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第二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第二节-物质的转化规律

第二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第二节-物质的转化规律

第二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第二节-物质的转化规律
第二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第二节-物质的转化规律

第二节物质的转化规律

A概念,B概念理解,C概念应用,D综合提升

A类题

(一)、非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

(1)非金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相应的化合物,如:

S + O2 ==== C + O2 ==== C + S ===

(2)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可以跟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酸,如:

CO2+H2O == SO2+H2O == SO3+H2O ==

(二)、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

(1)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反应,生成相应的盐或金属氧化物。如:

Fe + S == Fe + 3Cl2 ==== Fe + O 2====

(2)某些金属氧化物和水反应可以生成相应的碱。如:

CaO + H2O === Na2O + H2O === K2O + H2O ===

(三)、金属的冶炼

1.金属冶炼主要是指将转化为的过程。在金属氧化物中加入还原剂,夺取金属氧化物中的氧,从而使其还原成全属单质。

2.可以作还原剂的物质主要有、和。

(1)、木炭和氧化铜粉末在高温下的反应:

C + CuO ===

实验现象:,。

(2)、从孔雀石中冶炼铜:

①孔雀石(或铜锈)的主要成分为碱式碳酸铜,为绿色粉末。

②孔雀石加热: Cu2(OH)2CO3 ===

③氢气还原氧化铜: H2 + CuO ===

现象:,。

操作注意事项:实验开始时需先通,再,防

止;实验停止后,要继续,直到为止,防

止。.

(3)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CO+Fe2O3 =====

操作注意事项:实验最好在中进行。实验时应该先通—会一氧化碳,以排除

试管中的,防止与混合加热时引起爆炸。多余的一氧化碳不

能直接排到空气中,应对着。

3.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取的反应,叫做;能从氧化物中夺取氧的能力叫

做,具有还原性的物质可作,如、和等。

重要提示: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中容易出现的典型错误:(a)试管口高于试管底。应

使试管口略低于试管底,防止。(b)试管口加了胶塞。试管口不

能加胶塞,否则气体排不出,容易造成。(c)导管略伸入试管口。应使导管贴试

管上壁伸入试管底部。

4.有关纯度问题的汁算

(1)根据混合物质量及其纯度,计算纯净物质量:纯净物质量 =

(2)根据纯净物的质量,求出其中组成元素的质量分数。

组成元素的质量分数 =

(3)求工业产品中的含杂质的物质的质量(即混合物质量)混合物质量 = (四)、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1.鸡蛋外壳与稀盐酸的反应:

现象:

(五)物质转化的规律

(1)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如

Ca CaO Ca(OH)2 CaCO3、

(2)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盐。如

C CO2 H2CO3 Na2 CO3、

燃烧

(3)金属 + 非金属无氧酸盐。如2Na + Cl2 === 2NaCl

(4)金属氧化物 + 非金属氧化物含氧酸盐。如Na2O + CO2 === Na2CO3

(5)酸 + 碱盐 + 水。如HCl + NaOH ===

(6)盐 + 盐新盐 + 新盐。如NaCl + AgNO3 ===

(7)金属氧化物 + 酸盐 + 水。如Fe2O3 + HCl ===

(8)非金属氧化物 + 碱盐 + 水。如SO2 + NaOH ===

(9)金属 + 盐新全属 + 新盐。如Fe + CuSO4 ===

(10)金属 + 酸盐 + 氢气。如Fe +HCl ===

1. 盐跟金属的反应,要求参加反应的盐必须是可溶的,由于盐跟金属的反应一般都在水溶

液中进行,因此一些非常活泼能够跟水发生反应的金属(如钾、钙、钠等)也不符合要求。

2. 盐与盐的反应、盐与碱的反应除必须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生成物中有气体,水或沉

淀)外,其反应物必须都可溶。

B类题

1. 纳米材料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新型材料,纳米管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直径为几个纳米

(1nm=10-9米)的空心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纳米碳管材料如果完全燃烧,生成物是二氧化碳

B. 纳米碳管是一种新型的有机化合物

C. 纳米碳管材料管道多,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

D. 纳米碳管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2. 铜的下列用途中,主要与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A. 制成铜锅

B. 塑造铜像

C. 制造电线

D. 制硫酸铜

3. 用铁矿石(主要成分是Fe2O3)炼铁,反应中CO是()

A. 燃料

B. 还原剂

C. 氧化剂

D. 催化剂

4. 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不会造成危害的是()

A. 煤和石油大量的燃烧

B. 工厂排出未经处理的含金属污水

C. 废电池的随意丢弃

D. 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5. 一次,小明在马路上看见一辆运输石油的油灌车的尾部拖着一条长的铁链到地上,他后来知道了这是因为车内的石油震荡,容易引发火灾,有了这条拖地链,可以预防火灾。则这里利用了()

A. 铁的氧化性

B. 铁的延展性

C. 铁的导电性

D. 铁拖地会发出声音

6. 在我国南方一些地区,分布着酸性土壤,不适宜某些作物生长。为改良作物生长条件,当地的农民常用来中和土壤酸性的物质是()

A. 石灰石

B. 熟石灰

C. 烧碱

D. 醋酸

7. 盛石灰水的试剂瓶时间久了,内壁常附有一层白膜,要洗去这层白膜最好的方法是()

A. 用水洗

B. 用氢氧化钠溶液洗

C. 用盐酸洗

D. 先用盐酸再用水洗

8、能用金属跟盐酸直接反应制得的化合物是()

A、FeCl3

B、CuCl2

C、AgCl

D、ZnCl2

9、将下列物质的溶液混合,不发生反应的是()

A、NaCl和KNO3

B、FeCl3和KOH

C、HCl和Na2CO3

D、Ca(OH)2和Na2CO3

10.通过对酸、碱、盐知识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固体氢氧化钠可以作为某些气体的干燥剂,下列潮湿的气体不能用固体氢氧化钠干燥的是()

A.H2 B.CO2 C.CO D.O2

11.向滴有石蕊试液的稀盐酸中,慢慢滴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石蕊颜色变化的过程是() A.红→蓝→紫 B.紫→蓝→红 C.蓝→紫→红 D.红→紫→磕

12.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且溶于水后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是 ( )

A.氧化铁 B.氧化钙 C.干冰 D.熟石灰

13.在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间的转化能一步实现的是 ( )

①Fe→Fe3O4②S→SO3③CuCl2→Cu ④CH4→CO2

A.①②③ 8.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C类题

1. 某同学将沾有清水的细铁丝放在下图的装置中,经过数小时后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A. 铁丝不变,导管中b水面上升

B. 铁丝不变,导管中b水面不变

C. 铁丝生锈,导管中b水面上升

D. 铁丝生锈,导管中b水面不变

2. 用实验证明锌和铜两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选用的试剂()

A. 稀硫酸

B. AgNO3溶液

C. Na2SO4溶液

D. ZnCl2溶液

3. 下列各物质间能发生中和反应,同时析出沉淀的是()

A. HCl + Fe (OH )3

B. CuO + H2SO4

C. H2SO4 + Ba (OH )2

D. HCl + AgNO3

4、下列转化中,不能通过一步反应而实现的是()

A、Ba(OH)2→BaCl2

B、CuO→Cu(OH)2

C、Fe2O3→Fe

D、Na2CO3→NaOH

5、下列各组溶液混合时,能生成两种沉淀的是()

A、硫酸铜溶液和氯化钡溶液

B、氢氧化钙溶液和碳酸钾溶液

C、硫酸镁溶液和氢氧化钡溶液

D、氯化锌溶液和碳酸钠溶液

6、下列物质既能和氢氧化钙反应,又能和硫酸反应的是()

A、硫酸铜

B、硫酸钡

C、碳酸钠

D、氯化镁

7、下列物质混合后,不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A、碳酸钠溶液和熟石灰

B、硝酸银溶液和氯化钠溶液

C、硝酸钾溶液和硫酸钠溶液

D、苛性钠溶液和稀硝酸

8、下列各组溶液,不溶于水但都溶于酸的一组物质是()

A、SiO2和CuSO4

B、BaSO4和Fe(OH)3

C、Na2CO3和AgCl

D、Fe(OH)3和BaCO3

9、下列各组物质加水充分搅拌,各物质间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在滤纸上能留下两种不溶物的是()

A、CuSO4、NaCl、NaOH

B、FeCl3、KOH、NaNO3

C、CuSO4、Ag、Fe

D、K2CO3、NaOH、HNO3

10、在一定条件下,以下物质中都能与Cu(OH) 2、Fe2O3、Fe、AgNO3四种物质反应的是( )

A、HCl

B、CuSO4

C、Na2CO3

D、HNO3

11、为了鉴别Na2CO3、Na2SO4、NaOH和H2SO4四种物质的水溶液,还需要从下列试剂中另选一种试剂的是()

A、紫色石蕊试液

B、稀盐酸

C、酚酞试液

D、氯化钡溶液

12、下列各组物质加入水中振荡,能共存的是()

A、Na2CO3、Ba(NO3)2、CaCl2

B、Na2CO3、CuCl2、KOH

C、FeCl3、KNO3、AgNO3

D、KCl、H2SO4、NaNO3

13、下列物质既能和碳酸钠反应,又能氢氧化镁反应的是()

A、氢氧化铜

B、硫酸

C、氯化铜

D、硝酸钾

14、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2Fe + 6HCl == 2FeCl3 + 3H2↑

B、Zn + 2AgCl == ZnCl2 + 2Ag

C、Cu + H2SO4 == CuSO4 + H2 ↑

D、Cu + Hg(NO3)2 == Cu(NO3)2 + Hg

D类题

1.将一定质量的CaCO3和Cu粉置于同一敞口容器中,加热煅烧后使其完全反应,反应前后容器内的固体质量不变,则容器内CaCO3和Cu粉的质量比为 ( )

A.11:4 B.25:44 C.25:16 D.14:25

)物质选用试剂(过量)操作方法

A CO2(CO)O2点燃

B Cu(Fe)稀盐酸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

C CuSO4溶液(H2SO4)氧化铜加入氧化铜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

D盐酸(H2SO4)硝酸钡溶液加入硝酸钡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3.科学家研究发现,以Y2O3,BaCO3和CuO为原料经研磨烧结后可以合成一种高温超导物质,其化学式可写成Y2Ba4Cu6O13,且在合成过程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均无变化,则()

A. 此合成过程的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Y的化合价为+2

B. 此合成过程的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Y的化合价为+3

C. 此合成过程的反应类型不是化合反应,Y的化合价为+2

D. 此合成过程的反应类型不是化合反应,Y的化合价为+3

4. 气体M是由H2、CO、CO2、HCl、N2五种气体混合而成,将M依次通过①氢氧化钠溶液;

②灼热的氧化铜;③足量的浓硫酸(每步反应中气体均反应完全),最后还有气体导出。则M中一定含有()

A. H2

B. N2

C. CO2

D. HCl

5. 氢氧化钾是我国古代纺织业常用的洗涤剂,古人将贝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灼烧后的固体,与草木灰在水中相互作用,生成氢氧化钾。在上述反应过程中没有涉及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是()

A. 化合反应

B. 分解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6. 在托盘天平两端各放一只烧杯,调节至平衡,向烧杯里分别注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硫酸溶液,然后向一只烧杯里加入一定质量的镁,向另一只烧杯里加入等质量的铜铝合金,两烧杯中的反应恰好完全,且天平仍保持平衡,铜铝合金中铜与铝的质量比是

A 1∶3

B 1∶2

C 3∶4

D 2∶3

7. 氧化银纽扣电池常用于手表和计算机,电池内的总反应可以表示为:Zn + Ag2O===ZnO+2Ag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 锌发生了氧化反应

C. 氧化银发生了还原反应

D. 氧化银是氧化剂,反应中被氧化

8. 下列各组物质,同时放入适量的水中,可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A. CuSO4、H2SO4、FeCl3

B. FeCl3、CuSO4、KOH

C. KOH、H2SO4、NaCl

D. HCl、HNO3、AgNO3

9. 从石灰浆抹的墙上掉下一块白色固体,为探究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

①将固体研磨成粉末状,加水搅拌固体没有完全溶解

②取上层清液,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

③取不溶物,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则该白色固体的成分()

A.一定有CaCO3和Ca(OH)2

B.一定有Ca(OH)2,可能有CaCO3

C. 一定没有CaCO3和Ca(OH)2

D. 一定有CaCO3,可能有Ca(OH)2

10. 下图是实验室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的示意图。

H2还原氧化铜时,试管口稍向下倾斜的原因是,该实验分四步进行:A. 反应完毕后,停止给试管加热;B. 往盛有CuO的试管中通入H2;C. 给盛有CuO 的试管加热;D. 继续通入H2至试管冷却,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11. 废液中含有AgNO3和Cu(NO3)2,工厂设计生产方案如下图所示:

(1)加入的X、Y物质分别是。

(2)写出①③两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第①步:;

第③步:。

(3)你认为此方案的生产目的是。

12. 物质A、B、D的转化关系如下:

① A?

??Cu+A ③ D+木炭?

?→

?一定条件下B+D ② B+CuO?→

?高温CO2?→

?

?

写出A、B、D的名称:A ,B ,D 。

13. 某固体混合物中可能含有碳酸钙、硫酸铜、硫酸钠、硝酸钡、碳酸钠、氯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做以下实验:(1)将固体混合物溶于水,得到无色、透明的溶液(2)取少量溶液加入少量氢氧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得到白色沉淀。

(3)在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

由以上实验可知,该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含有;可能含有。

14. A、B、C、D、E、F为六种初中科学实验中常见的物质,且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其中①②③④四个化学反应都具备相应反应条件且均完全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1)物质B在反应①的作用是

(2)实验室检验气体D 的方法通常是观察它能否使

(3)请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

15. 下图“五连环”中的每一环表示一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相连环物质间能发生反应,不相连环物质间不能发生反应。请回答:

(1)A、B、C、D分别是铁、氧气、二氧化碳、氯化钡溶液、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物质。若A为氧气,则D的化学式为;

(2)“五连环”中物质A与物质C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16. 下列框图中的物质均为初中科学常见物质,其中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下图是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请回答:

写出物质D→A过程的化学方程式;其所属基本反应类型是。

(完整版)初中化学物质的相互转化

第七讲 物质的相互转化 【知无巨细】 知识点一:非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 1.非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 2.非金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相应的__化合物__,如: S +O 2=====点燃__SO 2__,C +O 2=====点燃__CO 2__,C +2S=====△__CS 2__ 3.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可以跟水反应生成对应的__酸__,如: CO 2+H 2O===__H 2CO 3__ SO 2+H 2O===__H 2SO 3__ SO 3+H 2O===__H 2SO 4__ 4.不稳定的酸受热分解成相应的氧化物:H 2CO 3=====△__H 2O +CO 2↑__ 例1:下列现象中,可以证明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反应的是 ( ) A .燃烧更旺 B .发出白光 C .放出大量的热 D .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 解析:燃烧更旺、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等不能证明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反应;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是二氧化碳,能够证明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反应. 故选D . 例2: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硫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B .棉线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气体 C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解析:A 、硫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但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 B 、棉线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烧纸的气味,羊毛等蛋白质材质才产生烧焦羽毛气味,故选项说法错误. C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D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色烟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同步练习题

第2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和利用 1.你能回忆起接触过或学过的物质颜色和状态吗? (1)木炭______ (2)食盐______ (3)蔗糖______ (4)味精______ (5)洗衣粉______(6)硫磺______(7)稀硫酸______ (8)色拉油______ (9)钠______ (10)白磷______ (11)氯气______ (12)氢气______ (13)氧气______ (14)硫酸铜晶体______ (15)液氧______ (16)生石灰______ (17)高锰酸钾______ (18)氯酸钾______ (19)二氧化锰 ______ (20)过氧化氢______ 2.(1)由不同种______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如______、______、______; (2)由同种______组成的_____叫单质。如_____、_____、_____; (3)由不同种_____组成的_____叫化合物。如_____、_____、_____。 3.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自来水 B.淡蓝色液态氧 C大理石 D.纯净的空气 4.下列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 A.石灰石 B.水银 C.干冰 D.冰 5.下列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A.甲烷:CH4 B.碳酸钙:CaC03 C.酒精:C2H5OH D.葡萄糖:C6H I206 6.下列概念中,前者包含后者的是() A.化合物、单质 B.金属、金属氧化物 C.化合物、碱 D.非金属、单质 7.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 B.因为空气是混合物,所以空气中各成分可以分离 C.凡是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称氧化物 D.同种元素可以以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式存在于一种物质中 8.下列物质:①氯酸钾;②氧气;③生石灰;④硫酸根(SO42-),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③④ D.③ 9.饮用水用Cl2消毒会促使一些致癌物质生成。为消除隐患,现已采用高效安全的ClO2消毒杀菌。下列对ClO2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ClO2是一种氧化物 B. ClO2是一种化合物 C.ClO2是一种混合物 D. ClO2中含有氧元素 10.美国和日本的三位科学家以导电有机高分子材料的研究成果荣获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在其相关技术中用碘来掺杂聚合物,使其导电能力增强107倍,具有金属般的导电能力。碘(I2)属于 ( ) A.金属单质 B.非全属单质 C.化合物 D.混合物 11.1985年科学家制得一种组成为C60的新物质,关于这种物质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它是一种化合物 B.它是一种单质 C.它是金刚石的同素异形体 D.它的式量为720 12.某物质经分析只含一种元素,该物质不可能是 ( ) A.混合物 B.纯净物 C.单质 D.氧化物 13.不含C、H、O三种元素的化合物,可能属于 ( ) A.酸 B.碱 C.盐 D.有机物 14.下列物质与N2O、ClO2归为同一类的是 ( ) A. Na2O B. CaO C. P2O5 D. Fe3O4 15.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单质,后者是混合物的是 ( ) A.铜、胆矾 B.白磷、冰加水 C.水银、液态空气 D.硫粉、干冰 1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干冰不是冰 B.纯碱不是碱 C.食盐不是盐 D.铅笔芯中不含铅 17.“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应该分类回收。生活中废弃的铁锅、铝制易拉罐、铜导线等可以归为一类加以回收,它们属于 ( ) A.化合物 B.盐 C.金属或合金 D.碱 18.某实验室有四个药品橱,已存放药品如下:

物质转化的规律

物质转化的规律(四) 莲花初中黄紫仙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物质转化的普遍性,认识常见物质间的转化规律;能利用《物质转化规律》查找各类物质的化学性质,寻找各类物质的制取途径。 2.过程与方法:练习寻找物质转化的规律,并运用归纳法加以综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科学与大自然的关系,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重难点: 利用《物质转化规律图》来了解物质的化学性质及物质间的转化规律。教学过程: 一、温故而知新 昨日:过了把当技术人员的瘾,成功从孔雀石中冶炼出了铜,测测你们的巩固情况: 1、应用原理: 2、采用原料: 3、技术配方: 二、引燃导火线 今日:又要挑战两项新的任务 活动一、比一比,谁能在最短的时间标出路线,帮助探险员成功出逃。(温馨提示:细读其中的原则,为了确保路线清晰,用笔加以记录。)

“探险队员”——盐酸不小心走进了化学迷宫(如图所示),不知该 如何走出。迷宫中有许多“吃人的野兽”(即能与盐酸发生反应的物质),盐酸必须避开它们,否则就无法通过。请你帮助它走出迷宫(用图中物质的序号连接起来 表示所走的路线)。 入口→ →出口 任务:1、汇报路线 2、脱险的秘诀是什么? 3、一路上都遇见了哪几类物质呢? 板 书 : 活动二:加点要求,利用迷宫中各物质之间的化学方程式,描绘出物质转化的“八卦图”。

规则:相互之间可以反应的用直线,能从A转化成B的用箭头。但前提是在有实例的基础罗列你的依据。 方式:小组赛一赛,发现一条就接受全班师生的检阅,最后通过比较哪一组拉的线多少来取胜。 附加:纠错成功加以加分 师生共同完成共同任务。 板书: 图化学方程式 课堂练习:1、Ca→CaO→Ca(OH)2→CaCO3 2、C→CO2→H2CO3→Na2CO3 3、设计制取ZnSO4的4种方法。 课堂小结:

九年级科学第二章物质转化和材料利用知识点整理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1. 分类方法 分类法就是根据事物的特点把事物分别归类。分类时需要依据一定的标准,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把事物分为不同的类别。如: 以对氯化钠、硫酸、氧气、醋酸、氯气、氧化镁、高锰酸钾进行分类为例: (1) 按颜色分类: ???????紫红色:高锰酸钾 黄绿色:氯气白色:氧化镁氧气、醋酸无色:氯化钠、硫酸、 (2) 按状态分类: ?? ???、高锰酸钾固态:氯化钠、氧化镁液态:硫酸、醋酸 气态:氧气、氯气 此外对物质还可按照溶解性、导电性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2. 物质按组成的分类 (1)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成为氧化物。氧化物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 (2) 无机化合物:由除碳外的其他元素组成的化合物。CO 、CO 2、碳酸、碳酸盐的结构和性质跟无机化合物相似,也被列 为无机化合物。 (3) 有机化合物:指含碳的化合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除外)。 (4) 物质分类图 ????????????????????????????????????????????????????????????混合物 盐碱酸非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氧化物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化合物稀有气体非金属金属单质纯净物物质 3 定等特点,可做金饰品;铜的导电性好,可用做导线。 4. 分类的主要原则 (1) 每一次分类必须按同一个标准进行,如果分类不依据统一的标准,容易犯分类重叠或分类过宽的错误,尤其是在连续 分类的过程中,如果不遵守这一规则,将会使分类陷入混乱之中。 (2) 分类的子项应当互不相容,把母项分为若干个子项,各子项必须有全异关系,不允许出现交叉或从属关系。 (3) 各子项之和必须等于母项。如将单质划分为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两类就错了,因为单质还有稀有气体单质。 5. 物质的鉴别(Ⅰ) 物质的鉴别是根据几种物质的不同特性,区别它们各是什么物质。物质鉴别的方法有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1) 物理方法: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厨房用品)味道、溶解性等均可作为物质的鉴别依据。 (2) 化学方法:根据物质的特征、化学性质对物质进行鉴别的方法。如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碳酸盐与盐酸反应产 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l -与AgNO 3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等。 (3) 蔗糖、实验、冰醋酸、无水硫酸铜粉末、色拉油、高锰酸钾、碳酸钠溶液的鉴别步骤示例: ① 首先观察物质的颜色,紫红色的固体是高锰酸钾,亮黄色的液体是色拉油。另外有三种固体和两种无色液体。 ② 取三种固体各一匙,分别倒入烧杯中,每只烧杯里倒入20ml 水,搅拌,出现蓝色溶液的,原固体是无水硫酸铜。 ③ 分别取另两种固体于蒸发皿中加热,易熔化的是蔗糖,不易熔化的是食盐(可用化学方法鉴别蔗糖溶液和NaCl 溶液)。 ④ 取两种无色液体1mL-2mL 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的是碳酸钠溶液,无明显现象的是冰醋酸。

物质的转化规律总结

物质的分类和转化规律 一. 物质的分类: 基本概念: 3.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由多种纯净物(单质或化合物)】混合而成的称为混合物。 4.单质: 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称为单质。元素在单质中存在时称为元素的游离态。 同一种元素的不同种单质叫做同素异形体(如:石墨和金刚石)。 5.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自然界中的物质大多数为化合物。 6.无机化合物:通常指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但包括碳的氧化物、碳酸盐、氢化物等,简称无机物。 7.有机化合物: 通常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但一些简单的含碳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金属碳化物、碳酸等除外。有机化合物主要由氧元素、氢元素、碳元素组成。 8.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另一种元素若为金属元素,则为金属氧化物;若为非金属元素,则为非金属氧化物。 9.酸: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H + )的化合物。 10.碱: 电离时所有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OH -)的化合物。 11.盐: 是指一类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NH 4+ )与酸根离子结合的化合物。 二. 物质的转化规律: 物质 纯净物 单质 化合物 __________,例:Cl 2、N 2、O 2 、稀有气体 _____性氧化物,例:SO 2、 CO _____ 性氧化物,例:Na 2O 、氧化物 酸 例: HCl H 2SO 4 碱 例: NaOH 盐 例: NaCl __________,例:Na 、Mg 、Al 、Cu 、Au 无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 混合物 例:盐酸、硫酸、生理盐水、空气

1.金属+氧==金属氧化物 ①钠放置在空气中。现象:银白色逐渐褪去,反应:4Na + O 2 === 2Na 2 O ②镁条燃烧。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粉末. 反应:2Mg+O 2 2MgO ③加热金属铝片。现象:铝箔熔化,失去光泽,熔化的铝并不滴落,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铝表面生成了氧化铝薄膜,构成薄膜的氧化铝的熔点高于金属铝的熔点,包在铝的外面,所以熔化的液态 铝不会落下来。反应:4Al+3O 22Al 2 O 3 ④铝在空气中生锈:4Al+3O2 == 2Al2O3Al2O3是一层极薄的致密物,可阻碍反应的进行。 ⑤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反应:3Fe+2O 2Fe 3 O 4 。 铁钉在空气中生锈:4Fe+3O 2==2Fe 2 O 3 (条件:有水),Fe可做食品中的抗氧化剂(去除氧气)。 ⑥加热金属铜。现象:红色固体变成黑色固体。反应:2Cu+O 2 ==2CuO. 2.+还原剂=金属+非金属氧化物 ①CuO+H 2==Cu+H 2 O (H 2 的还原能力介于C和CO之间,优点是反应生成物之一是水蒸气,且产物较纯净) ②CuO+CO==Cu+CO 2 ;(CO有剧毒,实验时一定要尾气处理) ③2CuO+C2Cu+CO 2 ↑;黑色逐渐变为红色、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虽然C的还原能力强于H 2 ,但固体还原剂与氧化物的充分接触程度没有固体与气体还原剂充分,自 然反应温度就比H 2 要高。最好使用酒精喷灯或加罩的酒精灯。C要稍微过量。) ④2Fe 2O 3 +3C4Fe+3CO 2 ↑; ⑤Fe 2O 3 +3CO 2Fe+3CO 2 ;(加热时一定要持续高温。) ⑥Fe 2O 3 +3H 2 2Fe+3H 2 O 红色粉未逐渐变为黑色粉未、试管壁有液体。 总结:金属与金属氧化物之间的转换 ①活泼金属在空气中易与氧气反应,表面生成一层氧化物。有的氧化膜疏松,不能保护内层金属,如铁表面的铁锈;有的氧化膜致密,可以保护内层金属不被继续氧化,如镁、铝表面的氧化层。在点燃镁条或铝片前,常用砂纸打磨镁条或铝片。 ②除Ag、Pt、Au外的金属, 一般都可与氧气发生化合反应, 金属越活泼与氧化合就越容易, 反应就越剧烈。生成氧化物的特点是绝大部分反应的结果多为放出热量,放出的热量愈大,则生成的氧化物愈稳定。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是碱性氧化物。 ③金属氧化物热还原反应指的是金属氧化物(如Fe 2O 3 、CuO等)在加热或者更高的温度条件下,用一些 还原剂(如:H 2 、CO、C、Al)将氧化物中的金属元素以单质形式还原出来的反应。越活泼的金属,其金属氧化物被还原时所需温度越高。 ④用气体做还原剂时,气体“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实验开始时,应先通入一段时间CO (或H 2),目的是赶走试管内的空气,实验结束后,应先拿走酒精灯,后撤走CO(或H 2 )导管,目的是防止新 生成的金属与空气中的氧气结合,又生成金属氧化物. ⑤CO有剧毒,实验时一定要进行尾气处理。 3.金属氧化物+水==碱 ①生石灰溶于水:CaO+H 2O==Ca(OH) 2 现象:白色粉末溶解,放出大量的热。 相关知识点: (1)最终所获得的溶液名称为氢氧化钙溶液,俗称澄清石灰水; (2)在其中滴入无色酚酞,酚酞会变成红色; (3)生石灰可做食品干燥剂. ②氧化钠溶于水:Na 2O+H 2 O==2NaOH ③氧化钾溶于水:K 2O+H 2 O==2KOH 补充:④K、Ca、Na可以直接与水反应。如:Ca+2H 2O==Ca(OH) 2 +H 2↑ 4.碱==金属氧化物+水 ①Mg→Fe对应的氢氧化物加热可分解。如:2Fe(OH) 3==Fe 2 O 3 +3H 2 O。现象: ②Sn→Cu对应的氢氧化物微热即分解。如:Cu(OH) 2==CuO+H 2 O。现象: ③Hg→Ag对应的氢氧化物常温即易分解。如:2AgOH==Ag 2O+H 2 O。(常温下不存在) ④特例:NH 4 3 ↑+H2O 现象:。 总结:金属氧化物与碱之间的转换 ①金属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的碱一定要能溶于水,生成的碱都是强碱。反应时都放出大量的热。 ②弱碱(一般不溶于水的碱)加热可分解,活泼性越强的金属所生成的碱,加热分解需温度越高。 ③K→Na对应的氢氧化物不易分解。

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阶段性测试(五)(新版)浙教版

阶 段 性 测 试(五) [考查范围: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2.4~2.6)]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 2.有一种物质M ,经测定它只由碳元素组成,则物质M 属于( D ) A. 一定是单质 B .一定是化合物 C .一定是混合物 D .一定不是化合物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 向某固体上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该固体一定是碳酸盐 B .把燃着的木条插入某瓶无色气体中,木条熄灭,证明瓶中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C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该溶液中一定有硫酸根离子 D .不用任何其他试剂就可以把KOH 、HNO 3、CuSO 4、MgCl 2四种溶液鉴别出来 4.对下列事实的说明中,有错误的是( D ) A. 氢气能还原氧化铜,说明氢气具有还原性 B .常温下氯酸钾能溶于水而难溶于酒精,说明氯酸钾的溶解性跟溶剂有关 C .相同条件下,湿衣服摊开比堆着干得快,说明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表面积有关 D .铁丝能在氧气中剧烈燃烧,说明氧气和铁丝都具有可燃性 5.用锌、氧化铜、稀硫酸作原料制取铜,有下列两种途径: (1)Zn ――→稀H 2SO 4H 2――→CuO Cu (2)CuO ――→稀H 2SO 4CuSO 4――→Zn Cu 若用这两种方法制得的铜的质量相等时,下列叙述符合实际实验结果的是( A ) A. 消耗相同质量的氧化铜 B .消耗相同质量的锌 C .消耗相同质量的硫酸 D .生成硫酸锌的质量可能相同 6.做完CO 还原Fe 2O 3的实验后,清洗试管壁上留下的黑色物质时可选用的方法是( B ) A. 用大量水边洗边冲 B .用盐酸清洗后,再用水冲洗 C .用肥皂水清洗后,再用水冲洗 D .用试管刷上下、左右猛烈刷 7.钛具有硬度大、密度小、熔点高、抗腐蚀性等优良性能,被誉为“未来金属”。钛铁矿石的主要成分是钛酸亚铁(FeTiO 3)。冶炼金属钛时,主要发生以下两个反应: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综合检测(答案)

第二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综合检测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下列物质中,后者包含前者的是………………………………………………………( C ) A 、纯净物、单质 B 、纯净物、化合物 C 、金属氧化物、化合物 D 、氧化物、金属氧化物 2、气体M 是由H 2、CO 、CO 2、HCl 四种气体混合而成,将M 依次通过①氢氧化钠溶液;②灼热的氧化铜;③足量的浓硫酸(每步反应中气体均反应完全),最后还有气体导出。则M 中一定含有…………………………………………………………………………( B ) A 、H 2 B 、CO C 、CO 2 D 、HCl 3、铁片在下图所示的四支试管中,最容易生锈的是……………………………………( C ) 4、为了防止铁制品表面生锈,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D ) A 、保持铁制品表面干燥与清洁 B 、涂上油或喷上一层油漆 C 、镀上一层其它金属 D 、提高铁的质量分数 5、钢铁制品在高温下经氧化,可生成一层致密牢固的氧化膜,保护着内部钢铁不再锈蚀,即工业上常说的“发蓝”、“发黑”。这层氧化膜是………………………………………( A ) A 、Fe 3O 4、 B 、Fe 2O 3 C 、FeO D 、Fe (OH )3 6、铺设京九铁路所用的合金钢是………………………………………………………( B ) A 、不锈钢 B 、锰钢 C 、硅钢 D 、钨钢 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 A 、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金属材料,大多数属于合金 B 、铜呈紫红色,在潮湿的空气中它会生锈 C 、铁属于黑色金属,所以纯铁是黑色的 D 、水银是金属,在常温下呈液态 8、继“食盐加碘”之后,我国又将启动“酱油加铁”,其意义在于………………( A ) ①补充人体需要的铁元素②预防缺铁性贫血③改善酱油的味道增加黑色素④减少厨房污染物,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②④ 9、将一定量的铁片分别投入下列溶液中,溶液质量减少的是…………………………( C ) A .稀盐酸 B .硫酸亚铁 C .硫酸铜 D .硫酸镁 10、制造飞翼船时,采用了大量的铝合金材料,其原因是…………………………( D ) (A )铝合金材料密度小 (B )铝合金材料强度大 (C )铝合金材料有料强的搞氧腐蚀能力 (D )以上都是 11、常用作食品包装的是……………………………………………………………( D ) (A )聚氯化烯 (B )聚苯乙烯 (C )酚醛树脂 (D )聚乙烯 12、 “绿色化学工艺”是预防污染的基本手段,其理想状态是反应物里的原子全部转化到欲制取的产物中,对环境实现零排放。下列反应类型中,一定属于“绿色化学工艺”的是………………………………………………………………………………………( C ) (A )分解反应 (B )化合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13、世界卫生组织已把铝确定为食品污染源之一,加以控制使用。铝在下列应用中应加以控制的是……………………………………………………………………………( B ) ①制铝合金②制炊具③用明矾[KAl(SO 4)2]净水④包装糖果和小食品⑤制电线 (A )①⑤ (B )②③④ (C )①②⑤ (D )①②③④⑤ 14、所谓合金,就是不同金属(或非金属)在熔化状态下形成的一种具有金属特性的熔合物。根据下 ) (A )Fe 和Na (B )Al 和Na (C )Fe 和Cu (D )Al 和Cu 15、公元2世纪,我国古代炼丹家魏伯阳著有的《周易参同契》机世界上现在最早的一部炼丹专著。书中描写道:“金入于猛火,色不夺精光。”这句话是指黄金的性质在强热条件下……………………………………………………………………………………( A ) (A )很稳定 (B )易氧化 (C )很活泼 (D )易还原 二、填空题(每空1分,计48分) 16、常用的无机非金属材料有 、 和 等。有机合成材料是指用人工合成的方法制取的高分子化合物,主要有 、 和 三大类。 17、如果血液中缺乏亚铁离子,就会造成缺铁性贫血。市场上出售的某麦片中含有微量的颗粒极小的还原性铁粉。这些铁粉在人体中胃液(胃液的主要成分是盐酸)作用下转化为亚铁盐,这个转化的化学方程式是: 。 +1 -2 0 +4 0 +1 18、写出用H 、O 、 S 、 C 、 Na 、K 六种元素中的部分元素,按要求完成下列化学式:(化学式不能重复) ⑴金属单质 ;⑵非金属单质 ;⑶金属氧化物 ; ⑷非金属氧化物 ;⑸酸 ;⑹碱 ; ⑺盐 ;⑻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 19、将下列物质间反应的化学式填写完整 ⑴金属+非金属→ ⑵金属+非金属→ ⑶金属+酸→ + 氢气 ⑷酸+碱→ + ⑸酸+金属氧化物→ + ⑹酸+盐→ + ⑺碱 +非金属氧化物→ + ⑻碱+盐→ + ⑼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 + ⑽盐+盐→ + ⑾金属+盐→ + 20、现有失去标签的的四瓶溶液,已知它们是稀盐酸、纯碱溶液、氯化钡溶液、硝酸银溶液。现在四瓶溶液的瓶上分别贴上

物质转化的规律(教案)

第2节 物质转化的规律 【教学目标】 1、能通过学习非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及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以及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掌握物质间相互转化的规律 2、能利用物质转化的规律寻找制取物质的途径 【教学重点】物质间相互转化的规律 【引入新课】 我们在第一章中学习了物质的变化,在化学变化中会产生新的物质,有些是不同种类的物质。那么哪些种类的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物质之间的反应遵循怎样的规律呢? 一、非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 演示1:硫的可燃性 ①观察外观;②硫在空气中燃烧;③硫在氧气中燃烧 *观察比较②③产生的现象有何不同,并让学生说明原因。 *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小结:非金属+氧气→非金属氧化物 演示2:对比实验 ①向蒸馏水和滴有石蕊的蒸馏水中通入二氧化碳,观察现象有何不同? ②静置3分钟,观察有没有变化? ③分别加热两种液体,搅拌3分钟,观察有无变化 小结:非金属氧化物+水→酸 练习:请写出下列物质间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P →P 2O 5→H 3PO 4

二、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 练习:分别写出铁、铜、镁与氧气的反应方程式, Fe+O 2――Cu+O 2 ――Mg+O 2 ―― 小结: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 演示3:铁粉和硫磺的实验 用磁铁接近铁粉和硫粉的混合物,观察有何现象? 将混合物在试管中进行加热,观察有何变化? 再用磁铁吸引反应所得的生成物,观察有何现象? *学生讨论,反应前后的变化的实质 *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小结:金属+非金属→盐(无氧酸盐) 演示4:生石灰与水的反应 ①将生石灰投入加有水的蒸发皿中,观察有何现象? *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小结:金属氧化物+水→碱(可溶性碱) 练习:请写出下列物质间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Ca→CaO→Ca(OH) 2 第2课时 提问:在自然界里仅有少数金属以游离态的形式存在,大部分金属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的,知道是为什么吗? ――大部分的金属都较活泼,在空气和土壤中易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而生成化合物。 讲授:由于人类所需的金属主要是游离态的,所以需要通过冶炼,将化合物转变

第二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第二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本章知识点归纳 一、物质的分类方法: (一)根据纯净物的物理性质不同。 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溶解性等,对纯净物进行分类。 (二)根据纯净物的化学性质不同,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对纯净物进行分类。 (三)根据纯净物的组成、用途的不同,可将纯净物进行分类。 二、常见物质的分类: (一)、物质可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1.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2.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 3.纯净物和混合物判断的依据:物质是否由一种物质组成。(绝对纯净的物质是没有的) (二)、纯净物根据元素组成不同,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两大类。 1.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氧气、氮气、铁、硫等。 注意: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

1.1单质按性质不同分金属和非金属: 金属如铁,铜、镁等;非金属如:氧气、碳、硫等。 注意:金属的导电性强弱顺序为:银>铜>铝>铁。 2.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水、硫酸、烧碱、食盐等。 化合物可分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 2.1 有机化合物:含碳的化合物,简称有机物。 注意:a.有机化合物一定含有碳元素.但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化合物,例如CO、CO2、H2CO3、Na2CO3 等碳酸盐就属于无机化合物。 b.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CH4)。

2.2 无机化合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但包括CO、CO2、H2CO3、 Na2CO3 等碳酸盐。 (三)、无机化合物可分为:氧化 物、酸、碱和盐。 1.1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二元一氧”。 氧化物可分为:氧化物按元素组成分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如CuO、Fe2O3、CaO、MgO等。非金属氧化物如CO、CO2、H2O、SO2等。 1.2 酸: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1.3 碱:电解质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1.4 盐:由金属(或铵根)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三、物质转化的规律: (一)、非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

化学平衡中转化率求法与规律总结

化学平衡中转化率求法与规律总结 平衡转化率= 或:平衡转化率=%100-?质的量 该反应物的起始起始物量该反应物的平衡物质的量某反应物的起始物质的 平衡转化率=%100) ()(?或物质的量的浓度质的量该反应物的起始起始物或物质的量浓度量某反应物转化的物质的 【规律】反应物用量得改变对转化率得一般规律 (1)若反应物只有一种:a A(g) b B(g) + c C(g),在不改变其她条件时(恒温恒容),增加A 得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就是A 得转化率与气体物质得计量数有关:(可用等效平衡得方法分析)。 ①若a = b + c :A 得转化率不变;②若a > b + c : A 得转化率增大; ③若a < b + c A 得转化率减小。 (2)若反应物不只一种:a A(g) + b B(g) c C(g) + d D(g), ①在不改变其她条件时,只增加A 得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就是A 得转化率减小,而B 得转化率增大。 ②若按原比例同倍数地增加A 与B,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就是反应物得转化率与气体物质得计量数有关:如a +b = c + d ,A 、B 得转化率都不变;如a + b >c + d ,A 、B 得转化率都增大;如a + b < c + d ,A 、B 得转化率都减小。 3、充入“惰性气体”增大压强判断各反应物转化率变化 对于可逆反应aA(g)+bB(g) cC(g)+dD(g),(a +b ≠c +d,)在压强变化导致平衡移动时,学生感到困惑得就是充入“惰性气体”化学平衡朝哪个方向移动?转化率如何变化?可归纳为以下两方面: (1)恒温恒容条件下充入“惰性气体”,化学平衡不移动。因平衡体系得各组分浓度均未发生变化,故各反应物转化率不变。 (2)恒温恒压条件下充入“惰性气体”,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得方向移动。因为此时容器容积必然增大,相当于对反应体系减压,继而可判断指定物质得转化率变化。 4、NO 2、N 2O 4平衡问题2NO 2(g) N 2O 4(g) (1)恒温、恒容得条件下,若分别向容器中通入一定量得NO 2气体或N 2O 4气体,重新达到平衡后:可视为加压,平衡都向右移动,达到新平衡时NO 2得转化率都增大,N 2O 4 得转化率将减小。NO 2体积分数减小,N 2O 4体积分数增大,混合气体相对分子质量增大。 若要求某一时刻得转化率只要把平衡时得反应物浓度(或物质得量)改为某一时刻得反应物浓度(或物质得量)即可。 现将有关平衡转化率得问题小结如下: 1、 对有多种反应物得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加其一。这种情况不管状态如何均认为所加物本身转化率减小其它物质转化率增大 例1:,反应达到平衡后增大得浓度,则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得转化率增大,而得转化率降低。 逆向运用: 例2、反应: 3A(g)+B(g) 3C(g)+2D(g)达到平衡后加入C 求A 得转化率 分析:加入C 促使D 向A 、B 进一步转化故D 向A 、B 转化得转化率增大而A 、B 向C 、D 转化得转化率减小。 2、 对只有一种反应物得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再加。 由于反应只有一种所以无论往反应物加多少量都可视为等比例增加反应物得用量,故认为有两种情况: (1)恒温恒压:由于恒温恒压时等比例扩大或缩小反应物得用用量均与原平衡等效故转化率不变,各反应物与生成物得体积分数不变,各反应物与生成物物质量会跟原平衡相比,等比例增加,但浓度不变 (2)恒温恒容:此时可以瞧成反应叠加后,增大压强使平衡向气体总系数小方向移动, 例3.,反应达到平衡后,再向密闭容器中加入,反应达到平衡时NO 2、N 2O 4得物质得量(或物质得量浓度)均增大,颜色变深,NO 2转化率增大。

高中化学平衡中转化率求法和规律总结(含解析)

化学平衡中转化率求法和规律总结 平衡转化率= %100-?该反应物的起始浓度 该反应物的平衡浓度某反应物的起始浓度 或:平衡转化率=%100-?质的量该反应物的起始起始物量该反应物的平衡物质的量某反应物的起始物质的 平衡转化率=%100) ()(?或物质的量的浓度质的量该反应物的起始起始物或物质的量浓度量某反应物转化的物质的 【规律】反应物用量的改变对转化率的一般规律 (1)若反应物只有一种:a A(g) b B(g) + c C(g),在不改变其他条件时(恒温恒容),增加A 的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是A 的转化率与气体物质的计量数有关:(可用等效平衡的方法分析)。 ①若a = b + c :A 的转化率不变;②若a > b + c : A 的转化率增大; ③若a < b + c A 的转化率减小。 (2)若反应物不只一种:a A(g) + b B(g) c C(g) + d D(g), ①在不改变其他条件时,只增加A 的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是A 的转化率减小,而B 的转化率增大。 ②若按原比例同倍数地增加A 和B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是反应物的转化率与气体物质的计量数有关:如a +b = c + d ,A 、B 的转化率都不变;如a + b >c + d ,A 、B 的转化率都增大;如a + b < c + d ,A 、B 的转化率都减小。 3、充入“惰性气体”增大压强判断各反应物转化率变化 对于可逆反应aA(g)+bB(g) cC(g)+dD(g),(a +b ≠c +d ,)在压强变化导致平衡移动时,学生感到困惑的是充入“惰性气体”化学平衡朝哪个方向移动?转化率如何变化?可归纳为以下两方面: (1)恒温恒容条件下充入“惰性气体”,化学平衡不移动。因平衡体系的各组分浓度均未发生变化,故各反应物转化率不变。 (2)恒温恒压条件下充入“惰性气体”,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因为此时容器容积必然增大,相当于对反应体系减压,继而可判断指定物质的转化率变化。 4、NO 2、N 2O 4平衡问题2NO 2(g ) N 2O 4(g ) (1)恒温、恒容的条件下,若分别向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NO 2气体或N 2O 4气体,重新达到平衡后:可视为加压,平衡都向右移动,达到新平衡时NO 2的转化率都增大,N 2O 4 的转化率将减小。NO 2体积分数减小,N 2O 4体积分数增大,混合气体相对分子质量增大。 若要求某一时刻的转化率只要把平衡时的反应物浓度(或物质的量)改为某一时刻的反应物浓度(或物质的量)即可。 现将有关平衡转化率的问题小结如下: 1. 对有多种反应物的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加其一。这种情况不管状态如何均认为所加物本身转化率减小其它物质转化率增大 例1: ,反应达到平衡后增大的浓度,则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转化率增大,而的转化率降低。

第二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综合卷B)

浙教版九年级(上)科学同步测试卷 第二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综合卷B)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家长签名_______ 得分_______ 一、选择题(每空2分,共44分) 1.类推是学习科学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四种类推结果中正确的是………………( ) A.酸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氢离子,所以能电离出氢离子的化合物一定是酸 B.中和反应能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就是燃烧 D.醇类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 02和H 2O,甲醇是醇类的一种,所以甲醇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 02和H2O 2.金属Ti (钛)是一种具有许多优良性能的较为昂贵的金属,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探究Ti 、Mg 、Cu 的活动性顺序。他们在相同温度下,取大小相同的三种金属薄片,分别投入等体积、等浓度的足量稀盐酸中,观察现象如 下列有关三种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T i、Mg、Cu B.若Ti 粉中混有Mg ,提纯Ti 时可用稀盐酸除去Mg C.用Ti 从C uS04溶液中置换出Cu 是工业制取Cu 的很好途径 D .温度、金属表面积、盐酸浓度等因素都会影响反应速率 3.用一种试剂就能把NaC l、NH 4Cl 、N a2S04三种溶液区别开,这种试剂是……………( ) A .AgN 03溶液 B .Na OH溶液 C.Ba (O H)2溶液 D .Ba Cl 2溶液 4.“低碳经济”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模式,实现“低碳经济”的一种策略是节能。下列制备氢气的方法最节能的是………………………………………………………( ) A.电解水:2H20 通电 2H 2↑+02↑ B.焦炭与水蒸气反应:C+H 2O 高温 H 2+CO C.太阳光分解水:2H2O 2H2↑+02↑ D .天然气与水蒸气反应:CH 4+ H2O ??→ ?高温 CO+3H2 5.现有四种白色固体:①氯化钠、②氯化钡、③无水硫酸铜、④硫酸钠,不使用其他试剂(可以用水)就可以把它们区分开,区分出的先后顺序是……………………………………( ) A.②③④① B.②④③① C .③①④② D.③②④① TiO 2 太阳光

物质的转化规律(学生练习)

物质的分类和转化规律 一. 物质的分类: 基本概念: 1.元素:是具有相同 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质子数量相同,中子数量不同的原子或离子也属于相同的元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量不同的原子或离子被称为 . 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其 决定的,元素的种类是由 决定的。 .纯净物: 称为纯净物纯净物又分为 和 。3.混合物: 称为混合物。 4.单质: 称为单质。元素在单质中存在时称为元素的游离态。 同一种元素的不同种单质叫做同素异形体(如:石墨和 )。 5.化合物: 叫做化合物。自然界中的物质大多数为化合物。 6.无机化合物:通常指不含 元素的化合物(但包括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等),简称无机物。 7.有机化合物: 通常指含 元素的化合物,有机化合物主要由 、 、 、 等元素组成。但一些简单的含碳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金属碳化物、碳酸等除外。 8.氧化物: 称为氧化物。 另一种元素若为金属元素,则为 ;若为非金属元素,则为 。 9: 酸:电离时生成 的化合物。 10.碱:电离时生成 的化合物。 11.盐:是指一类 或 与 结合的化合物。 二. 物质的转化规律: 物质 纯净物 单质 化合物 __________,例:Cl 2、 、稀有气体 _____氧化物,例:SO 2、 _____氧化物,例:Na 2O 、 氧化物 酸 例: 碱 例: 盐 例: 无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例: __________,例:Na 、 混合物 例:盐酸、空气、

1.金属+氧==金属氧化物 ①钠放置在空气中。现象:银白色逐渐退去。反应:4Na+O2 == ②镁条燃烧。现象:,反应:2Mg+O2 ③加热金属铝片。现象:铝箔熔化,失去光泽,熔化的铝并不滴落,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铝表面生成了氧化铝薄膜,构成薄膜的氧化铝的熔点高于金属铝的熔点,包在铝的外面,所以熔化的液态铝不会落下来。反应:4Al+3O2 ④铝在空气中生锈:4Al+3O2 == Al2O3是一层极薄的物,可阻碍反应的进行。 ⑤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反应:3Fe+2O2。 铁钉在空气中生锈。现象:,反应:4Fe+3O2= 。 相关知识点:(1)铁生锈的条件:、(2)Fe可做中的抗氧化剂(去除)。 ⑥加热金属铜丝。现象:。反应:2Cu+O2== . 2.金属氧化物+还原剂=金属+非金属氧化物 ①CuO+H2== 现象:,H2还原优点是反应生成物之一是,且产物较纯净。 ②CuO+CO== (CO有剧毒,实验时一定) ③2CuO+C;现象: (虽然C的还原能力强于H2,但固体还原剂与氧化物的充分接触程度没有固体与气体还原剂充分,自然反应温度就比H2要高,最好使用酒精喷灯或加罩的酒精灯。C要稍微过量。) ④2Fe 2O3+3C; ⑤Fe2O3+3CO;(加热时一定要持续高温) ⑥Fe2O3+3H2 ;现象: 总结:金属与金属氧化物之间的转换 ①活泼金属在空气中易与氧气反应,表面生成一层氧化物。有的氧化膜疏松,不能保护内层金属,如: ;有的氧化膜致密,可以保护内层金属不被继续氧化,如:表面的氧化层。在点燃镁条或铝片前,常用砂纸镁条或铝片。 ②除Ag、Pt、Au外的金属, 一般都可与氧气发生化合反应, 金属越活泼与氧化合就越容易, 反应就 越剧烈。生成氧化物的特点是绝大部分反应的结果多为热量,的热量愈大,则生成的氧化物愈稳定。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是性氧化物。 ③金属氧化物热还原反应指的是金属氧化物(如Fe2O3、CuO等)在加热或者更高的温度条件下,用一些还原剂(如:)将氧化物中的金属元素以单质形式还原出来的反应。越活泼的金属,其金属氧化物被还原时所需温度越高。K→Al的冶炼只能在矿石熔化状态(不是水溶液)下电解,用H2、CO 还原。 ④用气体做还原剂时,气体“”,酒精灯“”。实验开始时,应先通入一段时间CO(或H2),目的是,实验结束后,应先拿走酒精灯,后撤走CO(或H2)导管,目的是. ⑤CO有剧毒,实验时一定要进行。 3.金属氧化物+水==碱 ①生石灰溶于水:CaO+H2O== 现象:。 相关知识点: (1)最终所获得的溶液名称为氢氧化钙溶液,俗称; (2)在其中滴入无色酚酞,酚酞会变成色; (3)生石灰可做干燥剂. ②氧化钠溶于水:Na2O+H2O== ③氧化钾溶于水:K2O+H2O== 补充:④K、Ca、Na可以直接与水反应。如:Ca+2H2O==Ca(OH)2+H2↑ 4.碱==金属氧化物+水 ①Mg→Fe对应的氢氧化物加热可分解。如:2Fe(OH)3== 。 ②Sn→Cu对应的氢氧化物微热即分解。如:Cu(OH)2== 。现象:。 ③Hg→Ag对应的氢氧化物常温即易分解。如:2AgOH==Ag2O+H2O。(常温下不存在) ④特例:NH4OH== 。现象:。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单元测试题

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如图1是一种叫“干水”的物质。每个“干水”粒子是外层包上沙质硅的小水滴,它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比普通水高3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图1 A .硅是氧化物 B .“干水”是纯净物 C .“干水”就是“干冰” D .“干水”的应用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 2.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 A .Fe 2O 3→Fe B .CuO →Cu(OH)2 C .CaO →Ca(OH)2 D .MgO →MgCl 2 3.某收藏爱好者收藏了件清末的铝制佛像,而该佛像至今仍保存十分完好,该佛像不易锈蚀的原因可能是( ) A .铝不易发生化学反应 B .铝不易氧化 C .铝的氧化物易发生还原反应 D .铝易氧化,但氧化铝具有保护内部铝的作用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铁有良好的导热性,常用来制作炊具 B .回收废旧电池中的汞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C .铜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在潮湿的空气中不会生锈 D .铝表面易形成致密的氧化膜,可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 5.有理论认为,从疾病发生机制上考虑,氧化损伤几乎是所有疾病最基本的病理过程。研究人员发现,氢气对一些疾病有治疗作用。根据上述理论,氢气对一些疾病有治疗作用的原因可能是( ) A .氢气有还原性 B .氢气是密度最小的气体 C .常温下氢气较稳定 D .氢气对人体无毒 6.铜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表面变黑,有同学认为黑色物质是氧化铜(CuO),也有同学认为黑色物质是酒精不完全燃烧生成的炭黑(C)。在下列试剂中,只要一步反应即可判断哪种观点正确的是( ) A .蒸馏水 B .稀硫酸 C .氯化钡溶液 D .氢氧化钠溶液 7.气体M 是由H 2、CO 、CO 2、HCl 四种气体中的某些气体混合而成的,将M 依次通过:①氢氧化钠溶液,②灼热的氧化铜,③足量的浓硫酸。每步反应中气体均反应完全,最后还有气体导出。则M 中一定含有( ) A .H 2 B .CO C .CO 2 D .HCl 8.青铜是铜锡合金。我国古代冶炼金属锡发生的主要反应是SnO 2+2C=====高温 Sn +2CO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青铜属于纯净物 B .反应类型属于复分解反应 C .二氧化锡是氧化物 D .CO 在反应中是还原剂 9.如图2为物质的分类关系图,①与②是并列关系,③包含在②中,若②是纯净物,则③不可能是(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