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理想国》简介

《理想国》简介

《理想国》简介
《理想国》简介

《理想国》简介

《理想国》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347年)重要的对话体著作之一。一般认为属于柏拉图的中期对话,本书分为十卷。在柏拉图的著作中,不仅篇幅最长,而且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其哲学的各个方面,尤其对他的政治哲学,认识论等有详细的讨论。

内容简介

《理想国》又译作《国家篇》、《共和国》等,与柏拉图大多数著作一样以苏格拉底为主角用对话体写成,共分10卷,其篇幅之长仅次于《法律篇》,一般认为属于柏拉图中期的作品。这部“哲学大全”不仅是柏拉图对自己前此哲学思想的概括和总结,而且是当时各门学科的综合,它探讨了哲学、政治、伦理道德、教育、文艺等等各方面的问题,以理念论为基础,建立了一个系统的理想国家方案。

※伦理道德思想

在《理想国》中苏格拉底驳斥了色拉叙马霍斯的正义观“正义是强者的利益”并与格老孔一起通过精神助产术的方式找寻真正的正义。柏拉图在城邦的起源中找到了正义的答案。他认为正义有大小两种。大正义是城邦的正义,其实就是城邦体制赖以建设的伦理根据或原则,是城邦国家的体制伦理。

《理想国》中有一段明白的表述:“我们在建立我们这个国家的时候,曾经规定下一条总的原则。这条原则就是:必须每个人在国家里执行一种最适合他天赋的职务”(433A),他还进一步说:正义乃是每个人只做自己的事,不改做也不兼做别人的事(433B,434A)。具体来说,柏拉图认为正义首先是社会或国家的三个阶层各守其职、各司其事、互不干扰时便有了正义,从而也就使国家成为争议的国家。所谓的三个阶层即是统治者、武士与农民、商人。柏拉图把国家分为三个阶层:受过严格哲学教育的统治阶层、保卫国家的武士阶层、平民阶层。他鄙视个人幸福,无限地强调城邦整体、强调他一己以为的“正义”。在柏拉图眼中,第三阶层的人民是低下的,可以欺骗的。他赋予了统治者无上的权力,甚至统治者“为了国家利益可以用撒谎来对付敌人或者公民” .

柏拉图认为人的灵魂由理性、激情、欲望三部分构成,正义的人必须由理性统治激情,由激情抑制欲望。而在这个国家结构中,公民群体则可被分成三个阶级,并他关于灵魂三个组成部分的理论相对应的。与灵魂的理智部分相对应的是受过哲学教育的统治者阶级;与灵魂的勇气部分相对应的是地保卫国家的武士阶级;与灵魂的欲望部分相对应的是农夫和商人阶级。当然,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奴隶,并没有被柏拉图看作是城邦的成员。

小正义即是个人的正义,其实就是个人的心灵美德与道德行为,是个人道德的范畴。在柏拉图看来,正义的本质不单在于社会关系和职能的外部调节,更重要的还在于个人的内在的精神状态和品质。国家之所以能够实现正义,必须是由于每个个人认识到自己的天职,并且按照“善”的要求去做,这样才能形成国家整体的善和正义。因此,他同时也把正义看作个人应具的美德,即代表统治者的智慧、代表军人的勇敢、代表平民的节制三种美德。因此,对个人来说,正义就表现为灵魂各组成部分的和谐秩序,表现为一种内在的精神状态。这种状态使个人的品性调节得能与自己的本性和职务相一致,这就是柏拉图的“人格论”。在他看来,做一个人就要按灵魂等级的秩序和天性职责,去实现正义的行为。而个人要实现追求“善”理念的目的,就必须把正义融化在自己的品质中,形成个人的人格,使一生的言行都符合于正义。因此,正义是个人完善和幸福的必要而充足的条件。

※其社会政治思想:

柏拉图认为社会起源于经济需要你,一个人与另一些人合作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更好的生活必需品,相互帮助和合作的人聚集而居便形成城邦。社会的原则首先是专业分工的原则。

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自然禀赋从事一门这也劳动,互不干扰,但随着财富的增长,又会出现适应奢侈品生活需要的职业,同时,随着城邦的人口增长,必然会导致其向外扩张,因此发生与邻邦的战争。于是按照专业分工的原则就有了与生产者阶层相区别的武士阶层,也即保卫者和统治者,一般意义上统治者至武士和真正的保卫者,严格意义上统治者指武士的指导者,而武士指实施统治者(严格意义上的)治国方略的执行者。

在柏拉图设想的理想国家中,统治者(一般意义上的)除了国家利益,没有任何个人利益,女性应受到与男性同等的教育,统治者内部共享财富和配偶。柏氏对社会等级的分析出于对社会发展进程的考虑,划分出生产者,武士和政治统治者三个阶层,这三个阶层的人各司其职,互不干扰,不能互相顶替,就能够实现社会正义。

同时柏拉图以社会分工理论为基础,把政治统治权完全交给少数哲学家,他把现实国家的改造和理想国家实现的希望,完全寄托于真正的哲学家能够掌握国家最高权力上。根据柏拉图设计的社会政治结构,哲学家垄断城邦全部政治权力,被置于等级结构的顶端,即哲学家为王(哲学王),其他各等级则完全被排斥在城邦权力体系之外。

哲学家执政治国是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最具特色的内容之一,也是柏拉图理想国家的核心内容。《理想国》的核心是正义,全书围绕正义问题展开。哲学王统治则是实现柏拉图正义理想的关键,离开哲学王统治,正义的实现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因此,为了实现正义理想,哲学王统治是必要的。同样,哲学王统治也是合法的,它的合法性不在于人们的同意,而在于哲学家基于智慧统治的自然正当性,它无需经过人们的同意。有了必要性和合法性,不等于就有了可能性。柏拉图认为,哲学家统治尽管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但极其困难。哲学家的产生就比较困难,哲学家成为统治者更为困难。最后,柏拉图提到,如果哲学家有幸成为统治者,它要根据理想的模型来改造现实的城邦,建立一个正义的国家。

(完整word版)理想国的教育思想

《理想国》的教育思想 2005151 赖水随 在古代和中世纪,由于科学还没有以独立的形态出现,而是混合成为一个整体,哲学家又往往是教育家。柏拉图也是如此,他没有专门的教育学著作,那个时候也没有我们现在意义上的教育哲学,可是在他的教育教学生涯中却充分彰显出了他的教育思想。通过过柏拉图的著作《理想国》,我们可以清楚知道柏拉图的教育哲学和教育思想。 一教育哲学的理论基础——哲学思想 1.柏拉图的“理念”论 柏拉图认为,自然界中有形的东西是流动的,但是构成这些有形物质的“形式”或“理念”却是永恒不变的。即每一具体事物都有其名,凡是同名的事物都有其共性,这一共性是具体事物依据的原理,存在的根据,这就是柏拉图“理念”论。 2.柏拉图的认识论和知识论 柏拉图的认识论是建立在其哲学本体论“相”论之上的。他认为,对每一具体的认识所得到的仅仅是意见,而不是知识,只有对“相”的认识才是真正的认识。我们唯一能够真正了解的,只有那些能够运用我们的理智来了解的“形式”或者“理念”。要想重新获得知识就得回忆,是“不朽的灵魂”对理念世界的回忆。 3.柏拉图的政治学说 3.1柏拉图的正义论 柏拉图将正义定义为:“每个人都必须在国家里执行一种最适合他天性的职务,正确的分工乃是正义的影子,心灵的各个部分(理智、激情、欲望)各起各的作用,领导的(理智)领导着,被领导的(激情、欲望)被领导着[1](P154) 3.2“哲学王”思想 柏拉图提出,要改革贵族政治,实现正义的国家——理想国,最根本的条件和途径就是哲学家当国王。实现哲学王的目的是让有知识的奴隶主贵族掌握国家最高权力。 3.3城邦及其理想国家的制度 柏拉图认为一个国家一定是智慧的、勇敢的、节制的和正义的,这几种美德之间应该形成一定的关系,即智慧成为占统治地位的因素,勇敢和节制服从智慧的指导,他们分别代表统治者、护卫者、劳动者,这3种人各就其位,各尽其责,3种美德以及城邦中的3个等级之间的这种关系就是正义之所在,这就是一个正义的国家。在这个国家中任何人不得拥有任何私有财产,实现共产制度,取消家庭,实行共妇、共子,不准把公有的东西说成“这是我的”。 4.柏拉图关于人的学说 4.1关于人的等级性的思想 柏拉图认为,人的灵魂由理性、意志和情欲3个部分组成,相应地,人具有智慧、勇敢、节制3种品德。他把全社会的人分成金、银、铜铁3类,各类人皆具有相应的品德和职能。第l类人是用金子做成的,通晓“善”的理念,具有智慧的品格,有更多的闲暇去掌握治国的知识和才能,是国家的统治者。第2类人是用银子做成的,其品格是勇敢和意志,应担当保卫国家的重任。第3类人是用铜铁做成的,其品格是节制,他们处于社会最下层,是农民、商人和手工业者,为国家提供产品。同时柏拉图也相信有时不免金父生银子,银父生金子。金银父生铜铁子,铜铁父生金银子,那么就应当把他们放到恰如其分的位置上去,如果农民工人的后辈中间发现其天赋有金有银者,他们就要重视他,把他提升到护卫者或辅助者中间

理想国读书笔记

《理想国》读书笔记 前言: 阅读了商务印书馆1986年8月第一版的《理想国》和光明日报出版社2006年6月出版的《理想国》,以第一本书为主。译书分为十卷。全文通过苏格拉底与格劳孔、克法洛斯等人对话的形式展开。 译序: 通篇大义,在于介绍苏格拉底一生学术发展的简单过程和理想国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苏格拉底壮志雄心的幻灭时期,这个期间对他影响最大的是苏格拉底之死,在这个时期他对民主政体产生了极大的厌恶。第二个部分是苏格拉底创建雅典学园时期,在这个时期,苏格拉底重新建立了自己的政治信念,并且写出《理想国》这样的巨著。第三个部分是讲述理想国的深远影响,理想国出笼后即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很多国家乃至城邦的统治者视其为瑰宝,被后人誉为震古烁今之书。 第一卷: 色拉叙马霍斯认为“正义不是别的,就是强者的利益。”“不正义比正义更有利,更能够在现实社会中如鱼得水,”所以说正义是为强者的利益服务的,而不正义对一个人自己有好处、有利益。“不正义的人掠夺人们的钱财、剥夺人民的身体和自由,给别人带来恐惧。”而苏格拉底认为正义应该由道德原则来审定,法律是要整合社会各阶级的利益,将正义最大化。色的观点是现实社会的写照,但是色拉叙马霍斯把正义和利益牵扯到一起,是不可能使人信服的,苏格拉底的观点则是理想国中的正统的正义。第二卷: 格劳孔认为“善”有三种,第一种是本身好,不去考虑结果;第二种是过程和结果都好,第三种则是过程不好,结果好。一般人把正义归为第三种,他们图正义带来的名利,可是讨厌正义本身。阿德曼托斯认为,人们赞颂正义,并不是因为正义本身好,而是因为正义带来的名和利;人们谴责不正义者,是惧怕因果报应。苏格拉底认为的正义是第二种,不但过程好,结果也好。 从个人正义过渡到城邦正义,在城邦在各个组成成分中,苏格拉底重点谈到的是护卫者,他将卫士与狗作比喻,认为”两者都应该有敏锐的感觉…昂扬的精神斗志…对敌人凶横,对朋友温和。”这些强调的是他们的天赋品质。 苏格拉底注重教育,主张禁止宣扬神的秽迹,禁止将神说成是变化不定的幻像。总之,神代表正义,任何亵渎神的文字都不应该成为对城邦守护者的教育素材。 然而,苏格拉底过分关注对城邦里的居民造成不良影响的事物,采取净化这种极端的措施,强迫改变居民的精神世界与思想认知。这种净化的措施与秦始皇焚书坑儒无异,会极大地限制居民的创造性,不利于城邦的持续发展。 第三卷: 开篇谈到死亡与地狱,苏格拉底认为不应该渲染对地狱的恐惧,不应该渲染英雄的悲哀,应该使教育素材中英雄们有节制的美德。史诗之中,关于纵欲的描写都应该被删除。苏格拉底对于欲望的说法,

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教育思想

柏拉图<理想国>的教育思想 关键词:柏拉图;理想国;教育思想 摘要: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在其著作理想国$中阐述了对教育问题的诸多构想,表达了深刻的教育理念,包括对儿童教育的重视,对教育内容的严格选定以及对人的天赋的注重,这些思想对当代中国的教育制度完善具有借鉴意义 柏拉图是古希腊一位影响深远的伟大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撰写了大量有关办学、教书、育人、伦理、法律、宗教等方面的著作)其中最有影响的该属《理想国》了,就教育而言,柏拉图提出了他自认为理想的完整教育体制构想)他的学前教育观、终身教育观、音乐与体育教育观、国家教育观等思想对古希腊及后世的教育均产生 了重要的影响) 一$学前教育观 在西方教育史上柏拉图是第一个提出学前教育思想.. “生物,在幼小柔嫩的阶段,最容易接受陶冶,你要把他塑成什么形式,就能塑成什么形式”!’因此,柏拉图特别重视对儿童和年轻人的教育!在柏拉图看来,讲给孩子的故事要经过严格的审查,鼓励母亲和保姆给孩子讲已审定的故事,塑造孩子健康的心灵!不应当将神描写得丑恶不堪,并且把这样的故事讲给儿童和年轻人听!诸神之间的明争暗斗,钩心斗角,宙斯把混合的命运赐予凡人,特洛亚 的战争故事,这些都不当讲给孩子听!&神是善的原因,而不是一切事物之因’,神只会为恶而惩罚!儿童最初接受的故事应是最优美高尚的故事!他认为人的初始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对儿童的教育开始得越早越好)尤其对那些性格尚未定型的孩子而言,对好的总是会容易留下深刻的印象)柏拉图认为,一个人从小受教育的方向,往往能影响他以后发展的方向,甚至也能决定他将来的目标方向)他们的头脑在早期所接受的一切东西都将是很难遗忘或更改的)所以柏拉图认为对孩子们早期的教育应该是从美好的道德熏陶开始). 三$终身教育观 柏拉图最早提出人工作后还需要有继续受教育的思想)柏拉图 认为,教育是终身的,应贯穿于人的一生) 柏拉图在 #理想国$中提出分阶段的终身教育模式!7 岁之前的儿童用适合的故事和游戏引导他们的兴趣陶冶性情!7岁之后进入学校接受文化课程的培养和体育项目 的锻炼!!" 20岁接受第一次选拔,理性高超者得以继续深造, 理性平凡,但是有军事天赋的人将接受培养成为军人30 岁接受第二次选拔,用辩证法考试他们,之后15年的时 间,让他们进行实践,积累治国经验! !那些年满50岁,在实际工作和学习的一切方面都 以优异成绩通过了考试的人必须接受最后的考验,即要 用善的理念武装自己,改造自己的灵魂,从而在晚年更 好地管理好国家$公民个人和他们自己)所以,他要求人 们在剩下的人生岁月里,还要用大部分的时间来研究哲 学,这样一边学习,一边工作,直到培养出像他们那样的 继承人,才可以辞去职务,进入乐土为止) 终身教育的理念适合于任何的时代,尤其是当代知 识爆炸和信息渠道多元化的今天, 知识的老化现象日益

理想国梗概

理想国梗概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此书是讲一次节日后,柏拉图的老师苏格拉底被请到朋友家,和一群朋友的对话。柏拉图的书里自己没出过场,大部分是假托别人的话,苏格拉底是被用的最多的。苏格拉底自己留下来的东西不多,很难说哪些是苏自己的观点,哪些是柏拉图的。6部的话题大概是这么分布的: 1部:苏格拉底这位朋友家是位富商,不过他的本钱是继承其父的,也就是说这是位富二代,所以开篇大家就开始聊何为公正的问题,有人说公正就是帮助朋友和加害敌人(朋友和敌人怎么定义区分啊混蛋)有人说,公正是强者定义的谁拳头硬谁就公正(好愤青啊),柏拉图举了一堆反例把他们全驳倒了,按照他们说的模式演绎下去发下那种社会是没法维持的,比如一群人以为非公正才能获得优势战胜公正的人,但是这群人自己首先就没法合作,必然分崩离析。苏格拉底似乎更赞成某种分工论,每个人,每个部分完成它该做的事情,就是公正和谐的,但这个问题远没解决,很多定义没有理清(比如什么叫每个人该做的事),讨论进入下一部。 2部:这部很长,实际上是从讨论个人的公正过渡到讨论国家层面的公正。接着上一部讨论,有人扔出一个魔戒故事(托尔金写魔戒的原型吧)说有一个牧童因为奇遇获得一枚至尊魔戒,可以隐身,那么他可以为所欲为不受惩罚了,这时候,公正对他还有意义吗真正公正的人在社会上是不是吃亏的很多人表面上夸公正是不是内心其实很虚伪 这当然是个到现在都没解决的问题,苏格拉底也知道这个问题太难,于是他绕了个弯子,说我们不如换个方向,先讨论一个形成中的国家应该是什么样的,当我们从整个国家社会层面上有了深入理解,个人层面的公正也就被解释了,于是大家开始讨论理想的国家什么样(也就是本书的命名原因)首先,大家讨论国家需要的最基本的东西,比如粮食,建筑,衣服等,这些需要人生产,这里大家达成一个共识,分工专业化比个人做所有事情效率高所以更好(资本主义萌芽)然后,各种更高层次的需要导致新的职业,比如商人,艺术家,医生,然后是最高层面,国家和国家间会抢夺和战争,所以需要士兵和统治者,柏拉图这里把他们归为一类人“卫士”,这个阶层因为是主要政治力量,所以这些人的情况也是全书讨论核心,此部各章讨论卫士应有的状况。 比如,卫士的性格是什么样的,该接受什么教育,职责和性格是什么,柏拉图提出的要求类似于今天国家对理想军人的要求(大家都军训过该明白吧)不过有些特殊地方,就是不准卫士看虚构的故事,比如荷马史诗,希腊神话什么的,柏拉图觉得这些不是真实的,而是民间为了娱乐编造的,这些神道德败坏,不可理喻,不能用于教育。柏拉图批文艺主要在第五部,但这部里已经初步呈现“把诗人赶出理想国”了,总之,柏拉图这里要求对各种艺术进行严格审核,剔出所有他讨厌的东西,也可以看出作为一名知识分子,他基本不怎么信神的,希腊神话那些东西只是平民的信仰。 兜了一圈,柏拉图把话题兜回来,开始从国家回到最初的个人公正问题。他先是从刚才的讨论中,提取出一个理想的国家应有的四种美德:智慧,勇敢,节制,公正。其中公正很特殊,是用来保证和调剂其他三种美德用的。然后他又说,个人和国家是同样道理,同样包含智慧,勇敢,节制三种因素,并

理想国中的教育思想

理想国中的教育思想 在理想国中,教育问题很重要 “理想国”共十章,第一、二两章讨论公道正义的问题。因为在柏拉图的理想中,国家的建立是为求实现公道正义, 所以这两章概括了全书的主旨, 指出了教育工作的目标。从第二章后半开始, 连续几章谈论教育问题。约略加以划分, 第二章后半和第三章为一组, 讨论卫国者的教育, 也是执政者的初级阶段教育。第五章讨论学前教育和妇女教育。第六章和第七章为一组, 讨沦哲学家的培养, 也就是执政者的高级阶段教育。第四章谈论教育的效能与领导, 还谈及节制、勇敢、睿智、正义诸德的意义。这几章都属论述教育的重要部分。其余第八、九两章谈论政体, 第十章淡论艺术, 和教育的关系也相当密切。足见“理想国”包含着柏拉图教育哲学的全貌。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柏拉图生活的时代,希腊世界正从其“黄金时代”走向衰落,天灾与人祸造成当时希腊经济崩溃,政局动荡,道德沦丧。文明的失落、辉煌不再,使得“城邦重建”成了公元前4世纪的人主要思考的问题,柏拉图在继承苏格拉底思想的基础上,构建出了一个思维上的理想国。柏拉图提出:要么让哲学家拥有统治城邦的权力,要么让统治者成为哲学家,才能建立一个“没有堕落、没有贫穷、没有暴虐、也没有战争的社会”,才能重建城邦的秩序,因为只有“爱智”的哲学家才能认识并拥有最高的“善的理念”,拥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的“知识”,拥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的“德行”,并“通过促进和推崇正义”建立一个“辅助者、生意人和护国者这三种人在国家里各做各的事而不互相干扰”的正义的城邦,而“哲学家”的造就必须通过教育来实现。 于是,在柏拉图看来,重建城邦的首要任务就是通过教育来造就“哲学家”,而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使“哲学家”认识并拥有最高的“善的理念”。 根据柏拉图的“理念论”构成有形事物的理念是事物存在的依据,是永恒不变的。何谓“善的理念”?柏拉图在《理想国》第六卷用“太阳”来比喻它。它“不仅使看见的对象能被看见,并且还使它们产生、成长和得到营养”。物体因为太阳的照耀而被人看见,人的眼睛因为太阳的光线也具有了视物的视力,而

理想国的女性教育观

《理想国》中的女性教育观 韦春莉10111550109 柏拉图的女性教育思想主要表现为“男女平等”教育的理念。具体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承认男女天赋相同;赋予女性与男性平等的教育权利;主张对女性实施与男性同样的教育内容;提出女童应接受与男童一样的早期教育;指出男女可以担任同样的社会职务等重要思想。 (一)承认男女天赋相同是男女平等教育的前提。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认为:“没有任何一项管理国家的工作,因为女人在干而专属于女性,或者因为男人在干而专属于男性。各种的天赋才能同样分布于男女两性。”另一方面,柏拉图指出:“我们所说的禀赋的同异是关连到行业的同异。人的天赋能力有所差别指的是人与人之间而不是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差别。” (二)赋予女性与男性平等的教育权利“男女平等”观的核心价值。 柏拉图基于上述男女具有相同天赋的理念,提出男女平等教育的主张,并赋予女性与男性平等教育的权利。他认为教育的作用是培养城邦的护卫者,而统治者,即哲学王,则是护卫者中最好的、最善于护卫国家和真正关心国家利益的人。为了培养护卫者,应对女子和男子采用两种不同的教育方法,尤其是因为不论女性男性,我们所提供的天然禀赋是一样的。 (三)主张对女性实施与男性同样的教育内容是“男女平等”观的实施。 柏拉图指出对女性教育要采取像男性一样的教育内容,给妇女以同样的培养和训练,即进行音乐和体育教育,这样女子才能与男子一起担任起护卫国家的使命。“我们一向是用音乐和体操教育男子的。那么,为了同样地使用女子,我们一定要同样地用两门功课来教育女子,并且还要给他们军事教育”。 (四)提出女童应接受与男童一样的早期教育是“男女平等”观的体现。 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儿童出生后由国家派专人抚养和教育,教育的内容和方式男女相同,并且符合儿童的天性。对儿童先讲故事,但故事是有所选择的。同时,他还注重对儿童的实践教育。他认为女子和男子整队出征要带上身强力壮的孩子,要他们见识一下将来长大了要做的事。 (五)指出男女应承担相同的职务是“男女平等”教育的社会价值。 柏拉图认为:“一个国家里能够造就这些出类拔萃的女人和男人,还有什么事情比这个更好的吗?”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清醒地看到,柏拉图基于他的男女天赋相同并接受平等教育的观点,主张男女就应该共同担任同样的职务,共同做城邦优秀的男女护卫者。 柏拉图的女性教育思想并不是空穴来风的也不是盲目的空想和幻想。在他的《理想国》中,我们可以看到斯巴达女性的影子,因为在斯巴达,女性与男性一样接受教育并一起出征。所以我们可以说柏拉图的女性教育思想是来源于现实,并服务于现实的。柏拉图在女性教育方面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理论家,而且是一位积极的实践者。但我们在读他的《理想国》的过程中也会感觉到他的女性教育思想的历史局限性: 第一,忽视了女性教育的经验。虽然在理想国中,柏拉图倡导儿童公养公育,为女性提供与男性相同的教育。但是,由于长期以来,男女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女人是男人私有财产的一部分,教育一直是男性的特权,人类在教育中积累的大量经验可以说是关于男性教育的经验。因此,柏拉图要把这种男性教育的经验延伸至女性,就会使女性受教育的经验被忽视,甚至可以说是被抛弃。这样,柏拉图女性教育观所强调的表面上的女性与男性的平等却导致了双方实质上的不平等。 第二,女性在教育过程中处于劣势。即便柏拉图的教育观得以实施,他所设想的教育蓝图也是更适合男性而不是女性的,女性在其中处于劣势。在《理想国》中,柏拉图主张孩子的教育在他们30岁时,根据在20岁时进行第一次挑选出来的人在学习、作战和工作中的表

·+柏拉图《理想国》中的社会分工思想+

柏拉图《理想国》中的社会分工思想 于振勇 摘 要:文章介绍并重新思考了柏拉图《理想国》中的社会分工思想。指出,柏拉图的社会分工思想对于重新认识社会分工的原则与功能、社会分工与社会流动的关系、社会性别与社会分工的关系以及教育对社会分工的影响等问题具有启发意义。 关键词:柏拉图;理想国;社会分工 柏拉图《理想国》一书围绕对正义问题的考察描绘出一种在他看来堪称理想的国家政体类型——王政或贵族政治。(《理想国》445D,以下凡引此书只在括号内注明页码及段落标号,下同。)在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阐述其理想国家模型的过程中搀杂着他的社会分工思想。柏拉图也因此被看作是历史上比较早地具有完善的社会分工观念的思想家之一。尽管柏拉图塑造的理想国家在今天看来是荒唐并且令人难以接受的,但结论的荒唐并不能证明过程或方法的毫无价值。在笔者看来,《理想国》一书作为经典名著,其中存在不少即使在今天看来依然很有价值的思想和方法,重新解读《理想国》,挖掘和思考柏拉图的社会分工思想对我们或许会有新的启发。 一、社会分工的原则与理想国家的职业构成 柏拉图的社会分工思想基于正义的原则。在柏拉图看来,每个人做符合他本性的事情而又不妨碍别人便是正义。(433B——E)这个正义是《理想国》自始至终贯穿着的一个重要观念——正义是国家得以成立的总原则。同时这个原则在柏拉图看来也是社会分工得以可能的总原则。柏拉图认为,国家与个人具有同一性,甚至认为,“当一个国家最象一个人的时候,它是管理得最好的国家。”(462D)所以,存在于城邦中的正义原则也必然体现在个人身上。这样,具有正义观的公民会根据他的本性——个体的能力和自身的特质确定一项最适合他的能够体现他的个性并发挥他最大潜能的工作。由于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每个人的能力不同,“个人性格不同,适合于不同的工作”(371B),由此构成了一个具有较强异质性的职业群体。在柏拉图看来,社会基本阶层有统治者与被统治者(或者称为“金银集团”与“铜铁集团”,见547E)构成。统治者又分为两种。一种是护国者,即士兵或职业军人。一种是社会或国家的管理者,主要指哲学王。被统治者在柏拉图看来属于普通人,是由从事各种一般职业的人组成的,包括农夫、木匠、铁匠、牧羊人、建筑工人、纺织工人、鞋匠等等。(371D ——E) 二、社会分工的功能 由此看来,柏拉图的社会分工实际上是职业分工。在以正义原则组成的城邦中,如何评判这些职业分工对城邦社会所发挥的功能呢? 既然城邦社会是基于正义原则组成的,这个正义原则也是城邦社会分工的总原则,所以,柏拉图坚持以正义原则作为评价社会分工的标准。符合正义原则的社会分工是正义的、好的社会分工。每个人根据其本性从事最适合于他的职业,因而他的优势便能够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都坚持正义原则努力工作,整个社会的运行便是正常的,社会财富便能够达到最大化。反之,如果人们不坚持正义原则,每个人都从事与其本性不相符合的职业,那么社会便会陷入混乱中,并进而导致国家政体类型的变更。柏拉图认为,这样的社会分工是危险的,它会造成国家政体从理想的类型——王政或贵族政治逐步向其余四种不理想的政体类型(544D)演变并最终变成最不正义或最坏的政体类型——僭主政制。笔者认为,柏拉图在此将社会分工与国家的政体类型相联系并且认为社会分工与国家政治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的看法是不符合现实的。事实上,社会分工——尤其是职业分工与国家政治结构之间并不存在那样强的关联,不同政治结构的国家可以存在相同的社会分工结构。同样,具有相同政治结构的国家也可以存在不同类型的社会分工结构。但柏拉图在此处的重要价值在于,他看到了社会分工对社会团结的重要功能。符合正义原则的社会分工在柏拉图那里相当于常态的社会分工,有利于社会的团结。违背正义原则的社会分工则相当于失范的社会分工,会造成社会团结的困难。尽管他没有提出常态的社会分工与失范的社会分工的概念区分,但这并不影响他关于社会分工功能的思想的价值。后来的思想家,譬如亚当·斯密、涂尔干等人则进一步发挥了这一思想。尤其以涂尔干为代表。他在《社会分工论》一书中详细而全面地讨论了社会分工的功能,并提出了常态的社会分工与失范的社会分工的重要区分,由此看来,而柏拉图的上述社会分工思想并

柏拉图《理想国》的教育思想

柏拉图《理想国》的教育思想 摘要:《理想国》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和教育家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代表作。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阐述了他的主要教育思想,例如,重视学前教育,主张国家控制教育,终身教育观,注重幼儿教育,倡导男女平等教育等等。 关键词:柏拉图;理想国;教育思想 柏拉图是古希腊一位影响深远的伟大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撰写了大量有关办学、教书、育人、伦理、法律、宗教等方面的著作。其中最有影响的该属《理想国》了,就教育而言,柏拉图提出了他自认为理想的完整教育体制构想。他关于幼儿教育、终身教育、音乐文艺教育、体育军事教育等思想对古希腊及后世的教育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理想国的宗旨是缔造一个秩序井然至善至美的正义国家。围绕这个宗旨,柏拉图开篇不久就开始讨论什么是正义的国家,而不是什么是正义的人,他从城邦至公民、从上往下、从大往小地理想化地安排了城邦公民的一切,生活、工作、教育及一切。其中我们选取他的教育来解说。 一、学前教育观 在西方教育史上柏拉图是第一个提出学前教育思想。他认为人的初始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对儿童的教育开始得越早越好。尤其对那些性格尚未定型的孩子而言,对好的总是会容易留下深刻的印象。柏拉图认为,一个人从小受教育的方向,往往能影响他以后发展的方向,甚至也能决定他将来的目标方向。他们的头脑在早期所接受的一切东西都将是很难遗忘或更改的。所以柏拉图认为对孩子们早期的教育应该是从美好的道德熏陶开始。

二、教育伦理思想 天赋品德论是柏拉图的整个教育伦理思想的理论基础。因为在人的灵魂中先有善,于是,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就是如何引导人们去认识这个善,而教育的内容就是该用什么在最大程度上去实现这个善。如果我们把柏拉图的整个教育伦理思想看作是一座大厦的话,天赋品德论就是构筑这座大厦的基石。 教育是实现善的理念行之有效的手段,但是,教育实现善的理念不是无中生有,即不是把理念从外向内灌输而是基于天赋品德论的基础上,教育是对人本身所具有的实现善的理解能力的发掘。 三、终身教育观 柏拉图从重视胎教开始,对各阶段教育进行了明确的划分,而且为了造就至善至美的优秀治国人才,他还最早提出人工作后还需要有继续受教育的思想。柏拉图认为,教育是终身的,应贯穿于人的一生。不但如此,他还认为那些年满50岁,在实际工作和学习的一切方面都以优异成绩通过了考试的人必须接受最后的考验,即要用善的理念武装自己,改造自己的灵魂,从而在晚年更好地管理好国家、公民个人和他们自己。所以,他要求人们在剩下的人生岁月里,还要用大部分的时间来研究哲学,这样一边学习,一边工作,直到培养出像他们那样的继承人,才可以辞去职务,进入乐土为止。 终身教育的理念适合于任何的时代,尤其是当代知识爆炸和信息渠道多元化的今天,知识的老化现象日益严重,要求我们的知识储备及时更新,这样才能在竞争中求生存和发展。四、乐育与体育的教育思想 柏拉图特别重视对人的音乐文艺教育和体育教育。他认为教育就是用体操来训练身体,用音乐来陶冶心灵,教育要先教音乐后教体操,将故事包括在音乐里。

《教育理想国》读后感

《教育理想国》读后感 学校: 姓名:

《教育理想国》读后感 暑假里我读了《教育理想国》这本书,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正是赵国忠老师,用不同植物作喻,将中职学生的教育难题一一化解。这让我不禁想起一句话——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洋葱、胡萝卜和西红柿/不相信世界上有南瓜这种东西/他们认为那是一种空想/南瓜不说话/默默地成长着…… 这是德国诗人于尔克·舒比格在《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里的一段有名的诗句。老师用此诗来鼓励这些在中考中被“踢出”普高教育的主儿——解释是没有用的,不服气也是没有用的。只有不断成长,像勇敢的南瓜一样,用果实来证明自己。在很多人眼里,职业教育是失败者的教育。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精于一行、专于一岗的技术工人越来越受到青睐。赵国忠深谙为师之道和师爱的真谛。因为在她的内心深处,已经用她的信任与接纳为每个孩子埋下了希望和目标的种子……老师的期望给学生以希望。有朝一日终会在孩子的心里扎根,发芽,开花,结果。师者父母心,即使自己的孩子是个南瓜,我也觉得他是南瓜中最好的。 在赵国忠老师的笔下,有这么一段生动地描写:暮春初夏时节,在我的学生即将毕业之际,院子里的刺麻苔开花了,一蓬蓬茂密的深绿色枝叶间,乳白、鹅黄、金黄、粉红、大红、紫黑多种,花朵有大有小,或重瓣、或单瓣,簇生于梢头,含露乍开,姹紫嫣红,整个校园都因它而亮丽生动了。这是院墙最好的装饰,我一直被这种美丽繁芜的花朵所陶醉,如今更它被蓬蓬勃勃的绽放所感动。微风吹来,空

气弥漫着缕缕幽香,我不禁发问,如此美丽芬芳的花儿,色泽鲜艳不逊色于玫瑰、月季,气味芳香无愧于芙蓉、水仙,怎地有一个“刺麻苔”的名称?它的学名是什么? 赵国忠老师有一本专著就是《我班有女初长成-“刺麻苔”班成长日记》。 为学生起名“刺麻苔”,这是一个多么不雅的名子啊! 赵国忠老师说她喜欢“刺麻苔”,感觉自己的学生就是“刺麻苔”。因为职业学校的学生个性张扬、满身是刺、桀骜不驯、有着千奇百怪的毛病,却又娇憨、真诚、热情、仗义,让人恨也不是、爱也不能、泯顽不化、割舍不下、最终成为劳动中不怕艰辛、工作里不挑肥拣瘦的“问题学生”。 我似有所悟,也许因为它带刺,也许因为它太好养、太普通,不会讨人喜欢。 但是作为老师,作为老班,他从刺麻苔的身上发现了中职生身上的优良品质——不招摇,只是紧紧地、一蓬蓬地依偎在一起,做最朴实无华的栅栏,从不以为自己没有玫瑰的受欢迎而愧赧,也不认为自己比牡丹卑微而遁形,更不以自己只占据院子角落而认为自己不是花!她一直生活在园子最贫瘠的土地上,却葱葱郁郁、蓬蓬勃勃、争奇斗艳。因此,他才把这些孩子叫做“刺麻苔”,并郑重地宣布:他不仅仅只叫“刺麻苔”,他还有一个美丽高贵的名子——蔷薇。真的,赵国忠对学生的爱是那般真挚、纯粹,不掺杂任何功利的因素,完全爱在骨髓,爱在灵魂深处。在她那里,眼泪是爱,斥责是爱,不理睬

柏拉图与理想国

王太庆:“柏拉图和他的《理想国》” 2006-7-24 23:09:22 阅读25次 今天我讲的内容是柏拉图和他的《理想国》。先讲点题外话,我们为什么要了解柏拉图?大约在两个星期前吧,在北大哲学系,看见一份教育部的文 件,说是规定大学生要读点外国的名著,其中第一本就是柏拉图的《理想国》。 我想,这也是你们请我来讲讲柏拉图《理想国》的原因吧。一个大学生,如 果连柏拉图都不知道,那就有点不够格了。因为柏拉图这个人在历史上影响 非常大,有很大的历史作用。你如果不了解他势必要碰壁,所以我们还是要读 一点他的书,使我们的脑子不是随便跟着别人走,而是能够自己下判断。念世 界名著的主要目的在这。不光是哲学系的人要念,其他的人也应该念念。 我们中国人有一个任务,就是要处理好自己民族文化传统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我们有自己的传统文化,这当然要继承,但我们不能把过去的东西简单地照搬到今天——实际上我们也没有这样做。应该说,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有短处的,历史上的一次次革命,就是对这些东西的否定。近代以来,在西方列强的入侵面前,我们节节败退,老是打败仗。清华就是打败仗的产物,是用庚子赔款退回的部分办起来的。打了败仗怎么办呢?一方面认识到我们的传统要打折扣,因此要“打倒孔家店”;另一方面,就要向西方学习,拿别人的长处补自己的不足。向西方学习,也与清华有关系。当年清华许多人到美国去学习,这些人回来后就成为我们的老师。如果不是向西方学习,恐怕我们还会更落后。对于柏拉图,也要这样对待,好的东西,我们要拿过来,要学习。我的老师,也是清华的毕业生,贺麟先生,提出了一个想法,要把外国好的东西吸收过来。他一辈子都在干这事。学习柏拉图,并不是要跪倒在西方人面前,而是要把他的好的东西吸收过来,为我所用。学习柏拉图,还要经过我们自己的大脑,弄清楚他究竟是怎么回事,有什么好东西,而不是人云亦云。我希望大家以后读书,要多想一想,多研究研究,而不是听别人怎么说。今天,我想把柏拉图的著作给大家做一个介绍,帮助大家去了解、研究。 关于念书,我还想多说两句。念书首先一定要自己念, Republic, 打开书,老老实实地 念。如果你只是前面翻两页后面翻两页,再听听别人怎么说,编起来就可以对这本书说三道四,这就不是那么回事了。还是要像我们中国古人说的,真心诚意,一句一句地念。至于怎么念,则可以借助别人的帮助。今天,我可以把我的经验告诉大家,大家在念的时候就会少费点劲,或者说,费了劲,收获会更大一点。所以,我今天就不重复书里头可以念到的东西,主要讲讲书里面没有的内容。下面就回到正题。 柏拉图在西方是非常重要的哲学家。一直到今天,西方哲学家,有的是直接从他出发,用我们中国话说,就是师傅带徒弟,一代一代往下传;有的与他站的角度不一样,受到他的学说的刺激产生了新的学说,甚至还有的想否定柏拉图的学说。一正一反,都是在发展柏拉图的学说。所以说,柏拉图在西方哲学史上,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和作用。 在我们所能看到的西方哲学家著作中,柏拉图的著作保存最多。这与当时的社会有点关系。没有人说要禁止柏拉图,要烧他的书。同时,柏拉图组织了一个学术团体,叫“学园”(Ac ademy),形成了学派。他的学生把他的著作当作传家宝,一代一代往下传,先是手工抄在羊皮纸上,后来变成了印刷品。那么,是不是这些著作都是柏拉图写的呢?有人表示怀疑。怀疑也是对的。我想有些部分,可能不是柏拉图亲笔写的,而是他的学生的东西,放到里面了,后人就误以为是他的。总之,有一个时期,专门进行了辨伪,看看那些是赝品。19世纪,人们对柏拉图的著作一篇一篇地进行研究,并对怀疑的理由一条一条地考察。怀疑的理由是什么呢?因为有人认定有一个柏拉图风格,柏拉图的学说是一整套的完整的封闭体系。拿

《理想国》导读2019

本文内容详情如下: 1.1 1 在和斯巴达战争之前,雅典的政体是(A)。 A、民主制 B、独裁制 C、君主制 D、寡头制 2 公元前399年,(B)被以“败坏青年”和“不虔诚”的罪名处死。 A、柏拉图 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D、亚西比德 3 柏拉图是雅典人。(√) 4 阿卡德米学院在柏拉图死后没多久就消失了。(×) 1.2

(D)不属于《俄瑞斯忒亚》三部曲。 A、《阿伽门农》 B、《奠酒人》 C、《欧墨尼得》 D、《美诺》 2 《理想国》是对话体。(√) 1.3 1 《理想国》的主题是(C)。 A、和平 B、审美 C、正义 D、友善 2 阿喀琉斯代表的德性是(B)。 A、虔敬 B、勇敢 C、节制

D、智慧 3 《理想国》中正义首先是指(C)。 A、政治制度 B、政治思想 C、生活方式 D、生活情感 4 特洛伊城信奉的神是赫拉。(√) 5 阿里斯托芬的《云》在古希腊的戏剧节上获得过大奖。(×)6 《理想国》里所有的人物都是真实存在的。(√) 1.4 1 剑桥学派注重(A)。 A、语境 B、文本 C、哲理 D、人物

2 讲《理想国》可运动的解释方式有(BCD)。 A、理性的解释 B、哲学史的解释 C、施特劳斯派 D、剑桥学派 3 施特劳斯派特别注意文本。(√) 1.5 1 《理想国》的译名是由(C)学者定的。 A、中国 B、美国 C、日本 D、韩国 2 《理想国》被译为“国家篇”,可能是受(C)影响。 A、英文 B、法文 C、德文

D、日文 3 Politeia可翻译为政制。(√) 2.1 1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作者是(B)。 A、荷马 B、修昔底德 C、柏拉图 D、苏格拉底 2 《理想国》对话发生在(D)期间。 A、三十僭主 B、罗马帝国 C、希波战争 D、伯罗奔尼撒战争 3 斯巴达是海洋性国家。(×)

论文柏拉图《理想国》的教育思想评述

柏拉图《理想国》的教育思想评述 四川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xxx 摘要:柏拉图不仅是古希腊哲学家,也是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其名著《理想国》更是蕴涵着丰富的、迄今仍熠放着启示光芒的教育思想,它对于我国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中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的解决颇有启迪意义。所谓理想国,是柏拉图推理出的一个充满正义和美德的国家,这个国家由立法统治者,国家护卫军,普通劳动民三个阶级组成。 关键词:柏拉图《理想国》教育思想 绪论: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结合历史经验和自己的天才设想, 设计了一套理想的社会制度,提出了一个理想王国的构架,其中 包括构成这个社会主体的人应该是怎样的:统治者、护卫者与第三等级(工人、农民、商人)的地位和相互关系。柏拉图设想的《理想国》的政制是由哲学王依据宪法进行统治城邦,理想国哲学王和护卫者必须通过教育培养才能产生。此外,还规定了教育目的、教育体制等。因此,柏拉图不失为古代西方伟大的教育家之一。 正文: 一、柏拉图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 柏拉图“理想国”的宗旨就是要缔造一个秩序井然至善至 美的正义国家,他认为国家就是放大了的个人,个人就是缩小了

的国家,如同人的灵魂具有理性、意志和欲望三个部分一样,最理想的国家也应由相应的三个等级组成。柏拉图的哲学思想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即早期、中期和晚期。早期的柏拉图在认识论上是一个唯理性主义者。他热衷于探求超出可感个体事物之上的永恒理念。希望从具体的个别事例中归纳出具有共性和普遍性的东西,通过分析与综合,归纳和演绎,使人的认识从个别上升到一般,从现象上升到本质,最后获得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柏拉图从中期开始广泛研究哲学问题,在苏格拉底和毕达哥拉斯学派理论的双重影响下,建立了属于自己的认识论、本体论、辩证法体系以及国家学说。这个时期是他哲学的成熟时期。晚期的柏拉图主要是对自己前期的哲学思想作批判、修正和补充。 柏拉图的哲学本体论是“相”论,它同时也是柏拉图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和理论。每一个具体事物都有其名,凡是同名的事物都有其共性,这一共性是具体事物依据的原理和存在的根据, 如具体的好人好事,都以“善”这一“相”为原形,美人美事,都复有一“美”相,即“美”之身。其实,这里的“相”论与柏拉图把世界分为现象世界和理念世界的阐述是一致的。在认识论上,柏拉图由他的哲学观出发,认为对每一具体事物的认识所得到的仅仅是意见,而不是知识。因为个别事物生灭无常,永远处于变动之中,只有对“相”的认识才是正确的认识。人所运用的认识能力因认识对象不同而不同,依靠想像能力得到的仅仅是幻觉,依 靠信念得到的仅仅是常识,幻觉和常识都属于意见,不具有普遍

杂谈《理想国》中的教育理念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sj.com/doc/8613156282.html, 杂谈《理想国》中的教育理念 作者:陈瑾瑜 来源:《速读·中旬》2019年第11期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西方哲学方面的书籍,读起来时甚是仔细。这本书不仅详细记载了古希腊的经济、政治、文化,更以对话体的形式完整地表达了柏拉图的哲学见解和政治理想。柏拉图在书中把国家分为三种体系:一是受过严格哲学教育的统治阶层,二是保卫国家的战士阶层,三是平民阶层,最高统治者是富有智慧的哲学王。柏拉图非常重视教育问题,他为理想国设定的很多规矩、礼仪、道德,但没有提及制定成法律,而是寄希望于通过从小时候开始的教育来引导人的行为。正如书中所说:“一个人从小所受的教育把他往哪里引导,能决定他后来往哪里走。”可见,《理想国》不是简简单单的一本如其书名的政治著作,更是一部教育著作。 在《理想国》构建的城邦里,作为守护这座城邦的人——护卫者,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培养这样一个重要的群体需要更多的时间,书中以“最多的知识和训练”来培养他们。 首先,要选择有天性基础的人,天性即天赋,要有护卫者的质地,要把爱好、智慧和刚烈、敏捷这些品质结合起来之后,才进行对后天的培养。从教育的内容上看:第一,有选择性,要选择善的、真的、积极的故事,排除恶的、假的内容;第二,有序性,先进行教音乐后教体操,教音乐以使其心灵达到对美的爱,教体操已达到身体健康、锻炼心灵的激情部分。从教育方法上看,運用讲故事的方法,鼓励孩子们要模仿就模仿与他们专业有关的人物,模仿那些勇敢、节制、虔诚、自由的人物,不要模仿坏人和鄙夫。当然,前提是故事的内容需要经过精心选择的。此外,在培养的过程中要注意加强监督,进行考察。 教育过程中,书中尤其强调早期教育,在此期间要重视教育内容的选择。“凡事开头最重要,特别是生物,在幼小柔嫩的阶段,最容易接受陶冶,你要把他铸造成什么形式,就能铸造成什么形式”。好的故事铸造他们的心灵,要排除丑恶的假的故事,因为它先入为主,早年接受的见解总是根深蒂固,不容易改变。有些好的故事从小就应该讲给他们听。柏拉图提出“儿童阶段,文艺教育最关紧要,节奏与和谐浸入了他们的心灵深处”。 然而,通过仔细阅读,我发现我并不赞同书中的不少观点。柏拉图觉得:为加强思想统治,应该不惜控制所有艺人,阻止他们不论在绘画或雕刻作品里,还是建筑或任何艺术作品里描绘邪恶、放荡、卑鄙、龌龊的坏精神,“哪个艺人不肯服从,就不让他在城邦中存在下去”。但是我认为,世界上善与恶、美与丑、正义与邪恶,都是相对应而存在的。因为有恶,人们才可以感受到善;因为有丑,人们才能体会到美;因为邪恶的存在,人们才会追求正义。摒弃一切反面的食物只保留正面是不可能做到的,追求极端只会适得其反。无论是艺术还是思想,都只

《理想国》导读2019尔雅答案100分

。。。。。。。。。。。。。。。。。。。。。。。。。。。。。。。。。。。。。。。。。。。。。。。。。。。。。。。。。。。。。。。。。。。。。。。。。。。。。。。。。。。。。。。。。。。。。。。。。。。。。。。。。。。。。。。。。。。。。。。。。。。。。。。。。。。。。。。。。。。。。。。。。。。。。。。。。。 1.1 1 在和斯巴达战争之前,雅典的政体是(A)。 A、民主制 B、独裁制 C、君主制 D、寡头制 2 公元前399年,(B)被以“败坏青年”和“不虔诚”的罪名处死。 A、柏拉图 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D、亚西比德 3 柏拉图是雅典人。(√) 4 阿卡德米学院在柏拉图死后没多久就消失了。(×) 1.2 1

(D)不属于《俄瑞斯忒亚》三部曲。 A、《阿伽门农》 B、《奠酒人》 C、《欧墨尼得》 D、《美诺》 2 《理想国》是对话体。(√) 1.3 1 《理想国》的主题是(C)。 A、和平 B、审美 C、正义 D、友善 2 阿喀琉斯代表的德性是(B)。 A、虔敬 B、勇敢 C、节制 D、智慧

3 《理想国》中正义首先是指(C)。 A、政治制度 B、政治思想 C、生活方式 D、生活情感 4 特洛伊城信奉的神是赫拉。(√) 5 阿里斯托芬的《云》在古希腊的戏剧节上获得过大奖。(×)6 《理想国》里所有的人物都是真实存在的。(√) 1.4 1 剑桥学派注重(A)。 A、语境 B、文本 C、哲理 D、人物 2

讲《理想国》可运动的解释方式有(BCD)。 A、理性的解释 B、哲学史的解释 C、施特劳斯派 D、剑桥学派 3 施特劳斯派特别注意文本。(√) 1.5 1 《理想国》的译名是由(C)学者定的。 A、中国 B、美国 C、日本 D、韩国 2 《理想国》被译为“国家篇”,可能是受(C)影响。 A、英文 B、法文 C、德文 D、日文

理想国梗概精选版

理想国梗概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此书是讲一次节日后,柏拉图的老师苏格拉底被请到朋友家,和一群朋友的对话。柏拉图的书里自己没出过场,大部分是假托别人的话,苏格拉底是被用的最多的。苏格拉底自己留下来的东西不多,很难说哪些是苏自己的观点,哪些是柏拉图的。6部的话题大概是这么分布的: 1部:苏格拉底这位朋友家是位富商,不过他的本钱是继承其父的,也就是说这是位富二代,所以开篇大家就开始聊何为公正的问题,有人说公正就是帮助朋友和加害敌人(朋友和敌人怎么定义区分啊混蛋)有人说,公正是强者定义的谁拳头硬谁就公正(好愤青啊),柏拉图举了一堆反例把他们全驳倒了,按照他们说的模式演绎下去发下那种社会是没法维持的,比如一群人以为非公正才能获得优势战胜公正的人,但是这群人自己首先就没法合作,必然分崩离析。苏格拉底似乎更赞成某种分工论,每个人,每个部分完成它该做的事情,就是公正和谐的,但这个问题远没解决,很多定义没有理清(比如什么叫每个人该做的事),讨论进入下一部。 2部:这部很长,实际上是从讨论个人的公正过渡到讨论国家层面的公正。接着上一部讨论,有人扔出一个魔戒故事(托尔金写魔戒的原型吧)说有一个牧童因为奇遇获得一枚至尊魔戒,可以隐身,那么他可以为所欲为不受惩罚了,这时候,公正对他还有意义吗真正公正的人在社会上是不是吃亏的很多人表面上夸公正是不是内心其实很虚伪 这当然是个到现在都没解决的问题,苏格拉底也知道这个问题太难,于是他绕了个弯子,说我们不如换个方向,先讨论一个形成中的国家应该是什么样的,当我们从整个国家社会层面上有了深入理解,个人层面的公正也就被解释了,于是大家开始讨论理想的国家什么样(也就是本书的命名原因)

理想国 的教育思想及其影响

作为西方早期伟大的思想家,柏拉图对后世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尤其是他的代表作《理想国》更是为西方学人推崇,研究者甚众且成果颇丰。本文拟从教育思想方面,评析柏拉图在该书中的有关论述,并探讨今日西方教育思想之成因。 柏拉图生活在雅典城邦由盛转衰时期,他目睹了当时雅典的内忧外患。身处乱世,历经动荡,他一度想从政的理想幻灭了,但是他仍然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治国计划纲要,试图找到一个理想国家的模式,以挽救希腊城邦的颓势。在这种情况下,柏拉图写作了《理想国》。在书中,他呼吁必须“推崇真正的哲学,使哲学家获得政权,成为政治家,或者政治家奇迹般地成为哲学家,否则人类的灾祸是无法避免的。”对于这一点,他深具自信,并以严密的逻辑进行了翔实的论证。 柏拉图展幵论证的起点范畴是“正义”和“不正义”。在他看来,“正义”就是“有自己的东西干自己的事情”。国家的正义指的是“每个人必须在国家里执行一种最适合他天性的职务",由正义而产生了节制、勇敢、智慧等品质,这样城邦才能井然有序、保持稳定。而国家和个人是相类似的,国家分成三部分(统治者、被统治者和辅助者、个人也相应地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理性、激情和欲望)。“个人的正义”的含义是一个人“自身内的各种品质在自身内各起各的作用”,并且“使所有这些部分由各自分立而变成一个有节制的和谐的整体",“达到自己主宰自己,自身内秩序井然,对自己友善”。而“不正义”则是指国家中的三种人、个人心灵中的三个部分之间的“争斗不和、相互之间管闲事和相互干涉”,“一切的邪恶,正就是三者的混淆和迷失”。简言之,“正义”是柏拉图建立一个理想国家的原则,在每个人各司其职的前提下,形成有秩序、和谐的城邦。而柏拉图认为一个国家要最大可能地接近正义的标准,接近理想状态,就必须依靠哲学家来治理,因为他们是“那些眼睛盯着真理的人”,“是能把握永恒不变事物的人",他们爱智慧、勇敢、节制、公正,只有这样的人,才可以把国家托付给他们。 那么哲学家是如何产生的呢?这势必涉及教育的问题。柏拉图的教育主张是以对人的心灵、天赋的了解和分析为基础的。 柏拉图认为人的心灵分为三个部分:理性、欲望和激情。理性是“人们用以思考推理的”部分,欲望是“人们用以感觉爱、饿、渴等等物欲之骚动的,……亦即种种满足和快乐的伙伴”,激情则是介于两部分之间的一种。当这三部分能够保持节制和协调时,个人就会自己主宰自己。而人的这三部分并非天生就能够保持平衡的,“靠理智和正确信念帮助,由人的思考指导着的简单而有分寸的欲望,则只能在少数人中见到,只能在那些天分最好且又受过最好教育的人中间见到。”而一般的人,则不是灵魂中较好的部分控制较坏的部分,就是灵魂中较坏的部分控制较好的部分。 那么柏拉图所^说的天分又是什么呢?柏拉图认为,人的天赋是有很大差异的,“虽然一土所生,彼此都是兄弟,但是老天在铸造他们的时候,在有些人身上加入了黄金,这些人因而是最可宝贵的,是统治者;在辅助者(军人)身上加入了白银。在农民以及其它技工身‘上加人了铁和铜,但是又由于同属一类,虽则父子天赋相承,有时不免金父生银子,银父生金子,错综变化,不一而足。所以上天给统治者的命令最重要就是要他们做后代的好护卫者,要他们极端注意在后代灵魂深处所混合的究竟是哪一种金属。如果他们的孩子心灵里混入了一些废铜烂铁,他们决不稍存姑息,应当把他们放到恰如其分的位置上去,安置于工人农民之间;如果农民工人的后辈中间发现其天赋中有金有银者,他们就要重视他,把他提升到护卫者或辅助者中间去。”从柏拉图上面这一段话.我们可以确知几点: 首先,柏拉图认为人的天赋是有很大差异的,每个人生而各异。 其次,他提出不同天赋的人应做不同的事,担当不同的职务。天赋好的人应占据较髙的职位。据此,他反对世袭论,也反对极端的遗传决定论。以前有人把柏拉图说成是遗传决定论的始祖,这种说法曲解了柏拉图的本意,至少是未能完整地理解柏拉图的思想。 再者,柏拉图重视人的理性,认为知识是美德的基础。这就为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具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