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道路说明书

道路说明书

道路说明书
道路说明书

说明书

一、工程概况

1、概述

根据《白城市老城区综合改造工程实施方案》提出的发展建设要求,为进一步改善城市人民环境,加快海绵城市建设,推动卫生城、园林城、文明城、生态城的“四城联创”工作,结合老城区实际情况,制定实施方案。

此次老城区综合改造工程分为洮北区和经济开发区两大改造区域,洮北区区域主要指东至辽北路、红旗街、南至胜利路,西至幸福街,北至民主路区域;经济开发区区域冬至幸福街,南至辽北路,北至民主路,西至图乌公路区域。

2、道路现状

现状对外交通:主要为洮白公路、图乌公路(302国道)、207省道及长白公路。

铁路:主要为平齐铁路和长白铁路。

新华路现有状况

新华路(K0+000~K2+714.525) ,路线长度为2714.525米。二、气候、地质条件

1、测设经过

我公司于2016年1月上旬对本项目进行了必要的外业调查,搜集到了详实可靠的调查资料。在勘测过程中,我公司派出以测设室主任为组长,资深技术顾问及各专业工程师为组员的勘测队伍,利用水准仪和RTK对全线高程和平面数据进行采集,对该路进行了详细调查。在对所收集资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本工程的特点,提出了最终的设计方案。

内业设计过程中,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科学合理地采用技术指标,利用Card/1、CAD等国内外先进的软件进行设计。设计人员坚持“质量第一,诚实守信”的设计理念,严格按照的质量管理目标,层层把关,确保设计质量。

2、工程地质资料

2.1、地形地貌

白城市位于吉林省西北部,嫩江平原西部,科尔沁草原东部。东、东南与松原市的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乾安县接壤;南与松原市的长岭县比邻。西、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的科尔沁右翼中旗、突泉县、科尔沁右翼前旗相连;北、东北与黑龙江省泰来县、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肇源县隔江相望。全市南北长230公里,东西宽211公里,总面积25685平方公里。

白城境内的地形地貌,属于大兴安岭东麓与松辽平原西段过渡地带,由北西向南东的地貌,基本以低山—丘陵—台地—扇形地、平原,呈阶梯状由大兴安岭隆起带向松辽盆地边缘阶变,分区比较明显。

白城市区地势基本平坦,北西较高,南东较低,海拔高程为142.0-197.0米,地面坡度接近千分之二。

2.2、气象特征

白城位于松辽平原的西段,地处欧亚大陆中纬度内陆,属大陆性寒温带季风气候,尤以春秋两季风为甚,西北风较为盛行,历史上最大风速25.0米/秒。春季干旱少雨,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干燥。年均日照时数2919.4小时,多年平均气温5.3℃,最高气温40.7℃,最低气温90年一月份-38.1℃,无霜期一般在160天左右。历史上降水量最大年份为1957年全年降水量为800.7mm,一般全年的降水量集中在6、7、8月份,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0%,年均降水量为407.9mm。

2.3、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勘察结果,拟建工程沿线地下水属于第四纪孔隙潜水,受降水补给,水位随季节性变化,勘察期间初见水位3.5~5.1米,静止水位3.4~5.0米。根据地区经验,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地下水年变化幅度约为1.0~2.5米。

2.4、区域地质概况

(根据地勘报告增加相关内容)

三、设计原则、设计任务依据、设计标准

1、设计原则

1、符合《白城市老城区综合改造详细规划》中的相关要求。

2、满足道路建设环境影响评价对道路设计要求。减少道路实施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3、考虑道路建设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4、考虑道路现状地形地物及地块用土土方量平衡要求。

5、考虑路面排水通畅,以及与周边地块高程协调。

6、优化路面结构设计,节约投资。

7、与新建地下管线、原有道路相协调等。

2、设计依据

(1)、“设计委托书”;

(2)、《白城老城区综合改造工程详细规划》;

(3)、白城市老城区总图及相关资料

(4)、《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

(5)、《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6)、《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7)、《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GJJ193-2012);

(8)、《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

(9)、《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

(10)、《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2014));

(11)、《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 50289-1998);

(12)、《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

(13)、《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14)、《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GB50647-2011);

(15)、《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16)、《道路交通标志标线》(GB5768-2009);

(17)、《道路交通信号灯》(GB 14887-2003);

(18)、《机动车号牌图像自动识别技术规范》(GA/T 833-2009);

3、技术标准

1、新华路按城市次干道标准设计;

2、设计行车速度:40Km/h;

3、设计年限:10年;

4、设计路面宽度:35米;

四、道路工程设计

1、道路平面图设计

本路沿线主要与光明街、幸福街、瑞光街、长庆街、金辉街、明仁街、青年街相交。

本道路与各条路交叉口均采用平交路口。

技术指标名称单位技术标准道路等级城市次干路

道路长度m 2714.53 设计行车速度Km/h 40

设计年限年10 路拱设计坡度% 2

2、道路纵断面设计

1、原有道路地势起伏较为平坦,原有道路属于三块板道路形式,现将原有绿化带取消,改成一块板道路形式。

3、道路横断面设计

1、标准横断面:一块板断面形式,双向六车道,路宽为35米。

2、道路横坡为2%,双面坡,坡向两侧,路拱曲线采用直线接抛物线型路拱;人行道横坡为2%,坡向道路内侧,单面坡直线型路拱。

4、公交亭

1、拆除原有公交站点,在原有公交站点的位置新建公交亭。(公交亭样式按业主意见购买),利用原有公交站牌平移到人行道上。

5、植树带

1、在新建人行道上修建1.2米宽植树带,植树带里放置0.7米厚的种植土。

6、停车位

1、在新建人行道上设置停车位(详见停车位尺寸图)。

五、道路结构设计

1、结构组合设计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及《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的规定,本着因地制宜、技术合理、便于施工及养护的原则,选择结构合理、技术经济可行、噪音低、施工方便、维修养护便利且适用于本地区特点的路面结构形式。

1、原有机动车道,洗掉4cm沥青混凝土。

新建 4cm细粒式ARC-13沥青混凝土。

2、拆除原有绿化带,新建 4cm细粒式ARC-13沥青混凝土

6cm中粒式AC-16沥青混凝土

20cm水泥稳定砂砾(5%)基层

20cm水泥稳定砂砾(4%)底基层

50cm天然砂砾石垫层的设计方案。

3、原有非机动车道,全部挖除4cm细粒式AC-13沥青混凝土+7cm中粒式AC-16沥青混凝土+20cm 水泥稳定砂砾(5%)基层+30cm天然砂砾石垫层

新建 4cm细粒式ARC-13沥青混凝土

6cm中粒式AC-16沥青混凝土

20cm水泥稳定砂砾(5%)基层

20cm水泥稳定砂砾(4%)底基层

50cm天然砂砾石垫层的设计方案。

4、原有人行道全部挖除,新建花岗岩火烧板40*30*4结构为:

40*30*4花岗岩火烧板;

3cm水泥砂浆;

15cm水泥混凝土C20;

20cm砂砾垫层;

5、在人行道上新建停车位:(详见停车位布置图)结构为80cm嵌草砖,孔内填黄土伴草种子

30cm 1:1黄土粗砂层

15cmC15混凝土

20cm天然级配砂砾石

素土夯实,压实度不小于93%(或原状土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150kpa)

6、透水砖结构为8cm透水砖

30cm1:3干硬性水泥砂浆结合层

15cmC15混凝土

20cm天然级配砂砾石

素土夯实,压实度不小于93%(或原状土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150kpa)

7、拆除原有人行道结构为:6cm荷兰砖(20*10*6)、3cm水泥砂浆、8cmC20水泥混凝土、5cm 天然砂砾垫层。

8、病害处理段:青年街--金辉街(网裂、沉陷、车辙、涌包)。

六、路基设计

1、压实度

路基填料强度(CBR)的最小值

填方类型

路床顶面以下深度

(cm)

最小强度(%)

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其他等级道路路床0~30 8.0 6.0

路基30~80 5.0 4.0

路基80~150 4.0 3.0

路基﹥150 3.0 2.0

2、地基处理

路基压实前应清除路床范围内腐殖土、淤泥制土、生活垃圾、树根及大粒径块石,采用机械碾压,达到设计要求压实度后可作为路基持力层。达机械碾压后达不到设计要求压实度时,采用开挖

换填处理,填料采用砂砾换填。

七、道路交叉口

道路交叉口均采用平交路口形式。

八、附属工程设计

1、路缘石

机动车道两侧路缘石采用15*25*100cm花岗岩路缘石,植树带界石采用10*15*100cm花岗岩。

2、无障碍设计

按规范要求,本工程在人行道上铺设无障碍人行盲道和坡道,无障碍人行步道宽0.6米。距人行道外边路缘石宽度为(看设计图纸),路口人行道设置无障碍盲道。具体详见无障碍人行道设计图。

3、雨水口

拆除原有平篦式井篦子,新建立篦式井篦子,参照图集《给水排水标准图集》06MS201-8-15。立篦式井篦子收水井修在植树带中。罩面地段用D300水泥管连接至新建雨水口,接口采用水泥砂浆抹带。全挖地段过街管更换为D300 HDPE(SN12)钢带增强管,坡度为0.015,坡向检查井,设计采用120度砂石基础按06MS201-1施工,具体详见设计图纸。

4、交通安全设施

在新建道路上设置标线、信号灯、电子监控系统等详见分篇设计。

九、材料组成说明

1、水泥稳定砂砾基层(底基层)骨架主体材料:

水泥稳定砂砾基层配合比为:水泥:砂砾=5:95,粒料颗粒组成见下表,集料压碎值不大于30%,压实度不小于98%。天然砂砾级配不符合下表要求,须掺加一定比例碎(砾)石,使基层混合料级配符合要求。

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类集料级配

水泥稳定砂砾底基层配合比为:水泥:砂砾=4:96,粒料颗粒组成见下表,集料压碎值不大于30%,压实度不小于97%。天然砂砾级配不符合下表要求,须掺加一定比例碎(砾)石,使底基层混合料级配符合要求。

悬浮密实型水泥稳定类集料级配

水泥应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初凝时间3h以上和终凝时间较长(宜在6h以上)的水泥,采用强度等级为42.5的水泥。水泥稳定砂砾基层的7d侵水抗压强度不得小于3.5Mpa;水泥稳定砂砾底基层的7d侵水抗压强度不得小于2.5Mpa。

2、水

水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JGJ 63-2006《混凝土用水标准》(2011最新版)的规定。宜使用饮用水及不含油类等杂质的清洁中性水,pH 值宜为 6~8。

3、混合料的技术要求

混合料应由搅拌厂集中拌制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1、搅拌厂应向现场提供产品合格证及水泥活性氧化物含量、粒料级配、混合料配合比及 R7 强

度标准值的资料。

2 、运送混合料应覆盖,防止遗撒、扬尘。

摊铺除遵守《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第 7.2.6 条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混合料在摊铺前其含水量宜在最佳含水量的允许偏差范围内。

(2) 混合料每层最大压实厚度应为 20cm,且不宜小于 10cm。摊铺中发生粗、细集料离析时,应及时翻拌均匀。

碾压应符合《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第 7.2.7 条的有关规定。

养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3) 混合料基层,应在潮湿状态下养护。养护期视季节而定,常温下不宜少于 7d。

采用洒水养护时,应及时洒水,保持混合料湿润;采用喷洒沥青乳液养护时,应及时在乳液面

筛孔尺寸

(mm)

31.5 19.0 9.5 4.75 2.36 0.6 0.075 通过质量

百分比(%)100 68~86 38~58 22~32 16~28 8~15 0~3

筛孔尺寸

(mm)

37.5 31.5 19.0 9.5 4.75 2.36 0.6 0.075

通过质量

百分比

(%)

100 93~100 75~90 50~70 29~50 15~35 6~20 0~5

撒嵌丁料。

养护期间宜封闭交通。需通行的机动车辆应限速,严禁覆带车辆通行。

4、粘层、透层

本次设计中,在基层上设置透层,在上、下面层之间设置粘层。

半刚性基层碾压成型后,表面稍微干燥、但尚未硬化时,洒布透层油,透层油采用高渗透乳化。(基质沥青A级90号),透层油喷洒用量为1.0L/㎡;粘层油采用乳化沥青,粘层油喷洒用量为0.5L/㎡。

5、沥青路面面层

路面设计本着因地制宜、技术合理、便于施工及养护的原则及根据路面的使用要求,结合路线周围自然条件、沿线筑路材料情况和实践经验,进行路面设计。本设计路面面层采用沥青混凝土结构。

表面层4.0cm细粒式橡胶沥青混凝土(ARC-13)上面层和6.0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16)下面层的设计方案。

面层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应按混合料级配表的要求,并尽量使级配曲线形成“S"形曲线,这样有利于提高沥青混凝土的性能。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及各项技术指标应满足下表要求,沥青面层的铺筑质量的内容、频度、容许差应符合技术规范《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CJJ 1-2008),沥青混合料集料采用反击碎石,上面层和下面层沥青采用90号A级,各层沥青与石料粘附性不小于4级。透层采用高渗透乳化沥青,粘层采用乳化沥青,下面层所用的基质沥青均采用90号A级,透层、粘层用乳化沥青技术要求见表8.1.7-1。

表8.1.7-1道路透层、粘层用乳化沥青技术要求

技术指标

适用范围技术指标

透层PC-2 粘层PC-3

破乳速度慢裂快裂或中裂

粒子电荷阳离子(+)阳离子(+)

1.18mm筛上剩余量(%),不大于0.1 0.1

与矿料的粘附性,裹覆面积,不小于2/3 2/3

贮存稳定性1d(%),不大于 1 1

贮存稳定性5d(%),不大于 5 5

蒸发残留物含量(%)不小于50 50

蒸发残留物针入度25℃、5s、100g50-300 45-150

蒸发残留物15℃延度(cm),不小于40 40

溶解度(%)不小于97.5 97.5

注:用于透层油及粘层油的基质沥青必须满足上表中90号沥青的技术标准

6橡性改性沥青

1、基质沥青

橡胶沥青所用的基质沥青采用AH-90#石油沥青,其技术要求见表12,其抽检项目、抽检频率应满足规范要求。

表12 AH-90#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

检验项目AH 90

针入度 (25 o C, 100g, 5s) (0.1mm) 80—100

延度 (5cm/mim, 15 o C) (cm) 不小

100

延度 (5cm/mim,10 o C) (cm) 不小于30

软化点 (环球法) (o C) 不小

44

溶解度 (三氯乙烯) (%) 不小于99.5

针入度指数PI -1.5~+1.0

薄膜加热试验

163℃,5h

质量损失 (%) 不大于0.8

针入度比 (%) 不小于57

延度 (15 o C) (cm) 不小

20

延度 (10 o C ) (cm) 不小于8

闪点 (COC) (o C) 不小于245

含蜡量 (蒸馏法) (%) 不大于 2.2

密度 (15 o C ) (g/cm3) 实测

动力粘度 (绝对粘度, 60 o C) (Pa.s) 不小于140

2、橡胶粉

橡胶粉颗粒规格应符合表13要求。橡胶粉筛分应采用水筛法进行试验。

橡胶粉密度应为1.15 ± 0.05 g/cm3,应无铁丝或其它杂质﹙即其比例应不超过0.1%﹚,纤维比例应不超过0.5%,一般含有不高于橡胶粉重量4%的碳酸钙,以防止胶粉颗粒相互粘结。

橡胶粉应提供质量保证书,质保书应说明橡胶粉规格、加工方式、加工的废旧轮胎类型,还应说明橡胶粉的储存方式。

表13 橡胶粉筛分规格

筛孔尺寸通过率%

2.00mm 100

1.18mm 65-100

600 μm 20-100

300 μm 0-45

75 μm 0-5

3、橡胶沥青

橡胶沥青应满足以下技术要求。

表14 橡胶沥青技术要求

项目技术指标

粘度,177o C,Pa.S 1.5 - 4.0

针入度 (25o C, 100g, 5s) 0.1mm,最小25

软化点,o C,最小54

弹性恢复,25 o C,最小60

4、粗集料

应采用石质坚硬、清洁、不含风化颗粒、近似立方体颗粒的碎石,粒径大于4.75mm。采用玄武岩集料,粗集料技术要求见表15。

表15 沥青上面层用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检验项目技术要求

石料压碎值不大于(%)20

洛杉矶磨耗损失不大于(%)25

视密度不小于(t /m3) 2.60

吸水率不大于(%) 2.0

对沥青的粘附性不小于在掺加抗剥落剂后不小于5级坚固性不大于(%)12

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大于(%)10

水洗法<0.075mm颗粒含量不大于(%)1号料0.6

2号料0.8

3号料 1.0

软石含量不大于(%) 3

上面层石料磨光值不小于(BPN)36

抗压强度不小于(MPa)120

注:1)有1个或以上破碎面为黄色节理面的集料颗粒含量应不大于5%;

5、细集料

采用坚硬、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级配的人工轧制的玄武岩、辉绿岩或石灰岩细集料,不能采用山场的下脚料。细集料规格见表16。

表16 沥青上面层用细集料规格

规格

公称粒径

(mm)

通过下列方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

S16 0~3 100 80~100 50~80 25~60 8~45 0~25 0~15

表观相对密度

坚固性

(>0.3mm部分)

含泥量

(<0.075mm的含量)

砂当量亚甲蓝值

棱角性

(流动时间)t/m3 % % % g/kg s ≥2.5 ≥12 ≤3 ≥60 ≤25 ≥30

7、填料

橡胶沥青断级配混合料不使用矿粉填料。

8、外掺剂

橡胶沥青断级配混合料(AC-13)需要掺入必要的外掺剂以改善橡胶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及混凝土的水稳定性能,掺量为混合料重量1~2%。适宜的外掺剂为波特兰II型水泥或消石灰。

7、矿料

1、粗集料

①面层沥青混合料中粗集料应采用抗滑、耐磨、坚硬、洁净干燥的石料加工而成,宜

采用一次颚式破碎后进行二次反击式或锤式破碎加工成具有良好颗粒形状,表面具有良好微观构造的集料。

②各成品料出口必须安装能回收粉尘的除尘设备,保证粉尘不飞扬,不造成集料的二

次污染,保证集料的粉尘含量满足要求。

③集料形状应接近立方体,并具有良好的嵌挤能力,具有一个破碎面颗粒含量应达到

100%,具有2个或2个以上破碎面颗粒含量应≦90%。

2、细集料

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级配。

3、填料

面层用填料必须采用由石灰岩经磨细得到的矿粉,且加工石粉用的矿料与2-2气候区普通沥青的粘附性达到4级。掺加2%消石灰粉,矿粉用量相应减少。矿粉必须保持干燥,能从石粉仓中自由流出,沥青混凝土拌和站除尘装置回收的粉尘不得作为填料使用,同时施工单位应对拌和站进行改造,增设提升仓,确保矿粉材料剂量的准确性。面层用矿粉的质量技术要求见表8.1.7-11。

表8.1.7-11 沥青混合料用矿粉技术要求表

项目表观密度

(t/m3)

含水

(%)

亲水

系数

外观

塑性

指数

粒度范围(%)

<0.6mm <0.15mm <0.075mm

指标≦2.45 ≧1.0 <1.0

无团粒结

<4 100 90~100 70~100

4、消石灰粉

石灰粉必须洁净、干燥,质量应符合下表要求:

①灰粉的有效钙镁含量必须达到二级钙质石灰标准要求。

②生产消石灰粉时,必须将生石灰充分消解后,剔除未消化残渣后烘干磨细,加工成消石灰粉。

③石灰粉的细度(颗粒组成)应满足0.6mm筛通过率为100%,0.15mm筛通过率为90%~

100%,0.075mm筛通过率为90%~100%。

④石灰粉的含水量应不大于1%,外观无团粒结块。

5、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应通过热拌沥青混合料的目标配合比、生产配合比及生产配

合比验证三个阶段,确定矿料级配及最佳沥青用量。面层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矿料级配应符合表7的要求,其中表面层、下面层的级配在表内规范的基础上进行调整,使级配形成“S”型曲线,有利于提高沥青混凝土的性能。

6、沥青混合料技术指标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及检验的各项技术指标应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其中沥青混凝土的动稳定度指标按照我省的使用经验在规范的基础上宜适当提高。

沥青各面层的压实度以马歇尔试验密度为标准,其代表值面层应达到98%以上。

(1)粗集料应该洁净、干燥、表面粗糙,质量应符合表8.1.7-6的规定。当单一规格集料的质量指标达不到表中要求,而按照集料配比计算的质量指标符合要求时,工程上允许使

用。对受热易变质的集料,宜采用经拌和机烘干后的集料进行检验。

表8.1.7-6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指标单位

城市快速路、主干路

其他等级道路试验方法

表面层其他层次

石料压碎值不大于%26 28 30 T 0316 洛杉矶磨耗损失不大于%28 30 35 T 0317 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t/m3 2.60 2.50 2.45 T 0304 吸水率不大于% 2.0 3.0 3.0 T 0304 坚固性不大于%12 12 -T 0314 针片状颗粒含量(混合料)不大于

其中粒径大于9.5mm 不大于

其中粒径小于9.5mm 不大于

15

12

18

18

15

20

20

T 0312 水洗法<0.075mm颗粒含量不大于% 1 1 1 T 0310 软石含量不大于% 3 5 5 T 0320 注:①坚固性试验可根据需要进行;

②用于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时,多孔玄武岩的视密度可放宽至2.45t/m3,吸水率可放宽

至3%,但必须得到建设单位的批准,且不得用于SMA路面;

③对S14即3~5规格的粗集料,针片状颗粒含量可不予要求,<0.075mm含量可放宽到3%。

表8.1.7.7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规格

规格名称公称粒

(mm)

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

106 75 63 53 37.5 31.5 26.5 19.0 13.2 9.5 4.75 2.36 0.6

S1 40~75 100 90-1

00

- - 0-15 - 0-5

S2 40~60 100 90-1

00

- 0-15 - 0-5

S3 30~60 100 90-1

00

- - 0-15 - 0-5

S4 25~50 100 90-1

00

- - 0-15 - 0-5

S5 20~40 100 90-1

00

- - 0-15 - 0-5

S6 15~30 100 90-1

00

- - 0-15 - 0-5

S7 10~30 100 90-1

00

- - - 0-15 0-5

S8 10~25 100 90-1

00

- 0-15 - 0-5

S9 10~20 100 90-1

00

- 0-15 0-5

S10 10~15 100 90-100 0-15 0-5

S11 5~15 100 90-100 40-70 0-15 0-5

S12 5~10 100 90-100 0-15 0-5

S13 3~10 100 90-100 40-70 0-20 0-5

S14 3~5 100 90-100 0-15 0-3 (2)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级配,其质量应符合表8..1.7-8的规定。细集料的洁净程度,天然砂以小于0.075mm含量的百分数表示,石屑和机制砂以砂当量(适用于0~4.75mm)或亚甲蓝值(适用于0~2.36mm或0~0.15mm)表示。

表8..1.7-8沥青混合料用细集料质量要求

项目单位

城市快速路、

主干路

其他等级道路试验方法

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 2.50 2.45 T0328

坚固性(>0.3mm部分) 不小于%12 -T0340

含泥量(小于0.075mm的含量) 不大于% 3 5 T0333

砂当量不小于%60 50 T0334

亚甲蓝值不大于g/kg 25 -T0346

棱角性(流动时间),不小于s 30 -T0345

注: ①坚固性试验可根据需要进行;

(3)天然砂可采用河砂或海砂,通常宜采用粗、中砂,其规格应符合表8.7.7-9的规定,砂的含泥量超过规定时应水洗后使用,海砂中的贝壳类材料必须筛除。开采天然砂必须取得当地政府主管部门的许可,并符合水利及环境保护的要求。热拌密级配沥青混合料中天然砂的用量通常不宜超过集料总量的20%,SMA和OGFC混合料不宜使用天然砂。

表8.7.7-9 沥青混合料用天然砂规格

筛孔尺寸

(mm)

通过各孔筛的质量百分率(%)

粗砂中砂细砂

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

100

90~100

65~95

35~65

15~30

5~20

0~10

0~5

100

90~100

75~90

50~90

30~60

8~30

0~10

0~5

100

90~100

85~100

75~100

60~84

15~45

0~10

0~5

(3)石屑是采石场破碎石料时通过4.75mm或2.36mm的筛下部分,其规格应符合表8.1.7-10的要求。采石场在生产石屑的过程中应具备抽吸设备,宜将S14与S16组合使用,S15可在沥青稳定碎石基层中使用。

表8.1.7-10 沥青混合料用机制砂或石屑规格

规格公称粒径水洗法通过各筛孔的质量百分率(%)

(mm) 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 S15 0~5 100 90~100 60~90 40~75 20~55 7~40 2~20 0~10

S16 0~3 100 80~100 50~80 25~60 8~45 0~25 0~15

注:当生产石屑采用喷水抑制扬尘工艺时,应特别注意含粉量不得超过表中要求。

(4)机制砂宜采用专用的制砂机制造,并选用优质石料生产,其级配应符合S16的要求。

十、面层施工要点

1、把好原材料质量关

(1)要注意粗细集料和填料的质量,应从源头抓起,对不合格的矿料,不准运进拌和厂。

(2)堆放各种矿料的地坪必须硬化,并具有良好的排水系统,避免材料被污染;各品种材料间应用墙体隔开,以免相互混杂。

(3)细集料及矿粉宜覆盖,细料潮湿将影响喂料数量和拌和楼产量。

2、关于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统一规定

(1)目标配合比需经驻地监理工程师审查,报总监代表批准和总监助理确认后才能进行生产配合比设计。如果某种矿料产地、品种发生变化,必须重新进行目标配合比设计。

(2)每台拌和楼均应进行生产配合比设计,由驻地监理工程师审查,总监代表和总监助理确认,经总监批准后,才能进行试拌与试铺。

3、沥青混合料的拌制

(1)严格掌握沥青和集料的加热温度以及沥青混合料的出厂温度。热混合料成品在贮料仓储存后,其温度下降不应超过10℃。橡胶沥青断级配混合料(AC-13)的施工温度控制范围见表19。

表19橡胶沥青断级配混合料(AC-13)的施工温度(o C)

橡胶沥青加热温度177-190

矿料温度170-180

混合料出厂温度170-180,超过195废弃

混合料运输到现场温度不低于165

摊铺温度不低于160,低于140废弃

初压开始温度不低于165

复压最低温度不低于140

碾压终了温度不低于110

(2)拌和楼控制室要逐盘打印沥青及各种矿料的用量和拌和温度,并定期对拌和楼的计量和测温进行校核;没有材料用量和温度自动记录装置的拌和楼不得使用。

(3)拌和时间由试拌确定。必须使所有集料颗粒全部裹覆沥青结合料,并以沥青混合料拌和均匀为度,建议外掺剂水泥加入拌和仓后先与矿料干拌5s,再加入橡胶沥青湿拌30s,总拌和时间控制在60~65s。

(4)要注意目测检查混合料的均匀性,及时分析异常现象。如混合料有无花白、冒青烟和离析等现象。如确认是质量问题,应作废料处理并及时予以纠正。在生产开始以前,有关人员要熟悉本项目所用各种混合料的外观特征,这要通过细致地观察室内试拌的混合料而取得。

(5)每台拌和楼每天上午、下午各取一组混合料试样做马歇尔试验和抽提筛分试验,检验油石比、矿料级配和沥青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每周应检验1~2次残留稳定度。

橡胶沥青用量与设计值的允许误差-0.4%至+0.4%。

0.075mm ±2%

≤2.36mm ±4%

≥4.75mm ±5%

(6)每天结束后,用拌和楼打印的各料数量,进行总量控制。以各仓用量及各仓筛分结果,在线检查矿料级配;计算平均施工级配和油石比,与设计结果进行校核;以每天产量计算平均厚度,与路面设计厚度进行校核。

4、沥青混合料的运输

(1)采用数字显示插入式热电偶温度计检测沥青混合料的出厂温度和运到现场温度。插入深度要大于150mm。在运料卡车侧面中部设专用检测孔,孔口距车箱底面约300mm。

(2)拌和楼向运料车卸料时,汽车应前后移动三次装料,以减少粗集料的离析现象。

(3)沥青混合料运输车的运量应较拌和能力和摊铺速度有所富余,根据工程规模摊铺机前方应有3~5辆运料车等候卸料。

(4)运料车应有良好的篷布覆盖设施,卸料过程中继续覆盖,直到卸料结束取走篷布,以资保温或避免污染环境。

(5)连续摊铺过程中,运料车在摊铺机前10~30cm处停住,不得撞击摊铺机。卸料过程中运料车应挂空档,靠摊铺机推动前进。

5、沥青混合料的摊铺

(1)连续稳定地摊铺,是提高路面平整度最主要措施。对于橡胶沥青断级配混合料(AC-16),摊铺机的摊铺速度应根据拌和楼的产量、施工机械配套情况及摊铺厚度、摊铺宽度,按1~3m/min 予以调整选择,做到缓慢、均匀、不间断地摊铺。不应任意以快速摊铺几分钟,然后再停下来等下一车料。用餐应分批轮换交替进行,切忌停铺用餐。争取做到每天收工停机一次。

(2)用机械摊铺的混合料未压实前,施工人员不得进入踩踏。一般情况下不得采用人工整修。

(3)橡胶沥青断级配混合料(AC-13)宜用非接触式平衡梁装置控制摊铺厚度。两台摊铺机距离不应超过10m,以形成良好的热接缝。

(4)摊铺机应调整到最佳工作状态,调好螺旋布料器两端的自动料位器,并使料门开度、链板送料器的速度和螺旋布料器的转速相匹配。螺旋布料器中的混合料以略高于螺旋布料器2/3为度,使熨平板的挡板前混合料的高度在全宽范围内保持一致,避免摊铺层出现离析现象。

(5)检测松铺厚度是否符合规定,以便随时进行调整。摊前熨平板应预热至规定温度。摊铺机熨平板必须拼接紧密,不许存有缝隙,防止卡入粒料将铺面拉出条痕。

(6)摊铺遇雨时,立即停止施工,并清除未压实成型的混合料。遭受雨淋的混合料应废弃,不得卸入摊铺机摊铺。

6、沥青混合料的压实成型

(1)沥青混合料的压实是保证沥青面层质量的重要环节,应选择合理的压路机组合方式及碾压步骤。为保证压实度和平整度,初压应尽量在摊铺后较高温度下及时进行。为防止橡胶沥青粘结橡胶轮胎,橡胶沥青断级配混合料(AC-13)不宜使用胶轮压路机。

(2)橡胶沥青断级配混合料(AC-13)施工碾压工艺建议采用5台双钢轮振动压路机,压实工艺分为初压、复压和终压。建设初压采用两台压路机静压一遍,振动碾压3遍,复压采用两台压路机振动碾压3遍,终压采用一台压路机以静压方式碾压1~2遍以消除轮迹,或按试铺结果进行。

(3)压路机应以缓慢而均匀的速度碾压,压路机的适宜碾压速度建议按表20选用。

表20 压路机碾压速度(km/h)

压路机类型初压复压终压

静载钢轮压路

2—3 ——3—6

钢轮振动压路

2—4 3—5 ——

(4)为避免碾压时混合料推挤产生拥包,碾压时应将驱动轮朝向摊铺机;碾压路线及方向不应突然改变;压路机起动、停止必须减速缓行,不准刹车制动。压路机折回不应处在同一横断面上。

(5)初压应紧跟摊铺机进行碾压,随摊铺机逐步推进。复压、终压应分清段落,设置明显标志,便于司机辩认。对松铺厚度、碾压顺序、压路机组合、碾压遍数、碾压速度及碾压温度应设专岗管理和检查,使面层做到既不漏压也不超压。

(6)压实完成12小时后,方能允许施工车辆通行。

7、施工接缝的处理

(1)纵向施工缝。摊铺时采用梯队作业的纵缝应采用热接缝,将已铺部分留下100~200mm宽暂不碾压,作为后续部分的基准面,然后做跨缝以消除缝迹。

(2)横向施工缝。全部采用平接缝。用三米直尺沿纵向位置,在摊铺段端部的直尺呈悬臂状,以摊铺层与直尺脱离接触处定出接缝位置,用锯缝机割齐后铲除;继续摊铺时,应将摊铺层锯切时留下的灰浆冲洗干净,涂上少量粘层沥青,摊铺机熨平板从接缝处起步摊铺;碾压时用钢筒式压路机进行横向压实,从先铺路面上跨缝逐渐移向新铺面层。

8、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

(1)原材料的质量检查:包括橡胶沥青、粗集料、细集料、外掺剂等。

(2)混合料的质量检查:橡胶沥青用量、矿料级配、稳定度、流值、空隙率、残留稳定度;混合料出厂温度、运到现场温度、摊铺温度、初压温度、碾压终了温度;混合料拌和均匀性。

(3)面层质量检查:厚度、平整度、宽度、高程、横坡度、压实度、横向偏位、渗水系数、构造深度和摩擦系数;摊铺的均匀性;同时还应进行构造深度和摆式摩擦系数的跟踪检测。

(1)放材料的场地必须进行硬化。

(2)不同规格的集料必须单独堆放,以防止集料混合。

十一、其它说明

1、各种材料都必须在施工前以“批”为单位进行检查,不符合《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相关技术要求的材料不得进场。

2、施工时应严格按照图纸施工,发现问题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所有施工过程必须严格按照现行道路施工及验收规范、标准执行。

3、原地面标高为现状路面实测标高,如施工中发现与实际不符应以施工时实测标高为准。

4、挖掘机作业时旁边不能站人,吊车臂下严禁站人,压路机在碾压过程中要有专人负责,以免发生意外事故。各种施工机械作业时应随时注意周围空间架空高压线及地下电缆的位置,在高压电线下作业时要留有足够的安全距离,确保人身安全。

5、人行步道外侧与既有建筑物,既有铺装顺接平顺,若顺接高差较小时,可通过调整人行步道横坡进行接顺,若高差较大时,应设置缘石、挡墙及台阶与顺接平顺,具体做法参见道路平面图及道路纵断图,施工时以实际操作为准。

6、施工过程中涉及的建筑物、围墙等拆除工作由业主专门组织开展,不计入本设计。

7、雨季施工时,路基不得被雨水浸泡,应采取相应排水措施,减少含水量后再进行施工碾压。

8、施工接缝的处理

(1)纵向施工缝。摊铺时采用梯队作业的纵缝应采用热接缝,将已铺部分留下100~200mm宽暂不碾压,作为后续部分的基准面,然后做跨缝以消除缝迹。

(2)横向施工缝。全部采用平接缝。用三米直尺沿纵向位置,在摊铺段端部的直尺呈悬臂状,以摊铺层与直尺脱离接触处定出接缝位置,用锯缝机割齐后铲除;继续摊铺时,应将摊铺层锯切时留下的灰浆冲洗干净,涂上少量粘层沥青,摊铺机熨平板从接缝处起步摊铺;碾压时用钢筒式压路机进行横向压实,从先铺路面上跨缝逐渐移向新铺面层。

9、在拌和楼生产橡胶沥青混凝土时,橡胶沥青由于粘度较大,泵送时间较长,易造成热料仓等料,导致矿料过热,进而使得混合料出料温度偏高,同时还将影响拌和楼混合料产量。解决办法:保证生产橡胶沥青的基质沥青供给温度大于160o C,供给拌和楼的橡胶沥青大于177o C,同时尽量缩短橡胶沥青供给管道长度,并与供给橡胶沥青前提前30~60min用导热油对管道进行预热。

10、拌和楼沥青称重系统常常由于系统原因造成设计值与实际配给值不一致,后场技术人员应该密切关注,以橡胶沥青实际配给值为准,对生产配比进行适当调整。

11、实际生产时,应确保冷料进料速度与生产配合比设计取热料仓矿料时基本一致,以避免热料仓矿料级配发生较大波动,从而影响实际生产配比。

12、拌和楼生产沥青混合料通常使用矿粉,但在AC-16中仅使用水泥,因此必须事先与拌和楼管理人员协调水泥添加事宜,一般不宜使用粉料回收仓作为水泥贮存仓,生产过程中禁止将回收粉料回收到水泥贮存仓中。

13、运料车装料时,应遵循前后中的顺序,以避免混合料发生离析,后场技术人员应予以关注。

14、前场摊铺机摊铺速度应与拌和楼生产能力保持一致,避免摊铺速度忽快忽慢甚至停机等料,这些都将对路面平整度造成影响。

15、路面碾压,初压第一遍必须采用静压,以避免路面发生波浪、推移,从而影响平整度。

16、进行高温车辙试验时,统一按照100%压实度称取混合料成型车辙板,轮碾遍数比普通沥青混合料有所增加,以压实为准。

17、混合料抽提试验,矿料级配应与生产配比经水泥和胶粉修正过的配比进行比较,橡胶沥青含量应以燃烧法检测,不具备条件的可以直接抽提,并与橡胶沥青中基质沥青用量进行比较。

18、本设计施工时要严格执行市政工程操作规程、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道路勘察课程设计报告

公路勘测设计说明书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任务 《公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是公路与城市道路专业的实践课。 本实践课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是:(1)、设计文件中原始资料的查询、收集; (2)、掌握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中各种设计指标的选取,初步学习各相关规范的查找及使用。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 《公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的内容:(1)按照地形地物的规定识别道路沿线自然特征;(2)平面设计——各种几何参数的选取;(3)纵断面设计——主要指标的选择;(4)横断面设计——路幅布置及路拱坡度。由于路基路面工程没有单独的课程设计,所以本设计还包含一部分路基路面的结构综合设计内容。 《公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的内容:(1)通过资料查阅和学习了解道路设计的基本方法;(2)掌握平、纵、横设计之间的关系并学会运用,学会路基路面的结构综合设计。 三、 设计资料 道路等级:一级 设计行车速度:100Km/h 地形图:见图 四、项目介绍 邓王一级公路,里程桩号0000K m +~33128.8475K m +,全长3128.847m 。 五、地形地貌 该地区属冲积平原,地形开阔,地势起伏平缓,沿线河流、排灌沟渠交错,农田水利设施完善,乡村道路网密集、区域内均为高产农田区。沿途小沟渠较多

可采用涵洞处理。拟建公路沿线地势总体较平坦,沿途多为农田。 +,K1+940m,K2+420,K2+740,K2+760和K3+128.8475处地势较低,需进K m 1480 行高填方,路基采用搅拌桩处治。沿途小沟渠较多可采用涵洞处理。 +,K1+940m,K1+960m,K2+420和K2+820处要求横跨公路,可设置净空K m 0560 为6m的通道横跨。K1+60m处有一水塘,须进行填方,路基采用搅拌桩处治。 六、道路所在地区的土壤、地质、水文资料、气候 (1)土壤: 本段内地层主要由第四系松散沉积层所组成,表层为素填土和粘性土。土质均一,呈硬塑——半硬塑状。 (2)地质构造: 该地段经历了历史上比较复杂的活动时期,其活动方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出现明显的多样化,整个地区无不良地质现象,工程地质良好。 (3)水文: 该地区无大的河流,但区段内灌溉沟渠交错,经有关勘探单位检测表明,沿线沟渠水质良好。沿线有大量地表潜水,地下水一般埋深0.5~2.5m,并随汛期发生变化地下水表现为碳酸盐山丘区的岩溶水。 (4)气候 本地区属暖湿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海洋型与大陆型过度的气候特征较明显,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春秋季短,冬寒夏热,年内夏秋雨季降水的相对集中,易出现暴雨造成涝灾,其余季节的降雨量偏少,气候区内的年平均气温13.7°C,以7、8月份最热,年平均最高气温19.4°C,历年的平均最底气温9.1°C,年平均最高气温39.9°C,历年的平均最高积雪深度20,最大冻土深度是33,历年平均的无霜期163.5天,气候区年内的平均降水量884.0,历年的最大年降水量1358.0,7~10月份降水相对集中,区域内常年的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历年的平均风速为3.3,最大风速为16.8,8、9月份受台风影响区内空

道路工程设计说明

道路工程设计说明

道路工程设计说明 1. 概述 本次设计的道路位于安徽界首任寨乡内,起点为千牛汽车服务中心,终点至跨河桥桥头,南北走向,现状为X107县道,道路设计全长792.555米,为改造提升项目。道路设计等级为城市支路,设计时速30km/h。本道路作为任寨乡的一条示范街道,它的提升改造,是界首市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 设计条件 2.1 设计依据 ?本项目中标通知书; ?项目建设方提供的设计任务书。 ?我方提供的带状地形图(电子版); ?项目建设方提供的相交道路等资料。 3. 道路建设条件 3.1 沿线场地现状 沿线主要为民房、农田并伴有少量沟塘。 本道路现状为9.0m宽的沥青混凝土道路,是穿越集镇的公路。本次结合实际情况,并经过与建设单位、街道充分对接,对现状机动车道不作改造,仅在其两侧新建机非分隔带、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 3.2 现状及规划相交道路 道路沿线相交道路均为现状出入口。 3.3 现状及规划河道与沟渠 本项目终点处有一现状沟渠,且有一现状桥梁,该沟渠及桥梁不在本次设计范围内,本次设计维持现状。 3.4 现状杆、管线 根据现场初步调查,场地内有多处电力架空杆线位于拟建的人行道上,且有一道给水管线位于拟建的人行道边。 4. 采用规范及标准 4.1 规范及图集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 );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 ); ?《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 194- ); ?《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 193- );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 );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D40- );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 ); ?《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 );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J/T019-09);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 ); 项目施工时,若有相关新的规范、规程等颁布,则应按照新的规范、规程实施。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16年版)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16年版)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C ode f or d esign of u rban r oad e ngineering (2016年版) 2012-01-11发布2012-05-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 修订说明 本次局部修订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6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15]274号)的要求,由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对《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进行修订而成。 本次局部修订依据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道路提出的相关要求,对原有条文中道路分隔带及绿化带宽度、道路横坡坡向、路缘石形式、道路路面以及绿化带入渗及调蓄要求、道路雨水排除原则等相应修改或补充规定。本次局部修订条文合计9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 1.补充了需要在道路绿化带或分隔带中设置低影响开发设施时,绿化带或分隔带的宽度要求,以及各种设施间的设计要求。 2.增加立缘石的类型和布置型式。 3.细化了道路横坡的坡向规定。

4.按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补充道路雨水低影响开发设计的原则和要求。 5.按《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修订的内容,调整了道路排水采用的暴雨强度的重现期规定。 6.补充了低影响开发设施内植物的种植要求。本规范中下划线为修改的内容,用黑体字表示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 性条文的解释,由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北大街32号3号楼(市政总院大厦),邮政编码:100082) 本次局部修订的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员、主要审查人员: 主编单位: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重庆市设计院 主要起草人员:和坤玲王晓华杨斌盛国荣

城市道路课程设计说明书

城市道路课程设计 说明书

第一章绪论 城市道路是指在城市范围内具有一定技术条件和设施的道路。 根据道路在城市道路系统中的地位、作用、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中国当前将城市道路分为四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及支路。其中: 快速路在特大城市或大城市中设置,是用中央分隔带将上,下行车辆分开,供汽车专用的快速干路,主要联系市区各主要地区、市区和主要的近郊区、卫星城镇、联系主要的对外出路,负担城市主要客、货运交通,有较高车速和大的通行能力。 主干路是城市道路网的骨架,联系城市的主要工业区、住宅区、港口、机场和车站等客货运中心,承担着城市主要交通任务的交通干道。主干路沿线两侧不宜修建过多的行人和车辆入口,否则会降低车速。 次干路为市区内普通的交通干路,配合主干路组成城市干道网,起联系各部分和集散作用,分担主干路的交通负荷。次干路兼有服务功能,允许两侧布置吸引人流的公共建筑,并应设停车场。 支路是次干路与街坊路的连接线,为解决局部地区的交通而设置,以服务功能为主。部分主要支路可设公共交通线路或自行车专用道,支路上不宜有过境交通。 根据国家《城市规划定额指标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道路还可划分为四级,如表所示: 道路四级划分表:

项目级别设计车速(km/h) 双向机动车道数(条) 机动车道宽度(m) 道路总宽(m) 分隔带设置 一级 60~80 >=4 3.75 40~70 (必须设) 二级 40~60 >=4 3.5 30~60 (应设) 三级 30~40 >=2 3.5 20~40 (可设) 四级 30 >=2 3.5 16~30 (不设) 道路是交通的枢纽,它对一个国家及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在此次毕业设计中,使我基本掌握了城市道路设计的全部过程,能够全面、独立、系统地完成一段道路的技术设计。它培养了我独立工作、自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了课本知识也学到了很多来源于实际的现场施工经验。这对于我来说,能够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此次设计对我帮助很大。 设计原则 根据省厅、省公路局对施工图设计的审核意见,本次道路设计应遵循长远规划,因地制宜的原则,一方面采用较高的技术标准与今后道路进一步留有余地,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该地的地形,工程地质情况,达到规范要求各项指标节约投资,减少工程量,缩短工期。 1.设计应满足道路用地范围的要求

市政道路初步设计说明书(范文)

工程设计证书编号:A222000384 工程编号: 龙湖区龙祥街道夏桂埔社区 “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工程 初步设计 二○一八年十一月

目录 1 设计说明书 (1) 1.1 概述 (1) 1.1.1 任务依据 (1) 1.1.2 设计标准 (1) 1.1.3 工程概况 (1) 1.1.4 项目研究过程 (2) 1.1.5 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意见的执行情况 (2) 1.1.6 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2) 1.2 功能定位 (2) 1.2.1 规划情况 (2) 1.2.2 交通量预测 (2) 1.2.3 工程建设意义 (2) 1.3 建设条件 (3) 1.3.1 沿线自然地理概况 (3) 1.3.2 工程地质条件 (5) 1.3.3 交通设施现状与规划 (6) 1.3.4 沿线环境敏感区(点)分布及对项目建设的影响 (7) 1.3.5 项目区域内铁路、水运、航空、管道等运输方式对项目的影响 (7) 1.3.6 沿线市政管线的现状与规划 (7) 1.3.7 各项(地质、地震、环保、水保等)专项评价、评估结论对项目的影响 .. 7 1.3.8 有关部门对重大问题的意见,沿线居民的要求或建议 (7) 1.3.9 其他 (7) 1.4 工程设计 (7) 1.4.1 设计原则 (7) 1.4.2 设计依据 (8) 1.4.3 技术标准与设计技术指标 (9) 1.4.4 平面和纵断面设计 (9) 1.4.5 横断面设计 (10) 1.4.6 路基、路面结构设计 (11) 1.4.7 道路附属工程设计 (14) 1.4.8 桥梁、隧道及涵洞设计 (14) 1.4.9 排水工程 (14) 1.4.10 沿线环境保护设施 (15) 1.4.11 近远期结合实施方案 (20) 1.4.12 新技术应用情况及下阶段需要进行的试验研究项目 (20) 1.4.13 设计配合及存在问题与建议 (21) 2 工程概算 (21) 2.1 工程概况 (21) 2.2 编制依据 (21) 2.2.1 工程项目及工程量: (21)

道路设计说明

道路设计说明 1、设计依据及技术标准 1.1采用的规范、规程和验收标准及依据 1.1.1 采用的设计规范、规程 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2)《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 3)《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2012); 4)《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 194-2013); 5)《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 6)《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 B02-2013); 7)《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 8)《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 9)《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10)《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 1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 12)《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13)《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 1.1.2采用的施工规范、规程和工程验收标准 1)《城镇道路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2)《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3)《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G/T F20-2015); 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1.1.3 设计依据 1、业主与我公司的签订的设计委托合同; 2、规划部门关于本片区道路的设计红线; 3、本道路1:500地形图及片区总体控制方案; 4、相邻已设计道路施工图资料。 1.2 主要技术标准 2、设计概要 2.1 工程概况 本项项目所在地点为火车站周边,市政道路含垭路、A线、B等道路。其中包含道路、排水、照明、绿化以及其他市政管线工程,本册图纸及说明为道路部分。 由于近年来车流量不断增加,汽车轴载日益重型化,本道路现状路面出现了较多破损,水泥路面存在较多裂缝、错台、掉角、碎板、磨耗层脱落等病害,沥青路面老化严重。通过实施本道路的改造,能大幅提高本道路的交通服务水平,满足城市交通迅猛发展的迫切需求,同时快速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和品位。 本项目所有道路均为改建道路,我院委托后立即组织人员现场调查,掌握了本道路的使用状况。经过与业主的多次方案讨论确定:

城市道路绿化带设计说明

经济技术开发区道路景观绿化设计 城市道路不仅仅是连接两地的通道,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人们公共生活的舞台,是城市人文精神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延续变迁的载体和见证,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是构成区域文化的灵魂要素。 第一部分现状分析 一、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 2.气象概况 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夏秋冬四季分明。但冬夏长春秋短降水和气温的年际和季节变化较大。 路线所经区域的气象概况 温度:年平均气温在15.4℃,冬季一月份平均气温0.4℃,;夏季炎热七月份平均气温26.4℃。年日照总时数为2026.80小时,相对湿度54%。 降雨:年平均降雨量580-608mm多集中在夏秋二季。 蒸发量:年蒸发量平均700-750mm. 日照:年日照2058.2小时辐射总量为114.0千卡/平方厘米。 风:主导风向夏季为西南风,冬季为东北风。 结冻:最大冻深为35cm。 3.区域内土壤条件 的土壤主要为泥质潮土和沙质壤土,PH值8.38。 4.区域内水资源 地下水位较高,埋藏深度一般为2—5米,水量丰富,水质清洁,是西安市重要的水源地。 二、区位分析 是陕西制造业整合的重要平台,是国家级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核心组成部分。将在3~5年内建成工业总产值超1000亿元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位于泾河以北,西铜高速公路以东,园区交通便利,未来发展潜力巨大,目前累计入区项目101个,总投资368.5亿元,已形成商用汽车、重型机械、新材料等为主导的产业格局;总投资150亿元的兵器工业科技产业基地项目建成达产后将新增产值300亿元,未来将重点培育发展军民结合型装备制造业和精细化工产业。 三、规划设计依据 1、相关的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河南城建学院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 道路勘测设计题目: 河南金孟线二级公路设计专业: 土木工程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设计教室: 十号楼611教室开始时间: 2013 年12 月09 日完成时间: 2013 年12 月20 日 课程设计成绩: 学习态度及平时技术水平与实际能创新(5)成绩(30)力(20)说明书撰写质量(45)(100)总分等级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目录 1、设计任务书........................................................... 2 1.1 设计题目............................................................ 2 1.2 设计时间及地点...................................................... 2 1.3课程设计的目的...................................................... 2 1.4 设计原始资料及依据.................................................. 2 1.5 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 3 1.6 技术标准............................................................ 6 2.设计方案的拟定及说明.................................................. 7 2.1平面设计............................................................ 7 2.2纵断面设计.......................................................... 7 2.3横断面设计.......................................................... 7 3.平曲线的选择及参数计

道路工程毕业设计说明

道路工程毕业设计 篇一:模板 摘要 本设计是从到襄阳的某段高速公路的设计,该段路线总长为3050m。本设计中设计车速为120km/h,双向八车道,路基宽度为45m,设置中央分隔带,行车道宽3.75m,硬路肩3m,土路肩0.75m。 在平面设计中,通过方案比选确定最终线路,此线路中有三个平曲线。纵断面设计,主要包括三个竖曲线的设计。横断面设计中,确定路面横断面的形式,土石方的数量的计算和调配。在路基设计中,主要是确定路基的横断面形式和边坡的形式。路面设计中,确定了路面的结构层次。专题设计的主要容包括对盖板、基础、台身和洞口建筑的设计。最后利用工程造价软件得出对比方案和选定方案的工程预算。 关键词:高速公路设计;路基设计;路面设计;涵洞;工程预算 ABSTRACT This design is the design of a section of a highway from Xinyang to Xiangyang.The sec- tion of route is 3050m.In this design,the speed of design is 120km/h,two-way eight lane,subg- gade width of 45m,setting up the central separtion belt,lane width

3.75m,hard shoulder 3m, soil shoulder 0.75m. In the graphic design,there are three horizontal curve in this line,determined by the sche- me xxparison.Longitudinal section design,design mainly includes three vertical curve.The cross-section design,determine the road cross section form,calculation and allocation of earth- work quantity.In the design of roadbed,mainly determine the embankment cross-section and the form of the slope form.The design of pavement structure,pavement was determined.The main contents of design project include the design of the cover,foudation,abutment and the building.Finally draw project budget of the xxparison scheme using the engineering cost project software. Keywords:highway design;roadbed design;pavement design;culverts;project budget 目录 第一章总论 ................................................ . (1) 1.1 设计任务 ................................................

道路设计说明书模板

说明书一、概述 1.1 项目概况 务川县大坪镇电厂至官学撤并建制村硬化路是电厂至官学之间重要的通村公路。本项目的建设,对改善沿线居民日常出行和生产生活物资运输条件,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完善务川县公路网结构,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影响。 该公路路路线平、纵标准按农村公路,路基宽度4.5米(路基横断面布置为:左侧0.5米土路肩+3.5米(路面铺筑宽度)+右侧0.5米土路肩)。本次测量起点里程K0+000,位于务川县大坪镇黄洋村,起点电厂,经陈家山,终点至官学,里程为K7+840.761,共计7.840公里。 1.2 设计依据 1.我公司与务川县交通运输局签订的《务川县大坪镇“十三五”撤并建制村硬化路施工图设计设计合同》; 2.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行农村公路建设“七公开”制度的意见及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意见——交公路发【2015】73号; 3.《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部分); 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范、规程以及现行有关法律、法规等; 5. 有关规划、地方人民政府的要求和意见。 6. 交通部《关于印发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交公路发[2004]372号)。 7.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文件《贵州省通村油路改造工程管理办法(试行)》黔交建设【2011】49号; 8.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文件《关于落实农村公路建设六个同步实施要求的通知》黔交建设【2014】69号; 9.贵州省交通运输厅《贵州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小康路工程技术导则(试行)》; 10. 贵州省公路局文件《贵州省“十三五”农村公路前期工作及设计要求》(征求意见稿); 11.遵义市交通运输局文件《关于遵义市“十三五”撤并建制村硬化路施工图简化设计标准格式的通知》(遵义市发交【2015】141号)。 1.3 设计采用的技术规范 1)道路部分 (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 (2)《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G 17 D13-02-2013); (3)《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4)《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5)《道路交通标志与标线》(GB5786-2009); (6)《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J50162-92)。 2)桥梁工程 (1)《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D62-2004); (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 (3)《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4)《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5)《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 B02-01-2008)。 1.4设计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 (1)《关于印发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交公路发〔2004〕372号); (2)《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交通部令2006年第3号); (3)《贵州省公路条列》和《贵州省通村油路改造工程管理办法(试行)》(黔交建设〔2011〕49号); (4)贵州省交通运输厅《贵州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小康路工程技术导则(试行)》; (5)遵义市交通运输局文件《关于遵义市“十三五”撤并建制村硬化路施工图简化设计标准格式的通知》(遵义市发交【2015】141号)。 1.5测设经过 铁二院成都分院公司承接勘察设计任务之后,立即成立了项目处,制定了施工图测设《勘察设计作业指导书》,同时按规范、合同要求进行各项测设工作。本项目为务川县大坪镇电厂至官学撤并建制村硬化路,全长7.840Km。于2016年3月上旬完成外业测量工作,同时对施工图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仅供参考

《道路勘测设计》 "Road survey and design"design specification 作者姓名:万少龙 专业班级:交工1003 班 学号:201023180084 指导教师:钟炳迪 武汉科技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目录 1 设计概述 (1) 1.1任务和要求: (1) 1.2设计依据: (1) 1.3公路设计概况: (1) 1.4平面设计标准的确定 (1) 1.5路线起讫点 (1) 1.6沿线自然地理概况 (1) 2 设计参数 (1) 1. 控制要素 (1) 2.平面设计技术指标 (2) 2.2.1圆曲线最小半径 (2) 2.2.2圆曲线最大半径 (2) 2.2.3圆曲线半径的选用 (2) 2.2.4平曲线最小长度 (2) 2.2.5缓和曲线技术要求 (2) 2.3路线方案的拟定与比较 (4) 2.4道路平面设计 (4) 2.4.1平面选线的原则: (4) 2.4.2方案比较 (4) 2.5道路纵断面设计 (5) 2.6道路横断面设计 (6) 3设计图纸及计算说明部分 (7) 3.1计算说明及图纸部分(附表) (7) 参考文献 (7)

1设计概述 1.1任务和要求: 包括路线方案的选择,路线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 根据设计所给资料,进行平、纵、横断面设计及其组合处理,编制逐桩坐标表,直线、曲线及转角一览表。 1.2设计依据: 根据武汉科技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道路工程方向《道路勘测设计指导书》。 1.3公路设计概况: 公路等级:三级公路 交通量:平均昼夜交通量为2000~3000辆。 设计车速:40km/小时 1.4平面设计标准的确定 1、根据设计任务书要求,本路段按三级公路技术标准勘察、设计。设计车速为40公里/小时,宽路基双幅两车道,宽7.0米,非机动车道2.5米,路肩1.5米。路拱坡度2%,路肩坡度3%。 2、设计执行的部颁标准、规范有: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 1.5路线起讫点 比例尺采用1:2500; 起点桩号K0+100,坐标起点高程:99米终点高程:111米 1.6沿线自然地理概况 本段属于平原微丘区路段,路段不受水位影响,全约长一公里,城镇布局分散且稀疏。设计路线的起始点之间被一条公路相隔,同时还有一些小路。- 2 设计参数 2.1 控制要素 (1)道勘:三级 (2)设计车服务车速:40km/小时。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一.实习说明 1.实习时间 2014年8月19号至2014年8月26号。 2.实习地点 吉林大学净月实习基地 3.实习内容 本次道路勘测实习是在学习完成《道路勘测设计》课程,结合《测量学》课程中相关知识,参考相关规范进行的一个合格,可行的设计。总体来说分为外业和内业两个部分。 3.1.外业 3.1.1.选线 3.1.2.坐标角度测量 3.1.3.中桩测量 3.1. 4.基平测量 3.1.5.中平测量 3.1.6.横断面测量 3.1.7.桥涵测量 3.2.内业 3.2.1道路平面设计图 3.2.2.逐桩坐标表 3.2.3.道路纵断面图 3.2. 4.道路横断面图 3.2.5.道路标准横断面图 3.2.6.路基设计表

3.2.7.直曲线转角一览表 3.2.8.土石方数量计算及调配一览表 3.2.9.排水设计,桥涵设计 3.2.10.编写设计说明书 二.设计概述 1.目的和要求 道路工程课程设计是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包括道路路线设计和路面结构设计两部分。通过本次课程设计,要求熟悉公路设计规范,理解、掌握《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概念,综合运用本课程和其他有关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使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深化和发展;学习道路路线设计的一般方法和步骤。通过设计,培养学生初步具备正确的设计思想和动手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工程设计概念;培养学生具备道路路线设计的基本技能。 根据设计所给资料,进行平、纵、横断面设计及其组合处理,完成土石方计算与调配,编制直线、曲线及转角一览表,路基设计表,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表等工作。 2.设计依据及参考文献 《道路勘测设计》杨少伟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道路勘测设计毕业设计指导》许金良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 《公路小桥涵手册》人民交通出版社 3.公路参数 公路等级:山岭区三级公路 设计年限:15年 设计车速:30km/小时 其它:双向两车道,路基宽7.5米

市政道路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说明

市政道路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篇编制说明和依据 (一)重庆市空港新城Z14线B段道(K0+033.286-K0+407.5)工程招标书。 (二)中国机械工业第三设计研究院设计的重庆市空港新城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市空港新城Z14线B段道路 (K0+033.286-K0+407.5)工程道路,给排水,电、气工程施工图纸。(三)国家现行交通设施、市政安装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及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第二篇工程概况 重庆市空港新城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市空港新城Z14线B段道路(K0+033.286-K0+407.5)工程位于重庆市空港新城区,起

始桩号K0+033.286-K0+407.5,本标段全长374.214米,该工程为重庆市空港新城区内城市支道,标准路幅宽16米,其中车行道宽12米。两侧人行道各宽2米。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就绪,根据深圳市建筑工程招投标暂定办法规定实行公开招标,择优选取施工单位进行工程施工。工程有关施工图已由深圳南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设计完成。现场已具备施工条件。 第三篇施工进度计划 按招标文件要求,本工程工期为120日历天,有效工期从业主签发的开工通知第二天算起。 第四篇施工平面图布置 1. 根据本工程规模、施工进度计划、高峰期施工人数,结合现场实际,在现场红线用地范围内和少部分红线外布置生产临时设施、生活临时设施、临时道路以及施工和生活用水、用电管线。 2. 施工大临设施设于甲方指定的空置位置上。生活区面积为1200m2。房屋布置及面积详见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3. 由于本工程主要结构部分采用商品混凝土(垫层除外),现场砼部分数量不大,现场设400公升砼搅拌机一台,二台200公升砂浆搅拌机。预制构件制作区、水泥稳定石粉渣拌和站,设于甲方指定红线范围内空置位置上。砼搅拌机和砂浆搅拌机位置随施工进度需要灵活移动。生活及施工区用水、用电从现场甲方指定接口位置接出(详见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4. 施工总平面管理

[实用参考]道路设计说明书

道路设计说明书 一、工程概况 文成路(原西二号路)位于嘉峪关市嘉东工业园区,该道路设计为南北走向,北接创新大道(原北一号路),南接兰新璐,道路沿线与新阳路(原北二号路)、新瑞路(原北三号路)、新鹏路(原北四号路)和创新大道(原北五号路)等道路相交,道路总长度4588.29M,道路红线42M。目前已修筑完成的路基1298.69M,位于创新大道与新瑞路之间。20GG年在原路基的基础向南对新瑞路与创业大道之间1269.92M的路段进行施工图设计,道路标准横断面与原路基断面一致。该区地势呈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的特点,工程沿线地势较平坦,坦然级配沙砾层较好。 二、设计根据 (1)嘉峪关市工业园区道路工程建设项目委托书。 (2)嘉峪关市东区城市空间发展规划研究。 (3)嘉东工业园区规划总平面图。 (4)现有20GG嘉峪关城市坐标1:1000的地图。 三、设计规范 (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2)《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GG) (3)《公路沥青路年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GG) (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GG) (5)《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GG) (6)《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TJ50-20GG) (7)《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91) (8)《城市道路绿化规范与设计规范》(CJJ75-97) (9)《道路交通标志与标线》(GB5768-1999) (10)《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GG) 四、设计标准 1、道路等级:城市二级主干道 2、设计行车速度:40km/h 3、路面类型:沥青混凝土路面 4、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15a 5、抗震设计烈度7度 6、设计标准轴载:100KN 五、工程设计 5.1平面设计 道路平面设计根据规划总平面设计线路,但考虑到周边的具体情况对道路中心线进行了调整。 5.2纵断面设计 道路纵断面设计原则上一规划为依据,并充分考虑沿线道路两侧场地的标高、排水等问题。纵坡主要技术参数见表1 纵坡设计参数表 5.3横断面设计 5.3.1路基横断面布置 文成路道路标准横断面 道路红线宽度为42米,一板块结构,机动车到宽度为10.5米,不单设非机动车道,将10.5

城市道路设计说明

设计总说明 一、工程概况 新三路是高新区横贯东西的一条城市道路,设计路段为高十二路至高十三路段,现状为8m 宽沥青路面,旧路挖除不利用,新建道路。 新三路在高十三至高十四段设计实施时,已将该段道路由城市主干道调整为次干道,本次设计高十二路至高十三路段时,延续调整后的标准。 本次设计路段全长1.104Km,道路等级为Ⅱ级城市次干路,计算行车速度为40Km/h,道路结构设计年限为15年。 二、设计依据 1、滨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体规划; 2、滨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道路专项规划; 3、有关标准规范: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TT 37-90) 三、设计原则 1、遵循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原则,合理应用技术指标,降低造价,减小工程实施难度。 2、设计时与开发区总体规划、道路专项规划相结合,合理设置道路标高,方便沿线群众的生产和生活,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3、本项目按城市次干路,Ⅱ级标准设计,计算行车速度采用40Km/h。 四、设计要点 1、路线走向及平面设计 平面设计线为新三路主路面中心线。 新三路设计路段走向为自东向西,起点为高十三路(K0+773.51),路线向西跨越运粮专线铁路(K1+591),终点与高十二路(K1+877.312)相交,路线为直线,道路新建。 2、纵断面设计 纵断面设计高程为主路面中心高程。纵断面设计时,根据实际地形情况及规划部门的总体要求,合理采用纵向高程,最大限度的满足技术、经济等指标的要求。 自高十三路开始,设计标高接高十三路现状路面边缘高程,为10.06m;设计路段终点接高十二路现状路面边缘高程,为11.25m。 设计路段标高控制与规划高程对照后,基本与规划相符。 3、横断面设计 本项目设计道路横断面为一块板形式,绿线控制宽度42m,红线宽度21m,具体组成为主路宽度15m,两侧人行道2×3m,外侧绿化带2×10.5m; 道路行车道和非机动车道横坡均为1.5%,人行道横坡为向内1.5%。 五、路面结构设计 1、主路路面结构 经现场踏勘及调查,并根据本道路等级,预测交通量等,本着因地制宜、合理选材、施工方便、便于养护的原则,本道路主路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路面设计年限为15年,沥青混凝土路面方案的结构厚度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4),采用专用设计程序(HPDS),按设计弯沉与容许拉应力指标控制进行验算;其计算结果见“路面结构组成一览表”。

(建筑工程设计)完整的市政工程设计说明书

第一篇综述篇 第一章工程概述 一、工程背景 XXX道路工程经XXX批准,由XXX筹资建设。 本工程是XXX配套道路。由于XXX项目已启动,作为配套道路的本工程必须同步实施。为此,加快建设本项目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 二、工程范围及设计内容 1.工程范围 XXX道路工程共分主、次两条道路(按规划要求均为次干道,为本工程描述方便,称之为主、次干道),主干道西起洪塘中路,南至北外环路,按本次招标要求,设计全长1268.49米,道路标准断面宽36米,断面布置为: 4.5米人行道+10.5米车行道+6米绿化带+10.5米车行道+4.5米人行道。 次干道西起主干道(K0+920.277),东至西外环路,全长449.26米。路基断面同主干道,主、次干道设计车速均为40公里/小时。 2.设计内容 按招标文件要求,本次投标设计需达到初步设计深度。主要包括: 道路工程,主要是平面线形、纵断面、横断面等设计。 排水工程,主要是雨、污水平、纵断面设计标高、管基等设计。 桥涵工程,主要是主干道1×20米及次干道1×13米简支梁桥各一座。 交通工程,主要是交通标志标线、交叉口平面、交叉口组织方案设计及停车站站点等设计。 其它设计,主要包括景观、附属配套道路配套设施,其中道路景观设计,主要是指道路空间景观、绿化及设施的方案设计和主要街景景点等设计。道路配套设施主要是指沿线照明、环卫、路名牌等公共设施及人行道、无障碍等设计; 施工技术、施工组织方案等设计。 3.设计总原则 (1)设计符合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和强制性条文。 (2)为车辆提供安全、快速、舒适的行车条件,完善交通设施,同时具备良好的景观,体现道路的性质与功能。 (3)设置合理、完善的排水管线,为道路提供良好的排水条件。 (4)工程具备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5)便于实施,缩短工期。 (6)高起点、高标准的进行设计,最终达到“人、车、路、环境”四者完美结合,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道路设计说明书

江西赣北42公里分段二级公路设计说明书 目录 第 1 章绪论 (2) 1.1 设计任务与内容 (2) 1.2 自然情况 (2) 1.3 设计成果 (2) 第 2 章路线平面设计 (3) 2.1 路线平面线形说明 (3) 2.2 缓和曲线参数及长度确定 (4) 2.3 平曲线计算方法 (4) 2.4 平面图绘制方法 (5) 第 3 章路线纵断面设计 (5) 3.1 全线纵断面设计指标的采用 (5) 3.2 纵坡设计与竖曲线设计 (5) 3.3 平纵配合方案说明 (5) 3.4 计算逐桩设计高程 (5) 第 4 章线路横断面设计 (7) 4.1 路幅断面尺寸拟定 (7) 4.2 路基边坡与断面形状设计 (7) 4.3 超高与加宽设计 (8) 4.4 横断面绘制方法 (8) 4.5 横断面面积计算及土石方数量计算与调配 (8) 第 5 章结束语 (9)

第 1 章绪论 在了解、熟悉和掌握道路及其构造物详细设计程序的基础上进行公路设计。使学生应用所学专业理论,运用公路有关技术标准及定额,进行工程施工图设计和技术分析;培养和训练学生的专业设计能力、独立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设计任务 根据下达的毕业设计任务书及设计原始资料,完成江西某二级公路的路线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及横断面设计任务,并提交规定的设计图表及设计说明书。 应完成的设计表:1、路基设计表2、土石方计算表3、曲线要素表 应完成的设计图:1、路线平面图 2、道路纵断面图(包括超高方式图)(横:1/2000;竖:1/200;) 3、一般横断面图(1/200)4、标准横断面图5、标志标线设计图6、路面结构大样图7、圆管涵一般构造图钢筋混凝土盖板涵一般构造图 设计内容 为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进行道路设计的构思、运算、绘图等基本技能,根据提供的地形图,在始终控制点A、B之间,选择一条最佳路线,在适当位置跨越中间控制点。起点终点控制点标高为原地面高程。从线型最优的角度来论证,设计最佳路线方案,并对最佳路线方案进下述各项设计: (1)平面设计 1)进行平面设计 选定平曲线半径,计算平曲线、缓和曲线、超高和加宽等要素,并填写《直线、曲线及转角表》; 2)绘制路线平面图 绘出地形、地物、示出路线(标出里程桩、平曲线要素及主要桩位)大中小桥的位置,比例为1:2000; (2)纵断面设计 1)进行纵断面设计 根据确定的平面图,直接读取各桩地面高程,绘制地面线,并进行纵断面设计,确定竖曲线等要素; 2)绘制路线纵断面图 示出高程、地面线、设计线、竖曲线极其要素,注出桥梁的位置、孔数及跨径。水平比例尺1:2000 ,垂直 比例尺1:200; (3)横断面设计 1)根据平、纵设计填写《路基设计表》; 2)绘制标准横断面图(要求绘填方、挖方、半填半挖三种形式)。路基高度不标出,但各部分名称、能固定的尺寸应注明。和一般横断面设计图(隔20m一个)3)填写《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表》 1.2 自然情况 所要设计的AB段道路位于江西某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夏分明,气候特征是温和、湿润、多雨。4-9月主要受温暖湿润的热带或赤道海洋气团控制;11月-次年3月主要受干冷的副极地或极地大陆气团控制。地处多田少山地带,地势较为平坦,不易排水。所在地区的地质资料:0---1米为普通土 1---2米为硬土,2.2米以下为次坚石。 1.3 设计成果

道路工程设计说明书

道路工程设计说明书 第一篇工程概述 一、工程范围及设计内容 1.工程范围 扶沟县城南片区花园路新建工程位于抹沟县城南,为城市主干路。本次设计花园路北起南环路,南止白亭路,设计全长2174.698m,道路规划红线宽为40m,设计行车速度为40Km/h。 2.设计内容 按设计合同中要求,本次设计应达到建设部下发的《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及施工图设计深度要求。 本次道路工程设计主要包括:道路平面线形、纵断面、横断面、路面结构层、无障碍设计等。 3.设计总原则 (1)设计符合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和强制性条文。 (2)为车辆提供安全、快速、舒适的行车条件,完善交通设施,同时具备良好的景观,体现道路的性质与功能。 (3)工程具备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4)便于实施,缩短工期。 (5)高起点、高标准的进行设计,最终达到“人、车、路、环境”四者完美结合,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二、道路性质与技术标准 1.设计依据: (1)扶沟县住房与城乡建设局提供的l:1000现状带状地形图; (2)《扶沟县城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一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3)《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90): (4)《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 (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6)《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7)《城市道路和建筑无障碍设计规范》(JTG 50—2001): (8)《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 50289—98); (9)《扶沟县城南片区花园路、洧水路新建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河南省豫建设计院 (10) 其它有关国家、地方法律、法规。 2.设计标准 (1)道路工程平面设计标准 本次设计花园路纵贯南北,为扶沟县城市道路主干道道路,设计行车速度为40km/h,规划标准横断面宽为40米。花园路与南环路、立雪路、大程路、洧水路、大扶路、雕亭路、龙门路、白亭路等道路相交,各交叉口均采用平交口。其中,东环路为现状道路,洧水路计划近期施工,白亭路东侧正在施工中,花园路施工时应与之平顺衔接,并协调处理施工中与现状道路的衔接施工;其余道路均为规划道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