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

教学要点:1、了解侗族大歌的起源

2、侗族大歌的内容特点

3、侗族大歌的价值传承

4、赏析名曲《蝉之歌》

教学提纲:1、侗族大歌的基本介绍

2、内容特点

3、价值传承

4、课后小结

教学内容:一、侗族大歌基本介绍:

《侗族大歌》,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在中国侗族地区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声的民间合唱形式。

侗族大歌无论是音律结构、演唱技艺、演唱方式和演唱场合均与一般民间歌曲不同,它是一领众和,分高低音多声部谐唱的合唱种类,属于民间支声复调音乐歌曲,这在中外民间音乐中都极为罕见。

大歌——侗语称“嘎老”(Gal Laox),“嘎”就是歌,“老”具有宏大和古老的意思。侗族大歌以“众低独高”,复调式多声部合唱为主要演唱方式。侗族大歌需要3人以上的歌班(队)才能演唱,参加演唱的人越多,效果越好。几乎每个侗寨都有歌队,有的侗寨多达10来个歌队。对歌、赛歌一般在“侗年节”、“吃新节”、“春节”等节日。更为有趣的是村与村,寨与寨举行对歌比赛活动。那时,男女青年们不断地用目光相互偷看对方,彼此含情脉脉,他们常常通过唱大歌的这种形式初识相恋,直至结下良缘。

侗族青年男女的爱情是建立在“行歌坐月”这种古朴的社交活动之中的,他们一般长到十四五岁便开始进入这种社交活动阶段。每当夜幕来临,男青年三五成群哼着歌、弹着二弦琴或琵琶,串巷走寨去找姑娘们行歌坐月,姑娘们则聚集在“月堂”——某一姑娘家或鼓楼等公共场所纺纱、绣花等候着小伙子们的来

临,互相对歌,他们用歌声来互诉衷情,选择情侣,在这种习俗活动对大歌的产生发展有着重大影响。

“饭养身,歌养心,”是侗家人常说的一句话,他们把“歌”看成与“饭”同样重要的事。侗家人把歌当作精神食粮,用它来陶冶心灵和情操。侗族人民视歌为宝,认为歌就是知识,就是文化,谁掌握的歌多,谁就是有知识的人。在侗族地区,歌师是被社会所公认的最有知识、最懂道理的人,因而很受侗人的尊重。于是他们世代都爱歌、学歌、唱歌,以歌为乐,以“会唱歌、会歌多”为荣,用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用歌来倾诉自己的喜怒哀乐。

二:内容特点

1、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是其主要特点。模拟鸟叫虫鸣、高山流水等自然之音,是大歌编创的一大特色,也是产生声音大歌的自然根源。它的主要内容是歌唱自然、劳动、爱情以及人间友谊,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和谐之声,因此凡是有大歌流行的侗族村寨,很少出现打架骂人、偷盗等行为,人们甚至是“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如同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一般。

2、大歌的结构一般由“果(组)”、“枚(首)”、“僧(段)”、“角(句)”来构成;大歌的分部合唱形式是领唱(独唱)与众唱相结合,它与普通的合唱概念有所不同。大歌的主旋律是在低声部,高声部是派生的。低声部是众唱的,声音大;高声部由1个或2、3个歌手在低声部旋律的基础上创造性的即兴变唱。但有时高声部也可为主旋律,即当低声部唱一个漫长的持续低音时,唱高声部的歌手以自己较为鲜明的旋律线,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变体,它虽源出低声部,但都超过了低声部的地位,而形成了主旋律。

3、侗族大歌按其风格、旋律、内容、演唱方式及民间习惯又可分为四类:即嘎听、嘎嘛、嘎想、嘎吉。其中的嘎听是最精华的部分。

三、价值传承

侗族大歌的形成虽然已经有近千年的历史,但是直到解放后全国进行土地改革期间,才为老一辈音乐家肖家驹、郭可诹等发现,并组织音乐工作者深入黎平县侗族山区去收集发掘、记录整理。

经过8年的努力,贵州省侗族大歌被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评委认为,侗族大歌是“一个民族的声音,一种人类的文化”。申遗的成功,无疑给濒临失传的侗族大歌注入新的希望,有利于侗族大歌的保护和传承。

由于侗族大歌具备人类创作天才代表作的突出价值,2005年已进入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并作为中国“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侯选项目”。

1986年,在法国巴黎金秋艺术节上,贵州黎平侗族大歌一经亮相,技惊四座,被认为是“清泉般闪光的音乐,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法国巴黎金秋艺术节执行主席约瑟芬·玛尔格维茨激动地说:“在亚洲的东方一个仅百余万人口的少数民族,能够创造和保存这样古老而纯正的、如此闪光的民间合唱艺术,这在世界上实为少见。”一直以来,世界音乐界认为中国没有多部和声艺术,这次演出让音乐界惊叹这是中国音乐史上的重大发现,从此扭转了国际上关于中国没有复调音乐的说法。

侗族大歌是我国目前保存的优秀古代艺术遗产之一,是最具特色的中国民间音乐艺术。侗族大歌也是国际民间音乐艺苑中不可多得的一颗璀璨明珠,已唱出国门,惊动世界乐坛。作为多声部民间歌曲,侗族大歌在其多声思维、多声形态、合唱技艺、文化内涵等等方面都属举世罕见。

1、听赏《蝉之歌》后对侗族大歌有什么认识?

2、通过了解侗族大歌后我们该如何保护和传承中国即将频临失传的古老音乐?

四:课后小结

侗族大歌不仅仅是一种音乐艺术,而且是了解侗族的社会结构、婚恋关系、文化传承和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社会史、思想史、教育史、婚姻史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然而,随着人类现代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和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实施,侗族大歌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现代文化、外来文化和市场经济的全面冲击。侗族大歌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和文化土壤正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坏,侗族大歌正面临着后继无人、濒临失传的尴尬境地。保护和传承侗族大歌能对侗族地区的文化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音表二班

171109025

董亚平

简述侗族大歌的现状与未来(一)

简述侗族大歌的现状与未来(一) 【论文关键词】侗族大歌歌师民族文化申遗 【论文摘要】文章介绍了侗族以及侗族大歌的概况,并以贵州黎平县岩洞村为调查对象分析了侗族大歌濒临失传的现状和原因。同时也介绍了大歌的保护情况,并为其未来的进一步保护提出了建议。 侗族是古代越人的后裔,至今已经有2500多年的历史,主要聚居在中国贵州、湖南、广西、湖北四省,全国侗族人口为296.03万人。贵州黔东南州的侗族人口约为140万,主要居住在黎平、从江、榕江、锦屏、天柱几个县,其中又以黎平县为最集中的侗族聚居地。侗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根据语音的不同,可分为南部与北部两大方言区。由于地理及历史方面的原因,南部方言侗族地区开发相对北方地区较晚,侗族原生文化与传统文化还保持较完整。侗族的典型建筑是鼓楼和“风雨桥”。鼓楼是侗族村寨的标志性建筑,是侗人娱乐、议事的公共场所。花桥又名风雨桥,是侗人迎宾接客和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重要场所。是侗乡的交通枢纽和侗人文化的纽带。 侗族是一个具有强烈艺术创造欲的民族,常言说:“侗人文化三样宝:鼓楼、花桥和大歌。”侗族是一个歌的民族,当地流行着“饭养身,歌养心”这样一句话。在众多的侗族民歌中,最为著名的就是侗族大歌,它是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合唱,主要流行于南部方言侗族地区的贵州省黔东南州的黎平、从江、榕江三个县。侗族大歌在侗语中俗称“嘎老”,“嘎”就是歌,“老”具有宏大和古老之意。它是中国民间支声复调音乐的一种形式,也是我国目前所发现的民间最完善的一种合唱形式,这打破了西方音乐界认为中国民间不存在多声部合唱歌曲的偏见。其之所以被称为“大歌”,是具有以下四大特征:第一,节奏不固定,声部多。侗族大歌音乐的节奏一般不固定,既严谨但又可以自由发挥。三至四个声部的大歌最为常见,个别地方有多至六个声部。第二,严肃庄重。侗族大歌均在大众场合中使用和演唱,以叙史、叙事为主,篇幅长,容量大。第三,无伴奏、无指挥。演唱侗族大歌时,一高音者领唱众人合唱高、低音声部,既所谓的“众低独高”。无伴奏、无指挥,全凭演唱人员平时严格的训练和演唱时的默契,一气呵成,整齐和谐。第四,演唱人数多。演唱侗族大歌最少要三人成歌,多则几十、上百甚至上千人同声演唱,场面非常宏大。以表演的场合、表达的内容和形式等不同,侗族大歌可分为:由不同村寨的歌队在鼓楼对歌时所演唱的鼓楼大歌;以表现曲调和声音为主,常常模仿虫鸣鸟叫,拉腔优美的声音大歌,如从江县的“蝉之歌”在大歌中就非常有名。按歌词体裁,可分为唱故事的“嘎君”和唱道理的“嘎乡”两种,按音乐唱腔,分为“唆君”和“唆尽”的叙事大歌;另外还有在各种礼仪场合演唱的礼俗大歌;儿童游戏娱乐时演唱的儿童大歌;民间侗戏班演出侗戏时演唱的戏曲大歌等种类。演唱大歌分男女歌队,由老歌师严格训练,他们是歌队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青年时都是优秀的歌手并能掌握众多歌词和唱腔和即兴编歌。侗族人没有自己的文字,其民族历史、社会知识、伦理道德等都是用歌来记录与传承的。侗族给予了大歌极高的重视,他们认为歌就是知识,谁掌握的歌多,谁就是有知识的人。在侗族地区,歌师是被社会所公认的最有知识的人,因而很受侗人的尊重。唱歌对侗族人来说不仅仅是对日常劳动生活的调剂,更是教育下一代的手段,也是青年人学习生活,体验生活的一种重要方式。 一、侗族大歌面临的困境和原因 侗族大歌因其独特和优美的艺术形式,自被发掘后就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听众的广泛关注。侗族大歌作为民族文化中的精品文化已经唱响国内,享誉世界。在1986年10月,侗族大歌演唱在法国巴黎金秋艺术节上就已“轰动巴黎,震撼欧洲”。近几年,随着民族文化生态旅游热的高涨和侗族大歌在国内大中城市宣传演出和中央电视台的频繁播放,侗族大歌可观的经济效益渐渐突现出来。但是,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侗族大歌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现代化、外来文化、市场经济的影响和全面冲击。目前侗族大歌流行区主要集中在贵州省黎

浅谈苗族歌鼟与侗族大歌

吴继红 浅谈“苗族歌鼟”与“侗族大歌” 湖南靖州有“苗族歌鼟”,贵州黎平有“侗族大歌”。虽分别在两省,实则相邻地区。 “苗族歌鼟”流行于湖南省靖州侗族苗族自治县的三锹(读qiao)乡。三锹乡是我国苗族五大支系之一的花苗聚居区,东临该县铺口乡,南抵藕团乡,西与贵州锦屏、黎平县毗邻,北与该县大堡子镇交界,东北与坳上镇相连。三锹乡辖:枫香、菜地、地妙、元贞、凤冲、小榴、地笋、南山8个村委会。 “侗族大歌”大致流行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黎平、从江、榕江三个县,其中以从江县的往洞、谷坪、高增、贯洞、洛香和黎平县的岩洞、口江、双江、永从、肇兴、水口、龙额等乡镇(民间习惯称这些地区为“六洞”、“九洞”)为其流行的中心区。 从区域看,“侗族大歌”流行区域相对广阔,“苗族歌鼟”流行区域只在一个乡的范围。即便如此,“侗族大歌”和“苗族歌鼟”都是全中国绝无仅有的独特多声部民歌。它们歌唱形式类似,歌唱内容相同,歌唱规模不同,音调同而情趣有别,音效各具特色。 一、以歌养心建和谐 “苗族歌鼟”的“鼟”字,从字面上看表示为击鼓的声音,而用当地语言理解“鼟”字却是“上台阶、步步登高”的意思,似乎暗示“苗族歌鼟”声音高低起伏大、音域宽广的特点。“歌鼟”是多声部苗歌的一种,本来只是男女集体对歌对唱的一类歌曲,演化到后来,苗民便把它视为“多声部苗歌”的总称了,以致喜庆节日以歌相贺,男女相恋以歌为媒,生产劳动以歌互助,丧葬祭祀以歌当哭,叙述苗史以歌相传。 作为“山歌之乡”的靖州三锹一带,苗民酷爱唱歌,把唱歌与种田、吃饭看得同等重要,唱歌成为他们相互之间思想、感情、文化、艺术交流的主要方式,唱歌成就了他们温厚、谦逊、互敬互爱、热情好客、勤劳勇敢的高尚情操和品德。这里的苗民大多都是编歌唱调的能手,他们的口头语是“饭养命,歌宽心”。讲歌由歌师担任,讲歌时要口语性较强,听起来近似说话,具有根据不同场合需要进行随时编歌的能力。领歌人要求嗓音好、记性好,主要担任高音声部的演唱。 “侗族大歌”在侗语中称“嘎老”,“嘎”就是歌,“老”则是宏大和古老之意。这种民歌主要体现在曲体长、声部多、演唱人数多、场地讲究、礼仪规模大、礼节隆重、歌唱远久与古老等方面。“侗族大歌”主要内容是歌唱自然、劳动、爱情以及人间友谊等和谐,以歌传承历史、传承做人道理、表达理想、丰富精神境界。“侗族大歌”必须由三人以上来进行演唱。几乎每个侗寨都有一个或多个15人左右的歌队,一般在“侗年节”、“吃新节”、“春节”等节日对歌、赛歌。通常,在唱大歌时,男女青年们不断地用目光相互偷看对方,彼此含情脉脉,通过唱大歌的形式初识相恋,直至结下良缘。

侗族大歌文化社会实践活动报告范文【精选】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侗族大歌文化社会实践活动报告》的,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 侗族大歌文化社会实践活动报告 20xx年正月,笔者在家乡三江侗族自治县唐朝侗寨进行了侗族大歌文化调查,现将侗族大歌文化调查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唐朝侗寨是三江侗族自治县北部高寒山区的一个山寨,地处广西、贵州、湖南三省交界,地理位置偏僻,文化独特,民风古朴,全寨居住着 0多户侗族、苗族人家近5000人,为侗乡人口密度最大的村寨之一,含唐朝、知了、归滚、归喜、良拜五寨。 唐朝大寨位于三江侗族自治县苗江流域中段横断处的高山上,坐落在美丽的陆苏坡下。陆苏坡是当地一个重要的高峰。以陆苏坡为中心,地理形势向周边扩散,形成陆苏坡高山文化圈。坡东为唐朝寨,西为黔东南黎平县雷洞,南为三江侗族自治县同乐,北为三江侗族自治县独峒。以唐朝大寨为中心,以东为独峒、八江等“河侗”gaemlnyal地区(在唐朝,人们将周边民族及部落分为“嘎”gax、“侗” gaeml、“苗”miul三族,其中“嘎”gax统称非侗族、非苗族的族称。如,“壮族”称gaxxiongh,“瑶族”称gaxyiuc。“侗”分为“山侗”gaeml jenc、“河侗”gaeml nyal。“河侗”gaemlnyal主要指靠近河流岸边的侗族村寨,比如独峒乡、八江乡、林溪乡、湖南通道各沿江村寨。个人简历苗族则又有分“山苗”miul wuljenc、“老苗”miullaox、“草苗”miulnyhangt等)。从民族布局来看,以东为“侗河”地区,以西为水族、苗族,以南为苗族、瑶族,以北为“侗河”。其间又杂居汉族,可谓“五族并居”。 唐朝侗寨是一个地处湘黔桂三省交界侗乡腹地之偏远高寒山区中的古侗寨,自古是侗乡一个重要关道,有“唐朝古道”之说,居住着 0多户侗族、苗族人家。唐朝侗寨自古以来民族和谐,文化繁荣,侗族歌舞源远流长,戏曲文化灿烂,并盛产文艺能人,以侗族文艺著称于侗乡,历史上曾扬名百里侗乡,被史书记载“千户唐朝”,民间流传“千户唐朝”之说。 唐朝侗族民歌中,有侗族大歌、侗族长歌(又称侗族河边情歌)、侗族山歌、侗族琵琶歌、耶歌、侗族笛子歌、礼俗歌、劳动歌、儿歌等等,另有芦笙踩堂、芦笙曲、侗族戏曲,可谓品种齐全,琳琅满目,涵盖侗族文化之精华于一体。 一、现状 20xx年2月5日,笔者开始利用紧张的寒假剩余时间进行唐朝大寨侗族大歌调查。调查工作直至2月12日,连同调查报告写于12日当天。 侗族大歌是侗族闻名世界的一大文化奇观,被美誉为“东方民间复调音乐明珠”。据唐朝侗族大歌师傅阳公香莲所言,写作唐朝侗族大歌(在唐朝,又称“嘎堂”al dangc,即“堂歌”),源于溶江河畔的高岩寨(人称“高岩脚”,gaos ngaic jiaox),至此已有几百年历史。在唐朝大寨,侗族大歌主要流传于下楼区(唐朝大寨分为上、中、下三楼区)。在笔者的调查中,许多侗族大歌艺人沉默多年后再次浮出水面。经调查得知,唐朝的侗族大歌队伍也是比较大的。名单如下:

浅谈国家文化安全与侗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浅谈国家文化安全与侗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2014-09-15 15:38:33)转载▼标签:文化 ----以侗族传统节日文化为例 (已经刊载2014年4期鼓楼) 【摘要】侗族传统节日文化是侗族文化的核心之一,它起着凝聚侗族精神,保存民族记忆,维系民族情感的作用。但随着“全球化”进程,侗族传统节日文化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和冲击,正面临被遗忘和淡化的危险,威胁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所以,在国家文化安全背景下,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加强侗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就显得尤其重要。 【关键词】文化安全侗族节日保护对策 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在绵延不绝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大量的有形和无形的文化遗产。具有特质的侗族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世界文化多样性中的一朵奇葩。但在当前全球化深度发展的背景下,我国文化发展面临着诸多的文化安全问题,自然,我们的侗族传统文化也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如侗族传统节日文化的流失,被同化、异化,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侗族传统节日文化是侗族文化的核心之一,它起着凝聚侗族精神,保存民族记忆,维系民族情感的作用。一旦蜕化、流失。其结果是,瓦解侗民族的文化认同基础,消失民族文化意识,全民族在缺乏文化自豪感的同时,丧失了文化的保护意识,在危及侗族文化安全后,进而威胁国家的文化安全。所以,在国家文化安全背景下,加强侗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就显得尤其重要。只有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对侗民族传统文化保护,才可以防止侗民族传统文化出现断裂,化解侗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危机,也才可以提升民族文化意识。在保有文化自豪感的同时,提升民族文化的保护意识,发挥全民族传承和弘扬侗民族传统文化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侗族传统节日文化在保护中的地位和价值 侗族传统节日文化是侗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但侗族传统节日文化所涵盖的文化内涵确是扩散性的。在侗族传统文化保护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在侗族传统文化保护中更具有特殊的价值。侗族传统节日文化推动着民间文化艺术和习俗的发展与延续,而民间艺术与习俗又是传统节日的载体,没有歌舞表演和风土人情的节日是缺乏灵魂的,没有民族节日作为民族艺术的平台,民间文化艺术也就得不到完整的展示、演示和保存。根据侗族文化学者潘登先生对侗族传统节日文化与侗族歌舞、侗族服饰和侗族特色饮食文化进行了分析研究,本节吸纳了他的成果和观点。 (一)侗族传统节日文化与侗族歌舞文化。侗族自古以来都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不管是白天还是夜晚、不管是在田间地头还是侗家的鼓楼里,随处都可听到歌声,其中有一个目的就是能在每一个节日里“多耶”(唱歌跳舞),展示歌喉和民族舞技。如今侗族大歌、侗族芦笙舞在世界上都有及大影响力,这无不与民族的传统节日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传统节日给予

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Kam Grand Choirs,Grand Choeur des Kam)是在中国侗族地区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声的民间合唱形式,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侗族大歌无论是音律结构、演唱技艺、演唱方式和演唱场合均与一般民间歌曲不同,是一领众和、分高低音多声部谐唱的合唱种类,属于民间支声复调音乐歌曲。侗族大歌不仅仅是一种音乐艺术形式,对于侗族人民文化及其精神的传承和凝聚都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是侗族文化的直接体现。1986年在法国巴黎金秋艺术节上,贵州黎平侗族大歌一经亮相,技惊四座,被认为是“清泉般闪光的音乐,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 简介 侗族大歌(Kam Grand Choirs,Grand Choeur des Kam)是在中国侗族地区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声的民间合唱形式,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侗族大歌无论是音律结构、演唱技艺、演唱方式和演唱场合均与一般民间歌曲不同,是一领众和、分高低音多声部谐唱的合唱种类,属于民间支声复调音乐歌曲。侗族大歌不仅仅是一种音乐艺术形式,对于侗族人民文化及其精神的传承和凝聚都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是侗族文化的直接体现。1986年在法国巴黎金秋艺术节上,贵州黎平侗族大歌一经亮相,技惊四座,被认为是“清泉般闪光的音乐,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 起源 《侗族大歌》,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在中国侗族地区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声的民间合唱形式。1986年,在法国巴黎金秋艺术节上,贵州黎平侗族大歌一经亮相,技惊四座,被认为是“清泉般闪光的音乐,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 合唱形式 标准西文译名为 Kam Grand Choirs,Grand Choeur des Kam 侗族大歌无论是音律结构、演唱技艺、演唱方式和演唱场合均与一般民间歌曲不同,它是一领众和,分高低音多声部谐唱的合唱种类,属于民间支声复调音乐歌曲,这在中外民间音乐中都极为罕见,侗族大歌不仅仅是一种音乐艺术形式,对于侗族人民文化及其精神的传承和凝聚都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是侗族文化的直接体现。[1-2] 侗族大歌历史上分布在整个侗族南部方言区,目前主要流行于侗语南部方言第二土语区的贵州黎平、从江、榕江和广西三江4县,其中心区域在黎平县南部及与之接壤的从江县北部,含今黎平县永从三龙、岩洞、口江、双江、肇兴、水口、龙额,从江县小黄、往洞、谷坪、高增、贯洞、洛香等乡镇,民间习惯称为“六洞”、“九洞”、“十洞”、“四脚牛”、“千三”、“二千九”等。贵州榕江和广西三江的部分村寨则属于大歌流传的边缘地区。侗族大歌的代表性曲目有《蝉之歌》、《大山真美好》、《装呆傻》、《松鼠歌》等。

关于侗族大歌文化社会实践报告

关于侗族大歌文化社会实践报告 20XX年正月,笔者在家乡三江侗族自治县唐朝侗寨进行了侗族大歌文化调查,现将侗族大歌文化调查情况总结汇报如下:唐朝侗寨是三江侗族自治县北部高寒山区的一个山寨, 地处广西、贵州、湖南三省交界,地理位置偏僻,文化独特,民风古朴,全寨居住着1300多户侗族、苗族人家近5000人,为侗乡人口密度最大的村寨之一,含唐朝、知了、归滚、归喜、良拜五寨。 唐朝大寨位于三江侗族自治县苗江流域中段横断处的 高山上,坐落在美丽的陆苏坡下。陆苏坡是当地一个重要的高峰。以陆苏坡为中心,地理形势向周边扩散,形成陆苏坡高山文化圈。坡东为唐朝寨,西为黔东南黎平县雷洞,南为三江侗族自治县同乐,北为三江侗族自治县独峒。以唐朝大寨为中心,以东为独峒、八江等“河侗”gaemlnyal地区。 从民族布局来看,以东为“侗河”地区,以西为水族、苗族,以南为苗族、瑶族,以北为“侗河”。其间又杂居汉族,可谓“五族并居”。 唐朝侗寨是一个地处湘黔桂三省交界侗乡腹地之偏远高寒山区中的古侗寨,自古是侗乡一个重要关道,有“唐朝古道”之说,居住着1300多户侗族、苗族人家。唐朝侗寨自古以来民族和谐,文化繁荣,侗族歌舞源远流长,戏曲文化灿烂,并盛产文艺

能人,以侗族文艺著称于侗乡,历史上曾扬名百里侗乡,被史书记载“千户唐朝”,民间流传“千户唐朝”之说。 唐朝侗族民歌中,有侗族大歌、侗族长歌、侗族山歌、侗族琵琶歌、耶歌、侗族笛子歌、礼俗歌、劳动歌、儿歌等等,另有芦笙踩堂、芦笙曲、侗族戏曲,可谓品种齐全,琳琅满目,涵盖侗族文化之精华于一体。 一、现状 20XX年2月5日,笔者开始利用紧张的寒假剩余时间进行唐朝大寨侗族大歌调查。调查工作直至2月12日,连同 调查报告写于12日当天。 侗族大歌是侗族闻名世界的一大文化奇观,被美誉为 “东方民间复调音乐明珠”。据唐朝侗族大歌师傅阳公香莲所言,唐朝侗族大歌,源于溶江河畔的高岩寨,至此已有几百年历史。在唐朝大寨,侗族大歌主要流传于下楼区。在笔者的调查中,许多侗族大歌艺人沉默多年后再次浮出水面。经调查得知,唐朝的侗族大歌队伍也是比较大的。名单如下: 1、阳公香莲,84岁,侗族,侗族大歌队师傅兼主唱,下有儿三男、一女,又下有五孙,又下有四曾孙,其中一孙女名阳天资,故人称mangh teenhzih。 2、龙甫占,70多岁,苗族,侗族大歌师傅之一。 3、龙益光,60多岁,苗族,侗族大歌队员。 4、龙云光,74岁,苗族,侗族大歌队员,原唐朝村党支

吴光祖

吴光祖 “饭养身,歌养心”是侗族人常说的一句话。在侗家,歌声是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伴侣。鼓楼踩堂有闹堂歌,吃饭有敬酒歌,迎客有拦路歌,歌会有侗族大歌……在柳州三江的梅林、富禄、洋溪等沿榕江一带的侗寨,侗歌的传承有逾2500年的历史,它不仅是一种音乐的艺术形式,也是侗族文化及其精神的传承。2006年,“侗族大歌”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侗族大歌的主要内容是歌唱自然、劳动、爱情及友谊,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互相和谐的一种表现。”国家级非遗侗族大歌传承人吴光祖认为,侗族大歌曲调悠扬,旋律优雅,多声部和谐独特,演唱技巧极高,所以被誉为“天籁之音”。特别是多声部曲调的演绎方式,堪称世界民歌艺术之珍品。代代相传的传承人是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能够永久传承下去的根本保障,因此三江人民和政府一直重视对传承人的培养,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为了让侗族大歌这朵文化之花常开不谢,他言传身教,并组织大歌队到北京、上海等地演出,使“三江侗族大歌”名扬千里。他先后荣获县市级“十佳民间艺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代表传承人”等上百项荣誉称号。他就是侗族大歌代表性传承人吴光祖。 吴光祖生于1944年,梅林乡新民村中寨屯人,是一位资深歌师。他13岁开始学唱侗族大歌。然而“文革”期间,侗族大歌被扼杀。改革开放后,年轻一辈大都外出务工,侗族大歌受到了冲击,许多优秀的侗族大歌随着一些老歌师的去世而流逝,传歌面临断层。 “不能让祖宗留下来的技艺在我们这代就断了!”1985年,吴光祖在村里组织成立了侗族大歌文艺队。吴光祖是歌队中最有名望的歌师,是歌队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多年来,他走村入寨为大家传授侗族歌曲。他家的吊脚楼一楼成了文艺队的活动中心,几乎每晚都挤满了乡亲。他们在此弹琴唱歌,互相交流,因此寨中人人皆会演唱大歌。该屯四支侗族大歌文艺队逢年过节常到周边各个村寨去演唱,还经常代表乡、县参加市、自治区级文艺演出。1992年以来,该屯先后组织大歌队到北京、上海等城市参加各种文艺演唱会,使“三江侗族大歌”名扬千里,侗族大歌队也被评为“自治区先进文艺队”。2008年,侗族大歌队代表广西参加了央视青歌赛原生态组的比赛,并录制了音碟《侗族大歌》。 2004年,吴光祖开始组织举办侗乡歌会,到目前已成功举办了四届,成为传承与发扬侗族大歌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吸引了自治区内外多家艺术院校、央视等媒体、海内外游客前

侗族大歌兴趣小组活动方案

黎平县龙额中学2018-6019学年度 “侗族大歌”兴趣小组活动方案 侗族大歌是我国当前保存的优秀古代艺术遗产之一,是最具特色的中国民间音乐艺术。“饭养身,歌养心”这是侗家人常说的一句话,也就是说,侗族人把“歌”看成是与“饭”同样重要的事。《侗族大歌》是在中国侗族地区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声的民间合唱形式,被认为是“清泉般闪光的音乐,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 侗族大歌无论是音律结构、演唱技艺、演唱方式和演唱场合均与一般民间歌曲不同,它是一领众和,分高低音多声部谐唱的合唱种类,属于民间支声复调音乐歌曲,这在中外民间音乐中都极为罕见,侗族大歌不仅仅是一种音乐艺术形式,对于侗族人民文化及其精神的传承和凝聚都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是侗族文化的直接体现。集体做客、集体对歌等等,这些充分体现了侗族人民的友谊、团结、爱美和群体意识较强的文化精神,也是侗族审美观的一种外在表现形态,即在直觉状态中去体验人生;发现、领悟、寻觅、感叹人生的意义,同时也展现出侗族人民对人生的执著、热爱和追求。这些民俗和民俗精神就是侗族大歌生存的良好土壤。而学校以学带演,以演促学,为保护和传承侗族文化创造了有利环境。 一、指导思想 为兼顾同学们的全面发展,又积极培养同学们的个性特长,特开展丰富多彩、富有特色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以此丰富同学们的精神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智能,让更多的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享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使学校办学特色化,以特色立校。 二、指导教师 欧安明、石开敏、姚畅 三、活动地点 龙额中学 四、活动时间 1、招生时间:第4周2018年9月11—13日(星期二)止 2、授课时间:每周星期四下午5:10—5:50 五、招生对象和办法 1、对象条件:对侗族大歌有兴趣爱好的在校学生。 2、报名办法:志愿报名,录用40名学生(开办一个教学班)。 3、报名地点:三楼小办公室欧安明老师

侗族大歌 教学设计

《侗族大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对原生态少数民族音乐产生聆听兴趣; 2、体验掌握侗族大歌的众低独高、无伴奏、无指挥的特点。 3、尝试侗族大歌的“拉嗓”,感受民间歌手高超的演唱技巧。 4、体验《布谷催春》“嘟咕”部分音乐尝试进行创编 5、了解侗族大歌的分类、历史与发展,知道保护与传承对于这类少数民族音乐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对学生来说,侗族大歌比较陌生,或许从来没有接触过这种歌唱艺术,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吸引学生并让他们产生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体验掌握侗族大歌的“拉嗓”技法和一领众和、无伴奏、无指挥的多声部合唱特点; 教学难点:多声部“拉嗓”技法、多声部合唱特点 【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 【教学活动】 一、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56个民族的人们,每个民族有各自特色的民族文化、民族风情、民族服饰和民族民间音乐。今天汪老师将带着大家走近西南地区的其中一个少数民族,请看屏幕,猜猜这是一个什么民族。(播放课件) 师:未进寨门,迎接我们的是老乡们的拦路歌(图迎接),踏上风雨桥(图风雨桥)入眼的是村寨中最高最具特色的建筑---鼓楼(图鼓楼)。走近鼓楼,(图鼓楼前人群)人山人海,有男有女有孩子,她们在做什么呢? 生仔细看图片:有的在聊天、有的在吹芦笙、有的在唱歌…… 师:来到这里,我们仿佛置身歌的海洋、乐的世界,你看,这边有穿戴朴素盛装的人们齐聚一起正在讨论大歌的创作,那边男人们欢快的吹起了芦笙,孩子们也不甘寂寞,唱起了童声大歌。 师:为迎接我们的带来,村长组织姑娘们唱起了当地歌谣,你能猜到这是哪个少

贵州侗族导游词3篇.doc

贵州侗族导游词3篇 侗族,是中华民族的一员,也是少数民族当中的一员。下面是带来的贵州侗族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篇一:贵州侗族导游词 欢迎大家来到这!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侗戏大致在清嘉庆、道光年间(1796—1850)形成。侗戏的剧目,主要有两部分。一是描写汉族生活的剧目,大多从汉族戏曲中进行移植;一是描写侗族生活的剧目。后者如《吴勉》,以浪漫主义手法,描写明初侗族民族英雄吴勉率领人民起义抗粮抗税,不幸被俘,不屈而死。《秦娘美》,写珠郎与娘美相爱,地主银宜欲霸占娘美,谋杀珠郎,娘美设计刺杀银宜,为爱人报了仇。《门龙》,描写门龙离家十八年未归,其母逼其妻改嫁,其妻不从,直等门龙归家,夫妻团聚。此外,还有《雪》、《乃桃补桃》、《金汉》、《妹莽子》等。 侗戏角色虽有生、巳之分,但并未形成定型的行当,一般是根据剧中人物的需要来分配演员。只有小丑有些独特的表演,动作滑稽可笑,以说白为主,蹦蹦跳跳,称为"跳丑脚"、演员念白很少,以唱为主。唱腔一般是上下句结构,中间都有过门。演员每唱完一句,都要在过门中与另一个演员互走一字,交换位置。遇有三人以上在场时,也只有对唱的两人在过门中互走一字,其余的人原地不动。侗戏的音乐,由于受侗族叙事歌和琵琶歌的影响,长于叙事,唱腔平稳柔和,

优美动人。唱腔主要有 "平板"、"哭板"、"仙腔"三种。"平板",用胡琴伴奏,故又称 "胡琴歌",为侗戏最基本的唱腔。"哭板",无乐器伴奏,在表现悲哀情绪时于唱,往往要伴有自然的哭声。"仙腔",用于神仙出现时演唱。伴奏乐器主要有二胡,辅之以琵琶、牛腿琴,打击乐器有大锣、小锣、钹、边鼓、铃等。侗戏多在戏台上演出,很少在平地上演出。戏台通常是用木板搭盖,一般无顶盖,观众可三面围观。在装扮上,通常只穿侗族生活服装,整齐、鲜艳。脸谱以黑、白二色为基础,小丑除在鼻子上画一个青蛙以外,两颊上还要各写一个"丰"字,以示吉祥。 侗戏的演出,有一定的仪式。第一天开演正戏之前,要供神请师,由"掌簿"主持:台口中间摆上酒、菜、纸钱等供品,由掌簿焚香请神,然后鸣放铁炮。每个剧目开演之前,先由一演员朗诵一段开场白;正戏结束后,全体演员唱歌致谢;整个演出结束后,要跳加官,被提到名字的人,都要把红包扔到台上以作赏钱,他们大多是寨里的头面人物和富裕人,除此之外,戏班不再收钱。 侗族的村寨都建有鼓楼,戏班的组织是以鼓楼为单位,一个鼓楼有一个戏班,属业余性质。一个戏班一般为十几个人,有戏师傅、歌师傅、演员和伴奏人员,无女演员。戏班除在本寨演出外,也到外面去"走寨"演出。演出时间,主要集中在春节、二月二、三月三、秋后或本寨的会期。活动方式有"尾夜"和"多夜"两种。"尾夜",是村寨之间进行联欢,旨在联络双方感情。演出时间一般从上午开始,直到吃夜饭、散戏之后,戏班的小伙子们便与姑娘们去"行歌坐月"。"多

浅析侗文化

浅析侗文化 侗族有近300万人口,主要分布在湘黔桂三省区毗邻地带,湖北省的施恩、宣恩也有一部分。侗族内部的凝聚力较强,侗族的文化精神与儒家相似,宽容儒雅、趋静求稳是侗族的基本性格。侗族民间文学分为四大类:侗歌、侗赋、侗族故事、侗戏。侗歌主要有创世歌、古歌、事理歌、劝世歌、情歌、礼俗歌、劳动歌、山歌、儿歌、叙事歌、民谣等。侗赋主要有创世赋、祭祀赋、、抒情赋、说理赋。侗族故事有神话故事、历史人物故事、机智人物故事、鬼神故事、风物传说故事、爱情传说故事、生活故事。侗戏鼻祖吴文彩。 侗族值得纪念的瑰宝 一、侗歌 《侗族大歌》,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在中国侗族地区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声的民间合唱形式。1986年,在法国巴黎金秋艺术节上,贵州黎平侗族大歌一经亮相,技惊四座,被认为是“清泉般闪光的音乐,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侗族大歌无论是音律结构、演唱技艺、演唱方式和演唱场合均与一般民间歌曲不同,它是一领众和,分高低音多声部谐唱的合唱种类,属于民 间支声复调音乐歌曲,这在中外民间音乐中都极为罕见,侗族大歌不仅仅是一种音乐艺术形式,对于侗族人民文化及其精神的传承和凝聚都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是侗族文化的直接体现。侗族大歌历史上分布在整个侗族南部方言区,目前主要流行于侗语南部方言第二土语区,其中心区域在黎平县南部及与之接壤的从江县北部、以及榕江县车江、宰麻一带。含今黎平县永从三龙、岩洞、口江、双江、肇兴、水口、龙额,从江县往洞、谷坪、高增、贯洞、洛香等乡镇,以及榕江县三宝和宰荡等侗寨。民间习惯称这些地区为“六洞”、“九洞”。侗族大歌代表性曲目有《耶老歌》、《嘎高胜》、《嘎音也》、《嘎戏》等。的事。“饭养身,歌养心,”这是侗家人常说的一句话,也就是说,他们把“歌”看成是与“饭”同样重要的事。侗家人把歌当作精神食粮,用它来陶冶心灵和情操。侗族人民视歌为宝,认为歌就是知识,就是文化,谁掌握的歌多,谁就是有知识的人。 二、侗戏 侗戏是我国民间戏曲中的戏种之一,是侗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创造并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它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多流行在贵州省的黎平、从江、榕江,湖南省的通道,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三江、龙胜等县的侗族村寨。侗戏是民族民间戏剧艺术瑰宝之一,它的发展源远流长,经历人民群众集体创作、集体传播、不断得到加工、改造,古朴而不单调,抒情而不低劣。民族民间特色鲜明,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并且尚在发展之中,其内容丰富多彩,形式清新活泼,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从学术上看,它 是有发展前途的民族民间剧种之一。侗戏的主要曲调 有平板和哀腔等。平板或称普通调,用于叙事性唱词, 前有引子、起板;哀腔,或称哭调、泪调。此外,在有 些剧目中,花旦或丑还常采用侗歌、汉族民间曲调等。 主奏乐器为二胡,还有牛腿琴、琵琶、月琴、低胡、 扬琴等。打击乐器有鼓、锣、钹、小镲,但只在开台、 催台及角色上下场时用以伴奏。侗戏大约产生于清代 嘉庆至道光年间,由黎平县腊洞村侗族歌师吴文彩始

侗族大歌文化社会实践报告【可编辑版】

侗族大歌文化社会实践报告 侗族大歌文化社会实践报告 201X年正月,笔者在家乡三江侗族自治县唐朝侗寨进行了侗族大歌文化调查,现将侗族大歌文化调查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唐朝侗寨是三江侗族自治县北部高寒山区的一个山寨,地处广西、贵州、湖南三省交界,地理位置偏僻,文化独特,民风古朴,全寨居住着1300多户侗族、苗族人家近5000人,为侗乡人口密度最大的村寨之一,含唐朝、知了、归滚、归喜、良拜五寨。唐朝大寨位于三江侗族自治县苗江流域中段横断处的高山上,坐落在美丽的陆苏坡下。陆苏坡是当地一个重要的高峰。以陆苏坡为中心,地理形势向周边扩散,形成陆苏坡高山文化圈。坡东为唐朝寨,西为黔东南黎平县雷洞,南为三江侗族自治县同乐,北为三江侗族自治县独峒。以唐朝大寨为中心,以东为独峒、八江等“河侗”gaemlnal地区(在唐朝,人们将周边民族及部落分为“嘎”gax、“侗” gaeml、“苗”miul三族,其中“嘎”gax统称非侗族、非苗族的族称。如,“壮族”称gaxxiongh,“瑶族”称gaxiu 。“侗”分为“ 山侗”gaeml jen、“河侗”gaeml nal 。“河侗”gaemlnal主要指靠近河流岸边的侗族村寨,比如独峒乡、八江乡、林溪乡、湖南通道各沿江村寨。苗族则又有分“ 山苗”miul uljen、“老苗”miullaox、“草 苗”miulnhangt等)。从民族布局来看,以东为“侗河”地区,以西为水族、苗族,以南为苗族、瑶族,以北为“侗河”。其间又杂居汉族,可谓“五族并居”。唐朝侗寨是一个地处湘黔桂三省交界侗乡腹地之偏远高寒山区中的古侗寨,自古是侗乡一个重要关道,有“唐朝

侗族歌谣教案-曾淼

一、教学对象:当地小学或初中生 二、教学时间:2课时(90分钟,侗族大歌传唱+谚语编故事+兔子舞侗族大歌接龙) 三、教学目标:选取侗族大歌谚语(童谣和侗族大歌为主)这个切入点,通过一连串游戏活跃课堂的气氛,从而让侗族的孩子们提高对自已民族身份认同度,同时在外来文化冲击下能够坚守本民族特色文化,热爱自已的民族和文化。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播放侗族童谣单曲,或民族MV。(侗族大歌联唱、蝉之声比赛视频、童 谣MV)(5 MIN) 2.询问班上有无人熟悉童谣OR大歌的起源,讨论介绍童谣的起源。(5 MIN) 3.让孩子们自已在卡片上写上自已熟悉喜爱的侗族童谣或民谣中的一句歌 词,收集卡片,然后收集。(5 MIN) 4.放童谣或侗族大歌,传物品,童谣停下来的时候,那个刚好传到物品的同 学就上来抽一张卡片,唱出那首歌词,若不会,则叫写卡片的同学上来教 全班唱这首歌,然后告知大家这首歌的大意或背景。(20 MIN) 5.PPT展示一些从侗族以音乐走向全国乃至世界的人物(蝉之声组合、黔东 南侗族大歌合唱团、朵碟朵阿组合、中国侗族大歌合唱团)(10 MIN)第二课时(空旷场地,傍晚时分): 1.问问大家知道当地有哪些民俗谚语,说说谚语的来源。(5 MIN) 2.孩子们每人写上一个谚语,收集。(5 MIN) 3.叫上一个同学或孩子们毛遂自荐,唱刚学会的童谣(蒙上眼罩),下面的 孩子传物品,然后唱歌的孩子停下的时候,传到物品的那个人将上来抽卡 片,抽出三张卡片,然后编个故事用上这三个谚语。可以鼓励大家一起帮 助他。(10 MIN) 4.兔子舞+童谣OR侗族大歌接龙:随音乐跳兔子舞,跳过红色地域(事先贴 好),音乐一停时,放一段童谣,让他们接下一句。(15 MIN) 5.励志版块:对着夕阳高唱刚学会的童谣或大歌,告诉孩子们,童谣和侗族 大歌是他们的骄傲,大声地唱出来吧。(10 MIN) 五.教学材料: 1.侗族音频(包括侗族大歌联唱、蝉之声比赛视频、童谣MV、接龙民谣) 2.流程PPT(包括侗族大歌起源,以侗族音乐走向世界的人物) 3.兔子舞音乐 六.可能遇到的突发事件及应对方法 1.怎么样让自己更好的融入到孩子们:自已先学会几首童谣和几句侗族问候语,最好是能用侗族童谣的调用唱的方式做自我介绍,或用事先学会几句侗族自我介绍。 2.怎样能让低年级的孩子跟着你的思路走:用眼神跟他们交流,用简洁易懂且亲切的语言给他们传递自已的信息。 3.怎样让孩子们融入到课程中:放音乐渲染气氛,做老师的我们以身作则,参与其中。4.对山区支教的思考: 我们应该带去的:自信,亲和,梦想,勇气,为他们客观地讲述外面的世界。 我们应该要求自己的:坚持,亲切,耐心,负责,细心,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个孩子,努力去发掘关注每一个孩子心中闪亮的部分。

侗族大歌文化社会实践活动报告范文_社会实践.doc

侗族大歌文化社会实践活动报告范文_社会 实践 侗族大歌文化社会实践活动报告范文 20xx年正月,笔者在家乡三江侗族自治县侗寨进行了侗族大歌文化,现将侗族大歌文化调查情况总结汇报如下:唐朝侗寨是三江侗族自治县北部高寒山区的一个山寨,地处广西、贵州、湖南三省交界,地理位置偏僻,文化独特,民风古朴,全寨居住着1300多户侗族、人家近5000人,为侗乡人口密度最大的村寨之一,含唐朝、知了、归滚、归喜、良拜五寨。 唐朝大寨位于三江侗族自治县苗江流域中段横断处的高山上,坐落在美丽的陆苏坡下。陆苏坡是当地一个重要的高峰。以陆苏坡为中心,地理形势向周边扩散,形成陆苏坡高山文化圈。坡东为唐朝寨,西为黔东南黎平县雷洞,南为三江侗族自治县同乐,北为三江侗族自治县独峒。以唐朝大寨为中心,以东为独峒、八江等“河侗”emlyl地区(在唐朝,人们将周边民族及部落分为“嘎”x、“侗” eml、“苗”miul三族,其中“嘎”x统称非侗族、非苗族的族称。如,“壮族”称xxio,“瑶族”称xyiu。“侗”分为“ 山侗”eml je、“河侗”eml yl。“河侗”emlyl主要指靠近河流岸边的侗族村寨,比如独峒乡、八江乡、林溪乡、湖南通道各沿江村寨。苗族则又有分“ 山苗”miul ulje、“老苗”miullox、“草苗”miuly等)。从民族布局来看,以东为“侗河”地区,以西为水族、苗族,以南为苗族、瑶族,以北为“侗河”。其间又杂居汉族,可谓“五族并居”。 唐朝侗寨是一个地处湘黔桂三省交界侗乡腹地之偏远高寒山区中的古侗寨,自古是侗乡一个重要关道,有“唐朝古道”之说,

居住着1300多户侗族、苗族人家。唐朝侗寨自古以来民族和谐,文化繁荣,侗族歌舞源远流长,戏曲文化灿烂,并盛产文艺能人,以侗族文艺著称于侗乡,历史上曾扬名百里侗乡,被史书记载“千户唐朝”,民间流传“千户唐朝”之说。 唐朝侗族民歌中,有侗族大歌、侗族长歌(又称侗族河边情歌)、侗族山歌、侗族琵琶歌、耶歌、侗族笛子歌、礼俗歌、劳动歌、儿歌等等,另有芦笙踩堂、芦笙曲、侗族戏曲,可谓品种齐全,琳琅满目,涵盖侗族文化之精华于一体。 一、现状 20xx年2月5日,笔者开始利用紧张的寒假剩余时间进行唐朝大寨侗族大歌调查。调查工作直至2月12日,连同调查报告写于12日当天。 侗族大歌是侗族闻名世界的一大文化奇观,被美誉为“东方民间复调音乐明珠”。据唐朝侗族大歌师傅阳公香莲所言,唐朝侗族大歌(在唐朝,又称“嘎堂”l d,即“堂歌”),源于溶江河畔的高岩寨(人称“高岩脚”,os i jiox),至此已有几百年历史。在唐朝大寨,侗族大歌主要流传于下楼区(唐朝大寨分为上、中、下三楼区)。在笔者的调查中,许多侗族大歌艺人沉默多年后再次浮出水面。经调查得知,唐朝的侗族大歌队伍也是比较大的。名单如下: 1、阳公香莲,84岁,侗族,侗族大歌队师傅兼主唱,下有儿三男、一女,又下有五孙,又下有四曾孙,其中一孙女名阳天资,故人称m eezi(“天资的姥爷”)。 2、龙甫占,70多岁,苗族,侗族大歌师傅之一。 3、龙益光(龙甫英益),60多岁,苗族,侗族大歌。 4、龙云光(龙公绍兰),74岁,苗族,侗族大歌队员,原

浅析柳州三江侗族民族音乐

中外民歌校选课论文论文题目:浅谈侗族大歌 学院(系):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 专业:电子商务 班级: 指导教师: 姓名: 学号: tel: e-mail: 2010年12月3日

浅谈侗族大歌 时间过得很快,一个学期的音乐欣赏课就要结束了。在这每周只有一次课的音乐欣赏课里,时间总是过得很快,也许是因为要学的内容太多,也许是自己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到的东西太少。中外民歌名曲及歌舞鉴赏,这确实是一门高雅的、富有情趣的课。据了解,我知道它比其他音乐课内容更加丰富,刘老师不仅自己讲授音乐知识和各方面的鉴赏方法,还请自己艺术学院的学生给我们演唱民族音乐、钢琴表演、笛子和其它等各种乐器的演奏。身临其境的感觉与看电视、网上视频的感觉完全不一样,所以非常感谢刘老师给我们这样的学习机会,感谢刘老师的辛苦指导!身临其境,自己也跟着投入,如果是看视频那么太容易走神了。通过这学期的学习,下面我将浅谈一下家乡的民族音乐——三江侗族大歌。三江侗族相对于壮族是小了一些,但是民族音乐文化是丰富的、源远流长的。目前,三江县侗族大歌、侗族木建筑营造技艺已经列入全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侗族大歌是最具特色的中国民间音乐艺术之一,也是国际民间音乐艺苑中不可多得的一颗璀璨明珠。 侗族民族音乐的介绍 (一)侗族民族音乐简介 侗族主要分布于贵州、湖南、广西三省区的毗邻地区。对于以“饭养身,歌养心”是对侗族人最好的描述。几乎所有的侗族村寨,都有业余的唱歌队。侗歌历史久长,其音乐大体可分为南部侗族民歌和北侗族民歌。南部侗族民歌多有乐器伴奏,常见乐器有琵琶、牛腿琴、侗笛、芦笙等。而北部侗族民歌则多不用乐器伴奏,偶尔用木叶吹奏伴唱。侗族民歌按形式大致可分为“大歌”、“小歌”、“广场歌”、“叙事歌”、“酒会歌”和“拦路歌”等六种,其中最著名的是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历史久远,早在宋代已经发展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宋代著名诗人陆游在其《老学庵笔记》中就记载了“仡伶”(侗人自称)集体做客唱歌的情况。侗族大歌一般在村寨或氏族之间集体做客的场合中演唱,是侗人文化交流和情感交流的核心内容,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和传达了侗族文化的灵魂。侗族大歌代表性曲目有《耶老歌》、《嘎高胜》、《嘎音也》、《嘎戏》等。侗族大歌主要流行于南侗(黎平、榕江、从江一带)方言区。侗族大歌以其独特的演唱方式和特殊的组织形式传承侗族的历史和文化。它不仅仅是一种音乐艺术,而且是侗族社会结构、婚恋关系、文化传承和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曲目众多,内容很广泛,具有社会史、婚姻史、思想史、教育史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是维系侗族社会生存的精神支柱。它是一种多声部合唱,是中国民间支声复调音乐的一种形式,为广大侗族人民所喜爱,在国内外音乐界享有盛名。 (二)广西三江侗族大歌的风俗及其特色 广西三江侗族大歌主要流传于三江县梅林、富禄、洋溪乡沿溶江河一带的侗寨和罗城的侗族村寨。三江大歌通常在节日里由男女歌队坐在鼓楼或围在火塘边进行对唱,以此来讲述人生哲理,传授生产生活知识。村里面有歌队,歌队成员一般都由同一宗族或同一村寨的未婚男女青年组成,同一宗族的男歌队和女歌队不能对歌。大歌是在村与村、寨与寨之间集体做客的庄重场合中演唱。大歌歌词

贵州侗族大歌传承与发展论文

目录 目录 (1) 摘要 (2) 关键词 (2) 1 演唱特点 (4) 1.1 整体性 (4) 1.2 模拟性 (5) 2 结构规律 (6) 3 传承与发展 (8) 3.1 现状 (9) 3.2 传承方式 (9) 3.2.1学校教育的传承 (9) 3.2.2现代技术手段传承 (10) 3.3 发展手段 (10) 3.3.1生态环境角度 (10) 3.3.2传媒媒介作 (10) 结语 (11) 致谢 (12) 注释 (12) 参考文献 (13)

侗族大歌的传承与发展 罗亮 摘要:侗族是一个富有音乐智慧的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最善于唱歌的民族”,它揭示了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是侗族人生活生产中追求的最高境界和目标。现在侗族大歌已成功列入世界非物质遗产,作为青年一代的我们,更要为侗族大歌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一些努力。再次我将结合侗族大歌的现状,谈谈侗族大歌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侗族音乐传承发展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Dong Big Brother Luo liang Abstract:Dong is a nation full of musical wisdom, the Chinese family is "the most adept at singing the national", it reveals the harmony between people, the harmony of man and society is the pursuit of the Dong people live production of the highest state and goals. Dongzudage now been successfully included in the intangible world heritage, as our young generation, but also to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for the Big Song and make some effort. Dongzudage again I will combine the current situation about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Dongzudage. Key words:Dong music Inheritance Developing

侗族大歌——千年绝美如天籁(初中阅读)

侗族大歌——千年绝美如天籁 吴练勋 ①侗人有三宝,鼓楼、大歌、风雨桥。“大歌”就是指侗族大歌,它以神奇的多声部合韵名扬世界,被誉为绝美的“天籁之音”,堪称世界民歌艺术的珍品,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②侗族大歌是侗族多声部民间歌曲的统称,在侗语中称为“嘎老”(“嘎”就是歌,“老”则含篇幅长大、人多声多和古老之意),是由多人合唱、集体参与的古老歌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便是其主要特点。模拟鸟叫虫鸣、高山流水等大自然之音,是大歌编创的一大特色。 ③侗族大歌历史悠久,已经有千年的历史,早在宋代就已经发展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宋代诗人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就记载了“仡伶”(侗人自称)集体做客唱歌的情况:“至一二百人为曹,手相握而歌。”至明代,邝露在《赤雅》一书中更加明确地记载了“侗人善音乐,弹胡琴,吹六管,长歌闭目,顿首摇足”的情景。这是数百年谦侗族大歌演唱的重要文献。 ④说起侗族大歌的形式,有一个美丽传说。古时候,一群侗族青年男

女在山上耕种。他们休息时坐在一个大树下相互逗乐,欢声笑语引来了山上百鸟齐鸣、昆虫欢唱。那些声音有高有低,此起披伏。他们被迷人的鸟鸣虫唱所吸引,于是模仿起来。这样年复一年,优美动听、气势宏大的蝉歌、昆虫歌等多声部侗族大歌形成了。 ⑤大歌通常在节日里又男女歌队坐在鼓楼或围在火塘边进行对唱,以此来讲述人生哲理,传授生产生活知识。按音色,侗族大歌可分为男声大歌女声大歌、童声大歌和男女混声大歌几种。按体裁,分为鼓楼大歌、声音大歌、叙事大歌、童声大歌、戏曲大歌、社俗大歌和混声大歌等七种。侗族没有文字,大歌全靠“桑嘎”(歌师)口头教唱,世代相传下来。 ⑥侗族大歌是一种“众低独高”的音乐,需要3人以上的歌班(队)才能演唱,每个歌班包括至少一个领唱,一个高音和若干低音。演唱时,常在歌曲后半的“拉嗓子”部分运用以长音方式构成的持续音。为了突出高音部的旋律,即在低音部的基础上运用向上的支声方法进行变唱,一个人的变唱较为自由,旋律容易清洗。旧《三江县志》(卷二)中有着这样的记载:“侗人唱法尤有效……按组互和,而以喉佳者唱反音,众声底则独高之,以抑扬其音,殊为动听。” ⑦大歌的分部合唱形式是领唱与众唱相结合。侗族大歌的主旋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