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思路与建议上

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思路与建议上

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思路与建议上
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思路与建议上

“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思路与建议(上)

龚桢梽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副处长

今天跟大家一起就“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样一个主题来做简要的汇报。在接下来的两个小时里,我主要想和大家探讨以下几个方面,我认为比较重要,大家可能也比较关注的问题,主要还是依托我们目前正在编制的这个规划。第一个方面,想跟大家就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相关的概念进行一些介绍和说明。第二个方面,主要就是就我国当前基本公共服务发展的状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我们当前“十三五”时期基本公共服务工作所面临的形势任务,做一个简要的介绍。第三个方面,想结合我们“十三五”时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来谈一谈如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具体的一些思路和一些具体的任务。主要从这三个方面跟大家进行交流。

一、什么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下面就开始我们正式的讲课。首先谈一谈什么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一)理论来源: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到底什么是基本公共服务?怎么样来区分基本和非基本,什么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尽管在我们国家的相关的政策文件中间,也有过相关的定义。想必大家在平常的工作之中肯定会遇到,我在参与一些相关的学术探讨和地方的一些培训或者调研中间,也有一些地方领导同志常常跟我们探讨起这个问题。就是自己在工作中间,对于基本和非基本,对于均等化,怎么叫均等化等都有一些困惑。其实从概念本身来说,公共服务公共产品它都是有一个西方的理论的来源,首先我们认识基本公共服务,就避免不了有一个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概念。

这里幻灯片上给大家显示提到的公共产品,它是指具有消费或者使用上的非竞争性和受益上的非排他性的产品,也就是指能够为绝大多数共同消费或者享用的服务或者产品。我们看这个加粗的三个概念。首先它是非竞争性,也就是一部分人享受这一个产品的话,不会对其他人有影响。那非排他性,也就是某个人利用这一个产品的话不会排斥另外一个人对它的应用,通俗一点来讲就是说我们的公共产品是能为绝大多数人共同消费,或者说共同享用的公共产品或者服务。比如我们城市的交通,比如我们的义务教育等,这些就是我在享用这种服务的时候,别人也同时可以享有。

公共服务它是指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向不特定的社会大众提供的兼具非盈利性和非实物形式的服务。注意这里有两个概念,第一个是非营利性,第二个是非实物形式。也就是它首先具有公益的属性,我们的公共服务它不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同时它又有公共的属性表明了它不是限定于少数人,而是面向全体社会大众的,所以这是两个概念,给大家做一个简要的解释。

根据这个内容和形式,我们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简单地分为4个类别:

第一类,是指基础性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刚才说到,比如我们的水、电、气、交通、通讯设施等等,还有邮电,还有气象服务,这样的是属于基础性的。

第二类,是经济性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比如说农业科技推广、农业推广,还有我们的一些方面的咨询服务、政策咨询等等,这些是属于经济性的。

第三类,是安全性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比如说我们的军队,我们的国防、警察、消防等等是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的服务和产品。

第四类,就是社会性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也就是存在于我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我们的教育,我们的科学普及、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以及环境保护等等。这个就是具有一定的社会性,也是我所在的这个司主要要从事的相关的工作,也是我们今天主要讨论的重点--社会性的公共产品和服务。

(二)公共服务制度的国际比较

刚才简要的对概念进行了说明,下面我们看一看公共服务制度的国际的比较。我们刚才说到了公共服务是一个舶来品,这个服务的本身它体现的是一种公民和国家责任之间的一个公共关系。当这个公共关系上升到制度层面的话就成了一个国家的福利制度的选择。所以我们经常说到你有没有享受这个福利,你们地区的福利是什么样子?你们这个国家有哪些福利?这里在国际上来说,一般以丹麦学者艾斯平·安德森的分法,我们分为4类的福利模式,第一类是代表北欧国家的叫做普惠型模式;第二类,是代表欧洲大陆国家的叫做合作型模式;第三种,是代表美国发展的叫做补缺型模式;第四类是代表东亚国家,主要是以日韩为主的发展型模式。那这几类模式,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的方面,我们来看一看下面的这张图---不同福利模式的比较。

首先,美国的这个补缺型的模式,它主要是一种选择性的原则,也就是说它是根据贫困和需求的程度来进行提供福利的,不是说每个人均等的,每个人都享有这种福利。也就是通过税收的形式只有属于值得救济的穷人和可能暂时需要经济和社会援助的人,才能够得到它相应的福利模式,这是从面上来说,它是属于这一类。

那对于德国,意大利等欧洲大陆国家,它们主要是通过缴费的方式来体现了他一种社会地位和工作环境。也就是只有体制内的人通过相应的社会保险才能够获得相应的收入的保障,这样体现了一种他的社会身份,和一种地位的象征。

第三类,是大家可能了解的比较多的,主要是北欧,像瑞典、丹麦这些国家,它们一种普惠性的发展模式。那这种发展模式的话,它是人人共享、普遍享有。这种情况下主要是与是不是本国的居民,是不是在这居住了相应的年限相挂钩,通过国家的税收给他们体现给全体人民都相应的获得实物和现金的福利。

最后,像我们邻国日本和韩国的话,它主要就是属于一种经济和福利互促共进的一种方式,就是所有的福利政策是要有利于他们经济发展的,但是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会进一步的改善他们的福利政策。这是几个制度的比较。

那么通过这个表的话我们可以看一看它们的共同点,首先,各种福利模式,它都包含在我们主要的一些领域,比如我们的社会保障,我们的基本医疗还有就业,还有住房,还有教育等。它满足的都是一种基本的需要,而且体现的是一种机会的均等,也主要是要通过我们的福利来解决我们一些社会的矛盾和社会管理方面的问题,促进社会的公平和谐和稳定,这是政策的目标是相同的。但是不同点来说的话,就是政府和市场发挥作用的大小以及体现公平和效率的权衡程度是不一样的。

具体我们来看一看,首先这种补缺,也就是你没有什么我们就来补充它,还有一种合作的理念,在每一种模式里面都有,只是发挥的作用不同而已。比如我们提到的典型的补缺型国家美国,它也有几项福利制度是面向大众的,特别是奥巴马提供的医改方案,它也是一种促进大家都有享有的一种往大众化方向的一个发展趋势。同时,一个国家公共服务制度的安排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该国的历史条件,经济发展,文化基础政府管理方式甚至各种学术思潮的影响。那在实践中我们可以总结出来,他们个国家基本上都形成了一个

从无到有,从低水平到高水平,从不断完善到逐步健全的这么一个过程,同时也与经济发展的阶段性体现了很强的正相关性。还有一点就是一旦脱离经济发展水平的支撑,那这个国家的福利水平就可能会引发危机。

怎么说?因为福利必须要有一定的财政和经济的支撑来做保障,特别是像于瑞典这样的国家普惠型的模式,它是属于政府主导,通过高税收的收入,然后再从摇篮到坟墓,也就是从你出生到你死亡这个全阶段的社会保障体系都很健全,而且给予的水平也比较高,覆盖面也比较广。这种方式如果在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是能够很好的促进全民共享的,但是随着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石油危机的影响,像瑞典这种模式就开始出现问题了。比如福利的高速的增长,然后没有差异的福利挫伤了人民的积极性,而且这种大搞福利带来的一种(后果)就是福利陷阱,给地方政府和当地政府都会造成特别大的负担。所以为了应对这样一些问题,瑞典政府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他们要求个人能够更多的缴费,同时要求地方政府能够承担更多的责任,再就是积极吸引一些私人的机构来参与这些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的供给,这样一种方式才能够保障它这个福利制度是可持续的。

所以总体来说,他们都出现了一种制度的安排是弹性化的,政策目标也是根据本届政府或者当时居民需求有所导向,同时也体现了这种调控手段一种趋同。这是我们对国际上不同福利模式的一个比较。

(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中国的实践

1、我国基本公共服务的发展脉络

下面我们来看看我们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的一个脉络。早在2005年,我们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时候,就首次提出了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原则。在2006年十六届六中全会的时候,又提出了要逐步形成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到2007年的时候,“十七大”报告进一步的要求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到2011年的时候,“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把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并且在“十二五”规划文本中间开辟了一个专栏,来部署“十二五”时期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到了“十八大”进一步地提到,要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并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样一个目标。到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时候,更是明确的在基本公共服务领域有两项重点改革任务,第一项就是要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第二项是要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这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任务。那么在五中全会建议的时候,就提到了要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在“十三五”规划纲要的时候更是明确地提出,要加快健全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清单,然后要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制度。

从总体上来看,一系列中央文件的这个表述,它体现了我们基本公共服务概念的不断的聚焦和完善,同时也是看到了我们国家在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实践的逐步的发展过程。

2、什么是基本公共服务

那什么是基本公共服务?我们看看这个图,我们认为如果把公共服务作为一个特定产品和服务的集合,是这个大框的话,那基本公共服务的话我们认为就是其中的一个子集,就是它中间这个核心的小圈部分。在“十二五”规划中间是这么来定义基本公共服务的:是指在一定的经济社会条件和发展时期内由政府主导,旨在保障全体公民生存和发展基本需求的公共服务。我认为这里面有3个点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基本公共服务是跟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这是第一个---它的前提;第二个,我们的基本公共服务是由政府主导提供的,注意是由政府来主导的,但是不是政府主办的?主导和主办不一样,这是第二个概念;第三个概念,就是它是保障期居民的基本的生存和发展需求,不是说每个人都

要去上最好的学校,要看最好的医生,要住最好的房子,这肯定不是我们的基本公共服务。所以我们把握了这3个关键词,也就明确了什么叫做基本公共服务。

那从狭义上来讲,基本公共服务主要就是我们在“十二五”规划中间明确提到的9大领域的80项服务项目,它主要分为44类,而且在“十二五”中间我们都提供了相应的标准,这是狭义上的理解。那我们觉得对于基本公共服务的发展本身来说,从广义上来看它应该还包括支撑刚才说到的这些项目的一些具体的设施建设、人员培养、服务供给、财力保障等等相关的活动,这样才是构成了我们基本公共服务的整个的一个体系。所以总体来看,基本公共服务是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一般是强调两个特点。首先基本公共服务的价值基础是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一般认为主要有这么几个权利,第一个是生存权,第二个是健康权,第三个是居住权,第四个是教育权,第五个是工作权,第六个是资产权。也就是基本的公民生存和发展需要,就是他的生存、他的健康、他的居住、他的受教育、他的工作和他的基本的资产保障。那这些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来说,这是一个涉及到人的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的较低层次,但是这些决定了公民的基本的发展和基本的条件,是政府必须承担的底线。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它的责任主体是政府,政府只有通过保障充足优质的基本公共服务,才能够体现政府在公共服务方面的重要职能,这是主要来说它的两个特点。

3、什么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那什么叫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均等化的概念我们是这么界定的,是指全体公民都能够公平可及的,获得大致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它的核心是机会均等,而不是简单的平均化和无差异化。

所以从这个概念来看,我们主要从需求和供给的角度来对它进行解读。从需求角度来看,随着我们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我们的消费结构也在大大的升级,那对于基本公共服务的需求,可能大家会不断的完善,这样就为我们基本公共服务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以前来说,可能我们每天看一场电影,有电影可看我们就觉得可以了,现在不行,我们要看美国大片,要看我们国家拍的大型的3D、4D的影片,那这种服务就是公民的服务层次和服务水平有进一步的提高和提升。从供给的角度来说,我们的服务项目和内容往往又受制于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的具体的财政收入水平,说白了就是有多少钱办多少事。那么政府需要在我们在需求和供给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就是说保证在我们财力可控范围之内的公共服务的提供,才能够说是一种基本的公共服务。因此从基本公共服务这个概念的提出,也就暗含了我们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它不是无限放大,也不是说要进行福利的过度安排的意思,是控制在大致的均等的范围之内,而且是基本的可及的范围之内,所以我们就要注意避免发生像北欧那些国家的“福利上去了下不来”这样一种“福利的陷阱”。

那怎么来理解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我们从4个层次来说。

第一个方面,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不是平均化。所谓平均就是等额分配,就是小朋友排排坐分果果,每个人拿到的都是平均的,没有任何差别的。其实不管是从人的基本生存权出发,还是从城乡区域之间的地理特征,然后历史文化传统等,每个地方对基本公共服务有一定的偏好和地域性的要求。比如我们去基层调研,同样是在农村,老百姓需要有一个活动的场所,可能在广西有些地方就需要有一个戏台,因为当地老百姓爱看戏,那么在于东北的话,可能需要有一个大家平常能够一起看演出或者一起大进行广场活动的空旷的地方。大家对这一块的,即使是户外的这个公共服务需求也是不一样的,所以体现了一种偏好和差异,我们不能不根据这些实际情况进行简单的平均化。

第二个方面,就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是财政投入的均等化。实际上我们也知道,不同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成本是不一样的,投入的平均化往往会导致结果的不均等,所以还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投入。

第三个方面,就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最低标准的均等化。它体现的就是说一种底线服务,也就是上不封顶,但是下要保底,我们现在经常说到的要兜住这个民生的网底,那就是主要通过我们基本公共服务这一块来起到兜底的作用。

第四个方面,就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强调的是一种标准的动态调整。我们经常说我们在安排政府福利的时候,一定要遵循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也就是既要保障城乡居民的公共服务的需求,又要避免了脱离目前阶段的发展实际来进行贪大求洋。那什么服务可以纳入基本公共服务?公共服务的最低标准是什么?应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进行相应的动态的调整,但这个调整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也就是要逐步从小到大,从低到高,然后难易的程度从简单到容易,这样一个原则来稳步的推进,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把握我们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二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状况

上面就主要是简单地就我们基本公共服务,相关的理论发展和国际比较的脉络给大家进行一个梳理,下面我们进入到第二个方面---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发展状况到底是怎么样子的?

(一)“十二五”时期取得的成绩

刚才我们说到从“十二五”时期,我们国家制定了首部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当时是叫体系规划。从这个规划实施的这几年来看,我们国家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发展和完善,应该是说取得了相应的成绩,那么我们下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大家介绍。

1、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初步建立

第一个,是在“十二五”时期,我们国家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初步建立,这个体系是什么样的一个体系?就是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

所谓保基本就是主要围绕我们老百姓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基本利益需求,我们从国家层面提出了九大方面44类80项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并且每一项都明确了我们国家的基本标准。这个是第一个方面。第二个,强期层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一系列的保障工程,包括从发改委的角度来安排资金,从财政的角度来安排补贴,从部门给予相应的资金,还有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推进实施的一大批的保障工程,从基层这个角度夯实了我们基本公共服务的一个基础网络,从地方到中央这个整体来说,这个制度框架都已经进行了较好的搭建。第三个,我们也从国家层面提出了一系列的,比如财力保障、供给方式、绩效评价等制度安排,所以看得出来总体上这个制度设计是在系统而整体的推进的。

2、基本公共服务的水平显着提高

那第二个方面,就是我们“十二五”的基本公共服务的水平是显着提高的。在我们刚刚说到了九大领域,一个是教育,一个是劳动就业,第三是社会保险,第四是社会服务,第五是基本医疗卫生,第六是人口计生,第七是住房保障,第八是公共文化,第九是残疾人服务。从这九大方面的话,大家都提出了相应的服务的指标,这些服务指标完成的怎么样?我们回过头看一看,现在基本公共教育领域,我们的9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已经达到了93%,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也提高到了87%,那还有一些在这个表上大家可以看看,比如我们看在大家还可能比较关注多一点的,像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现在是到了31.4%;还有我

们的医疗卫生这一块,婴儿的死亡率也是降到了8.1‰,总体来说就是这些服务水平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刚才说到的是某项指标。下面是从面上来说,我们看教育领域,9年义务教育的巩固率刚才说到了,特别是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的公办中小学进行义务教育就读的比例现在达到80%。在就业方面,我们看全国就业人员已经达到了77451万人,而且参加劳动技能后就业率平均达到了70%以上。在社会保障领域,我们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已经实现了整合,而且保障的水平也在大大提高。在社会服务,主要是民政这一块,像临时救助制度已经得到了全面的实施,残疾人小康这个进程也在加快推进。在卫生领域,我们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增加到了12类,而且国家的公共卫生经费已经提高到每人每年40元,这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补助提高到了380元,而且我们的健康水平的指数已经达到了中高收入国家水平,在今年刚刚召开的全国卫生大会上面,我们也看到总书记提到了一系列健康方面取得的成绩。还有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率和棚户区的改造率也取得了非常快的进步。最后像我们的文化设施,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以及广播电视的覆盖率等,都在“十二五”时期有一个很明显的提高。

3、资源投入快速增加

第三个方面,就是我们各级政府各类的资源投入也是快速的增加。首先,我们看财政的一个数,在“十二五”时期,我们财政教育的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到了15.7%,文化传媒占到了1.78%,社会保障和就业占到了15.97%,医疗卫生占到了6.31%,住房占到了3.31%,也就是我们国家在民生这一块的保障支出达到了60%左右。同时像我们发改委来说,在“十二五”时期,国家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用于社会事业,每年大概都有500亿以上,是“十一五”时期的两倍多,这个基数还是相当大的。那我们再看刚才说到的预算支出,大家可以看刚才提到的这个表格,主要是这五大领域,总体来看它的支出水平都是有明显的提高。

4、公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政府做了这么多老百姓的感受怎么样?我们的主观感受是怎么样?我们也做了一个公共服务的满意度调查,这边只是在规划中期,也就是2013年的时候,我们做到了这样一个调查。总体来说,平均分是69分到70分这样一个大概的水平。总体从这几个方面来看,水平比较高的,我们看属于文化体育医疗卫生比较高,那社保和住房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提升。这是居民的满意度在不断的提升。

(二)“十二五”时期存在的问题

刚才说到的是我们取得的主要的成绩,但是我们也要看我们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仍然存在供需矛盾比较突出、供给模式较为单一、民间资本进入存在困难、体制机制仍然不健全这样一些主要的问题,下面我们来逐一的进行分析。

1、供需矛盾比较突出

从供需矛盾方面来看,主要就是供给不足和发展不均衡这两大问题。第一方面,是我们偏远地区、农村地区、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公共服务设施依然滞后,服务的供给能力仍然不足,质量和水平仍然不高。另外一个方面,就体现为城市和农村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常住人口与流动人口,他们之间的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

这里我们来看一看一些数字,这是2014年底我们全国参加养老保险的人数,全国是8.4亿人,应参保者为10.2亿,那覆盖率是82.4%,还有近1.8亿人游离于这个制度之外,没有得到保障。其中我们看看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只有2500万人,占

1.68亿外出农民工总数的15%不到。那么同期还有1.2亿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他们的人数占比只占到41.7%。整体来看就是我们的覆盖没有那么健全。

下面我们再看这样一组数据,从医疗卫生的医护人员、城乡医护人员和相关的一些指标来看,2014年每万人医疗机构的床位数城市是农村的 2.21倍,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数的城市是农村的2.34倍,每千人口注册的护士数是3.28倍;还有从逆向的一个指标看,五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农村是城市的 2.4倍。所以城乡之间的这个差距,光从医疗这一块的一些数据来看,就反映的非常明显。

再从区域之间的发展来看,从教育投入上来说,一是教育阶段的办学的地区间差异也是非常大的。这也是一个2014年的数据,小学和初中的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北京排全国的首位,分别为小学是23441元,初中是36507元。从小学来看,最低的是河南省,它的标准仅仅为4447元,贵州是初中最低为6924元,两项指标它们高低差都达到了5倍以上,所以这体现了当时区域发展的不均衡。还有一个教育投入,我们来看9年义务教育学历合格的高一级教师的比重,大家看看东部地区的比例达到了近90%,那中西部地区的这个比例还有一定的差距。也就是我们的城乡,我们的区域,我们的人群之间的这个不均等化的现象还是比较严重的。

2、供给模式比较单一

第二个方面,是供给模式比较单一。长期以来,我们的公共服务大多数都是由政府负责投入和付费,政府不仅包揽了这个产品的这个生产,还有分配,它既是一个决策者,也是一个服务的提供者,同样还是一个这个服务效果的监督者。因为承担了这么多功能,在这个议题上肯定对于它质量和水平的影响会有一些弊端,主要体现在我们的集中决策,多元化的需求就难以得到满足,也削弱了均等化的政策效果,往往出现了有些地方总体不足,但有些地方又局部非常浪费。这种模式也排斥了其他的社会力量,比如民间投资。比如社会资本要进入到我们这个领域,这样就影响我们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规模的扩大,也影响了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因为缺乏一个竞争的效率和激励的作用。

3、民间资本进入困难

我们来看第三个方面,主要就是民间资本进入到这个领域还存在一些困难。在我们调研之中,有地方都多次跟我们反应,特别是现在民间资本进入比较活跃的一些领域,比如社会办医,比如民办养老机构等,他们提出来目前在进入到我们这个公共服务领域,一些审批的环节仍然还是比较多的,而且审批的效率是比较低的。好不容易我要投入一个项目,如果政府的审批效率比较低的话,那等到这个商机过去或者等到这个市场过去以后,可能社会资本它又不愿意投入这一块了,就会有这样一个问题。

第二个,就是还有一些我们从2003年开始,我们相继出现出台了一系列的促进,比如说社会办养老、文化,还有体育等这样一系列的相关政策都对一些民间资本放开,提供一视同仁的待遇,且都提出了相关的政策举措。但是我们在调研中间还是发现了很多地方的执行力方面还有一些偏差。

第三个,就是一些政策出台以后,也没有及时的跟进。因为从中央来说的话,全国一盘棋可能没有针对某个地区有一些具体的更具操作性的举措,那在地方政府来出台这个文件的时候,我们是希望结合实际有进一步的创新和进一步的结合实际的突破,但是往往来说可能这一块的这个力度也没有那么大,影响了一些实际的效果。

4、体制机制尚不健全

第四个,就是体制机制。刚才也说到了我们的,比如公共财政的保障机制,那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在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保障还有待提高。再就是我们这种城乡的

二元结构,在城市的公共服务来说可能科技主要是一种,就是优质的一种服务资源比较少,那在农村来说的话就是服务的可及性问题,它达不到,可能本地区就没有这个服务项目,它必须要到镇上面去或者要到县城里面去,才能够享受到相应的服务。还有就是我们基层政府,可能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所以最后主要政策的落实,都还是要靠基层政府,但是基层政府的人财物的匹配,可能跟我们大量的行政事务性工作又不那么匹配,影响了效率的提升。最后就是在我们这一块的监督评估机制,也有待我们进一步的来完善。这个是我们提到的我们基本公共服务目前阶段的一些主要的问题。

(三)“十三五”时期面临的形势要求

相比于“十二五”时期,“十三五”时期,我们的基本公共服务又面临哪些机遇,面临怎样的发展形势?

下面这个表格我们进行一个简要的梳理,可以看一看在“十二五”时期,我们的发展基础---基本公共服务的框架体系刚刚搭建,在这个时候人民群众对于上学、就医、社保、文化生活的难点问题是一个逐步有效的得到了缓解。但是“十二五”规划之前,没有编过国家层面的基本公共服务规划,在这项工作来上来说是没有先例可循的,这是当时的一个发展基础。在“十三五”时期,我们可以看到通过“十二五”的发展,目前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社会,以基本公共服务为核心,上下联动,多方协调配合的这样大的民生保障格局已经形成。也就是我们很明显的感觉到地方去的话,政府可能对于民生的关注(提高),政府经常有十大民生工程、暖心工程、兜底工程等等,政府在对于老百姓民生需求的回应和一些实实在在的办实事的过程中间,往往把民生领域的这些工作都提到了议事日程,所以这一块的基础应该是有很大的提高。那在面临的形势和环境来看的话,在“十二五”时期是当时的公共服务需求是非常旺盛的;国家的财力水平也有一定的增加,所以国家在财政方面的投入,也是比较有保障的;再就是各级的财政体制,都会有相应的支撑。到了”十三五”时期,我们现在目前面临的形势是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然后需求结构也出现了新的变化,而且宏观经济的发展,总体上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水平可能没有“十二五”的发展速度。再就是我们的一些互联网、大数据等这样一些新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大大提高了公共服务水平。再就是目标,“十二五”时期,我们是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十三五”时期,我们已经明确的提出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且明确提出要补短板,要做好脱贫攻坚,那么脱贫攻坚,补好短板最重要的民生领域,老百姓最关切的一些焦点就在我们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具体我们来看看当前的形势。

首先,在”十三五”时期,宏观经济的约束进一步的趋紧。那同样就会给我们的民生的支出和保障的力度带来一定的压力。从国际环境来看,经济金融危机以后,世界经济复苏还比较缓慢,目前各个国家之间的博弈,还有国际秩序的调整也会带来一系列不确定的不稳定因素。从国内来看,我们进入新常态以后,意味着我们经济的增长速度要从10%左右的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平稳的增长过渡,在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之中,经济的速度放缓,那我们的结构也要进行调整,财政的收支难度也进一步的加大。这在一方面对公共服务的支出水平和保障水平提出了一些挑战,但同时=公共服务领域都是属于服务业的行业,那这一部分正好是跟我们国家调结构惠民生这样一个大体的战略部署是非常吻合的,所以说应该也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的。这是在宏观经济层面来说。

第二个方面,是我们的社会发展环境也发生了一些深刻的变化。首先是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人口流动进一步的加速,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这种情况的出现同时,我们在城市里面又出现了一种城市的内部的二元结构。也就是常住人口和外来人口的这样一种结构导致了我们农村的公共服务设施,可能我们当时按照逐级都要建,建完了以后的话就闲置了,

效率没有体现出来。那么城市外来人口到了城市里面以后的话,当地居民的社区的一些服务,可能他进不去,但是对于这部分群体,我们又没有专门的一些服务设施和服务机构来进行匹配。比如我们在城市的经常看到一些流动人口,他们就在一些桥下面唱歌,在一些马路旁边来进行晚上的广场舞等文体活动;还有就是在一些城市的学校,出现了一些大班额的现象非常严重,就是一个班上的学生特别多,这样的话是需要我们在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的过程之中,充分考虑城镇化的这样一个发展趋势以及新的城市的二元结构的一个发展情况。第二个方面,就是我们的人口的老龄化。我们进入老龄化阶段以后,我们的生育率是持续保持低的水平。劳动年龄人口下降了,那老年人口抚养比又上升了,这样对于老年人,对于健康需求的这种服务诉求会越来越多。还有我们全面放开二孩,对于妇婴,对于学前教育等,这样一些服务需求也是越来越多的。第三个方面就是社会结构也出现一种多元化。因为人口的流动,,还有我们社会格局的变动,各个社会成员更加有公平意识,有社会公民的意识。他们对这种公共服务的公平性、均等性的诉求也在日益的增加。刚才最后还说到信息技术的发展,这个对公共服务的方式有一些革新。比如我们今天通过这样一个远程培训的方式,这其实就可以减少传统的教育要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大家要集中在某个时间、某个地点,然后到某个场所来进行教育培训。现在通过这种远程的网络教学和培训,体现一种优质资源的共享,同时每个地区不管在山区还是在城市,不管你是上班族还是是公务员,那你有这块需求,我们通过相应的服务给你保障,保障人人均等的享有这样一些服务。同时还有互联网也给我们媒体的舆论宣传也到造成了很多的影响,所以我们现在在网上的这种舆论,在居民的这种诉求,通过网络意见领袖的表达,也有非常大的变化,我们如何来积极的应对,如何来确保我们的工作能够及时跟得上,这也是我们要及时来推进的。

最后一个方面就是体制机制改革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进入到了深水区。比如一些影响到我们公共服务的具体的问题,像公共服务的这个闲置的问题,城乡区域的差距的问题,还有基层服务人才不够,流动性差的问题,还有促进基层政府均等化的财力保障的问题等,这些都是影响公共服务的进一步的改革创新的一个体制机制障碍,就需要我们来因势利导进一步的突破,这是我们面临的形势。

刚才说到的就是第二个部分,“十二五”时期基本公共服务取得的成绩,我们目前存在的四个方面的问题,还有在“十三五”时期,我们面临哪些发展的形势和要求。

有效改进措施合理化建议

有效改进措施和合理化建议 通过对本项目功能的认识和理解,在深入分析招标文 件并进行现场踏勘后,结合我公司以往在同类工程项目的 施工经验,提出以下合理化建议: 1、为了维护成都市“模范城市”的荣誉成果,使施工现场邻舍规范化、合理化,减少施工现场扬尘,增强安全文明施工效果;建议建设单位对施工现场的邻舍进行统一规划和搭建。 2、每天一次的施工安全会签制度,确保安全、文明施工。 3、地方性材料准备情况及供货渠道应充足,并考察供货能力;各种预制构件,半成品提前落实生产厂家,各方共同考察其产品的生产质量及供货能力,结合施工进度,制定供货计划,逐一落实。 4、充分利用竞争机制,择优选择工程承(分)包商和材料、设备供应商,是保证缩短建设工期、提高工程质量、节约工程投资的一项重要措施。 5、已完工程项目如遇汛期、暴雨天气及时进行巡视检查,如有问题及时与有关单位联系解决。 6、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应有可靠的保证体系。 7、将组织协调纳入合同管理 由于本工程专业性强,势必涉及到较多的施工单位参加。

由于各施工单位的分工任务不同和相互的利益制约关系,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特别是在交叉施工作业时,难免发生分歧和纠纷。业主作为整个工程项目的投资者和管理者,从工程整体利益出发,如何减少或避免在各施工单位片面追求自己的局部利益、不顾全大局的现象发生,如何加强对施工单位的管理,对确保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的意义。 为此,建议业主除了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组织协调之外,在施工合同中将“服从整体工程建设需要”作为施工单位应尽的义务,并明确规定违约责任,将组织协调纳入合同管理的范畴来,确保整个工程保质保量按期完成。 8、建立奖励机制,鼓励参建各方踊跃提出合理化建议: 在满足工程质量及功能要求的前提下,鼓励参建各方踊跃提出合理化建议。如因所提出的合理化建议被业主采纳,导致工程投资的节约和工期的缩短,建议业主给合理化建议的提出方以适当奖励。该项内容可以用合同条款的形式加以明确,形成制度,形成一个参建各方积极参与工程建设,为达到业主的既定目标而献计献策的良好氛围。 9、工程开展过程中,可能因一方原因造成工期的延误,为明确责任,建议业主在施工合同中明确因某方原因影响工程进度的惩罚力度。 10、工程在开展过程中可能因为停电等外在原因造成费用及工期的索赔,合同中可约定承包人准备能满足施工要求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必由之路 一般地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政府要为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能够体现公平正义原则的大致均等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是人们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条件的均等。从我国的现实情况出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容主要包括:一是基本民生性服务,如就业服务、社会救助、养老保障等;二是公共事业性服务,如公共教育、公共卫生、公共文化、科学技术、人口控制等;三是公益基础性服务,如公共设施、生态维护、环境保护等;四是公共安全性服务,如社会治安、生产安全、消费安全、国防安全等。这些基本公共服务做好了,才能使全体社会成员共同享受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的成果。 毋庸置疑,经过前一阶段的经济快速增长和社会急剧转型,我国经济社会的基本需求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不仅要求尽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应对生态环境恶化和能源资源短缺引发的严峻挑战,而且要求加快建立覆盖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应对基本公共需求全面快速增长所带来的新的挑战。有关资料显示,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多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相继超越生存型社会的临界值。就恩格尔系数来看,2000年城市达到39. 4%,农村达到49. 1% ,均低于50%的临界值。同年,第一产业就业比重首次降至50%的临界值。2001年,第一产业比重降至14. 1%,首次低于15%的临界值;第三产业比重达到40.7%,首次超过40%的临界值。2003年,城镇化率达到40. 5%,首次超过40%的临界值。从这些量化标准来判断,我国在21世纪初开始由生存型社会向发展型社会过渡。在这一进程中,广大社会成员的公共需求全面、快速增长同公共产品短缺、基本公共服务不到位的问题成为日益突出的阶段性矛盾。[1]由此可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紧迫任务。 社会发展的基本宗旨是人人共享、普遍受益。而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实现人人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必然选择。换句话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过程,共享社会发展成果是结果,它们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要维护社会公平。在当前,通过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解决民生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体现社会公平的迫切需要。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诸多不和谐因素,有的是发展不够的问题,有的则是共享不够的问题,即没有很好地让全体人民公平公正地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按理说,社会进步的成果应当由全社会来共享,但实际上是由强势群体来享受或首先享受;同样,社会代价的后果应当由全社会来分担,但实际上大部分却由弱势群体来承担或主要来承担。因此,

“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

“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 基本公共服务是由政府主导、保障全体公民生存和发展基本需要、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公共服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全体公民都能公平可及地获得大致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其核心是促进机会均等,重点是保障人民群众得到基本公共服务的机会,而不是简单的平均化。享有基本公共服务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责。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对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增强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的获得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是“十三五”乃至更长一段时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综合性、基础性、指导性文件。 第一章规划背景 第一节发展基础 “十二五”以来,我国已初步构建起覆盖全民的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各级各类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不断改善,国家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和标准得到全面落实,保障能力和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升。截至2015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深入推进,国民受教育机会显著增加,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公办学校就读的比例超过80%;实施就

业优先战略,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和职业培训不断强化,全国就业人员达到77451万人,劳动者参加就业技能培训后就业率平均达70%以上;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现整合,保障水平稳步提高,社会服务体系继续完善,临时救助制度全面实施,残疾人小康进程加快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增加到12类,全民医保体系加快健全,基本医保参保率超过95%,大病保险覆盖全部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员,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年40元和380元,人民健康水平总体上达到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农村危房改造力度加大,全国累计开工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4013万套、其中改造棚户区住房2191万套,改造农村危房1794万户;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增强,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均达到98%。 同时,我国基本公共服务还存在规模不足、质量不高、发展不平衡等短板,突出表现在:城乡区域间资源配置不均衡,硬件软件不协调,服务水平差异较大;基层设施不足和利用不够并存,人才短缺严重;一些服务项目存在覆盖盲区,尚未有效惠及全部流动人口和困难群体;体制机制创新滞后,社会力量参与不足。 第二节发展环境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完善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升,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工作计划、保证措施、合理化建议(1)

设计质量保证措施 该项目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设计规范进行设计,做既到符合学校景观设计原则的要求,同时满足建设方设计要求及使用方的功能要求。 1、方案设计质量保证 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设计规范及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方案设计,及时组织项目组人员进行方案调整及修改。听取意见,弥补不足,使之更加合理优化,对项目工程设计质量进行严格把关,最终精准表现此次方案的设计构思及理念。 2、扩初施工图质量保证 按照专家的意见以及甲方的要求,对前期方案进行深化补充。达到扩初施工图的深度要求,为后续施工图做好保障。扩初施工图必须经项目负责人审批,签署审核,确保扩初施工图质量要求。 3、施工图质量保证 在满足扩初施工图要求的前提下,对扩初施工图进行深化设计。施工图设计阶段由单项负责人编制。施工图必须经项目负责人审批,签署审核。 4、专业技术保证 每个阶段进行相关的技术交流会,参与项目的设计师定期进行现场考察,提出多种解决方案,并与建设方及时沟通讨论,选择最合理解决方案,避免单一性解决方案有增加工程成本的可能性,及时处理各种技术问题。定时组织技术人员对各专业进行知识更新,并在项目实践中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保证专业设计水平及质量。 5、现场勘察 现场勘查贯穿在整个设计的各个环节,各阶段设计文件编制前,设计人员应到工程建设现场进行勘察,以取得准确的第一手资料,为各个阶段的设计质量提供一个可靠的设计保证。 6、设计更改 设计文件交付建设方后,经设计审查提出的设计更改和修改,由设计评审会议决定,按会议审定的意见进行修改。 施工过程中发生的设计更改和修改,由项目负责人委派的设计人员现场确定,对确属存在的问题进行处理,负责签署“设计变更单”,确保设计质量。 7、设计审核 在整个设计阶段过程中,应进行严格设计审核,确保设计质量: (1)各阶段设计文件编制完成之后应进行自审和逐级审核。设计文件的一般校审流程如下:各专业自审(互审)—项目组内审—公司内审—核定; (2)各级负责人的审核重点应遵循公司设计生产工作各环节的质量责任制的规定。(3)设计校审工作要严格按公司有关的规定执行; 根据以上严格的质量管理流程,能够满足建设方对项目设计的完备性、合理性、科学性的要求,为甲方和施工方提供高品质的设计服务,奉献出优秀的设计作品。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一、What: 何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由“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经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阐述,十七大报告中两次予以强调,已经成为当前理论和实践的热点 2006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从共同财政体系建设的角度提出了“逐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任务.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将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完善公共财政制度的目标:“完善公共财政制度,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健全公共财政体制,调整财政收支结构,把更多财政资金投向公共服务领域,加大财政在教育、卫生、文化、就业再就业服务、社会保障、生态环境、公共基础设施、社会治安等方面的投入。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从缩小发展差距和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的角度进一步强调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作用:“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 2010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 议.》 (八)、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社会管理能力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公共服务包括基本公共服务和一般公共服务。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 建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是根据美国学者罗尔斯基于公平的正义理论,在自由、平等和幸福之间的统筹协调原则有两条,即第一正义原则(平等自由原则)和第二正义原则(机会均等原则和差别原则),根据这两条正义原则可以推断基本公共服务的三大原则①(对应关系见表1.1)。 表1.1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三原则

公司发展合理化建议和意见

公司发展合理化建议和意见 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挖掘企业内部潜力,可增强企业内部活力,为企业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公司发展合理化建议有哪些呢?下面是 的公司发展合理化建议资料,欢迎阅读。 一、倡导全员营销的观念 企业的营销业绩与每个员工都有着直接的联系,每个员工也应 该有忧患意识。企业效益好了,员工也能得到实惠;反之企业跨了, 大家失去了饭碗,生活就没有了保障。所以建议要大力倡导员工关注营销、参与营销、服务营销的观念,发挥大家的客户关系或营销手段,鼓励大家主动出去推销或宣传公司的产品,想办法拉团购或大客户,在不违反公司规则的情况下,根据业绩可以考虑给予适当提成或奖励,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为企业的销售业绩增长添砖添瓦。 二、提倡开源节流 企业发展大了以后,部门增多,人员增加相关成本也随之上升,尤其办公费用也将水涨船高,建议倡导大家要有节约的意识,不断挖掘企业的开源节流点,节约也是为企业间接创造效益的一种方式。大钱的背后,都是用小钱积累起来的,节约就要从点滴做起,国家也在倡导建设节约型社会。为此具体建议如下: 1、每位员工每月只发一支签字笔,用完后可以换笔芯,但不换笔;一支签字笔售价2.5元,一支笔芯0.7元,总部300多员工每月 按使用两支笔计算,每月可以节约用笔540元,一年可节约6480元。

2、提倡大家使用二次用纸,即日常书写过的纸张积攒起来要二次利用,用于不重要文件的书写和日常办公之用。这样既环保,又降低了办公费用。一箱纸5包90元,一包纸500张,每人每天使用二次用纸10张,300人一天将节约3000张,合108元,一个月就是3240元,一年就是节约38880元。 3、以规章制度的形式约束大家要养成随手关灯的习惯,尤其中午吃饭没人的时候要关灯和关掉电脑显示屏。 三、鼓励不断创新、持续改进 建议公司应设立“合理化建议奖”和“工作创新奖”。 主要目的就是激励员工在企业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提出有利于企业健康发展的合理化建议或技术改进措施,企业采纳后积极进行实践并且为企业能够取得一定管理进步或效益而给予的一种奖励形式。 希望大家工作中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改进,不满足现状,追求创新和工作的完美性。不要循规蹈矩,这样企业永远没有发展的空间。应该拓展思维,大胆想象,当然不能脱离实际情况,只有不断改进或创新,企业才能进步,才能不断发展,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企业才会最终走向辉煌。 四、和谐发展、沟通无边界 在实际工作中体会到公司各部门干工作都是各自为阵,相关联部门缺少沟通,工作中就容易出现漏洞或不和谐的事情,有些事情甚至会影响全局。这些因素都是由于日常相互之间缺乏沟通造成的。我

合理化建议管理办法

合理化建议管理办法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合理化建议 有关改进和完善企业、事业单位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方面的办法和措施。 2.2 技术改进 对机器设备、工具、工艺技术等方面所作的改进和革新。 3 职责 3.1 公司工会负责合理化建议的宣传、发动收集、整理、统计上报工作。 3.2 技术科负责技术改进方面建议的评审、鉴定、奖励工作。 3.3 各车间指定专人(兼职)负责收集建议和上报本车间的合理化建议。 3.4 班组由设备工具员负责上的本班组的合理化建议。 3.5 各科室指定专人负责收集合理化建议和上报本科室和本部门的合理化建议和成果。 4.1 目的 为了提高群众合理化建议和进行工艺设备技术改进的积极性,根据《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励条例》实施细则和我公司具体情况制定本管理办法。 4.2.1 合理化建议的具体内容是: a)挖掘潜力,扩大能力,改进组织和作业方法,促进增收节支,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 b)在企业管理、组织、制定、机构、技术、方法和手段等方面提出改革办法或改进方案,提高工作效率和企业的竞争能力; c)在加强财务管理、国有资产管理、成本控制、增收节支、资金筹集与运用等方面提出具有创新因素的改革办法和改进管理方案,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3.1 提交合理化建议程序: a)认真填写“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登记表” b)经车间、科室负责人批准后于每月6日前交工会(专人);

c)经整理、统计后,于每月15日前,由工会转交技术科科技专职审查; d)其他方面内容交有关部门处理。 4.3.2 审批程序: a)科技专职认为有价值的,一般项目由技术科长批准; b)重点项目关于技术改进方面的内容由总工程师批准; c)采纳的项目由实施部门设计,编制预算或材料计划; d)按规定程序审批后,送办公室立项下达,财务科负责核算; e)技术科负责项目实施的管理、检查、协调工作。 4.5 奖励 4.5.1 奖励分为:鼓励奖、采纳奖和成果奖三种。 4.5.2 对于积极、认真提合理化建议的职工,其建议虽未被采纳也应给予鼓励奖。 4.5.3 合理化建议采纳者,则给予采纳奖,最高不得超过600元,被确定作为储备的采纳项目,同样给予采纳奖。 4.5.4 对合理化建议具有进步奖、可行性和效果性的项目,经成果鉴定后,给予一次性奖励。信你自己罢!只有你自己是真实的,也只有你能够创造你自己

合理化建议汇总

十一、合理化建议 1、关于如何提高本项目建筑品质的合理化建议 根据对项目周边区位的分析,本项目应重点体现区域性、生活性、景观性、可持性。应充分了解自身及周围环境特点,发挥原有园林景观优势,强化环境,提高本区的品质,目标将本区规划为健康休闲的园林区,实施中应体现以下几种因素。 (1)本区布局,应综合考虑周边环境,路网结构、水系、公建、绿地系统。遵循因地制宜、合理布置、生态化的设计原则,以人为本,注重社区的人性化设计,突出绿化水景与人文康体景观相结合的自然生态健康环境,体现绿色健康的特点。空间组织应灵活多样,利用建筑体型的变化造就富于变化的空间形态,营造舒适宜人的物理环境与人文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及人与人之间的亲和关系,做好绿化水景环境设计,创造高品位的人居环境,使本区成为独具魅力的园林景观花园。 (2)建议停车场不设在住宅楼前,避免噪音及尾气对住户的影响,体现人文关怀设计理念。 (3)创造一个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生活方便、利于管理、环境优美,具有时代精神的小区、注重项目运作可行性,充分挖掘本项目的商业价值,全面提升本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具超前意识,依靠科技含量,提高本区的舒适度,充分体现健康、绿色环境,打造优美舒适的休闲、健身场所。 (5)建议沿湖前河像东西河一样设亲水绿化坡。 2.关于拟定施工投标企业方面的合理化建议。

建议业主在施工招标文件中明确规定本项目的施工投标企业,在投标的技术文件中应包括以下内容: (1)有起重机械拆装资质的施工企业,必须附有省主管部门颁发的证书的拆装人员名单。 (2)无起重机械拆装资质的施工企业,必须附欲分包拆装单位的相关资料。 (3)针对本工程特点的专项施工方案。例如:模板、深基坑、外挑脚手架等。 (4)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设施搭设方案或措施,临时设施规划建设方案。 (5)拟进入施工现场使用的施工起重机械设备包括塔式起重机、物料提升机的注册登记和备案登记手续。 (6)根据建设单位向政府相关部门报备的建设工程安全措施费用支付及使用计划而编制施工单位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的实施计划和步骤。 (7)施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机械设置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置方案。 3.关于工程质量控制方面的合理化建议: (1)由于装修及水电安装的原材料不同厂家、不同品牌的质量差异较大,因此应根据设计、施工合同、招投标文件把好原材料的质量关; (2)对主要的装修工程要求样板先行,样板经业主、设计、监理、施工等现场认可后,方可大面积施工相应工程; (3)目前外墙渗漏现象较普遍,为避免由于不同材料之间伸缩率不一样造成的墙体裂缝,建议在砼墙与砼柱及梁接处砂浆粉刷时,加贴200~400㎜宽的铁丝网(两侧各搭接100~200㎜),保证外墙防水效果。 (4)建议建设单位制定质量管理奖惩条例,作为施工承包合同的补充,以强化现场的质量控制管理。 (5)要求施工单位施工前事先绘制结构预留洞、预埋件汇总图,监理审核

整理 基本公共服务怎么实现均等化

基本公共服务怎么实现均等化 引入材料:——导出基本公共服务 近年来,随着国家推行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及公共财政、民生建设的大力推进,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框架初步形成,基本公共服务投入不足、覆盖面窄等问题得到了初步解决。然而,与群众的期盼相比,与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目标相比,公共服务资源在区域间的配置不均衡问题依然较为突出。随着各地区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公共服务的质量及多样化诉求日趋强烈,优质基本公共服务在中西部地区和中小城市的供给仍显不足,推动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在区域间的均等化配置,成为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 一、基本公共服务的含义 所谓基本公共服务是指建立在一定社会共识基础上,根据一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总体水平,为维持本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基本的社会正义和凝聚力,保护个人最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所需要的基本社会条件。 基本公共服务包括三个基本点,一是保障人类的基本生存权(或生存的基本需要); 二是满足基本尊严(或体面)和基本能力的需要;三是满足基本健康的需要。 二、基本公共服务中的不均等现象 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公共服务还存在不均等现象,主要表现在: 1、城乡之间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均等,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远低于城市; 2、区域之间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差异大,东部地区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数量和质量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 3、社会成员之间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比较突出的是进城农民工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远低于城市户籍居民。 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存在的问题 1、公共服务供给不足 表现:从公共服务的供应方来看,政府是最终责任主体。在我国,各地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相差很大,这种差距不只是财力上的,如城市政府和乡村政府、相对富裕地区的政府和贫穷地区的政府,也有认识水平、人员素质、创新意识、管理能力以及制度建设能力上的差距,这类差距不是通过增加财力、短期培训、更换操作人员就可在短期内消灭的。从公共服务的需求方来看,由于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等原因,公共服务的消费能力也存在巨大差距。 举例:这既有自然条件的影响,如一些自然条件恶劣的边远山区,即使把钱送到居民手上,也难以消费;也有当地人文社会因素的制约,如文化素质、传统意识、风俗与宗教等等,都会造成居民公共服务消费能力上的差距。居民的这种消费能力体现的是自主性和能动性,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最终依赖于这种自主性和能动性去消化、吸收,进而转换化为居民生活的改善、基本素质和技能的提高。譬如教育,有些并不是上学难、上学贵,而是主动辍学,有的家长认为上学不如赚钱实惠,也有暴富的家庭认为孩子不上学将来也衣食无忧,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因富辍学”的怪现象。 2、公共资源配置不均衡

十二五与十三五规划

2.“数字”与“感觉”差异体现调整升级 《中国纺织报》记者:“十二五”期间,纺织工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王天凯:“十二五”以来,纺织工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不少困扰行业发展和需要持续关注的问题。主要包括:国内外棉花差价依然较大,国内棉花质量下降,超千万吨的国储棉和进口棉配额管制阻碍棉花体制市场化改革进程;部分行业存在产能结构性过剩,设备利用率低,产品库存高,资金周转困难;用工成本持续上升,纺织企业人均工资是越南的2~3倍,孟加拉的5倍以上;科技资源分散尚未形成集成创新能力,研发投入相对不足,创新型人才仍然缺乏;纺织企业在适应日趋严格的环境治理要求下面临技术、管理和资金压力。 破解这些问题,一方面需要企业自身找寻差距,适应市场,转型升级,一方面也需要政府各方面提供更为良性的市场环境。 《中国纺织报》记者:回首这五年,纺织企业承受着来自多方面的压力和困难,企业一天天在过“紧日子”。而统计数据表明,行业整体规模和效益仍处于平稳增长区间。这种“数字”与“感觉”的差异说明了什么? 王天凯:数字尚可,感觉不好,这恰恰说明纺织行业正在经历着转型升级,企业优胜劣汰,洗牌加剧。对于这一点,总有人在问:这是最好的年代,还是最坏的年代?我的回答是:对于产业提升来讲,偏紧的年代是好的年代。 在偏紧的环境下,差的企业固然洗牌出局,好的企业也要努努力、使使劲,才能取得好的业绩。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正在倒逼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加快技术创新,提高管理水平,努力转型升级。 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到,“十二五”期间,虽然增速趋缓,但纺织工业整体运行质量得到提升。特别是今年以来,企业虽然普遍感受压力较大,但纺织行业多项运行指标增长平稳,增速在全国工业行业中行居前列。1~9月,全国3.8万户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6%,高于同期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速0.4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2%,利润总额增长9.4%,分别高于全国工业增速4个和11个百分点。这说明纺织工业经过优胜劣汰、调整升级,资源配置效率和行业运行质量在提高。 【活跃】纺织服装协2015/11/30 10:10:34 3.坚定信心积极应对当前困难和形势变化 《中国纺织报》记者:我们注意到,常年保持中高速增长的纺织出口在今年预计出现负增长。这是否意味着拉动中国纺织工业经济增长的基本面有所变化?您对2015年的行业运行如何预判?有人认为,中国纺织出口优势不在,国际竞争力削弱。对此,您怎么看? 王天凯:“十二五”期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世界经济与贸易增长恢复缓慢,今年行业的出口形势非常严峻。虽然行业整体运行比较稳定,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和投资的增长表现比较正常,但行业出口出现了持续负增长的局面,1~10月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同比下降5.4%,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11.8个百分点,比今年上半年降幅又扩大2.5个百分点,且量价齐跌。 这是继亚洲金融危机、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出现的第三次出口负增长。基本成因与国际市场需求不足、欧元和日元大幅贬值、国内产能向外转移带动贸易转移、原料价格走低带动出口产品价格下降等因素有关。未来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除以上因素外,还将受到全球区域贸易自由化带来的影响。 对于今年的行业经济运行形势,在行业加快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形成的正向对冲

企业技术改进与合理化建议

企业技术改进与合理化 建议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企业技术改进与合理化建议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技术改进与合理化建议(以下简称技术建议),和推行 工厂现代化管理,是企业革新挖潜、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第二章技术建议和现代化管理优秀成果的内容 第二条创造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结构、新配方,提高产品质量,改善产品性能及开发新产品,节约原材料等. 第三条对设备、工艺过程、操作技术、工、夹、量具、试 验方法、计算技术、安全技术、环境保护、劳动保护、运 输及储藏等方面的改进或建议. 第四条对医疗卫生技术、教育、保育以及利用自然条件等 方面的改进或建议. 第五条推广应用科技成果、引进技术、进口设备的消化吸 收和革新以及长期未解决的技术关键和质量关键等. 第六条对企业现代化管理方法、手段的创新和应用,促进企业素质全面提高等方面的建议或改进. 第三章组织领导和职责范围 第七条技术建议与现代管理优秀成果评定小组成员由:厂长××、××、××、××等负责人和其他有关人员组成.

第八条技术建议是在总工程师领导下进行工作,由××归口统一管理,技术建议管理员具体负责,基层单位设技术建议联络员. 第九条技术建议管理员职责 1.汇编全厂技术改进措施计划,掌握并督促技措实施情况,收集资料,在适当的时候提请评定小组进行评定,总结上报重大技术成果. 2.负责全厂技术建议资料处理,收集并推广厂内外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配方、新结构的应用与交流. 3.负责接待外单位有关技术改进方面的参观学习,并建立咨询业务关系. 4.协助领导组织对厂内重要的非标设备设计方案的论证及会审,并办理下达设计任务书. 5.负责全厂内技术攻关或招标的具本组织工作. 6.定期召开基层技术建议联络员工作会议,安排与检查该方面的工作. 第十条基层技术建议联络员职责: 1.编制上报本单位年、季技术建议计划项目,经批准后协助实施. 2.对本单位实施的技术建议项目验证、考核、分析和预鉴定,组织整理有关资料上报总师办. 3.总结推广技术建议成果,协助实施人员解决有关问题.

合理化建议与技术改进

前言 1 范围 2 管理职能 3 管理内容与要求 3.1 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的内容 3.2 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的申报程序 3.3 奖励的标准和方法 3.4 成果奖励的申报程序 3.5 奖励和监督 附录A 合理化建议表 附录B 技术改进、科研成果登记表 附录C 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项目奖励等级

本标准规定了公司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的内容、申报程序、奖励标准和方法、成果奖励审批程序等。本标准的实施,将更好发挥公司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公司的管理水平,增加公司的综合效益,提升公司的综合竞争力。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上海房屋设备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上海房屋设备有限公司质量部负责归口。 本标准起草部门:上海房屋设备有限公司质量部 本标准起草人: 本标准审定人: 本标准批准人:

合理化建议与技术改进管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上海房屋设备有限公司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管理的管理职能、管理内容和要求、检查与考核。 本标准适用于上海房屋设备有限公司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的管理。 2 管理职能 质量部是公司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管理的归口部门,负责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的统计、管理、评比和奖励。 3 管理内容与要求 3.1 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的内容 3.1.1 发现和消除电梯设计、生产、安装和调试中存在的重大缺陷,有具体的改进措施,从而保证电梯的安全、经济、可靠运行。 3.1.2 对原设计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改进措施,经认证有经济和社会效益,并经上级批准,付诸实施取得预期效果的。 3.1.3 有效地利用和节约能源、原材料,改进原来的工艺和技术操作方法,取得一定经济效益的。 3.1.4 发明或改进生产工具、设备、测试仪器等各种装置,经鉴定有成效者。 3.1.5 在改进生产流程、试验、检验方法和劳动保护、环境保护、生产技术、物资运输(储藏)、养护技术和统计、计算等方面取得成果的。 3.1.6 在科技新成果和引进技术的推广、应用、企业现代化管理方法等方面经鉴定取得成果的。 3.1.7 新产品开发,产品结构的改进,并在经营中取得显著效益的。 3.1.8 在营销管理方面,提出改进或提出新的管理办法、营销方式,取得实际成效的。

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着力解决当前人民群众公共服务需求不断增长与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严重不足的突出矛盾 随着近年来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公平分配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已经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 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大意义 如果我们不能有效解决当前人民群众的公共服务需求不断增长与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严重不足的突出矛盾,以及由这种矛盾引发的各种社会不公问题,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不协调就会加剧,实现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也只能成为一句空话。 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经济领域与社会领域是有机统一的整体,两者的协调发展共同推动整个社会全面进步。但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领域的发展一直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客观上造成在许多地方政府尤其是一些基层部门的发展观念中,经济发展就是一切,觉得只要经济发展了,就能解决所有的社会问题,没有认识到市场经济体制要顺利运行也需要有配套的社会体制及其相关社会政策来支撑。在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片面发展观影响下,多年来,尽管对社会领域的发展工作已经逐渐开始重视,但与经济领域的发展成效相比,社会领域的发展成效明显滞后。

近年来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协调,集中表现在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等公共产品短缺、公共服务水平不高等方面,尤其是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更为不足,不能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生存和发展需要。随着物质生活质量的持续改善,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呈加速上升趋势。而据统计,近年来全国在科、教、文、卫等公共服务领域的财政投入总额虽然逐渐提高,但所占比例却在下降。这种状况表明,当前人民群众公共服务需求不断增长与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严重不足,已经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制约社会协调发展的突出矛盾。 一个社会只有做到满足绝大多数社会成员正常的生活需要,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得人们安居乐业,才能有一个较稳固的发展基础。过去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失业、贫穷、社会服务不足等社会问题还无法避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在公共财力已经有了巨大增长的情况下,政府有条件也有责任保障社会成员及各类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让他们分享经济高速发展的成果,抵御生产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风险。国际经验也证明,在人均GDP1000~3000美元阶段,政府应该把公共服务作为核心职能,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基本需求。如果我们不能有效解决当前人民群众的公共服务需求不断增长与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严重不足的突出矛盾,以及由这种矛盾引发的各种社会不公问题,经济发展

合理化建议管理办法(最终)

合理化建议管理办法 一、总则 合理化建议是指任何员工个人对公司生存和发展涉及到的生产、经营、管理的任何环节所提出的、超出其职责范围以外的、具有可操作性和效益性(显性或隐性)的改进方法和措施。 为了集思广益,调动员工参与公司生产、经营、管理的积极性,鼓励员工根据自身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思考,发掘广大员工的聪明才智,提高员工自主管理能力,增强员工在企业的价值观和归属感,在公司内部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建立合理化建议提出、收集、评估、采纳程序,以确保公司的持续改进。为了建立长效的激励机制,以使公司的合理化建议活动健康、有序、持久地发展下去,成为公司在生产、经营、管理等领域持续改进的强大动力,建立合理化建议奖励基金;同时,为了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创建学习型企业,推动公司的全面发展和建设,完成集团公司三年发展规划目标,规范员工合理化建议申报行为及合理化建议评估、奖励规则,特制定本办法。 二、合理化建议范围 涉及以下范围的建议是应鼓励和可接受的: 1、有关公司规章制度、工作程序建立和完善的建议; 2、有关企业文化建议、团队精神和凝聚力培养的建议; 3、有关公司组织机构设置、岗位职责划分的建议; 4、有关激励机制、绩效考核的建议; 5、有关员工培训的建议; 6、有关人才吸纳、选用、晋升及个人职业生涯设计等人员配备方面的建议; 7、有关广告创意设计、产品定位、营销策划的设想和改进建议; 8、有关市场开发、网络建设、客户管理及销售政策的改进建议; 9、有关信息管理、档案管理、网站建设的建议;

10、有关企业发展战略的建议; 11、有关会务、礼品、生活后勤合理改进的建议。 12、有关管理方法、手段创新的建议; 13、有关改进财务管理的建议; 14、有关税务筹划(降低涉税风险和税务成本等)的建议; 15、有关筹融资(拓展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等)的建议; 16、在不降低工作(工程、环境)质量的前提下,有关降低费用、降低成 本的建议;或在不显著降低工作(工程、环境)质量的前提下,有关降 低费用、降低成本的建议(此类情况需经严格评估); 17、有关降低法律风险的建议; 18、有关拓展投资项目、遴选投资项目的建议; 19、有关工作计划、费用预算、资金计划(优化支出对象)的建议; 20、有关合理加快工作进度(合理压缩工作周期)的建议; 21、有关选择合同模式及关键合同条款的建议; 22、有关降低安全风险的建议; 23、有关合理提高质量(与投入、收益匹配,符合价值工程理论)的建议; 24、有关选择合作伙伴、合作方式、合作协议的建议; 25、有关新材料、新工艺的建议; 26、有关节约材料、废物利用、环境保护的建议; 27、有关改进经营、管理思路和方法的建议; 28、有关改善公司外部生存环境、发展环境的建议; 29、有关办公用品、固定资产等各类资产管理的建议; 30、有关培育公司内部公平环境的建议; 31、有关合理改善公司办公环境的建议; 32、其它涉及提高效率、增加合法收益、利于资产保值增值或开源节流的 建议。 以下建议不纳入合理化建议范围:

关于阳朔县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草案)的说明

关于阳朔县“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草案)的说明 “十三五”时期,是我县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建成国际旅游胜地先导区的决胜期,统筹谋划好“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意义重大。按照县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要求,围绕“两个建成”目标和县城发展定位,统筹考虑多方面因素,研究提出主要规划目标安排建议。现将有关事项说明如下: 一、规划指标体系的设置 在设置规划指标体系时,主要考虑以下方面: (一)体现“两个建成”目标。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自治区党委十届六次全会、市委四届六次全会和阳朔县第十二届党代会第三次会议精神,体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基本建成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先导区的目标要求,尽量把定位任务指标化量化。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 (二)体现规划科学性。区分政府和市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科学划分为预期性指标和约束性指标,体现不同类别指标的引导作用和约束作用。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 (三)体现可比性和可获得性。与桂林市规划目标相衔接,将桂林市“十三五”规划纲要的指标落实到本县规划中去。同时,充分考虑指标的可统计、可测算和可评估条件,没有统计基础或估算成分偏大的指标不予纳入。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婭。 综合上述考虑,建议我县“十三五”规划纲要指标体系,从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福祉、生态文明4大方面设置,共设指标32项,其中预期性指标17项、约束性指标15项。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顧。 二、规划目标的设置 在测算“十三五”规划目标时,主要考虑以下原则: (一)确保小康目标的实现。即到202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比20XX年翻番。同时,在设置民生类指标的规划目标时,尽量接近统计部门及农调队初设的小康目标。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诒。 (二)体现加快发展的阶段特征。我县仍是欠发达后发展地区,有必要也有条件保持一个高于全

如何写合理化建议

如何写合理化建议 第一条:为鼓励广大职工群众积极向企业献计献策,促进企业生产经营发展,规范合理化建议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职工群众向企业献计献策,提合理化建议是贯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指导方针的具体体现;是挖掘职工的智力潜能,发展经济的重大措施;也是依靠职工群众办好社会主义企业的有效途径。 第三条:发动职工群众向企业献计献策,要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目标,提高职工综合素质,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开展,在提高施工质量,搞好文明安全施工,发挥管理效能,增产节约,增效节支,改进服务工作中,发掘职工群众的聪明才智。 第四条:职工群众向企业献计献策是长期的、经常性的活动,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要将该活动作为企业生产经营工作的重要补充。 第五条:职工群众向企业献计献策、提合理化建议活动的原则是“信任、鼓励、支持、采用”。 第六条:发动群众向企业献计献策、提合理建议活动,从组织、发动、提出、收集、采纳、实施、审核到奖励,是一个多环节的过程,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机构和制度进行管理。

第二章组织领导 第七条:为保证职工群众向企业献计献策活动的顺利开展,集团公司成立成果评审领导小组,由意工程师任组长、工会主席任副组长和有关部门领导人级成领导小组。 各单位按照上述要求,加强领导,相应成立领导小组,报集团公司成果评审领导小组备案。 第八条:评审领导小组是职工群众向企业献计献策活动的领导机构。其职责是:为活动提出课题;组织发动职工群众提出合理化建议;审批建议项目的方案和奖励等级;负责领导项目的实施奖励、上报等有关工作。 第九条:在评审小组的领导下,日常工作由工会与科技部门负责。组织、宣传与发动工作由工会负责;具体审查工作由科技部门负责。评审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集团公司工会群众生产部,对职工群众提出的合理化建议进行整理、分类、转达、上报。 第十条:采纳、实施等过程由项目经理部、分公司、子公司做好建议人、实施单位、项目、件数、初审和创造价值等方面的记录,同时填奖励申报表,报主审领导小组进行鉴定、审核、归档。 第十一条:各级评审领导小组进行半年进行一次综合评审,每年度进行一次表彰、奖励。 第三章合理化建议、技术改进的范围

关于天津大学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编制情况的说明

关于天津大学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编制情况的说明 “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小组 “十三五”是天津大学事业发展的关键阶段。学校高度重视“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紧密围绕国家总体发展战略要求,科学研判改革发展的形势任务,在组织专题调查研究、广泛征集意见、开展专家咨询、提交会议审议等深入细致工作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天津大学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现就规划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规划编制的过程 2015年5月,学校九届42次党委常委会通过《天津大学“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正式启动“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历时一年多时间。 一是,坚持战略导向。围绕规划总体战略布局考虑,校领导班子成员分别牵头,对学校事业发展的8个方面开展专题战略调研,分析“十二五”规划各项工作的完成情况,明确存在的问题,研究未来发展的思路,形成了战略调研报告。规划编制工作小组收集整理20多所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规划进行分析研究,使用汤森路透和爱思唯尔的数据平台开展了基于大数据的学科和研究方向布局分析,形成了10余份专题研究报告。这些研究成果对明确总体规划定位和思路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是,坚持开门规划。“十三五”规划编制过程中,学校充分发扬民主,发挥学术委员会、学代会、教代会的作用,

为规划编制和学校发展建言献策。通过专题会议、网上公开征集意见、问卷调研等多种方式,收集到师生、校友及社会各界人士建议300余条。征求意见稿形成后,学校先后召开不同层面的8场师生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进一步完善规划相关内容。广泛参与使规划编制的过程成为有效的思想发动的过程,促进了师生统一改革发展的共识。 三是,坚持科学程序。规划编制过程中,学校按照科学决策程序,分别召开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院级党组织书记会、院长联席会、学术委员会多次对学校的发展定位、发展目标、关键战略举措进行研究。召开第八届教代会,专题研究审议“十三五”规划。邀请5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召开“十三五”规划战略咨询会,就规划内容进行专题咨询,为提升规划的科学性提供了重要参考。 二、规划的总体考虑 在规划编制的过程中,学校紧密围绕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学校自身实际,做到定位明确、重点突出和统筹兼顾。 1.明确目标定位 “十三五”规划是国家发布《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总体方案》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根据国家“双一流”方案的内在要求,围绕学校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国际化”的世界一流大学总体目标和“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天大品格”的核心理念,规划明确了学校“新三步走”战略: 到2020年,建成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若干学科和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