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数值计算方法》课程设计报告

《数值计算方法》课程设计报告

《数值计算方法》课程设计报告
《数值计算方法》课程设计报告

《数据分析方法》课程实验报告

1.实验内容

(1)掌握回归分析的思想和计算步骤;

(2) 编写程序完成回归分析的计算,包括后续的显著性检验、残差分析、Box-Cox 变换等内容。

2. 模型建立与求解(数据结构与算法描述)

3.实验数据与实验结果

解:根据所建立的模型在MATLAB 中输入程序(程序见附录)得到以下结果: (1)回归方程为:123.45260.49600.0092Y X X ∧

=++

说明该化妆品的消量和该城市人群收入情况关系不大,轻微影响,与使用该化妆品的人数有关。

2σ的无偏估计:2 4.7403σ= (2)方差分析表如下表: 方差来源

自由度

平方和 均方 F 值

p

回归(R ) 2 53845 26922 56795 2.28 误差(E ) 12 56.883 4.703 总和(T ) 14

53902

从分析表中可以看出:F 值远大于p 的值。所以回归关系显著。 复相关20.9989R =,所以回归效果显著。

解:根据所建立的模型,在MATLAB 中输入程序(程序见附录)得到如下结果: (1)回归方程为:1257.9877 4.70820.3393Y X X ∧

=-++

在MTLAB 中计算学生化残差(见程序清单二),所得到的学生化残差r 的值由残差可知得到的r 的值在(-1,1)的概率为0.645,在(-1.5,1.5)的概率为0.871,在(-2,2)之间的概率为0.968.

而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取值在(-1,1)之间的概率为0.68,在(-1.5,1.5)之间的概率为0.87,在(-2.2)之间的概率为0.95,所以相差较大,所以残差分析不合理,需要对数据变换。

取λ=0.6进行Box-Cox 变换()

ln ,01

,0Y Y Y λλλλλ

=??

=?-≠?

? 在MATLAB 中输入程序(见程序代码清单二)

取0.6λ=,所以得到r 的值(r 的值见附录二)其值在(-1,1)之间的个数大约为20/31=0.65,大致符合正态分布,所以重新拟合为:0-11.7736β=1 1.1478

β=20.0969β=

拟合函数为:12-11.7736 1.14780.0969Y X X ∧

=++ 通过F 值,R 值可以检验到,回归效果显著

(3)某医院为了了解病人对医院工作的满意程度Y 和病人的年龄1X ,病情的严重程度2X 和病人的忧虑程度3X 之间的关系,随机调查了该医院的23位病人,得数据如下表:

(1) 拟合线性回归模型0112233Y X X X ββββε=++++,通过残差分析与考察

模型及有关误差分布正态性假定的合理性;

(2) 若(1)中模型合理,分别在2

()()i R p α,()p ii C ,()p iii PRESS 准则下选择最

优回归方程,各准则下的选择结果是否一致?

(3) 对0.10E D αα==,用逐步回归法选择最优回归方程,其结果和(2)中的

数否一致?

(4) 对选择的最优回归方程作残差分析,与(1)中的相应结果比较,有何变

化? 习题2.6

解:(1)回归参数的β的最小二乘估计为:1()T T X X X Y β∧

-=。 在MATLAB 中输入程序(见程序代码清单二)可得: 0-57.9877β=,1 4.7082β=,2 0.3393β=

所以回归方程为: 1257.9877 4.70820.3393Y X X ∧

=-++

对数据做Box-Cox 变换,(由于λ的取值在能力范围不好确定,所以经测试,取λ=0.6进行Box-Cox 变换()

ln ,0

1,0Y Y Y λλλλλ

=??

=?-≠?

? 在MATLAB 中输入程序(见程序代码清单二)

取0.6λ=,所以得到r 的值(r 的值见附录二)其值在(-1,1)之间的个数大约为20/31=0.65,大致符合正态分布,所以重新拟合为:0-11.7736β=1 1.1478

β=20.0969β=

拟合函数为:12-11.7736 1.14780.0969Y X X ∧

=++ 通过F 值,R 值可以检验到,回归效果显著 习题2.9

解:根据所建立的模型,在MATLAB 中输入程序,得到以下结果: (1) 所得到的回归方程为:123162.8759 1.21030.66598.610Y X X X =--- (2) 所得到的学生化残差见附录,通过对残差的分析,很明显不符合正态分布所以(1)

中所建立的模型不合理。

4.程序代码清单: 习题2.4

x=[1 274 2450 1 180 3254 1 375 3802 1 205 2838 1 86 2347 1 265 3782 1 98 3008 1 330 2450 1 195 2137 1 53 2560 1 430 4020 1 372 4427 1 236 2660 1 157 2088 1 370 2605]; y=[162 120 223 131 67 169 81 192 116

55

252

232

144

103

212];

n=15;p=3

b=inv(x'*x)*x'*y

h=x*inv(x'*x)*x';

sse=y'*(eye(n,n)-h)*y

d2=1/(n-p)*y'*(eye(n,n)-h)*y

sst=y'*(eye(n,n)-(1/n)*ones(n,n))*y ssr=y'*(h-1/n*ones(n,n))*y

msr=ssr/(p-1)

mse=sse/(n-p)

f=msr/mse

r2=1-sse/sst

习题2.6

x=[1 8.3 70

1 8.6 65

1 8.8 63

1 10.5 72

1 10.7 81

1 10.8 83

1 11.0 66

1 11.0 75

1 11.1 80

1 11.

2 75

1 11.3 79

1 11.4 76

1 11.4 76

1 11.7 69

1 12.0 75

1 12.9 74

1 12.9 85

1 13.3 86

1 13.7 71

1 13.8 64

1 14.0 78

1 14.

2 80

1 14.5 74

1 16.0 72

1 16.3 77

1 17.3 81

1 17.5 82

1 17.9 80

1 18.0 80

1 18.0 80

1 20.6 87 ];

y=[10.3

10.3

10.2

16.4

18.8

19.7

15.6

18.2

22.6

19.9

24.2

21.0

21.4

21.3

19.1

22.2

33.8

27.4

25.7

24.9

34.5

31.7

36.3

38.3

42.6

55.4

55.7

58.3

51.5

51.0

77.0];

n=31;p=3;

b=inv(x'*x)*x'*y;

h=x*inv(x'*x)*x';

sst=y'*(eye(n,n)-(1/n)*ones(n,n))*y sse=y'*(eye(n,n)-h)*y

mse=sse/(n-p)

ssr=y'*(h-1/n*ones(n,n))*y

msr=ssr/(p-1)

f=msr/mse

r2=1-sse/sst

for i=1:n

a=h(2*(i-1)+i)

end

t=sqrt((mse-mse*a))

q=y-(-57.9877+4.7082*x(:,2:2)+0.3393*x(:,3:3)) r=q/t

程序三

x=[1 8.3 70

1 8.6 65

1 8.8 63

1 10.5 72

1 10.7 81

1 10.8 83

1 11.0 66

1 11.0 75

1 11.1 80

1 11.

2 75

1 11.3 79

1 11.4 76

1 11.4 76

1 11.7 69

1 12.0 75

1 12.9 74

1 12.9 85

1 13.3 86

1 13.7 71

1 13.8 64

1 14.0 78

1 14.

2 80

1 14.5 74

1 16.0 72

1 16.3 77

1 17.3 81

1 17.5 82

1 17.9 80

1 18.0 80

1 18.0 80

1 20.6 87 ];

y=[10.3

10.3

10.2

16.4

18.8

19.7

15.6

18.2

22.6

19.9

24.2

21.0

21.4

21.3

19.1

22.2

33.8

27.4

25.7

24.9

34.5

31.7

36.3

38.3

42.6

55.4

55.7

58.3

51.5

51.0

77.0];

n=31;p=3;

m=0:0.01:1;

y=(y.^m-1)/m

b=inv(x'*x)*x'*y

h=x*inv(x'*x)*x';

sse=y'*(eye(n,n)-h)*y

mse=sse/(n-p)

f=msr/mse

r2=1-sse/sst

for i=1:n

a=h(2*(i-1)+i)

end

t=sqrt((mse-mse*a))

q=y-(-57.9877+4.7082*x(:,2:2)+0.3393*x(:,3:3)) r=q/t

习题2.9

a=[ 1 50 51 2.3 48

1 36 46 2.3 57

1 40 48 2.

2 66

1 41 44 1.8 70

1 28 43 1.8 89

1 49 54 2.9 36

1 4

2 50 2.2 46

1 45 48 2.4 54

1 5

2 62 2.9 26

1 29 50 2.1 77

1 29 48 2.4 89

1 43 53 2.4 67

1 38 55 2.

2 47

1 34 51 2.3 51

1 53 54 2.

2 57

1 36 49 2.0 66

1 33 56 2.5 79

1 29 46 1.9 88

1 33 49 2.1 60

1 55 51 2.4 49

1 29 5

2 2.

3 77

1 44 58 2.9 52

1 43 50 2.3 60]

y=a(:,5:5)

x=a(:,1:4)

n=23;p=4;

b=inv(x'*x)*x'*y

h=x*inv(x'*x)*x';

sst=y'*(eye(n,n)-(1/n)*ones(n,n))*y

sse=y'*(eye(n,n)-h)*y

mse=sse/(n-p)

ssr=y'*(h-1/n*ones(n,n))*y

msr=ssr/(p-1)

f=msr/mse

r2=1-sse/sst

for i=1:n

a=h(2*(i-1)+i)

end

t=sqrt((mse-mse*a))

q=y-(162.8575-1.2103*x(:,2:2)-0.6659*x(:,3:3)-8.613*x(:,4:4)) r=q/t

附录:

习题2.6学生化残差r=

1.3857

1.4578

1.3656

0.1325

-0.2725

-0.3358

-0.1514

-0.2665

0.3002

-0.0740

0.5535

-0.1200

-0.0184

0.2006

-1.2333

-1.4358

0.5614

-1.6275

-1.2451

-0.9648

0.0273

-1.0948

0.2312

-0.8816

-0.5793

1.1303

0.8813

1.2355

-0.6102

-0.7372

2.1526

习题2.9学生化残差r =

-0.0558

-1.1563

0.2408

0.1530

0.4069

-0.6459

-1.3453

-0.1718

-0.7476

0.0609

1.3545

1.1860

-1.3953

-1.6533

1.2882

-0.3350

1.4551

0.7065

-1.1911

0.7166

0.3590

0.5853

0.2236

1.实验内容

(1)掌握主成份分析与典型相关分析的思想和计算步骤;

(2)编写程序完成主成份分析与典型相关性分析的计算;

2.模型建立与求解(数据结构与算法描述)

1.计算样本主成分的步骤:

(1)计算样本协方差矩阵S和相关系数矩阵R:

(2)计算S的特征值和相应的正交化特征向量:,

(3)第K个样本的得分样本方差:

(4)前M个样本主成分的累加贡献率:

(5)选取m(m

以前m个主成分的得分代替原始数据,这样便可达到降低原始数据维数的目的,同时也不致损失原始数据太多信息。

2.计算样本典型变量相关系数的步骤:

(1)计算样本的协方差矩阵:

(2)计算A,B矩阵的特征值和正交化向量

(3)第K个样本典型相关变量为:

3.实验数据与实验结果

习题4.5

解:在MATLAB中输入程序(见附录)

样本相关系数矩阵R为:

1 0.3336 -0.0545 -0.0613 -0.2894 0.1988 0.3487 0.3187 0.3336 1 -0.0229 0.3989 -0.1563 0.7111 0.4136 0.835 -0.0545 -0.0229 1 0.5333 0.4968 0.0328 -0.1391 -0.2584 -0.0613 0.3989 0.5333 1 0.6984 0.4679 -0.1713 0.3128 -0.2894 -0.1563 0.4968 0.6984 1 0.2801 -0.2083 -0.081

2 0.1988 0.7111 0.0328 0.4679 0.2801 1 0.4168 0.7016 0.3487 0.4136 -0.1391 -0.171

3 -0.2083 0.4168 1 0.3989 0.3187 0.835 -0.258

4 0.3128 -0.0812 0.7016 0.3989 1

对应的特征值为:

3.0963 2.3672 0.92 0.7059 0.4984 0.0515 0.1308 0.2299 所以各主成分的贡献率为:

X1 0.387 X5 0.0623

X2 0.2959 X6 0.0064

X3 0.115 X7 0.0163

X4 0.0882 X8 0.0287 前两个主成分的累加贡献率为:0.3870+0.2959=0.6859

各省市按照第一主成分排序,结果如下:

海南河南宁夏西藏广西

广东陕西湖北辽宁江苏

天津内蒙古山西北京四川

福建甘肃上海黑龙江新疆

青海河北吉林浙江湖南

云南山东安徽贵州江西

习题4.10

解:在MATLAB中输入程序(程序见清单二):得到相关系数矩阵R:

1 0.936

2 0.4934

0.9362 1 0.7677

0.4934 0.7677 1

对应的特征值为:

0.4166

0.9091

4 程序清单:

清单一

a=[8.35 23.53 7.51 8.62 17.42 10 1.04 11.21

9.25 23.75 6.61 9.19 17.77 10.48 1.72 10.51 8.19 30.5 4.72 9.78 16.28 7.6 2.52 10.32

7.73 29.2 5.42 9.43 19.29 8.49 2.52 10

9.42 27.93 8.2 8.14 16.17 9.42 1.55 9.76

9.16 27.98 9.01 9.32 15.99 9.1 1.82 11.35

10.06 28.64 10.52 10.05 16.18 8.39 1.96 10.81 9.09 28.12 7.4 9.62 17.26 11.12 2.49 12.65

9.41 28.2 5.77 10.8 16.36 11.56 1.53 12.17 8.7 28.12 7.21 10.53 19.45 13.3 1.66 11.96

6.93 29.85 4.54 9.49 16.62 10.65 1.88 13.61

8.67 36.05 7.31 7.75 16.67 11.68 2.38 12.88

9.98 37.69 7.01 8.94 16.15 11.08 0.83 11.67 6.77 38.69 6.01 8.82 14.79 11.44 1.74 13.23 8.14 37.75 9.61 8.49 13.15 9.76 1.28 11.28 7.67 35.71 8.04 8.31 15.13 7.76 1.41 13.25 7.9 39.77 8.49 12.94 19.27 11.05 2.04 13.29

7.18 40.91 7.32 8.94 17.6 12.75 1.14 14.8

8.82 33.7 7.59 10.98 18.82 14.73 1.78 10.1 6.25 35.02 4.72 6.28 10.03 7.15 1.93 10.39 10.6 52.41 7.7 9.98 12.53 11.7 2.31 14.69

7.27 52.65 3.84 9.16 13.03 15.26 1.98 14.57 13.45 55.85 5.5 7.45 9.55 9.52 2.21 16.3

10.85 44.68 7.32 14.51 17.13 12.08 1.26 11.57 7.21 45.79 7.66 10.36 16.56 12.86 2.25 11.69 7.68 50.37 11.35 13.3 19.25 14.59 2.75 14.87 7.78 48.44 8 20.51 22.12 15.73 1.15 16.61

7.94 39.65 20.97 20.82 22.52 12.41 1.75 7.9

8.28 64.34 8 22.22 20.06 15.12 0.72 22.89

12.47 76.39 5.52 11.24 14.52 22 5.46 25.5];

r=corrcoef(a);

b=eig(r)

for i=1:8

e=b(i)/sum(b)

end

清单二:

a=[60 69 62 97 69 98

56 53 84 103 78 107

80 69 76 66 99 130

55 80 90 80 85 114

62 75 68 116 130 91

74 64 70 109 101 103

64 71 66 77 102 130

73 70 64 115 110 109

68 67 75 76 85 119

69 82 74 72 133 127 60 67 61 130 134 121 70 74 78 150 158 100 66 74 78 150 131 142 83 70 74 99 98 105 68 66 90 119 85 109 78 63 75 164 98 138 103 77 77 160 117 121 77 68 74 144 71 153 66 77 68 77 82 89

70 70 72 114 93 122 75 65 71 77 70 109 91 74 93 118 115 150 66 75 73 170 147 121 75 82 76 153 132 115 74 71 66 143 105 100 76 70 64 114 113 129 74 90 86 73 106 116 74 77 80 116 81 77

67 71 69 63 87 70

78 75 80 105 132 80

64 66 71 83 94 133 71 80 76 81 87 86

63 75 73 120 89 59

90 103 74 107 109 101 60 76 61 99 111 98

48 77 75 113 124 97

66 93 97 136 112 122 74 70 76 109 88 105 60 74 71 72 90 71

63 75 66 130 101 90

66 80 86 130 117 144 77 67 74 83 92 107 70 67 100 150 142 146 73 76 81 119 120 119 78 90 77 122 155 149 73 68 80 102 90 122 72 83 68 104 69 96

65 60 70 119 94 89

52 70 76 92 94 100]; b=a';

r=corrcoef(b);

r11=r(1:3,1:3);

r21=r(4:6,1:3);

r12=r21';

r22=r(4:6,4:6);

R=corrcoef(inv(r11)*r12*inv(r22)*r21) lamda=eig(R);

p=sqrt(lamda)

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篇一:课程设计(综合实验)报告格式 课程设计报告 (20XX--20XX年度第一学期) 名称:题目:院系: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设计周数: 成绩:日期:《软件设计与实践》课程设计计算机系软件设计与实践教学组 20XX年1月14 日 《软件设计与实践》课程设计 任务书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网络爬虫的架构和工作原理,实现网络爬虫的基本框架;2.开发平台采用JDK1.60eclipse集成开发环境。 二、主要内容 1.了解网络爬虫的构架,熟悉网页抓取的整个流程。

2.学习宽度优先和深度优先算法,实现宽度crawler应用程序的编写、调试和运行。 3.学习主题爬行及内容分析技术。 4.实现网络爬虫的基本框架。 三、进度计划 四、设计成果要求 1.要求按时按量完成所规定的实验内容; 2.界面设计要求友好、灵活、易操作、通用性强、具有实用性; 3.基本掌握所采用的开发平台。五、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验收+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于兴隆指导教师:王蓝婧20XX年1月2日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1.目的: 1.1掌握crawler的工作原理及实现方法;1.2了解爬虫架构; 1.3熟悉网页抓取的整个流程及操作步骤; 1.4掌握宽度优先,深度优先算法,并实现宽度crawler 应用程序的编写、调试和运行;1.5掌握主题爬行及内容分析技术;1.6实现一个最基础的主题爬虫的过程;1.7理解pageRank算法,并编程验证;二、设计正文 网络爬虫研究与应用 [摘要]:本文通过对网络爬虫研究的逐步展开,讨论了爬虫的相关概念与技术,并通过实验设计了简单的基于宽度

计算器课程设计报告

课设报告 福建工程学院软件学院 题目:汇编计算器 班级: 1301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日期:

目录 1、设计目的 (3) 2、概要设计 (3) 2.1 系统总体分析 (3) 2.2 主模块框图及说明 (3) 3、详细设计 (4) 3.1 主模块及子模块概述 (4) 3.2各模块详运算 (4) 4、程序调试 (7) 4.1 运行界面分析 (7) 算法分析 (7) 4.2 调试过程与分析 (9) 5、心得体会 (11) 5.1 设计体会 (11) 5.2 系统改进 (11) 附录: (11)

1、设计目的 本课程设计是一次程序设计方法及技能的基本训练,通过实际程序的开发及调试,巩固课堂上学到的关于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进一步熟悉汇编语言的结构特点和使用,达到能独立阅读、设计编写和调试具有一定规模的汇编程序的水平。 2、概要设计 用8086汇编语言编写一个能实现四则混合运算、带括号功能的整数计算器程序。程序能实现键盘十进制运算表达式的输入和显示(例如输入:“1+2*(3-4)”),按“=”后输出十进制表示的运算结果。 2.1 系统总体分析 在8086的操作环境下,该计算器分成输入,数据存储,运算功能,输出几个大模块,实现了使用者使用该计算器时输入一个算式,能让系统进行计算。此计算器的实现功能是基本的数学的四则运算,结果范围在0~65535。 2.2 主模块框图及说明 此流程图简要的表现出了所要实现的功能以及一些功能的大概算法,同时也是我编写的一个总体的框架。 程序流程图说明:通过流程图,可以看出程序运行时,首先输出提示语气,当用户输入后,程序根据所输入内容进行判断,通过判断的结果来决定调用哪个功能模块,首要先要要判断的是否为0-9,“+”“-”“*”“/”这些字符,若不是就会报错,实则根据运算符号调用其功能模块完成运算。最后将运算的结果显示在主频幕上,返回主程序,使用户可以重新输入。

单片机电子时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单片机电子时钟课程设 计实验报告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 总结报告 题目:单片机电子时钟(带秒表)的设计 设计人员:张保江江润洲 学号: 班级:自动化1211 指导老师:阮海容 目录 1.题目与主要功能要求 (2) 2.整体设计框图及整机概述 (3) 3.各硬件单元电路的设计、参数分析及原理说明 (3) 4.软件流程图和流程说明 (4) 5.总结设计及调试的体会 (10) 附录 1.图一:系统电路原理图 (11) 2.图二:系统电路 PCB (12) 3.表一:元器件清单 (13) 4.时钟程序源码 (14)

题目:单片机电子时钟的设计与实现 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课程设计的目的与意义在于让我们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我们综合运用电子课程中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性问题的能力。让我们对电子电路、电子元器件、印制电路板等方面的知识进一步加深认识,同时在软件编程、排错调试、焊接技术、相关仪器设备的使用技能等方面得到较全面的锻炼和提高,为今后能够独立完成某些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开发和设计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课程设计的基本任务 利用89C51单片机最小系统,综合应用单片机定时器、中断、数码显示、键盘输入等知识,设计一款单片机和简单外设控制的电子时钟。 主要功能要求 最基本要求 1)使用MCS-51单片机设计一个时钟。要求具有6位LED显示、3个按键输入。 2)完成硬件实物制作或使用Pruteus仿真(注意位驱动应能提供足够的电流)。 3)6位LED数码管从左到右分别显示时、分、秒(各占用2位),采用24小时标准计时制。开始计时时为000000,到235959后又变成000000。 4)使用3个键分别作为小时、分、秒的调校键。每按一次键,对应的显示值便加1。分、秒加到59后再按键即变为00;小时加到23后再按键即变为00。在调校时均不向上一单位进位 (例如分加到59后变为00,但小时不发生改变)。 5) 软件设计必须使用MCS-51片内定时器,采用定时中断结构,不得使用软件延时法,也不得使用其他时钟芯片。 6)设计八段数码管显示电路并编写驱动程序,输入并调试拆字程序和数码显示程序。7)掌握硬件和软件联合调试的方法。 8)完成系统硬件电路的设计和制作。 9)完成系统程序的设计。 10)完成整个系统的设计、调试和制作。

vf课程设计实验报告模板

vf 课程设计实验报告模板 经济管理学院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09年12 月28 日 、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当今,人类正在步入一个以智力资源的占有和配置,知识生产、分配和使用为最重要因素的知识经济时代,为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需要,大力推动信息产业的发展,我们通过对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来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及对理论知识的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使其能更好的满足社会需求。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简单实用的系统,它是学校进行学生管理的好帮手。 此软件功能齐全,设计合理,使用方便,适合各种学校对繁杂的学生信息进行统筹管理,具有严格的系统使用权限管理,具有完善的管理功能,强大的查询功能。它可以融入学校的信息管理系统中,不仅方便了学生信息各方面的管理,同时也为教师的管理带来了极大地便利。 我们进行本次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上机实践操作,熟练掌握数据库的设 计、表单的设计、表单与数据库的连接、SQL语言的使用和了解它的功能:数据定 义、数据操纵、数据控制,以及简单VF程序的编写。基本实现学生信息的管理, 包括系统的登录、学生信息的录入、学生信息的浏览、学生信息的查询、学生信息的修改和学生信息的删除,并对Visual FoxPro6.0 的各种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为我们更进一步深入的学习奠定基础,并在实践中提高我们的实际应用能力,为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方便,使我们更容易融入当今社会,顺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趋势。 - 1 -

、系统功能设计 通过该系统可以基本实现学生信息的管理,包括系统的登录、学生信息的录 入、学生信息的浏览、学生信息的查询、学生信息的修改和学生信息的删除。系统 功能模块如下图所示。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主界面 登录 管理 学学学学学 生生生生生 信信信信信 息息息息息 录查浏修删 入询览改除 三、系统设计内容及步骤 3.1创建项目管理文件 1.启动foxpro 系统,建一个项目管理器,命名为“学生管理”。 哑 目f ■ 也 电 岂同左 矣 氏H. 0 存 JI 蛋誤曾

单片机计算器的课程设计报告

目录 一、设计任务和性能指标 (1) 1.1设计任务 (2) 1.2性能指标 (2) 二、设计方案 (2) 3 3 4 5 5 6 6 7 7 20 20 20 20 21 参考文献 (21) 附录1、系统硬件电路图 (22) 附录2、硬件实物图 (23) 附录3、器件清单 (24)

一、设计任务和性能指标 1.1设计任务 自制一个单片机最小系统,包括复位电路,采用外部小键盘输入数据,能够实现加法、乘法及一个科学计算,计算结果显示在四位一体的数码管上。 要求用Protel 画出系统的电路原理图(要求以最少组件,实现系统设计所要 显 位 监测模块采用二极管和扬声器(实验室用二极管代替)组成电路。 键盘电路采用4*4矩阵键盘电路。 显示模块采用4枚共阳极数码管和74ls273锁存芯片构成等器件构成。 整个单片机的接口电路: P0用于显示输出; P1用于键扫描输入; P2用于数码管位选控制; P3用于键盘扩展(部分运算符输入);

三.系统硬件设计 3.1单片机最小系统 单片机最小系统就是支持主芯片正常工作的最小电路部分,包括主控芯片、复位电路和晶振电路。 主控芯片选取STC89C52RC芯片,因其具有良好的性能及稳定性,价格便宜应用方便。 扩展键:“log”,“ln”,“x^2”“小数点”,“开方” 共计25个按键,采用4*4矩阵键盘,键盘的行和列之间都有公共端相连,四行和四列的8个公共端分别接P1.0~P1.7,这样扫描P1口就可以完成对矩阵键盘的扫描,通过对16个按键进行编码,从而得到键盘的口地址,对比P1口德扫描结果和各按键的地址,我们就可以得到是哪个键按下,从而完成键盘的功能。 以下为键盘接口电路的硬件电路图

程序设计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程序设计》课程设计姓名: 学号: 班级:软件工程14班 指导教师: 成绩:

1.消除类游戏 【问题描述】 消除类游戏是深受大众欢迎的一种游戏,游戏在一个包含有n行m列的游戏棋盘上进行,棋盘的每一行每一列的方格上放着一个有颜色的棋子,当一行或一列上有连续三个或更多的相同颜色的棋子时,这些棋子都被消除。当有多处可以被消除时,这些地方的棋子将同时被消除。 【基本要求】 现在给你一个n行m列的棋盘(1≤n,m≤30),棋盘中的每一个方格上有一个棋子,请给出经过一次消除后的棋盘。 请注意:一个棋子可能在某一行和某一列同时被消除。 输入数据格式: 输入的第一行包含两个整数n,m,用空格分隔,分别表示棋盘的行数和列数。接下来n行,每行m 个整数,用空格分隔,分别表示每一个方格中的棋子的颜色。颜色使用1至9编号。 输出数据格式: 输出n行,每行m个整数,相邻的整数之间使用一个空格分隔,表示经过一次消除后的棋盘。如果一个方格中的棋子被消除,则对应的方格输出0,否则输出棋子的颜色编号。 【测试数据】 为方便调试程序,可将输入数据先写入一个文本文件,然后从文件读取数据处理,这样可避免每次运行程序时都要从键盘输入数据。 测试数据一 输出说明: 棋盘中第4列的1和第4行的2可以被消除,其他的方格中的棋子均保留。 测试数据二 输出说明: 棋盘中所有的1以及最后一行的3可以被同时消除,其他的方格中的棋子均保留。 【功能实现】 #include #include<> usingnamespacestd;

{ intm,n,i,j; inttemp; cin>>n>>m; temp=m; m=n; n=temp; int*map=newint[m*n]; int*mark=newint[m*n]; int*tmap=map; int*tmark=mark; intdif=0; ount=0; } p rintf("请输入要输入数的个数\n"); s canf("%d",&n);/*输入要输入数的个数*/ f or(i=0;idata1[j+1].number)

科学计算器课程设计报告C课程设计修订稿

科学计算器课程设计报告C课程设计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部 C++课程设计 题目科学计算器 学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计科1103 指导教师李军 姓名刘明 学号 2012年6月27日

摘要 计算器的产生和发展是建立在电子计算机基础之上的。硬件方面,自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以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从庞大的只能在实验室里供研究使用的计算机到如今能适应不同环境满足不同需求的各种各样的计算机;运算速度从每秒几千次到每秒几百亿次;处理器从焊有上百万个电子管的大的惊人的电子板到只有指甲大小的集成电路;现在计算机在硬件方面的发展已达到了每三个月更新换代一次的惊人速度。软件方面,也已从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发展到现如今的第四代语言——非结构化、面向对象、可视化的语言。 在这个计算器里面,我们实现了简单的四则运算以及更高功能的科学计算,它的外观简洁美观,使人们能快捷简单的操作。能准确的得到计算结果,大大减少了数字计算所需要的时间,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此系统在Windows 7环境下,使用VC++ 进行编写。 简单计算器包括双目运算和单目运算功能,双目运算符包含基本的四则运算及乘幂功能,单目运算符包含正余弦,对数,开方,阶乘,倒数,进制转换等运算。可对其输入任意操作数,包括小数和整数及正数和负数进行以上的所有运算并能连续运算。并且包含清除,退格功能等。我们所做的计算器其功能较Windows 7下的计算器还是很不够多,没有其菜单的实现功能项,没有其小巧的标准计算器。 关键词:计算器;运算;VC++等

【实验报告】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设计实验报告北方民族大学 大学物理实验(设计性实验) 实验报告 指导老师:王建明 姓名:张国生 学号:XX0233 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学院 班级:05信计2班 重力加速度的测定 一、实验任务 精确测定银川地区的重力加速度 二、实验要求 测量结果的相对不确定度不超过5% 三、物理模型的建立及比较 初步确定有以下六种模型方案: 方法一、用打点计时器测量

所用仪器为:打点计时器、直尺、带钱夹的铁架台、纸带、夹子、重物、学生电源等. 利用自由落体原理使重物做自由落体运动.选择理想纸带,找出起始点0,数出时间为t的p点,用米尺测出op的距离为h,其中t=0.02秒×两点间隔数.由公式h=gt2/2得g=2h/t2,将所测代入即可求得g. 方法二、用滴水法测重力加速度 调节水龙头阀门,使水滴按相等时间滴下,用秒表测出n个(n取 50―100)水滴所用时间t,则每两水滴相隔时间为t′=t/n,用米尺测出水滴下落距离h,由公式h=gt′2/2可得g=2hn2/t2. 方法三、取半径为r的玻璃杯,内装适当的液体,固定在旋转台上.旋转台绕其对称轴以角速度ω匀速旋转,这时液体相对于玻璃杯的形状为旋转抛物面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公式推导如下: 取液面上任一液元a,它距转轴为x,质量为m,受重力mg、弹力n.由动力学知: ncosα-mg=0(1) nsinα=mω2x(2) 两式相比得tgα=ω2x/g,又tgα=dy/dx,∴dy=ω2xdx/g, ∴y/x=ω2x/2g.∴g=ω2x2/2y. .将某点对于对称轴和垂直于对称轴最低点的直角坐标系的坐标x、y测出,将转台转速ω代入即可求得g.

个人信息管理系统毕业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山东交通学院 目录 1.系统分析 (2) 1.1系统需求分析 (2) 1.2项目规划 (2) 1.3系统功能结构分析 (3) 1.4设计目的分析 (3) 2.数据库系统设计 (4) 2.1数据表概要设计 (4) 2.2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4) 3.应用程序设计 (5) 3.1界面设置 (5) 3.2关键技术 (15) 4.系统安装 (20) 建立数据源 (20) 5.设计体会 (21) 参考文献 (22)

摘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计算机已被应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与此同时,互联网作为信息技术的通信桥梁连接着全球的计算机,而网站作为网络信息主要的表现形式而且还是互联网信息的主要承载者,在网络上表现出其及其重要的地位,并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得以迅速的发展和壮大,并被人们重视和关注。互联网已经彻底的改变了世界,互联网的世界里蕴藏着无限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各行各业及其个人、单位、工厂、企事业等等在网上构筑属于自己的网络信息平台,保护自己的网络资源并在互联网上开辟自己的市场和消费群体,以及构造自己的数字化世界和加强全球范围内不同地域的人们联系交流等等活动也就显的日益重要。于是各种各样的网站便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鱼龙混杂且良莠不齐。因此,个人信息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不仅可以更好的保护个人信息,对日常的使用也会提供很大的方便。关键词:个人信息管理系统;数据集;数据库;Visual C++6.0。 1.系统分析 1.1系统需求分析 在做本系统前,我对系统的需求做了如下分析: 1)登录权限:在登录权限的分析上我们规定必须凭借用户名和密码才可登陆,进行管理。 2)使用者功能:首先说明一下,我们的系统用户对象是个人。关于其本系统的功能,大致可分为日记管理,通讯录管理,备忘录管理,以及个人财务管理;日记管理,其中包括用户对日记编号,时间,地点,事件、人物的查询、

计算器课程设计报告

高级语言程序(JAVA)课程设计报告 系部名称:商学系专业班级:营销*** 学生姓名:墨璇 墨兰学号: ********** ********** 指导教师:王芬教师职称:讲师 2014年06月26日

目录 一、课程设计目的及意义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课程设计任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程序设计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课程设计时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课程设计地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课程设计内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开发工具与平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开发工具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开发平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设计思路...........................................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 程序测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4实验总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课程设计感想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附录(程序代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南邮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课程设计I报告 题目:课程设计 班级:44 姓名:范海霞 指导教师:黄双颖 职称: 成绩: 通达学院 2015 年 1 月 4 日

一:SPSS的安装和使用 在PC机上安装SPSS软件,打开软件: 基本统计分析功能包括描述统计和行列计算,还包括在基本分析中最受欢迎的常见统计功能,如汇总、计数、交叉分析、分类比较、描述性统计、因子分析、回归分析及聚类分析等等。具体如下: 1.数据访问、数据准备、数据管理与输出管理; 2.描述统计和探索分析:频数、描述、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分析、分布分析与查看、正态性检验与正态转换、均值的置信区间估计; 3.交叉表:计数;行、列和总计百分比;独立性检验;定类变量和定序变量的相关性测度; 4.二元统计:均值比较、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 5.相关分析:双变量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距离分析; 6.线性回归分析:自动线性建模、线性回归、Ordinal回归—PLUM、曲线估计; 7.非参数检验:单一样本检验、双重相关样本检验、K重相关样本检验、双重独立样本检验、K重独立样本检验; 8.多重响应分析:交叉表、频数表; 9.预测数值结果和区分群体:K-means聚类分析、分级聚类分析、两步聚类分析、快速聚类分析、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最近邻元素分析; 10. 判别分析; 11.尺度分析; 12. 报告:各种报告、记录摘要、图表功能(分类图表、条型图、线型图、面积图、高低图、箱线图、散点图、质量控制图、诊断和探测图等); 13.数据管理、数据转换与文件管理; 二.数据文件的处理 SPSS数据文件是一种结构性数据文件,由数据的结构和数据的内容两部分构成,也可以说由变量和观测两部分构成。定义一个变量至少要定义它的两个属性,即变量名和变量类型其他属性可以暂时采用系统默认值,待以后分析过程中如果有需要再对其进行设置。在spss数据编辑窗口中单击“变量视窗”标签,进入变量视窗界面,即可对变量的各个属性进行设置。 1.创建一个数据文件数据 (1)选择菜单【文件】→【新建】→【数据】新建一个数据文件,进入数据编辑窗口。窗口顶部标题为“PASW Statistics数据编辑器”。 (2)单击左下角【变量视窗】标签进入变量视图界面,根据试验的设计定义每个变量类型。

大学物理创新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创新实验报告 篇一:大学物理创新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总结 一:物理实验对于物理的意义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基本的运动形式,相互作用及其转化规律的一门科学。它 的基本理论渗透在基本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应用于生产部门的诸多领域,是自然科学与 工程科学的基础。物理学在本质上是一门实验学科,物理规律的发现和物理理论的建立都 必须以物理实验为基础,物理学中的每一项突破都与实验密切相关。物理概念的确立,物 理规律的发现,物理理论的确立都有赖于物理实验。 二:物理实验对于学生的意义 大学物理实验已经进行了两个学期,在这两个学期,通过二十几个物理实验,我们对物理 学的理解和认识又更上了一步台阶。通过对物理实验的熟悉,可以帮助我们掌握基本的物 理实验思路和实验器材的操作,进一步稳固了对相关的定理的理解,锻炼理性思维的能力。在提高我们学习物理物理兴趣的同时,培养我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掌握实验研究的 基本方法,提高基本科学实验能力。它也是我们进入大学接触的第一门实践性教学环节, 是我们进行系统的科学实验方法和技能训练的重要必修课。它还能培养我们“实事求是的 科学态度、良好的实验习惯、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主动研究的创新与探索精神、爱护公 物的优良品德”。 三:我眼中的物理实验的缺陷 1:实验目的与性质的单一性 21世纪的学科体系中,多种学科是相互结合,相互影响的,没有一门学科能独立于其他 学科而单独生存,但是在我们的实验过程中,全都是关于物理,这一单科的实验内容,很 少牵涉到其他。有些实验完全是为了实验而实验,根本不追求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结合。2:实验的不及时性及实验信息的不对称性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基本学科,在我们所学的物理内容中,更多的是关于公式定理的,这些需要及时的理解和记忆,最简单的方式是通过实验来进行。但是我们所做的实验,都是学过很久以后,甚至是已经学完物理学科后进行的,这就造成我们对物理知识理解的 不及时性,不能达到既定的效果。而且,我们重复科学实验伟人的实验很大程度上是得知结论后凭借少量的实验数据轻易得出相似的结论,与前人广袤的数据量不可同日而语,这就造成实验信息的不对称性, 不利于从本质上提高我们的实验能力。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中南大学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题目:基于Winpcap的网络流量统计分析 指导教师:张伟 目录 第一章总体设计 一、实体类设计 --------P3 二、功能类设计 --------P3 三、界面设计 --------P3

第二章详细设计 一、实体类实现 --------P4 二、功能类实现 --------P4 三、界面实现 --------P5 第三章源代码清单及说明 一、CaptureUtil.java --------P7 二、MyPcapPacketHandler.java --------P9 三、PacketMatch.java --------P9 四、Windows.java --------P13 第四章运行结果 --------P19 第五章心得体会 --------P21 第一章总体设计 一、实体类设计 TCP、UPD、ICMP、ARP、广播数据包五个包的数据结构设计 二、功能类设计 (1)网卡获取 (2)包的抓捕

(3)包的处理 三、界面设计 (1)布局 (2)按钮功能连接 第二章第二章详细设计 一、实体类实现 TCP、UPD、ICMP、ARP、广播数据包五个包的数据结构设计。 本程序采用Java编写,基于win10pcap。Win10pcap是winpcap在win10系统上的适用版本。Java对于winpcap使用jnetpcap进行支持。对于TCP、UPD、ICMP、ARP、广播数据包五种类型的包,在jnetpcap的jar包中大部分已经封装好了相关的实体类型。对应如下:ARP 实体类:https://www.docsj.com/doc/8515042439.html,work.Arp; UPD 实体类:https://www.docsj.com/doc/8515042439.html,work.Icmp;

计算机技术综合课程设计报告

计算机技术综合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锅炉液位控制系统学生姓名史婷艳 专业班级自动化1302班学号20134460203 指导老师洪镇南 2017年1 月3日

目录 前言 (2) 1 锅炉汽包水位控制对象与控制指标 (4) 1.1锅炉汽包水位的特征 (4) 1.2汽包水位动态特性 (4) 1.2.1汽包水位在给水流量W作用下的动态特性 (4) 1.2.2汽包水位在蒸汽流量D扰动下的动态特性 (5) 1.2.3燃料量B扰动下汽包水位的动态特性 (6) 2. 汽包水位控制方案 (7) 2.1单冲量控制方式 (7) 2.2 双冲量控制方式 (8) 2.3 三冲量控制方式 (9) 3. 三冲量串级PID控制 (11) 3.1 串级PID控制 (11) 3.2 智能整定PID控制 (12) 4 汽包水位模糊控制器设计及仿真 (12) 4.1 输入输出变量 (12) 4.2 隶属度函数 (15) 4.3基于MATLAB/Simulink 环境建立的系统仿真分析 (16) 4.3.1 基于MATLAB/Simulink 的系统模型 (16)

4.3.2 仿真结果分析 (18) 总结与体会 (18) 参考文献 (20) 前言 锅炉是典型的复杂热工系统,目前,中国各种类型的锅炉有几十万台,由于设备分散、管理不善或技术原因,使大多数锅炉难以处于良好工况,增加了锅炉的燃料消耗,降低了效率。同时,锅炉工作过程中各项指标的调节难以建立数学模型,具有非线性、不稳定性、时滞等特点,所以如何改善对锅炉的控制,保证其正常工作,提高效率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而汽包液位是锅炉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指标,保证液位在给定范围内,对于高蒸汽品质、减少设备损耗和运行损耗、确保整个网络安全运行具有要意义。 现代锅炉的特点之一就是蒸发量显著提高,汽包容积相对变小,水位变化速度很快,稍不注意就容易造成汽包满水或者烧成干锅,这都对汽包液位控制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汽包液位过高,会影响汽包内汽液分离效果,使汽包出口的饱和蒸汽带水增多,蒸汽带水会使汽轮机产生水冲击,引起轴封破损、叶片断裂等事故。同时会使饱和蒸汽中含盐量增高,降低过热蒸汽品质,增加在过热器管壁和汽轮机叶片上的结垢。水位过低,则可能破坏自然循环锅炉汽水循环系统中某些薄弱环节,以致局部水冷管壁被烧坏,严重时会造成爆炸事故。 目前,对汽包液位位控制大多采用常规PID控制方式,从控制方式来看,它们要么系统结构简单成本低,不能有效的控制锅炉汽包“虚假水位”现象,要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虚假现象”,系统却过于复杂,成本投入过大。常用的蒸汽锅炉液位调节系统有三种基本结构:单冲量调节系统结构、双冲量调节系统结构、串级三冲量调节系统结

c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c课程设计实验报 告

中南大学 本科生课程设计(实践)任务书、设计报告 (C++程序设计) 题目时钟控件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学院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学生学号 计算机基础教学实验中心 9月7日 《C++程序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对象:粉冶、信息、能源、交通工程实验2101学生时间: .6 2周(18~19周) 指导教师:王小玲 1.课程设计的任务、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设计是在学完《C++程序设计基础》课程后,进行的一项综合程序设计。在设计当中学生综合“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与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思想方法和知识点,编制一个小型的应用程序系统。经过此设计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并能使学生清楚的知道开发一个管理应用程序的思想、方法和流程。 2.课程设计的配套教材及参考书 ●《C++程序设计》,铁道出版社,主编杨长兴刘卫国。 ●《C++程序设计实践教程》,铁道出版社,主编刘卫国杨长兴。 ●《Visual C++ 课程设计案例精编》,中国水力电力出版社,严华峰等编著。 3.课程设计的内容及要求 (1)自己任选一个题目进行开发(如画笔、游戏程序、练习打字软件等),要求利用MFC 工具操作实现。 (2)也可选一个应用程序管理系统课题(如:通讯录管理系统;产品入库查询系统;学生成绩管理;图书管理 等);

设计所需数据库及数据库中的数据表,建立表之间的关系。 设计所选课题的系统主封面(系统开发题目、作者、指导教师、日期)。 设计进入系统的各级口令(如系统管理员口令,用户级口令)。 设计系统的主菜单。要求具备下列基本功能: ●数据的浏览和查询 ●数据的统计 ●数据的各种报表 ●打印输出 ●帮助系统 多种形式的窗体设计(至少有查询窗体、输入窗体) 注意:开发的应用程序工作量应保证在2周时间完成,工作量不能太少或太多。能够2人合作,但必须将各自的分工明确。 4.写出设计论文 论文基本内容及撰写顺序要求: ●内容摘要 ●系统开发设计思想 ●系统功能及系统设计介绍 ●系统开发的体会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doc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 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避雷针 一、演示目的 气体放电存在多种形式,如电晕放电、电弧放电和火花放电等,通过此演示实验观察火花放电的发生过程及条件。 二、原理 首先让尖端电极和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的距离相等。尖端电极放电,而球型电极未放电。这是由于电荷在导体上的分布与导体的曲率半径有关。导体上曲率半径越小的地方电荷积聚越多(尖端电极处),两极之间的电场越强,空气层被击穿。反之越少(球型电极处),两极之间的电场越弱,空气层未被击穿。当尖端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时,其间的电场较弱,不能击穿空气层。而此时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最近,放电只能在此处发生。 三、装置 一个尖端电极和一个球型电极及平板电极。 四、现象演示 让尖端电极和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的距离相等。尖端电极放电,而球型电极未放电。接着让尖端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放电在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发生

五、讨论与思考 雷电暴风雨时,最好不要在空旷平坦的田野上行走。为什么? 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避雷针 一、演示目的 气体放电存在多种形式,如电晕放电、电弧放电和火花放电等,通过此演示实验观察火花放电的发生过程及条件。 二、原理 首先让尖端电极和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的距离相等。尖端电极放电,而球型电极未放电。这是由于电荷在导体上的分布与导体的曲率半径有关。导体上曲率半径越小的地方电荷积聚越多(尖端电极处),两极之间的电场越强,空气层被击穿。反之越少(球型电极处),两极之间的电场越弱,空气层未被击穿。当尖端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时,其间的电场较弱,不能击穿空气层。而此时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最近,放电只能在此处发生。 三、装置 一个尖端电极和一个球型电极及平板电极。 四、现象演示 让尖端电极和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的距离相等。尖端电极放电,而球型电极未放电。接着让尖端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放电在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发

数字电子钟课程设计方案实验报告

中北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通信工程专业 《电子线路及系统》课程设计任务书2016/2017 学年第一学期 学生姓名:张涛学号:1405024119 李子鹏学号:1405024125 课程设计题目:数字电子钟的设计 起迄日期:2017年1月4日~2017年7月10日 课程设计地点:科学楼 指导教师:姚爱琴 2017年月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中北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通信工程专业 《电子线路及系统》课程设计开题报告2016/2017 学年第一学期 题目:数字电子钟的设计 学生姓名:张涛学号:1405024119 李子鹏学号:1405024125 指导教师:姚爱琴 2017 年 1 月 6 日

中北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通信工程专业 《电子线路及系统》课程设计说明书2016/2017 学年第二学期 题目:数字电子钟的设计 学生姓名:张涛学号:1405024119 李子鹏学号:1405024125 指导教师:姚爱琴 2017 年月日

目录 1 引言 (6) 2 数字电子钟设计方案 (6) 2.1 数字计时器的设计思想 (6) 2.2数字电路设计及元器件参数选择 (6) 2.2.1秒信号电路 (6) 2.2.2 时、分、秒计数器 (7) 2.2.3 计数显示电路 (8) 2.2.4校时电路 (9) 2.2.5 整点报时电路 (10) 2.2.6 总体电路 (10) 2.3 安装与调试 (11) 2.3.1 数字电子钟PCB图 (11) 3 设计单元原理说明 (11) 3.1 555定时器原理 (12) 3.2 计数器原理 (12) 3.3 译码和数码显示电路原理 (12) 3.4 校时电路原理 (12) 4 心得与体会 (12)

java课程设计报告计算器

java课程设计报告 计算器 1 2020年4月19日

目录 一、课程设计目的 (5) 二、课程设计任务.................................................................................................... .. (2) 2.1、设计任务 (5) 2.2、课程设计要求: (6) 2.3、需求分析 (6) 三、开发工具与平台.................................................................................................... (3) 3.1、开发工具 (7) 3.2、开发平台 (7) 2 2020年4月19日

四、设计思路.................................................................................................... . (4) 4.1、界面设计.................................................................................................... . (4) 4.2.1、逻辑设计 (8) 4.2.2、程序流程图.................................................................................................... . (5) 4.2.3、主要代码展示及说明 (5) 4.3、程序测试 (18) 五、实验小结 (20) 3 2020年4月19日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文档2篇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文档2篇College physics demonstration experiment report docu ment 编订:JinTai College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文档2篇 小泰温馨提示:实验报告是把实验的目的、方法、过程、结果等记录下来,经过整理,写成的书面汇报。本文档根据实验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文档 2、篇章2: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文档 篇章1: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文档 院系名称:纺织与材料学院 专业班级:轻化工程11级03班 鱼洗是中国三大青铜器之一,在鱼洗内注入清水后摩擦其两耳,如果频率恰当,就会出现水面产生波纹,发出嗡嗡的声音并有水花跃出的现象。经验表明,湿润的双手比干燥的双手更容易引起水花飞跃。

鱼洗的原理应该是同时应用了波的叠加和共振。摩擦的 双手相当于两个相干波源,他们产生的水波在盆中相互叠加,形成干涉图样。这与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相同。按照我的分析,如果振动的频率接近于鱼洗的固有频率,才会产生共振现象。通过摩擦输入的能量才会激起水花。 令人不解的是,事实上鱼洗是否能产生水花与双手的摩 擦频率并没有关系。在场的同学试着摩擦的时候,无论是缓慢的摩擦还是快速的摩擦,都能引起水花四溅。通过查阅资料得知,鱼洗的原理其实是摩擦引起的自激振动。(就像用槌敲锣一样,敲击后锣面的振动频率并不等于敲击频率。)外界能量(双手的摩擦)输入鱼洗时,就会引起其以自己的固有频率震动。(正如在锣面上敲一下。) 为什么湿润的双手更容易引起鱼洗的振动呢?从实践的 角度,可能是因为湿润的双手有更小的摩擦系数,因为摩擦起来更流畅,不会出现干燥双手可能会出现的“阻塞”情况,这只是我个人猜想,并没有发现资料有关于这方面的讨论。 离心力演示仪是一个圆柱形仪器,中间有一个细柱,细 柱穿过一段闭合的硬塑料带上的两个正对小孔。塑料带的一段固定,静止时,系统为一个竖直平面的圆,中间由细柱传过。当摁下仪器上的按钮时,细柱带动塑料带在水平面旋转起来。

编写一个计算器程序课程设计报告-范例

《金融IT入门-程序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XX系2017年月 3 日目录 一.总体概述:二.设计目标:三.程序流程图:四.程序代码:五.* 六.设计体会: 题目:用Python编写简易计算器程序学号:$ 专业: 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一、设计内容--------------------------------------------- - 2 - 1. 课程设计目的:------------------------------------- - 2 - 2.课程设计任务:-------------------------------------- - 2 - 3.创新要求:------------------------------------------ - 2 - 4.设计要求: ------------------------------------------- - 2 - 二、原理与分析------------------------------------------- - 2 - 1.开发的技术及功能------------------------------------ - 3 - 2.设计思路-------------------------------------------- - 3 - 3.设计效果图------------------------------------------ - 3 - 三、设计过程--------------------------------------------- - 3 - 1. 程序思路:----------------------------------------- - 3 - 2.功能实现:------------------------------------------ - 4 - 1)加减乘除求余以及指数运算------------------------ - 4 - 2)其他运算---------------------------------------- - 4 - 3)主要方法说明------------------------------------ - 6 - 4)程序流程图-------------------------------------- - 6 - 3.算法思路:------------------------------------------ - 7 - 4.数据分析:------------------------------------------ - 8 - 四、设计结果与分析---------------------------------------- - 8 - ⒈运行调试-------------------------------------------- - 8 - 1)进行加减乘除求余以及指数运算-------------------- - 8 - 2)求倒-------------------------------------------- - 9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