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德国人为什么那么严谨

德国人为什么那么严谨

德国人为什么那么严谨
德国人为什么那么严谨

德国人为什么那么严谨

人们95%以上都有从众心理(也就是服从,听从别人跟别人一样,总之不好解释),而德国人祖先给他们的后代带了头,使他们有着沉稳、严谨的性格。这难道就是德国人为什么那么严谨的原因吗?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德国人那么严谨的原因,一起来看看吧!

德国人为什么那么严谨

"马丁路德改革天主教时, 他给德国人带来一个新的概念, 那就是"天职". 在德语的Beruf (职业、天职) 一词以及英语的Calling (职业、神谕) 一词中, 都包含着宗教的概念: 就是说, 对于一个教徒来说, 他做每一份工作、生产每一件产品, 并不是为了工资、为了谋生而做, 而是为了完成上帝安排的任务.

可想而知, 这与只是为了对得起所拿的那份工资相比, 在工作态度的严谨与认真程度上会有多大的不同, 制造出来的产品在品质上又会有多大的不同. 在天主教里, 人要得救, 需进教堂, 并要苦修. 在马丁路德改革后的新教教义中, 德国人的工厂就是教堂, 他自己就是牧师, 他的职业就是侍奉上帝, 这一切成为"德国制造" 的精神基础. 德国产品之所以精良, 是因为德国人用宗教般的虔诚, 来看待自己的职业和生产的产品, 而不完全是受金钱的刺激.

马丁路德的思想至少在三个层面上深刻地影响了德国人: 一是

将工作视为神圣, 并以虔诚的态度去工作. 二是尊重自然形成的分工与, 不过分注重职业的形式. 三是安心于本职工作, 有良好的职业操守. 正是凭借最好的工作态度、最好的分工与合作精神, 以及最优秀的职业精神, 德国产品后来居上, 成为全世界精良产品、卓越品质的代名词. 实际上, 当一个人怀着宗教一般的虔诚去对待生活、工作时, 他是能够感受到责任所带来的力量.

有关德国人严谨的故事

还是学生时代在一本《海外文摘》杂志中读到的一则小故事。该故事是一位中国留学生的回忆,是讲该留学生有一次和几位德国朋友一块外出游玩。当时大家一起乘车,车行在美丽的乡间公路,大家也都聊得非常开心吧,那位中国留学生竟忘乎所以,吃完一根香蕉后就顺手将香蕉皮扔在了路边。这时只听得“噶”的一声,开车的德国朋友立马就将车给停下,并跑下去将那块香蕉皮捡了回来。当时看到这个故事,便让我立即对德国人的这种严格自律肃然起敬,至今都记忆犹新。

后来参加工作后在书上读到一个关于德国人遵守交通的故事。讲的是一位普通德国人在深夜驾车送自己的一位亲人去医院急救,可以想见时间对他来讲是多么宝贵吧,可是在经过一交通路口时遇到了红灯。不知是出了什么差错,该红灯竟一直亮着,好半天都没切换成绿灯。好家伙,那个德国人就楞地一直耐心在路口等着,即使在深更半夜其实并无任何车辆和行人经过的情况下,足足等了半个多小时。在被最终告知该红灯故障后,那个德国人才“贸然”通过路口,继续往

医院赶。德国人的这种规则服从意识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下一个故事则来源于一个新闻报道。大致是在前几年,有一趟从巴西飞往巴黎的航班在大西洋上空失踪,机上乘客全部遇难。该航班中的原有一位德国乘客因为那天去机场太早,于是便临时改主意换了另一趟航班,提前起飞顺利折返回德国。在开车从机场回家的路上,那位乘客从收音机里听到原先所订航班发生空难的消息后,当时脑子就一片空白,一阵巨大的莫名悲伤占据了整个心田。本来那则新闻报道的主题是空难,但是有关这位受访乘客的片段却也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不为自己的一时侥幸而沾沾自喜,并对他人的灾难报之以强烈同情,充分体现了普通德国人的这种济世情怀。

德国人严谨的工作精神也是全世界出了名的,若干年前读到的一个关于德国人修路的故事也是让我记忆犹新。作者是一位前往德国某个小镇公干的中国人,当时他所住的公寓前有一条不足一百米的路出了点小小的下水道问题。一天,一支修补队进场了,他们的流程就是在路上分别就需要开刀的部位先画好圈,然后整条路的修理就是对分段画好的圈开始逐一进行,而不像我们国内的遍地开花。呵,这只修理队可是够能耐的了,每天慢慢地整,一点小工程竟干了好多天时间。早上九点上班,十二点按时休息,下午两点上班,五点准时回家,决不多干一会儿,因为担心施工对附近居民的骚扰。一天修补队终于告诉大家工程就要结束了,作者怀着好奇的心情去参观了一下。呵,所修的地下水管就像造洗手间一样全被砌好了密密麻麻的瓷砖,既整齐又漂亮。临了,修补师还意犹未尽的说了一句,这条路保证二十年之

内不会再出问题了。佩服之至!

德国人的相关资料

1 德意志人,或中译德国人(die Deutschen)这个术语在使用中可能有多种含义。

在国籍上,德国人指的是拥有德国国籍的人在族群上,德国人可以包括以下几个特征:和德意志文化有关联以德语为第一语言德意志裔人:祖先来自德国或是曾经属于德国的地区者。

2 《德国人》是德国著名作家艾米尔;路德维希创作的一部震撼人心的史诗。它刻画了德国从公元800年到20世纪40年代的盛衰史。这不是一部通常的编年史,而是通过对德国历史风云人物有血德国人是德国境内的居民,2013年人口约8200万,主要是德意志人,有少数丹麦人和索布族人。通用各类德语方言。居民中30%信奉新教,31%信奉罗马天主教。德语为通用语言。德意志人自称古代日耳曼人的直系后裔,德国人在不同历史时期混入了不同的移民成分。德国人使用德语,属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的西日耳曼语支,分高地德语和低地德语,文字用拉丁字母拼写。书面语言以高地德语为标准。德意志民族成分中主要包括以下日耳曼部落: 在德国中部和南部有苏维汇人、赫蒙杜里人、查蒂人和阿勒曼尼人;在北部有盎格鲁人、撒克逊人、朱特人、条顿人、金布里人和弗里斯人;在西部有法兰克人。21世纪,在德意志民族内部仍保存着明显的地方性差异,根据方言、文化和风俗习惯的特点,还可以区分出巴伐利亚人、梅克伦堡人、萨克森人和黑森人等。折叠

有肉的描绘,使读者似乎身历其境,重温千百年来的德国人历史。

从笑话看德国一个认真的民族是最有希望的民族

从笑话看德国一个认真的民族是最有希望的民族 —— 有一则笑话,说的是西方人心目中的天堂与地狱的人员组成:如果是组建天堂,应该是英国人当警察,法国人做厨师,德国人当机械师,意大利人做情侣,瑞士人做总管;如果是组建地狱,则应该是德国人做警察,英国人做大厨,法国人做机械师,意大利人做总管……诸如此类的笑话,反映了西方各个国家或 民族的不同性格特征。 虽然我去德国之前对德国知之甚少,可有两则关于德国人的笑话,却令我记忆甚深。 一则是说,若是在大街上遗失一元钱,英国人决不惊慌,至多耸一下肩就依然很绅士地往前走去,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美国人则很可能唤来警察,报案之后留下电话,然后嚼着口香糖扬长而去。日本人一定很痛恨自己的粗心大意,回到家中反复检讨,决不让自己再遗失第二次。惟独德国人与众不同,会立即在遗失地点的100平方米之内,划上坐标和方格,一格一格地用放大镜去寻找。 还有一则笑话是说,如果啤酒里有一只苍蝇,美国人会马上找律师,法国人会拒不付钱,英国人会幽默几句,而德国人则会用镊子夹出苍蝇,并郑重其事地化验啤酒里是否已经有了细菌。我本以为在这两则笑话中德国人的严谨认真态度和科学求实精神被大大地漫画化了,可我到了德国之后,以我的所见所闻相印证,才觉得两则笑话对德国人的性格刻画虽然有所夸张,但并不太失真,而且还很传神。 我这次是作为剧作者,随《东京的月亮》剧组到德国去参加演出的。演出的地点是在汉堡的塔丽雅剧院,这是汉堡的三大剧院之一。装台期间,我们的灯光设计师和德国技师发生过一次小小的“国际冲突”。我们的灯光设计师在爬吊杆装吊灯时,用的是从国内带去的人字梯,可德国技师认为它不安全,坚持要用德国制造的有调节平衡装置的人字梯。他们架好了“MADE IN GERMANY”的人字梯后,精细地调节四只梯脚,使之不差分毫地保持在一个水平面上,以保证梯子的绝对垂直和平稳。调试过后,德国技师还不放心,又用手反复摇试,使之无一点晃动,经过这样严格的检验,确信它达到百分之百的平稳后,才允许我们的灯光设计师爬上去。其实我们带去的梯子,也十分坚固,使用十多年,爬上爬下数千次,也从未出现过问题;而且人字梯并不高,即使有些晃动也不致有危险。可德国技师硬是要用他们的梯子,似乎过于较真,过于刻板;其实细思之,这其中却体现出日耳曼民族的一种极为可贵的精神。 首先是对劳动者极大的尊重和保护。德国不但有条目繁多、内容广泛的《劳动安全法》,而且还有非常细致和独特的《工作场所法》。比如该法规定工作场所的室内高度不得低于2.75米,室内必须有窗可以看见室外严禁在封闭的工作场所劳作,必须提供每个工作岗位足够的空间不得在拥挤的环境中工作等。最令人感动的是,它甚至还规定工作场所必须有新

德国文化及风俗

德国的人文文化 人口 8237万(2001年底),主要是德意志人,还有少数丹麦人、吉卜赛人和索布族人。有750万外籍人,占人口总数的9%。通用德语。居民中33.7%的人信奉基督教新教,33.2%的人信奉罗马天主教。 文化 受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影响,德国的18世纪文学走向顶峰。歌德、海涅、席勒、莱辛和格林兄弟都是杰出的代表。20世纪最著名的作家有托马斯?曼、海因利希?曼和贝托尔特?布莱希特。作家海因里希?伯尔和贡特?格拉斯分别于1972年和199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德国有3000多座博物馆,收藏内容十分丰富。此外,每年都举行各种艺术节、博览会和影展等。法兰克福和莱比锡是德国图书出版业中心。德国图书出版量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占第二位。 音乐是德国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德国造就了各个不同时期的音乐大师,如贝多芬、巴赫、门德尔松、瓦格纳等。柏林爱乐乐团更是享誉世界。 教堂、宫殿和古堡德国重要的文化遗产。著名大学有科隆大学、慕尼黑大学、亚琛工业大学、海德堡大学等。 德国人时间观念比较强,无论是在商务上还是在私人交往上,德国人注重准时。德国人重视商业信誉,一般不轻易更换合作伙伴。 德国的教育和文化艺术事业由联邦和各州共同负责,联邦政府主要负责教育规划和职业教育,并通过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协调全国的教育工作,在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以及成人教育和进修方面,主要立法和行政管理权归属于各州。全国性的文化艺术活动由联邦政府予以资助。对外文化交流由外交部负责协调。大、中、小学和职业教育发达,实行12年制的义务教育,公立学校学费全免,教科书等学习用品部分减免。小学学制4-6年,中学学制5-9年。高等学校享有一定自主权,原则上实行自由入学,对部分学科采取名额限制。职业教育实行“双元制”,即职业学校理论学习和企业中的实践相结合,成人教育和业余教育普及。教师为终身公职人员,必须受过高等教育。

19个细腻到极致的德国人生活细节解析

19个细腻到极致的德国人生活细节 2013-12-10 15:00:00 我要分享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新浪微博 9条评论 趣你的,壹读传媒旗下第二款公共账号 微信ID:ifunyou 德国人的严谨是出了名的了,趣哥当年在德国旅游的时候,也发现了他们生活中的各种重视细节。(不过其实英国也差不多了啦~) 1、正确的窗户打开方式

从小到大在中国见到的窗户基本都是向外推开的,到德国我注意到他们的窗户都是向内拉开的。问德国人为什么,回答是窗户向内拉开擦玻璃时很方便。想想真是这么回事,你必须将胳膊甚至大半个身体探出窗外才能擦到外推窗户的玻璃外侧。 德国的窗户有两种打开方式,一种是常规的横向内拉全开,一种是纵向小角度内倾,后者相当于在窗户上端开了个大缝,既透气又不会漏雨。第一次去德国时不知道,在酒店一拉窗框向内倒下来还以为坏了,找服务员投诉,闹了个笑话。这种窗户是一百多年前发明的。 2、雨水不会倾泻而下 德国民居房顶都铺着瓦片,但是没有瓦当这种东西,他们在房檐处都装有横向的金属拦水槽。下雨时雨水会顺着倾斜的房顶流到拦水槽,再通过外墙树立的排水管直接流到下水道。所以德国的房檐下永远不会出现水帘洞般的景象。 3、集雨水浇花都不是为了省钱

有些德国房子外墙竖有一人高的金属箱,形状有点象古埃及装木乃伊的棺材,顶端与房顶排水管相连。问了才知道是雨水收集器,能装30升的雨水,收集的雨水会用于浇花浇草坪。德国多雨,需要人工浇灌的时候不太多,用自来水浇灌的成本其实并不高。 4、马桶质量好到可以几十年埋在墙里 很多德国洗手间里看不见马桶的水箱,水箱都做在墙里了,硕大的冲水开关也是嵌在墙上的。这有什么特别吗?想一想其实挺可怕的,这意味着马桶水箱里的机关零件必须泡在水里几十年不能坏,对中国马桶你有这个信心吗?

我们的父辈德国人的性格浅析范文

我们的父辈德国人的性格浅析范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当时苏德战争尚未爆发,纳粹几乎统治了整个欧洲,年轻人渴望走上前线,为“第三帝国”立下功劳,他们幻想着在一年后战争结束的圣诞夜里在这个小酒馆重聚。然而事与愿违,勇敢的威尔海姆成了怯战的逃兵,胆小的弗里德海姆成了杀人机器并以自杀式的冲锋葬身战场,纯真的夏洛特目睹太多生死后变得老练而麻木,不问世事的歌手格蕾塔因为政治煽动罪而被纳粹枪毙,提心吊胆的犹太人维克托反而历尽劫难后得以幸存。四年之后,二战结束,五人只剩三人,又在那家小酒馆重聚,而眼前只剩一片废墟。 一、从武器道具上看藏身幕后的德国人的严谨与认真 若从五个主角身上直接看到的影片对德国人性格的刻画是一种显性的刻画,那么从影片的道具细节上看到的对参与影片制作的德国人的性格刻画就当属一种隐性的刻画了。这部基于大量走访,以史实为基础的影视迷你剧忠于历史的程度令人咋舌。比如在影片第一集,德军的配备十分标准,士兵使用的是毛瑟98k步枪,军官使用的是mp40冲锋枪。弟弟弗里德海姆配备了一支毛瑟98k步枪,哥哥配备了一支mp40冲锋枪和瓦尔特p38半自动手枪。但是随着战事的继续,二战时期德国人的武器配备就没有那么标准了,而这些也体现在了影片中,尤其是弟弟弗里德海姆在枪杀百姓的时候,手中的毛瑟98k步枪明显不是德国产步枪,而是比利时fn公司生产的。当年德国军队数量庞大,很多武器都不是德国生产,所以弗里德海姆手中才会有

fn生产的毛瑟步枪。影片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史实为基础,在细节上进行不同武器的更换,作为一个观影的局外人,可能我们会完全忽略这些道具上的变化,也或者影片制作方会为了简单方便或者节省开支不去考虑这些方面的内容。但这群隐藏于影片幕后的德国人却使这些细节的变化精确到了每一个时间点。当然影片是不可能将每一个历史细节都步步到位的展现,毕竟真正的历史和拍摄的现实还是存在着差距的,因此并不排除影片中还会存在一些与现实不相符的内容。但这些情况都是少之又少,本片在整体上都是严格遵循史实的,以幕后影片制作者为代表的德国人在实际走访和对细节标准化的过程中将自己民族性格里的严谨与认真近乎完美地呈现了出来。 二、从五大主角身上看德国人性格 欧洲有一则广为流传的笑话,将德国人描述为“天堂里的机械师,地狱里的警察”,这一评价跟德国人性格中的精确性和原则性是密切相关的。而哥哥威尔海姆在剧中就恰如其分地展现了德国人的这一性格。威尔海姆原本是一位骁勇的上尉,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他枪法精准,做事谨慎,深受上级喜爱,在当时称得上是前途一片光明的人物。而他获得的这一切荣誉皆受益于性格中的精确性,战争前期的威尔海姆是一个标标准准的优秀军人,行事作风都极具条理性,部队在在他的指挥下井井有条,衣食住行,战士心理他皆能全面地照顾到。战斗之前进行精确布局,多种方案设想,各种结果都在他的意料之内。然而当这一切触碰到了原则,就会有别样的变化。第一次威尔海姆的原则被触碰是上级给他下达枪毙苏联战俘的命令,此时的威尔海姆是不

德国人为什么那么严谨

德国人为什么那么严谨 人们95%以上都有从众心理(也就是服从,听从别人跟别人一样,总之不好解释),而德国人祖先给他们的后代带了头,使他们有着沉稳、严谨的性格。这难道就是德国人为什么那么严谨的原因吗?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德国人那么严谨的原因,一起来看看吧! 德国人为什么那么严谨 "马丁路德改革天主教时, 他给德国人带来一个新的概念, 那就是"天职". 在德语的Beruf (职业、天职) 一词以及英语的Calling (职业、神谕) 一词中, 都包含着宗教的概念: 就是说, 对于一个教徒来说, 他做每一份工作、生产每一件产品, 并不是为了工资、为了谋生而做, 而是为了完成上帝安排的任务. 可想而知, 这与只是为了对得起所拿的那份工资相比, 在工作态度的严谨与认真程度上会有多大的不同, 制造出来的产品在品质上又会有多大的不同. 在天主教里, 人要得救, 需进教堂, 并要苦修. 在马丁路德改革后的新教教义中, 德国人的工厂就是教堂, 他自己就是牧师, 他的职业就是侍奉上帝, 这一切成为"德国制造" 的精神基础. 德国产品之所以精良, 是因为德国人用宗教般的虔诚, 来看待自己的职业和生产的产品, 而不完全是受金钱的刺激. 马丁路德的思想至少在三个层面上深刻地影响了德国人: 一是

将工作视为神圣, 并以虔诚的态度去工作. 二是尊重自然形成的分工与, 不过分注重职业的形式. 三是安心于本职工作, 有良好的职业操守. 正是凭借最好的工作态度、最好的分工与合作精神, 以及最优秀的职业精神, 德国产品后来居上, 成为全世界精良产品、卓越品质的代名词. 实际上, 当一个人怀着宗教一般的虔诚去对待生活、工作时, 他是能够感受到责任所带来的力量. 有关德国人严谨的故事 还是学生时代在一本《海外文摘》杂志中读到的一则小故事。该故事是一位中国留学生的回忆,是讲该留学生有一次和几位德国朋友一块外出游玩。当时大家一起乘车,车行在美丽的乡间公路,大家也都聊得非常开心吧,那位中国留学生竟忘乎所以,吃完一根香蕉后就顺手将香蕉皮扔在了路边。这时只听得“噶”的一声,开车的德国朋友立马就将车给停下,并跑下去将那块香蕉皮捡了回来。当时看到这个故事,便让我立即对德国人的这种严格自律肃然起敬,至今都记忆犹新。 后来参加工作后在书上读到一个关于德国人遵守交通的故事。讲的是一位普通德国人在深夜驾车送自己的一位亲人去医院急救,可以想见时间对他来讲是多么宝贵吧,可是在经过一交通路口时遇到了红灯。不知是出了什么差错,该红灯竟一直亮着,好半天都没切换成绿灯。好家伙,那个德国人就楞地一直耐心在路口等着,即使在深更半夜其实并无任何车辆和行人经过的情况下,足足等了半个多小时。在被最终告知该红灯故障后,那个德国人才“贸然”通过路口,继续往

德国人的严谨

德国人的严谨 德国历史上不乏有韬略的政治家,善于思辨的哲学家,才华横溢的艺术家,更不乏奉规章制度为圭臬、生性守时守法尊重权威、善于完成规定动作的平民百姓。约束这些百姓的不光是法律,更是一种自觉的民族性。 从法国初到德国,E先生陪我去办各种手续。穿马路时,正赶上红灯,见左右无车,我便准备穿过马路。E 先生伸手把我拦住说:“这儿可不是法国,红灯一亮,就算路上没车,行人也不能过”。打那儿以后,我也和德国人一样,红灯一亮,路面上即使空得像是将有总统车队通过,也老实巴交地站住不动。倒不是怕有什么危险,而是有碍于德国老头老太太们责备的目光。可有一回,红灯亮的时间过长,我等得不耐烦,便穿过马路。走出100米外,回头望去,见那位和我同时等着过马路的德国妇女仍孤零零地站在马路对面,两眼盯着似乎再也不会变绿的红灯。那红绿灯肯定是出了毛病,不知这位老实的德国妇女还要等多久。 德国非常重视环境保护和废品回收。政府鼓励居民把垃圾分类,把废纸、瓶子等与菜叶、果皮等分开,装在不同的垃圾桶里。环保部门还接连不断地在居民的信箱里塞一张垃圾日历,提醒大家哪天回收哪类废品。比如周四回收旧衣服,周五回收旧报纸、杂志等等。德国城市街头有专门回收废瓶子的垃圾箱。三个球形垃圾箱并排站在路边上,棕色、绿色或透明的瓶子应分别扔进三个不同的箱里。尽管不遵守这些规定也不会被罚,可居民们大都很自觉,不嫌麻烦。 德国人按规定行事有时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让人颇为恼火。乘公共汽车就常碰到这种情形。 公共汽车上靠门的座位上方一般都有老幼病残优先的标记。但多数情况下,公共汽车里总有许多空座位,这专座似乎也就意义不大了。一次,我和朋友上了车,随便坐在了靠门的位子上。随后上来一位拄着拐杖的老太太,走到我面前,示意我起来让她,并用拐杖指了指座位上方的标记。其实车上没几个人,几乎所有的座位都空着。我以为这么较真儿属于例外,可是随行的朋友说,他也碰上这么一回。德国中小城市公共汽车或有轨电车平日10分钟至15分钟一趟,节假日、周末每半小时才一趟。一次我赶一趟去火车站的有轨电车,待我提着行李气喘吁吁地赶到车门前,司机刚好接到发车信号。任我怎么打手势、拍车门,司机也没开门。我只好再等半小时,结果误了火车。德国的汽车站和火车站常设有自动售票机,上面有纵向的两排按钮,右边一行售成人票,左边一行售儿童票(半价)。旁边一张表格上注明去何处按哪个键。有一回我买票错按了售儿童票的键,票出来后才发现。我忙又再买了张儿童票,心想,两张半价相当于一张全价。待上了火车,检票员来查票时,我掏出这两张票,解释是怎么回事,自以为守法到家了。可检票员不这么看,他一本正经地告诉我,价钱虽然一样,但这仍是两张半价票,而不是一张全价票。所以尽管我付了一张全票的钱,仍不完全合乎规定。但是他并不打算罚我,只要我明白这个理儿。我猛然醒悟:在德国,小猫不能走大洞。 要么说德国人遵纪守法,认真严谨,有耐心,有韧性,要么说他们缺乏灵活性,死心眼儿,过于顺从长官意志。这是一种国民性的正反两面。 德国人:让我难忘的细节 德国人以严谨著称。我有幸在一个德国锅炉工程公司项目部工作了七年多,耳濡目染,捕捉到一些难忘的细节。 知道与不知道 和德国人一起开会、谈话,听到“I don’t know”(我不知道)和“I’ll have to check”(我要先查一下)之类的话频率甚高。说完后,德国人总是掏出一个小笔记本,工工整整地把你的问题抄下来。

德国人的严谨

严谨,我个人认为,不是东西好不好,质量高不高,因为这只是一时。我认为的严谨是对工作对别人的认真和执着,对自己内心想法的忠诚,是执行大家公认的规章制度的一丝不苟,这才是一个民族最可怕的地方。 2、青岛原德国租借区的下水道在高效地使用百余年后,一些零件需要更换,但当年的公司早已不存在。一德国企业发来一封电子邮件说根据德国企业的施工标准,在老化零件周边3米范围内,可以找到存放备件的小仓库。城建公司在下水道里找到了小仓库,里面全是用油布包好的备用件,依旧光亮如新 德国是一个让人感到敬畏的民族。兰州黄河中山铁桥1909年由德国泰来洋行建造,钢材水泥均有德国进口,至今已经110年仍在使用。该桥保固期80年,在1989年铁桥保固期满后,德国有关曾致函兰州市政府,在询问铁桥状况的同时,申明合同到期。 以上均来自于网络,本人目前未能甄别真伪,有兴趣的坛友可以去试下。 本次世界杯,德国4星,有人发出感慨,说德国人种太优秀,乒乓球可以威胁中国,篮球可以威胁美国,将来这两个项目德国人要是像踩巴西一样狂胜,也不会令人意外。我认为不是人种的问题,而是态度的问题。因为这个民族死板,严谨,所以他们才做事如此认真。 二战毕竟不光彩,咱们暂且不提。体育离咱们太远,也无所谓。我个人只是认为,这么死板认真的一个民族,他们应该不会为了一点利益而至人命于不顾,不会把1厘米的钢板换成0.8,不会把图纸的防撞钢梁偷梁换柱,不会把次的东西当成好的放在车上,不会因为某些某些原因在工艺上缩水甚至骗人。 德国生产的水龙头永不漏水,合格就是合格,不合格产品你根本不可能见到。 有一次,几位国内来德国访问的客人在法兰克福向一个德国人问路,问去一个单位该怎么走,大概要多长时间能走到。德国人开始并没有理会,客人以为这是日耳曼民族的傲慢,就想算了,另想办法吧。没想到,等这几位客人往前走开几步后,那个德国人追上来告诉说,大概往前走500米左右向右拐,再前行75米,路的右手边就是你们要找的地方,时间估计需要十分钟左右。大家就很奇怪,问您刚才为什么不答复我们呢?他说,你们刚才不仅是问怎么走,还问多久走到,因此,我必须观察你们走路的速度,才能据此算出时间。德国人的认真也好,古板也罢,由此可见一斑。

德国精神的精髓是

德国精神的精髓是“创新”的落地能力 作者:周丽 | 发表时间:2015.06.01 刊发于总2112期《中国经营报》[房地产]版 随着“双创”时代的到来,创新、创意层出不穷,而如何将创新、创意转化为生产力,成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关键。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德国工业4.0”战略对“双创”“中国制造2025”提供了启发,其中“德国精神”成为学习研究的重点。那么“德国精神”的精髓在哪里? 在德企诺菲博尔看来,“德国精神”的精髓不是形式上的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而是将科研技术转化为产品并服务于社会的能力。“创新”的落地能力,可谓“德国制造”领先世界的法宝。 诺菲博尔也正是这样做的。作为定向结构麦秸板的独家制造商,其经过多年的工艺改良,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以纯天然麦秆为原料生产板材,并真正实现甲醛零排放。 从麦田到“营造健康空间”,在诺菲博尔首席执行官赵焕录博士看来,这是践行“德国精神”为消费者提供健康解决方案的环保哲学。 为什么别出心裁地以麦秸为原料生产板材?怎样从麦田里找到健康解决方案?作为一家致力于环保、健康的德国企业,又如何看待中国市场?《中国经营报》记者就上述问题,与赵焕录博士进行了一对一访谈。 从麦田到世博会 《中国经营报》:为什么要以麦田里的麦秸为原料生产板材? 赵焕录:从微观来看,这种板材是零甲醛的,麦草和胶都不含甲醛,为使用麦秸板的家庭提供了健康。 从生态平衡来看,麦秸代替木材,可以保护森林资源。一块18毫米厚的麦秸板,相当于一棵2米高、直径25厘米的树,能够解决木材短缺的问题。同时,麦草的收购使农民不必再将其作为废料焚烧,一块麦秸板(标准长宽高)可减少 5公斤二氧化碳的排放,并且为本地农民带来了增收。不仅推广了发展绿色经济的企业理念,同时也为低碳世界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中国经营报》:米兰世博会,中国国家馆的“麦浪”建筑内室采用的是诺菲博尔的麦秸板材,诺菲博尔是如何成为米兰世博会中国国家馆“御用”板材的?赵焕录:麦秸板与米兰世博会设计的麦浪是吻合的,与地球大自然相关,契合环保主题。 《中国经营报》:生产麦秸板投入大、耗费精力多、回报周期长,为什么要费力气做这件事?又为什么选择将生产线建在中国? 赵焕录:如果仅仅是为了回报经营的话,没有人会这么做。促使我们这么做的是德国“社会企业家”这个理念。企业家要为社会做一些贡献,要有社会责任感,要更多关注社会效益,而不仅仅是企业效益。 选择在中国,是因为世界上20%以上的人口都在中国,如果可以让13亿中国人保持健康,对全球环保、健康的贡献就不可估量。此外,中国是农业大国,麦草的生产很多,此前焚烧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也很大。 警惕家居建材“伪环保”

德国制造业的思想

德国制造业的思想 曾经身份卑微的“德国制造”,在英国工业雄霸天下的时代,毅然崛起并取而代之。目前,在机械制造业的31个部门中,德国有17个占据全球领先地位,处于前3位的部门共有27个。德国制造业被称为“众厂之厂”,是世界工厂的制造者。此等表现,并非偶然,而有其深刻的文化原因。 德国人“理性严谨”的民族性格,是其精神思想的焦点和结晶。“理性严谨”是黑格尔、康德的哲学;“理性严谨”是卡拉扬的手;“理性严谨”是德国足球;“理性严谨”更是“德国制造”的核心思想。其在制造业的具体表现,则可归纳为四大行业思想。 (一)专注精神 在德国,“专注”是其“理性严谨”民族性格的行为方式。德国制造业者,“小事大作,小企大业”,不求规模大,但求实力强。他们几十年、几百年专注于一项产品领域,力图做到最强,并成就大业。此所谓“大业”特指——“大事业”,在业内有地位、受尊敬。这些大业者,有些今天仍是中小企业,例如:Koenig&Bauer的印染压缩机,RUD的工业用链,Karcher的高压专业吸尘器都是行业的全球领袖,而有些则已经成长为大企业。“大”并不是目的,而是“强”的自然结果。1853年由Daniel Straub先生在德国小镇盖斯林根创建的小型金属制品加工厂,WMF,即符腾堡金属制品厂(Wuerttembergische Metallwaren fabrik),100多年来专注于厨房用具,今天则成长为一个大企业。它是全球厨房用品顶级奢侈品牌,并成为不锈钢厨房及餐桌餐具用品的代名词。其产品包括餐具、锅具、刀具、厨房器具、餐桌用品、咖啡机等,品种超过1.5万多种。WMF一直是世界上大多数五星级酒店、高档餐厅的指定首选,并于近年来进入我国中心城市高档商场,是厨房中的“奔驰宝马”。 (二)标准主义 德国人“理性严谨”的民族性格,必然演化为其生活与工作中的“标准主义”。德国人生活中的标准比比皆是,如:烹饪佐料添加量、垃圾分类规范、什么时间段居民不可出噪音、列车几点几分停在站台的哪条线。他们是一个离开标准寸步难行的民族。这种标准化性格也必然被带入其制造业。从A4纸尺寸,到楼梯的阶梯间距,我们今天时常接触的标准很多都来自德国。全球三分之二的国际机械制造标准来自“德国标准化学会标准”—— DIN(Deutsches Institutfuer Normung)。可以说,德国是世界工业标准化的发源地。DIN 标准涵盖了机械、化工、汽车、服务业等所有产业门类,超过3万项,是“德国制造”的基础。 标准主义在德国企业的具体表现首先是“标准为尊”。在德国制造的过程中,“标准”就是法律。尊重标准、遵守标准,就像戴安全带和遵守红绿灯一样自然。其次是“标准为先”,亦即在具体的生产制造之前,先立标准。奔驰公司通过实施“标准为先”的质量文化,实现“零缺陷”目标。其有效途径就是尽可能详细地完善每个环节和部件的标准。 “德国制造”的标准主义有着其深刻的文化渊源。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文化的第一载体。德语语法就是德国的语言标准。德语是世界语言中标准最多的,如名词“性数格”、动词变位等严格规定。一旦掌握了德语语法,就可以造出完美的德语句子。 (三)精确主义 对于标准的依赖、追求和坚守,必然导致对于精确的追求。而对于精确的追求,必然反过来提高标准的精度。前述“德国标准化学会标准”,DIN是世界上最高的工业标准。 德国人做事讲究精确,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上,都很突出。在德语口语中,Genau,类似于Yes、Ja,即“是”或“对”,在口语交谈中出现频率最高,表示“精确”、“准确”。德国人不精确的话不说,不精确的事情不做。不少来华安装设备的德国技师,使用带水准仪的四脚梯子,先将梯子调试水平,再保证设备安装的水平。卡拉扬的手,曾经以德式精确,指

德国职业教学教育对我们的启示

德国职业教育对我们的启示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于2009年5月31日至7月12日参加了国家教育部组织的赴德国职业教师电子专业培训班,在德国学习期间通过课堂听课,教学观摩,参观实习,听取讲座。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有了比较客观的认识和了解,也认识了政府、协会、雇主、员工在职业培训体系中的相互关系,亲身体验了德国的行动导向教学法,亲身体验了德国人的严谨认真、务实谨慎的治学态度。现将本人的学习情况和体会简要汇报如下: 一.德国学习的背景: 中德职教师资项目始于2003年,2003年10月,中国教育部与德国国际继续教育与发展协会在北京签述协议,2004年——2006年选派916名骨干教师赴德培训,主要专业有数控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应用,汽车应用与维修,旅游管理与服务专业,国际商务专业,机电技术应用专业。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精神。2007年-2010年,教育部、财政部每年从经过国家级培训的教师中选拔250名成绩优异者赴国(境)外深造1-2个月,重点学习国(境)外先进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和专业教学法,培养一批高水平的职业教育教学专家。在这中背景下,在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支持下,

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 二.德国职业教育概况: 德国的教育体系如下图所示: 职业学校的种类很多,“双元制”职业学校其中的一种类型,是德国职业教育的特色。学生主要来自主体中学,学制3-3.5年,采取企业与职业学校联合办学形式,70%时间在企业,30%时间在职业学校,是德国技术工人的摇篮。除双元制职业学校外,还有全日制的职业专科学校,学生主要来自主体中学;此外还有专科高中,职业或技术高中,专科、职业或技术完全中学,这些学校形成立交式的结构,学生主要来自实科中学。职业教育的各个层次以及与普通教育之间,可以交叉和相互沟通,形成了“H” 型的结构网络,(两竖代表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一横表示相互沟通)。

从细节感受德国人的严谨

从细节感受德国人的严谨 史实 09-16 11:38 德国人从来不把愛国挂在嘴上,但内心深处却有着与生俱来的民族荣誉感。23个细节,个个让人触动,是一个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民族! 1、德国人从不把愛国挂在嘴上,但内心深处却有着与生俱来的民族荣誉感。 2、德国人见面打招呼用语“AllesinOrdnung秩序还好吧?”

3、每逢开周会,一到下午6点还开不完,罗伯丝先生就会瞄一下手表,然后说:“我要向我的政府汇报了。”对于德国人,家里的太太就是政府,她管他的衣食住行。 4、德国人的口头禅之一是“让我看看记事本”。 5、德国人工作中不苟言笑,对陌生人,他们很少“自来熟”,要呆上两三个月,招呼才慢慢变的随和起来。有些德国同事7年下来,称呼我时还总是一丝不苟的加上Mrs。 6、德国地铁里没有防止人们逃票的闸机和玻璃门。 7、德国地铁里的人们不用手机上网,而是捧一本书静静阅读。 8、在德国的宾馆和市政大厅的洗手间里,都有两卷卫生纸,一卷放在盒子里,另一卷备用。 9、科隆大教堂的宏伟是相机无法拍摄的,教堂修了600年,最初的设计者对这座巨大建筑早就构思了全部细节,历经几百年,这个设计思路还能够延续,而且基督教的信仰一直存在。 10、德国人真的用量杯喝水吗?当我偶尔進入厨房,看到一叠叠整洁挺括、雪白如豆腐般的抹布,以及一排排如化学器具一样标有刻度、标有标签的食品器皿时,才感悟到日耳曼民族对待生活的认真简直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 11、汽车在市区里行驶,时速不得超过30英里。也有个笑话说:如果半夜12点还有人在路上等红灯,那个人肯定是德国人。 12、他们的街面上永远都是自己国家生产的汽车。虽然德国人的派对意识全世界无人能及,但没有哪个德国人会像中国游客那样在法国的市场上排队去买LV,如果限制他們购买数量并排队,那么他闷宁可不买。

德国人的质量观读后感

《德国人的质量观》读后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中国人可能都知道,德国制造的产品质量在世界上是享有盛名的,在德国肯定不会买到假冒伪劣产品。而我们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优秀文明国家,却在生产产品质量方面存在很大问题,如“楼歪歪”、“桥脆脆”、“三聚氰氨”等等,真有让人感到中国已经进入到一个互相投毒的时代了。 在德国不管你去什么地方购物,绝对不要担心会买到有质量问题的产品。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或民族,像德国这样作风如此严谨,而且是整个国家,整个民族都保持这样的作风。在读这篇文章中,可以看到,德意志民族是一个哲学的民族。这种哲学传统不仅造就了众多饮誉世界的大哲学家,而且也深深影响了德意志人的行为,即“追求完美”。德意志人的这种哲学禀性由三部分组成:探求事物的本质、确定长期的战略、适应外部的环境。 德国人很重视产品的检验工作,但德国人骨子里却认为:通过检验来提高产品的质量不是最好的途径,因为检查不会改变产品质量,质量只有设计和制造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德国产品的售后服务是世界上最好的,让我们震撼的是他们竟然能在近100年后都不忘提醒用户!因为这仍然属于产品质量的组成部分。和我们的质保一年或三年相差距离太大了。 德国人严格的质量意识更得益于它现代化的教育体制。因为产品的质量归根到底是由人的质量决定的。而人的质量首先取决于教育的质量,教育的质量则取决于教育体制,而在教育体制方面,德

意志恰恰是世界一流的。德国人通过教育来提高国民素质,推动经济发展和繁荣国家。而中国人都在“为谋生而学习”,德国人却能将“受教育”视为一种“国民义务”。因此中国年轻人进大学“不是为了科学,而是为了科举”;“不是为了求知,而是为了求职。” 我想宗教信仰也是德国人的传统文化,如产品质量做不好就要受到“良心”谴责的,因为神在看着,做不好也是注定要“下地狱”的。这就是“坚守诚信、信守诺言,敬业守责、精益求精”会成为“每一个德国人的原则”的宗教原因。中国是一个无神论的国家,大多数人都蔑视宗教信仰,或是把宗教信仰当作迷信来看待,因而在精神领域里明显缺乏一种共同的凝聚力和约束力。如在我们身边你看到那些信佛的人,他们就不会做坏事,如他们开厂,最少不会造像“三聚氰氨案”、“牛肉粉”、“瘦肉精”、“福尔玛林”、“苏丹红”之类的产品。这说明信仰的背后怀有一种“敬畏感”。 正所谓我们要“听别人的故事,想自己的问题,学别人的招数,使自己的功夫”,认真学习德国人的理念,我们华鼎电器员工还应深入学习企业核心价值观,即稳健、诚信、卓越,并以这一价值观实现提升华鼎品质、着力创新,再铸华鼎辉煌。 戴永林 2013-9-22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