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卢旺达政党政治研究

卢旺达政党政治研究

卢旺达政党政治研究
卢旺达政党政治研究

卢旺达政党政治研究

卢旺达共和国位于非洲中东部赤道南侧,内陆国家。东邻坦桑尼亚,南连布隆迪,西和西北与扎伊尔交界,北与乌干达接壤,国土面积26338平方千米。境内多山,有“千丘之国”的称谓。

卢旺达的国土面积为26,338平方公里,在世界各国中名列第149位,与布隆迪、马其顿、海地和阿尔巴尼亚面积接近。整个国家都处在高海拔地区:最低点鲁济济河也高于海平面950米。卢旺达地处非洲中东部,西接刚果民主共和国,北邻乌干达,东面和坦桑尼亚接壤,南部与布隆迪交界,国家处在赤道以南几个纬度范围内,属内陆国家。首都基加利位于该国中心附近。[1]

卢旺达已开采的矿藏仅有锡、钨、铌、钽、绿柱石、黄金等。锡储藏量约10万吨。泥炭蕴藏量估计为3 000万吨。基伍湖天然气蕴藏量约600亿立方米。尼亚卡班戈钨矿是非洲最大的钨矿。森林面积约62万公顷,占全国面积的29%,是卢旺达的重要自然资源之一。

卢旺达人口达1130万(2012年)。由胡图(85%)、图西(14%)和特瓦(1%)三个部族组成。官方语言为卢旺达语、英语和法语。国语为卢旺达语,部分居民讲斯瓦希里语。居民56.5%信奉天主教,26%信奉基督教新教,4.6%信奉伊斯兰教。

一、卢旺达发展史以及政党政治概况

1、1历史简介

16世纪,图西人建立封建王国。1890年沦为“德属东非保护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比利时委任统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改由比利时"托管"。1962年7月1日宣告独立,成立共和国。1973年7月5日,成立第二共和国。1990年10月,侨居乌干达的图西族难民组织卢旺达爱国阵线(简称“爱阵”)与胡图族政府军爆发内战。1991年6月实行多党制。1993年8月4日,卢政府和爱阵在坦桑尼亚阿鲁沙签署和平协定,决定结束内战。1994年4月6日,胡图族总统哈比亚利马纳因飞机失事遇难身亡后,内战再度爆发,并导致近百万人遇害的大屠杀。7月19日,爱阵取得军事胜利,夺取政权。2009年底,卢旺达正式成为英联邦新成员,它是继莫桑比克之后第二个非英国殖民地国加入英联邦,是英联邦第54个成员。

1.2具体历史介绍

现代人类定居如今卢旺达所在地的日期可以追溯到末次冰期或是约公元前8000年的新

石器时代,还可能是其后公元前约3000年的漫长潮湿时期。考古发掘获得的证据表明,石器时代后期就有稀疏的人口定居在此狩猎采集,随后的铁器时代早期又有了更多定居者,他们

制作有波纹陶器和铁制工具。这些早些居民正是如今生活在卢旺达的特瓦族以及仍然按狩猎采集方式生活的俾格米人原住民的祖先。公元前700年到公元1500年间,一些班图人群体迁入卢旺达,毁林开荒种植农作物。居住在森林中的特瓦族失去了大部分栖息地,于是迁往山坡地区。对于班图人迁入卢旺达的原因,历史学家有多种不同看法,一种认为首批定居者是胡图族,而图西族是之后从另一个种族群体迁移过来,这个种族群体有可能是库希特语族。另一种理论认为迁移是以缓慢的步调持续进行,新进的族群融入了原有群体,而非将其征服。根据第二种理论,胡图族和图西族之后出现的区别就属于等级而非种族性的差别。[2] 氏族(当地人称“ubwoko”)是这片土地上最早形成的社会组织形式。大湖地区存在多个氏族,其中在如今卢旺达境内生活的就有约20个。氏族并不仅限于家谱谱系或地域区分,其中大部分都包括有胡图族、图西族和特瓦族人。氏族从15世纪开始聚结成王国,到1700年时,如今的卢旺达境内一共有8个王国。其中由图西族“Nyiginya”氏族统治的卢旺达王国从18世纪中期开始逐渐壮大,到19世纪时已在国王基加利四世的统治下达到巅峰。基加利四世征服了多个小国,将自己的王国向西面和北面延伸,还发起了多项行政改革,例如在名为“ubuhake”的社会秩序下,图西族可以放弃黄牛来获得特权地位,换取经济和个人服务,还有一种名为“uburetwa”的徭役制度,强迫胡图族为图西族酋长工作。基加利四世的改革导致胡图族和图西族之间的裂缝不断加大。特瓦族的生活则相对来说比组建王国前要好,一些人成为宫廷中的舞者,但其人数则在不断下降。[1]

1884年,柏林西非会议将这片领地作为德属东非的一部分划归德意志帝国,标志着卢旺达殖民时代的开始。1894年,古斯塔夫·阿道夫·冯·格岑(Gustav Adolf von G?tzen)成为首位对该国进行过大规模探索的欧洲探险家,他从东南方向越过基伍湖并得到国王的接见。德国人接下来没有大幅改变卢旺达王国的社会结构,而是通过支持国王并把权力下放给各地方酋长来产生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比利时获得了卢旺达和布隆迪地区的控制权,开始对这里实行更加直接的殖民统治。在比利时的统治下,权力结构有所简化并且更加集中,还新增了涉及教育、卫生、公共建设和农业监查之类的大型项目,其中包括引入新的农作物和改良的农业技术,以求尽量减少出现饥荒的可能性。德国和比利时的殖民统治都令图西族的霸权有所增强,将图西族和胡图族视为不同的种族。1935年,比利时引入了新的身份证制度,其上会标明证主是图西族、胡图族、特瓦族或是入籍人士。以前那些特别富裕的胡图族人都还是有着在名誉上成为图西族的可能性,但新的身份证制度则让不同阶层之间不可能再存在任何的变动。[1]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比利时继续治理成为联合国托管领土的卢旺达,负责监督其独立进程。主张早日独立的图西族和胡图族解放运动之间的紧张局势不断升级,最终在1959年的卢旺达革命中达到高潮:胡图族激进分子开始屠杀图西族,迫使超过10万图西族人向周边国家寻求避难。1961年,改站在胡图族一方的比利时人在卢旺达举行了一次全民公投,公投结果废除了君主制。1962年,卢旺达与布隆迪分离并获得独立。随之而来的则是暴力的循环,流亡邻国的图西族向国内发起进攻,胡图族则以对国内图西族展开大规模屠杀和镇压加以报复。1973年,朱韦纳尔·哈比亚利马纳通过军事政变上台。亲胡图族的歧视仍在继续,但国家经济状况已有所改善,针对图西族的暴力活动也相应减少。特瓦族仍然是该国的边缘化群体,到1990年时,他们几乎已完全被政府从树林中驱逐出去,许多人都沦为乞丐。同时,卢旺达的人口已从1934年的160万增加到1989年的710万,导致人们开始争夺土地。[1] 1990年,大部分成员是图西族难民的反叛组织卢旺达爱国阵线从该国北部入侵,引发了卢旺达内战,任何一方都无法在战争中取得决定性的优势,但到了1992年,哈比亚利马纳的权威已遭削弱,大规模的示威活动迫使他和国内反对派结盟,并于1993年和卢旺达爱国阵线签订了《阿鲁沙协定》。1994年4月6日,朱韦纳尔·哈比亚利马纳和西普里安·恩塔里亚米拉乘坐的专机在基加利机场附近被导弹击落,两人当场死亡,内战双方也随即重燃战火。这起击落事件也成为几个小时后爆发的卢旺达大屠杀的导火索,在短短的约100天时间里,临时政府通过周密计划,杀害了50至100万图西族人和政治上较为温和的胡图族人,此外还有许多不是直接目标的特瓦族人被杀。图西族领导的卢旺达爱国阵线重新启动了攻势,有条不紊地夺取国家的控制权,到7月中旬时已控制全国。国际社会对这场种族灭绝的反应有限,联合国维和部队已是不堪重负,各个大国又不愿施以援手。等到卢旺达爱国阵线占领全国时,已有约200万胡图族人因担心受到报复而逃往邻国,其中又以扎伊尔最多。此外,由卢旺达爱国阵线领导的军队还是第一和第二次刚果战争中的主要交战方之一。之后,卢旺达开始进入一段和解和公正时期,卢旺达问题国际刑事法庭和名为“Gacaca”的传统乡村法院系统相继建立。进入21世纪后,卢旺达的经济、游客人数以及人类发展指数都得到迅猛增长,贫困率从2006年的57%下降到2011年的45%,儿童死亡率也从2000年每1000名活产儿对应183名婴儿死亡降低到2011年的每1000人对应54人。[1]

1.3卢旺达政党政治发展概况

1991年实行多党制,当时有17个政党,1994年后仅剩8个。1994年下半年,除爱阵外的其它各党基本停止活动。1998年5月,卢政府同意部分开放党禁,要求各党修正在大屠杀

期间所犯错误,改革党的领导机构。2003年6月23日,卢国民议会通过政党法,强调团结与平等的原则,反对民族、地区、宗教分裂。规定成立政党须有全国120名创始成员的签名,法官、检察官、军人、警察及治安人员不得加入政党。目前,重新登记获政府承认的合法政党共有7个。

(1)卢旺达爱国阵线(Rwandan Patriotic Front):执政党,其前身是八十年代在乌干达成立的卢旺达全国统一联盟,1987年12月改为现名。党员约60万人。1994年成为执政党。2002年12月,爱阵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制订了未来行动计划。选举弗朗索瓦·恩加兰贝(Fran?ois NGARAMBE)为爱阵总书记。2005年12月,爱阵召开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重点讨论了未来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国家行政制度改革、促进民主与发展等问题。会议重新选举了党的领导机构,卡加梅和恩加兰贝分别再次当选党主席和总书记。该党在议会中占36席。

(2)社会民主党(Democratic Socialist Party):参政党。1991年7月1日成立,南方知识分子居多。主席文森特·比鲁塔。该党在议会中占7席。

(3)自由党(Liberal Party):参政党。1991年7月14日成立,以图西人为主。2003年6月8日,该党召开会议选举了新的执行委员会,普罗斯珀·希吉罗任主席。该党在议会中占5席。

(4)中间民主党(Centrist Democratic Party):1991年6月30日成立。原名基督教民主党,为同1994年大屠杀期间宗教所犯错误划清界限,淡化宗教色彩,1998年改为此名。2003年2月选举产生新的执行委员会,阿尔弗雷德·穆克扎姆富拉当选执委会主席,德罗塞拉·穆戈雷韦尔(女,Drocella MUGOREWERA)任总书记。该党在议会中有1个席位。

此外,还有理想民主党(Democratic Ideal Party)、卢旺达社会党(Rwandan Socialist Party)、卢旺达人民民主同盟(Democratic Popular Union of Rwanda)、进步和谐党(Progress and Concord Party)等4个政党[2]。

卢旺达本届政府于2010年8月成立,2011年10月、2013年2月、5月部分改组,主要成员有:总理皮埃尔·达米安·哈布姆兰伊(Pierre Damien HABUMUREMYI);自然资源(土地、森林、环境与矿业)部长斯坦尼斯拉斯·卡曼齐(Stanislas KAMANZI);自然资源部负责矿业的国务部长埃沃德·伊梅纳(Evode Imena);农业与动物资源部长阿涅丝·卡利巴塔(Agnes KALIBATA,女);教育部长樊尚·比鲁塔(Vincent BIRUTA);教育部负责中、小学教育的国务部长:马蒂亚斯·哈雷巴蒙古(Mathias HAREBAMUNGU);教育部负责职业技术

教育和培训的国务部长阿尔贝·恩森吉尤姆瓦(Albert NSENGIYUMVA)、卫生部长阿涅丝·比纳瓜霍(Agnes BINAGWAHO,女);卫生部负责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保健的国务部长阿妮塔·阿西姆韦(Anita ASIIMWE,女);国防部长雅姆·卡巴雷贝(James KABAREBE);司法部长约翰斯顿·布星耶(Johnston BUSINGYE);外交合作部长路易丝·穆希基瓦博(Louise MUSHIKIWABO,女);外交与合作部国务部长欧仁-里夏尔·加萨纳(Eugène-Richard GASANA);总理府妇女和家庭事务部长奥达·加辛齐格瓦(Oda Gasinzigwa,女);基础设施部长西拉斯·卢瓦卡班巴(Silas Lwakabamba);基础设施部负责能源和水的国务部长埃玛·弗朗索瓦丝·伊苏姆宾加博(Emma Francoise ISUMBINGABO);基础设施部负责交通运输的国务部长亚历克西·恩扎哈布瓦尼马纳(Alexis NZAHABWANIMANA);国内安全部长谢赫穆萨·法齐尔·哈雷利马纳(Sheikh Moussa Fazil HARELIMANA);东共体事务部长莫妮克·穆卡鲁利扎(Monique MUKARULIZA,女);难民与赈灾事务部长塞拉菲娜·穆坎塔巴娜(Seraphine MUKANTABANA,女);内阁事务部长斯代拉·福特·穆加博(Stella Ford Mugabo);地方政府部长雅姆·穆索尼(James MUSONI);地方政府部负责社会事物的国务部长:阿尔韦拉·穆卡巴兰巴(Alvera MUKABARAMBA);公职和劳动部长安纳斯塔斯·穆雷凯齐(Anastase MUREKEZI);贸易与工业部长弗朗索瓦·卡宁巴(Francois KANIMBA);体育和文化部长普罗泰·米塔利(Protais Mitali);青年和信息产业部长让·菲尔贝·恩森吉马纳(Jean Philbert NSENGIMANA);总统府部长韦南佳·图吉雷耶祖(Venantia TUGIREYEZU,女)[3]。

总统保罗·卡加梅。图西族。1957年10月23日生于吉塔拉马省卡蒙伊(今南方省)。1959年11月随父母流亡乌干达。1980年参加现乌干达总统穆塞维尼领导的乌反政府武装。1987年在乌参加卢旺达“爱国阵线”,1990年10月任爱阵军事领导人。1994年7月爱阵执政后,卡出任卢副总统兼国防部长。1998年2月当选爱阵主席。2000年4月在议会和内阁联席会议上被推举为总统。2003年8月正式当选总统。2010年8月胜选连任。

总理皮埃尔·达米安·哈布姆兰伊。出生于1961年2月21日,毕业于巴黎第二大学教育学专业。2005年至2008年担任卢旺达国家选举委员会主任。2008年至2011年,哈布姆兰伊担任东非共同体立法机构——东非立法大会议员,2011年5月被总统保罗·卡加梅任命为教育部长。2011年10月7日,卢旺达总统卡加梅任命时任教育部长皮埃尔·达米安·哈布姆兰伊为总理。

二、执政党的主要理念与作风

1994年卢新政权成立后,宣布实行5年过渡期,实行爱阵主导、多党参政和禁止党派活动的政治管理模式。卢政府奉行民族和解和团结政策,接待并安置回国难民,审判1994年大屠杀罪犯,政局逐渐稳定。1999年6月,卢政党论坛讨论决定延长过渡期4年。2000年4月,爱阵领导人保罗·卡加梅在议会和内阁联席会议上被推举为总统。

保罗·卡加梅对内积极开展良政建设,集中精力抓国家重建和恢复经济,同时大力倡导民族和解,召开“第一届全国团结与和解大会”,对外逐步调整与西方国家关系,努力争取外援,执政地位逐步巩固。2003年5月,卢全民公决通过新宪法。8月25日,卢举行1994年以来首次多党总统大选,卡加梅正式当选总统,任期7年。9月举行议会参众两院选举,爱阵及其联盟获半数议席。10月份组成多党联合政府,独立人士贝尔纳·马库扎(Bernard Makuza)出任总理。卢平稳结束过渡期。2008年9月,卢举行议会选举,爱阵及其竞选联盟以78.7%的高票获胜。近年来,卢政府积极开展良政建设,促进经济发展,缓和社会矛盾,卢政局保持稳定。2010年8月,卢举行总统大选,卡加梅以93%的得票率蝉联。

卢旺达议会实行两院制,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众议院由80名议员组成,任期5年,本届众议院于2008年9月选举产生,80个席位中卢旺达爱国阵线及其联盟共获42个席位,社会民主党和自由党分别获得7个和4个席位,妇女、青年和残疾人代表占其余27席,现任众议长罗丝·穆甘塔巴娜(Rose MUKANTABANA,女)。参议院由26名参议员组成,其中12名由各省选出,2名由高校院士团选出,8名由总统提名,4名由政党论坛协商提名,任期8年。本届参议院于2008年9月选举产生,现任参议长让·达马瑟纳· 恩塔武库利亚约(Jean Damascene Ntawukuriryayo)。

司法由最高司法会议、最高法院(包括法院法庭局、终审法院、行政法院、宪法法院、审计法院)、上诉法院、初审法院、县法院组成。最高司法会议由最高法院正副院长及2名法官、各上诉法院1名法官、各上诉法院辖区内的初审法院和县法院法官各1名组成,负责除最高法院正副院长外所有法官的任免、升迁等事宜。初审法院以上各级法院均设检察院,

分为初审法院共和国检察院、上诉法院总检查院和终审法院总检查院三级。1994年内战使卢司法体系遭受严重破坏,直至1996年4月2日最高司法会议成立,司法系统全面恢复,法官由政府任命,但名义上独立。为加速审判1994年大屠杀在押犯(已关12.5万人),卢于2002年6月启动“民间传统法庭”。2012年6月,卡加梅宣布法庭使命结束。该法庭10年间共审理大屠杀案件近200万起。最高法院院长查尔斯·卡利瓦博(Charles Kaliwabo),总检察长里夏尔·穆尤穆扎(Richard Muhumuza)[2]。

卢旺达爱国阵线(Rwandan Patriotic Front)作为执政党,在外交国策上奉行和平、中立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重视发展同世界和非洲大国的关系。强调外交的务实性,将争取外援和谋求本国安全作为外交的主要任务。积级参与地区事务,寻求在次地区发挥作用。2009年,加入英联邦。卢旺达积极参加联合国-非盟在苏丹达尔富尔地区的维和行动,目前在达区有3300名维和士兵。2012年10月,卢当选联合国安理会2013-2014年非常任理事国。

2、1卢旺达执政党执政期间同各国关系发展

2、1、1同中国的关系

中国与卢旺达于1971年11月12日建交,此后两国友好合作关系发展顺利。近年来中方访卢的主要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吴官正(2006年8月)、外交部长杨洁篪(2009年1月)、全国政协副主席李兆焯(2011年2月)、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2012年1月)等。

1972年两国政府签订贸易协定,规定双方贸易以现汇支付。1983年5月,中、卢两国签订关于成立经济技术贸易合作混合委员会协定,并于1985年10月、1988年5月、1991年7月、2000年5月、2006年8月和2009年7月分别在基加利和北京举行了6次混委会会议。

1982年2月,中卢两国政府签订关于中国向卢旺达派遣医疗队的议定书。迄今,中国共派出15批医疗队165人次,现有16名医疗队员在卢。

截至2012年底,中国援助卢旺达的项目主要有:水稻种植、糖厂、基加利-鲁苏莫公路、鲁奔迪和卢瓦玛加纳稻区开发、水泥厂、体育场、外交部办公楼、2所农村小学校、农技示范中心、基加利综合医院等。2012年双边贸易额1.61亿美元,同比增长11.4%,其中中方出口9000万美元,同比增长34.8%,进口7100万美元,同比增长-8.5%。中方主要出口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等,进口钽铌矿砂和钨矿砂等。

中卢文化交流密切,两国文艺团组互访频繁。中国成都木偶剧团、福建艺术团、天津艺术团曾赴卢访演。卢国家歌舞团、国家艺术团等先后来华演出。2010年,卢体育和文化部长约瑟夫·哈比纳扎访华,与中方签署《中国和卢旺达政府文化合作协定2010至2012年执行计划》。

从1976年起,中国每年向卢提供高校奖学金名额,包括理工、农学、水利、建筑、化工、纺织等十几个专业。截至2011年底我共接收393名奖学金生,2011年在华奖学金生130人。2005年11月,卢教育、科学、技术及科研部负责高等教育的国务秘书穆贾瓦马里亚·让娜·达尔克女士来华与中方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卢旺达教育、科学、技术及科研部合作

协议》等文件。2007年3月,双方就在卢共建孔子学院签署协议。2009年6月,中国在卢孔子学院举行揭牌仪式。

2、1、2同比利时关系

卢曾为比殖民地,两国建有经贸混委会,在卫生、教育、农业、基建、旅游、人员培训等领域合作密切。卢内战结束后,比很快恢复援助,并替卢偿还对世界银行的部分欠债。比从2007年起将对卢援助提高至每年3500万欧元。卡加梅总统先后于2004年、2006年和2010年多次访比。2010年1月,比外交大臣瓦纳克尔访卢。2010年9月,比发展合作部长访卢。2011年2月,比对外贸易部长访卢。2012年8月,比副首相兼外交大臣雷德尔斯访卢。2013年,比企业与发展部长访卢。根据比、卢两国2011年签署的《合作项目框架协议》,比将在2011年至2014年向卢提供1.6亿美元援助[2]。

2、1、3同德国关系

德国是卢历史上第一个宗主国。卢独立后同联邦德国一直保持密切关系。从1962年起,德开始援助卢旺达。两国混委会轮流在两国首都举行。1993年前,德共向卢提供5.89亿美元的援助。2008年2月,德国总统克勒访卢。卡加梅总统分别于2002年、2008年和2009年三次访德。2013年,德国经济合作和发展部长访卢,德政府还率先恢复了价值1750亿卢郎(约2.7亿美元)的对卢援助[2]。

2、1、4同英国的关系

2009年11月,卢正式加入英联邦,成为其第54个成员国。卡加梅总统先后于2009年、2010年和2011年多次访英。2010年12月、2013年6月,英负责国际发展的国务大臣两次访卢。2011年10月,卡加梅总统赴澳大利亚出席英联邦第21届政府首脑会议。2013年5月,卡加梅总统赴英国出席第五届“牛津大学非洲工商大会”。2003至2013年,英对卢援助累计达3.8亿英镑[2]。

2、1、5同非洲关系

1999年卢正式加入东部和南部非洲共同市场(科迈萨)。2000年11月,卢签署非洲联盟章程。

卢与乌干达保持特殊盟友关系,两国曾联手介入刚果(金)冲突。因两国军队在刚东部数次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卢乌关系一度恶化。后两国总统多次会晤,卢乌矛盾逐渐缓解。2011年7月,穆塞维尼总统访卢。12月,卡加梅总统访乌。2012年1月和6月,卡加梅总统两次访乌。

与刚果(金)关系复杂。1998年8月,卢支持刚果(金)反政府武装发动叛乱并直接出兵,占据刚东部大片领土,与刚政府关系破裂。2002年7月,两国签署和平协议,卢从刚全部撤军。此后,两国总统多次会晤,政府部长实现互访,两国并展开联合军事行动,共同打击刚东部地区非法武装。2009年卢刚恢复外交关系。2010年6月,卡加梅总统赴刚果(金)参加刚独立50周年活动。2011年12月,卢总理赴刚出席卡比拉总统就职仪式。2012年4月,刚东部地区安全局势升温以来,刚卢双方多次举行高级别会谈,并召开副总理级别的大混委会,5月,刚外长两次访卢,6月卢外长访刚。11月,刚果(金)、卢、乌三国总统在乌干达首都坎帕拉举行会晤。

卢同南非保持良好关系。双方建有经贸混委会,在能源、畜牧业、电信等领域合作密切。2006年10月,卡加梅访问南非。2007年5月,卢参议长比鲁塔访南非。

卢与布隆迪关系良好,两国互访不断。2007年3月,布总统恩库伦齐扎对卢进行工作访问。2008年2月,布参议长鲁菲基里访卢。2008年8月和2011年1月,卡加梅总统两次访布。2012年7月,卢总理哈布姆兰伊出席布独立50周年庆典活动[2]。

2、2卢旺达经济实力恢复

卢旺达作为系联合国公布的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经济以农牧业为主,粮食不能自给。1994年的内战和大屠杀使卢经济崩溃。爱阵上台后,采取了发行新货币、实行汇率自由浮动、改革税收制度、私有化等一系列恢复经济的措施,经济逐步恢复。近年来,卢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大力开发信息产业,努力缓解能源短缺困难,经济保持较快速度增长。2001-2011年,卢经济年均增长率达8.2%。

进入21世纪后,卢旺达政府开始优先为供水需要提供资金,大幅增加了其在国家预算中所占比重。这些拨款加上一些捐款,令该国的饮用水品质得到大幅改善。2005年时,全国55%的人口可以获得清洁的水源,到了2008年则已提高到73%。该国的供水基础设施分城市和农村两种类别,其中城市大多采用私人连接,农村则以竖管为主。没有这些设施的地区则会使用手动水泵和有人管理的泉水。虽然有许多地区的年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但可用于收集雨水的设施很少。卫生设施仍旧匮乏,联合国估计截至2006年时,仍然只有34%的城市居民和20%的农村居民能够使用得到改善的卫生设施。政府政策中用于改善卫生设施的也相当有限,只能关注城市地区。无论是生活在城市还是农村的大部分人口使用的都是卫生条件很差的公共旱厕[1]。

21世纪前,卢旺达的电力供应几乎完全来自水力发电,建在布雷拉湖和儒洪多湖上的水电站提供全国90%的电力。1990年起,由于降雨量低于平均水平,并且还存在居民引水灌溉等人类活动因素的影响,两湖水位开始下降,到2004年时,水位已降低了50%,导致发电站产能大幅下跌,再加上经济增长带来的需求增长,全国出现了严重的电力短缺,不得不进行大范围的轮流停电。政府在基加利以北安装了柴油发电机来作为紧急措施,到2006年时已经用于提供全国56%的电力,但这样的发电方式成本太高。政府还制定了多项措施来缓解这个问题,例如重新安置居民,向布雷拉湖和儒洪多湖供水,以及为从基伍湖中提取甲烷气体的项目进行投资等,其中最后一个项目的第一阶段预期将把全国发电量提升40%。截至2013年,全国能够用上电的人口仍然只有6%[1]。

1994年的种族灭绝后,卢旺达政府在美国、欧盟及日本等国家和组织的帮助下加大了对国内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交通系统以公路网络为主,通过铺面道路把基加利和全国其他大部分主要城市及城镇连接起来。卢旺达通过公路连通了包括乌干达、坦桑尼亚、布隆迪和肯尼亚在内的多个东非国家,还连接到了刚果东部城市戈马和布卡武,该国最重要的贸易路线就是途经坎帕拉和内罗毕到达蒙巴萨的道路。卢旺达的公共交通以分享出租车为主。主要城市间有快速公路连接,还会向主要道路的沿途大多数村庄提供地方服务。旅客可乘长途汽车前往多个邻近国家的目的地。基加利国际机场是全国唯一的国际机场,提供一条国内航线和多条国际航线服务。截至2011年时,该国还没有铁路,但已进行拨款研究将坦桑尼亚的中央线延长到本国境内的可行性。基伍湖和港口城市之间没有公共用水输送系统,不过有一些私营机构提供有限的相应服务,政府也已发起鼓励提供全方位服务的计划[1]。

三、对卢旺达政党发展的个人思考

卢旺达政治建立以及演变都与种族冲突息息相关,以致于后来造成卢旺达惨案,关于卢旺达惨案我认为,这场惨案背后真正的幕后黑手是西方文明近几百年来的殖民扩张。当欧洲人来到这片大陆,用武器、烈酒和烟草挑起部落间的战争,用奴役和疾病将一些民族几近灭绝。他们是卑鄙而聪明的“冒险家”,他们深谙人心。德国人首先将卢旺达作为殖民地。为了便于统治,他们将来自北方的高挑修长、肤色较浅、长相更接近于欧洲人的图西族定为更加高贵的种族,而让这些占少数的“贵族”去统治自己矮胖黝黑塌鼻子的胡图族同胞。当然,这些受到殖民者“亲睐”的图西族可以获得更多特权。当德国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比利时人接管了它的这片殖民地。德国人制定的身份证制度被更加彻底的贯彻落实。从此胡图族与图西族正是被分为了两个种族。这使得两个民族之间本就存在的矛盾更加激化。

1962年,卢旺达独立,成立了共和国。然而,摆脱了殖民者的卢旺达并没有就此得到和平。西方强行灌输的“民主思想”,使他们迫不及待地建立了三权分立的“宪政”制度,也引进了西方的普选制度,成为一个完全符合西方标准的民主制度国家。然而在民族矛盾激化的历史问题亟待解决的当口,“民主”意味着什么?占全国人口85%的胡图族终于可以展开报复!因为这就是“民主”!而多党制无疑是给已经开始燃烧的房子上又添了一把火。

当非洲国家独立划分国界时,是按照殖民地先后独立自行形成的。因此实际上,图西族和胡图族,并不只在卢旺达存在,周边国家,例如布隆迪、乌干达等国,都有图西族和胡图族。从卢旺达逃亡的图西族难民,像被以色列逐出家园的巴勒斯坦难民一样,居住在周边国家,与周边国家的图西族联合,开始对卢旺达的胡图族人统治发出挑战。这样的“民主制度”持续了十年。直到1973年,一个胡图族的军人专制政府建立才获得了改变。这个军人专制政府以专制的方式,实行了一条民族和解道路。此后15年,卢旺达进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它用专制约束了民主制度对于种族矛盾的激化作用,卢旺达的健康、教育、经济都获得长足的发展。然而问题始终存在。西方的经济发展模式并不适合非洲。到了20世纪80年代,卢旺达已经成为非洲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大片森林消失,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生态环境恶化。西方社会推行的世界经济一体化,同时造成以农业为主的卢旺达经济不能自主,在国际市场的影响下,卢旺达经济遭遇严重危机。

20世纪80年代后期,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利用世界银行大肆盘剥发展中国家的已有经济成果,无数发展中国家,在世界银行的恶意掠夺之下,债台高筑,国家面临破产,不得不出卖本国资源。而卢旺达没有多少资源,面对西方世界的经济盘剥,国家经济一蹶不振,不得不继续求助心怀歹意的世界银行。在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里,发展中国家就如同待宰的羔羊,他们没有适应自身国家发展的经济模式而一切照搬西方,而他们本身并不具有西方依靠几百年殖民剥削积累的原始财富,面对动荡的国际市场毫无抵抗之力。卢旺达当时面临的就是这样的情况。

面对卢旺达提出的经济援助要求,世界银行开出了条件。它要求卢旺达放弃军人专制,实行民主。1992年,卢旺达恢复民主。民主再次给这个国家带来灾难。卢旺达的经济并不发达,本国的广播电台由德国资助建立,本国的电视台由法国资助建立。这两个现代化的宣传广播工具,覆盖了卢旺达绝大部分国土。卢旺达实行民主政治后,广播与电视成为占人口绝大多数的胡图族的宣传工具。民主政治导致卢旺达的广播和电视大肆宣传种族思想,鼓励种

族仇视,激化种族矛盾。曾经有人建议,应该制止卢旺达广播和电视的这种宣传,但是,西方国家和卢旺达都说,这是言论自由。

当国家经济遭遇危机,大肆宣扬种族主义,煽动民族仇恨,成为转化矛盾的方法。就像二战中的德国纳粹对待犹太人那样,富有的图西族成为了人民一切痛苦的罪魁祸首。而图西族在邻国的得势,使民族矛盾上升至国家安全问题。1994年4月6日,卢旺达胡图族总统的飞机失事,被两颗飞弹击中,至今没有查明到底是谁干的。总统意外死亡后,军人立即接手政府,他们认为是图西族谋害了总统。4月7日,他们杀害了图西族女总理,种族大屠杀正式登场。

种族主义的背后根本原因是经济发展的的迟缓以及不平衡。利益的诱导致使人们丧失了理性的判断,价值观的毁损致使惨案最终发生。这些都是政治争夺中的牺牲品,而政党由此发展并最终使得图西族成为执政党也是为某一群人的利益而奋斗的结果。

参考文献:

[1] 卢旺达.维基百科 [引用日期2014-05-16] .

[2] 卢旺达国家概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引用日期2014-01-18] .

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必修二(人教版) 6.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教案Word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我国政党制度的含义、地位、内容和优势。 2、能力目标 通过对我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和一旦实行多党制将带来的严重后果的比较,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和鉴别能力,提升对我国政党制度优越性认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使学生拥护这一制度,增强维护、巩固这一制度的责任感、使命感,能够旗帜鲜明地抵制和反对歪曲、破坏这一制度的言论和行为。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缺乏对历史的了解,对现实又体验不足,理解政党制度有难度。加之,他们通过媒体对世界上一些国家的政党制度一知半解,观其现象,进行对比,产生了模糊的认识。这又增加了教学的难度。 重点难点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导入】视频导入 视频导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回顾视频提供的相关信息思考三个问题: 1、有哪些党派和个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2、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讨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这些党派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设计意图:视频导入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对我国的政党制度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最后一个问题并不要求学生一定能够正确地回答出来。如果学生心存疑问,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继续学习。 【讲授】一、我国的民主党派 问题1:有哪些党派和个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回答问题,导入我国民主党派的概况及其性质。 师生活动:学生阅读课本教材,了解我国民主党派的概况及其性质。 一、我国的民主党派 1、概况

我国民主党派包括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和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2、性质 我国的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他们都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在此要提醒学生注意民主党派的组织成员,从中发现民主党派主要是由社会各界精英所组成的,体会到民主党派是个宝贵的“人才库”,为后面学习政党制度的优越性打下知识基础。 【讲授】二、我国的政党制度 问题2:民主党派与中共的关系? 播放视频:《建国大业》片段——协商国歌、 展示图片:人民政协第一次会议召开选举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制定国家的大政方针。 设计意图:通过协商国歌、选举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制定国家的大政方针,说明民主党派与中共十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 师生活动: 通过对视频和图片内容的分析,得出结论: 二、我国的政党制度 1、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内容 (1)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 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点拨:民主党派“参加但不执政,参与但不决定”。不能认为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联合执政或轮流执政的关系,不能认为民主党派是在野党或反对党。 历史回眸: 新中国成立前夕,民主党派纷纷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场: 1948年5月,致公党在宣言中提出:“无疑,我们得承认中共是领导者和召集人。” 1949年1月到达解放区的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55名代表联合发表意见,表示“愿意在中共领导下”,为推进革命,建设新中国而尽力。 1949年3月,民盟中央致函毛泽东表示“愿以至诚接受贵党之领导”。 设计意图:通过建国前夕,各民主党派纷纷表态接受和拥护中共的领导这一历史事件,说明民主党派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 师生活动:分析历史材料,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2)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各民主党派在组织上、思想上是独立的,不能笼统地认为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严密的表述应该为: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在政治上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3)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先设疑: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再点拨: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不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而是互相监督的关系。

政治现代化与政党现代化 文档

3000字如果把1898 年看作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开始,那么,至今已有百年历史。1 0 0 年前,中国部分志士在“变法图强”的意念驱使下,开始了以变革政治体制为主要内容的“戊戌变法”,而这次变法的失败,使中国现代化进程失去了上层资源。从此以后,中国不可避免地开始了在现代化道路上的惶惑旅程。近代中国的政治现代化历程是中国社会剧烈变革的逻辑必然。历史地看,这一过程既具有政治现代化的一般特征,诸如政治结构的变革、政治功能的调适、政治参与的扩大、政治认同的提升、政治文化的世俗化取向、民主化进程的加快等等,同时又体现出了自身的逻辑特殊性。这种特殊性表现为:政治现代化的模式以西方政治文明为参照;政治现代化的目标是以政治现代化带动其他领域的现代化;政治现代化的进程中既有渐进和改良,又有激进和革命。有学者总结说:欧洲民主化遵循的是“自由平等——议会制度”这样一条逻辑,而中国的民主化“则是一开始就从政治制度入手,先提出立宪主张,而后才出现自由平等思想,遵循的是议会制——自由平等这样一条恰好与欧洲相反的逻辑”。今日看来,中国政治现代化的逻辑特殊性,带有强烈的政治浪漫主义色彩。 从世界历史来看,所谓现代化道路其实就是一个制度创新的过程。而制度创新包含三个层面:一是意识形态的创新,二是财产所有权的变易,三是政府改革。一般而论,体制与观念是互动的,但这一关系在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却发生了变异,观念与体制相互剥离。政治革命虽然改帝制为共和,但大都是有共和之名,而无共和之精魄——民主、自由、法治等精神,制度与制度之精神互相排斥,致使宪政变成了镜花水月。共和政制和政党政治被各式各样实质上是专制的政治形式所代替。君权被批判,民权却未见勃兴;人治被批判,法治却并未建立;权威观念不断消解,权利意识却并未增长;全能政治被唾弃,有限政府却少有发展。所有这一切又构成了中国近现代政治现代化转型过程中的结构性冲突。同时,在整个政治制度创新的过程中,从三个组成部分来看,思想革命即意识形态的创新最为复杂,它的不彻底为以后中国社会政治的发展留下了无穷后患。因为思想的高度决定了改革的深度,并关系到解决中国问题的路径取向。也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能否孕育出西方式的政治现代化,或言西方政治文明能否脱离其母体而移植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上,这在中国近现代发展史上被称为发展阶段与发展路向之争。正是这一“古今中西”之争制约着近现代中国政治现代化的转型,同时也构成了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两难境地。但是,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又可以看到,尽管观念和体制不尽统一,毕竟西方各种思潮和政治文明观念的大量涌入使传统的儒家社会政治价值观丧失其统治地位。我们将这一现象权且称为“西化”。西化是中国近现代政治浪漫主义的发端,同时也是中国古老的政治传统走上其沉重的现代化转型道路的开始。明白这一基础点对建设当前政治文明的意义深远,这预示着中国的政治现代化事业将在一个空前复杂的背景下展开。经过百年的努力和艰难的探索实践,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在新的历史时期,需要加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设,并通过政治文明的建设,推动中国的政治现代化和政治发展,为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大发展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和社会条件。 一般意义上的文明就是指人们行为的合理性。而政治文明则应该是人们合理地对待政治生活,或者说在政治生活方面人们生活的合理性。但是如果一个社会中只有少数人的生活具有合理性,远不能构成一种文明。只有社会上多数人的行为都具有合理性时,才能构成一种文明。因而政治文明应该是在社会文化中体现出的、社会上多数人对待政治生活的合理性倾向。而且,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不断发展变化,政治文明的具体表现形式和机制也会呈现出一个不断调适、健全和完善的变化过程,诸如社会主体尤其是政治主体理性化程度的提高,社会组织合法性基础的巩固和扩大,政治规范的进一步完备、严密和具体,便于操作,权威性不断强化;协调社会关系的途径和方法更加科学有效,各种社会关系进一步合理,趋于和谐;社会政治心理不断趋于健康,占主导地位的政治意识不断创新,社会的政治价值取向、规范体系更加科学,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日益加强;政治行为逐步规范化、程序化和制度化,并不断提高效益和质量;政治制度更加健全和完善,经过不断的、适时的调整,与其他社会制度体系的功能不断相适应,更好的实现其所代表的社会成员的根本利益,使政治文明的发展不断适应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适应由相关社会因素变化所产生的客观要求。 以下我们从政治文明的几个主要表现形式来具体阐释。 由于政治领域总是以权威的存在为前提的,因此,政治文明首先就表现为权威产生和运行的合理性。而这种合理性的标准在古代和近现代社会中,在中国和西方社会中是存在巨大差别的。在现代社会,

中国政党与政治作业

1. 请述政党的概念。(教材第一章第一节,视频教学课件第一章第一节) 答:政党是近代以来社会政治主体的核心要素,也是现代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政党的斗争是各阶级政治斗争的最严整、最完全和最明显的表现。 具有以下四个显著特征:1、都有自己的政治纲领;2、都具有明确的政治目标;3、通常是由最有威信、最有影响力、最有经验的领袖集团主持的;4、都具有组织纪律性。 2. 请述政党的分类? (教材第一章第二节,视频教学课件第一章第二节) 答:(1)资本主义政党:又可分为自由主义政党、保守主义政党、法西斯主义政党等。 (2)民主社会主义政党:指欧、美、大洋洲各国信奉民主社会主义的社会党、社会民主党、工党等。 (3)共产主义政党:包括中国、古巴等执政党及其他一些国家未执政的共产党。 (4)民族主义政党:19世纪在欧洲、拉丁美洲出现,以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政治、经济、文化为基础政纲。 3. 请述共产党的转型。(教材第二章第二节,视频教学课件第二章第二节)答:1、作为革命党和作为执政党的共产党之间是有区别的。 1)从政治统治方式来看,作为革命党,共产党主要依靠暴力手段来夺取政权和巩固新生的政权。而作为政权巩固后的执政党,同样的手段对于共产党来说就显得格外重要。 2)从领导体制和领导方式来看,革命党属于高度集权和直接领导为主的政党,执政党则强调适度分权和间接领导。 3)从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来看,无产阶级政党奉行的是民主集中的组织原则,革命党在对敌斗争的严酷条件下,难以实行充分的党内民主,同时为了革命斗争的胜利,必须强调铁的纪律和高度的服从以及必要的保密。而执政党具备了实行党内民主的条件,在坚持党的纪律保障党的意志的集中统一的同时,应该把重点放在发展党内民主上来。 4)从战略策略或或政策方略来看,革命党的战略策略立足于阶级斗争,强调分清革命的依靠力量、同盟力量和革命的对象,并据此制定革命的战略和策略。执政党治国的政策方略则要立足于社会各阶级、阶层和集团的和谐与合作,具有最大程度的包容性。 5)从活动方式来看,执政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并模范地遵守法律。 6)从对党员的要求来看,革命党对党员个人的要求,重点是对党的忠诚和革命的理念信念,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很少。执政党要执政治国,对党员队伍构成和党员素质的要求均不同于革命党。 2、执政党的功能转变 在发展市场经济和走向民主政治的条件下,执政党的功能主要是利益综合,精英录用和输送,执掌政权,政治动员与政治社会化,政治沟通等。 4. 推动中国近代政党萌芽的因素。(教材第三章第二节,视频教学课件第三章第二节) 答:推动中国近代政党萌芽的因素: (1)民主危机刺激下知识分子的觉醒;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作业

2014年作业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第九章 村民自治有前途吗?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答:有,因为村民自治是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广大农村的实践方式,是指村民通过自治组织依法办理与村民利益相关的公共事务和公共事业,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 村民自治的开展和发展对维护农村稳定、促进基层民主,带动其他民主进程具有重要意义:1、维持农村稳定,2、促进基层民主建设,3、启示了中国其他民主进程的开展。 第四章 你是如何理解中国国家主席的权力地位的?其重要性如何体现? 答:中国国家主席的权利是最高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机关。国家主席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行使各项国家元首的权力。 其重要体现为:1、公布法律权2、发布命令3、任免权4、荣典权。 第一章 你对当前中国宪法所规定的公民权利和义务怎么看? 答:中国宪法所规定的公民权利是1、平等权,2、政民民主和自由权,3、宗信仰自由权,4、人身自由权,5、受益权,6、特定公民的权利和自由 中国宪法所规定的公民义务1.维护国家统一和名族团结2.遵纪守法和尊重社会公德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4.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5.依法纳税 第十章 简述政府发展的基本内涵,并以此为理论基点谈谈我国政府改革的成就与发展方向。 答: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方向是国家有计划地、自上而下地推行的旨在调整国家政治关系和政治结构,完善各项政治制定的变革。第一、政治体制改革对结构的调整。第二、政治体制改革上政府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第三、政府发展上政府工作报告本身沿着一定方向运作,国家权力及国家权力机关逐步过渡到和谐化、高效化、职能化和现代化。 国政府改革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政府机构得到精简、高效,政府职能得以转变,政府人事选拨任命和决策逐渐公化、民主化,政府行为益法律化,随着行政审批改革推进,政府权力日益分散到经济与社会领域,公民各种权利逐渐得到了体制认真可和法律保障。 政府发展内涵参见教材第261页,政府改革成就:机构改革与职能转变,行政审批改革,干部人事制度;发展方向:公共预算,大部制改革。也可以有其他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2010届高三政治我国的政党和政治制度测试题

《我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单元测试试卷 说明:本试卷分第1、Ⅱ卷两部分,请将第1卷选择题的答案填入答题栏内,第Ⅱ卷可在各题后直接作答。共100分,答题时间120分钟。 一、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64分。 日本在野党和自由党为了与执政的自民党争夺政权,两党迅速完成了合并。据此回答1-2题。 1、上述材料表明() A、日本是实行两党制的国家 B、日本是实行多党制的国家 C、日本是实行单一制的国家 D、日本是实行联邦制的国家 2、日本的在野党之所以要与执政党争夺政权是因为() A、两党代表的阶级利益根本不同 B、政党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C、掌握国家政权是政党实现本阶级利益的根本途径 D、资产阶级政党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执政党 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讨论研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问题和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据此回答3-4题。 3、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表明() A、中央委员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B、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 C、党的最大优势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D、党的指导思想是保持党的性质的决定因素 4、中共中央讨论研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问题和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表明() A、党对国家和社会生活实行组织领导 B、党对国家和社会生活实行政治领导 C、党对国家和社会生活实行经济领导 D、党对国家和社会生活实行思想领导 党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强调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积极推动公民道德建设。据此回答5-6题。 5、这一纲要的颁布体现了() ①党的性质和领导地位②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③有利于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④有利于促进整个民族素质的不断提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世界政党政治的变化与发展

自1679年世界上第一个政党建立至今,政党政治已有300多年历史。目前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除20多个国家和地区外,均实行政党政治。代表不同社会阶级利益并具有不同意识形态的各类政党空前活跃。一些政党不仅在本国政治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地区乃至国际事务产生着很大影响。冷战结束后,各国政党格局和政党体制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作为国家关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党际关系,已经并且仍在继续发挥一般的政府交往无法代替的独特作用。一、世界政党格局处于大变动之中两极格局解体之初,世界范围内的政党政治格局发生较大变化。在原苏东地区和非洲国家出现多党制浪潮,世界新增大小政党上千个,包括民族主义政党、社会民主主义政党、新自由主义政党、保守主义政党、绿党等。有的国家还出现了极端民族主义或是带有很强宗教色彩的政党。在多党制浪潮的冲击下,发展中国家和原苏东地区转型国家一些曾经长期执政的政党力量和影响受到削弱,有的陷于分裂,有的走向瓦解。总的说来,这些国家的政党格局当时多呈散乱无序状态。各政党力量消长起伏不定,政党之间的关系纷乱迷离,党派斗争显得极为尖锐、复杂和激烈,有时甚至导致剧烈的社会震荡和冲突。一些发达国家长期形成的两党制格局也开始面临第三党和独立力量的挑战。近10年来,经过社会政治斗争的无情洗礼和持续不断的分化组合,原苏东地区和发展中国家的许多政党消失在大浪淘沙般的社会发展进程之中。不少名噪一时的政党领袖,成了历史舞台上匆匆来去的过客。但也有一

些政党逐渐发展壮大,成为本国政治中的重要因素。这些国家的政治格局逐渐稳定,政党政治走向有序化。街头政治转变为议会斗争,议会民主成为政党角逐政权的主要手段。社会的和睦与稳定、国家的经济发展、党的自身建设和争取更多的选民支持成为各政党关注的主要问题。到新世纪初,许多国家已初步形成多样化的政党体制和政党政治新格局。世界政党政治从上世纪90年代初的混乱无序逐步转向相对平稳的渐进发展状态。二、发达国家传统政党面对挑战,求变图存早在冷战结束以前,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结构就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冷战结束后,随着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和经济结构的深刻调整,发达国家的阶级、阶层和利益群体不断分化组合,政党赖以存在的社会基础也随之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各类政党为争取社会中间阶层、壮大自己的社会基础展开了激烈竞争,有些党甚至把代表和体现社会中间阶层的利益作为参加竞选、执掌政权的基本出发点。也有一些传统政党因缺乏时代精神,对社会中间阶层的影响力和感召力较为有限,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明显下降。近年来,西方国家出现许多非政府组织。这些组织一般不提出执政、参政的政治主张,而主要关注诸如人权、环境保护、地方权利、公民权益等具体事务,也有的积极参与反战、反核、反全球化、反集团化等社会运动。虽然形形色色的非政府组织比较松散,但由于活动能力强,社会影响面广,其作用已逐渐渗透到传统上属于政党的活动领域。此外,由于跨国公司、跨国集团、跨国机构对国际和地区性重大事务的影响

通用版2020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作业本:第44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人教版(含答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1.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后,中共中央明确8个民主党派中央分别对口8个中西部省区,重点就贫困人口精准识别、精准脱贫等情况开展民主监督。这项工作表明( ) ①我国各民主党派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联盟 ②中国共产党支持各民主党派履行民主监督职责 ③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积极履行国家管理职能 ④人民政协具有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党的十八大以来,各民主党派中央围绕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等重大问题,组织专家学者深入调研,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报送意见建议496件。这说明( ) ①各民主党派代表全体人民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②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 ③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关系 ④我国各民主党派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联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多党合作要有新气象,思想共识要有新提高,履职尽责要有新作为,参政党要有新面貌,引导广大成员增进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使新时代多党合作展现出勃勃生机。这表明( ) ①政治领导和政治认同是我国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 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 ③政党协商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最有效形式 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参政党提高参政本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针对人民陪审员制度,民革中央建议降低人民陪审员门槛,推行和扩大人民陪审团制度试点,将更贴近人民生活、与人民衣食住行相关的案件交由审判员与人民陪审员组成的合议庭进行审理。民革中央积极建言献策有助于( ) A.强化民主监督,确保审判公正、公开 B.发挥协商民主,促进科学民主决策 C.完善多党合作制度,拓宽民主党派执政渠道 D.赋予人民审判权,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5.近期,某县举行了2018年县委书记与政协委员“面对面”专题协商活动。委员们围绕“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全面推动改革创新工作”为主题开展调研,全面排摸情况,外出学习取经,积极寻求对策'在专题协商活动上踊跃发言,为全面推动改革创新工作献计献策。材料告诉我们( ) ①人民政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政协协商是实现党科学执政的根本保证

2018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3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新人教版

课时作业(三十九)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1.2016年8月16日,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制定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修订《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听取各民主党派代表、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的意见和建议。这表明( ) ①中国共产党有着规范党内生活的政治清醒②协商民主是多党合作的方式和根本活动准则③各民主党派作为执政党的友党参与党内决策④政党协商是民主党派发挥作用的重要途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中共中央就制定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修订《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听取各民主党派等的意见和建议,这既表明中国共产党对加强党建的政治清醒,同时也是民主党派通过政党协商发挥作用的体现;②说法错误,因为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是遵守宪法和法律,故排除;③说法错误,因为民主党派不能参与中国共产党的党内决策,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2.[2017·辽宁省抚顺市省重点高中协作校高三模拟]2016年9月1日,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主席在《求是》杂志撰文指出,民进必须服务大局,为破解改革难题、厚植发展优势献计出力。做诤友讲真话要有责任担当,建关键之言献务实之策要有本领水平。上述主张强调了中国民主促进会( ) ①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②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③应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④应积极履行参政议政的职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我国的民主党派,作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它们都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材料中的中国民主促进会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是民主党派,应积极履行参政议政的职能,选C。①不选,因为人民政协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③不选,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2017·山东省日照市高三期中考试]由民盟中央提交的《关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提案》建议全面取消各级政府面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这表明( ) ①全国政协具有民主协商、参政议政职能②全国政协具有监督管理中央政府的职能③全国政协具有提案权、质询权④全国政协提出议案为国家发展建言献策

(完整版)高一政治我国的政党制度测试题

我国的政党制度(新人教版必修2)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2010年7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强调,今年下半年,要继续增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努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同时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抓好节能减排。材料体现的政治学道理是() ①我们党协助政府,积极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②我们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③我们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④我们党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A.①④B.②③ C.①③D.②④ 解析:党对政府是领导不是协助,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是政府的职能而非党的职能,故①说法错误。材料不能直接体现党的执政方式尤其是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③不选。中央召开会议研究经济工作,体现了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体现了党坚持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②④正确,选D。 答案: D 2.2010年7月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是十七届中央政治局进行的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为全党建设学习型政党作了楷模。从根本上说,建设学习型政党是() A.建设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需要B.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

的必然要求 C.知识经济时代对党员的客观要求 D.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需要 解析:建设学习型政党,才能使党不断适应新的形势,保持先进性,B正确。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主要涉及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A不符合题意。C是原因但非根本原因。建设学习型政党需要坚持和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D不选。 答案: B 3.2010年抗洪抢险有三点令人印象深刻。其中一点就是党和政府领导人均对抗洪抢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以赴抢险救援,把人民群众生命放在第一位。这说明() 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②我国政府包办一切③党和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④我国党政不分,合署办公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①④ 解析:本题考查党和政府的有关知识,考核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我国政府承担着重要的职能,但并不意味着政府包办一切,②表述错误;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政府是我国的行政机关,④表述错误。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选C。 答案: C 4.2010年是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10周年。温家宝在讲话中指出,推进西部大开发,要认真贯彻落实好中央制定的各项政策措

当代西方政党政治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

当代西方政党政治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 【摘要】当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是政党政治,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和通讯手段的迅速发展,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广泛传播,西方社会结构发生了极大改变。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各国政党的危机意识已然觉醒,努力寻找适合本党发展的新模式,导致政党政治出现新的发展趋势,诸如政党意识界限模糊化、政策主张趋中化、运作方式媒体化、政党格局多元化、组织形式区域化、国际化等。 【关键词】西方政党变化发展 西方政党政治是资本主义国家政党进行社会政治活动的合法规则、程序和方式,这些政党通过执掌国家政权或参与政治实施政策纲领,扩大政治影响,实现利益要求。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社会环境的变迁,西方各国政党面临前所未有的新问题、新挑战。只有顺应时代要求和社会发展潮流,及时调整政策倾向,政党才能得以维持生存、扩大发展空间,政党政治也才能实现创新和完善。 一、当代西方政党执政环境面临的新变化 1.社会结构的变化导致政党执政基础发生改变 随着新科技革命的不断深入、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方式业已从制造业占主导的物质型生产转变为服务业占主导的服务与知识型生产,而第三产业和信息产业则逐渐取替第一、二产业成为支柱产业,这种改变势必引起社会结构及阶级关系的变化。如今,传统产业阶级的规模不断缩小,以服务业和知识型生产为社会主体的新中间阶层正在快速成长,社会呈现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形”结构。新中间阶层人数众多,价值取向迥异,政治态度温和,他们的出现必将改变当代西方社会结构,缓和阶级冲突。这种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无疑会对西方传统政党,尤其是以工人阶级为执政基础的左翼政党产生重要影响。 一方面,对政党选民基础的影响:政党是由拥有共同利益、追求共同政治目标的人群组成,可以说,这些人群是政党的“生命线”。当今,西方国家传统产业阶级人数减少,新兴中间阶层人数增加,使得那些以产业阶级为选民基础的传统政党的执政基础面临衰弱危机,其中受影响最为明显的莫过于以传统制造业工人为选民基础的左翼政党,例如,“1966年英国大选中,左翼政党工党得票中的81%来自作为体力劳动者的工人阶级。”可是,传统产业工人不仅人数逐渐减少,内

后政党政治与中国的未来选择

"后政党政治"与中国的未来选择 全球政治的代表性危机 当代政治的“代表性断裂”蕴含着不同以往的、多重的政治危机。首先是政党政治的危机。政党政治成型于19世纪的欧洲,而在中国则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创新。辛亥革命前后的政党政治试图师法欧洲宪政框架下的多党--议会体制,但在国家分裂、帝制复辟和共和危机的背景下,革命党人和许多政治精英追求的主要政治目标发生了变化。形成现代中国独特的政党政治有三个条件:第一,民国建立后,地方分离、武装割据与党人活动相关联,如何形成新的全国性政治,成为民国初期政治思考的一个重要脉络。第二,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西方各政党纷纷加入国家的民族主义动员,成为欧洲战争的政治动力,以至战后欧洲思想界对于传统政治模式的反思达到高潮,中国政党政治的重组就发生在这个对于政党政治的反思氛围之中。第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硝烟中爆发了俄国革命,布尔什维克体制也被一部分革命者视为超越资产阶级政党政治的政治模式。(关于布尔什维克及其政党模式的争论和思考,也几乎在同一时期展开,这里不能赘述)换句话说,占据这一革命世纪政治中心的政党体制恰是政党政治危机和失败的产物。就其与危机中的政党体制的关系而言,这一深受俄国革命影响的新型政党体制具有“超级政党”和“超政党”的双重要素。所谓“超级政党”是指竞争中的国共两党均不以形成议会框架下的竞争型政党政治为宗旨,而以形成霸权性政党(或称领导性政党)体制

为目标。所谓“超政党”是指两者的代表性政治并不同于议会框架下的多党或两党政治。它们更接近于葛兰西所谓能够代表未来的“新君主”。在不同的阶级政治的基础上,以无产阶级、工农联盟、民族解放的统一战线为政治代表性内含的共产党击败了日渐疏离于农民运动及大众政治的、以国家政治为中心的国民党。 无论是西方的多党制还是中国一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政党的代表性都是越来越不清楚。就中国而言,伴随着无产阶级、工农联盟、统一战线等范畴日渐模糊,政党的代表性及其政治也发生了大转变。关于“代表性断裂”——即政治体制与社会形式的脱节——我曾在不同的场合讨论过。在《去政治化的政治、霸权的多重构成与六十年代的消失》中,我集中探讨了去政治化的政治的问题;在《代表性断裂:再问“什么的平等”》中,我解释了平等危机的不同形式及其与代表性危机的关系。在我看来,代表性断裂或上述脱节正是去政治化的后果,其重要的症候是政党国家化。政党国家化是指政党日益服从于国家的逻辑,不但其职能而且其组织形态,逐渐地与国家机器同构,从而丧失了政党作为政治组织和政治运动的特征。我们可以区分出两种有联系却不尽相同的政党国家化的形态:一种形态是前改革时期的政党官僚化,另一种是在市场化过程伴随政府公司化的趋势而产生的政党与资本的联姻。就政党而言,“代表性断裂”集中表现为政党一方面超越先前的阶级范畴,宣称其普遍代表性,另一方面却与大众、尤其是处于底层的大众更加疏远。我们可以找到对于工人和农民的保护

政党与政治稳定

一、政治制度与社会稳定 亨廷顿的著作给我们明确提出了一个关于政治体制与社会稳定之间的相关性的理论解释模型,这个模型的基本要点是: 1·一个社会的政治成熟程度与其政治的制度化水平密切相关。政治制度化是政治组织和程序获取价值观和稳定性的一种进程。可以用适应性、复杂性、自治性和内部协调性来衡量政治制度化的水平;这些理论指标越高,政治制度化水平就越高,反之就越低。 2·政治体系或政体可以根据其政治制度化程度、政治参与程度(亨廷顿对这一概念没有作明确讨论)及其二者比率的高低加以区别。 3·一般而论,政治制度化程度低,而政治参与程度高的社会,政治不稳定;与此相反,若政治制度化水平高,而百姓的政治参与程度低,则政治比较稳定。 二、如何在现代化过程中实现政治稳定呢? 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建立强大的政党是实现政治稳定的关键因素。 亨廷顿认为其关键因素是建立一个政党,尤其是一个强大的政党。一个国家必须在现代化进程的早期就建立政党,才能有效的协调政治参与扩大与政治制度化之间的平衡、维护政治稳定。亨廷顿从两个方面论证了政党对政治稳定的重要性:一是有政党的国家比没有政党的国家要稳定得多。二是一个国家的政党越强大就越稳定。在处于现代化之中的国家,在独立之后发生政变企图统计表明,无政党国家发生政变的机率高达83%,远远高于其它有政党的国家。都有政党的国家之间,有强大政党的国家比那些政党松散的国家更稳定。例如,印度比巴基斯坦要稳定,就是因为印度的国大党比巴基斯坦的穆斯林联盟要强大得多。 政党的作用: 1. 首先,政党具有融合和同化作用。现代化导致了各种新兴社会势力的出现,但同时又缺乏传统社会中融合各种社会势力的政治共同体。如家族、村庄、民族等。因此,急需一个新的政治共同体来揉合这些原生的社会势力,调解他们之间的矛盾。这个政治共同体的建立,应在横向上能将社会群体加以融合,在纵向上能把社会和经济阶级加以同化。 2.其次,政党具有补充制度不足作用,) 任何社会政治制度都会存在不足和漏洞。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并不存在能通过自身调整,而适应现代国家要求的那种传统政治制度。因此,为减少政治动荡的可能性,必须建立政党制度,发挥其补充制度的作用。政党能在政治生活中起组织和动员作用,并疏导动员起来的社会力量,使其通过正常政治手段参与政治,补充政治体制本身的不足。 3. 再次,政党具有弥合作用。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在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方面存在一定差距。一般来说,城市是反对派比较集中的地方,他们反对现有的政治制度,而农村是相对保守的地方,政府的稳定主要依靠农村的支持。城市的精英分子为了掌握政权,会将自己的一些现代化口号加以改造,便于农村群众接受上层人物的政治目标。同时他们也多少接受农村群众的一些传统价值准则,以换取对方的支持。政党恰如其分的体现了两个群体之间的关系。因此,政党和政党体制就是弥合城乡差距的制度化手段。 三、政党的力量的体现 1.其组织的群众的支持的大小。政党的力量反映出支持的规模和组织的水平,凡是取得真正或推定的高水平的政治稳定的进行现代化的国家,都至少拥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党。例如印度国大党。

人教版高三政治第三课 我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 综合练习

第三课我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综合练习 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在于() A.坚持与时俱进 B.坚持党的先进性 C.坚持执政为民D.提高党执政能力 2.判断一个政党的性质,主要看() A.其组织成员的阶级成分B.是否以掌握国家政权为目标 C.政党的纲领和实际行动D.组织纪律是否严密 3.右侧漫画直接说明服务处工作人员没有() A.认识到群众的事情无小事 B.把对人民负责落实到实处 C.建立各种设施为社会公众服务 D.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4.国务院最近发出通知,定于2020年5月1 日前后表彰三千名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 其中,私企老板首次参加全国劳动模范的 评比。私企老板和其他国有企业的经理一 样可以参加全国劳动模范的评比,这体现了 ①尊重劳动,尊重人才②对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视③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 A.①④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5.中国共产党决定在全党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因为()

A.共产党员先进性是保持党的性质的决定性因素 B.理想信念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 C.党员队伍和党组织状况关系党的执政能力 D.党员思想状况决定现代化成败 2020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王祥林提出:利用全国农村邮政支局、所,开展农资产品配送服务。他的建议受到国务院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随后,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立即组织专人对邮政系统开展配送农业生产资料、服务“三农”问题的调研,最后将“鼓励邮政系统开展直接为农民生产服务的连锁配送业务”写入2020年中央l号文件中的第五部分第十四款。回答6~7题。 6.为了这份建议,王祥林付出了近20年的心血。他到全国20多个省市区的广大农村进行考察。王祥林三届连任全国政协委员,他先后围绕“三农”问题提出了几十个提案和建议。这体现了政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_______作用。①对国家大政方针的政治协商②对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的民主监督③为党和政府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④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建言献策() A.①②B.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国务院领导重视王祥林委员的提案,在组织专人调研以后,将其提案内容写进中央l号文件。这个事例说明我国() A.国务院要接受人大和政协领导 B.没有政协参与就没有科学的决策 C.不断坚持和健全多党合作制度 D.不断推进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8.中共中央决定,从2020年1月开始,用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是①由党的性质和地位决定的②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的具体体现③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一项重要举措④党的作风建设的根本目标() A.①B.①②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9.保持中国共产党性质的决定因素是()

民初政党政治与民主

民初政党政治与民主思想 尚红娟 (复旦大学人文学院,上海200433) [摘要] 民国初年,政党政治以失败而告终,但对近代民主思想的发展却产生了很大影响:伴随政党政治的展开,民主思潮随之勃兴、高涨;民主思想趋向于本土化、民族化;近代民主的追求也在冲突中得以反思、融合,在失败中走向转变。 [关键词] 民国初年;政党政治;民主思想 [中图分类号]K2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 - 3492 (2007) 01 - 0162 - 04 作者简介:尚红娟,复旦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博士生,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 民初政党作为中国最早出现的政党,是照搬西方资产阶级政党的模式而建立的。在其实施运行中存在很多不足,呈现出一种畸形的、病态的发展,如学者所概括:党派林立,党争不休,原则模糊,独立依附,惟利是趋,本性使然,党中见党,派复有派,分和无常,脱党跨党,进出自由,党德败坏,因人而党,主义无别,政见雷同等。[ 1 ]所以,至终,他们也未发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政党,但短暂的政党政治时代却对近代中国的民主化转型产生了极大影响。学者对此已做出了诸多论述, ①笔者试图就民初政党政治对民主思想的影响做以再探讨。 一、中国政党的产生 中国政党是近代国人追求民主的产物。近代中国对民主的追求是在图谋自强、以敌为师的过程中产生的。满清王朝最后五十年进行的三次现代化尝试:自强运动(1860—1894年的洋务运动) 、变法运动( 1895—1898年) 、立宪运动和革命运动( 1900年后) 。既没有保住自身的统治,也没有实现封建专制向君主立宪制的转变。民族危机的加深却使以儒家封建纲常名教为核心的官方意识形态所依据的价值观、思想、规范,逐渐失去其内在魅力和权威。而在西学的热潮中,清朝的仁人志士已开始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价值体系引入中国,并对政党观念进行了广泛的宣传。 早期维新派冯桂芬第一次将中西政治制度做了比较,高度赞扬“君民不隔”的西方民主制度。洋务派郑观应和王韬的著作中公开介绍西方的议会制度,主张进行“君民共主”的政治改革。郭嵩涛、黄遵宪、薛福成、马建忠等封建官僚知识分子作为驻外使节以书信、日记的形式对西方政党及政党制度进行介绍,设计过各种开设议院的方案。甲午战后,大批的政治团体通过报纸、书刊、译著等媒体把政党思想传播开来。伴随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晚清新式教育的兴起,出现了一个反映其政治呼声的新式知识分子阶层。不管是代表着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利益的维新派、立宪派,还是代表资产阶级中下层利益的革命派都把资产阶级民主作为批判封建皇权专制思想的理论武器,把建立各种政治团体、学会或革命组织作为达到本阶级、阶层政治要求的有效工具。为寻求得到西方民主政治学说的支持,各大政治集团借助于报刊等媒介,对资产阶级政党观念做了大肆宣传。革命派以《民报》、《20世纪之支那》等报刊为舆论阵地。宋教仁提出“政党者,其目的在于得政权,以己党之政见,为国家之政策,而实行之”, [ 2 ]体现了政党夺取政权,以党治国的思想。改良派以梁启超、秦力山、唐才常为代表,在《时务报》、《清议报》、《政论》、《新民丛报》上对近代政党政治进行介绍和倡导,突出强调政党在近代民主政治中的作用及地位,宣称“天下者,党派之天下;国家者,党派之国家也”[ 3 ] ,希望通过改良的方式在君主支持下实行政党政治。 如学者所论,“当原有政治体系受到重创而无法恢复功能时,政党是重建合法性的必要条件。在那些传统制度或崩溃或软弱或根本不存在的政体中,政党不仅仅是辅助性组织,而且是合法性和权威性的源泉。”[ 4 ]对处于近代化转型之中的中国社会而言,在迫切需要一个或者以一个主要的思想、政治力量来实现社会的整合时,填补这一政治权威真空的最佳组织——

政党政治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2、政治 政治是在特定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政治就是在社会活动中利用各种手段规范社会的管理。政治是各种团体进行集体决策的一个过程,也是各种团体或个人为了各自的利益所结成的特定关系,尤指对于某一政治实体的统治。这个词一般多用来指政府、政党等治理国家的行为。 3、主权国家 主权国家,指具有固定领土、一定的居民、一定的政权组织形式和主权的政治单位。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的最基本成员。主权概念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法国让·布丹的作品中,对于布丹来说,主权是“属于共和国的绝对的,永久的权力。”主权不在个人,而在国家,因此主权是永久性的。主权是“主权者的独特特征,主权者不能以任何方式屈服于他人的命令,因为只有主权者才能为隶属者制定法律,废除已经制定的法律,以及修改过时的法律。 4、政党政治 通常指一个国家通过政党行使国家政权的形式。广义包括各国政党为实现其政纲和主张而展开的一切政治活动和斗争。主要表现在 3个方面:①政党以各种方式参与政治活动,就国内外重大政治问题发表意见,对国家政治生活施加影响。②政党争取成为执政党,然后通过领导和掌握国家政权来贯彻实现党的政纲和政策,使自己所代表的阶级或阶层、集团的意志变为国家意志。这是政党政治的核心。③政党处理和协调与国家以及与其他政党、社会团体和群众之间的关系 5、议会 议会,又称国会,起源于英国,是从封建性质的等级会议演变而来的,议会是一立法机关,其成员由属该地区的代表组成。这些代表可以是直接或间接选举出来的,也可以是委任的。一般议会除有立法的权力外还有签署外交条约、宣战或批准和谈、选举或推翻政府、批准政府预算等权力。在一些国家里议会还有选举国家元首的权力。但也有一些议会的权力比较少的

中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中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一、对我国政党制度理解: (1)我国政党制度的名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不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党制,也不应叫多党制,它是我国一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2)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这是我国政党制度的根本前提,是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内在要求。 (4)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在政治上,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而不能把民主党派称作是在野党或反对党。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是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在组织上,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各自独立的,不存在谁领导谁的问题;在法律上,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地位是平等的,都要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本活动准则,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5)我国政党制度中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由此,人民政协非国家机关,行使的职能当然也不是国家职能。

二、我国的多党合作制与西方多党制中的多党联合执政的不同点: 在我国的多党合作中,执政的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掌握国家政权,全面负责组织政府,并对国家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提出重大决策;向国家机关推荐重要干部、提出政府人选名单等等,同民主党派协商,再通过法定程序变为国家的法律、政策、决策等。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它们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参加国家政权和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协商,民主党派成员被选举为人大代表,在人大、政府等担当领导职务,直接参加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但他们不是通过名额分配代表民主党派在国家机关工作的,不能把民主党派参政视为执政。在多党制国家中,联合获得选举多数的几个政党都是执政党,各自代表本政党利益,因而,执政的各党,政见不一,政策也难以统一,使内阁更迭频繁。可见,我国的多党合作制与西方多党制中的多党联合执政是根本不同的。 三、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区别于其他国家政党制度的基本特点是: (1)共产党在我国各政党中处于领导地位,各民主党派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既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这种领导主要是靠正确的政治主张和自身的模范行动来实现的。共产党支持民主党派充分发挥各自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