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测量设备校准周期的确定和调整方法指南-CNAS

测量设备校准周期的确定和调整方法指南-CNAS

测量设备校准周期的确定和调整方法指南-CNAS
测量设备校准周期的确定和调整方法指南-CNAS

CNAS技术报告

测量设备校准周期的确定和调整方法指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前言

本文件根据ISO/IEC 17025:2017《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参考ILAC-G24/OIML D 10《测量设备校准周期的确定指南》和NCSL RP-1《校准周期的确定和调整》制定,提出了测量设备校准周期的确定和调整方法,并给出了具体的应用实例,为实验室在校准测量设备时提供指导。

实验室可参考本文件,根据设备的具体情况,如使用用途、历次校准结果、期间核查结果、稳定性、维护保养、使用频率、环境条件等,综合考虑设备使用的风险大小和成本投入,来确定和调整其校准周期。

本文件包含2个资料性附录。

本文件由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福建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山东电力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阳、安平、林志国、张明霞、周思旭、林景星、范巧成。

测量设备校准周期的确定和调整方法指南

1目的和范围

本文件提出了测量设备校准周期的确定和调整方法并给出了具体的应用实例,为相关机构在校准测量设备时提供指导。

本文件适用于检测/校准实验室、检验机构、标准物质生产者和能力验证提供者等合格评定机构(以下统称“实验室”)。

本文件的测量设备(简称设备)包含测量仪器、测量标准和辅助装置等。

当法律法规或规范对校准周期有强制要求时,实验室应满足相关规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2.1I SO/IEC 17025:2017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

2.2R B/T 197检测和校准结果及与规范符合性的报告指南

2.3J JF 1094测量仪器特性评定

2.4I SO/IEC指南99:2007 国际计量学词汇基础和通用概念及相关术语(VIM)

2.5J JF 1001—2011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

3术语和定义

ISO/IEC指南99(VIM)和JJF 1001中界定的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校准周期calibration interval

特定项目的测量设备连续、有计划的校准的时间间隔。

3.2测量可靠性measurement reliability

某个指定属性项目的测量设备符合性能规范的概率(校准周期分析的一个基本假设:测量可靠性是设备历次校准时间的函数)。

4确定需要校准的设备

ISO/IEC 17025:2017的6.4.4规定:“当设备投入使用或重新投入使用前,实验室应验证其符合规定的要求”。对设备进行验证的手段包括校准和核查。

ISO/IEC 17025:2017的6.4.6规定:“在下列情况下,测量设备应进行校准:当测量准确度或测量不确定度影响报告结果的有效性,或为建立所报告结果的计量溯源性,要求对设备进行校准”。

不是所有的设备都需要进行校准。实验室应根据设备的使用用途,判断设备应用于不同的测量方法时对结果的影响程度,当校准带来的贡献对测量结果总的不确定度有显著影响时应进行校准。

注:实验室根据设备对结果不确定度的贡献来确定是否对其进行校准时,应确定显著影响的定量判定规则,例如对结果不确定度贡献值≥10%的设备应进行校准。

影响报告结果有效性、需要校准的设备类型可包括:

●用于直接测量被测量的设备,如测量质量所用的天平;

●用于修正测量值的设备,如温度测量设备;

●用于从多个量计算获得测量结果的设备,如校准扭矩扳子检定仪杠杆力臂长度

和砝码力值的设备;

5设备校准的基本要求

5.1校准方案

实验室应制定设备校准方案,校准方案应包括设备的准确度要求、校准参量、校准点/校准范围、校准周期、校准方式(送校或现场校准)等信息。制定校准方案时,实验室应参考检测/校准方法对设备的要求、实际使用需求、成本和风险、历次校准结果的趋势、期间核查结果等因素。实验室应对已制定的校准方案进行复评,必要时做出调整。

5.2校准服务机构

实验室应对校准服务机构按ISO/IEC 17025的6.6“外部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进行管理,选择的校准服务机构应满足CNAS-CL01-G002《测量结果的计量溯源性要求》的溯源途径要求,实验室应将校准方案的详细需求传达校准服务机构,并对校准服务机构进行评价和监控。

5.3校准证书的确认

收到校准证书后,实验室应进行确认,确认应至少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a)校准证书的完整性和规范性;

b) 根据校准结果作出与方法要求和预期使用要求的符合性判定;

c)适用时,根据校准结果对相关设备进行调整、导入校准因子或在使用中修正。

5.4校准结果的符合性判定

对校准结果进行符合性判定时,实验室应将其开展项目的检测和校准方法对设备的要求和使用需求作为判定依据,判定方法可参考JJF 1094《测量仪器特性评定》或

RB/T 197《检测和校准结果及与规范符合性的报告指南》。

注:若设备校准结果符合某准确度等级要求(或合格),但不符合所开展项目的检测/校准方法的要求,则该设备不满足要求;相反,若设备的校准结果不符合某准确度等级要求(或不合格),但校准结果符合检测/校准方法要求,则该设备满足要求。

6设备校准周期的确定

6.1设备定期校准的主要目的

实验室对设备进行定期校准的主要目的有:

●建立、保持和证明设备的计量溯源性;

●改善设备测量值与参考值之间的偏差及不确定度;

●提高设备不确定度的可信性;

●确定设备性能是否发生变化,该变化可能引起实验室对之前所出具结果的准确

性产生怀疑。

6.2设备初始校准周期的确定

设备初始校准周期的确定应由具备相关测量经验、设备校准经验或了解其它实验室设备校准周期的一个或多个人完成。确定设备初始校准周期时,实验室可参考计量检定规程/校准规范、所采用的方法和仪器制造商建议等信息。此外,实验室可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预期使用的程度和频次;

●环境条件的影响;

●测量所需的不确定度;

●最大允许误差;

●设备调整(或变化);

●被测量的影响(如高温对热电偶的影响);

●相同或类似设备汇总或已发布的测量数据。

6.3设备校准周期的调整

ISO/IEC 17025中6.4.7规定:“实验室应制定校准方案,并进行复审和必要的调整,以保持对校准状态的信心。”实验室制定校准方案后,应在后续使用中结合设备的使用情况和性能表现作出必要的调整。设备的校准周期以及后续校准周期的调整一般应由实验室(或设备使用者)确定,并以文件化的形式规定。如果设备的校准证书中给出了校准周期的建议,实验室可根据自身情况决定是否采用。

6.4设备后续校准周期调整需考虑的因素

设备后续校准周期的调整,一般应考虑以下因素:

●实验室需要或声明的测量不确定度;

●设备超出最大允许误差限值使用的风险;

●实验室使用不满足要求设备所采取纠正措施的代价;

●设备的类型;

●磨损和漂移的趋势;

●制造商的建议;

●使用的程度和频次;

●使用的环境条件(气候条件、振动、电离辐射等);

●历次校准结果的趋势;

●维护和维修的历史记录;

●与其它参考标准或设备相互核查的频率;

●期间核查的频率、质量及结果;

●设备的运输安排及风险;

●相关测量项目的质量控制情况及有效性;

●操作人员的培训程度。

7设备后续校准周期的调整方法

本文件给出两类校准周期的调整方法,即反应调整法和期间核查法,供实验室参考和使用。

7.1反应调整法

反应法是基于设备之前历次校准结果进行校准周期的调整。该方法直观且易于应用,实验室不需要建立模型或预测将来的测量可靠性变化。本文件介绍其中两种便于使用的方法,即简单反应调整法和增量反应调整法。

7.1.1周期调整的判定原则

反应调整法是基于风险考虑,根据设备初始校准后、经一定时间间隔(初始校准周期)的后续校准结果来确定后续校准周期:

1)若校准结果位于最大允许误差的80%内,则后续的校准周期可延长;

2)若校准结果超出最大允许误差,则后续校准周期应缩短;

3)若校准结果位于最大允许误差80%和100%之间,或对校准结果的符合性难以做出判断,则实验室应考虑缩短校准周期或增加期间核查频次,对设备的

性能做进一步验证。

注:在本文件中,检测/校准方法对设备的要求用“最大允许误差”来表述,泛指方法对设备所规定的各项技术指标,包括示值误差、重复性、稳定性、检出限、鉴别阈等。

7.1.2简单反应调整法

简单反应调整法是一种最简单的调整校准周期方法,有时也称为“自动调整法”

或“阶梯调整法”。

若校准结果在最大允许误差内且符合7.1.1中1)的情况,则通过增量系数a 来延长校准周期;若校准结果超出最大允许误差,则通过减量系数b 来缩短校准周期。新的校准周期1I 可通过公式(1)进行计算:

10(1)I I a =+或10(1)I I b =- (1)

式中,I 0为调整前的校准周期。

实验室应设定适当的a 和b 的值。a 和b 值的设定决定后续校准周期的调整。通常情况下,实验室可以先设定a 值和长期平均测量可靠性目标R t 的值,b 可以通过公式(2)计算:

/(1)1(1)t t R R b a --=-+ (2)

a 和

b 的值与设备的测量可靠性目标相关。例如,a 取0.1、b 取0.55可获得大约90%的测量可靠性目标。

实验室在选择系数a 时应进行权衡:a 值选的越大,则该方法可使校准周期从初始值接近“正确值”的速度越快;若a 值选的较小,校准周期接近“正确值”的速度较慢,但校准周期一旦达到正确值,较小的a 值可使其更好的保持在“正确值”附近。

简单反应调整法的缺点是实验室无法确认校准周期在什么时间达到了“正确值”。 7.1.3 增量反应调整法

增量反应调整法也是基于历次校准结果对校准周期进行调整。该方法的最终测量可靠性目标R 由实验室直接设定。该方法调整后的校准周期1m I +与调整前的校准周期

m I 的关系见公式(3)。

11111[1()()]m m y y m m m I I R R ++-++=+?- (3)

其中,1m +?与m ?的关系见公式(4)。

112

m m

m m y y ++-??=

,001,1y ?== (4)

式中:

m I ——第m 次校准时的校准周期; m ?——第m 次校准周期调整的系数;

R ——测量可靠性目标;

m y ——计算因子,当第m 次校准结果满足要求时1m y =,当第m 次校准结果不

y ;

满足要求时0

m

m——校准周期的调整序号。

在调整校准周期过程中,若设备的性能稳定(校准结果持续满足要求),则在达到校准周期“正确值”的过程中,周期调整的幅度逐渐减小。

增量反应调整法的优点是可改善周期调整过程中偏离其“正确值”的负面影响因素。

7.2期间核查法

该方法适用于实验室配置了核查标准、且核查标准的准确度等级高于被核查设备的情况,实验室可通过期间核查结果来决定是否对被核查设备进行校准。

期间核查法要求每次试验前或定期使用核查标准对重要参数及关键测量点进行核查。当核查结果未超出最大允许误差,且设备的稳定性较好时,不需要校准;当设备稳定性差,核查结果接近且有超出最大允许误差的趋势时,应及时采取措施并进行校准。

例如,根据GB/T 231.1《金属材料布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实验室使用布氏硬度计进行硬度试验前,每次都通过标准硬度块对所使用的范围/标尺进行核查,将核查结果记录下来。若核查结果与标准硬度块标准值的差值在0.5%以内,则满足要求;否则,不满足要求。每次核查结果应保存一段时间(如一个校准周期),以便监测硬度计的再现性和稳定性。若每次核查结果都满足要求且上次校准后硬度计的稳定性较好,则无需再校准;若发现核查结果虽满足要求但接近最大允许误差,且历次核查结果反映设备有超出最大允许误差的趋势,则实验室应及时采取措施并进行再校准。

7.3调整方法的选择和注意事项

简单反应调整法和增量反应调整法都是基于设备历次校准结果来确定校准周期的,采用这两种方法的前提条件是设备未发生大修或更换,大修或更换的设备不应参考设备之前的历次校准结果,而应按新设备处理。

期间核查法只是核查设备一个或几个关键测量点/参量,若核查的测量点和设备实际使用的测量点接近,则核查结果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若设备的核查范围远远小于设备的使用范围,则核查结果不能作为设备是否需要校准的依据,校准周期也不宜确定的过长。

实验室确定和调整设备的校准周期时,除参考历次校准结果和期间核查结果外,还应综合考虑延长周期的风险和本文件6.4条的相关因素。实验室应对不同的设备制定合理的校准周期,过长的校准周期会导致设备失准或失效;过短的校准周期会增加校准费用及成本。

注:设备校准周期不宜超过3年。对于校准周期较长的设备,实验室应有充分有效的技术手段(如期间核查等)作为支撑。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简单反应调整法应用实例

例如,设备为3等量块(负10块组),其初始校准的时间间隔12I =0月,取0.2a =、

90%t R =,按照公式(1)计算0.8b =,其历次校准结果见表1。

表1. 3等量块(负10块组)的历次校准结果

第1次校准结果符合要求(符合3等)且小于最大允许误差的80%:

0(1)12(10.2)14(I I a =+=?+≈1月)

第2次校准结果符合要求(符合3等)且小于最大允许误差的80%:

21(1)14(10.2)17(I I a =+=?+≈月)

第3次校准结果符合要求(符合3等)且小于最大允许误差的80%:

32(1)17(10.2)20(I I a =+=?+≈月)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增量反应调整法应用实例

例如,设备为M 1等级砝码(均带调整腔),其初始校准的时间间隔012I =月,测量可靠性目标设定为90%R =,其历次校准结果见表2。

表2. M 1等级砝码的历次校准结果

第1次校准结果符合要求(符合M 1等级)且小于最大允许误差的80%:

10111

11,1,12

y -=?=?=

=

111111101[1()()]12[11(0.9)(0.9)]22.823()y y I I R R --=+?-=?+?-?=≈月

第2次校准结果不符合要求(不符合M 1等级),经调修后合格(符合M 1等级):

21201

10,1,0.52

y -=?=?=

=

221100212[1()()]23[10.5(0.9)(0.9)]12.6513()

y y I I R R --=+?-=?+?-?=≈月

第3次校准结果符合要求(符合M 1等级)且小于最大允许误差的80%:

32310

0.5

1,0.5,0.252

y -=?=?=

= 331111323[1()()]13[10.25(0.9)(0.9)]15.92516()y y I I R R --=+?-=?+?-?=≈月

第4次校准结果符合要求(符合M 1等级)且小于最大允许误差的80%:

434110.25

1,0.25,0.252

y -=?=?==

331111434[1()()]16[10.25(0.9)(0.9)]19.620()y y I I R R --=+?-=?+?-?=≈月

参考文献

[1] ILAC-G24:2007/OIML D 10:2007(E), 测量设备校准周期的确定指南

[2] NCSL RP-1:2010, 校准周期的确定和调整[S]

[3] CNAS-CL06:2014, 测量结果的溯源性要求

[4] GB/T231.1—2009,金属材料布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S]

设备管理制度与表格范本

SBGL-07-01 设备管理与维护办法 设备管理与维护办法 1.目的 为规范设备管理与维护,保持其精度与效率,降低设备故障率、保证生产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办法。 2.适用范围 本公司所辖设备。 3.实施程序 3.1.设备相关技术资料建立与完善 3.1.1.设备维护人员根据设备类型建立“机械设备保养标准”,重点机械设备操作说明及“机械设备日常保养点检卡”,“机械设备二、三级保养点检卡”,并根据其运作情况进行完善。 3.1.2.各相关单位应对重点且难以维修的设备,初次维修后应建立其维修作业技术资料,以便再次维修使用。 3.2日常保养作业 3.2.1权责区分 (1)执行者:设备当日派工的操作者必须熟悉该设备的操作方法,方可上岗操作。 (2)监督者:各生产车间班、组长及课(副)长。 3.2.2日常保养的执行 (1)操作者每班依“机械设备保养标准”或“机械设备日常保养点检卡”,对所辖设备仔

细进行日常保养。 (2)每班保养完毕结合设备运行状况应如实填写“机械设备日常保养点检卡”。 (3)设备出现异常时应及时停机向部门主管报告,该主管以维修通知单通知维修人员处理并建立“设备维修记录表”。 3.3 设备异常处理 设备维护人员接到维修通知单后,尽快组织人员前往处理。 3.4 二、三级保养作业 3.4.1权责区分 (1)执行者:本厂设备维护人员。 (2)监督者:设备单位主管。 3.4.2 二、三级保养执行方法 (1)设备维护人员依据设备及生产状况拟定“设备年度保养计划表”,按设备年度保养计划表,每月拟定______月保养计划表确定具体保养时间,由机电主管签核,各相关单位主管会签后生效。且在生产计划中排出该设备保养时间。 (2)二、三级保养执行时间进行前二天,设备所属单位应对所保养之机台进行彻底的清洁。 (3)设备维护人员根据该设备二、三级保养点检卡内容及其保养标准之要求认真完成其保养,保养结束后,如实填写“机械设备二、三级保养点检卡”,经设备所属单位及本部门主管签核后,由机电存档。 (4)若因生产较紧且设备状况较好之情形下,不能按计划实施保养时,可调整为其它设备进行保养,而该设备必须在一个季度内重新列入计划实施保养。 3.5 设备配件管理

基础设施管理控制程序

1.目的 为满足本公司的生产和服务的要求,对所需的基础设施进行有效管理。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工作设施,生产设备及相关辅助设备设施的配置、使用、维护、维修管理。 3. 职责 办公室负责厂房、办公楼、水电气供应设施,消防及通迅设施、运输车辆(不含公司内部产品运转工具)等的管理。 工程部负责公司主要生产设备、辅助设备、备品备件的管理。 相关部门负责正确使用、维护和保养相关设施、设备。 4. 工作程序 工作设施的管理 厂房、办公楼、水电供应设施,消防、通迅设施,信息系统及运输车辆等的购置,根据项目大小类别由总经理或指定项目负责人,成立专门小组,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评审,总经理批准后由办公室具体组织实施。 实施过程中的记录、图纸,资料交文控中心归档保存。 实施投入前,由办公室制定有关的管理规范,操作要求,日常和定期维护保养计划和方案,并组织实施。 生产设备的管理 设备的分类。 按用途分为: 主要生产设备:指用于生产加工产品的设备。 辅助设备:如模具、周转箱、周转车等。 备品备件:设备上的易损、易耗件。 设备的采购 a.整条生产线,大型复杂、精度要求高或贵重的生产设备的采购,由总经理组织工程负责 人和生产部及相关部门人员,进行市场调研、可行性论证后再形成文件。由总经理批准 后,同供货商进行谈判,签订采购合同,实施采购。 b.一般生产设备和辅助生产设备的采购,由使用部门提出规格型号,技朮要求,经总经理 批准后实施。 c.自制设备由工程部生产工程组制定设计方案组织制造,需要外购的零件填写<<请购 单>>,经总经理批准后交采购科实施采购。要求难度大、复杂的自制设备要保持完整的 技朮资料。 d.设备备品备件的采购,由使用部门填写<<请购单>>,经总经理批准后交采购科实施采购。

设备软件管理规范(含表格)

设备软件管理规范 (ISO9001-2015) 1.目的 1.1本指导书的目的是为了使设备的软件得到有效保障。 2.范围 2.1本指导书适用于设备控制程序所规定的设备。 3.定义 3.1 设备软件:包括整条生产线的系统软件、用户软件及其零部件的系统软件、用户软件。 4.职责 4.1制造工程师(工艺)负责在设备引进时,编制好《设备软件台帐》,并做好设备软件的存档。 4.2设备工程师负责用户程序的定期备份。 5.内容 5.1 项目阶段 5.1.1 在设备选型,签定采购协议时,制造工程师(工艺)应要求供应商提供所有设备及其零部件的正版的系统软件。

5.1.2 在设备进公司开箱验收时,制造工程师(工艺)应根据协议在《开箱验收单》中详细记录设备软件情况,并注明软件供应商。 5.1.3 在设备调试验收时,制造工程师(工艺)应要求设备供应商提供合格的,完整的设备用户 程序。并要求供应商整理现场工控机,列出该设备上所有零部件须使用的系统软件和用户软件台帐,存档在该工控机如下路径D:\user:\program list,格式采用《设备软件台帐》.同时删除工控机中不需要的程序和软件 5.1.4 在项目调试验收时,制造工程师(工艺)应组织项目供应商对该项目以后的维护人员进行 系统软件和用户程序的使用培训,并确保其基本掌握。 5.1.5 项目调试验收合格后,制造工程师(工艺)要对设备及其零部件的用户程序进行一式两份 的存档,一份以光盘形式,并对光盘进行编号管理,编号规则为ACR-PXX-SXXXX,其中,PXX为设备生产线编号,SXXXX为0至9的数字;一份存档在公司服务器中,并在《设备软件台帐》中详细标明其存档路径。 5.2维护保养阶段 5.2.1设备工程师负责对设备软件的维护和管理,在生产使用过程中凡是涉及到系统软件

设备管理和预防性维护程序(含表格)

设备管理和预防性维护程序 (ISO9001-2015/IATF16949-2016)1.0目的 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满足产品质量的要求。 2.0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生产设备的管理。 3.0引用文件 3.1《设备使用维护保养规定》 3.2《设备大修理(项修)管理标准》 3.3《设备润滑管理规定》 3.4《设备事故分析与处理标准》 3.5《设备机械能力的(Cmk)测算规定》 3.6《设备固定资产管理规定》 3.7《设备备件管理标准》 3.8《设备前期管理规定》 3.9《设备点检管理标准》 3.10《技术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 3.11《员工任职条件和培训管理程序》 4.0术语 无 5.0职责

5.1设备部门(设备管理室)是本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制订设备管理标准和保养规范,审定设备操作规程,编制年度设备保养、大修(项修)、更新、改造计划和关键设备的预防性维护措施,并监督实施。 5.2设备部门(设备管理室)负责现场设备的基础管理工作,实施上级部门下达的各项设备维护、保养计划,确保设备故障停机率等指标的实现。 5.3设备的使用者负责按规定正确使用设备,以及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 6.培训与资格 本程序相关人员必须经本程序的培训 7.0程序 7.1设备的选型、采购和验收 7.1.1设备的选型 根据本公司《企业战略》确定的当前和未来产品实现过程的需要,综合考虑加工精度要求、产量,与前后道工序的衔接,设备的价格、性能等因素,进行设备的选型。关键、重大设备的选型由分管设备的副总经理组织项目小组,经调查考虑后报总经理,必要时经董事会讨论决定。 7.1.2设备的采购 根据本公司的《企业战略》,在初步选型的基础上,由制造部填写《设备采购申请表报主管副总经理审批,工务部可采用招标的方式选购设备。 7.1.3新购设备进厂后,设备部门(设备管理室)负责会同使用部门、采购部门、技术部共同进行开箱检查,随机附件由使用部门保管,随机备件入备件库,技术资料入档案室,同时记录在设备开箱检查验收单上(附表15)。 7.1.4设备安装调试完成后,须经合同规定的试运行后,由设备部门(设备管

检测设备管理程序(含表格)

检测设备管理程序 (ISO9001:2015) 1.0目的 建立完整的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控制程序,以规范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维护保养及校验作业,确保测量和试验设备的准确性及被检测的产品特性符合规定要求。 2.0 范围 本厂内所有用于检验、测量和试验的工具或设备的校验及维护保养作业均适用本程序。 3.0相关文件: 3.1《采购控制程序》 4.0职责 4.1品管部是本程序的归口行政部门,负责本程序的制定与保持工作; 4.2品管部:负责检验设备的编号、建帐、外校送检作业。 4.3相关部门:负责本部门检测设备的正确使用及日常的维护、保养作业。 5.0工作程序 5.1检测设备:指检验、测量或分析产品特性值的相关工具或设备,如:卡尺、万用表等。 5.2各部门根据产品制造需求,填写《申购单》,经总经理批准,由采购人员组

织采购。 5.3 验收及分类管理 5.3.1品管部对采购进厂的检测设备,按《申购单》的内容要求和产品说明书进行验收,合格后贴上合格标签,记录于《设备设施一览表》,如不合格需退回供应商,具体依《采购控制程序》。 5.3.2品管部对所有检测设备需登记于《设备设施一览表》,并进行编号、注明校验方式、使用部门、校验日期、校验有效期等。 5.4 检测设备的外校 5.4.1对外校的检测设备由品管部选择具有国家认可的计量检测单位,并将需外校的检测设备在有效期内“外校”。 5.4.2 所有外校合格的检测设备只需保留原校验标签,不需本公司合格标签,但需记录于《检测设备履历表》。 5.4.3对于无法实施外校的设备,必须执行每日开机前的点检,并且在点检合格后填写《测量仪器点检记录》,若点检不合格则立即报告上级处理。 5.5 检测设备内校计划 5.5.1品管部必须制定校验周期并记录于《检测设备履历表》。 5.5.2品管部根据校验周期,需在下次校验期前向检测设备使用部门发出《联络单》。 5.5.3检测设备使用部门接到《联络单》后,将检测设备交到品管部做内校或外校,当校验合格后,由品管部通知使用部门领回检测设备。

设备管理规程(含表格)

设备管理规程 1.目的 建立设备管理规程,规范、指导仪器和设备的选型、购置、安装、验收、调试和动态管理。 2.范围 全厂生产设备、检验仪器、计量器具和公用设施等。 3.责任 设备部、生产部、质量管理部及其相关工作人员。 4. 内容 4.1 设备的选型 4.1.1设备选型基本标准 4.1.1.1 设备的生产厂家应是具备合法经营身份,有由国家及地方政府注册登记、批准颁发的营业执照、设备和计量器具生产许可证和所需的设备生产批准文号; 4.1.1.2 仪器仪表和设备的生产能力和适用范围与实际生产、质量检验要求相适应; 4.1.1.3用于上产和检验的仪器仪表、量具、衡器的适用范围和准确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并能满足生产和质量检验的准要求; 4.1.1.4 仪器仪表和设备应便于生产操作、便于清洁和维修保养,并能防止差错和减少污染。 4.1.2 行业的特殊要求 4.1.2.1与产品直接接触的设备表面应光洁、平整、易清洗、耐腐蚀,不与产品发生化学变化或吸附产品; 4.1.2.2 其结构和材质应符合医药行业的特殊性,易于拆洗、消毒、灭菌; 4.1.2.3 生产设备不得影响制品质量或对制品产生污染、交叉污染; 4.1.2.4 设备及传送部件使用的润滑油、冷却剂等不得对制品和容器造成污染。 4.2 设备的购置 4.2.1凡列为固定资产的设备(价格:1000元以上)购置前应由申购部门协助设备管理部门依据《设备供应商预确认管理规程》对设备供应商进行预确认。 4.2.2质量管理部对设备供应商的预确认批准后,申购部门进行设备进行调研和选型。 4.2.3设备选型确定后,由申购部门填写《设备购置申请表》,申请表的内容除了要注明申购理由及主要用途外,还应包括:设备名称、型号、规格、生产能力、价格和申购数

HSE设备设施管理程序(完整表格)

HSE设备设施管理程序 1目的 为了加强对采油厂设备设施运行的管理,使其处于安全可靠状态,避免或减少设备设施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 适用于采油厂所属的各单位设备设施管理。 3术语 3.1四懂:懂结构、懂原理、懂性能、懂用途 3.2三会:会操作、会维护保养、会排除故障 3.3十字作业法:清洁、润滑、调整、紧固、防腐 3.4五定:定人、定点、定质、定量、定时 3.5三级过滤:入库过滤,发放过滤,加注过滤 4职责 4.1设备管理科是本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编制、修订本程序。 4.2设备管理科负责所有设备的购置、使用、检修、报废等一生管理。 4.3安全环保技术科负责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特种设备安全防护系统的管理。 4.4水电讯管理站负责电气设备配套设施的管理。 4.5物资供应站负责设备配件的采购供应。 4.6三级机动组负责本单位设备的现场管理。

5工作程序 5.1设备的计划、采购及配置 设备管理科负责组织有关设备使用单位对设备购置计划进行前期考察论证,厂主管领导审定后,由设备管理科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计划批准后,由设备管理科负责组织实施。 5.2设备的安装调试和验收 设备管理科组织对新设备进行安装调试和验收,并填写DXC/HSE—J—038《新购设备交接(安装)验收单》。 5.3设备设施的运行维护管理 5.3.1设备管理科负责对各单位设备设施的使用维护进行监督检查,建立DXC/HSE—J—039《设备运转及分布报表》、DXC/HSE—J—040《主要设备台帐》。 5.3.2安全环保技术科负责对各单位相关设备设施的安全运行进行监督检查。 5.3.3设备投入运行前由设备使用单位组织操作人员技术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实行定人定机。 5.3.4设备使用单位在新型设备设施投产前,负责编写设备设施操作规程,报设备管理科审批。 5.3.5基层单位建立并保存DXC/HSE—J—041《基层队设备使用情况月报》、《设备技术档案》和主要生产设备《设备运转记录表》。对设备的故障和检修情况及时记入《设备技术档案》。 5.3.6各单位建立设备巡回检查制度。巡检人员按要求认真进行巡回检查,并做好设备巡回检查记录。 5.3.7各基层单位润滑管理,坚持“五定”润滑和“三级过滤”,经常检查设备

设备管理手册(全册1)

目录 材料编写说明:1、流程采用visio软件,符合工厂流程管理标准; 2、案例介绍使用实情说明书格式; 3、职能职责介绍使用矩阵图格式; 4、表单及案例介绍穿插在章节内容中。 第一章概述…………………………………………………………………(制造部)第一节方针目标管理…………………………………………………………… 1、方针目标管理概念………………………………………………………… 2、方针目标管理作用………………………………………………………… 3、方针目标的制订…………………………………………………………… 4、方针目标的落实…………………………………………………………… 第二节体制管理…………………………………………………………………… 1、管理体制定义………………………………………………………………… 2、推进组织保证………………………………………………………………… 4、管理制度保证………………………………………………………………… 5、培训教育保证………………………………………………………………… 第三节设备管理概要……………………………………………………………… 1、设备管理定义………………………………………………………………… 2、设备管理目的意义…………………………………………………………… 3、设备管理的工作内容…………………………………………………………… 4、TPM和设备管理的关系………………………………………………………… 第四节 TPM管理活动概要……………………………………………………… 1、TPM定义…………………………………………………………………… 2、TPM活动目标………………………………………………………………… 3、TPM活动内容…………………………………………………………… 第二章 TPM管理………………………………………………………………… 第一节在生产准备中造就保全(MP)……………………………………制造技术部 1、定义…………………………………………………… 2、管理流程(viso软件,工厂流程标准)………………… 3、职能职责(矩阵图)…………………………………………

IATF16949设备管理程序(含流程表格)

设备管理程序 (IATF16949-2016/ISO9001-2015) 1.0目的 确定、提供和维护为实现产品的符合性所需要的生产设备,有效控制其购置引进、调试验收、移交使用、维护保养等工作,保证生产设备技术状态完好,满足生产工艺和产品合格的需要。 2.0范围 适用于为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生产设备,也包括相关设施。 3.0职责 3.1 生产部负责组织实施生产设备的规划选购、安装调试、维护维修、事故处理、报废等综合管理工作。 3.2 生产部车间负责正确操作使用和日常保养设备。 4.0作业内容 4.1 生产设备控制程序

4.2 其他管理要求 4.2.1 关键设备指具备以下情形之一的设备:关键或重要质量特性形成的设备;单台生产设备;价值昂贵或体积庞大的设备。对关键设备,生产部负责在《设备管理台帐》上或现场予以标识,并重点管理。 4.2.2 根据精益生产的原则,生产部组织对产品制造设备设施布局应进行策划,识别、确定及评估现场设备布局、人员安排的合理性。具体执行《产品质量策划管理程序》。 4.2.3 为满足顾客要求,在紧急情况下,如关键设备故障等,生产部及相关部门应采用的适当措施和处置办法,作出要求,制定并实施适宜

的反应计划。具体执行《生产管理程序》。 4.2.4 对公司的储气罐、叉车、行车等与使用安全有关的特种设备设施,生产部应及时与当地安检部门沟通,由他们进行安检,并确保结果合格,并保存安检证明,以满足国家法规和安全生产要求。 4.2.5 公司除设备外的其它设施的管理可以参考本程序。 4.2.6 公司工装的管理执行《工装管理程序》。 5.0相关文件 《人力资源管理程序》 《产品质量策划管理程序》 《生产管理程序》 《数据分析管理程序》 《持续改进管理程序》 《纠正措施/预防措施管理程序》 《工装管理程序》 《设备管理制度》 《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设备验收单》 设备验收单 (4).d oc 《设备管理台帐》 设备管理台帐.d oc

4、设备管理常用表格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记录表格汇编(第二直属项目部用表)《施工设备管理常用表格》

目录 序号常用表格名称页码备注1部门职能分配或职责分工表4 2部门目标、指标分解、细化清单5 6 3会议签到表(有专项会议纪要可用此 表) 4会议(学习)记录7 5文件传阅单8 6印章使用登记台账9 7收发文件登记台账10 8监督检查表11 9文件清单12 10文件(资料)借阅登记台账13 11施工机具配备计划14 12施工管理台账15 13重要设备定机、定人台账16 14设备安全使用检查台账17 15设备运转记录18 16设备日常维护记录19 17设备点检卡记录20 18大型设备安装(拆除)审批记录21 19施工机具安全操作规程交底记录22 20施工机具供方评价记录动力提供21施工机具合格供应方名录动力提供

序号常用表格名称 页码 备注34设备 报废申请表 动力提供35大型施工机械安装(拆除)方案台账 动力提供 36不符合项报告 23 37纠正(预防)措施实施验证表24 38预防措施实施验证记录25 39质量问题处罚通知单26 40整改通知单27 41 整改回复单 28 22施工机具采购(租赁)合同登记表动力提供23新设备 测试记录 动力提供24机械设备 维护 、报验、运行记录卡 动力提供25机械设备维修计划表 动力提供26机械设备维修计划表 动力提供27机械设备维修计划完成情况表 动力提供28机械设备 维修记录 动力提供29设备购置报告审批表 动力提供30机械设备验收单 动力提供31机械设备月报表 动力提供32机械设备管理台账 动力提供33设备维修运转台账 动力提供 目 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