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生态学练习试题(含答案)

生态学练习试题(含答案)

生态学练习试题(含答案)
生态学练习试题(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60个)

1、生态位的英文是___B

A.habitat B.niche C.site D.place

2、下列属于构件生物的是(C)。

A.牛 B.蛔虫 C.珊瑚虫 D.青蛙3、寄生蜂将卵产在寄主昆虫的卵内,一般要缓慢地杀死寄主,这种物种间的关系属于(D)。 A.偏利作用 B.原始合作 C.偏害作用 D.拟寄生4、生物地理群落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C)。

A.达尔文 B.奥德姆 C.苏卡乔夫 D.坦斯利5、红树林生态系统主要分布于(A)。

A.热带或亚热带 B.温带 C.寒温带 D.极地

6、下列类型的农业生产模式不属于生态农业范畴的是(C)。

A.养鱼塘的分层养 B.农田的间作套种 C.海洋的网箱养殖 D.稻田养鱼或养鸭

7、盐度周期性变化明显的生态系统是(B)。

A.海洋 B.河口湾 C.红树林 D.盐湖8、确定生态系统内消费者营养级的依据是(D)。

A.根据消费者的个体大小 B.根据消费者的食量大小

C.根据消费者的食性 D.根据消费者的主要食性

9、从裸岩开始的旱生演替又属于(C)。

A.次生演替 B.快速演替 C.内因性演替 D.外因性演替10、在___B竞争方式下,个体不直接相互作用。()

A.干扰性 B.利用性C.种间D.种内

11、可见光穿过水体遵循一个称为_C__的负指数关系。()

A.阿伦法则B.Hamilton定律C.比尔定律D.贝格曼规律

12、绿色植物光合活性辐射(PAR)带波长位于__A_。()

A.380nm~700nm B.380nm~760nm C.150nm~4000nm D.490nm~620nm

13、下列同化效率最高的动物类群是(C )

A 食草动物

B 杂食动物

C 肉食动物

D 碎食动物

14、下列动物类群中,生产效率最高的是(D )

A 无脊椎动物

B 外温性脊椎动物

C 内温性脊椎动物

D 原生动物

15、英美学派的群落分类原则是(D)。

A.生态环境 B.群落外貌和结构

C.群落种类组成 D.群落动态

(S389)16、下列生活型谱中,符合苔原群落的生活型谱是(D)。

群落类型高位芽植物地上芽植物地面芽植物地下芽植物一年生植物

A.B.C.D.95

52

12

1

1

5

21

20

3

38

20

62

1

4

5

15

1

42

2

17、对于某种作物,当土壤中的氮可维持250kg产量,钾可维持350kg产量,磷可维持500kg 产量,则实际产量一般会在(A)。

A.250kg左右 B.350kg左右 C.500kg左右 D.大于500kg

18、不属于群落成员型的是(C)。

A.优势种 B.建群种 C.特有种 D.亚优种(141) 19、关于优势度正确的概念是(A)。

A.群落各成员中,建群种的优势度最大

B.群落各层优势种优势度均大于建群种

C.确定生物优势度主要依据其频度

D.群落各成员对群落的作用大小与其优势度无关

(175)20、顶极——格局假说的意思是(C)。

A.一个气候内,只能有一种顶极群落

B.一个气候内,可以有多个顶极群落呈不连续变化

C.随着环境因子的梯度变化呈连续变化

D.顶极群落是一个独立的不连续的单位

21、在土壤有机质分解转化及土壤团粒结构形成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一类生物是(D)。A.植物 B.原生动物 C.节肢动物 D.微生物22、下列表示种群相对密度的是(C)。

A.一亩地有20棵杨树 B.10只/hm2黄鼠

C.100个/hm2鼠洞 D.50ml水中有100个草履虫(65)23、用方差/平均数比率检测生物分布型时,以下比值为均匀分布的是(A)。

A.s2/m=0 B.s2/m=1 C.s2/rn显著大于1 D.s2/m显著小于1

24、沿海地区出现的“赤潮”从种群数量变动角度看是属于(D)。

A.季节性消长 B.不规则波动 C.周期性波动 D.种群的爆发(20)25、属于生理无效辐射的光质是(C)。

A.红光 B.紫光 C.绿光 D.蓝紫光26、关于群落镶嵌性的概念正确的论述是(B)。

A.是不同群落片段的镶嵌分布格局

B.是同一群落内部水平结构的进一步分异现象

C.每一个镶嵌体仅包括一种小群落

D.镶嵌体中小群落与整个大群落垂直结构差异很大

27、下列生态系统中,开放程度最大的是(C)。

A.湖泊 B.热带雨林 C.农田 D.水库28、选出正确的答案(A)。

A.所有的自然生态系统都是开放的生态系统

B.所有的自然生态系统都是封闭的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在演替初期是开放的生态系统,演替后期是封闭的生态系统

D.湖泊生态系统是封闭的生态系统

29、温室效应的最直接后果是(A)。

A.气温升高 B.极地和高山冰雪消融

C.海平面上升 D.生态系统原有平衡破坏

30、种群平衡是指(B)。

A.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均为零

B.种群数量在较长时期内维持在几乎同一水平

C.种群迁入和迁出相等

D.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

31、群落内部不具备的特点是(D)。

A.光照强度减弱 B.空气湿度增加

C.土壤湿度增加 D.气温增加

32、一个湖泊生态系统,生物生产力水平最高的季节一般在A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33、动物的致死温度是指:C

A.致所有动物都死亡的温度

B.致大部分动物都死亡的温度

C.致一半动物死亡的温度

D.致一个个体死亡的温度

34、就动物界大的进化顺序而言,其相对应的生存曲线进化顺序有可能是:A

A.C(凹)型→B(对角线)型→A (凸)型

B. A→B→C

C. B→A→C

D. C→A→B

35、世界各大洲的相似生态环境,由于趋同进化生活着具有相同生活型的植物称为: B

A.共生种

B.生态等值种

C.相似种

D.趋同种

36、收获理论中,收获目标指的是__C_。()

A.收获最大产量 B.收获恒定产量

C.长期持续获得最大产量 D.收获种群所有个体

37、把绵羊放到高山上进行气候驯化,其第一年的繁殖率B

A.增高

B.下降

C.不变

D.不确定

38、__B_是生态学的一种主要影响力,是扩散和领域现象的原因,并且是种群通过密度制约过程进行调节的重要原因。()

A.种间竞争B.种内竞争C.个体竞争D.竞争

(93)39、能够引起基因型变化最快的一类自然选择是:B

A.稳定选择

B.定向选择

C.分裂选择

D.不一定

40.“蓝婴病”是由什么引起?B

A.重金属

B.水体中的硝酸盐

C.磷酸盐

D.寄生虫

(s236)41."中性说"认为:A

A.遗传变异完全是突变和遗传漂变的结果,不包括自然选择

B.遗传变异是突变、遗传漂变和自然选择的联合结果

C.遗传变异完全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强调由突变产生的等位基因是有害的

(s149)42.有两个稳定的鹿种群,一个是受人工管理的浓密常绿阔叶灌丛区(有计划地使用火烧,以改善食物条件);另一个是未受人工管理的条件相同的生境,比较两个种群的存活曲线A:

A.前者的比较凹,后者的比较凸

B.两者没有区别

C.前者的比较凸,后者的比较凹

D.前者的生命期望值较长

(s464)43.关于全球的净生产力的分布:

A.陆地的总值超过海洋

B.两者相等

C.海洋的总值超过陆地

D.不一定

(s467)44.如果想收获的不是植物的种子,而是植物的整体生物量,那么最合算的是C:A.总初级生产量最大时

B.叶面积指数为8-10时

C.净初级生产力达到最大时

D.什么时间无所谓

(s366)45.非洲东部的Serngeti大草原中的有蹄类按照先后进入高草群落的先后顺序应该是D

A.角马、斑马、汤姆逊羚羊

B.汤姆逊羚羊、角马、斑马

C.斑马、汤姆逊羚羊、角马

D.斑马、角马、汤姆逊羚羊

46.单位面积的下列5类生态系统(草地、湿地、热带雨林、农田、近海水域)的生态服务价值最高的和最低的应该是C

A.热带雨林、农田

B.湿地、草地

C.湿地、农田

D.热带雨林、草地

47.IPM是指:B

A.国际环保总局

B.有害生物综合防治

C.世界粮农组织

D.国际野生动物基金

48.最有可能在岩石圈最深处生存的生物是:D

A.真菌

B.无脊椎动物

C.棘鱼

D.石油细菌

49.尼罗尖吻鲈(Lates niloticus)被引入非洲的维多利亚湖被证明是失败的,最有可能的原因是:C

A.尼罗尖吻鲈竞争不过当地土著种

B.引种的尼罗尖吻鲈数量过少

C.尼罗尖吻鲈消灭了许多当地鱼类

D.尼罗尖吻鲈适应不了湖中的理化条件

(82)50.关于集合种群:D

A.指的是同一个种的,并且以很高的概率相互作用的个体的集合

B.集合种群内部各局域种群不能相互迁移

C.集合种群和局域种群的概念是等同的

D.集合种群的概念是种群的概念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

(S431)51.岛屿中的物种数目与岛屿的面积有密切关系。S=cA z 其中S=种数,A=面积,z和c为两个常数。有两个公式:S=40A0.17, S=28.6A0.32, 你推测一下这两个公式分别是根据哪两种生境调查得出的结论?B

A.英格兰的陆地、德国的陆地

B.英格兰的陆地、Galapagos的某个岛

C.Galapagos的其中两个岛

D.Galapagos的某个岛、英格兰的陆地

52、关于内温动物:C

A.热传导率水平高

B.鸟类和兽类自始至终都是内温性的

C.某些昆虫也具内温性特点

D.决定其体温的热源全部是机体自身的代谢产热。

53.据Parmesan 报道,他们分析了57种欧洲的非迁徙性蝴蝶,有34种的分布区向北推进了35---240千米。其主要原因是:D

A.人工推进

B.进化的必然结果

C.偶然性

D.气候变暖

54.热污染会使水体中的藻类群落结构发生按下列哪一顺序发生变化?C

A.硅藻→蓝藻→绿藻

B.绿藻→蓝藻→硅藻

C.硅藻→绿藻→蓝藻

D.蓝藻→硅藻→绿藻

(s93)55.下列全属于“短日照动物”(在白昼逐步缩短的秋冬季节才开始性腺活动)的是B A.鼬、绵羊、野兔

B.绵羊、鹿、山羊

C.鼬、鹿、山羊

D.浣熊、松鼠、貂

56.香农-威纳指数的多样性指数最大值为(其中S为物种数):A

A.㏒2s

B. 1- ㏒2s

C.㏒s2

D.1- ㏒s2

57.关于冻原:AD

A.冻原地带无树木出现

B.冻原植被的生产力低下,群落物种多样性也极低

C.冻原中水分是限制因子

D.冻原植被从干扰中恢复过来的速度是很慢的

58.顶极——格局假说的意思是(C)。

A.一个气候内,只能有一种顶极群落

B.一个气候内,可以有多个顶极群落呈不连续变化

C随着环境因子的梯度变化呈连续变化

D.顶极群落是一个独立的不连续的单位

59. 一般来讲,某种生物的耐性限度达到最适时的温度、湿度条件组合状况为(D)。A.高温、高湿 B.中温、高湿 C.中温、高湿 D.中温、中湿60. 按生产力高低排序,正确的答案是(D)。

A.开阔大洋>河口>湖泊>大陆架

B.温带草原>稀树草原>常绿阔叶林>北方针叶林

C.长江流域农田>黄河流域农田>黑龙江流域农田>热带雨林

D.都不对

二、多项选择(共35个)

1.减少土壤侵蚀的方法有( ABCD)

A.进行等高耕作B.覆盖作物(如豆科作物)C.轮作D.进行免耕农业2.生态学所研究的有4个可辨别尺度的亚部分,对每一部分,生态学家感兴趣的对象是有变化的,那么在生态系统这一水平上,主要研究的项目有( ABD )

A.能流B.食物网C.群落的组成D.营养物的组成

3.种群的密度制约有( ABD )几种形式。

A.过度补偿B.补偿不足C.均衡补偿D.准确补偿

4.大型种子无法有效地被风传布,除非靠水传布或依靠动物来散布,下面选项中的动物可作为种子扩散者的有( ABCD )。

A.啮齿动物B.蝙蝠C.鸟D.蚂蚁

5.海洋浮游植物的净初级生产力决(ABCDE )

A 太阳的日总辐射量

B 水的温度

C 水中的叶绿素含量

D 光强度随水深度而

减弱的衰变系数 E 水中磷的含量

(s473)6.决定淡水生态系统初级生产量的限制因素主要有 ABD()

A 营养物质

B 光

C 水中氧气的浓度 D食草动物的捕食 E 水的浓度

7.初级生产量的测定方法有(ABCDE)

A 收获量测定法

B 氧气测定法

C 二氧化碳测定法

D 放射性标记物测定法

E 叶绿素测定法分生产量.

8.分解作用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它包括( ACD )

A 碎裂

B 溶解

C 异化

D 淋溶

E 矿化

9.分解过程的特点和速率,决定于( ABD )

A 待分解资源的质量

B 分解者的生物种类

C 待分解资源的种类

D 分解时的理化性质

E 待分解资源的数量

10.对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研究一般在哪三个层次上进行(BCD )

A 物种

B 种群

C 食物链

D 生态系统

E 生物圈1

11.生态系统中把多种多样的信息分为(ABCD )

A 物理信息

B 化学信息

C 行为信息

D 营养信息

E 图象信息

12、下列关于生态型的说法,正确的是(ABD)。

A.生态型是一个物种对某一特定生境发生基因型反应的产物

B.生态型是种内适应不同生态条件的遗传类群

C.生态型是种内的分异,在生物分类学上也叫亚种

D.生态型按生态主导因素的不同可有气候、土壤生态型等

13、下列生物之间属于互利共生关系的是(ABD)。

A.人与饲养的家畜 B.蜜蜂与其采访的植物

C.附生植物与被附生植物 D.豆科植物与固氮菌

14、下列动物的种群数量能够长期地维持在某一水平的是(ABC)。

A.大型有蹄类 B.食肉类 C.一些蜻蜓的成虫 D.蝗虫15、常绿阔叶林的特征是(BD)。

A.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故干湿季明显

B.中国东部常绿阔叶林于世界面积最大

C.乔木、灌木、草本、地被四层均具备,乔木层仅一层

D.保存了第三纪已基本形成的植被类型和古老种属,如银杏、水杉等。

16、飞蝗具有群居相和散居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DE

A.这两相的体色会有所不同

B.群居相的种群增长率高

C.群居相和散居相都能进行长距离迁移

D.这两相还属于同一个物种

E.两相的形成和转化是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

(s239)17.关于物种的形成方式,下列类群最有可能属于同域物种形成方式的有:CD A.啮齿类 B. 昆虫 C.马铃薯 D.寄生生物 E.灵长类

18.关于固氮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DE

A.自养微生物和异养微生物中,具有固氮能力的相当普遍

B.每年每公顷的固氮量高能固氮量要远少于生物固氮量

C.高等植物也能独立固氮

D.在自然条件下,一部分氮通过淋溶作用从生态系统中消失,这可以通过各种固氮作用得到补偿

E.工业固氮有可能引起氮污染

18.关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D

A.当厄尔尼诺成熟时,南北美地区会出现严重干旱

B.澳大利亚的红大袋鼠种群也会受到影响

C.美国大盐湖的浮游动物的群落组成也会受到影响

D.这是一种大尺度的大气----海洋现象

19.关于种群的最大的内禀增长能力r m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DE

A.在自然条件下,种群增长力不可能达到r m值

B.这是一个瞬时增长率

C.它是一个综合指标,包括出生率、死亡率、世代时间等多种因素

D.它的大小与物种是稀有种还是优势种没什么联系。

E. 实验室测定这个值对害虫防治有一定的意义

20.协同进化可以产生在ABCE

A.捕食者与猎物之间

B.寄生者与宿主之间

C.竞争者之间

D.种群内不同个体之间

E. 植物和植食性昆虫之间

21.关于生命表的编制:AD

A.动态生命表又称为同生群生命表

B.动态生命表的动物个体经历了不同的环境条件

C.生命表中的年龄阶段划分对大部分动物来讲时间单位都是一样的D.生命表中的各栏大部分是一个统计值

22.关于单体生物和构件生物,CE

A.所有动物都是单体生物

B.所有植物都是构件生物

C.构件也包括地下的根系统

D.构件生物的种群特征与动态与单体生物基本相同

E. 构件发育的形式和时间是不可预测的

23.关于动物种群的密度调查:ABCD

A.样方法的样方形状方的、长方的、条带的、圆形的都可以

B.粪堆计数是相对密度调查

C.动物排粪率的季节变化会影响到密度调查结果

D.种群的内分型会影响到动物的取样技术

24.湿地生态系统包括:ABCDE

A.淡水湖泊生态系统

B.淡水沼泽生态系统

C.红树林生态系统

D.海草生态系统

E. 海藻生态系统

25.偏利共生有可能演化出CD

A.竞争

B.捕食

C.互利共生

D.寄生

E. 偏害作用

26.疟疾孳生的重要条件有:AC

A.静水坑塘

B.森林

C.充分阳光

D.家畜

27.在生态系统物流研究中最常用的研究技术包括:AD

A.同位素标志士踪

B.遥感

C.标志重捕

D.数学模型

28.关于生殖价:A.既包括现在的出生率,也包括未来期望的出生率

B.各龄雌体的生殖价是随年龄而变化的

C.生殖价是测度个体的出生力和存活力的一种综合指标

D.自然选择对于高生殖价的年龄组作用较弱

29.关于群落的关键种:BCD

A.是位于食物链最顶端的物种

B.对群落具有不对称的影响

C.传粉的昆虫可以是关键种

D.可通过人工去处实验研究关键种对群落结构的影响

30.越冬昆虫耐寒性提高的机制在于:AB

A.组织内所含水分减少

B.体内的脂肪含量增高

C.昆虫体内的蛋白质不变性

D.昆虫体内的蛋白质不沉淀

31.草原地带的黑钙土土壤动物种类多、数量大,这是因为:AB

A.腐殖质丰富

B.土壤呈弱碱性

C.土壤呈弱酸性

D.钙质含量高

32.关于群落的干扰:AD

A.干扰是群落中的普遍现象

B.干扰就是灾难

C.干扰扰乱了顶级群落的稳定性

D.干扰是有意义的生态现象,对群落结构的形成和演替均具有重要意义。33.关于冻原:ACD

A.冻原地带无树木出现

B.冻原植被的生产力低下,群落物种多样性也极低

C.冻原中水分是限制因子

D.冻原植被从干扰中恢复过来的速度是很慢的

34.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量的基本资源是(ABDE )

A 光

B 二氧化碳

C 氧气

D 营养物质

E 水

35.关于磷循环:BC

A.磷的主要储存库是海洋

B.磷循环是不完全循环

C.在海洋中,浮游植物吸收无机磷的速度很快

D.在淡水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吸收无机磷的速度很慢

园林生态学网上作业题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园林生态学网上作业题 1题 一、名词:(每题4分,共20分) 1、限制因子;在诸多生态因子中,使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到限制、甚至死亡的因子称为限制因子。 2、脑基耶尔的生活型系统:是丹麦植物学家Raunkiaer(1905)创立的,以温度和湿度作为揭示生活型的基本因素,以植物度过不良季节的适应方式作为分类基础的植物生活型分类系统。(具体的就是以休眠芽或复苏芽所处的位置高低以及保护的方式为依据,把高等植物分为高位芽植物、地上芽植物、地面芽植物、地下芽植物和一年生植物五大生活型类群。) 3、偏冠现象:很多树木由于接受到的光照强度不均匀,枝叶向强光方向生长茂盛,向弱光方向生长孱弱或不能生长,形成明显树冠偏向一侧的现象 4、顶极群落:在演替过程中,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一系列的变化,生物群落通过复杂的演替,达到最后成熟阶段的群落是与周围物理环境取得相对平衡的稳定群落。 5、根际效应:根向根际土壤中分泌的或根系死细胞脱落的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等营养物质,使根际土壤中的微生物大量繁殖的现象。 二、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园林生物群落中的各物种间普遍存在的竞争、(1)捕食、(2)寄生和(3)共生等各种关系,是群落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重要因素。 2、极端低温对植物的伤害可以分为直接伤害和间接伤害,间接伤害主要有冻拔、冻旱、和冻裂;三种形式。 3、生态学巩固时期是生态学理论形成、生物种群和群落由定性向定量描述、生态学实验方法发展的辉煌时期。期间形成四个著名的生态学派,分别为

(7)北欧学派、(8)法瑞学派、英美学派(9)和前苏联(10)学派。 4、为了方便研究起见,人们一般将生态因子分为5类,分别是(11)气候因子、(12)土壤因子、(13)地形因子、(14)生物因子和(15)人为因子。 三、简述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析导致园林植物群落演替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群落组成和演替的基本含义(2分);内因( 3 分);外因( 3 分) 2、什么是环境承载力,举例说明在指导园林生产实践中有何意义? 概念(种群增长有一个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3分);合适的例子如 种植密度确定依据(3分);合理的分析(2分) 3、简要说明提高园林植物的减噪效果的方案或措施? 合理植物配置(3分);养护管理方法(促进枝叶繁茂)2分;其他(适当密植、树种选择等)3分 4、简述园林植物群落对减弱城市热岛效应有什么作用? 热岛现象的概念及产生原因(3分),园林植物散热原理(5分)(遮阴、降温、营造小气候等) 四、论述:(25分) 不少城市为了亮化和彩化城市夜景,在道路两侧和社区的绿地里安装了昂贵的 射灯,彻夜闪亮,有时围着一棵树就有几盏射灯。作为一名园林工作者,请你 客观地谈谈对这种美化方法的认识 对安灯初衷的客观理解(4分);灯光对植物生长期生理活动的不良影响(6);合理的建议(5分) 2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 20分) 1.趋异适应(亲缘关系相近的生物体,由于分布地区的间隔,长期生活在不同 的环境条件下,因而形成了不同的适应方式和途径)

基础生态学课后习题答案

《基础生态学》(第二版) 牛翠娟、娄安如、孙儒泳、李庆芬高等教育出版社 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 1、说明生态学定义。 生态学就是研究有机体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与生物环境。生物环境分为种内的与种间的,或种内相互作用与种间相互作用。 2、试举例说明生态学就是研究什么问题的,采用什么样的方法。 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很广,从个体的分子到生物圈,但主要研究4个层次:个体、种群、群落与生态系统。 在个体层次上,主要研究的问题就是有机体对于环境的反应;在种群层次上,多度与其波动的决定因素就是生态学家最感兴趣的问题,例如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增长率、年龄结构与性比等等;在群落层次上,多数生态学家在目前最感兴趣的就是决定群落组成与结构的过程;生态系统就是一定空间中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的复合体,生态学家最感兴趣的就是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过程。 生态学研究方法可以分为野外的、实验的与理论的三大类。 3 第二章有机体与环境 1、概念与术语 环境就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的总与,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 生态因子就是指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等。 生态福就是指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在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间的范围。 大环境指的就是地区环境、地球环境与宇宙环境。 小环境指的就是对生物有直接影响的邻接环境。 大环境中的气候称为大气候,就是指离地面1、5m以上的气候,由大范围因素决定。 小环境中的奇虎称为小气候,就是指近地面大气层中1、5m以内的气候。 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特定的生物体或群体的栖息地生态环境称为生境。 对动物种群数量影响的强度随其种群密度而变化,从而调节种群数量的生态因子,称为密度制约因子。 可调节种群数量,但其影响强度不随种群密度而变化的生态因子,称为非密度制约因子。 任何生态因子,当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时,这个因素称为限制因子。 广温性就是指生物对环境中的温度因子的适应范围较宽,这种生物对温度耐受限度较广的特点。具有这种特点的动物叫做广温性动物。 狭温性就是指生物对环境中的温度因子的适应范围较窄,这种生物对温度耐受限度较窄的特点。具有这种特点的动物叫做狭温性动物。 2、什么就是最小因子定律?什么就是耐受性定律? 利比希在1840年提出“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状态的营养元素”。其基本内容就是: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就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与分布的根本因素,这就就是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 Shelford于1913年提出了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景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景观生态学 一. 名词解释 1.景观:是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统 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 2.斑块:是外观上不同于周围环境的相对均质的非线性地表区域。 3.斑块化:是指斑块空间格局及其变异,通常表现在斑块大小,内容,密度,多样性,排列 状况,结构,和边界特征等方面。 4.廊道:是指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可以看作是线状或带状的斑块。 5.基质:景观中面积最大、连通性最好的景观要素类型,如广阔的草原、沙漠等 6.景观异质性:景观要素及其属性在空间上的变异性,或者说景观异质性是景观要素及其属 性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和复杂性。 7.景观空间格局:一般指大小和形状不一的景观斑块在空间上的配置 8.景观多样性:指由不同类型的景观要素或生态系统构成的景观在空间结构和功能方面的多 样性和变异性,反映的是景观的复杂程度。 9.内缘比;斑块内部与外侧边缘带的面积之比 10..网络:网络通常由结点和连接廊道构成分布在基质上 11.干扰:系统中一个偶然发生的不可预知的事件,是在不同时空尺度上发生的现象(不 用背) 12.景观破碎化: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干扰所导致的景观由简单趋于复杂的过程,即景 观由单一、均质和连续的整体趋向于复杂、异质和不连续的斑块镶嵌体的过程 13.景观连接度:是描述景观中廊道或基质在空间上如何连接和延续的一种测定指标。 14.生态流:景观中物质、能量和物种在景观要素之间的流动 15.meta种群:同种的局域种群在不同斑块上分布的总和 16.景观生态分类:根据生态系统内部水热状况的分异物质能与能量交换形式的差异以及反映 到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的差异,按照一定的原则、依据、指标,把一系列相互区别、各具特色的景观生态类型进行个体划分和类型归并,揭示景观的内部格局、分布规律、演替方向。(未知) 17.景观生态规划:指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一区域景观生态系统整体优化为目标,在景观生 态分析、综合和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景观生态系统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模式。 18.最佳的景观结构:含有细粒区域的粗粒景观最有利于获得大型斑块带来的生态效应,也有 利于包括人类在内的多生境物种生存,并能提供比较全面的环境资源和条件,具备了粗粒和细粒的有点 二. 填空 19.景观要素的三种类型:斑块、廊道、基质 20.斑块的分类:干扰斑块、残存斑块、环境资源斑块、引进斑块 21.廊道的类型:A)按起源可分为:环境资源廊道、干扰廊道、残存廊道、引进廊 道 B )按宽度分:线状廊道、带状廊道 C )按构成分:绿道、蓝道、灰道、暗道、明道、(必考) 22.廊道的功能:生境、通道、过滤、源和汇 23.基质的判断依据(标准):相对面积、连接度、动态控制 24.基质的特征:连接度、狭窄地带、孔隙度

生态学试题与答案(最后)

生态学单选 1.生态学按其性质一般分为(D) A.理论生态学 B.草原生态学 C.环境生态学 D.理论生态学与应用于生态学 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B) A.特种结构、时空结构 B.特种结构环境结构 C.特种结构、时空结构、营养结构 D.营养结构、生物结构 3.种群波动的密度调节主要为(A) A.种间调节、食物调节 B.种内调节、食物调节 C.种间调节、种内调节 D.环境调节、食物调节 4.群落演替换主要原因是:(B) A.原生演替、次生演替 B.外因演替、内因演替 C.外因演替、原生演替 D.内因演替、次生演替 5.就植物来说,其生态型包括(A) A.气候生态型、土壤生态型、生物生态型 B.养分生态型、温度生态型 C.植物生态型、生物生态型、微生物生态型 D.环境生态型、生物生态型 6.从整个生物圈的观点出发,生物化学循环可分为:(D) A.地质大循环、生物小循环 B.生物小循环、沉积型循环 C.气象型循环、地质大循环 D.沉积型循环、气象型循环 7.根据污染的环境,可分为的类型是:(D) A.化学污染、物理污染、生物污染 B.大气污染、水域污染、重金属污染 C.重金属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 D.大气污染、水域污染、土壤污染 8.根据物质循环的范围不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可分为(B) A.生物小循环和气相型循环 B.微生物小循环和地质大循环 C.气相型循环和沉积型循环 D.气相型循环和地质大循环 9.下列关于生活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B) A.是种以上的分类 B.是生理生态特征不同的基因型类群 C.长期生活在不同自然条件下 D.郑重从形态外貌上进行区分 10.生物各个生长发育期或某一阶段内,高于生物学最低温度值以上的昼夜温度总和,称为某生物或某发育阶段的(A) A.活动积温 B.有效积温 C.积温 D.热量 11.在全日照下生长,但也能忍受适度的荫蔽,这种植物称为(C) A.阴性植物 B.阳性植物 C.耐阴植物 D.中日照植物 12.自然环境中,对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因子称为(B) A.生态因子 B.生存因子 C.资源因子 D.气候因子 13.根据起始基质的性质演替可分为(A) A.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B.发生演替、内因发生演替和外因生态演替 C.快速演替、长期演替和世纪演替 D.自养性演替和异养型演替 14.生物生态适应对策中,r-对策者(C) A.生活期长 B.个体大 C.通常占据临时性生境 D.生殖耗费少 15.生物种所具有的繁殖后代、延续种族的能力称为(B) A.遗传力 B.繁殖力 C.配合力 D.增长力 16.种群在实际条件下,出生率随种群大小、组成和生存条件不同而变化,称为(B) A.生理出生率 B.生态出生率 C.最大出生率 D.绝对出生率 17.人工栽培生物种群在空间分布多属于(C)

《园林生态学》复习题

《园林生态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 1、生态系统是由两大部分组成的,即有生命类与无生命类,其中有生命类又包括以下三个组成部分,即、、。 2、大气水分种类分为、、三类。 3、由于人类有意或无意将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该生物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稳定地扩展,这种过程称为。 4、温室气体主要指、、、其中对增温起着重要的作用,增温的潜力最大。 5、现代环境问题可分为三大类:、、。 6、光对生物的生态作用主要由、、三方面构成。 7、北方在引种时,可利用处理来促使树木提前休眠,准备御寒,增强越冬能力。通常可促进植物营养生长。 8、种群数量的变化是种群动态的重要标志,取决于种群的与, 和这两组对立的过程。 9、城市绿地的功能是综合的,具有生态环境效应、和效应。 10、相对湿度受到环境温度的调节:温度增加,相对湿度;温度降低,相对湿度。 11、反馈分为和。可使系统保持稳定,使系统偏离加剧。 12、由于人类有意或无意将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该生物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稳定地扩展,这种过程称为。 13、A、B两种植物生长在一起时,A植物生长受到抑制,B植物不受影响的现象叫作;A植物和B植物的生长发育都得到促进,称为。 14、生态学研究对象很广,但生态学家对其中4个组织层次特别感兴趣,即、 、、。 15、城市绿地的生态环境功能是多方面的,其中,城市绿地净化环境的效应表现在能和、。 16、在热带雨林中,有很多柱状的茎和板状根的常绿木本植物分属不同的科,还有热带荒漠环境中的许多肉质植物,它们的亲缘关系都很远,这些现象说明了不同种类植物对相同环境的现象。 17、景观和景观要素的关系是相对的。景观强调的是,景观要素强调的是。 18、两个和多个群落之间(生态地带)的过渡区域,称为。

景观生态学测试试题

景观生态学试题

————————————————————————————————作者:————————————————————————————————日期: 2

名词解释 景观: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和美学价值。 生态学干扰:发生在一定地理位置,对生态系统结构造成直接损伤的、非连续性的物理事件。 斑块及斑块动态 斑块是在外貌上与周围环境或基质有所不同的一块非线形地表区域. 景观多样性 斑块性质的多样化, 景观异质性 斑块空间镶嵌的复杂性,或景观结构空间布局的非随机性和非均匀性。 景观结构 是不同层次水平或者相同层次水平景观生态系统在空间上的依次更替和组合,直观的显示景观生态系统纵向横向的镶嵌组合规律。包括景观的空间特征和非空间特征两部分内容。 尺度推绎 把某一尺度上所获得的信息和知识扩展到其他尺度上,或者通过在多尺度上的研究而探讨生态学结构和功能跨尺度特征的过程;简言之,尺度推绎即为跨尺度信息转换。 景观变化 也称景观动态。是指景观的结构和功能随时间而发生的变化。 景观指数 能够高度浓缩景观格局信息,反映其结构组成和空间配置某些方面特征的简单定量指标。 1.内缘比:指斑块内部与外侧边缘带的面积之比 2.景观格局:指某特定尺度上景观的空间结构特征,是大小和形状各异的景观要素在空间 上的排列形式,或景观要素的类型、数目以及空间分布与配置等。 3.景观异质性:指景观系统特征在空间和时间上的不均匀性及复杂程度 4.复合种群:是由空间上彼此隔离,而在功能上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亚种群或局部种群组成的种群缀块系统。 5.生态流:观中的能量、养分和多数物种,都可以从一种景观要素迁移到另一种景观要素,表现为物质、能量、信息、物种等的流动过程。

生态学试题及答案知识分享

题型 名词解释:5*2 填空:20*0.5 选择:10*1(单项);5*2(多项) 简答:5题,分值不等 论述:1题,15分 个体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填空及部分选择) 监测植物是指利用对环境中的有害气体特别敏感的植物的受害症状来检测有害气体的浓度和种类,并指示环境被污染的程度,该类植物称为监测植物。 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的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大气及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破坏了生物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生物和环境造成危害的现象。 滞尘效应园林植物对空气中的颗粒有吸收、阻滞、过滤等作用,使空气中的灰尘含量下降,从而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二、填空、选择、简答 1、城市用水面临两个严峻的问题是什么? 水源缺乏、水污染严重 2、壤质土类是大多数植物生长良好的土壤;团粒结构是较好一种土壤结构 3、根据植物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范围和要求分为酸性土植物、中性土植物和碱性土植物。 4、根据盐土植物对过量盐类的适应特点,可分为聚盐性植物、泌盐性植物、不透盐性植物。 5、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的监测作用的优点? (1)植物监测方法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适合大面积推广。 (2)反映大气污染类型和各污染物的复合效应. (3)植物监测具有长期、连续监测的特点。 (4)可记录该地区的污染历史和污染造成的累积受害等情况。 6、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的净化作用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1)维持碳氧平衡 (2)吸收有害气体 (3)滞尘作用 (4)减菌效应 (5)减噪效应 (6)增加负离子效应 (7)对室内空气污染的净化作用 7、减噪效应的原理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噪声遇到重叠的叶片,改变直射方向,形成乱反射,仅使一部分透过枝叶的空隙达到减弱噪声;噪声作为一种波在遇到植物的叶片、枝条等时,会引起振荡而消耗一部分能量,从而减弱噪声。 8、常见的防风林结构有3种:紧密(不透风)结构。稀疏(疏透)结构。透风(通风)结构 9、根据大气污染物的性质划分:还原型大气污染和氧化型大气污染;根据燃料性质和大气污染物的组成划分:煤烟型污染、石油型污染、混合型污染和特殊型污染。 10、园林植物大气污染抗性确定方法:污染区调查;定点栽培对比法;人工熏气法 11、简答滞尘效应原理。 ①减少出现和移动; ②通过降低风速,使大颗粒灰尘下降到地面或叶片上;

07427园林生态学复习题(10.04戴兴安)

园林生态学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是整体论和。 A.信息论B.控制论著C.系统理论D.稳定论 2.下列原理中,不属于景观生态学基本原理的是。 A观结构和功能原理B.生物多样性原理C.物种流动性原理D.景观叠加原理 3.下列要素中,不属于景观要素类型的是。 A.斑块B.交点C.走廊D.本底 4.走廊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是具有连通作用,另一方面具有。 A.障碍作用B.网络作用C.联系作用D.扩散作用 5.廊道的重要特征有弯曲度和。 A.连通性能B.控制性C.多样性D.封闭性 6.下列指标中,不属于景观多样性指标的是。 A.丰富度B.可及度C.Simpson多样性指数D.相对分块数 7.不同的森林类型的结构可分为两个系列,一个是地境系列,另一个是。 A.时间系列B.空间系列C.平面系列D.立体系列 8.下列特征中,不属于网状景观的空间特征的是。 A.走廊宽度B.网的回路C.网的面积D.网格大小 9.在影响景观形成的气候因素中,温度和是更为重要的气候地理因素。 A.太阳辐射B.降水C.风D.海拔高度 10.植物可以根据其生活型分为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和。 A.地被植物B.苔藓植物C.草坪植物D.藤本植物 11.人类对斑块结构的影响有:斑块类型,斑块大小,斑块形状和。 A.斑块生产力B.斑块起源C.斑块周转率D.斑块密度 12.影响污染空气散播的主要因素有气象因素,地形因素和。 A.降水因素B.地貌因素C.植被因素D.人口因素 13.植物的运动地靠来实现的。 A.散布B.迁移C.巢区活动D.群落活动 14.景观变化的作用力之一是自然力,自然力又分为物理力和. A.化学力B.生物力C.天然力D.地动力 15.根据景观变化的作用力强度,景观产生四种不同的结果,它们是波动,建立新的平衡和景观替代。 A.恢复B.破坏C.上升D.下降 16.景观内部的开放性,和物种以及遗传多样性是保持景观稳定的因素。 A.系统性B.统一性C.同质性D.异质性 17.土地的综合分类是考虑地形,气候,土壤和等各种属性。 A.地理纬度B.海拔高度C.植被D.动物分布

最新景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精选

景观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 1.景观:是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 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 2.斑块:是外观上不同于周围环境的相对均质的非线性地表区域。 3.斑块化:是指斑块空间格局及其变异,通常表现在斑块大小,内容,密度,多样性,排 列状况,结构,和边界特征等方面。 4.廊道:是指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可以看作是线状或带状的斑块。 5.基质:景观中面积最大、连通性最好的景观要素类型,如广阔的草原、沙漠等 6.景观异质性:景观要素及其属性在空间上的变异性,或者说景观异质性是景观要素及其 属性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和复杂性。 7.景观空间格局:一般指大小和形状不一的景观斑块在空间上的配置 8.景观多样性:指由不同类型的景观要素或生态系统构成的景观在空间结构和功能方面的 多样性和变异性,反映的是景观的复杂程度。 9.内缘比; 斑块内部与外侧边缘带的面积之比 10..网络:网络通常由结点和连接廊道构成分布在基质上 11.干扰:系统中一个偶然发生的不可预知的事件,是在不同时空尺度上发生的现象(不 用背) 12.景观破碎化: 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干扰所导致的景观由简单趋于复杂的过程,即 景观由单一、均质和连续的整体趋向于复杂、异质和不连续的斑块镶嵌体的过程 13.景观连接度:是描述景观中廊道或基质在空间上如何连接和延续的一种测定指标。 14.生态流:景观中物质、能量和物种在景观要素之间的流动 15.meta种群:同种的局域种群在不同斑块上分布的总和 16.景观生态分类:根据生态系统内部水热状况的分异物质能与能量交换形式的差异以及反 映到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的差异,按照一定的原则、依据、指标,把一系列相互区别、各具特色的景观生态类型进行个体划分和类型归并,揭示景观的内部格局、分布规律、演替方向。(未知) 17.景观生态规划:指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一区域景观生态系统整体优化为目标,在景观 生态分析、综合和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景观生态系统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模式。 18.最佳的景观结构:含有细粒区域的粗粒景观最有利于获得大型斑块带来的生态效应,也 有利于包括人类在内的多生境物种生存,并能提供比较全面的环境资源和条件,具备了粗粒和细粒的有点 二.填空 19.景观要素的三种类型:斑块、廊道、基质 20.斑块的分类:干扰斑块、残存斑块、环境资源斑块、引进斑块 21.廊道的类型:A)按起源可分为:环境资源廊道、干扰廊道、残存廊道、引进廊道 B)按宽度分:线状廊道、带状廊道 C)按构成分:绿道、蓝道、灰道、暗道、明道、(必考) 22.廊道的功能:生境、通道、过滤、源和汇 23.基质的判断依据(标准):相对面积、连接度、动态控制 24.基质的特征: 连接度、狭窄地带、孔隙度 25.景观异质性形成原因:环境资源的异质性、干扰、生态演替 26.Forman景观格局的分类:均匀分配格局、聚集型分布格局、线状分布格局、 平行格局、特定组合或空间联结

普通生态学期末考试六套试题和答案解析

WORD格式.整理版 一、解释下例术语(本题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 参考答案: 1、Ecological Amplitude: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耐受一个范围,其范 围就称为生态辐。 2、Dominant Species:优势种,指群落中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 物种。 3、Niche:生态位,指生物在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是物种所有生态特征的总和。 4、Biodiversity: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 样性和变异性。生物多样性可以从三个层次上描述,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与景观多样性。 5、Biosphere:生物圈;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生物栖息的场所,包括岩石圈的上层、全部水圈和大气圈的下层。 评分标准: (1)英文需翻译成规范的中文名词,不能正确给出的扣1分; (2)要求给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只简单给出概念本义而未能扩展的扣1分。 二、比较分析以下各组术语(本题3小题,每题5分,共10分) 参考答案 1、趋同适应与趋异适应 趋同适应:不同物种在相似的大环境条件下,可能在生理、行为和形态等方面会表现出相似性。这样导致了不同物种相同的生活型。 趋异适效应:指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同一个物种面对不同的生态压力和选择压力,在生理、行为和形态等方面会有不同的调节,这导致了生态型。 趋同适应与趋异适应都是物种为适应环境条件的而表现出的特性。 2、层片与层次 层片:每一层片均由相同生活型和相似生态要求的不同植物所构成的机能群落。 层片作为群落的结构单元,是在群落产生和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层片具有如下特征: ⑴属于同一层片的植物是同一个生活型类别。 ⑵每一个层片在群落中都具有一定的小环境,不同层片的小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构成了群落 环境。 ⑶层片的时空变化形成了植物群落不同的结构特征。 层次:群落中植物按高度(或深度)的垂直配置,就形成了群落的层次,强调群落的空间 结构。群落的成层性保证了植物群落在单位空间中更充分地利用自然环境条件。陆生群落的优质.参考.资料

园林生态学考题

园林生态学复习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阴性植物的特点是() A、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 B、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阴湿条件下 C、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 D、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阴湿条件下 2、下列植物中,属于长日照植物的是() A、水稻 B、玉米 C、大豆 D、冬小麦 3、有效积温则公式中,TO为() A、平均温度 B、生物学零度 C、有效积温 D、天数 4、早生植物的特点是() A、根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小 B、根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大 C、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小 D、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大 5、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结构是() A、块状结构 B、团粒结构 C、核状结构 D、片状结构 6、土壤细菌和豆科植物的根系所形成的共生体称为() A、菌根 B、根瘤 C、菌丝 D、子实体 7、在单向风的影响下,树木对风适应的明显形态特征是() A、矮化 B、顶冠 C、根系发达 D、旗冠 8、在北半球中纬度的山区,阳坡的环境特点是() A、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小 B、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大 C、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小 D、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大 9、仅由树木构成的防护林带,风可以从林冠的上方和下方通过,这种林带的结构是

A、疏选结构 B、紧密结构 C、稀疏结构 D、通风结构 10、当潮湿气团越过大型山脉时,在迎风侧形成降水,而在背风侧形成干热气候,使山脉的两侧分布着截然不同的植被类型,这称为() A、焚风效应 B、山风效应 C、谷风效应 D、陆风效应 11、种群是指() A、一定空间内同种个体的集合 B、不同空间内同种个体的集合 C、一定空间内所有种的集合 D、不同空间内所有种的集合 12、一个种群内,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数量,幼年最多,老年最少,中年居中,这个种群的年龄结构型为() A、稳定型 B、增长型 C、衰退型 D、混合型 13、种群平衡是指() A、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均为零 B、种群数量在较长时期内维持在几乎同一水平 C、种群迁入和迁出相等 D、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 14、从种群数量变动的角度来看,沿海的“赤潮”现象,属于() A、周期性波动 B、种群爆发 C、不规则波动 D季节性消长2 15、生态系统这一概念是由首次提出的() A、奥德姆 B、林德曼 C、达尔文 D、坦斯利 16、法瑞学派群落分类方法的基础是() A、演替原则 B、植物区系 C、植被型 D、群落生态 17、我国东北大兴安岭地区森林群落优势种是() A、蒙古标 B、长白落叶松

杨持 生态学课后习题部分答案

1.试述生态学的定义、研究对象与范围? 生态学的定义:生态学就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研究对象与范围:从分子到生物圈都就是生态学研究的对象。 2、什么就是环境,生态学环境指什么? 环境则指生物生活中的无机因素、生物因素与人类社会共同构成环境系统。 生态学环境就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与。 3、种的生态幅:每一个种对环境因子适应范围的大小即生态幅(ecological amplitude),这主要决定于各个种的遗传特性。 8.比较种群指数增长模型(Z)与逻辑斯谛增长模型(L)。 A前者适用于资源无限的条件下,后者适用于资源有限的条件下。B、种群指数增长模型就是与密度无关的增长模型,逻辑斯谛增长模型就是与密度有关的增长模型。C 。Z的增长曲线呈“J”型;L的增长曲线呈“S”型。 9、什么就是种群空间格局,主要有哪些类型?<附:成因> 种群空间格局(spatial pattern)定义: 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称为种群空间格局或内分布型。 三种类型①均匀型②随机型③成群型 成因:(1)均匀分布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种群内个体间的竞争,另一原因就是分泌有毒物质于土壤中以阻止同种植物籽苗的生长(2)随机分布比较少见,因为只有在环境的资源分布均匀一致的情况下或种群内个体间没有彼此吸引或排斥时才易产生随机分布(3)成群分布就是最长见的内分布型a、环境资源分布不均匀,富饶与贫乏相嵌。b、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使其以母株为扩散中心。c、动物的社会行为使其结合成群。 12、何谓种内与种间关系,种间关系有哪些基本类型。 存在于各个生物种群内部的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称为种内关系,而将生活于同一环境中的所有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称为种间关系。 生物的种间关系多种多样,但最主要的有9种相互作用类型:偏利作用、原始作用、互利共生、中性作用、竞争(直接干涉型)、竞争(资源利用型)、偏害作用、寄生作用、捕食作用。可概括分为两大类,即正相互作用与负相互作用。

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生态学试题及答案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题型 名词解释:5*2 填空:20*0.5 选择:10*1(单项);5*2(多项) 简答:5题,分值不等 论述:1题,15分 个体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填空及部分选择) 监测植物是指利用对环境中的有害气体特别敏感的植物的受害症状来检测有害气体的浓度和种类,并指示环境被污染的程度,该类植物称为监测植物。 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的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大气及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破坏了生物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生物和环境造成危害的现象。 滞尘效应园林植物对空气中的颗粒有吸收、阻滞、过滤等作用,使空气中的灰尘含量下降,从而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二、填空、选择、简答 1、城市用水面临两个严峻的问题是什么 水源缺乏、水污染严重 2、壤质土类是大多数植物生长良好的土壤;团粒结构是较好一种土壤结构

3、根据植物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范围和要求分为酸性土植物、中性土植物和碱性土植物。 4、根据盐土植物对过量盐类的适应特点,可分为聚盐性植物、泌盐性植物、不透盐性植物。 5、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的监测作用的优点 (1)植物监测方法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适合大面积推广。(2)反映大气污染类型和各污染物的复合效应. (3)植物监测具有长期、连续监测的特点。 (4)可记录该地区的污染历史和污染造成的累积受害等情况。 6、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的净化作用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1)维持碳氧平衡 (2)吸收有害气体 (3)滞尘作用 (4)减菌效应 (5)减噪效应 (6)增加负离子效应 (7)对室内空气污染的净化作用 7、减噪效应的原理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噪声遇到重叠的叶片,改变直射方向,形成乱反射,仅使一部分透过枝叶的空隙达到减弱噪声;噪声作为一种波在遇到植物的叶片、枝条等时,会引起振荡而消耗一部分能量,从而减弱噪声。

环境生态学课程试题答案

附件1: 课外作业习题集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 A、A、 B、A 二、填空题 1、环境、可持续发展; 2、人类活动、生态环境; 3、退化原因、恢复与重建 三. 简答题 1、环境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答:环境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四个方面:(1)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制和规律研究(1分);(2)生态系统受损程度及危害性的判断研究(1分);(3)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保护措施的研究(1分);(4)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学对策研究(1分)。总之,运用生态学,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治理污染和破坏的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受损的生态系统,实现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协调,以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使环境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1分)。 2、环境生态学的学科任务和发展趋势是什么 答:环境生态学主要的学科任务是:研究以人为主体的各种环境系统在人类活动的干扰下,生态系统演变过程、生态环境变化的效应以及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制,寻求受损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的各种措施(2分)。进入21世纪后,其学科内容和任务不断丰富,环境科学将更为关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人为干扰的方式及强度;(2)退化生态系统的特征判定(1分);(3)人为干扰下的生态演替规律;(4)受损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技术;(5)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1分);(6)生态系统管理;(7)生态规划和生态效应预测(1分)。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 一、选择题 C、B、A、A、C、A、A、 D、B、B、D、B、B、A、C、A、D、A、B、B 二、多项选择题 1、A、B、C; 2、B、C、D ; 3、B、C、D; 4、B、C、D 三、名词解释题 1、最小值定律:最低量定律是德国化学家利比希(Liebing)提出的,他在研究谷物产量时发现,植物生长不是受需要量大的营养物质影响,而是受那些处于最低量的营养物质成分影响,如微量元素等,后来人们把这种为利比希最小值定律。

基础生态学试题及答案1

单选题 1、在光与植物形态建成的各种关系中,植物对黑暗环境的特殊适应产生A:黄化现象 2、当光强度不足时,C02浓度的适当提高,则使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不致于降低,这种作用称为 C:补偿作用 3、氧气对水生动物来说,属于D:限制因子 4、地形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属于B:间接作用 5、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称为B:生境 6、根据生态因子作用大小与生物数量的相互关系,将生态因子分为密度制约因子和D:非密度制约因子 7、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可将其分为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和A:气候因子 8、生态学发展大致经历了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建立时期,巩固时期和C:现代生态学时期 9、臭氧层破坏属于 B:全球性环境问题 10、下列范围不属于生物圈的是C:大气圈的上层 11、全球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C:整个生物圈 12、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D:景观单元 13、种群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A:种群 14、当代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使生态学的研究日益从以生物为研究主体发展到B:以人类为研究主体 15、生态学作为一个科学名词,最早是由(A:E.Haeckel)提出并定义的 16、下列表述正确的是C: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17、中国植物群落分类中把多个群落联合为植被型的依据是B:建群种的生活型和生活条件 18、中国植物群落分类原则是D:群落学—生态学原则 19、森林砍伐形成的裸地,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的演替过程是 B:次生演替 20、顶极――格局假说的意思是C:随着环境因子的梯度变化呈连续变化 21、单顶极理论中的顶极群落最适应的生态条件是C:气候 22、与演替过程中的群落相比,顶级群落的特征是B:稳定性高 23、群落演替速度特点是B:演替初始缓慢中间阶段快,末期演替停止 24、季相最显著的群落是 B:落叶阔叶林 25、下列关于生态位的概念,错误的是C:矮作物,深根浅根作物间作时,它们的生态位完全重叠 26、关于层片的论述,正确的是C:兴安落叶松群落是单优势林,其乔木层与层片是一致的 27 、以下有关分层现象的论述,错误的是B:植物地下根系分层由浅入深依次是乔木、灌木、草本和植被 28、关于群落镶嵌性的概念正确的论述是B:是同一群落内部水平结构的进一步分异现象 29、群落结构最复杂的是D:常绿阔叶林 30、关于优势度正确的概念是 A:群落各成员中,建群种的优势度最大 31、群落内部不具备的特点是D:气温增加 32、生物群落是 B:植物、动物、微生物有序、协调统一的群体 单选题:

城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城市生态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 1. 城市化: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域,以及随之引起的相关人员的生产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发生转变的过程。 2. 城市生态系统:间范围内的居民与自然环境系统和人为建造的社会环境系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体。 3. 城市人口容量:特定的时期内,在城市这一特定空间区域能相对持续容纳的具有一定生态环境质量和社会环境质量水平及具有一定活动强度的城市人口数量。 6.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以谋求区域生态系统的整体优化功能为目标,以各种模拟、规划方法为手段,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及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景观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功能的生态地域规划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方案、对策及建议。 7. 城市生态评价:在老城市改造与新城市建设中,根据气象、地理、水文和生态等条件,对工业区、居民区、公用设施、绿化地带做出的环境影响评价。 8. 城市生态建设:按照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应用工程性的和非工程性的措施建立合理的城市生态系统结构,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促进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合理流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类在城市空间的利用方式、程度等方面与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相适应。 9. 生态城市:从城市生态系统着手,实现上台系统良好运行的城市。 11. 网络治理:以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通过有效的协调与及时的信息沟通,推动政府、非营利组织、私营部门和公众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城市管理模式。 12. 整体性公理: 13. 生态足迹:1:维持一个人、地区、国家或者全球的生存所需要的以及能够吸纳人类所排放的废物、具有生态生产力的地域面积。是对一定区域内人类活动的自然生态影响的一种测度。 2:指生产区域或资源消费单元所消费的资源和接纳其产生的废弃物所占用的生物生产性空间。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园林生态学题库_共8页

1.影响温度空间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A B C D E ) A.纬度 B.大型水体 C.海拔 2.水分对植物的生态作用主要有( A B C D E ) D.地理方位 E.地形 A.促进种子萌发 B.影响植物的开花结实 E.影响根系的发育 C.影响植物产品的品质 D.影响植物的抗性 3.在生态学巩固时期涌现了多个学派,其中有( A.欧美学派 B.北欧学派 C.法瑞学派 4.园林生态系统的水平结构主要体现在( B C E ) A.乔灌草结构 B.自然式结构 C.规则式结构 5.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按其功能可划分为( B D E ) A.植物 B.生产者 C.动物 6.影响植物分布的温度因素主要有( A B C E ) B C D E ) D.英美学派 E.前苏联学派 E.混合式结构 E.分解者 D.多层结构 D.消费者 A.极端高温 7.水生植物的特征有( B C D E ) A.根系发达 B.叶片大、柔软 B.极端低温 C.年平均温度 D.最适温度 E.积温 C.发达的排水器官 D.通气组织发达 E.生殖方式多样 8.常见低温造成植物直接伤害的有( A C D ) A.冷害 B.冻害 C.冻裂 9.下列组合物种为互利共生关系的是( A B E A.地衣 B.菌根 C.藻类 10.以下植物中对室内苯污染有防治作用的是( A B ) A.常春藤 B.铁树 C.菊花 D.虎尾兰 11.近地面温度的变化主要取决于() D.霜害 D.蕨类 E.生理干旱 E.根瘤 ) E.吊兰 A.太阳辐射量 B.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 D.直接辐射 E.散射辐射 C.地面有效辐射 12.下列选项属于园林生态系统能量流动途径的是( A B C ) A.草牧食物链 B.寄生食物链 C.腐生食物链 D.能量的暂时贮存 E.人工控制途径 13.1866年,德国生物学家( B )在其论著《普通生物形态学》首次为生态学下了定 义。 A.奥德姆 14.1840年,德国化学家( A.李比希 B.瓦尔明 B.海克尔 C.马世俊 D.辛柏尔 D.辛柏尔 A C )提出了最小因子定律。 C.坦斯里 15.某一种群的年龄结构的椎体图呈典型金字塔形,表明该种群是( B ) A.下降性种群 16.当光合产物( A.恰好抵偿 B.增长型种群 C.稳定型种群 D.波动型种群 A )呼吸消耗时,此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补偿点。 B.大于 C.小于 B.寄生 17.下列属于非生物因子的是( C ) A.互利共生 C.风 D.开采资源 18.以下种群的分布格局中,最为罕见的是( A.随机分布 B.均匀分布 19.植物在其生长发育阶段,抗低温能力最强的时期是( A ) C.集群分布 D ) A.萌芽期 20.长日照植物在连续光照条件下( A.不开花 B.开花延迟 21.稳定性最低的生物群落是( A.落叶阔叶林 B.营养生长期 C.生殖生长期 D.休眠期 D.正常开花 D.荒漠 C ) C.开花提前 D ) B.北方针叶林 C.温带草原

城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城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城市生态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 1. 城市化: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域,以及随之引起的相关人员的生产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发生转变的过程。 2. 城市生态系统:间范围内的居民与自然环境系统和人为建造的社会环境系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体。 3. 城市人口容量:特定的时期内,在城市这一特定空间区域能相对持续容纳的具有一定生态环境质量和社会环境质量水平及具有一定活动强度的城市人口数量。 6.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以谋求区域生态系统的整体优化功能为目标,以各种模拟、规划方法为手段,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及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景观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功能的生态地域规划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方案、对策及建议。 7. 城市生态评价:在老城市改造与新城市建设中,根据气象、地理、水文和生态等条件,对工业区、居民区、公用设施、绿化地带做出的环境影响评价。 8. 城市生态建设:按照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应用工程性的和非工程性的措施建立合理的城市生态系统结构,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促进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合理流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类在城市空间的利用方式、程度等方面与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相适应。 9. 生态城市:从城市生态系统着手,实现上台系统良好运行的城市。 11. 网络治理:以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通过有效的协调与及时的信息沟通,推动政府、非营利组织、私营部门和公众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城市管理模式。 12. 整体性公理: 13. 生态足迹:1:维持一个人、地区、国家或者全球的生存所需要的以及能够吸纳人类所排放的废物、具有生态生产力的地域面积。是对一定区域内人类活动的自然生态影响的一种测度。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