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七年级地理上册 地图的阅读说课设计 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地图的阅读说课设计 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地图的阅读说课设计 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地图的阅读说课设计 新人教版

地图的阅读说课设计

本节主要介绍了在地图上如何判断方向和在野外辨别方向的方法。关于地图上的方向的教学,重点在于训练学生在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技能。教材首先明确了地图上有三种定向方法,它们是:一般定向法,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指示北方。经纬网定向法: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其中经纬网定向方法最为精确,是今后学习地理课和实际应用最广泛的方法。

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首先要确定图上的经线是东经还是西经,纬线是南纬还是北纬。根据第一章所学经度、纬度的划分方法,让学生认识并总结在方格状或弧状(以南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上,经纬度递变的规律。这一部分教学可通过典型实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为了能使学生把所学知识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首先介绍了在室外看地图的方法:手持地图,面朝北,背朝南。然后又通过学生活动,让学生学会在野外、在北半球确定方向的方法。本节教材既介绍了在地图上确定方向的方法,又介绍了在野外确定方向的方法,使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观,使他们懂得学好地理知识将会终身受益。

据此,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本节课的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为:让学生知道地平面上的八个基本方向,并且学会在不同类型的地图中判断方向的不同方法。

能力目标为:能在地图上判断方向,能在野外辨别方向。

情感目标为: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所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接着我再说一下教学重难点的确立及其依据:根据新课标对学生认知水平的要求,结合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确定在不同类型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为教学重点。其中经纬网定向方法最为精确,是今后学习地理课和实际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因此,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是本节的重点。

由于中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相对较差和知识储备不足,故确定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中辨别方向为教学难点。

综上所述,我把本节内容安排一课时,结合北京的旅游交通图、校园平面图、有经纬网的地图,运用计算机课件使知识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地出现在学生面前。

“有经纬网的地图”这一部分教学通过典型实例分析,在学中练,在练中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先用简图的形式用计算机课件复习第一章所学经度、纬度的划分方法,然后用教材中方格状或圆弧形(以南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地图,让学生认识并总结经纬度递变的规律。

本节内容教学方法以“读图分析”为主,讲授法相结合,并安排分组讨论与课堂练习等教学活动,充分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小组讨论,提高学生与人交往、处理问题的综合素质。

于是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首先,我是这样导入的。

十一黄金周就要到了,你打算外出旅游吗?你知道在新中国成立的那天,毛主席是在哪宣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的吗?我听说天安门的人民广场布置的可漂亮了,并且长安街上花山树海,还有形态各异的造型呢。你想不想去亲自瞻仰一下雄伟的天安门?你想不想踏着古代帝王足迹逛一逛紫禁城?

师:你知道北京在我们的什么方向吗?

师:我们坐火车通常是在北京西站下车,那你知道北京西站在天安门的什么方位吗?这就是本节课要重点讨论的。

板书:《地图上的方向》

首先课件展示地图上的八个方向。

接着展示北京地图,首先确定地图上的方向,我们通常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确定方向。

首先找到本图最中心的方城,那就是紫禁城,看一看,北京西站在它的什么方向?

那如果我们坐汽车从北京回廊坊,你知道去哪个长途客运站吗?

看看木樨园在天安门的什么方向?

找一找北京动物园在天安门的什么方向?

板书:一般定向法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课件展示实验中学平面图,我们看到在平面图的左上角有一个指向标,我们这时就要按照指向标来确定方向了。

板书:指向标定向法

首先请请同学判断一下,在此图中哪面是北?

那么教学楼在南门的什么方向?操场在南门的什么方向?

通过一系列问题,让同学们掌握利用指向标确定方向的方法。

接着我们学习如何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板书:经纬网定向法

①首先复习旧知:经线指示什么方向?纬线指示什么方向?

②接着教师讲解如何判断图上的纬线是南纬还是北纬,通过数值由上向下递减的规律,确定在此图上赤道应标在上面还是下面,从而确定为北纬,用同样方法确定经线为东经。

③标注X、Y、Z三点的四个方位,确定三点的位置关系。

师:无论哪种地图,在实际应用时都应手持地图,面朝北,背朝南,这样地图上的方向就与实际方向一致了。可问题是:假如我们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或者在野外,找不到“北”了怎么办?如何找到“北”?怎样才能走出困境?谁有在野外辨别方向的经验或者是书本上介绍的经验也可以,请大家来谈谈。

在这里我设计了学生抢答的探究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1)在晴天的夜晚,可以用北极星确定方向;(2)在白天利用太阳确定方向;(3)白天观察树木确定方向;(4)利用房屋确定方向;(5)利用果实先红的一面确定方向;利用雪地里,朝阳面雪融化快的现象定方向。

之后,课件展示在野外辨方向的图片。

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好多辨别方向的方法,那你能否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练习一下。

活动一:

某日,你和同学正在玩耍,一位司机路过问到二厂怎么走,你手边正好有一幅平面图,你能告诉司机怎么走吗?

你能确定小河的流向吗?

活动二:在经纬网地图上确定方向。

活动三:在极点俯瞰图上判别方向。师:当一个人站在南极点上,他的前后左右各是什么方向呢?站在北极点上,他的前后左右各是什么方向呢?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地球仪,当一个人站在南极上,他的前后左右都指向北;当一个人站在北极点上时,他的前后左右都是指向南方。

下面请同学以前后桌为组,讨论一下,为什么我们要“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要这样定方

向?

七年级下册地理《极地地区》说课稿

《极地地区》说课稿 枫岭头中心小学张海泉 今天我的说课内容是《极地地区》,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章。下面我就从教学理念、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策略、教学流程、等五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解说。 一、教学理念及对课程标准要求的理解 教学策略的应用,教学环节的安排,教学活动的设计都源于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教学理念的设立。 本节课涉及到的标准是在地图上找出极地地区的位置、范围、自然环境、自然资源、极地的科考和保护。 为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小组合作为载体的高效课堂理念,我在设计本课时,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以人为本,从生活实际出发,降低学习难度。 2、把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活动引入课堂,更加关注学生的兴趣和体验。 3、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二、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极地地区》是本册教材最后一章,极地是地球上两个非常特殊的区域,也是目前人类最少涉足的地区,但却有很高的科学研究和考察价值。本节教材独立成章。体现了本节内容是世界区域地理学习的基础和重点。本章教学不仅是教授学生基本知识,更是对“人地和谐关系”主题的突出和升华。 根据课程标准和对本节教材内容的分析,确定了下面的学习目标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出自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极地地区的位置、范围、、自然环境、自然资源。 2.掌握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 3、掌握我国在南极建立的考察站并知道位置。 根据地理学科特点,确定能力目标:通过读图、提问、讨论等活动使学生掌

握基本的读图技能和分析问题的方法。 为了体现地理思想,确定思想目标: 1.学习探险者勇敢的精神和坚毅的意志品质 2.增强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认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3、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两极的位置、气候、资源。 确立依据:这是本课的中心内容,也是新课程对义务教育阶段要求达到的阶段目标。 (2)教学难点:判断两极地区的方向。 确立依据:因为初中生抽象思维能力不足,地理知识不系统,不完整。三、说学情 七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地理知识和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通过对前面四章世界区域地理的学习,相信学生能够利用已学的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通过相互合作,很好地完成极地地区的学习。学生通过电视、网络等信息渠道,对两极地区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并比较感兴趣。学生对在“极地地图上判断方向”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课堂教学中,我将尽可能的指导学生如何阅读这类地图,再通过读图练习和巧妙记图来易化这部分难点。 四、教学策略 教无定法,以学定法,科学合理的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坚持“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的核心理念,主要采用参与度较高的引导式教学法、情境创设法、合作学习法,再通过图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气氛。 学法上,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五、说教学流程 根据以上对教材结构、学生认知特点、教学策略的分析,为了更好的实现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出自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 ◆教学目标,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地图的阅读说课稿

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地图的阅读》。接下来我将从说教材,说学生,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五个环节进行本次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也是日常生活中不可获取的工具,学好地图可以为后面的地理学习奠定坚实基础,也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地理学习的诉求,因此学好本节课意义重大。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能力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三个方面,1. 能够在地图上依据经纬线或者指向标等确定方向2. 正确识别常见图例3. 在地图上测量两点间直线距离,并根据比例尺换算成实地距离。 (三)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确定本节的教学重点是1.在地图上根据经纬线、指向标或者通常使用习惯确定方向。2.在地图上测量两点之间的图上距离,并根据比例尺换算成实地距离。教学难点是1.在地图上根据经纬线、指向标确定方向。2.根据比例尺进行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的换算,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的详略的关系。 二、说学生 学生刚接触地理学科的学习,还不能有效的掌握地理学习的方法,但本节课的优势是贴近生活,我们可以尽量举一些生活化的例子使学生直观易懂的学习,并且可以将所学知识用在以后的生活中。 三、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在本节课的学习活动中,我主要采用了如下两种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式——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问题,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注意力。现代教学研究证实真正的理解是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再构建。知识再构建依靠提出问题,引导推测,鼓励大胆猜测与想象,解决问题,主动建构知识体系。 直观演示法——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地图,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手段,运用大量的地图直观的展示讲解,变难为易,学生更容易理解,提高课堂效率。 (二)学法 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在课堂中起到引导学生思考和释疑的作用即可。让学生独立思考归纳。在课堂练习中采用了学生举小卡片展示答案的形式,可以使教师有效的

七年级下册地理《印度》 说课稿

《印度》说课稿 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 举世不师,故道益离。柳宗元 今天我说的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三节《印度》的第一课时。我将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围绕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等几个环节进行。首先,我对本节教材做以下的分析: 本节教材属于世界地理分区部分。印度是南亚大国,与我国山水相连,又是“金砖国家”,本节课选取印度人口、地形﹑气候等几个极具特色的方面来刻画印度。为下节课农作物的分布及服务外包产业扫清障碍,也为进一步学习区域地理奠定了基础,还为中国地理的学习积累方法,因此学好本节课尤为重要。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能力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知识技能目标:1.知道印度的人口数量及人口问题;2.在地图上能找到印度的邻国和临海;3.通过读图能掌握印度主要的地形区及地形的分布特点; 4.读图分析印度气候的特点及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 二是过程方法目标: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学生参与,探究新知,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增强环保意识,学会辩证的看待自然。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内容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一是印度水旱灾害的原因; 二是印度的人口及人口过多带来的问题。 目标已经确定,怎样处理教材就水到渠成了。那么,如何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呢?那就要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法的选择要根据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和以学为法的原则,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 在本节课教学活动中,我采用情境创设、读图归纳、比较分析等教学方法,

(完整版)关于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的说课稿

关于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的说课稿 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欧洲西部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在全书和章节中的作用是:《欧洲西部》是初中数学教材第 2 册第 3 章第 2 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世界气候类型气候分布基础,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在区域地理部分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以及为其他学科和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2. 教育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讲授使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读图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及运用其他手段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以课堂教学为主了解欧洲西部位置、地形、气候概况及对人类社会活动的影响,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读图分析,收集处理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课堂讨论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重点,难点以及确定依据: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欧洲西部的气候特征分布情况通过欧洲的农业产业结构突出重点 难点:欧洲畜牧业繁荣发展的原因通过对气候地形地势的分析突破难点 关键:对气候和地形的分析 下面,为了讲清重难上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目标,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教学策略(说教法) 1. 教学手段: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拟计划进行如下操作:教学方法。基于本节课的特点:应着重采用的教学方法。 2. 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式,课堂讨论法。

人教地理七上《地图的阅读》同课异构教案 (21)

第一章第三节地图的阅读 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 (1)初步了解地图上的“语言”------比例尺、方向、图例. (2)学会运用比例尺在图上量算两地间的距离,以及在地图上辨认方向. 教学重点 学会在地图上辨别方向、量算距离、比例尺的计算公式教学难点比例尺大小判别,地图上方向的辨别. 教材分析 与 教法设想 《地图的阅读》一节中,在不同类型的地图上辨别方向是本节课的难点,因此在教学中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如一般定向,动手找一找;指向标定向,动手画一画;经纬线定向,动手指一指,既动脑又动手,轻轻松松突破难点. 通过亲自动手画地图,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正确使用地图的习惯.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节导学过程学习过程备注 创设情境 导入:这是一幅我们学校的校园 平面图,谁能辨别出它们都是校园的 什么教学设施?(操场、篮球场、食 堂、教室,办公大楼等)请找到我们 教室所在的位置?请两位同学上来, 用直尺测量一下这张图上我们教室的 长和宽. 请另两位同学用米尺测量我 们教室的实际长度和宽度. 活动:请大家一起计算:算一算 缩小后画在纸上的距离是教室实际距 离多少分之一,也就是计算一下图上 的1厘米代表了实际的几米. 这个数 值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比例尺. 引出比例尺的概念及公式. 用公式表示就是:图上距离÷实 地距离=比例尺 板书:第三节地图 §1地图的基本要素 学生活动:书本第 13页图1.22台湾图,用 尺量“高雄”到“台北” 的图上的直线距离,再换 算两地的实际距离. 自主学习 合作共建 知能

应 用 1.比例尺 提问:比例尺有几种表示呢?地图上的比例尺用文字表示?用数字写 出来?直线式?(由学生回答) 打开地图册,任选三幅图,请三位同学,分别用文字式、数字式和直 线式表示比例尺. 板书:文字式、数字式、直线式 提问:比例尺有什么用呢? 小结:根据比例尺,在地图上量出两地的距离,可换算两地的实际距 离. 提问:如何辨别比例尺的大小 呢? 比较“台湾省地图”和“世界地图”,两幅图的图幅大小相同,在那些方面的表现不同? 2.活动:比较下列三种比例尺的大小. 1/10000,1/10000000, 1/100000000000 比较“台湾省地图”和“世界地围”内容的详细程度. (小结):通过两幅图的比较,我们可以更进一步认识比例尺的特性: (1)比例尺是一个分式. 分子为1,分母愈小,比值愈大,即比例尺愈大;分母愈大,比值愈小,即比例尺愈小. (2)地图表示的地区范围愈小, 让学生到讲台前指图回答,教师给与指导订正. 学生讨论回答 巩 固 小 结 诊 断 评 价 作业布置 与 预习提纲

地图的阅读之地图上的方向 教案

地图的阅读之地图上的方向 一、对课程标准的理解 本节课对应的课程标准是:“在地图上辨别方向,判读经纬度,量算距离”。“判读经纬度”这条标准其实在地球和地球仪时已经学习过,所以“判读经纬度”和前面的“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属于相同标准,因此这节的课程标准主要是在地图上辨别方向,量算距离。而量算距离需要使用的比例尺学生在小学时就已经接触过,所以会比较简单,综上所述,这节课的课程标准的重点应该是“在地图上辨别方向”。 二、教材分析 从教材安排上看,本节课的内容是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的知识。在学习了地球和地球仪以及地球的运动之后学习,在知识的承接上很科学,为本节课利用经纬网辨认方向提供的知识储备。 从教材内容上看,地图上的方向判读是作为地图阅读中的一个重难点,特别是根据指向标和经纬网辨认方向,所以在教学资源的选择中,使用的是学生常见的地图(如山东省经纬网图和加拿大经纬网图),这样就便于学生联系生活解决问题,知识性的难度就降低了。 从教材结构上看,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了前面学习的经纬线和经纬度知识。另外,了解了方向,才知道所走的路线,继而根据路线量算距离,为比例尺的学习提供了前提,也为后面如何运用地图提供了方便。 三、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掌握地图方向与地面方向的关系。 2.通过读图,使学生学会利用指向标和经纬网辨认方向,帮助学生初步建

立起地图的空间概念。 3. 学会利用地图上的方向去指导实际生活中方向的辨认。 4.通过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引导他们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教学重点 1.利用指向标辨认方向 2.利用经纬网辨认方向 教学难点 1.利用指向标辨认方向 2.利用经纬网辨认方向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法、启发引导式教学法、直观教学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教师:同学们,前两天小明同学给我发了一条求助微信,是这样说的,他说去了雨花台景区,本来想去看下纪念碑的,但是在一个十字路口,他拿到地图却不知道要往哪个方向走。这就是小明拿的游览图,红色圈圈就是纪念碑的位置,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亚洲的自然环境》说课稿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亚洲的自然 环境》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亚洲的自然环境》,我主要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教学反思五个方面来说。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的自然环境是新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这一章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居民、经济等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区域,通过对亚洲的学习,教会学生如何通过对地图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归纳一个大洲的区域特征。本节是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开始,让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为后面学习其他区域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学习本节,使学生了解分析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要从分析哪些要素入手,对自然要素的分析要注意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 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位置、范围、地形、河流和气候的特点。 ②过程与方法

通过灵活使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河流和气候的特点;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地势之间的关系。 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组织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求异思维。通过组织竞赛活动,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团结协作精神,并加强了语言表达的能力,通过师生互动,创建一种民主、平等交往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现在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3、重点和难点 重点: 亚洲的位置特点,亚洲地形地势与河流分布的关系,亚洲气候类型及特点。 难点:亚洲地势对河流分布的影响。 二、说教法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帮助者、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所以必须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

《地图的基本要素》说课稿

《地图的基本要素》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地图是一种信息的载体,也是信息的传递工具,在生产、生活中有着极广泛的用途。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学会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是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地理素质。 《地图》这个课题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这一节内容分为三大部分——地图的基本要素、地形图的判读、从地图上获取信息,三者间相互联系,构成了初步的地图知识体系,而地图的三要素则是最基本的知识,为学好地理奠定基础。 2、学习目标 ㈠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地图上比例尺、方向的表示方法和常用图例。 (2)运用地图辨别方向。 (3)运用地图量算距离。 ㈡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绘制教室平面图等课堂活动中,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地图三要素的基本概念,进而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体验性学习,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地理问题的热情,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 3、重点、难点的确立及依据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学会应用地图中的基本要素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地图三要素的运用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由于七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不足、空间想象能力相对较差,故确定比例尺的运用和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中辨别方向为教学难点。 下面,为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二、教法分析(说教法) 依据: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学不是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帮助者、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故而,采用以下一些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通过创设情境等活动形式引导学生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地理能力、思维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七年级地理上册 1_2 地球的运动说课稿 (新版)新人教版1

《地球的运动》说课稿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中的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本节内容包括两个部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用时为两个课时。我要说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地球的自转》。 一、说教材 首先谈一下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本章第一节为《地球和地球仪》,介绍了地球的形状、大小以及经纬网定位等知识,为学习本节内容奠定了基础。对地球的自转做具体分析,是对前面内容的加深和升华,也为写一节地球的公转的学习奠定基础。本节内容也是学习地理的基础。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地球的自转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对地球自转的基本状态建立初步的感性认识。 二、说学情 在学情方面,初一的学生刚接触地理,对地理充满了好奇,但是地理的基本素养还比较薄弱。根据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对于了解地球的运动的概念比较抽象,所以在上课时我会多联系生活实际,通过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和实例化抽象为具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地理的兴趣。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能力,以及新课标要求,我制定了本节课的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包括方向、周期、旋转轴。 ②用简单的工具正确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 ③理解时差现象,并用生活中的实例来解释,在现实生活中具备时差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示法,培养学生动手演示的方法;通过联系生活实例,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地球的自转,掌握地球的基本运动规律,从而培养学生喜欢地理,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以及注重探究,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态度和价值观。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对教材、学情以及教学目标的分析,我设定了以下重难点: 1、教学重点:用简单的工具正确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7.1日本说课稿

《日本》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初一下册地理第七章第一节《日本》,下面我就从说教材、说重难点、说学情、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反思这六个环节来对本节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内容《日本》,是在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之后学习的第一个亚洲国家,也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国家地理,从教材编排的位置和顺序来看本节内容十分重要;之后将要学习印度、俄罗斯等中国的邻国,那么这节课如何学习?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方法有怎样的效果?看起来就非常重要了!这节课的学习方法将会为后边国家地理的学习起到重要的指导和示范作用! (2)、说教学目标 依据教学大纲和教学特点,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明确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的构成和主要城市的分布 ②了解日本的自然环境特征 ③掌握地震火山发生的原因和了解防震方面的知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学生通过自制日本轮廓图熟练掌握相关知识 ②学生之间相互讨论读图分析、合作探究得出问题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教给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 ②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③培养学生的防震意识,使他们懂得如何进行自我保护 二、说教学重难点 依据以上教材和三维目标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 ①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的构成和主要城市 ②日本多火山、多地震的原因 教学难点: ①确定一个国家或地区地理位置的方法 ②多火山、多地震的原因 三、说学情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从学生自身的特点来看:七年级学生刚刚升入初中,对初中生活比较好奇,往往出现想要表现自己却又害怕表现自己的现象,一般来说,他们对问题的思考比较表面,比较肤浅,对问题的也不能够深入研究,在思想上不是很成熟。从学生知识的储备来看:通过上一学期地理课的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读图、析图、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而且我们刚刚学习了《亚洲》,为本节课我国邻国《日本》的学习做好了铺垫,所以只要在教师的正确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地图的阅读》教学设计

主备教师__季鑫鑫___授课教师________

【导入】迷语:“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藏下中外名城,浑身绚丽多彩”同学们知道老师说的是什么吗?(迷底:地图)同学们猜得对,是地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地图的知识。板书第三节《地图的阅读》。 1、一张地图怎么能容下千山万水、五湖四海、中外名城呢? 预期:把实物缩小,用符号表示…… 2、下边我们就实验一下,把实物画在纸上。 学生活动:用尺子测量自己课桌的长度和宽度(60×40),然后画在笔记本上;请学生画在黑板上 3、同学们画的非常好,谁能告诉大家,画图的时候首先要注意的一点是什么? 预期:把课桌缩小。 4、你们把课桌缩小了多少倍? 预期:缩小了10倍 5、我们把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叫做比例尺。写成1:10(注意单位用厘米)。 【新课】 (板书)一、地图上的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学生活动:打开地图册,找一找地图上的比例尺 6、请一学生写在黑板上 (根据学生写的比例尺的形式归纳出比例的三种表示形式) (板书)比例的三种表示方式: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 7、数字式比例尺能清晰表现地图缩小的倍数,线段式比例尺可以直接在地图上量算,文字式比例尺能清楚表示比例尺的含义。三种形式可以相互转换。注意转换时

学生活动:1)写出下列表格中的比例尺的其他两种形式 2)读“台湾岛”图,此图的比例尺是什么形式?从台北到高雄大致有多远?从高雄到台北往哪边走?(小组同学可以一起做) 8、地图上的比例尺能表示地图缩小的程度,可以用来量算距离,看地图不仅回读比例尺,还要回在地图上辨别方向。 (板书)二、地图上的方向 9、(演示)“日本图”指导学生读图、分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经线指示什么方向,纬线指示什么方向? 2)标出图中X、Y、Z三点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3)图中的X点在Y点的什么方向,Z点在Y点的什么方向? 预期:1)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略 3)X点在Y点的西南方向,Z点在Y点的东北方向 10、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网来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板书)1、经纬网定方向 11、同学们打开书,看图“某地区平面图”,谁发现了这张图与“日本图”有什么不同?

七年级地理上册:《聚落》说课稿

七年级地理上册:《聚落》说课稿 一、说教材 《聚落》是新人教版七年级上第四章的一节内容。在第四章中,都传授的是人文地理 知识,课表的要求是: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重大问题,初步 认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具体到《聚落》这一章节,新课表要求是:1.能运 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2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3懂得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在教材编排上,先让学生了解聚落的不同形态和聚落与环 境的关系,然后聚落 《在海边》选入新《语文读本》,充分体现了编者们“起点就占据了精神的制高点”的观点,它属于鉴赏性阅读部分,意在丰富学生的底蕴,增进文学素养。 本文是一篇感情浓郁,哲理深刻的抒情性散文。它以诗一样的语言和军乐般激昂的情感,突现了作者对生命的沉浮哲理。 在作者眼中,小时候大海敞开的深蓝神奇的怀抱,是温婉深情,明媚清丽的。成人后体味了百态再和大海静静对视时,内心充满喧哗,感受到的不再是伟大与快乐,而是对宇宙无限,人类命运的无以把握和空间浩荡无始无终的深沉思索。大海是沧桑历史的见证,在叠层石灰岩前,作者感到大海的威严与浩瀚,认识到生命真实的严酷,而在海滨公路上,她看到了在汹涌海浪中出现的“人类的意志”,还有人类征服自然的不懈情怀。所以,作者说:“我们明知我们无论走过多么漫长的岁月……我们也得迈着‘沉重而均匀的脚步’走下去,并且尽可能地使这过程充实、辉煌,充满创造的荣耀。” 全文思路清晰,感情深沉,宣示了对寻找生命存在意义有困惑到释然的过程,揭示出只要不断奋斗,就能创造出生命的永恒。 二、说学情 学生对于散文并不陌生,但对于这样一篇哲理性强的课文,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时可根据学生已掌握的散文知识,授予学生阅读散文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读感悟,理清全文的基本结构。要理解主题,关键是引导学生进入文本,与作者面对面的交谈,使学生能通过文中的物像来了解作者对于生命的感悟。对于物像这种表现方式,高中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所以对于物象的提炼学生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但对于物象中所蕴含的作者的思考,则需要通过学生的相互间交流合作,老师的引导来共同完成,也以此真正实现师生间的互动。 三、说学法

粤教版七年级地理必修第七单元第五节日本说课稿

《日本》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粤教版七年级地理必修第七单元第五节的内容,本节知识属于世界地理中的国家地理,是学生在学习国家地理中碰到的第一个国家。 本节有两个特点: 1.在教材知识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2.是世界地理必考国家之一。因此,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分析区域地理基本方法,对后面的学习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二、学情分析: 初一下期的学生经过课改,个性突出,他们富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具有一定的团结协作能力,并且已初步掌握了学习地理的一般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增强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他们主动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和自然地理特征。 (2)掌握日本的地形特征及其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3)了解日本加工贸易经济的特点,其工业分布及其原因。 2、过程与方法目标: A、运用地图和资料,了解自然地理特征,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的能力。 B、运用板快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C、通过对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的学习,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方法。 3、情感目标: 使学生树立“事物是联系的,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日本的地理位置。 难点:(1)日本的主要自然灾害:火山、地震及原因。 (2)日本加工贸易经济的特点,其工业分布及其原因。 五、教法学法: 新课标要求“教学过程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基于此,为了更好地突破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结合初一学生思维活跃、乐于表达的特点,我采用的教法是:点拨法、师生对话法、发现探究法等;并让学生采用自主探究、生生对话、交流展示等几种学习方法。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上课之前,我请同学们看这样一幅动态图。 (二)预习展示: 由“导学小专家”检查各小组学生的预习完成情况。 (三)合作探究: 活动一:说——位置与特征 展示多媒体课件《日本在世界上的位置》和《日本国》和《日本的气候图》 (1)找出日本周围的海域和邻国 (2)明确日本的气候类型和特点 教师小结: 1、日本是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的一个群岛国家。它位于北温带,与中国一衣带水,而且位于东半球、北半球,日本东临太平洋,西隔日本海、朝鲜海峡与俄罗斯、朝鲜、韩国相望,西南与我国隔东海相望。 2、气候特征:受海洋性气候影响,日本南部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北部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适合樱花的生长、樱花是日本的国花。

《地图的阅读》教学设计

《地图的阅读》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会在地图上辨别方向、量算距离。 2.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 3.列举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实例。 该学习目标可以分解细化如下。 1.在地图上根据经纬线、指向标或者通常使用习惯(没有经纬网和指向标时)确定方向。 2.在地图上测量两点之间的图上距离,并根据比例尺换算成实地距离,理解比例尺的概念。 3.根据需要选择内容适宜、详略得当的地图,并对照图例和注记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 4.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的区别并列举它们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实例。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在地图上根据经纬线、指向标或者通常使用习惯确定方向。 2.在地图上测量两点之间的图上距离,并根据比例尺换算成实地距离,理解比例尺的概念。 3.根据需要选择内容适宜、详略得当的地图,并对照图例和注记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 【教学难点】 1.在地图上根据经纬线、指向标确定方向。 2.根据需要选择详略得当的地图,并根据比例尺进行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的换算,理解比例尺的概念。 3.了解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的区别并列举它们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实例。 ■教学方法 【教法】 创设情景法、百度地图浏览法、读图分析法、例题讲解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交流谈话法 【学法】 情景感受法、百度地图体验法、地图观察法、例题感悟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导入1:猜一个谜语 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 藏下中外名城,浑身绚丽多彩 ──打一常用地理工具 导入2:“谜”你开场

1.3《地图的阅读》教案

《学会阅读地图》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一)课标解读 本节课对应的课程标准是:在地图上辨别方向,判读经纬度,量算距离。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是地图学习必须掌握的两项技能,这两项技能,学生在小学数学课本上有过接触。本节教学帮助学生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系统的学习,提高对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阅读各类地图,使学生初步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等基础知识。 2.通过计算、比较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帮助学生建立起地图的空间概念。 【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的设置,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总结、概括、归纳。使学生学会正确的阅读、使用地图的方法,并在今后的生活中加以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地图方向的辨别等知识,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比例尺的相关知识、方向的辨别。 难点:地图上方向的辨别。 教学方法 启发教学、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展示交流 教学准备 地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教学 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感受地图之美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大家喜欢旅游吗? 如果要去旅游,需要带哪些东西 呢? 下面我们一起来浏览一些地 图,一同感受地图的实用和美丽吧! 学生回答:地图等。 学生通过课件浏览 世界地图、中国地图、景 点旅游地图等地图图片。 用一些地图引 入新课,让学生“感 受地图之美”,这 样容易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 探讨地图之用交流探讨 师:刚才看了这么多美丽的图, 那地图有哪些用途呢? 组内交流 展示汇报 通过探讨,让 学生体会到学习地 图知识的必要性。 承转下面我们就来探讨阅读地图的方法吧! 阅读地图之法识图例(一)地图“语言”──图例 课件显示一些常用图例 师引导点拨:图例是对地图各 种符号和注记的说明。 1.尝试对照课件或课本自 学本部内容。 2.以竞赛活动的形式练习 运用:写出下列图例所代 表的地理事物。 采用学生自学 的形式,培养学生 的自学能力。 以竞赛活动的 形式,面向全体学 生,激发学生的积 极参与意识。 阅读地图之法(二)地图“语言”──比例尺 多媒体出示本小节的学习问 题: 1.学生对照自学提 示,尝试学本小节内容 2.组内质疑交流,提 联系小学时学 过的知识,注重新 旧知识的衔接。

初一地理日本说课稿

初一地理日本说课稿 教师在讲新课之前必须写好说课稿,这样会更有思路教导学生。下面是初一地理日本说课稿的内容,欢迎阅读!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湘教版教材编写由“大洲----地区----国家”组成,层层递减。本节是在认识大洲,了解地区这后走进的第一个国家。因此,本课从内容上是前面知识的延伸与应用,学好它又为今后学习其他国家提供了方法和思路,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能说出日本的位置与领土组成。 B、了解日本的地形特征及其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C、理解日本的海洋性季风气候特征。 (2)过程与方法: A、运用地图和资料,了解自然地理特征,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的能力。 B、运用板快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C、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学会描述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并会分析一个国家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使学生树立“事物是联系的,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日本位置、领土组成,地形特征。 (2)教学难点:气候类型及形成原因。

二、说学情 初一学生正处于思维逻辑发展的关键时期,逻辑能力尚不够强,但思想活跃,感情丰富,求知欲强,好胜心切,接受知识上往往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乐于接触有趣的感性知识,因此,在讲授日本时要多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多以图片展示,并尽量联系实际,以增强学生印象。 三、说教法: 针对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本节课教材特点,根据教学基本原则和规律,为实现上述目标,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我准备采取以下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A、在教学形式上力求突破“为了学地理而学习地理”的思想瓶颈,关注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话题或生活常见现象,设置问题情境,创设悬念,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B比较分析法,通过对照得出区域地理特征。 C运用多媒体教学将一些静态的信息加工成声,情,形的动态信息,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唤起求知欲,强调重点,攻破点。 四、说学法: 根据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获得必需的地理知识和技能,本节课将对学生进行如下学法指导: (1)探究能力指导: 学生对日本较为熟悉,因此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经过思考、讨论来解决问题,重在参与积极思考的这一过程,以培养自我的学习探究能力。 (2)利用生活中的地理: 利用学科知识在生活中的衍生性,引导学生发现、分析周围的地理事物,从生活中学习地理,也把地理理论知识用到生活中去,两者要相结合,相促进。 (3)重视地图的作用: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应该引导学生注重地图在地理学习中的作用,养成从图中提取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五、说教学程序:

人教七上地理《地图的阅读》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地图的阅读》说课稿今天我说的课题是《地图的阅读》。 本节主要介绍了在地图上如何判断方向和在野外辨别方向的方法。关于地图上的方向的教学,重点在于训练学生在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技能。教材首先明确了地图上有三种定向方法,它们是:一般定向法,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指示北方。经纬网定向法: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其中经纬网定向方法最为精确,是今后学习地理课和实际应用最广泛的方法。 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首先要确定图上的经线是东经还是西经,纬线是南纬还是北纬。根据第一章所学经度、纬度的划分方法,让学生认识并总结在方格状或弧状(以南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上,经纬度递变的规律。这一部分教学可通过典型实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为了能使学生把所学知识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首先介绍了在室外看地图的方法:手持地图,面朝北,背朝南。然后又通过学生活动,让学生学会在野外、在北半球确定方向的方法。本节教材既介绍了在地图上确定方向的方法,又介绍了在野外确定方向的方法,使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观,使他们懂得学好地理知识将会终身受益。 据此,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本节课的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为:让学生知道地平面上的八个基本方向,并且学会在不同类型的地图中判断方向的不同方法。 能力目标为:能在地图上判断方向,能在野外辨别方向。 情感目标为: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所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接着我再说一下教学重难点的确立及其依据:根据新课标对学生认知水平的要求,结合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确定在不同类型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为教学重点。其中经纬网定向方法最为精确,是今后学习地理课和实际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因此,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是本节的重点。 由于中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相对较差和知识储备不足,故确定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中辨别方向为教学难点。 综上所述,我把本节内容安排一课时,结合北京的旅游交通图、校园平面图、有经纬网的地图,运用计算机课件使知识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地出现在学生面前。 本节内容教学方法以“读图分析”为主,讲授法相结合,并安排分组讨论与课堂练习等教学活动,充分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小组讨论,提高学生与人交往、处理问题的综合素质。 于是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首先,我是这样导入的。

七年级地理《多变的天气》说课稿.doc

七年级地理《多变的天气》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㈠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把学生日常生活中最为关注的天气状况作为切入点,诱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对天气状况的描述。接着介绍天气和气候两个不同的概念,要求学生说出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与“气候”是日常接触较多,但有时又不太注意区分的两个概念,正确区分这两个概念,是正确理解、表述、传达天气和气候信息的前提,这为今后学习本章气候知识打下了基础。实际上,什么叫天气,什么气候,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常识,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教材接着介绍了天气预报的有关知识,给出了常见的天气符号,电视中常见的卫星云图和城市天气图,重在培养学生阅读和使用天气预报图的能力。 教材提供的大气环境监测的阅读资料,既是联系实际,贴近生活的内容,又是具有前瞻性的内容。随着人们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关注,大气环境质量的变化不久将会像天气变化一样受到最普遍的重视。 本节教材特色之一是从实践出发,联系实际,将生活实际带入课堂,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现在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㈡教育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⑴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⑵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2、能力目标: ⑴学生通过阅读p55“天气”、“气候”二个框题的内容,提高阅读材料的能力,只有会读,才能感知教材、领会教材,抓住重点。 ⑵培养学生分析和比较能力。通过阅读讨论,让学生区分出天气与气候的不同。天气是短时段的大气状况,气候是长时段的大气状况;天气是多变的,气候是相对稳定的。 ⑶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这是认识上的第二次飞跃,是该节教材的特色之一,如学生在知道了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后,要求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为此,教材还安排了p57练习2加以实践。在认识了常用的天气符号后,要求学生学会看天气预报,看懂简单的城市天气图。 ⑷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阅读天气预报图和使用天气预报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⑵通过让学生记录天气预报及空气质量预报的有关数据,使学生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七年级下册地理《日本》说课稿

《日本》说课稿 铁山中心小学何逸春 说课思路:说设计理念、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 一、【说设计理念】 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正在受到巨大冲击,探究性学习的观念不断深入人心。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探究、分析、创造的过程,也是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甚至正确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学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要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从而达到学会学习。 二、【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节教材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第一节《日本》的第一课时,属于世界地理中的国家地理,是学生在学习国家地理中碰到的第一个国家。首先,从学习国家地理来说,日本这一节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后面的国家教学,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出自杜甫的《春夜喜雨》 ◆教学目标分析 (1)能够运用地图,描述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主要城市。 (2)了解日本突出的自然灾害:多火山和地震,并分析成因。 (3)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和读图分析的能力。 (4)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观、资源观及生活技能,使他们懂得地震时如何进行自我保护。 3、说教学重点、难点 【说教学重点】 1.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主要城市的分布。 2.日本的主要自然灾害:多火山、地震及原因。 【说教学难点】 1.分析一个国家位置、地形的方法。 2. 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及预防。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通过运用地图,使学生能够描述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主要城市的分布,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关于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及预防,主要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得出结论。在教学方法上,我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教学演示与讲解更为直观,符合学生的认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