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日本旅游政策对我国旅游发展的促进及启示

日本旅游政策对我国旅游发展的促进及启示

日本旅游政策对我国旅游发展的促进及启示
日本旅游政策对我国旅游发展的促进及启示

日本旅游政策对我国旅游发展的促进及启示

日本是世界有名的经济大国和旅游发达国家,也是亚洲最大的旅游市场和我国主要的客源国之一。日本的旅游政策、法律法规以及管理体制促进着日本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通过研究日本旅游政策对旅游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及成功之处,思考对我国发展旅游业的启示以及借鉴之处。

一、日本概况

日本全称日本国,位于太平洋西岸,是一个由东北向西南延伸的弧形岛国。西隔东海、黄海、朝鲜海峡、日本海与中国、朝鲜、韩国和俄罗斯相望。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4个大岛和其他6800多个小岛屿组成,因此也被

称为“千岛之国”。日本陆地面积约37.79万平方公里。日本国土狭小,资源贫乏,但战后的日本奉行“重经济、轻军备”路线,重点发展经济,使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末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实力仅次于美国。

二、日本旅游政策变迁概况

在旅游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日本政府的职能和政策的

侧重点有所不同。根据日本旅游政策对日本旅游发展不同时期改变,以旅游产业政策演变为标志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45年至1954年。这一时期是日本的旅游

产业刚刚起步,日本制定了一系列与旅游密切相关的基本法

律制度,如1948年制定的《旅馆业法》、《温泉法》, 1949年

制定的《国际观光饭店整顿法》。

第二阶段是1955年至1964年。这一时期是大众旅游的确立时期。1963年《旅游基本法》的实施,也标志着围绕旅

游观光的相关政策逐步明确。

第三阶段是1965年至1974年。这一时期日本经济高速发展,除了国内旅游,出境旅游也开始有了初步的发展。

第四阶段是1975年至1986年。爆发于1973年的第一

次石油危机导致日元由固定汇率制转变为浮动汇率制。

第五阶段是1987年至1994年。这阶段是海外旅游迅速倍增阶段。1987年,日本政府提出了“海外旅游倍增计划”。

第六阶段是自1995年至今。这一时期日本旅游业的重

点是振兴入境旅游业。

三、日本在旅游发展中旅游政策的优势

(一)政府对旅游业发展的重视

日本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将旅游业的发展作为国民经济计划发展的一部。二战后曾提出“发展旅游,振兴国家”,积极投资旅游业的发展,如投资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日本中央各省厅直接介入到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工作中。同时为了扶持旅游业发展,日本政府采取了积极的财政金融政策。例如,1992年开始,在政府财政预算中专门增设“观

光事业振兴助成交付金”,日本政策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旅游企业提供融资便利。

(二)针对不同发展阶段采取不同的政策

在旅游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日本政府的职能和政策的

侧重点有所不同。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政府采取了一些不同的旅游政策,政府的角色重点从立法者、投资人、产业发展的协调员,到旅游市场的营销员,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政府的主导地位始终没有发生变化。

四、日本旅游政策对我国发展旅游的启示

(一)重视国内旅游业的发展

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我国的国情研究我国旅游发展方向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发展旅游,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需要,促进经济的发展,应该是我们的根本出发点。这就需要从国情出发,制定具体、明确的国内旅游发展政策。结合我国国情,借鉴日本经验,首先要提高对国内旅游需求的认识。发展国内旅游可以回笼货币、减轻国内商品市场的压力,加速资金周转。发展国内旅游可以扩大就业。

(二)制定完善旅游法律法规

在日本发展的第二阶段,基础设施建设期。日本政府各省(厅)在旅游设施和旅游目的地建设投资方面的介入是全面深入的,其介入旅游投资的深度与我国政府不相上下,只

是日本政府的作为大都根据相应的法律来实施,而我国政府的行为更多地带有人为色彩。由此,我国在根据本国国情,制度完善相关法规方面的工作还有待提高和加强。

参考文献:

[1]何光,中国旅游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

社,1997. 165-185.

作者简介:于萌(1989-),女,辽宁鞍山人,四川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本科在读。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世界旅游业概况

幻灯片1 国际旅游 2013年 幻灯片2 第一章 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整体趋势 及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参考资料: 1.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新时期中国旅游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9.幻灯片3 一、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整体趋势 ●1、世界旅游格局开始由发达国家“一枝独秀”向与新兴经济体并行发展转化 ●2、新领域、跨行业、跨产业联合发展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3、旅游业与绿色经济、生态文明相结合,成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领域 ●4、旅游业与社会文化日益融合,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内容 幻灯片4 ●5、科技进步成为加快发展旅游业的主要推动力和支撑条件 ●6、更多的国家把大力发展旅游业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地位 ●7、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各国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 ●8、国际旅游交流与合作日趋频繁,呈现方兴未艾的势头 ●9、旅游业已成为各国应对经济危机、促进经济复苏等反周期性调节政策的重要手段幻灯片5 幻灯片6 二、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1、旅游覆盖面持续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成为旅游消费主体 ●2、旅游市场体系逐步完善,市场范围迅速拓展 ●3、旅游发展模式由分散到集聚,再向集约发展加速演进 ●4、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张,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幻灯片7 ●5、旅游综合功能日益显著,影响范围大大扩展 ●6、旅游信息化迈上新台阶,旅游业效率大幅度提高 ●7、旅游国际合作达到新水平,国际竞争力得到提高 幻灯片8

第二章世界旅游业现状与世界旅游业影响因素 ●1.罗明义.世界旅游业发展:2009年回顾和2010年展望[J].旅游论坛,2010(2). ●2.朱美.浅谈影响世界未来世界旅游发展趋势的因素[J].北方经贸,2004(2). ●一、世界旅游业现状 ●(一)2009年:国际入境旅游继续大幅度收缩 ●1.各大区域国际入境旅游普遍下降 ●2.各区域内国际入境旅游也大副下降 ●3.全球入境旅游下半年略有回升 幻灯片9 ●(二)2009年:世界旅游经济出现负增长 ●1.世界旅游总需求全面收缩 ●2.世界旅游总供给全面下滑 ●3.旅游发达国家增长率普遍下降 ●4.世界旅游经济仍具有重要地位 幻灯片10 ●(三)2010年:世界旅游业进入恢复性增长期 ●1.世界经济发展进入复苏增长期 ●2.世界旅游发展仍面临众多影响因素 ●(四)2011年世界旅游业发展面临诸多制约因素 ●1.自然灾害 ●2.地区局势动荡不安 幻灯片11 二、世界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社会文化方面 ● 1.传统模式的家庭在减少 ● 2. 新的工作形式的出现 ● 3.人口老龄化 ● 4.人们的受教育水平普遍有所提高 ● 5.人们比以往更追求享乐 6.人们将越来越乐于享受亲情和友情的温暖 幻灯片12 ●(二)经济方面 ● 1.世界经济全球化 ● 2. 经济形态多元化, 并偏重于第三产业 ● 3. 贫富差距仍然很大 ● 4.世界范围内的消费需求将保持持续增长

报告:旅游产业作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发展状况研究

报告:旅游产业作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发展状况研究

报告:旅游产业作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发展状况研究 概要:中共北京市委研究室、北京市旅游局发布《旅游产业作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发展状况研究》报告,报告重点强调了旅游产业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符合世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并就旅游产业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旅游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进行了详细地阐述。 中国网讯最近,第十届世界旅游旅行大会在北京成功召开。这次大会的主题为:旅游,世界第一大产业,迈向新领域。为抓住召开世界旅游旅行大会的契机,借鉴世界旅游产业发展有益经验,加快推进北京旅游产业发展,充分发挥旅游产业在推动首都科学发展和建设世界城市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对旅游产业作为世界第一大产业的发展状况,做了认真分析研究。 一、旅游产业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符合世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 作为重要的战略性产业,旅游产业拥有其他产业无法比拟的优势和作用。 第一,旅游产业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发展旅游产业是尽快消除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推动世界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抓手

1、广泛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理论界公认,现代旅游产业综合性强、关联度大、产业链长,已经极大地突破了传统旅游业的范围,广泛涉及并交叉渗透到许多相关行业和产业中。据世界旅游组织(WTO)统计,旅游产业每收入1元,可带动相关产业增加4.3元收入。旅游产业能够影响、带动和促进与之相关联的110个行业发展。其中包括民航、铁路、公路、餐饮、住宿、商业、通信、会展、博览、娱乐、文化、体育等。随着众多新的旅游形态的出现,旅游又扩展到工业、农业、教育、医疗、科技、生态、环境、建筑、海洋等领域,催生出一批富有生命力的新业态。 2、有力拉动消费需求。旅游消费是集食、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综合性消费活动,在社会总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中占有重要地位。旅游消费形式多种多样,能够满足各种消费人群的需求,旅游产业“一业兴”带动“百业兴”,进而使内需成倍扩大。据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的测算,在发达国家,旅游消费支出每增加一个单位,工业产值可扩大2.71倍,国民收入扩大1.36倍,投资扩大0.25倍。旅游消费在发展中国家所起的作用更加显著,相关数据可分别扩大到3.7倍、2.7倍、0.9倍。旅游产业的饭店、餐馆、客运业、旅行社、娱乐业等直接为最终消费服务,对内需的拉动作用更为全面。据统计,2008年我国国民旅游消费总额已经占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以上,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中发挥了重要

世界旅游业的发展现状、趋势及启迪

关键词:世界;旅游业;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启示 旅游业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已发展成为超过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的世界第一大产业,也是世界经济中持续高速稳定增长的重要战略性、支柱性、综合性产业。当今,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世界旅游业更是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2011年3月3日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发布的《2011-2021旅游业经济影响报告》认为,尽管目前世界经济增长遇到了很多挑战和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但旅游业却一直是增长速度最快的部门之一,而且成为推动经济和就业增长的主要力量。预计未来10年里,世界旅游业对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贡献每年将达到%,总额为万亿美元,并创造6500万个就业机会。准确把握世界及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特点和主流趋势,对于我国确立旅游业发展战略,提升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由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的迈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世界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特点 过去60年来,世界旅游业发展一直长盛不衰,期间虽然也有波动,但总体上呈现高速增长态势。推动世界旅游业迅速发展的关键因素有三个:一是各国经济快速增长及与其相关的国民收入稳步提高,使人们有能力支付价格不菲的旅游旅行费用。比如,目前在欧洲,一个月收入4,000~6,000欧元的中等收入家庭,可非常容易地到亚洲、非洲旅行。每人每次旅行的平均费用大约为2,000欧元,比月收入还低。现在欧美有些家庭每年的出境旅游已成为习惯。二是交通运输技术的巨大进步,使长途旅行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大大缩短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距离,使“地球村”的理念成为现实。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宽体喷气式飞机的发明、家用小汽车的普及和高速铁路的广泛运用。三是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和人权、民生状况的不断改善,使人们可以有大量的闲暇时间用于旅游旅行。以发达国家中每周工时最短、一年带薪假期最长的国家法国为例,从1919年起每周法定劳动时间为48小时,1936年起减为40小时,2000年起实行每周35 小时工作制;除了每年法定的节假日,一年带薪假期1936年是两周,1956年增加到3周,1968年4周,1981年起增加到5周。也就是说,法国人每年大约有

旅游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模板

旅游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模板

旅游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会展业与旅游业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会展一般都会选择旅游发展到一定程度、有一定基础设施的地方举办,而知名的成功会展又会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当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城市更加重视发展会展旅游业。今年5月下旬至6月中旬,市政协组织部分委员,会同市旅游局、市会展办和市政府研究室等部门,联合开展了会展旅游业发展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会展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会展旅游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展经济蓬勃发展,产业特色初步形成。从全国范围来看,合肥会展起步偏晚,但发展较快。自以来,展会数量年均增速达40%。全市举办各类展览40余场次(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18场次);达69场次,较上年增长70%,参展人数增长141%,当年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大型会展25个;举办各类较大的展览66场次,特别是第十六届国际美术大会的举办,标志国际性大展取得零的突破,当年参展人数总计达28万人次。,全市举办各类展览突破70场次(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32场次),营业收入、展览面积、参展人次都再创历史之最。,全市共举办各类展览102场,展种涉及科技、工业装备、文化艺术、农业、服装服饰、人才、粮油机械等领域,其中全国性展览有第十三届中国艺术博览会合肥展暨合肥文化产业博览会、中国国际徽商大会等8

场。我市举办各类展览122场,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各类展览45场,同比增长10%,总展览面积达63.9万平方米;安徽省红三环体育馆举办展会25场,总展览面积16万平方米,参展人次达60万。 会展企业快速增加,办展水平逐步提高。截止底,全市有展览业务的企业已达60多家,其中专业展览公司30多家,直接从事与展览相关的广告、装璜、物流等关联业务企业近200多家。以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为龙头,形成了体育馆、科技馆及商务中心、公园、广场等室内外大小适宜、分工自然的展场体系。会展企业呈现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在激烈市场竞争中适时进位、选项定位的发展趋势。专业展览公司的发展壮大,加速了合肥会展经济的崛起。几年来,我市成功举办了“第十六届国际美术大会”、“全国农机产品订货会”(连续四年)、“中国畜牧业交易会”、“第38届全国新特药品交易会”、“第57届全国汽车零配件交易会”、“第48届中国教学仪器设备展览会”、“第十三届中国艺术博览会”、“首届中国国际动漫交易会”、连续两届“中国坚果炒货食品节”、“第四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等国际性、全国性大型会展40多个场次。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很多全国性大型展会,即使是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也不是轻易能够申办到的,比如“全国农机产品订货会”在我市连续举办四届的基础上,和已经确定继续在合肥举行,特别是“第四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在合肥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合肥已经成为中部区

日本新干线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及启示

日本新干线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及启示 摘要:高速铁路的发展不仅给沿线的城市发展带来机遇,也为沿线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商机。结合日本九州、秋田新干线的实例,分析新干线对沿线旅游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客流量总体逐年上升、短期内对商务流影响较大、长期非商务客流发展迅速、住宿业受到影响等方面,提出重新审视竞争格局,优化组合旅游资源,完善旅游产品结构和类型,改进营销宣传策略等我国发展高速铁路旅游的建议。 关键词:高速铁路,旅游业,新干线,对策 1概述 一直以来,交通对人们的出行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旅游交通是旅游业三大支柱之一,是旅游者实现空间移动的主要手段[1]。道路交通的可进入性、网络化程度和道路质量的优劣,对区域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产业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2-3]。新干线的开通运营不仅促进了地区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也给旅游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新干线对沿线旅游业发展带来的影响。 2002年,日本国土交通省发布了《面向构筑活力地域社会的观光与交通政策》报告,研究了观光领域方面交通的重要性及包括秋田新干线在内的全国10个样本地区观光领域发展的相关数据与经验[4]。此外,各研究机构和学者也非常重视研究新干线开通给当地旅游经济带来的影响,如中小企业诊断协会在《熊本县观光战略》中全面研究了当地新干线开通1年来对当地旅游业的影响[5];林上等研究了新干线给旅游出行带来的变化,并提出新干线的开通给日本民众的行动能力带来了飞跃性的变化[6]。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国内对于高速铁路对旅游业影响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化。汪德根等研究了日本新干线对旅游发展的影响,并提出应拓宽高速铁路旅游研究领域[7];陈才认为新干线带动了沿线旅游资源的开发,加速了旅游产业转型升级[8]。国内学者的研究表明高速铁路会带来客流增长,同时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但对具体客流增长点、对旅游业的影响等的研究仍然不够深入。为此,以详实的数据分析日本新干线对旅游业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日本新干线对旅游业的影响 以九州新干线、秋田新干线为例,九州新干线位于九州岛,起自鹿儿岛中央站,经熊本到达博多,全线于2011年建成;秋田新干线被称为迷你新干线,位于本州岛北部,于1997年建成通车,起点是岩手县的盛冈站,终点为秋田县的秋田站。通过日本国土交通省、日本九州和秋田当地政府,以及经济研究机构发布的相关报告可以看出,新干线对旅游业发展的

三亚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

三亚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 近几年来,伴随着经济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 显著提高,三亚市旅游业较快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也愈来愈明显,成为促进三亚市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的主导力量。当前,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这给三亚市旅游业带来的历史性发展机遇。如何充分挖掘旅 游市场的巨大潜力,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快旅游业发展,增强 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推进旅游国际化,这是需要 我们认真研究的问题。 一、旅游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三亚市以“建设国际性热带滨海旅游城市”为 目标,积极实施以旅游为龙头的产业发展战略,创新发展思 路,完善旅游产业体系,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旅游 市场开发力度,加强对外开放程度,旅游业发展呈现出规模 扩大、效益提高的良好态势。 旅游接待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随着三亚市旅游业发 展,旅游接待规模不断扩大,接待旅游过夜人数、旅游收入 均保持较快增长,占全省比重均有较大提高。全市接待旅游 过夜人数由2004 年的363.84 万人次增长到2009 年的669.05 万人次,年均增长13.0%,占全省接待旅游过夜游客人数由2004 年的25.9%提高到29.7%;旅游总收入由2004 年39.14

亿元增长到2009 年的103.77 亿元,年均增长21.5% ,占全省旅游总收入的比重由2004 年的35.3% 提高到2009 年的49.0%。 旅游市场开发力度加大。近年来,三亚市不断加大投入,突出重点,创新机制,加强旅游景点和配套设施建设,积极 开发旅游景点、乡村旅游等旅游资源,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2009 年三亚市拥有共有 A 级景区8 处,其中5A 级景区 2 处,4A 级景区 3 处。海棠湾“国家海岸”开发建设态势强劲, 2009 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27 亿元,配套设施进一步 完善,国家海岸形象进一步提升。槟榔村5A 级乡村旅游区 建设项目顺利推进,乡村旅游开发取得实质性进展。 旅游设施接待能力明显增强。截止2009 年底,全市列 入统计的旅游宾馆(酒店)187 家,其中,五星级宾馆10 家, 四星级宾馆21 家,三星级宾馆25 家,二星级宾馆16 家, 一星级宾馆5 家,待评五星级宾馆15 家;拥有客房32177 间,床位57210 张,旅游接待能力明显增强。 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强。近年来,三亚市不断加强对外 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国际旅游宣传促销活动,全力办好国 际性赛事和活动,树立城市整体形象,取得了积极成效。一 是加大旅游营销投入,建立旅游营销系统,积极整合旅游协 会、航空、旅游企业和媒体的力量,巩固传统客源,积极开 拓新客源市场。二是积极参与筹办了首届博鳌国际旅游论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国内游市场概况 2014年中国旅游市场实现平稳增长,国内旅游36.11亿人次,同比增长10.67%。一方面,旅游人次在增加,国民的旅游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攀升。2014年国内旅游总收入达到30312亿元,同比增长15.40%。从全年形势来看,我国旅游业已经进入“大众旅游”阶段,人们的出游意愿不断高涨,国内旅游市场可以继续保持相对乐观的预期。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旅游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指出,2014年国内的宏观经济稳步回升,以此带动的商务活动增多,商务旅行市场前景广阔。加上节假日的影响,交通网络、酒店服务质量等方面的改善,三大市场中,国内游市场需求仍然旺盛,保持高热度。 2014年促使国内游市场不断膨胀的因素主要有两点,首先是在线旅游的发展。随着在线旅游行业的火爆,手机无线端功能的日益完善,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出行时选择用“无线预订”来节省出行时间,享受便捷。2014年,在线旅游无线客户端已经成为旅游市场的竞争核心,各商家纷纷推出各类无线端预订活动来抢夺市场份额。《2014中国旅游百度指数报告》指出,2014年1月-10月旅游日均搜索指数为1570万,比2013年同期增长23.00%。7、8月暑假期间保持稳定上升,搜索指数相比2013年同期上涨27.00%。就目前看来,无线化在拉升旅游搜索指数方面已经显示出较大的推动力。未来,在线旅游无线化操作模式仍然是行业巨头主要的运行方式之一。 图表2014年中国旅游业相关搜索指数 数据来源:百度指数 另外一方面,区域旅游合作加深也是推动2014年国内游市场发展的一大因素。近年来,寻求区域合作和共同发展已成为旅游业的共识。2014年,区域经济联系日趋紧密,旅游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缩小了各个地区之间的旅游发展水平差距。 除了造成国内旅游市场火爆的因素之外,关于国内游客的旅游满意度也引人关注。2014年全国游客满意度指数为74.10,处于“一般”水平,与2013年水平相同但具体指数值下降0.78。但各季度指数又呈现持续回升趋势,具体数值分别为72.62、72.84、74.52以及76.39。具体来看,2014年旅客对于城市银行、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经营更稳健

关于日本的旅游业

关于日本的旅游业 1、基本概况(国土、人口、GDP、人均收入) 2、日本旅游 在日本,很难请得到假,即使积有很多带薪假期,连续2天以上的假期还是很难得到批准。所以,自己外出旅游几乎是难以实现的。惟一可指望的,就是一年一度的公司旅游了。许多较大型的公司都有组织公司的全体职员外出旅游的习惯,被称为“社员旅游”。这种公司旅游可促进干部与职员间的交流,同时也是一项公司福利。社员旅游大多热衷白天购物,晚上喝酒。 日本人的生活习惯 1、日本人的语言习惯 随声附和和点头称是 据说日本人有一种习惯,谈话时频繁地随声附和、点头称是。“是”、“嗯,是吗?”包括这种话语、以及点头俯腰姿势等,据调查观察,日常谈话里每几秒钟就发生一次。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所有这一切并不全意味着“说得对”、“明白了”这种肯定含义,有些只不过是“啊,是吗?”“有那么回事?”等,仅仅作为听了对方的话之后所作出的一种反应而已。与有这种习惯的日本人接触,要是认为“他在那时确实表示是肯定的”,那么对该日本人来说却是意料之外的事。反之,习惯于随声附和的日本人,对在谈话中不表示任何反应的外国人,则感到不安,他们会产生这样一种感觉:“这个人是否在听我说呢?” 婉转的表达方法 日本人即使自己持有明确的意见,他们也避免“我是这样想的”、“我的意见是这样的”等直接的表达方法,而采用“恐怕这样吧?”“我想这么考虑,你看如何呢?”这种婉转的措词,明显地认为这种表达方式是适当而有礼貌的。在语言表达上明确地表明,给对方留有考虑和判断的余地,显示出在听取对方反应后,再表示自己的主张的一种姿态。 寒暄致意 日本人经常相互寒暄致意。从早晨起床到晚上就寝,在日常生活的各种场合里,定型的寒暄语非常丰富。不过,互相寒暄致意,仅仅局限于在某些意义上视为朋友的人。例如对在公园散步时遇到的不相识的人,或者交通车辆中同座的人,除非有特殊情况,一般是互不说话的。因为在这种场合,对方是互不相干的局外人。 2、日本人的举止手势 日本人的举止手势中,有日本人特有的或者说和他国文化在意义和用法上不同的地方。 鞠躬:日本人之间打招呼,基本上是以鞠躬来表示的。站着的时候,双脚合拢、直立,弯腰低头。从一般性行礼到上身至90度的鞠躬。根据礼节轻重程度的不同,低头的角度是各种各样的。在铺着“榻榻咪”的房间里,必须要坐着行礼。以“正座”的姿势上身弯下,两手放在前面着地然后低头。 一般日本人行礼致意是互不接触身体的,传统上也没有握手的习惯。日本人有时候也握手,但大多在日本人和外国人、竞选人和选民、明星和影迷等特殊场合。 坐的姿势:在学校、公司一般都坐椅子的。但在家庭里,日本人仍然保持着传统的坐在“榻榻咪”上的生活。最近,在普通家庭里,西洋式的居室和餐室多起来了,所以不坐“榻榻咪”的年轻一代在逐渐增多。

浅谈旅游业行业发展现状

浅谈旅游业行业发展现状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浅谈我国旅游业行业发展现状旅游业作为一个朝阳产业,目前已被列为世界第三大产业。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旅游消费的雪球也进一步提升。近几年来,我国的旅游业一直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有力的拉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提升。但同时,我国的旅游业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的现状: 一、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国际环境 国际旅游业成为近年的发展趋势,1990年代以来是世界旅游业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据早前的旅游行业调查报告统计:1996年全球国际旅游总人数达592亿人次,旅游业总产出达36万亿美元,占世界GDP的%,已超过了石油、汽车、化工等行,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 二、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 旅游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对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具有战略性关联带动作用。据旅游行业调查分析显示,就2009年来说,全年国内旅游人数达亿人次,增长%;国内旅游收入万亿元,增长%;旅游总收入万亿元,增长%。 三、旅游行业现状 (1)旅游方式的单一化 我国旅游业的服务项目通常是以一般性观光为主,活动内容单调,缺乏可让旅客直接参与的活动,直接导致景点吸引力弱,旅客不愿长时间停留。同时,旅游质量也不高,我国的观光产品目前还处于初级开发水平,还有待开发。

(2)旅游基础设施薄弱 由于我国国内旅游市场庞大,国内旅游服务的配套设施的发展跟不上旅游消费者的扩大的步伐,国家投资也相对较少,基本上是贯彻“以旅游养旅游”的方针,花钱多的项目几乎很少触及,只能因陋就简,以致设施不全。 (3)旅游市场竞争处于无序竞争状态 由于旅行社经营者没有长远的战略计划,市场定位不明确,同时受经济利益驱动,各种不正当竞争现象在旅游市场中普遍存在。 (4)不恰当的旅游开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日趋严重 随着旅游产业规模的扩大,特别是在目前相关法律规章不健全的情况下,个别旅游者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不惜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旅游发展迅速,覆盖面广,但总的说来我们仍然处于一种低消费、大众化、低水平、中近距离旅游的状况。目前我国的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很快,但仍不能适应国内旅游发展速度的要求。

青岛旅游业发展现状

青岛市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2007-05-24 17:25阅读(1771)评论(2)一、青岛市把发展旅游业作为重点支柱产业,近年来有了长足的发展 近年来青岛市把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来培植,成为加快对外对内开放、促进产业升级、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扩大内需、实现第三产业繁荣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青岛跨世纪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1998年青岛市共接待国内游客1013万人,海外游客19.95万人,旅游总收入69.08亿元人民币,占GDP的比重7.85%。1999年上半年,国内游客546万人,同比增长17.2%;国内旅游收入 34.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1%;海外游客10.74万人,同比增长28.8%;外汇收入5100万美元,同比增长27%。比同期GDP的增长分别高出10至20个百分点。发展势头十分强劲。 青岛地处山东半岛南部,与天津、大连、烟台等兄弟城市同属环渤海经圈,与韩国和日本隔海相望,同仁川、釜山、蔚山、北九州、下关城市间的直线距离最近。历史上从青岛到韩国和日本就有比较通畅的海路交往,山东人在韩国和日本的华侨中都占相当大的比例。改革开放以来,交往日益加强。目前,韩国在青岛设有领事馆。在青岛的韩国企业达千家之多,人员逾2万多人。在青岛的日本企业有400多家,人员近500人。韩、日两国不论是经贸方面还是旅游方面,都在青岛地区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这一点从韩、日两国来青岛人员占海外游客总数的43%也可以体现出来。 青岛市政府对旅游业的发展高度重视,指导思想明确,进一步加大了旅游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着力营造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大环境。经过努力,青岛已经成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并正在积极争创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文明城市。2000年以前,将集中力量建设包括城市基础设施、城市形象工程和改善人民生活环境在内的60个重点项目,总投资近200亿元人民币。随着国际机场的扩建、国际会展中心的建成、主要交通干道的整治,青岛旅游的硬环境将更加完善。据预测,2000年至2005年,接待国外游客年均增长10%,国内游客年均增长12%,旅游总收入平均增长15%。到2005年,实现接待境外游客40万人次,创汇3亿美元;接待国内游客1800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70亿元人民币。旅游总收入190亿元人民币,占GDP的比重10%,占第三产业的比重25%。2005-2010年,接待国外游客年均增长8%,国内游客年均增长10%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3%。到2010年,实现接待境外游客达到56万人次,创汇5亿元美元;接待国内游客2400万人次,国内旅游总收入307亿元人民币,旅游总收入350亿元人民币,占GDP的比重11%,占第三产业的比重达到30%。 二、青岛市的旅游优势和旅游开发规划 1.旅游资源丰富

中国旅游业发展状况分析及政策建议

中国旅游业发展状况分析及政策建议 【摘要】21世纪旅游业的发展有着光辉的前景。作为亚太地区的大国,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更是生机勃勃。被称为朝阳产业,这说明了它的发展前途和生命力。但是,这个朝阳需要整个社会来托起来。本文主要通过对影响旅游发展的多因素分析,建立以旅游收入为被解释变量,若干影响因素为解释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应用2002年中国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截面数据回归得到的模型,对中国的旅游发展显著因素分析和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旅游产业可支配收入旅游业投资国际游人数 (一)引言部分 旅游业是由旅行社业、住宿业、交通业、商业等相关产业的集合,是一种关联带作用较大的综合性产业。旅游业的发展不但对增加就业和扩大内需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优化产业结构,而且可以增加国家外汇收入,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和加强国家、地区间的文化交流。20世纪90年代,旅游业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其增加值超过了石油、钢铁、汽车等传统产业,而我国第三产业产值只占GDP的33%左右,2002年旅游产业的产值只有5530亿,占同年GDP很小一部分,而我国的旅游资源是很丰富的,我国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 (二)研究目的 我们通过收集数据、建立模型来对影响我国旅游收入的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一方面力求为增加旅游方法的研究指出明确的方向,另一方面通过模型的分析针对重要的影响因素提出我们对增加旅游收入的一些建议。 (三)理论支持 根据对旅游收入的分类,旅游收入可分为国内旅游收入和国际旅游收入,我们的模型的设定以这一分类为基础,另外,考虑到旅游产业收入的发展除受外在因素影响以外,还很大程度上受其产业本身的发展水平影响,因此进行旅游收入分析模型设定时,我们还引入旅游的固定资产作为解释变量。 (四)模型的设定和数据的收集 1、根据理论分析和经验,我们最初选择了居民可支配收入、旅游业固定资产、国际游人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公共绿地面积、污染的直接经济损失、居民消费水平和旅客周转量等因素作为参考,但是经过反复的回归实验,我们发现有些因素或是不符合经济意义,或是显著性检验不能通过,或是不能改善拟合优度,同时对其他参数有明显影响,与我们的预计存在很大差距,所以我们就认为这些都是多余变量,不宜引入模型,最后,我们选择了影响最为显著的三个因素,建立计量经济模型:Y i=β0+β1X1+β2X2+β3X3+u i 其中:Y为旅游企业营业收入(万元),X1为居民可支配收入(元),X2为旅游业固定资产(万元),X3为国际游人(万)人次。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影响国内旅游收入的因素代表,国际游人是影响国际旅游收入的因素,而旅游固定资产则体现了旅游产业的发展规模。 2、为了避免时间序列的非平稳性,本模型使用截面数据,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世界旅游业的发展现状、趋势及启迪

摘要:旅游业是世界经济中持续高速稳定增长的重要战略性、支柱性、综合性产业。当今,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世界旅游业更是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本文梳理了世界旅游业的发展现状、特点,预测了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世界旅游业发展可资借鉴的启示。关键词:世界;旅游业;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启示 旅游业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已发展成为超过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的世界第一大产业,也是世界经济中持续高速稳定增长的重要战略性、支柱性、综合性产业。当今,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世界旅游业更是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2011年3月3日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发布的《2011-2021旅游业经济影响报告》认为,尽管目前世界经济增长遇到了很多挑战和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但旅游业却一直是增长速度最快的部门之一,而且成为推动经济和就业增长的主要力量。预计未来10年里,世界旅游业对全球国生产总值GDP的贡献每年将达到4.2%,总额为9.2万亿美元,并创造6500万个就业机会。准确把握世界及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特点和主流趋势,对于我国确立旅游业发展战略,提升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由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的迈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世界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特点 过去60年来,世界旅游业发展一直长盛不衰,期间虽然也有波动,但总体上呈现高速增长态势。推动世界旅游业迅速发展的关键因素有三个:一是各国经济快速增长及与其相关的国民收入稳步提高,使人们有能力支付价格不菲的旅游旅行费用。比如,目前在欧洲,一个月收入4,000~6,000欧元的中等收入家庭,可非常容易地到亚洲、非洲旅行。每人每次旅行的平均费用大约为2,000欧元,

研究日本旅游业的重要意义

研究日本旅游业的重要意义 旅游业是一个以旅游活动为中心而形成的配置产业,凡是为旅游活动提供直接和间接服务的行业都是这个配置产业的组成部分。餐饮业、住宿业、交通运输业、旅行社业、休闲文化产业等都是旅游业的关联产业。由于旅游业的产业关联度强,因此,世界上不少国家和地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取政策措施发展本国的旅游业,以此获得旅游外汇收入,扩大内需,增加就业,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从旅游业的发展历史看,把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发展的国家,绝大多数是一些经济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如肯尼亚、尼泊尔等国),或者经济中等发达的小国家(如泰国、土耳其、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一般以政府规划或者通过政府制定产业政策,倾向于发展国际旅游带动国内旅游的发展,并大都采用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发展旅游业。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模式容易受到国家的重视,旅游业也能够尽快成为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突破口。 经济发达国家,如美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则是以发展国内旅游为基础,由国内旅游的发展带动国际旅游产业发展。由于这些国家市场机制比较健全,政府以及相关管理机构在其中主要承担指导、协调和监督旅游发展方向的作用,旅游发展目标并不追求经济的快速增长,而在于满足本国居民(或外国游客)的休闲与享受的消费需求,以实现充分就业、缓解经济周期波动造成的负面影响和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为主要目的。总之,大多数经济发达国家的旅游业发展目标不具有强制性质,仅仅作为发展方向为旅游企业提供参考。 尽管日本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经济发达国家,但是其旅游业发展途径与其他经济发达国家迥异。长期以来,日本政府采取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发展旅游业。1987年,日本运输省制定实施《海外旅游倍增计划》,计划把出境旅游人数从1987年的500多万人次增加到1992年的1000万人次。在日元升值特别是泡沫经济发展的情况下,由于股票和房地产的异常升值,日本国民普遍产生“中流意识”和“一夜暴富”的感觉,奢侈消费和出境旅游成为时尚。因此,《海外旅游倍增计划》的目标提前两年实现,1990年日本出境旅游人数就突破了1000万人次大关,当年出境游客共计花费200多亿美元,增加了服务贸易的支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常收支扩大的不均衡局面。1996年,日本运输省制定了《访日观光计划》,

世界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世界旅游业的发展现状、趋势及其启示 荐 1944 刘文海原创| 2012-07-11 08:00 | 收藏| 投票 关键字:启示世界旅游业 本文出自《中国市场》杂志2012年7月,作者:刘文海 摘要:旅游业是世界经济中持续高速稳定增长的重要战略性、支柱性、综合性产业。当今,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世界旅游业更是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本文梳理了世界旅游业的发展现状、特点,预测了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世界旅游业发展可资借鉴的启示。 关键词:世界;旅游业;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启示 中图分类号:F591 旅游业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已发展成为超过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的世界第一大产业,也是世界经济中持续高速稳定增长的重要战略性、支柱性、综合性产业。当今,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世界旅游业更是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2011年3月3日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发布的 《2011-2021旅游业经济影响报告》认为,尽管目前世界经济增长遇到了很多挑战和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但旅游业却一直是增长速度最快的部门之一,而且成为推动经济和就业增长的主要力量。预计未来10年里,世界旅游业对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贡献每年将达到4.2%,总额为9.2万亿美元,并创造6500万个就业机会。准确把握世界及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特点和主流趋势,对于我国确立旅游业发展战略,提升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由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的迈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世界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特点

过去60年来,世界旅游业发展一直长盛不衰,期间虽然也有波动,但总体上呈现高速增长态势。推动世界旅游业迅速发展的关键因素有三个:一是各国经济快速增长及与其相关的国民收入稳步提高,使人们有能力支付价格不菲的旅游旅行费用。比如,目前在欧洲,一个月收入4,000~6,000欧元的中等收入家庭,可非常容易地到亚洲、非洲旅行。每人每次旅行的平均费用大约为2,000欧元,比月收入还低。现在欧美有些家庭每年的出境旅游已成为习惯。二是交通运输技术的巨大进步,使长途旅行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大大缩短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距离,使“地球村”的理念成为现实。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宽体喷气式飞机的发明、家用小汽车的普及和高速铁路的广泛运用。三是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和人权、民生状况的不断改善,使人们可以有大量的闲暇时间用于旅游旅行。以发达国家中每周工时最短、一年带薪假期最长的国家法国为例,从1919年起每周法定劳动时间为48小时,1936年起减为40小时,2000年起实行每周35 小时工作制;除了每年法定的节假日,一年带薪假期1936年是两周,1956年增加到3周,1968年4周,1981年起增加到5周。也就是说,法国人每年大约有5个月不用工作。北欧其他一些国家也是大同小异。美国人已有1/3的休闲时间,2/3的收入用于休闲,1/3的土地面积用于休闲。休闲度假已成为现代社会人们的重要生活方式,休闲经济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经济形态。 纵观60年来世界旅游业的发展,呈现以下突出特点和发展态势。 一是旅游业增长高速、持续、稳定,没有哪一个行业可与之相提并论。有学者研究表明,就全球旅游者数量而言,从1950年到2000年的50年中,基本每隔十年就会翻番,从1950年的2500万人次增加到2000年的6. 7亿人次;从2000到2010年的最近十年中,由于旅游者基数不断增加,增速有所放缓,但十年中仍然增加了2.7亿人次,到2010年达到9.4亿人次。就世界旅游业收入增长速度而言,过去60年中年平均增长率为6.9%,也基本是每隔十年左右就会翻番。其中,从 1950 年到 1960年的第一个十年,年均增长率为 10.6 %;依次第二个十年为9.1 %,第三个十年为5.6 %,第四个十年为4.8 %,第五个十年为4.3 %,第六个十年为6.5%。对比分析可见,世界旅游业收入增速明显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按每十年作为一个周期来测算,通常年均增长率在3%以下)。根据世界旅游组织公布的数据,截至2010年,国际旅游业经济总量占全球GDP的10%以上,旅游投资占投资总额的12%以上。国际旅游业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权重可见一斑。 二是世界旅游市场逐步出现分化,呈现“三足鼎立”新格局。从旅游目的地的区域板块划分来看,欧洲和北美长期以来一直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两大旅游胜地,是全球旅游市场的“双雄”。但最近十年来,情况却正在发生快速变化。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深刻地影响着世界旅游业的发展轨迹,也打破了原有的旅游市场格局。国际旅游者对于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出现多样化,东亚及太平洋地区已经成为第三首选目的地,从而形成欧洲、北美、东亚及太平洋地区“三足鼎立”的新格局。早在1950年,东亚及太平洋地区所接待的国际游客量不足19万人,到2000年接待的游客量达到了1.12亿人,2010年接近2.0亿人,占全球份额约20%。据预测,到2020年,东亚及太平洋地区接待国际旅游人数占全球份额将上升为27.3%,超过北美(届时为17.8%),位居世界第二,进一

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旅游发展迅速,覆盖面广,但总的说来仍然处于一种低消费、大众化、低水平、中近距离旅游的状况。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很快,但仍不能适应国内旅游发展速度的要求。主要表现在: 1、从总的旅游人数和回笼货币来看,旅游人次数稳步增加,旅游消费额逐步提高。每一年人数平均增长10%以上,旅游消费总额平均年增长率亦在10%以上。 2、从旅游消费方式和旅游消费结构来看,绝大部分属于观光旅游,文化型、享受型极少。即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型旅游活动多,而修学、健身、寻根、考察、探奇、了解风土人情的专项特点旅游较少,一般游客住低档旅馆,饮食简单。据统计,在旅游消费结构中,吃住行比重高达85%,游览购物仅占15%。旅游整体消费水平低,据不完全统计1985—1992年,国内旅游人均消费额仅58元。 3、从旅游的地域性和客源分布来看,国内旅游热点多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知名度较高,旅游基础设施较完善的旅游胜地,如北京、江浙泸、广东等地,象敦煌、九寨沟、西双版纳、黄果树瀑布等风景点由于交通不便相对处于温冷点。从距离上看,一般以中近距离旅游为主,远距离旅游为辅。如桂林主要以粤湘鄂的旅游者为主。从客源分布来看,以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为主,内地县镇为辅。旅游者停留时间较短,一般在2. 5天~3. 5天“一日游”也占有很大比重。 4、旅游人员构成广泛、公费旅游占有很大比重。目前国内旅游人员的构成大体是:先富裕起来的农牧民外出旅游,离退休干部的疗养旅游,职工干部的奖励旅游,企事业单位人员以及教师学生的度假旅游以及各种公务旅游。虽然随着消费观点的改变和经济收入的提高,社会各阶层、各行业都有相当数量的人加入自费旅游队伍的行列,但是,公费旅游仍占主要地位。 我国的旅游业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才起步的新兴产业。虽然我国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名山大川和历史文化名城较多,但由于过去几十年的闭关锁国,加上国家财政困难,对旅游业长期缺乏投资,以致我国的旅游业设施落后,近十多年来,由于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经过努力追赶,有了令人瞩目的发展,但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远远不能适应国际竞争和国内经济发展的要求。 5、所谓旅游业,实际包括住、吃、行、游、娱、购六要素。改革开放十几年来,由于我国对上述旅游服务设施仅有少量直接投资,而在利用外资方面,因有的项目开放,有的不开放,以致服务设施不配套。从总体上看,外资主要局限于饭店宾馆,其他旅游配套设施项目如交通、商业购物尽管也都涉及,但比重很小,投资十分有限。对景点建设,除国家指定的度假区外,外资不能插足,因而景点内设施落后,其中突出的是卫生条件差。 旅游业的对策 由于我国国内旅游业起步基础差,水平低,远远不能适应人们的旅游消费需求,我们必须探讨以下制约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以下几个方面: 1、扩大开放范围,加快发展旅游业的龙头—旅行社为了保护我国的旅游业,特别对旅行社服务,目前我国采取的策略是“中度开放、高度保护、鼓励参与”。然而,旅游业能否高度发

浅析日本旅游经济

2008年第2期(总第158期) 现代日本经济 Contemporary Economy of Japan NO.2.2008 (Vol.158)浅析日本旅游经济 李燕军 (吉林工商学院旅游管理系, 吉林 长春 130062) 【摘 要】旅游业是一个高增值、高就业、高创汇和高效益的新兴产业,旅游经济在各国国民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许多国家不仅积极推进旅游经济的产业化进程,而且把旅游业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来积极扶持。日本的现代旅游业起步较早,处于世界前列。研究日本现代旅游业的发展,总结其中的经验与教训,这对我国起步不久的现代旅游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日本;旅游业;旅游经济;经济效应;产业政策 【中图分类号】F593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35X(2008)02-0060-03【收稿日期】2007-11-05 【作者简介】李燕军(1960-),女,吉林长春人,吉林工商学院旅游管理系副教授。 一、日本现代旅游经济发展现状 二战结束以后,日本的现代旅游业开始起步并得到长足发展。如今,旅游已经成为日本国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同时也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日本旅游业发展之快,产业带动力之强,使日本政府把旅游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予以大力扶持。 在国内旅游方面,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各种各样的“休闲旅游”和“兴趣旅游”不断推出,日本的国内旅游活动的行为层次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提升。1992年日本政府实施《以地域传统艺能活动带动观光旅游和地域工商业振兴的有关法律》,对地域传统文化进行开发和保护,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旅游行为开始与文化欣赏、宗教信仰和修身养性等融为一体,日本的国内旅游业开始进入一个比较成熟与健康的发展阶段。 在出入境旅游方面,1964年4月,由于国内经济状况的好转,日本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开始允许日本国民出境旅游,1965年日本出境旅游者只有12.8万人次,[1]之后的几十年里,日本的出境旅游有了快速的发展,1995年日本的出境旅游者达到1500万人次。但是,2000年至2003年出境旅游者分别为1782万人次、1621万人次、1652万人次、1 329万人次,呈逐渐下降趋势。这一时期日本旅游业的重点是振兴入境旅游业。日本运输省在1996年制定了“W el2 co me Plan21”战略,鼓励发展入境旅游。[2]此后,入境旅游整体上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入境旅游游客人数从1996年的38317万人增长到2005年的67218万人,增长了7513 %。[3]2003年是这10年中具有转折意义的一年,这一年,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在国会演说中提出了“观光立国”的战略,[4]这一战略的提出大大促进了日本入境旅游的发展。日本的入境旅游市场的快速发展,是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内因就是日本国内的各种因素成为推动日本入境旅游市场发展的主导力量,而这股力量则是源自于日本政府相关政策的策动和引导。尽管这种力量的构成与运作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但对这种力量的考察则可以成为我国发展入境旅游市场的借鉴。 二、旅游对日本经济的促进作用 旅游对经济有极强的“促进效应”。因为游客用于购买旅游产品的花费,主要是行、游、住、食、娱、购等方面的消费,直接转化成旅行社、住宿等旅游企业的收入,即该企业的销售额。[5]其中一部分作为购买原材料的经费,另一部分则为附加价值,如工资、报酬、利润和税收等。前者因旅游企业继续营业而被支付给自己的交易方即相关零售业、批发商或生产厂家,成为第二次旅游相关产业的销售额,进而第三次、第四次……;后者则作为人事费,即工资和津贴等,成为员工们的收入或企业收益,从而为市镇村创造税收,员工用于生活消费的那部分费用则流入各个行业,从而导致其他销售额的增加;随着各行业销售额的增加,他们需要适当增加从业人员,以致就业效应波及多种行业。如此依次地传递下去,在地区经济中循环进而对其产生质和量方面的影响。显而易见,通过这个过程,旅游消费从游客到旅游企业,又从旅游企业转到其交易方,进而从交易方再到其交易方,其结果不仅引起生产额的增长所谓的“产业关联效应”和地区收入的增加即“收入效应”,而且能够带来相当大的“就业效应”。 从日本旅游业的发展史,可以很明显地看到旅游业对经济的这种促进作用:20世纪90年代以后日本经济持续萧条,以往以制造业为中心的产业政策已经不能带来经济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