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苏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47页)DOC.doc

苏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47页)DOC.doc

苏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47页)DOC.doc
苏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47页)DOC.doc

皮匠网—开放、共享、免费的咨询方案报告文库

咨询人士学习成长与交流平台

苏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2009-2020)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目标与战略 (1)

第三章空间布局规划 (5)

第四章旅游吸引物体系规划 (13)

第五章旅游项目策划 (17)

第六章旅游市场开拓与形象塑造 (25)

第七章旅游产业配套体系建设 (30)

第八章各县市旅游发展指引 (35)

第九章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37)

第十章三年行动计划 (40)

第十一章规划实施保障 (44)

皮匠网—开放、共享、免费的咨询方案报告文库

咨询人士学习成长与交流平台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规划是2009-2020年苏州市旅游发展的总体部署和旅游业发展行动纲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苏州市政府发挥对旅游业的调控引导、市场监管、行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推动旅游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依据。

第二条本规划依据《旅游规划通则》、《中国旅游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江苏省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2005)》、《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苏州市近期建设项目规划(2007-2010)》等重要标准规范、各类发展规划以及苏州市的实际情况而制定。

第三条本规划范围为苏州市行政辖区,包括苏州市区和张家港市、常熟市、太仓市、昆山市、吴江市等5个县级市,总面积8488平方公里,其中重点区域是2007版城市总体规划划定的城市规划区范围,面积2597平方公里。

第四条本规划期限为2009年至2020年,其中近期为2009-2015年,远期为2016-2020年。

第五条本规划属区域规划中的专项规划,既是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也是城市总体规划中旅游专项规划的细化与补充。重点围绕显著增强苏州旅游的核心竞争力和大幅度提高苏州旅游的综合效益两大核心目标,确定苏州市旅游发展的目标定位与发展战略、旅游形象塑造与特色品牌打造、目标市场营销策略、旅游发展空间布局及重点旅游项目策划、三年行动计划等。

第二章目标与战略

第六条旅游发展定位与方向

皮匠网—开放、共享、免费的咨询方案报告文库

咨询人士学习成长与交流平台

1、总体定位:长三角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的示范区和旅游服务国际化率先接轨区;以东方水城、三古一湖、江南艺术经典和水乡风情构成的“人间天堂”为特色,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的文化旅游城市,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

2、主要职能:国内外著名的风景游览、特色文化与休闲度假旅游胜地,长三角国际旅游目的地的核心吸引物、商务旅游目的地和主要旅游服务基地。

3、发展方向:通过旅游文化的全程化渗透,形成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目的地;通过以“东方水城、太湖旅游度假区、金鸡湖”为核心的资源整合,全力打造苏州旅游的“强力引擎”(建设三个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针对长三角国际旅游目的地的线路组织与价值配置,以旅游效益提升为目标,以旅游综合体形式进行要素配套的接待服务基地建设。

第七条旅游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国际著名旅游目的地,持续提升旅游业在苏州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的地位。

2、品牌目标:通过政策引导与调控、长三角旅游目的地中的价值导向定位,打造“锦绣世界水城、极品东方园林、经典江南艺术、魅力太湖风景、时尚浪漫新城、醇厚水乡古镇”六张特色旅游品牌。

3、社会、文化与环境目标:促进就业,至2020年提供直接就业岗位约12万个,间接就业岗位约83万个。促进苏州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升苏州知名度、美誉度,提高城市国际化水平,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和谐发展,实现安民富民的社会目标。通过发展依赖资源环境的旅游业,保持与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和旅游秩序,增强旅游目的地的安全感。

4、基础设施与服务功能目标:改善城乡道路、公共交通、环境卫生、空气水质、

皮匠网—开放、共享、免费的咨询方案报告文库

咨询人士学习成长与交流平台

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条件。完善旅游集散中心、咨询中心、紧急医疗救护中心、旅游网站、交通标识系统、游客支付系统等城乡旅游服务功能。

5、经济指标:到2020年旅游总收入突破2600亿元。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约7%左右,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第八条旅游发展战略

1、目的地战略

主动融入区域发展,承接更多的旅游流的扩散和辐射,确立长三角区域旅游关键节点的地位。针对不同层次的旅游市场,打造两个层次的旅游目的地。对于入境旅游者或国内远程游客,打造世界文化旅游名城、长三角国际旅游目的地的核心组成部分和主要旅游接待服务基地;对长三角区域游客,打造最具吸引力的休闲度假和商务会议特色旅游目的地。

2、国际化战略

从旅游形象、品牌、营销、产品、、服务、环境、经营管理等方面,全方位与国际接轨,实现游客构成国际化和旅游经济国际化的发展目标。重点是实现吸引物体系的国际化和旅游服务的国际化。通过对入境市场的需求管理,开发并营销三古文化体验产品和以城市商务游憩区、旅游综合体为代表的现代休闲娱乐产品,推出主题旅游线路和定制度假旅游产品,加强昆曲、评弹等江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利用,培育面向入境市场的旅游吸引物体系。加快完善旅游交通、标识系统、购物游憩设施,逐步引进国际知名酒店管理集团、知名国际旅行社和品牌展会项目,加强旅游业的国际合作,加快旅游软硬件水平与国际水平的对接,实现城市旅游功能的国际化接轨。

3、创新发展战略

在市场营销、项目策划、品牌建设、产品结构、开发运作等方面,根据市场需求趋势进行适时创新。从市场主体入手,引进和培育富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旅游企业。

皮匠网—开放、共享、免费的咨询方案报告文库

咨询人士学习成长与交流平台

建立有利于创新的管理体制机制,提出激励创新的政策措施。

4、产业集聚战略

按照大旅游发展的要求,在空间上以核心吸引物为中心集聚相关要素、设施,强化旅游功能,形成规模效益,构建富有潜力的旅游产业新增长空间,打造一批以旅游业为主导,带动文化创意、生态农业的产业集群,构建苏州旅游业的强力增长极、高效益的旅游产业园区。

5、文化全程化渗透战略

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品,作为苏州旅游核心吸引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文化作为特色要素全过程融入旅游产品和旅游要素之中,全力培育苏州特色旅游文化。以文化作为旅游产业和其它相关产业(文化产业等)的纽带,形成产业链长、综合效益突出的文化旅游产业。

6、区域协作战略

充分利用地缘优势,进一步强化苏州与杭州、南京、无锡等周边旅游城市,以及长三角其他旅游城市之间的线路协作、客源共享与捆绑营销。接轨上海,融入世博,将苏州重点旅游产品融入上海旅游产品体系中,重点加强同上海在远程、境外旅游市场方面的合作营销。通过功能互补、产品差异化开发、精品线路的共组、形象的共塑进一步推进重点区域的旅游协作,如苏锡常环太湖休闲旅游带的协作、沿长江旅游带的协作、环上海旅游圈的协作。

第九条旅游发展模式

转变现有旅游发展路径,由资源依赖型转为市场导向型,由比较优势导向转为竞争优势导向,由单体开发转为产业集聚,由国际游客和国内远距离游客的旅游过境地转为多层次的旅游目的地。以产品结构转型、特色要素创新、引擎项目打造、企业竞争力提升、产业空间整合、旅游环境优化为旅游发展重点,以创新强化吸引物体系、

皮匠网—开放、共享、免费的咨询方案报告文库

咨询人士学习成长与交流平台

全面提升综合环境、构建特色旅游品牌、完善管理和政策体系为路径,显著提升苏州旅游业的持续竞争力;以加快结构优化转型、推进旅游综合体建设、延伸旅游产业链、获取长三角旅游价值链中高端地位为路径,大幅度提高苏州旅游产业的综合效益。探索现有资源依托发展模式、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旅游综合体建设发展模式等多种旅游发展模式,最终形成以旅游环境改善为基础,产品结构优化为重点,旅游产业空间集聚为形式、机制与体制创新为依托、特色旅游要素高效配置为手段的苏州旅游发展模式。

第三章空间布局规划

第十条旅游发展总体格局

构建“一核一带三区”的旅游发展空间格局。其中“一核”为主城旅游发展极核,“一带”为沿江休闲旅游带,“三区”为环太湖休闲度假旅游区、中部湖荡生态休闲旅游区、南部水乡古镇观光休闲旅游区。

第十一条主城旅游发展极核

1、空间范围:包括苏州古城、工业园区(从古城至金鸡湖部分)、高新区(从古城至苏州乐园部分)。

2、发展目标:围绕“锦绣世界水城、极品东方园林、时尚浪漫新城、经典江南艺术、三吴都会风情”五张特色品牌打造世界级文化休闲旅游地,长三角区域旅游组织与服务基地。

3、发展思路:实施全要素旅游化发展战略,对古典园林、历史街区、特色河道等物质性资源,苏绣、评弹、昆曲等非物质性文化遗产,以及特色餐饮、特色购物等旅游要素进行整体包装策划。围绕金鸡湖打造集聚会展、影视、游艇、置业型度假酒店

皮匠网—开放、共享、免费的咨询方案报告文库

咨询人士学习成长与交流平台

等时尚业态,荟萃精品街区、精品店铺、现代娱乐、主题餐厅等场所的时尚空间,塑造时尚浪漫新城的品牌形象。通过旅游要素空间延伸,将古城与高新区、工业园区进行旅游吸引物整合、旅游线路共组,使主城区不仅成为文化游览区,而且成为提供国际化、高品位、全功能旅游服务的综合性服务区,旅游要素高度集聚的旅游综合体,旅游产业的重要效益区,将主城区整体打造成为世界级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

4、发展重点

推进苏州古城文化观光旅游产品的全面提升与深度开发,从局部分散景点的观光旅游产品开发走向全要素休闲旅游环境的营造;以历史文化街区和风貌片区为基础(景观斑块),通过主题与品牌提升(从“苏州古城”到“东方水城”),以苏州古城为核心的景观基质和景观廊道的扩展,主题化、特色化、多样性的休闲旅游要素与的配套,与苏绣、评弹、昆曲等经典文化艺术、传统工艺等非物质文化的结合,旅游线路、交通、标识系统的无缝化接合,形成以文化、旅游业为主导的苏州乃至长三角的强力旅游引擎。

高新区重点打造苏州乐园现代娱乐旅游板块,注重主题公园内容的更新提升、科普内涵的挖掘与融入。建设大运河文化休闲旅游带,开展康体休闲、文化休闲等。

工业园区大力发展商务会展、现代娱乐等产品,重点打造金鸡湖都市商务休闲旅游综合体。

5、旅游要素配套

制定交通需求管理措施,缓解主城区尤其是古城区的交通压力。在古城范围内限制除公共交通外的机动车的使用,大力发展公交车尤其是适合本地街坊尺度的具有苏州特色公交车。古城区内提倡慢行交通方式,主要景点周边按照优先次序为步行、自行车、人力两轮车、客运三轮车、中小型机动游览车。在主要的历史街区和商业街建立慢行街区和步行街,在此区域内对公交车以外的其他机动车分时限行。重点完善以

皮匠网—开放、共享、免费的咨询方案报告文库

咨询人士学习成长与交流平台

古城为核心的城市观光巴士线路配套建设,设置环古城旅游交通换乘系统。统筹利用古城内景区周边社会停车设施,结合苏州城市交通建设增加旅游车辆停泊设施,各主要景区入口处尽可能设置临时停靠点。开辟“一环三射”的主城区水上游线,“一环”即环古城区护城河水上特色观光旅游线路,“三射”为护城河-胥江-京杭运河、护城河-金鸡湖、护城河-虎丘-三角咀游线。在阊门、盘门、平门以及动物园附近设置主要游船码头。

至2020年新增星级饭店35家。其中市区新增星级饭店25家,工业园区和高新区新增星级饭店10家。古城区以主题酒店为主,适量发展青年旅舍和经济型酒店;工业园区以商务酒店为主。

主城区形成“一心两带两片”的旅游要素集聚区。一心为古城,旅游要素集中分布于古城水巷深度体验区、观前街传统商业休闲区、山塘-阊门传统工艺创意区和城南特殊娱乐休闲区四个片区。两带为大运河旅游带和胥江旅游带,两片为金鸡湖-独墅湖和荷塘色片区。

建设服务于全市的沪宁城际苏州站北广场旅游集散中心,以及服务于古城的阊门、娄门、南门和金鸡湖等4个旅游集散分中心,提供水陆交通换乘、旅游信息咨询等综合服务功能。建设市、区、主要旅游区域及旅游景区四级旅游咨询中心体系,主要包括火车站出口通道、汽车南站和北站、南门轮船码头等服务于全市的旅游咨询中心,以及山塘街、东北街、十全街、凤凰街、观前街、平江路、金鸡湖、苏州乐园、虎丘等服务于旅游景区的旅游咨询中心。

第十二条环太湖休闲度假旅游区

1、空间范围:包括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吴中区、高新区、吴江环太湖地区等。

2、发展目标:围绕“魅力风景太湖、醇厚江南古镇、纯美水乡风景、时尚体育休闲”四张特色品牌,建设长三角地区休闲度假、商务会议、康体运动旅游地,环太湖

皮匠网—开放、共享、免费的咨询方案报告文库

咨询人士学习成长与交流平台

区域旅游组织、服务与集散中心。

3、发展思路:通过保护分区划定、空间管制与引导,强化对环太湖旅游资源与环境的有效管理与保护,科学统筹环太湖旅游业与其他各项产业的发展。改变资源依赖型的传统风景观光旅游模式,重点发展高端度假、体育休闲等适应市场需求趋势的旅游项目,提升风景观光旅游,创新文化旅游,完善商务会议旅游,优化购物美食旅游,转型与创新乡村旅游,注重非物质文化的挖掘利用。在旅游开发中,依托特色村镇集聚旅游功能,构筑以重点项目为支撑、旅游村镇为载体、关联性产业要素配套的旅游产业集聚区。

4、发展重点

以太湖旅游度假区为环太湖区域的核心功能区,通过旅游综合体模式,整合旅游资源,集聚旅游要素,完善提升休闲度假设施,强化其旅游组织、交通集散功能,打造成为环太湖区域休闲度假中心和旅游组织集散中心,形成具有强大旅游功能和极高旅游效益的旅游产业功能区,苏州旅游业的又一个强力引擎。

吴中区以环太湖休闲度假、江南文化体验、水乡古镇体验为主导产品,建设太湖山水度假旅游区、城镇综合服务区、水乡古镇休闲体验区,实施“东联水乡、西合太湖、中融主城”的发展战略,全面融入环太湖旅游目的地体系。

吴江东太湖地区以品牌项目引进与服务创新为主,重点发展大型综合性文化娱乐主题社区,强化旅游集散与服务功能,加强生态建设,打造体现吴文化精髓的综合性休闲旅游区。

高新区重点加强太湖生态观光休闲项目的开发;与文化创意产业结合,发展苏绣等特色文化创意项目与休闲旅游产品;树山等乡村观光休闲项目应加强“乐活”主题参与式旅游项目的创意策划;白马涧等休闲旅游景区应加强设施配套与完善。

5、旅游要素配套

皮匠网—开放、共享、免费的咨询方案报告文库

咨询人士学习成长与交流平台

有效引导和组织外来旅游客流通过城市轻轨等大容量公共交通快速进出环太湖地区,旅游高峰期间采取交通管制措施限制私人小汽车进入,建设和完善从机场、火车站、汽车客运站等交通枢纽至环太湖旅游城镇和主要景区的旅游巴士专线。建设苏州太湖度假区旅游集散中心,结合东太湖主题休闲旅游社区,建设东太湖旅游咨询中心。在旅游交通集散中心、游客中心、旅游巴士站、商业街区、旅游景区设立电子信息服务设施。重点完善环太湖公路、苏州绕城高速公路、沪苏浙高速公路、苏嘉杭高速公路等主要对外公路的旅游交通标识。结合东山沙滩山客运码头等交通设施,适度发展区域性的水上旅游交通;开通古城区至太湖(沿胥江、浒关运河)的水上交通游线。太湖东山、金庭、光福、度假区湖滨大道等区域,设置徒步和自行车专用道。

至2020年新增加星级饭店15家。饭店主要类型为生态型酒店、(太湖文化、吴文化)主题酒店、度假酒店、商务酒店等。

旅游要素主要集聚于太湖旅游度假区中心区、吴江东太湖、西山、东山、光福-镇湖、木渎-胥口、石湖-七子山、天平山-灵岩山等区域。

第十三条水乡古镇观光休闲旅游区

1、空间范围:沿澄湖、淀山湖周边地区,包括周庄、同里、甪直、锦溪、千灯、黎里等水乡古镇。

2、发展目标:围绕“醇厚江南古镇、浓郁江南风情”两张特色品牌,建设以江南水乡古镇风貌为核心吸引的综合性观光休闲旅游区,世界级江南风情特色旅游地。

3、发展思路:将古镇风貌和周边环境保护作为古镇旅游发展的前提,协调好古镇旅游开发利用和古镇保护间的关系。旅游发展成熟型古镇重点在于探索旅游产品转型路径,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模式;旅游发展后发型古镇重点在于汲取成熟古镇的经验,探索原生态、情景式等古镇旅游发展模式,疏解成熟古镇的客流。

4、发展重点

皮匠网—开放、共享、免费的咨询方案报告文库

咨询人士学习成长与交流平台

推动周庄、同里、甪直三大古镇的深度开发,从古镇观光向休闲旅游发展,以旅游业带动相关产业和周边地区的发展,通过产业链拓展和提升古镇品牌的内涵与价值。锦溪、千灯、黎里等其它古镇的旅游发展,应结合资源特色以及市场需求趋势,分别抓住细分客源市场,进行有序、差异化开发。

5、旅游要素配套

开通江南水乡名镇旅游专线,组织苏州古城-同里-周庄-甪直的水乡古镇体验游线,太湖-同里、太湖-甪直-周庄的专项游线,金鸡湖-甪直-澄湖、环城河-周庄、太湖-甪直-周庄水上游线。

围绕各古镇分别形成独立的旅游要素集聚区。至2020年新增星级饭店16家,主要布局于各古镇以及汾湖、淀山湖度假区内,重点发展度假酒店、文化主题酒店、民居客栈等。组织民俗节庆、传统手工艺观摩、戏曲欣赏、泛舟、歌会、水乡传统艺术表演、影视文化体验、乡村休闲等娱乐,大力开发传统工艺品、土特产、服饰等旅游商品。澄湖、淀山湖沿岸以旅游度假区为载体,集聚度假宾馆、游艇、高尔夫等高端度假设施,以及户内外康体健身设施。

在各古镇内设置游客中心,提供旅游咨询、导游、医疗、信息查询等服务,在淀山湖、汾湖旅游度假区内设置旅游咨询点,提供旅游咨询、医疗等服务。

第十四条中部湖荡生态休闲旅游区

1、空间范围:包括昆承湖、尚湖、阳澄湖地区(包含园区、相城区、昆山、常熟等涉及地域)。

2、发展目标:围绕“纯美水乡风景、特色江南美食”两张特色品牌,打造长三角生态休闲特色旅游地。

3、发展思路:严格保护江南湖荡湿地景观,适度开展生态休闲旅游。依托周边城镇,集中发展接待服务设施。注重各个湖区周边旅游开发方向的差异性,并通过旅游

皮匠网—开放、共享、免费的咨询方案报告文库

咨询人士学习成长与交流平台

线路共组和旅游品牌共塑打造苏州生态旅游地。

4、发展重点

以生态保育为前提,以湖泊风光、红色资源、名胜古迹为吸引物,以休闲度假、文化体验为内容,推出生态观光、生态休闲、生态度假、文化体验、红色旅游等产品。

相城区重点发展中心商贸城现代商务旅游、三角嘴城市湿地公园旅游、生态休闲旅游、名人旅游、阳澄湖/盛泽湖休闲度假旅游、特色商品购物旅游等。沙家浜-昆承湖加强红色旅游产品的开发、影视基地的建设、特色风貌的塑造、影视作品的营销。加强虞山-尚湖与常熟老城的联动开发,实现山水生态城的一体化发展。阳澄湖以“阳澄湖大闸蟹”为龙头品牌,带动美食旅游、休闲旅游等产品的开发,推进环阳澄湖度假区的建设。

5、旅游要素配套

组织古城-阳澄湖-沙家浜-虞山/尚湖和环阳澄湖的陆上旅游专线,开辟环城河-阳澄湖水上交通线路,阳澄湖-巴澄湖-沙家浜的水上旅游线,沙家浜至尚湖、琴湖公园的水上游览线。

至2020年新增加星级饭店17家,重点发展生态度假酒店、主题酒店(蟹文化、红色文化等)。形成4个要素集聚区:环阳澄湖以昆山阳澄湖旅游度假区、工业园区阳澄湖国际休闲旅游度假区、相城阳澄湖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3个旅游度假区为要素集聚区,沙家浜-昆承湖旅游区以沙家浜镇、沙家浜旅游度假区接待区、海星岛为要素集聚区,常熟古城要素集聚区,元和塘旅游要素集聚带。

在常熟古城内设置旅游集散中心,承担常熟市域内部以及通往周边区域的旅游交通集散作用,并承担旅游咨询、导游、旅游服务等功能。在阳澄湖三大度假区、沙家浜、海星岛、虞山、尚湖等重点景区内设置旅游咨询中心。

第十五条沿江休闲旅游带

皮匠网—开放、共享、免费的咨询方案报告文库

咨询人士学习成长与交流平台

1、空间范围:苏州沿长江地带,主要包括张家港—常熟—太仓沿线的沿长江地区。

2、发展目标:围绕“长江两岸风光、江南特色休闲”两张特色品牌,建设江苏省沿江旅游带中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观光休闲旅游功能带。

3、发展思路:面向上海市场的需求特征,强化昆山、太仓城区的休闲旅游功能。重点发展时尚运动、康体保健、特色美食、商务休闲、乡村体验等特色旅游项目,引导旅游要素集聚发展,形成产业功能区。

4、发展重点

常熟重点开发大桥观光游、工业观光游、休闲度假游、乡村生态游产品,加快大桥观光区、港口新城旅游区、江苇水上游憩区、湿地休闲旅游区、自然滨江田园风光区等项目建设。太仓以郑和下西洋长江公园、浏家港港口开发区等景区为重点,组织中外文化交流之旅和工业观光之旅。张家港以双山岛旅游度假区、东渡苑、张家港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香山风景旅游区、张家港港口观光区为重点开发地域,组织湿地生态休闲度假、工业观光、文化体验之旅。

以长江沿岸名人故居、古园林、古寺庙、古墓葬、古遗址、古桥、古镇、古街、古塔、古井为载体,组织长江沿岸探古风情游;组织双山岛-常熟港-浏家港-崇明岛长江轮渡观光游;以苏州长江沿岸港口为依托,组织港口工业观光游。

5、旅游要素配套

加强沿江高速与沿江各旅游景区的交通联络线建设,利用长江航道开展水上旅游线路。引导沿江各景区向东通过苏通大桥、通沙汽渡、通常汽渡跨长江与南通市主要景区进行线路共组和客源共享,向西与张家港市区、常熟市区、太仓市区、昆山市区以及中心城区主要景区进行线路共组和客源共享。建设苏浏线、苏虞东线的水上交通系统,沟通太仓与阳澄湖,进而与古城的水上交通联系。

至2020年新增加星级饭店11家,重点发展生态度假酒店以及汽车旅馆、渔家乐、

皮匠网—开放、共享、免费的咨询方案报告文库

咨询人士学习成长与交流平台

农家乐等经济型住宿设施,形成双山岛、东渡苑、浒浦和太仓港城等4个旅游要素集聚区。

在双山岛、东渡苑、太仓港城、浒浦、张家港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苏通大桥等景点设置旅游咨询点,提供景区旅游咨询、服务等功能。

第四章旅游吸引物体系规划

第十六条旅游产品开发

1、体系构建:根据对苏州市资源和环境本底、周边市场竞争下的市场前景、产品链条的完整性、产品的综合效益、产品开发条件等方面的综合评价,按照旅游产品的属性,构建由观光旅游、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商务会展、时尚运动、乡村旅游六大主导产品,生态旅游、工业旅游、宗教旅游、修学旅游、红色旅游、婚庆旅游等六大辅助产品构成的旅游产品体系。

2、规划思路:以“传统和现代,艺术和生活”两条主线串联苏州的旅游产品,对特色资源进行转移利用,创新产品的利用方式,实现苏州旅游产品由传统资源导向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型,由规模型向效益型转变。

3、方向与重点:以“因地制宜、特色提升、品位提升”为主要原则,以品牌塑造、文脉与地脉的挖掘强化、内涵扩展、功能追加和性能拓展、差异化开发、技术更新、产业链的扩张为途径,提升优化传统大众旅游产品,重点开拓休闲度假、商务会展、时尚体育等具有较高旅游产出效益和市场增长潜力的增长型旅游产品。面向长三角地区中产阶层、富豪市场、商业精英、企事业高级管理人员等核心客源,积极培育消费水平高、个性突出的高端商务会展、高端运动、高端度假、高端置业和高端专项旅游产品。策划以非物质文化为主题的文娱表演、传统工艺表演、节庆等特色文化体验项

皮匠网—开放、共享、免费的咨询方案报告文库

咨询人士学习成长与交流平台

目,将非物质文化融于旅游要素开发、旅游策划和旅游环境营造中,活化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4、主导产品开发

观光旅游产品:紧扣苏州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城市元素,挖掘并着力表现观光产品的文化内涵和科学内涵,进一步优化提升观光产品档次和品位。以沿长江、环太湖、古城、古镇、古运河、旅游城镇群和特色旅游村落为重点开发地域,加强古典园林、古镇等传统观光产品与休闲度假、文化创意等的融合、互动,充分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等新的展示演示手段,推出古桥观光、沿长江观光、“夜光型”观光等新的观光产品,加强主题观光线路的创新。

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依托湖泊、乡村资源与环境,以国家级、省级旅游度假区建设为重点,大力开发多样化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加快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的建设,进一步推动传统“三古”产品向休闲度假产品的升级,规范发展城郊休闲度假和乡村休闲度假产品,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文化休闲产品,鼓励发展体育休闲、美食购物休闲产品。积极引导大型度假中心、大型主题文化村落、大型度假饭店发展,加快建设主题度假酒店、主题文化酒店、艺术酒店、生态主题酒店、健康主题酒店等特色精品度假设施,适度开发滨水和水上休闲旅游项目。加强休闲度假与生态农业、休闲体育、房地产、会展、文化等产业的联合互动。

文化旅游产品:以吴文化和江南水乡神韵为主题灵魂,以历史文化内涵的挖掘、产品化体现和要素化利用为主要途径,加强苏州历史文化的“活”化与效益化利用。重点推出三大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旅游精品系列:以古城、古园林、古村镇为代表的物质文化系列,以昆曲、评弹、丝绸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系列和以太湖风景名胜区为代表的文化景观遗产系列。通过打造“古吴文化”、“现代吴文化”产品系列,与无锡“吴源文化”产品系列形成差异化开发。苏州古城以时空拓展、内涵延伸、利用方式创新为重点,整体打造为世界级的文化旅游精品。环太湖地区重点开发苏绣文化、

某景区旅游总体规划课件(doc 72页)

第一章规划总则 一、规划性质 本规划是行唐县牛王寨景区旅游总体规划,是该景区范围内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二、规划范围 本次牛王寨景区的规划范围为:东至寺庄村,西连牛下口、程家庄村,北至王下口村,南与邢家庄村相连。总规划面积为6.20平方公里。 三、规划依据 (一)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二)部门规章、标准规范 ?国家标准GB/T18971-2003《旅游规划通则》 ?国家标准GB/T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国家标准GB/T17775-2003《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8973-2003 ?《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管理办法》 ?《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2000年报10月26日国家旅游局第12号令发

布)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HZB 1-1999》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WF D5-2000》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9-1996》 ?《机动车辆允许噪音标准GB1495-7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UDC613.3GB 5749-85》 ?《景观娱乐用水标准GB12941-91》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 (三)相关文件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 ?《河北省旅游条例》(2004) ?《河北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7) ?《河北省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发展规划》(2008-2020) ?《石家庄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2) ?《行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 ?《行唐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9-2020) ?《行唐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 ?《行唐县志》 ?行唐县旅游与文史资料 ?牛王寨旅游开发相关资料 ?其他相关资料 四、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生态为本,保护优先,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合理安排规划,注重可持续发展。依托本规划区内丰富的生态资源和人文资源,加大旅游开发的力度,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以独特性为卖点,“发展大旅游、建设大市场、形成大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本规划区旅游

江西省崇义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江西省崇义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前言 崇义县位于江西省西南部的赣、粤、湘三省交界处,这里山清水秀,林竹茂密,民风民俗奇特纯朴,是一片绿色的净土。进入新世纪,崇义县提出加快发展旅游产业和旅游兴县的战略。应崇义县委、县政府之邀,中国旅游学院旅游发展研究院与崇义县旅游局共同编制《崇义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规划组包括旅游发展研究院、城市建设研究院风景园林规划所和北京三维诚信策划公司三家设计单位。崇义县旅游局提供全方位的配合,并且参与规划方案的编制研究,崇义县有关部门对规划编制工作给予大力支持,2004年1月规划组首次到崇义县进行实地考查,搜集资料,根据实地情况编制旅游规划。此后又多次征求当地各有关部门的意见,并于当年8月进行补充考察,完成评审稿。2005年4月30日,在崇义县阳岭通过专家评审(评审意见附后)。根据专家意见作相应修改后,现将规划文本提交崇义县政府。 一.规划原则 1.旅游规划与全县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相协调,同步发展,充分发挥其拉动其他行业发展的作用。 2.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保护自然资源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处理好开发建设与环境保护、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近期发展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3.加强政府引导,强调旅游业综合性、关联性的特点,以政府的力量调动社会各界共同开发旅游业; 4.以资源为基础,市场为导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开发旅游产品,形成本地区的特色。 5.综合部署、有序开发,兼顾近、中、远期各阶段的发展,遵循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 二.规划目标 为崇义县人民政府及旅游管理部门指导未来15年旅游业发展提供一套切实

可行的方案。在保护当地文化和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扩大旅游产业的规模,提高旅游产业的经济效益,增加就业人数,保证旅游业快速、持续、健康、有序的发展,近一步带动全县国民经济和第三产业的发展。 本规划直接目标是制定系统的旅游产业发展战略和近期行动计划。规划编制指导思想是以竹文化为主题,以山水生态环境为依托,发挥资源优势,打造竹乡·绿谷品牌,建成江西省生态养生第一县。 三.规划期限 为保证与崇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以及《江西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的协调和衔接,将规划期限定为2005年—2020年。 近期:2005年—2010年为重点建设期 中期:2011年—2015年为快速发展期 远期:2016年—2020年为全面提升期 四.规划范围 崇义县域所辖18个乡镇,154个行政村,人口19.6万,总面积2206.27平方公里。 五.规划依据 1、法律法规依据 《中国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8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88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1985年 《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1985年 《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国家旅游局,2000年

我国红色旅游的现状及发展策略

我国红色旅游的现状及发展策略 摘要 近些年来,红色旅游的异军突起,对中国的旅游市场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通过发展红色旅游,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使老区的旅游品牌和形象更加鲜明,自然环境资源和人文历史资源得到更好地整合。发展红色旅游对于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扩大就业,增加收入,推动老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对我国红色旅游的发展及现状进行梳理的同时,提出了红色旅游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寻相应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 红色旅游现状问题发展策略

Abstract During the recent years, the " Red Tourist" developed so fast and made a great change in China’s tourist market. Through the“Red Tourist”,We can offectivety protect and make use of revolutionary historic cutural heritage and make tourist brand, and combine enviromental resources with historic resources of human. Developing the "Red Tourist" contributes to the economic restructuring, environment protection, employment and economic devolopment of the old revolutionary base areas.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real condition of China’s “Red Tourist”and bring up some problems, and then propose som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Key Words:the Red Trip; Status; Problem; Development Strategy

南通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南通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2006~2020年)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目的 为了科学、合理、有序地开发利用南通市的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的快速增长和持续发展,尽快把南通建成旅游整体形象鲜明、产业结构优化、服务设施齐全、综合效益较高的旅游强市,依照《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和《旅游规划通则》,编制《南通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本规划是南通市旅游发展宏观指导性文件,辖区内各区、县(市)和旅游区在编制旅游发展或旅游开发建设规划时,原则上均应符合本规划的要求。 第二条规划范围 本规划范围为南通市行政区域所辖范围,包括南通市区(港闸区、崇川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通州市、海门市、启东市、如皋市、如东县、海安县,总面积8001平方公里。 第三条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2006~2020年,分近期、中期、远期三个发展阶段。近期:2006~2010年,为重点突破期;中期:2011~2015年,为全面提升期;远期:2016~2020年,为持续(成熟)发展期。 —1 —

第四条规划依据 1.国家旅游局《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2005; 2.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 2003; 3.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 4.《江苏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2; 5.《江苏省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及到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2005; 6.《江苏省沿江旅游发展规划》2005; 7.《江苏省海洋功能区划》(修订)2005; 8.《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调整》2004; 9.《南通市城镇体系规划》(2000~2020)2002; 10.《南通市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2005。 第五条规划原则 注重效益,重点推进原则;市场导向,持续发展原则;强化特色,打造品牌原则;系统整合,创新经营原则;因地制宜,协调发展原则;适度超前,运作可行原则。 —2 —

紫阳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紫阳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从2009年2月开始策划,2010年7月18日由市旅游局组织进行了终期评审,《紫阳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及《汉江洞河水上风景区开发建设规划》、《紫阳城及真人宫旅游区开发建设规划》、《中国富硒茶观光园旅游区开发建设规划》三个重要节点开发规划通过审定,2010年8月19日正式批复,县人民政府于2010年9月13日正式行文报告提请县人大常委会审定。调研组经过调研以及对《规划》编制过程和内容进行座谈了解后,认为: (一)项目概况。积石峡片区工程是青海东部黄河谷地百万亩土地开发整理重大项目子项目之一,位于民和县境内,工程涉及官亭镇和中川乡(官亭镇11村、中川乡12村)。项目区土地面积10.66万亩,其中不动工面积4.18万亩,项目建设规模6.48万亩,新增水浇地1.01万亩,新增耕地8912亩,整理后的耕地皆为高标准农田。工程总投资21163.89万元。新建支渠12条(自流支渠9条,提灌支渠3条),总长30.3km,提灌站3座。斗渠595条,长419.6km,斗门445座。建设田间道路125.9km,生产道路186.4km。省水利厅承担积石峡北干渠工程,干渠长16.8km,设计引水流量为4.19m3/s。

(二)项目进展情况。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旅游产业近年来保持了一定的发展势头,但发展整体水平还不高,效益还不好,尚未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形成强有力的推动作用,成为支柱产业还有待时日,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主要表现在旅游意识较为淡薄,对我县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发展潜力缺乏足够的认识,对发展旅游业与全县经济发展的关系认识不到位,对旅游业促进投资环境改善和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开发富硒资源与开发旅游资源优势互补、协调发展意义认识不是很到位。旅游业发展在机构设置、政策投入、规划实施上存在差距和不足。 二是工作机制不健全。旅游业发展涉及方方面面。县上虽已成立了强大的旅游工作领导小组,但在操作层面还缺乏强有力的保障和推进机制,缺乏一个较为完备的组织工作机构,由于观念不一、认识不一、重视程度不一等因素,没有形成推进旅游发展的强大合力。 三是服务体系不完善。由于旅游总体发展规划未能及时出台,严重影响了旅游基础及配套设施建设,通往景区的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特别是旅游

广州市白云区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广州市白云区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旅游策划方案 第一章现状与发展条件分析 一、白云区概况 白云区是广州市10个城区之一,因其境内有白云山风景名胜区而得名。位于广州市城区的北部,东邻增城区市,西界南海市,南连荔湾、越秀、天河、黄埔等4个城区,北接花都区和从化市。全区面积1042.7平方公里,2000年末全区常住人口84万,流动人口约90万,行政区辖12个镇,15条行政街。 白云区地处北回归线以南,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1.8度,年均降雨量为1655毫米,境内兼具有多种地貌,东部和东北是丘陵地区,有广州市(原八区)最高峰帽峰山(海拔534.7米)和著名的白云山风景名胜区,山丘坡度平缓,林木茂盛,果树如海,大小水库山塘遍布,湖光山色。风景宜人。中部为广花平原,西部是珠江水系,河网交织,珠江西航道,巴江河及流溪河流经境内,既得灌溉之便,更得航运之利,其中流溪河更是广州市民主要的饮水源。 改革开放以来,白云区凭借锐意进取的开拓精神、优越的区位和丰富的资源条件,经济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00年,全区GDP127.53亿元人民币,比1995年翻了一番。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经营从单家独户的分散经营,向龙头带动的集约经营转变,产业化、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工业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新一代企业群体逐步成长,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带动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主要力量。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各类商贸专业市场不断发展壮大,旅游业、房地产、金融保险、信息中介等行业兴旺发达,第三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骨干。目前,全区三大产业比例为16:38:46。 二、旅游发展评价 (一)现状评估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全国和广州市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白云区立足优越的区位、便利的交通、宽广的地域空间和组合良好的旅游资源等优势,积极开拓旅游业务,建设酒店宾馆,开发景区,拓展旅游市场,走上了旅游发展之路.经过20多年的发展,尤其是"九五"时期的大发展,白云区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初步形成旅游产业体系,进入初步发展到加速发展的转变时期。 1、旅游接待设施日益完善,旅游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经过20多年的奋斗,白云区旅游业已经初步形成产业体系。标志是旅游接待设施日益完善,旅游产业规模逐步扩大,旅游要素逐步发育。到2000年底,全区共有住宿设施195家,客房11000间,床位22000张,纳入旅游统计范围的酒店80座,其中星级酒店15家。旅游餐饮方面,随着经济及广州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区内餐饮资源得到利用,现有各类酒家、餐馆网点2000家,较具规模和档次的60家,其中定点餐馆4家,近年形成的新广从公路饮食长廊最具特色,该区域聚集了20多家上规模上档次的特色餐馆,成为"食在广州"的旅游强势产品的组成部分。旅游购物方面,随着广清路综合批发市场、黄石路汽车汽配市场、梓元岗皮具市场、机场路化妆品市场等商业街和专业批发市场的建成,日渐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消费市场。以南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东方乐园和广州新体育馆、白云山风景区为代表的众多游乐场所,可满足市民和游客的娱乐要求.目前,全区"行、游、住、吃、购、娱"旅游六要素基本配套,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2、各类旅游资源得到初步利用和开发,旅游产品开发正在从观光产品为主向观光与休闲度假、生态相结合过渡。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九十年代以来,白云区逐步开发了以白云山风景名胜区、南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东方乐园、萝岗香雪公园等为代表的一批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旅游和游乐场所,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观光、游乐和休闲度假的旅游产品系列。农业生态旅游项目也得到-定发展,并成为适应现代旅游发展的特色旅游产品,亲亲农庄,广州绿田野生态教育中心、明兴农业基地、广州水果世界等,经过包装和推介,已成为新的旅游热点。具有白云区特色的山野蔬菜和田园风味等也逐渐发展成为吸引广州市民及四方游客的

广饶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模板

广饶县旅游发展总 体规划

广饶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作者: 未知文章来源: 本站原创点击数: 1056 更新时间: 07 规划总论 一、规划功能与性质 为促进山东省广饶县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推进广饶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带动全县第三产业及社会经济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创立节约型和谐社会, 促使广饶县成为中国文化旅游先进地区, 特制订本规划。 本规划为县级旅游业宏观战略性发展规划, 作为广饶县旅游业发展与旅游项目开发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二、规划指导思想 在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下,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山东省内旅游市场及各类专营市场为依托, 以打造孙武文化体验旅游品牌为核心, 以开发孙武湖文化体验旅游产品为关键, 以完善旅游综合服务功能为重点, 以营造全县旅游综合环境为支撑, 大力挖掘文化及产业旅游资源。 ”面向大市场、开发大旅游、发展大产业”, 将广饶旅游业发展成为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引领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优化, 主导地方形象塑造的绿色节约型产业,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

绿色节约型产业。把广饶县建设成为拥有一定国际知名度、全国著名的文化体验旅游目的地。 三、规划基本任务 广饶具有旅游区位、地脉和文脉优势, 拥有深厚的人文底蕴、良好的生态背景, 拥有”孙武故里”这一独特突出资源和具有一定特色的地方民俗风情。本规划的基本任务, 就是要回答这样的命题: 如何发挥广饶县旅游业发展的优势, 特别是挖掘与发挥”孙武故里”的资源优势, 在旅游业刚刚起步的广饶县, 实现旅游业健康、快速、跨越式发展, 促进广饶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旅游资源分析评价 广饶资源本底条件较薄弱, 自然类旅游资源稀少, 人文类旅游资源较丰富, 非物质旅游资源较丰富。 一、旅游资源构成分析 五级旅游资源1个( 孙武) , 四级旅游资源2处( 刘集支部旧址、吕剧) , 三级旅游资源6处, 二级旅游资源15处, 一级旅游资源10处。 二、旅游资源定性评价 1、拥有高品位旅游资源, 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2、文脉深厚, 唯一性强

红色旅游的现状及发展建议

红色旅游的现状及发展建议 文章来自方圆水木规划设计院转载请注明 一.红色旅游的意义2004年以来,红色旅游项目在我国各地,特别是革命老区蓬勃升起。红色旅游,是指以革命纪念地、纪念物为外在形式,以其所具有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达到学习革命精神,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目的的旅游活动。红色旅游是把红色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结合起来,把革命传统教育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主题旅游形式。发展红色旅游,有利于游客学习历史知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振奋精神、增加旅游阅历;同时红色旅游也为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开辟了新途径;更是有助于打破老区封闭格局,加快开发开放,还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造就秀美山川。 二.红色旅游的现状 1.红色旅游景区多为橱窗展示类,展品多为革命时期的文件和工作、生活等有纪念意义的用品。旅游活动形式较单一,普遍缺少娱乐性和消遣性,对旅客吸引力不足,旅客参与程度极为有限。红色旅游旨在让游客感受红色文化及革命历史,但是由于形式单一、死板,最终不可能吸引大量游客。且游客群单一,多为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学生群体,其消费购买能力有限,影响红色旅游地区的受益效果。 2. 很多红色旅游的景区开发,脱离了红色景区的传统历史文化,而过于专注突出其政治色彩和以往的政治因素。这使游客难免会产生脱

离感,难以融入其中。应在景区规划、建设的过程中注意到,要把当地的历史、文化融入景区的建设,使景区拥有浓重的文化氛围。这样不仅丰富了红色旅游景区的旅游资源,也对当地文化、艺术的传承起到了正面的作用。 3.红色旅游景区配套设施不完善。一个景区配套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是景区是否能够拥有大量客源以及良好口碑的决定因素。红色旅游景区多在甘肃、延安等较为偏远的山区,交通的便捷和通讯的顺畅,便成为了这些地区发展红色旅游的必要条件。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落后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红色旅游景区发展的一大“瓶颈”,直接影响到了红色旅游景区和革命老区脱贫致富的长远发展。因此,加快、加强红色旅游景区的任务尤为重要和紧迫。 三.如何保持红色旅游长远发展 1.多方合作,规范红色旅游产业格局。在全国红色旅游兴起的大势下,各地方应该将自己区域内的红色旅游发展与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联系起来,做到整体的统筹规划,避免各地方红色旅游景区的雷同发展,突出自己的特色,增强竞争力。使各地区的红色旅游景区都有自己特色,和特立品牌,获得长远发展。 2.丰富红色旅游内涵。目前,我国国内的红色旅游景区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内容单一、乏味,景区观赏价值小,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够,促使经济效益低,不能有效地带动当地革命老区脱贫致富。想要改变红色旅游景区的现状,就要丰富红色旅游的内涵,要在景区建设中更多的体现当地历史、文化价值,着重突出当地特色、民俗,促进多元化游客类型的形成,提高景区的消费水平,提高经济效益,带动革命老区经济发展,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3.加强红色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

全国红色旅游发展 规划纲要

- 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 为充分发掘和利用革命历史文化资源,积极发展红色旅游,广泛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大力弘扬和培育伟大民族精神,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推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特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发展红色旅游的重要意义 红色旅游,主要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发展红色旅游,对于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

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有利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中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爱国主义教育方式迫切需要改进和创新。积极发展红色旅游,寓思想道德教育于参观游览之中,将革命历史、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经过旅游传输给光大人民群众,有利于传播先进文化、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效果,给人们以知识的汲取、心灵的震撼、精神的激励和思想的启迪,从而更加满怀信心地投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中。 (二)有利于保护和利用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党的十六大提出大力扶持对重要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扶持老少边穷地区和中

西部地区的文化发展,其重要目的就是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革命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遍布全国各地特别是革命老区的纪念馆、革命遗址、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经过发展红色旅游,把这些革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好、管理好、利用好,对于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三)有利于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革命老区大多地处偏远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普遍不高。帮助老区人民尽快脱贫致富,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任务。发展红色旅游,是带动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有效举措,能够将历史、文化和资源优势

红色旅游现状及发展趋势

红色旅游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中国红色旅游就是弘扬革命精神、颂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新型旅游形式,对于加强全民思想政治教育、促进革命老区与红色旅游区经济快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目前我国红色旅游的发展面临形式单一,吸引力不足,层次不高,基础设施不完善,缺少统筹规划,游客单一、消费水平不高等问题。要促进红色旅游的长期发展,就要采取全面有效的措施解决以上问题。 关键词: 中国红色旅游旅游旅游文化 一、红色旅游的含义。 红色旅游,就是指以革命纪念地、纪念物为外在形式,以其所具有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与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达到学习革命精神,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与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目的的旅游活动。 二、发展红色旅游的意义。 红色旅游就是反映中华民族革命英烈们为保护民族、振兴中华而戮力同心、同仇敌忾的团结奋斗精神,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与民俗文化、共产党人的光辉业绩与革命精神,生动地融入了国人的思想意识形态。发展红色旅游“就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政治工程”,“就是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文化工程”,“就是促进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的经济工程”,“就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的重要举措,就是贯彻与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就是新形势下宣传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一个好形式,就是一件利党利国利民的实事好事”。 三、红色旅游存在的问题。 1、红色旅游活动形式较单一、死板,吸引力不足。 红色旅游景区的旅游开发以橱窗、实物展示等静态的呈现方式居多,这种形式既不生动又不活泼,对于旅游者而言缺乏吸引力,难以引起旅游者浓厚的兴趣、强烈的共鸣及互动,旅游者参与程度极为有限。尽管从内容上瞧,这些红色旅游旨在让游客感受红色文化及革命历史,就是高尚而积极的。但就是由于形式单一、死板,最终不可能吸引大量游客,影响红色旅游的效果。且红色旅游虽然承载着宣扬中华民族革命历史的丰富内涵,但它毕竟就是一种旅游形式,因此,除了突出其“红色” 的特点外,还应注重它作为一种旅游形式的一般特征,即娱乐性与消遣性,而只有充分利用更多有效而多样化的形式加强游客在红色旅游中的参与性,提高红色旅游本身的趣味性,才能促进红色旅游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2、红色旅游景区开发层次不高,重复建设严重。 很多的红色旅游景区开发层次肤浅,未能将红色旅游的内涵与精髓深度发掘,脱离了红色景区的传统历史文化,而过于凸显其政治色彩,旅游活动面狭窄、活动内容浅表。因此,很难让游客融入其中。有一部分红色旅游景区因为地理位置、知名度与开发程度等原因,一直存在低层次重复建设的问题,严重浪费了资源。目前的红色旅游景区开发的项目中缺乏“精品项目”与“亮点项目”,难以“留住”游客。此外,有一些红色旅游景区的“红色”特点不明显,旅游景区内或周边被一些大型现代化建筑物环绕,破坏了“红色”景观,使旅游景区整体风格不协调。 3、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伴随红色旅游景区开发层次不高,重复建设严重而来的还有红色旅游景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完善问题。交通与通讯的畅通与发达就是形成开放型红色旅游的

广元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

广元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方案 2009年4月

第一篇旅游发展环境及前景分析 第一章旅游发展环境 第一节基本情况 广元位于川、陕、甘金三角,为出入川门户,地处西南、西北两大旅游热线的衔接点,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品位较高,共有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2处(剑门关风景名胜区剑门蜀道、白龙湖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保护区2处(唐家河自然保护区、米仓山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2处(剑门关森林公园、天台山森林公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皇泽寺、千佛崖、觉苑寺),省级资源18处,是四川省旅游资源最密集的地区之一。 广元市旅游资源种类齐全,有以先秦栈道、金牛道为代表的历史厚重的古驿道文化资源;以剑门蜀道为代表的集自然文化于一体的大型混合景区;以唐家河为代表的珍稀动植物宝库;以川北温泉为代表的四大温泉资源;以天台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代表的六大森林公园;以白龙湖为代表的水资源;以昭化古城为代表的五大省级重点名城镇;以鼓城山——七里峡、曾家山为代表的喀斯特地质地貌溶洞资源;以皇泽寺为代表的珍贵文物资源;以红军渡、红军城、木门寺、红军文化园等为代表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资源);以明月峡、鱼洞峡为代表的峡谷风光。旅游资源独特,品位高,具有垄断性和不可替代性和不可模仿性。

第二节区位条件 广元地处川陕甘三省结合部,历史上就是连接三省、辐射三省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中心。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川北交通枢纽地位,使广元近可辐射巴中、南充、汉中、陇南,远可连接西安、兰州、重庆、成都,是“9+2”区域内难得的连接大西南、大西北两大片区物流整合的战略要地。随着宝成复线、成广高速的建成和兰渝铁路、兰渝高速、川陕高速公路与广巴高速公路的即将开工建设,广元的交通优势更加突出。兰渝铁路、兰渝高速的建成,将使广元成为四川唯一一个拥有铁路与高速公路双X线的地级市。 在旅游区位上,随着广元在地震后城市知名度的大幅度提升,广元依托剑门蜀道、皇泽寺和翠云廊等知名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以及昭化古城等旅游品牌的相继推出,广元将成为川北旅游胜地,成为成渝绵经济区和陕西、甘肃西北经济区最佳历史文化、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同时,广元将以良好的交通区位条件融入到以成都为起点的三条巴蜀精品旅游环线(大九寨旅游环线、汉中、武当旅游环线、三国旅游环线)之中。 第二章旅游资源分类及其评价 第一节旅游资源类型及特色 一、三国历史文化混合旅游类资源——剑门蜀道 以先秦栈道、金牛道为代表的历史厚重的古驿道文化资源;以剑门蜀道为代表的集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于一体的大型混合景区;剑门蜀道沿线

广饶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广饶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作者:未知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056 更新时间:2008年07月28日规划总论 一、规划功能与性质 为促进山东省广饶县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推进广饶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带动全县第三产业及社会经济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创建节约型和谐社会,促使广饶县成为我国文化旅游先进地区,特制订本规划。 本规划为县级旅游业宏观战略性发展规划,作为广饶县旅游业发展与旅游项目开发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二、规划指导思想 在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山东省内旅游市场及各类专营市场为依托,以打造孙武文化体验旅游品牌为核心,以开发孙武湖文化体验旅游产品为关键,以完善旅游综合服务功能为重点,以营造全县旅游综合环境为支撑,大力挖掘文化及产业旅游资源。 “面向大市场、开发大旅游、发展大产业”,将广饶旅游业发展成为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引领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优化,主导地方形象塑造的绿色节约型产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绿色节约型产业。把广饶县建设成为拥有一定国际知名度、全国著名的文化体验旅游目的地。 三、规划基本任务 广饶具有旅游区位、地脉和文脉优势,拥有深厚的人文底蕴、良好的生态背景,拥有“孙武故里”这一独特突出资源和具有一定特色的地方民俗风情。本规划的基本任务,就是要回答这样的命题:如何发挥广饶县旅游业发展的优势,特别是挖掘与发挥“孙武故里”的资源优势,在旅游业刚刚起步的广饶县,实现旅游业健康、快速、跨越式发展,促进广饶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旅游资源分析评价

广饶资源本底条件较薄弱,自然类旅游资源稀少,人文类旅游资源较丰富,非物质旅游资源较丰富。 一、旅游资源构成分析 五级旅游资源1个(孙武),四级旅游资源2处(刘集支部旧址、吕剧),三级旅游资源6处,二级旅游资源15处,一级旅游资源10处。 二、旅游资源定性评价 1、拥有高品位旅游资源,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2、文脉深厚,唯一性强 3、人文遗迹资源丰富,但挖掘开发不够 4、哑铃式分布格局总体分布不均、南北部相对集中 5、局部资源独特性强 6、孙武湖条件极好,易于打造精品景区 三、周边旅游资源比较分析 (一)周边旅游区 1、齐文化旅游区 2、黄河口旅游区 3. 民俗文化旅游区 (二)关联性特征分析 1. 总体特征:交汇性多于边缘化、合作性多于竞争性 2. 优势分析 广饶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各种文化的交汇使广饶在未来的旅游发展中能与周边旅游文化区左右逢源。对境内黄河口文化、齐文化和民俗文化相关旅游资源的开发即可以走联合发展之路,也可以走依附式发展的路子。

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

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 (2004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 为充分挖掘和利用革命历史文化资源,积极发展红色旅游,广泛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大力弘扬和培育伟大民族精神,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推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特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发展红色旅游的重要意义 红色旅游,主要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发展红色旅游、对于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感情,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有利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爱国主义教育方式迫切需要改进和创新。积极发展红色旅游,寓思想道德教育于参观游览之中,将革命历史、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通过旅游传输给广大人民群众,有利于传播先进文化、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效 果,给人们以知识的汲取、心灵的震撼、精神的激励和思想的启迪,从而更加满怀信心地投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中。 (二)有利于保护和利用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党的十六大提出大力扶持对重要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扶持老少边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文化发展,其重要目的就是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革命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遍布全国各地特别是革命老区的纪念馆、革命遗址、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通过发展红色旅游,把这些革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好、管理好、利用好,对于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三)有利于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革命老区大多位于偏远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普遍不高。帮助老区人民尽快脱贫致富,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任务。发展红色旅游,是带动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有效举措,可以将历史、文化和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培育特色产业,促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带动商贸服务、交通电信、城乡建设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扩大就业,增加收入,为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活力。 (四)有利于培育发展旅游业新的增长点。随着我国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的旅游消费支出逐年增长,对旅游内容和产品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旅游业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产品结构,更好地满足多样化、多层次、多形式的精神文化需求。红色旅游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满足旅游需求、促进旅游发展,增强旅游业发展后劲,开拓更广阔的旅游消费市场,具有积极作用。 二、发展红色旅游的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遵循新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要求,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为主要载体,进一步加强对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发挥旅游产业优势,将革命传统教育与旅游开发有机结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通过政府组织引导、社会积极参与和市场有效运作,加强重点项目建设,改进和完善薄弱环节,全面提升红色旅游开发和管理水平,促进红色旅游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使之成为加强和改进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手段和促进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要把发展红色旅游同弘扬革命传统、培育民族精神相结合,同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相结合,同有效保护和利用革命文物相结合,同资源保护与生态建设相结合,同推动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相结合,寓教育于旅游之中,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2、坚持因地制宜。要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和条件,实事求是地确定重点建设项目。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把

山西省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

山西省“十一五” 旅游产业进展总体规划 (审定稿) 山西省人民政府 托付单位:山西省旅游局

编制单位:国家发改委国土地区经济所旅游规划中心 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请山西省旅游局填写) 编制组专家成员名单: 总顾问:魏小安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国家旅游局原司长组长:石培华国家发改委国地所旅游中心主任、教授、博士助理:江五七国家发改委国地所旅游中心访问学者、硕士、讲师 杨宏伟山西大学商学院旅游系主任助理、讲师、硕士 毛成刚山西财经大学讲师、硕士 魏诗华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助理专家:李南中国旅游协会常务理事、报刊协会秘书长全华东北财经大学旅游系主任、博士后、教授 董恒年北京联合大学都市与环境学院,博士,副教授 丁刚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助理,博士,研究员 郭亚军西北大学旅游系,讲师,主任助理

张豪禧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付磊北京同和时代旅游进展研究院,院长,博士 宋建军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所,研究员,博士 陈龙桂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所,研究员,博士 朱世铭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所,研究室副主任 鲜宏利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所,访问学者,高工 专项规划组 组长:石培华国家发改委国地所旅游中心主任、教授、博士常洪林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院总规划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成员:邱于皙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规划师 常华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规划师 王振清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师 贺素雯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规划师 方磊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规划

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提升红色旅游吸引力

发展红色旅游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 ——会宁红色旅游考察侧记 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梁旺兵 红色旅游文化是爱国主义教育与旅游相结合的一种新兴旅游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宝贵精神财富,其具有政治文化、经济多重意义和维系社会和谐精神纽带、构建和谐社会精神动力、培育和谐社会文明道德的作用。 作为一种全新的旅游形式,红色旅游以“红色”为内涵,以旅游为形式,把共产党的光辉历史和革命精神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与祖国的大好河山融为一体,赋予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以与时俱进的时代特色。作为一种新型主题性旅游形式,红色旅游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行动,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笔者通过对会宁红军长征胜利会师地进行考察,从中感悟到:红色旅游文化,在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政治、文化、经济多重意义和纽带、动力、培育作用。 一、会宁红色旅游文化资源概况 会宁红色旅游文化资源主要由会宁红军会师旧址(会师园)、红军长征胜利景园(桃花山)组成。 著名的会师楼始建于嘉靖年间,大约有四五百年的历史。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师于此,将这一座破旧低矮的门洞建成了一座凯旋门。1986年在文庙大成殿红军会师旧址前面空地上建成了高达28.78米,共11层的纪念塔,正面雕刻着邓小平题写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纪念塔”18个大字。这座三塔环抱的会师楼仿佛像人们讲述着红军二万五千里的悲壮,向人们证明着红军会师的光辉。除此之外,会宁县抓住2006年红军三大主力会宁胜利会师70周年及全国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的契机,积极争取红色旅游政策倾斜项目,修缮革命遗址遗迹,兴建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纪念馆,运用声、光、电等现代高科技手段进行布展,使纪念馆成为立体全面的参观地点。 红军长征胜利景园位于国道312线南侧,省级森林公园桃花山北麓、桃花山新区东面,占地36公顷,与会宁城内“会师园”遥相呼应,形成了一个有机整

红色旅游可行性研究报告

红色旅游可行性研究报告(本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修改编辑!)

一、总论 (一)项目背景 1、项目名称:某某县红色旅游建设项目 项目法人:罗某某(某某县旅游开发服务公司总经理)2、承办单位概况 本项目承担单位某某县旅游开发服务公司,系全县旅游行业开发骨干力量,全公司共30人,具有较丰富的旅游产业管理、经营经验,为某某县旅游发展制定了“十三五规划”,指导某某县旅游事业的发展。已成功地开发、建设、运营了国家AAAA级旅游区——某某彩色沙林。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努力开拓市场,完善景点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实现旅游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 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依据 (1)编制依据 1)《2014年—2020年全国发展红色旅游规划纲要》。 2)某某省红色旅游工作会议(某某省副省长刘的讲话稿) 3)某某市理由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4)某某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

5)某某县旅游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6)某某县红色旅游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7)《某某县城总体规划(2002~2020)》(某某市同济 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3年12月); 8)《某某县县域经济发展规划(2014~2020)》(2003 年10月); 9)《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中国国际工程咨 询公司,2002年3月); 10)《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范例》(中国国 际工程咨询公司,2003年1月); 11)编制人员现场踏勘记录; 12)编制人员在某某县及周边地区对旅游产业进行实 地调查所收集的资料; 13)建设方委托编制单位编制可研的委托书。 (2)编制原则 1)根据项目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按照“需 要与可能”的原则,实事求是地进行可行性研究。 2)坚持以“红色旅游”为导向的原则 通过考察、分析和收集资料等工作,根据旅游发展规划, 制定建筑面积、建设规模和旅游方案作了充分比较,使该项 目实施后,取得较好的旅游效益和社会效益。

安徽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2012—2020 省旅游局 北京同和时代旅游规划设计院

目录 第一章规划总论 (5) 一、规划背景 (5) 二、规划围 (5) 三、规划期限 (5) 四、规划依据 (5) 五、规划原则 (6) (一)全局化视野 (6) (二)差异化定位 (6) (三)市场化导向 (6) (四)可持续发展 (7) (五)协调化发展 (7) 第二章基础分析 (8) 一、资源分析 (8) (一)资源丰富,组合度好 (8) (二)生态良好,尺度丰富 (8) (三)文化突出,主题鲜明 (8) (四)利用不够,转化不足 (9) 二、市场分析 (9) (一)总量快速增长 (9) (二)结构稳中有变 (9) (三)消费形式多元 (9) (四)区域发展不平衡 (10) 三、产业分析 (10) (一)统筹力度持续加大 (10) (二)基础设施显著改善 (10) (三)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10) (四)一体化程度相对较低 (11) 四、机遇与挑战 (11) (一)发展机遇 (11) (二)面临挑战 (11) 五、分析结论 (12) 第三章战略与目标 (13) 一、总体思路 (13) (一)发展思路 (13) (二)发展任务 (13) 二、发展战略 (14) (一)加快产业资本聚集 (14) (二)实施目的地升级 (15) (三)完善旅游公共服务 (16) (四)强化旅游形象推广 (17) (五)遗产保护与创造 (17) (六)区域旅游一体化 (18)

(一)总体目标 (18) (二)分期指标 (19) (三)产品建设 (19) 四、分区目标 (20) (一)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区 (20) (二)皖江城市带旅游区 (20) (三)经济圈旅游区 (21) (四)皖北旅游区 (21) 第四章布局与产品 (23) 一、空间布局 (23) (一)三心引领 (23) (二)四片联动 (24) (三)十区聚集 (25) (四)六环联通 (30) 二、旅游产品 (31) (一)旅游精品体系 (31) (二)重点旅游线路 (36) (三)产品支撑体系 (39) (四)产业融合发展 (49) 三、各市发展指引 (50) (一)市 (50) (二)市 (51) (三)市 (52) (四)市 (54) (五)市 (55) (六)市 (56) (七)亳州市 (57) (八)市 (59) (九)市 (60) (十)市 (61) (十一)市 (62) (十二)市 (64) (十三)池州市 (65) (十四)市 (66) (十五)市 (67) (十六)马市 (68) 第五章服务要素 (70) 一、旅行社业 (70) 二、旅游交通 (70) 三、旅游住宿 (71) 四、旅游餐饮 (72) 五、旅游娱乐 (73) 六、旅游购物 (74)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