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医学影像设备的分类

医学影像设备的分类

医学影像设备的分类
医学影像设备的分类

医学影像学知识点归纳归纳

第1 页共24 页医学影像学应考笔记 第一章X线成像 一、X线的产生与特性 X线的产生:真空管内高速行进的电子流轰击钨靶时产生的。TX线的特性:1穿透性:X线成像基础; 2荧光效应:透视检查基础; 3感光效应:X线射影基础; 4电离效应:放射治疗基础。 X线成像波长为:0.031~0.008nm 二、X线成像的三个基本条件 1 X线的特征荧光及穿透感光

2人体组织密度和厚度的差异 3显像过程 三、X线图象特点 X线是由黑到白不同灰度的一图像组成的,是灰阶图象。 四、X线检查技术 自然对比:人体组织结构的密度不同,这种组织结构密度上的差别,是产生X线影像对比的基础。 人工对比:对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组织器官,可以认为的引入一定量的在密度上高于或低于它的物质,使之 产生对比。 五、N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运用计算机处理数字影像信息,消除骨骼和软组织,使血管清晰的成像技术。 @ 正常X线不能显示:滋养管、骺板

第2章骨与软骨 第一节检查技术 特点:1有良好的自然对比 2骨关节病诊断必不可少 3检查方法发展快 4病变定位准确,定性困难需要结合临床。 一普通X线检查 透视、射片:首选射片,一般不透视。 射片原则:1正、侧位; 2包括周围软组织和邻近关节、相邻锥体;3必要时加射健侧对照。二造影检查

1关节照影、2血管照影 三CT检查(优点) 1发现骨骼肌肉细小的病变; 2限时复杂的骨关节创伤; 3 X线病可疑病变; 4骨膜增生; 5限时破坏区内部及周围结构。 第二节影像观察与分析 一正常X线表现:(掌握) 小儿骨的结构:骨干、干骺端、骨骺、骺板。主要特点是骺软骨,且未骨化。成人骨的结构:干骺端与骺结合,骺线消失,分骨干、骨端。

医学影像学的发展与现状

医学影像发展与医学影像技术学的形成 医学影像是临床医学中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它发展速度快,更新周期短,每1~2年就出现一项新技术。显著的特点是从疾病的形态学诊断发展到疾病的功能诊断,从大体形态诊断发展到分子水平诊断,以及定性和定量的诊断,从诊断的临床辅助科室发展到临床治疗的介入科室。以致在医学影像学的基础上形成了医学影像诊断学、医学影像治疗学和医学影像技术学等亚学科。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线,并把X线用于人体检查,开创了放射医学的先河。在此后的100多年内X线检查占着主导地位,幷广泛地用于临床,使得放射医学逐渐形成一个独立的学科,对临床疾病的诊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时的放射科医生来源有二,在大的教学医院的主要是医疗系毕业的学生,中小医院主要是放射中专班毕业的学生。此时放射科技术人员,在大的教学医院有解放前教会医院培养的技术人员和自己培养的学徒,中小医院的放射科诊断和技术没分家。在20世纪60~80年代,放射科医生基本上是正规学校毕业的学生,而技术人员则是招工顶职、复员军人、护士改行,或者是初高毕业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影像发展很快,新的医学影像设备不断涌现,新的影像技术不断产生,医学影像检查和治疗在临床的作用越来越大,应用范围不断扩展。对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20世纪60年代出现影像增强技术,使得放射科以上在黑暗房间的检查彻底解放出来;20世纪70年代出现CT成像技术,该设备以高的密度分辨率使得放射科结束只能观察人体的骨骼和骷髅的历史,还能够观察人体的软组织病变,解决了传统X线难以解决的诊断难题,尤其是三维成像技术,为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开辟广阔的前景;20世纪80年代出现MR 成像技术,它以更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和多方位多参数的检查技术,能够观察人体更加细微的病变,解决普通X现、CT和心血管造影难以解决的问题,同时具有无辐射损伤和无创伤的特点,在人体的功能成像和分子水平有其独特的优势;20世纪80年代出现介入放射学,它通过微小的创伤解决了临床上某些疾病难以处理或创伤大的问题,使得放射科成为继内科和外科后的第三大治疗学科;20世纪80~90年代出现CR和DR成像技术,使得放射科进入全面的数字化X线检查,在成像质量、工作效率、图像保存和劳动强度等方面显示极大的优越性;20世纪90年代出现激光打印技术,使放射科技术人员彻底告别暗室手工冲洗胶片的历史,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保证了图像质量,幷实现了数字化图像的传输和打印;超声技术近来发展越来越快,临床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它以无创伤、效率高、诊断准确而受到广大的临床科室亲眯;核素扫描技术近年来发展很快,临床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它是真正意义上的功能水平和分子水平的成像。20世纪90年代后出现了PACS,实现了医学影像的大融合,将各种数字化的图像串联起来,可进行数字化图像的远程传输和远程会诊,并与医院的HIS、CIS、RIS等进行联网,实现了数字化医院。 由于医学影像设备的不断发展,医学影像技术的日新月异,医学影像学的CT、MR、介入、普放,超声和核医学等亚学科逐渐建立,医学影像技术学科也逐渐形成。 医学影像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X线的临床应用,放射学的形成,医学影像学的形成。总体走向是建立现代医学影像学:从大体形态学向分子、生理、功能代谢/基因成像过渡;从胶片采集、显示向数字采集/电子传输发展;对比剂从一般性组织增强向组织/疾病特异性增强发展。;介入治疗,以及与内镜、微创治疗/外科的融合、发展。具体走向是:影像信息更加具有敏感性、直观性、特异性、早期性;图像分析由定性向定量发展:由显示诊断信息向提供手术路径方案发展;图像采集与显示:由二维模拟向三维全数字化发展;图像存储由胶片硬拷贝向软拷贝无胶片化,乃至图像传输网络化发展;从单一图像技术向综合图像技术发展

医学影像物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医学影像物理学(Z) 1、X射线产生条件: ①电子源②高速电子流③适当的靶物质。 2、X射线管发出的X射线是由连续X射线和标识X射线两部分组成的混合射线。 3、连续X射线(又称韧致辐射):是高速电子流撞击阳极靶面时,与靶物质的原 子核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连续波长的X射线(连续X射线)的过程。 4、标识放射(又称特征辐射):标识X射线的波长同阳极靶原子的结构有着密切 的联系,仅取决于阳极靶物质,与X射线产生过程中的其它因素无关。不同靶材 料的辐射光子的能量和波长也不同。每一种元素的标识X射线的波长是固定不变 的。标识辐射的X射线波长是由跃迁的电子能量差决定的,与高速电子的能量(管 电压)无直接关系,主要决定于靶物质的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越高,产生的标识辐射的波长越短。 5、X射线的基本特性:X射线的穿透作用、X射线的荧光作用、X射线的电离作 用、X射线的热作用、X射线的化学和生物效应。 6、X射线的质:又称线质,表示X射线的硬度,即X射线穿透物体的能力与光 子能量的大小有关,光子的能量越大穿透能力越强,越不容易被物体吸收。 7、X射线的量:垂直于X射线束的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内通过的光子数称为X 射线的量。 8、光电效应:入射光子与原子的内层电子作用时,将全部能量交给电子,获得 能量的电子摆脱原子核的束缚而成为自由电子(光电子),而光子本身整个被原子吸收的过程称为光电效应。 9、在光电效应过程中产生:(1)负离子(光电子、俄歇电子);(2)正离子(丢 失电子的原子);(3)标识X射线。

10、X射线诊断中的光电效应:(1)利在于可以产生高质量X射线照片,一是因 为它不产生散射线,减少了照片灰雾,二是增加了射线对比度,光电效应发生的概率与原子序数的4次方成正比,增加了不同组织之间的吸收差异。(2)弊在于 入射光子的能量通过光电效应全部被人体吸收了,加大了辐射损伤,为了减少辐射对人体的损害,经常采用高千伏(高能量)摄影,减少光电效应发生的概率。 11、康普顿效应:入射当入射光子与原子的外层轨道电子(自由电子)相互作用 时,光子的能量部分交给轨道电子,光子的频率改变后发生偏转以新的方向散射出去即散射光子,获得足够能量的轨道电子形成反冲电子,这个过程称为康普顿效应。 12、光蜕变:能量在10以上的X光子与物质作用时发生光蜕变。 13、X射线的衰减:X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过程中,物质吸收了X射线后,X射 线强度的减弱,即为衰减。包括距离所致的扩散衰减和物质所致的吸收衰减。14、影响X线衰减的因素:(1) X线的能量:入射光子的能量越大,穿透力越 强,光电效应发生的概率下降,X线衰减越少,透过的X线强度越大。 (2)吸收物质的密度:吸收物质的密度越大,X线衰减越大。人体的组织密度 大致分为三类,即高密度组织、中等密度组织、低密度组织。 (3)吸收物质的原子序数:吸收物质的原子序数越大,X线衰减越大。(4)吸收物质的每克物质的电子数越大,X线衰减越大。 15、X射线的滤过分为固有滤过和附加滤过。 16、X射线摄影基本原理:用胶片代替荧光屏,透过人体的X射线作用在胶片上, 由于X射线的光化学作用,使胶片感光,因各组织器官的密度、厚度不同,对X 1 射线的衰减不同,对胶片的感光程度也就不同,于是形成X 射线影像。 17、胶片主要感光材料:溴化银

医学影像设备学填空小知识点

射线,尽量减少来自成像平面之外的散射线的干扰。●影响探测器检测效率的因素:几何效率和吸收效率。总检测效率η:探测器的总检测效率是几何效率与吸收效率的乘积,η=ηg×ηa。●依照环上的电压不同,滑环可分为低压滑环和高压滑环。●MRI与其他影像设备相比具有的优点:①无电离辐射危害②多参数成像,可提供丰富的诊断信息③高对比度成像④MRI具有任意方向断层的能力⑤无需使用对比剂,可直接显示心脏和血管结构⑥无骨伪影干扰,颅后窝病变清晰可辨⑦可进行功能、组织化学和生物化学方面的研究。●MRI设备主磁体的作用:作用于产生一个高度均匀、稳定的静磁场,可以是永磁体、常导磁体和超导磁体。●MRI采用的永磁体分为闭合式和开放式。 ●常用超声频率:。超声>20Hz为超声。超声成像设备利用声波的反射功能来作影像。●超声成像新技术:①三维超声成像技术②超声谐波成像技术③介入性超声成像技术④组织弹性超声成像技术。●分类按物理结构不同,压电材料可分为:①压电单晶体②压电多晶体如压电陶瓷③压电高分子聚合物④复合压电材料,如PDVR+PZT。●压电陶瓷的优点:目前用的最多的是PZT压电多晶体,①电声相互转换效率高,灵敏度较高,可采用较低的激励电压。②易与电路匹配③性能比较稳定④非水溶性,耐湿防潮,机械强度大⑤价格低廉⑥易于加工。●探头按工作原理分为脉冲回波式和多普勒式。脉冲回波式探头包括:①单晶探头②机械探头③电子探头④术中探头⑤穿刺探头⑥腔内探头。多普勒式:①常见形式为连续波和脉冲波多普勒探头②梅花形探头。●B超的声束扫查方式:①机械矩形扫查②机械扇形扫查③机械式径向扫查④线阵直线扫查⑤凸阵扇形扫查⑥相控阵扇形扫查。●实时显像中实时的含义:一是二维超声图像的显像速度足够快,使扫查平面内组织间的相对运动能及时的、真实的在图像中显示出来;二是移动探头时,移入声束扫查平面内的组织结构,图像能及时的显示出来,而离开扫查平面的组织结构能及时消失,不出现混杂。●目前彩色多普勒诊断仪有红绿蓝三种基本颜色。规定血流的方向用红色和蓝色表示,朝向探头的运动血流用红色,远离探头运动的血流用蓝色,而湍动血流用绿色。还规定血流的速度与红蓝两种彩色的亮度成正比,正向速度越高,红色的亮度越亮;同样反向速度越高,蓝色的亮度越亮。●核医学成像是一种以脏器内外或脏器内正常组织与病变之间的放射性浓度差别为基础的脏器或病变的显示方法。成像基本条件:①具有能够选择性聚集在特定脏器或病变的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化合物,使该脏器或病变与临近组织之间的放射性浓度差达到一定程度。②利用核医学成像仪器探测到这种放射性浓度差,并根据需要以一定的方式将它们显示成像,即脏器和病变的影像。成像设备包括:①γ照相机②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SPECT ③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PET④PET-CT⑤SPECT-CT。成像设备的基本部件:①准直器②闪烁晶体③光电倍增管④前置放大器⑤定位电路⑥显示记录装置⑦机械支架⑧床。探头:将准直器、闪烁晶体、光电倍增管、前置放大器和电子矩阵电路等固定在一个支架上,组成探测器即~。准直器的主要参数:孔数、孔径、孔长及间壁厚度,由它们决定准直器的空间分辨率、灵敏度和适用能量范围;类型:按几何形状分四类:①针孔型②平行孔型③扩散型④会聚型;按适用的γ射线能量分为:①低能准直器②中能准直器③高能准直器;按灵敏度和分辨率分为:①高灵敏型②高分辨型③通用型。闪烁晶体的作用:是将γ射线或X射线转变为可见光的物质。(是核医学成像设备特有的)。常用的闪烁晶体为NaI(Tl).●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成像ECT的特点:①可做断层显像,定位准确。②可用来分析脏器组织的生理、代谢变化,做脏器的功能检查。ECT分类:①一类是以发射γ射线的核素作为发射体,称为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即SPECT②另一类是以发射正电子的放射性核素作为发射体,称为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即PET。●SPECT有两大类:①多探头环型②γ照相机型。只有SPECT 可以做到:使γ照相机探头围绕身体旋转360°或180°进行完全角度或有线角度取样。PECT的探测器包括:(与γ照相机的探测器相同)准直器、闪烁晶体、光电倍增管、综合电路、探测器外壳。●PET与γ照相机和SPECT相比的优点:①不需要准直器②检测灵敏度高③本底小,分辨率好④易于吸收校正⑤可正确定量●RIS是放射科信息管理系统,是对放射科病人的基本信息、检查信息、诊断信息等的管理系统;●HIS是为医院及其各所属部门提供病人的诊疗信息和进行行政管理信息的收集、处理的总和管理系统。。●PACS是医学数字化图像的获取、存储、显示、传输系统;基本结构:硬件和软件;硬件:服务器、网络设备、存储设备。(这些硬件与医学影像设备组成PACS 网络系统。)软件:网络操作系统NOS、PACS服务器应用软件、客户端应用软件;PACS在国际上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初。第一代PACS1991年;第二代PACS1996年;第三代PACS1998年。发展趋势:①提高速度和存储量②提高图像质量③三维重建、多影像融合和计算机辅助诊断。主要功能:①图像的获取与传输②图像管理③图像处理与显示④图像存储。特点:①便于图像传递和交流,实现图像数据共享②可在不同地方同时调阅不同时期和不同成像手段的多幅图像,并可进行图像的再处理。③采用大容量可刻录光盘CD-R存储技术④简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⑤改善了医生的工作模式,缩短了病人的候诊时间,降低了重拍概率,提高了服务质量⑥图文并茂,丰富了诊断报告内容⑦可对医疗设备的工作状态及工作量进行实时监控、管理,提高了设备的使用效率。PACS现在使用标准。网络系统设计要求:①实用性和先进性②可靠性③标准型与开放性④安全性⑤高性能⑥灵活性及可扩展性⑦易操作性和易管理性。设计原则:①标准性②开放性和可扩展性③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④跨平台、多功能⑤与HIS、RIS融和。●X线机成像时,有效焦点尺寸愈大,图像边界上半影也愈大,几何模糊度大。●阳极靶面钨的熔点是3370℃。●国产中频机管电压由直流逆变器输出的频率调节,管电流由直流逆变器输出的脉宽调节。●图像中常见的伪影有移动条纹伪影、环状伪影、放射状伪影、雪花状伪影●在螺旋中X线管旋转一周时扫描床水平位移称为螺距。

医学影像设备综述

综述 分子影像技术简介及其在肿瘤方面的应用 班级:11级影像一班姓名:吴丹学号:201153427 【摘要】分子影像技术是运用影像学手段显示组织水平、细胞和亚细胞水平的特定分子,反映活体状态下分子水平变化,对其生物学行为在影像方面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的科学[1]。分子影像技术能够可视化活体生物分子水平上正常和异常的生物进程,是一种新的生物医学方法,在活体内的细胞和亚细胞水平的生物可视化、特征化和量化细胞进程。分子影像技术在临床医学上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本文主要对肿瘤方面的应用进行简单综述。 【关键字】分子影像技术肿瘤分子探针技术 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治愈率的关键。传统的X线、超声、CT、MRI 和 PET 难以发现早期阶段的肿瘤,对其定位、定性诊断相当困难,而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及分子探针在影像学中的不断应用,影像医学已从对传统的解剖和生理功能的研究深入到分子水平成像,为肿瘤的早期诊断、治疗及生物学特性研究带来了希望[2]。 1.分子影像技术的基本概念 分子影像学是传统的医学影像技术与现代分子生物学相结合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分子影像技术能够从细胞、分子层面探测到疾病的初期变化,具有传统成像手段所没有的无创伤、实时、活体、特异、精细显像等优点[3]。分子影像技术是将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现代医学影像学相结合的产物通过发展新的工具、试剂及方法探查疾病过程中细胞核分子水平的异常[4]。 2.分子影像技术的特点 分子影像技术主要是利用各种医学影像技术,对人体内部生理或病理过程在分子水平上进行无损伤的、实时的成像[5]。传统的医学影像技术以人体内部的物理性质或生理特性作为成像对比的源,如密度、散射、质子密度、或血流量等生理量,这些物理量或生理量没有特异性。分子影像技术则以特异性分子探针和内在组织特征作为成像比对度的源,为早期检测和疾病定性、评价和治疗以及增进对生物学的理解提供了可能性[6]。 3.分子影像技术的基本原理

医学影像学相关知识点

医学影像学相关知识点 一、名词解释 1. 螺旋CT(SCT):螺旋CT扫描是在旋转式扫描基础上,通过滑环技术与扫描床连续平直移动而实 现的,管球旋转和连续动床同时进行,使X 线扫描的轨迹呈螺旋状,因而称为螺旋扫描。 2. CTA是静脉内注射对比剂,当含对比剂的血流通过靶器官时,行螺旋CT容积扫描并三维重 建该器官的血管图像。 3. MRA:磁共振血管造影,是指利用血液流动的磁共振成像特点,对血管和血流信号特征显示的 一种无创造影技术。常用方法有时间飞跃、质子相位对比、黑血法。 4. MRS:磁共振波谱,是利用MR中的化学位移现象来确定分子组成及空间分布的一种检查方法, 是一种无创性的研究活体器官组织代谢、生物变化及化合物定量分析的新技术。(哈医大2009 年复试题) 5. MRCP:是磁共振胆胰管造影的简称,采用重T2WI水成像原理,无须注射对比剂,无创性地 显示胆道和胰管的成像技术,用以诊断梗阻性黄疽的部位和病因。 6. PTC:经皮肝穿胆管造影;在透视引导下经体表直接穿刺肝内胆管,并注入对比剂以显示胆管系统。适应症:胆道梗阻;肝内胆管扩张。 7. ERCP经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在透视下插入内镜到达十二指肠降部,再通过内镜把导管插入十二指肠乳头,注入对比剂以显示胆胰管;适应症:胆道梗阻性疾病;胰腺疾病。 8.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用计算机处理数字影像信息,消除骨骼和软组织影像,使血管成像清晰的成像技术。 9. 造影检查对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结构或器官,可将高于或低于该结构或器官的物质引入器官内或其周围间隙,使之产生对比显影。 10. 血管造影:是将水溶性碘对比剂注入血管内,使血管显影的X线检查方法。 11. HRCT:高分辨CT,为薄层(1~2mm)扫描及高分辨力算法重建图像的检查技术 12. CR:以影像板(IP)代替X线胶片作为成像介质,IP上的影像信息需要经过读取、图像处理从而显示图像的检查技术。 13. T1 即纵向弛豫时间常数,指纵向磁化矢量从最小值恢复至平衡状态的63%所经历的弛豫时 间。 14. T2 即横向弛豫时间常数,指横向磁化矢量由最大值衰减至37%所经历的时间,是衡量组织 横向磁化衰减快慢的尺度。 15. MRI水成像:又称液体成像是采用长TE技术,获取突岀水信号的重T2WI,合用脂肪抑制技 术,使含水管道显影。 16. 功能性MRI 成像是在病变尚未岀现形态变化之前,利用功能变化来形成图像,以达到早期诊断为目的成像技术。包括弥散成像,灌注成像,皮层激发功能定位成像。 17. 流空现象:是MR成像的一个特点,在SE序列,对一个层面施加90度脉冲时,该层面内的 质子,如流动血液或脑脊液的质子,均受至脉冲的激发。中止脉冲后,接受该层面的信号时,血管内血液被激发的质子流动离开受检层面,接收不到信号,这一现象称之为流空现象。 18. 部分容积效应层面成像,一个全系内有两个成份,那么这个体系就是两成份的平均值重建图像不能完全真实反应组织称为部分容积效应。 19. TE 又称回波时间,射频脉冲到采样之间的回波时间。 20. TR 又称重复时间,MRI 信号很弱,为提高MRI 的信噪比,要求重复使用脉冲,两个90 度

(整理)南京医科大学医学影像资料.

医学影像学(预防医学) 放射学 X线成像 一、X线的产生 1、X的发现者是德国科学家伦琴 2、产生的条件:高速运行的电子群撞击物质受阻时产生 3、产生的主要装置:X线管、变压器、控制器 二、X的特性(X线是波长很短的电磁波,在电磁波谱中位于r射线和紫外线之间,人眼不可见,具有很强的穿透性) 1、穿透性:与X线管电压有关(正比)、与人体组织和脏器密度和厚度有关(X线穿过人体不同密度和厚度组织时,吸收即衰减不同———人体成像主要基础) 2、感光效应:X线摄影的基础 感光溴化银—黑色未感光溴化银—透明色 3、荧光效应:X线透视的基础 肉眼不可见的X线作用于荧光物质,使其转换为波长较长的可见光线 4、生物效应:临床放射治疗学的基础 可能会考四个空的填空,还要注意后面的各种基础应用哦。 三、X线成像原理 1、形成X线影像的基本条件:X线穿透力、人体组织密度和厚度差异、成像物质 2、高密度显影:骨骼和机体内钙化;中密度显影:肌肉、实质性脏器及体液等;低密度显影:机体脂肪及气体 X线检查技术: 一、透视 二、X线摄影 三、造影检查 1、造影检查(名解):对于人体缺乏自然对比的脏器,人为将高于或低于靶器官物质引入体内,使之产生对比显示病变。

2、对比剂:高密度(碘剂,钡餐)和低密度 3、造影方法:间接引入法:最常用,对比剂为碘剂 直接引入法:钡餐 计算机体层摄影 一、CT 1、CT值:反应组织对X射线的吸收值,组织密度高,X射线吸收值大,CT值大,水为0,空气—1000Hu,骨皮质+1000Hu。 二、CT平扫和增强扫描 增强扫描(加入对比剂):在血管内注射对比剂后再行扫描的方法,提高病变组织同正常组织的密度差,显示病灶内血供,通过病变不同强化方式,确定病变性质。 中枢神经系统 第一章中枢神经系统总论(大部分了解) 重点: 一、脑外液体聚积 1、硬膜外液体聚积:可以为积脓或血肿,呈梭形或双凸形,不超越颅缝。1、硬膜外积脓时,CT平扫成低密度,MRIT1WI信号高于脑脊液而低于脑实质,T2WI呈很高信号。 2、硬膜外血肿的急性期,CT平扫呈高密度,慢性期呈低密度。MRI对亚急性期硬膜外血肿显示最好,T1WI和T2WI均呈高信号。 2、硬膜下液体聚积:可以为积液、积脓或血肿,呈新月形,不受颅缝限制。1、积液时CT和MRI扫描呈脑脊液密度和信号,增强扫描,积液与脑表面之间可见细带状强化。 2、积脓时CT密度和MRIT1WI信号高于脑脊液。 3、血肿急性期CT平扫呈高密度,慢性期呈低密度。MRI对亚急性期硬膜下血肿显示最好,T1WI和T2WI均呈高信号。 二、脑外伤时会有硬膜外血肿和硬膜下血肿 1、硬膜外血肿:多由脑膜血管损伤所致,脑膜中动脉常见,血液聚集在硬膜外间隙。硬膜与颅骨内板粘连紧密,故血肿较局限,呈梭形。 CT:颅板下见梭形或半月形高密度灶,多位于骨折附近,不跨越颅缝。 2、硬膜下血肿:多由桥静脉或静脉窦损伤出血所致,血液聚集于硬膜下腔,延脑膜

医学影像设备学期末复习题-32页精选文档

医学影像设备学期末复习题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0分) 1.CT是( C )问世的 A.1960年 B.1963年 C.1972年 D.1978年 E.1982年 2.常见超声成像设备不包括( D ) A.A型 B.B型 C.D型 D.F型 E.M型3.按主机功率分类,中型X线机的标称功率( D ) A.>10Kw B.10kW~20kW C.20kW~50kW D.10kW~40kW E.>40kW 4.荧光屏中荧光纸接受X线照射时发出( A )光 A.黄绿色 B.红绿色 C.蓝绿色 D.蓝紫色 E.黄紫色 5.固定阳极X线管的阳极靶面一般是由( D )制成 A.铁 B.铜 C.铝 D.钨 E.镍6.阳极帽的主要作用是吸收( B ) A.散射电子 B.二次电子 C.折射电子 D.发射电子 E.聚焦电子 7.固定阳极X线管的主要缺点是( D ) A.瞬时负载功率大、焦点尺寸小 B.瞬时负载功率大、焦点尺寸大C.瞬时负载功率小、焦点尺寸小 D.瞬时负载功率小、焦点尺寸大E.以上都不对

8.高压电缆芯线数目不包括( D ) A.2 B.3 C.4 D.5 E.以上都对 9.高压交换闸不切换( D ) A.X线管管电压 B.大焦点灯丝加热电压 C.小焦点灯丝加热电压 D.旋转阳极启动电压 E.X线管 10.某台X线机高压变压器初级输入300伏,其次级输出电压为90千伏,则变压比为( B ) A.1:200 B.1:300 C.1:400 D.1:500 E.1:600 13.程控X线机是单片机控制的( A ) A.工频X线机 B.中频X线机 C.高频X线机 D.超高频X线机 E.以上都不是 14.高频机中,逆变电路的作用是改变电源( D ) A.电压峰值 B.电流峰值 C.容量 D.频率 E.稳定性 15.X线机的机房通风措施不包括( E ) A.电动抽风 B.中央空调 C.柜式空调 D.窗式空调 E.电风扇 16.CR是用( B )记录X线影像 A.胶片 B.IP板 C.增感屏 D.闪烁晶体探测器 E.以上都不对

医学影像资料

一、正常心脏大血管的X线表现1、后前位片:正常心影2/3位于胸骨中线左侧,1/3位于右侧,心尖指向左下,心底朝向右后上方,左、右两个边缘。心右缘:上段为主动脉与上腔静脉的总投影,下段为右心房构成。心右缘与右膈顶相交成一锐角称为心膈角。心左缘:上段为主动脉球(主动脉弓、主动脉结等)中段为肺动脉段(主干)。正常呈凹陷,又称心腰。下段为左心室构成。中段与交界处为左心耳,正常时不能与左心室区分。当左心房增大时,该处会突出。2、右前斜位:吞钡后拍片,第一斜位。心前缘:自上而下为主动脉弓及升主动脉、肺动脉、心室前壁、左心室下端。心前缘与胸壁间隙呈倒三角形。心后缘:上段为左心房,左心房对食管有轻微压迹;下段为右心房。心后缘与脊柱之间的间隙称心后间隙。心前缘与胸壁之间的间隙称心前间隙。3、左前斜位:第二斜位。(在60度的投照位上,心脏的四个房室均可显示。心前缘:上段为右心房。(主要由右心耳构成)下段为右心室。心后缘:上段为左心房,后上方有左主支气管通过。下段为左心室。4、左侧位片:常取左侧位。前方为胸骨侧位像,心影的前下方为右心室,右心室上方为右心房。心后上缘为左心房,下方为左心室。胸骨后右心房室前一倒三角形透亮影即心前间隙。左心室及横膈构成一心后三角。1)肺充血:肺动脉内血流量增多。主要见于左向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X 线表现为: A、两肺纹理增粗,增多,边缘清晰,锐利。B、两肺门影增大,肺动脉段膨隆,右下

肺动脉增粗,宽度超过15毫米。C、动脉段、两肺门血管搏动增强,透视下见肺门舞蹈现象。常见病:先心:房缺ASD ,室缺VSD, 甲亢性心脏病。2)肺淤血:肺静脉血增多,肺静脉回流受阻。X 线表现为:A、两肺纹理增粗,模糊,两上、下肺纹理增粗,为上、下肺静脉增宽。 B、两肺门影增大,模糊;无搏动。C、两肺野透亮度降低。常见病: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左心衰竭。 3 ) 间质肺水肿出现间隔线称KerIey A 、B、C 线。常见K氏B线,在肺下野近胸膜处2cm 一3cm长,1mm宽的横条影,为小叶间隔线水肿。A线为肺野周围向肺门的细长条密影。两肺门区周围呈蝶翼样分布的云雾状密度增高影,对称性阴影,称“蝶翼征”。 4) 肺血减少:右心排血受阻引起,肺循环血流量减少。X 线表现为:A、肺血管纹理变细、变疏。B、肺门小,肺动脉段凹陷或平直。C、肺野透亮度增高。常见病:肺动脉狭窄,三尖瓣病变,法四。5) 肺高压1)、肺动脉高压肺动脉压力升高,收缩压、平均压分别超过30一20mmHg。正常:肺动脉干收缩压2-4KPa(15-30 mmHg) ,肺动脉干平均压2.7KPa(20mmHg) 肺动脉高压x 线表现: A 肺动脉段突出。 B 两肺门动脉血管影增粗,右下肺动脉>1.5cm;大分枝扩张,中外带小分支变细,出现肺门截断现象,又称残根现象。 C 肺动脉搏动增强---肺门舞蹈现象。 D右心室增大。房间隔缺损X线表现:X线表现决定于分流量,故婴儿期或年龄较大而分流量很少的可以表现为正常。达天下一定

医学影像专业开题报告范文

医学影像专业开题报告范文 论文题目: 医学影像设备管理制度的完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自身的健康越来越重视,医学科技的快速发展,也促使医院的建设步伐加快。医护人员的医术虽然很精湛病人也有良好的护理,有的疾病仍然不能治愈,但是有了医疗仪器设备来帮助医生们进行诊断、治疗,就提高了疾病的诊断率和治愈率。所以医疗设备已成为各级医疗机构的物质基础和医院现代化的标志。医院的生存和发展也越来越依靠于先进的医疗设备。在使用而此时就需要制定一些管理制度。 一、课题研究背景 医学影像学在医学诊断领域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不过目前在临床的应用上是非常广泛的,对疾病的诊断提供了很大的科学和直观的依据,可以更好的配合临床的症状、化验等方面,为最终准确诊断病情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很好的应用在治疗方面。 医学影像学也称医学成像,医学影像学泛指通过X光成像 (X-ray),电脑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成像(MRI),超声成像(ultrasound),正子扫描(PET),脑电图(EEG),脑磁图(MEG),眼球追踪(eye-tracking),穿颅磁波刺激(TMS)等现代成像技术检查人体无法用非手术手段检查的部位的过程。医学成像又称卤化银成像,因为从前的菲林(胶卷)是用感光材料卤化银化学感光物成像的。

随着科技的发展,医学影像设备也在不断进步中。影像医疗设备在诊治疾病方面日益广泛,科技含量越来越大。尤其是CT和磁共振等大型影像设备具有高电压、集成电路多、结构精密等特点,促使它的价格昂贵。 医疗设备是医院管理建设的一项新内容,医疗设备数量有限,分布不够合理,增加了医院管理的难度。在管理中普遍存在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如医疗设备管理不当、使用不当、操作不当等,造成故障,维修保养,尤其保养落后,不及时,不到位,甚至会出现伤害现象。当前医疗设备管理滞后,是现代医院管理的薄弱环节。 医疗设备技术含量高,要求购买人员和使用人员有一定的专门知识。有的医院购进设备后,缺乏专门的医疗设备使用操作技术人员。现有使用操作人员没有经过专门的学习,或虽经过一定的培训,但不熟练,不精通,一知半解,操作不当。 管理制度缺失,不完善。不能按照规范使用医疗设备,使医疗设备管理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管理不规范。档案不健全。医疗设备管理无历史档案,没有完整的使用记录,维修保养记录,在医疗设备的使用、管理过程中缺乏依据。 伴随着医学、物理学、数学、计算机学等学科的发展,医学影像设备的发展日趋迅速,功能也日趋完善,医学影像设备已经成为当今医院不可或缺的检查设备。

医学影像资料

第六节变频X线机 工频X线机的局限性 曝光参数精度低 ?KV与mA是相互关联的,依靠KV补偿和空间电荷补偿的方法,曝光精度仍然很低 ?曝光时间精度难以控制 ?变压器的剩磁现象、电感性限制了最短的曝光时间以及对电路的冲击 变频X线机的特点 可输出高质量X线 输出剂量大 可实现实时控制 输出稳定、重复性好 体积大大缩小 可实现智能化 曝光时间可以更短 使用直流电源供电 变频原理(逆变原理 )--1 桥式方波逆变电路原理 变频X线机的特点 可输出高质量X线 输出剂量大 可实现实时控制 输出稳定、重复性好 体积大大缩小、重量减轻 可实现智能化计算机控制可实现 ?自动化控制技术 ?智能控制技术 曝光时间可以更短 使用直流电源供电 1.最短曝光时间可到达1ms, 2.而工频机用半周期曝光就是10ms,实际有效为3ms ●可解决供电电源问题, ●可实现移动和野外的条件下使用 第三章数字化X线机成像设备 数字化X线机成像设备的发展 数字化X线机成像设备是指把X线透射的影像转换成数字图像的一种X线设备。 分类 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 CR) 数字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 DR) 特点 辐射剂量小、成像质量高、数字化媒体记录的量大空间小、可实现数字图像可处理技术及远距离传输技术影像信号的数字化 数字图像 将二维图像以二维数字点阵的方式表示的图像叫数字图像。 二维数字图像中的每一个点称为像素。像素的数目等于行数和列数的乘积,即为图像的大小。一般医学中的图像大小有256×256,512×512,1024×1204等。 像素的黑白程度称为灰度,用一个数值可以表示灰度,这个数值的最大值称为灰阶,灰阶一般有256级、1024级,对应地也可表示为8bit、10bit。 n几种X线图像数字化的方式 ?胶片扫描系统 ?影像增强器+CCD+图像板 ?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 CR) ?数字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 DR) 第二节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

医学影像学的发展与现状

医学影像发展与医学影像技术学的形成 ◆医学影像是临床医学中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它发展速度快,更新周期短,每1~2年就出现 一项新技术。显著的特点是从疾病的形态学诊断发展到疾病的功能诊断,从大体形态诊断发展到分子水平诊断,以及定性和定量的诊断,从诊断的临床辅助科室发展到临床治疗的介入科室。以致在医学影像学的基础上形成了医学影像诊断学、医学影像治疗学和医学影像技术学等亚学科。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线,并把X线用于人体检查,开创了放射医学的先河。在 此后的100多年内X线检查占着主导地位,幷广泛地用于临床,使得放射医学逐渐形成一个独立的学科,对临床疾病的诊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时的放射科医生来源有二,在大的教学医院的主要是医疗系毕业的学生,中小医院主要是放射中专班毕业的学生。此时放射科技术人员,在大的教学医院有解放前教会医院培养的技术人员和自己培养的学徒,中小医院的放射科诊断和技术没分家。在20世纪60~80年代,放射科医生基本上是正规学校毕业的学生,而技术人员则是招工顶职、复员军人、护士改行,或者是初高毕业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影像发展很快,新的医学影像设备不断涌现,新的影像技术不断 产生,医学影像检查和治疗在临床的作用越来越大,应用范围不断扩展。对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20世纪60年代出现影像增强技术,使得放射科以上在黑暗房间的检查彻底解放出来; 20世纪70年代出现CT成像技术,该设备以高的密度分辨率使得放射科结束只能观察人体的骨骼和骷髅的历史,还能够观察人体的软组织病变,解决了传统X线难以解决的诊断难题,尤其是三维成像技术,为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开辟广阔的前景;20世纪80年代出现MR成像技术,它以更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和多方位多参数的检查技术,能够观察人体更加细微的病变,解决普通X现、CT和心血管造影难以解决的问题,同时具有无辐射损伤和无创伤的特点,在人体的功能成像和分子水平有其独特的优势;20世纪80年代出现介入放射学,它通过微小的创伤解决了临床上某些疾病难以处理或创伤大的问题,使得放射科成为继内科和外科后的第三大治疗学科;20世纪80~90年代出现CR和DR成像技术,使得放射科进入全面的数字化X线检查,在成像质量、工作效率、图像保存和劳动强度等方面显示极大的优越性;20世纪90年代出现激光打印技术,使放射科技术人员彻底告别暗室手工冲洗胶片的历史,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保证了图像质量,幷实现了数字化图像的传输和打印;超声技术近来发展越来越快,临床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它以无创伤、效率高、诊断准确而受到广大的临床科室亲眯;核素扫描技术近年来发展很快,临床应用范围也不断扩

医学影像资料的数字化管理

医学影像资料的数字化管理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医院管理过程中,大多依靠影像技术保存医学资料。影像资料是利用图像和视音频方式,保存相关资料。部分单位在工作中,不断积累了影像资料。但在数字化管理中,存在格式类型复杂,载体种类繁多,储存管理难度较大,导致影像资料管理、储存存在一些缺陷。针对医学影像资料,实施数字化管理,可有效解决影像资料使用、管理问题。 标签:医学;影像资料;数字化;管理 [Abstract] Nearer in the last years,along with the continuously developing of the calculator technique,network technique,manage process at the hospital in,mostly depend on an image technique conservancy medical science data.The image data is to make use of a picture and see an audio frequency method,retain related data.After nearer in the last years development,parts of units are in the work,continuously backlog image data.But turn a management in the number in,exist format type complications,carry body category numerous,store to manage a difficulty bigger,cause image data management,storage exist some blemishes.Aim at a medical science image data,carry out a number to turn a management,can effectively work out an image data use,management problem. [Key words] Medical science;Image data;The number turns;Manage 隨着网络技术、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无论是哪个领域、何种行业,信息化无处不在。信息化是时代发展的重要标准。而信息技术的变革标志即数字化。目前,在科技、军事等领域,均渗透了数字化。在影像领域,数字化技术,主要是用于素材拍摄和声像制作,及信号传输、资料储存。数字化技术,不仅提高了数据处理便捷度,还带延长了储存寿命,提高了视频信号质量,提高了信息共享度,保障了高性能服务。针对医学影像资料保存,具有载体类型较多,格式种类复杂,数据容量较大等特点,对储存管理要求较高。现报道如下。 1 医学影像资料数字化管理的主要问题分析 近些年来,随着数字化管理不断发展、积累,部分医院已保存了大量病例影像资料,这些影像资料有数字格式、模拟格式,在影像资料管理比较混乱,存在一些缺陷。 ①管理模式落后。我们身处数字化时代,医学影像资料早已实现数字化管理。但是部分医学声像资料管理模式比较滞后,某些医院还采取传统纸质登记造册管理,不仅占据大量物理空间,增加了人财物浪费量。针对数字格式影像资料,部分医院直接选择“电脑文件夹”方式管理,将数字影像资料在电脑文件夹中分别保存和统一管理,使得影像资料管理比较混乱,并未实现真正的数字化管理。

医学影像学超声知识整理

1、超声:就是指振动频率在20000 Hz以上,超过入耳听觉阈值上限得声波。医学诊断用超声得频率范围约1~20兆赫兹(MHz)。 2、声影:当超声声束传播至结缔组织、钙化、结石或骨骼等表面时,由于其与周围组织间有明显声阻抗差 异而在界面产生强反射,其后方因声能衰减出现无回声区,称为声影。 3、反射:超声波在均匀得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遇到不同介质构成得大界面时即发生反射,反射得方向遵循 Snell定律。 4、折射:超声通过声速不同得两种介质界面时,其传播方向;呈生改变,称为折射。折射可能引起声像图伪 像。 5、散射:超声波在传播得过程中,如遇小界面时,在该界面产:生得反射失去方向性,向各个方向分散辐射, 称为散射。 6、衰减:超声在传播得过程中,能量逐渐减弱,称为衰减。衰减主要就是由于反射、折射、扩散及组织吸收 引起。 7、超声多普勒效应:超声束遇到运动得反射界面时,其反射波得频率将发生变化,此即超声波得多普勒 (Doppler)效应。 8、彩色多普勒显像:由流动血液中得血细胞散射体形成得超声多普勒频移图像,用红、蓝、绿颜色及混合 色标志血流方向与性质,用颜色得亮度标志血流速度,这种图像成为彩色多普勒显像。 9、SAM征:系二尖瓣前叶收缩期前向运动,指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在收缩期CD段不就是一个缓慢得上升 平台,而出现一个向上(向室间隔方向)突起得异常波形,这种现象称为收缩期前向运动(SystolicAnterior Motion, SAM)。 10、彗星尾征:超声波遇到金属、气体等声像图表现为强回声及其后方得狭长带状回声,形如“彗星尾”闪 烁,称为彗星尾征。 11、靶环征:病灶中心为强回声团,周围有弱回声环绕,形似“靶环”,常见于肝脏转移癌。 12、牛眼征:靶环征中病灶中心强回声区出现液化坏死形成得无回声区或低回声区,类似“牛眼”,称牛眼征, 常见于肝脏转移癌。 69.房间隔缺损得超声表现: 答:①房间隔回声失落就是诊断房间隔缺损得直接征象,表现为正常房间隔线状回声带不连续,缺损两端房间隔常稍增厚。②右心房、右心室增大;肺动脉及肺动脉瓣环增宽,搏动增强;左房扩大;室间隔与左室后壁同向运动,就是诊断房间隔缺损得间接征象。③彩色多普勒显示房间隔缺损处以红色为主得五彩穿隔血流,左向右分流占据整个收缩期与舒张期。频谱多普勒于缺损得右房侧显示来源于左房得湍流频谱,呈典型得双峰或三峰波形,流速较低,最大血流速度常在1、0—1、3m/s。合并肺动脉高压时,若左、右房压力相等,则在缺损处无分流。当右房压力大于左房时,缺损处显示右向左得以蓝色为主得穿隔血流。 70.室间隔缺损得超声表现:

医学影像物理学资料 第三版

第一章 X 射线的产生条件: (1)电子源(阴极)发射电子 (2)加速电子增加动能的电位差(高管电压) (3)一个高度真空(P<10-4Pa )的环境(玻璃外壳) ,使电子在运动过程中尽可能减少能量损耗, 保护灯丝不被氧化。 (4)一个受电子轰击而辐射X 射线的物体(阳极靶)。 X 射线管的结构: 1.X 射线管的阴极(cathode ) ? 发射电子的电子源,使电子聚焦后去撞击阳极; ? 组成:发射电子的灯丝和聚焦电子的凹面阴极体。 ? 圆焦点型:阴极灯丝绕成螺旋型,放在 碗状阴极槽中,散热差: ? 类型: 线焦点型:阴极灯丝绕成长螺线管型, ? 放在阴极体头部的长形凹槽中。 ? 双焦点型:有大小不同的两组灯丝,可产生大 ? 小双焦点,若选用大焦点,只给长灯丝通电。 2.X 射线管的阳极(anode ) 产生X 射线。 固定式:钨、钼制成,嵌在铜制阳极体上—衬底 类型: 特点:产热高,用于管电流小,曝光时间长的牙科和骨科X 光机 (按结构分) 旋转式:将阳极和阳极体作成圆盘状,用小电机带动旋转; 特点:产热均匀分布,避免局部过热,功率。 3. .有效焦点的面积为实际焦点面积的sinθ倍。(θ为靶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X 射线管阴、阳极体的作用: 阴极体作用:① 使电子初聚焦 ② 防止二次电子危害 阴极体作用:①接收从阴极发射出的电子并将它们传导至与X 射线管相连的电缆,使其能返回高压发生器; ②为靶提供机械支撑;(3)良好的热辐射体。 X 射线管的电特性

X射线管工作过程 阴极通电后温度升高,会产生热电子发射,阴极和阳极之间外接很高的直流电压,阴极发出的热电子被直流高压加速,以很高的速度轰击金属阳极,产生X线。 X射线管的焦点及焦点的性能参量 1、实际焦点:灯丝发射的电子,经聚焦加速后,撞击在阳极靶上的面积。 2、有效焦点:实际焦点在垂直于X射线管轴线方向上投影的面积,即X射线照射在胶片上的有效面积 实际焦点和有效焦点大小的影响 实际焦点面积增大,散热好,但有效焦点面积也增大,胶片影像模糊 实际焦点面积减小,阳极靶单位面积上的电子密度增大,实际焦点温度增大,阳极损坏; 图象有效焦点越小,影像越清晰;有效焦点为点光源时:胶片图象边界清晰;有效焦点为面光源时:胶片边界模糊有半影; 高斯分布>矩形分布>双峰分布 管电流增大,焦点增大,影像质量下降; 管电压增大,焦点增大,影像质量下降; 辐射形式:韧致辐射,标识辐射。 韧致辐射定义:(连续X射线产生)高能入射电子通过阳极原子核附近,受到原子核引力场的作用会降低速度并改变方向,入射电子损失的能量以电磁辐射的形式释放。这种形式产生的辐射 称为“轫致辐射”或“制动辐射” 连续X射线产生原因: ?每个高速电子与靶原子作用时的相对位置不同 ?每个电子与靶原子作用前的能量也不同 ?故各次相互作用对应的辐射损失也不同,因而发出的X光子频率也互不相同,大量的X光子组成了具有频率连续的X光谱。 连续X射线产生特点: ?每条曲线都有一个峰值; ?曲线在波长增加的方向上都无限延展,但强度越来越弱; ?在波长减小的方向上,曲线都存在一个称为短波极限波长λmin的极限值; ?随着管压的升高,辐射强度均相应地增强; ?各曲线所对应的强度峰值和短波极限的位置均向短波方向移动。 标识辐射定义:(离散X射线)是高能电子与阳极物质内层电子作用的结果。高速电子把原子核外内层电子击出的过程中伴随的标识X射线的电磁辐射,称标识辐射,也称特征辐射。 产生条件:入射电子的动能大于阳极原子中壳层电子的结合能,而辐射光子的能量则仅仅取决于阳极原子的电子能级之差。标识X射线波长仅取决于阳极靶物质。 X射线的基本特性 1. X射线在均匀的、各向同性的介质中,是直线传播: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