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高中生物教学如何实现生活化

高中生物教学如何实现生活化

高中生物教学如何实现生活化
高中生物教学如何实现生活化

高中生物教学如何实现生活化

发表时间:2019-06-05T09:30:25.623Z 来源:《中国教工》2019年第3期作者:朱小月

[导读] 高中生物生活化促进学生生物学习,锻炼学生生物学习能力。教师将教学与生活形成联系,关注学生学习,关注学生生活。结合学生生活环境,为学生创建的生活化的生物情境,方便生物知识被学生理解吸收,方便学生发挥在生物学习上的主动性。重庆市酉阳第一中学校重庆

高中生物课程教学要改革传统生物教学方法。生物概念与人类息息相关,生物性的一些活动也在人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一些生物现象作为教学课例,让学生感受生活化教学,将学习与生活进行联系,为学生提供学习上的有益参考,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效果。

一、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1)生活化例子非真实化

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常常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某个知识点,会举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做类比。然而,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会忽略一个问题,即年龄、生活环境导致的生活阅历水平不同。教师年龄大、生活的年代与当今时代不同,而高中生年纪小,生活经验少,经历的生活阅历也相对较少。因此,教师所举的一些例子偏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例如教师在植物课程讲解时举例的植物常为教师小时候见到的植物,而当今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很少有见到的。这导致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因此不能提起兴趣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2)生活化教学过为口语化

生物学中常常存在着大量的专业术语,学生接触起来较为困难,因此教师常常在教学时使用学生更容易理解的非学术用语进行解释,但这同时也出现一个问题,就是学生教学过为口语化,导致学生无法转换专业术语进行记忆,学生对专业化术语越来越陌生,阻碍生活教学内容的神话,同时也影响学生后期的学习。

二、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

(1)、增加生物教学素材

生物是一个既广泛但又有限的内容,教学要做到既照顾广泛教学内容,同时顾到学生对知识细节的掌控。教师根据这个特点,依据高中生物教材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方式,在合适的地方增加与之相符的教学素材。高中生物生活化使得生物在生活中得到运用,拉近生物教学与学生的距离。除了一般的生物教学方法之外,教师利用教学生活化的方式,增加生物教学素材,提高生物教学趣味。生活化生物教学,是传统生物教学新改革的一个途径。生物教学素材作为生物教学效果的保证,需要教师不断更新新颖、易懂的素材内容。生活化的生物知识点,为学生打开了一种新的知识理解思路,与传统的生物教学区别就像是打印和手写的区别,后者比前者更有思想、情感内涵,更容易调动学生课堂上的思绪和情感。生物热点与生活热点结合,是极有用的生物教学素材,生物素材可以引起学生对生物教学的兴趣,增加学生向生物学习中的自主投入,增强了高中生对生物运用途径的了解。将生物与生活结合在一起,学生可以了解生物在生活中的运用,认识到生物与生活联系紧密,那么在学习的时候,对生物学习又增加一分注意力,又多了一分努力,最终多收获一分学习成果。(2)安排生活化的课外实践活动

生物课外实践活动生活化之后,课外活动与学生生活形成密切关系。课外实践活动与学生生活结合,为学生提供研究生物知识的动力。学生生活中有可提供生物实践活动的资源,可以展开多种课外实践活动,对学生形成长期的生物意识有积极影响。生活中常见的植物、动物,都能进行生物实践活动。

(3)多了解学生的生活背景

老师在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场景的时候,往往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但是其实学生的生活经历和老师是不一样的,所以老师举的例子学生不一定熟悉,老师在实施相应的教学方案之前必须要了解一下学生的生活背景,知道学生的生活经历,这样才能够选择出合适的生活情境,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难度也会比较低,当然老师可以采取课外谈话的方式,老师在询问的时候首先可以询问一下学生的生活经历,因为从学生时代开始老师和学生之间就存在距离,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是处于主要地位,老师是高高在上的,而学生是属于从属地位,学生对于老师一般都是处于仰望的态度。另外老师的权威不允许学生质疑,这些都导致了师生关系的恶化,因此学生在和老师谈话的时候心理包袱过重,不敢和老师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生活经历,所以,师生之间进行沟通的时候,老师可以首先询问一下学生的学习状况,了解一下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让学生放松下来,然后在询问他们的实际的生活经历,然后老师对于下一节课要讲的内容,可以多找几个学生问一下他们的生活经历是否和生物的知识有关,之后老师要进行总结和归纳,找到学生经历多的与生物知识相联系的生活情境,在实际的教学中老师就可以结合自己调查的情况进行讲解,把学生经历最多的生活情境和生物知识结合,加强学生的理解,那么学生的生物学习水平才能够提高。

(4)、创设生活情景

根据现在的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学生每天在学校的时间比在家里的时间还要多,所以学生在经历实际的生活场景的机会很少,所以他们很难讲自己所学的生物知识和实际的生活场景相结合,因此在实际的教学当中老师要设想合适的生活场景,然后把这些生活场景和生物知识相结合,需要注意的是在创建合适的场景的时候,老师要抛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因为传统的教学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另外老师在设置相应的生活场景的时候要结合实际情况,因为老师在设置场景的时候没想到这些场景对于学生是否有用,他们都是认为这些知识只是单纯的提高学生的生物成绩,如果是这样的话创造出来的场景对于学生来说其实没有实际的效果,如果老师能够结合实际,那么创造出来的情境就可以让学生增加生物知识的同时还能够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的生活经历变得更丰富,学生也会热爱生活的并且还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结束语:总的来说,如何去把生物知识和实际的生活情境相结合是非常重要的,不但有利于学生能够良好的运用自己的生物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难题,还能够让学生提高兴趣,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应该在这方面花费更多的时间,能够让学生学习好生物知识,在这其中可能遇到许多的问题,但是只要师生配合,好好努力一定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谭永平.从发展核心素养的视角探讨高中生物必修内容的变革[J].课程.教材:教法,2016(7):62-68

浅析实施高中生物教学生活化的建议

浅析实施高中生物教学生活化的建议 发表时间:2016-10-27T14:20:00.45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6年9月第254期作者:原中锋 [导读] 教学生活化注重的是教学的现代性、人本性和学科间综合性。 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首阳中学748106 摘要:教学生活化的理念强调课堂教学是教师、文本、学生三者多向的交往互动过程,这个过程体现了课堂教学的复杂性、丰富性、多变性以及开放性,更体现了对师生生命的尊重,使得师生在互动过程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使得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体现出对教师和学生个体生活经验的关注,对师生个性、情感的关注。 关键词:高中生物生活化生物教学 教学生活化作为一种教学理念,指课堂教学要在关注学生现实、当前的生活的基础上,以学生的生活而不是以成人的思维、知识、经验和生活模式去要求当下的学生,在帮助学生掌握生活所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经验、生理等方面的发展,培养学生的道德感,提升学生的生命价值和生活质量,最终为学生的未来生活作准备。 教学生活化不只局限于简单的形象化的教学,更注重于抽象化的教学,教学生活化注重的是教学的现代性、人本性和学科间综合性。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真实情感体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教学活动的强烈愿望,以教材为中介,以课堂教学为阵地,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在教学与生活相沟通的教学情境中积极体验和构建,获得有活力的学科知识、技能、方法,并让其在真实课堂生成中认识世界、体验人生、充盈生活意义和提升生命价值。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很多生物教学一线工作者已经意识到生物与生活之间的天然联系,并致力于生物教学生活化方面的实践,因此,生物教学生活化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如中学一线教师原中锋在其利用生活中的事物进行生物教学就体现了进行高中生物教学生活化的具体实践,其在高中生的教学中,让学生从生物学的角度对生活中的一些事物、现象按观察——质疑——释疑——创新环节进行,从观察入手,发展学生的自觉思维,鼓励、引导学生质疑、释疑,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笔者在明确教学生活化内涵的基础上针对高中生物教学生活化提出理性科学的建议,以期能指导笔者以及一线的生物教师设计出具体合理的高中生物教学生活化案例并初步尝试进行实践。 一、搜集生活化素材,构建真实的生活情境 生物学与生活、生产具有密切的关系,生活中到处都包含着生物学现象,通过把群体生活经验、个体生活经验、教师生活经验搜集纳入到教学的内容中,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生物学科知识的建构、有效引导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其次,在搜集大量的生活化素材基础上,建构出真实的生活情境,只有真实的生活情境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才能引起学生的体验、反思以及进一步的感悟和建构,使得学生的所学来源于生活经验,又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实践中去。相反虚假的生活情境看似使得学生牢记了相关的知识,但是这种方式习得知识是缺乏科学性的,经不起生活实践检验的,长此以往,会使得学生花费时间却习得错误的知识,这不仅使学生无法真切地体验当下的生活,更不利于其未来可能生活的构建,是对学生人生以及生命的一种无可挽回的伤害。 二、关注学生主体地位,倡导体验、探究、建构式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活动形式不仅仅包括认知,还包括理解、体验、感悟、内省、交往、探究等多种形式,只有实现了多种生活形式的统一,现实生活与可能生活、书本世界和生活实际的结合,才能真正赋予课堂教学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个体生活的主体和社会生活的主体。教学活动作为一种反思性、批判性、建构性的实践活动,其最基本的活动方式就是探究,而不是接受,它就是教学活动的基本活动方式。教学作为一种文化传递的活动,其根本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去接受这些文化,而是为了通过对文化的反思来形成自我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他人或化会的关系,以及人与自我关系的理解和把握,是一种文化再生产过程。因此,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教学看作是教学引导下学生进行的反思性的、批判性的、探究性的实践活动;是理解为基础的体验生活和建构生活的过程;是师生平等互动的交往过程。 三、注重学生内在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道德感 教学生活化作为一种教学理念,指课堂教学要在关注学生现实、当前的生活的基础上,以学生的生活而不是成人的思维、知识、经验和生活模式去要求当下的学生,在帮助学生掌握生活所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经验、心理等方面的发展,培养学生的道德感,提升学生的生命价值和生活质量,最终为学生的未来生活作准备。因此,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更深刻地认识人生的价值,丰富和充实学生精神生活,促进个体的身心健康,保持独立的精神,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提升技能,丰富人生价值。生物课程内容本身、生活中的事件、科学史等都蕴含很多情感教育内容。其情感道德教育内容又可细分为生命教育、健康教育、人文教育、人格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等。精心选取生物课程中的生活化内容,注重学生的内心情感体验,使得学生不仅在课堂教学中学习了知识和探究的技能,更重要的是提升其本身的道德感使其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他成为一个完善的人。 总而言之,生活是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更是学生实践、锻炼、提升自我的平台,也是近几年来新课程较为倡导的教学模式,教师应重视生活化教学的作用,最大限度地促使学生学习和运用生物知识,深化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技能的培养。

高中生物教学生活化探究

高中生物教学生活化探究 经过多年的课改实践,教师的教学观念已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从“一言九鼎”转变为“百家争鸣”,这使得学生收获颇丰。但是,教师在自然科学的课堂上忽略了自然科学知识生成的客观性,导致学生面对“近山不见山”的窘境。自然科学知识经验都是源于科学家的细心发现,严谨求索和不懈追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注重引导学生重温科学研究历程的体验,打破科学研究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藩篱。这样,学生才更容易发生我们期待发生的质变:从最初的体验、模仿走向运用、创新。本文通过具体案例进行说明。 1 生活化的导入 案例在《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一节的导入环节的具体处理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窗外的松树树形;展示教室窗台上的小型绿植(它的茎表现为背地性)师:关于这些现象,你有哪些疑问? 生1:为什么松树上窄下宽? 生2:为什么植物的茎有弯曲? 生3:为什么植物的根也有弯曲? 生4:同一株植物的茎和根的生长素浓度大小关系? ……师:大家学习了本节课之后,就能够解答上述问题了。 生长素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是很少见的,这也成为了学生在学习时的障碍。但是,在学生的生活中经常地出现与生长素有关的现象。所以,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可将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作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他们的有意注意。

对于教师列举的实例,学生可提问的角度是多样的,这就有助于吸引学生通过本次学习找寻答案。即便暂时没有获得合理的答案,学生也会作出一些假设,积极学习相关内容,再进行有针对性的验证,直至找出答案为止。 2 生活化的探究 案例在《细胞器——系统的分工合作》一节的第1课时处理过程: 课前准备工作: 教师设计学案,内容包括细胞器的形态特点及图片。学生分组合作,根据学案的相关资料,预习真核细胞的主要细胞器,决定制作细胞器类型及材料;推选小组展示的成员。 课上: 各组交换本组制作的模型,观察、评价细胞器模型的科学性。 ……师:哪一组来引导大家认识内质网呢? 第一组:我们制作的是内质网(主要由废泡沫和牙签制成),它是由一层膜组成的,表面有核糖体。 师:其他组成员对第一组的模型有没有其他问题? 第四组提问:内质网表面都有核糖体吗? 第一组回答:内质网分两类,一种表面有核糖体,另一种表面没有核糖体。 第五组:我觉得他们的模型材料选择不好,内质网是好多膜长在一起的,他们用牙签把不同的膜连接在一起了,跟内质网不一样。 师:哪组能给他们想个改进的办法? 第五组:用牙签连接的时候,用短的牙签,从外面看上去,就是所有膜长在一起的。 师:还有哪组想展示内质网模型? 第三组:我们用纸做的内质网纵切模型,内质网的特征第一组说的挺全的,我们同意。 师:那么,大家对内质网的形态结构还有问题吗? 全体:没有。 师:现在,想必大家对内质网的印象更深了,那现在大家尝试绘制内质网的结构示意图。 每组选一名代表到黑板上绘图,并注明图中的结构名称。绘画完成后,其他同学可以提问,绘图同学负责回答。全班同学一起打分。经过讨论,排列各组成绩。

浅谈数学教学生活化

浅谈数学教学生活化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经验”的建议,也明确指出: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积淀,是在数学学习活动中逐步积累的,数学实践是积累数学经验的重要载体。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应充分挖掘数学的现实意义,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设计数学活动,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这样的教学活动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习惯的形成,有利于学生自觉进行数学信息的处理,有利于学生利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一、丰富的生活情景,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数学问题的呈现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时,学生会发现原来生活中就有数学,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从而产生热爱数学的情感。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趣的生活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愤”、“悱”之情,学生乐于去解决身边的有趣问题,对学习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例如,“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情境导入,可以这样设计:人体上有许多有趣的比例,你们知道吗?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长度的比是1∶1,脚底的长与身高的比是1∶7。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很多用处,到商店买袜子,只要将袜子在你的拳头上绕一周,就会知道这双袜子是否适合你穿;如果你是一个侦探,根据罪犯的脚印就可以估计出罪犯的身高。这些都是用身体的比组成的一个个有趣的比例,今天我们来研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再如,教学“观察物体”一课的生活情境可以这样创设:手拿一个杨桃(也可以是其他水果),你们喜欢吃水果吗?那你们画过水果吗?再出示从正面、上面不同角度画的杨桃图片,大家看看老师哪张画得好?开始学生都说从侧面画的那一张好,经过思考后发现画得都对。为什么一个水果会画出形状不同的两张图片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物体”。 学生从这些熟悉的生活背景中,轻松愉快地走进数学,开始数学的学习活动,学习过程成为学生自发的学习需要。生活情境寓含“趣”与“思”,兴趣是求知的最佳驱动力,只要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就等于拿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思”是兴趣背后的試金石,学生主动验证自己的猜想,就会成功地开启智慧之门。 二、有效的课堂教学,体验数学的“生活化” 数学课本中每一个知识点的呈现,每一个练习题的设计,都源自日常生活,在生活情境中凝练,并运用于生活实践,处处体现“数学生活化”这一基本理念。可见我们的课堂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把“数学文本”演绎成学生的“生活文本”,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生活数学,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这样的数学活动才是有价值的。

浅议如何让生物教学指导生活化

浅议如何让生物教学指 导生活化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浅议如何让生物教学“生活化”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提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发展”。这明确提出教育是为生活服务的。生物课程标准也明确要求生物教师、生物教学要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凡此种种,无不要求生物教师必须实行“生活化“教学。 一、好的生物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现有知识背景出发。 初中生的年龄特点与生物知识由感性到理性的特点,决定了初中生学习生物的直观性。如果我们从知识的背景出发组织教学,就能充分发挥知识的正迁移作用,使学生弄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促使学生化抽象为直观。 1、贴近生活找课程资源,使学生意识到生物源于生活。比如在传授“生物的特征“时,老师拿出提前准备的树叶、石头、鸡毛、蚂蚁、菜豆种子、马铃薯等摆放在各小组同学的面前。然后要求同学们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区分这些物体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最后由各组派一名代表说说本组是如何分类的。各个组必然会出现不同的分类结果,以此就引发了大家的进一步思考。通过对这些熟知的生活物品的讨论区分,学生对生物的认识会有更深的理解。 2、依托知识背景进行学习,促进学生的知识迁移发展。如在讲授“合理膳食”时,老师用幻灯片出示一组不良生活习惯的图片,然后和同学们讨论每幅图中的做法是否正确,并说出科学道理。经过这样一比较一讨论,同学们很容易学会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自己的饮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运用生物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探究能力。如在讲授“霉菌”时,老师询问同学:一般在什么环境和条件下容易发现衣服、食物等霉变?同学们根据生活经验很容易就说出了温暖潮湿的环境。老师跟着追问:“我们应该采取些什

初中生物实现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初中生物实现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发表时间:2012-09-06T15:53:59.980Z 来源:《新疆教育》2012年第8期供稿作者:郭善云[导读] 生物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在我们的生活中,生物知识无处不在。山东省沂南县依汶镇初级中学郭善云〔摘要〕生物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在我们的生活中,生物知识无处不在。对于初中生来说,刚刚开始接触生物学习,由生活作 为切入点,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所以说,初中生物实现生活化教学既是实施新课程的客观需要,也是有效提高初中生生物教学效率的需要。在本文中,笔者对实现生物生活化教学展开研究,提出从情境教学生活化、教学内容生活化和作业与练习生活化三个方面着手来实现这一目标。〔关键词〕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情境课堂活动 1 教学情境生活化 现在教育提上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所以在课堂上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由于对于初中生来说,生物是一门全新的学科,是在过往的学习经验中很少接触到的。为了学生能很快的进入到学习生物的思维,那么就需要教师从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状态引入,生物课程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的。创设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手段,在生物课堂上,教师需要创设出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教学情境,这样可以让学生由生活情境自然过渡到学习的情境中,学生的注意力自然被吸引过来了。由于是生活中的常态在课堂上呈现,学生本能的求知欲得到了激发,他们会发现原来我们平常日常所见的事物是如此奇妙的组成。他们会知道蚕是如何化茧成蝶的,了解之后会对学习到的知识在生活中的体现越加关注。学生在情境中学习之后,然后通过自己的观察、操作、猜测以及与同学、教师的交流、反思等活动逐步体会到生物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并且在其中有着独特而积极的情感体验。 比如,教师在讲授“生物变异”这一堂课前,教师可以利用我们学生所熟知的俗语导入。常言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这种在生活中,学生再熟悉不过的现象,其实是自然界最普遍的遗传现象,也是我们生物的学习内容。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又会出现一对皮肤很白的夫妇,却生了一个皮肤很黑的孩子,这是生物学中会学到的基因变异现象。教师在课堂上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展开教学,既能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也能很好的理解和接受所学习的内容。在一种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下,一方面是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启发,另一方面是激发了学生探究生命的好奇心。 2 教学内容生活化 教学内容生活化,可以让学生知道我们所学习的知识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有利于学生去发现、去探索在生活中的生物奥秘,学会在生活中应用生物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最好是应用生活中的现象来讲解生物知识,这就是需要教师善于发现、挖掘生活中的生物问题,然后将其呈现在课堂上,将生物知识巧妙的融入在生活化问题的讲解上。学生感觉到生物知识让自己对大自然更加的了解,从而也更懂得保护大自然。而也正是由于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学生可以亲身感受、亲身经历、亲身感悟教师所讲授的内容,从而形成自身很直接的情感体验,也更懂得将生活中的知识与生物课本联系起来。 比如说,在生活中,特别是在夏天的时候,我们常常喜欢在荫处乘凉。但是在大树的树荫下乘凉却比在房屋下躲太阳显得凉爽得多。这其中的因果也是可以用生物知识来解释的。这是因为植物会进行蒸腾作用,植物本身蒸腾出的水分变成水蒸气时,会吸收热量,也就是带走了大树周围的热量,所以会显得凉爽得多。这种在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就是对植物蒸腾作用最好的证明。 教师通过将教学内容生活化,由浅入深,将复杂难懂的生物学与我们日常生活的经验联系起来,打消了学生的畏难心理,学习起来更加轻松也能更加有效率。这种变繁为简的方式还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生物知识是有用的,可以帮助我们解释很多现象很解决很多问题,有利于为我们创造更好的生活。 3 作业与练习生活化 教师在给学生布置作业和练习等任务时,也应该选择生活化的内容。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的过程,其实是生物课程的实践过程。让学生从题海战术中解脱出来,真正的投入到日常生活中,理性实践,并不是片面为了追求所谓的分数和升学率,而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且学生的创新精神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开发和锻炼。教师在布置练习时,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当学生亲身体验到自己所学的知识在实际中是有用的,是能解决问题的,那种喜悦感是无可取代的,也是学生所享受的。比如,教师可以给出一个诸如“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的课题当作练习让学生课后完成。学生在完成这个题目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家的周围或者是学校周围的主要污染现象、分析污染因素。然后根据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研究。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给每个小组分配任务,确定各个小组具体的研究项目。比如有的小组研究的是“噪声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有的小组则是“水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等。最后学生将各个小组的研究成果汇总,进行交流、评议与质询,形成一份完成的研究报告,并可以提供给有关环保部分作为环境治理的参考。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精神、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都得到培养。 4 鼓励质疑,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爱因斯坦曾经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只是一个数学或实验上的技巧,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以新的角度看问题等却需要创造性的想像力,并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从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遵循多思促多疑,多疑促多问,多问促多知的认知规律,采用多种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以培养其创新思维。如在学完蒸腾作用基本原理后,启发学生思考下列问题:为什么树木在秋天会落叶?为什么植物在炎热的夏天不易被晒死?然后组织学生讨论,让他们互相启发,破疑解难,这时有的学生提出:森林附近经常下雨是怎么回事?对这位同学的问题,老师不正面回答,在肯定的同时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5 总结 大自然中的生物奥秘是无穷无尽的,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研究的也数之不尽。初中生的生物教学,应该充分利用生物学的这一优势,将大自然与我们的生物教学结合起来,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与生物学有关的现象,作为教学素材,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将所学习到的课本知识很好的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提生学生对生活的认识深度,同时也提升了学生对生命价值的理解和重视。参考文献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_7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摘要】数学即生活,只有将学生引到生活中去,切实地感受数学的价值,才能使学生真正地理解数学,从而使他们从小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关键词】数学教学新课标生活情趣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9-0038-01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开始变得更自由、更灵活,学生也始终在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数学,这的确是我们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可喜变化。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以及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挖掘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数学语言运用生活化,从生活经验入手,调动课堂气氛 数学教育家斯拖利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接受程度也不一样,这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语言水平。尤其是数学课堂教学,要学生接受和理解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没有高素质语言艺术的教师是不能胜任的。鉴于此,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将数学语言生活化是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如在“利息”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说:“我家里有10000元钱暂时不用,可是现金放在家里不安全,请同学们帮老师想个办法,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些钱?”学生回答的办法很多,这时再趁机引导学生:“选择储蓄比较安全。在储蓄之前,我还想了解一下关于储蓄的知识,哪位同学能够介绍一下吗?”学生们竞相发言。在充分感知了“储蓄”的益处之后,学生们又主动介绍了“储蓄的相关事项”,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体会到了生活与数学休戚相关。 二、创设课堂教学生活化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经验越接近时,学生自觉接受知识的程度也就越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设计数学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去发现、探索和应用,

实现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几点思考

实现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几点思考 摘要: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也曾提出“教育即生活”,事实上,他们的教育理论都倡导教育与生活的一致性。因此, 作为初中生物教师,应该认识到生物学科与生活之间的关联性,并善于利用这种 关联性来展开生物教学,这不但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与积极性,而且 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与理解生物知识,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采取生活 化教学是时代发展下的必然结果。基于此,本文对实现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进行 了思考,希望能够成为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质量的有用参考资料。 关键词: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生物教学要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以 求教学能够与社会发展相一致。作为初中生物学科的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 应该加强知识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将课堂教学内容生活化并将学生 置于课堂学习的主体位置,加深学生对生活的认知,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生物基础 知识的学习能力以及灵活运用知识的实践动手能力。 1 初中生物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的作用分析 生物学是自然学科的一部分,主要包括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两方面的内容。 生物学在帮助农牧业提高生产量、推动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与进步以及改善人们 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了不可言说的重要作用。除此之外,初中生物学科作为生物 学的基础内容有助于发展与锻炼初中生的思维能力、开拓初中生的视野与眼界、 激发初中生探索与了解世界奥秘的兴趣以及灵活运用生物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等。 但是因为生物教材中的理论知识比较抽象、晦涩难懂,加上初中生的生活经验相 对匮乏,所以生物知识学习与生活往往是割裂开来的,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生物 时感到十分困难,久而久之,不但不能理解与掌握理论知识,而且也会对生物学 科逐渐丧失学习的热情。因此,在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中利用生活实际案例来解 释生物理论知识是大势所趋的。 2 实现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策略思考 2.1 新课导入生活化 第一,初中生物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问题导入即将要讲解的内容。利用生 活中的问题引出新课内容是现阶段初中生物教师常用且十分有效的导入方法,即 为了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对新课内容的好奇心与探索欲,生物教师根据所要讲解 的内容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等,有目的有意识地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相贴近且他 们感兴趣的问题作为新课导入的“引子”,以此提高新课导入的效率。例如,在学 习《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这一课教学内容时,初中生物教师就可以从生活中人们 经常吃的食物出发设计该课导入的问题:“你们平时都吃什么食物?”、“你知道这些食物的营养成分是什么吗?”“你都知道哪些食物人们吃了容易胖起来?”等等之类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问题直接激起了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而在学生积极 的状态下展开生物教学将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第二,初中生物教师也可以将 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作为新课的导入。在开始上课之前,教师将生活中的某种 现象呈现给学生,能够促使学生以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积极的思考,并在教师的 引导下快速进入到生物知识的学习状态。而且通过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为“引”,让 原本抽象的生物知识变得具体化、形象化,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与认识生物知识,这使得课堂教学更加高效、有趣。例如,在学习《开花与结果》这一课内容之前,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研究论文.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研究论文 2018-12-02 1.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研究的必要性 以往被动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被动的教学模式主张以老师讲述为主,以学生活动为辅。而这种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思想,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使得学生缺少实践,只能依靠一些书面的资料完成教学。另外老师布置的作业大多为书面作业,实践活动包含较少,使得同学之间缺乏交流,理解的层次比较肤浅。长此以往,学生缺少自主学习的意识,而只能被动的接受,使得课堂内容枯燥无味,缺乏活力与激情,并且给学生营造了很大的压力。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有许多优点,首先就是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接受比较快,特别是在生活中处处充满生物学知识。不过初中生缺乏将已知的知识总结归纳的能力,彼此融会贯通,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传授脱离了学生的`已有的生活体验,忽视学生的疑问,那么课堂教学将失去生气,因此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开展生活化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2.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教学优势 众所周知,生物学的知识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学习和了解到许多有关生物方面的知识,这也为每个学生学习生物学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2.1课堂教学生活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才可以使课堂变得有活力,生物课堂教育要结合生活,不仅要借助一些实验和多媒体工具,更要注重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只要能调动起学生的兴趣,那么课堂教育将事半功倍。 2.2课堂教学生活化有利于渗透情感、道德、生命教育 将课堂教学生活化不仅有利于教师完成教学课程,更使得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多彩。传统的教育由于太过于注重书面的知识,忽略了对实践能力的培养,只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这样的教学模式,严重地禁锢了学生的思想,使他们逐渐地远离了生活,忘记了生活的意义,导致许多学生对感情淡薄。所以,只有贴近生活的教学才能使得学生全面地接受知识,更好地融入生活当中。 2.3课堂教学生活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为丰富教学模式,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来帮助同学更好地认识生物学。这样不仅使他们掌握一些基本的生物学知识,还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

浅谈小学科学教学生活化

浅谈小学科学教学生活化 摘要:“科学教学生活化”就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感知科学知识不仅存在于自然现象和学习中,而且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的方式,能进一步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和科学技能,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既具有科学知识又具有实践能力。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生活化 所谓“科学教学生活化”就是将抽象的科学知识转化为生动的现实原型,学生通过学习,就可感知科学知识不仅存在于自然现象、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而且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通过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的方式,学生能进一步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和科学技能,并乐于思考,勤于探究,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既具有科学知识又具有实践能力,让他们将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类。 一、自然界中的科学知识 生活中,孩子们看到许许多多的自然现象,往往想解释又不能解释,只能是猜测或者听大人们讲解,有些家长能用知识去讲解,有些家长则用迷信的思想去讲解,这就不利于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比如,下雨是常见的自然现象,但学生说不清楚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学习之前,他们认为天上有一个大盆子,当水装满了就流出来,这就是下雨的现象;而有同学看了电视剧《小龙女》后,认为下雨是“小龙女”伤心哭了流的眼泪,因为小龙女的眼睛就是一个泉眼,只要她一哭,天就会下雨等等。在学习《雨的形成》这一课时,我指导学生做雨的形成实验,让学生亲眼目睹“下雨”的过程,当学生看到实验中的“雨”一滴一滴下落时很兴奋说:“原来雨是这样形成的!”于是,老师一步一步地讲解雨形成的原因:地球上的水受到太阳光的照射后,就变成水蒸气被蒸发到空气中,水蒸气在高空遇到冷空气便凝聚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都很小,直径只有0.001~0.002毫米,最大的也只有0.002毫米,它们又小又轻,被上升气流托在空中,这些小水滴凝聚在一起变成云,当云中的云滴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由于大云滴的体积和重量不断增加,它们在下降过程中不仅能赶上那些速度较慢的小云滴,而且还会“吞并”更多小的云滴而使自己壮大起来,当大云滴越长越大,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变成雨滴往下落,当空气中的温度在零度以上时,掉下来的是雨,当空气中的温度在零度以下时,掉在地面上的便是雪。 孩子们听了老师的分析、讲解,亲自在实验中看到了雨的形成过程,又懂得了下雨这一自然现象的形成原因,这就使孩子们树立了科学意识,破除了封建迷信,正如布莱希特所说“科学的目的不在于为无穷的智慧打开大门,而是为无穷的谬误前面划一条界线”。人们用科学方法检测雨的形成过程,天气的变化过程,制作成天气预报,预测风雨雷电何时到来,让人们及时添加衣服,不至于感冒,及时带上雨伞,不至于被雨淋,这样孩子们真实地感受到了科学技术的神奇,懂得只有努力学习,用心探索,自然界的一切现象都能用科学的方法去解释。 科学知识不仅存在于自然现象中,同样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生活中充满了科学知识,充满了科学乐趣,孩子们对于生活中出现的科学现象充满了幻想,充满了神奇,爱想,爱问,爱“打破沙锅问到底”。在学习《细胞》这一课时,我出示了生活中常见的蔬菜---洋葱,我问孩子们:“这是洋葱,你知道它的一些什么?”孩子们马上说出自己知道的洋葱:紫红色,切洋葱时会一边切一边流泪,听父母说多吃它还可以防癌等等。此时,孩子们对切洋葱为什么会流泪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我告诉他们,切洋葱时,洋葱会释放出蒜苷酶,蒜苷酶可以将这些有机分子转化为次黄酸,次黄酸随即又重新组合成引起人们流泪的化学物质合丙烷硫醛和硫氧化物,它经鼻子刺激眼睛,所以常常使切菜的人流泪。不流泪该怎么办呢?我们在切

实现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几点思考

实现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几点思考 摘要:伴随着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初中生物的传统教学模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将生物教学生活化,提高初中生物的教学有效性成为老师们共同思考的重要话题。本篇文章从初中生物的教学现状出发,找出初中生物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实现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希望能够对以后的生物教学提供一定的教学启发和教学建议。 关键词: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模式;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5-0249-02 一、初中生物教学现状分析 生物是一门自然学科,许多生物知识都是来源于现实生活,与人类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少有老师将生物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这使得初中生物的教学显得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学生开始对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产生厌倦感甚至是抵制的情绪,这不仅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使初中生物的教学水平有所降低。虽然有部分生物老师开始意识到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并且在教学中尽可能地结合现实生活,但是教学效果仍然不明显。

究其原因是老师过于追求生活化的教学,他们只是生硬地将生物知识和实际生活“捏”在一起,缺乏可行性和适用性,使得生物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一)课前导入过于生硬 在传统的生物教学模式下,老师大多数是采取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引入课堂主题,这种课前导入的方式非常生硬。本来生物学科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就有难度,加上老师这种枯燥、生硬的引入方式,只会让学生在开课之前就对学习生物失去了兴趣,更不用谈提高生物教学的有效性了。因此老师务必要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使课堂变得有趣生动,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较单一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生物老师更多地是以课本为主要教学内容,给学生讲解课本中的知识,但是这种单一的教学内容只会让学生容易在课堂上走神,甚至不愿意听老师的课,他们认为老师讲的内容是课本上的,自己课后也能自学,因此不重视课上的学习。为了改变这种教学现状,老师要在立足于生物教材的基础上,开拓教学内容,积极引入与教学内容息息相关的生活现象,保证生物教学的有趣性和开放性。 (三)教学形式落后 生物老师采取的教学形式一般是“我讲你听”的方式,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探讨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探讨 摘要:目前,我国的教育正在不断发展,因此,在进行初中生物教学时,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实际生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提升初中生物教学效率。本文分析了初中生物课堂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希望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帮助。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 知识来源于生活,有效的学习也是为了能够更好地生活。在初中生物课堂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方式,能够通过各种各样的生活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自己对问题进行探索,从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自己的努力下得出相关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有助于学生以后学习。本文对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模式进行分析。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在进行初中生物教学时,要想应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就一定要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在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另外,教师可以应用小组合作形式对生物课程进行探究,提高学生对生物生活化的认识,从而提升生物课程

成绩。比如,教师在进行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一课中变异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问题形式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同学们,你们长得像妈妈还是像爸爸?”学生一听到这个话题,肯定会特别兴奋,争先恐后回答教师的问题,这样不仅激发学生兴趣,而且成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由此,教师可以通过这个话题给学生讲解,这属于生物的遗传现象。随后教师可以提问:“但是为什么有的同学长得很高,而他的爸爸妈妈并不是很高?有的学生不是色盲,但是他的父母却是色盲?”这时学生都会非常疑惑,教师就可以引入“变异”的教学。利用生活中的事例引出课程学习,能够给学生带来一种生活体验,学生觉得现实生活中真的存在这样的现象,会更加愿意进行生物课程学习。而且,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都想要得到答案,为什么会出现变异的情况,这学生在学习就会集中注意力,提升生物学习效率。 二、引入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引入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从而在生活中应用生物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积极发掘身边的生物现象,在课堂上设计生活中的生物案例,将教材中抽象的理论知识变成现实生活中的具体知识,让学生在亲身感受的过程中增强对生物课程的认识和学习。比如,教师在进行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

试析如何实现初中生物教学的生活化

试析如何实现初中生物教学的生活化 生物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门枯燥的科目,而如何实现初中生物教学的生活化,进而引起学生对生物科目的兴趣成为了教师的难题。通过研究证明,实现生物科目教学的生活化,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引起学生对生物的兴趣,也能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接触自然,感受生物的奇妙。本文针对如何实现初中生物教学的生活化这一问题,做了进一步的研究。 标签:初中生物;教学;生活化 1.初中生物教学生活化的运用方法 (1)导入新课时进行生活化教学。在生物教学时,教师可以适当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来引出新的生物知识点,使学生迅速进入生物学习的氛围中。例如,教师可以引用大型穿越剧《步步惊心》来对生物进化论进行讲解,在成功地吸引了学生注意的同时,也完成了教学任务,自然地将新的知识点渗透给学生。[1] (2)创设生活情景。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情景来引入新的知识点,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例如,在讲解“胚胎知识”时,可以以小组形式通过生活中常见的鸡蛋来分析此生物知识,从而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并与此同时,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教师应熟练掌握生物教学中生活化的运用方法,以便实现初中生物教学的生活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如何实现初中生物教学的生活化 (1)课堂上更多地让学生自我探究。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抓住学生对不懂的事物会充满好奇的特点,在课堂讲解生物知识时,将学生在生活中接触的生物现象融入到课堂中,以此来拓宽学生学习生物的空间,使其获得更多的生物知识。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将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将生活与课堂结合起来,为课堂营造出一种轻松的学习气氛,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去自我探究,同时引导他们将自己探究的成果展现在同学面前。这样的课堂模式,改变了原有的枯燥气氛,提高学生对生物理论知识的吸收程度。在生物课堂中,老师要学会将生活与理论知识相结合,设计一些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问题,让学生在接受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从而实现自我探究。通过生活化的生物课堂和通过这种多样性的課堂教学,让学生认识到生活处处存在着生物现象,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 (2)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大自然。大自然是一切生物生存的环境,是生物课本知识的源头所在。生物课本中包含了许多丰富多彩的生物现象,当教师在讲解

高中生物教学生活化

高中生物教学生活化 生物与物理、化学一样,都是与实际生活有着十分密切联系的一门学科,生物学也是以实际生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高中教学对课堂有效性要求较高,将高中生物教学生活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将教学质量提高,创建有效生物教学课堂。 一、学生生活中的生物知识无处不在 在进行系统的生物知识学习之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就接触了大量的生物知识。例如我们平时经常品尝的各种美味: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腐乳的制作、泡菜的制作等;学生在剧烈运动时会流失大量的水和无机盐,所以空腔和唇的黏膜会有干渴的感觉,如何解除干渴的感觉,同学明白此时应该喝电解质饮料;同时,生物存在于学生的各种活动中,例如无论是在冰天雪地的边防线上巡逻的战士,还是在炼钢炉前挥汗如雨的工人,体温都是37摄氏度左右;有些学生懂得了能使人生病的细菌、病毒等几乎无处不在,我们的身体无时无刻不处在病原体的包围之中,但是,通常情况下,我们却并未感到不适,是因为免疫系统的缘故……所有这些,都是生物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体现。 二、生活中的生物是课堂情景教学的最佳资源 由于高中生的心理特点更多地倾向接受形象生动及宏观的东西,而生物研究的大部分知识却是抽象且微观的理论知识,因此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就会随着学习的深入而消失殆尽。实践证明,情景教学,也就是通过生活中的生物现象导入课堂教学,是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教师需要教会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将生物知识和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充实更多容易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资源。例如在进行“果醋”知识点的学习时,就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在生活中吃果醋时感觉,讲述果醋制作的原理、条件及实际操作制作果酒等。 三、生活中的生物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导入的重要素材 日常生活中蕴藏的大量生物现象,无不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时,通过选用恰当的常见生物现象,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热情。例如在学习“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知识时,就可以结合生活中当你购买某些食品时,包装上常附有食品成分说明,你会发现蛋白质是许多食品的重要成分,有时你还会看到添加某些氨基酸的食品现象进行导入:你能说出多少种富含蛋白质的食品?你知道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主要作用有哪些?为什么有些食品中要添加某些氨基酸?煮熟的鸡蛋吃起来为什么味道鲜美容易消化……这些现象都和蛋白质的结构密切相关,教师通过挖掘生活中的这些尚未教学素材,并将它们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将原本枯燥无味的化学知识融入到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不但让学生感受到了生物的魅力,而且启发学生形成了善于发现生活现象的本质的能力。 四、利用课上所学解决生活问题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 生物作为高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免不了会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不仅学校要通过学生的成绩评价老师,学生的成绩也是老师评价学生的重要依据。在这种压力之下,教师就会有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知识灌输的冲动,课堂教学的内容除了对教材内容的挖掘之外,就是习题的练习,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无趣,这样的课堂教学收效甚微,因为学生素质的提高不仅是知识的灌输,更重要的是动脑思考、动手

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二、课题重新论证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目前,由于过分追求升学率,造成课堂教学活动与学生日常生活之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远。学生通过加班加点,大量的机械练习、背诵等,掌握的是死的知识,至于知识是如何产生的,怎么运用,都不得而知。“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全忘记”是这种现象的描述。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课堂教学与日常生活相脱离是重要原因之一。生物学科在中考中所占分值不高,学生及家长在思想上都不够重视,教学受到了一定影响。如何提高生物教学水平,是生物教师所面临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生活化教学也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理念之一。生物教师作为实施新课程的主体,应巧妙自然地把抽象的课本知识与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有机地联系起来,变枯燥为生动。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思维方式,释放创新潜能。开展生物生活化教学拓宽了课堂的空间规模、教材的知识广度,让学生将课本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力图改变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能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当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陶行知 从新课程标准来讲,倡导“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确定生物课程与社会现实生活的连续性,使新课程根植于“学生生活的土壤”,让学生的学习生活与现实生活有机融合起来,故在新课程背景下生物教学应体现生活化。“生活化教学是教师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学科知识,充分挖掘其中的内涵,在教学活动中联系生活中的问题,达到学科教学的生活化。”“生活化教学”以生活为中心,以学

高中生物教学生活化策略的实践研究

高中生物教学生活化策略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19-04-08T16:03:26.580Z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第2期作者:周世先[导读] 摘要:新课程改革以来,高中生物越来越倡导生活化的教育理念,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也提到了要“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与此同时,高中生物新教材的编写也更倾向于以生活为依据,为学生创造了生活化学习的条件。 三台中学实验学校周世先 摘要:新课程改革以来,高中生物越来越倡导生活化的教育理念,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也提到了要“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与此同时,高中生物新教材的编写也更倾向于以生活为依据,为学生创造了生活化学习的条件。那么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开展生活化的生物教学呢?本文将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探讨 生物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对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在高中生物课程教学中要注重教学的生活化和实效性,突出高中生物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生物课程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用,生物教学“生活化”已经越来越受到任课教师的重视,逐渐成为生物课程教学的重要方式。“生活化”教学有利于学生提高应试成绩,还能够帮助高中生更好地体验生活,感受社会,从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较强的生活技能。 一、设计生活化课程导入 课程导入是课堂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一个基础环节。教师要重视课程导入的设计,让课堂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就笔者教学经验而言,生物教师可以设计生活化的课程导入,在一开始的时候就抓住学生的眼球,吸引学生的兴趣,这样可以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打好牢固的基础。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在课程导入环节设置具有悬疑性的问题情境,将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充分激发出来。例如,在讲解“细胞中元素和无机化合物”相关内容的时候,生物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两则比较常见的广告:“葡萄糖酸锌口服液,好喝的,蓝瓶的”与“黄金搭档,花一样的钱,补五样”。这样的课程导入可以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来,教师再围绕这两则广告设计这样的问题:蓝瓶的葡萄糖酸锌口服液中有哪些金属离子?黄金搭档所说的补五样是指哪五样?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课堂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挖掘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高中的生物学知识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但是并不是说生物学知识就是对日常生活知识的直观反映,所以在进行生物学教学时,教师也要适当地对教学内容进行挖掘,从比较严谨和抽象的生物学教材中,挖掘出生活化的内容,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和理解。比如在进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学习时,教师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着手,不要进行基因方面的讲解,而是从生活现象中引导,可以问学生:“漂亮但头脑简单的女孩,和丑陋但头脑聪明的男孩结婚后,可能会生出什么样的小孩?”以这样的问题进行引导,让学生理解基因自由组合的知识。在学习糖类脂质和蛋白质方面的知识时,教师可以从膳食平衡方面入手,让学生了解到不同的食物包含的不同有机质及其作用。 三、使用生活化的教学语言 生活中的谚语、俗语或顺口溜往往包含生物学知识,课堂上适当引用,既朗朗上口,又简练形象。农谚“松土出肥”说明锄地松土可以增强植物的呼吸作用,为矿质离子的吸收提供更多的能量;“正其行,通其风”说明合理密植的重要;“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种田无师叔,只要肥料足”说明矿质养料的重要,正符合人们对有机蔬菜的热捧。农谚、俗语口口相传,简短流畅,便于记诵,内容丰富,精练深刻,发人深思。许多看似简单浅显,其实包含着深刻的科学原理,需要教师予以分析说明。 四、关注学生主体 教师要树立以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丰富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参与体验、感悟、内省、探究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实现多种生活形式的统一,将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世界结合起来,才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生活的主体。教学活动是反思、批判、建构的实践活动,其基本的形式是探究,教师的作用不是在传递,让学生接受知识,而是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对话、感悟。如在《光合作用》教学中,教者提出问题:“一颗种子经过数年的生长变为大树,植物生长的物质到底源于哪里?请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回答。”有学生认为,植物生长在土壤里,所需的物质应该源于土壤。也有学生认为植物生长需不断浇水,因而所需要的物质源于水。学生的不同观点引发同学们的讨论交流。 五、建立完善的课外生活化实践体制 在正常的教学活动中,通常是以课堂作为教学主阵地,而忽视学生的课外活动,利用课外活动的时间学生可以真正的回到生活,认识生活,课外活动是将课堂中学习的有关理论知识应用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的主要阵地。所以,可以建立完善的课外生活化实践体制,通过课外学习实践活动,将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融入学生的生活,提高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使其养成一种“爱动脑,爱思考的”学习习惯。例如,人教版第二章,细胞中的无机物一节中,在植物细胞中的无机物有哪些,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到生活中寻找答案,可以将本班的学生进行分组,每组种植一定数量的小麦幼苗,当小麦幼苗成熟后,每组对小麦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与讨论,进一步了解学生对植物所含有的无机物成分。在此教学案例中,教师让学生直接深入到田间,种植小麦。将发育成熟的小麦做出其成分的分析,不仅使学生对此知识点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一种团队合作精神。 总而言之,生活化教学对于生物这门学科而言很重要,因此,老师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探索该教学方法的应用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生物知识。虽然这个过程会比较困难,老师也会遇到很多大大小小的问题,只要老师能够相信自己,就一定可以取得优异的结果。参考文献 [1]胡军华.浅谈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9). [2]王坤艳.浅谈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课外拓展应用[J].新课程导学,2015(14). [3]薛晓红.组织学生创编高中生物生活化校本教材的思考与实践[J].江苏教育研究,2014(07).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