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黄帝名号的神话历史编码_四重证据法再释_轩辕_与_有熊_

黄帝名号的神话历史编码_四重证据法再释_轩辕_与_有熊_

黄帝名号的神话历史编码_四重证据法再释_轩辕_与_有熊_
黄帝名号的神话历史编码_四重证据法再释_轩辕_与_有熊_

黄帝名号的神话历史编码

———四重证据法再释“轩辕”与“有熊”

叶舒宪

(中国社会科学院 文学研究所,北京 100732

)摘 要: 轩辕,

为星宿名,蜿蜒如龙如车,喻指通天的神车,玉璜是通天的虹桥,熊为天熊,通天的神话动物,即天与地、阴与阳之间二元对立的调解者、中介者的形象。在黄帝名轩辕号有熊这一符

号现象背后,共有三种作为天地之间中介物的象征存在,即玉璜(天桥)、天车(轩辕)、天熊(有熊)

。前二者作为神话想象的运载工具,有着互为象征的对应性:玉璜的形制中有一种雕刻出双龙首(有时则

为一龙首)

的原型形象,故为龙璜或龙形璜;轩辕神车为龙驾之车,上天入地。所谓黄帝骑龙而升天的传说,

成为将三种神话名号统一在一个神话情节中的最佳实例。璜为龙形天桥,轩辕为龙驾之天车。有熊为升降于天地之间之天熊。对于黄帝之多种名号的这种三合一式贯通阐释,能够顺理成章,调和

三者间的符码矛盾和语义对立,达成统一的神话理解。充分利用四重证据的论证优势,对此做出多方

面的证明,将是找回并有效解读有关华夏人文初祖的文化记忆的一条途径。

关键词: 玉璜;

轩辕;有熊;双熊首三孔器;红山文化中图分类号: C9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8233(2012)03-0005-09The Encoding of Myth and Historyabout Yellow Emperor’s Name and Style Name———Reinterpreting“Xuanyuan”and“Youxiong”with Four-lay

ered EvidencesYE Shuxian(Literature Research Institute,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Beijing,100732) Abstract:Xuanyuan,originally 

the name of a constellation whose shape looks like a dragonor a chariot,is a vehicle metaphorically which can travel right to the heaven.Yuhuang 

is therainbow-shaped bridge extended to the sky.And Tianxiong 

is a mythical bear who works as anintermediary 

between earth and heaven,Yin and Yang.The name and style name of YellowEmperor are originated from names of the three mythical creatures.They 

are Yuhuang(thebridge),the chariot(Xuanyuan)and the bear(Youxiong).The bridg

e and the chariot serve astransportation vehicles in myth and can symbolize each other while Yuhuang’s archetyp

al im-age is featured with head of one or two dragons,thus earn the name of Longhuang 

or Longxing-huang(means a dragon-shaped animal).Xuanyuan is driven by a dragon which is able to fly 

to thesky.The legend about Yellow Emperor’s driving a dragon to the sky 

is a good illustration to combinethe three mythical names together,which helps to compound the contradiction and semantic opp

ositionin various names of Yellow Emperor and achieve the same mythical understanding 

about them.Explo-ring the four-layered evidences to testy it from different aspects will be an efficient way 

to chase andinterpret the cultural memory 

about our humanian ancestors. Key 

words:Yuhuang;Xuanyuan;Youxiong;three-hole shaped jade with heads of two bears;Hong

shan culture5

第25卷第3期

Vol.25-No.3百色学院学报JOURNAL OF BAISE UNIVERSITY2012年5月May

.2012**

*收稿日期: 2

012-03-25作者简介: 叶舒宪(1954~),男,北京市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湖北民族学院“楚天学者”讲座教授,西安外国语大学特聘教授。

一、黄帝及其名号问题的研究视野

笔者在《龙—璜—虹:天人合一神话与中华认同之根》①一文中,提出华夏认同之根的发生,早在新石器时

代有关“

龙—璜—虹”三位一体的神话想象。对虹为龙的神话思维理解,催生出模拟龙形或虹桥形的玉璜生产,其神话学意蕴在于构建天人之间、神人之间交通的神话媒介物。从璜与黄二字音义兼通的现象,涉及黄帝之名与玉璜之器名的关系。许进雄、萧兵等学者认为黄帝得名于玉璜②,因此可以将华夏人祖黄帝的由来理解为

“璜玉之神”③。窃以为这一问题的求证,除了语词上的相关性分析以外,还需要更加直接的证据,值得进一步

探讨。玉璜,对于华夏第一王朝的第一位王夏启,是佩在身上的神圣标记,即通天符号;对于华夏记忆中早王朝

初祖黄帝,

则是隐喻在“黄—璜”对应的命名之中,同样体现着天人合一式神话想象的结晶。20世纪的比较神话学大师坎贝尔将世界文学中众多的文化英雄看成是同一个英雄的不同表演,

称为“千面英雄”

。由此而引出的问题是:后世中国人以黄帝为人祖,以玉皇大帝为至高的天神上帝。若按照中国神话思维的天人合一逻辑,黄帝与玉皇之间可否视为同一种根基性的信仰在后代的一体两面表现呢?我们仅依据文字

资料去研究,

看到的只有黄帝和玉皇大帝。与二者相关的记载都绝不会超过两千多年;若是追踪非文字的考古材料,则有玉熊、玉璜等新出土的图像叙事资料,其出现的年代大大早于一切汉字典籍,甚至比甲骨文的创始还要早

一倍以上。这样,

史前玉雕文物作为神话图像叙事的载体,就成为前文字时代神话观念研究的重要对象。本文开篇的起始问题是,在中华文明发生的根脉之处,具有决定意义的观念要素,究竟是来自玉教神话的

认同作用呢,

还是来自一位人文共祖的认同作用?或者换一种发问方式:玉教神话的认同与炎黄子孙的认同,孰早孰晚?司马迁在破天荒地开创一部华夏通史的撰写时,显然是出于后一种考虑,希望以五帝谱系为首的“本纪”系统,来承担汉王朝国族历史认同之起始标的。这里要问:考古学实物给出的玉文化认同的证据,在时

间上的久远,

在空间分布上的广泛,都大大超出西汉王朝史学家梳理出的黄帝共祖的认同。那么,今日学者面对这两种文化认同之间的关系,应该如何看待?哪一种是原生的和自发性的,哪一种是后人出于政治凝聚的需要而建构出来的?

1997年台湾学者沈松侨一篇长文《

我以我血荐轩辕———黄帝神话与晚清的国族建构》,认为黄帝被建构为中华民族共祖是晚清时期的国族想象之产物,

黄帝符号的出现是近代以来模拟西方的“民族国家”而展开的国族塑造运动之结果。在辛亥革命前后的“黄帝热”兴起之前,黄帝本是虚无缥缈的神话人物。而“黄帝热”之后,

则一时之间,“炎黄子孙”的说法、“轩辕世胄”的称谓等,风行草偃,不胫而走,成为国人普遍接受的自我称谓。

中国国族,亦不外乎是以黄帝符号为中心,所建构出来的社群。④司马迁作《五帝本纪》的目的不是要记录历史

发生的实际事件,而是要通过“虚构性的谱系”(fictive genealogy

)为汉王朝统治的大一统意识形态服务。黄帝究竟是不是真实的历史人物?这个问题当然不是本文所能解决,也不是本人所拟讨论的主题。不过,

如果我们抛开传统史学的论争,不再汲汲于具体史实的考辨,转而采取“集体记忆”(collective memory)

的观点,将先秦诸子百家所言黄帝,视为时人为因应现实政治需要与族群关系,所创造或发明的一套历史记忆,或许还可以在史实考订的断港绝潢之外,另辟一条历史诠释的新途径;换句话说,如果我们不把关于黄帝的记载,当

作是“反映”(reflect)历史真实的“文献”(document),而是“表述”(rep

resent)并规范社会实践(social practice)的“文本”(text

)或意识形态,那么,上古时期的黄帝论述,也并不是没有重加省察的空间。[1](P9)沈松侨从人类学的文化记忆说入手,探究有关黄帝的话语生产,这一思路无疑具有创新意义,但他在文章

用大量篇幅分析近代的黄帝符号建构过程,

却没有对先秦时代的黄帝名号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使得如下关键问题并未解决:华夏文明的公认先祖、中华文化认同的第一血缘与国族之标的,为什么以轩辕黄帝或黄帝有熊氏

《百色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

①②③④

见《中华读书报》2012年3月21日。

许进雄:《黄帝命名根由的推测》,《中国文字》新三期,台北:艺文印书馆,1981年,第180页。

萧兵:《黄帝为璜玉之神考》、《楚辞与神话》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

沈松侨《我以我血荐轩辕———黄帝神话与晚清的国族建构》,《台湾社会研究季刊》第二十八期(1997年12月),第7页。

的名目出现?换言之,在黄帝之为黄帝,轩辕之为轩辕,有熊之为有熊三者之间,有没有能够说明其所以然的神

话观念联系?这将是本文运用四重证据法探究黄帝时代虚实的着眼点:

从语言文字的名号与出土实物两相对照的意义上,对历史上从来无法求证的难题展开比较神话学研究,做出合理解答的尝试。

二、轩辕的原型:天人合一神话解析

假定史籍中由后人追述的黄帝时代在距今五千年前后,过去探究这一时期的工作主要靠各种文献叙事的排比分析,即在一重证据的小天地中打转,根本无法接近五千年前的历史和社会的真相;如今则有了公元前三千年代的史前考古发掘出的文化脉络和大量文物,需要将文献叙事和出土的文字、出土的图像叙事与实物叙事

加以对照整合,

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说明与黄帝相关的哪些名号和传说不是空穴来风,而是由来有自的,哪些纯属后人假托和虚构,在当时不可能发生。例如黄帝铸鼎①和铸大镜的传说②,显然与考古发现的中国冶金史发生情况不符,铜鼎生产出现于中国的时间距今不到四千年。从物质和技术条件的限制看,黄帝时代不可能有铸鼎之类金属器物的规模性生产。除非将黄帝的时代下移到接近夏商时期的三千多年前。以下先解读轩辕名号的神话学蕴含,判断其发生的时间要在车辆发明和使用之后,因此也晚于五千年前的黄帝时代。

轩辕两字皆从车,字形中透露出运载工具的意思。是什么样的车舆,能够成为黄帝的雅号呢?《战国策·

赵策二》:“前有轩辕,后有长庭,美人巧笑,卒有秦患而不与其忧。”这里的轩辕一词毫无争议地指车。《说文·车部》“辀,辕也。”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云:“大车左右两木直而平者谓之辕;小车居中一木曲而上者谓之辀,

故亦曰轩辕,谓其穹隆而高也。”如果仅仅把考察轩辕之车的目光局限在地上人间,其神话想象的原型是无从揭

示的。一旦仰观于天,情况就立马发生变化,原来轩辕一词也兼指星宿名,轩辕星共由夜空中的十七颗星组成,

其状蜿蜒如龙如车,故喻指通天的神车。《史记·天官书》云:“权,轩辕。轩辕,黄龙体。前大星,女主象;旁小

星,御者后宫属。”张守节正义:“轩辕十七星,在七星北。黄龙之体,主雷雨之神,后宫之象也……二十四变,皆

轩辕主之。

”《史记》给出的星象之“轩辕”,是初民仰观俯察所获得的天上神圣车形符号,被神话想象视为升天的运载中介,但绝非等闲之人所能够企及的。故《楚辞·远游》说:“轩辕不可攀援兮,吾将从王乔而娱戏!”轩辕不

可攀援,说的是不可像神灵那样乘龙车而在天地之间升降自如。

从天文神话中的星象命名为“轩辕”的事实出发,看待黄帝神话中有关发明指南车的情节,就有新的理解之可能:星象向来就有辅助人类确定方位和季节的时空坐标功能,从轩辕星座到神话的指南车,实在是非常容易

发生的联想过程。《山海经》的四方形轩辕台也有指示方位的作用。

③轩辕既然是介于人类与天神之间的一种神话观念,其神话想象展开的空间就不会局限于现实世界之内。《山海经》描述的轩辕之丘与轩辕之国,就是这样的神话处所。其突出特征是乐园仙界的想象景观:先看《西山

经》

中的轩辕之丘,其位置在举世瞩目的神话宇宙山昆仑以西,该区域的风物描写无不带有神界想象的色彩:西南四百里,曰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神陆吾司之。其神状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是神也,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时。……

西水行四百里,曰流沙,二百里至于蠃母之山,神长乘司之,是天之九德也。其神状如人而豹尾。其上多玉,其下多青石而无水。……

又西北三百五十里,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

又西四百八十里,曰轩辕之丘,无草木。洵水出焉,南流注于黑水,其中多丹粟,多青雄黄。

[2](P49~51)在轩辕之丘以东的昆仑之丘、蠃母之山和玉山,作为帝之下都的周围区域,当有联通神圣天界的意味。陆

吾所司为“天之九部”,神长乘所司为“天之九德”,西王母所司为“天之厉”等等,一看其名目就知道为源自天神

叶舒宪/黄帝名号的神话历史编码

①②③

《世本·作篇》说“黄帝作宝鼎三。

”《绎史》卷五引《黄帝内传》说“黄帝铸大镜十二面,随月用之。

”参看叶舒宪、萧兵、郑在书:《山海经的文化寻踪》,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年。

《百色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

世界的各种权力描述。在此背景中的轩辕之丘,当然也不例外。郭璞注:“黄帝居此丘,娶西陵氏女,因号轩辕丘。”郭璞认为轩辕丘的命名是因为黄帝所居在此。不过经文中没有更多具体的描绘。只是对轩辕之丘西面三百里的积石山有所描绘:“是山也,万物无不有焉。”[2](P51)一座能够拥有世界万物的山,该是怎样的一种景象呢?积石山又被指认为黄河之水的源头,这就将华夏文明的母亲河,同华夏文明的老祖轩辕黄帝,以及华夏文明想象中唯一不死药的掌握者———昆仑玉山西王母,用人文地理志的一线排列方式,联系到一起,形成相互呼应的神圣价值起源地景观,足以让该文明的任何一个子民叹为观止!

再看《海外西经》的轩辕之国:

轩辕之国在此穷山之际,其不寿者八百岁。在女子国北。人面蛇身,尾交首上。

穷山在其北,不敢西射,畏轩辕之丘。在轩辕国北。其丘方,四蛇相绕。

此诸夭之野,鸾鸟自歌,凤鸟自舞;凤皇卵,民食之;甘露,民饮之,所欲自从也。百兽相与群居。在四蛇北。其人两手操卵食之,两鸟居前导之。

龙鱼陵居在其北,状如狸(鲤),一曰鰕。即有神圣乘此以行九野。一曰鳖鱼,在夭野北,其为鱼也如鲤。[2](P221~224)

“人面蛇身”,是《山海经》对神明描绘的惯用套语。轩辕国之人也能享有这样的尊容,并且长寿得几乎无极限,这还是将其视为神人的缘故吧。轩辕国北又出现方形的轩辕丘,这意味着通天之神车呢?还是神明下降人间的空中驿站?耐人寻味。仅从此处轩辕之丘“四蛇相绕”的特点,以及下面讲述的鸾凤歌舞娱乐景致来看,仍然是对神话世界的绘声绘色之描写。最后讲到的龙鱼,是和轩辕神车一样的神话式运载工具,能够升天是其主要的运载方向和特征。经文“有神圣乘此以行九野”,说的明确,其运载对象是神圣者,绝不是凡人。郭璞注“九野”为九域之野。《艺文类聚》卷九十六引郭璞《山海经图赞》的话:“龙鱼一角,似鲤居陵;候时而出,神圣悠乘;飞骛九域,乘云上升。”[2](P224~225)可以相信,郭璞时代尚能看到的图文本《山海经》就是这样描绘充满神性特征的轩辕国及其周围景致和风物的。乘云上升和飞越九天的龙鱼,作为实现天地之间沟通的媒介,原来的神话功能是和玉璜及龙蛇等相一致的。黄帝以轩辕为名的符号现象,就这样完全落实在神话想象的仙山琼阁和飞天龙鱼之类神圣中介的原型上。紧挨着轩辕之国和龙鱼陵的,是白民之国,经文的描绘如下:“白民之国在龙鱼北,白身被发。有乘黄,其状如狐,其背上有角,乘之寿二千岁。”[2](P225)据《淮南子》高诱注,白民国神人的特征不仅是白身,而且还披散着长长的白发,一看就有飘飘欲仙的感觉。白民国特有的运载工具叫乘黄,形状如狐,大概也是类似龙形璜的“飞狐”吧。《海外西经》的叙事从轩辕国北开始,接连出现两种神圣的通天乘骑形象,这也是和轩辕即通天之车舆的想象相吻合的。

在《大荒东经》讲述的白民之国,白民被说成是帝鸿之子(郝懿行认为帝鸿即黄帝),帝俊之孙。那里再次写到通天的运载工具,却不再是乘黄,而是四鸟。“白民销姓,黍食,使四鸟:虎、豹、熊、罴。”[2](P347)此处的四种猛兽为何被称为“四鸟”?问题中潜伏着重要的神话历史叙事之秘密:所谓虎豹熊罴不宜按照现代的生物学动物学分类知识去理解,只能按照神话学的想象去理解,即天虎、天豹、天熊、天罴。至少在汉代画像石描绘的天界景致中,这些长着羽翅的飞兽形象仍然比比皆是。至于春秋战国至秦汉之际的玉雕天虎和飞熊等形象,多不胜举。既然长着羽翅并且能够飞升上天,称之为“四鸟”也就不足为奇。科学的动物学分类告诉今人:鸟是鸟,兽是兽,不容混淆。神话则不承认这种科学的分类界限,鸟的概念可以包括能够飞行的兽。而能够飞行升天的兽类,前面已经讲到像鲤的龙鱼、像狐的乘黄,再加上飞虎飞熊等几种,也都能够同等看待,理解为通天通神的运载工具。于是,轩辕和有熊的名号差异,在神话想象中得到统一:二者均得名于神话的通天媒介形象。

归纳《史记·天官书》与《山海经》中与轩辕一名相关的叙事母题(加上《北山经》描述的轩辕之山),一并列表加以总结,并显示其结构和象征意义如下:

 名称 内容性质 神人(兽)形象 象征意义

轩辕星像天车的星象黄龙体雷雨之神,后宫之象(天官书)

轩辕之丘像天车的山四蛇相绕黄帝威灵(海外西经)

轩辕之台像天车的台三青鸟黄帝之神(大荒西经)

轩辕之国

像天车的国人面蛇身,尾交首上长寿,吉利(海外西经)轩辕之山

像天车的山黄鸟:如枭而白首食之不妒(北山经)龙鱼

升天乘骑如鲤乘云升天(海外西经)乘黄升天乘骑如狐长寿(海外西经)

以上从文献证据中大体明确了轩辕一名在天人合一神话中的交通中介意义,

以及与此相关的龙蛇鱼鸟等神秘象征意象,如何作为天地沟通之媒介物。由此可知,轩辕的名号绝非出自一般性的无意义命名,其用为黄

帝之名的原型蕴含和想象背景,盖出于此种天人合一想象。相比之下,黄帝的另一雅号“有熊”,因为没有直接

的文献方面证据,

其神圣原型就不是那么容易解说清楚,仅凭熊罴为“四鸟”之二种的说明还是不够,需要略费一番释读和论证的功夫。

三、二重证据:从有熊到天熊

自司马迁以来,国人皆知黄帝为“有熊”,却无法洞察这一名号的所以然。如果说黄帝有熊国的神圣符号是

熊,那么简化汉字的“国”字,写成是国中有玉的形象,这就是当代中国文化又一次回归到玉文化认同的表现。这种回归虽然只体现在一个汉字的繁简变化上,却多少透露出中国文化骨子里的核心价值观。神熊的形象在

司马迁时代还有玉器雕刻和汉画像石保留的丰富文化记忆,

但是在汉代以后就逐渐隐身不见,最终被国人普遍淡忘掉了。1980年代红山文化出土,

但迄今未得到合理解释的一件神秘玉器———牛河梁第十六地点2号墓出土双熊首三孔器,一下子将神熊的身影与玉石神话的关联性,重新暗示出来。解读这件五千多年以前玉器所代表的神话观念,将和红山文化的双龙首玉璜所代表的神话观念一样,构成天人合一想象的丰富内容。笔者相信,凭借五千年前的熊神玉像来讨论当时人的神话信仰,比任何局限在文字小传统的咬文嚼字式研究都要具体和直观,这就相当于回到传说中的黄帝有熊氏(国)时代的语境中。五千年前属于新石器时代后期,那时西亚的古文明已经有了车辆,但东亚大陆上的先民还没有发明车辆。所以说,以车舆为原型的轩辕名号的产生,肯定

是以车辆的实际使用经验为前提的。这就意味着轩辕的名号出现的时间比较晚,

不会先于有熊的名号。考古学报告所提供的中国境内最早的车辙痕迹是在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据今约三千七百年。而红山文化的牛河

梁女神庙中出土熊头骨和泥塑熊偶像的情况,

却早在距今五千五百年的时候。这一对比可以说明,华夏有关神熊的神话想象,要大大早于有关升天之神车(轩辕)的想象。如果现实中根本就没有车的存在,那么仰观星象所

得出的轩辕星座的认识,

也就失去了类比联想的经验基础对于目前知识条件还不足以证明的东西,

可暂不做强求的牵合式论说。就黄帝的神话历史问题而言,将他落实到具体的哪一个地域文化的小范围里的做法(如认为黄帝代表中原仰韶文化、代表中原龙山文化,或代表

北方红山文化等观点)

如今已经十分流行。笔者对此持保留态度,希望能够在广阔的地域范围里做通盘考虑,而不是急于做出刻舟求剑和画地为牢的非此即彼式判断。在所有的新材料之中,长沙子弹库出土战国时代的《楚帛书》,是先秦时代文献中率先提到“天(大)熊”这一概念的例子,对于思考黄帝有熊氏命名由来的问题,具有充分的参照意义。《楚帛书甲篇》开端云

弼。□晦水□,风雨是於。乃取(娶)□子之子曰女填,

是生子四。□□是襄,而(天)践是各(格),参化唬(号)逃(兆),为禹为萬(禼),以司堵襄(壤)。咎(晷)而(天)步达,乃上下朕(腾)(转)。山陵不(卫),乃命山川四晦(海)。□□(热)(气)仓(沧)(气),以为亓(其)(卫),以涉山陵,泷汩凼澫(濑)。未又(有)日月,四神相弋(代)

,乃(止)以为岁,是隹(惟)四寺(时)

。①学者们认为《楚帛书》的上述叙事代表着当时的一种创世神话。这样看,处在世界万物创始之初的首要位

叶舒宪/黄帝名号的神话历史编码

参考饶宗颐《楚帛书新证》,见饶宗颐、曾宪通《楚地出土文献三种研究》,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第230-240页;陈斯鹏《战国楚帛书文字新释》,《古文字研究》第26辑,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李零《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书研究》,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饶宗颐定为甲篇者,李零则定为乙篇,今从饶宗颐。

置的神圣存在物,就是“天熊”

雹,即后人所说的伏羲大神。伏羲为什么会得到天熊这样的神秘雅号?不论是存世的还是出土的汉语典籍中都无法找出答案。诉诸于民俗学和民族学方面的第三重证据,能够通过比较,为

此找出解释的原理。日本的古代史书《

日本书纪》提供出一个解释的参照,那就是在“天熊”二字之后加上一个“人”字的合成词“天熊人”(又作“天熊大人”)①。从叙事情节看,天熊人在日本神话历史叙事中的作用很明确,

就是天照大御神从高天原神界派往下方人间的中介使者形象。就完成天地之间的神圣沟通职能而言,人格化

的形象天熊人和龙蛇形象的玉璜(

虹桥)、龙车形象的轩辕等,其所承载的神话意义是大体一致的。现在需要探讨的是,此类神话想象的天地之间的沟通中介物形象,究竟起源于何时,有何物证可以说明?

瑞典考古学者蒲莱斯编的《萨满教考古学》一书,对此给出很好的解答线索。欧亚大陆北方地区普遍自史前时代就流行萨满教信仰,这是一种以神魂附体状态下的幻想能力为特色的宗教信仰。萨满的主要幻想性叙

事模式在于升天入地,在此类想象中伴随出现各种天地之间的中介动物形式。如书中收录有苏瑟兰德(Patri-

cia 

D.Sutherland)的文章《萨满教与古代爱斯基摩人艺术的图像》,探讨第一个从北亚迁移到北美洲北极地区的族群———古爱斯基摩人的艺术。古爱斯基摩人出现于4000至5000年以前的阿拉斯加,

时间上稍晚于红山文化。其艺术品主要制造材料是象牙、鹿角、骨头和冻石。目前已经由考古学家发掘出的艺术品有近千件,构成北极地区新石器时代艺术的主体。熊是其萨满教造型艺术中最重要的形象。主要功能在于体现萨满教所信仰的生命变形转换观念:人与熊的结合成为一大特征。“对熊的艺术表现形式,从自然主义的刻划出整个动物,到只塑造熊头和头骨,乃至以逼真手法刻划出一只飞翔状态的熊,再在其身体上刻划出骨架的形状,也有极度

抽象的表现这种飞熊。”[3](P138)苏瑟兰德还分析了人与动物的复合的雕像所代表的萨满教主题:人与兽之间的

转换。了解到这一点,为考察原始艺术造型中人兽组合形象的发生,提供了史前信仰观念的背景。飞熊的神话形象能够克服陆地猛兽的现实局限,脱离陆地而飞升于天,这不正是“天熊”观念产生的前提吗?

四、四重证据:红山文化双熊首三孔器

飞熊或天熊的神幻想象,能够在天地人之间做出穿越性的贯通旅行,用造型艺术来表现这种上中下三界贯

通的能力,

没有比红山文化的双熊首三孔器更合适的物证。对此玉器形象,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与玉器精粹》一书,称为“双兽首三孔玉饰”②,图片的说明词为:“牛河梁第十六地点(即凌源三官

甸子城子山)2号墓出土。青白色玉,

体为三联孔,端底钻孔,两端兽首以写实手法雕出,短圆耳,菱形目,吻端圆而上翘,形象似猪更似熊。这种三孔器在红山文化墓葬中已非孤例,有的端底除钻孔外还作出榫部,推测为

复合器。

”图1 红山文化玉双熊首三孔器,2009年摄于辽宁省博物馆

1《百色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

①②

黑板胜美编《训读日本书纪》卷上,岩波文库213,东京:岩波书店,昭和三年,第30页。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与玉器精粹》,北京:文物出版社,1997年,第54页图7。

图2 双熊首三孔器的线描图(三面)

从外形的相似性看,红山文化的这一类三孔器已经有多件出土,其中有双兽首的,也有双人首的。对于前

者,郭大顺在《红山文化》中称为“双熊首三孔饰”,①古方称为“双兽首环形器”,②李新伟称为“两端为猪首的三

连璧”③,可谓五花八门,不一而足。名称中用“孔”字,可联想的是“三孔桥”,神话的桥梁,如虹桥,明显起到的沟通作用是天地的沟通,非常符合史前巫觋的社会职能。我们已经知道玉璜的半圆形就是模拟虹桥形象的,而且双龙首玉璜的造型就是再现虹龙自天上下来喝水的神话形象,那么用更加复杂造型的玉器来模拟神话想象的三孔虹桥,让这种玉器符号来象征表示天地人神的贯通,也完全是合乎情理的。三圆孔相连的形象,可代表

三界之贯通。双熊首形象则象征着天熊大神上天入地的神异能量。每一圆孔构成一个环形,

代表出现在天地之间的虹桥,与隐藏于地下的对称之桥相互连通的状态。

环形器物,不同于玉璜的半环形,其神话形象可以参照的是印第安神话的重要母题———铜环(手镯)与铜

熊。对此,

神话学家列维-斯特劳斯在《面具的奥秘》一书中做出经典的结构分析④。将红山文化三环形的玉器和印第安人铜环、铜熊形象相比,变化的只是物质材料,不变的是神话式的思维及其符号—

——象征性意象。红山文化玉器中熊形器物虽然不多,但是玉环玉镯则是较为常见的器形。究其原因,或有雕刻技术方面的限制。

郭大顺和古方等从加工工艺特征方面辨识双熊首三孔器,看出这件器物在众多玉器中的非比寻常特征,即熊首部的雕刻使用了玉雕技术中难度最大的圆雕技法。“这在红山文化玉器中是非常少见的,可见,红山人对以熊为题材进行雕刻的特殊重视和熟悉,反映出红山文化有祭熊的传统。红山萨满将熊龙玉雕系挂在衣服上,

是借着熊神果敢、勇猛、神力无敌的特性,增加自己的法力。

”[4](P374)我们承认这是一件萨满教法器,其具体隐含的意义是怎样的呢?

第三重证据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启发解码作用:重建神话观念的背景,是解读文物形象的有效方式。三重证据提供出鲜活的神话思维之形象与逻辑关联。下图是《面具的奥秘》中举出的夸扣特尔印第安人仪式用幔帐的神话造型,非常生动地展现出两端为双头蛇、中央为熊神的复合型面具:双蛇如同熊神张开的前腿和熊掌,熊身则呈现为上下贯通的铜柱,一种类似图腾柱的形象,上面覆盖着半环状的虹桥,虹的两侧各有一只展翅飞升的渡鸟。

1叶舒宪/黄帝名号的神话历史编码

④郭大顺:《红山文化》,北京:文物出版社,2005年,第144页。古方:《萨满教特点对红山文化玉器研究的一些启示》,《红山文化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年,第374页。李新伟:《红山文化玉器与原始宇宙观》,《红山文化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年,第350页。列维-斯特劳斯:《面具的奥秘》,知寒等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年,第99-100页。

图3 夸扣特尔印第安人仪式用幔帐:下方是代表神灵的双头蛇熊面具形象,

上方是虹桥、渡鸟和铜。(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博物馆)

①对照起来看,红山文化双熊首三孔器的神秘意蕴就可以揭示出来:圆环形与熊形的组合意象,不能视为陆地上森林里见到的野兽之熊,而应理解为从天而降的天神。或者应按照《楚帛书》和《日本书纪》的命名法,直接

称之为“天熊”。至此,我们对五千年前黄帝时代为何崇拜“有熊”的神话背景已经有初步的洞察和体会,有熊之

名先于轩辕之名而发生的条件,也就不难理解了。《山海经》的叙事为什么会将虎豹熊罴视为“四鸟”的疑难,在此当可以迎刃而解:那是沟通天地之间的四种神圣使者形象。

总结以上的分析论述,在黄帝名轩辕号有熊这一符号现象背后,共有三种作为天地之间即人神之间的中介

物象征存在,即玉璜(天桥)、天车(轩辕)、天熊(有熊),三者以不同的神话意象分别表达着相对统一的神话主

题———通过神人沟通而实现天人合一。在家喻户晓的黄帝骑龙而升天传说中,终于将三种神话名号统一在一个叙事情节之中。

五、尾声:狮子能代表中国吗?

2010年6月17日,

为了配合上海世博会的影响,央视的新闻节目报道英国小朋友热情学习中国文化的景象。两位小学生面对摄影机,用稚气的口吻回答提问:你最喜欢的中国文化是什么。一位女生回答“callig

ra-phy

”(书法),一位男孩则回答“the lion”(狮子)。随后,电视画面上则呈现华人舞狮子的场景。狮子代表中国文化元素,这早已经是家喻户晓的常识。不仅中国人自己这样看,就连海外遥远异国的小朋友,

也这样看。英国小朋友对伦敦桥头上屹立着的巨大而威武的石狮子一定不会陌生。当今的中国人对本国的寺庙、宫廷、法院、政府部门和商家,都会在自己的大门口安置两只石狮子的做法,也早已司空见惯。从北京故宫和颐和园的皇家气派雕刻的石狮和铜狮,到海南岛的海口文庙门前石狮,这样的装饰性惯例显然都不是后代人的发明,而是渊源有自的古代礼俗。至于能够“古”到什么时代,一般人就不大清楚,也不会去追问了。

知识社会学这门新兴学科告诉人们,知识不是纯粹客观的东西。特定社会中的各种知识都是在特定意识形态语境中被人为建构出来的。欧亚大陆版图自黑海和帕米尔高原、青藏高原向东看,一直到太平洋的沿岸,自古就不存在狮子这样一种大型陆地动物。今天的成人及儿童对地球上的狮子之了解,主要靠在各地动物园中直接观看进口来的狮子;还有就是通过在非洲拍摄的动物世界一类节目而获得的间接性认识。既然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中亚和东亚国家都不产狮子,为什么狮子会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呢?

换一种问法:中国人怎么会把一种自己国度里本来没有的东西当成代表自己的文化符号呢?在东亚地区,现实中的和想象中的狮子都是从哪里来的,又是在什么时代,通过怎样的途径来的呢?

1《百色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

引自列维-斯特劳斯:《面具的奥秘》,知寒等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

叶舒宪/黄帝名号的神话历史编码

以上问题的解答涉及到文化的追本溯源,凸显出中华文明探源研究的重要性。没有相关的文化源流的梳理和认识,今人的文化观难免是一笔糊涂账,分不清哪些东西是本土自生的传统,哪些东西是从外国借来的派生性传统。简单的回答:在夏商周三代的出土文物中还看不到有狮子的踪影。自秦汉时代以下,狮子逐渐在华夏文明中出现并逐渐流行起来(图4)。到了隋唐时期,从波斯传来舞狮子习俗,这一纯粹外来的文化元素,被后人错当成本土的习俗,以至于现代人更无法分辨,也无从分辨,更懒得分辨。于是,大家只好将错就错,误将。

李鬼当李逵看了

图4 苏美尔神话浮雕的狮鹰形象,公元前2000Array

图5 汉画像:三驾飞虎与有熊帝车,2011年12月摄于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恢复黄帝有熊雅号背后的天熊神话真相,让神熊回归华夏文明标志性符号,将是从正本清源的意义上,重新确认中华文化认同符号的一件大事。

【责任编辑:黄 玲】

古希腊人的“神话—古史”观和神话与历史的相互融合(上)

古希腊人的“神话—古史”观和神话与历史的相互融合(上) 王敦书、王以欣[史学理论研究] 一 三十多年前读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一书时,曾被他关于古典文化是一种非历史的文 化的论断所吸引。他说:“古典文化并没有记忆,没有这种特殊意义的历史器官。古典人的记忆……是一种不同的东西;因为当作清醒意识中的排列整齐的远景的过去与未来,那是没有的”,“在希腊人的世界意识中,一切个人经验以至共同的过去经验在特定的瞬间的‘现在’ 跟前无不立即变成了一种没有时间的、没有运动的、神话式的背景”。他还指出,“修昔底德 绝对没有透露出他有透视若干世纪的历史的才华……优秀的古典历史著作都一成不变地是关于作者当时的政治事件的”,“直到波斯战争时期的古典历史,以及往后很久根据传统建立 起来的关于这段历史的结构,本质上是一种神话思维的产物”①。当时觉得斯氏的论述颇有见地,仿佛道出了某些自己未曾看到的东西,但又感到这些话似乎太武断和绝对化,而他的文化形态与文化精神的理论比较晦涩,并且已受到了批判,因而,这个问题只放在心上,未再 深入思考。 较斯宾格勒稍晚一些的英国历史哲学家柯林武德在《历史的观念》一书中明确提出了 “希腊思想的反历史倾向”,认为“古希腊的思想整个说来有着一种十分明确的流行倾向,不 仅与历史思想的成长格格不入,而且实际上我们可以说它是基于一种强烈的反历史的形而上学的”。②该书中译本在19 86年问世,受到国内学术界的重视。 19 9 0年出版了张广智、张广勇的力作《史学,文化中的文化———文化视野中的西方史学》。作者全方位地探讨西方史学从古到今的发展,旁征博引,视野广阔,读后很受启发,获益良多。该书有专节讨论“古典文化中的历史理论”,指出“作为西方文化滥觞的古希腊,并不是西方历史哲学的发源地,也就是说在这一片文化土壤中并没有产生出深刻的历史思想”。作者引述了斯特恩、柯林武德和斯宾格勒等西方学者关于古希腊人缺乏历史思想的论述,认为“以上这些观点都是从一定的视角或理论出发的,有的不免过于绝对,但它们都说明 了古典文化的精神”。① 然而,就西方来说,史学是从古希腊开始的。在古代两河流域、埃及和印度,虽有悠久灿 烂的文化,但没有产生较有意义的史学著作。史学是希腊古典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古希腊人对人类文化的重要贡献之一。那么,“缺乏历史思想”的古希腊人又怎会超越某些其他民族和文化,创作出优秀的史学著作,成为西方史学的源头呢? 看来,首先应在历史哲学和历史著作之间做出区别。前述那些作者主要是从历史哲学 和史学理论着眼的。古希腊人的历史哲学思想比较贫乏,而史学著作却有所建树。其次,史学著作有古代史和近现代史之分。古希腊人主要是在近现代史方面取得成就,而在古代史领域内,他们的认识是幼稚的和不成熟的,神话笼罩着希腊人的古代历史。以下,我们准备就古希腊人对神话和古代历史的认识和神话与历史的交融略谈管见。 二 古希腊人具有丰富的神话传统。希腊神话是希腊文化艺术的源泉,是人类宝贵的精神

人类起源的传说作文(整理3篇)

人类起源的传说作文(整理3篇) 这篇人类起源的传说作文范文是我们精心挑选的,但愿对你有参考作用。 人类的历史始于人类的出现,人类如何起源,历来传说、争论很多。只是,进化论仍然是目前的权威理论。 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C。R。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一书,阐明了生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规律,但该书贸易提及人类的问题。1871年,他又出版《人类 ___与性的选择》一书,列举许多证据说明人类是由已经灭绝的古猿演化而来的。但他没有认识到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也未能正确解释古猿如何演变成人。F。恩格斯提出了劳动创造人类的科学理论,1876年他写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指出人类从动物状态中脱离出来的根本原因是劳动,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也是劳动。文章论述了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古代的类人猿最初成群地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森林中,后来一部分古猿为寻找食物下到地面活动,逐渐学会用两脚直立行走,前肢则解放出来,并能使用石块或木棒等工具,最后终于发展到用手制造工具。与此同时,在体质上,包括大脑都得到相应的发展,出现了人类的各种特征。恩格斯把生活在树上的古猿称为“攀树的猿群”,把从猿到人过渡期间的生物称作“正在形成中的人”,而把能够制造工具的人称作“完全形成的人”。随着化

石材料的不断发现,测定年代方法的不断改进,人们对人类起源的认识也不断深化。尽管存在的问题还很多,但目前已经可以大致勾划出人类起源和发展的线索。 可是,进化论却无法解决自然界的生物问题,近年来还以为进化证据受到自然界证据的抵触而备受争议。甚至几乎被推翻或改写,却由于没有新的理论可以说明这个问题而继续以进化论为中心。可见,人类起源的问题不是一个简单就可以说明的问题。这个问题还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去努力探讨。 希望你能喜欢这篇人类起源的传说作文范文。 关于人类 ___,在人类早期,就有许多这方面设想的神话。 比如《女娲造人》是中国的神话,《伊甸园里》是西方神话。尽管两则神话故事所产生的地点不同,可以看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但是它们也有许多共同点。第一,两则神话都认为人类并不是从来就有的,无论东方西方,古人早都思考人类起源问题。第二,两则神话都认为人类是被创造出来的,都有创造人的神,不过一则设想为女娲,一则设想为上帝罢了。第三,制造人的材料都设想为泥土,大地是人类的母亲。第四,人的形象都是按照创造者自身的形象设计的。第五,两则神话又都说到人类为什么有男女性的差别。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第3课 神话与历史教案4 华东师大版

第三课神话与历史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炎帝、黄帝是我们华夏族的祖先;尧、舜、禹。理解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的含义,“禅让制”。 2.过程与方法:知道黄帝及炎帝时的重要发明,了解他们对华夏族的形成所作出的巨大贡献。知道尧、舜、禹“禅让”的传说,了解原始社会的终结,基本了解传说与史实的异同。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中华民族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融合而成的,黄帝是我们的人文初祖。 【教学重难点】 重点:华夏族的形成,黄帝——“人文初祖”。 难点:“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教学方法】讲述法、提问法、讨论法、图示法和讲解法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2007年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先生和他的夫人在河南参加了一个黄帝故里拜祖大典,而与他同时参加的,共有4万人之多。而近来又有一份报纸用了很大的篇幅,探讨寻根祭祖活动盛行,甚至上升到国家级别的现象及其背后的原因。为什么祭拜黄帝陵那么受重视?我们华夏民族、炎黄子孙的根又在哪里呢?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就能找到答案。 二、自主学习,生成问题: 1. 说说炎黄战蚩尤的相关史实。 2. 黄帝被尊称为“人文初祖”的原因是什么? 3. 黄帝有哪些主要贡献?有何深远影响? 4. 尧、舜、禹有哪些美德值得我们学习? 5. 什么是“禅让”?其实质及表现是什么? 三、针对问题,有效点拨: 1. 炎黄战蚩尤 (1)炎帝和黄帝:我国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 (2)蚩尤:我国传说中东方部落的首领。

(3)涿鹿之战:在距今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的炎帝和黄帝联合在涿鹿打败了东方的蚩尤部落。 (4)华夏族: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 2. 尊称原因:炎、黄战胜蚩尤,黄帝所进行的一系列战争,打破了氏族之间狭隘的界限,促进了相互间的交流和融合,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因而被尊为华夏族的祖先。 3. 主要贡献:(1)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2)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仓颉发明文字,伶伦编制乐谱。深远影响:(1)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我们通常说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是从中华文明的始祖黄帝算起的。(3)海外华侨因此自称为炎黄子孙。 4. 尧、舜、禹的美德:(1)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2)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3)禹:治理黄河、能与群众同甘共苦,三过家门而不入。 5. 尧、舜、禹的“禅让”: (1)尧、舜、禹的禅让:相传,尧年老时,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后,采取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 (2)“禅让”的实质:是原始社会时期的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3)“禅让”的表现:新的部落联盟首领是通过部落联盟会议民主推选出来的;这些被推举出的部落联盟首领没有特权。 四、合作探究,质疑解惑: 请你归纳和回忆本节所学内容,认真想一想,你还有哪些疑难问题没有解决,说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教师预设问题: 1. 你对上述神话(即黄帝时期有关发明的各种神话传说)有什么看法?认为哪些是可信的?哪些带有神话色彩?怎样看才更为科学? 2. 说说“炎黄子孙”的由来。 3. 为什么后人称黄帝为“人文初祖”呢? 4. 议一议:远古传说与历史事实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5. 原始社会是怎样解体的? 五、思维拓展,问题延伸:

韩国历史与建国神话

韩国历史与建国神话 韩国历史(日本学术界) A.古代朝鲜 檀君朝鲜(檀君神话) 箕子朝鲜(?-前194年) 偉氏朝鲜(钱195年-前108年)·汉四郡·原三国时代(4世纪半-676年)高句丽(-668年) 百济(-660年) 新罗 伽耶诸国(-562年) 统一新罗·渤海·后三国时代 统一新罗(676-935年) 后三国时代(892-936年) B.中世朝鲜 高丽王朝(918-1392年) C.近世朝鲜 朝鲜王朝(李氏朝鲜,1392-1897年) 大韩帝国(1897-1910年)甲午战争后独立,并被日本吞并 1443年李成桂世宗大王制定《训民正音》(1446年发布),奠定今天韩国文字的基础

●韩国学者对韩国历史认知的一般态度 1、民族主义史观 【源于李氏朝鲜后期,中国文化没落,日本侵略,本民族文化该何去何从。】 朴殷植《韩国独立运动之血史》 《韩国痛史》(全编3部,记录1864年-1910年) 申采浩《朝鲜之上古史》 从历史开始反思中、日、韩的关系,反对事大主义(向大国学习),强调民族自觉,用檀君反对箕子,“我与非我”,树立民族英雄,如李舜臣。 崔南善“不咸文化论”(文化起源于不咸山,即长白山) 2、实证主义史观 【东洋史学从日本进入韩国。】 震檀学会(1934),《震檀学报》 李丙焘《朝鲜史》、孙晋泰、金库基等 京城帝国大学(1924-1945),现首尔大学 3、马克思主义史观(社会经济史观) 白南云《朝鲜社会经济史》 ●《三国史记》

金富轼(1075-1151),是韩国保存下来的最早的正史。仿《史记》。 新罗本纪 高句丽本纪 百济本纪 年表、杂志、列传 纪传体正史,共50卷 《三国遗事》 一然(1206-1289) 参考资料:https://www.docsj.com/doc/9113583515.html,/view/877a5c4b852458fb770b56b1.html

古希腊人的“神话—古史”观和神话与历史的相互融合

一 三十多年前读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一书时,曾被他关于古典文化是一种非历史的文化的论断所吸引。他说:“古典文化并没有记忆,没有这种特殊意义的历史器官。古典人的记忆……是一种不同的东西;因为当作清醒意识中的排列整齐的远景的过去与未来,那是没有的”,“在希腊人的世界意识中,一切个人经验以至共同的过去经验在特定的瞬间的…现在?跟前无不立即变成了一种没有时间的、没有运动的、神话式的背景”。他还指出,“修昔底德绝对没有透露出他有透视若干世纪的历史的才华……优秀的古典历史着作都一成不变地是关于作者当时的政治事件的”,“直到波斯战争时期的古典历史,以及往后很久根据传统建立起来的关于这段历史的结构,本质上是一种神话思维的产物”[1]。当时觉得斯氏的论述颇有见地,仿佛道出了某些自己未曾看到的东西,但又感到这些话似乎太武断和绝对化,而他的文化形态与文化精神的理论比较晦涩,并且已受到了批判,因而,这个问题只放在心上,未再深入思考。较斯宾格勒稍晚一些的英国历史哲学家柯林武德在《历史的观念》一书中明确提出了“希腊思想的反历史倾向”,认为“古希腊的思想整个说来有着一种十分明确的流行倾向,不仅与历史思想的成长格格不入,而且实际上我们可以说它是基于一种强烈的反历史的形而上学的”。该书中译本在1986年问世,受到国内学术界的重视。 1990年出版了张广智、张广勇的力作《史学,文化中的文化———文化视野中的西方史学》。作者全方位地探讨西方史学从古到今的发展,旁征博引,视野广阔,读后很受启发,获益良多。该书有专节讨论“古典文化中的历史理论”,指出“作为西方文化滥觞的古希腊,并不是西方历史哲学的发源地,也就是说在这一片文化土壤中并没有产生出深刻的历史思想”。作者引述了斯特恩、柯林武德和斯宾格勒等西方学者关于古希腊人缺乏历史思想的论述,认为“以上这些观点都是从一定的视角或理论出发的,有的不免过于绝对,但它们都说明了古典文化的精神”。 然而,就西方来说,史学是从古希腊开始的。在古代两河流域、埃及和印度,虽有悠久灿烂的文化,但没有产生较有意义的史学着作。史学是希腊古典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古希腊人对人类文化的重要贡献之一。那么,“缺乏历史思想”的古希腊人又怎会超越某些其他民族和文化,创作出优秀的史学着作,成为西方史学的源头呢? 看来,首先应在历史哲学和历史着作之间做出区别。前述那些作者主要是从历史哲学和史学理论着眼的。古希腊人的历史哲学思想比较贫乏,而史学着作却有所建树。其次,史学着作有古代史和近现代史之分。古希腊人主要是在近现代史方面取得成就,而在古代史领域内,他们的认识是幼稚的和不成熟的,神话笼罩着希腊人的古代历史。以下,我们准备就古希腊人对神话和古代历史的认识和神话与历史的交融略谈管见。 二 古希腊人具有丰富的神话传统。希腊神话是希腊文化艺术的源泉,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马克思指出:“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希腊神话对古希腊人的社会生活和精神活动具有极其强烈的影响。荷马史诗在古希腊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荷马不仅是他们最热爱的、最广泛引征的诗人,而且是他们民族精神的杰出象征,他们最早历史的无可指责的权威,并是创造他们众神只的决定性人物。” 希腊神话中的英雄故事特别内容丰富,逼真动人,系统完整,貌似历史。这恐怕与古希腊人对神话与历史的认识和有意无意地将神话“历史化”有关。古希腊人在神话与“古史”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他们将传说的英雄视为自己的祖先,各氏族、部落纷纷将英雄当作自己的名祖,英雄的业绩是他们引以为荣的历史。希腊人将神话当成“古史”,认为是真实可信的。英雄是“古史”的主角,“在古风古典时代希腊人的眼中,他们如同远古活生生的人,属于一个比当代更古老更有力量的种族,因为他更像人而不是神,遂被当作楷模仿效”。 希腊神话起源于迈锡尼文明时期。当时希腊人已有了线形文字B,但现发掘到的线形文字B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txt台湾一日不收复,我一日不过4级!如果太阳不出来了,我就不去上班了;如果出来了,我就继续睡觉! 读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七绝三首) 女娲补天 苍穹罅漏万民灾,忍教慈亲不自哀。 彩石补将天一角,九州从此笑声来。 夸父逐日 傲气由来不服天,踏云追日试争先。 此身何惧成灰烬,化作青山到永年。 精卫填海 发鸠有鸟唤其名,衔尽西山欲海平。 休道精灵微薄力,总缘水滴石穿成。 1、神话的产生和神话的本质特征。 在原始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很低,人们的知识水平也有限,在他们同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不可能科学地了解自然规律和生产中的矛盾与变化,如宇宙的起源、日月的运行、火山的爆发、洪水猛兽的危害、暴风骤雨的袭击等,都让人们感到惊奇、恐惧与神秘,因而把自然界各种变化的动力都归于神的意志和权力,认为这些变化莫测的现象都被一个至高无上的神指挥着、控制着。在他们心目中,一切自然力都被他们的想象形象化、人格化了。随后,他们又依据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出现的英雄人物,通过新奇奔放的幻想而创造出许多神的故事,在人们的口头广为流传。这就是神话的起源。 2、中国古代神话的分类及代表作品。 对神话大体上可以按以下四种方式进行分类: (1)按历史形态:可以把神话分为原始社会神话(即原始神话)、奴隶制社会神话(即帝王天命神话)和封建社会神话; (2)按功能:可以把神话分为祭祀礼仪神话、解释性神话、巫术神话和物占神话; (3)按性质:可以把神话分为原生态神话、次生态神话和再生态神话; (4)按内容:可以把神话分为创世神话、洪水神话、英雄神话等。 中国上古神话按内容分为以下七类:创世神话、洪水神话(鲧禹治水)、民族起源神话、文化起源神话、英雄神话(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后羿射十日)、部族战争神话和自然神话等。这七类神话虽不能说把中国上古神话包容净尽、毫无遗漏,但说它概括了其主要内容却是毫无疑问的。 我们人类的祖先,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古时候流传着一个盘古开天地的神话,说的是在天地开辟之前,宇宙不过是混混沌沌的一团气,里面没有光,没有声音。这时候,出了一个盘古氏,用大斧把这一团混沌劈了开来。轻的清的气往上浮,就成了天;重的浊的气往下沉,就

神话中的人类起源

神话中的人类起源 人类起源于哪里?我们到底从哪儿来?这是长期以来全世界古人类学家争论的热点问题,也是至今为止仍未揭开的谜团之一。这个问题,不仅是现代人类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其实远在上古,我们的祖先们也曾为这个谜题费劲心思。由于那个时期的人类知识水平有限,他们只能借由神话故事来诠释。且不说我国自古流传下来的盘古开天,女娲造人的故事,也不说《圣经》中记载的亚当夏娃的故事,今天,来给大家说说古欧美洲及亚洲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 挪威神话:巨人始祖之死创造万物 在挪威神话中,地球出现之前曾是两个世界:一个是火焰炽热的大陆,一个是冰冻的大陆。当冰冷与炽热之火接触之后,巨人始祖的巨型圣牛奥尔胡玛拉解冻复活过来,圣牛用牛乳哺育天神鲍尔和他的妻子,天神的孩子布里生有3个儿子,这3个儿子后来进行叛变并杀死了巨人始祖。巨人始祖死后,他尸体上的肉形成了土地;骨骼形成了山脉;头发形成了树木;血液形成了江河湖泊,巨人始祖被挖空的头骨形成了布满星星的天空。

远古波斯神话:至高之神创造人类 在波斯神话中是至高之神阿胡拉?马兹达创造了世界, 名为阿尔布兹的山脉不停生长了800年后终于接触到了天空,雨水从山顶流下形成了瓦卡什海和两条主要的河流。人类的种子经太阳40年的净化后被种下,结出了大黄叶柄植物, 这个植物的果实就是人类最早的情侣玛什耶和玛什耶那。经过50年之后,二人生育了一对孩子,然而在恶神安格拉的 诱导下,这对伴侣却将自己的两个孩子吃了。经至高之神阿胡拉的帮助,玛什耶和玛什耶那又恢复了善良的本性,越来越多的孩子出生,他们就是早期人类。 巴比伦神话:魔力女神死后造就天与地 埃利什与水神阿普苏和魔力女神蒂马特生育了数代天神,这些晚辈天神中伊阿是长兄,他有许多个弟弟。然而这些年纪不大的小天神很吵闹,让阿普苏和蒂马特无法入睡,于是阿普苏密谋策划要杀死这些小天神。然而消息不胫而走,伊阿抢先动手,将阿普苏杀死。蒂马特得知噩耗后发誓要进行报仇,没想到却在恶斗中丧生。蒂马特的身体被撕成两半,变成了天与地。

神话的历史化与历史的神话化

山东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1997年第1期(总第40期)神话的历史化与历史的神话化 ●金国政 马克思在论述希腊神话时说: 一个成人不能再变成儿童,否则就变得稚气了。但是儿童的天真 不使人感到愉快吗?他自己不该努 力在一个更高的阶梯上把儿童的真 实再现出来吗?每一个时代的固有 性格不是纯真地活跃在儿童的天性 中吗?为什么历史上的人类童年时 代,在它发展最完美的地方,不该作 为永不复返的阶段而显示出永久的 魅力呢?有粗野的儿童,有早熟的儿 童。古代民族中有许多是属于这一 类的。而希腊人是正常的儿童。1 作为中华民族核心组成部分的汉民族却是一个早熟的儿童。它当然也有过浪漫的幻想,纯真的天性,不幸其生长在一块不太肥沃的土地上,现实迫使它过早地担负起生活的重担,而把当年仰观深邃的星空时激发的一种新奇的想象置之脑后。因此,当本世纪初中国神话学刚刚兴起之时,不少研究者甚至为本民族没有象样的神话而感到难以为情。尽管这样,中国神话学的先行者们,包括鲁迅、周作人、顾颉刚、茅盾、钟敬文、陈梦家等做了大量的工作,从不同的角度切入神话研究,有探讨神话的文学意味的、有追溯神话的民俗本源的、有深究神话的文化内涵的……的确,神话尽管可以放在中国文学史讲章之首,然而神话研究越来越成为一门独立的学问,形成所谓的“神话学”。它是一门边缘学科,与文学、历史学、考古学、民族学、民俗学、社会学、人类学、宗教学甚或地理学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神话与中国信史的问题成为众人论述的热点。然而由于材料的限制,又不可能对此有一个统一的意见。张光直在《中国创世神话之分析与古史研究》中说:“神话是不是历史?这是每一个研究神话的人首先碰到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看:(1)神话资料可否作民族史与文化史的研究?(2)神话中记录的事件与文化背景有无历史上的真实性?”尽管问题本身只需以“是”或“不是”来回答,事实却远非如此简单。本文拟从我国历代的神话观谈起,探讨我国神话发展的特殊过程。 一 汉文古籍保存的神话甚为残缺不全,主要的在《山海经》、《楚辞?天问》、《淮南子》等中,而且其中多有牛氐牾之处,如三皇、五帝究竟系哪些人?共工到底死于谁手?尽管这样,经过几代学人的努力,更多的资料从古籍中整理出来,又有一些学者广泛深入民间,采集到更为丰富的活生生的神话资料(特别是我国各少数民族的神话,保存得尤为完备),因此目前的中国神话,虽然仍难以称得上系统,却也蔚为大观。从这些神话本身以及历代人对神话的态度,我们也许可以略窥神话与历史关系的端倪。 我国古代社会一直到清朝末年,人们对神话的普遍态度是将其历史化。在官修正史上,三皇五帝就煞有其事地坐在中国历史的源头。例如司马迁的《史记》,就设有《五帝本纪》一节。这种历史化倾向,我们可以一直把它追溯到孔子时代,而它的深层的心理依据, 32

梦想世界3D药师招式怎么搭配 药师招式搭配技巧

梦想世界3D药师招式怎么搭配药师招式搭配技巧梦想世界3D药师梦想世界3D药师招式搭配,此游戏自上线以来,一直深受玩家喜爱,那么想知道梦想世界3D药师梦想世界3D药师招式搭配的最新攻略及新闻信息么,下面跟着小骨来一起学习关于梦想世界3D药师梦想世界3D药师招式搭配的知识吧,希望各位玩家了解后能够对该游戏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梦想世界3D药师好不好?药师招式怎么搭配?药师这个名字大家一听大致就能猜到这个职业属于什么类型的,没错药师便是一个治疗辅助型的职业,下面铁骨小编就在这里为大家介绍一下药师的能力属性以及招式搭配攻略。 梦想世界3D药师好不好?药师招式怎么搭配? 职业:药师 定位:奶妈 特点:辅助职业,擅长群体治疗和增益 职业分析:药师在游戏中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治疗辅助型职业,不仅拥有强大的群体治疗能力,而且还能够为队友们增加各种增益buff,使得队友在战斗的时候就像打了鸡血一样强悍。当队员受到敌人攻击的时候药师便可以使用群体治疗技能将好友治愈恢复血量,而如果队友血量充足并没有被杀死的情况下边可以通过使用增益招式给友军增加更多的Buff效果,这样就能够让队友对敌人造成的伤害变得更大。 【招式推荐】 普降甘霖(普系):为己方多个单位回复生命,对宠物恢复时效果增加,招式等级提高,作用目标数量会有增加。 波澜不惊(巧系):为己方多个单位回复一定的生命并附加卸力状态,所受的伤害下降,持续多

个回合。 天罡战气(猛系):为己方目标附加战意状态多个回合,战意状态下,攻击伤害与治疗恢复量都得到增加。 其中普降甘霖这个普系招式不仅可以给我方多个单位进行恢复生命,而且还能够对宠物恢复时效效果,而波澜不惊这个巧系招式不仅可以恢复己方多个目标的生命,同时还能够使得受到的伤害下降,而天罡战气也是除了可以恢复生命之外更能够提升攻击伤害。总体来说这三个招式药师众多招式中最实用的。如果大家能够将这些招式等级进行提升,那么所带来的效果将会更大,大家不妨去试一试。 这就是今天小骨为你带来关于梦想世界3D药师梦想世界3D药师招式搭配的全部信息,了解更多关于梦想世界3D药师梦想世界3D药师招式搭配的攻略及资讯消息,敬请关注铁骨网,小骨一定会第一时间将梦想世界3D药师梦想世界3D药师招式搭配的最新消息带给各位玩家。

中国神话的三大变迁

中国神话的三次大变迁 2015-10-31刘毓庆 “神话”概念来自西方。中国神话研究,启动于20世纪初的西学东渐大潮中。一个世纪以来,研究者所持有的观念、理论、分类方式、研究方法等等,基本上是西式的。当下的研究路径,许多仍属西方各种理论的实践,真正从中国神话自身寻绎其理论的研究成果,还不够多。根据西方人的观念,中国学者普遍认定了这样的事实:神话是原始时代的产物。中国神话研究的开启者茅盾,给神话所下的定义是:“一种流行于上古民间的故事。”①中国人类学研究的开启者林惠祥,也认定“神话是原始心理的表现”②。半个多世纪以来出版的各类中国文学史教材,几乎都遵循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谈到的“随着这些自然力的实际被支配,神话也就消失了”的原则③,将神话作为远古先民的文学而置于书首,其后则不再提及。在这种观念支配下,汉代文献中的神话,如女娲补天、女娲造人、后羿射日、共工触山、盘古开天等等,变成了远古神话的经典内容;汉以后的神话,如《搜神记》、《封神演义》之类明确署“神”字号的作品,则被改题为志怪、神魔之类的名目,以表示神话已不再存在。至于20世纪后半期以来,出现的大量外星来客、宇宙大战以及死去几百年的人突然闯入现代生活或现代人闯入古代皇宫之类的神话电视、电影,则被命名为科幻片或穿越剧。但要问这些形式上分明与神话没有什么两样的故事,为什么不能叫做神话时,人们的回答会很简单,因为它们不是产生在上古时期。2008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创世神话比较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代表遗憾地表示:中国文献关于“创世神话”的记载太晚了!但是很少有人意识到:我们正在用西方人的概念来规范中国人的行为,在规范中发现了我们祖先行为的不规范性,于是有了深深的遗憾。但是为什么我们不能撇开西方理论的框架,从实际出发对中国神话的理论性问题作重新思考呢?将毕生精力倾注于中国神话研究的袁珂,晚年逐渐意识到西方理论导引下中国神话研究的缺陷,在1982年后提出了“广义神话”的概念④,认为“直到今天,旧的神话没有消失,新的神话还在产生”⑤,并撰写了《中国神话史》。但是他的观点并没有引起研究者的关注,甚至因为他没有接受西方的新理论而被边缘化。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笔者对于神话的思考已有三十余年。随着思考的不断深入,逐渐意识到:中国神话不是一个独立的文化形态,而是一种依附于历史文化思潮而存在的叙事形态和思维形态,是以神秘性思维方式为内核、叙事性表述为手段的表现艺术。因而即使在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仍有大量神话电视剧产生。被学者们以不同名目标识的所谓志怪、神魔、科幻片、穿越剧之类的艺术,其本质都是神话。神话创作在历史中,可能会有盛衰变化,但不可能消失。就中国神话史而言,它曾有过三次创作高潮,第一次在五帝三王时期,第二次在秦汉魏晋时期,第三次在元明时期。而三次高潮又分别体现着神话内涵的三次变迁。 一、五帝三王时代历史的神话化 神话创作高潮的产生,无疑是以神秘性思维高扬为背景的。中国神话的第一个高潮,便出现在历史上神秘性思维最为高扬、神权思想最为膨胀的“五帝”、“三王”时代。这也是当代神话研究

轩辕传奇模拟器安装教程_轩辕传奇手

轩辕传奇模拟器安装教程_轩辕传奇手游模拟器怎么用 轩辕传奇手游模拟器怎么用?轩辕传奇是一款大型MMORPG角色扮演游戏,韩系萌化的人物风格结合实时互动自由PK,真正做到千人同屏决战皇城。轩辕传奇手游模拟器怎么用?来看看吧! 轩辕传奇手游模拟器怎么用? 答:大家想要用电脑玩轩辕传奇手游,就需要在电脑上安装安卓模拟器BlueStacks,它可以实现手机游戏在电脑上运行。 1、首先,在电脑上下载并安装安卓模拟器BlueStacks,也可以下载靠谱助手、蓝光手游大师等。 注意:这里推荐大家下载靠谱助手,可以修改键盘,否则玩不爽噢~ 2、在模拟器中搜轩辕传奇手游游戏然后下载安装即可,小伙伴也可以先下载轩辕传奇手游 的apk文件到电脑上,再双击安装即可。 下载安卓模拟器安装软件:点击下载 下载轩辕传奇手游文件:点击下载 3、安装成功后,打开安卓模拟器BlueStacks,点击所有应用,找到轩辕传奇手游图标,双击打开之后安卓玩家就可直接登陆账号,这样大家就能在电脑上继续游戏了。 温馨提示: 当安卓模拟器安装完成之后,玩家朋友可以在桌面找到安卓模拟器的快捷方式图标打开,或者在开始-程序界面打开,打开之后,就可以运行安卓模拟器了。 安卓模拟器安装失败: 在进行安卓模拟器安装的时候,碰到模拟器界面安装的过程中一闪就没了,就代表安卓模拟器安装失败,这个时候你可以尝试以下步骤。

1.卸载当前的安卓模拟器,重新下载安装。 2.更新你的显卡,可以安装驱动精灵或者驱动人生,更新显卡后,再重复之前的步骤安装。 3.如果电脑硬件达不到要求是安装不了的,你可以去重新配置你的电脑再来安装安卓模拟器。 轩辕传奇手游模拟器怎么用的有关内容在这里就给大家的介绍的差不多了,还想了解更多轩辕传奇手游模拟器怎么用信息的朋友敬请关注铁骨网。

中国神话历史化进程中神话人物被淘汰的原因分析_金荣权

中国神话历史化进程中神话人物被淘汰的原因分析 金荣权* (信阳师范学院科研处,河南信阳464000) 摘要:神话的历史化是中国古代神话发生形变和质变,甚至散佚、消亡的核心原因。在神话历史化的过程中,神话人物被分成正义与非正义、善与恶、美与丑两大对立的阵营,一些在神话时代极其有名的大神因为无法纳入历史系统而被逐出中国文化的圣堂,还有一些大神奇异的长像或别的种种原因无法重新塑造而被无情地淘汰。 关键词:中国古代神话;历史化;神话的消亡;帝俊;韩流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768(2008)01-0035-04 在世界早期的文明古国中,包括古巴比伦、埃及、中国、印度、希腊,还有稍后的希伯来民族,毫无例外地都保存着丰富的神话传说,它们以口口相传的方式,叙说着自己民族的起源和早期的发展历史。而在这种原始神话圈中,中国是唯一没有确立神话时代中心神的民族,也是唯一没有形成原始体系神话的民族。从春秋到西汉时代所确立的以黄帝为中心神的五帝系统并非原始神话体系,而是在神话传说基础上进行改造、加工、整合之后所形成的历史体系。 中国古代神话在流传过程中逐渐发生形变和质变,甚至散佚、消亡,其原因很多,如神话的仙话化、神话的伦理化,而核心原因则是神话的历史化。先秦诸子出于/托古改制0的需要,编造出远古圣王的故事和他们的世系;春秋、战国的卿、相、士大夫们为了证明自己的祖源和血统,将古代的/神谱0变成了/家谱0;西周至汉代的儒者和史官们为了探求历史足迹或出于维护汉民族大一统的需要,创造确立了以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为核心的五帝系统。这些文化的、政治的、宗族的和历史的目的的实现,既是建立在神话历史化的基础之上,同时又推动了中国古代神话的历史化。 出于历史化的需要,将古代神话人物分成正义与非正义、善与恶、美与丑两大对立的阵营,于是,伏羲、女娲、黄帝、颛顼、少昊、帝喾、尧、舜、禹等成了道德的化身和正义力量的代表,而蚩尤、共工、鲧诸神则构成了神话传说时代邪恶势力的/轴心0。这样,一部中国古代的神话史就就成了一部人类社会的政治斗争史。 蚩尤、共工、鲧诸神尽管被蒙上恶名,但他们毕竟还是中国远古时代叱咤风云的大神,大凡了解中国古代神话的人都还能知道他们的名字,大致熟悉他们的事迹。而另外一些在神话时代极其有名的大神因为无法纳入历史系统而被逐出中国文化的圣堂,还有一些大神因为种种原因无法被改造而被无情的淘汰。这正是本文所探讨的重点。 一、不能纳入历史系统的神话人物被逐出文化圣殿 在中国古代神话的历史化进程中,从战国至秦汉以来,逐渐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上古历史演进系统)))五帝谱系,于是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等上古神话传说中的部族英雄便从此进入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圣殿,以远古帝王兼始祖神的双重身份接受华夏子孙们的顶礼膜拜。而诸如女娲、伏羲、炎帝等另外一些著名的神话人物和远古的部族祖先们虽没有进入五帝序列,却凭借他(她)们在神话时代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和对华夏民族的卓绝功勋,而成了早于五帝系统的/三皇0,虽是徒有虚名,但也是高高在上。 然而在中国的史前时代,活跃在神话天空中的并非仅仅是女娲、伏羲、炎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等部族始祖们,从神话记载来看,还有一些在远古时代影响巨大的神话英雄并没有进入这个序列,如传说中发明火的燧人氏、发明巢居的有巢氏、与颛顼同时的少昊氏等。这些人的名字在先秦的典籍中时常可见,并作为地位显赫的大神或始祖神的面貌而出现,少昊也曾一度被列为/五帝0之一。而汉代之后,他们出现的机会就越来越少了,大多数最终逐渐淹没于文化的荒漠之中。 35 *收稿日期:2007-11-06 本文为作者所主持的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中国古代神话与民族精神关系之研究0(项目编号为: 2005B W X004)的中期成果) 作者简介:金荣权(1964-),男,汉族,文学硕士。现为信阳师范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与古代文化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人类的起源概说说明文

人类的起源概说说明文 人类的起源概说说明文 随着社交网络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人喜欢在朋友圈上发布说说,用于分享快乐,宣泄伤感。什么样的说说才让人印象深刻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类的起源概说说明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人类的起源,在人类早期,就有许多这方面设想的神话。 比如《女娲造人》是中国的神话,《伊甸园里》是西方神话。尽管两则神话故事所产生的地点不同,可以看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但是它们也有许多共同点。第一,两则神话都认为人类并不是从来就有的,无论东方西方,古人早都思考人类起源问题。第二,两则神话都认为人类是被创造出来的’,都有创造人的神,不过一则设想为女娲,一则设想为上帝罢了。第三,制造人的材料都设想为泥土,大地是人类的母亲。第四,人的形象都是按照创造者自身的形象设计的。第五,两则神话又都说到人类为什么有男女性的差别。

在完全隔绝的状态下,东西方的想象竟有这么多相似点,这是非常有趣的。那时是人类童年时代,那种认识真是天真幼稚得可以,但是古人是很富有想象力的。如果把神话当作科学,像牛津的那个主教塞缪尔·威尔伯福斯那样,那就成为科学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如果把神话当作艺术,当作原始的文学艺术,那么古人的想象就具有永久的魅力。 关于人类起源,直到19世纪才走上科学的道路,达尔文的进化论,是19世纪三大科学发现之一。但是,科学的探索没有止步。随着人类考古业的发展,发现了许多古人类的化石,出现了许多关于人类起源的心血说。诸如:古人类学家认为从猿到人的进化分为四个阶段: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这四种不同时期的古人类化石,在体质特征和文化遗物上都有明显的差异,充分地反映出人类进化的四个阶段。还有的就是:海猿说、海陆双祖先复合说、外星人说等。这些学说都从不同角度来论说人类的起源。 无论是“海猿说”“海陆双祖复合说”还是“外星人说”,都在有力地向传统的“从猿到人”的进化论学说发出挑战,但要形成公认的科学结论,还证据不足。科学在发展,研究在深入,人类将用自己的智慧,来解开自身的谜团。

浅谈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的区别和联系

浅谈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的区别和联系 从广义角度来说,故事指民众口头创作和传播的带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叙事作品的总称,包括神话、传说、童话、生活故事、寓言、笑话等。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的联系和区别从钟敬文与乌丙安的话中可窥探大概: 传说大都跟神话和民间故事一样,是一种虚构性的作品。(钟敬文) 民间故事中的假想内容时有一些原始观念的痕迹,但整个内容并不像神话那样全部概括着原始人类的认识和观念。民间故事的人物和情节,几乎很少有附会到具体事物上的,有的故事即使关联到某些事物上,但在内容的基本特色上与传说内容的生活特色也有区别。(乌丙安) 神话是人类在远古时期所创造的反映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高度幻想性的故事。是“讲述真理的谎言。”传说是民众口头创作和传播的描述特定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解释某种地方风物或习俗的传奇故事。就二者的体裁特征和传播方式而言,神话与传说都是散文体的口述故事。相对于神话,传说的创作者是没有特定作者的民众或群体,其内容与历史上的实有之人、实有之事或特定地方的风物或习俗两个方面的事实相联系。 一部分上古时期的传说与神话交融在一起,神话是传说产生的源头之一。如三皇五帝时代的禹帝,他在神话中的形象本是一条虫,而上古也有人性化了的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传说,两种故事产生的时代有先后之别,但后来同时在人们的口头传播。神话的思想内容主要是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对当时社会生活的反映、反映先民征服自然的愿望与追求,充满奇丽荒诞的幻想。传说的人物和情节也有一定程度的超现实因素,传说的故事富于传奇性,许多传说的传奇性效果是靠超现实的魔幻情节来制造的,如杨柳青年画传说中关于画会“鼓”的故事——画中的动物、植物会变成真的,画中的毛驴会下来给穷苦人拉磨;白蛇传中蛇能变人、会施法术等,都是神异性的情节,与原始文化中的神话思维是一脉相承的,只不过这些情节在传说中不像在神话中那样占主导位置。 这些讲的都是神话与传说的联系,二者也有区别: 第一,二者的故事主人公有不同的属性。神话的主人公是神,其故事以神格为中心。传说的主人公是人,而且很多是历史上有真名实姓的人,其故事比神话更接近现实生活,其超现实因素的内容是有限的,不占主导地位。如神话中上古皇帝与蚩尤的战争,作战过程不是常人之间的厮杀,而是主人公做法,“纵大风雨”、“作大雾”,或请神助战,或命猛兽攻战,整个战争都是神灵之间的较量,现实性成分很少。而关于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传说故事,双方的作战过程是常人的武力和智谋的较量,其中也有孔明做法、借东风的情节,但这种情节只是局部内容,是整个故事的点缀,传说的情节整体上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第二,神话与传说都有超现实的幻想,但神话的幻想符合原始思维的逻辑,在神话存活的原始部族的生活和信仰里,具有神圣性和真实性。即神话的超现实情节传播者信以为真,传说的幻想只是为增强故事的传奇性而存在,并不为传播者所相信。 狭义的故事,指民众口头创作的内容具有泛指性、虚指性和生活化特征的散文叙述作品,是指神话、传说以外的散文叙事作品。 传说与民间故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民间传说与民间故事之间彼此渗透,相互影响,二者有时可以相互转化,即故事的传说化和传说的故事化。二者的区别在于:第一,传说总是和纪念物联系,围绕客观实在物进行叙事。如《卧龙岗来历》《冬至吃饺子》等;而民间故事却无须围绕客观实在物构建故事。如《八百老虎闹东京》等。第二,传说中的主人公一般是历史上的实有人物,叙述的事件有时间、地点,如刘、关、张的传说,王蟒撵刘秀的传说等,都是历史上实有其人,再经过民众的艺术加工,流传民间;而民间故事不受具体时间、空间的局限,民众可以自由幻想和虚构。如王二、张三等,历史上没有其人,是人们的幻想和虚构的。

中国经典历史神话故事精选5篇

中国经典历史神话故事精选5篇 我们都知道历史是过去式了,但是过去历史中会留下很多对现在有用的东西。历史的好多事情都可以激励我们现代生活。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5篇历史神话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历史神话故事精选篇1 听人家说,从前,有个孩子名字叫马良。 父亲母亲早就死了,靠他自己打柴、割草过日子。他从小喜欢学画,但是,他连一支笔也没有啊! 一天,他走过一个学馆门口,看见学馆里的教师,拿着一支笔,正在画画。他不自觉地走了进去,对教师说:"我很想学画,借给我一支笔能够吗?";教师瞪了他一眼,"呸!";一口唾沫啐在他脸上,骂道:"穷娃子想拿笔,还想学画?做梦啦!";说完,就将他撵出大门来。马良是个有志气的孩子,他说:"偏不相信,怎样穷孩子连画也不能学了!"; 从此,他下决心学画,每一天用心苦练。他到山上打柴时,就折一根树枝,在沙地上学着描飞鸟。他到河边割草时,就用草根蘸蘸河水,在岸石上学着描游鱼。晚上,回到家里,拿了一块木炭,在窑洞的壁上,又把白天描过的东西,一件一件再画一遍。没有笔,他照样学画画。 一年一年地过去,马良学画从没有一天间断过。他的窑洞四壁,画上叠画,麻麻花花全是画了。当然,进步也很快,真是画起的鸟就差不会叫了,画起的鱼就差不会游了。一回,他在村口画了只小母鸡,村口的上空就成天有老鹰打转。一回,他在山后画了只黑毛狼,吓得牛羊不敢在山后吃有一个晚上,马良躺在窑洞里,因为他整天地干活、学画,已经很疲倦,一躺下来,就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不明白什么时候,窑洞里亮起了一阵五彩的光芒,来了个白胡子的老人,把一支笔送给他:"这是一支神笔,要好好用它!";马良接过来一看,那笔金光灿灿的;拿在手上,沉甸甸的。他喜得蹦起来:"谢谢你,老爷爷,";马良的话没有说完,白胡子老人已经不见了。 马良一惊,就醒过来,揉揉眼睛,原先是个梦呢!可又不是梦啊!那支笔不是很好地在自己的手里吗! 他十分高兴,就奔了出来,挨家挨户去敲门,把伙伴都叫醒,告诉他们:"我有支笔啦!";这时才半夜哩!他用笔画了一只鸟,鸟扑扑翅膀,飞到天上去,对他喊喊喳喳地唱起歌来。他用笔画了一条鱼,鱼弯弯尾巴,游进水里去,对他一摇一摆地跳起舞来。他乐极了,说:"这神笔,多好呀!";马良有了这支神笔,天天替村里的穷人画画:谁家没有犁耙,他就给他画犁耙;谁家没有耕牛,他就给他画耕牛;谁家没有水车,他就给他画水车;谁家没有石磨,他就给他画石磨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消息很快地传进了邻近村里一个大财主的耳朵。这财主,就派两个家了来把他抓去,逼他画画。

中国神话故事

中国神话故事 中国神话故事是中国古代人们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在劳动生活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一种文学样式。它是人类幼年时期通过幻想对天地宇宙、人类起源、自然万物、生命探索、部族战争、劳动生活的稚拙的解说。中国神话故事展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天地万物天真、朴素、真诚、美好的艺术想象,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中国神话故事在民间口耳相传,它的神奇、瑰丽,反映出无穷的艺术魅力。中国神话故事一直影响了周边一些国家开始癔造“神话”,不过它们的现创“神话”没有那种经过时间传说的历史厚重感,全是近代才开始编写的,全是造假。 特点 中国神话一直是人类最早的幻想形口头文学作品,上古的《山海经》有好多中国神话的影子,这是世界上最早有文字记载神话故事的典籍,独一无二,足以申请吉尼斯。中国神话创造了人类童年时期的产物,文学的先河。中国神话产生的基础是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和人们为争取生存、提高生产能力而产生的认识自然、支配自然的积极要求。 神话故事中充满神奇的幻想,它把原始劳动者的愿望和世界万物的生长变化都蒙上一层奇异的色彩。神话中神的形象,大多具有超人的力量,是原始人类的认识和愿望的理想化。它是根据原始劳动者的自身形象、生产状况和对自然力的理解想象出来的。狩猎经济比较发达的部落,所创造的神话人物大多与狩猎有关。农耕发达的部落所创造的神话人物多与农业有关。人以刀斧、弓箭为武器,神话中的人物也就变成以这种工具武装起来的英雄。神话中的主人公被想象为超人的,但有时也要遇到挫折和厄运。它反映了神话幻想的现实制约性。透过神话幻想的折光,从神话人物的作为和斗争,可以约略看到当时的人的作为和斗争。神话来源 神话来源于原始社会时期,人类通过推理和想象对自然现象作出解释。但是由于这时的认识水平非常低下,因此经常笼罩着一层神秘的色彩。 神话是人们借助于幻想企图征服自然的表现。神话中神的形象大多具有超人的力量,是原始人类的认识和愿望的理想化。 神话中的人物大多来自原始人类的自身形象。狩猎比较发达的部落,所创造的神话人物大多与狩猎有关;农耕发达的部落所创造的神话人物多与农业有关。神话中的英雄也以刀斧、弓箭为武器。从神话中,可以看到先民的一些事迹。 不论是世界文明发生最早地区的原始社会民族,还是当今世界上还处在原始社会的民族,他们流传的许多神话故事都大同小异。 神话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区域性,不同的文明或者民族都有自己所理解的神话含义。但是,在全球各地,也出现过对同一种现象充满惊人相似性描述的神话。例如关于上万年前的全球大洪水的神话在许多地区的同一时期都有类似的描述。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