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论政治哲学的基本范畴(一)

论政治哲学的基本范畴(一)

论政治哲学的基本范畴(一)
论政治哲学的基本范畴(一)

论政治哲学的基本范畴(一)

人们的政治行为隐含着一系列的价值取向。如果说政治科学的基本任务,是在客观地描述政治行为过程的基础上揭示行为背后的价值取向;那么,政治哲学就是单刀直入政治价值的领域,对这些行为的价值取向进行规范的解释。在政治哲学的论坛上,出现了自由主义、保守主义、民主主义、制度主义、社群主义等流派,这些流派对权利、正义、公平、程序等政治原则展开了激烈的论争,这些论争的实质是价值之争。

政治行为背后的价值取向,是由价值链条所构成的价值体系。厘清这些价值及其内在关联,是政治哲学的基本任务。有关这些价值的判断及推理,构成了政治哲学的基本范畴体系。在这个范畴体系中,最基本的构成要素是:自由与秩序、民主与权力、分配与公平、程序与合法性。这些范畴的基本内涵以及关联性,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一、自由与秩序(libertyandorder)

在政治哲学的话语体系中,作为人的基本权利的自由,也许应该被置于最高的价值层次。然而罗兰夫人在法国大革命的恐怖统治高潮时说过这样一句话:“自由,有多少罪名假汝名进行!”罗兰女士关于追求自由有危险的观点为很多人所赞同,但是对自由本质及其价值的认识却不能获得大家一致的赞同。1]实际上,人们对政治价值及其排序(priority)的认同往往是相互冲突的,从语义逻辑的角度解构和调适这些冲突,应该说是政治哲学的重要任务。

现实政治冲突的认识论原因,就是人们对政治价值及其排序的各持一端,沟通不了,妥协不成。就政治价值本身而言,它们不应该是断裂的,而是内在和谐的整体。自由就是这个整体的起点和归属。这个观点符合马克思的基本主张。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认为,劳动是人的社会类本质,而劳动的本质就是自由,因此自由是人的社会类本质。既然自由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特性,那么自由就是人类行为(如劳动)的出发点。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的旧社会,就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2]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充分肯定了自由的价值特别是重视实现每个人的政治自由,这就是从资本对人的压迫中解放出来。当然,马克思主义把自由的实现寄望于那消灭了阶级剥削和压迫的共产主义社会。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就是从不自由走向自由,也就是说,自由的社会是人类发展的归属。就政治历史来看,人类社会对自由孜孜不倦的追求,归根到底是出于对专制权力(absolutegovernment)进行防范和约束的要求。无论如何,自由提供了社会大众及边缘群体诉求权利、抵制强暴的正当理由。因而自由往往成为社会弱势群体的权利话语。然而,自由又是与一定社会秩序相联系的权利运动,这样的权利运动,要么是暴力革命,要么是点滴改良。因此,自由又可以成为社会精英的政治动员口号。

自由的理念不是横空出世而来的,而是历史经验发酵的产物。然而,人类所记载的历史比比皆是对专制暴政的控诉,个人的历史经历也往往是对专制权力的痛苦回忆。因此,那些呼喊自由的人们,他们的一个潜意识就是如何从根本上防止悲怆历史的重演。人们诉求自由权利的政治行动,既是现实权利的诉求,也是对一种良好社会的寄托。因此,自由概念的争议性质,不仅在于解释者的社会背景及其个体经验的差异,还在于人们对历史的解释以及未来的憧憬都大相庭径。

自由是在一定社会秩序中个人权利的张扬。自由与秩序不可分割,因为自由获得意义的参照物不是别的,正是秩序。反过来说,秩序得以存在的理由,在本质上就是为了保障作为人权的自由。因此,脱离了秩序,自由不能张扬。因为任何一个负载自由价值的个体,只能在社会交换中生存,而社会交换得以进行的前提是保有一定的社会秩序。自由主义者哈耶克也认为,只有有了秩序,也就是说,只有当个人的活动彼此协调一致时,社会生活才有可能。而秩序可区分出建构的自发形成的两大类。3]同样的道理,脱离了自由,秩序不能持续。否则,任何社会秩序必然失去存在的理由而崩溃。因此,自由与秩序具有偶性关系,构成政治哲学的一对范畴。

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之争,并不是自由与秩序本身的价值之争。自由主义不否定秩序的价值,保守主义也不否定自由的价值。两个主义之争的实质,是自由多一点还是秩序多一点的问题,或者说是自由优先还是秩序优先的问题。了解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的基本立场,对理解自由与秩序的偶性关系是必要的。自由主义一般从个人主义出发,强调尊重个人的价值与权利,坚持社会秩序奠定在维护个人权利的基础之上,认为表现为权威、法律和制度的秩序是所有自由的个人参与缔造的产物。这就是说,自由是秩序的前提,不尊重、不维护个人自由的秩序,就没有继续的正当理由。斯蒂文·霍尔姆斯(StephenHolmes)在回答“什么是自由主义”时,指出自由主义包含如下核心规范。4]第一,个人的安全,即强调垄断合法暴力权力的国家机构之行为必须受到法律的监督与制约;第二,公正性或者普遍性,即同一法律制度适用于所有的人;第三,个人自由,即个人享有不受集体或国家制约的广泛领域的自由权;第四,民主,即通过选举或公开讨论的方式参与决策的权利。5]霍尔姆斯对自由主义价值观的解说,尽管不会被其他的自由主义流派全部接受,但这个解说反映了政治自由主义者的关注点,这就是担心个人的自由权利遭受垄断的国家权力的侵犯,而国家权力的辩护词往往是“维护秩序”。保守主义的基本特征是对某一社会秩序的尊重或维护的诉求。保守主义同样是历史范畴,脱离特定历史环境就不能理解保守主义。说起保守主义,不得不面对埃德蒙·伯克(EdmundBurke)这个保守主义鼻祖。他要人们相信,那些受自由(解放)所激励的革命,在破坏了旧秩序之后,并不一定能够建立那促进社会繁荣与人类解放的新秩序,因而革命者往往不能兑现革命的承诺。实际上,集结在伯克旗子下的新老保守主义者,不一定都是故步自封、死守传统的顽固分子。他们批判革命,不仅在于他们恐惧革命,还在于他们坚信传统、秩序、制度等具有牢固的历史延续性。正是基于这种信念,他们是改良主义或渐进主义孜孜不倦的倡导者。而且,保守主义对激进运动的怀疑,不仅在于他们怀疑芸芸众生的知性和德性,还在于他们根本就不相信“破旧立新”的神话!保守主义对传统、道德、制度、权威等的辩护,所维护的首先是秩序。然而,一定社会的秩序,总是有利于那些既得利益者集团。他们是些什么人物?他们或者是掌权人物,或者是世袭贵族、或者是社会上流,或者是这些权贵阶级的精神盟友。因此,随着社会分层的结构性变化,保守主义所维护的实质内容必然随之变化,从而衍生出形形色色的保守主义。6]当然,它们各自的特征取决于它所维护的那些阶级、那些阶层以及那些价值。

高二思想政治哲学与生活测试题

高二思想政治哲学与生活测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答卷上。全卷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为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 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30小题,共计60分) 1. 下列关于哲学和生活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生活需要哲学,哲学就在我们身边②哲学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 ③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的更好的艺术④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恩格斯说:“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这说明( ) A.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B.哲学的智慧是人们主观产生的 C.哲学观点都是正确的 D.学习哲学使人聪明 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回答3-4题 3.恩格斯的上述论断指出了() A.一切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 B.唯物主义的正确性和唯心主义的荒谬性 C.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4.之所以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作为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因为它是() A.唯物主义者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 B.唯心主义者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 C.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根本标志 D.所有哲学必然遇到而且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 5.下列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关系正确的是( ) 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B.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C.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决定,不可分割D.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6.爱因斯坦曾经说:“哲学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这表明( ) A.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以哲学为指导 B.哲学是研究整个世界的,具体科学研究某一特殊领域,二者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C.没有哲学观点的具体科学和没有具体科学材料的哲学都不是科学 D.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哲学也以具体科学为基础 7.“正是有了我和我的意识,才有了地球”“没有地球哪有我们的意识呢”这两种观点( )①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讨论②第一种属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③第二种属于辩证唯物主义思想④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④ D、②③ 8.哲学自产生以来即存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 A. 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 B. 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 C. 对思维和存在何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D. 对思维和存在二者有无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有一句名言:“世界是包括一切的整体,它不是由任何人创造的,它的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按规律燃烧着、按规律熄灭着的永恒的活火。” 9.赫拉克利特的观点属于( ) A.机械唯物主义 B.朴素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 唯心主义10.赫拉克利特这一思想被列宁评价为“对辩证唯物主义原则的绝妙说明”。这评价说明,赫拉克利特( ) A.把朴素唯物主义观点与辩证法思想结合在一起 B.把唯物论和认识论科学的统一起来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一、哲学的产生 1. 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 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二、哲学是什么 (一)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哲学≠智慧) 哲学的任务: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二)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1. 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 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不等于哲学 3. 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①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 方面②世界观(看法想法)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做法)体现世界 观③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三)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1. 具体科学的分类 具体科学举例 自然科学知识物理学 社会科学知识经济学 思维科学知识心理学 2. 具体科学和哲学的关系 ①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个性、个别、具体) ②哲学对其进行概括和生活,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共性、一般、抽象)③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不是科学之科学不可取代具 体科学),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易错句:哲学是科学的时间观和方法论(×)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1.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内容 (一)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谁决定谁) ①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②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为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为唯心主义 (二)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①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②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 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 根本分歧: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 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意识决定物质 2. 唯物主义基本形态 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基本形态特点局限性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但没有科学依据,把物质归结为具体本质上是正确地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主义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 史唯物主义律 3. 唯心主义基本形态 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基本形态本原举例 主观唯心主义人的主观精神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

政治哲学的伦理学基础

政治哲学的伦理学基础 摘要:政治哲学与伦理学的关系就是政治与道德的关系,这个问题涉及我们对政治生活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在古代政治哲学中,道德与政治是直接同一的,在近代欧洲政治哲学的发展中,出现了政治与道德相疏离的倾向,而当代政治哲学的复兴则普遍确认政治正义的道德依据。事实上,无论是道德生活,还是政治生活,都具有建立和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的基本功能,因此表现出道德与政治的相互交融性。 关键词:政治哲学;伦理学;政治与道德的关系 在西方学界,政治哲学的复兴是以罗尔斯在20世纪70年代初发表的《正义论》为标志的,而在我国学界,政治哲学研究进入活跃状态已是21世纪的事情,晚于欧美近三十年。因此,在我国,政治哲学仍然属于新兴的研究领域,这自然会带来对政治哲学的学科性质的讨论。在这个讨论中,厘清政治哲学与伦理学的关系尤为重要。因为这个关系不仅涉及政治哲学的学科定位问题,同时也涉到我们对政治生活与道德生活的内在相关性的理解,更涉及我们对政治生活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在笔者看来,政治哲学与伦理学的关系,简单地说,就是政治与道德的关系。从最一般意义上说,“善”是道德生活的核心概念,或者说是伦理学的最高范畴;“正义”是政治生活的核心概念,或者说是政治哲学的最高范畴。但无论是道德生活,还是政治生活,都具有建立和维系社会生活秩序的基本功能,而无论是“善”还是“正义”都代表着一种体现健全人格和健康社会的正面价值,因此对“善”的追求和对“正义”的追求,无论是在伦理学中还是在政治哲学中,都是紧密地交织在一起的,表现出道德与政治的相互交融性。本文试图通过概要地梳理政治哲学与伦理学的关系的历史发展过程来阐释笔者对这个问题的粗浅理解。 一、古代政治哲学:道德与政治的直接同一

对政治哲学的三点认识

对政治哲学的三点认识 摘要:学术界对政治哲学的内涵及学科定位众说纷纭,但还是有一些基本观点是可以确定的:政治哲学的论域正从直接为政治服务的形而上学宏大政治叙事理论转向对社会政治的微观分析,政治哲学是对社会政治的理性分析,政治哲学是对社会政治的道德和价值分析。 关键词:政治哲学;理性;道德;价值;分析 政治哲学历史悠久,但其在中国学术界还是一个新的学术研究领域,任重而道远。政治哲学在知识的景观中占据着特殊的地位,“政治哲学处于一个暧昧的地位上,它一方面要回溯到一种对它的各种前提所作的本体论说明和对它的种种概念的阐释上;另一方面,又要通过增加方法与问题的多样性而回溯到与所有想要研究 人类行动的不同学科的相遇上。”[1]101政治哲学与哲学、政治学、伦理学、法律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学科有着直接的、密切的联系,并且直接受到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影响。它们的共同作用,构成了政治哲学研究的独特理论境域。目前,学术界对政治哲学的内涵及学科定位问题,众说纷纭:有的认为它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有的认为它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有的认为它是政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有的认为它是一个哲学与政治学的交叉学科,有的认为它是伦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有的认为它是一种文化哲学,有的人认为不存在独立的政治哲学学科。笔者认为,这是政治哲学研究中的一个有争议的、在短期内谁也说服不了谁的问题,但在政治哲学的主题研讨下,还是有一些基本的观点可以确定的。 一、政治哲学论域从宏大叙事转向微观分析 中西古代政治哲学都以形而上学的宏大叙事为主要特点,占统治地位的是社会整体主义思想。中国古代政治哲学思想主要围绕着王霸之道这一核心问题而展开,尤以《论语》、《中庸》、《孟子》为典范。中国古代政治哲学从个人“修身”出发,经“齐家”,终达于“治国”这一伦理目的王国。这正如黑格尔所说,中国人的“道德义务的本身就是法律……那乃是一个国家的道德”[2]125;中国哲学从抽象发展到非哲学性(黑格尔的偏见)的具体,就是“道德、治国之术”[2]132。这种社会整体主义思想,经西汉董仲舒的“存理灭欲”、“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封建专制大一统思想而至顶点,一直持续到清代。古希腊罗马时期政治哲学思想主要围绕着城邦整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关系问题而展开,尤以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为典范。作为社会整体主义者的柏拉图,他创作《理想国》这部古代西方正义论的“首要任务乃是铸造出一个幸福国家的模型来,但不是支离破碎地铸造一个为了少数人幸福的国家,而是铸造一个整体的幸福国家”[3]133。现代理性批判主义哲学家波普尔认为,柏拉图的政治哲学,首要的准则是国家利益,只要是推进国家利益的都是善良与公正的,“道德的标尺是国家利益。道德不过是政治的保健术。”[4]209柏拉图正义理论的鲜明特征是方法论上的整体主义与价值观上的国家主义。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重点探讨城邦的政体问题,按照亚里士多德自己的说法,《政治学》的论纲是“理解何种政体是最好的,每种政体在各种政体的优劣排序中的位置,以及它有着何种法律与风俗”[5]318。近代西方政治哲学反对形而上学的、神学的政治国家理论,却构建起了另一种宏大的、形而上学的、资产阶级的“理性千年王国”理论。近代西方政治思想家们或从社会原子论出发,从个人出发来论证个人与国家的统一性,如社会契约论者霍布斯、洛克、卢梭;或从社会整体论出发,从国家整体出发来论证个人与国家的统一性,如孟德斯鸠与黑格尔。正像马克思所总结的那样:“霍布斯、斯宾诺莎、许霍·格老秀斯,直至卢梭、费希特、黑格尔则已经开始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了,他们从理性和经验出发,而不是从神学出发来阐明国家的自然规律……现代哲学持有更加理想和更加深刻的观点,它是根据整体观念来构想国家的。它认为国家是一个庞大的机构,在这里,必须实现法律的、伦理的、政治的自由,同时,个别公民服从国家的法律也就是服从他自己的理性即人类理性的自然规律。”[6]227-228而现代西方政治哲学研究日益转向形而上学的宏大叙事理论与

教师编制—教育理论基础精简版

班级与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的模式: 1.常规管理:通过指定和执行规章制度来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 2.班级平行管理:班主任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个人的直接管理对影响集体。 马卡连柯的“平行影响”的教育思想 3.班级民主管理 4.班级目标管理。 班集体的特征(简答): (一)明确共同目标 (二)一定的组织结构,有力的领导集体 (三)共同的生活准则,健全的规章制度 (四)集体成员之间的相互平等、心理相容的气氛。 (五)宽松的个人发展空间。 班集体的作用: 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与适应能力;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影响力的两个方面:一是班主任的权威、地位、职权,这些构成班主任的职权影响力;二是班主任的个性特征与人格魅力,这些构成班主任的个性影响。 班主任工作的任务: (一)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组织建立良好的班集体。 (二)班主任工作的中心任务是促进班集体全体成员的全面发展。 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与方法: (一)了解和研究学生,包括对班级群体和班级个体的了解和研究。班主任了解学生的方法:1.分析书面材料2.调查法 3.观察法 4.谈话法 (二)有效的组织和培养优秀班集体: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三)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 (四)学习指导、学习活动管理和生活指导、生活管理。 (五)组织课外、校外活动和指导课余活动 (六)建立学生档案 (七)操行评定。 个别教育工作重点是先进生和后进生的教育。

1.教学相长: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彼此间进行情感交流,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与共同发展。 2.尊师重道:指尊敬师长,重视老师的教导。 3.藏息相辅:“藏”,通内脏的“脏”,“息”是指呼吸的气息,人自身的内脏和大气相配合,才能呼吸自如。在这里强调课外活动的重要性,精辟地阐述了正课教学与课外活动之间的辩证关系。 4.豫时孙摩:在学生不良行为发生前就加以防范叫做预防。如果不良行为发生之后再去禁止,积习已深就难以矫正。所以这个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上要有预见性。 豫,就是预防性原则。 时,是及时施教原则。“当其可之谓时”,抓住最佳的时机,及时施教,因势利导,就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否则,“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孙,是循序渐进原则。“不陵节而施之谓孙”,教学必须遵循一定的顺序(“孙”),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水平妥善地安排教学进度。否则,“杂乱而不孙”,不按顺序教学,就会使教学陷于混乱而难以收到效果。 摩,即学习观摩原则。“相观而善之谓摩”,学友间相互观摩,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就能共同进步。否则,“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5.长善救失:意思是说教书的人,要善于发现学子的错误,并加以纠正和指导,重视因材施教,善于因势利导,将缺点转化为优点。 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 体现的是启发性教学原则。 7.有教无类:无分贵族与平民,不分国界与华夷,只要有心向学,都可以入学受教。体现的是教学平等原则。 8.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比喻一个人做了好事,不用张扬,人们就会记住他。只要能做到身教重于言教,为人诚恳,真挚,就会深得人心。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需要教师要做到言传身教,起到好的示范作用。 9.发然后禁,则扦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是:问题已经形成,才来禁止,学生就会抵触。学习时机过了才去学,即使苦学,也难有成就,这体现的是教学要抓住学生学习的关键期。教师杂乱地施教,学生不按顺序学习,会使学生头脑混乱不知所措,这体现的教学要有顺序性。独自学习,没有学习伙伴商量,就会孤陋寡闻,这体现的是学习要会合作学习。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 1、哲学和时代的关系 ①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是因为它正确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②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对社会变革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还体现在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2、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内容 生产力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

4、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 5、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 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自在事物的联系在人类产生以前就存在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具有“人化”的特点,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6、联系、矛盾与发展 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7、矛盾特殊性的三种情形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三是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8、创新的作用 推动了生产了的发展(创新更新了人们的生产工具,促进了生产技术的进步,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开辟了更广阔的劳动对象,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创新促进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第一章 思想政治工作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范畴

第一章思想政治工作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范畴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搞清楚思想政治工作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范畴,为以后的学习研究开个好头。 知识体系: 第一节思想政治工作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含义 一、思想政治工作概念的由来和含义 思想,一是指人们的思想认识,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二是指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观念,主要是指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政治,一是指思想上的政治烙印,即政治认识、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等。二是指思想政治工作为党的政治任务服务,主要是为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服务。 工作,一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化活动,二是指思想政治管理的专业化活动。 二、思想政治工作学的基本含义及其研究领域 思想政治工作学,一是指它是关于人们思想与行为产生、形成、变化规律的学说,二是指它是关于对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学说,三是指它是关于对党员干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学说。 思想政治工作学是研究人们思想和行为活动变化规律以及共产党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规律的科学。 思想政治工作学的研究领域,一是基础理论研究,二是应用理论研究,三是思想政治工作发展史研究,四是思想政治工作文献和领袖人物思想政治工作学说研究,五是思想政治工作专题研究。 第二节思想政治工作学的基本范畴 一、思想政治工作学范畴的含义 范畴是概括和反映客观事物的普遍的本质联系的思维形式,是各种理论体系中的基本概念,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思维工具。 思想政治工作学的基本范畴可分为三类:实体范畴、属性范畴、关系范畴。这里着重研究关系范畴中的物质与意识、思想与行为、政治与经济、主体与客体、个体与群体、认识与实践、教育与管理等七对基本范畴。

教学教育理论基础知识

【教育学部分考试要点一】 一、了解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掌握教育发展的阶段及其特点。 1、教育学的发展历程:萌芽、独立形态、多元化、现代化 2、教育发展的阶段及其特点: 四个阶段:原始形态的教育、古代学校教育、现代学校教育、学习化社会的终身教育。 ⑴原始社会的教育的特点:①教育具有非独立性,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②教育具有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无等级性和无阶级性。③教育具有原始性。 ⑵古代社会教育的特点:阶级性、道统性、等级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 ⑶近代社会教育的特点:教育国家化、初等教育义务化、教育世俗化和法制化。 ⑷现代教育的特点:生产性、公共性、科学性、未来性、革命性、国际性、终身性。 《学记》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教育专专著;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古代西方第一部教学法论著;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现代教育学之父”;1939年凯洛夫《教育学》,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1930年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二、了解影响个体发展的基本因素,掌握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与教育。 1、影响个体发展的基本因素: 主要是受到遗传、环境、教育(学校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 2、个体身心发展规律: ⑴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教育上的要求: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发展。 ⑵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教育工作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内容。 ⑶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教学抓住关键期,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效果。 ⑷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树立信心,相信每一个学生;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发现学生的优势,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信心和自觉。 ⑸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 【教育学部分考试要点二】 五、了解学制的历史沿革,掌握现代学制的类型。 1、教育制度:广义是指国民教育制度;狭义是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学校教育制度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 2、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 旧中国:

高中政治哲学期末考试题附答案

高二期末政治试卷(哲学) 一、单项选择题(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 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C.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哲学派别。其根本区别在于() A.是否承认世界具有可知性B.是否承认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C.是否承认物质决定意识 D.是否承认意识能够直接作用于质 3.任何哲学都是() ①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②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③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④社会变革的先导A. ①③④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4.目前,专业迷信网站越来越多,网上迷信活动日益猖獗,还有些网站利用迷信活动非法敛财,令人担忧。对于迷信思想,我们必须反对,这是因为() A.迷信思想和行为是脱离现实的B.人们的活动受世界观的支配C.世界观就是哲学D.世界观来源于人们的实践活动

5.列宁把唯心主义哲学称作“一朵不结果实的花”,是因为() ①唯心主义不包含任何合理的思想 ②唯心主义扩大意识的作用,使其脱离了物质 ③以唯心主义为指导,不能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 ④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6.“任何一个有机体,在每一个瞬间是它本身,又不是它本身,始终处于不间断的变化之中。“这句话是说明() ①事物的变化是捉摸不定的②事物的运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③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④对立统一是各种运动形式的普遍现象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7.某地农民过去误以为多施肥就能提高产量,存在盲目施肥现象。现在,他们根据耕地的地力、肥力、肥效和作物需肥情况精确设计配方,对症施肥,效果显著。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认识要透过现象达到本质C.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D.做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8.赏析数学美,欧拉给出的公式:V+F-E=2,堪称“简单美”的典范。世间的简单多面体有多少?没有人能说清楚。但它们的顶点数V、面数F、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 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什么是哲学?(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2)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2、什么是世界观和方法论?两者的关系如何?(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2)方法论(3)关系: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什么?(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5、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什么?他们的根本分歧是什么?两大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 6、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7、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8、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 9、什么是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1)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2)是社会变革的先导1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1)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2)自然科学基础: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3)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其中最主要的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1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过程中产生的伟大理论成果;(2)邓小平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二、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辨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2、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3、为什么说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1)自然界是物质的;(2)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具有客观的物质性;(3)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4)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4、什么是运动?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5、物质和运动的关系(1)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2)世界上不

政治哲学 大题

哲学 唯物论(辩证的唯物主义) 世界的性质 第1点: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注意:物质的概念,概括了宇宙间的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物质形态。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而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第2点:世界物质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⒈自然界具有物质性。(两点:客观性、世界观。) ①自然界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②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什么上帝,当然也不会有上帝和诸神创造世界的活动。 方法论: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是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 ⒉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客观性、世界观。) ⒈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⒉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方法论:正确处理人与人关系的前提,(构建和谐社会。)是承认人类社会的客观性。 ⒊人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第3点:世界物质性原理。 ⒈自然界具有物质性。 ⒉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 ⒊人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方法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 意识起源和本质 第1点: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⒈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选择题。) 一切物质都具有反映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生物学前提。 ⒉意识一开始就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 第2点: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难点。) ⒈总之,物质世界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第3点: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的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选择题。) 意识的能动作用(难点、大题。) 第1点:人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⒈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⒉主观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⒊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第2点: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⒈什么是意识能动地改造世界。 ⒉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⒊意识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①方法论:意识的反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反对错误的思想意识。 ②反对错误倾向:反对片面夸大物质决定作用而否定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否定物质决定意识作用的唯心主义。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第1点:运动 ⒈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过程。 ⒉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大学教学论 基础知识

1.√大学教学论是一门由高等教育学与教普通教学论相互交叉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 2.√大学教学论从学科归属,它是高等教育学的分支学科,从渊源上,是教学论在高教领域的延伸和拓展,是教学论学科新近开辟的研究领域。 3.大教论交叉学科性质:(1)立足高教自身特点,探索大学教学特殊规律。高教与基础教育在教学方面差别:a大学要培养学生学术创新和科研能力;b大学教学内容具有较高学术性和开放性;c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d大学师生关系民主性与交往学术性。(2)借鉴教学论理论框架,建构大学教学论理论体系 4.√教学问题是教育学研究核心问题,教学论是教育学科群中一个重要学科。在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人是德国的拉特克。他确立了“自然教学法”即由易到难的方法。 5.△夸美纽斯的《大学教学论》和《分析性教学论》被认为是教学论的经典著作,奠定了这门学科的基础。提出“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泛智主义的教学主张。 6.赫尔巴特被尊称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1806年著《普通教育学》,是其教育理论的代表作。 7.√观念是赫尔巴特心理学中最基本的术语,含义是事物呈现于感官.在意识中留下的印象。统觉:人从出生起就在心中不断形成着各种观念,并在一定经验的基础上,将一些分散的感觉刺激纳入意识,吸收.融合.同化新观念并形成观念体系,这一过程为统觉。教学的任务就是要促进观念间的统觉得形成。他提出著名的教学阶段理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8.凯洛夫教学思想深影响我国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至今影响仍未完全消除 9.凯洛夫的思想表现在1教学过程的认识本质论。2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感知—理解—巩固—应用”四个阶段。3强调双基和系统学科知识的掌握。 10.√杜威,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他将赫尔巴特的教学理论称为传统的教学理论。杜威反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认为班级授课制是消极的对待儿童,机械的使儿童集合在一起,课程和教法划一,不利于儿童的发展。 11. 杜威认为教学法的要素和思维的要素是相同的,这些要素就是1学生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情境—要有一个对活动本身感兴趣的连续的活动;2在这个情境内部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作为思维的刺激物,3他要占有知识资料,进行必要的观察,对付这个问题4他必须一步一步地展开他所想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5他要有机会通过应用来检验他的想法使这些想法意义明确 12.赞科夫与其他教育家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非常重视实验。赞可夫是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赞可夫的教学新体系是以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基础的,两个水平之间的幅度为最近发展区。他提出教学教学要走在发展前头,并提出教学四原则:以提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使全班学生包括后进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 13.△布鲁纳教学论思想突出表现在对学科基本结构的重视和对“发现法”的提倡上。14.学科基本结构指每门学科中广泛起作用的概念.定义.原理.法则的体系。 15.√布鲁纳认为,使用“发现法”可提高智慧潜力,能使外来动机向内在动机转化,使学生学会发现的探索方法,有助于记忆的保持。16.大学教学论的基本理论任务1大学教学论要确立自己的研究对象,包括大学教与学的关系教与学的特点教与学的条件和教与学的实施过程等。最根本关系是教与学关系,其他是教学关系在教学过程与环境中的具体投射,为教师教.学生学服务2大学教学论要有自己的问题意识。大学教学论要真正成为一种理论研究,不仅要有研究的对象,更要有研究的问题。要培养大学教学论研究的问题意识,必须理解问题的一般性质和表现形式。问题具有主客观双重属性、情景性和表现多样性等特征。 大学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包括大学教与学的关系.教与学的特点.教与学的条件和教与学的实施过程。 17.最根本关系是教与学关系,其他是教学关系在教学过程与环境中的具体投射,为教师教.学生学服务 18.大学教学特点:既是逻辑范畴,也是历史范畴。 19.√大学教学论要真正成为一种理论研究,既要有研究对象,更要有研究问题 20.从大学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中发现问题并科学准确的界定问题,是大学教学论研究的逻辑起点。 21.大学教学论研究的问题具有主客观双重属性.情景性.表现多样性。问题又具有主观性,即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这些特殊后果及表现,能否被研究者发现,并被界定为特定问题,取决于研究者的主观意识和学术研究能力。17. √高教的时代发展急切的呼唤着大学教 学论的诞生,大学教学的专门研究成为高教 研究领域中的一大阵地。 18.大学教学论是时代发展的产物(1)我国 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对大学教学研究提出 了专门化要求。首先在办学规模方面实现 了从“精英教育”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 历史性跨越。其次,在扩大招生规模的同时, 办学条件也得到了根本改善。最后,高等学 校的专业设置得到了不断更新,加大了学科 专业结构的调整力度,开设了一批诸如能 源、资源、环境、安全、物流等新兴热门专 业,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急需人才。(2)不 断深化大学教学改革、提高大学教学质量的 政策导向推动了大学教学工作的积极发展。 (3)实施本科教学质量水平评估制度需要 科学的大学教学理论的指导。大学教学评估 是国际上监督和评价大学教学质量的通用 做法,也是确保大学组织健康成长的有效机 制之一。要发挥好大学教学质量水平评估的 重要作用,就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大学教学 质量评估体系,这是大学教学论研究的一个 重要领域。 19大学教学的含义: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 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意义建构 活动。大学教学工作是高校的中心工作。一、 一般教学的含义。首先,教学是教育活动发 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高级形态表现,是人类 传承自身文明成果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 活动。其次,教学是一种人类重要的公益性 活动,是促进个体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根本力 量。再次,教学是教师与学生通过以传递和 发展人类经验为己任的专门性社会交往活 动,生成生命意义与社会价值的协同过程。 再其次,教学从一个侧面说是一种认识活 动,从另外一个侧面看则是一种实践活动。 最后,教学是一种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 活动,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二、大学 教学的含义首先,大学教学是基于通识教 育的专业教学。其次,大学教学不仅传递知 识与技能,而且还具有研究性、开放性、创 新性的特点。再其次,大学过程实际上是一 个学习和发现相结合的过程。最后,大学教 学具有实践性和社会性。 20√大学教学的发展价值:现代社会所需要 的高级专门人才,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基 础知识与技能,而且还要具有开放的意识.进 取的精神与健全的人格美国学者阿历克斯 英格尔斯针对认得现代化提出12个现代人 的特征 23.要发挥好大学教学质量水平评估的重要 作用,就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大学教学质量 评估体系,这是大学教学论研究的一个重要 领域。 24.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 一种人类特有的意义建构活动。大学教学工 作是高校的中心工作。在教与学的过程中, 大学生在通识教育的基础上掌握一定专业 知识和技能,参与一定科研和学术活动,养成 一定专业素养和文化品格,形成一定思想品 德与价值观 25.√大学教学的发展价值:现代社会所需要 的高级专门人才,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基 础知识与技能,而且还要具有开放的意识.进 取的精神与健全的人格 22. 大学教学的意义一、大学教学的发展价 值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大学教学积极引 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在较短的时间 内系统的学习并掌握人类在漫长的历史过 程中积累起来的科学与文化成果,同时使其 受到科学与人文精神的熏陶,养成一定的学 术研究兴趣和志向。2大学教学通过对社会 问题与学术问题的广泛讨论与交流,培养学 术的现代意识与人格特征,把课堂建构成联 系知识与社会、学术与思想、学习与生活的 桥梁。3大学教学通过对班级温和、校园文 化、社团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辐射、指导 和引领,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性品质。二、 大学教学的社会价值1大学教学具有文化传 播、文化创新价值2大学教学具有经济增长 价值3大学教学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23. 西方大学教学传统的演变及其影响:文 艺复兴后西方大学发展经历了英国.德国.美 国和苏联大学传统,其教学传统也经历了与 此相对应的递变过程。 中世纪大学教学传统:自治与国际性。 英大学教学传统:自由教育.心灵训练。 纽曼认为,大学是一切实验和思索的高级保 护力量,目的培养具有“自由公平沉着稳健智 能”生活习惯的绅士。 德国大学教学传统:研究和发展知识。 △1809年洪堡建立了柏林大学,并系统的形 成和提出自己的大学观。 19世纪德国逐步成为世界大学的中心。 中国现代大学初始模板:德国大学制度 美国大学教学传统:象牙塔到服务站 1825美国杰弗逊创办弗吉尼亚大学。 苏联大学教学传统:培养高级专门人才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原大学制度基础上,以 解放区高等教学管理为基础,借鉴苏联经验, 建立高教体系,苏联大学传统在中国全面推 行。 24. △春秋战国齐国稷下学宫成为“百家争 鸣”思想重镇。△公元前124年,汉武帝采纳 大儒董仲舒的奏请,创立太学,设置五经博士, 为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宋代书院,意味着中 国民间高校诞生.√官学类型中,太学和国子 监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高学府。√书院是中 国古代学者研究学问,聚徒讲学的教育场所. 25. 1912蔡元培作为教育总长主持制定《教 育部大学校令》,使“学”“术”分离,形成 教授治校 26. X约翰·杜威是美国著名实用主义哲学家. 教育家,是现代教育思想最重要代表人物,其 教育理论具有持续的世界性影响。所著《民 主主义与教育》阐述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是其 教育著述代表作。英美学者把它和柏拉图的 《理想国》和卢梭的《爱弥儿》并列 27.杜威(实用主义哲学)提出“存在即被经 验”命题,认为经验包含两部分:发出动作和承 受结果 28. △杜威认为真理“是令人满意的东 西”,“真理意味着成功”,甚至把反映客观事物 规律的科学说成“人造的工具”。 29. √杜威认为“哲学最深刻定义是哲学是教 育的最一般方面的理论”“哲学是教育普通原 理,教育是哲学的实验室。教育须根据普通原 理而实施,而普通原理则须根据教育实施的 结果来考核” 30. 杜威的教育哲学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 即生长,教育即经验持续的改组和改造。√杜 威认为课程教材必须与现在生活的经验联 系起来。 32. 杜威的思维五步:疑难的情境;确定疑 难的所在;提出解决疑难的各种假设;对假 设进行推断;验证或修改假设 杜威把建设一个充满活力的民主社会与大 学教学的民主精神联系起来(大学教学应当 培育民主观念)。 37.杜威最典型的一段话是“现在,我们教育 中将引起的政变是重心的转移。这是一种变 革,这是一种革命,这是和哥白尼把天文学的 中心从地球转到太阳一样的那种革命。这里, 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 起来。 38.杜威认为知识具有人文主义的性质,不是 因为它是关于过去人类的产物,而是因为它 在解放人类智力和人类同情心方面做出了 贡献。 39.杜威实用主义对中国大学教改启示:正确 处理大学教学与服务的关系;实现职业教育 与自由教育的融合。 33.实用主义教学观对大学教学的启示(1) 大学教学应当培育民主观念,杜威把建设一 个充满活力的民主社会与大学教学的民主 精神联系起来(2)大学教学要坚持学习科 学知识与进行人文陶冶的结合(3)大学教 学应重视教材和教学方法的联系(4)正确 处理大学教学与社会服务的关系(5)实现 职业教育与自由教育的融合 34. △永恒主义教育是20世纪30年代在美 国产生并有重要影响的教育流派。它以实在 论的哲学观为依据,提倡古典主义教育传统, 反对当时极为流行的实用主义和进步主义 教育观,属于现代西方教育理论中的新传统 流派。该派理论的代表人物有美国的罗伯 特·M·赫钦斯.莫体蒙勒·艾德勒 35.永恒主义教育的明确哲学基础—古典实 在论。36. 美教育家赫钦斯代表作《美国高 等教育》 37. △永恒主义者以古希腊哲学为主要理论 基础,提倡古典主义教育传统,高呼“回到古希 腊去”.“回到柏拉图去”,力图恢复传统教育。 38. √永恒主义者认为教育根本目的是发展 人的本性,把人塑造成人,并且人的本性是永 恒不变的。 39. √永恒主义者认为人文学科应永远居于 课程中心,经验科学只能处于次席 40. 永恒主义教学观的基本主张1阅读经典 著作培植永恒理念2重视理智训练,强调教 师指导。√在师生关系问题上,永恒主义者批 评了杜威的“儿童中心论”,因为它过分夸大 了儿童的兴趣在教育中的作用。3通过对话 和辩论,学会质疑和推理 41. √赫钦斯认为大学之道首先在于所有不 同科系不同专业之间必须具有共同的精神 文化基础,这就要求所有学生应该接受一种 共同的教育,这就是他提出的通识教育的主 张。 42. 1945年美国哈佛大学课程规划委员会提 出“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的报告书,主张 通识教育所培养的“完整的人”应具有四种心 理特质:能有效地思考;能清晰地沟通思想; 能适切地判断是非;能识别普通性的价值。 43. △“元培计划”是北京大学2001年启动的 以老校长蔡元培的名字命名的本科教育和 教学改革计划。 44. √赫钦斯认为对西方人而言,对“共同人 性”及“本族群的属性”这种永恒性研究,其精 华首先体现在西方文明自古以来的历代经 典著作中。 45. △人本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 初在美国兴起一种反对行为主义倾向的心 理学流派,代表人物:马斯洛.卡尔·罗杰斯.乔 治·凯利等。 46. 与传统教育观片面重视人的理智不同, 人本主义教育哲学强调人类心理世界另一 面,即人的情感勇气自尊自信。 47.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根植于其自然人性论 基础之上。√马斯洛认为教育主要目的是发 展人的个别性,协助个体把自己作为一个独 特的人来认识,帮助学生实现他们的潜能。 48. 罗杰斯认为促进学生学习关键不在于教 师教学技巧.专业知识.课程计划.视听材料. 演示讲解.丰富书籍等,而在于教师和学生间 特定心理气氛因素。 49. √人本主义教育者认为,学生是一个独立 自主的个体,学生的发展成长应与他自己相 比较,看他是否比以前有进步 56.△当代美国三个“结合”教育贯穿一条红 线,即“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 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一切都让学生自主 选择.自我负责”。 50.人本主义的教学观对大学教学的启示1 大学教学要提倡“学生中心”2要重视自我 概念的发展3应主张有意义的学习4应探索 更加开放的教学方式方法 51. △建构主义也译作“结构主义”,代表人物: 让·皮亚杰.维果斯基。√和传统教学思想不同, 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强调学 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 主动建构,强调质疑.批判性思考在知识建构 中重要作用 52. 大学课程体系是大学教学范畴中具有实 质性的组成部分,这些实质性内容是教育实 现其预期目标的中介,是教育对学生的直接 影响源。 53. 教学计划是学校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 养规格重要文件,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 务.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 54. 课程概念:1课程即学科,表现为课程计 划.课程标准.教科书三种物质载体。2课程即 经验,特点为:课程是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和 设计的,课程是和学习者的个人经验相联系 相结合的,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3课程即活 动,特点为:强调学习者是课程的主体及学习 者作为课程主体的能动性,强调以学习者的 兴趣需要能力经验为中介来实施课程,强调 活动完整性,突出课程综合性和整体性。 55. 隐性课程研究萌芽,可追溯到美国教育 家杜威“附带学习”,即学习中自然而然产生 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 56学科课程也称“分科课程”,是一种主张以 学科为中心来编定的课程。 57. △学科课程的优点是它的逻辑性.系统性 和简约性。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巩固知识,同时 也便于设计和管理。 58. 经验课程又叫“活动课程”“生活课程”,培 养具有丰富个性的主体并以学生主体性活 动经验为核心组织的课程 59. 大学教育三层次:通识.专业.选修教育。 通识教育通过为学生提供宽广教育基础,促 进学生智力.情感.态度和思维方式的全方位 发展,使其成为良好社会公民和全面发展的 人。 60. 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不同:通识课程面 向全校学生开设,专业课程仅面向某一学院 或某一系科.专业开设。 61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规定的某一课 程教学内容的文件,分为说明.正文和附录三 部分。应突出重点,贯彻“少而精”的原则。 62.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 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 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资料等。其中,教科书 和讲义是教材的主体部分,简称为教材。 教材内容组织方法:逻辑式、心理式 教材内容编排方式:直线式、螺旋式 √教学大纲应突出重点,贯彻“少而精”的原 则。 68.教学观念:师生观、教学观、知识观(书本 理论是知识一种描述形式,不代表知识本来 面目;活动和体验.经历和反思.经验和理解. 交流和建构都有知识意义) 63. .教学方法设计是围绕一定教学目标,依 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手段条 件因素,设计教学要采用的策略.方法及其组 合。 64.教学方法设计观包括:整体观、科学观、 学习观 65. 教学方法设计的依据:教学目标、教学 内容、学生的特点、教师的自身素养和经验、 教学资源和装备条件 66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 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讲授 法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雅典剧院的兴 起和柏拉图的学园。至今仍是大学课堂教学 主要方法,优势为可控性强,成本低,效率高, 信息量大。 67. △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就教学内容重 点难点热点问题,组织学生以全班或小组形 式,围绕教材中心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或 辩论,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68. △大学课堂教学的讨论,根据讨论目的分 两类:一知识性讨论,以理解和应用教材有关 知识为目的,应用性较广;二学术性讨论,以 超越教材内容为目的探讨相关问题,一般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