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阳离子型破乳剂的合成与应用研究

阳离子型破乳剂的合成与应用研究

阳离子型破乳剂的合成与应用研究
阳离子型破乳剂的合成与应用研究

原油破乳剂的研究进展(1)

原油破乳剂的研究进展 肖稳发X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上海200065) 摘 要:论述了原油破乳剂研究的新进展,包括破乳机理、复配破乳剂、稠油破乳剂、新型破乳剂、反相破乳剂、低温破乳剂。原油破乳剂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原油的脱水温度将在25~35e 或更低的温度、高效低耗、一剂多用的高效破乳剂。 关键词:原油;破乳剂;破乳机理 Research Progress in Demulsifier for Crude O il XI AO Wen -f a (School of Chemistry &Chemical T echnolog y,Shanghai U niversity of Eng ineering Science,Shang hai 200065,China)Abstract:T he research trends of demulsifier for crude oil ar e discussed including demulsificatio n mechanism,built demulsifier ,demulsifier for highly viscous crude oil,new demulsifiers,reversed demulsifier and low temperature demelsif-i er.T he demelsifiers serv ing many purposes w ith hig h effect and less dosage or with dehydration temperature at 25~35e or mo re lower are the development trends. Key words:crude oil;demelsifier;demulsification mechanism 破乳剂的研究和应用已经有80多年的历史了。破乳剂的分子结构由最初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发展到20世纪40年代以后的环氧丙烷和环氧乙烷为单体的嵌段共聚物以及现在的特种表面活性剂和各种均聚物,破乳剂的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随着三次采油技术、重质油的开采技术和海洋石油开采技术的使用,破乳剂除了要满足传统破乳剂的基本性能外,还要具有快速、高效且低温条件下也能满足脱水工艺的要求,因此,研究新型原油破乳剂非常必要。 1 破乳机理研究 原油乳状液的破乳脱水有着较强的针对性,至今人们还没找到一种能够适合各种原油破乳的破乳剂。研究破乳剂的破乳机理,首先必须研究乳状液稳定的界面膜特性及在破乳剂作用下界面膜的变化情况,而膜的改变会直接影响到原油的油-水界面张力,因此对界面张力的研究是了解界面膜变化的最 直接方法。 长期以来,通过系统地研究原油乳化液的油-水界面张力与破乳剂的分子结构及破乳效果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破乳剂的破乳效果与原油乳化液的油-水界面张力密切相关,破乳剂降低界面张力能力越强,破乳效果越好。破乳剂的破乳过程包括顶替作用和胶溶作用,在低破乳剂用量下,以顶替作用为主,界面张力随破乳剂用量的增加而降低,较高破乳剂用量下,以胶溶作用为主,界面张力随破乳剂用量的增加而升高。同一原油的油-水界面膜对破乳剂HLB 值的要求有一定的确定性,只有当破乳剂的HLB 值处于或接近最佳值时,才能形成最大的界面吸附,此时界面张力下降得最低。 2复配型破乳剂 由于原油的组成复杂,其中的天然乳化剂和稳定剂含量变化大,特性不尽相同,加之原油物性的影响,不同原油形成的油包水乳状液界面膜的组成、结构和强度有很大不同。一般针对某一含水原油筛选 # 18#X 收稿日期:2004-10-28 基金项目:上海市教委重点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肖稳发(1963-),男,教授,主要从事精细化学品的合成与应用,已公开发表论文45篇。 Vol.12,No.24精细与专用化学品第12卷第24期Fine and Specialty Chemicals 2004年12月21日

几类常用原油破乳剂的作用机理

几类常用原油破乳剂的作用机理 荐 661 常治辉原创 | 2010/3/13 18:19 | 投票 关键字:原油破乳剂 、相破乳机理 早期使用的破乳剂一般是亲水性强的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因此早期的破乳机理认为,破乳作用的第一步是破乳剂在热能和机械能作用下与油水界面膜相接触,排替原油界面膜内的天然活性物质,形成新的油水界面膜。 这种新的油水界面膜亲水性强,牢固性差,因此油包水型乳状液便能反相变型成为水包油型乳状液。外相的水相互聚结,当达到一定体积后,因油水密度差异,从油相中沉降出来。 Salager用表面活性剂亲合力差值SAD(Surfactant affinity–difference)定量地表示阴离子破乳剂的反相点: SAD将所有影响破乳剂的诸因素归纳在一起,当SAD=0时,乳状液的稳定性最低,最容易反相破乳。 2、絮凝–聚结破乳机理 在非离子型破乳剂问世后,由于其相对分子质量远大于阴离子破乳剂,因此,出现了絮凝-聚结破乳理论。这种机理并没有完全否定反相排替破乳机理,而是认为:在热能和机械能的作用下,即在加热和搅拌下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破乳剂分散在原油乳状液中,引起细小的液珠絮凝,使分散相中的液珠集合成松散的团粒。在团粒内各细小液珠依然存在,这种絮凝过程是可逆的。随后的聚结过程是将这些松散的团粒不可逆地集合成一个大液滴,导致乳状液珠数目减少。当液滴长大到一定直径后,因油水密度差异,沉降分离。 对于非离子型破乳剂,SAD定义为: 研究表明:在低温下,非离子型原油破乳剂中环氧乙烷链段以弯曲形式掉入水相,环氧丙烷链段以多点吸附形式吸附在油水界面上。在高温下,环氧乙烷链段从水相向油水界面转移,而环氧丙烷链段则脱离界面进入油相。

破乳剂

破乳剂概述 摘要:原油化学破乳剂的应用范围广泛,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本文对各种类型的破乳剂性能和作用机理进行了概括的说明,介绍了破乳剂的选用原则和影响因素,并指出了目前破乳剂研究的总趋势。 关键词:破乳剂机理种类选用原则影响因素应用发展方向1.引言 随着三次采油(尤其是碱驱、表面活性剂驱)在油田的广泛使用,采出的乳化原油多是O/W乳化原油。形成稳定乳状液的主要因素是原油中含有沥青质、胶质等天然表面活性剂物质,他们吸附在油-水界面上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界面膜。由于乳化原油含水会增加泵、管线和储罐的负荷,引起金属表面腐蚀和结垢,因此乳化原油外输前,都要破乳,将水脱出。 破乳的方法[1]有电法、热法和化学法,这几种方法常常联合起来使用。但是使用最多的是化学法。化学破乳法需要的化学剂即破乳剂,目前我国油田年需破乳剂大约2万吨。 2.原油乳状液 乳状液是一种液体分散于另一种不相混溶液体形成的多分散体系,分散的液珠一般大于0.1μm。通常把乳状液以液珠形式存在的一相称为分散相(亦称为不连续相),另一相称为分散介质(或连续相)。 油和水形成乳状液必须具备三个条件[2]: (1)存在两个不相溶液体,即原油和水。 (2)存在一种乳化剂,以形成和稳定乳状液。形成乳状液的类型依赖于存在的乳化剂。若乳化剂在油中具有比在水中更好的溶解性、分散性或润湿性,会有利于油作为连续相的形成,即有利于形成W/O型乳状液。反之,则有利于形成O/W型乳状液。原油乳状液中发现的乳化剂[3]有沥青质、树脂类物质、油溶性有机酸(如环烷酸)、晶态石蜡、微型碳酸盐、硅石、粘土、磺酸盐、硫酸盐或因开采过程加入的化学添加剂,如表面活性剂和碱等。 (3)应具有使油水混合物中一种液体分散到另一种液体充足的混合能(mixing energy)或搅拌。亿万年形成的原油在地层是油水分离的[4],只有开采、集输过程

原油破乳剂技术研发概述

原油破乳剂技术研发概述(上) 2009年09月17日星期四 10:13 从油田送往炼油厂的原油往往含盐、带水,且盐分主要存在于水中,而水则与原油形成了一种相对稳定的乳化液,如果不能通过破乳就很难达到脱水脱盐的目的,也就必然导致生产设备的腐蚀,并造成容器管道壁结垢等现象。油品乳化问题可以说在原油储运和加工过程中经常出现,尤其是随着日益明显的原油劣质化趋势,因此如何高效解决原油乳化问题已经成为提高炼油厂工艺运行效率的一个首要问题。 原油破乳最常用的办法是加破乳剂和水,使油中的水集聚,并从油中分出,而盐份溶于水中,再加以高压电场配合,使形成的较大水滴顺利除去。在原油生产过程中,首先就是找到一种适合所加工原油性质的破乳剂,当然最好是广谱型的高效破乳剂。 1.原油乳化的理化实质 一种乳化液由至少两种不相混溶的液体组成,其中最为常见的一相通常为水。油有可能极细地分散于水中,这种情况称为水包油型乳化液。反之如果油为连续相而水是分散相,就称之为油包水型乳化液。原油中的乳化液就属于油包水型。 水分子之间相互吸引,油分子之间也是如此,但单个水分子与油分子之间则存在明显的排斥力,并在油和水的界面发生作用,此时油水便在各自表面力作用下将接触界面的面积降低到一个“最低值”,形成水滴、油滴或油包水、水包油等毫米级的液滴。实践证明,当往原油中加入某些特定的化学品之后,这种发生在界面上的排斥力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抵消,从而大大降低表面力。 有些物质既含有亲水基团,也含有疏水基团,如果混合液中含有这类物质便极易发生乳化现象。原油乳化就是因为其中含有此类天然的乳化物质,如羧基或酚基等等极性基团就是原油中的乳化物质。与此相应,破乳过程就是反其道而行之。 2.原油破乳剂原理、类型与技术研发状况 2.1.原油破乳剂原理

原油破乳剂的应用现状

原油破乳剂的应用现状综述 课题名称:原油破乳剂的应用现状综述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姓名:禹荣飞 学号:33 指导老师:王治红 二零一五年十一月二十五号

目录

摘要 本文回顾了原油破乳剂的发展历程,综述了国内外原油破乳剂的产品类型、结构、国内外现状及研发情况, 提出了目前原油破乳剂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破乳剂的发展趋势以及今后的研发情况。 关键词:乳状液;破乳剂;发展历程;新进展;发展方向 前言 近年来,随着原油的不断开发,原油储量越来越低,促使采油技术和合成乳化液技术不断发展,大量高级乳化液的应用,使原油乳状液变得更加稳定,导致采出的原油含水量逐年上升,加重了乳化原油破乳脱水的任务,这也加大了原油存储、运输、精炼过程中的设备负荷,增大了加热过程中的燃料消耗量,含有盐类、硫化物和其它物质的水会对管线设备造成腐蚀和结垢,这使得原油的破乳脱水任务大大加重。所以,这就要求我们要更加深入地研究和考察影响原油乳状液稳定的原因及破乳机理,并不断开发新的破乳剂。

1原油乳状液与原油破乳剂 1.1原油乳状液 乳状液性质 乳状液是一种或多种液体以液滴形式分散在与它不相溶的液体中形成的多分散体系,分散的小液滴一般在~100μm 之间,以液滴形式存在的一相称为分散相(内相或不连续相);另一种相称为分散介质(外相或连续相)。 原油中含有沥青质、胶质、石蜡、脂肪酸、环烷酸、有机氮和硫、粘土等天然乳化剂,其中大部分乳化剂对形成油-水乳状液有促进作用。原油在地层内是油水分离的,当油-水混合物沿油管向地面流动时,压力不断降低,原油中溶解的气体陆续析出,导致气体体积膨胀得越来越大,进一步对油、水产生混合和搅拌作用。通过井口的油水气混合物,压力迅速下降,而流速急剧飙升,使油和水充分混合,形成稳定的乳状液。此外,随着采油技术的发展,聚合物驱、三元复合驱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原油乳化现象更加严重。 原油乳状液具有一定的物理性质、热力学性质、流变学性质、电性质和稳定性,其中原油乳状液的稳定性对于破乳剂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而影响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的因素主要有界面张力、界面膜的强度、界面电荷、原油粘度与分散度、原油中的天然表面活性剂、固体颗粒、温度、无机盐、pH 值等。原油乳状液中含有的水、有机物、无机盐等对原油的开采、原油输送、存储和精炼过程有很大影响,具体表现如下: (1)使液流的体积增加,存储设备和输送管道的有效利用率降低; (2)使加热过程中的燃料消耗大量增大; (3)使输送过程中的动力消耗大幅增加; (4)对金属管道、换热器等设备造成腐蚀和结垢; (5)影响炼化加工过程 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必须对原油进行破乳脱水处理,而且越彻底越好,以保证油田开发和后续炼化加工过程的正常进行。 乳状液类型 原油乳状液是指以原油作为分散相或分散介质的乳状液,分为油包水型乳状液

破乳剂实验报告-20140116--修改

辽河油田原油采出液破乳实验报告 1、概述 辽河油田是全国第三大油田,也是我国最大的稠油(高黏度重质稠油,俗称稠油)生产基地,以稠油开采为主,其稠油产量占总产量的70%,其油区油层厚,储量丰度高,储量大,已探明稠油地质储量968 Mt,动用储量665 Mt。同时,辽河油田也是国内油藏类型多、开发难度大、工艺最复杂的开发试验区。 根据2012年上半年统计数据,目前辽河油田日产含油污水总量约l4.86×104 m3,其中稠油污水8.41×104m3,稀油污水4.7×104m3,高凝油污水1.75×104m3。稠油污水水量占整个辽河油田污水总量的56.6%。稀油和高凝油区块污水回注率接近100%,稠油污水回注率仅为22.3%,整个油田污水回注率约为62%。中石油要求各油田污水回注率不低于98%,显然不能达到要求,主要因素是稠油污水。在所有油气田污水处理中,稠油污水因其水质成分复杂、油水密度差小、乳化严重,处理难度最大,因此这些数量巨大的稠油污水的合理处置是摆在辽河油田面前的一个非常严峻的经济和技术问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影响稠油污水处理效果的因素主要是:采油过程中加入的各种添加剂,使得污水含油量高,乳化严重,成分复杂,水质波动大;稠油是天然的高黏度、高分子复杂化学物质,且埋藏浅,多蕴藏在砾岩之中,开采时必然从地层中携带出大量矿物成分,水质硬度高,杂质含量大,进一步增加了稠油污水的处理难度;采出液在脱水沉降过程中,加入了破乳剂,大量的化学药剂形成了较稳定的乳状液,这种污水不仅含油量高,而且乳状液的稳定性极强;稠油黏度较大,使污水除油以及净化处理更加复杂,难度更大;由于稠油热采方式的改变及开采年限的增加,使得稠油污水水质变得不稳定,影响除油效果。 本实验所用的稠油污水就是辽河油田产生的此类污水。初步分析表明,该污水油含量:5.94g/L,pH=6.75,COD=15000,产地:辽河油田。针对该稠油污水,课题组首先筛选了几种破乳剂,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配合使用,以期达到较好污水处理效果。 2、污水处理实验 2.1药剂筛选部分: 本实验预选了几种常见破乳剂,与CYD-WU438同时实验,如表1为常用破乳剂及CYD-WU438处理辽河原油废水的破乳效果对比。 表1 破乳剂筛选表格 注:CYD-WU438为树枝状聚合物类破乳剂;CPAM为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类破乳剂; THG-A2、THG-A3为聚乙烯多胺类反相破乳剂; HB-TM为环氧丙烷聚醚类破乳剂。

原油破乳剂的应用现状

原油破乳剂的应用现状综述课题名称:原油破乳剂的应用现状综述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姓名:禹荣飞 学号: 指导老师:王治红 二零一五年十一月二十五号

目录 摘要 本文回顾了原油破乳剂的发展历程,综述了国内外原油破乳剂的产品类型、结构、国内外现状及研发情况, 提出了目前原油破乳剂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破乳剂的发展趋势以及今后的研发情况。 关键词:乳状液;破乳剂;发展历程;新进展;发展方向 前言 近年来,随着原油的不断开发,原油储量越来越低,促使采油技术和合成乳化液技术不断发展,大量高级乳化液的应用,使原油乳状液变得更加稳定,导致采出的原油含水量逐年上升,加重了乳化原油破乳脱水的任务,这也加大了原油存储、

运输、精炼过程中的设备负荷,增大了加热过程中的燃料消耗量,含有盐类、硫化物和其它物质的水会对管线设备造成腐蚀和结垢,这使得原油的破乳脱水任务大大加重。所以,这就要求我们要更加深入地研究和考察影响原油乳状液稳定的原因及破乳机理,并不断开发新的破乳剂。 1原油乳状液与原油破乳剂 1.1原油乳状液 乳状液性质 乳状液是一种或多种液体以液滴形式分散在与它不相溶的液体中形成的多分 散体系,分散的小液滴一般在~100μm 之间,以液滴形式存在的一相称为分散相(内相或不连续相);另一种相称为分散介质(外相或连续相)。 原油中含有沥青质、胶质、石蜡、脂肪酸、环烷酸、有机氮和硫、粘土等天然乳化剂,其中大部分乳化剂对形成油-水乳状液有促进作用。原油在地层内是油水分离的,当油-水混合物沿油管向地面流动时,压力不断降低,原油中溶解的气体陆续析出,导致气体体积膨胀得越来越大,进一步对油、水产生混合和搅拌作用。通过井口的油水气混合物,压力迅速下降,而流速急剧飙升,使油和水充分混合,形成稳定的乳状液。此外,随着采油技术的发展,聚合物驱、三元复合驱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原油乳化现象更加严重。 原油乳状液具有一定的物理性质、热力学性质、流变学性质、电性质和稳定性,其中原油乳状液的稳定性对于破乳剂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而影响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的因素主要有界面张力、界面膜的强度、界面电荷、原油粘度与分散度、原油中的天然表面活性剂、固体颗粒、温度、无机盐、pH 值等。原油乳状液中含有的水、有机物、无机盐等对原油的开采、原油输送、存储和精炼过程有很大影响,具体表现如下: (1)使液流的体积增加,存储设备和输送管道的有效利用率降低; (2)使加热过程中的燃料消耗大量增大; (3)使输送过程中的动力消耗大幅增加; (4)对金属管道、换热器等设备造成腐蚀和结垢; (5)影响炼化加工过程 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必须对原油进行破乳脱水处理,而且越彻底越好,以保证油田开发和后续炼化加工过程的正常进行。 乳状液类型

润滑油破乳性的影响因素及解决方法

润滑油破乳性的影响因素及解决方法 摘要:润滑油在机械中主要起降低摩擦和减缓磨损的作用,以保证机械有效和长久的工作。但是润滑油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进入少量的水,从而影响润滑油的性能,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工业需要的润滑油要有良好的破乳性。 关键词:润滑油;破乳性;影响因素;解决方法 两种互不相容的液体,其中一种液体以微小液滴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中所形成的体系称为乳化液。破乳,即破坏一个乳化液,使它分成油水两层的过程。润滑油的破乳性指从润滑油与水形成的乳化液中彻底分离出水的能力,又称为分水性能。许多润滑油,如齿轮油、汽轮机油和船用油,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混入冷却水、冲洗水、冷凝水及环境中其他形式的水及水汽。如果油钻不具备将混入油中的水迅速彻底分离的能力,油品就会乳化,从而降低甚至失去油品的润滑性能,加速油品的氧化变质,加剧机件的磨损和设备腐蚀。故润滑油的抗乳化性能是润滑油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实际中影响润滑油破乳性的因素有很多种。 一、润滑油的成分因素 润滑油由基础油和添加剂两部分组成,基础油是润滑油的主要成分,决定着润滑油的基本性质,添加剂则可弥补和改善基础油性能方面的不足,赋予某些新的性能。 基础油由原油提炼而成,原油中本身含有天然乳化剂,所谓乳化剂是指有助于油和水形成稳定乳化液的物质,如沥青质、胶质、石蜡等,其在原油中的含量会对润滑油的稳定性产生一定的影响,含量越低,润滑油稳定性越高。对于发动机润滑油和大部分的工业润滑油都属于馏分润滑油,即都是从减压馏分油中抽取的,称为中性油。我国生产高质量中性油是采用“老三套”传统工艺,即溶剂精制—溶剂脱蜡—白土补充精制,只采用物理精制的方法,对于石蜡基原油效果较好,对于中间基和环烷基原油则效果不好。中石化做过研究表明,溶剂精制工艺是改善润滑油基础油抗乳化性能的一个重要步骤,且基础油精制深度越深,对抗乳化性能不利的胶质组分就脱除得越干净,相对的保留在基础油中的胶质组分对抗乳化性能的影响就越小。因此炼厂要想生产出高质量的基础油,提高润滑油的品质,增加市场竞争力,就必须改变现有的基础油的加工方法。 添加剂主要包括破乳剂、抗氧化剂、清洁分散剂、消泡剂、增粘剂、防锈剂、抗凝剂等,这保证了润滑油在使用中的稳定性。破乳剂就是通过改变油水的界面性质来达到油水分离的效果。对于乳化液而言,其稳定的主要因素界面膜的性质,而破乳剂都有良好的表面活性,可以置换出油水界面上的乳化剂,加入破乳剂后破乳剂吸附于油∕水界面膜上,可以改变油∕水界面张力,消除液珠外面的保护膜,使液珠容易结合在一起而实现相转变,从而达到分水目的。 但是很多添加剂是有乳化效果的,比如清洁分散剂,抗氧化剂、防锈剂都具有降低

原油破乳剂的研究进展

原油破乳剂的研究进展 肖稳发Ξ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上海200065) 摘 要:论述了原油破乳剂研究的新进展,包括破乳机理、复配破乳剂、稠油破乳剂、新型破乳剂、反相破乳剂、低温破乳剂。原油破乳剂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原油的脱水温度将在25~35℃或更低的温度、高效低耗、一剂多用的高效破乳剂。 关键词:原油;破乳剂;破乳机理 R esearch Progress in Demulsif ier for Crude Oil X IA O Wen 2f a (School of Chemistry &Chemical Technology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 ,Shanghai 200065,China )Abstract :The research trends of demulsifier for crude oil are discussed includin g demulsification mechanism ,built demulsifier ,demulsifier for highly viscous crude oil ,new demulsifiers ,reversed demulsifier and low tem perature demelsifi 2er.The demelsifiers serving many purposes with high effect and less dosage or with dehydration temperature at 25~35℃or more lower are the development trends. K ey w ords :crude oil ;demelsifier ;demulsification mechanism 破乳剂的研究和应用已经有80多年的历史了。破乳剂的分子结构由最初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发展到20世纪40年代以后的环氧丙烷和环氧乙烷为单体的嵌段共聚物以及现在的特种表面活性剂和各种均聚物,破乳剂的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随着三次采油技术、重质油的开采技术和海洋石油开采技术的使用,破乳剂除了要满足传统破乳剂的基本性能外,还要具有快速、高效且低温条件下也能满足脱水工艺的要求,因此,研究新型原油破乳剂非常必要。 1 破乳机理研究 原油乳状液的破乳脱水有着较强的针对性,至今人们还没找到一种能够适合各种原油破乳的破乳剂。研究破乳剂的破乳机理,首先必须研究乳状液稳定的界面膜特性及在破乳剂作用下界面膜的变化情况,而膜的改变会直接影响到原油的油2水界面张力,因此对界面张力的研究是了解界面膜变化的最 直接方法。 长期以来,通过系统地研究原油乳化液的油2水界面张力与破乳剂的分子结构及破乳效果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破乳剂的破乳效果与原油乳化液的油2水界面张力密切相关,破乳剂降低界面张力能力越强,破乳效果越好。破乳剂的破乳过程包括顶替作用和胶溶作用,在低破乳剂用量下,以顶替作用为主,界面张力随破乳剂用量的增加而降低,较高破乳剂用量下,以胶溶作用为主,界面张力随破乳剂用量的增加而升高。同一原油的油2水界面膜对破乳剂HLB 值的要求有一定的确定性,只有当破乳剂的HLB 值处于或接近最佳值时,才能形成最大的界面吸附,此时界面张力下降得最低。 2复配型破乳剂 由于原油的组成复杂,其中的天然乳化剂和稳定剂含量变化大,特性不尽相同,加之原油物性的影响,不同原油形成的油包水乳状液界面膜的组成、结构和强度有很大不同。一般针对某一含水原油筛选 ? 81?Ξ 收稿日期:2004210228 基金项目:上海市教委重点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肖稳发(19632),男,教授,主要从事精细化学品的合成与应用,已公开发表论文45篇。  Vol.12,No.24精细与专用化学品第12卷第24期Fine and Specialty Chemicals 2004年12月21日

破乳剂安全技术说明书 - Y203

原油破乳剂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原油破乳剂 产品型号:WD22-401-Y203 化学品英文名称Demulsifier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CAS No 聚醚 甲醇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害性类别: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吸入后引起上呼吸道刺激、头痛、恶心、呕吐。一般吸入和在工业操作过程中不会引起中毒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畅。通呼吸困难时给输氧。 食入: 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水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 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 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行动:建议应急处理人员穿防护工作服,严格限制人员出入。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尽可能将溢漏液收集在密闭容器,用锯末、砂子或其它具有吸附能力的物质充分吸收。 大量泄漏: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注意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按易燃化学品储存,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应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局部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 眼睛防护:必要时,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要求:工作场所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饭前要洗手。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黄色或棕色均相液体 相对密度(水=1):0.800~1.000 主要用途:用于原油的破乳、脱水 其它理化性质:相对脱水率≥90%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常温和一般储存条件下稳定。 禁配物:强氧化剂

01 破乳剂标准

Q/TQF 油气集输用破乳剂 环氧丙烷环氧乙烷嵌段聚合物(水溶)TQF—Ⅰ 台安县泉沣化工有限公司企业标准发布

Q/L TQF 001—2015 前言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台安县泉沣化工有限公司负责起草。 本标准由台安县泉沣化工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台安县泉沣化工有限公司归口管理。 本标准起草人:刘德强、张良、魏国。

油气集输用破乳剂环氧丙烷环氧乙烷嵌段聚合物(水溶)TQF-Ⅰ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油气集输用破乳剂环氧丙烷环氧乙烷嵌段聚合物(水溶)TQF—Ⅰ的分类与命名、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与保质期。 本标准适用于油气集输用破乳剂环氧丙烷环氧乙烷嵌段聚合物(水溶)TQF—Ⅰ。 下列文件中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61—2008 闪点的测定宾斯基-马丁闭口杯法 GB/T 265—1988 石油产品运动粘度测定法和动力粘度计算法 GB/T 510—1983 石油产品凝点的测定方法 GB/T 6680—2003 液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 GB/T 16483-2008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内容和项目顺序 SY/T 5281—2000 原油破乳剂使用性能检测方法(瓶试法) SY/T 5329—2012 碎屑岩油藏注水水质推荐指标及分析方法 SY/T 5797—1993 水包油乳状液破乳剂使用性能评定方法 JJF 1070-2005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3 分类与命名 产品型号为: 现场生产作业环境 4 要求 4.1 性能指标 产品技术性能指标见表1

原油乳状液及化学破乳剂

原油乳状液及化学破乳剂 7.1乳状液的差不多知识 (2) 7.1.1乳状液的差不多概念 (2) 7.1.2乳状液的性质 (6) 7.1.3乳状液的稳定性理论 (8) 7.2原油乳状液及其性质 (10) 7.2.1原油乳状液的生成及危害 (10) 7.2.2原油乳状液的性质 (14) 7.2.3阻碍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的因素 (16) 7.3乳状液在油井施工中的应用 (16) 7.3.1乳化钻井完井液 (17) 7.3.2乳化酸 (17) 7.3.3乳化压裂液 (18) 7.3.4稠油乳化降粘开采 (18) 7.3.5微乳液的应用 (18)

7.4原油脱水方法和原理 (19) 7.4.1沉降分离 (20) 7.4.2电脱水法 (21) 7.4.3润湿聚结脱水法 (22) 7.4.4化学破乳法 (22) 7.5原油破乳剂及其评价方法 (23) 7.5.1原油破乳剂进展简况 (23) 7.5.2原油破乳剂的分类 (24) 7.5.3常用的W/O型原油破乳剂 (25) 7.5.4常见的O/W型原油乳状液破乳剂 (30) 7.5.5破乳剂的评价指标 (32) 7.6原油破乳剂的协同效应 (34) 7.6.1破如剂的差不多特性 (34) 7.6.2破乳剂的复配方式及性能 (34) 7.6.3破乳剂复配使用的原则 (36)

7.7原油破乳剂作用机理 (37) 7.7.1破乳过程 (37) 7.7.2几类常用原油破乳剂的作用机理 (39) 7.7.3破乳机理研究进展 (41) 7.7.4破乳剂的选择 (43) 参考文献 (45) 世界各地的油田,几乎都要经历含水开发期,特不是采油速度快和采纳注水进行强化开采的油田,其无水采油期短,油井见水早,原油含水率增长速度快。例如美国约有80%的原油含水。我国1983年往常,开发油田144个,综合含水达63.8%;1990年,全国油田原油含水达78%。但当原油含水率达50%~70%时,增长速度减慢,甚至较长时刻地稳定下来。现在原油仍然稳定高产,油田的大部分储量在这一时期被采出。到开采后期,蒸汽驱、聚合物驱、表面活性剂驱和三元复合驱等强化采油技术的应用,

破乳剂使用方法

发油井场破乳剂使用方法 按每30 m3破乳剂用量为4.5kg(药品浓度150ppm)为准,分以下三次加入: 第一步:当倒油进罐时,可直接向进液罐加入破乳剂。按每30m3加入250ml药剂的比列加入。 第二步:排水之后,未打循环之前,向油罐加入适量破乳剂。 可按每30 m3加750ml药剂的比例加入。(如排水后直 接打循环,则此步可省略,破乳剂的用量可移至第三 步) 第三步:打循环时,破乳剂加入量按每30 m3加3500ml药剂的比例加入。 注:1、破乳剂必须加水稀释后加入,不可直接倒入原油中。 2、由于各井场脱水温度有差异,药品浓度可在150ppm左右小范围变动, 幅度变化≤±50ppm。 3、循环时间保证在3.5h以上,沉降时间保证在4h以上。 采油队技术组 2012-5-4

倒油井场破乳剂使用方法 采用单井加药装置提前向原油中加入破乳剂,按每30m3加入0.9Kg(折算浓度30ppm)破乳剂量加入。 例如:HH12P1产液每天为33m3,则每天加入破乳剂量为0.9Kg÷30m 3×33m3=0.99Kg。 注:加药速度可用装置调节阀调节,由井场人员灵活掌握,保证破乳剂与产液均匀混合。 单井加药装置如下图 该装置已在HH12P1井场使用。 附:发油井场都已电话通知,清楚传达“尽早加入,分步加入,充分混合,增效破乳”这一思路。实验小组正在对发油井场一一落实。目前,除发油井场外,外围井场没有配备破乳剂,对于频繁倒油的井场,如HH12P1、HH42、HH37P15、HH73P1、HH36P1等。实验小组将逐个带去破乳剂,结合产液及含水情况指导其如何加入破乳剂,并跟踪落实效果。在总加入破乳剂量不变的前提下,如对发油井场破乳有

破乳剂类型

破乳剂 Demulsifier 由于一些固体难溶于水,当这些固体一种或几种大量存在于水溶液中,在水力或者外在动力的搅动下,这些固体可以以乳化的状态存在于水中,形成乳浊液。 理论上讲这种体系是不稳定的,但如果存在一些表面活性剂(土壤颗粒等)的情况下,使得乳化状态很严重,甚至两相难于分离,最典型的是在油水分离中的油水混合物以及在污水处理中的水油混合物,在此两相中形成比较稳定的油包水或者水包油结构,其理论基础是“双电层结构”。 在此情况下,投入一些药剂,以破坏稳定的双电层结构,以及稳定乳化体系,从而达到两相分离的目的。使用的这些为了达到破坏乳化作用的药剂称之为破乳剂。 2主要用途 破乳剂是一种表面活性物质,它能使乳化状的液体结构破坏,以达到乳化液中各相分离开来的目的。原油破乳是指利用破乳剂的化学作用将乳化状的油水混合液中油和水分离开来,使之达到原油脱水的目的,以保证原油外输含水标准。 有机相与水相的有效分离,一种最简单的有效方法是采用破乳剂,消除乳化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乳化界面,达到两相分离。然而不同的破乳剂对有机相破乳能力是不同的,破乳剂的性能直接影响两相分离效果。青霉素生产过程中,一个重要程序是用有机溶剂(如醋酸丁酯)从青霉素发酵液中萃取青霉素,由于发酵液中含有蛋白质、糖类、菌丝体等的复杂物,萃取时有机相与水相的界面不清,呈一定强度的乳化区,对成品得率影响很大。为此必须使用破乳剂破乳,消除乳化现象,达到两相快速有效分离。 3常见破乳剂 目前油田中常用的非离子型破乳剂主要有以下几种: 1. SP型破乳剂 SP型破乳剂的主要组分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十八醇醚,理论结构式为R(PO)x(EO)y(PO)zH,式中:EO-聚氧乙烯;PO-聚氧丙烯;R-脂肪醇;x、y、z-聚合度。SP型破乳剂外观呈淡黄色膏状物质,HLB值为10~12,溶于水。SP型非离子型破乳剂对石蜡基原油具有较好的破乳效果。其疏水部分由碳12~18烃链组成,其亲水基是通过分子中的羟基(-OH)、醚基(-O-)与水作用形成氢键而达到亲水的目的。由于羟基、醚基亲水性较弱,所以只靠一两个羟基或醚基不能把碳12~18烃链疏水基拉入水中,必须有多个这样的亲水基,才能达到水溶的目的。 非离子型破乳剂的分子量越大,分子链越长,所含的羟基和醚基越多,它的拉力越大,对原油乳状液的破乳能力越强。SP型破乳剂适应于石蜡基原油的另一个原因是石蜡基原油不含或极少含胶质和沥青质,亲油性表面活性剂物质较少,相对密度较小。对含胶质和沥青质较高(或含水大于20%)的原油,SP型破乳剂的破乳能力较弱,原因是分子结构单一,无支链结构和芳香结构。

原油破乳和原油破乳剂

原油破乳和原油破乳剂 1 乳化和乳化液 一种液体以一定大小的液滴形式分散于另一种液体中,这一过程就叫乳化;形成的新液体就是乳化液。常见乳化液如牛奶,原油。 在乳化液中,处于内部被包围状态的液滴叫分散相,又叫内相;处于外部的液体叫连续相,又叫外相。内相为水外相为油的叫油包水型乳化液,记为W/O;内相为油外相为水的叫油包水型乳化液,记为O/W。内外相的结合面叫界面。 乳化液的形成条件: 1)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 2)提供能量的条件,如搅拌; 3)活性物质如乳化剂的存在,这是形成稳定乳化液的必要条件。 乳化剂的作用:扩散和分布在油水界面上,形成定向排列,降低界面张力,并与其他活性物质一起构成界面膜,从而稳定乳化液。 W/O乳化液和O/W乳化液的形成: 1)油水比例。 2)乳化剂种类。乳化剂是促进乳化发生并使乳化液更为稳定的一类表面活性剂。乳化剂分子有亲油基团和亲水基团构成。主要根据亲水基团的电离情况不同,可将乳化剂分为非离子、阴离子和阳离子三种类型。亲水基团不电离的是非离子型,亲水基团电离后带负电的是阴离子型,亲水基团电离后带正电的是阳离子型。但无论何种类型,亲水基/亲油基的大小、特性和能力决定了乳化剂分子的亲油性亲水性有强弱之分。另外离子型乳化剂在界面膜上的排列,显然会使界面膜具有正电性或负电性,这样也会使液滴间产生电性排斥,阻止液滴合并,增加乳化液稳定性。 3)温度和混合方式等。 一般油多水少容易形成W/O乳化液,水多油少容易形成O/W乳化液。存在亲油性或油溶性强的乳化剂,容易形成W/O乳化液,存在亲水性或水溶性强的乳化剂,容易形成O/W。实际上生成何种乳化液受以上三种因素的综合影响。而且一定条件下W/O乳化液和O/W乳化液可相互转换 2 破乳和破乳剂 破乳是乳化的逆过程。从物理学上讲,乳化液是一种不稳定状态,有液相分离的趋势;但实际上许多乳化液室温下放置几年也不会分层,比如一些含水原油。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乳化液中的分散液滴一直在做无规则的运动(布朗运动),而且温度越高运动越快,液滴间的碰撞时时发生,由于同种液体间的引力较大,如果没有弹性界面膜的存在,必然发生液滴的结合,小液滴逐渐变成大液滴,然后因油水密度的差异而分层破乳。界面膜的牢固程度、液滴的大小和温度条件的不同造成了乳化液的稳定程度不同。 所以乳化液的破乳同乳化液的形成一样也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温度的变化,酸碱盐的加入,破乳剂的使用,外加电场等。 1)温度的影响:升温可使布朗运动加快,增加液滴碰撞频率,促进液滴结合;升温还可使两种液体的密度差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液体分层;降低液相粘度,利于水的沉降。 2)电解质的影响:主要也有两方面,一是中和界面膜所带电荷,降低液滴间排斥力,二是增加油水密度差,加快破乳。 3)破乳剂的影响:破乳剂与乳化剂类似,其分子都是由亲油基团和亲水基团构成的,这一类物质都容易吸附到油水界面上,由于分子引力的变化使得界面张力降低,所以这些物质有统称为表面活性剂。一般认为,破乳剂吸附到油水界面上后,会替代原有活性物质,降低膜的稳定性,加快破乳。破乳剂与乳化剂在一定条件下功能可以转换。

原油破乳剂配方成分分析,破乳机理技术生产技术工艺

原油破乳剂配方成分分析,破乳机理技术生产技术工艺原油乳液在油品的生产和炼制中经常出现。世界上主要的粗品油都以一种乳液的形态产出。一种乳液由至少两种不相混溶的液体组成。其中之一是以一种极细的分散体如大约1mm直径的液滴悬浮于另一液体上。 这些液体的其中之一通常为水,而另一个经常是油。油有可能极细地分散于水中。在这种情况下,乳液是一种水包油型。水被称作连续相,而油被称作分散相。相反地,如果油为连续相而水是分散相,乳液就称作油包水型。大多数的原油乳液属于这种类型。 水分子之间相互吸引,同样地,油分子之间也是如此。但是在单个的水分子和油分子之间存在排斥力。排斥力在油和水的界面发生作用。表面张力将此界面面积降到一个最低值。所以,水滴在油包水乳液中是球形的。此外,单个的水滴倾向于形成聚集体,聚集体的总面积比所有液滴面积总和小。因此,一种由纯水和纯油组成的乳液是不稳定的。分散相趋于凝集,而两个分离的层面因此而形成界面上的排斥力抵消,如通过特种化学品在界面上的累积可降低表面张力。在技术上,许多情形通过加入熟知的乳化剂以生产稳定的乳液而开发利用这种作用。任何以这种方式起稳定作用的物质必须具有能使其同时与水分子和油分子互相作用化学组成,即它应含有一个亲水基团和一个疏水基团,原油乳液因油中含有的天然物质而稳定。这些物质通常含有极性基团如羧基或酚基。它们可能以一种溶液或一种胶态分散体的形态存在。特别的影响是附着于末端。在此情形下,绝大多数的微粒分散于油相中并在油水界面累积,在此界面上,它们并排排列,极性基团指向水中。所以最后形成了一种物理稳定的界面层。像微粒层或石蜡结晶体似的固体包。以肉眼通常认识到的结果包覆在界面层中。这个机理解释了原油乳液的陈化和难于破除的事实。 近些年来,原油乳状液破乳机理研究多集中在液滴聚结过程的精细考察和破乳剂对界

破乳剂概述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论文题目:原油乳化剂概述 所在院系:理学院 课程名称:精细有机合成与工艺 考生姓名:于欣 学号: S100061380 班级:应化10级研 指导教师:郑晓宇 完成日期:2011年6月24日

原油破乳剂的概述 摘要:对目前常用的非离子破乳剂进行归类介绍,分析乳状液稳定的影响因素,概述破乳剂的破乳机理,并对目前常用的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醚类破乳剂的合成原理和破乳剂改性的研究思路进行介绍,并举例说明梳型破乳剂的合成方法。最后概述破乳剂的发展趋势。 关键字:破乳剂;破乳机理;合成机理;梳型破乳剂 原油从地下采出多以油水乳状液状态出现。据了解,如今国内陆上多数油田原油综合含水率达80%以上,如果不及时脱水,会增加泵、管线和贮罐负荷,引起金属表面腐蚀和结垢;而排放水中含有的油也会造成环境污染和原油浪费,因此无论从经济角度,还是从环境保护角度,均需对原油进行破乳脱水。由于化学破乳剂具有活性高、见效快等优点,投加破乳剂是目前最常用的破乳方法。 一、油田常用破乳剂的种类 破乳剂的破乳效果与原油的性质有关,对某一种原油有效的破乳剂,对另一种原油就不一定有效,因此如何根据原油的性质去选择合适的破乳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目前,国内外的原油破乳剂,品种繁多,但多是非离子型的破乳剂,破乳效果也各有千秋。但就其分子组成来说,主要是环氧乙烷与环氧丙烷的共聚物。目前油田中常用的非离子型破乳剂主要有以下几种[1]: l. SP型破乳剂 SP型破乳剂的主要组分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十八醇醚,理论结构式为R(PO)x(EO)y(PO)z H,式中:EO-聚氧乙烯;PO-聚氧丙烯;R-脂肪醇;x、y、z-聚合度。 SP型破乳剂外观呈淡黄色膏状物质,HLB值为10~12,溶于水。SP型非离子型破乳剂对石蜡基原油具有较好的破乳效果。其疏水部分由碳12~18烃链组成,其亲水基是通过分子中的羟基(-OH)、醚基(-O-)与水作用形成氢键而达到亲水的目的。由于羟基、醚基亲水性较弱,所以只靠一两个羟基或醚基不能把碳12~18烃链疏水基拉入水中,必须有多个这样的亲水基,才能达到水溶的目的。

破乳剂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破乳剂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来源 化学品名称:破乳剂 供应商: 第二项:主要成份 第三项:危害性概述 外观:黄色或棕色粘稠液体 状态:粘稠液体 气味:淡淡的气味 化学品危害:皮肤接触和食入有害;对眼睛有严重伤害的危险;对水生生物有毒,可能对水生环境产生长期的不利影响。 第四项:急救措施 若中毒者丧失意识或发生抽搐,不要让其进流食也不要引诱其呕吐。 吸入:将伤者脱离现场,移至空气新鲜处。若出现症状,就医。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衣着,用大量清水冲洗皮肤。若刺激持续存在,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用清水冲洗眼睛,若戴有隐形眼镜,冲洗5分钟后摘掉隐形眼镜,继续冲洗眼睛至少15分钟。立即接受医疗护理,最好由眼科专家进行护理。 吞食:严谨催吐。立即叫医生和(或)送往急救室。 给医生的建议:是否催吐由医生决定。如实施洗胃,建议气管内或食管内插管加以控制。当考虑以排空胃的方式来消除毒性时,须权衡吸入性肺炎的危险。无特效解毒剂。治疗应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临床表现来实施。 第五项:消防措施 燃爆特性:查阅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灭火剂:小火使用: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器。 大火使用:雾状水、抗醇泡沫。 灭火时应佩戴的防护器具: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火服。 有害分解产物:燃烧能生成下列产品:CO和(或)CO2。吸入高度的CO会令人中毒。高浓度的CO2可令人窒息。 特殊燃烧和爆炸危险:本品可能产生移动的火灾危害。切勿将水或泡沫直接射向燃烧着的液池。这样会增加燃烧强度并导致起泡。 第六项:泄露应急处理 人员保护:佩戴合适的个体防护设备。佩戴眼睛和皮肤防护设备。地板可能很滑。

小心摔倒。参见第8部分“防护措施”。 环境保护:筑堤收容,防止其污染土壤、地表水或地下水。 清除方法:小量泄露可能适当的吸收材料加以覆盖和吸收。用不产生火花的铁铲移去。 收集到贴有标签的适当容器中。大量泄露可筑堤收容。用泵转移到合适的贴有标签的容器中。根据相应的法规处置。 第七项:操作与储存 操作处置注意事项:避免眼睛接触。避免皮肤和衣服接触。切勿吞食。操作后彻底冲洗。 储存注意事项:保持容器密封。按照良好的工业习惯储存。 第八项:防护措施 工程控制:在多数情况下,良好的全面通风即能达到防护目的。在生物废水处理设备和其他高剪切操作中表面活性剂能引起起泡问题。如果需要在高温的条件下使用本品,应对本有关工艺作详细评价,从而制定和控制所需要的安全操作条件。 个人控制:呼吸防护:不需呼吸防护 皮肤防护:穿抗本品的防护服。对于具体的操作可能用到一些特殊防护,例如面罩、手套、靴子、围裙或全身防护服。戴PVC涂层材料制成的手套。立即脱去污染衣物,用肥皂和清水冲洗皮肤,在重新使用工作服之前要洗干净或做适当的处理。 眼/睑防护:应在紧靠工作区域的地方设置洗眼设备。戴护目镜。 暴露指南:接触限值未确定。 第九项:物理化学性质 状态:液体 外观:黄色或棕色粘稠液体 气味:淡淡的气味 比重:<1 沸点:- 凝点:- 水溶性:除某些化合物可能形成凝胶体外,完全溶解 PH(100%):4.0-6.0 蒸汽压:<0.0001kpa(20℃) 第十项:稳定性和反应性 化学稳定性:在正常的储存条件下稳定。高温会引起产品分解。 禁忌物:高温下的强碱、酸和氧化剂。避免与羟基化合物发生反应的物质接触。 有害分解产物:在常规的储存和使用条件下无。 聚合危害:不发生。 第十一项: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食入:若食入,中等毒性。大鼠经口LD50是>1000mg/kg。若吸入(液 体进入肺),可能引起肺损伤或由于化学性肺炎导致死亡。 皮肤:长期或广泛皮肤接触可能导致有害量的吸收。兔经皮吸收LD50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