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中级经济师-工商管理讲义

中级经济师-工商管理讲义

中级经济师-工商管理讲义
中级经济师-工商管理讲义

2009年中级经济师工商管理精讲第01-50讲讲义第一章企业战略与经营决策

第一节企业战略环境分析

一、企业战略管理概述

(一)企业战略的内涵

企业战略是指企业在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在总结历史经验、调查现状、预测未来的基础上,为谋求生存和发展而做出的长远性、全局性的谋划或方案。

1.企业战略的特征:(多选题)

(1)长期性。着眼点是企业的未来,而非眼前的得失。

(2)全局性。全局性是企业战略最根本的特征。(单选题)

(3)灵活性。

(4)风险性。

2.企业战略的层次

企业战略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企业总体战略、企业业务战略、企业职能战略(多选题)。

(1)企业总体战略

企业总体战略是企业总体的、最高层次的战略,是整个企业发展的总纲,是企业最高管理层指导和控制企业一切行为的最高行动纲领。

(2)企业业务战略——也称竞争战略或事业部战略

企业业务战略是企业内部各部门和所属单位在企业总体战略指导下,经营管理某一个特定的经营单位的战略计划。是在总体性的企业战略指导下,经营某一特定经营单位所制定的战略计划,是企业总体战略之下的子战略。

(3)企业职能战略

是为实现企业战略而对企业内部的各项关键的职能活动做出的统筹安排、是为贯彻。实施和支持总体战略与业务战略而在特定的职能领域内所制定的实施战略,包括生产战略、市场营销战略、财务战、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和研发战略等。企业职能战略主要解决资源利用效率问题,使企业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

(二)企业战略管理的内涵

企业战略管理是指管理者制订企业战略和实施企业战略的动态管理过程。

1.战略管理的任务

战略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实现特定阶段的战略目标,战略管理的最高任务是实现企业的使命。2.战略管理的对象

战略管理的对象主要包括战略要素、战略管理模式和管理过程中的各环节等内容。

(1)战略要素。从关键战略要素出发,战略管理的对象包括业务组合、资源配置、竞争优势和协同优势,以及四类关键战略要素之间的关系及变化。

(2)战略管理模式。从战略管理模式出发,战略管理对象包括影响企业战略制订和实施的各成分及其相互关系,涉及到外部环境、内部各战略层次和各业务部门。

(3)战略管理过程。从战略管理过程出发,战略管理对象包括环境分析、战略制订、战略实施、战略评价和战略控制。

(4)从战略问题涉及的范围看,战略管理对象不

涉及到企业与环境的关系,

甚至还包括产业组织关系。

二、宏观环境分析

分析主要包括:

企业内部环境分析(多选题)

析、行业环境分析属于外部环境分析。

宏观环境分析包括:

术环境分析。(多选题)

(一)政治环境分析

政治环境。具体包括:

1.企业所在地区和国家的政局稳定状况

2.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3.政府对企业行为的影响

政治局势、国际关系、

(二)法律环境分析

1.

法律法规。

2.

院、公安机关以及各种行政执法机关。

3.企业法律意识。

4.

法律环境。

(三)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人口统计因素和文化方面的因素。

1.人口环境

(1)人口数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总量决定

在市场容量。

(2)人口的地域结构。

构有密切联系。

(3)人口质量。主要指人口的身体素质、

德素质和文化科学技能素质。

2.文化因素

(1)文化传统。

影响。

(2)价值观。

标准。

(3)社会发展趋向。

(四)经济环境分析

等要素构成。

1,社会经济结构。

2,经济发展水平

3,经济体制

4,经济政策

5,社会购买力

6,消费者收入水平和支出模式。

(五)科学技术环境分析

1.

(单选题)

社会科技力量。

科技体制。

国家的科技政策与科技立法。

(多选题)

成长期。进入成长期,市场营销和生产管理

为关键性职能。

成熟期。产品成本和市场营销有效性成为企业

的关键因素。

衰退期。这一阶段的行业就是所谓的“夕阳行

新进入者的威胁。这种威胁的大小依

行业中现有企业间的竞争。

购买者的谈判能力。

供应者的谈判能力。

战略群体内的竞争。

企业结构、企业文化、企业

企业核心竞争

SWOT分析法、内

IFE)矩阵和组织温度调查法。

它既包括科学技术,

①全体员

整合集成将组织内部各要素

施活动的有力分析工具。

价值链。波特教授认为价值链是创造价值的

一个动态过程。企业是通过比竞争对手更廉价或

一般

。主体活动是企业基本的价

包括企业的采购、技术开发、

价值链分析。运用价值链分析方法对企业内

分析法

分析法是评估企业的优势(Strengths)

势(weakness)及外部环境的机会

)和威胁(threats)的分析方

1)分析环境因素

2)构造SWOT矩阵

SWOT矩阵。

1-1 SWOT战略选择表

①优势一机会(SO)战略:SO组合是企业机

会和优势最理想的结合。此时企业可以采取增长

型战略。

②劣势一机会(WO)战略:可以采取扭转型

战略。

③劣势一威胁(WT)战略:WT组合是最不理

想的内外部因素的结合状况。企业可以采取减少

产品或市场的紧缩型或防御型战略,或是改变产

品或市场的放弃战略。

④优势一威胁(ST)战略:企业可以考虑采

取多元化经营战略;在企业实力非常强大、优势

十分明显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一体化战略。

第二节企业战略选择

一、基本竞争战略

美国战略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企业一般竞

争战略有三种,即成本领先战略、产品差异化战

略及集中战略。

(一)成本领先战略——低成本战略

实施成本领先战略的核心是加强内部成本控

制,获得竞争优势。

1.成本领先战略的适用范围

(1)该战略适用于大批量生产的企业,产

量要达到经济规模。

(2)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3)有能力使用先进的生产设备。

(4)能够严格控制一切费用开支,全力以

赴地降低成本。

2.实施成本领先战略的途径

(1)规模效应。

(2)技术优势。

(3)企业资源整合。

(4)经营地点选择优势。接近原料产地或

是需求所在地是经营地点的选择优势。此外,适

宜的投资环境也非常重要。

(5)与价值链的联系。

(6)跨业务相互关系。

(二)差异化战略

差异化战略是通过提供与众不同的产品或服

务,满足顾客的特殊需求,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

优势。核心是取得某种对顾客有价值的独特性。

1.产品差异化战略的适用范围

(1)企业要有很强的研究开发能力,有一

定数量的研发人员,有强烈的市场意识和创新眼

光,及时了解客户需求,不断地在产品及服务中

创造出独特性。

(2)企业在产品或服务上要具有领先的声

望,企业要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企业要有很强的市场营销能力。

2.实施差异化优势的途径

(1)通过产品质量的不同实现差异化战略的

方法。

(2)通过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实现产品差异化

战略的方法。

(3)通过产品创新实现差异化战略的方法。

(4)通过产品特性差别实现差异化战略的方法。

(5)通过产品名称或品牌的不同实现差异化战略的方法。

(6)通过提供不同的服务实现差异化战略的方法。

(三)集中战略

集中战略又称专一化战略,是指企业把其经营活动集中于某一特定的购买者群、产品线的某一部分或某一地区市场上的战略。

1.集中战略的适用范围

(1)在行业中有特殊需求的顾客存在,或在某一地区有特殊需求的顾客存在。

(2)没有其他竞争对手试图在上述目标细分市场中采取集中战略。

(3)企业经营实力较弱,不足以追求广泛的市场目标。

2.实施集中战略的途径

①通过选择产品系列实现集中战略的方法。对于产品开发和工艺装备成本偏高的行业通常以产品系列的某一部分作为经营的重点。

②通过细分市场选择重点客户实现集中战略的方法。将经营重心放在不同需求的顾客群上是这种方法的主要特点。

③通过市场细分选择重点地区实现集中战略的方法。

④通过发挥优势集中经营实现集中战略的方法。

二、企业总体战略

企业的总体战略主要有三种:发展战略、稳定战略和紧缩战略(多选题)。

(一)发展战略——扩张战略

发展战略是向更高目标发展的总体战略,主要包括一体化战略和多元化战略两种。

1.一体化战略

一体化战略又称企业整合战略,是企业充分利用已有的产品、技术、市场的优势,向经营的深度和广度发展的一种战略。具体包括纵向一体化、横向一体化。

(1)纵向一体化经营战略

纵向一体化经营战略是集中经营单一业务战略的派生战略。这种战略的实质就是扩大单一业务的经营范围。

纵向一体化发展战略包括后向一体化战略和前向一体化战略两种形式。后向一体化战略就是企业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和零部件等,由外部供应改为自己生产。前向一体化战略就是企业对自己所生产的产品作进一步深加工,或建立自己的销售组织来销售本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战略。

(2)横向一体化战略

横向一体化战略是指企业与竞争对手的企业联合。当今战略管理的一个最显著趋势是将横向一体化作为促进企业发展的战略。

2.多元化发展战略

多元化发展战略又称多样化战略、多角化战略、多种经营战略,是指一个企业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行业中进行经营。多元化发展战略包括相关多元化和非相关多元化的两种基本方式。

(1)相关多元化战略

又称为关联多元化战略,是指企业进入与现

有产品或服务有一定关联的经营领域,进而实现

企业规模扩张的战略。

企业实施相关多元化战略的条件:①企业可

以将技术、生产能力从一种业务转向另一种业

务;②企业可以将不同业务的相关活动合并在一

起;③企业在新的业务中可以借用公司品牌的信

誉;④企业能够创建有竞争能力的协作方式实施

相关的价值链活动。

(2)不相关多元化战略

又称无关联多元化战略,是指企业进入现有

产品或服务在技术、市场等方面没有任何关联的

新行业或新领域的战略。

企业实施不相关多元化战略的条件:①当企

业所在行业逐渐失去吸引力,企业销售额和利润

下降,②企业没有能力进入相邻产业;③企业具

有进入新产业所需的资金和人才;④企业有机会

收购一个有良好投资机会的企业。

(二)稳定战略

稳定战略是指受经营环境和内部资源条件的

限制,企业在战略期所期望达到的经营状态基本

保持在战略起点水平上的战略。按照这种战略,

企业目前的经营方向、业务领域、市场规模、竞

争地位及生产规模都大致不变,保持持续地向同

类顾客提供同样的产品和服务,维持市场份额。

稳定战略具体包括无变化战略、维持利润战

略、暂停战略和谨慎实施战略四种情况。

1.无变化战略

这种战略可以说是一种没有战略的战略。采

用此战略的企业一般具有两个条件:一是企业过

去的经营相当成功,并且企业内外环境没有重大

变化;二是企业并不存在重大经营问题或隐患。

2.维持利润战略

这种战略注重短期效果而忽略长期利益,根

本意图是渡过暂时性的难关。

3.暂停战略

当企业在一段较长时间的快速发展后,有可

能会遇到一些问题使得效率下降,此时可采用暂

停战略。

4.谨慎实施战略

(三)紧缩战略

紧缩战略是企业从目前的经营战略领域和基

础水平收缩和撤退,且偏离起点较大的一种战略。

紧缩战略主要包括以下类型:

1.转向战略

是企业在现有经营领域不能完成原有产销规

模和市场规模,不得不将其缩小;或者企业有了

新的发展机会;压缩原有领域的投资,控制成本

支出以改善现金流为其他业务领域提供资金的战

略方案。

2.放弃战略

在转向战略无效时,可采取放弃战略。放弃

战略的目的是要找到肯出高于企业固定资产时价

的买主。

3.清算战略

清算是指卖掉其资产或停止整个企业的运行

而终止一个企业的存在。

三、战略选择

(一)战略选择标准战略选择标准包括适用性、

可行性和可接受性。

(二)战略选择方法

战略选择方法主要包括战略逻辑理性评估、财务

指标分析和风险分析法三大类方法。

1.战略逻辑理性评估

具体包括组合分析法、生命周期分析法和价值系

统分析法三种方法。

(1)组合分析法(重点)

波士顿公司的市场份额—市场增长率矩阵是最重

要的组合分析方法,即BCG矩阵法。

横轴代表市场占有率,纵轴代表所在行业的业务

增长率,根据BCG矩阵可以将企业的各种业务分

为四种:“明星”、“金牛”、“瘦狗”和“幼

童”四大类。

①金牛区。金牛区位于直角坐标轴的右下角,拥

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和较低的业务增长率。金牛

业务通常能产生大量的现金流入,并成为整个企

业的支撑。宜采用稳定型发展战略。

②瘦狗区。瘦狗区位于直角坐标轴的左下角。即

市场占有率和业务增长率都相对较低的业务。瘦

狗区是资金的陷阱。一般来说,最理智的战略是

清算战略,如果有可能,亦可采取转向或放弃战

略。

③幼童区。幼童区位于直角坐标轴的左上角。即

业务增长率高,但市场占有率低的业务。或者采

用扩张战略,使其成长为明星;或者采用放弃战

略。

④明星区。明星区位于直角坐标轴的右上角。产

品有较高的业务增长率和市场占有率。它既产生

也需要较大的现金余额。它代表着最优的利润增

长率和最佳的投资机会。其最佳战略是对明星进

行必要的投资。宜采用扩张战略。

(2)生命周期分析法

生命周期分析法主要评价战略是否适应产品或行

业生命周期的特定阶段和企业在市场中的相对竞

争地位。生命周期组合矩阵含有两个维度:行业

的生命周期阶段和企业的竞争地位。

(3)价值系统分析法

主要是分析战略如何改善整个价值系统的状况。

协同作用分析是价值系统分析法的主要工具。

2.财务指标分析

定量分析企业战略的可行性和适宜性。具体包括:

投资收益分析法和资金流分析

3.风险分析法

风险分析的具体方法主要有:敏感性分析、决策

矩阵、模型模拟、尝试搜索模型等。其中敏感性

分析是评估某战略的成功对这个战略的主要假设

条件依赖程度的一种十分有用的分析技术。

第三节企业战略的制定、实施和控制

一、企业战略的制定

企业战略制定是战略管理过程中的核心部分,战

略的制定过程实际上就是战略的决策过程。

战略制定过程包括:

(一)识别和鉴定现行的战略

(二)分析外部环境,评估自身的能力

一般利用SWOT分析法来分析外部环境,评估自

身的能力。

(三)确定企业使命与目标

企业的战略目标因企业的类型和使命不同而各

不相同。一般可分为盈利、服务、员工和社会责

任四个方面。

(四)准备战略方案

(五)评价和确定战略方案

企业战略方案评价的目的是确定各个战略方案的

有效性。遵循的基本原则有:择优原则、民主协

调原则和综合平衡原则等。

二、企业战略的实施

企业战略实施是企业战略管理的关键环节。

(一)企业战略实施的基本原则

1.合理性原则

只要基本达到战略预定的目标,就应当认为这一

战略的制定及实施是成功的。

2.统一指挥原则

战略的实施应当在企业高层领导人员统一领导、

统一指挥下来进行。

3.权变原则

权变的观念应当贯穿于战略管理的全过程。

(二)企业战略实施的模式

在企业战略实践中,战略实施有五种不同的模式。

1.指挥型

企业高层领导研究确定战略,向企业管理人员宣

布企业战略,然后强制下层管理人员执行。

2.转化型

转化型模式是从指挥型转变来的。该模式十分重

视运用组织结构、激励手段和控制系统来促进战

略实施。该模式较适合于环境确定性较大的企

业。

3.合作型

该模式把战略决策范围扩大到企业高层管理集

体之中,调动了高层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

性。这种模式比较适合于复杂而又缺少稳定性环

境的企业。

4.文化型

该模式是把合作型的参与成分扩大到了企业的

较低层次,力图使整个企业人员都支持企业的目

标和战略。

5.增长型

企业的战略是从基层单位自下而上地产生。

运用这些模型的条件主要取决于企业多种经营

的程度、发展变化的速度以及目前的文化状态。

(三)战略实施流程

1.战略变化分析

企业在实施战略时,首先要清楚地认识到自己要

发生怎样的变化才能成功地实施战略。

2.战略方案分解与实施

为了执行方便,需要将战略方案从时间和空间两

个方面进行分解。为了顺利地实现战略方案分解

的目标,必须编制具体的战略行动计划。

3.战略实施的考核与激励

企业战略实施的考核通常利用关键绩效指标法

(KPI)和平衡记分卡等方法实施。

三、企业战略的控制

战略控制,就是指企业战略管理者及参与战略实

施者根据战略目标和行动方案,对战略的实施状

况进行全面的评审,及时发现偏差并纠正偏差的

活动。

(一)战略控制分类

有效的战略控制可以解决和防止控制过程中出现

的问题。战略控制按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多种

类型。

1.集中控制与分散控制

集中控制是指战略控制权由企业最高管理层掌

握,对企业进行总体考虑,关注长期绩效和基本

的战略方向。分散控制是把局部战略控制权分散

到各个战略经营单位或事业部。

2.反馈控制、实时控制和前馈控制

这是一种按控制的阶段性划分的控制分类方法。

反馈控制又称事后控制;实时控制又称事中控制

或称现场控制;前馈控制也称事先控制。

3.回避控制与直接控制

按达到控制目的的工作方式划分的。

回避控制就是管理人员采用适当的手段和技术,

使有碍于战略目标实现的行为不能发生或避免发

生,从而达到回避控制的目的。直接控制就是管

理人员直接参与战略控制过程的行为。

(二)战略控制流程

战略控制的目标就是使企业战略的实际实施效果

尽量符合战略的预期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点,战

略控制过程可以分为四个步骤,即制定绩效标

准、衡量实际绩效、审查结果以及采取纠正措施。

1.制定绩效标准

严格地说,战略控制过程应该从战略计划及对战

略方案评价开始,控制标准或测评标准是在战略

计划指导下建立的。

2.衡量实际绩效

将企业的实际绩效与控制标准进行比较。

3.审查结果

找出实际活动成效与评价标准的差距及其产生的

原因。

4.采取纠正措施

采取纠偏措施最终是控制过程的重点。

战略控制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地肯定与否定的

循环过程。

(三)战略控制方法

战略控制方法主要有预算控制、审计监控、财务

控制和统计分析控制等。

1.预算控制

预算作为一种控制方法,通常具有前馈控制和反

馈控制的双重功能。前馈控制的具体方法有弹性

预算、零基预算、标准成本以及责任中心等。预

算对成果产出反馈控制的具体方法是各部门的绩

效报告和企业绩效总报告。

2.审计监控

审计按其内容和目的可分为财务审计和经济效益

审计。

3.财务控制

美国杜邦分析法说明:投资回报率=投资周转率×

销售利润率。

该财务控制系统特别适用于产品多样化的大型企

业。

4.统计分析控制

是对企业战略活动的各个主要方面进行统计分

析,并提供准确有效的统计数据资料,包括历史

的和预测的。

第四节企业经营决策过程

一、企业经营决策概述

企业经营决策包含以下内容:①决策要有明确的目标;②决策要有多个可行方案供选择;③决策是建立在调查研究、综合分析、评价和选择的基础上的。

(一)经营决策的类型

1.从决策影响的时间进行分类,决策可分为长期决策和短期决策。

长期决策也称为长期发展战略决策,是有关组织未来发展的全局性、整体性的重大决策。短期决策也称为短期战术决策,是为实现长期决策目标而采取的短期的行动方案。

2.从决策的重要性分类,经营决策可分为战略决策、战术决策和业务决策。

战略决策即高层决策或宏观决策,这种决策通常是由组织中的最高领导层作出,具有战略性、长期性、稳定性。战术决策即中层决策或中观决策,是战略决策的具体化;业务决策即基层决策或微观决策,具有战术性、短期性、可操作性的特点。战略决策、战术决策、业务决策三者间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3.从决策的起点分类,经营决策可分为初始决策和追踪决策。

初始决策是零起点决策;追踪决策又称为非零点决策。初始决策是基础,追踪决策是初始决策的必然发展形式。

4.从环境因素的可控程度分类,经营决策可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

确定型决策针对日常工作中经常需要解决的问题,以相同或基本相同的形式重复出现或经常出现。不确定型决策又称非常规型决策,是指过去未出现过的、非例行的决策。风险型决策是介于确定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之间的一种决策。(二)经营决策的要素

经营决策的要素包括决策者、决策目标、决策备选方案、决策条件和决策结果。

1.决策者

决策者是企业经营决策的主体,是决策最基本的要素。决策者是系统中积极、能动也是最为关键的因素。实际上组织中的决策者就是组织的领导者。

现代组织中个人决策逐渐被群体决策所取代,集体决策或团队决策成为现代决策的主体。

2.决策目标

决策目标的确立是科学决策的起点。

3.决策备选方案

4.决策条件

决策是否正确,能否顺利实施,它的影响效果如何,不仅取决于决策者和决策方案,而且直接取决于决策所处的环境和条件。

5.决策结果

在作出最终决策之前,对每一备选方案的实施结果进行客观、公正的预测和评价,这既是保证决策科学化的重要前提,也是方案择优的最终依据之一。

二、企业经营决策过程

科学的决策过程,大致可以包括五个阶段:确定目标阶段、拟定方案阶段、选定方案阶段、方案实施与监督阶段、评价阶段。

1.确定目标阶段

问题、诊断原因和制定目标三项工作。

工作的步骤,都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

2.拟定方案阶段

拟定的备选方案应符合以下三个要求:

可行性。

3.选定决策方案阶段

析法)和试验法。

4.方案实施和监督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组织各种活动,

企业最终能达到经营目标。

5.评价阶段

三、企业经营决策影响因素

企业经营决策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1.环境因素

2.以往的经营决策

与现任决策者的关系的影响。

3.决策者对风险的态度

4.时间因素

企业经营决策具有及时性,要受时间的制约。

5.企业经营决策体制

企业决策体制是指决策活动体系和工作方法、程

序、权限和制度。

第五节企业经营决策方法

性决策方法和定量决策方法。

一、定性决策方法

主要有:

和淘汰法。

(一)头脑风暴法——又称为思维共振法。

出方案的过程中,不允许任何批评。

思考的氛围,产生更多的创造性思维。

数人的意见,而忽视少数派的意见。

(二)德尔菲法

策。

运用德尔菲法的关键在于:

第二,决定适当的专家人数,一般10~50

好;第三,拟订好意见征询表。

1)规定最低满意度,

2)规定约束条件;

3)根据目标主次筛选方案。

三类。

(一)确定型决策方法

确定型决策方法很多,主要介绍

1.线性规划

线性规划是在线性等式或不等式的约束条件

下,求解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的方法。

运用线性规划建立数学模型的步骤是:首先,

其次,

盈亏平衡点法

盈亏平衡点法又称

是进行产量决策常用的方法。

总收益、总成本和产量的关系为:

P利润=S-C

=P·Q-(F+V)

=P·Q-(F+v·Q)

=(P-v)·Q-F

Q0=F/(P-v)

(二)风险型决策方法

大值系数a(0

为1-a。a也叫乐观系数,是决策者乐观或悲观程

度的度量。

(3)用给定的乐观系数a和对应的各方案最

11:0×0.25+70×0.75=52.5

Ⅲ:(-20)×0.25+100×0.75=70

(4)取加权平均最大的损益值对应的方案为

所选方案。

对应的方案Ⅲ为最大值系数a=0.75时的折

衷法方案。

用折衷法选择方案的结果,取决于反映决策

者风险偏好程度的乐观系数的确定。当a=0时,

结果与悲观原则相同;当a=1时,结果与乐观原

则相同。这样,悲观原则与乐观原则便成为折衷

原则的两个特例。

4.后悔值原则(大中取小法)

后悔值原则是用后悔值标准选择方案。所谓

后悔值是指在某种状态下因选择某方案而未选取

该状态下的最佳方案而少得的收益。

用后悔值法进行方案选择的步骤如下:

(1)计算损益值的后悔值矩阵。方法是用

各状态下的最大损益值分别减去该状态下所有

值,对应的方案即为用最小后悔值法选取的方案。

对应的方案Ⅱ即为用最小后悔原则选取的方案。

Min(50,30,40)=30 选择方案2

5.等概率原则(莱普勒斯法)

等概率原则是指当无法确定某种自然状态发

生的可能性大小及其顺序时,可以假定每一自然

状态具有相等的概率,并以此计算各方案的期望

值,进行方案选择。

第5讲第二章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第一节企业领导体制及其发展

一、企业领导体制的内涵和作用

(一)企业领导体制的内涵

企业领导体制是企业自助建立的、通过企业领导

权限划分而形成的组织结构和规章制度的总和。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领导体制建立在企业领导权力划分

的基础之上。领导权力的合理分配是

领导科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

各类组织领导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

条件。

(2)领导体制通过建立企业领导组织机

构加以实现。

(3)企业领导体制的核心是制度规范(二)企业领导体制的主要作用

(1)科学的领导体制是企业领导活动有

效开展的组织保证。

(2)科学的领导体制是提高企业整体领

导效能的重要因素。

(3)科学的领导体制是规范企业领导行

为的根本机制。

二、现代企业领导体制的基本构成

(一)决策系统企业领导系统的核心(二)参谋系统

(三)执行系统

(四)监控系统

(五)信息系统

三、企业领导体制的发展

西方国家企业的领导体制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一)“家长制”领导

(二)“经理制”领导

(三)职业“软专家”领导

(四)专家集团领导

四、我国企业领导体制的改革

(一)行政一长负责制

(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

(三)“革命委员会”制

(四)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的恢复与

改革

(五)厂长负责制的试点和全面推行

(六)以股份制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建

第二节公司所有者与经营者

公司制企业的出现,使得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发生了分离。一般而言,所有者是指企业财产所有权(或产权)的拥有者,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和处置等权利。经营者是指控制并领导公司(日常)经营事务的人员,他们是公司中的高级经营管理人员。

一、公司所有者

公司的产权制度具有明晰的产权关系,它以公司的法人财产为基础,以出资者原始所有权、公司法人产权与公司经营权相互分离为特征,并以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执行机构作为法人治理机构来确立所有者、公司法人、经营者和职工之间的权力、责任和利益关系。

(一)公司的原始所有权

原始所有权是出资人(股东)对投入资本的终极所有权,主要表现为股权。

股权的主要权限有:

①对股票或其他股份凭证的所有权和处分权;

②对公司决策的参与权;

③对公司收益参与分配的权利。

(二)公司的法人财产权

公司法人财产,是由在公司设立时出资者依

法向公司注入的资本金及其增值和公司在经营期

间负债所形成的财产构成。

法人财产是公司产权制度的基础,它具有以

下三个特点:

①公司法人财产从归属意义上讲,是属于出资者

(股东)的;

②公司的法人财产和出资者的其他财产之间有

明确的界限,公司以其法人财产承担民事责任;

③一旦资金注入公司形成法人财产后,出资者不

能再直接支配这一部分财产,也不得从企业中抽

回,只能依法转让。

特别注意:公司拥有法人财产权(或称法人

产权)。

(三)公司财产权能的两次分离

公司财产权能的分离是以公司法人为中介的

所有权与经营权的两次分离。第一次分离是具有

法律意义的出资人与公司法人的分离,即原始所

有权与法人产权相分离。第二次分离是具有经济

意义的法人产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这种分离形式

是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最高形式。

1.原始所有权与法人产权的分离

这是公司所有权本身的分离,公司出资者的

所有权转化为原始所有权,失去了对公司资产的

实际占有权和支配权。公司法人拥有法人资产,

对所经营的资产具有完全的支配权,即法人产权。

法人产权是指公司作为法人对公司财产的排他

性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转让权。这是

一种派生所有权,是所有权的经济行为。

原始所有权与法人产权的分离后,股东作为

原始所有者保留对资产的价值形态——股票占有

的权利;法人享有对实物资产的占有权利。这样,

原始所有权与法人产权的客体是同一财产,反映

的却是不同的经济法律关系。原始所有权体现这

一财产最终归谁所有;法人产权则体现这一财产

由谁占有、使用和处分。

2.法人产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这是只具有经济意义的法人所有权与经营权

的分离。公司法人产权集中于董事会,而经营权

集中在经理手中。经营权是对公司财产占有、使

用和依法处分的权利,是相对于所有权而言的。

与法人产权相比,经营权的内涵较小。经营权不

包括收益权,而且经营权中的财产处分权也受到

限制。公司的经营权被赋予了职业经理。

二、公司经营者

(一)公司经营者及其特征

一般而言,所谓经营者是指在一个所有权和

经营权分离的企业中承担法人财产的保值增值

责任,对法人财产拥有绝对经营权和管理权,全

面负责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由企业在经理人市场

中聘任,以年薪、股权和期权等为获得报酬主要

方式的经营人员。

现代企业经营者有五个显著特征:

①经营者的岗位职业化趋势,已经形成企业家群

体和企业家市场;

②经营者具有比较高深的企业经营管理素养,能

够引领企业获得良好的业绩;

③经营者必须具备较强的协调沟通能力;

④公司中经营者的产生基于有偿雇佣,是公司的

“高级雇员”,即受股东委托的企业经营代理

人;

⑤经营者的权力受董事会委托范围的限制。

(二)经营者对现代企业的作用

1.经营者人力资本有利于企业获得关键性资源,

包括信息、资金、技术、人才等。

2.经营者人力资本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增

强。

3.经营者良好的人力资本有利于企业团队合作能

力的培养。

4.经营者良好的人力资本有利于完善公司管理制

度。

(三)经营者的素质要求

1.精湛的业务能力

尤以决策能力、创造能力和应变能力最为重

要。其中创造能力是一个经营者的核心能力。

2.优秀的个性品质

在品质上应具备理智感和道德观。

3.健康的职业心态

一个优秀企业经营者的职业心态应该表现

为:①自知和自信;②意志和胆识;③宽容和忍

耐;④开放和追求。

(四)经营者的选择方式

经营者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对经营者的

选择至关重要。科学的经营者选择方式应该是市

场招聘和内部提拔并举。

1.内部提拔

内部提拔的方式是经营者的选择的方式之

一,它体现了强烈的非市场性特征。了解内部提

拔的优点和缺点。

2.市场招聘

市场招聘是选择经营者的另一种方式,即通过

人力资本市场交易取得企业家。了解市场招聘的

优缺点。

(五)经营者激励与约束机制

企业家的激励约束机制有报酬激励、声誉激

励和市场竞争机制三个方面。

1.报酬激励

对经营者激励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年薪

制、薪金与奖金相结合、股票奖励、股票期权等,

尽可能使企业家收入与企业绩效挂钩。注意:股

票奖励是奖金的替代形式,其不同之处在于,其

激励动力来自未来的企业经营效益;股票期权是

一种比较复杂的长期激励形式。

2.声誉激励

3.市场竞争机制

市场竞争机制是企业家激励约束机制的重要

组成部分,它包括企业家市场、资本市场和产品

市场的竞争。市场对企业家的约束和激励可归纳

为两个方面:

第一,市场竞争机制具有信息显示功能。

第二,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机制对企业家位置形

成直接的威胁。

三、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关系

在现代企业中,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关系主

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

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委托代理关系在于:

①经营者作为意定代理人,其权力受到董事会委

托范围的限制;

②公司对经营人员是一种有偿委任的雇佣。

2.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人员之间的

相互制衡关系

①股东作为所有者掌握着最终的控制权,他们可

以决定董事会的人选,并有推选或不推选直至起

诉某位董事的权利。

②董事会作为公司最主要的代表人全权负责公

司经营,拥有支配法人财产的权力和任命指挥经

营人员的全权,但董事会必须对股东负责。股东

大会为公司最高权力机构。

③经营人员受聘于董事会,作为公司的意定代表

人统管企业日常经营事务,在董事会授权范围之

内,经营人员有权决策,他人不能随意干涉。

第三节股东机构

一、股东概述

(一)股东的含义

股东是指持有公司资本的一定份额并享

有股东权利的人。

(二)股东的分类和构成

1.发起人股东与非发起人股东

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必须有一定数量的发起

人。发起人是指参加公司设立活动并对公司设立

承担责任的人。

同一般股东相比,发起人股东在义务、责任

承担及资格限制上有自己的特点:

第一,对公司设立承担责任。①对设立行为

所产生的债务和费用负连带责任;②公司不能成

立时,对认股人已缴纳的股款,负返还股款并加

算银行同期存款利息的连带责任;③在公司设立

过程中,由于发起人的过失致使公司利益受到损

害的,对公司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股份转让受到一定限制。《公司法》

规定发起人持有的本公司股份自公司成立之日

起一年内不得转让。

第三,资格取得受到一定限制。一是自然人

作为发起人应当具备完全行为能力;二是法人作

为发起人应当是法律上不受限制者;三是发起人

的国籍和住所受到一定限制。我国公司法规定,

设立股份公司,其发起人必须一半以上在中国有

住所。

2.自然人股东与法人股东

自然人和法人均可成为公司股东。自然人作

为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股东,作为参加有限责

任公司组建的设立人股东,应当具有完全行为能

力。

(三)股东的法律地位

1.股东是公司的出资人

公司股东作为出资者按投入公司的资本额享

有所有者的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

权利。

2.股东是公司经营的最大受益人和风险承

担者

3.股东享有股东权

股东享有股东权是股东最根本的法律特征,

是股东法律地位的集中体现。股东有获得财产收

益和参与公司管理的权利。

4.股东承担有限责任

除无限公司股东、两合公司的无限责任股东

外,公司股东均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

股东仅以其出资额(所持股份)为限,对公司债

务间接承担责任。

5.股东平等

所有股东均按其所持股份的性质、内容和数

额平等地享受权利,承担义务。

(四)股东的权利

我国公司法除在总则部分明确股东享有

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的权利外,还

对股东享有的其他权利作了规定。根据我国公司

法的规定,股东主要享有以下权利:

1.股东会的出席权、表决权

股东会是公司的权力机关,股东会会议是股

东行使权利的场所。

2.临时股东大会的召开提议权和提案权

3.董事、监事的选举权、被选举权

4.公司资料的查阅权

股东可查阅公司章程、股东大会记录、财务

会计报告,了解公司经营状况的权利。

5.公司股利的分配权

通过盈余分配获取股利是股东出资的收益

权,是股东权的核心。

6.公司剩余财产的分配权

公司解散时,公司清偿债务后的剩余财产应

按股东出资比例、持股比例进行分配。

7.出资、股份的转让权

8.其他股东转让出资的优先购买权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对其他股东转让的出资有

同等下的优先购买权。

9.公司新增资本的优先认购权

公司的原有股东,对新增资本、新发行的股

份享有优先认购权。

10.股东诉权

(五)股东的义务

1.缴纳出资义务

(1)缴纳出资义务的内容。股东在公司

设立和公司增资扩股时,依照法律、公司章程、

出资(认股)协议规定的出资形式、出资数额、

出资期限、出资程序交付认缴的出资。

(2)不履行缴纳出资义务的责任。公司成立

之前违反股东出资义务的,应向公司、履行出资

义务的股东承担违约责任。股东违反出资义务情

节严重的,还要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乃至刑事责

任。

(3)不得抽回出资义务。公司登记后,股东

不得抽回出资。

2.以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我国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以其认

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股份有限公司

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3.遵守公司章程

遵守公司章程是股东最基本的义务。

4.忠诚义务

股东的忠诚义务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禁止

损害公司利益;二是考虑其他股东利益;三是谨

慎负责地行使股东权利及其影响力。

二、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会

(一)股东会的性质及职权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会由全体股东组成,股东会是公司的权力机构。

股东会依法享有下列职权:①决定公司的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②选举和更换非由职工代表担任的董事、监事,决定有关董事、监事的报酬事项,③审议批准董事会的报告,④审议批准监事会或者监事的报告;⑤审议批准公司的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⑥审议批准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⑦对公司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作出决议;⑧对公司发行债券作出决议。⑨对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清算或者变更公司形式作出决议;⑩修改公司章程;⑾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职权。

(二)股东会的种类及召集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会会议分为三种:首次会议、定期会议和临时会议。

首次会议是指公司成立后召集的第一次股东会议。首次股东会会议由出资最多的股东召集和主持。定期会议是指按照公司章程规定的期限定期召开的股东会会议;应召开临时会议的情况:代表十分之一以上表决权的股东、三分之一以上的董事、监事会或者不设监事会的公司的监事提议召开临时会议的。

(三)股东会决议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会决议分为两种:一种是普通决议,另一种是特别决议。普通决议的形成,只需经代表二分之一以上表决权的股东通过;特别决议包括:股东会会议作出修改章程、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的决议,以及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或者变更公司形式的决议,必须经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的股东通过。

三、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大会

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权力机构,由全体股东组成,行使公司的最高决策权。

(一)股东大会的性质及职权

股东大会是股份有限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

股东大会享有对公司重要事项的最终决定权。在公司内部,股东大会决议具有最高的效力。根据《公司法》规定,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大会职权适用于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会职权的规定。

(二)股东大会的种类与召集

1.股东大会的种类

股东大会会议由全体股东出席,分为年会和临时会议两种。

(1)股东年会。我国公司法规定,股东大会应当每年召开一次年会。

(2)临时股东大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在两个月内召开临时股东大会:①董事人数不足法律规定人数或者公司章程所定人数的三分之二时;②公司未弥补的亏损达实收股本总额三分之一时;③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l0%以上股份的股东请求时;④董事会认为必要时;⑤监事会提议召开时;⑥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情形。

2.股东大会会议的召开

(1)股东大会会议的召集和主持

①股东大会会议由董事会召集,

职务的,

召集和主持的,连续90

公司10%

(2)股东出席会议

(3)临时提案的提出。

司3%以上股份的股东,

提案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3.股东大会会议的决议方式

(1)股东行使表决权的依据

股东所持股份是股东权的计算依据。

权是股份有限公司股东行使股权的重要原则

是,公司持有的本公司股份没有表决权。

(2)普通决议与特别决议的表决方式

议。

权过半数通过。

权的三分之二以上绝对多数通过。

(3)累积投票制

事时,每一股份拥有与应选董事或者监事人数相

同的表决权,股东拥有的表决权可以集中使用

四、国有独资公司的权力机构

国有独资公司只有一个股东,

股东会,

机构决定。

第四节董事会

一、董事会制度

(一)董事会的地位

构(限于重大决策),董事会是执行机构。

一般决策),经理机构是实际执行机构。

转的核心。

(二)董事会的性质

1.

机构

体现在以下方面:

(1)

董事既可以是股东,也可以是非股东。

(2)董事会对股东会负责,

作,接受股东(通过监事会)的监督。

(3)董事会必须代表股东利益,

2.董事会是公司的执行机关

3.董事会是公司的经营决策机关

4.董事会是公司法人的对外代表机构

5.董事会是公司的法定常设机构

(三)董事会会议

1.董事会会议的形式

式。

公司法对有限责任公司董事会定期会议的召

开期限没有规定;但规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定

期会议每年度至少召开两次。

2.董事会会议的召集和主持

3.董事会的决议方式

董事会决议的表决实行两个原则

(四)董事会的职权

1.

作为股东会的受托机构,执行股东会的决

决定公司的经营要务。包括公司的经营计

为股东会准备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

5.为股东会准备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

6.为股东会准备增资或减资方案以及发行

制订公司合并、分立、解散的方案。董事

决定公司内部管理机构的设置。除公司的

聘任或者解聘公司经理、副经理、财务负

制定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

二、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会

3至13人;两个以上的国有企业或者

会设董事长一人,可以设副董事长。

根据我国《公司法》的规定,有限责任公司

董事的任职资格与股份有限责任公司董事,以及

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相同,

对该公司、企业破产负有个人责任的,

(二)董事的任期与义务

有限责任公司董事的任期由公司章程规

3年,任期届满,连选

直至该秘密成为公开信息。

(三)董事会的性质及职权

董事会是有限责任公司的执行机构和决

策机构,是对内执行公司业务、对股东会负责,

对外代表公司的常设机构。在股东人数较少和规

模较小的公司、董事所要代表的利益比较一致的

情况下,允许公司只设一名执行董事来执行相应

的事务。

有限责任公司董事会对股东会负责,其职权

与50页董事会的职权相同。

(四)董事会的议事规则

董事会会议召集和主持的规定同50页中

间的内容相同。

董事会会议可以分为定期会议和临时会议两

种。公司法未对有限责任公司董事会定期会议的

召开期限进行规定。

董事会的议事方式和表决程序一般由公司章

程规定。董事会的表决实行“一人一票”制。

需要注意的是,我国涉外企业法有特殊规定

的,应从其规定。如《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实施

细则》规定:“董事会成员不得少于3人。董事

名额的分配由合营方参照出资比例协商确定。”

三、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会

(一)董事会的组成及董事的义务

1.董事会的组成

我国《公司法》规定,董事会的成员为5~

19人。董事会成员应由股东会选举产生,董事会

对股东会负责。

董事会成员中可以有公司职工代表,职工代

表由公司职工通过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大会或者

其他形式民主选举产生。董事任期由公司章程规

定,但每届任期不得超过3年。董事任期届满,

连选可以连任。

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会设董事长l人,可以

设副董事长。董事长和副董事长由董事会以全体

董事的过半数选举产生。董事长的法定职权主要

包括两项:主持董事会会议和检查董事会决议的

实施情况。

2.董事的义务

就董事的具体义务而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

与有限责任公司董事均可作如下概括:忠实义务

和注意义务。

(1)忠实义务

具体包括:

①自我交易之禁止。即董事不得作为一方当

事人或作为与自己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的代理人

与公司交易。当然,这种禁止也非绝对,若在公

司章程中得以认可或经股东大会同意,则可视为

合法。

②竞业禁止。即董事不得自营或者为他人经

营与其任职公司同类的营业或者从事损害本公司

利益的活动。

③禁止泄露商业秘密。

④禁止滥用公司财产。如董事不得挪用公司

资金或将公司资金借贷给他人,不得以公司资产

为本公司的股东或以其他个人名义开立账户存

储。

(2)注意义务

基本含义是:董事有义务对公司履行其作为

董事的职责,履行义务必须是诚信的,行为方式

必须使他人合理地相信,为了公司的最佳利益并尽普通谨慎之人在类似的地位和情况下所应实施的行为。

忠实义务为董事确立的是最低限度的“道德标准”,注意义务则可视为董事的“称职标准”。

(二)董事会的性质及职权

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是依法由股东会选举产生,代表公司并行使经营决策权的公司常设机关。由此可见,董事会的性质是公司的经营决策机关,执行股东会的决议,负责公司的经营决策。一般而言,对于采用三权分立基础而架构的公司,股东会是公司的权力机关,董事会是公司的执行机关。另外,股东会与董事会的权力来源不同,造成其权力范围也有明显的不同。前者权力来源于股份所有权,而后者的权力来源于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授权。

根据我国《公司法》规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的职权与前文所列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会的职权完全相同。

公司实务中对于董事会的另行规定,看一下即可。

(三)董事会的议事规则与决议方式

董事会是公司运营和管理的核心机构,是法人治理机构的中枢。我国《公司法》规定,董事会会议应有过半数的董事出席方可举行。董事会作出决议必须经全体董事的过半数通过。董事会决议实行“一人一票”制。

董事会会议分为定期会议和临时会议。我国《公司法》规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每年度至少召开两次会议,每次会议应当于会议召开10日前通知全体董事和监事。临时会议是董事会认为必要时召开。有权提议董事会临时会议的人员有:代表十分之一以上表决权的股东、三分之一以上董事或者监事会。

董事会会议召集和主持的内容与50页中间内容相同。

董事会会议一人一票,采取多数决的表决方式。董事因故不能出席,可以书面委托其他董事代为出席,委托书中应载明授权范围。

(四)关于独立董事

根据我国《公司法》的规定,上市公司设独立董事。

(1)独立董事的任职资格

在符合有关一般董事资格规定的基础上,独立董事应满足更高的要求。

第一、独立董事应当具有独立性

下列人员不得担任独立董事:①在上市公司或者其附属企业任职的人员及其直系亲属、主要社会关系;②直接或间接持有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1%以上或者是上市公司前十名股东中的自然人股东及其直系亲属;③在直接或间接持有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5%以上的股东单位或者在上市公司前五名股东单位任职的人员及其直系亲属;

④最近一年内曾经具有前三项所列举情形的人员;⑤为上市公司或者其附属企业提供财务、法律、咨询等服务的人员;⑥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人员。⑦中国证监会认定的其他人员。

第二、独立董事的任职条件

注意:具有五年以上法律、经济或者其他履行独立董事职责所必需的工作经验。

(2)独立董事的人数

证监会“指导意见”要求上市公司在2003

年6月30日前董事会成员中应当至少包括三分

之一独立董事。但鉴于我国独立董事既要监督与

制衡内部控制人,也要监督与制衡控制股东,为

使独立董事的声音不被内部董事和关联董事吞

没,独立董事应在董事会中占据多数席位。

(3)独立董事的职权

独立董事除具有一般董事的职权外,还具有

下列职权:①重大关联交易应由独立董事认可

后,提交董事会讨论;②向董事会提议聘用或解

聘会计师事务所;③向董事会提请召开临时股东

大会;④提议召开董事会;⑤独立聘请外部审计

机构和咨询机构;⑥可以在股东大会召开前公开

向股东征集投票权。独立董事行使上述职权应当

取得全体独立董事的二分之一以上同意。

独立董事除履行上述职责外,还应当对以下

事项向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发表独立意见,这些事

项为:①提名、任免董事;②聘任或解聘高级管

理人员;③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④

上市公司的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企业对上

市公司现有或新发生的总额高于300万元或高于

上市公司最近经审计净资产值的5%的借款或其

他资金往来,以及公司是否采取有效措施回收欠

款,⑤独立董事认为可能损害中小股东权益的事

项;⑥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事项。

(4)独立董事的义务

独立董事对上市公司及全体股东负有诚信

与勤勉义务。独立董事原则上最多在5家上市公

司兼任独立董事。

四、国有独资公司的董事会

(一)董事会的特征

董事会是国有独资公司的执行机构。董事

会除行使《公司法》有关有限责任公司董事会的

所有职权以外,还可以制定国有独资公司章程报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批准。我国公司法明确了

国有独资公司章程的制定和批准机构是国资监管

机构。

国有独资公司章程制定的两种方式:其一由

国资监管机构制定,其二由董事会制定并报国资

委批准。

(二)董事的身份

国有独资公司的董事会成员由两部分组成:国资

监管机构的委派和公司职工代表大会的选举。

(三)董事会的组成与任期

国有独资公司的董事每届任期不得超过

三年。董事会成员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委

派,但是,董事会成员中应当有公司职工代表。

职工代表由公司职工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其比例

由公司章程规定。

董事会设董事长一人,可以设副董事长。董

事长、副董事长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从董事

会成员中指定。

国有独资公司必须设立董事会。董事会是国

有独资公司的常设经营管理机构。国有独资公司

的董事会成员为3人至l3人,其中应当有公司

职工代表。

第五节经理机构

一、经理机构的地位

经理又称经理人,是指由董事会作出决议聘

任的主持日常经营工作的公司负责人。在国外,

经理一般由公司章程任意设定,设立后即为公司

常设的辅助业务执行机关。作为董事会的辅助机

关,经理从属于董事会。经理的职权范围通常是

来自董事会的授权,只能在董事会或董事长授权

的范围内对外代表公司。

董事会与经理的关系是以董事会对经理实施

控制为基础的合作关系。其中,控制是第一性的,

合作是第二性的。

二、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的经理

机构

大多数国家的公司法,都将公司经理视为

章程中的任意设定机构。而有些国家则明确规定

了经理的设置及其权限的一些情况。

(一)经理机构的职权

从本质上讲,经理被授予了部分董事会的

职权,经理对董事会负责,行使下列职权:①主

持公司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组织实施董事会决

议;②组织实施公司年度经营和投资方案;③拟

订公司管理机构设置方案;④拟订公司的基本管

理制度;⑤制定公司的具体规章;⑥提请聘任或

者解聘公司副经理、财务负责人;⑦聘任或者解

聘除应由董事会聘任或者解聘以外的管理人员;

⑧公司章程和董事会授予的其他职权。

公司法规定经理有权列席董事会会议。

(二)经理的义务与责任

考试内容:掌握经理的义务与责任

经理对公司所负的义务与董事基本相同,主

要对公司负有谨慎、忠诚的义务和竞业禁止义务。

(三)经理的选任与解聘

作为董事会的辅助执行机构,经理的选任

和解聘均由董事会决定。对经理的任免及报酬决

定权是董事会对经理实行监控的主要手段。我国

公司法对经理的任职资格作出了与董事相同的要

求。

解聘不合格的经理,是董事会对经理进行事

后制约的重要手段,其作用不可低估。

三、国有独资公司的经理机构

我国公司法规定,国有独资公司设经理,

由董事会聘任或者解聘。经国有独资监督管理机

构同意,董事会成员可以兼任经理。对于国有独

资公司来说,经理是必须设置的职务。

关于董事会和总经理的关系,我国的相关法

律、法规作了如下规定:第一,总经理负责执行

董事会决议,依照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的规定行使

职权,向董事会报告工作,对董事会负责,接受

董事会的聘任或解聘、评价、考核和奖励。第二,

董事会根据总经理的提名或建议,

聘任或解聘、考核和奖励副总经理、财务负

责人。第三,董事会可将其职权范围内的有关具

体事项有条件地授权总经理处理。第四,不兼任

总经理的董事长不承担执行性事务。在公司执行

性事务中实行总经理负责的领导体制。经理由董

事会聘任或者解聘,向董事会负责,接受董事会

的监督。

第六节监督机构

公司制企业的监督机构即通常所说的监事

会,是指以检查监督公司的财务及业务执行状况

为目的而设立的公司机关。

一、监事会制度

监事会制度是根据权力制衡原则由股东选举

监事组成公司专门监督机关对公司经营进行监督

的制度。

监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关,是由股东会(和

职工)选举产生并向股东会负责,代表股东对公

司经营(公司财务及董事、经理人员履行职责行

为)进行监督的机关。

一般情况下,公司监事会的监督职能主要

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监事会是公司内部的专职监督机构。

监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以出资人代表的身份行

使监督权力。注意董事、经理人员不得兼任监事。

第二,监事会的基本职能是监督公司的一切

经营活动,以董事会和总经理为监督对象。监事

会成员必须列席董事会会议。监事会向股东大会

报告监督情况。

第三,监事会监督的主要形式。监事会不仅

要进行会计监督,而且要进行业务监督。不仅要

有事后监督,而且要有事前和事中监督。

二、有限责任公司的监督机构

(一)监事会的组成

我国《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设监

事会,其成员不得少于3人。股东人数较少或者

规模较小的有限责任公司,可以设1至2名监事,

不设监事会。监事会应当包括股东代表和适当比

例的公司职工代表,其中职工代表的比例不得低

于三分之一。监事会设主席一人,由全体监事过

半数选举产生。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兼任监

事。

监事的任期每届为三年。监事任期届满,连

选可以连任。

(二)监事会的性质及职权

监事会或不设监事会公司的监事行使下

列职权:①检查公司财务;②对董事、高级管理

人员执行公司职务的行为进行监督,对违反法

律、行政法规、公司章程或者股东会决议的董事、

高级管理人员提出罢免的建议;③当董事、高级

管理人员的行为损害公司的利益时,要求董事、

高级管理人员予以纠正;④提议召开临时股东会

会议,在董事会不履行法律规定召集和主持股东

会会议职责时召集和主持股东会会议;⑤向股东

会会议提出提案,⑥依照《公司法》的规定,对

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提起诉讼,⑦公司章程规定

的其他职权。

(三)监事会的议事规则

监事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监事可以

提议召开临时监事会会议。监事会决议应当经半

数以上监事通过。

三、股份有限公司的监督机构

(一)监事会的组成

监事会是《公司法》明确规定的公司必设

机关。股份有限公司设立监事会,其成员不得少

于3人。

监事会应当包括股东代表和适当比例的公司

职工代表,但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兼任监事。

其中职工代表的比例不得低于三分之一。监事会

主席和副主席由全体监事过半数选举产生。

董事、经理监事的任期每届为三年。监事任

期届满,连选可以连任。

(二)监事会的性质及职权

与有限责任公司监事会的职权相同。监事

会在发现公司经营情况异常时,拥有检查权,以

及对董事会决议事项的质询与建议权等。

(三)监事会的议事规则

监事会会议分为定期会议和临时会议,定

期会议每六个月至少召开一次会议,临时监事会

会议由监事提议召开。监事会会议决议经过半数

以上监事通过。

四、国有独资公司的监督机构

国有独资公司的监事会制度是由国有资产监

督管理机构派出监事组成专门外部监督机构对公

司经营进行监督的制度。国有独资公司的监事会

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代表政府派出,对派出

机构负责,不受企业控制。也称为外派监事会。

(一)监事会的组成

国有独资公司的监事会成员不得少于5

人,监事会成员包括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派出

的专职监事和职工代表出任的监事。国有资产监

督管理机构派出的专职监事,由国有资产监督管

理机构任命。监事会成员中职工代表的比例不得

低于三分之一,职工代表出任的监事为兼职监事。

监事会设监事会主席,监事会主席由国有资

产监督管理机构从成员中指定。

(二)监事会的职权

与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的

职权基本相同,此外拥有“国务院和公司章程规

定的其他职权”。

第三章市场调研管理

第一节市场调研概论

一、市场调研的含义与特点

市场调研是调研者对商品及服务市场相关问题的

全部数据,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系统的收集、

记录、分析的过程。市场调研的基本特点是:(多

选题)

系统性

客观性

时效性

多样性

不确定性

二、市场调研的内容与分类

(一)市场调研的内容

市场调研的内容是由市场调研的目的(单选题)

决定的。主要包括市场环境调研、市场商品需求

调研、市场商品资源调研、市场商品流通渠道调

研等。在企业营销决策过程中所进行的市场调研

具体包括:(多选题)

1.市场竞争调研也称战略调研,也是竞争情

报收集工作。

2.市场细分调研也称战略调研。市场细分可

以通过地理、人口统计、消费心理及行为

等变量来细分消费者市场。市场细分有效

须具备:可衡量性、可接近性、足量性、

可行动性四个条件。

3.产品定位调研。为了寻找市场定位,企业

可以选择以下7种不同方法:属性定位、

利益定位、使用定位、使用人定位、竞争

者定位、产品类目定位、质量(价格)定

位。

4.产品调研

5.广告调研主要报告:广告环境调研、广告

主体调研、目标市场调研、市场竞争调研、

广告媒体调研、广告效果调研、国际广告

调研

6.渠道调研分为流通市场调研和零售市场

调研

7.销售调研

8.用户满意度调研

(二)市场调研的分类

按照不同的调研方法,可以对市场调研进行以下分类:

1.根据购买商品的目的不同,分为消费者市

场调研和产业市场调研

2.根据商品流通环节不同,分为批发市场调

研和零售市场调研

3.根据产品层次不同,分为各商品类别和商

品品种类的市场调研

4.根据空间层次不同,分为国际市场调研和

国内市场调研

5.根据时间层次不同,分为经常性、一次性、

定期性市场调研

6.根据市场调研的目的和深度不同,分为探

索性调研、描述性调研、因果关系调研和

预测性调研。

7.根据市场调研的方式不同,分为全面调研

和非全面调研。

8.根据调研方法的不同,分为二手数据调研

和原始资料调研

三、市场调研的程序

(一)确定调研性质

探索性调研对问题理解不够深或难以准确定义问题的时候,或在正是调研之前,通常采用探索性调研。

描述性调研对研究对象有一定了解的情况下,对调研对象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所进行的调研活动。

因果关系调研探索某种假设与条件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即探寻现象背后的原因,揭示现象发生或变化的内在规律,解决为什么的问题。(二)设计调研方案

确定调研目标

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制订调查提纲和调查表

确定调查时间和调查工作期限

确定调查地点

确定调查方式和方法

确定调查资料整理和分析方法

调研经费预算

确定提交报告的方式

制订调查的组织计划

(三)实施调研和数据采集

重点应做好:一是挑选和培训调研员,二是进行调研工作的质量监控,三是查收和评价调研员的工作。

(四)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1查收和校对资料

2编码

3录入数据,建立原始数据库

4数据查错和数据净化,处理缺失数据

5数据处理、制表制图和统计分析等

(五)撰写调研报告

1调研报告的形式:书面报告和口头报告

2书面报告的主要内容

标题页包括标题、委托方与调查方、日期

目录

录及标题与页码、附件目录及页码

概述

法等

正文

结论与建议

附件

必要的工作技术报告。

第二节二手数据和原始资料的收集方法

一、二手数据

(一)二手数据的来源与种类

按二手数据的性质分类:宏观的市场信息、

环境信息、企业的直接环境信息

按二手数据的来源分类:外部资料、内部资料

按二手数据的载体分类:

头信息

(二)二手数据的优缺点

1,二手数据的优点及应用(多选)

优点:(1

料时间较短。(2

调研中的研究主题,可以提供收集原始资料的备

选方法,可以提醒市场研究人员应该注意的潜在

问题和困难、提供必要的背景信息,甚至可以切

实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应用:(1)市场供求趋势分析(2

分析(3)市场覆盖率分析(4

2,

缺点:(1)资料的相关性不够(2

(3

适合特定的市场调研的情况

(三)二手数据的来源

1内部二手数据(多选)

(1)业务资料(2

分析报告(3)财务资料(4

档案资料(6)企业的其他资料

2外部二手数据(多选)

(1

(2

场信息(3)图书馆信息资料(4

(5)互联网上的各种信息(6

企业提供的信息和资料(7

料。

(四)二手数据的收集程序和途径

1资料检索、搜索调查清单

2资料分析调查

3二手数据分析调查

原始资料的收集方法(多选)

(1

2)附上回邮信封和邮票等(3

4)加强问卷管理

1)规范的抽样控制(2)标准的问卷设计(3

(4)

优点:(1

2)访问具有较好的灵活性(3

4

缺点:(1)成本最高(2

3)匿名性较差(4

5

5%-30%

首先解决好如下几个问题:

电话调查技巧的培训三是调查样本的抽取及访问

时间的控制

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简称CATI系统,也称电

脑辅助电话调查系统,是利用计算机辅助电话调

(1

2)节省调查时间和经费(3)覆盖面广(4

5

(1

(2

3

4

网上访问

问卷

CATI系统

(1)辐射范围广(2

信息反馈及时(3)匿名性好(4)

(1

2)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很难判断(3

观察法

=顾客人数*顾客人均购买额

动作路线的长度*路过率*视认率*购买

*商品单价

(1)直接性(2)情境性(3)及时性

(1)只能反映过程,而不能说明发生的原

2)只能观察到一些表面的现象和行

3)观察者的参与某

第三节问卷和抽样的设计

问卷设计

问卷的概念与类型

问卷的结构

由三部分组成:问卷开头部分、问卷正文和结尾

问卷的开头部分主要包括问候语、调查说明和

问卷设计的程序

抽样设计

抽样调查概述

总体的必要条件:大量性、同

以抽取的全部样本单位作为一个“代表团”

(1)界定总体

(2)制定抽样框

(3)分割总体

(4)决定样本规模

(5)确定调查的信度和效度

(6)决定抽样形式

(7)实施抽样调查并推测总体等

(二)概率抽样方法

概率抽样具有三个特点:(1)以随机原则

为基础的(2)必须通过一定的随机化程序来实

现(3)抽样误差是可计算和可控制的

方法有以下五种

1,简单随机抽样

2,等距抽样

优点:第一,易于实施,工作量少。第二,

样本在总体中分布比较均匀,抽样误差小于简

单随机抽样,较为精确。

缺点:可能会出现系统性误差

3,分层抽样

优点:第一,当一个总体内部分层明显时,

能够提高样本的代表性,从而提高样本推断总体

的精确性。第二,特别适用于既要对总体参数进

行推断,也要对各子总体的参数进行推断的情

形。第三,实施起来方便灵活,便于组织

4,整群抽样

优点:易于取得抽样框,便于组织,节省人

力物力和财力。

缺点:样本分布不均匀,代表性差

5,多阶段抽样

优点:适用于抽样调查的面特别广,可以节

省调查费用。

缺点:较为麻烦,而且由样本对总体进行估

计时比较复杂。

(三)非概率抽样方式

1,偶遇抽样,也称就近抽样、方便抽

样或自然抽样

优点:方便省力。

缺点:样本代表性差,有很大的偶然性,不

能依赖偶遇抽样得到的样本来推论总体。

2,主观抽样,也称目标式抽样、判断

式抽样或立意抽样

优点:充分发挥研究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缺点:样本的代表性难以判断,不能推论。

3,滚雪球抽样

4,定额抽样

(四)抽样中的误差问题

1,抽样误差

减小抽样误差的方法:(1)增加样本个案数

(2)适当选择抽样方式

2,非抽样误差

原因有:(1)抽样框误差(2)无应答误差

(3)应答误差

(五)样本容量的确定

方法有:

1,直觉

2,统计精度

3,成本限制

4,行业经验数值

第四节数据分析

一、基础统计分析

(一)描述统计分析

1集中趋势的测度

集中趋势是指一组数据向其中心值靠拢的倾向,测度集中趋势就是确定数据一般水平的代表值或中心值。常用三个指标:

(1)众数数据出现次数最多的变量值

(2)中位数处于中间位置的变量值,是一组数据的中点,即高于和低于它的数据各占一半。

(3)均值用于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

2离散程度的测度

数据的离散程度是数据分布的另一重要特征,它是指各变量远离其中心值的程度,所以也叫离中趋势。

(1)极差

(2)平均差

(3)方差和标准差

3相关分析

是研究现象之间是否存在某种依存关系,并对具体有依存关系的现象探讨其相关方向以及相关程度。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主要有线性相关和非线性相关、正相关和负相关。

(二)推论统计分析

1单个样本的参数估计

参数是指总体的某一特征值,如均值、方差等,往往是未知数;而根据样本数据计算出来的均值、样本标准差、样本比例一般称为样本“统计量”。

(1)点估计。

(2)区间估计

当总体方差已知时,总体均值的区间估计

当总体方差未知时,总体均值的区间估计

2单个样本的假设检验

先对总体参数的值提出一个假设,然后利用样本信息,根据抽样分布的原理去检验原先提出的假设是否成立。步骤如下:

(1)提出原假设和替换假设

(2)确定并计算检验统计量。

(3)规定显著性水平α,并确定接受域或拒绝域的临界值。

(4)作出统计决策

一般来说,总体方差已知,用Z统计量检验;总体方差未知,用t统计量检验。

二、多元统计分析

(一)多元回归分析

(二)方差分析适用于实验数据、调查数据和观察数据的分析

步骤:(1)明确因变量与自变量,建立原假设;(2)计算总方差(3)显著性检验(4)分析结果

(三)列联表分析

(四)聚类分析可用于研究消费者行为、寻找新的潜在市场、选择实验的市场,并作为多元分析的预处理。也称群分析或类分析,是对样品或变量进行分类的一种多元统计方法,目的在于将相似的事物归类。

变量的类型有三种尺度:间隔尺度,有序尺度,名义尺度

聚类分析方法;系统聚类法、样品聚类法、

态聚类法、模糊聚类法、图论聚类法和聚类预报

法等

(五)判别分析

根据判别的组数:两组判别分析和多组判别

分析

根据判别函数的形式:线性判别和非线性判

根据判别时处理变量的方法不同,逐步判别、

序贯判别

根据判别标准的不同:距离判别、Fisher判

别、Bayes判别等

(六)因子分析

基本步骤:(1)确定研究变量(2)计算所有

变量的相关矩阵(3)构造因子变量(4)因子旋

转(5)计算因子得分

应用于:消费者使用习惯和态度研究,品牌

形象和特性研究,服务质量调查,个性测试,形

象调查,市场划分识别,顾客、产品及行为分类

(七)结合分析

基本步骤:(1)确定产品或服务的属性与属

性水平;(2)将产品的所有属性与属性水平通盘

考虑,并采用正交设计的方法将这些属性与属性

水平进行组合,生成一些列虚拟产品(3)请消费

者对虚拟产品进行评价,通过打分、排序等方法

调查消费者对虚拟产品的喜好、购买的可能性等

(4)计算属性的效用、计算属性的模型和方法主

要包括最小二乘法回归、多元方差分析;(5)解

释结果(6)评估信度和效度,常用的有拟合优度

和t检验等;(7)市场预测与市场模拟。

应用于如下几个方面:(1)决定各种属性在

消费者选择品牌时的相对重要性;(2)估计不同

属性水平的市场占有率;(3)确定最受欢迎品牌

的属性水平组合;(4)根据消费者对属性水平喜

好的相似性,进行消费者市场分类;(5)应用于

新产品概念识别;(6)竞争分析;(7)定价研究;

(8)广告研究(9)销售分布等。

第四章生产管理与控制

第一节生产计划

一、生产能力

(一)生产能力概念

企业的生产能力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生产能力是指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的综

合。一般所讲的生产能力是指狭义的生产能力,

即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的生产组织技术条

件下,全部生产性固定资产所能生产某种产品的

最大数量或所能加工处理某种原材料的最大数

量。

企业生产能力含义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

(1).按照直接参加生产地固定资产来计算的。

(2).必须和一定的技术组织条件相联系。

(3).反映的是一年的实物量。

(二)生产能力的种类

按其技术组织条件的不同可分为三种:设计生产

能力、查定生产能力、计划生产能力。(单选题)

1.设计生产能力。是指企业在搞基本建设时,在

设计任务书和技术文件中所写明的生产能力。

2.

设计生产能力的资料可靠性低的情况下,根据企

业现有的生产和组织条件和技术水平等因素,而

重新审查核定的生产能力。它为研究企业当前生

产运作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战略提供了依据。

3.

期内根据现有的生产组织条件和技术水平等因

素所能实现的生产能力。它直接决定了近期所作

生产计划。

(三)影响企业生产能力的因素

企业生产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以下三个要素:

1.固定资产数量(多选题)

它是指计划期内用于生产的全部机器设备的数量

及厂房和其他生产用建筑面积。设备的数量应包

备,也包括因暂时没有任务而停用的设备

包括

业备用的设备

生产用建筑物面积,一切非生产用的房屋面积和

场地均不应列入。

2.固定资产的工作时间

它是指按照企业现行工作制度计算的机器设备的

全部有效工作时间和生产面积的全部利用时间。

3.固定资产的生产效率

它是指单位机器设备的

台时定额

位产品生产面积占用额。

(四)生产能力核算

1.单一品种生产条件下生产能力核算:

(1)设备组生产能力的计算

M=F.S.P 或M=F.S/t

即:设备组的生产能力=单位设备的有效工作时

间×设备数量×单位设备单位时间产量定额或

设备组的生产能力=

备的有效工作时间÷单位产品台时定额

其中:M-设备组的生产能力;F-

作时间;S-设备数量;P-

额”,

应完成的工作量;t-

技术和组织条件下,工人或班组生产一定产品或

完成一定的作业量所需要消耗的劳动时间。

例题见教材105

(2)作业场地生产能力的计算

M=F.A/a.t

式中:M-生产面积的生产能力;F-

效工作时间;A-生产面积;a-

面积;t-单位产品占用时间。例题见教材105

(3)流水线生产能力计算

M=F/r

式中:M-流水线的生产能力;F-

时间;r-流水线节拍

2.多品种生产条件下生产能力核算

主要有代表产品法和假定产品法两种。

(1)以代表产品计算生产能力

这种方法以选定的代表产品来计算生产能力,然

后通过换算系数计算各具体产品的生产能力。

体步骤见106页

(2)以假定产品计算生产能力

第四节生产作业控制

一、生产进度控制

(一)生产进度控制概述

(二)生产进度控制目的

(三)生产进度控制的内容

分配作业、测定差距、

二、在制品控制

(一)在制品概念

根据所处的不同工艺阶段,

(二)在制品控制

(三)在制品控制的工作内容

1.合理确定在制品管理任务和组织分工

2.

3.

4.合理存放盒妥善保管在制品。

(四)在制品定额

在制品定额是指在一定生产技术组织条件各生产环节为了保证数量上的衔接所必需的、

1.

(1)流水线内部在制品定额的制订。

(2

2.成批生产条件下在制品定额的制订

(1)车间内部在制品。

(2)车间之间的半成品。

三、库存控制

(一)库存控制的概念

(二)库存的合理控制

1.库存管理成本

(1)仓储成本

(2)订货成本,

3)机会成本

2.降低库存措施

(1)降低周转库存,

(2)降低在途库存,

(3)降低调节库存

(4)降低安全库存

3.库存控制基本方法

基本方法有:定量控制法、定期控制法、

四、生产调度

(一)生产调度的概念

1.生产调度工作的主要内容

(1)检查、

(2)根据生产需要合理调配劳动力

(3

(4)对轮班、昼夜、周、

2.生产调度工作的基本要求

基本要求是快速和准确。要求如下所述:

(1)必须以生产进度计划为依据,

(2)必须高度集中和统一。

(3)要以预防为主

(4)要从实际出发,贯彻群众路线。

(三)生产调度系统的组织

(四)调度制度与方法

1.调度工作制度

2.实行值班制度

3.调度会议制度

4.健全现场调度制度

5.坚持班前班后小组会制度

第五节现代生产管理与控制的方法

MRP、MRPⅡ和ERP

MRP)

物料需求计划(MRP)概述

IBM公司的约瑟夫.

MRP)法

物料需求计划(MRP)的原理

1)

2)

物料需求计划的结构

125页图4-2

三大部分

MRPⅡ)

制造资源计划概述

年9月美国著名生产管理专家奥列弗.

MRP的方式,冠

的名称,为了与MRP相区别,

MRP的继续和发展,称之为“MRPⅡ”

计划和控制的流程系统、基

ERP)

ERP)的概述

Ⅱ的进一步发展,它的应用范围远远超越

MRP是ERP的核心,而MRPⅡ是ERP的重

ERP)的内容

生产控制功能模块、物流管理模块、财

)生产控制模块是ERP的核心模块

物流管理模块是实现生产运转的重要条件和

保证。

人力、时间、空间、

“准时化生产”这种

2种:取料看板和生产看板。

看板管理,简而言之,是对生产过程中各工序生

产活动进行控制的信息系统。

2.看板的功能

(1)生产以及运送的工作指令

(2)防止过量生产和过量运送。

(3)进行“目视管理”的工具。

(4)改善的工具

3.看板的种类

取料看板和生产看板

4.看板的使用规则

(1)不合格品不交后工序

(2)后工序来取件

(3)只生产后道工序领取的工件数量。

(4)均衡化生产。

利用减少看板数量来提高管理水平。

第五章物流管理

第一节物流管理概述

一.物流及物流管理的概念

(一)物流的概念

物流是一个物品的实体流动过程,在流通过程中

创造价值、满足顾客及社会性需求,也就是说物

流的本质是服务。

(二)物流管理的概念

物流管理是指为了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用

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

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物流管理的根本目标是

以最低的成本向用户提供满意的服务,达到最佳

的经济效益。

物流管理可以从物流战略管理、物流系统设计与

运营管理、物流作业管理三个层面上展开

二、物流活动的功能要素

物流活动的功能要素主要有:运输、储存、装卸

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和物流信息

(一)运输是物流的关键

(二)储存具有保管、调节、配送、节约方面的

功能。

(三)装卸搬运装卸和搬运质量的好坏、效率的

高低是整个物流过程的关键所在。

(四)是保证整个物流系统流程顺畅的重要环节

之一。包装可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工业包装另

一类是商业包装。

(五)流通加工

(六)配送

(七)物流信息

三、企业物流

(一)企业物流的内涵

是以企业经营为核心的物流活动,是具体的、

微观的物流活动的典型领域。

(二)企业物流的分类按照主体物流活动区

别分为供应物流、销售物流、生产物流、回收物

流、废弃物流五种具体的物流活动。

1.供应物流。

2.销售物流

3.生产物流

4.回收物流

5.废弃物物流

四.现代物流的发展与趋势

(一)美国物流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物流业的初创阶段,

也是世界范围内最初萌生的“物流”现象。

20世纪50年代,物流活动被认为担当了提供顾客服务的作用

70年代中期,在库费用是物流费用中最大的一部分。

1978-1985年,物流理论的成熟与物流管理现代化阶段。

1985-至今,是物流理论、实践的纵深化发展阶段。

(二)日本物流的发展

1956-1964年,物流概念的导入和形成时期。

1965-1973年,物流近代化。

1974-1983年,物流合理化时期。

(三)我国物流的发展

1.物流初期发展阶段(1949-1965)

2.物流停滞阶段(1966-1977)

3.物流较快发展阶段(1978-1990)

4.现代物流起步阶段(1991年)

(四)现代物流的最新发展趋势

1.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是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者在特定的时间段内按照特定的价格向使用者提供的个性化的系列物流服务。

全世界范围而言,第三方物流市场具有潜力大、渐进性和高增长率的特征。

按提供服务的种类划分,第三方物流企业有资产型、管理型和整合型三种基本类型。

(1)资产型第三方物流公司主要通过运用自己的资产来提供专业的服务

(2)管理型第三方物流公司主要提供物流规划与策划、物流管理咨询服务等。

(3)整合型第三方物流公司则兼具以上两种公司所具有的能力。

按物流业务划分,有综合性物流公司和各种专业性物流公司

第三方物流的基本特征:

(1)关系契约化

(2)服务个性化

(3)功能专业化

(4)管理系统化

(5)信息网络化

2.全球物流

全球物流中的运输活动与国内物流中的运输活动的最大差异在于前者的运输距离长且运输方式多样。

3.绿色物流

对企业界而言,向绿色物流的推进主要表现在:

(1)通过车辆的有效利用减少车辆运行,提高配送效率和积载率

(2)通过制订发货计划,实现其均衡化和配送路线的最优化,提高往返载货率,减少退货运输和错误配送,正确实现运输配送的效率化和现代化。

(3)通过同产业共同配送、异产业共同配送、地域内共同配送或由第三方物流企业统一集发货,实现运输配送的合理化与最优化。

(4)通过联合运输、装载工具的标准化、包装尺寸的标准化等来实现物流标准化;

(5)通过缩短商品检验时间、确保停车场

地及配送工具来缩短配送时间。

(6)通过第三方物流来实现运输集约化

和库存集约化

(7)通过向海上运输、铁路运输、集装箱

运输,向符合规制的车辆转换等方式来削减总行

车辆,减少车辆的排污量。

第二节供应物流管理

一、供应物流概述

供应物流包括原材料等一切生产资料的采

购、进货运输、仓储、库存管理、用料管理和供

料运输。

(一)采购供应物流与社会物流的衔接点。

(二)供应供应物流与生产物流的衔接点。

(三)库存管理是供应物流的核心部分

(四)仓库管理是供应物流的转折点。

二、采购决策

(一)采购决策的内容

主要包括:市场资源调查、市场信息的采集

和反馈、供货方选择和决定进货批量、进货时间

间隔

(二)经济订购批量

经济订购批量,实际上就是两次进货间隔的

合理库存量,即经常库存定额。

会计算经济订购批量。详见教材150页。

三、供应存货的库存控制

储备包括两方面

1.正常库存。是各个环节不发生断货情况所

需要的最低库存水平。

2.安全库存。它是一种额外持有的库存,作

为一种缓冲器,用来预防由于自然界或环境的随

机干扰而造成的缺货。

(一)准确预测需求

(二)库存控制

1.库存的性质

2.库存的目标

库存目标应归结为:使库存投入最少,对用

户的服务水平最高和保证企业的有效经营。

四、准时制采购

(一)准时制采购的概念和意义

意义:

1.可以大幅度减少原材料与外购件的库存。

2.可以保证所采购的原材料与外购件的质

量。

3.降低了原材料与外购件的采购价格。

(二)准时制采购的策略

1.减少供货商的数量

2.小批量采购。

3.保证采购的质量

4.合理选择供货方

5.可靠的送货和特定的包装要求。

第三节生产物流管理

一、生产物流概述

原材料、零部件、燃料等——生产线——在

制品——产成品——产成品仓库

(一)生产物流的概念

(二)生产物流的主要影响因素

1.生产的类型。

2.生产规模

3.企业的专业化与协作水平。

二、准时制生产(JIT)

(一)准时制生产的概念

将必要的零件以必要的数量在必要的时间送

到生产线,并且将所需要的零件,只以所需的数

量,只在正好需要的时间送到生产线,称为准时

制生产。

(二)准时制生产的意义

(三)准时制生产的目标

准时制生产方式将获取最大利润作为企业

经营的最终目标,将降低成本作为基本目标。

1.降低库存,最终将为零库存。

2.减少换产时间与生产提前期

3.消除浪费实现最大的节约。

准时制生产方式定义了七种类型的浪费:(1)

过量生产的浪费。(2)搬运的浪费。(3)库存的

浪费(4)等待的浪费。(5)过程的浪费(6)动

作的浪费(7)产品缺陷的浪费。

(四)准时制生产的管理内容

1.生产实绩管理记录计划与实际

的差异

2.改善计划

3.标准作业。

4.异常显示看板。

5.生产进度看板。

6.在库量控制

7.设备利用率

8.工时管理。

(五)准时制生产的基本方法

基本方法可概括为三个方面:适时适量生产、

弹性配置作业人数、质量保证。

1.适时适量生产

2.弹性配置作业人数

3.质量保证

第四节销售物流管理

一、销售物流概述

企业销售物流通过包装、成品储存、销售渠道、

产品发送及相关信息的处理等一系列环节实现销

售活动。

(一)包装生产物流系统的终点,也是销售物

流系统的起点。

(二)成品储存包括仓储作业、物品养护和库

存控制。

(三)销售渠道

(四)产成品的发送

(五)信息处理

二、分销需求计划(DRP)

(一)分销需求计划的概念

是流通领域中的一种物流技术,是MRP在流通领

域应用的直接结果。它主要解决分销物资的供应

计划和调度问题,达到既保证有效地满足市场需

要又使得配置费用最省的目的。

(二)分销需求计划的原理

输入的文件是:(1)社会需求文件。(2)库存文

件(3)生产企业资源文件

输出的文件时:(1)送货计划(2)订货进货计

(三)实施分销需求计划的意义

(1)顾客服务水平从85%提高到97%;(2)物流

系统库存量减少25%;(3)物流成本减少15%(4)

库存积压物资减少80%

(四)分销需求计划的发展-DRP Ⅱ

具有以下主要特点:(1)在功能上除了具有物资

的进货、销售、存储的管理职能外,还有车辆、

仓库利用及成本、利润核算等功能。此外,还有

物流优化、管理决策等功能。(2)在具体内容上,

增加了车辆管理、仓储管理、物流能力计划、物

流优化辅助决策系统和成本核算系统。(3)具有

闭环性

第五节回收物流与废弃物流管理

一、物流循环过程

(一)生产过程发生的排泄物

生产过程发生的排泄物主要包括:工艺性排放物,

生产过程中的废品、废料,装备、设施和劳动工

具的报废。

(二)流通过程产生的排泄物

(三)消费后产生的排泄物

二、回收物流与废弃物流的概念

回收物流的作用是:考虑到被废弃的对象有再利

用的价值,将其进行加工、拣选、分解、净化,

使其成为有用的物资或转化为能量而重新投入生

产和生活循环系统。

废弃物流的作用是:对象物的价值或对象物已没

有再利用的价值,仅从环境保护啊出发,将其焚

化、化学处理或运到特定地点堆放、掩埋。

三、回收物流与废弃物流的特点

1.小型化、专用化的装运设备

2.简易的储存、包装要求

3.多样化的流通加工

4.低成本的要求

四.回收物流与废弃物流的物流方式

(一)废弃物流的物流方式

1.垃圾掩埋

2.垃圾焚烧

3.垃圾堆放

4.净化处理加工

(二)回收物流的物流方式

1.以废玻璃评为代表的回送复用物流系统

2.以废纸为代表的收集集货物物流系统

3.以粉煤灰为代表的联产供应物流系统

4.以废玻璃为代表的原厂复用物流系统

第六章技术创新管理

第一节技术创新含义、类型与过程

一、技术创新的含义

1912年美籍经济学家熊彼特首次提出了

“创新”的概念。熊彼特认为,“创新”就是把

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即

“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其目的是为了获取

潜在的利润。创新包括五种情况:①产品创新;

②工艺创新或生产技术创新;③市场创新;④开

发新的资源;⑤组织管理创新。

后来人们把创新划分为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

两大类型。其中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家抓住市场潜

在盈利机会,以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重组生产

条件和要素,不断研制推出新产品、新工艺、新

技术,以获得市场认同的一个综合性过程。

技术创新的特点主要是:

1.技术创新不是技术行为,而是一种经济行

研究开发(R&D)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

实验开发三种活动,这三种活动都是技术行为,

其主体是科学家、发明家、工程师,其产出都是

研发成果。而创新是一种经济行为,技术创新的

核心是企业家,技术创新的产出成果是新产品和

新工艺等,其目的是获取潜在的利润,市场实现

是检验创新成功与否的标准。但R&D活动是技术

创新的源泉。

2.技术创新是一项高风险活动

在风险类型上,技术创新风险属于投机风险。

同时技术创新的风险随创新过程的推进而具有积

累性。但技术创新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的

技术经济活动。通过对技术创新系统的组织管理,

尤其是树立风险意识,完善风险管理,能够在一

定程度上防范和控制风险损失的发生和发展,使

受控的技术创新活动向预期目标发展。

3.技术创新时间的差异性

不同层次的技术创新所需的时间因其性质不

同而异。据统计,大部分技术创新需要2~10年

的时间。其中,发展性开发属于短期创新,一般

需要2~3年;应用性技术开发属于中期创新,大

概需要5年左右;基础性开发需要的时间较长,

为8~l0年。

4.外部性

由于科技创新具有正外部性,因此对以技术

创新为主要内容,具有高风险、高投入特征的高

技术创新,需要政府给予恰当的资助和支持,以

避免企业投入的不足。

5.一体化与国际化

二、技术创新类型

(一)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

根据技术创新的对象来划分,可以将技术创新分

为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

1.产品创新

产品创新是为了给产品用户提供新的或更好

的服务而发生的产品技术变化。产品创新是建立

在产品整体概念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的系统工

程,是功能创新、形式创新、服务创新多维交织

的组合创新。

按照技术变化量的大小,产品创新可分成重

大(全新)的产品创新和渐进(改进)的产品创

新。由火柴盒包装箱发展起来的集装箱,由收音

机发展起来的组合音响等,都属于产品创新。

产品创新是企业创新的核心活动。企业创新

一般从产品创新开始。

2.工艺创新

工艺创新,也称为过程创新,是指产品的生

产技术变革,包括新工艺、新设备和新组织管理

方式。工艺创新同样也有重大和渐进之分。工艺

创新与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

提高生产效率有着密切的关系,是技术创新中不

可忽视的内容。

3.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的关系

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存在较大的差异,具体

表现为:①产品创新能制造产品的差异化,工艺

创新可以降低企业的成本;②工艺创新相对系统,

而产品创新相对更独立;③工艺创新通常伴随着

组织结构和管理系统的重大变革,产品创新一般

是独立于组织系统实施的;④产品创新主要是向市场提供产品,工艺创新只在少数情况下向市场提供;⑤产品创新的成本费用通常通过产品的销售收入很快得到价值补偿,工艺创新的成本费用多数情况下是通过折旧、生产率提高后得到价值补偿;⑥在产品随生命周期的成长变化中,二者的作用呈现规律性的变化不同:产品创新频率由高到低递减,工艺创新频率呈峰状延伸。在开发初期,产品创新频率高于工艺创新频率;当批量化生产后,工艺创新成为主导。

在企业的技术创新过程中,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存在着一定的依赖性和交互性。

第15讲

(二)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根据创新模式的不同,可分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1.原始创新

原始创新活动主要集中在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领域,原始创新是为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的创新,其本质属性是原创性和第一性。目前我国原始创新不足。

2.集成创新

集成创新的主体是企业,企业利用各种信息技术、管理技术与工具,对各个创新要素和创新内容进行选择、优化和系统集成,以此更多地占有市场份额,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它与原始创新的区别是,集成创新所应用到的所有单项技术都不是原创的,都是已经存在的,其创新之处就在于对这些已经存在的单项技术按照自己的需要进行了系统集成并创造出全新的产品或工艺。

3.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最常见、最基本的创新形式。其核心概念是利用各种引进的技术资源,在消化吸收基础上完成重大创新。它与集成创新的相同点,都是利用已经存在的单项技术为基础,不同点在于,集成创新的结果是一个全新产品,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结果,是产品价值链某个或者某些重要环节的重大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普遍采取的方式,这也是我国最为薄弱的环节之一。

4.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之间的关系

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自主创新的三个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过程。原始创新为科技创新提供动力源泉;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利用别人的原始创新成果,使自己的创新能力借势成长。三者不可偏废。但是,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三者资金投入、创新周期、创新风险以及对技术能力和技术积累的要求都是不同的。

三、技术创新的过程

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上出现了六代具有代表性的创新过程模型(或程序)。

表5-2 六代具有代表性的创新过程模型的时期

创新过程模型

(或程序)

创新过程模型

时期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第四代

第五代

第六代

技术推动

需求拉动

交互作用

一体化

系统集成和网络模

型(5IN)

国家创新系统

1950~

1960

1960~

1970

1970~

l980

1980~

l990

1990~

2000

21世纪

(一)技术推动的技术创新过程模型

该模型的基本观点:研究开发(R&D)是创新

构思的主要来源,因而这种观点被称作创新的技

术推动或发现推动模型。该模型是第一代技术创

新过程模型。

(二)需求拉动的创新过程模型

该模型表明:市场需求信息是技术创新活动

的出发点。该模型属于第二代技术创新过程模型。

(三)创新过程的交互作用模型

该模型表明:技术创新是技术和市场交互作

用共同引发的。该模型属于第三代技术创新过程

模型。

以上三种技术创新模式是最常见的。

(四)一体化创新过程模型

20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的第四代创新过程

模型标志着观念的转变,即从将创新过程看作主

要是序列式的、从一个职能到另一个职能的开发

活动过程,到将创新看作是同时涉及市场营销、

R&D、原型开发、制造等因素的并行过程的转变。

这一模式所强调的是,创新模型内各要素应该具

有平行且整合发展的特性。

(五)系统集成和网络模型

系统集成和网络模型是第五代创新过程模

型,是一体化模型的理想化发展。该模型强调合

作企业之间更密切的战略联系。5IN最为显著的

特征是它代表了创新的电子化和信息化过程,更

多地使用专家系统来辅助开发工作,仿真模型技

术部分替代了实物原型。5IN不仅将创新看成是

交叉职能联结过程,还把它看作是多机构网络过

程。

5IN已经具有国家创新系统的雏形了,其强

调企业需要注意内、外在环境的变化,采取适当

的经营策略。但是仍然没有明确指出企业在建立

竞争优势的过程中,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境

——“国家”。

(六)国家创新体系

国家创新体系是指由公共机构和私有机构组

成的网络系统,强调系统中各行为主体的制度安

排及相互作用。该网络系统中各个行为主体的活

动及其相互作用旨在创造、引入、改进和扩散新

的知识和技术,使一国的创新取得更好的绩效。

国家创新体系的主要功能是优化创新资源配置,

协调国家的创新活动。

国家创新体系最早由英国著名技术创新研究

专家弗里曼于1982年提出。

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组织安排应包括六个系

统和四个基础平台。

六个系统是:(1

体系;(2

新体系;(3

新体系;(4

体系;(5)军民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6

地域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

四个基础是:(1

术交互与军民共享平台基础;(2

的人才基础;(3)有利于创新的政策法规基础;

(4)激发创新活力的文化基础。

第二节技术创新组织与管理

一、技术创新与企业组织结构的互动

事技术创新的组织结构不存在唯一正确的模式,

决定组织结构有效性的因素是生产系统的技术复

杂性程度。

主要因素。但不同的组织结构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又是不同的。

制)

直线制是一种最早、最简单的组织形式。

优点:结构比较简单、责任分明、命令统一。

反应慢,不利于产品创新。

单的企业,对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比较复杂的企

业并不适宜。

与事业部制)

事业部制也称为M

分部或事业部的组织形式。可以根据企业组织在

构造事业部时所依据的基础不同区分为地区事业

部制、产品事业部制等类型。事业部制是欧美、

日本大型企业所采用的典型的组织形式。

内部竞争;利于专业管理。

缺点:管理人员多;内部合作沟通差;资源

利用效率较低

这种组织结构更适宜于产品创新而不适宜工

艺创新。

(三)技术创新与矩阵组织结构(高新技术

与矩阵结构)

矩阵组织又称为规划-目标结构组织。它是美

国的一些大公司在20世纪50年代创立的一种新

的管理组织形式,最先起源于美国的航天工业部

门。

矩阵制组织形式是在直线职能制垂直形态组

织系统的基础上,再增加一种横向的领导系统。

矩阵组织也可以称之为非长期固定性组织。矩阵

式组织结构模式的独特之处在于事业部制与职能

制组织结构特征的同时实现。

优点:密切配合;反应灵敏;节约资源;高

效工作。

缺点:双重性领导;素质要求高;组织不稳

定。一旦管理不善,组织效率将会大大下降。

矩阵式组织结构既有利于产品创新,也适宜

开展工艺创新。

表6-4 技术创新与企业组织结构的互动关

组织类

技术状

组织优点组织缺点

适应

企业

类型

直线制简单技

1.命令统

2.职责明

3.组织稳

1.缺乏横向

联系

2.权力过分

集中

3.变化反应

小型

企业

简单

环境

事业部

复杂技

1.利于回

避风险

2.利于内

部控制

3.利于内

部竞争

4.利于专

业管理

1.管理人员

2.内部合作

沟通差

3.资源利用

效率较低

大中

型、

特大

型企

矩阵结

高新技

1.密切配

2.反应灵

3.节约资

4.高效工

1.双重性领

2.素质要求

3.组织不稳

协作

性组

织复

杂性

组织

二、企业内部的技术创新组织模式

企业内部的技术创新组织模式有:内企业家、

技术创新小组、新事业发展部、企业技术中心等。

(一)内企业家

内企业家最早由美国学者吉福德·平肖第三

提出。

内企业家是指企业为了鼓励创新,允许自己

的员工在一定限度的时间内离开本岗位工作,从

事自己感兴趣的创新活动,并且可以利用企业的

现有条件。由于这些员工的创新行为颇具企业家

的特征,但是创新的风险和收益均在所在企业内,

因此称这些从事创新活动的员工为内企业家,由

内企业家创建的企业称为内企业。

内企业家与企业家是有差别的,其根本的不

同在于,内企业家的活动局限在企业内部。如果

企业的资金比较充足,实力雄厚,企业内部又有

较多的技术人员,可以采用这种组织形式。

(二)技术创新小组

所谓技术创新小组,是指为完成某一创新项

目临时从各部门抽调若干专业人员而成立的一种

创新组织。其主要特点:①创新小组是针对复杂

的技术创新项目中的技术难题或较简单小型的技

术项目而成立的,组成人员少,但工作效率却很

高;②一般情况下,创新小组可由企业研究开发、

生产、营销和财务等部门人员组成,这些人员在

一定时期内脱离原部门工作,完成创新任务之后

就随之解散。③技术创新小组是一个开放性组织,

小组成员随着技术项目的需要增加或减少;④创

新小组具有明确的创新目标和任务,企业高层主

管对创新小组充分授权,完全由创新小组成员自

主决定工作方式;⑤创新小组成员既要接受原部

门的领导,又要接受技术创新小组领导的管理,

其组织形式是一种典型的简单矩阵式结构;⑥技

术创新小组成员之间不存在严格意义的上下级关

系,而是工作中的协作与合作关系,多为扁平型。

技术创新小组是一个自由联合体,是最适合

中小企业的一种技术创新组织形式之一。

(三)新事业发展部

新事业发展部是大企业为了开创全新事业而

单独设立的组织形式,是独立于现有企业运行体

系之外的分权组织。

新事业发展部拥有很大的决策权,只接受企

业最高主管的领导。这类组织是一种固定性组织,

多数由若干部门抽调专人组成,是企业进入新的

技术领域和产业领域的重要方式之一。

(四)企业技术中心

企业技术中心也称技术研发中心或企业科技

中心,是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实施高度集中

管理的科技开发组织,在本企业(行业)的科技

开发活动中,起着主导和牵头作用,具有权威性,

处于核心和中心地位。

从1993年开始,我国许多大型企业均相继组

建了技术中心。经企业申请,政府有关部门评审,

许多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技术中心、省级技

术中心和企业级技术中心。

三、企业外部的技术创新组织模式

企业外部的技术创新组织模式主要包括:产

学研联盟、企业-政府模式、企业联盟。

(一)“产”、“学”、“研”联盟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年)》明确指出,要把建立以企业

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

新体系作为突破口,建立国家创新体系。但是长

期以来,我国企业并未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R&D

R&D管理战略的指导下进行的,所有

R&D管理战

(一)R&D管理战略

R&D管理战略是R&D项目管理体系建设的出

R&D管理战略时,除了(通常是3~5年)的R&D管理战略之

R&D项目选择和评价的体系和标

R&D技术战略必须与企业发展战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必须与企业的发展战略保持高度的一致,企业发展战略决

(二)R&D人员的选择与激励

要顺利完成一个R&D项目,需要六种人,即:创新思想家、技术看门人、市场看门人、项目拥

这六种关键角色的

企业管理者主要根据R&D人员的技术创新项目计划完成进度、项目完成质量、出勤率和团队协作精神等几个方面进行绩效评估。根据绩效评

(三)R&D项目管理

R&D项目可分为国家级R&D项目、省级R&D

R&D项目。国家级R&D项目和省R&D项目立项程序包括项目申请、项目评审、

R&D项目的立项,首先应根据企业市场部及销售部门在市场搜集到的消费者信息、市场信息及竞争者信息,由营销人员与技术部门人员共同确立项目方向和内容,再由技术部门做出完整的项目计划与详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经决策机构审批后,由技术部门成立技术创新项目小组拟订项目进度和

R&D项目管理的方式是目标管理;项目的组织通常是临时性、柔性、扁平化的组织;管理过程贯穿着系统工程的思想;管理的方法工具和手

项目管理实施过程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概念阶段——提出并论证项目是否可行

2.开发阶段

对可行项目做好开工前的人、财、物及一切

3.实施阶段

是项目生命周期中时间最长、完成的工作量最大、资源消耗最多的阶段。这个阶段要根据项目的工作分解结构和网络计划来组织协调,确保各项任务保质量、按时间完成。这个阶段管理的

4.结束阶段——项目结束,最终产品成型

项目组织者要对项目进行财务清算、文档总结、评估验收、最终交付客户使用和对项目总结评价。技术创新项目完成后所取得的成果一般为项目承担单位所有,也可是项目承担单位与协作

(四)绩效管理

R&D的绩效指标应涵盖效率、质量、柔性、

R&D绩效,越来越多的企业实施了比较正式的程序,采用各种管理工具,质量功能部署、客户评价法、关键路径法和集成产品设计等。

第三节技术转移与技术交易

一、技术转移概述

(一)技术转移的含义及特征

1.技术的含义与特征

技术是指制造一种产品或提供一项服务的系

统的知识。

技术有三个显著特征:①无形性;②系统性;

③商品属性。

2.技术转移的含义与特征

一般来讲,技术转移是指技术在国家、地区、

行业内部或之间以及技术自身系统内输出与输

入的活动过程。

技术转移的特点有:

(1)技术转移是一种知识的传播与扩散,但

技术转移的主要形式是有偿转移,和一般商品交

换有很大差别。

(2)技术转移跨越技术、经贸、政策和国际

合作诸领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具有综合性。

(3)技术转移具有产业特征,有利于促进产

学研结合,有效促进产业集群和区域经济发展。

(4)技术转移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中决定知

识流动的关键网络机制,是创新体系各要素之间

联系的纽带和桥梁,兼有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

双重特点。同时,技术转移致力于资源的优化组

合,致力于国家科技计划与经济目标的实现。

(二)技术转移与技术扩散、技术转让、技

术引进的关系

1.技术转移与技术扩散

技术扩散最简单的描述是技术从一个地方运动

到另一个地方,或从一个使用者手中传到另一个

使用者手中的过程。

技术扩散与技术转移的相同之处:二者都是指技

术通过一定的渠道发生不同领域或地域之间的移

动。

区别:①技术转移更强调国际间流动,而技术扩

散主要强调在一国范围内;②技术转移不仅为技

术创新提供技术资源上的保证,而且通过技术转

移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使技术创新充满活力,而技

术扩散作为技术创新中的一个阶段,使技术创新

活动更为完整有效;③技术转移所适用的技术往

往是已有技术而非新技术,这也正是技术创新与

技术转移作为两大对应范畴的主要原因。④技术

扩散是一个纯技术的概念,扩散的对象就是纯粹

的新技术,而技术转移则不仅仅包括纯技术,而

且还包括与技术有关的各种知识信息等。

2.技术转移与技术转让

技术转移通常包含一切导致技术和知识迁移的过

程和活动,包括有偿和无偿的,也包括有意识和

无意识的转移活动。而技术转让是指拥有技术的

一方通过某种方式将其技术出让给另一方使用

的行为。显然,技术转让是技术转移的一种特殊

形式。它是指有目的、有意识的、有偿的技术转

移活动,常被称之为技术贸易或许可证贸易。

3.技术转移与技术引进

技术引进是指一个国家或企业引入国外的技术知

识和经验,以及所必需附带的设备、仪器和器材,

用以发展本国经济和推动科技进步的做法。技术

引进是技术转移的一个方面。因为技术转移包括

技术输出和技术输入(技术引进)两个方面。技

术引进是一种跨国行为。

(三)技术转移的基本活动途径

技术转移的方式主要有:

1.技术许可证

以许可证转让方式所进行的技术转移,是目前技

术转移中最受关注和最为重要的方式,通常称之

为技术转让。这是一种有偿的转移方式。

2.产、学、研联盟

这是技术转移中效果较好和最有前景的途径之

一,包括合作研究、合作开发、合资生产等形式。

其主要优点是:能充分利用合作伙伴的知识技能

和资源,发挥自己的优势,补充自己的不足,有

利于迅速获取技术,可以减少成本和风险。主要

缺点是:组织之间的目标不同,有时难以形成良

好的合作关系,管理过程和利益分配有时会出现

矛盾。

3.设备和软件购置

通过购置设备和软件,获取所需要的技术,是最

常见的技术转移方式之一。

优点:能最快地获取现有的技术,卖方可能会提

供培训,投产获利较快,风险较小。

缺点:新设备可能不适应企业现有的环境,企业

需要在组织上进行变化,成本较高,不能从根本

上提高技术能力,随着技术的变化需要不断地购

买。

4.信息传播

信息传播的方式是通过文献信息、数据库信息、

参加各种技术会议、参观展览和演示等方式获取

技术。

优点:成本低、速度快、简单易行。

缺点:无法获取较完整的、系统的技术知识,特

别是难以获得技术诀窍,要求企业自身具有较强

的技术能力或模仿能力。

5.技术帮助

指大学和科研机构对企业提供技术援助,包括派

员指导,解决技术问题等。

优点:能在关键时刻满足企业的特殊需要,可减

少企业获取技术的成本,能促进人员之间的技术

交流。

缺点:难以找到合适的专家参与,管理较为困难,

政府要给予财政支持等。

6.技术交流和人员流动

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互派人员访问或学习、工作,

技术知识随着这种人员的交流得到转移。

优点:这是一种比较直接的技术转移方式,转移

中的问题较容易解决,成功率较大,成本不高;

人员交流也有利于增进相互了解,建立更好的合

作关系。

缺点:在人员交流中,有可能干扰单位内部正在

进行的活动,或造成不希望有的信息和技术诀窍

的转移。此外,关键人才的流动对流出单位可能

造成损失或出现知识产权的纠纷。

7.创办新企业

由成果拥有单位或由科技人员自己创办企业,是

技术转移最为直接的方式。

优点:转化速度较快,易于成功,技术拥有单位

或个人可能获取更大的收益。

缺点:风险大,难以获得风险投资,不易形成规

模经济。

8.技术并购

技术并购是指一个大公司为了获取R&D资源,通

过一定的渠道和支付手段,将另一创新公司的整

个资产或足以行使经营控制权的股份买下来。但

这种方式对弱小企业难以实施。

(四)技术转移规律

内容:技术转移的梯度最小律、技术转移的信息

传递律、技术转移的人才载体律、技术转移的适

用律、技术转移的引力最大律、技术转移的创新

发展律、技术转移的保密与传播矛盾律、技术转

移的加速律的含义。

1.技术转移的梯度最小律

转移梯度是指知识的转让方与接受方在技术水平

上的相差程度。接受方与转让方的知识和技术水

平相差越小,就越容易掌握这种知识或技术,转

移也就越快越顺利。

2.技术转移的信息传递律

技术或技术成果转移到新的主体,或为新的主体

所掌握,原技术或技术成果的持有者或完成者仍

掌握这项技术,只是这种技术的权利有所变化。

这是技术转移的根本性特点,技术转移过程就是

信息传递过程。

3.技术转移的人才载体律

人才是知识、技术最充分的载体,人才的转移是

知识、技术最有效的转移。

4.技术转移的适用律

技术转移的成功要受技术状况、市场状况和其他

周边环境的影响。

5.技术转移的引力最大律

新的知识与技术对于潜在的接受方既有吸引力,

也有排斥力。只有在吸引力超过排斥力的领域才

可以实现技术转移,而且超过越多转移速度就越

快。

6.技术转移的创新发展律

技术转移的真正成功,在于结合本身的发展及市

场的需要而有所创新发展,使之更适合环境,更

适合科技进步的要求。否则,不算是技术转移在

技术经济学意义上的成功。

7.技术转移的风险律

技术转移的风险主要是受让方所承受的风险。

8.技术转移的保密与传播矛盾律

所有技术的发明人和持有人为了本身的利益,总

是千方百计地实行技术保密。但是,从社会利益

来说,总希望在最短时间内,让更多的人掌握这

项先进技术,让大家共享发明创造所带来的利益。

这一对矛盾,通过专利制度得到了妥善的解决。

9.技术转移的加速律

技术转移的速度随时间变化按加速度规律进行转

移。

二、技术交易

(一)技术交易的含义与特点

技术交易是指技术供需双方对技术所有权、使用

权和收益权进行转移的契约行为。

技术交易的主要特点有:①技术买卖的标的不是

有形的商品,而是无形的技术知识;②技术贸易

转让的是技术的使用权,而不能转让技术的所有

权;③技术出口不是企业的直接目的,只是当企

业认为出售技术会比利用这种技术生产产品带来

的利润更大时,它才会出口这种技术;④技术贸易比一般商品贸易复杂。

(二)技术交易的方式

(三)技术交易的基本程序

1.买者技术交易的程序

2.卖者技术交易的程序

三、国际技术贸易

(一)国际技术贸易的含义

国际技术贸易是指不同国家的企业、经济组织或个人之间,按照一般商业条件,向对方出售或从对方购买软件技术使用权的一种国际贸易行为。它由技术出口和技术引进这两方面组成。

(二)国际技术贸易的内容

国际技术贸易的内容主要包括:专利技术、商标、工业产权和专有技术。

1.专利

专利是由政府机构或代表几个国家的地区机构根据申请而发给的一种文件,文件中说明一项发明并给予它一种法律上的地位,即此项得到专利的发明,通常只能在专利持有人的授权下,才能予以利用(制造、使用、出售、进口)。专利权是获得法律地位的发明的发明人所获得的使用专利发明的独占权利,它包括专有权(所有权)、实施权(包括制造权和使用权)、许可使用权、销售进口权利放弃权。在我国,专利权是以申请在先原则授予的。

2.商标

商标是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为了使自己的商品同他人的商品相区别而在其商品上所加的一种具有显著性特征的标记。常见的商标是文字商标和图形商标。商标大体上可分为三类:制造商标、商业商标和服务商标。

3.工业产权

工业产权是指法律赋予产业活动中的知识产品所有人对其创造性的智力成果所享有的一种专有权。专利权和商标权均属工业产权。工业产权和版权合称为知识产权。

4.专有技术

专有技术是指在实践中已使用过了的没有专门的法律保护的具有秘密性质的技术知识、经验和技巧。在实际中,专有技术是援引合同法、防止侵权行为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刑法取得保护的。但专有技术受法律保护的力度远比专利技术受到专利法保护的力度小。

(三)国际技术贸易的基本方式

国际技术贸易采用单纯的技术贸易与混合的技术贸易两种方式或途径。单纯的技术贸易有许可贸易、专有技术转让、技术协助;混合的技术贸易主要有:合作生产、合资经营、补偿贸易、工程承包、装配生产、交钥匙工程(引进成套设备、技术转让)、租赁贸易、特许专营等。

1.许可贸易

许可贸易有时称为许可证贸易。它是指知识产权或专有技术的所有人作为许可方,通过与被许可方(引进方)签订许可合同,将其所拥有的技术授予被许可方,允许被许可方按照合同约定的条件使用该项技术,制造或销售合同产品,并由被许可方支付一定数额的技术使用费的技术交易行为。许可贸易

可、计算机软件许可和专有技术许可等形式

根据其授权程度大小,

种形式。

2.特许专营

额的特许费的技术贸易行为。

的产品,提供的服务,使用的商号名称和商标

务的方式也都完全一样

卖关系。

式。

3.技术服务和咨询

委托方支付一定数额的技术服务费的活动。

4.合作生产

从国际技术贸易的角度来看,合作生产是指分属

不同国家的企业根据它们签订的合同,由一方提

供有关生产技术或各方提供不同的有关生产技

现国际技术转让的一种经济合作方式。

5.含有知识产权和专有技术转让的设备买卖

有关的专利或专有技术的价值。

第四节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管理

一、企业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

(一)知识产权的含义与特征

知识产权

民事权利。

我国承认并以法律形式加以保护的

秘密;⑤其他有关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的特征主要有:

(1)专有性

性是通过法律来保证的。

(2)地域性

其他国家和地区不具有专有性。

(3)时间性

超过规定的时间,就不再得到法律的保护。

(4)知识产权的获得需要法定的程序。

(5)

技术创新对知识产权的作用

知识产权对技术创新的作用

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选择策略

《专利法》、

、《反不正当竞争法》、

1)考虑取得技术权利的排他性程度

商业秘密来保护技术秘密,他人完全可以以合法

方式通过研究开发或者采用反向工程获得该项技

术,采用技术措施也可以保护知识产权,但随着

解密技术的发展,其排他性也会逐渐减弱。因此,

2)考虑知识产权费用的因素

3)考虑知识产权的保护期限

20

10

l0

10

50

4)考虑知识产权的风险因素

以减少风险为目标,法律选择的顺序是:

技术转让合同是指合同一方当事人将一定的技

术成果交给另一方当事人,而另一方当事人接受

这一成果并为此支付约定的价款或费用的合同。

技术转让合同包含专利权转让合同、专利申请权

转让合同、技术秘密转让合同、专利实施许可转

让合同四种。

1.专利权转让合同

专利权转让合同是指一方当事人(让与方)将其

发明创造专利权转让给受让方,受让方支付相应

价款而订立的合同。专利权转让合同必须经过专

利行政部门登记方才有效。

2.专利申请权转让合同

专利申请权转让合同是指一方当事人(让与方)

将其特定的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转让受让

方,受让方支付相应价款而订立的合同。专利申

请权转让合同必须经过特殊的法律程序(经专利

局登记和公告)才能生效。

3.专利实施许可合同

专利实施许可合同是专利权人或者专利权人的

授权人作为转让人,许可他人在支付一定的价款

后,在规定的范围内实施其专利而订立的合同。

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又细分为独占实施许可合同、

排他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和普通实施许可合同。独

占实施许可合同是指受让人在合同约定的范围、

时间内具有该专利的使用权,专利的转让人或其

他任何情况下的第三人均不得享有在规定的范围

和时间内对被转让给受让人的专利有使用权;排

他专利实施许可合同是指专利转让人虽然将该专

利转让给受让人在规定的范围内使用该专利,但

转让人保留了在该范围内的使用,只排除其他任

何第三人在该范围内的使用权;普通实施许可合

同是指专利转让人将该专利转让后,不仅保留了

在受让方的使用范围内的使用权,而且还保留了

将该专利转让给第三人使用的权利。

4.技术秘密转让合同

技术秘密转让合同是指一方当事人(让与方)将

其拥有的技术秘密提供给受让方,明确相互之间

技术秘密使用权和转让权,受让方支付相应使用

费而订立的合同。

(三)技术咨询合同

技术咨询合同是一方当事人(受托方)为另一方

(委托方)就特定技术项目提供可行性论证、技

术预测、专题技术调查、分析评价所订立的合同。

其最主要的特点就在于其履行的结果具有不确定

性。

(四)技术服务合同

技术服务合同包括技术服务合同、技术培训合同、

技术中介合同。

三、技术合同管理

(一)合同准备阶段的管理

合同的准备阶段也称合同的前期工作阶段,主要

工作和要求是:

1.做好对方的资信调查

2.做好所有权的审核

3.要对对方提供的产品、技术、设备的质量、性

能、品种、规格等进行调查

4.了解法规政策

(二)合同签订过程中的管理

首先,签订技术合同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

合同法》的一般原则。

其次,签订技术合同,必须符合合同法对技术合

同的要求。

再次,签订技术合同,还必须符合其他相关的法

律和法规要求。

(三)合同履行阶段的管理

合同依法签订后,即具有法律约束力。签约双方或多方必须认真履行合同。

第七章人力资源规划与薪酬管理

第一节人力资源规划

一、人力资源规划的含义与内容

(一)人力资源规划的含义

人力资源规划是指企业根据发展战略、目标和任务的要求,科学地预测与分析企业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人力资源的供求状况,并据此制定必要的人力资源政策和措施,以确保企业的人力资源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和任务在数量、质量、结构等方面保持动态平衡的过程。

人力资源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含义:

1.人力资源规划谋求企业人力资源与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和任务动态平衡。

2.寻求人力资源需求与供给的动态平衡是人力资源规划的基点。

3.企业人力资源规划是依据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和任务对企业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结构进行规划的过程,因此需要相应的人力资源政策和措施相配合,以确保人力资源规划的实施与实现。

4.企业人力资源规划是要保障企业组织和企业员工都得到长期的利益。

(二)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

按照规划时间的长短,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可以分为短期规划(1年或l年内)、中期规划(1~5年)和长期规划(5年或5年以上)。

按照规划的性质,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又可分为总体规划和具体计划。其中具体计划包括人员补充计划、配备计划、使用计划、培训开发计划、薪酬计划等。

二、人力资源规划的制订程序

(一)收集信息,分析企业经营战略对人力资源的要求

人力资源信息可以分为企业内部信息和外部环境信息两大类,其中企业内部信息包括企业发展战略、经营计划、人力资源现状。企业外部环境信息包括宏观经济形势和行业经济形势、技术发展趋势、产品市场竞争状况、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人口和社会发展趋势以及政府管制情况等。

(二)进行人力资源需求与供给预测

(三)制订人力资源总体规划和各项具体计划

制订人力资源总体规划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人力资源数量规划、人力资源素质规划和人力资源结构规划。

(四)人力资源规划实施与效果评价

三、人力资源需求与供给预测

(一)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在进行企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时,应充分考虑以下影响因素:①企业未来某个时期的生产经营任务及其对人力资源的需求;②预期的员工流

动率及由此引起的职位空缺规模;③企业生产技

术水平的提高和组织管理方式的变革对人力资

源需求的影响;④企业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或进

入新市场的决策对人力资源需求的影响;⑤企业

的财务资源对人力资源需求的约束。

企业可以采用的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方法

有:管理人员判断法、德尔菲法、转换比率分析

法和一元回归分析法。

1.管理人员判断法

这种方法是由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根据自

己工作中的经验和对企业未来业务量增减情况的

直觉考虑,自下而上地确定未来所需人员的方法。

这是一种粗略的、简便易行的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方法,主要适用于短期预测。

2.德尔菲法

这种方法是由有经验的专家依赖自己的知

识、经验和分析判断能力,对企业的人力资源需

求进行直觉判断与预测。专家可以是来自基层的

管理人员或有经验的员工,也可以是中高层管理

者;既可以是企业内部的,也可以是企业外请的。

专家的选择基于他们对所研究问题的了解程度。

了解德尔菲法的具体操作步骤。

在运用德尔菲法进行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时,

企业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为专家提供详尽且完善的有关企业生产

经营状况的信息,使他们能够准确判断企业的生

产经营状况。

(2)保证所有专家能够从同一角度去理解有

关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术语和概念,避免造成误

解和歧义。

(3)问题的回答不要求太精确,但要说

明原因。

(4)提问过程尽可能简化,所提问题必须是

与预测有关的问题。

(5)争取高层管理人员和专家对德尔菲法的

支持。

德尔菲法的特点:(1)以匿名问卷的方式征

求专家们的意见,可以避免面对面集体讨论的缺

点;(2)预测结果的准确度高。

3.转换比率分析法

这种方法是根据历史数据,把企业未来的业

务活动量转化为人力资源需求的预测方法。

具体做法:根据历史数据,找出企业业务增

量与人力资源增量之间的比例关系——据此预测

实现未来目标的业务活动增量所需的总人员需求

增量——将总人员需求量按比例折算成各类人员

的需求量。

4.一元回归分析法

该方法根据数学中的回归原理对人力资源需

求进行预测。其关键在于找出与人力资源需求高

度相关的变量。

回归分析法有两种,一种是一元回归分析;

另一种是多元回归分析。

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a+bX

式中: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即要预测的

变量,a、b为回归系数。

(二)人力资源供给预测

人力资源供给预测包括内部供给和外部供给

两方面。最常用的内部供给预测方法有三种:人

员核查法、管理人员接续计划法和马尔可夫模型

法。

1.人员核查法

人员核查法是通过对现有企业内部人力资源

数量、质量、结构和在各职位上的分布状况进行

核查,确切掌握人力资源拥有量及其利用潜力,

在此基础上,评价当前不同种类员工的供应状况,

确定晋升和岗位轮换的人选,确定员工特定的培

训或发展项目的需求,帮助员工确定职业开发计

划与职业设计。

当企业规模较小时,进行人员核查相对容易;

而如果企业的规模较大、组织结构复杂时,人员

核查就应建立人力资源信息系统。人员核查法是

一种静态的方法,不能反映人力资源拥有量未来

的变化,因此多用于短期的人力资源拥有量预测。

2.管理人员接续计划法

这种预测技术主要是对某一职务可能的人员

流入量和流出量进行估计,该职务可能的人员流

入量主要包括可提升的人员和新招聘的人员,该

职务可能的人员流出量包括提升、退休、辞职、

解聘、降职的人员等。

该职务的内部人力资源供给量=该职务的现

职人员数+可能的人员流入量-可能的流出量。

这种预测方法主要适用于对管理人员和工

程技术人员的供给预测。

3.马尔可夫模型法

马尔可夫模型是用来预测具有时间间隔(如

一年)的时间点上,各类人员分布状况的方法。

该方法的基本思路是:找出企业过去在某两个职

务或岗位之间的人事变动规律,以此推测未来企

业中这些职务或岗位的人员状况。

现以某企业的高层领导、部门领导、业务主

管、业务员的人事变动为例来说明该方法。

步骤:

(1)做人员变动矩阵,矩阵中的每一个元素

表示员工流动概率。

(2)将计划期初每个职务上的人员数量与变

动概率相乘并纵向相加,就可以得出企业内部的

人力资源净供给量。

马尔可夫模型分析法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定量

预测方法。

在许多情况下,内部人力资源供给往往满足

不了企业的需要,这时就需要对企业外部人力资

源供给进行预测。企业进行人力资源外部供给信

息预测时,必须考虑影响企业外部人力资源供给

的因素。

1.本地区的人口总量与人力资源供给率

这一比率决定了该地区可提供的人力资源总

量。

2.本地区的人力资源的总体构成

该指标决定了在年龄、性别、教育、技能、

经验等层次与类别上可提供的人力资源的数量与

质量。

3.宏观经济形势和失业率预期

4.本地区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

5.行业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

包括本行业劳动力的平均价格、与外地市场

比较的相对价格、当地的物价指数等,都会对企

业的人力资源外部供给产生影响。

6.职业市场状况

职业市场是指企业所需要的人员市场的状

况,例如财务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相关

的劳动力市场。职业市场中的劳动力的择业心理、

工作价值观、同行业其他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

等因素,会直接影响到企业人力资源的外部供给。

第二节员工招聘

一、员工招聘的含义、作用与原则

(一)员工招聘的含义

员工招聘是指企业在人力资源规划的指导

下,通过一定的手段和相应的信息,寻找合适的

人员来填补职位空缺的过程。其实质是企业的人

力资源需求与供给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符合空缺

职位条件的人员对该空缺职位产生兴趣并前来谋

求职位的过程。

(二)员工招聘的作用

1.通过员工招聘,可以为空缺职位找到合适

的人选。

2.通过员工招聘,可以改善企业的员工结构。

3.通过员工招聘,可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4.通过员工招聘,可以节省企业的开发培训

费用。

(三)员工招聘的原则

1.信息公开原则

信息公开原则是指企业在招聘员工时应该将

招聘的职位、数量、任职资格与条件、基本待遇、

考试的方法和科目及时间等相关信息事先向社会

公开。

2.公正平等原则

公正平等原则是指企业要对所有应聘者一视

同仁,使招聘者能公平地参与竞争。

3.效率优先原则

效率优先原则是指企业应根据不同的招聘要

求灵活选择适当的招聘形式,用尽可能低的招聘

成本吸引高素质的员工。

4.双向选择原则

二、员工招聘的程序

(一)制订招聘计划

招聘计划包括招聘的方式与方法、招聘的规

模、招聘的范围、招聘的时间、招聘的预算等具

体内容。

(二)制订招聘决策

招聘决策是指企业的最高管理层对于招聘计

划中重要事宜,如关键职位人员招聘的条件、方

式、时间等问题的决策过程。在企业招聘员工的

实际工作中,只有涉及招聘关键职位人员和需要

特殊处理的工作,才需要涉及这一环节。

(三)选择招聘渠道

招聘渠道一般包括内部招聘和外部招聘。

(四)选择招聘方法

招聘方法的选择应与招聘渠道相适应。如果

企业选择内部招聘渠道,那么可采用的招聘方法

有工作公告法和档案记录法。如果企业选择外部

招聘渠道,则可使用广告招聘、外出招聘、借助

职业中介机构招聘、推荐招聘、委托各类学校的

毕业生分配部门招聘的方法等

(五)发布招聘信息

1.招聘信息的发布原则

(1)广泛原则

(2)及时原则

(3)层次原则,即根据空缺职位的特点,

向特定层次的人员发布招聘信息,以提高招聘的

有效性。

(4)真实原则

(5)全面原则,即要尽可能地向求职者提

供有利于其较全面地了解企业和招聘职位的相关

信息。

2.发布招聘信息的渠道

企业要选择费用较低、速度较快、覆盖面较

广、便于双向交流的渠道。

(六)收集求职资料

收集求职资料要做到认真、仔细,妥善保管,

善于发现求职者的特点和优势。

(七)确定录用人员

在对求职资料合格者进行笔试、,面试、专门

考察的基础上,决定求职者是否被录用。对决定

录用的人员,根据有关规定,办理有关手续。对

未被录用人员,应以妥善的方式通知其未被企业

录用。

三、企业招聘的渠道

企业的员工招聘主要有两种渠道,一种是企

业内部招聘,另一种是企业外部招聘。企业应根

据拟招聘职位的性质、劳动力供给状况和预算成

本等进行渠道的选择。

(一)内部招聘

1.内部招聘的含义

内部招聘是指当企业出现职位空缺时,从企

业内部正在任职的员工中选择人员填补职位空

缺的方法。

2.内部招聘的形式

企业员工内部招聘的形式主要有内部晋升

和职位转换。

(1)晋升

在一些企业中实行的管理人员接续计划就

是一种典型的晋升形式。

(2)职位转换

职位转换是指当企业中有些比较重要的职位

出现空缺时,从与该职位同级别但相对较次要职

位的人员中挑选适宜人员填补空缺职位的方法。

3.内部招聘的优点和不足

(1)内部招聘的优点

①给员工提供了晋升的机会和空间,不仅有

助于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进取精神,还有助

于员工安心工作,防止和减少企业人才的流失。

②能降低误用或错用率。

③节约费用。

④可以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减少因人

才流失导致的各种风险,有助于企业更好地开展

各项工作。

⑤有助于企业挑选和培养各层次的管理者

和未来的接班人。

(2)内部招聘的不足

①容易导致“近亲繁殖”,使企业选人、用

人的视野逐渐狭窄。

②不利于工作创新。

③内部晋升或职位转换的必然结果是产生

另一职位的空缺,对空缺出来的职位再次补缺时容易导致用人标准的降低或人才匮乏。

④容易导致企业内部部门之间或员工之间的矛盾

⑤若协调不好,还会造成员工的不满和效率的降低

(二)外部招聘

1.外部招聘的含义

外部招聘是指企业出现职位空缺时,企业从外部选择适宜的人员补充空缺职位的方法。

2.外部招聘的形式

常见的主要有:媒体广告招聘、人才招聘会招聘、校园招聘、猎头公司招聘、互联网招聘、海外招聘和申请人自荐等等。

(1)媒体广告招聘

媒体广告招聘是企业最常见的招聘方式。使用媒体广告招聘要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选择何种广告媒体。二是如何设计广告内容。

(2)人才招聘会招聘

人才招聘会招聘是比较传统的,也是被广泛使用的招聘方式。招聘会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专场招聘会;另一类是大型综合性人才招聘会。

(3)校园招聘

校园招聘是指企业招聘人员直接走进校园,从在校的即将毕业的学生中选拔人才。

校园招聘的不足之处在于:由于有较大的选择范围,求职的学生在正式签约之前,甚至在签约之后都有可能毁约,因而降低了企业招聘工作的产出率。

(4)中介机构招聘

利用中介机构招聘节省招聘工作的时间。但中介机构在为企业筛选人员时,不可能做到和企业自身招聘完全一致,因而可能导致不能招聘到如意的人员。

(5)猎头公司招聘

猎头公司专门为企业物色高级管理人员或高级技术人员,它可以为企业的最高管理当局节省很多招聘和选拔高级主管等专门人才的时间,但其费用很昂贵。

(6)海外招聘

高级管理人员或从事尖端技术的专门人才

(7)申请人自荐

3.外部招聘的优点和不足

(1)外部招聘的优点

①能够为企业带来新鲜空气,注入新鲜血液,有利于企业拓展视野。

②可能招聘到更优秀的人才。

③能够使企业快速招聘到所需要的人才。

(2)外部招聘的不足

①外部招聘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②给内部应聘员工的积极性造成打击

③新员工需要较长的“调整期”和熟悉工作、人员、企业的时间。

四、员工招聘中常用的测试方法

(一)心理测验

在员工招聘工作中,心理测验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成就测验、倾向测验、智力测验、人格测验和能力测验。

1.成就测验

成就测验适用于对专业管理人员、科技人员

和熟练工人某一方面实际能力的测验。

2.倾向测验

倾向测验指一个人的潜在能力,即可能的发

展前景或可能具有的能量。倾向测验的目的,是

测量一个人如果经过适当训练,能否成功地掌握

某项工作技能。

3.智力测验

智力测验是对一个人受智力水平影响而表现

出的外在行为的测验。智力测验主要用来测验一

4.人格测验

人格测验主要是对人的体格与生理特质、气

质、能力、动机、兴趣、价值观与社会态度等的

测验。人格测验的主要方法有自陈量法和投射法。

在自陈量法中,目前国内盛行的是明尼苏达多项

人格测验。投射法在使用时一般应有心理学家在

场进行指导。

5.能力测验

能力测验是指企业为了测验求职者某方面的

(二)知识考试

知识考试简称笔试,常见的有百科知识考试、

专业知识考试和相关知识考试等类型。

(三)情景模拟考试

情景模拟考试是指根据求职者可能进入的职

位,编制一套与该职位实际工作相似的测试项目,

将求职者安排在模拟的、逼真的工作环境中,要

求求职者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用多种方法

来测评其心理素质、潜在能力的一系列方法。情

景模拟主要测试内容是公文处理、角色扮演和即

席发言等。

(四)面试

面试又称面试测评或专家面试,是一种要求

求职者用口头语言来回答主试的提问,以便了解

应聘者心理素质和潜在能力的一种测评方法。面

试是员工招聘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也是争议较多

的一种方法。面试的基础是面对面进行口头信息

沟通,其主要效果取决于面试的经验。

第三节薪酬管理

一、薪酬的概念、构成与功能

(一)薪酬的概念与构成

薪酬是指员工从事企业所需要的劳动而得到

的各种形式的经济收入、福利、服务和待遇。从

最宽泛的角度观察,薪酬由经济性薪酬和非经济

性薪酬构成

经济性薪酬可以分为两部分,即直接薪酬和

间接薪酬。

直接薪酬分为基本薪酬、补偿薪酬和激励薪

酬。

基本薪酬是企业依据员工的职位、级别、能

力和工作结果支付给员工的比较稳定的报酬,是

员工工作收入的主要部分。

补偿薪酬主要包括形

式。

激励薪酬主要指奖金、员工持股、员工分红、

经营者年薪制与股权激励

酬和补偿薪酬的稳定性特点而言,激励薪酬,特

别是其中的奖金,具有可变和浮动的特点。一些

专家和管理者将其称为可变薪酬。

货币形式发放,但可以转化为货币或可以用货币

计量的各种福利、待遇、服务和消费活动,也称

福利薪酬或员工福利。

由于企业的工作特征、工作环境和企业文化带给

员工的愉悦的心理效用。

(二)薪酬的功能

进行考察:

1.薪酬对员工的功能

(1)保障功能

(2)激励功能

(3)调节功能

2.薪酬对企业的功能

(1)增值功能

(2)改善用人活动功效的功能

(3

功能

(4)促进企业变革和发展的功能

3.薪酬对社会的功能

常运行,也会影响到人民的生活质量,还会影响

到社会的稳定等。另外,薪酬也调节人们择业和

就业的流向。

二、企业薪酬制度设计的原则和流程

(一)企业薪酬制度设计的原则

考试内容:了解企业薪酬制度设计的原则。

1.公平原则

员工对企业的贡献保持平衡。公平的表现形式有

三种:①外部公平

等规模企业中类似职务的薪酬水平应当基本相

同。②内部公平

薪酬水平应该相互协调,也就是说,要与其贡献

相一致。内部公平强调的是职务本身对报酬的决

定作用。③员工个人公平

同工作的员工的报酬要与其绩效相匹配,个人公

平强调的个人特征对报酬的影响。

(二)影响企业薪酬制度的因素

——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

1.外在因素

和惯例。③企业所在地区的生活水平。④国家的

有关法律和法规。

2.内在因素

况与财力。③企业的管理哲学与企业文化。④企

业员工自身的差别。

(三)企业薪酬制度设计的流程

明确现状和需求——通过访谈与问卷调查

方式进行

确定员工薪酬策略——薪酬策略由企业文

化和企业战略决定。

工作分析——通过工作分析编制出工作说

明书。

职位评价

行排序,为实现各类职位员工薪酬的内部公平奠

定坚实的基础。

等级划分

按照一定的规则来划分职位等级。职位等级的划

分通常与企业采用的薪酬模式相对应。

建立健全配套制度

技术评价标准、

能力评价标准等。

市场薪酬调查

的企业或同行业的类似企业,重点考虑员工的流

失去向和招聘来源。

确定薪酬结构与水平

薪酬制定的实施与修正

职级、

能力和工作结果所支付给员工的报酬,因此,基

本薪酬制度主要有以职位为导向的基本薪酬制度

设计和以技能为导向的基本薪酬制度设计两种方

法。

1.以职位为导向的基本薪酬制度的设计

这种设计具体包括职位等级法、职位分类

法、计点法和比较因素法四种。

1)职位等级法

这种方法是将员工的职位划分为若干级别

(即职级),按其所处的职级确定其基本薪酬的水

平和数额。

:简单易行,成本较低。缺点是不能有

效地激励员工,尤其是当许多职位不能简单地划

分等级时其缺点更加明显。

规模较小、职位类型较少而

且员工对本企业各职位都较为了解的小型企业。

2)职位分类法

类,如把企业中的职位划分为管理类、技术类、

操作类(或生产类)、财务类,营销类、行政类等

职位类型,然后根据各类职位对企业的重要程度

和贡献确定每一类职位中所有员工的薪酬水平。

薪,且能较好地发挥薪酬对员工在企业内部流动

的调节作用。其缺点是将各职位划分到某一类职

位中时,有的科学依据不足,容易造成内部不公

平。

一、工作目标比较固定的产业和工种。

3)计点法

计点法是将各种职位划分为若干种职位类

型,找出各类职位中所包含的共同“付酬因素”,

之后把各“付酬因素”划分为若干等级,对每一

付酬因素”指派分数以及其在该因素各等级间的

分配数值。最后,利用一张转换表将处于不同职

级上的职位所得的“付酬因素”数值转换成具体

的薪酬金额。

优点:较为客观地找出了各类职位中的“付

酬因素”,并进行较为科学的分级,这就使得企

业员工的基本薪酬与其职位、职级、承担工作的

重要性和难度以及对企业的价值更加吻合,能够

更好地体现出内部公平性的原则。但是其操作较

为复杂,而且在进行“付酬因素”等级划分和指

派分数时一般需要聘请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帮助,

因而成本较高。这种方法是国外企业普遍使用的

一种薪酬制度设计方法。

(4)因素比较法

这种方法与计点法有相同之处,也是需要首

先找出各类职位共同的“付酬因素”。但是计点

法的不同之处是它舍弃了代表职位相对价值的抽

象分数,而直接用相应的具体薪金值来表示各职

务的价值。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既较为全面地考虑了各

职位的价值,又具有较强的灵活性,是一种较为

完善的基本薪酬设计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复杂且

难度大,需要人力资源管理专家指导才能完成,

成本较高,而且不易被员工完全理解,对其公平

性也常有怀疑。因而其使用范围受到一定的影响。

2.以技能为导向的基本薪酬制度设计

这种设计的思路是根据员工掌握的知识和技

能而不是其职位来确定员工的基本薪酬。具体可

分为以知识为基础的基本薪酬制度设计和以技

能为基础的基本薪酬制度设计。

(1)以知识为基础的基本薪酬制度设计方法

比较适用于企业职能管理人员基本薪酬的确

定。

(2)以技能为基础的基本薪酬制度设计方法

比较适用于工作在生产和业务一线员工的基

本薪酬的确定。

(二)激励薪酬制度的设计方法

考试内容:掌握激励薪酬制度的设计方法。

激励薪酬的设计方法主要包括:奖金制度的

设计、员工持股制度的设计、员工分红制度的设

计。

1.奖金制度的设计

奖金是企业以现金的形式给予付出超额劳动

的员工的薪酬,具有单一性、灵活性、及时性和

荣誉性等优点。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设立各种奖金,奖

金的类型主要有:绩效奖金、建议奖金、特殊贡

献奖金、节约奖金。

2.员工持股制度的设计

员工持股制度是一种企业向内部员工提供公

司股票的所有权计划,是利润分享的重要形式。

股票期权是员工持股制度的一种重要表现形

式。它是指允许员工以某一基期的价格来购买未

来某一年份的同等面额的本公司股票,员工所得

报酬就是股票的基期价格与未来市场价格的差

额。股票期权和持有股票的共同点是,都可以激

励持有者的长期化行为,但股票期权的激励作用

更大,同时风险也更大。

3.员工分红制度的设计

员工分红制度也称利润分享计划,指的是用盈利状况的变化来对整个企业的业绩进行衡量,把超过目标利润的部分在企业全体员工之间进行分配的制度。

(三)员工福利制度

考试内容:熟悉员工福利制度。 1.福利制度的含义和作用

福利是企业通过福利设置建立各种补贴、为员工生活提供方便、减轻员工经济负担的一种非直接支付。福利的提供与员工的工作绩效及贡献无关。福利具有维持劳动力再生产、激励员工和促使员工忠实于企业的作用。

2.福利的构成 (1)安全福利

主要是对职工的劳动安全的保护措施和相关制度、技术标准。 (2)保险福利

主要包括:职工因工负伤、伤残、死亡保险,职工公费医疗保险;职工退职退休保险,职工失业保险等。

(3)各种津贴 (4)带薪休假 (5)其他福利

(四)非经济性薪酬

考试内容:了解非经济性薪酬。

员工的非经济性薪酬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工作本身,二是工作环境,三是企业文化。

第四节 员工流动管理

一、员工流动的含义和类型 (一)员工流动的含义

考试内容:熟悉员工流动的含义。

员工流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员工流动是指员工与企业相互选择而实现职业、就职企业或就职地区的变换。狭义的员工流动是指以岗位为基准而由于员工岗位的变化所形成的员工从一种工作状态到另一种工作状态的变化现象。

(二)员工流动的类型

考试内容:熟悉员工流动的类型。

1.按照员工流动的主动性与否通常分为自愿性流动和非自愿性流动。

2.按照员工流动的边界是否跨越企业可分为员工流入、员工内部流动和员工流出三种形式。

3.按照员工流动的走向可以分为地区流动、层级流动和专业流动。

4.按照员工流动个人主观原因分为人事不适流动、人际不适流动和生活不适流动。

按照流动的范围划分,可分为国际流动和国内流动;按流动的方向可以分为单向流动、双向流动和多向流动;按流动的规模可以分为个体流动、批量流动、集团流动等等。 二、员工流动的基本理论 (一)勒温的场论

考试内容:掌握勒温的场论。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勒温认为,个人能力与个人条件及其所处的环境直接影响个人的工作绩

效。

一般而言,个人对环境往往无能为力,改变的方法是离开这个环境,转到一个较好的环境工

作,这就是人才流动

(二)卡兹的组织寿命学说

考试内容:掌握卡兹的组织寿命学说。 美国学者卡兹对科研组织的寿命进行了研究,发现组织寿命的长短与组织内信息沟通情况及获得成果的情况有关。他通过大量调查统计出一条组织寿命曲线,即卡兹曲线。

卡兹曲线表明组织的最佳年龄区为1.5年至5年。卡兹的组织寿命学说从组织活力角度证明了人才流动的必要性,同时也指出人员流动也不宜过快。流动间隔应大于2年,这是适应组织环境和完成一个项目所需的时间下限。一般而言,人的一生流动7~8次是可以的,流动次数过多反而会降低效益。

(三)库克曲线

考试内容:掌握库克曲线。

美国学者库克提出了另外一条曲线,从如何更好地发挥人的创造力的角度论证了人才流动的必要性,库克是根据对研究生参加工作后创造力发挥情况所作的统计绘出曲线的,该曲线表明研究生毕业后创造力发挥程度与其在一个单位工作时间之间的关系——创造力发挥程度先上升后下降,创造力较强的时期大约有4年(AD )。人的一生就是在不断开辟新工作领域的实践中,激发和保持自己的创造力。即走完一个S 形曲线,再走下一个S 形曲线。

(四)中松义郎的目标一致理论

考试内容:掌握中松义郎的目标一致理论。 从理论上来看,日本学者中松义郎的目标一致理论较好地解释了人才流动的成因和必然性。 当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完全一致时,个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当二者不一致时,个人的潜能受到抑制。解决这一问题有两个途径:

(1)个人目标主动向组织目标靠拢,引导自己的志向和兴趣向组织和群体方向转移,并努力趋于一致。但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之间的差距难于在短期内消除,使得这条路变得不可靠。 (2)进行人才流动,流到与个人目标比较一致的新单位去。

(五)马奇和西蒙模型

考试内容:了解马奇和西蒙模型。

马奇和西蒙模型可以被称为“参与者决定”模型。他们的模型实际上是由两个模型共同

构成的。一个模型分析的是感觉到的从企业中流出的合理性,一个模型分析的是感觉到的从企业中流出的容易性。

员工感觉到的从企业中流出的合理性的两个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员工对工作的满意程度及其对企业间流动的可能性的估计。

员工感觉到的流出的容易程度的决定因素中,最重要的是:员工所能够看到的企业的数量、他们胜任的职位的可获得性以及他们愿意接受这些职位的程度。

图6-7 决定员工感觉到的流出合理性的因素

6-8 决定员工感觉到的流出的容易程度的因素

(六)普莱斯模型

考试内容:了解普莱斯模型。

普莱斯建立了有关员工流出的决定因素和干扰变量的模型。

该模型指出,工作满意度和调换工作的机会是员工流失和其决定因素之间的中介变量。 普莱斯理论模型的前提条件是:只有当员工调换工作的机会相当高时,员工对工作的不满意才会导致流失。也就是说,工作满意度与工作机会的多少是相互影响和作用的。 (七)莫布雷中介链模型

考试内容:了解莫布雷中介链模型。

莫布雷在马奇和西蒙模型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莫布雷认为,应该研究发生在员工工作满意度与实际流出之间的行为和认知过程,并用这种研究来代替对工作满意度与流出关系的简单复制。

(八)扩展的莫布雷模型

考试内容:了解扩展的莫布雷模型。

扩展的莫布雷模型结合了前面几种模型的内容,试图尽可能全面地捕捉影响员工流出的各类复杂因素。

三、员工内部流动管理

(一)内部调动及其管理

考试内容:掌握员工内部调动及其管理。

内部调动是指员工在企业中横向流动,在不改变薪酬和职位等级的情况下变换工作。内部调动可以由企业提出,也可以由员工提出。由企业提出的调动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内部调动可以满足企业调整组织结构的需要,二是为了使企业中更多的员工获得奖励,三是内部调动可以使企业员工的晋升渠道保持畅通。 (二)职务轮换及其管理

考试内容:掌握职务轮换及其管理。 职务轮换又称轮岗,指根据工作要求安排新员工或具有潜力的管理人员在不同的工作部门工作一段时间,时间通常为一到两年,以丰富新员工或管理人员的工作经验。 优点:能丰富培训对象的工作经历,也能较好地识别培训对象的长处和短处,还能增强培训对象对各部门管理工作的了解并增进各部门之间的合作。

不足:由于受训员工在每一工作岗位上停留的时间较短,因而容易缺乏强烈的岗位意识和高度的责任感;由于受训者的水平不高,容易影响整个部门或小组工作效率或工作效果;由于受训者的表现还会影响其身边的其他员工,容易在多个部门造成更坏的影响。

企业为提高职务轮换的有效性应着重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在为新员工安排职务轮换时,选择与其相适应的工作;其次,职务轮换时间长短取决于培训对象的学习能力及学习效果,而不是机械地规定某一时间;再次,职务轮换所在的部门经理应受过专门的有关培训,具有较强的沟通、指导和督促能力。

(三)晋升及其管理

考试内容:掌握晋升及其管理。

晋升是指员工由于工作业绩出色和企业工作的需要,沿着企业等级,由较低职位等级上升到较高的职位等级。

一般来说,合理的晋升管理可以对员工起到良好的激励作用,有利于员工队伍的稳定,避免人才外流。另外,合理晋升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可以激励员工为达到明确可靠的晋升目标而不断进取,致力于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改进工作绩效,从而促进企业效益的提高。可见晋升管理工作进行得好坏直接关系到队伍的积极性和士气。 有效的晋升管理应遵循以下三项原则:一是晋升过程正规、平等和透明,二是晋升选拔注重能力,三是对能力的评价要注重对员工技能、绩效、经验、适应性以及素质等因素的综合考察。 (四)降职及其管理

考试内容:掌握降职及其管理。

降职是一个员工在企业中由原有职位向更低职位的移动。这一方法是与晋升相对的。

四、员工流出管理

(一)员工非自愿流出及其管理

考试内容:熟悉员工非自愿流出及其管理。 非自愿流出就是由于各种原因,由企业一方先提出让员工离开,而并非员工自己主动提出流出企业。非自愿流出包括解聘、人员精简和提前退休。

1.解聘及其管理

解聘是企业与员工解除聘约。

由于是非自愿的流出,所以解聘政策的实施有可能会带来一些危险。首先,解聘员工可能会引起被解聘员工的控告和起诉。其次,由于被解聘员工受到各方面的极大压力,可能会对企业的管理人员或与此相关人员进行人身伤害。因此,企业在采取解聘措施时应格外慎重,并要遵循一些原则来尽量避免不良后果的出现。首先要遵守公平原则;其次要建立必要的制度,规范解聘员工的工作和行为;最后一旦员工被解聘,企业尽可能地提供一些再就业的咨询等等,以此来减轻因解聘员工带来的不良后果。 2.人员精简及其管理

人员精简是一个包括人事裁减、招聘冻结、组织重组和兼并的术语,是企业为降低成本而采取的一系列行为。通常,人员精简主要是裁减企业的劳动力规模。

3.提前退休及其管理

提前退休是指员工在没有达到国家或企业规定的年龄或服务期限时就退休的行为。提前退休常常是由企业提出来的,以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这是当今许多企业在面临市场激烈竞争时,使自身重现活力而采取的用于管理员工流出的一种很流行的方法。

(二)员工自愿流出及其管理

考试内容:熟悉员工自愿流出及其管理。 对于企业来说,企业员工的自愿流出是一种损失,因此它又被称为企业员工的流失。员工流失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流失是员工与企业彻底脱离工资关系或者员工与企业脱离任何法律承认的契约关系的过程,如辞职、自动离职;另一种流失是指员工虽然未与企业解除契约关系,但客观上已经构成离开企业的事实的行为过程,如主动型在职失业。

1.员工流失的特点

(1)群体性

一般说来,员工流失往往发生在以下这些人员群体:新兴行业需求量大的,思维活跃的,专业不对口的,对企业不满的,业务管理精英,对未来职业生涯不明晰的,认为受到不公平待遇和人际关系不好的。 (2)时段性 员工流失的

时间是有规律的,一般说

来,薪水结算及奖金分配后,春节过后,学历层次提高后,职称提高或者个人流动资本进一步提高后,最容易发生员工流失。 (3)趋利性

即员工流失总是趋向于个人利益和个人目标。这些员工可分为追求物质型、追求环境型和

追求稳定型。

2.员工流失给企业造成的损失

第一,员工流失使企业成本增加,第二,员工流失使人心不稳,挫伤其他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第三,掌握关键技术或销售渠道的核心员工的流失将给企业带来无法估量和难以挽回的损失。

3.影响员工流失的因素

影响员工流失的因素一般可以分为外部宏观因素、企业因素和个人因素三种。

(1)外部宏观因素

主要有世界各国和地区之间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收入等。

(2)企业因素

主要包括:工资水平、职位的工作内容、企业管理模式和企业对员工流失的态度。

(3)个人因素

与工作相关的个人因素主要包括:职位满足程度、职业生涯抱负和预期、对企业的忠诚度、对寻找其他职位的预期和压力等。

4.对员工流失的管理和控制

对员工流失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就是要树立新的留人观念,即“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环境留人、事业留人”,具体的做法包括:(1)谋求发展,事业留人

(2)健全体制,管理留人

(3)绩效管理,目标留人

(4)合理薪酬,激励留人

(5)公平公正,环境留人

(6)感情沟通,文化留人

(三)员工自然流出及其管理

考试内容:熟悉员工自然流出及其管理。

员工自然流出的形式主要有:退休、伤残、死亡等。

企业的退休管理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为退休者提供与退休有关的信息;另一方面,为员工提供心理支持。另外,企业允许退休的员工进行兼职工作也成为一种趋势,以此作为正式退休的一种变通方法。

第八章企业投融资决策及重组

第一节筹资决策

一、资本成本

(一)资本成本的概念

资本成本是企业筹资和使用资本而承付的代价。此处的资本是指长期资本,包括股权资本和长期债权资本。

(二)资本成本的内容

资本成本从绝对量的构成来看,包括用资费用和筹资费用两部分。

1.筹资费用

筹资费用通常是在筹资时一次全部支付的,属于固定性资本成本。

2.用资费用

用资费用是资本成本的主要内容,属于变动性资本成本。

(三)资本成本的属性

资本成本是企业的一种耗费,需由企业的收益补偿。资本成本=货币的时间价值+投资的风险价值。

(四)资本成本率的计算

1.个别资本成本率

个别资本成本率是某一项筹资的用资费用与净筹

资额的比率。其测算公式如下:

个别资本成本率的高低取决于三个因素,即用资

费用、筹资费用和筹资数额,筹资数额减去筹资

费用也称净筹资额。

(1)长期债权资本成本率的测算

①长期借款资本成本率的测算

长期借款资本成本的利息在税前支付,具有减税

作用。

企业借款的筹资费用很少,可以忽略不计,而且

借款数额与计算利息的数额相同,因此其计算公

式可以简化为:

②长期债券资本成本率的测算

企业债券资本成本中的利息费用也在所得税前列

支,但发行债券的筹资费用一般较高。债券的筹

资费用即发行费用,包括申请费、注册费、印刷

费和上市费以及推销费等。在不考虑货币时间价

值时,债券资本成本率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2)股权资本成本率的测算

①普通股资本成本率的测算

普通股成本的测算有两种主要思路:

其一是用股利折现模型:即先估计普通股的现

值,再计算其成本。

如果公司采用固定股利政策,即每年分派现金股

利D元,其资本成本率的计算公式为:

如果公司采用固定增长股利的政策,股利固定增

长率为G,则资本成本率的计算公式为:

其二是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即股票的资本成本为

普通股投资的必要报酬率,而普通股投资的必要

报酬率等于无风险报酬率加上风险报酬率

②优先股资本成本率的测算

优先股通常每年支付的股利相等,在持续经营假

设下,可将优先股的资本成本视为求永续年金现

值,则优先股资本成本率的测算公式为:

③留用利润资本成本率的测算

相同,只是不考虑筹资费用。

2.综合资本成本率的测算

(1)决定综合资本成本率的因素

综合资本成本率(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是指一

个企业全部长期资本的成本率,通常是以各种长

期资本的比例为权重,对个别资本成本率进行加

权平均测算。个别资本成本率和各种资本结构两

个因素决定综合资本成本率。在个别资本成本率

一定的情况下,企业综合资本成本率的高低是由

资本结构所决定的。

(2)综合资本成本率的测算方法

(五)资本成本的作用

1.

和选择追加筹资方案的依据。

(1)个别资本成本率是企业选择筹资方式的依

据。

(2)

筹资决策的依据。

2.

行投资决策的经济标准。

3.

准。

二、杠杆理论

财务管理的杠杆效应表现为:由于特定费用(如

固定成本或固定财务费用)的存在而导致的、当

某一财务变量以较小的幅度变动时,另一相关财

务变量以较大幅度变动。

(一)营业杠杆

营业杠杆又称经营杠杆或营运杠杆,是指企业在

经营决策时对经营成本中固定成本的利用。运用

营业杠杆可以获得一定的营业杠杆利益,同时也

承受相应的营业风险。

1.营业杠杆利益

营业杠杆利益是指在扩大销售额(营业额)的条

件下,由于经营成本中固定成本相对降低,使经

营利润以更快的速度增长。

2.营业风险

营业风险也称经营风险,是指与企业经营相关的

风险,尤其是指利用营业杠杆而导致息税前利润

变动的风险。

营业杠杆对营业风险的影响最为综合。

3.营业杠杆系数

营业杠杆系数(DOL),也称营业杠杆程度,是

息税前利润的变动率相当于销售额(营业额)变

动率的倍数。

EBIT=Q(P-V)-F,S=QP,△S=△QP,△EBIT=△Q(P-V)

带到上述公式,即

营业杠杆系数测算公式可变换如下:

按销售数量确定的营业杠杆系数:

按销售金额确定的营业杠杆系数:

4.营业风险分析

营业风险分析是指与企业经营有关的风险,尤其

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利用营业杠杆而导致营业

利润下降的风险。由于营业杠杆的作用,息税前

利润的降低幅度高于营业总额的降低幅度

杠杆度越高,经营风险也越大;营业杠杆度越低,

经营风险也越小。

(二)财务杠杆

债务而给企业带来的额外收益。

1.财务杠杆利益

税功能)给企业所有者带来的额外收益。在资本

结构一定、债务利息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息

税前利润的增长,税后利润会以更快的速度增加。

与营业杠杆不同,营业杠杆影响息税前利润,财

务杠杆影响税后利润。

财务风险

企业筹资相关的风险。由于财务杠杆的作用,当

息税前利润下降时,税后利润下降得更快,从而

给企业带来收益变动甚至导致企业破产的风险。

财务杠杆系数

DFL),是指普通股每股税

后利润(EPS)变动率相当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

的倍数。其测算公式为:

,EPS=EAT/N

(N是普通股股数)

结果,也称联合杠杆。

率相当于销售额(营业额)变动率的倍数。总杠

杆系数(DTL)是营业杠杆系数和财务杠杆系数的

乘积。

=营业杠杆系数×财务杠杆系数

=

=DOL*DFL

关系,其中重要的是负债资金的比率问题。

净收益观点、净营业

收益观点和传统观点。

净收益观点

资本的比例越大,公司的净收益或税后利润就越

多,从而公司的价值就越高。

净营业收益观点

资本的多少,比例的高低,与公司的价值没有关

系。决定公司价值的真正因素,应该是公司的净

营业收益。

传统观点

值是有利的,但债权资本规模必须适度。

MM资本结构理论

资本结构理论的基本观点

资本结构理论的基本结论:在符合该理论

的假设之下,公司的价值与其资本结构无关。公

司的价值取决于其实际资产,而不是其各类债权

和股权的市场价值。MM资本结构理论得出的重要

命题有两个:

l——无论公司有无债权资本,其价值

等于公司所有资产的预期收益额(息税前利润)

按适合该公司风险等级的必要报酬率(综合资本

成本率)予以折现。

命题Ⅱ——利用财务杠杆的公司,其股权资

本成本率随筹资额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公司的市

场价值不会随债权资本比例的上升而增加。所以

公司的价值与其资本结构无关。

2.MM资本结构理论的修正观点

该观点也有两个重要命题:

命题l——MM资本结构理论的公司所得税观

点:有债务公司的价值等于有相同风险但无债务

公司的价值加上债务的税上利益。按照修正的MM

资本结构理论,公司债权比例与公司价值成正相

关关系。

命题Ⅱ——MM资本结构理论的权衡理论观

点:随着公司债权比例的提高,公司的风险也会

上升,由此会增加公司的额外成本,降低公司的

价值。因此,公司最佳资本结构应当是节税利益

和债权资本比例上升而带来的财务危机成本与破

产成本之间的平衡点。

(三)新的资本结构理论

1.代理成本理论

代理成本理论指出,随着公司债权资本的增

加,公司债务的违约风险增加,债权人的监督成

本随之提升,债权人会要求更高的利率。这种代

理成本最终由股东承担,公司资本结构中债权比

率过高会导致股东价值的降低。这种资本结构的

代理成本理论仅限于债务的代理成本。

2.信号传递理论

信号传递理论认为,公司可以通过调整资本

结构来传递有关获利能力和风险方面的消息,以

及公司如何看待股票市场的信息。

公司被低估时会增加债权资本;反之,公司

价值被高估时会增加股权资本。

3.啄序理论

该理论认为公司倾向于首先采用内部筹资,

因之不会传导任何可能对股价不利的信息;如果

需要外部筹资,公司将先选择债权筹资,再选择

其他外部股权筹资,这种筹资顺序的选择也不会

传递对公司股价产生不利影响的信息。按照啄序

理论,不存在明显的目标资本结构。

四、筹资决策方法

(一)定性分析

1.企业财务目标的影响分析

(1)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影响分析

在以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目标的情况

下,企业应当在资本结构决策中,在财务风险适

当的情况下合理地安排债权资本比例,尽可能地

降低资本成本,以提高企业的净利润水平。

(2)股票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影响分析

在公司资本结构决策中以股票价值最大化为

目标,需要在财务风险适当的情况下合理安排公

司债权资本比例,尽可能地降低综合资本成本,

通过增加公司的净利润而使股票的市场价格上

升。

(3)公司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影响分析

它综合了利润最大化和每股利润最大化目标

的影响。公司在资本结构决策中以公司价值最大

化为目标,应当在适度财务风险条件下合理确定

债权资本比例,尽可能地提高公司的总价值。

2.投资者动机的影响分析

债权投资者对企业投资的动机主要是在按期收回投资本金的条件下获取一定的利息收益。股权投资者的基本动机是在保证投资本金的基础上获得一定的股利收益并使投资价值不断增值。

3.债权人态度的影响分析

如果企业过高地安排债务融资,贷款银行未必会接受大额贷款的要求,或者只有在担保抵押或较高利率的前提下才同意增加贷款。

4.经营者行为的影响分析

如果企业的经营者不愿让企业的控制权旁落他人,则可能尽量采用债务融资的方式来增加资本,而不发行新股增资。

5.企业财务状况和发展能力的影响分析

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条件下,企业的财务状况和发展能力较差,则可以主要通过留存收益来补充资本;而企业的财务状况和发展能力越强,越会更多地进行外部融资,倾向于使用更多的债权资本。

6.税收政策的影响分析

通常企业所得税税率越高,借款举债的好处越大。税收政策对企业债权资本的安排产生一种刺激作用。

7.资本结构的行业差别分析

1.资本成本比较法

资本成本比较法是指在适度财务风险的条件下,测算可供选择的不同资本结构或筹资组合方案的综合资本成本率,并以此为标准相互比较确定最佳资本结构的方法。

2.每股利润分析法

每股利润分析法是利用每股利润无差别点进行资本结构决策的方法。每股利润无差别点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筹资方案下普通股每股利润相等时的息税前利润点。测算公式如下:

当企业的实际EBIT大于每股利润无差异点处的息税前利润时,利用报酬固定型筹资方式筹资较为有利。反之则相反。报酬固定的筹资方式主要有负债和优先股股利,报酬不固定的就是发型普通股股票。

五、公司上市筹资

(一)公司上市动机

1.可获取巨大股权融资的平台

2.提高股权流动性。

3.提高公司的并购活动能力。

4.丰富员工激励机制。

5.提高公司估值水平。

6.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7.如境外上市,可满足公司对不同外汇资金的需求,提升公司国际形象和信誉,增加国际商业机会。

(二)公司上市方式

公司上市方式有自主上市和买壳上市两种。

自主上市是指企业依法改造为股份有限公司或依法新组建起股份有限公司后,经中国证监会核准,公开发行股票,从而成为上市公司的上市模式。

自主上市的好处:

1.改制和上市重组过程,能够使公司获得一

个“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的平台,并能够优化公司治理结构、明确业务发

展方向,为公司日后健康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2.改制、建制、上市重组通常发生在企业内

部或关联企业,整合起来相对容易。

3.在公开发行股票上市环节会筹集到大量资

金,并获得大量的溢价收入。

4.上市过程不存在大量现金流支出,因为不

存在购买其他企业股权的行为。

5.大股东的控股比例通常较高,容易实现绝

对控股。

自主上市的不利之处:

1.改制、建制、上市重组、待批、辅导等过

程繁杂,需要时间较长,费用较高。

2.自主上市门槛较高。

3.整个公司的保密性差。

所谓的买“壳”上市是指非上市公司通过并

购上市公司的股份来取得上市地位,然后利用反

向收购方式注入自己的相关资产,最后通过合法

的公司变更手续,使非上市公司成为上市公司。

与直接上市相比,买“壳”上市的好处表现

在:

1.速度快。

2.不需经过改制、待批、辅导等过程,程序

相对简单。

3.保密性好于直接上市。

4.有巨大的广告效应。

5.借亏损公司的“壳”可合理避税。

6.可作为战略转移或扩张(产业转型、产业

扩张)的实施途径。

买“壳”上市的不利之处表现在:

1.整合难度大,特别是人事整合和文化整合。

2.不能同时实现筹资功能。

3.通常有大量现金流流出。

4.由于实施绝对控股难度大,成本高,入主

后通常只能达到相对控股。

5.可能面临“反收购”等一些变数。

(三)公司上市地的选择

公司可选择在境内上市,也可选择在境外上

市。境外上市的好处体现在:

1.有利于打造国际化公司。

2.有利于改善公司经营机制和公司治理。

3.有利于实施股票期权。

4.上市核准过程透明,上市与否、时间安排

清楚。

5.融资额大,没有相应再融资约束。

6.能够筹集外币。

第二节投资决策

一、现金流量的内容及估算

(一)现金流量的定义

投资中的现金流量是指一定时间内由投资引起各

项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及现金净流量的统称。

通常按项目期间,将现金流量分为初始现金流

量、营业现金流量和终结现金流量。

1.初始现金流量

初始现金流量是指开始投资时发生的现金流量,

包括:

(1)固定资产投资;

(2)流动资产投资;

(3)其他投资费用;

(4)原有固定资产的变价收入。

2.营业现金流量

营业现金流量是指投资项目投入使用后,在其寿

命周期内由于生产经营所带来的现金流入和流出

的数量。一般按年度进行计算。

每年净现金流量(NCF)=每年营业收入-付现成

本-所得税

每年净现金流量(NCF)=(每年营业收入-付现

成本-所得税-折旧)+折旧

每年净现金流量(NCF)=净利+折旧

3.终结现金流量

终结现金流量是指投资项目完结时所发生的现金

流量,包括:

(1)固定资产的残值收入或变价收入;

(2)原来垫支在各种流动资产上的资金的收回;

(3)停止使用的土地的变价收入等。

二、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指标

(一)非贴现现金流量指标

非贴现现金流量指标是指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

各种指标。

1.投资回收期

投资回收期(PP)是指回收初始投资所需要的时

间,一般以年为单位。

投资回收期计算方法:

(1)如果每年的营业净现金流量(NCF)相等,

则计算公式为:

(2)如果每年的NCF不相等,那么要根据每年年

末尚未收回的投资额计算回收期。

2.平均报酬率

平均报酬率(ARR)是投资项目寿命周期内平均的

年投资报酬率。其计算公式为:

采用平均报酬率时,应事先确定一个企业要求达

到的平均报酬率(必要平均报酬率)。在进行决

策时,只有高于必要平均报酬率的方案才能入选。

而在有多个方案的互斥选择中,则选用平均报酬

率最高的方案。

平均报酬率法简明、易算、易懂。主要缺点是没

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

(二)贴现现金流量指标

贴现现金流量指标有净现值法、内部报酬率法和

获利指数法。

几个概念:

1.年终现值是未来的现金收入或支出的现在价

值。现值用PV表示。现值系数用P/F表示。P/F

(10%,5)表示在年利息率为10%的情况下,5

年后得到1元钱的现值是多少。年终现值=1/(1+i)

的n次方

2.年金现值:在一定时期内每期金额相等的现金

流量。年金现值系数用P/A表示。P/A(10%,5)

表示在年利息率为10%的情况下,5年内每年得到

1元钱的现值是多少。

1.净现值

(1)净现值的计算公式

净现值(NPV)是指投资项目投入使用后的净现金

流量,按资本成本或企业要求达到的报酬率折算

为现值,减去初始投资以后的余额。其计算公式

为:

净现值计算的另外一种方法:即净现值是从投资

开始至项目寿命终结时所有一切现金流量(包括

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的现值之和。其计算公式

为:。本质和上边

的公式相同。

(2)净现值的计算过程

第一步:计算每年的营业净现金流量。

第二步:计算未来报酬的总现值。

①将每年的营业净现金流量折算为现值。

②将终结现金流量折算为现值。

③计算未来报酬的总现值。

第三步:计算净现值。净现值=未来报酬的总现值

-初始投资

(3)净现值法的决策规则

在只有一个备选方案的采纳与否决策中,净现值

为正者则采纳。在有多个备选方案的互斥选择决

策中,选用净现值是正值中的最大者。

2.内部报酬率

(1)计算公式

内部报酬率(IRR)是使投资项目的净现值等于零

的贴现率。内部报酬率实际上反映了投资项目的

真实报酬。

计算公式:

内部报酬率的计算步骤

①如果每年的NCF相等

第一步,计算年金现值系数P/A

第二步,查年金现值系数表,在相同的期数内,

找出与上述年金现值系数相邻的较大和较小的两

个贴现率。

第三步,根据上述两个邻近的贴现率和已求得的

年金现值系数,采用插值法计算出该投资方案的

内部报酬率。

②如果每年的NCF不相等

第一步,先预估一个贴现率,并按此计算净现值。

如果计算出的净现值为正数,则表示预估的贴现

率小于该项目的实际内部报酬率,应提高贴现率。

反之,降低贴现率。通过反复测算,找到净现值

由正到负并且比较接近于零的两个贴现率。

第二步,根据上述两个相邻的贴现率再来用插值

法,计算出方案的实际内部报酬率。

(3)内部报酬率的决策规则

在只有一个备选方案的采纳与否决策中,如果计

算出的内部报酬率大于或等于企业的资本成本

或必要报酬率就采纳;反之,则拒绝。在有多个

备选方案的互斥选择决策中,应选用内部报酬率

超过资本成本或必要报酬率最多的投资项目。

(4)内部报酬率法的优缺点

内部报酬率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反映了投资

项目的真实报酬率,且概念易于理解。但计算过

程比较复杂。

3.获利指数

(1)获利指数的计算公式

获利指数又称为利润指数(PI),是投资项目未

来报酬的总现值与初始投资额的现值之比。计算

公式为:

即:

净现值法计算出的净现值大于零的投资方案,说

明其未来报酬的总现值大于初始投资额,因此其

获利指数肯定大于1。

(2)获利指数的计算步骤

第一步,计算未来报酬的总现值。

第二步,计算获利指数。

(3)获利指数法的决策规则

只有一个备选方案的采纳与否决策中,获利指数

大于或者等于1,就采纳,反之则拒绝。在有多个

备选方案的互斥选择决策中,选用获利指数大于

1最多的投资项目。

(三)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指标的运用

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主要使用的是贴现指标。在

互斥选择决策中,使用三个贴现指标时,当选择

结论不一致时,在无资本限量的情况下,以净现

值法为选择标准。

第三节企业重组

一、企业重组的含义、方式

广义的企业重组,包括企业的所有权、资产、

负债、人员、业务等要素的重新组合和配置。

狭义的企业重组是指企业以资本保值增值为

目标,运用资产重组、负债重组和产权重组方式,

优化企业资产结构、负债结构和产权结构,以充

分利用现有资源,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企业重组可采取原续型企业重组模式、并购

型企业重组模式和分立型企业重组模式。企业重

组的关键在于选择合理的企业重组模式和重组方

式,而合理的重组模式和重组方式选择标准是创

造企业价值,实现资本增值。

二、几种主要的重组方式

(一)收购与兼并

1.企业兼并与企业收购的含义

一般来说,企业的成长和发展有两大途径,

即内部扩充和外部扩展。兼并和收购是企业外部

扩展的主要形式。

企业兼并是指一个企业购买其他企业的产

权,并使其他企业失去法人资格的一种经济行

为。企业收购是指一个企业用现金、有价证券等

方式购买另一家企业的资产或股权,以获得对该

企业控制权的一种经济行为。

2.企业兼并与企业收购的区别

区别:①在兼并中,被兼并企业丧失法人资

格,而在企业收购中,被收购企业的法人地位仍

可继续存在;②兼并后,兼并企业成为被兼并企

业债权债务的承担者,是资产和债权、债务的一

同转让,而在收购后,收购企业是被收购企业新

的所有者,以收购出资的股本为限承担被收购企

业的风险,③兼并多发生在被兼并企业财务状况

不佳、生产经营停滞或半停滞之时;而收购则一

般发生在被收购企业正常经营的情况下。

尽管兼并与收购存在着许多差异,但两者更有着许多联系,尤其是两者所涉及的财务问题并无差异。因此在以下讨论中,将二者混用,统称“企业并购”。兼并也称吸收合并,吸收合并与新设合并统称为合并。

A+B=A 吸收合并;A+B=C 新设合并

3.企业并购的类型

(1)按照并购双方的业务性质来划分,分为纵向并购、横向并购、混合并购。

纵向并购是处于同类产品且不同产销阶段的两个或多个企业所进行的并购。纵向并购可以加强企业对销售和采购的控制,以稳定生产经营活动和节约交易成本。

横向并购是处于同一行业的两个或多个企业所进行的并购。横向并购可以消除重复设施,提供系列产品,有效地实现规模经营。

混合并购是处于不相关行业的企业所进行的并购。混合并购可以通过多元化投资,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

(2)按并购双方是否友好协商来划分,分为善意并购、敌意并购两种。

善意并购有利于降低并购风险和额外支出,但不得不牺牲并购企业的部分利益,以换取被并购企业的合作。

并购企业可以通过获取委托投票权和收购被并购企业的股票的方式进行敌意并购。

(3)按照并购的支付方式来划分,分为承担债务式并购、现金购买式并购、股权交易式并购三种。

承担债务式并购,即在被并购企业资不抵债或资产与债务相等的情况下,并购企业以承担被并购企业全部或部分债务为条件,取得被并购企业的资产所有权和经营权。采用这种并购方式,可以减少并购企业在并购中的现金支出,但有可能影响并购企业的资本结构。

现金购买式并购,即并购企业用现金购买被并购企业的资产或股权(股票)。采用这种并购方式,将会加大并购企业在并购中的现金支出,但一般不会影响并购企业的资本结构。

股权交易式并购,即并购企业用其股权换取被并购企业的股权或资产。采用股权交易式并购虽然可以减少并购企业的现金支出,但要稀释并购企业的原股东股权。

(4)按涉及被并购企业的范围来划分,分为整体并购、部分并购两种。

(5)按照是否利用被并购企业本身资产来支付并购资金划分,分为杠杆并购、非杠杆并购两种。

杠杆并购是并购企业利用被并购企业资产

的经营收入,来支付并购价款或作为此种支付的担保。

非杠杆并购是并购企业不用被并购企业自有资金及营运所得来支付或担保并购价格的并购方式。

(6)按并购的实现方式划分,分为协议并购、要约并购、二级市场并购三种。

4.并购动机

(1)谋求管理协同效应

(2)谋求经营协同效应

(3)谋求财务协同效应

①财务能力提高;②合理避税;③预期效应。

(4)实现战略重组,开展多元化经营

(5)获得特殊资产

(6)降低代理成本

另外,跨国并购还可能具有其他多种特殊的

动因,如企业增长、技术、产品优势与产品差异

等。

5.并购的财务分析

(1)并购成本效益分析

是否进行并购决策首先决定于并购的成本与

效益。企业并购应该分析的成本项目有并购完成

成本、整合与营运成本、并购机会成本。

狭义的并购成本仅仅指并购完成成本。并购

收益分析中一般用狭义概念。并购收益是指并购

差额。

如果S>0,表示并购在财务方面具有协同效

应。

在一般情况下,并购方将以高于被并购方价

值的价格Pb作为交易价,以促使被并购方股东出

售其股票,称为并购溢价。对

于并购方来说,并购净收益(NS)等于并购收益

减去并购溢价、并购费用的差额。

NS=S-P-F

(2)企业并购的风险分析

①营运风险。

②信息风险。

③融资风险。

④反收购风险。

⑤法律风险。

⑥体制风险。

(二)分立

1.公司分立的含义及种类

与公司合并相对应的行为是公司分立,即一

家公司依照法律规定、行政命令或公司自行决策,

分解为两家或两家以上的相互独立的新公司,或

将公司某部门资产或子公司的股权出售的行为。

公司分立主要有标准分立、出售和分拆三种

形式。

(1)标准分立

一个母公司将其在某子公司中所拥有的股

份,按母公司股东在母公司中的持股比例分配给

现有母公司的股东,从而在法律上和组织上将子

公司的经营从母公司的经营中分离出去。这会形

成一个与母公司有着相同股东和持股结构的新公

司。标准分立与换股分立和解散式分立略有不同。

(2)出售

出售是指将公司的某一部分股权或资产出售

给其他企业。

(3)分拆

分拆也称持股分立,是将公司的一部分分立

为一个独立的新公司的同时,以新公司的名义对

外发行股票,而原公司仍持有新公司的部分股票。

分立与分拆的不同之处在于:标准分立后的

公司相互之间完全独立,公司间没有控股和持股

关系;分拆持股——原公司与新公司之间存在着

持股甚至控股关系,新老公司形成一个有股权联

系的集团企业。

2.公司分立的动机

(1)适应战略调整的需要。

(2)减轻负担的需要

(3)筹集资金的需要

(4)清晰主业的需要

(5)化解内部竞争性冲突的需要。

(6)有利于投资者和分析师评估公司价值,

从而有利于母公司和独立出来的子公司的价值提

高的需要。

(7)反并购的需要。

(8)处置并购后的资产的需要。

3.公司分立不同手段的优缺点比较

(1)标准分立的优缺点

优势,发展各自的主业,无需本着“一盘棋”的

思想服从全局利益;使管理者比在一个较大公司

的一个部门工作时有更大的自主权、责任和利益,

从而会激发他们经营的积极性;有助于提升该公

司的股价;减少处理内部问题的时间、人力、资

金消耗;标准分立后的各公司会有更大的资本运

作空间,公司可以通过并购、联合寻求更快发展。

产品多样化所创造的企业优势将消失;可能导致

企业的动荡和冲突;不会产生现金流;标准分立

后,各公司之间合作的基础将变得衰弱,在共同

面对同一市场时,彼此间的竞争将不可避免。

(2)出售的优缺点

大量现金流出,不会面临股东与债权人的压力,

可以直接获得现金或等量的证券收入;会计处理

最为简单;过程简单且不会造成企业内部动荡和

冲突;可以直接产生利润。

出售的易于操作性,使得企业轻易选择这种手段,

而后反省时发现,企业很可能是在不合适的时机,

以不合适的价格卖出了本不该卖出的资产。

(3)分拆的优缺点

展成果;被拆分出去的公司会有一个更好地发展;

减轻母公司的资金压力;有利于压缩母公司的层

阶结构,使企业更灵活地面对挑战。

股地位,使得母公司对子公司的经营活动会有不

少干预和影响,从而不利于子公司发展。

(三)资产置换与资产注入

即将成为关联公司之间。

面上的资产,按评估价或协议价注入对方公司

按某种约定价格在某一时期内相互交换资产的

交易。

(四)债转股与以股抵债

债的含义;了解债转股和以股抵债的积极意义。

债转股与以股抵债可视为债务重组行为。

本、出资者身份由债权人转变为股权人。

积极意义体现在:

使债务企业摆脱破产,并卸下沉重的债务

负担,减少利息支出,降低债务比率,提高营利

能力,从而使债务企业经营者获得再次创业的机

会;

使债权人获得收回全额投资的机会;

使新股东(由于购买债权而变为股权人的

股东)可以在企业状况好转时,通过上市、转让

或回购形式收回投资;

为更多的人提供就业机会,稳定社会秩序;

使原债权人解脱赖账困扰,提高资产质量,

改善运营状况;

对于未转为股权的债权人来说,由于企业

债务负担减轻,使按期足额受偿本息的保证加强。

金作为对价,冲减股东持有的本公司股份,被冲

减的股份依法注销。以股抵债通常会发生在控股

股东和公司之间。以股抵债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

在以下几个方面:

可以改善公司的股本结构,降低控股股东

的持股比例。

能有效提升上市公司的资产质量,提高每

股收益水平,提高净资产收益率水平。

避免了“以资抵债”给企业带来的包袱,

有利于企业轻装上阵,同时也为企业的进一步发

展创造了条件。但以股抵债会提高公司的资产负

债率水平,当公司缺少资金时,不是一种好方法。

资产价值基础法是指通过对目标企业的资产

进行估价来评估其价值的方法。确定目标企业资

产的价值,关键是选择合适的资产评估价值标准。

目前国际上通行的资产评估价值标准主要有以下

三种:

账面价值

值。这种估价方法不考虑现时资产市场价格的波

动,也不考虑资产的收益状况,因而是一种静态

的估价标准。账面价值取数方便,但是其缺点是

只考虑了各种资产在入账时的价值而脱离现实的

市场价值。

市场价值

为一种商品在市场上公开竞争,在供求关系平衡

状态下确定的价值。市场价值可以高于或低于账

面价值。

绩相似的企业最近的平均实际交易价格作为估算

参照物,或以企业资产和其市值之间的关系为基

础对企业估值。其中最著名的是托宾的Q模型,

即一个企业的市值与其资产重置成本的比率。

企业价值/资产重置成本

=资产重置成本+增长机会价值

着该企业拥有某些无形资产,拥有保证企业未来

增长的机会。但是Q值的选择比较困难。在实践

中,被广泛使用的是Q值的近似值——“市净

率”,它等于股票市值与企业净资产值的比率。

3.清算价值

清算价值是指在企业出现财务危机而破产或

歇业清算时,把企业中的实物资产逐个分离而单

独出售的资产价值。清算价值是在企业作为一个

整体已经丧失增值能力情况下的资产估价方法。

(二)收益法(市盈率模型)

收益法就是根据目标企业的收益和市盈率确

定其价值的方法,也可称为市盈率模型。市盈率

的含义非常丰富,它可能暗示着企业股票收益的

未来水平、投资者投资于企业希望从股票中得到

的收益、企业投资的预期回报、企业在其投资上

获得的收益超过投资者要求收益的时间长短。

应用收益法(市盈率模型)对目标企业估值

的步骤如下:

1.检查、调整目标企业近期的利润业绩。

2.选择、计算目标企业估价收益指标

一般来说,最简单的估价收益指标可采用目

标企业最近一年的税后利润。但是考虑到企业经

营中的波动性,采用其最近三年税后利润的平均

值作为估价收益指标将更为适当。

3.选择标准市盈率

通常可选择的标准市盈率有如下几种:在并

购时点目标企业的市盈率、与目标企业具有可比

性的企业的市盈率或目标企业所处行业的平均市

盈率。

4.计算目标企业的价值

目标企业的价值=估价收益指标×标准市盈

(三)贴现现金流量法(拉巴波特模型)

拉巴波特模型是用贴现现金流量方法确定最

高可接受的并购价格,这就需要估计由并购引起

的期望的增量现金流量和贴现率(或资本成本)。

拉巴波特认为有五个重要因素决定目标企业价

值:销售和销售增长率、销售利润、新增固定资

产投资、新增营运资本、资本成本率。

经济师考试初级工商管理真题

《初级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考试时长为:2.5小时,本试卷共有三类题型:单项选择、 多项选择、案例分析题。试卷共100题(单选60道,多选20道,案例20道),满分140 分,及格分数为84分。 2010年初级经济师考试初级工商管理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企业能够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基本物质条件是()。 A成为独立经济实体 B.实现自负盈亏 C具备独立的民事主体资格 D.拥有一定的资源 2?市场实现资源配置和组织生产所通过的方式是()。 A.内部管理 B.行政干预 C.协议买卖 D.中介服务 3下列企业素质类型中,能成为企业灵魂和精华的是()。 A.人员素质 B?技术素质 C.管理素质 D.文化素质 4作为由若干独立企业法人所组成的集合体,企业集团的联结纽带是()。 A.产品 B.产权 C.品牌 D.政府 5按生产要素密集程度划分,投资大、技术装备程度较高、劳动力比重小的企业属于()。 A.资金密集型企业 B.设备密集型企业

C劳动密集型企业 D.知识密集型企业 6.承担社会责任是()。 A企业的生存之道 B.企业的经营目标 C企业协调外部关系的基础 D.企业产生的根本原因 7在企业制定的技术标准中,对生产过程中具有通用性的重要程序、规则、方法所做的统一规定称为()。 A.产品标准 B.基础标准 C.环境标准 D.方法标准 8在计量管理中,对尺、衡器、电度表等计量器具的管理称为()。 A商业计量管理 B.工业计量管理 C行政计量管理D.法制计量管理 9.企业管理层次的多少取决于企业任务量和()。 A.外部环境的特点 B.企业的地理位置 C.企业规模的大小 D.企业流动资产的大小 10.上级授予给下级一定的权力,使下级在一定的监督之下具有相当的决策权和行动权。这种领导行为是()。 A.任命 B.集权 C.分工 D.授权 11.产品单一、供销渠道稳定、工艺过程简单、规模较小的企业,宜采用的组织结构形式是 ()。 A.直线制 B.职能制

2017年中级经济师考试《工商管理》讲义(8章全)

2017年中级经济师考试《工商管理》讲义(8章全) 第一章企业战略与经营决策 本章基本框架 第一节企业战略概述 ● 企业战略的特征与战略管理的方法 ● 企业战略的制定 ● 企业战略的实施 ● 企业战略的控制 一、企业战略的特征与战略管理的方法 (一)企业战略的特征与层次 战略的定义:企业战略是企业做出的长远性、全局性的谋划或方案。 1.企业战略的特征 2.企业战略的层次(掌握) 企业战略一般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企业总体战略、企业业务战略、企业职能战略。

(二)企业战略管理的内涵 安索夫,1976年提出 定义:企业战略管理是指企业战略的分析与制定、评价与选择以及实施与控制,使企 二、企业战略的制定

【案例】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愿景:“成为卓越品质的创造者” (二)使命:“创无限通信世界,做信息社会栋梁” “创无限通信世界”是中国移动通信追求的理想境界,突出了中国移动通信在无限通信新世界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强调了中国移动通信作为骨干和支撑力量所要承担的责任和使命; “做信息社会栋梁”体现了中国移动通信在信息化、促进社会进步中担当的作用和责任。 (三)战略目标:争创世界一流通信企业(目标体系三年一滚动) 从影响企业经营绩效的关键因素客户、创新、管理和财务四个各有侧重、互相影响的方面出发,从这四个方面的业绩评价来沟通企业战略目标、战略管理和经营活动的关系。 指标说明: EBITDA(Earnings Before Interest, Taxes, Depreciation and Amortization):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 ARPU(Average Revenue Per User):每用户平均收入 MOU(minutes of usage):平均每户每月通话时间

2018年初级经济师考试《工商管理》精选试题及答案三含答案

2018年初级经济师考试《工商管理》精选试题及答案三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不属于工商企业的基本特点是() A.拥有一定的资源 B.是一个经济组织 C.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D.经营范围不可变动 [答案]:d [解析]:ABC为企业特点,企业经营范围可以变动,只是需要进行变更登记。 2. 企业之所以能作为替代市场的一种资源配置的方式,是因为它具有()。

A.高质量的产品 B.较低的交易费用 C.灵活的交易方式 D.创造财富的功能 [答案]:b 3. ()在1937年提出的交易费用 A.亚当斯 B.科斯 C.富兰克林 D.休哈特 [答案]:b

4. ()标志着真正的企业出现 A.工场手工业 B.建立工厂制度 C.垄断组织形成 D.产权分离 [答案]:b 5. ()是最具代表性公司制企业 A.合伙企业 B.无限公司 C.有限公司 D.两合公司

[答案]:c 6. 生产组织标准、技术管理标准、经济管理标准属于() A.管理标准 B.方法标准 C.安全与环境标准 D.工作标准 [答案]:a 7. ()是工商企业管理的首要职能 A.计划 B.指挥 C.组织

D.控制 [答案]:a 8.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的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出现了() A.机械专业化 B.生产服务专业化 C.工艺专业化 D.业务外包 [答案]:d 9. 属于合伙制企业的特点是() A.承担担无限和连带责任

B.企业是法人 C.具有联合性 D.产权分离 [答案]:a 10. 研究消费者对某类产品的认识、偏好等,宜用() A.拦截式访问法 B.入户访问法会 C.焦点小组座谈法 D.深层访问法 [答案]:c 11. 研究消费者对某类产品的认识、偏好等,宜用()

中级经济师金融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 第一节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概述 一、金融市场的涵义与构成要素 (一)金融市场涵义 金融市场指有关主体,按照市场机制,从事货币资金融通、交易的场所或营运网络。是由不同市场要素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是各种金融交易及资金融通关系的总和。简而言之,是资金融通的场所。 (二)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 四个基本要素:金融市场主体、金融市场客体、金融市场中介和金融市场价格 1.金融市场的主体 市场上的参与者。资金供求双方。主体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决定着金融工具的数量和种类,决定市场的规模和发展程度,市场的深度、广度和弹性。 (1)家庭 家庭是金融市场上主要的资金供应者。也需要资金,但需求数额一般较小。 (2)企业 企业是金融市场运行的基础,是重要的资金需求者和供给者。对资金有需要也有供给。除此之外,企业还是金融衍生品市场上重要的套期保值主体。 (3)政府 在金融市场上,各国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通常是资金的需求者。政府也会出现短期资金盈余,此时,政府部门也会成为暂时的资金供应者。 (4)金融机构 金融机构是金融市场上最活跃的交易者,分为存款性金融机构和非存款性金融机构。存款性金融机构:商业银行、储蓄机构和信用合作社。非存款性金融机构:保险公司、养老金、投资银行、投资基金等。金融机构在金融市场上扮演着资金需求者和资金供给者的双重身份。 (5)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处于一种特殊的地位,既是金融市场中重要的交易主体,又是监管机构之一。 交易者:是各金融机构的最后贷款人,因此是资金的供给者;而且在金融市场上进行公开市场操作调节货币供应量(既是供给者又是需求者)。 监管者:代表政府对金融市场上交易者进行监督,防范金融风险,使金融市场平稳运行。 2.金融市场客体 金融市场客体即金融工具,是指金融市场上的交易对象或交易标的物。 (1)金融工具的分类 ①按期限不同,金融工具可分为货币市场工具和资本市场工具。货币市场工具是期限在一年以内的金融工具。资本市场工具是期限在一年以上的金融工具,包括股票、企业债券、国债等 ②按性质不同,金融工具可分为债权凭证与所有权凭证。债权凭证是依法发行,约定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债权债务关系——债券等。所有权凭证是股份公司发行,证明投资者股东身份和权益,并据以取得股息的有价证券——所有权——股票等 ③按与实际金融活动的关系,可分为原生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原生金融工具:商业票据、股票、债券等。衍生金融工具:是在原生金融工具基础上派生出来的,有远期合约、期货、期权和互换等。 (2)金融工具的性质 ①期限性:金融工具中的债权凭证一般有约定的偿还期。 ②流动性 流动性是指金融工具在金融市场上能够迅速地转化为现金而不致遭受损失的能力。金融工具的收益率高低和发行人的资信程度是决定流动性高低的重要因素。 ③收益性 ④风险性 金融工具的风险一般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信用风险;二是市场风险。 这四个性质之间的联系:期限性和收益性、风险性成正比,与流动性成反比。流动性与收益性成反比。收益性与风险性成正比。流动性与风险性成反比。 3.金融市场中介 金融市场中介是指在金融市场上充当交易媒介,从事交易或促使交易完成的组织、机构或个人。金融市场中介与金融市场主体存在区别,中介的目的是获取佣金。 中介的作用:促进资金融通,降低交易成本,构造和维持市场运行。 4.金融市场价格

2017中级经济师考试工商管理真题及答案

2017中级经济师考试工商管理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关于企业使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企业使命等同于企业愿景 B.企业使命阐明了企业的根本性质与存在的理由 C.企业使命的定位由企业经营哲学的定位和企业形象的定位两部分构成 D.企业使命包括核心信仰和未来前景两部分 答案:B 2.企业在制定未来的发展战略时,可以选择的为外部宏观环境分析方法是( ) A.价值链分析法 B.杜邦分析法 C. PESTEL分析法 D.波士顿矩阵分析法 答案:C 3.某家电企业不断实施现代化管理方法,着手进行业务流程再造,在经营管理方面打造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种核心竞争力是( ) A.关系竞争力 B.资源竞争力 C.区位竞争力 D.能力竞争力 答案:D 4.采用SWOT分析法进行战略选择时,重在发挥企业优势。利用市场机会的战略是( )

A.SO战略 B.WO战略 C.ST战略 D.WT战略 答案:A 5.某汽车生产企业在较长时间的快速发展后,降低企业发展速度,重新调整企业内部各要素,优化配置现有资源,实施管理整合,该企业采取的稳定战略是( ) A.无变化战略 B.维持利润战略 C.暂停战略 D.谨慎实施战略 答案:C 6.某食品公司通过出口直接将国内生产的视频销售给国外消费者,该公司采用的进入国际市场的模式是( ) A.投资进入模式 B.贸易进入模式 C.联邦模式 D.契约进入模式 答案:B 7.关于企业经营决策要素的说法是,错误的是( ) A.决策者是企业经营决策的主体 B.确定决策目标是经营决策的起点 C.企业经营决策效果受决策条件的影响

中级经济师(工商管理)

工商管理 第一章企业战略与经营决策 一、企业战略的三个层次:总体、业务、职能; 五个模式:指挥型、变革型、合作型、文化型、增长型; 三个控制方法:1)杜邦分析法; 2)平衡计分卡法; 3)利润计划轮盘; 二、企业战略分析: 两外:一)、宏观环境: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技; 二)、行业环境:1.行业生命周期1)形成期、2)成长期3)成熟期4)衰退期; 2.行业竞争结构分析:1)新进入者的威胁; 2)行业中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 3)替代品的威胁; 4)购买者的谈判能力; 5)供应者的谈判能力; 3.战略群体分析:1)战略群体内的竞争;2)战略群体间的竞争;三内:一)、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1.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分析:1)关系竞争力;2)资源竞争力;3)能力竞争力; 2.核心竞争力的特征:1)价值性;2)异质性;3)延展性;4)持久性;5)难以转移性;6)难以复制性; 二)、价值链分析:1)价值链;2)价值链要素;3)价值链分析; 三)、波士顿矩阵分析:明星区、金牛区、瘦狗区;幼童期; 三个基本类型: 一)成本领先战略 1.适用范围;1)大批大量;2)高市场占有率;3)先进生产设备;4)控制一切费用; 2.实施成本领先战略的途径:是一种最为普遍的战略; 二)差异化战略 1.适用范围:1)强研发;2)高知名度、美誉度;3)强市场营销; 2.实施差异护战略的途径; 三)集中战略1.适用范围:1)顾客特殊需求;2)无竞争对手;3)经营实力弱; 四个成长: 一)密集型成长战略:市场渗透、市场开发和新瓶开发; 二)多元化战略: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行业进行; 1.相关多元化:水平多元化、垂直多元化;同心多元化; 2.非相关多元化; 三)一体化战略:纵向一体化、横向一体化、 四)战略联盟:股权式战略联盟、契约式战略联盟(技术研发、产品联盟、营销联盟、产业

经济师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考试试题及答案

【内部真题资料,考试必过,答案附后】 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下列资源中很少能成为公司长期竞争优势来源的是()。 A.先进的机器设备 B.技术专长 C.研发能力 D.公司文化 2.在企业经营战略构成中,保证公司资源在各业务单元之间合理配置,并使各业务单元与公司整体战略保持一致的要素是()。 A.组织结构 B.管理体制 C.公司远景 D.生产过程组织 3.在产业竞争中,替代品威胁的程度主要取决于替代品的性能好坏和其()。 A.价格高低 B.技术先进程度 C.生产批量大小 D.包装优劣

4.某石油公司对自己开采的原油进行炼化,生产各种石化产品,并自行组织这些产品的销售。 该公司实施的是()。 A.集中化战略 B.前向一体化战略 C.调整性战略 D,后向一体化战略 5.某企业通过裁员、减少广告投入、出售部分资产等措施渡过经营危机。该企业实施的经营战略是()。 A.抽资转向战略 B.放弃战略 C.集中化战略 D.调整性战略 6.我国家电行业已进入成熟期,各家电企业要想继续发展,应积极实施()。 A.差异化战略 B.无差异战略 C.集中化战略 D.一体化战略 7.从价值链的角度看,贴牌实现的是()与营销环节的战略联盟。

A.技术环节 B.生产环节 C.财务环节 D.供应环节 8.生产、加工食品的企业,如果从环境的复杂性和稳定性来衡量,其环境属于()。 A.低度不确定 B.中低度不确定 C.中高度不确定 D.高度不确定 9.对公司财产占有、使用和依法处分的权利被称为()。 A.法人所有权 B.原始所有权 C.经营权 D.收益权 10.不同的经营战略要求不同的组织结构与之相适应。实行风险型战略要求的组织结构类型为()。 A.直线职能制 B.事业部制

经济师考试中级《工商管理》试题及答案

2006年经济师考试(中级)《工商管理》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企业经营战略的实质是谋求()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 A.生产、销售与战略目标 B.外部环境、内部资源条件与战略目标 C.生产、研究开发与管理体制 D.外部环境、内部资源条件与管理体制 2.能够成为企业持续竞争优势源泉的经营资源是()。 A.先进的机器设备 B.原材料库存 C.土地使用权 D.研发能力 3.对企业外部环境的分析可以分为()两个层次。 A.宏观环境分析和微观环境分析 B.宏观环境分析和产业环境分析 C.人文社会环境分析和自然环境分析 D.政治法律环境分析和自然环境分析 4.在分析潜在进入者对产业内现有企业的威胁时,应重点分析()。 A.产业进入壁垒 B.产业内现有企业数量 C.产业生命周期 D.买方及卖方集中度 5.根据BCG矩阵,“瘦狗”类业务应采取的经营战略是()。 A.一体化发展战略 B.扩张型战略 C.收缩型战略 D.稳定型战略 6.在下列关于稳定型战略特征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在执行稳定型战略时,企业继续提供相同的产品和服务 B.稳定型战略追求的是稳定的、均衡的发展 C.稳定型战略可能会使企业丧失一些发展机会 D.稳定型战略风险相对较大 7.在行业生命周期的投入期,为刺激需求,抢占市场,防止潜在进入者的进入,企业应采用()。 A.成本领先战略 B.无差异战略 C.集中化战略 D.差异化战略 8.实施集中化竞争战略有利于企业()。 A.实现优势互补 B.充分利用其资源和发挥其能力 C.构筑行业进入壁垒 D.降低经营风险 9.从价值链角度看,委托生产实现的是生产环节与()的联盟。

中级经济师工商管理专业考试试题

中级经济师工商管理专 业考试试题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2016年中级经济师工商管理专业考试考题及答案 1.某化妆品企业为了扩大产品的销量,拟定了新的市场营销策略,积极开展市场营销活动,从企业战略层次分析,该企业的此项战略属于()。 2.A.企业总体战略 3.B.企业紧缩战略 4.C.企业稳定战略 5.D.企业职能战略 6.答案:D 7.2.企业高层领导决定企业战略,并强制下级管理人员实施,这种战略实施模式为()模式。 8.A.指挥型 9.B.转化型 10.C.增长型 11.D.合作型 12.答案:A 13.3.下列企业活动中,属于价值链主体活动的是() 14.A.生产加工 15.B.企业基本职能管理 16.C.技术开发 17.D.采购 18.答案:A

19. 20.4.某型号智能手表的业务增长率和市场占有率都低,表示该智能手表处于波士顿矩阵图的() 21.A.幼童区 22.B.明星区 23.C.瘦狗区 24.D.金牛区 25.答案:C 26.5.某自行车生产企业为提高主打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加大营销宣传,采用多种促销手段,发现潜在顾客,提高产品销售额。该企业采取的成长战略是() 27.A.市场开发战略 28.B.新产品开发战略 29.C.产品渗透战略 30.D.成本领先战略 31.答案:C 32.6.某餐饮企业通过连锁加盟方式与多家餐饮企业建立战略联盟,该战略联盟属于() 33.A.技术开发与研究联盟 34.B.营销联盟 35.C.产品联盟 36.D.产品协调联盟

37.答案:B 38. 39.7.关于企业经营决策的说法,错误的是() 40.A.企业经营决策要有明确的目标 41.B.企业经营决策可分为单目标决策和多目标决策 42.C.决策者是企业经营决策的主体 43.D.决策树经营法适用于明确型企业经营决策 44.答案:D 45.8.根据我国公司法,关于发起人股东的说法,错误的是() 46.A.股份公司的发起人必须一半以上在中国有住所 47.B.发起人持有的本公司的股份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三年内不得转让 48.C.自然人发起人应当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49.D.发起人对设立行为产产生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50.答案:B 51.9.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以其()为限,对公司负有限责任。 52.A.个人资产 53.B.家庭资产 54.C.实缴的出资额 55.D.认缴的出资额 56.答案:D 57.10.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由15名董事组成,根据我国公司法,该公司董事会的决议必须至少由()名董事才能生效。

2016年中级经济师工商管理专业考试试题

2016年中级经济师工商管理专业考试考题及答案 1.某化妆品企业为了扩大产品的销量,拟定了新的市场营销策略,积极开展市场营销活动,从企业战略层次分析,该企业的此项战略属于()。 2.A.企业总体战略 3.B.企业紧缩战略 4.C.企业稳定战略 5.D.企业职能战略 6.答案:D 7.2.企业高层领导决定企业战略,并强制下级管理人员实施,这种战略实施模式为()模式。 8.A.指挥型 9.B.转化型 10.C.增长型 11.D.合作型 12.答案:A 13.3.下列企业活动中,属于价值链主体活动的是() 14.A.生产加工 15.B.企业基本职能管理 16.C.技术开发 17.D.采购 18.答案:A 19. 20.4.某型号智能手表的业务增长率和市场占有率都低,表示该智能手表处于波士顿矩阵图的() 21.A.幼童区 22.B.明星区 23.C.瘦狗区 24.D.金牛区

25.答案:C 26.5.某自行车生产企业为提高主打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加大营销宣传,采用多种促销手段,发现潜在顾客,提高产品销售额。该企业采取的成长战略是() 27.A.市场开发战略 28.B.新产品开发战略 29.C.产品渗透战略 30.D.成本领先战略 31.答案:C 32.6.某餐饮企业通过连锁加盟方式与多家餐饮企业建立战略联盟,该战略联盟属于() 33.A.技术开发与研究联盟 34.B.营销联盟 35.C.产品联盟 36.D.产品协调联盟 37.答案:B 38. 39.7.关于企业经营决策的说法,错误的是() 40.A.企业经营决策要有明确的目标 41.B.企业经营决策可分为单目标决策和多目标决策 42.C.决策者是企业经营决策的主体 43.D.决策树经营法适用于明确型企业经营决策 44.答案:D 45.8.根据我国公司法,关于发起人股东的说法,错误的是() 46.A.股份公司的发起人必须一半以上在中国有住所 47.B.发起人持有的本公司的股份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三年内不得转让 48.C.自然人发起人应当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49.D.发起人对设立行为产产生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50.答案:B 51.9.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以其()为限,对公司负有限责任。

(中级)经济师考试《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真题及答案

2010年经济师中级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 某家电企业为拓展经营领域,决定进军医药行业。从战略层次角度分析,该企业的此项战略属于()。 A.企业总体战略 B.企业业务战略 C.企业部门战略 D.企业职能战略 2. 当企业面临经营困境时常常选择紧缩战略,紧缩战略的主要类型包括转向战略、清算战略和()。 A.无变化战略 B.暂停战略 C.维持战略 D.放弃战略 3. 在各种战略控制方法中,具有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双重功能的方法是()。 A.预算控制方法 B.审计控制方法 C.现场控制方法 D.统计控制方法 4. 企业对非常规的、无法预估结果发生概率的业务活动进行经营决策时,通常采用的决策方法是()。 A.确定型决策方法 B.不确定型决策方法 C.风险型决策方法 D.离散型决策方法 5. 企业进行科学经营决策的前提是()。 A.确定决策目标 B.调查分析决策条件 C.确定决策标准 D.评估决策备选方案 6. 企业领导系统的核心是()。 A.信息系统 B.决策系统 C.执行系统 D.监控系统 7. 代理人可能利用其信息优势与职务便利损害企业利益、谋取私利。企业所面临的这种风险属于()。 A.法律风险 B.技术风险 C.政治风险 D.道德风险 8. 国有独资公司不设股东会,行使股东会职权的机构是()。 A.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 B.董事会 C.监事会 D.职工代表大会 9. 根据我国公司法,董事会的表决实行()的原则。 A.一人一票

B.一股一票 C.累计投票 D.资本多数决 10. 在现代企业中,董事会是股东大会决议的()。 A.权力机构 B.决策机构 C.执行机构 D.监督机构 11. 在现代公司组织结构中,董事会与经理的关系是()。 A.以经理对董事会分权为基础的制衡关系 B.以董事会对经理实施控制为基础的合作关系 C.分工协作关系 D.合作与竞争关系 12. 根据我国公司法,在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组成中,职工代表的比例不得低于()。 A.五分之一 B.四分之一 C.三分之一 D.二分之一 13. 根据商品流通环节的不同,可以将市场调研分为()。 A.消费者市场调研和产业市场调研 B.批发市场调研和零售市场调研 C.全面调研和非全面调研 D.国内市场调研和国际市场调研 14. 当调研者对研究对象缺乏了解时,为了界定调研问题的性质以及更好地了解问题的环境,一般要进行()。 A.探索性调研 B.预测性调研 C.描述性调研 D.因果关系调研 15. 用某企业的销售额与该企业最大的三个竞争者的销售额总和的百分比来表示的指标是()。 A.市场覆盖率 B.全部市场占有率 C.可达市场占有率 D.相对市场占有率 16调查者通过与被调查者面对面交谈以获取市场信息的调查方法是()。 A.电话调查 B.人员访问 C.观察法 D.网上访问 17. 在进行抽样调查时,由于被调查人员对主题缺乏了解而形成的误差属于()。 A.抽样误差 B.抽样框误差 C.应答误差 D.无应答误差 18. 根据一定研究目的而规定的所要调查对象的全体组成的集合称为()。

2012年中级经济师《工商管理》真题及答案

一、单选择题(共70题,每题1分,每题中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 .企业战略分为三个层次,具体由企业总体战略、企业业务战略和( )组成。 A.企业竞争战略 B.企业事业部战略经济师报名时间 C.企业发展战略 D.企业职能战略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企业战略三个层次:总体战略、业务战略和职能战略 2.企业战略从基层单位自下而上产生,并加以推进和实施,这种战略实施模式为()模式。 A.指挥型 B.转化型 C.增长型 D.合作型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增长型模式的特点是自下而上 3.利润计划罗盘是罗伯特.西蒙斯提出的以后总基于企业战略的业绩绩效模式,其构成为利润轮盘、现金轮盘和()。 A.资产轮盘 B.负债轮盘 C.销售利润率轮盘 D.净资产收益率轮盘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利润计划轮盘包括利润轮盘、现金轮盘和净资产收益率轮盘 4.根据迈克.波特提出的“五力模型”,在行业中普遍存在五种竞争力量,分别是行业内现有企业间的竞争、新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购买者的谈判能力和()。 A. 供应者的谈判能力 B. 生产者的谈判能力 C. 销售者的谈判能力 D. 使用者的谈判能力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五力竞争模型包括企业间的竞争、新进入者、替代品、购买者的谈判力和供应商的谈判力 5.某行业的市场趋于饱和,内部竞争异常激烈,许多小企业逐步被淘汰,行业由分散走向集中,按照行业生命周期理论,该行业处于()。 A. 形成期经济师教材 B. 成长期 C. 成熟期

D. 衰退期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成熟期的特点:市场趋于饱和,竞争激烈,小企业遭到淘汰。[Page] 6.为了扭转亏损,某家电生产企业将旗下的洗衣机事业部整体出售,这一做法表明该企业采取的战略是()。 A. 放弃战略 B. 暂停战略 C. 转向战略 D. 清算战略 参考答案:A经济师考试 参考解析:只把某一个事业部出售而不是整体出售叫做放弃战略 7. 在造船业不景气的情况下,某造船厂除仍承接鸳鸯石油运输船的生产业务外,开始承接建筑工程和石油勘探设备的钢结构加工业务,这一做法表明该造船厂实施的是()战略。 A. 水平多元化 B. 垂直多元化 C. 同心型多元化 D. 非相关多元化经济师论坛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同心多元化,都是服务的石油这个行业,以石油这个行业为核心。 8.在公司制企业中,作为股东会议的常设权力机构,代表股东利益进行重大决策的是( )。 A. 董事会 B. 监事会 C. 经理 D. 工会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董事会是法定常设机构,代表股东进行决策 9.根据我国公司法,参加股份有限公司设立活动并对公司设立承担责任的主体称为( )。 A. 债权人 B. 债务人 C. 合伙人 D. 发起人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考察发起人股东的含义,承担设立责任 10.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以其( )为限,对公司负有限责任。 A. 个人资产

中级经济师考试《金融实务》知识点整理笔记(十一)

中级经济师考试《金融实务》知识点整理笔记(十一) 第十一章金融监管及其协调 第一节金融监管概述 一、金融监管的涵义、目标与原则 (一)金融监管的涵义 金融监管属于管制的范畴。管制(Regulation)一般是指国家以经济管理的名义进行干预。本文所说的金融监管,倾向于一般意义上的管制定义,是指金融监管机构通过制定市场准入、风险监管和市场退出等标准,对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实施有效约束,确保金融机构和金融体系的安全稳健运行。 (二)金融监管的目标 第一,实现金融业经营活动与国家金融货币政策的统一。 第二,减少金融风险,确保经营的安全。 第三,实现公平有效的竞争,促进金融业的健康发展。 (三)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 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以下六点: 1.监管主体独立性原则 监管主体的独立性是金融监管机构实施有效金融监管的基本前提。 2.依法监管原则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机构依法经营,金融监管机构依法监管是确保金融体系正常运行的保证。

3.外部监管与自律并重原则 4.安全稳健与经营效率结合原则 保证金融机构安全稳健经营与发展是金融监管的基本目标。 5.适度竞争原则 促进银行机构间的适度竞争有两层涵义:一是防止不计任何代价的过度竞争,避免出现金融市场上的垄断行为;二是防止不计任何手段的恶劣竞争,避免出现危及银行体系安全稳定的行为。 6.统一性原则 统一性原则指金融监管要做到使微观金融和宏观金融相统一,以及国内金融和国际金融相统一。 (四)金融监管的作用 金融监管是确保金融机构稳健经营、维持社会货币信用体系的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 第一,维护信用、支付体系的稳定。 第二,保护存款人、投资者和被保险人的利益。 第三,保证金融机构依法经营。 第四,促进金融机构之间的公平竞争。 第五,解决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金融机构个体的盲目经营行为。 二、金融监管的理论 (一)公共利益论

2020年经济师考试真题及答案:初级工商管理(完整版)

2020年经济师考试真题及答案:初级工商管理(完整 版) 1.【题干】企业能够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基本物质条件是( )。 【选项】 A.成为独立的经济实体 B.实现自负盈亏 C.成为独立的民事主体 D.拥有一定的资源 【答案】D 【解析】 【考点】 2.【题干】作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企业存有的直接目的是( )。 【选项】 A.参与市场竞争 B.扩大市场范围 C.满足社会需求 D.合法获得盈利 【答案】D 【解析】

3.【题干】联结若干独立企业法人形成企业集团的纽带是( )。 【选项】 A.产品 B.资产 C.技术 D.政府 【答案】B 【解析】 【考点】 4.【题干】企业在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和增加社会福利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属于企业的( )。 【选项】 A.经营目标 B.法定义务 C.社会责任 D.行为范围 【答案】C 【解析】 【考点】 5.【题干】有限责任公司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界限是( )。

A.全体股东出资额 B.公司全部固定资产 C.全部法人财产 D.公司注册资本 【答案】C 【解析】 【考点】 6.【题干】在企业管理标准化工作中,对生产过程中的工艺规程所做的统一规定属于( )。 【选项】 A.产品标准 B.基础标准 C.环境标准 D.方法标准 【答案】D 【解析】 【考点】 7.【题干】企业规章制度的核心是( )。 【选项】 A.财务制度

B.责任制度 C.工作制度 D.分配制度 【答案】B 【解析】 【考点】 8.【题干】社会生产过程中的分工必然会导致社会生产的( )。 【选项】 A.专业化 B.电子化 C.集权化 D.网络化 【答案】A 【解析】 【考点】 9.【题干】按照工作性质来划分管理部门的现代企业部门划分方法是( )。 【选项】 A.产品部门化 B.职能部门化 C.区域部门化

中级经济师工商管理真题模拟及答案

中级经济师工商管理真题及答案

中级经济师工商管理真题及答案(文字版) 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关于企业使命的说法,正确的是()。 A.企业使命等同于企业愿景 B.企业使命阐明了企业的根本性质与存在的理念 C.企业使命的定位由企业经营哲学的定位和企业形象的定位两部分构成 D.企业使命包括核心信仰和未来前景两部分 答案:D 2.企业在制定未来的发展战略时,能够选择的为外部宏观环境分析方法是() A.价值链分析法 B.杜邦分析法 C.PESTEL分析法 D.波士顿矩阵分析法 答案:C 3.某家电企业不断实施现代化管理方法,着手进行业务流程再造,在经营管理方面打造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种核心竞争力是() A.关系竞争力 B.资源竞争力 C.区位竞争力 D.能力竞争力 答案:D 4.采用SWOT分析法进行战略选择时,重在发挥企业优势。利用市场机会的战略是() A.SO战略 B.WO战略

C.ST战略 D.WT战略 答案:A 5.某汽车生产企业在较长时间的快速发展后,降低企业发展速度,重新调整企业内部各要素,优化配置现有资源,实施管理整合,该企业采取的稳定战略是() A.无变化战略 B.维持利润战略 C.暂停战略 D.谨慎实施战略 答案:C 6.某食品公司经过出口直接将国内生产的视频销售给国外消费者,该公司采用的进入国际市场的模式是() A.投资进入模式 B.贸易进入模式 C.联邦模式 D.契约进入模式 答案:B 7.关于企业经营决策要素的说法是,错误的是() A.决策者是企业经营决策的主体 B.确定决策目标是经营决策的起点 C.企业经营决策效果受决策条件的影响 D.决策结果是指决策者最终选定的备选方案 答案:D 8.王某是甲公司的发起人股东,公司成立后,王某因抽逃5000万元被查处,根据中国公司法,对王某处以()万元的罚款。

中级经济师考试工商管理真题及答案.docx

《中级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考试时长为: 2.5 小时,本试卷共有三类题型:单项选择、多项选择、 案例分析。试卷共100 题(单选60 道,多选20 道,案例20 道),满分140 分,及格分数为84 分。 2012 年中级经济师考试工商管理真题及答案 ) 一、单选择题(共 70 题,每题 1 分,每题中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最符合题意 1 .企业战略分为三个层次,具体由企业总体战略、企业业务战略和( ) 组成。 A.企业竞争战略 B.企业事业部战略经济师报名时间 D.企业职能战略 参考答案: D 参考解析:企业战略三个层次:总体战略、业务战略和职能战略 2.企业战略从基层单位自下而上产生,并加以推进和实施,这种战略实施模式为()模式。 A.指挥型 B.转化型 C.增长型 D.合作型 参考答案: C 参考解析:增长型模式的特点是自下而上 3.利润计划罗盘是罗伯特 .西蒙斯提出的以后总基于企业战略的业绩绩效模式,其构成为利润轮盘、现金轮 盘和 ()。 A.资产轮盘 B.负债轮盘 C.销售利润率轮盘 D.净资产收益率轮盘 参考答案: D 参考解析:利润计划轮盘包括利润轮盘、现金轮盘和净资产收益率轮盘 4.根据迈克 .波特提出的 "五力模型 " ,在行业中普遍存在五种竞争力量,分别是行业内现有企业间的竞争、 新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购买者的谈判能力和()。 A.供应者的谈判能力 B.生产者的谈判能力 C.销售者的谈判能力 D.使用者的谈判能力 参考答案: A 参考解析:五力竞争模型包括企业间的竞争、新进入者、替代品、购买者的谈判力和供应商的谈判力

5.某行业的市场趋于饱和,内部竞争异常激烈,许多小企业逐步被淘汰,行业由分散走向集中,按照行业 生命周期理论,该行业处于 () 。 A.形成期经济师教材 B.成长期 C.成熟期 D.衰退期参 考答案: C 参考解析:成熟期的特点:市场趋于饱和,竞争激烈,小企业遭到淘汰。[Page] 6.为了扭转亏损,某家电生产企业将旗下的洗衣机事业部整体出售,这一做法表明该企业采取的战略是()。 A.放弃战略 B.暂停战略 C.转向战略 D.清算战略 参考答案: A 经济师考试 参考解析:只把某一个事业部出售而不是整体出售叫做放弃战略 7.在造船业不景气的情况下,某造船厂除仍承接鸳鸯石油运输船的生产业务外,开始承接建筑工程和石 油勘探设备的钢结构加工业务,这一做法表明该造船厂实施的是()战略。 A.水平多元化 B.垂直多元化 C.同心型多元化 D.非相关多元化 参考答案: C 参考解析:同心多元化,都是服务的石油这个行业,以石油这个行业为核心。 8.在公司制企业中,作为股东会议的常设权力机构,代表股东利益进行重大决策的是( ) 。 A.董事会 B.监事会 C.经理 D.工会 参考答案: A 参考解析:董事会是法定常设机构,代表股东进行决策 9.根据我国公司法,参加股份有限公司设立活动并对公司设立承担责任的主体称为( )。 A.债权人 B.债务人 C.合伙人 D.发起人参 考答案: D 参考解析:考察发起人股东的含义,承担设立责任

中级经济师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真题

中级经济师工商管理专业 知识与实务真题 Last updated on the afternoon of January 3, 2021

2017年中级经济师《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关于企业使命的说法,正确的是()。 A.企业使命等同于企业愿景 B.企业使命阐明了企业的根本性质与存在的理由 C.企业使命的定位由企业经营哲学的定位和企业形象的定位两部分构成 D.企业使命包括核心信仰和未来前景两部分 2.企业在制定未来的发展战略时,可以选择的为外部宏观环境分析方法是() A.价值链分析法 B.杜邦分析法 C.PESTEL分析法 D.波士顿矩阵分析法 3.某家电企业不断实施现代化管理方法,着手进行业务流程再造,在经营管理方面打造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种核心竞争力是() A.关系竞争力 B.资源竞争力

C.区位竞争力 D.能力竞争力 4.采用SWOT分析法进行战略选择时,重在发挥企业优势。利用市场机会的战略是() A.SO战略 B.WO战略 C.ST战略 D.WT战略 5.某汽车生产企业在较长时间的快速发展后,降低企业发展速度,重新调整企业内部各要素,优化配置现有资源,实施管理整合,该企业采取的稳定战略是() A.无变化战略 B.维持利润战略 C.暂停战略 D.谨慎实施战略 6.某食品公司通过出口直接将国内生产的视频销售给国外消费者,该公司采用的进入国际市场的模式是()A.投资进入模式 B.贸易进入模式 C.联邦模式 D.契约进入模式 7.关于企业经营决策要素的说法是,错误的是()

2018年初级经济师《工商管理》试题及答案

2018年初级经济师《工商管理》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某化妆品企业为了扩大产品的销量,拟定了新的市场营销战略,积极开展市场营销活动,从企业战略层次分析,该企业的此项战略属于() A、企业总体战略 B、企业紧缩战略 C、企业稳定战略 D、企业职能战略 参考答案:D 2、企业高层领导决定企业战略,并强制下级管理人员实施,这种战略实施模式为()模式 A、指挥型 B、转化型 C、增长型 D、合作型 参考答案:A 3、下列企业活动中,属于价值链主体活动的是() A、生产加工 B、企业基本职能管理 C、技术开发 D、采购

4、某型号智能手表的业务增长率和市场占有率都低,表明该型号手表处于波士顿矩阵图的() A、幼童区 B、明星区 C、瘦狗区 D、金牛区 参考答案:C 5、某自行车生产企业为提高在现有市场的市场占有率,加大营销宣传,采用多种促销手段,发现潜在顾客,提高产品销售额,该企业采取的成长战略是() A、市场开发战略 B、新产品开发战略 C、市场渗透战略 D、成本领先战略 参考答案:C 6、某餐饮企业通过连锁加盟形式与多家餐饮企业建立战略联盟,该战略联盟属于()。 A、技术开发与研究联盟 B、营销联盟 C、产品连绵 D、产业协调联盟

7、关于企业经营决策的说法,错误的是() A、企业经营决策要有明确的目标 B、企业经营决策可分为单目标决策和多目标决策 C、决策者是企业经营性决策的主体 D、决策树分析法适用于确定型企业经营决策 参考答案:D 8、根据我国公司法,关于发起人股东的说法,错误的是() A、股份公司的发起人必须一半以上在中国有住所 B、发起人持有的本公司的股份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三年内不得转让 C、自然人发起人应当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D、发起人对设立行为产生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参考答案:B 9、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以其()为限,对公司负有限责任 A、个人资产 B、家庭资产 C、实缴的出资额 D、认缴的出资额 参考答案:D 10、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由15名董事组成,根据我国公司法,该公司董事会的决议必须至少由()名董事通过才能生效

中级经济师--工商管理

05《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中级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题1分,共60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在制定企业战略过程中,企业内部环境分析的核心内容是()。 A.核心能力 B.资金状况 C.核心产品 D.设备状况 2.某企业过去长期生产经营家电,今年投入巨资进入汽车行业。该企业实施的新战略属于()。 A.关联多元化战略 B.前向一体化战略 C.无关联多元化战略 D.后向一体化战略 3.根据企业内部资源条件和外部 环境,确定企业的经营范围是()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A.竞争战略 B.公司层战略 C.业务层战略 D.职能层战略 4.为了提高原材料质量和降低原 材料采购成本,某中成药生产企业投资开发了一个属于自己的中药材种植基地。这种战略属于()。 A.后向一体化战略 B.前向一体化战略 C.专业化发展战略 D.集中化发展战略 5.根据BCG矩阵法,企业“吉星”类业务应采取的经营战略是()。 A.抽资转向战略 B.扩张型战略 C.收缩型战略 D.稳定型战略 6.在行业生命周期的成熟期,市场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与个性化的变化趋势,市场竞争更为激烈。这时企业应积极实施()。 A.成本领先战略 B.无差异战略 C.集中化战略 D.差异化战略 7.在约定的区域和有效期内,被许可方向许可方支付的使用费最高的许 可证贸易形式是()。 A.排他许可 B.独占许可 C.普通许可 D.特许经营 8.从价值链角度看,贴牌实现的是生产环节与()的战略联盟。 A.供应环节 B.科研环节 C.营销环节 D.加工环节 9.影响企业组织结构的因素很多,人员结构对企业组织结构的影响属于()因素。 A.企业技术 B.企业规模 C.企业制度 D.企业外部环境 10.甲公司现有职工2000人,高层 的管理幅度为4-5人,中层的管理幅度 为5-6人,基层的管理幅度为10-15人; 乙公司现有职工4000人,高层的管理 幅度为8-10人,中层的管理幅度为 10-15人,基层的管理幅度为20-28人, 则()。 A.甲公司的管理层次比乙公司的 管理层次多1层 B.甲公司的管理层次比乙公司的 管理层次少1层 C.甲公司的管理层次比乙公司的 管理层次多2层 D.甲公司的管理层次与乙公司的 管理层次相等 11.从环境的复杂性和稳定性来看,电 子计算机制造企业处于()的环境。 A.低度不确定 B.中低度不确定 C.中高度不确定 D.高度不确定 12.所有权与占有权、支配权和使 用权的分离是()的分离。 A.财产权能 B.原始所有权与法人产权 C.法人产权与经营权 D.原始所有权与经营权 13.在企业生命周期的某一阶段 中,企业可能遇到领导危机,如果企业 解决了这一危机,就进入了()。 A.创业阶段 B.集合阶段 C.正规化阶段 D.精细阶段 14. 日本现代公司产权模式的最 大特色是()。 A.产权高度分散 B.产权高度集中 C.个人大量持股 D.法人相互持股 15.当今跨国公司发展的一般趋势 是()。 A.国际市场竞争集团化 B.国外直接投资多元化 C.跨国公司投资区域集中化 D.跨国公司投资以制造业为重点 17.有关跨国公司与企业集团的界 定,正确的是()。 A.企业集团是由母公司与子公司 及分公司组成的企业 B.企业集团是由众多的跨国公司 组成的企业 C.企业集团一般不采用跨国公司 的组织形式 D.跨国公司是一个企业,而企业集 团不是一个企业 18.企业评估细分市场时应考虑的 主要因素是()。 A.市场覆盖策略 B.市场的属性定位 C.市场的规模和增长率 D.市场营销组合 19.营销组合实际上有几十个因 素,麦卡锡(McCanhy)把这些变量概 括为4类这4类是()。 A.产品、服务、价格、促销 B.产品、质量、价格、服务 C.产品、价格、地点、促销 D.产品、价格、服务、地点 20.假设某企业现有顾客3000户, 潜在顾客1500户,每年需要对这两类 顾客每户访问1次,每次访问需要的平 均时间为3.2小时,每个销售人员1年 可用于访问的有效时间为160小时,该 企业需要()名销售人员。 A.80 B.90 C.100 D.150 21,选择任何媒体工具做广告都有优缺 点。一般来说,具有成本高、干扰多、 瞬时即逝、观众选择面小等缺点的媒体 工具是()。 A.广播 B.电视 C.直接邮寄 D.报纸 22.某企业生产半导体收音机,年 销售量100万台,固定总成本为800万 元,单位变动成本为25元,根据盈亏 平衡的原则,盈亏临界点价格为() 元/台。 A.29 B.30 C. 33 D.41 23.人们对物流价值的发现经过几 个阶段。物流价值发现的第三阶段也称 为()。 A.产品物流阶段 B.供应链管理阶段 C.综合物流阶段 D.虚拟产品物流阶段 24.某水泥生产企业为适应市场发 展的需要,筹资建立了一个水泥货运公 司,直接将生产的水泥运送到用户指定 地点。这种做法被称为()。 A.第一方物流 B.第二方物流 C.第三方物流 D.第四方物流 25.现代生产与业务管理的发展, 使传统的生产工艺及生产线趋向于被 高精度、高智能、可自动修复的生产控 制程序及()代替。 A.看板控制体系 B.柔性生产体系 C.零库存控制体系 D.IS09000质量控制体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