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国际贸易练习题

国际贸易练习题

国际贸易练习题
国际贸易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国际贸易值与国际贸易量

2、三国间贸易

3、出口部门与进口竞争部门

4、净出口与净进口

5、国际贸易商品结构与地理方向

6、国际分工

7、后向联系与前向联系

8、垂直型与水平型的国际分工

9、绝对成本和比较成本

绝对成本:一国应把本国生产某种商品的成本及生产费用与外国生产某种商品的成本及生产费用相比较,以便决定自己生产还是从外国进口。一国某种产品的成本绝对地低于他国,那该国生产这种商品的产业就是具有绝对优势的产业,相反,就是不具有绝对优势的产业或处于绝对劣势的产业。

(这就是所谓的“绝对成本说”)P57

比较成本:我国经济学家范家骧的定义:两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量的比例的比较; P59

日本经济学家小岛清的定义:一国两种产品成本的比率与他国相应产品成本比率的比较,是两国间两种产品成本比率的比率;P60

西方经济学家从机会成本和相对价格的角度来定义比较成本:两国同一种产品机会成本的比较,机会成本比较低的国家在该成本上就具有比较成本优势。P60

10、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

假设:一国生产两种商品(例如小麦和布),使用两种生产要素(例如土地和劳动),每一种商品都不是生产另一种商品的投入物;有竞争;生产要素的供应量是给定的;两种生产要素都得到充分使用,一种商品(小麦)是土地密集型的,另一种(布)是劳动密集型的,不论有无贸易时都是如此;两种生产要素在各部门(但不是在各国间)是流动的,开展贸易提高了小麦的相对价格。

定理:根据以上假设,从没有贸易转到自由贸易,毫无疑问会使价格上升的行业(即出口行业)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土地)的报酬提高,而使在价格下跌的行业(即进口竞争行业)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劳动)的报酬降低。P66

11、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定理

假设:两个国家,两种生产要素(土地和劳动),两种商品(小麦和布);在所有市场上都有竞争;每一种生产要素的供应量都是固定的,在各国间没有生产要素的流动;两种商品生产的技术水平完全一样,但要素密集型不一样,小麦是土地密集型,布是劳动密集型的,并且不发生生产要素密集度交换,即两国小麦都是土地密集型、布都是劳动密集型的,不会发生变化;两国不论有无贸易都生产两种商品;没有关税和运输成本,商品在国际间能完全自由流动。

定理:根据以上假设,自由贸易不仅会使商品价格均等,而且会使生产要素价格均等,以致两国的所有工人都能获得同样的工资率,所有的土地单位都能获得同样的地租报酬。P66\67

12、产业间贸易与产业内贸易

产业间贸易:一国进口和出口属于不同产业部门生产的商品

产业内贸易:两国以上在某些相当具体的工业部门内进行相互贸易,即两国相互进口和出口属于同一部门或类别的制成品。 P79

13、公司内贸易

跨国公司的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国际贸易。

公司内贸易属于国际贸易,是因为在公司内贸易中,商品的运动超出了国界,贸易的结果对各子公司所在国的国际收支均产生影响。但是,公司内贸易与一般意义上的国际贸易又有很大区别,公司内贸易的双方都处于共同所有权控制之下,进行交换的市场是跨国公司的内部市场,价格是跨国公司的调拔价格。从交易内容看,公司内贸易的商品大多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中间产品,这反映了同一产业内专业化分工的深化。P87

14、补偿贸易和加工贸易

补偿贸易:与信贷相结合的商品购销形式。即买方在信贷基础上从卖方进口机器、设备、产品、技术或劳务,然后用商品与劳务支付货款。P113

加工贸易:把加工与扩大出口或收取劳务报酬相结合的一种购销方式.P114

15、调拨价格

调拨价格又称记帐价格、转移价格,它是跨国公司内部母子公司、子子公司之间交易所采用的价格。调拨价格排除了市场机制,排除了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P122 16、罗勃津斯基定理

假设前提:两种要素、两种商品;商品和要素的价格保持不变

结论:如果其中一种要素的数量增加了,而另一种要素的数量保持不变,那么密集使用了前一种生产要素的产品的绝对产量将会增加,而密集使用了后一种生产要素的产品的绝对量将会减少。

17、贫困化增长

18、节约劳动型技术进步和节约资本型技术进步

19、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

20、战略性贸易政策

21、幼稚产业保护论

22、普遍优惠制

23、出口信贷

24、“自动”出口配额制

25、国际直接投资

26、经济一体化

27、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

28、倾销和反倾销税

29、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

30、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

31、要素禀赋比率

32、要素密集度

二、问答题

1.什么叫以要素为界限的国际分工当代国际分工的新特点是什么

2.国际贸易静态利益的源泉是什么

3.如何理解比较成本原理

4.比较成本原理下国际贸易的利益有哪些

5.如何理解来料加工与进料加工的不同

6.为什么贸易条件要运用贸易条件指数来表示

7.试述跨国公司运用调拨价格的目的及其限制条件。

目的:1、利用调拨价格达到避税目的。

(这主要是针对各国所得税率的不同,运用转移价格,把产品按成本价转出,在低公司税的国家产生利润,使跨国公司的全球税有达到最低。

国际上,百慕大,巴哈马等地往往是跨国公司转移利润的目的地,因为这些国家所得税收特别优惠,我们看到许多船只都在巴哈马注册,益缘于此。) 2、套取关税上的好处。

(用较低的价格将产品销售到高进口关税的国家,以减少进口关税;) 3、逃避外汇管制和汇率风险。

(利用调拨价格可以将资金从那些实施外汇管制,限制将红利或资本汇回本国的国家中转移出来。

当东道国货币即将贬值时,也可以用调拨价格将资金转移至货币值比较稳定的国家。)

4、加强竞争地位。

(这主要是运用调拨价格,降低新建子公司的原料价格,使其生产成本降低,从而能以较低价格增加市场份额,确立在新进入市场的竞争优势→短期亏损,通过市场占有率的提高在长期内得到补偿。)

5、逃避物价管制。

(物价管制基本是对成本基础上增值率的规定。通过调拨价格,可以使成本发生变化,规避物价管制。例如:为对付防止利用低价垄断市场时,可以压低进口原料价格;为对付防止利用高价获取垄断利润时,可以提高进口原材料价格。)限制条件:1、子公司数目限制

2、子公司相对独立利益的限制

3、费用的限制

4、东道国的限制

P122~125

8.如何理解相互需求原理是对比较成本理论的发展

(英国经济学家约翰·穆勒提出了相互需求原理)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从供给方面说明,各国专业化生产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然后相互进行贸易,都能得到贸易利益。比较成本理论只是证明了互利性贸易的基础以及贸易利益之所在,而没有说明总的贸易利益如何在贸易双方之间进行分配。因此,比较成本理论没有考虑需求方面的因素,所以它只能说明交换比例即贸易条件必须处在某个范围之内,无法说明具体的贸易条件怎样决定。要考虑实际交换比例的决定,就不能只看供给,而要把供给和需求结合起来分析。约翰·穆勒在比较成本的基础上,着重从需求方面的分析入手,探讨国际交换的现实决定问题。P136

9.如何理解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国家竞争优势是指一国产业和企业持续地以较低的较低的价格向国际市场提供高质量产品、占有较高市场份额并获取利润的能力。

取得国家竞争优势的关键在于国家是否有合适的创新机制和充分的创新的能力。这又取决于四种基本因素:即要素条件,国内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撑产业,公司的战略、结构和竞争。这四种因素中的每一个都可以单独发挥作用,并同时作用于其他因素。四种共同组成一个系统,共同决定国家的竞争优势。另外,国家竞争优势还受到机遇和政府作用的影响,但由于两者要通过四种基本要素影响国家的竞争优势,所以属于辅助因素。因此,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实际上是要就这四种因素的性质及其相互作用的理论。P90~91

10.战后新贸易保护主义有哪些主要的特点

特征:1、被保护的商品范围不断扩大;

2、限制进口的措施从关税壁垒转向以非关税壁垒为主;

3、奖出限入措施的重点由限制进口转向鼓励进口;

4、从贸易保护制度转向系统化的管理贸易制度(1、以立法的形式使贸易管理法律

化、制度化;2、在不放弃多边协调的同时,更多地采用单边管理,多边协调;3、管理措施以非关税措施为主,行政部门拥有越来越大的裁量权;4、跨国公司在管理贸易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5、新贸易保护主义使贸易保护上的歧视性有所增加。

P197~200

11.简述李斯特保护幼稚工业学说存在哪些缺陷。

1、产业的标准很难确定;

2、当代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各国市场不断融合,在世界经济的总体格局呈现供大于求的条件下,一国已不可能再如李斯特所论述的,根据自己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经济的国际竞争力状况来独立自主地确定保护的对象、保护的水平。否则,必将招致别国的报复。P183

12.举例分析战略性贸易理论的原理,对中国有何意义。

(略性贸易理论指一国政府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条件下,可以凭借生产补贴、出口补贴或保护国内市场等政策手段,扶持本国战略性工业的成长,增强其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从而谋取规模经济之类的额外收益,并借机劫掠他人市场份额和工业利润。)

举例分析:制成品的世界市场使不完全竞争的,产品的差异性使得各国厂商都可能在某些工业产品上具有一定的垄断力量,以获得超额利润。显然,这种利润是通过操纵价格从消费者身上获得的,在国际贸易中则是进口国的消费者支付。由于不完全竞争的上属性质,特别是本国进口产品被外国厂商所垄断时,政府应该运用关税将外国厂商从本国消费者身上赚取的超额利润转移到国内来;再者,由于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的存在,市场份额对各国厂商变得更为重要,市场竞争变成了少数几家企业之间的博弈。在这场博弈中,政府能通过提供补贴或关税保护来帮助本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获胜。 P200~201

对我国的意义:1、政府大力支持战略产业的发展;2、政府协助企业争夺出口市场;3、政府限制进口以培育本国进口竞争产业的竞争能力。 P203~204

13.一国的出口对国内不同利益集团有哪些影响

14.什么是关税主要有哪几种

15.什么是海关税则海关税则是如何构成的

16.什么是非关税壁垒与关税壁垒相比,它有什么特点

17.什么是经济特区它有哪几种类型,各自特点如何

18.签定贸易条约和协定所依据的法律原则主要有哪些

19.按程度区分,一体化可分为哪几种形式

20.简述关税同盟的静态和动态效应。

21.资本流动如何影响国际贸易

22.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垄断优势有哪些

23.分析要素流动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24.一国在选择对外贸易战略时应遵循什么原则。

25.发展中国家实施进口替代战略失败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26.出口导向型贸易战略的优点和缺点有哪些

27.什么是“一种商品一种价格的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是什么

1、试论述美国贸易政策的演变及其对中美贸易的影响。

2、试论述战略性贸易政策对发展中国家以及我国的适用性。

3、中国频遭反倾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应对

4、如何看待美国对中国的反补贴:有没有法律依据合理不合理对中国和美国各有什么影响P221~222 P300~302 另加网上搜查

反补贴调查适用于市场经济国家,在非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财政援助不能够

被认为是补贴,“反补贴法律对非市场经济国家不适用”。对中国的反补贴是不合理且非法的。

反补贴法的征收要满足两个条件:1、进口国接受了WTO所禁止的政府直接或间接补贴;2、补贴对本国以建产业产生重大损害或重大损害威胁或严重阻碍国内某一产业的兴建。

反补贴的目的:应付国际收支逆差,维持进出口平衡;防止外国商品的低价倾销;对某个国家实行歧视或报复

对美国的影响:维护本国利益,地方主义保护

对中国的影响:对我国国内产业造成冲击,遏止中国出口和制造业增长

5、WTO成员国对华特保对我国外贸企业的启示(书上很难找,通过各种途径整理的)我国外贸企业可以向WTO成员国学习如何利用保障措施来保护自己的国内

产业,如何将WTO《保障措施协议》的内容更好的体现在国内保

障措施立法中。另外,从对我国发起特保措施的产品来看,

通常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科技含量低,此类产品的竞争优势就是

价格。这给我国敲了一个警钟。我国出口产业结构不合理,政府

和企业只是看中出口“量”,并不看重“质”,从长远来看,这是很危

险的。对华保障措施立法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了

产品的可以技术含量。

6、如何辩证看待WTO成员国对我国的反倾销与反补贴P221~225

反补贴和反倾销的主要目的:反补贴为了应付国际收支逆差,维护进出口平衡,防止外国商品的出口补贴和低价倾销,对某个国家实行歧视或报复等。反倾销目的在

于抵消商品倾销的影响,保护本国商品和国内市场。两者的目的是为了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

但这被不少国家视作保护本国国内产业的利器,成为了“贸易保护主义”的新手段。反补贴反倾销还被一些国家的企业用以排挤国外竞争对手,尤其是那些能够提供物美价廉产品的境外制造商。保护国内产业一些国家制定经济政策的政府部门似乎更关注对国内制造商利益的保护。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反补贴反倾销措施都是针对新兴工业化国家的。这些国家劳动力丰厚,具有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竞争优势,而反倾销可在一定程度上阻碍资源在全球范围的有效配置,并制约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特别是针对我国的许多出口产品,进口国通过否认我国为市场经济国家,并选择人力成本远高于我国的第三国作为参照,如新加坡,因而置我国企业于不利地位。

7、试论述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基础、现状、问题与对策

8、2010年1月1日生效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我国经济贸易(或某一行业)发展的影响

9、结合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谈谈我国贸易发展战略的调整。

10、结合我国的外贸发展与贸易摩擦的加剧,谈谈互利共赢的贸易发展战略的含义及其对我国外贸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三、计算

1.各类贸易条件指数的计算

2.关税有效保护率的计算

3.对外贸易依存度的计算

4.产业内贸易指数的计算

四、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 轮胎特保案是指于2009年6月29日提出建议,对中国输美乘用车与轻型卡车轮胎连续三年分别加征55%、45%和35%的从价特别关税。根据程序,2009年9月11日,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决定对中国轮胎特保案实施限制关税为期三年。2010年12月13日,驳回中国提出的美国对其销美轮胎征收反倾销惩罚性关税的申诉,仲裁小组表示美国在2009年9月对中国销美轮胎采取“过渡性质保护措施”征收惩罚性关税未违反WTO规定。2011年9月5日,世界贸易组织(WTO)裁定中国败诉。

试分析中美轮胎特保案中方败诉的原因及其影响。

[材料二] 英国首先完成使用机器生产的“产业革命”,成为世界第一的制造业大国,第一经济强国。到1820年,英国已经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一半,英国在完成了产业革命并成为世界第一大国之后才真正转向自由贸易政策。

早在美国独立后不久的1971年,首任财长汉密尔顿再向国会提出的《关于制造业的报告》中就说明了保护制造业的必要性及措施。此后,美逐步提高保护程度,作为主要保护手段的关税不断提高,美国工业在高度保护的条件下迅速发展,在20世纪初就取代英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

依据上述材料分析英美两国在同一历史时期国际贸易政策的差异性

这个真写不出来,我想到时候打电话问老师。。。

[材料三]

中欧关于皮鞋贸易的争端已持续多年。自1995年开始,欧盟对中国出口皮鞋实施了长达十年的配额限制。2006年10月,欧盟正式对我国鞋企征收高额反倾销关税,当反倾销征税期满后,2008年欧盟再次发起复审,决定将反倾销措施再延长15个月,直到2011年3月31日,欧盟才正式取消对中国皮鞋征收%的高额反倾销

税。

2010年2月,中方将欧盟对华皮鞋反倾销案诉诸世贸组织。当年5月,世贸组织正式设立专家组,对该案件进行调查。

2011年10月28日,世贸组织28日裁定欧盟对华皮鞋反倾销的做法违反了世贸组织的相关规则。

依据上述材料分析中方获胜的原因及启示。

原因:反倾销的问题越来越受到我国的重视,坚决维护本国利益,我国是受害方,正义方。

启示:(一)要创造有利于我国的贸易环境

(二)建立重点产品预警机制预防贸易摩擦

(三)要适度加强利用反倾销保护本国产业的力度

(四)要制定完备的涉外经济法律,并不断对其修改来保护本国产业

(五)扶植重点产业,调整产业结构

(六)要分散出口市场

[材料四]

中国积极主动参与并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截至2010年底,中国已经与五大洲28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15个自由贸易安排或紧密经贸关系安排谈判,签订和实施了10个自由贸易协定或紧密经贸关系安排(东盟、巴基斯坦、智利、新加坡、新西兰、秘鲁、哥斯达黎加、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正在进行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5个。中国倡议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

比较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的特点,并分析中国在东亚自由贸易区的作用。

考试题型及分值: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