整理在统计分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既是统计调查的必然继续,又是统计分析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3、统计分组实质上是在统计总体内部进行的一种定性分类。 4、对原始资料审核的重点是真实性。 5、区分现象质的差别是统计分组的根本作用。 6、标志是统计分组的依据,是划分组别的标准。 7、根据分组标志的特征不同,统计总体可以按品质分组,也可以按数量分组。 8、对所研究的总体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结合进行的分组,称为复合分组。 9、次数分布数列根据分组标志特征的不同,可以分为品质分布数列和数量分布数列两种。 10、变量数列是单项变量分组、组距式分组所形成的次数分布数列。 11、按品质标志分组的结果,形成品质分布数列。 12、组限是组距变量数列中表示各组数量界限的变量值,其中下限是指最小值的变量值,上限是指最大值的变量值。 13、组距变量数列的组距大小与组数的多少成反比。与全距的大小成正比。 14、组距变量数列的分布可以用次数分布曲线图表示。 15、划分连续变量的组限时,相邻组的组限必须重叠;划分离散型变量的组限时,相邻组的组限可以重叠,也可以不重叠。 16、统计资料的整理方法主要有统计分组和统计汇总两种。 17、钟形分布、U形分布和J形分布是次数分布的三种主要类型。 18、统计分组体系有品质标志分组和数量标志分组两种。 19、统计表按主词是否分组和分组的程度可分为简单表、简单分组表和复合分组表三种。 20、统计表从内容结构上看,是由主词和宾词两部分构成。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统计分组的结果表现为( A ) A. 组内同质性,组间差异性 B. 组内差异性,组间同质性 C. 组内同质性,组间同质性 D. 组内差异性,组间差异性 2、统计分组的依据是( A ) A、标志 B、指标 C、标志值 D、变量值 3、下面属于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有( C ) A. 企业按职工人数分组 B. 企业按工业总产值分组 C. 企业按经济类型分组 D. 企业按资金占用额分组 4、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 A ) A、正确选择分组标志 B、正确划分各组界限 C、正确确定组数和组限 D、正确选择分布数列种类 5、下面属于按数量标志分组的有( B ) A. 工人按政治面貌分组 B. 工人按年龄分组 C. 工人按工种分组 D. 工人按民族分组

统计基础知识第四章综合指标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综合指标 一、单项选择题 1.按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总量指标可分为( B )(2012年1月) A.时间指标和时点指标 B.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 C.时期指标和时间指标 D.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 2.计算相对数的平均数时,如果掌握了分子资料而没有掌握分母资料,则应采用( C )(2012年1月) A.算术平均数 B.几何平均数 C.调和平均数 D.算术平均和调和平均都可以 3.某企业今年计划劳动生产率比去年提高10%,而实际却提高了5%,则劳动生产率的计划完成程度为( D )(2011年10月) A.5% B.50% C.-5% D.95.45% 4.某企业计划2008年产值达到5000万元,但实际产值完成了5500万元,则该企业产值计划完成相对指标为( D ) (2011年1月) A.10% B.90.9% C.100% D.110% 5.强度相对指标表现出的两种形式是指( B ) (2011年1月) A.复名数和无名数 B.有名数和无名数 C.复名数和单名数 D.重名数和单名数 6.第一批产品不合格率为1.5%,第二批不合格率为2%,第三批不合格率为4%,第一批产品占总数的40%,第二批占20%,则这三批产品的平均不合格率为( B ) (2011年1月)A.1.5% B.2.6% C.4.5% D.5.1% 7.平均差与标准差的主要区别是( C ) (2010年10) A.意义有本质的不同 B.适用条件不同 C.对离差的数学处理方法不同 D.反映了变异程度的不同 8.某企业计划2008年产值达到5500万元,但实际产值完成了5000万元,则该企业产值计划完成相对指标为( B )(2010年1) A.10% B.90.9% C.100% D.110% 9.第一批产品不合格率为1%,第二批不合格率为1.5%,第三批不合格率为2%,第一批产品占总数的35%,第二批占40%,则这三批产品的平均不合格率为( B )(2010年1) A.1.5% B.1.45% C.4.5% D.5.1% 10.如果所有标志值的频数都减少为原来的1/5,而标志值仍然不变,那么算术平均数( A ) (2010年1) A.不变 B.扩大到5倍

2018年初级统计师基础知识章节预习试题:第三章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的法律规定含答案

2018年初级统计师基础知识章节预习试题:第三章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的法律规定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每小题各有四项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的代表字母填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1.《统计法》规定,乡、镇人民政府配备(),依法管理、开展统计工作,实施统计调查。 A.专职或兼职统计人员 B.乡、镇统计站 C.独立的统计机构 D.乡镇统计网络 【答案】A 【解析】最新修订的《统计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县级以上地

方人民政府设立独立的统计机构,乡、镇人民政府设置统计工作岗位,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统计人员,依法管理、开展统计工作,实施统计调查。” 2.各业务主管部门行政管理所必需的,具有一定的专业性、技术性的统计工作,只能由()来承担。 A.国家统计机构 B.部门统计机构 C.企业事业组织统计机构 D.民间调查机构 【答案】B 【解析】各业务主管部门行政管理所必需的,具有一定的专业性、技术性的统计工作,只能由部门统计机构来承担,及时为部门决策和管理提供服务,同时完成好国家和地方统计调查任务。 3.《统计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根据统计任务的

需要设立统计机构,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统计人员,并指定统计负责人。统计负责人,是指代表本部门或者本单位履行《统计法》规定职责的()人员。 A.行政领导 B.行政管理 C.统计责任 D.专业技术 【答案】B 【解析】统计负责人,是指代表本部门或者本单位履行《统计法》规定职责的行政管理人员。不设统计机构的部门或单位,一般应由具备统计专业职务条件的人担任统计负责人。统计负责人要由所在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指定,并报所在地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及上级主管部门统计机构备案。 4.加强统计基础建设,是企业事业组织统计机构的一项重要职责。根据多年统计实践经验,企业事业组织的统计基础建设有两个重点: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一章知识小结

附加知识: 排列组合知识小结: 一、计数原理 1.加法原理:分类计数。 2.乘法原理:分步计数。 二、排列组合 1.排列数(与顺序有关): )(),1()2)(1(n m m n n n n A m n ≤+---=Λ !n A n n =,n A A n n ==10,1 如:25203456757=????=A ,12012345!5=????= 2.组合数(与顺序无关): !m A C m n m n =,m n n m n C C -= 如:3512344567!447 4 7 =??????==A C ,211 2672757757=??===-C C C 3.例题:(1)从1,2,3,4,5这五个数字中,任取3个数字,组成一个没有重复的3位数,共有___6034535=??=A ____种取法。 (2)从0,1,2,3,4这五个数字中,任取3个数字,组成一个没 有重复的3位数,共有___483442 414 =??=A A ____种取法。 (3)有5名同学照毕业照,共有__1201234555=????=A _种排法。 (4)有5名同学照毕业照,其中有两人要排在一起,那么共有 _48)1234()12(4422=?????=A A ___种排法。 (5)袋子里有8个球,从中任意取出3个,共有___38C ____种取法。 (6)袋子里有8个球,5个白球,3个红球。从中任意取出3个, 取到2个白球1个红球的方法有___1 325C C ____种。

38876 56321 C ??= =?? 第一章、基础知识小结 一、随机事件的关系与运算 1.事件的包含 设A ,B 为两个事件,若A 发生必然导致B 发生,则称事件B 包含于A ,记作B A ?。 2.和事件 事件“A,B 中至少有一个发生”为事件A 与B 的和事件,记作B A Y 或B A +。 性质:(1)B A B B A A Y Y ?? , ; (2)若B A ?,则B B A =Y 3.积事件:事件A,B 同时发生,为事件A 与事件B 的积事件,记作B A I 或AB 。 性质:(1),AB A AB B ??; (2)若B A ?,则A AB = 4.差事件:事件A 发生而B 不发生为事件A 与B 事件的差事件,记作()A B AB -。 性质:(1)A B A ?-; (2)若B A ?,则φ=-B A 5.互不相容事件:若事件A 与事件B 不能同时发生,即AB Φ=,则称事件A 与事件B 是互不相容的两个事件,简称A 与B 互不相容(或互斥)。 6.对立事件:称事件A 不发生为事件A 的对立事件,记作A 。 性质:(1)A A =; (2)Ω==Ωφφ,; (3)AB A B A B A -==- 设事件A,B ,若AB=Φ,A+B=?,则称A 与B 相互对立.记作 。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教材电子版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 一、总论 统计是指对与某一现象有关的数据的搜集、整理、计算和分析等的活动。一般理解为三个含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统计工作是指利用科学的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和提供关于社会经济现象数量资料的工作的总称。统计资料是指通过统计工作取得的、用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数据资料的总称。统计学是指研究如何对统计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三者的关系:联系:1、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是统计活动过程与活动成果的关系。2、统计工作与统计学是统计实践与统计理论的关系。3、统计工作是先于统计学而发展起来的。 (一)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P4 1、总体与总体单位 (1)总体:凡是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整体就是统计总体,简称总体。(2)总体单位: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总体单位。 一个统计总体中所包括的单位数如果是有限的,称为有限总体;如果是无限的,则称为无限总体。 对无限总体不能进行全面调查,只能调查其中一小部分,据以推算总体;对有限总体既可以进行全面调查,也可以只调查其中的一部分单位。总体是由总体单位构成的,但是总体和总体单位的概念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研究目的的不同,总体和总体单位也会由所不同。 2、指标与标志 指标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指标还可以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具体数量。都能用数值表示。如:GDP、人口数等。 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可分为:品质标志,不能用数值表示,如性别、民族等;数量标志,可以数值表示,如年龄、工资等。指标与标志的区别:1、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而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2、标志可以分为不能用数值表示的品质标志与能用数值表示的数量标志两种;而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没有不能用数值表示的指标。联系:1、有许多指标的数值是从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的。2、指标与数量标志之间存在着变换关系。 3、变异与变量P6 标志在同一总体不同总体单位之间的差别就称变异。可分不变标志和变异标志。不变标志是指对总体单位都有完全相同是具体表现的标志;变异标志是指在总体单位之间具有不同标志表现的标志。 数量变异标志称为变量。数量变异标志的表现形式是具体的数值,称为变量值。变异标志有品质便标志和数量变异标志之分。 4、总体单位基本特征: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 数量变异标志称为变量。数量变异标志的表现形式是具体的数值,称为变量值。按变量值的连 1

(笔记整理)2011年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 第四章 生产活动统计

(笔记整理)2011年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第四章生产活动统计

第四章生产活动统计 第一节概述 一、生产活动统计对生产活动全过程(投入到产出的过程)各个方面的测量和计算 (判)生产活动统计既要反映价值 ..形态。 ..形态,也要反映实物 二、生产活动统计范围---包括(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批发和零售业)及(其他服务业)等国民经济行业门类的 生产活动统计 三、生产活动统计单位和对象 ●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批发和零售业的生产活动统计单位: p147 对象:从事生产活动的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法人。 第二节生产活动价值量统计 一、增加值的概念与计算方法(增加值是扣除了中间投入价值后的价值量指标) 增加值:也称追加价值。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之和,即追加到中间投入上的价值。 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增加值之和就是国民经济核算中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指标 增加值的计算方法有(生产法)和(收入法)两种计算。 (一)生产法增加值是从生产角度计算的增加值。生产法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总产出(总产值):是一定时期内所有常住生产单位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活动的总规模。 它是一定时期内生产的货物和服务的全部价值,包括转移价值和新增价值之和。总产出一般按(生产者价格)计算 总产出=∑(货物×单价(含税))+∑(服务×单价) ●中间投入(中间产品或中间消耗):一定时期内所有常住单位在生产或提供货物与服务活动过程中,消耗和转换的所有非 固定资产的货物和服务的价值。中间投入一般按(购买者价格)计算中间投入=∑(投入的货物×单价(含税))+∑(投入的服务×单价) 中间投入的计算一般遵循以下两个原则:1、范围一致的原则。2、实际消耗掉和外单位提供的原则 ●中间投入一般是外单位的劳动成果 (二)收入法(分配法)增加值是从生产要素收入的角度计算的增加值。收入法增加值=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固定资产折旧:是一定时期内为补偿生产过程中所损耗的固定资产而从成本费用中提取的价值。 ●劳动者报酬:劳动者从事生产活动所获得的全部报酬 ●生产税净额:是各生产单位应向政府缴纳的生产税与政府向各生产单位支付的生产补贴相抵后的差额 ●营业盈余:企事业单位从生产经营总收入中扣除成本、费用、税金后的剩余。 二、各行业总产出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 农林牧副渔总产出指以货币表现的农林牧渔业全部产品产量(生产活动的总成果) ---用(产品法)计算。总产出=产量×单价 ●工业总产出指工业企业(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工业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是以货币表现的工业最终产品和提供工业劳务活动的总价值量。 包括:成品生产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自制半成品、在产品期初末差额价值 --用(工厂法)计算,总产出=产量×单价+工业劳务收入企业内部不允许重复计算,工业总产出按现行价格计算的,现行价格指报告期内销售产品的实际出厂价格,不包括应交增值税中的销项税额。 ●建筑业总产出-------包括三部分:建筑工程产出+安装工程产出+其他产出 :指设备安装工程价值。不包括安装设备本身的价值。 其他产出:建筑业总产出中除建筑工程、安装工程以外的产出。包括房屋构筑物修理产出、非标准设备制造产出、总包企业建筑业总产出计算方法:按(结算价格)计算。按照一定时期实际完成的(实务工程量×单价)+间接费率+一定比率的计划利润率和税率●运输业总产出------运输业总产出=营运收入+服务收入

统计基础知识第三章统计整理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统计整理 一、单项选择题 1.统计分组对总体而言是(B )(2012年1月) A.将总体区分为性质相同的若干部分 B.将总体区分为性质不同的若干部分 C.将总体单位区分为性质相同的若干部分 D.将总体单位区分为性质不相同的若干部分 2.统计表中的主词是指( A )(2011年10月) A.所要说明的对象 B.说明总体的统计指标 C.横行标题 D.纵列标题 3.某课题需要搜集资料,课题组成员从《统计年鉴》摘取有关资料,这种资料是( D ) (2011年1月) A.原始资料 B.第一手资料 C.初级资料 D.次级资料 4.按照分组标志性质的不同,统计分组可分为按品质标志分组和( A ) (2011年1月) A.按数量标志分组 B.平行分组 C.交叉分组 D.复杂分组 5.对于不等距数列,在制作直方图时,应计算出( B ) (2010年10) A.次数分布 B.次数密度 C.各组次数 D.各组组距 6.U型分布的特征是( B )(2010年1) A.两头小,中间大 B.中间小,两头大 C.左边大,右边小 D.左边小,右边大 7.在次数分布中,频率是指( D )(2010年1) A.各组的次数之比 B.各组的次数之差 C.各组的次数之和 D.各组次数与总次数之比 8.对企业职工按技术等级分组,这样的分组属于( C ) (2009年10) A.简单分组 B.复合分组 C.按品质标志分组 D.并列分组 9.按某一标志分组的结果表现为( C )(2009年1月) A.组内差异性,组间同质性 B.组内同质性,组间差异性 C.组内同质性,组间同质性 D.组内差异性,组间差异性 10.某连续变量数列,其第一组为开口组,上限为500,已知第二组的组中值为540,则第一组的组中值为( D )(2008年10月) A.480 B.420 C.450 D.460 11.反J型分布的特征是( D ) (2011年1月) A.两头小,中间大 B.中间大,两头小

第一章 概率统计基础知识(3)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第二节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第二节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一、随机变量 表示随机现象结果的变量称为随机变量。常用大写字母等表示,它们的取值用相应的小写字母x, y, z 等表示。 假如一个随机变量仅取数轴上有限个点或可列的个数点 (见图1.2-1) ,则称此随机变量为离散随机变量,或离散型随机变量。 假如一个随机变量的所有可能取值充满数轴上一个区间 (a,b)( 见图1.2-2) ,则称此随机变量为连续随机变量,或连续型随机变量,其中a可以是,b 可以是+ 。 [例1.2-1] [例1.2-1] 产品的质量特性是表征产品性能的指标,产品的性能一般都具有随机性,所以每个质量特性就是一个随机变量。例如: (1) 设x是一只铸件上的瑕疵数,则x是一个离散随机变量,它可以取 0,1,2,…等值。 为了方便,人们常用随机变量x的取值来表示事件,如“x=0”表示事件“铸件上无瑕疵”;“x=2”表示事件“铸件上有两个瑕疵”;"x>2"表示事件“铸件上的瑕疵超过两个"等等。这些事件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因为x取0,1,2 …等值是随机的。类似地,一平方米玻璃上的气泡数、一匹布上的疵点数、一台车床在一天内发生的故障数都是取非负整数 {0,1,2,3,…}的离散随机变量。 (2) 一台电视机的寿命x(单位:小时)是在[0,∞)上取值的连续随机变量。"x=0" 表示事件"一台电视机在开箱时就发生故障";"x 10000" 表示事件:"电视机寿命不超过10000 小时";"x>40000" 表示事件"电视机寿命超过40000小时"。 (3) 检验一个产品,结果可能是合格品,也可能是不合格品。设x表示检验一个产品的不合格品数,则x是只能取0或1两个值的随机变量。"x=0"表示产品是合格品,"x=1" 表示产品是不合格品。类似地,若检验10个产品,其中不

统计学第三章练习题(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比较两组数据的离散程度最合适的统计量是( D )。 A.极差 B.平均差 C.标准差 D.离散系数 2.如果峰度系数k>3,表明该组数据是(A )。 A.尖峰分布 B.扁平分布 C.左偏分布 D.右偏分布 3.某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有1200名学生,法学院有800名学生,医学院有320名学生,理学院有200名学生。上面的描述中,众数是( B )。 A.1200 B.经济管理学院 C.200 D.理学院 4.某班共有25名学生,期末统计学课程的考试分数分别为:68,73,66,76,86,74,61,89,65,90,69,67,76,62,81,63,68,81,70,73,60,87,75,64,56,该班考试分数下四分位数和上四分位数分别是(A)。 A.64.5和78.5 B.67.5和71.5 C.64.5和71.5 D.64.5和67.5 5.对于右偏分布,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之间的关系是(A )。 A.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B.中位数>平均数>众数 C.众数>中位数>平均数 D.众数>平均数>中位数 6.某班学生的统计学平均成绩是70分,最高分是96分,最低分是62分,根据这些信息,可以计算的测度离散程度的指标是( B )。 A.方差 B.极差 C.标准差 D.变异系数 7.在离散程度的测度中,最容易受极端值影响的是(A )。 A.极差 B.方差 C.标准差 D.平均差 8.在比较两组数据的离散程度时,不能直接比较它们的标准差,因为两组数据的( D )。 A.标准差不同 B.方差不同 C.数据个数不同 D.计量单位不同 9.总量指标按其反应的内容不同,可分为(C )。 A.总体指标和个体指标 B.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统计基础知识章节练习题

第一章概述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计20分) l、统计学是一门( ) A、方法论的社会科学 B、方法论的自然科学 C、实质性科学 D、方法论的工具性科学 2、调查某大学2000名学生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 。 A、2000名学生 B、2000名学生的学习成绩 C、每一名学生 D、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成绩 3、要了解某市国有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情况,则统计总体是( ) A、该市国有的全部工业企业 B、该市国有的每一个工业企业c、该市国有的某一台设备 D、该市国有制工业企业的全部生产设备 4、变量是( ) A、可变的质量指标 B、可变的数量标志和指标 C、可变的品质标志 D、可变的数量标志 5、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 ) A、标志 B、总体单位 c、指标 D、总体 6、统计总体的基本特征是( ) A、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 B、数量性、大量性、差异性、 C、数量性、综合性、具体性 D、同质性、大量性、可比性 7、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 A、工人年龄 B、工人性别 C、工人体重 D、工人工资等级 8、标志是说明( ) A、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B、总体单位量的特征的名称’ C、总体单位质的特征的名称 D、总体特征的名称 9、在职工生活状况的研究中,“职工的收入”是( ) A、连续变量 B、离散变量 C、随机变量值 D、连续变量值lO、下列属于连续变量的是( ) A、中等学校数 B、国营企业数 C、国民生产总值 D、学生人数 ll、下列属于无限总体的是( ) A、全国的人口总数 B、水塘中所养的鱼 C、城市流动人口数 D、工业连续大量生产的产品产量 12、某人月工资500元,则“工资”是( ) A、数量标志 B、品质标志 c、质量指标 D、数量指标 13、某单位有500名工人,把他们的工资额加起来除以500,则这是( ) A、对500个标志求平均数 B、对500个变量求平均数c、对500个变量值求平均数 D、对500个指标求平均数 14、要了解全国人口情况,总体单位是( ) A、每个省的人口 B、每一户 C、每个人 D、全国总人口 15、已知某种商品每件的价格是25元,这里的“商品价格”是( ) A、指标 B、变量 c、品质标志 D、数量标志 16、某地区四个工业企业的总产值分别为20万元、50万元、65万元和100万元,这里的“工 业总产值”是( ) A、变量 B、变量值 C、数量标志 D、品质标志 17、有四名工人的月工资额分别为125元、140元、165元、200元,这四个数字是( ) A、数量指标 B、变量 C、变量值 D、品质标志 18、某企业职工人数为1200人,这里的“职工人数1200人”是( ) A、标志 B、变量 c、指标 D、标志值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标志值有两大类:品质标志值和数量标志值 B、品质标志才有标志值 C、数量标志才有标志值 D、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都有标志值 20、对某地区某日的气温进行测量得到的测量值,使用的计量方式是( ) , A、测量值数据 B、计数值数据 c、排序数据 D、分类数据 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计20分) l、变量按其是否连续可分为( ) A、确定性变量 B、随机变量 C、连续变量 D、离散变量 2、某企业是总体单位,则数量标志有( ) A、所有制 B、职工人数 C、月平均工资 D、产品合格率 3、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数量标志可以用数值表示 B、品质标志可以用数值表示 C、数量标志不可以用数值表示 D、品质标志不可以用数值表示 4、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 。 A、工人人数 B、性别 C、文化程度 D、企业经济类型 5、下列属于离散变量的有( ) A、人数 B、身高 C、工厂数 D、机器台数 6、要调查某地区全部成年人口的就业情况,那么( ) A、全部成年人是研究的总体 B、成年人口数是统计指标 c、成年人口就业率是统计标志 D、“职业”是每个人的特征,“职业”是数量标志 7、设某地区五家全民所有制企业的工业总产值分别是25万元、22万元、40万元、33万元 和65万元,则( ) A、“所有制”是企业的品质标志 B、“工业总产值”是企业的数量标志 C、“工业总产值”是企业的统计指标 D、25、22、40、33、65是变量值 8、总体、总体单位、标志和指标这几个概念间相互关系表现为( ) A、没有总体单位也就没有总体,总体单位因此离不开总体而存在 B、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 C、统计指标的数值来源于数量标志 D、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E、指标和标志是只能用数值表现的 9、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有( ) A、民族 B、职业 C、职称 D、文化程度 E、工作年限 10、要调查1000户养鸡专业户的生产经营情况,可选用的数量标志有( ) A、养鸡专业户的户数 B、每一养鸡户的养鸡数 C、1000户养鸡户的养鸡数 D、每一养鸡户的收入 E、1000户养鸡户的总收入 三、判断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 l、统计在研究客观事物现象时,是以客观事物现象的定量认识为基础的( ) 2、统计研究客观事物的现象,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 ) 3、统计总体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 ) 4、工资是离散变量( ) 5、统计研究客观事物现象,着眼于个别的数量特征而不是总体的数量特征( ) 6、某生产组有5名工人,日产零件数分别为60件、6l件、62件、63件、64件,因此说有5个变量( ) 7、用文字表示的指标叫质量指标,用数字表示的指标叫数量指标( ) 8、品质数据用文字回答,但有时也用数值回答( ) 9、标志和指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没有任何的联系( ) lO、统计总体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者共同性质的许多个体构成的整体( ) 四、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计9分)

第三章 统计法的基本原则(知识汇总)

- 1 - 第三章 统计法的基本原则 1、 统一统计原则 6、公共统计原则 2、 独立统计原则 7、诚信统计原则 3、 科学统计原则 8、国家统计优先原则 4、 规范统计原则 9、统计违法必惩原则 5、 如实统计原则 第一节 统一统计原则 ①国家建立集中统一的统计系统,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统计管理体制 ②国家制定统一的统计标准 ③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定期公布统计资料等等 第二节 独立统计原则 ①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依照本法规定独立行使统计调查、统计报告、统计监督的职权,不受侵犯。 第三节 科学统计原则 ①国家加强统计科学研究,健全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不断改进统计调查方法,提高统计的科学性。 ②国家有计划地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推进统计信息搜集、处理、传输、共享、存储技术和统计数据库体系的现代化。 ③统计调查项目的审批机关应当对统计调查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科学性进行审查。 第四节 规范统计原则 ①统计法将规范性作为立法的一个重要原则。 ②统计调查应当按照统计调查制度组织实施,统计调查制度应当对调查目的、调查内容、调查方法、调查对象、调查组织方式、调查表式、统计资料的报送和公布等作出了规定。 统计法的9个基本原则

③严格按照统计法律规定制定统计调查制度并按照制度组织实施统计调查,确保了统计调查过程和行为的规范性,为提高统计调查的可靠性、可信性建立了扎实的法制保障。 第五节如实统计原则 ①保障统计资料的真实准确,首先是基础资料要真实准确。 ②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本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统计调查所需的资料。 ③统计机关、统计人员应当依法履行职责,如实搜集、报送统计资料。 ④统计法律制度对不如实提供、搜集、报送统计资料的行为提出了严厉的惩戒措施。 第六节公共统计原则 ①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统计调查取得的统计资料,除依法应当保密的外,应当及时公开,供社会公众查询。 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定期公布统计资料。 ③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统计调查取得的统计资料,由本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的公布。 第七节诚信统计原则 ①统计调查中获得的能够识别或者推断单个统计调查对象身份的资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外提供、泄露,不得用于统计以外的目的。 ②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对在统计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 第八节国际统计优先原则 ①统计法律制度制定中始终坚持国家统计优先原则。 ②国家统计调查项目、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地方统计调查项目应当明确分工,相互衔接,不得重复, ③国家统计数据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为准。 - 2 -

《统计基础知识》时间序列复习题

财经专业统计基础知识试题(时间序列部分) 年级姓名学号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 1.时间数列与变量数列( ) A都是根据时间顺序排列的 B都是根据变量值大小排列的C前者是根据时间顺序排列的,后者是根据变量值大小排列的 D前者是根据变量值大小排列的,后者是根据时间顺序排列的 2.时间数列中,数值大小与时间长短有直接关系的是( ) A平均数时间数列 B时期数列 C时点数列D相对数时间数列3.发展速度属于( ) A比例相对数 B比较相对数 C动态相对数 D强度相对数4.计算发展速度的分母是( ) A报告期水平 B基期水平 C实际水平 D计划水平 5.某车间月初工人人数资料如下:则该车间上半年的平均人数约为( ) A 296人 B 292人 C 295 人 D 300人 6.某地区某年9月末的人口数为150万人,10月末的人口数为150.2 万人,该地区10月的人口平均数为( ) A150万人 B150.2万人 C150.1万人 D无法确定 7.由一个9项的时间数列可以计算的环比发展速度( ) A有8个 B有9个 C有10个 D有7个 8.采用几何平均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依据是( ) A各年环比发展速度之积等于总速度 B各年环比发展速度之和等于总速度 C各年环比增长速度之积等于总速度 D各年环比增长速度之和等于总速度 9.某企业的产值2005年比2000年增长了58.6%,则该企业2001—2005年间产值的平均发展速度为( )

A 5%6.58 B 5%6.158 C 6 %6.58 D 6 %6.158 10.根据牧区每个月初的牲畜存栏数计算全牧区半年的牲畜平均存栏数,采用的公式是( ) A 简单平均法 B 几何平均法 C 加权序时平均法 D 首末折半法 11、时间序列在一年内重复出现的周期性波动称为( ) A 、长期趋势 B 、季节变动 C 、循环变动 D 、随机变动 二、多项选择题 1.对于时间数列,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 数列是按数值大小顺序排列的 B 数列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 C 数列中的数值都有可加性 D 数列是进行动态分析的基础 E 编制时应注意数值间的可比性 2.时点数列的特点有( ) A 数值大小与间隔长短有关 B 数值大小与间隔长短无关 C 数值相加有实际意义 D 数值相加没有实际意义 E 数值是连续登记得到的 3.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 平均增长速度大于平均发展速度 B 平均增长速度小于平均发展速度 C 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 D 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1 E 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1 4.下列计算增长速度的公式正确的有( ) A % 100?= 基期水平增长量 增长速度 B % 100?= 报告期水平增长量 增长速度 C 增长速度= 发展速度—100% D % 100?-= 基期水平基期水平 报告期水平增长速度 E % 100?= 基期水平报告期水平 增长速度 5.采用几何平均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公式有( ) A 1 23 1201-????=n n a a a a a a a a n x K B a a n x n =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重点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重点 (第一章) 1.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还可以反映总体现象数 量特征的概念及其具体数值。如:工业企业总数、工资总额、平均工资、资产总计、利润总额、国内生产总值等。 2.标志:是说明个体特征的名称。按其性质不同,分为品质标 志和数量标志。品质标志如:性别、工种;数量标志如:年龄、工资。 3.指标都是能用数值表示的,没有不能用数值表示的指标。 4.标志在同一总体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别就称为变异。如:人的 性别标志表现为男、女;年龄标志变现为20岁、30岁等。 5.总体的基本特征: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 6.数量变异标志成为变量,数量变异标志的表现形式是具体的 数值,称为变量值。 7.连续变量如人的身高、体重;离散变量只能取整数。 (第二章) 8.调查时间是指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 9.做好企业、事业单位统计资料的搜集,关键是抓好原始记录 和统计台账两项基础工作。 10.原始记录必须具有最初性、直接性。 11.原始记录是统计核算的基础,也是会计核算和业务核算的重 要依据。

12.统计台账一般分为进度台账和历史台账。 13.统计调查误差分为登记误差和代表性误差。登记误差是可以 避免的,是不可测的;代表性误差是可测的,不可避免的。 (第三章) 14.统计分组、统计汇总和编制统计图表是统计整理的基本方 法。 15.统计分组的原则:科学性、完整性、互斥性 16.统计分组的关键是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 17.在组距数列中,各组组距都相等的数列,叫等距数列;各组 组距不相等的数列,叫做不等距数列(或异距数列)。 18.所谓频数,是指分配数列中各组的单位数,也称次数或频数。 频数越大,该组的标志值对总体标致水平所起的作用越大,反之,越小。如:完成件数在500-550件之间的人数为42人,即该组的频数(次数)为42. 19.频率是将各组的单位数(频数)与总体单位数之比,求得的 用百分比表示的相对数,也称比率、比重或权重。由上述例子,频率为42%。 20.各组的频率均大于0,各组的频率总和等于1(或100%)。 21.统计表所要说明的总体及其分组的名称,这一部分习惯上成 为主词,另一部分说明总体的统计指标,包括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这一部分习惯上成为宾词。

统计基础知识第一章概述(娄庆松杨静主编)教案

第一章概述 学习目标 知识点 理解统计和统计学的含义和统计活动、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掌握统计学中常用的基本概念。能力点 能结合现实中所遇到的具体事例说明什么是总体、总体单位、标志、指标、指标体系、变量;能识别统计数据的类型 本章结构图 一、统计学和统计活动 二、统计学中常用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统计学和统计活动 教学目标; 1. 统计和统计学的含义 2.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特点 3. 统计工作过程和统计的职能 4. 统计研究的具体方法 教学重难点: 1. 统计和统计学的含义 2.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特点 3. 统计研究的具体方法 教学方法: 知识讲解法、学生自学和引导 课时安排: 2课时 讲授新课: 一、统计和统计学的含义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离不开统计数据。例如,教学班级每天都要统计出勤人数,同学们考试后要统计总成绩、平均成绩、及格率、优良率等;企业管理人员要统计供、产、销、利、税等数字;许多媒体要报道国内生产总值、物价指数、证券股票指数等。这些数字就是统计数据。统计数据室人们通过实际统计活动获得的。统计就是一门研究数据的技术。。

二、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特点 (一)统计学的研究对象 统计学研究些什么,怎样研究,也即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是学习统计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指统计研究所要认识的客体,它决定着统计学的研究领域以及相应的研究方法。一般地说,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如何去认识客观事物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理论与方法。人们要认识客观事物,就必须通过试验或调查来采集有关数据,并加以整理、归纳和分析,以便对客观事物规律性的数量表现做出统计上的解释。例如,统计需要哪一类数据,怎样去采集和加工这些数据,怎样从复杂纷繁的数据中得出结论并解释这个结论,没有统计理论和方法的指导是无法进行的。所以说统计学是一门关于如何去采集、整理、显示、描述、分析数据和由数据得出结论的一系列概念、原理、原则、方法和技术的科学。 (二)社会经济统计的特点 本书阐述统计学中的社会经济统计学,所涉及的统计工作指社会经济统计工作。 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大量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即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 社会经济统计学从其性质来讲它是一种对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方面的认识活动,是一门研究方法论的社会科学。因此,社会经济统计具有如下特点: 三、统计工作过程和统计的职能 (一)统计工作过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