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浅析我国公立医院“看病难”问题

浅析我国公立医院“看病难”问题

浅析我国公立医院“看病难”问题
浅析我国公立医院“看病难”问题

浅析我国公立医院“看病难”问题

2013级1班——刘力铭

摘要:目前我国城乡军民仍存在看病难的问题,这一问题主要体现于“病人看病难”和“医生看病难”两方面。产生“看病难”问题的经济学原因主要有:医疗资源总量供给不足,而且资源配置极不合理;医疗需求和供给缺乏弹性;医患之间信息不对称等。

关键词:看病难;现状;经济学分析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需求日益增加,“看病难”的问题也随之出现,本文在对其现状进行阐述的基础上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其成因。

一、“看病难”的现状

当前我国医疗体系普遍存在“看病难”的问题:任晓晖[1]等发现成都市居民看病难综合指数为43.17,44.5%的居民认为挂专家号难,59.6%的居民任务看病手续繁琐,60.3%的居民认为候诊时间长;夏挺松[2]等的研究发现医疗机构能级越高,“看病难”的比例越高(CMH检验,=75.23,P<0.001;=63.27,P<0.001),86.4%的居民认为在市级医院看病难,81.6%的居民认为在区级医院看病难。

目前“看病难”现象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病人看病难

1、“三长一短”现象。目前,多数医院的门急诊流程依然沿袭自

然流程模式,即病人到门诊→排队→购卡→候诊→就诊→候检→检查→等结果→再就诊→取药(或治疗)→离院。这种模式存在诸多弊端,因为每个环节都需排队,而且如果在检查或取药时发现金额不足,还得回过头去排队交钱,然后再重新排队等候,形成逆反就诊程序。这样一个流程平均需要病人在门诊停留数小时,而医生的就诊时间可能仅有短短的十几分钟,于是候诊大厅人满为患的现象也就不可避免。

2、检查过程繁琐。病人就诊后,医师根据患者情况开具检查,而有些检查需要预约,有些则需要在检查前做空腹或积尿等特殊准备。同时由于各种检查在不同科室进行,因此病人需要到不同楼层和检验科室去询问和预约,这将导致逆反的就诊程序。

3、导医服务不到位。多数病人在拿到检查单后对于检查地点常存在疑问,这说明“现有门诊”与病人就诊知识之间存在很大差距,路标指引或导医服务不够清楚易懂,直接导致大量病人盲目、无效移动,增加了医院中病人的流动量。

(二)、医生看病难

1、医疗服务形式的改变。60年代医生是技术人员,90年代医生是技术服务人员,21世纪医生是服务行业人员,医疗室服务,是消费,消费者协会也开始管理医疗行业。

2、医患关系紧张。患者到达医院后,因为有诸多时间浪费在无效的等待上,使本就身体不适的患者在精神上更加烦躁。病人情绪问题加之个别医生的态度问题,使医患矛盾一触即发。其次,现阶段广大患者法律意识大大增强,但相关医学知识贮备不够,造成“治不好病

都是医生的过错”之一错误观念。

二、“看病难”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当前我国公立医院“看病难”问题,需从需求弹性、供需关系、信息不对称及医疗资源垄断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医疗资源的供给和需求分析

从医疗资源的供需关系的失衡是导致“看病难”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总体看来就是有限且配置不合理的医疗资源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健康方面的需求。

首先,从医疗资源的供给分析,我国医疗资源总量供给不足,且资源配置极不合理: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2.0%,但医疗卫生资源仅占世界的2.0%,而且有限的卫生资源80.O%集中在城市,只有20.O%在农村。表1反映了2010年我国主要卫生资源的城乡分布比率,而城市中80.O%的卫生资源又集中在大医院。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和技术、高级卫生技术人员主要集中在城市医院;农村卫生资源匮乏,医疗用房面积不达标、基本医疗设施落后、设备陈旧,广大农村尤其是偏远的农村乡镇和城市社区卫生院的医务人员不断流失,使本来就缺医少药的农村医疗状况更差。

表1 我国主要卫生资源的城乡分布比率(%)

注:根据2010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整理

卫生资源配置严重失衡必然导致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显著下降,农村医疗的可及性指标之一是离医疗机构的距离。第三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边远的贫穷地区住户距离最近医疗机构超过5公里的比例1O年来呈上升趋势,从10%左右增加到18%。

其次,从需求方面来看。改革开放后,社会出现了不同的收入群体,他们产生了不同的医疗服务需求。高收入的居民患病后信赖大医院,著名专家,希望用贵重仪器检查,用好药。在农村,由于乡镇卫生院卫生条件简陋,导致群众对医疗服务水平不放心。农村富裕的患者舍近求远,大病、小病都不可替代地要到县级以上的医疗机构去看病;只有那些贫困的患者可能在当地医疗机构就诊。在城市,社区的卫生机构缺乏优秀的医生,居民一旦生病,不论什么情况,都涌向大医院就诊;在社区就诊的人数相对来说比较少。第四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城市社区卫生机构和农村乡、村两级卫生组织)就诊的比例城市48.3%,农村81.7%。目前,在大医院门诊患者中,5O%以上得的是常见病多发病,完全可以在基层得到有效诊治网。

(二)需求和供给的弹性分析

医疗服务的需求和供给都缺乏弹性。

从需求上看,患者对诊疗服务的的需求相当缺乏弹性,人一旦生病,无论诊疗的价格如何,都要去看病。虽然目前国家将诊疗服务价格规制在一个很低水平,但由于“医”和“药具有强烈的互补性,人

们对药品的需求弹性小,医院实行的是药品加成政策,进价越高,加成越多,导致药品高价。但为了满足需求,人们不得不支付较高的价格。医疗机构级次越高,医药成本费用必然越高。根据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数据,2009年,综合医院门诊次均医疗费用在部、省、市属和县级医院分别为305元、238元、165元、l10元i出院病人平均医药费四级医院分别为1.52万元、1.21万元、7200元、3000元。

同时医疗服务的供给也是缺乏弹性的。医疗服务的供给不仅依赖于医疗器械、住院的病床数,先进的仪器设备等等,而且需要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供给。但从业的专门医护人员的供给需要通过长时间、高投入培养。大部分医疗卫生事业人员和医院医疗设备的供给是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完成。因此,医疗服务的供给也是缺乏弹性的。这样供给在短期难以大幅度提高的情况下,随着需求的增加,也导致了看病难。

(三)医患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医疗服务市场是信息不对称的市场。医疗机构所具有的高度专业化知识加剧了其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这对医疗服务供给方更有利,患者总是处于不利的地位。公立医疗机构服务经营的收入渠道有:政府财政补贴、医疗服务收费、药品经营差价和大型设备检查收费。由于政府财政补贴的不足,医疗机构只有从药品销售、医疗设备检查和开展新特项目中得到补偿,绝对占有诊疗信息优势的医生有可能诱导需求,导致医生开大处方,重复检查和小病大治。在农村,即使有了新农合,但由于信息不对称引起了道德风险,医疗服务提供方也故意

诱导需求方扩大医疗需求和索要过高的医药价格,使患者过多地支付医疗费用。

(四)医疗资源的垄断

城市中的大、中型医院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配套设施完善,拥有技术精良的医务人员等等。由于医疗市场是一个不完全竞争的市场,大、中型医院利用其垄断的医疗卫生资源获取高额利润。这些医院还将优质医疗资源进行重新配置,将其中的~部分用于设立“高级病房”,专门为高收入人群或高级干部进行“特需服务”;在门诊中,设立名目繁多的各种专家门诊,专科门诊等,通过这样的配置后,收取高额的诊疗费用。

浅谈公立医院就医环境的建设

孙瑞卿尹伟臣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公立医院已经处于孤立的市场竞争行列。在积极打造一支技术力量雄厚的多学科医院的同时,如何为病患营造一个医技精湛、人文关怀、安全、便捷、整洁、温馨、舒适的就医环境,是公立医院在市场竞争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之一。 医院就医环境的建设,是为医院更好的发展提供强大保障的。就医环境包括医生的医术和医德问题、医院的社会治安问题、医院的就医秩序问题、医院周围包括道路建设等社会公共设施问题、病房内外容貌问题、医院内部园林问题、医院内部标识和疏导指示问题等等。 一、医生的医术和医德问题 影响一所医院患者数量和医院经济收入的最根本的就医环境,就是医生的医术和医德问题。无论其他的外在就医环境有多么好,一旦医院缺少知名医生或者是大医生,即所谓的医院的医术不够高明,是不会吸引广大患者前来就医的。医院不像商场,只要装修华丽、物品奢贵就会有人光顾;患者不像商店的顾客,买不起贵的还可以买便宜的,因为生命只有一次,只要得了大病,必须医术高明方可换来重生,所以说,医院的就诊量取决于医院的医术问题。然而,医生的医术即便高明,但由于缺乏医德,让患者走弯路多花钱或者态度极端恶劣,同样也会影响其患者保有量。如何让一所医院在医疗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必须努力打造一支医技精湛、医术高明、德才兼备的医务人员队伍。 二、医院的社会治安问题 医院是一个特殊的公共场所,这里的人员需要同情、安慰、关怀和照顾。每一位患者及其家属身揣金钱是来治病救人的,但往往有一些丧尽良知的犯罪分子会偷偷的潜入医院各个角落,进行可耻的偷窃行为。对于患者来说,这是雪上加霜的遭遇。面对这一特殊的社会问题,一直以来,都要求各家医院一定要加大保卫力量,努力创建安全、稳定、和谐的医院。医院不仅要给患者救治生命的保障,更要给患者及其家属人身和财产安全的保障。不能让患者在生理和身体上的痛还没有除掉,再遭遇失窃上的心理和精神上的痛。 三、医院的就医秩序问题 就医秩序问题涉及医托问题,医闹问题,内部职工、关系单位、关系人员看病加塞问题,外部医疗机构关系医生推荐加塞就医问题,流动散发广告问题、流动叫卖问题、就医排队等候问题等等 医托、医闹问题,一直是另各家医院管理者头疼的事。医托医闹的存在,给正常医疗

有关看病难、看病贵的调查报告

有关看病难、看病贵的调查报告 09财会2班陈丽芬2239 近年来,群众抱怨“看病难、看病贵”的呼声日渐高涨,“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突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也成为了“两会”热点。究其原因,表面上看似乎是医疗服务供方的原因,但事实上在我国更为重要的却是医疗服务需方(医疗保险基金支付不足)的问题。“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与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是事关社会公平和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大事。所以我就“看病难、看病贵”这个课题展开了详细的调查。 根据我的调查显示我镇有%的群众认为“看病难”,有%的群众认为“看病贵”。而群众认为“看病难”主要“难”在:看病手续繁琐(%)、对医生的工作态度和责任感到不满(%)、居住地的医疗场所设备不够完善(%)、对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不满意(%)、缺乏就医信息指南(%)等。同时调查显示,群众认为“看病贵”主要表现在:药品费用贵(%)、目前的家庭收入比较低(%)、诊断治疗的费用较贵(%)、做一些非必要的检查或开多余的药的费用(%)等。 关于导致看病难问题的原因 1、医疗卫生资源发展不平衡。我国的医疗资源80%集中在城市,只有20%在农村;医疗卫生领域的高新技术、先进设备和优秀人才基本都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老百姓得了病在当地得不到有效治疗或者不相信当地医疗机构,也只能奔向大城市大医院,从而让这些医院陷入了门诊的海洋中。医疗服务中外地患者比例比较高,社区医疗服务机构没有充分发挥作用,患者医疗服务的多样性和趋高性,医疗体制改革过缓,致使部分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2、根据财政投入严重不足的数据统计,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卫生支出曾经

浅谈我国医疗卫生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我国医疗卫生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我国当前的医疗体制为国人诟病已久,医疗改革日益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医疗改革亟待破解医疗卫生保障覆盖率低,资源分布不均,基本医疗服务滞后,药费居高不下,看病难,看病贵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将针对目前医疗体制存在的问题对医疗体制改革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医疗体制;医药分离;医疗腐败 生存权是人最基本的权利。人最重要的是生存,是健康,而与生存和健康联系最紧密的是社会医疗保障。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大力发展医疗事业,努力完善医疗保障制度,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进步。但与此同时医疗体制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一些方面取得进展,但是暴露的问题也日益增多。在我国现阶段,社会大众普遍认为看病难,看病贵。当前,医疗改革的一些思路和做法,不符合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医疗卫生的基本需求,因而医疗改革陷入僵局,短期内难以取得大的、突破性的进展。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联合组建的“中国医疗卫生制度”课题组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从总体上讲是不成功的。医疗改革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世界性难题。纵观国外的医疗卫生制度,与英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采用社会医疗保险模式相较,我国的医疗卫生的现状已与快速发展的经济

社会不相适应,滞后的医疗卫生事业已经成为影响、制约中国社会和谐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医改难题亟待破解。 一、目前医疗体制存在的问题 (一)医疗服务的公平性下降和卫生投入的宏观效率低下带来了诸如贫困、公众不满情绪增加、群体间关系失衡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多数居民在医疗问题上的消极预期,已经成为导致宏观经济需求不足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公共卫生体系不健全,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医疗机构重复,重大疾病预防控制任务艰巨和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难以应付。在当前正在进行的医疗服务机构改革实践中,“抓大放小”的思路很流行,基于这一导向并基于现行财政体制下部分地区财政负担过重的现实,一些地方开始将基层公立医疗服务机构或改制为企业,或甚至直接出售给私人。这种“抓大放小”的改革思路是有严重问题的,不符合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基本规律。 (三)医疗服务体系不适应群众的健康需求,医疗服务价格混乱导致医疗费用持续攀升,药价虚高,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突出。 (四)医疗卫生管理体制与人民健康需求不适应,医疗效率低下、医疗技术和服务质量问题、药价虚高、医疗腐败等现象备受舆论批评。目前医疗卫生领域受到党内和社会上腐败势力的干扰和影响。比如官商勾结,在医药生产和流通环节谋取私利,甚至搞假医假药;医生收红包,等等。产生这

国内医院预约挂号的现状和建议

国内医院预约挂号的现状和建议 郭锐苗志敏董鸣 门诊是医院的窗口,是医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三长一短”和“看病难”长期困扰着医院和患者。为继续深入持久地开展“三好一满意”和“创建人民满意医疗机构”活动,切实提高医院的医疗水平和服务水平,更好地做到“以患者为中心”,就应该积极推进预约诊疗服务工作,而预约挂号服务是预约诊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环节。 一、国内预约挂号模式的发展与现状 (一)预约挂号:预约挂号是相对于即时门诊挂号而言的挂号模式,指病人通过现场预约、复诊预约、电话或网络预约等形式,选择就诊医院、就诊学科、就诊专家及就诊时间的门诊挂号方式。这种形式既能有效地缓解病人挂号难的问题,也为病人合理安排就诊时间、为医院科学组织门诊医师出诊提供了可靠的依据[1]。 (二)预约挂号模式:国内预约挂号模式是随着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而形成的一种社会需要的服务项目,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1.门诊现场预约是较早的一种挂号模式:包括挂号窗口预约、护士站候诊区预约、分诊服务中心预约3种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病人通过在医院放置的电脑自动挂号机挂号也是一种预约挂号的方式。 2.电话预约挂号分为系统自动挂号(或)和人工挂号两种形式:自动挂号是指患者通过医院专设的电话预约系统,按照电话提示音完成自动挂号;人工挂号是指病人拨通预约电话后。在服务人员协助下,完成预约挂号操作。 3.网络预约挂号系统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新型挂号系统,也是目前预约挂号很重要的预约形式之一。人们可以通过在医院自行建立的网络页面注册挂号方式进行数天内的预约挂号。

4.集约式挂号模式、短信预约挂号模式、数字电视预约挂号模式等新型预约挂号模式也不断出现。 (三)预约挂号服务模式的应用优势:预约挂号服务模式可以在高峰时合理地分流患者,提高门诊工作效率[2],节省医患双方的时间[1]。避免了患者集中排队挂号现象,从而防止了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3]。门诊预约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就医氛围,保持患者良好的心境,减轻了患者就医时的不安和焦虑等情绪,有助于患者康复,也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4]。预约挂号服务方式可以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不仅提高了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增强了医院的竞争力。 (四)当前预约诊疗服务存在的问题: 1.社会对预约诊疗服务的认知程度不高,加之受传统就医习惯的影响,许多患者对预约挂号的相关信息并不了解。 2.医院受到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的影响,另外对预约诊疗服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预约诊疗服务存在着畏难情绪,不愿开展预约诊疗服务或者积极性不高。 3.预约诊疗服务目前相对比较零散,许多医院建立自己的预约诊疗服务平台,也出现了一些集约式的预约诊疗平台,但覆盖范围相对狭小,影响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4.社会信用制度缺失,患者和医生的失约与迟到现象比较严重,使预约诊疗服务的作用大打折扣。 5.许多医院没有处理好预约患者和即时挂号患者的关系问题,预约患者与即时挂号患者如何排队处理不好就会引发一定的纠纷。 针对国内现存的预约挂号模式的应用和缺陷,找到适合我国国情的预约挂号服务模式,结合门诊管理贯彻“以病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成为医院门诊管理的关键所在,也成为医院门诊服务模式创新的首要工作之一。

最新福建省三明市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案例分析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要建立适应行业特点的公立医院薪酬制度,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下一步需要重点研究的一项制度。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专项课题组于2014年5月、2014年11月两次赴福建省三明市就相关情况进行重点调研,综述如下。 一、三明市公立医院改革取得的成效 作为全国首个在所有公立医院推动综合改革的地级市,三明市公立医院改革的诸多举措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全市22家县级以上公立医院的改革取得了多重成效:一个提升:医院医药总收入含金量大幅提升。2012年改革后,医务性收入(包括诊查护理床位、手术治疗、检查化验)占医药总收入的比重提高了11.53%,2013年,又提高了10.27%。改革后,公立医院收入的结构比例得到了良性回归,医务性收入所占比重逐年增加,药品和耗材的费用大幅下降,改革红利从遏制药价虚高、堵住药品耗材浪费、挤压医药代表暴利中来。 两个下降:医院的医药费用增幅下降和老百姓看病费用下降。一是医药费用增幅下降。2013年,全市医疗机构实际医药费用增长5.83%,比正常增长(按照改革前历史数据推算得出)减少了14个百分点,遏制了医药费用大幅增长的趋势。二是老百姓看病费用相对下降。人均出院费用从2011年5020.99元下降到2013年4692.32元,下降幅度达6.55%。人均门急诊费用从2011年119.46元/次到2013年119.75元/次。如果按照医药行业每年正常增长5%左右的规律计算,2013年的实际门急诊费用相对下降。 两个扭转:扭转医保统筹基金亏损局面和医院药占比过高问题。一是医保统筹基金扭亏为盈。从2011年亏损7552.59万元到2013年结余7517.08万元,扭转了以往收不抵支的局面。二是药品收入占总收入比重逐年下降。2011年至2013年,全市医院总收入增长了18.88%,与此同时,药品收入占医院总收入比重下降了18.56%。 总体来看,三明市公立医院改革初步取得群众、医院、政府多方共赢的效果,老百姓看病费用下降,医疗机构收入总额上升、结构优化,医保基金扭亏为盈。 二、三明市公立医院薪酬改革情况 (一)三明市公立医院薪酬改革采取的主要措施 为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强化医院内部管理,增强医疗体系的内生动力,三明市政府、医改小组、公务员局、财政局、卫生局发布一系列措施,在全市范围内实施公立医院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一是建立院长考核评价体系,实行医院院长年薪制,由财政全额支付院长年薪。三明市在全市22家县级以上公立医院,建立了一套院长考评体系,包括6大类40项指标,对院长进行全面考核,依据考核结果确定院长年薪。 院长年薪由基本年薪(包括岗位工资、薪级工资、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年度绩效构成,目标年薪为30万元,统一由市卫生局、财政局、公务员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考核确定,并按隶属关系由同级财政部门核拨给同级卫生局,再由同级卫生局直接支付给医院院长,督促院长代表政府对公立医院进行精细化管理。

《关于看病难,看病贵这一问题的看法》

《关于看病难,看病贵这一问题的看法》 第一篇:关于看病难,看病贵这一问题的看法关于看病难,看病贵这一问题的看法 看病难,看病贵一度成为社会热点话题看病难,它到底难到哪呢。很多去过大医院的人都有一个体会,那就是挂号排长队、就诊排长队、缴费排长队,找专家难,候床难,流程复杂。看病贵,则贵在大处方、滥收费、药价过高、过度服务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 1医疗资源分布不足不合理 据统计,我国的医疗资源80%集中在城市,20%在农村;医疗卫生领域的高新技术、先进设备和优秀人才基本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老百姓得了病在当地得不到有效治疗或者不相信当地医疗机构,只奔大城市大医院,从而让这些医院陷入门诊的海洋中。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合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力少、素质低、制约了其服务能力,医疗资源过分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社区和农村没有能力承担起基本的医疗功能,转诊制度不完善,导致许多患者直接涌现大型综合医院救诊。医疗卫生资源发展不平衡。所以,在有限的几所省内知名大医院里日复一日呈现着这样的场面,:门前拥堵的车流,院内穿梭的人流,楼里候诊的人群…… 2人民健康意识的逐渐提高。 身处农村的群众更愿意选择县城乃至城市大型的医院就诊。使的供不应求的现象发生。3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流通秩序混乱

目前,全国有4000多家药品生产企业,8000多家药品批发企业,还有12万家药品零售企业。这些企业都需要经营、收费、加价来维持,所以药品价格节节攀生。同时药品生产企业大量生产替代药品,国家降低药品价格,企业就会马上停产这种药,再生产新药,结果还是高价药,所以老百姓感觉不到实际的效果。无形中加重了患者的负担。 医院运行成本逐年增加,大型设备配置不合理。 4药价虚高严重 药品是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手段和工具。但目前我国药品生产和流通安全按照市场化运作,追求利润最大化。由于药品定价机制空间较大,许多药品的零售价就是出厂的8~10倍,留给流通环节的价格空间较大。流通环节多、流通秩序乱也是药价高的另一原因。药品生产商、经销商、医疗机构等形成一个复杂的“供应链”,在药品价格上层层加码,一些药品生产企业通过“改头换面”经过名目翻新和改换包装,谋取“新药”的高额利润。5以药养医 以药养医减轻了政府的负担,但是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因为政府投入不足,医院收入主要靠自己创收,他们创收的门路大致有几条: 1、卖药。卖贵药,多卖药,甚至收取医药公司的提成。 2、过度检查。检查费用很高,本不应该做的检查全做,获得收入。 3、高端器材的使用。 为了缓解这一问题,

浅谈小、散、远、直单位官兵看病难的原因、对策

浅谈小、散、远、直单位官兵看病难的原因、对策 撰稿人:吴洁 抓基层、打基础,是胡主席对部队建设提出的一个突出要求,贯彻这一重要指示精神,推进基层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就要把小散远直单位建设作为重点突出出来。目前大多小散远直单位不仅环境艰苦,任务复杂,高度分散,而且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对战斗力的影响越来越大,但当前小散远直单位建设水平与形势任务的需要还不相适应,与《纲要》的标准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现在笔者就小散远直单位官兵看病难的问题谈些看法。 一、造成小散远直单位官兵看病难的主要原因。 (一)医疗资源总体不足,配置不均衡。据统计,我国医疗卫生资源仅占世界的2%,人均占有量排在世界100位之后。并且医疗资源的80%集中在城市,城市中又有80%的资源集中在大医院,大多数小散远直单位医疗点还停留在血压计、听诊器、温度计的“老三件”水平。 (二)部门履职力度不够。一是医疗卫生机构的运行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二是财政、人事、发改、药监、物价、工商、税务等相关部门在围绕“促进发展,规范管理”上,存在依法管理和指导扶持力度不够,特别是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医疗卫生相关管理研究不够、措施不多。

(三)官兵医疗保健意识薄弱。部队官兵大多文化水平不高,缺乏基本医疗常识,加之任务繁重,官兵们往往是一人一岗,所以许多人怕麻烦,认为小病挺挺就过去了,没有及时就诊,等到变成大病时再就医,已错过最佳治疗期,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四)医患比例失调,就医流程不合理。目前医患比例严重失调,医疗服务人员普遍超负荷工作,待遇也不高,导致出现询问病史时间过短和回答病人问题不耐心等现象。另外,就医流程设计不合理,排队时间过长,挂号、就诊、交费、检验(检查)和取药等往往都需花费较长时间。如果有些医院布局不合理,标识不清晰,需要在不同建筑或楼层之间来回奔波,而官兵任务重,外出时间有限,造成看病困难。 (五)小散远直地区医院的医疗水平普遍较低。由于偏远地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长期瘫痪,人才难以引进,导致山区农村医院医疗水平普遍较低。有的乡镇卫生院仅仅只是解决了农民吃药打针,而治疗条件仍很差。有些偏远的山区乡镇,面积大,人口多,却仅有两三名在编医护人员。卫生院的病房也只少数几间,并且人满为患,像这样的情况我们驻守在小散远直地区的官兵看病又怎会不难呢? 二、解决小散远直单位官兵看病难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财政投入。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政府卫生投入增长幅度要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使政府卫生投入占经常性财政支出的比重逐步提高”的总体要求,逐步加大财政投入。一是政府负责其举办的乡镇(街道)卫生院、

中国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及对策

中国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及对策 该研究通过对现存医患关系紧张的状况进行分析,针对其主要的原因如:国家医疗卫生体制、医、患双方存在的原因、媒体舆论导向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力图寻找出确实可靠的相应的对策,从而达到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构建和谐的医疗环境,稳定社会秩序,促进医疗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标签:医患关系;体制;医生;患者;媒体;原因;对策 [Abstract] Based on the existing situation of tension between doctors and patients,this essay analyzed the main reasons such as:National health care,doctors,patients,and the media and public opinions,trying to find out a reliable countermeasures to achieve ease the tension of the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to build a harmonious medical environment and a stable social order ,and to promote medical career developing faster and better. [Key words]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System;Doctor;Patient;Media;Reason;Counteremeasures 医患关系是一种特定的医疗人际关系,一般发生在是医疗过程中,涉及双方是医务人员和患者。在医疗服务体系提供服务的过程中,这种关系是最基本的关系,因此是十分重要的。由于医务人员自身的职业特点,医务工作者与患者的关系通常在其人际关系圈中占据很比例;尤其是在具体的临床实践活动中,医护人员与求医患者的关系显得更加特殊,目前这种关系中出现的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卫生工作的热点。从小处讲,他仅是一个群体关系,但从大处讲,它则可能会对社会和谐安定造成影响。中国医院协会于2013年发布了《医院场所暴力伤医情况》调查报告,该报告称:2012年,有63.7%医院的医务人员都遭受过躯体攻击、并造成明显伤害,8.3%的医院每年发生类似事件的次数达到了6次及以上。这项调查范围很大,涉及到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16家医院[1]。严重伤害了医务人员的感情,医护人员安全感越来越低,媒体的负面报道效应,造成医患关系裂痕增大[2],患者对医师的信任度也相应降低,从而影响到医患和谐社会稳定。该研究对造成目前医患关系紧张的主要4个原因及相应的对策作以下分析。 1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分析 1.1医疗卫生体制不健全 政府财政投入的不足、市场为导向的医疗体制改革成为医患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滞后,与医院年收入来计算,财政投入在其中所占比例还达不到10%,这显然是偏低的比例普遍较低[3],医院只能依靠医疗业务收入来弥补。同时在医院财务制度改革下,医院拥有了管理自主权,国家对医院实行“核定收支、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按规定使用”的预算管理办法[4],因

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分析

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分析 【摘要】公立医院改革是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核心乃至关键环节,只有把公立医院改革提升到体制改革的层面,实现政府医疗卫生服务管理职能的重构与转变,才能推动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治理结构改革,从而实现全社会医疗福利最大化的医改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政府职能;公立医院;管理体制 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转变社会管理方式,构建公共政策框架与公共服务体系是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公立医院是公共服务与社会福利性组织,公立医院改革不仅是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核心组成部分,更是我国发展公共服务与社会福利制度,从而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一、公立医院管理体制的改革模式 (一)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特点 依据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两个导向:优化管制和破除管制。提高医疗服务能力是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点,提高医疗服务能力,治本策略不在于优化政府对公立医院的行政管制,而在于取消政府对公立医院的行政管制。取消政府对公立医院的行政管制,实际上是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放权让利,但绝对不是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放权弃责,从而让公立医院陷入无政府状态。所以,取消行政管制本质上是下放管理权和上收监督权的双向变动过程。如果将取消行政管制片面理解为下放管理权,那么必然在解放公立医院生产力的同时,极易造成公立

医院陷入“一放就乱”的局面。 (二)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本质 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本质上是以供需矛盾为形势、以管制失灵为原因、以放权搞活为关键、以监督治乱为保障的制度安排。行政管制的“失灵”是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根本原因。扩大医疗资源增量的关键,不在于加大政府的人财物投入,而在于引入社会资本兴办医疗机构;盘活医疗资源存量的关键,不在于优化政府的分配制度,而在于公立医院内生激励机制和外生竞争机制。政府对公立医院下放管理权是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 二、我国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公立医院外部管理上的“管办不分”与“多头管理” 我国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在较长时期内一直实行政府管、政府办的管理模式。在沿袭了计划经济时期的模式下,由于出资人缺位,行政隶属关系复杂导致较高的组织和协调成本。而由于各个部门关心的侧重点不同,同时缺乏统一的组织、协调和沟通机制,导致医院各个功能的条块分割。这在很大程度上约束了医院服务效率的提高,这也就部分地解释了“看病难、看病贵”的成因。(二)公立医院内部管理上的“自主权不足”与“权力滥用” 由于我国公立医院的管理权过分集中在政府卫生主管部门,致使公立医院缺乏自主经营的决策权,其局部利益同生产和经营效益无直接联系,责、权不明确,院长难以发挥自己的经营管理才能。长期以来,公立医院院长由政府任命,院长作为公立医院法人代表负责经营管理

关于县公立医院改革情况汇报材料

关于县公立医院改革情况汇报材料 自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工作启动以来,我县人民医院认真贯彻和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医改工作会议精神,深化改革,创新实践,采取积极措施,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虽然我县人民医院不是公立医院试点单位,但县人民医院作为我县唯一一所二级甲等综合性公立医院,在发展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起着“龙头”作用,为充分体现县级医院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医院在医院管理改革、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以及配合医改工作等方面也做了一些改革创新的工作,现将医院改革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医院管理体制改革方面 在卫生体制改革总体思路的指导下,县人民医院以改革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以经营为手段,逐步建立了现代医院管理体系,2010年全面实施院科两级负责制,加大了院科两级的成本核算力度,实现了从分配形式到注重实效、从考核措施趋向规范的转变,进一步增强了经营理念和成本意识,充分调动了全院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1、实施院、科两级管理摸式。年初出台《关于实行院科两级管理的决定》,制定实施综合目标量化考核责任制,完善了院科两级质控体系,赋予了临床一线科室主任更大的自主经营管理权,充分调动了各科自主创新、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力推进了服务质量的提升和业务量的增长。 2、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将中层管理干部由任命制度改为聘任制,实行

科主任一年一聘,科室副职的聘任由科主任根据工作能力等综合考核自行决定,做到“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逐步完善用人机制。重新设置科室和岗位,加大向临床一线倾斜力度,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成本核算制,体现效益优先、按岗取酬、多劳多得的原则。经过2年来的改革,在推行以岗位绩效工资为主体的分配形式、实施绩效考核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加大了科室全成本核算力度,实现了从分配形式到注重实效、从考核措施趋向规范的转变,进一步增强了成本意识和经营理念,充分调动了全院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有力地促进医院事业健康快速的发展。 3、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在管理考核上按《kpi考核细则》进行,做好科室成本核算工作,在绩效工资分配上引进kpi系数,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分配原则,进一步完善奖金分配办法,将kpi考核结果与操劳补贴挂钩;各科按照pdca管理要求加强日常工作管理;实施科主任、护士长、职能科室主任、近三年毕业本科生、硕士生等人员的年度考核排位,对年轻医师的快速成长,发挥主任、护士长的主观能动性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通过管理模式的改革与探索,已产生了预期的效果。根据医院目标管理要求,有20个科室完成了年初制订的经济指标任务数,占全院全成本核算科室的90%以上,平均增幅在20.8%;全年完成各类创新达355项;满意度达到95%以上; 二、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面

浅谈事业单位性质的公立医院改革

浅谈事业单位性质的公立医院改革 摘要】事业单位性质的公立医院内部的用人制度、收入分配制度以及领导制度、运行机制等,如何与事业单位性质的公立医院的整体改革相适应;事业单位性质 的公立医院的管理体制以及与传统的上级党政机构的关系模式需要作什么样的调 整和改革;如何在实践中建立起事业单位性质的公立医院的法人治理结构等。只 有这些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也同时进入改革的议事日程,事业单位性质的公立医 院改革才有可能真正取得实质性进展 【关键词】事业单位公立医院改革 我们现在看到的国家层面对未来十年事业单位性质的公立医院改革的总体规 划和分步实施的策略,对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健康发展,必将产生深远影响。当然,有了一个好的规划和实施策略,只是顺利推进事业单位性质的公立医院改革 的前提,接下来的实施以及在实施中遇到的问题、难题,肯定不会令我们轻松。 未来我国在推进事业单位性质的公立医院改革中,至少有以下“四个问题”应该考虑。 第一个问题:如何科学合理地分类?从事业单位性质的公立医院分类改革的 规划出台之后,有关分类的难题已经不再是理论上应该如何分类的问题了,而是 如何把这一分类标准正确应用到实际中去。比如说,行政性事业单位性质的公立 医院要回归行政机构,像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之类的执法性事业单位性质 的公立医院,当然比较简单。但现实中的情况要复杂得多,有一些事业单位性质 的公立医院既履行某些公共健康的职责,还提供一些公益服务,甚至还从事一些 经营活动,如何避免回归中的“搭便车”,就很棘手;即使回归到行政机关,其定 位以及未来的运行机制等,也需要认真研究。还比如,有些事业单位性质的公立 医院本身没有经营活动,但属于参照公务员管理的单位,如省市疾病控制中心和 儿童妇女保健所之类,其内部又分为参照公务员管理的行政人员和属于事业属性 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像这样的双重属性的单位,要不要统一?如何统一?也是很复杂的问题。可见,如何能把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性质的公立医院归好类,而且归得合理有序,公平公正,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第二个问题:如何有效“剥离”?完成事业单位性质的公立医院分类是第一步,但下一步的剥离才是动真格的,直接涉及到众多人的切身利益。在剥离中,国家 政策设计做了充分的考虑,如“老人老办法”、“中人中办法”和“新人新办法”,并 制定出明确的政策界限,但真正实施起来,要面对的是一个个具体的人,涉及的 是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而不是抽象的制度。如何化阻力为动力,就是一篇大文章。 第三个问题:如何实现养老社会统筹?在事业单位性质的公立医院改革中, 在正式职工中出了缴纳养老保险的合同制工人外,都没有缴纳建立社会统筹的养 老保险,这是医院改革中应该考虑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事业单位性质的公立医院 养老社会统筹改革中,我们非但不能采取简单的由传统的单位养老变为社会养老,甚至要启动相关的配套改革,如企业、事业以及公务员三支队伍的养老水平的相 对平衡等问题。 第四个问题:如何建立起有活力的体制机制?事业单位性质的公立医院改革 绝不意味着国家要挤压社会事业的发展,而是要通过改革理顺关系,明确定位, 更好地促进我国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从发展的角度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以公益为导向、以提供公共服务为己任的事业单

关于国内看病难问题的研究评述

关于国内看病难问题的研究评述 看病难问题关乎国计民生,已成为当前国内一项重要命题。随着国家进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颁布一系列政策条例,看病难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围绕看病难问题,社会各界学者们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和解决方案。通过研究分析,我们能清晰地认识近些年该领域的研究轨迹及内容特点,以及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而更好地展望该领域研究的前景,推动看病难问题的有效解决。 [Abstract] Difficult medical treatment issues are related to state plans and people′s livelihood,which has become an significant domestic proposition. In the wake of the medical and health system reform,the government promulgated and carried out a series of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and the difficult medical problems have achieved a certain degree of ease. Meanwhile,around the difficult problem,academic community put forward their views and solutions. Through research and analysis,we can clearly recognize the trajectory,contents and festure of related fields,as well as some problems existing in research in recent years. Therefore,we can better look into the future in the field and then push forword solution of practical problems. [Key words] Difficulties of medical treatment;Health care reform;Medical Service 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医疗卫生服务市场化改革以来,看病难問题就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尤其是近几年来,有调查显示,看病难问题甚至超越住房问题,跃居国人首要难题。从1997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6年《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基层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到2009年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再到2012年底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到的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有效措施,2013年2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的意见》,从中能看出政府解决看病难问题的坚定决心和迫切愿望。期间社会各界学者们关于该问题的相关研究也大量涌现。本文主要就国内学者对于看病难问题的研究作一系统总结综述。 1 看病难问题研究的进展与内容 本课题研究采用CNKI的主题检索,共检出相关的核心期刊文献近500篇。由于看病难问题直到近些年才显现出来,因此该领域直到近年来才被研究者们所广泛关注。从论文发表年度变化来看,2005年相关论文发表量有了首次大幅提高,达到24篇。之后,每年的相关文献数量都居高不下。可见2005年以来,随着看病难问题的日益严重,该领域的研究也越来越广泛和深入。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广泛阅读和分析,笔者发现看病难问题的研究主要涉及现状分析、原因分析和对策分析这三大方面。现状分析方面,就区域资源而言,何志高[1]认为看病难问题主要难在农村,而非城市;就年龄层次而言,汤啸天[2]

浅谈看病难问题

浅谈看病难问题 在今天的党课上,我们观看了中央电视台的《从怎么看到怎么办》系列节目的后四个专题解读。通过这次党课,我对物价问题,收入分配不公问题,看病难问题和教育公平化问题又有了全新的认识。其中看病难问题给我留下了最为深刻的印象,下面我简单地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节目中我们看到一些患者为了能挂上号,凌晨两点就来到了医院排队。其实这正是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匀的真实写照。我国80%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城市,20%分布在农村,其中绝大多数医疗卫生领域的高新设备,先进技术与优秀人才都集中在这80%的城市医院。于是,肝病患者们不惜千里迢迢跑到北京的解放军302医院就诊,而皮肤病患者们则从全国各地纷纷涌向空军总医院求治。然而,优秀的医疗资源毕竟是有限的,在供给远远小于需求的矛盾下看病怎么会不难呢? 不过,我们也应该认真反思一下自己。作为普通人,我们普遍缺乏必备的健康常识与就诊知识。生病时,得到最好的治疗应该是人之常情。因此很多人不管大病小病都到大医院就诊。事实上,中国的三甲医院绝大多数就诊的患者来自外地,其中多数病例是非危重疑难病例。如此就诊是对宝贵的医疗资源的浪费,对整个国家的医疗技术与可持续发展都是不利的。如果我们在生病时理性地选择就诊场所,大医院里还会出现人满为患的场景吗? 就诊中往往会有各种让人头疼的问题。药价虚高恐怕是每一个人不得不面对的现实。由于药品价格管理体制先天不足,药品流通环节复杂,进口药品竞争力明显以及医商勾结等原因,药价虚高早已成为令人纠结的事实。比如肝炎病人使用的长效干扰素价格高达每支1300元,而且这种药品要隔周注射,因此其治疗费用高达每月4000元,如此高额医药费普通人承受得起吗?政府虽然针对高价药问题出台了一些规定,但问题并未得到彻底解决。高价药已成为制约老百姓就诊质量的重要因素。 从整体来看,造成看病难问题的还是我们的医疗体制。与国外相比,我们的医疗服务体系、保障体系和药品生产保障体系不完善,医疗体制内部存在着结构性矛盾。比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薄弱,公立医院公益性质淡化等都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老百姓看病的成本。 不可否认,政府已经为解决看病难问题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比如为了调控药品价格,国家出台了基本药品制度,对人们日常生活需求率较高的一百多种药品的价格进行了规定。为了保障农村老百姓的就诊权益,国家建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并不断扩大其保障范围,提高保障水平。这些为解决看病难问题所作出的尝试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我认为,要解决目前的看病难问题应着重从两方面入手。 一是要大力推行医疗改革。调整医疗资源的分布,使东部与西部,城市与农村的医疗水平得到进一步缩小,尤其是要继续加强对基层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设;强化公立医院公共服务的职能,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严厉查处医商勾结等非法行为;规范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行为,明确基本检查和基本用药,防止因常规药物滥用与不合理检查而加重病人负担;完善以农村医疗合作制度和城市社区医疗制

关于农村老人看病难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老年人看病难问题的调查报告 总所周知,我国已经进入快速老龄化阶段,截至2012年底,我国老年人口数量达到1.94亿,其中农村老年人约有1.3亿。并且随着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农村老龄人口的数量正在一步步的加大。然而,据调查显示,农村老年人的医疗服务待遇却远远低于全社会平均水平,可是他们年迈的身体却急需好的医疗,好的护理,因而现实条件与内在需求的巨大矛盾亟待解决,农村老人看病难也成为了社会一热点问题。 农村老年人与城镇老年人有着巨大的差别,因为他们大部分无钱看病,甚至很难养活自己,他们的身体更加脆弱,年轻时的辛苦劳作给他们留下太多的病根,他们不懂要科学的爱惜自己的身体,总是能省则省,他们身居农村,简陋医疗服务设施无法满足他们对健康的渴求。可是如若没有他们,有怎么有我们这个蒸蒸日上的社会?是他们早年田间的辛勤劳作才为我们社会带来了生命的活力。可是到头来,社会进步了,经济发展了,他们却没有享受到那份应得的奋斗果实,因此向来崇尚“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我们是不是应该将更多的目光投入在农村老年人这一块,是不是应该投入更多的力量来帮助他们解决看病问题。 答案是肯定的。因此,为深入研究农村老年人的看病难题,我于 2013.1.15-2013.1.30,走访了70位辽宁省##县##村的60岁以上的老年人,对其经行了问卷与访谈调查。调查问卷及调查结果如下: 1. 您的收入来源是什么? A.现无收入来源,由儿女赡养40% B.现无收入来源,靠存款生活35% C.退休金或养老基金25% 2.您现在的身体健康吗? A.比较健康,几乎没有病痛2% B.一般健康,偶尔有小病小痛(如感冒等)25% C.患有腰腿疼等常年性疾病33% D.患有心脑血管等严重病症40% 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否解决您的看病难题? A.完全解决5% B.部分解决85%

关于印发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指导意见通知

关于印发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指导意见通知(全文) 2010年02月23日18:14卫生部网站我要评论(84) 字号:T|T 关于印发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指导意见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卫生部、中央编办、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制定的《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各地在试点过程中的重要情况和问题,请及时向卫生部和相关部门报告。 卫生部 中央编办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二〇一〇年二月十一日 (信息公开形式:主动公开) 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和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国发〔2009〕12号),指导各地切实做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调动医务人

员积极性,提高公立医院运行效率,努力让群众看好病。按照“适度规模、优化结构、合理布局、提高质量、持续发展”的要求,坚持中西医并重方针,统筹配置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医疗资源,促进公立医院健康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切实缓解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公平与效率统一,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相结合;坚持公立医院的主导地位,鼓励多元化办医,推动不同所有制和经营性质医院协调发展;坚持发展、改革和管理相结合,完善服务体系,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内部管理;坚持总体设计,有序推进,重点突破,系统总结;坚持中央确定改革方向和原则,立足我国国情,鼓励地方解放思想,因地制宜,大胆探索创新。 二、试点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实施步骤 (三)总体目标。 构建公益目标明确、布局合理、规模适当、结构优化、层次分明、功能完善、富有效率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探索建立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分工协作机制,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形成比较科学规范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补偿机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加强公立医院内部管理,促使公立医院切实履行公共服务职能,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形成公立医院改革的总体思路和主要政策措施,为全面推动公立医院改革奠定基础。 (四)主要任务。 ——强化区域卫生规划。合理确定公立医院功能、数量和规模,优化结构和布局,完善服务体系。 ——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建立协调、统一、高效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科学界定公立医院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责权,探索建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推进医院院长职业化、专业化建设。 ——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探索实现医药分开的具体途径,改变医疗机构过度依赖药品销售收入维持运转的局面,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完善基本医疗保障支付方式,落实财政补助政策。落实中医药扶持政策。 ——改革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深化公立医院人事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改进公立医院经济运行和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公立医院内部管理,落实各项医院管理制度,制订疾病诊疗规程并推广实施,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保障医疗质量,提高服务效率,控制医疗费用,方便群众就医。 ——健全公立医院监管机制。实施医院信息公开,完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制度,加强医疗安全质量和经济运行监管。

2020年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政策落实情况调查报告

2020年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政策落实情况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20-01-08 来源:调查报告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XX年度工作安排,为破解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区人大常委会对全区公立医院改革政策落实情况进行审议。教科文卫工委制定了详细的调研方案,部分区人大代表对改革情况进行分散调研。9月1日,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熊军带领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进行了集中调研,调研组实地走访了区人民医院和区第二人民医院,召开了座谈会,听取了区公立医院改革成员单位和两家医院的工作汇报,并对个别问题进行了讨论。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成效 (一)强化组织领导,制定了落实方案。区政府成立了以分管领导为组长,发改、编办、财政、人社、卫计等12个部门的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领导小组,综合协调各方力量,统筹推进改革工作。拟定了我区区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改革的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制定了《巴州区区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巴州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政府补偿实施办法》《巴州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医保支付调整实施办法》《巴州区区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医院管理运行实施办法》《巴州区公立医院院务会章程》《巴州区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配套方案,为推动医改奠定了扎实的制度基础。 (二)加强医院管理,提升服务水平。区政府及相关部门为规范药品和医用耗材采购供应,严格实行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网上集中招标采购、统一配送,降低了药品和医用耗材购进价格。通过改革医院人事分配、管理和激励制度,深化

了招人管人用人机制,优化了人员队伍结构,XX年以来共引进5名硕士研究生、62名全日制大学本科毕业生,择优聘用30名护理人员。加强了绩效考核,以服务质量、数量和患者满意度为核心,将考核结果作为收入分配的依据。全区4个二级以上医院分别与45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签定了双向转诊协议,并按照转诊程序和标准,做了一些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分级诊疗工作。 (三)有序推动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我区目前共涉及区级医疗机构2家,其中,区人民医院是三级乙等中医院,编制床位499张,在岗职工485人,区第二人民医院是二级乙等综合医院,编制床位400张,在岗职工307人。我区此项改革于XX年10月1日全面启动,根据《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5部门关于印发四川省县级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经费补偿办法的通知》(川发改价格[XX]937号)要求,我区2家公立医院(区人民医院和第二人民医院)从自启动之日起正式取消药品加成(不包括中药饮片),并已通过落实财政补助、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以及加强公立医院成本管理等措施进行补偿。据调查,我区区级公立医院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后,药品价格平均下降15%。按要求,取消2家公立医院药品加成的同时,提高5项医疗服务价格收费标准(即门急诊诊查费上调6元,住院诊查费和ⅰ、ⅱ、ⅲ级护理费分别上调9元),并纳入医保统筹基金支付范围,以补偿取消药品加成减少的70%部分。XX年区财政已拨付补助资金1001.16万元,用于支付补偿投入取消药品加成减少的20%部分及保障离退休人员、在职人员、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及其他专项经费。医保机构也与2家公立医院签定了《定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协议》,保障和推动了医改工作。 通过各项改革措施的初步实施,医改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据统计,一是患者用药费用下降。XX年,区人民医院药品销售总额达5831万元,占医疗总费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