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心理特征(李伟胜)

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心理特征(李伟胜)

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心理特征(李伟胜)
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心理特征(李伟胜)

“三期”心理学

童年期(6、7岁-11、12岁)

(一)童年期的总特征

发展速度:这是一个相对平稳的时期……心理上一般也没有十分尖锐的自我冲突。

发展性质:儿童开始掌握积累人类文化的主要工具书面语言……儿童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系统地学习人类所创造的文化与知识,开始较有目的地认识外部世界。……另一方面,童年期是儿童承担社会义务的起点。……

交往范围:此外,儿童在童年期的交往范围扩大,他在不同的活动和情境中属于不同的群体,担任不同的角色。

综合上述三方面,我们把童年期看作是儿童超越家庭范围的社会化的起始阶段,也是儿童因角色、活动、他人评价的多样化而引起的对自发形象反尽的开始时期,或称为整体性的自我意识的萌生时期。

(二)童年期的教育

核心任务:

帮助儿童学会学习并热爱学习;学会在特殊的社会环境——学校中生活并热爱学校、集体,做学校、集体的小主人,为今后的学习和形成积极的、有所作为的人生态度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习方面:

除教学内容外,读、写、算和手工操作的技能技巧的训练具有最重要的意义。……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自信心的发展与能否克服困难密切相关,也与教师的评价相关。

道德品质:

关键是要认真做到言行一致、校内外一致。……只有真正涉及到道德情感、意志与行为习惯的发展时才能产生真实的效果。

学生活动:

组织与安排好儿童的课余、校外活动,发挥班级集体、儿童组织的作用,在儿童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从“童年期”到“少年期”

童年期主要奠定的是把握外部世界的基础

少年期则主要奠定对自己内部世界把握的基础。

——这是个体内在力量生成的重要阶段,是新的主体诞生前不可缺少的孕育期,也是人生过程中由单纯对外部世界探究到关注内部世界变化的转折期。

少年期(12、13岁-15、16岁)

(一)少年期的总体特征

儿童渡过了平稳的童年期后,进入了自己也有点不可控制、不可捉摸、变化快得有点令人惊慌的少年期。

有的心理学家把它称为“第二次断乳期”……我们看重的正是它在人生中积极的意义。为此,把少年期命名为人生的“起飞期”。意谓自此起,个体开始意识到自己精神与人格的独立,想扑腾着理想的翅膀飞人高空,寻找属于自己的天地。

身心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突出、独立精神的加强,是少年期表现出的总体性特征。

这一切改变了少年与外部世界包括与成年人的关系。他不再完全是被动的适应者、服从者、执行者、摹仿者,而是力求成为主动的探险者、发现者、选择者、设计者。

(二)少年期的教育

面对着似懂非懂人生的少年,面对着把成人视为必须摆脱的对象的少年,教育者感受到了这一时期教育的艰巨。如果缺乏正确的教育思想、高度的教育艺术和教育机智,教育者在少年心目中的形象将会是可笑或讨厌的。

这一阶段教育的总目标可比喻为“帮助孩子起飞”。

教育者应清醒地看到孩子需要“起飞”的事实,因此,既不要折断他的翅膀,也不能任其乱飞,而是顺势助一臂之力,送他上青天。

从实质性的角度看,丰富少年的内心世界、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和理想自我,是这一阶段教育的特殊任务。这不仅关系到个体能否顺利地渡过少年期,也关系到个体能否形成既独立而又有益于社会的坚强个性。

青年期可分为早期、中期与晚期,分别与高中阶段、大学阶段以及大学后教育或参加工作后的最初阶段相对应。

在生命全程中,青年期的特殊任务是定向。个人的世界观、个性、才能、职业、婚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答案都会在青年期中明朗化。可以说青年期是人生中作出重大抉择最多的时期,故可以称之为“定向阶段”。

青年期(16、17岁-25、30岁)

青年期可分为早期、中期与晚期,分别与高中阶段、大学阶段以及大学后教育或参加工作后的最初阶段相对应。

在生命全程中,青年期的特殊任务是定向。个人的世界观、个性、才能、职业、婚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答案都会在青年期中明朗化。可以说青年期是人生中作出重大抉择最多的时期,故可以称之为“定向阶段”。

(一)青年期的总体特征

从整体上看,青年期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都达到成熟的时期。青年人大多对世界、社会、事业、自己都有较清晰和深入的思考,有自己较系统的见解和核心的观念。

这是一个理想主宰现实的时期。在自我意识方面也是如此。

在青年的理想中,最诱人的是事业、友谊与爱情、人生价值的实现。

这是未来人生能否获得幸福的三块基石,也是青年生活中的主题。

不同的青年由于受以往的成长和社会的多种价值观的影响,有着许多不同的选择。这些选择未必都是值得称道的、合适的、与社会无冲突的。

(二)青年期的教育

在青年期,人的自我教育能力已经具备。应把对青年的教育集中到使青年“学会选择”这个人生定向阶段最为重要的问题上去。

具体地说,青年期的教育有下列三个主要方面。

1.正确认识和处理自我与社会的关系。

2.养成事业心与责任心,提高从事职业和转换职业所需的基础素养以及从事创造性活动的意识和能力。

3.正确处理友谊、恋爱与婚姻。应在青年集体中培养人与人之间的友情与丰富的精神交往。青年时期谁如果能在一个充满友情和精神活力的集体中生活过与奉献过,谁就获得了二笔终身的精神财富,它会使青年的感情变得高尚、善良,心胸变得开阔,在处理人际关系中变得宽宏大度。

童年期的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

1030童年期 Childhood 个体从6、7岁到11、12岁的时期。相当于小学阶段。童年期儿童身体在继续增长,进入学校以后主导活动起了根本变化,促使儿童在心理方面发生质的变化。 童年期的生理发展脑的重量由6~7岁的1280克到9岁增到1350克,12岁时达到l 400克,和成人一样。6岁后,脑的任何一叶都迅速生长,内抑制和分化抑制显著发展。中国学者对儿童脑电渡的研究,证明了童年脑功能的迅速发展,到13~14岁趋向成熟。 童年身体发展的特点,主要是内部成熟,特别是在l0~12岁时期。而身高体重方面都要比幼儿期和少年期增长缓慢.但身体变得更结实了。8~9岁时,白细胞数目增加到最高数值,抵抗力提高,一般生理的适应能力增强了。 童年期的心理发展童年期心理发展具有与幼儿期和少年期不同的特点和趋势。其认知活动由不随意性、不自觉性向随意性和自觉性发展。幼儿的认知活动以不随意性为主导,儿童进入小学后,在学习读、写、算的过程中,注意、观察、记忆和思维能力的随意性不断得到发展,同时第二信号系统的调节功能增强,心理活动的自觉性也逐步发展起来。认知水平则从以具体形象为主要形式向抽象概括过渡。幼儿认知事物以具体形象为主导,上小学后,儿童大脑神经系统不断完善,通过学习,掌握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和越来越多的概念,在进行记忆、想象和思维活动中,概括能力逐渐提高。在童年期,儿童的集体意识也逐渐形成。儿童在班集体、少年先锋队等集体活动中逐渐认识到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以及个人在集体中的权利和义务,逐渐形成对集体的情感和意识,这对其个性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认知活动的发展童年期儿童认知活动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感觉、知觉迅速发展。研究材料表明:儿童视敏度增长速度,童年比幼年缓慢,增长速度最高是在7岁。但是童年儿童的差别感受性比幼儿有显著提高,l0岁时视觉的调节能力最大。童年期儿童的听觉能力已有较高水平,能区别本旗语言中语音的细微差别。据研究,如果6岁儿童辨音能力为单位1,则7岁为1.4,8岁为1.6,9岁为2.6,10岁为3.7,19岁为5 .2。声音听觉敏锐度在13岁以前比成人略低。 童年期儿童的空间知觉在不断提高。皮亚杰对儿童的左右方位知觉进行了实验,后来,美国的D.埃尔金德和中国的朱智贤都验证了皮亚杰的这一实验。中国学者试验结果为:儿童在5~7岁能辨别自己的左右手和脚;7~9岁能初步具体地掌握左右方位的相对性.9~11岁能比较概括、灵活地掌握左右概念。这与皮亚杰的实验结果大体相符。1982年中国学者又进一步作了验证,认为儿童的左右方位知觉有提高趋势。 时间不具有直观形象性,只能凭借其他分析器或标尺感知.苏联有人调查小学各年级学生确定1分钟能力的材料表明能较为正确判断的:1年级为11.5%,3年级为24.8%,5年级为31.1%。由此证明儿童随年龄增长,对1分钟知觉逐渐接近正确。中国的研究材料表明:儿童在5岁不会使用时间标尺,7岁才开始使用时间标尺,到8岁基本上能主动使用标尺。 童年期儿童的观察能力随年龄增长逐渐提高,这时期的一般特点为:在观察目的选择上,容易抓住表面细节而忽略本质部分:在观察时容易笼统而不精确;缺乏系统性和顺序性。这些特点年龄越小越明显。 ②记忆能力大大提高。有意识记在童年期儿童记忆发展中逐渐占主导地位。实验证明有意识记和无意识记随年龄增长而产生不同变化(表1)。起初无意识记优于有意识记,后来有意识记逐渐赶上无意识记,最后超过无意识记。表1只表示一般的发展趋势,两种识记的变化还会受各种条件的支配。

7岁儿童心理及行为特征

7岁儿童心理、行为特点及解决方法 1.7岁儿童已经由动转为静,对于周围的情感有了很灵敏的反应。所以在机器人课上他们会很安静,但对一点点声音和老师的评价都会很敏感,老师应该对他们遵守纪律的表现给予肯定,并且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措词。 2.7岁儿童比较不像以前那般处处需要别人的照顾,虽然不是完全可以靠自己,但是比较不会麻烦人,而且也慢慢懂得自己去处理身边的事情。当他们独自完成某件事的时候教师对他们的能力要给予肯定,对愿意独立自主完成任务的孩子给予奖励。 3.7岁儿童内心希望得到大人的赞赏,所以此时期的儿童也特别喜欢讨人欢心。根据这一年龄特点,教师要对他们积极的表现给予足够的关注,教师的关心是7岁孩子表现积极主动的最大动力! 4.他们的感受性较强,慢慢懂得尊重父母、老师等大人的权威,如果碰到因为喜欢某位老师,而认为老师说的话就是代表了绝对,这也就是为什么7岁儿通常开口闭口都会说:“这是老师说的!”因此教师的言行举止要得体,不能信口雌黄,答应孩子的事一定要做到。 5.对于兄弟姐妹和朋友之间的关系,也会较少出问题,这主要是因为他们不想去惹麻烦,反而会以逃避的方式来应对。这代表他们懂得以善意的态度来达到良好的人际关系,而且他们无论对方是善意或恶意,都会因怕受伤便自然而然地采取逃避的态度。教师鼓励孩子以非暴力的形式解决问题,并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给孩子安全感,引导他们勇敢的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6.7岁儿童较喜欢有自己独处的时间,无论是在运动、工作或是读书的时候,都会以较长的时间来完成一件事情,他们常常沉浸于自己的世界中。此时大人如果打扰或反对他们正在做的事,即使是很文静乖巧的7岁小孩,也会产生强烈的抵抗反应。他们将渐渐会有自己的主张。大人的行为有时会压抑了他们的想法。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念,对他们的主张表示支持和鼓励会赢得孩子的好感,当他们沉浸于某件事时不要呵斥。想要他们停下手中的事首先应试图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然后再告诉他们现在的时间应该做什么事情,反而效果会好得多。 7.孩子的主张是不应该压抑的,因为这让他们慢慢学会独立,应该听听他们的观念与想法,如此更能教导他们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作为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面对每一个孩子,多倾听他们的意见,让他们也养成虚心听取他人意见的好习惯。 8.7岁儿童慢慢会有自己的个性,大人的指导也需要更加细心的观察与应对。教师对不同性格的孩子要有不同策略,对自尊心强的孩子要多鼓励少批评,对性格内向的孩子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对性格外向的孩子要奖罚分明。 9.7岁儿童升入小学,小学老师与幼儿园老师的管理方法完全不同,体现在对纪律的严格要求、对时间的严格控制和对老师的绝对服从,如果在3——6岁时没

童年期的心理发展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 中英互联心理咨询师考试辅导教材(3) 第四节童年期的心理发展 童年期的年龄范围大约是6、7――12、13岁,属小学阶段。童年期儿童的生活从以游戏为主导转为以学习为主导。 第一单元童年期的学习(掌握) 一、学习是小学儿童的主导活动 二、教和学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 三、小学儿童的学习逐渐转向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 从习得直接经验为主向掌握间接经验为主是一个发展过程 小学低年级通过直接抽象的方式学习物理经验;小学高年级运用抽象逻辑、多重抽象来获得数理逻辑经验;小学中年级是儿童学习和认知活动超越直接经验向掌握间接经验变化的转折期。 四、“学会学习”是小学生最基本的学习任务 五、学习促进小学儿童心理积极发展 儿童心理发展是在主导活动中进行的,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主要是通过学习活动进行的,并不断内化,引起智力、个性和社会诸方面结构的变革,以促进心理的发展。 第二单元童年期的认知发展 一、记忆的发展:(掌握) 长时记忆效果和保持时间的长短,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记忆的策略。学龄前儿童主要记忆策略有: (一)复诵策略指有意识地重复、朗诵所要记住的信息。大部分儿童都能自发运用复诵策略,幼儿末期和小学低年级儿童易接受这训练,而且这种训练是必要的。 (二)组织策略指把所要识记的材料,按其内在联系,加以归类等进行识记。低年级不能运用,中年级不大会用,高年级自发运用。6-8岁进行组织策略指导和提示效果最好。10以后已是组织策略者,无须提示。 (三)系统化策略指对记忆材料进行信息加工,将相互关联的信息按体系关系进行整理并条理化,组成知识系统以帮助记忆的策略。 (四)、巧妙加工策略是指对没意义联系上的信息运用联想、谐音、拆分、重组等加工方式使其变成活生生的意义,以助记忆。 2011.05 98、小学阶段的儿童主要的记忆策略包括( )。AC244-3 (A)复述(B)大脑风暴法(C)组织(D)谐 音记忆法 二、童年期思维的发展(重点掌握) 童年期的思维其基本特征在于:逻辑思维迅速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完成从形象逻辑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 (一)童年期思维的本质特征 1、童年期思维的本质特征童年期是认知发展的具体运算阶段,其思维的本质特征是依赖具体内容的逻辑思维 2、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是质变过程。 3.思维类型变化的转折年龄9-10岁,即小学中年级阶段 2011.05 100、童年期思维的基本特点包括(AC)。P245-3 (A)经历一个思维发展的质变过程 (B)没有发生质变 (C)不能摆脱形象性的逻辑思维 (D)逻辑思维可以摆脱形象 (二)思维形式的发展 思维形式是指思维的逻辑形式。 1、概括能力的发展 小学儿童概括能力的发展从对事物的外部感性特征的概括逐渐转为对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概括。小学儿童的概括水平按如下三个阶段划分:(1)直观形象水平(小学低年级儿童居于这一水平) 直观形象水平的概括是指所概括的事物特征或属性是事物的外表的直观形象特征。 (2)形象抽象水平:(小学中年级儿童居于这一水平) 形象抽象水平的概括是指所概括的特征或属

儿童心理特征

儿童的一般心理特点 一般来说,儿童心理具有下列特点: 1.模仿心理:小孩子不到一岁大的时候,就能模仿简单的声音和动作,到了两岁光景的时候,他能模仿复杂的动作。到三、四岁的时候模仿能力发展得更快了。喜欢模仿是儿童的本性,所以做父母的,要以身作则,处处为孩子作示范,作榜样。 2.好奇心理:儿童生来是好奇的,五六个月大的婴儿,一听见声音就要转头去寻,一看见东西就要伸手来拿。到了四、五岁,好奇动作就格外多了,看见路上的汽车来了,他总要停住脚看看;听见外面锣鼓声响了,他也要去看看。根据儿童的这种好奇心,做父母的对他爱看爱问就不要厌烦而予以斥责,应当尽量满足他,给予他解释一切。柏拉图说过,“好奇是知识之门”,儿童若不好奇,那就不去接触事物了,不与事物接触,就明白不了事物的性质和状况了。 3.好游戏心理: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的。做父母的就必须注意小孩子的动作和游戏。应为准备良好的设备使小孩子得着充分的运动;给孩子适宜的伴侣,使孩子受到良好的影响;利用他好动的心理,教以待人接物等行为,或指导其有益的运动。 4.合群心理:婴幼儿尤其喜欢群居,两岁时就要与同伴游玩,到了五六岁,这个合群心就发展得更强烈。做父母的要积极利用这种心理,选择良好的小朋友,驯服的动物和小布娃娃之类,以安慰他的寂寞,促进孩子诚恳、忠厚等优良个性品质的发展。 5.喜欢野外生活心理:大多数小孩子都喜欢野外生活,到室外去玩就欢喜,终日在家里就不十分高兴。不过小孩子的野外生活须以年龄为限。年龄较小的儿童,叫他们采采花、种种树,举行短距离的活动就可以了。年龄较大的儿童,便可叫他们采集标本,举行旅游活动等等游戏以增长他们的知识,强健他们的体魄,愉快他们的精神,使他们无形中得到许多好处。小孩子不论年纪大小,男的女的,都喜欢野外生活,做父母的要经常领孩子到野外去玩玩走走。

第78章--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

第七章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 1、小学儿童的年龄范围是6.7—12.13岁,属于童年期,也叫前青春发育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 2、说明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 小学儿童思维发展呈现出一些基本特点: (1)在整个童年期,儿童的思维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 (2)童年期儿童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存在着一个“关键年龄”。 (3)童年期儿童思维形式逐渐完整。 (4)童年期儿童的思维,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平衡性。 3、小学儿童思维发展有一个关键年龄,这个关键年龄是小学的三四年级。 4、小学儿童概括能力的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从对外部感性特点的概括转为对本质属性的概括,这种发展大体上要经历三个阶段直观形象水平、形象抽象水平、初步本质抽象水平。 5、小学儿童概念发展的特点有三,一是概念的逐步深刻化,二是概念的逐步丰富化,三是概念的逐步系统化。 6、说明小学儿童思维品质的发展特点

(1)思维敏捷性方面,儿童的运算速度不断提高,正确迅速能力水平的分化越来越明显。 (2)思维灵活性方面,表现为①一题多解的解题数量在增加。②灵活解题的精细性在增加。③儿童的组合分析水平在不断提高。 (3)思维深刻性方面,表现为:①儿童寻找标准量的水平不断提高,推理的间接性不断提高。②儿童不断掌握运算法则,认识事物数量变化的规律性。③儿童提出假设,独立地自编应用题的抽象逻辑性逐步发展。 (4)思维独创性方面,表现为:①从对具体形象性材料加工到对语词抽象材料的加工。②先模仿,经过半独立性的过渡,发展到独创性。 7、说明小学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趋势 童年期儿童自我意识是在幼儿期已有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不断深化的过程,其发展进程可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第一,从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处于上升期,小学一年级到二年级上升幅度最大,是上升期中的快速发展期。 第二,小学三年级到五年级处于平稳阶段。,其年级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第三,小学五年级到六年级处于第二个上升期。可见,小学儿童自我意识不断发展,但不是直线的等速的,既有上升时期,又有平稳发展时期。8、小学儿童自我评价的特点是什么? 自我评价能力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成分和主要标志,其主要特点是: 第一,从顺从别人的评价发展到有一定独立见解的评价,自我评价的独立性随年级增高;

-6岁儿童心理与行为特征

6岁的孩子是最难应付的了。从4岁-5岁可以看出孩子有显著的进步;但是从5岁-6岁很多大人怀疑他们好像停止了成长似的。 孩子的成长过程宛如一座山,有小坡、也有大坡,而6岁的孩子就处在大坡的年龄,这对他们而言是个混乱期。一旦超越这种混乱期就会步入另一个转折点,在到7岁之前应该会变成一个较规矩的家庭教育优秀作文选写作指导">小学生。这是因为“小学”的新生活会发生很大的作用;但相反的,孩子与父母为了适应这个新的生活都会经历各种困难。 人们眼中的6岁儿通常是粗鲁而忙碌的。不论做什么事他们总是全力以赴,甚至有人阻挠他们玩游戏时,他们还会毫不客气地把对方赶走;因此有很多母亲会生气地说:“这个家就好像是小孩子个人的一样。” 6岁儿对别人的态度也显得傲慢无礼,5岁时的温柔似乎已经完全消失了。所以有些母亲不禁又摇头说:“这孩子真是越来越不像话了。”但是孩子高兴的时候还是很听话的,并非一直都难以应付。另外,他们与同伴之间的纠纷会急剧增加,也因此容易受到大孩子的排斥及比他年幼小孩子的畏惧。而且6岁儿的感觉很敏感,一点芝麻小事就耿耿于怀或产生不安的倾向。常会在白天因恐惧和不安而啼哭。因此很多小孩会因过于紧张和疲倦体重减轻很多,不论父母如何注意6岁儿,他还是有很多令人不解的地方。 善变的天使 6岁儿的心情常被称为“晴时多云偶阵雨”,前一刻还高高兴兴的,这会儿又马上因为一点芝麻小事而发脾气,尤其是被责备时情绪更为激动。 比如妹妹分到的蛋糕比他的大;正在专心堆积木时,被父亲的大衣不小心碰倒;或者叫妈妈时,妈妈未能即刻出现等,都是他发脾气的原因。 这时候大人可能会考虑以权威来纠正他们,但是这么做,对一个正在发脾气的小孩是不太有效的,因为他们根本听不进别人的话。要使孩子平静下来必须视儿童的个性而定,没有一定的方法。例如比较内向的孩子让他独处一会儿即能恢复平静;相反的,有些小孩一独处反而更闹得不要收拾,大人最好设法了解他们的个性与当时的心情。不过,不论是哪一类型的小孩,在他发脾气时恐怕没人可应付得了的。 重要的是,等他们的脾气平息下来以后,一定要让他们反省自己为何如此?如何才能防止?他发脾气时周遭的人有多难过……。大多数的6岁儿脾气一旦发过后,只要心平气和的告诉他,他都能承认并存有改过之心。 不过,尽管经常反省,6岁儿仍然有善变的情形而且产生极端的变化。比如,有时非常疼爱家中饲养的小狗,有时又把它扔在地上又踢又喊地说:“我要杀死你!”那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心情和行动缺乏控制能力,这上点和两岁儿的情形有点相似。

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

?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 幼儿期是一个人心理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对人一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我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在辅导中注意为孩子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促进幼儿的心理个性发展。经过几年的尝试,已经取得出初步成果,现从以下方面作一介绍: 一、幼儿心理的一般特点 概括的讲,幼儿心理具有三个最基本的特点: 1、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 幼儿主要是通过感知、依靠表象来认识事物的。具体形象的表象,左右着幼儿的整个认识过程,甚至思维活动也常常难以摆脱知觉印象的束缚。如:两排相等数目的小棒,如果等距离摆开,幼儿都知道是“一样多”,但如果将其中的一排聚拢,不少幼儿就会认为密集的这一排小棒的数目少些。因为“这一排比那一排队短”。可见,幼儿辩别数目的多少受小棒排列形式的影响。 2、心理活动及行为的无意性 幼儿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能力还很差,很容易受其它事物的影响而改变自己的活动方向,因而行动表现出很大的不稳定性,在正确的教育条件下,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状况逐渐改变。 3、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 3岁前,幼儿已有个性特征的某些表现,但是,这些特征是非常不稳定的。他们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而改变,个性表现的范围也有局限性,很不深刻,一般只在活动的积极性、情绪的稳定性、好奇心的强弱程度等方面反映出来。幼儿个性表现的范围比较广阔,无论是在兴趣爱好、行为习惯、才能方面,以及对人对事的态度方面,都会开始表现出自己独特的倾向,这些个性倾向与以后相比虽然还容易改变,但是已成为一个人一生个性的基础。 二、幼儿园小班幼儿的心理特点 3岁这一年龄,对于多数幼儿来讲,是生活中的一个转折年龄。因为从这个年龄起,幼儿要离开父母开始入幼儿园,过集体的生活。幼儿怎样才能适应这个环境,关键在于幼儿与教师、幼儿园、小朋友之间建立感情,其中最重要的是幼儿与教师之间的感情。 为什么建立感情就容易适应集体生活呢?这是小班幼儿的突出特点——情绪性强。 1、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 情绪情强,是整个幼儿期的特点,但年龄越小就越突出。小班幼儿的行为常常受情绪支配,而不受理智支配。小班幼儿情绪性强的特点表现在很多方面,主要表现有:高兴时听话,不高兴时说什么也听不进去;喜欢哪位老师,就特别听那位老师的话。 2、爱模仿 小班幼儿的独立性差,爱模仿别人。看到别人玩什么,自己也玩什么,别人有什么,自己就要什么。在教学实践中,我依据幼儿的特点,为幼儿树立模仿的样板。 三、幼儿园中班幼儿的心理特点 中班幼儿已经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与班幼儿相比,中班幼儿比较突出的特点是: 1、爱玩、会玩

童年期的心理发展

童年期的心理发展 童年期的年龄范围大约是7-12岁,属小学阶段,童年期的儿童生活从以游戏为主导转为以学习为主导。 第一单元童年期的学习 一、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 (一)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二)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 (三)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和强制性 二、学习兴趣的发展 在整个学时期,学生的学习兴趣表现以下特点: (一)最初对学习的外部活动更感兴趣,以后逐步对学习的内容更感兴趣(二)最初的学习兴趣是不分化的,以后才逐步产生对不同学科内容有不同的兴趣 (三)游戏因素在低年级儿童学习兴趣上起着一定的作用,中年级以后,这种作用逐渐降低 第二单元童年期的认知发展 一、记忆的发展 (一)记忆容量的发展 成人的短时记忆容量为7±2,儿童的记忆容量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小学儿童的数字记忆广度已经与成人水平接近 (二)记忆发展的主要特点

1.有意识记忆超过无意识记忆成为记忆的主要方式 2.意义记忆在记忆活动中逐渐占主导地位,意义记忆是一种理解记忆,当儿童对所有识记的材料有了理解并有了时行意义加工的能力,他们就能更好地进行意义记忆 3.词的抽象记忆的发展速度逐渐超过形象记忆 (三)童年期记忆策略的发展特点 1.复述(背诵)。是指注意不断指向输入信息,不断重复材料的过程(5岁儿童10%有复述行为,7岁有60%,10岁达到85%) 2.组织。组织是要把识记材料中所包含的项目,按期间的意义联系归类成系统以帮助记忆,组织一般可分为两种情况 (1)归类:把要识记的材料按某种标准或关系进行归并,以帮助记忆。年龄小的儿童往往按简单联想归类,年龄大的儿童按关系归类 (2)系列化:系列化是把相互关联的信息按体系关系进行整理并条理化,以帮助记忆的方式 二、思维的发展 按照皮亚杰的理论,童年期的思维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童年期的思维获得飞速发展 (一)童年期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 1.经历一个思维发展的质变过程 幼儿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导,经过童年期就进入以形象逻辑思维为主导的阶段,这一转变是思维发展过程的质的变化 2.不能摆脱形象性的逻辑思维

儿童心理特征

儿童心理特征 我们教小孩子必须先要了解小孩子的心理。若能依据小孩子的心理而 施行教育,那教育必有良好效果的。 普通的小孩子生来虽有种种不同之点,然大抵是相仿佛的。若家庭教育不好,小孩子本来不怕动物,大来会怕的,本来身体强健的,大来会瘦弱的。至于知识之丰富与否,思想之发展与否,良好习惯之养成与否,家庭教育实应负完全的责任。然家庭教育必须根据儿童的心理始能行之得当。若不明儿童的心理而妄施以教育,那教育必定没有成效可言的。所以我略略地把儿童心理述之如下,以资施行家庭教育者之参考。 一、小孩子好游戏的 小孩子可以说是生来好动的。二三个月的婴儿就能在床上不停地敲手踢脚,独自玩耍。到了五六个月的时候,看见东西就要来抓,抓住了就要放进嘴里去。到了再大一点,他就要这里推推,那里拉拉,不停的运动了,一等到会爬会走,那他的动作更加复杂了。忽而立,忽而坐;忽而这样,忽而那样;忽而爬到那里,忽而走到这里。假使我们成人象他那样活动两个钟头,那一定疲乏不堪了。到了三四岁的时候,他的游戏动作比从前还要繁多,而他的游戏方法也与从前不同了。从前他只能把椅子推来推去,现在他要把椅子抬来抬去,当花轿了;从前他只能把棒头敲敲作声以取乐,现在他要拿着棒当枪放了。到了八九岁的时候,他的身体比从前更加强健得多了,精神也非常充足了,知识也渐渐丰富了,因此他的游戏动作也就与从前不同了。此时他喜欢玩各种竞争游戏了;什么放风筝,踢毽子;什么斗蟋蟀,拍皮球;什么打棒头,捉迷藏他都能够玩了。

【教育策略】总起来说,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的。要知多运动,多强健;多游戏,多快乐;多经验,多学识,多思想。所以做父母的不得不注意小孩子的动作和游戏。 第一,做父母的应准备良好的设备使小孩子得到充分的运动;第二,做父母的应寻找适宜的伴侣使小孩子得到优美的影响。有此二者,小孩子的身体就容易强健,心境就常常快乐,知识就容易增进,思想就容易启发。 二、小孩子好模仿的 小孩子未到一岁大的时候,就能模仿简单的声音和动作了。他一听见鸡啼羊叫,也要啼啼看叫叫看;一看见别人洗面刷牙,也要洗洗看刷刷看。到了二岁光景的时候,他能模仿复杂的动作了。倘若他看见他母亲扫地洗衣,他也扫扫洗洗看;倘若他看见他父亲吐痰吃烟,他也要吐吐吃吃看。到了三四岁的时候,他的模仿能力发展得更大了。什么娶亲,什么出殡,他都要模仿了。 【教育策略】总而言之,小孩子好模仿的,家中人之举动言语他大概要模仿的。若家中人之举动文雅,他的举动大概也会文雅的;若家中人之言语粗陋,他的言语大概也是粗陋的。所以做父母的不得不事事谨慎,务使己身堪有作则之价值。 三、小孩子好奇的 小孩子生来好动的,生来好模仿的,也是生来好奇的。五六个月大的婴儿一听见声音就要转头去寻,一看见东西就要伸手去拿。到了四五岁,他的好奇动作格外多了。看见路上的汽车马车来了,他总要停住脚看看;听见外面的锣声鼓声响了,他总要跑出去看看。有一个四岁的小孩子,一日同他的母亲去探望他的小朋友,看见他小朋友的家里有许多蜜蜂,他拿了一根棒头把蜂巢敲敲看,不料一敲蜜蜂出来刺他了。又有一个五岁的小孩子,天天把园里所种的红萝卜掘起来,看他怎

7-12岁儿童心理特征

7-12岁儿童心理特征 ?身体发展中动静逐渐平衡。耐力不稳固,有一定的同情心 ?早期十分喜欢讨好老师,获得称许开始会隐瞒自己的情感 ?早期喜欢合作的,后期喜欢竟争体力的持久力与难度提高 ?后期的男孩比女孩高富有很强创作力及想象力 ?有很好的记忆力,阅读力也较强开始学会推理 ?容易交友与忠于朋友 ?虽有时会吵架,人际关系依然很好 (1)习惯成自然 若不要求过高,7岁儿童通常可以自己处理身边的事情;然而,多数的大人往往因求好心切以致会有许多的问题发生。 吃饭——如果是男孩子,家长常会注意他吃相不能太贪或囫囵吞枣;如是女孩子的话,又会担心她吃得太少或挑食。事实上,7岁儿对于他所讨厌的食物有时也会试着吃吃看,所以在此时期,若有营养上的障碍发生,大多数是因为大人紧张过度所引起的。在餐桌上,多半还会有礼貌,但若有什么特别的事一发生,他马上就站起来跑跑跳跳的,这是最令人看不惯的事了。尤其当我们说:"吃饭喽!"的时候,他仍然继续做他的事,这时与其大声喊他,不如到他身边以引起他的注意,然后小声地告诉他该吃饭了,反而较有效果。 因为,通常他们的注意力都只能集中在一件事情上。在吃饭时最好有快乐的气氛,也应尽量选择适合7岁儿聊天的话题。 清洁——7岁的孩子知道要怎么做才能维持整洁,但是有时候他却会偷懒。当受到别人提醒时,他会找出借口说:"我本来想等一下才做的。"这时候大人也不要生气,可以回答说:"你等一下一定要去做哦!" 梳洗时,7岁儿童有时会发挥他的想象力而耗时很久,尤其洗澡的时候,简直像在做游戏一般。这时我们可以提醒他:"耳朵后面也要洗干净哦!"让他由游戏的世界中回到现在应该做的事情上来。同时,我们也要检查他是否真地做到了,也许会意外地发现,他应该早已习惯的事却忽略掉了。 换衣服——7岁儿也很容易分心。比如当他不想做某件事情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你赶快穿好衣服来帮妈妈的忙。"然后你会发现他很快就换好衣服来问:"妈妈,要我帮忙什么呢?"这个时候千万不可骂他,因为责骂会让他失去信心。虽然换衣服能做得很顺利,但是当换过以后的整理工作,例如把衣服吊到衣架上,或是放到抽屉等等,若做不好,家长也可以帮着他一起做。 睡眠——不论是如何懂事的7岁儿,在上床之前,他会像婴儿一样地让大人帮他的忙。所以在这个时候,大人也要有耐心的陪他,如果我们温柔地对待他,也许他会说出白天他做错了什么事。无论如何,从上床到睡着的这段时间,是小孩子最快乐的时刻,而这也是床对他有吸引力的地方。 7岁儿通常能够熟睡10至11个小时左右,在这期间通常不会再被恶梦吓醒。7岁儿虽然能够做好自己大部分的工作,但是也不能完全不管他。相反地,如果我们过于照顾他,也会造成他的依赖性,永远长不大。所以,注意时间和距离的配合很有必要。同时,要常常称赞他以加强他的信心、提醒他的责任感。培养他的信心和责任感,应该是最后要注意的事项,就是不要断然拒绝他想帮忙的乐趣。

童年期儿童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童年期儿童的心理发展与教育》学习心得 ——2016级物理1班刘明瑞本章学习的内容针对对象是童年期儿童,一般是指六七岁到十一二岁这一阶段的儿童,大致相当于现行的小学阶段。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学校教学系统掌握学习方法并发展各种能力。因此教师在其中的作用比较重要,我们需要学习一定的儿童心理学知识来更方便的达到更好的效果。 本章首先介绍了童年期儿童的生理发展,儿童的身体以及大脑结构和机能都有相应的发展。 其次介绍了童年期儿童的认知发展与教育。童年期儿童在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方面都有相应的发展。譬如说童年期儿童注意的发展具有一个特点就是:在教学影响下,儿童的有意注意开始发展,由初期的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发展为后期的有意注意占主导地位。初入学的儿童,有意注意的发展还不全面,注意力很容易分散。例如,一年级儿童上学时常常会由于匆忙而忘记带学习用品,这时父母应该多多帮助他,提醒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向提出努力学习的要求,要求儿童有意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到必要的对象上,有意注意就逐步发展起来。根据小学儿童注意的特点,小学教师一方面要在教学上利用可以引起儿童兴趣的因素,另一方面也要锻炼儿童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从而使儿童以自觉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学习。 再次介绍了童年期儿童学习活动的发展与教育。学习作为儿童入学后的主导活动,它不同于游戏和劳动,既具有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又具有该阶段的特点:第一,学习的社会性要求。学习是一种社会活动。社会对学生的要求通过学校的各项要求得以贯彻落实。在学习过

程中,学生不仅要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还要养成社会所需要的人格品质: 不仅要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而且还要学习己不感兴趣但必须要学的东西。总之,进入小学后,儿童开始进行正规、系统的学习,学习逐渐代替游戏成为他们的主导活动,小学阶段也就成为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时期。在这个时期教师就要格外关注学生的内心想法,不让学生在转折的道路上走偏了。第二,从年龄发展上看,童年期儿童的学习和幼儿、青少年的学习也不一样。学前期儿童也有学习,但这种学习还不是一种独立的活动,而是在游戏或其他实际活动中进行的。只有在童年期之后,学习才成为儿童的主导活动。成为一种独立的活动。但是童年期儿童学习的自觉性和能力较差,从内容上讲,童年期儿童主要学习的是有关读、写、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及参加学校集体生活所必须遵循的基本规范。作为教师应当加强监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惯与行为规范。 余下内容还介绍了童年期儿童的情绪情感发展与教育以及童年期儿童的个性、社会性发展与教育。 学习了这些,我认为要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作为孩子心目中的传导者,应从一颗爱心,一份挚情为儿童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并且做到以下方面: 1.教师要有正确的教学观念,要尊重理解儿童学习兴趣,创造主动学习气氛,让儿童在轻松,愉快,没有压力的环境下完成任务,达到能力的提高。(同样,教师也一样需要有这样的领导者。) 2.教师应该注意自己的教学语言教学行为,创设一个文明,健康,温馨的心理环境,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孩子的自尊心和白信心是与生俱来的,但是我们许多大人在一次又一次的无意中伤害了他

儿童的心理特征及其常见心理问题的解决

儿童的心理特征及其常见心理问题的解决 一、学龄前儿童及其身心发展特征 学龄前儿童是指尚未达到入学年龄的儿童,我国通常把3周岁至6~7周岁界定为学龄前儿童。这个阶段的儿童有诸多显著的身心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学龄前儿童神经系统的发展越发完善,其大脑皮质的传导纤维都已髓鞘化。这使得他们的精细动作如解纽扣、系鞋带等更加准确,粗大动作如跑、跳更加协调、稳定。 学龄前儿童的思维和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有时会把内部的思维活动以语言形式表达出来,尤其是在伴随某些动作或思考时会出现自言自语的情形。其思维发展还表现为想象力异常丰富,在游戏过程中儿童的思维活动和社会化的规则意识也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学龄前儿童以被动注意为主的注意力发展迅速,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外来事物更易于引起其注意和兴趣。类似的,以形象记忆和机械记忆为主的记忆力也发展迅速,但由于发展阶段所限,儿童很容易将自身经历与某些故事的内容或想象的内容相混淆,无法区分其真实性。 学龄前期儿童情绪体验有显著特征,如高兴、悲伤、恐惧、紧张、害怕等较为深刻,调节情绪的认知策略还不完善,不善于掩饰和控制,情绪易外露,擅长用身体语言来表达,比如哭笑、手舞足蹈、撒泼打滚等。随着年龄增长,有些儿童逐渐学会掩饰自己的情绪,掌握简单的情绪表达规则,知道表现出适当的情绪可以得到成人相应的反应,还会使用富于表达性的身体动作来辨别情绪,对情绪的外部原因和结果理解性提高,知道什么样的事情会让周围的人开心或不开心。 情绪易波动,学龄前期儿童的控制力弱,言语的调节功能不完善,当受到外界事物或情景刺激时,情绪就会爆发。但常从一端迅速发展到另一端,像天气一样说变就变。 情绪易调整,学龄前期儿童的情绪有情境性,其情绪随情景的改变而改变,在得到一个新玩具、发现某个新事物后都可以迅速变化。值得一提的

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特点

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特点 小学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随着教育和学习活动的进行,小学生的心理特别是认知和个性的特点也逐渐发展变化,且发展过程出现明显的协调性和过渡性的特点。本文将从认知、情绪、性格三个方面来介绍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 关键词:认知、情绪、性格、儿童 我国国家教育部规定凡在8月31日前年满6周岁的儿童即应当送入小学读书,因此在我国小学生的年龄一般为六、七岁至十一、二岁。根据皮亚杰的八阶段理论可知,这一年龄阶段正处于学龄初期,是儿童学习知识,适应社会,培养工作态度及自我信念,学习与同龄伙伴相处,学习与性别相连的角色行为,发展良知、道德及价值标准的关键时期。 一、小学儿童的认知发展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小学年龄阶段正处于认知发展的具体运思期,在这一阶段小学儿童的概念思维能力呈现出深刻化、丰富化和系统化的特点,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都逐渐发展起来。 (一)小学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 1、概括能力发展。从对事物外部感性特点的概括转化为对事物内在本质变化的概括(直观形象水平--形象抽象水平--初步本质抽象水平)

2、比较能力发展。从事物相异点到相同点的比较,从具体事物的异同到抽象事物的异同,从直观比较到用词与在头脑中比较。 3、分类能力发展。分整标准从外部现象特征到内部本质特征。三、四年级是字词概念分类能力发展的转折点。四年级起出现组合分折分类能力。 4、推理能力发展。包括直接推理和间接推理的渐次发展,归纳和演绎,两种推理形式的趋势和水平相近。 (二)小学儿童思维品质的发展 1、思维敏捷性品质发展表现为运算速度不断提高,问题解决正确性、速度水平的分化越来越明显。 2、思维灵活性品质发展表现为一题多解数量在增加,灵活解题的精细性增加,组合分折水平不断增强。 3、思维深刻性品质发展表现为解应用题中寻找标准量的水平逐步提高,推理的间接性不断增强。 4、思维独特性品质发展表现为独立性、发散性和新颖性。经历模仿、半独立到独立。四年级是关键期。 二、小学儿童的情绪发展 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以及生命体验的丰富,小学儿童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情感进一步分化,表现情感的方法也越来越丰富。他们情感的深刻性不断增加,对于事情的归因能力不断增强,更加趋于现实化。情绪的稳定性和可控性明显增强,他们不再象学前阶段那样易冲动、易爆发,而是逐渐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了。而且在这一阶段儿童的

(完整word)《儿童发展心理学》试题及答案(B),推荐文档

《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 1、参照国内外现行的年龄阶段划分方式,我们将儿童心理发展分为(1)新生儿期,(2)乳 儿期,(3)婴儿期,(4)童年早期或幼儿期,(5)童年中期,(6)童年晚期或少年期,(7)青年早期。 2、信息加工理论认为信息加工经历这几个阶段:感觉登录、注意、知觉、短时记忆、长时记 忆。 3、帮助儿童克服害怕的心理治疗方法有:对抗性条件作用、系统脱敏法、模特塑造法、认知 疗法。 4、在有关人格发展阶段的理论阐释中,弗洛伊德强调本能的作用,自我是伊底和超我的奴仆; 埃里克森更强调自我的作用,相信超我能引导心理性欲向着社会所规定的方向发展。 5、按照进行的目的性分类,幼儿的游戏分为:(1)创造性游戏,(2)建筑性游戏,(3) 教学游戏,(4)活动性游戏等几类。 6、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是通过外部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观察与模 仿范性获得的。 7、儿童获得道德认识上的发展必须摆脱自我中心和实在论,理解到别人有着与自己不同的看 法,从而发展自己与别人不同的自我概念。 二、选择: 1、我国最早讲授儿童心理学的是儿童心理学家(2)。 (1)肖孝嵘(2)陈鹤琴(3)黄翼 2、(3)是具有特定遗传功能最小单位,是储存特定遗传信息的功能单位。 (1)染色体(2)DNA (3)基因 3、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中,3—7岁儿童处于(3)阶段。 (1)口唇期(2)肛门期(3)性器期(4)潜伏期(5)生殖器 4、(1)是儿童个性实现社会化的重要场所。 (1)家庭(2)幼儿园(3)儿童游乐场所 5、(3)可以帮助儿童克服冲动与攻击性行为,还有助利他行为的实践。 (1)观点或角色的采择(2)交往技能的训练(3)角色扮演 三、判断: (√)1、儿童的先天素质不是单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儿童的先天素质是遗传基因和胎儿发育的环境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2、儿童大脑各区的成熟程序是由前往后分别进行的,其程序是枕叶、颞叶、顶叶、额叶。 (×)3、后天环境的优劣将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速度、水平和特点。 (√)4、情绪作为一种适应能力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获得的。 (√)5、儿童的个性,从一开始就带着自身已有的特点在于周围的人、周围的环境发生相互作用中发展起来。 (×)6、男女两性认知差异的年龄倾向反映了男女儿童在认知差异上的不平衡性。

教育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童年期心理发展)-试卷1.doc

教育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童年期心理发展)-试卷1 (总分:54.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4,分数:48.00) 1.儿童进入学校后,其主导的活动为( )。(分数: 2.00) A.学习活动 B.社交活动 C.游戏活动 D.班集体活动 2.狭义的学习是指( )。(分数:2.00) A.在生活中逆行的 B.包括动物和人的学习 C.经验的获得受行为的变化 D.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有目的、系统的学习 3.童年期,又称小学期或学龄初期。该时期是儿童心理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是儿童开始学校生活的第一个阶段。童年期是从( )。(分数:2.00) A.5岁~11岁 B.8岁~14岁 C.6、7岁~12、13岁 D.8~11岁 4.有研究表明,在学习障碍的儿童中有( )的人生理发育比较迟缓。(分数:2.00) A.60% B.45% C.70% D.30% 5.学习障碍出现的主要年龄阶段是( )。(分数:2.00) A.青少年期 B.幼儿期 C.童年期 D.婴儿期 6.儿童采取他人向观点来理解他人的思想和情感的认知技能称为( )。(分数:2.00) A.社会认知 B.角色采择 C.自我意识 D.换位思考 7.塞尔曼认为,儿童角色采择技能的发展表现出阶段性,分为( )个阶段。(分数:2.00) A.6 B.5 C.3 D.4 8.塞尔曼通过两难故事法测查了儿童观点采择能力。按照塞尔曼的观点,7岁的儿童处于阶段( )。(分数: 2.00) A.1 B.2 C.3 D.4 9.儿童能考虑到自己和他人的观点,并认识到他人也可能这样做,能以一个客观的旁观者的身份来解释和反应。此阶段属于( )。(分数:2.00)

儿童的心理特征

儿童的心理特征 儿童的心理特征1、婴儿期的孩子心理特征是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冲突。 婴儿期的孩子看到爸爸妈妈会产生极大的信任安全感,碰到陌生人就会有不信任不安全的感觉。这是婴儿时期孩子的主要心理特征。所以在婴儿时期,爸爸妈妈要给予孩子极大的安全感。 2、幼儿期(1~3岁)的孩子心理特征是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 在幼儿时期,孩子渐渐有了自主思维,开始“有意志”地决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这时候你就会觉得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当然,爸爸妈妈不能去一味的责骂孩子。也决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如果父母对儿童的保护或惩罚不当,儿童就会产生怀疑,并感到害羞。因此,把握住“度”的问题,才有利于在儿童人格内部形成意志品质。 3、学龄前(3~6岁)的孩子的心理特征是主动对内疚的冲突,勤奋对自卑的冲突。 这时候的儿童如果收到表扬会有积极性,也会产生上进的心。这使他们在今后的独立生活和承担工作任务中充满信心。所以在这段时间里,爸爸妈妈要正确的引导孩子的心理发展。 4、青春期的孩子主要的心理特征是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

青春期的孩子一方面青少年本能冲动的高涨会带来问题,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青少年面临新的社会要求和社会的冲突而感到困扰和混乱。父母要特别的关注孩子青春期叛逆的问题,发现问题要及时的引导和解决。 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志1、求知欲强 这样的孩子兴趣广泛,喜欢观察事物,爱动脑筋,思维敏捷,什么都想学,什么都想试,对新鲜事物反应快,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2、意志力强 不怕困难和挫折,不达到目的不罢休,从不半途而废。能根据自己的需要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还能排除外界和内心的干扰,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和工作。 3、活泼乐观 与人交往坦诚、随和,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乐意接受别人的意见,遇到困难和挫折所引起的不良情绪能很快释放,不淤积心里。 4、心态平衡 经常保持欢乐愉快的心态,遇事冷静,情绪很少大起大落,能理智地分析遇到的问题,很少表现出焦虑不安或忧郁。 5、富于同情心 乐于帮助别人,乐于关心别人,常表现出“利他”和“亲社会”的行为。 6、人际关系良好 心胸开阔,尊重别人,能与别人和睦相处。积极参加集体活

发展心理学专升本知识汇总:第七章 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

第七章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 童年期是指个体6、7岁到12、13岁的阶段,也是儿童开始进入小学学习的时期。童年期儿童的生活从以游戏为主导转为以学习为主导,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学校教案系统地掌握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学会学习。童年期儿童的心理发展主要表现在认知能力和社会性发展方面。这个时期,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以学习知识为基础而展开的,其主要特征是思维过程的详尽运算性,是从详尽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社会性发展主要表现在逐渐摆脱对父母的依赖性,而转向朋友志向,突出地重视伙伴关系。与此同时,留意以同伴的评价为依据形成自我评价,在同伴交往中,促进社会化的发展。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表现出协调性的特点。成人与儿童简易沟通,师生之间、亲子之间的关系简易融洽,言与行、动机与行为比较一致,个性、社会性和品德易于培养。⑷词的抽象记忆的发展速度逐渐超过形象记忆。 ⑸记忆策略的运用:儿童运用记忆策略经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被分为三个阶段:没有策略,多为5岁以前的儿童;过渡阶段,大凡为5—7岁儿童,其特点是自己不能主动运用策略,但经过诱导可以运用;能主动而自觉地采用策略,10岁以后记忆策略安定发展。小学儿童采用的几种主要策略包括: ①复述(背诵);②组织:包括归类和系列化。 ③精致加工策略。 2、概括能力和概念的发展 ⑴概括能力的发展:小学儿童逐渐从对事物外部的感性特点的概括,越来越多地转为对本质属 性的概括。小学儿童时期,儿童概括水平的发展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①第一阶段:直观形象水平的概括。 ②第二阶段:形象——抽象水平的概括。 一、小学儿童的学习

1、学习对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①学校学习是一种社会义务,可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②能够掌握最基本的知识技能(如:读、写、算等)。 ③利于儿童个性、社会性的发展。③第三阶段:初步本质抽象水平的概括。 ⑵小学儿童概念的发展:表现为概念的逐步深刻化、丰富化、系统化。 2、小学儿童的学习特点 ⑴小学儿童的学习动机:儿童的年级越低,学习动机越详尽,其学习动机更多地与学习活动本身直接联系,与学习兴趣发生联系或为学习兴趣所左右。小学生学习中,外部动机始终占主导地位。 ⑵小学儿童的学习兴趣:从对学习过程、活动感兴趣到对学习内容、作业感兴趣;学习兴趣从不分化到逐渐对例外学科内容初步分化;游戏因素在儿童的学习兴趣上的作用逐渐降低。 ⑶小学儿童的学习态度:包括对教师、集体、作业、评分等的态度。3、思维发展的特点 ⑴基本特点:小学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以详尽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详尽形象性。 ①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仍带有很大的详尽性。 ②由详尽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存在着一个明明的“关键年龄”(约10—11岁)。 ③思维结构趋于统统,但有待完善。 ④思维发展过程的不平衡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