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信息技术教师招聘考试专业基础知识

信息技术教师招聘考试专业基础知识

信息技术教师招聘考试专业基础知识
信息技术教师招聘考试专业基础知识

1

第1章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1.1 信息与信息技术

1.2 计算机概述

1.3 微型计算机系统基础知识

1.4 信息的表示与编码

1.5 多媒体技术

1.6 信息安全

2

1.1 信息与信息技术

1.1.1 信息的概念及特征

1.信息的概念

作为一个科学概念,信息最早出现于通信领域。不同学者在自己的学科领域内对“信息”这一概念有着不同的理解,主要有以下几种:

3

(1) 信息是不确定性的减少或消除。

1948年,信息论的创始人香农(Shannon)认为,信息是可以减少或消除不确定性的内容。当人们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对客观事物的有关情况的认识从不清楚变得较清楚或完全清楚时,不确定性就减少或消除了,这时就获得了关于这些事物的信息。

4

(2) 信息是控制系统进行调节活动时,与外界相互作用、相互交换的内容。1950年,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N.Wiener)提出:“信息就是我们对外界进行调节并使我们的调节为外界所了解时而与外界交换来的东西。”例如,人与人相互交换信息;人与计算机相互交换信息等。

5

(3)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状态变化的形式。

信息是关于事物状态以及客观事实的可以通信的知识。信息来源于物质和物质的运动,反映了事物的状态特征及其变化,体现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程度。我国信息专家钟义信教授曾提出:“事物的信息是该事物运动的状态和状态变化的方式,包括这些状态和方式的外在形式、内在含义和实际效用。”

6

(4) 信息是经过加工的、能够对接受者的行为和决策产生影响的数据。

信息是一种经过加工处理后的数据,因而具有知识的含义,而且是可以保存和传递的。

总之,信息是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概念,它既具有物质性,又具有社会性。它是一个多元化、多层次、多功能的复杂综合体,对其应从不同角度和侧面来考察。信息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的反映,是通过载体所发出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及信号中

所包含的一切可传递和交换的知识内容。

7

2.信息的主要特征

信息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社会性

信息一开始就直接联系于社会应用,它只有经过人类加工、取舍、组合,并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才真正具有使用价值。信息化的发展表现为对国家或世界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的深刻影响或改变。

8

2) 传递性

信息的传递性是指任何信息只有从信源出发,经过信息载体传递才能被信宿接收并进行处理和运用。也就是说,信息可以在时间上或空间上从一点转移至另一点,可以通过语言、动作、文献、通信、电子计算机等各种媒介来传递,而且信息的传递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信息在空间中的传递称为通信;信息在时间上的传递称为存储。

3) 共享性

信息的共享性主要是指信息作为一种资源,不同个体或群体在同一时间或不同时间均可共同享用这种资源。

9

4) 不灭性

信息从信息源发出后其自身的信息量并没有减少,即信息并不因为被使用而消失,它可以被大量复制,长期保存,重复使用。信息的提供者并不因为提供了信息而失去了原有的信息内容和信息量。各用户分享的信息份额也不因为分享人的多少而受影响。

5) 时效性

时效性是指信息应能反映事物最新的变化状态。例如,基于知识的信息产业是竞争最激烈、变化最急剧的产业,在这一领域内,哪怕对知识与信息的获取与利用只领先或落后几个星期、几天,甚至几个小时,都足以使一个企业成就辉煌或面临破产。

10

6) 能动性

信息的产生、存在和流通依赖于物质和能量,反过来,信息又能动地控制或支配物质和能量的流动,并对改变其价值产生影响。例如,信息社会的新型人才必须具备很强的信息获取、信息分析和信息加工能力,它不仅是信息社会经济发展对新型人才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推动信息社会向前发展的基础。

7) 客观性

信息的客观性是指信息是客观存在的。信息的产生源于物质,信息产生后又必须依附于物质,因此信息包含于任何物质中。

11

3.信息的分类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信息可分为如下几种:

(1) 信息按其内容分为社会信息和非社会信息。

(2) 信息按其存在形式分为内储信息和外化信息。

(3) 信息按其状态分为动态信息和静态信息。

(4) 信息按符号种类分为语言信息和非语言信息。

(5) 信息按信息论方法分为未知信息和冗余信息。

(6) 信息按价值观念分为有害信息和无害信息。

12

1.1.2 信息技术

1.信息技术的概念

信息技术的概念,因其使用的目的、范围、层次不同而有不同的表述。

广义而言,信息技术是指能充分利用与扩展人类信息器官功能的各种方法、工具与技能的总和。该定义强调的是从哲学上阐述信息技术与人的本质关系。

中义而言,信息技术是指对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加工、表达的各种技术之和。该定义强调的是人们对信息技术功能与过程的一般理解。

13

狭义而言,信息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广播电视等各种硬件设备、软件工具与科学方法,对文、图、声、像等各种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存储、传输与使用的技术之和。该定义强调的是信息技术的现代化与高科技含量。

综上,我们可以认为,信息技术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手段,即各种信息媒体,是一种物化形态的技术。例如印刷媒体、电子媒体、计算机网络等。另一方面是方法,即运用信息媒体对各种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交流、应用的方法,是一种智能形态的技术。信息技术就是由信息媒体和信息媒体应用的方法两个要素所组成的。

14

2.信息技术的分类

1) 按表现形态分类

信息技术按表现形态可分为硬技术(物化技术)与软技术(非物化技术)两种。前者指各种信息设备及其功能,如显微镜、电话机、通信卫星和多媒体电脑等。后者指有关信息获取与处理的各种知识、方法与技能,如语言文字技术、数据统计分析技术、规划决策技术和计算机软件技术等。

15

2) 按工作流程中的基本环节分类

信息技术按工作流程中的基本环节可分为信息获取技术、信息传递技术、信息存储技术、信息加工技术及信息标准化技术。

(1) 信息获取技术包括信息的搜索、感知、接收、过滤等,如显微镜、望远镜、气象卫星、温度计、钟表、Internet搜索器中的技术等。

(2) 信息传递技术是指跨越空间共享信息的技术。其具体又可分为不同类型,如单向传递与双向传递技术,单通道传递、多通道传递与广播传递技术等。

16

(3) 信息存储技术是指跨越时间保存信息的技术,如印刷术、照相术、录音术、录像术、缩微术、磁盘术、光盘术等。

(4) 信息加工技术是对信息进行描述、分类、排序、转换、浓缩、扩充和创新等的技术。信息加工技术的发展已有两次突破:从人脑信息加工到使用机械设备(如算盘、标尺等)进行信息加工,再发展为使用电子计算机与网络进行信息加工。

17

(5) 信息标准化技术是指使信息的获取、传递、存储和加工等各环节有机衔接以及提高信息交换共享能力的技术,如信息管理标准、字符编码标准及语言文字的规范化等。

3) 按使用的信息设备分类

信息技术按使用的信息设备分为电话技术、电报技术、广播技术、电视技术、复印技术、缩微技术、卫星技术、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等。

18

4) 按技术的功能层次分类

信息技术按技术的功能层次分为以下三种:

(1) 主体层次。信息技术的主体层次是信息技术的核心部分,主要是指直接地、具体地增强或延长人类信息器官,提高或扩展人类信息能力的技术。例如显微镜、望远镜、X光机、雷达、激光、红外线、超声、气象卫星、行星探测器、温度计及湿度计等。目前,信息获取技术中起中坚作用的是传感技术、遥测技术和遥感技术等。

19

(2) 应用层次。信息技术的应用层次是信息技术的延伸部分,主要是指主体层次的信息技术在工业、农业、商业贸易、国防、运输、科学研究、文化教育、体育运动、文学艺术及家庭生活等各个领域应用时所生成的各种具体的实用信息技术。

(3) 外围层次。信息技术的外围层次是指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各类技术。一方面,信息技术在性能水平方面的进步来源于新材料技术和新能源技术的进步,即基础层次的信息技术。另一方面,信息的获取、存储、处理及传输控制等需要借助机械的、电子的(或微电子的)、激光的及生物的等技术手段来实现,即支撑层次的信息技术。

20

3.信息技术的特点

1) 高速化

计算机和通信的发展追求的均是高速度,大容量。例如,每秒能运算千万次的计算机已经进入普通家庭。在现代技术中,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涉及高速化的问题是,抓住世界科技迅猛发展的机遇,重点在带宽“瓶颈”上取得突破,加快建设具有大容量、高速率、智能化及多媒体等基本特征的新一代高速带宽信息网络,发展深亚微米集成电路、高性能计算机等。

21

2) 网络化

信息网络分为电信网、广电网和计算机网。三网有各自的形成过程,其服务对象、发展模式和功能等有所交叉,又互为补充。信息网络的发展异常迅速,从局域网到广域网,再到国际互联网及有“信息高速公路”之称的高速信息传输网络,计算机网络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22

3) 数字化

数字化就是将信息用电磁介质或半导体存储器按二进制编码的方法加以处理和传输。在信息处理和传输领域,广泛采用的是只用“0”和“1”两个基本符号组成的二进制编码,二进制数字信号是现实世界中最容易被表达、物理状态最稳定的信号。

4) 个人化

信息技术将实现以个人为目标的通信方式,充分体现可移动性和全球性。实现个人通信需要全球性的、大规模的网络容量和智能化的网络功能。

23

5) 智能化

在面向21世纪的技术变革中,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之一将是智能化。智能化的应用体现在利用计算机模拟人的智能,例如机器人、医疗诊断专家系统及推理证明等方面。例如,智能化的CAI教学软件、自动考核与评价系统、视听教学媒体以及仿真实验等等。24

4.信息技术的功能

信息技术的功能是多方面的,从宏观上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辅人功能

信息技术能够提高或增强人们的信息获取、存储、处理、传输与控制能力,使人们的素质、生产技能管理水平与决策能力等得到提高。

2) 开发功能

利用信息技术能够充分开发信息资源,它的应用不仅推动了社会文献大规模的生产,而且大大加快了信息的传递速度。

25

3) 协同功能

人们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共享资源、协同工作。例如,电子商务、远程教育等。

4) 增效功能

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现代社会的效率和效益大大提高。例如,通过卫星照相、遥感遥测,人们可以更多更快地获得地理信息。

26

5) 先导功能

信息技术是现代文明的技术基础,是高技术群体发展的核心,也是信息化、信息社会、信息产业的关键技术,它推动了世界性的新技术革命。大力普及与应用新技术可实现对整个国民经济技术基础的改造,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可带动各行各业的发展。

27

5.信息技术的影响

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的主流是积极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对经济的影响。信息技术有助于个人和社会更好地利用资源,使其充分发挥潜力,缩小国际社会中的信息与知识差距;有助于减少物质资源和能源的消耗;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产品知识含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力;提高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管理水平、经济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

28

(2) 对教育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教育信息化的快速推进,信息技术已逐渐成为服务于教育事业的一项重要技术。信息技术有助于教学手段的改革(如电化教学、远程教育等),能够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使教育向学习者全面开放并实现资源共享,大大提高了学习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9

(3) 对管理的影响。信息技术有助于更新管理理念、改变管理组织,使管理结构由金字塔形变为矩阵形;有助于完善管理方法,以适应虚拟办公、电子商务等新的运作方式。例如,政府通过网络互联逐渐建立网络政府,开启了政府管理的全新时代,树立了各级政府的高效办公、透明管理的新时代形象,同时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美、日、欧盟等纷纷制定了自己的信息基础设施发展计划,即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并投入了巨额资金。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也不甘落后,投入大量资金发展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

30

例如,新加坡政府决定投资12.5亿美元开发和兴建信息工程,以便把新加坡建成亚洲的“智能岛”。企业通过内外网络的建设,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充分利用政府管理及市场两方面的信息资源,将促进虚拟企业的成长,实现企业经营方式的革命性转变。

31

(4) 对科研的影响。应用信息技术有助于科学研究前期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助于提高科研工作效率;有助于科学研究成果的及时发表。

(5) 对文化的影响。信息技术促进了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学习,使文化更加开放化和大众化。

32

(6) 对生活的影响。信息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电脑、因特网、信息高速公路、纳米技术等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人类社会向着个性化、休闲化方向发展。在信息社会里,人们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甚至社会形态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例如,“虚拟社会”、“虚拟演播室”等诸多社会现象将给思想家、哲学家提出新的理论挑战,并将不断促进人类在思想方面产生新的见解和新的突破。

33

信息技术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信息泛滥。信息技术的发展导致信息爆炸,信息量的增加大大超出了人们的接受能力,有可能带来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

(2) 信息污染。随着信息流动量的增大,“信息污染”也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例如,一些错误信息、冗余信息、污秽信息、计算机病毒等侵占了信息存储资源,影响了信息处理和传输的速度,污染了信息环境,尤其是计算机病毒造成信息利用的严重障碍。

34

(3) 信息犯罪。近年来,出现了利用计算机和信息网络进行高科技信息犯罪的现象。例如,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经济诈骗,贩卖色情信息,散布谣言,窃取个人、企业、政府的机密等。

(4) 信息渗透。信息化发展的渗透性表现为对国家或世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日常生活等各个层面的深刻影响或改变,这使得各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差异性也受到了挑战。

35

1.1.3 信息化与信息化社会

信息化涉及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它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技术革命和产业发展,信息化正逐步上升为推动世界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关键因素,成为人类进步的新标志。

1.信息化

信息化就是在人类社会各领域普遍地、大量地采用现代信息技术,从而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生活质量的过程。信息化与工业化、现代化一样,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包含三个层面,六大要素。

36

所谓三个层面:一是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过程,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二是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是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与关键;三是信息产品制造业不断发展的过程,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支撑。这三个层面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过程,也就是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演化的动态过程。

37

所谓六大要素是指信息网络、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信息产业、信息法规环境与信息人才。

这三个层面、六大要素的相互作用过程就构成了信息化的全部内容。就是说,信息化是在经济和社会活动中,通过普遍采用信息技术和电子信息装备,更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使由于利用了信息资源而创造的劳动价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逐步上升直至占主导地位的过程。

38

2.信息化社会的主要特征

信息化社会具有如下几个基本特征:

(1) 高渗透性。信息的渗透性决定了信息化发展的普遍服务原则,信息化发展的基本目标就是要让每个社会成员都有权利、有能力享用信息化发展的成果,从而彻底改变社会诸方面的生存状态。

39

(2) 生存空间的网络化。这里的网络化不仅仅包括技术方面的具体网络之间的互通互联,而且强调基于这种物质载体之上的网络化社会、政治、经济和生活形态的网络化互动关系。美国政府于1993年9月提出“国家信息高速公路”(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简称NII计划),计划在20年内投资4000亿美元加速美国的信息化建设,就是生存空间网络化的最好例证。当今信息社会期望与正在实施的是将电信网、有线电视网和计算机网三网合一,并建成全光纤交换网。信息化发展的区域目标是要建设数字城市、数字国家和数字地球。

40

(3) 信息劳动者、脑力劳动者的作用日益增大。信息化的发展大大加快了各主体之间的信息交流和知识传播的速度和效率。信息化水平提高必然表现为国家人口素质的普遍提高。从事信息的生产、存储、分配、交换活动的劳动者及从事相关种类工作的劳动者的人数和比重正在急剧增加。知识成了改革与制定政策的核心因素,技术是控制未来的关键力量,专家与技术人员将成为卓越的社会阶层而发挥重大的历史作用。

41

3.我国的信息化建设

我国的信息化是指在国家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国防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实现国家

现代化的进程。我国政府认识到发展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性,把对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到经济全局的战略地位。1984年,邓小平同志就题词“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1990年,江泽民同志进一步指出:“四个现代化无一不和电子信息有紧密联系,要把信息化提到战略地位上来,要把信息化列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方针。”

42

“七五”期间,国家投入大量资金,重点建成了经济、统计、银行、邮电、电力、铁路等多个国家级信息系统,配置了一大批计算机设备,形成了纵向信息网络。当前我国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绩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信息产业高速发展,产业规模迅速扩大;

(2) 信息基础设施已具有相当规模;

43

(3) 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业为信息化提供装备的能力增强;

(4) 互联网迅速发展;

(5) 信息化重大工程取得显著成效。

我国信息化建设的24字方针是:统筹规划,国家主导;统一标准,联合建设;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44

1.2 计算机概述

计算机是信息化的基础。计算机及其应用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应用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45

1.2.1 计算机的发展

1.计算机的发展史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及信息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导致了计算工具的创新。1946年2月,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它与以前的计算工具相比,计算速度快,精度高,能按给定的程序自动进行计算。ENIAC 共用了18 000多只电子管,重量达30吨,占地170平方米,每小时耗电150千瓦,真可谓“庞然大物”。

46

ENIAC与现代计算机相比:运算速度慢,每秒只能作五千次加法运算;不仅存储容量小,而且全部指令还没有存放在存储器中;操作复杂、稳定性差。尽管如此,ENIAC的诞生标志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入了新的时代--电子计算机时代。从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到现在,计算机的发展随其所采用的电子器件的变化,已经历了四代。

47

(1) 第一代(1946~1958年) ——电子管计算机。

这一代计算机的主要特征是:以电子管为基本电子器件;使用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应用领域主要局限于科学计算;运算速度只有几千次至几万次每秒。由于其体积大、功率大、价格昂贵且可靠性差,因此很快被新一代计算机所替代。然而,第一代计算机奠定了计算机发展的科学基础。

48

(2) 第二代(1959~1964年) ——晶体管计算机。

这一代计算机的主要特征是:晶体管取代了电子管;软件技术上出现了算法语言和操作系统;应用领域从科学计算扩展到数据处理;运算速度已达到几万次至几十万次每秒。此外,其体积缩小,功耗降低,可靠性有所提高。

49

(3) 第三代(1965~1970年) ——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这一代计算机的主要特征是:普遍采用了集成电路,使体积、功耗均显著减少,可靠性大大提高;运算速度可达几十万次至几百万次每秒;在此期间,出现了向大型和小型化两级发展的趋势,计算机品种多样化和系列化;同时,软件技术与计算机外围设备发展迅速,应用领域不断扩大。

50

(4) 第四代(1971~ ) ——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这一代计算机的主要特征是:中、大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成为计算机的主要器件;运算速度已达几万亿次至十几万亿次每秒。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进一步缩小了计算机的体积和功耗,增强了计算机的功能;多机并行处理与网络化是第四代计算机的又一重要特征,大规模并行处理系统、分布式系统、计算机网络的研究和实施进展迅速;系统软件的发展不仅实现了计算机运行的自动化,而且正在向工程化和智能化迈进。

此外,智能化计算机也可以称为第五代计算机,其目标是使计算机像人类那样具有听、说、写、逻辑推理、判断和自我学习等能力。

51

2.我国计算机的发展情况

我国电子计算机的研究是从1953年开始的。1958年研制出第一台计算机,即103型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它属于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1964年研制出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1971年研制出集成电路计算机;1983年研制成功每秒能进行1亿次运算的“银河Ⅰ”巨型机;1997年研制的“银河Ⅲ”巨型机每秒能进行130亿次运算。现在,我国已形成了自己的计算机工业体系,并具备相当的计算机硬件、软件和外部设备的生产能力。

52

3.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迅速发展,各种类型的计算机也都得到了迅速发展。当前,计算机主要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1) 微型化

微型化是指追求体积的进一步缩小,运算速度的进一步提高,存储容量不断加大,功能更加完善可靠,应用更加灵活方便,价格更加便宜。微型化反映了计算机的应用程

度。

53

2) 巨型化

巨型化所追求的大容量、高速度,为尖端科学领域的数值分析与计算提供了有力的帮助,例如火箭、导弹、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的研制及气象预报的数值分析与计算等。巨型计算机目前的计算速度可达几万亿次至十几万亿次浮点每秒,它代表了计算机的发展水平。并行处理技术是巨型计算机发展的基础。

3) 网络化

21世纪人类将步入信息时代,从简单的远程终端联机到遍布全球的Internet,信息的共享和通信已成为计算机应用的主流之一。

54

4) 智能化

智能化是指利用新技术、新材料研制的计算机与仿生学、控制论等边缘学科相结合,把信息采集、存储、处理、通信同人工智能结合在一起,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类的高级思维活动。目前已有许多机器人在高温、高压、有毒及辐射等环境下代替人工作。在这一领域最具代表性的是专家系统和机器人。智能化计算机将使人类社会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期。

55

5) 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计算机是当前开发和研究的热点。多媒体技术能将大量信息以数值、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及视频等形式进行表现,极大地改善、丰富了人机界面,能够充分运用人的听觉、视觉来高效率地接收信息。其中主要的技术关键是处理视频和音频数据,包括视频和音频数据的压缩、解压缩技术,多媒体数据的通信及各种接口的实现方案等。

56

6) 非冯·诺依曼体系结构的计算机

非冯·诺依曼体系结构是提高现代计算机性能的另一个研究焦点。冯·诺依曼体系结构虽然为计算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它的“集中顺序控制方面”的串行机制,却成为进一步提高计算机性能的瓶颈,而提高计算机性能的方向之一是并行处理。因此,出现了非冯·诺依曼体系结构的计算机理论,例如神经网络计算机、DNA计算机、光子计算机等。

57

1.2.2 计算机的特点

1.运算速度快

现在的PC机(Personal Computer)每秒可以处理几千万条指令;巨型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则达十几万亿次每秒以上,这使得过去繁琐的计算工作如今只需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能完成。

2.计算精度高

计算机采用二进制进行运算,只要配置相关的硬件电路就可增加二进制数字的长度,从而提高计算精度。目前,微型计算机的计算精度可以达到32位二进制数。

58

3.具有“记忆”和逻辑判断功能

“记忆”功能是指计算机能存储大量信息,供用户随时检索和查询。该功能

既能记忆各类数据信息,又能记忆处理加工这些数据信息的程序。逻辑判断功能是指计算机除了能进行算术运算外,还能进行逻辑运算。

4.能自动运行且支持人机交互

所谓自动运行,就是人们把需要计算机处理的问题编成程序并存入计算机中,当发出运行指令后,计算机便在该程序控制下依次逐条执行,不再需要人工干预。“人机交互”则是在人们想要干预计算机时,采用问答的形式,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59

1.2.3 计算机的分类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其分类方法也在不断变化。

1.按计算机处理的信号分类

计算机按处理的信号可分为:

(1) 数字式计算机(Digital Computer)。数字式计算机处理的是脉冲变化的离散量,即以0、1组成的二进制数字。它的计算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通常我们使用的计算机就是数字式计算机。

60

(2) 模拟式计算机(Analog Computer)。模拟式计算机处理的是连续变化的模拟量,例如电压、电流、温度等物理量的变化曲线。其基本运算部件是运算放大器构成的各类运算电路。模拟式计算机解题速度快、精度低、通用性差,用于过程控制,已基本被数字式计算机所取代。

(3) 数模混合计算机(Hybrid Computer)。数模混合计算机是数字式计算机和模拟式计算机相结合的一种计算机。

61

2.按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及用途分类

计算机按硬件组成及用途可分为:

(1) 通用计算机。这类计算机的硬件系统是标准的,并具有扩展性,装上不同的软件就可做不同的工作。它的通用性强,应用范围广。

(2) 专用计算机。这类计算机软、硬件的规模全部根据应用系统的要求配置,因此具有较好的性能价格比,但只能完成某个专门任务。这类计算机多用于工业控制系统。

62

3.按计算机的规模分类

当前沿用较多的是“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于1989年提出的分类方法。其具体分类如下:

(1) 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简称PC)。PC机即面向个人或家庭使用的低档微型计算机,主要分为台式机和便携机两类。

(2) 工作站(Work Station,简称WS )。工作站是介于PC机和小型机之间的高档微机。它的运算速度快,主存储器容量大,易于联网,通常配有高分辨率的大屏幕显示器,具有较强的数据处理能力和高性能的图形功能,特别适合于CAD/CAM和办公自动化。63

(3) 小型计算机(Minicomputer)。小型计算机按照满足中、小型部门的需要设计,规模较小,结构简单,成本较低,设计周期较短,操作简便,维护容易,从而得以广泛推广应用,可用于工业控制、数据采集、分析计算等。

(4) 主机(Mainframe)。主机亦称大型主机,通常安装在机架内。它具有大容量存储器,多种类型的I/O通道,能同时支持批处理和分时处理等多种工作方式;具有通用、处理速度快和处理能力强的特点。主机一般作为大型“客户机/服务器”系统的服务器,或者“终端/主机”系统中的主机。

64

(5) 小巨型计算机(Minisupercomputer)。小巨型计算机与巨型计算机相比,特点是价格便宜,具有更好的性能价格比。

(6) 巨型计算机(Supercomputer)。巨型计算机亦称超级计算机,运算速度可达十几万亿次每秒以上,主存容量很大,处理能力很强。生产这类计算机的能力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计算机科学水平。我国是世界上能够生产巨型计算机的少数国家之一。

65

1.2.4 计算机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的飞速发展,信息社会对计算机的需求迅速增长,使得计算机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计算

科学计算也称为数值计算,指用于完成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中提出的数学问题的计算,是计算机应用最早也是最成熟的应用领域。在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等自然科学领域以及航天、汽车、造船、建筑等工程技术领域中,各种复杂的计算都是借助计算机来完成的。

66

2.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指的是对信息进行采集、查询、分类、排序、统计、存储及传送等工作。这已成为信息社会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目前,数据处理已广泛应用于办公自动化、企事业单位管理(如财务、计划、物资与人事的管理)、图像信息系统、图书情报检索等领域。据统计,现在世界上约80%的计算机用于数据处理工作。

67

3.过程控制

将计算机用来控制各种自动装置、自动仪表、生产过程等都称为过程控制或实时控制。例如,工业生产自动化方面的巡回检测、自动记录、监视报警、自动调控等内容;交通运输方面的行车调度;农业方面的自动温度与湿度控制;家用电器中的某些自动功能等,都是计算机在该方面的应用。

68

4.计算机辅助工程

当前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工作的系统越来越多,列举如下:

(1)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Computer Aided Design),即利用计算机辅助人们进行工作,以便达到提高设计质量、缩短设计周期、使设计实现自动化的目的。目前,建筑、机械、服装、电子等行业都广泛采用了CAD技术。

(2) 计算机辅助制造CAM(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即直接利用计算机控制零部件的生产。

69

(3)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即利用计算机

辅助进行教学,把各种教学手段综合化、形象化、现代化。如辅导学生学习、解答问题、批改作业及编制考题等。

(4) 计算机辅助工程CAE(Computer Aided Engineering)。

(5) 计算机辅助测试CAT(Computer Aided Testing)。

70

5.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是将人脑在进行演绎推理时的思维过程、规则和所采取的策略、技巧等编成计算机程序,并在计算机中存储一些公理和推理规则,然后让机器去自动探索解题的方法,用计算机实现某些与人的智能活动有关的复杂功能。这是计算机应用的一个较新的领域,其目前的研究方向有:模式识别、自然语言理解、自动定理证明、自动程序设计、知识表示、机器学习、专家系统及机器人等。

71

6.网络应用

计算机网络就是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地域不同的计算机系统互连起来,并在网络软件支持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传递信息的系统。根据计算机之间距离的远近、覆盖范围的多少,可将计算机网络分为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简称LAN)和广域网 (Wide Area Network,简称WAN)两种。利用网络可以进行网上浏览,检索信息,下载软件,收发电子邮件(E -mail)、传真(FAX),传送文件(FTP),发布公告(BBS),参加网上会议(Net meeting),阅读电子报纸,小说,观看体育比赛,收听音乐,参与游戏,参加各种论坛及开展电子商务(E-Business)等,也可以充分享受网上资源,丰富个人生活。

72

1.2.5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一台完整的计算机应包括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硬件的功能是接受计算机程序,并在程序控制下完成数据输入、数据处理和数据输出等任务。软件可保证硬件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并为用户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1946年,美籍匈牙利科学家冯·诺依曼(Von Neumann)提出了一个“存储程序”的计算机方案。这个方案包含了三个要点:

73

(1) 采用二进制的形式表示数据和指令。

(2) 将指令和数据存放在存储器中。

(3) 由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部分组成计算机。

该方案工作原理的核心是“程序存储”和“程序控制”,把按照这一原理设计的计算机称为冯·诺依曼型计算机。冯·诺依曼型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如图1.1所示。

74

75

图1.1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计算机系统 硬件系统 主 机 中央处理单元 控制器 内存储器 运算器

外部设备 外存储器

输入设备

输出设备

软件系统 系统软件 操作系统

语言处理系统

服务型程序

应用软件 应用软件包

面向问题的应用软件

1.计算机硬件系统

计算机硬件系统是指由电子部件和机电装置组成的计算机实体,如用集成电路芯片、印刷线路板、接插件、电子元件和导线等装配成中央处理器、存储器及外部设备等。 76

计算机的规模不同,机种和型号不同,则它们在硬件配置上的差别就很大。但是,绝大多数都是根据冯·诺依曼计算机体系结构的思想来设计的,故具有共同的基本配置: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等五大部件。运算器和控制器合称为中央处理单元,即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它是计算机的核心。

77

计算机硬件系统中五大部件的相互关系如图1.2所示。其中空心线代表数据流,实心线代表控制流。

1) 控制器

控制器是计算机的指挥中心,它使计算机各部件自动协调地工作。控制器每次从存储器中读取一条指令,对读取的指令经过分析译码后产生一串操作命令,将其发向各个部件以控制各部件动作,从而使整个机器连续地、有条不紊地运行。控制器一般是由程序计数器PC(Program Counter)、指令寄存器IR(Instruction Register)、指令译码器ID(Instruction Dcoder)和操作控制器OC(Operation Controler)等组成。

78

图1.2 计算机硬件系统中五大部件的相互关系

79

程序计数器PC 用来存放下一条指令的地址,具有自动加1的功能。指令寄存器IR 用来

输 出 设

控 制 器 运算 器 存 储 器

存放当前要执行的指令代码。指令译码器ID用来识别IR中存放的要执行指令的性质。操作控制器OC根据指令译码器ID对要执行的指令进行译码,产生实现该指令的全部动作的控制信号。

2) 运算器

运算器是一个用于信息加工的部件。它对数据编码进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算术运算是按照算术规则进行的运算。逻辑运算一般泛指非算术性运算,例如比较、移位、逻辑加、逻辑乘、逻辑取反及“异或”操作等。运算器通常由运算逻辑部件(ALU)和一系列寄存器组成。

80

3) 存储器

存储器的主要功能是存放程序和数据。不管是程序还是数据,在存储器中都是用二进制的形式表示的,它们统称为信息。

(1) 存储器的分类。存储器分为内存储器(主存储器)和外存储器(辅助存储器)两类。

81

内存储器简称内存,是计算机各部件信息交流的中心。用户通过输入设备输入的程序和数据先送入内存,控制器执行的指令和运算器处理的数据取自内存,运算的中间结果和最终结果保存在内存中,输出设备输出的信息来自内存。内存中的信息如要长期保存,应送到外存中。总之,内存要与计算机的各个部件打交道,用来存放现行程序的指令和数据。所以,内存的存取速度直接影响计算机的运算速度。

82

目前,大多数内存由半导体器件构成。内存由许多存储单元组成,每个存储单元存放一个数据或一条指令,且有自己的地址,根据地址就可找到所需的数据和程序。内存具有容量小、存取速度快、停电后数据丢失的特点。

外存储器简称外存,用来存储大量暂时不参与运算的数据和程序及运算结果。通常外存不和计算机的其他部件直接交换数据,而是成批地与内存交换信息。外存储器具有容量大、存取速度慢、停电后数据不丢失的特点。常见的外存设备有软盘、硬盘、闪盘、光盘和磁带等。

83

(2) 与存储器有关的术语:

地址:整个内存被分成若干存储单元,每个存储单元都可以存放程序或数据。用于标识每个存储单元的惟一的编号称为地址。

位:一个二进制数(0或1)称为位(bit,比特),是数据的最小单位。

字节:每8个相邻的二进制位称为一个字节。为了衡量存储器的容量,统一以字节(Byte,简写为B)为基本单位。存储器的容量一般使用KB、MB、GM、TB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是1 KB=1024 B,1 MB=1024 KB,1 GB=1024 MB,1 TB=1024 GB,其中1024=210。

84

字和字长:在计算机中,作为一个整体被存取或运算的最小信息单位称为字或单元;每个字中存放的二进制数的长度称为字长。计算机字长一般是指参加运算的寄存器所能表示的二进制数的位数。计算机的功能设计决定了机器的字长。机器字长可以是8位、16位、32位、64位等,显然,机器字长包括一个或多个字节。

4) 输入设备

输入设备用来接受用户输入的原始数据和程序,并将它们变换为计算机能识别的形式而存放到内存中。常用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扫描仪、触摸屏等。输入设备与主机之间通过接口连接。

85

5) 输出设备

输出设备用于将存放在内存中由计算机处理的结果转变为人们所能接受的形式。常用的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和音响等。外存储器是计算机中重要的外部设备,它即可以作为输入设备,也可以作为输出设备。

总之,计算机硬件系统是运行程序的基本组成部分,人们通过输入设备将程序和数据存入存储器;运行时,控制器从存储器中逐条取出指令,将其解释成控制命令,去控制各部件的动作;数据在运算器中加工处理,处理后的结果通过输出设备输出。 86

2.计算机软件系统

软件系统是指为运行、管理和维护计算机而编制的各种程序、数据和文档的总称。程序是完成某一任务的指令或语句的有序集合;数据是程序处理的对象和处理的结果;文档是描述程序操作及使用的相关资料。计算机的软件是计算机硬件与用户之间的一座桥梁。

计算机软件按其功能分为应用软件和系统软件两大类。用户与计算机系统各层次之间的关系如图1.3所示。

87

用户

计算

机硬件 系 软 件

件 软

应 用户

图1.3 用户与计算机系统各层次之间的关系

88

1) 系统软件

系统软件是指控制计算机的运行,管理计算机的各种资源,并为应用软件提供支持和服务的一类软件。其功能是方便用户,提高计算机使用效率,扩充系统的功能。系统软件具有两大特点:一是通用性,其算法和功能不依赖特定的用户,无论哪个应用领域都可以使用;二是基础性,其他软件都是在系统软件的支持下开发和运行的。

系统软件是构成计算机系统必备的软件,通常将系统软件分为以下几类:

89

(1) 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简称OS)。操作系统是管理计算机的各种资源、自动调度用户的各种作业程序、处理各种中断的软件。它是计算机硬件的第一级扩充,是用户与计算机之间的桥梁,是软件中最基础和最核心的部分。它的作用是管理计算机中的硬件、软件和数据信息,支持其他软件的开发和运行,使计算机能够自动、协调、高效地工作。

操作系统多种多样,目前常用的操作系统有DOS、OS/2、UNIX、Linux、Windows 98、NetWare、Windows NT等。

90

(2) 程序设计语言。人们要使用计算机,就必须与计算机进行交流,要交流就必须使用计算机语言。目前,程序设计语言可分为四类: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及甚高级语言。

91

机器语言是计算机硬件系统能够直接识别的、不需翻译的计算机语言。机器语言中的每一条语句实际上是一条二进制形式的指令代码,由操作码和操作数组成。操作码指出进行什么操作;操作数指出参与操作的数或在内存中的地址。用机器语言编写程序时工作量大、难于使用,但执行速度快。它的指令二进制代码通常随CPU型号的不同而不同,不能通用,因而说它是面向机器的一种低级语言。通常不用机器语言直接编写程序。

92

汇编语言是为特定计算机或计算机系列设计的。汇编语言用助记符代替操作码,用地址符号代替操作数。由于这种“符号化”的做法,因而汇编语言也称为符号语言。用汇编语言编写的程序称为汇编语言“源程序”。汇编语言程序比机器语言程序易读、易检查、易修改,同时又保持了机器语言执行速度快、占用存储空间少的优点。汇编语言也是面向机器的一种低级语言,不具备通用性和可移植性。

93

高级语言是由各种意义的词和数学公式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组成的,它更容易阅读、理解和修改,编程效率高。高级语言不是面向机器的,而是面向问题,与具体机器无关,具有很强的通用性和可移植性。高级语言的种类很多,有面向过程的语言,例如FORTRAN、BASIC、PASCAL、C等;有面向对象的语言,例如C++、Visual Basic、Java等。

94

不同的高级语言有不同的特点和应用范围。FORTRAN 语言是1954年提出的,是出现最早的一种高级语言,适用于科学和工程计算;BASIC 语言是初学者的语言,简单易学,人机对话功能强;PASCAL 语言是结构化程序语言,适用于教学、科学计算、数据处理和系统软件开发,目前逐步被C 语言所取代;C 语言程序简练、功能强,适用于系统软件、数值计算、数据处理等,已成为目前高级语言中使用最多的语言之一;C++、Visual Basic 等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给非计算机专业的用户在Windows 环境下开发软件带来了福音;Java 语言是一种基于C++的跨平台分布式程序设计语言。

95

40余年来,高级语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从根本上说,上述的通用语言仍都是“过程化语言”。编码的时候,要详细描述问题求解的过程,告诉计算机每一步应该“怎样做”。为了把程序员从繁重的编码中解放出来,还需寻求进一步提高编码效率的新语言,这就是甚高级语言(VHL)或第4代语言(4GL)产生的背景。

对于4GL 语言,迄今仍没有统一的定义。一般认为,3GL 是过程化的语言,目的在于高效地实现各种算法;4GL 则是非过程化的语言,目的在于直接地实现各类应用系统。前者面向过程,需要描述“怎样做”;后者面向应用,只需说明“做什么”。 96

(3) 语言处理程序。将计算机不能直接执行的非机器语言源程序翻译成能直接执行的机器语言的语言翻译程序总称为语言处理程序。

· 源程序:用各种程序设计语言编写的程序称为源程序,计算机不能直接识别和执行。

· 目标程序:源程序必须由相应的解释程序或编译程序翻译成机器能够识别的机器指令代码后,计算机才能执行,这正是语言处理程序所要完成的任务。翻译后的机器语言程序称为目标程序。

· 汇编程序:将汇编语言源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程序的翻译程序称为汇编程序,如图1.4(a)所示。

97

图1.4 语言处理程序

(a) 汇编过程;(b) 编译过程

98

目标程序 源

程序 执行 汇编语

机器语 结 汇编程 汇编

高级语言程序机器语言程序

英语教师招聘考试-学科专业知识(含参考答案)

★绝密★ 《英语教师招聘考试学科专业知识》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包含第I 卷选择题(第 1 ~ 45 题)、第II 卷非选择题(第46 ~ 85 题及 书面表达题)两部分。本次考试时间为100 分钟,卷面总分为120 分。考试形式为闭卷。 2.本试卷中所有试题必须作答在答题卡上规定的位置,否则不给分。 3.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 毫米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60 分) 一、单项选择(共15 小题,每小题 1 分,计15 分) 从A 、B 、C、D 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可以填入句中空白处的最佳答案。 ( ) 1. The education of the young is always ________ hot and serious topic. A. a B. an C. the D. / ( ) 2. This year’s Dragon Boat Festival falls ________ the second Wednesday in June. A. in B. on C. at D. for ( ) 3. -- Mum, have you seen my mobile i-phone 5? -- The ________ you bought last week? I ’m afraid I havei n t. ’t seen A. one B. this C. it D. that ( ) 4. Travelers on planes ________ keep their mobile phones on because it is against the law. A. needn ’t B. couldn ’t C. mustn ’t D. won ’ t ( ) 5. -- I can’t find any radix isatidis ( 板蓝根) in the drug store! -- People are crazy! ________ experts say there is no use eating it to prevent H7N9, some people still don ’t believe it. A. Although B. Unless C. As a result D. In order to ( ) 6. -- What took you so long? -- I got lost. I have no ________ of direction. A. feeling B. ability C. knowledge D. sense ( ) 7. -- Bayern finally won the 2013 UEFA Champions League Final! -- Wow, ________! A. how excited the news is B. what an exciting news C. how exciting news D. what exciting news ( ) 8. -- Don ’t talk to anybody about the bad news —________ not your sister Kate. A. hardly B. usually C. especially D. simply ( ) 9. Jack ________ me his dictionary and I have looked up the new words in it. A. borrowed B. kept C. lent D. bought ( ) 10. -- We must act now because time is ________. -- Yes. Let ’s start. A. coming out B. giving out C. running out D. cutting out ( ) 11. -- Why didn ’t you stop him going out? -- Sorry, but I ________ a letter and didn ’t see him go out. A. write B. wrote C. was writing D. have written ( ) 12. In some cities, something ________ to stop the sale of live poultry( 活禽) during the past few weeks. A. will do B. has done C. will be done D. has been done ( ) 13. A new traffic law ________ to force the drivers to obey traffic rules last year. A. is passed B. passes C. had passed D. was passed ( ) 14. -- Are you going to take part in the Speech Competition? -- ________. It ’s too good a chance to miss. A. No problem B. Thanks a lot C. Never mind D. That’s for sure ( ) 15. -- Could you tell me ________? -- Sure. We will meet at the school gate. A. when we will meet tomorrow morning B. when shall we meet tomorrow morning

2020年新市区教师招聘考试《综合基础知识及应用》试题及答案

2020年新市区教师招聘考试《综合基础知识及应用》试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请用钢笔、圆珠笔或签字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涂准考证号。 2、本试卷均为选择题,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题本上作答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儿童观包括()共三类儿童观。 A、家族、国家和个人本位儿童观 B、家族、社会和国际本位儿童观 C、个人、家族和社会本位儿童观 D、国家、民族和世界本位儿童观 【答案】C 2、以下各选项中,不属于文化的内容的是()。 A、语言符号体系 B、知识技术体系 C、价值规范体系 D、自然环境 【答案】D 3、下面的选项中衡量社会文化水平的一般指标是()。 A、人口的性别比例 B、人口的受教育水平 C、人口的健康状况 D、人口的平均收入 【答案】B 4、德育过程的基础是()。 A、提高品德认识 B、陶冶品德情感 C、激发品德发展的动机 D、组织学生活动和交往 【答案】D 5、幼儿对不同几何图形辨别的难度由难到易是()。 A、半圆形—圆形—三角形—正方形

B、正方形一长方形—八边形一五边形 C、五边形一八边形一三角形一正方形 D、圆形一半圆形一正方形一三角形 【答案】C 6、幼儿辨别几何图形由易到难的顺序是()。 A、圆形---正方形---半圆形---长方形---三角形---八边形---五边形---梯形---菱形 B、圆形---半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八边形---五边形---梯形---菱形 C、正方形---圆形---半圆形---长方形---三角形---八边形---五边形---梯形---菱形 D、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半圆形---三角形---八边形---五边形---梯形---菱形【答案】A 7、到3岁时,儿童脑的重量大约是()。 A、390 B、900 C、125 D、1000 【答案】B 8、在德育过程中,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一般称为()。 A、道德情感 B、道德意志 C、道德观念 D、道德行为 【答案】B 9、社会自我基本成熟的时期在()。 A、婴儿期 B、幼儿期 C、童年期 D、少年期 【答案】D 10、教学过程以教学()经验为主。 A、间接 B、直接 C、生活 D、生产

教师入编考试教育理论常考知识点总结

1常用德育原则 导向性原则(2)疏导性原则(循循善诱原则)(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5)因材施教(6)课堂与生活相结合(7)长善救失(8)灵活施教(9)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2.导向性原则的贯彻要求 (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2)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3)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3.疏导原则的贯彻要求(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4.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的贯彻要求(1)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2)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3)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 5.长善救失原则的贯彻要求 (1)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2)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3)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教育。 6.说服法的基本要求 (1)明确目的性(2)富有知识性、趣 味性(3)注意时机(4)以诚待人。7.一堂好课的标准 (1)目标明确(2)重点突出(3)内容正确(4)方法得当(5)表达清晰(6) 组织严密(7)气氛热烈 8.直观性教学原则的贯彻要求 (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2)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9.启发性教学原则的贯彻要求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4)发扬教学民主。 10循序渐进原则的贯彻要求 (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2) 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 学。(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 到繁。 11.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贯彻要求(1) 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2) 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3) 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12.讲授法的基本要求(1)讲授内容要 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2)注 意启发。(3)讲究语言艺术。 记忆口诀12 13谈话法的基本要求(1)要准备好问 题和谈话计划。(2)提出的问题要明 确,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问题的难易 要因人而异。(3)要善于启发诱导。 (4)要做好归纳、小结。 14外铄论代表人物 荀子、洛克、华生 15内发论代表人物孟子、弗洛伊德、 威尔逊、格塞尔、高尔顿、霍尔、董仲 舒 16.现代学制的发展趋势 a.加强学前教育及其与小学教育的衔 接;b.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 限;c.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综合统 一的方向发展;d.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 多样化;e.终身教育受到普遍重视。 17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a.创设问 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 习兴趣,维持好奇心;b.根据作业难度, 恰当控制动机水平;c.充分利用反馈信 息,妥善进行奖惩;d.正确指导结果归 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18新课改教师角色的转变a.教师是学 生学习的促进者b.教师应该是教育教 学的研究者c.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 研究者d.教师应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e.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的践行者 19新课改师生观(良好师生关系的特 点)a.尊师爱生b.民主平等c.教学相 长d.心理相容 20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a.了解和 研究学生b.树立正确的学生观c.提高 教师自身的素质d.树立教师威信e.发 扬教育民主f.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21儿童权利公约a.无歧视原则b.尊重 儿童尊严原则c.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 原则d.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22教师职业素养 a.道德素养 b.知识素养 c.能力素养 d. 心理素养e.身体素养 23如何树立教师的威信 a.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 b.培养良 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c.注重良好 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d.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e.做学生 的朋友与知己 24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工作方 针 a.优先发展 b.育人为本 c.改革创新 d. 促进公平e.提高质量 25教育目的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 卢梭、洛克、夸美纽斯、福禄倍尔、裴 斯泰洛齐、孟轲(孟子) 26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 孔子、斯宾塞、涂尔干、孔德、赫尔巴 特 27教学原则 直观性、启发性、循序渐进性、因材施 教、理论联系实际、量力性原则 28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爱国守 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 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1教育目的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卢梭、 洛克、夸美纽斯、福禄倍尔、裴斯泰洛 齐、孟轲(孟子) 2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孔子、 斯宾塞、涂尔干、孔德、赫尔巴特 3教学原则直观性、启发性、循序渐进 性、因材施教、理论联系实际、量力性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考点总结

---------------------------------------------------------------最新资料推荐------------------------------------------------------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考点总结 教育学总结绪论教育学概念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揭示教育规律的学科。 教育学研究对象: 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教育学研究内容: 揭示教育规律教育学研究方法: 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论语》一书汇集了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关于哲学、伦理、政治和教育方面的言论。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夫人教育思想寓于他的政治学著作《理想国》一书中。 (寓教于乐)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学记》。 《礼记.学记》乐正克著(孟子的学生)化地成俗,其必由学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写的《论演说家的培养》一书,又名《雄辩术原理》,是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 1623 年培根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提出把教育作为独立的学科从哲学中独立出来。 1632 年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写出了《大教学论》,这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在这部著作中,他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思想,论述了班级授课制的作用以及教学内容、教学原则与方法。 1 / 12

高度地评价了教师职业,强调了教师的作用。 这些主张在推进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方面起了开创性作用。 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 1762 年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出版了他的小说体教育名著《爱弥儿》,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儿童应自然地发展)按个体生长的自然年龄阶段,依次阐明了自己对处于不同年龄阶段个体教育的目标、重点、内容、方法等一系列问题的独特见解。 该书最大的贡献就在于开拓了以研究儿童生长与教育的关系的教育研究新领域,提升了儿童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促进了近现代教育思想的变革。 1776-1778 年,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曾先后四次在哥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是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教授之一。 著作《康德论教育》 1806 年赫尔巴特出版了《普通教育学》内容: 强调教师的作用: 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1861 年,英国资产阶级思想家、社会学家斯宾塞的《教育论》出版。 斯宾塞是实证主义者、他反对思辨,主张科学是对经验事实的描写和记录。 他提出的教育任务是为完善生活做准备。 1901 年,德国的梅伊曼提出了实验教育学。

小学数学教师招聘考试教师专业知识试题及答案

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每空0.5分,共20分) 1、数学是研究( 数量关系 )和( 空间形式 )的科学。 2、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 )、(普及性 )和(发展性 )。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全面 )、(持续 )、(和谐发展 )。 3、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 4、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组织者 )、( 引导者)与(合作者)。 5、《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将数学教学内容分为(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四大领域;将数学教学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 )、(数学与思考)、(解决问题 )、(情感与态度)四大方面。 6、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 )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7、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四基”包括(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 )、(基本思想)、( 基本活动经验);“两能”包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教学中应当注意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的关系、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关系。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 (1). 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好奇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课程标准对解决问题的要求规定为哪四个方面? (1)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2)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 (3)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4)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教师招聘公共基础知识—综合知识复习资料教学教材

1.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2.教育学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教育学的萌芽、教育学的创立、教育学的发展 3.教育学发展中的教育专著:(1)中国先秦时的《学记》,是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 (2)教育学史上,一般认为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于1632年撰写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专著;(3)从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从独立的教育学诞生的角度看,通常以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为标志。赫尔巴特本人被视为“传统教育派”的代表;(4) 杜威也被视为现代教育的代言人 二、教育及其发展 1.教育的概念:广义的教育,是指增进人们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通过学校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2. 教育的发展经历的阶段:教育的发展经历了古代教育、文艺复兴后的欧洲教育、近代教育、20世纪以 后的教育等几个阶段 三、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 1.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其中,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受教育者是指在社会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教育影响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一切“中介”的总和 2. 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1. 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学生间的中介;2. 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使用教育影响的依据; 3. 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桥梁

(一)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 1.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2.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需要的人才;(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二)教育与社会生产力 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 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2)教育通过提高国民素质来提高劳动生产力 (三)教育与科技文化 1.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1)科技对教育的影响:1)科技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2)科技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3)科技能够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2)教育对科技发展的作用:1)教育能够完成科技知识的再生产;2)教育可以推进科学体制化;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4)教育具有推进科技研究的功能 (3)信息技术与教育: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2)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整理通用版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专题一教育与教育学 ◆考点 1:“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考点 2:教育的概念 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都称之为教育。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考点 3:学校教育的三要素 1.教育者(主导) 2.受教育者(主体) 3.教育影响(中介)--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考点 4: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 (1)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

(3)存在教育的基本三要素。 2.教育的社会属性 (1)永恒性(2)历史性(3)相对独立性 ◆考点 5:教育的起源 ※巧记:“本能生利息(西),心源美梦(孟)” ◆考点 6: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1)无等级性; (2)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洽在一起----紧密集合;(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考点 7:古代社会的教育

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 (1)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2)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还具有等级性。 (3)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4)古代学校教育初步发展。 ◆考点 8:20 世纪以后的教育 1.20 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的现代化。 ※巧记:“全民多现终” 2.现代教育发展趋势 第一,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第二,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第三,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第四,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第五,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教育与教育学 1:中外教育名言 ①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②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说文解字》 ③教育是发展健全的个性——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 ④.教育是“依照自然法则,发展儿童的道德,智慧和身体各方面的能力——裴斯泰洛齐。 ⑤.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为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德国思想家康德。 2:教育的概念 ①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质的规定性,也是教育与其他一切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 ②广义教育:泛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 ③狭义教育:即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 受教育者实施影响,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和过程3.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及相互关系 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①教育者②受教育者③教育影响 教育活动基本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①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②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以一定的教育影响为中介

4.教育起源的学说观点 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利托尔诺观点:教育起源归于本能.不足: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心里起源论:代表人物:孟禄观点: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不足:否认了人是有意识的。 劳动起源论:马克思的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和生产劳动相结合。 5.学校教育的产生 1. 原始社会有学校教育的萌芽,作为独立的社会实践部门的学校教育是在奴隶社会出现的 2. 我国经考证的最早学校在殷朝。未经考证夏朝就有学校成为“痒序”。周朝的乡学分为:塾痒序校 3. 教育系统的产生,是制度化教育形成的前提 4. 最早设立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职业是——商代 5. 欧洲封建社会教育内容: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术)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6.学校产生需要具备的条件 ①社会劳动必须出现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使一部分人脱离生产劳动,同时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分工,开始出现专门从事教育的教师和专门 从事学习的学生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2009—2010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试题及答案(二) 单项选择题 1.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 C ) 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 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 2.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B A.北欧的尼德兰; B.捷克的夸美纽斯; C.法国的斯图谟; D.德国的福禄培尔 3.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C)。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 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4.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 D )。 A.观察法; B.读书法; C.文献法; D.行动研究法 5.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A )。 A.劳动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生物进化论 6.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 B )。 A.十五大; B.十四大; C.十三大; D.十二大 7.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 C )。 A.教育制度; B.学校教育制度; C.教育体制; D.学校领导制度 8.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D )。 A.1985年; B.1986年; C.1987年; D.2006年 9.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于1981年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学制实验是(D)。 A.六三制; B.双轨制; C.分支型; D.五四制 10.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 A)。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 C.开展网络教; D.高等学校扩招 11.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 A )。 A.认识活动; B.教师教的活动; C.学生学的活动; D.课堂活动 12.师范学校的出现,与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从时间上来说,(C )。 A.是同时的; B.师范学校出现得早; C.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的时间早; D.说不清楚 13.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C)。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14.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 B)。 A.并不重要的时期; B.非常重要的奠基时期; C.没有效果的时期; D.最不会受外界影响的时期 15.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 B)。 A.儿童中心论的代表; B.教师中心论的代表; C.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 D.活动中心论的代表 16.在1951年提出“范例教学”主张的是( B )。 A.赫尔巴特; B.瓦?根舍因p; C.怀特海p; D.克伯屈 17.在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问题上,应坚持的是( C )。 A. 坚持人文教育为主; B.坚持科学教育为主; C.坚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携手并进; D.要看情况而定 18.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B)。 A.主体; B.客体; C.教的主体; D.学的主体 19.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打印版)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库含答案 1、制度化教育阶段开始于:近代。 2、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19世纪末。 3、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9年或9年以上。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的最早倡导者是:孔子。 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6、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是:凯洛夫。 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 8、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9、在古代印度,能够享受最好教育的是当时的最高种姓:婆罗门。 10、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形成近代的:学校教育系统。 11、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唐时期。 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学记》。 13、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是:苏格拉底。 14、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是:《理想国》。 15、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1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育学论》。17、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 18、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 19、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20、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美国教育家是:杜威。 21、制度化的教育是指具有:层次结构和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22、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23、职业教育是以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就业)为主要目标的学校教育。 24、英国教育家洛克将那种既有贵族气派,又有资产阶级创业精神和才干,还有强健的体魄的人称之为(绅士)。 25、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和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指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6、规定着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制度是(学校教育制度)。 27、西欧中世纪早期的教会学校主要学习神学和七艺,七艺包括(修辞、音乐、算术、几何、文法、天文、辨证法) 28、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 29、中国近代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壬寅学制”以及1903年的(“癸卯学制”)。 30、宋代以后,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依据的是(四书五经)。 31、欧洲中世纪用于对普通贫民子弟传授宗教及读写知识的教会学校是(教区学校)。

小学数学教师招聘考试专业知识

数学教师招聘考试专业知识复习 一、复习要求(由于招考题目仅为高考知识,所以本内容以均为高考知识点) 1、理解集合及表示法,掌握子集,全集与补集,子集与并集的定义; 2、掌握含绝对值不等式及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3、理解逻辑联结词的含义,会熟练地转化四种命题,掌握反证法; 4、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的意义,会判断两个命题的充要关 系; 5、学会用定义解题,理解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及等价变换等思想方法。 二、学习指导 1、集合的概念: (1)集合中元素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集合的分类: ①按元素个数分:有限集,无限集; ②按元素特征分;数集,点集。如数集{y|y=x2},表示非负实数集,点集{(x,y)|y=x2}表示开口向上,以y轴为对称轴的抛物线; (3)集合的表示法: ①列举法:用来表示有限集或具有显著规律的无限集,如N+={0,1,2,3,…}; ②描述法。 2、两类关系: (1)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用∈或?表示; (2)集合与集合的关系,用?,≠?,=表示,当A?B时,称A是B的子集;当A≠?B时,称A是B的真子集。 3、集合运算 (1)交,并,补,定义:A∩B={x|x∈A且x∈B},A∪B={x|x∈A,或x∈B},C U A={x|x∈U,且x?A},集合U表示全集; (2)运算律,如A∩(B∪C)=(A∩B)∪(A∩C),C U(A∩B)=(C U A)∪(C U B), C U(A∪B)=(C U A)∩(C U B)等。

4、命题: (1)命题分类:真命题与假命题,简单命题与复合命题; (2)复合命题的形式:p且q,p或q,非p; (3)复合命题的真假:对p且q而言,当q、p为真时,其为真;当p、q中有一个为假时,其为假。对p或q而言,当p、q均为假时,其为假;当p、q中有一个为真时,其为真;当p为真时,非p为假;当p为假时,非p为真。 (3)四种命题:记“若q则p”为原命题,则否命题为“若非p则非q”,逆命题为“若q则p“,逆否命题为”若非q则非p“。其中互为逆否的两个命题同真假,即等价。因此,四种命题为真的个数只能是偶数个。 5、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定义:对命题“若p则q”而言,当它是真命题时,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当它的逆命题为真时,q是p的充分条件,p是q的必要条件,两种命题均为真时,称p是q的充要条件; (2)在判断充分条件及必要条件时,首先要分清哪个命题是条件,哪个命题是结论,其次,结论要分四种情况说明: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充分且必要条件,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从集合角度看,若记满足条件p的所有对象组成集合A,满足条件q的所有对象组成集合B,则当A?B时,p是q的充分条件。B?A时,p是q的必要条件。A=B时,p是q的充要条件; (3)当p和q互为充要时,体现了命题等价转换的思想。 6、反证法是中学数学的重要方法。会用反证法证明一些代数命题。 7、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论是近代数学最基本的内容之一。学会用集合的思想处理数学问题。 函数 一、复习要求 7、函数的定义及通性; 2、函数性质的运用。 二、学习指导

重庆市教师招聘综合基础知识试题

重庆市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试重庆市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试 重庆市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试 《综合基础知识》试题 一、判断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 发展的本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 历史唯物主义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二者一起揭示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3. 马克思主义有阶级性,因而没有科学性和真理性。(?) 4. 邓小平理论初步回答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 ? ) 5.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的产物。(?) 6.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7. 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社会主义社会代替资本主义社会。(?) 8. 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 9. 我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和罢工的自由。(?) 10.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我国公民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最基本的一项政治权利。(?) 11. 为了提高办事效率、行政处罚的程序一般采取简易程序。(?) 12. 行政立法是抽象行政行为。(?) 13. 我国刑法规定,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 14. 民族乡、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以及其常务委员会可以撤消民族乡、乡、镇人民政府的不合理规定(?) 15. 社会优抚是为了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而提供的救助和补贴。(?) 16. 货币政策可分为扩张的和紧缩的货币政策(?) 17. 充分就业是社会公平稳定的标志(?) 18.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职能是充当维护经济秩序的“守夜人”。(?) 19. 新型的社会保障制度必须把社会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结合起来。(?) 20. 价格机制和供求机制在功能和作用上二者是不一致的。(?) 21.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下个人收入分配的基本形式。(?) 22. 激光是一种自然光。(?) 23. 蛋白质和水是构成一切生命物质的基本性质。(?) 24. 机关应用文比其它应用文行文格式更加灵活自由。(?) 25. 会议记录与会议纪要是作用相当的两种公文。(?) 26. 定稿是经过审核、签发或会议正式通过的最后完成稿,是制作公文正本的标准依据,已具备正式公文的法定效力。(?) 27. 机关应用文是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处理事务时所使用的具有直接实用价值和一定惯用体式的文书。(?) 28. 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所作的“决议”不是法定公文,只能视为一种事务文书。(?) 29. 函有时可以用来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2020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汇编

教育学部分 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的发展 1、教育的概念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知识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都是教育活动。 (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2、教育的三大因素教育者 受教育者 教育影响:教育活动的中介,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 (注:这里第三点紫色部分书上写的是“教育措施”最多出填空。) 3、教育的起源 a.教育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沛西·能) b.教育心理起源说(孟禄)【教育产生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c.教育劳动起源说(凯洛夫) (三种起源要知道哪三种把人物对应上。一般选择或简答)。 2、文艺复兴后的欧洲教育【人文主义教育】代表 人物:伊拉斯谟、莫尔、蒙田和培根

其特征1、人本主义; 2、古典主义; 3、世俗性; 4、贵族型。 3、近代社会的教育 特征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 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3、教育的世俗化; 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4、20世纪以后的世界教育1、教育终身化 (一般是简答、案例分析)2、教育全民化 3、教育民主化 4、教育多元化 5、教育技术现代化 二、教育学的发展 1、教育学的含义: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 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学科。 (名词解释) 2、中国古代教育学思想 a.《学记》:世界 第一部教育学书籍,诞生于战国后期,是中国 的教育学雏形(填空、选择)

b. 孔子的教育思想——《论语》; c. 墨家的教育主张。 3、西方古代教育学思想1苏格拉底【产婆术】 2柏拉图【《理想国》,最早提倡“与学习 与游戏”的人,重视早期教育; 男女平等接受教育;教育的最终 目的是促使“灵魂转向”】 3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强调注重人在 教育中的发展,主张分阶段教 育,提倡和谐的全面发展教育】4、教育学的建立与发展1、教育学学科的诞生:夸美纽斯《大教 学论》 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赫尔巴特《普通 教育学》(选择) 3、教育学的发展 a.马克思教育学的发展 【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于国民制度》,加 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马卡连科《论共产 主义教育》和《教育诗》】 实验教育学(梅伊曼和拉伊) 文

2020年大渡口区教师招聘考试《综合基础知识及应用》试题及答案

2020年大渡口区教师招聘考试《综合基础知识及应用》试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请用钢笔、圆珠笔或签字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涂准考证号。 2、本试卷均为选择题,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题本上作答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研究表明,学生座位的安排对于学生接受课堂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 A、有影响 B、没有影响 C、几乎没有影响 D、有实质性影响 【答案】A 2、我们平时所讲的举一反三,闻一知十属于()。 A、水平迁移 B、垂直迁移 C、同化性迁移 D、顺应性迁移 【答案】C 3、下列不属于教育法律规范的组成要素的是()。 A、法定条件 B、法律关系 C、行为准则 D、法律后果 【答案】B 4、在原型内化阶段,言语的作用是()。 A、标志动作 B、组织动作 C、联系动作 D、巩固概况动作 【答案】D 5、德育体谅模式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 A、道德意志

B、道德情感 C、道德认识 D、道德行为 【答案】B 6、操作技能的特点是()。 A、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 B、观念性、内潜性、简缩性 C、物质性、外显性、简缩性 D、观念性、内潜性、展开性 【答案】A 7、学校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空间物态形式,是学校()文化的物质载体。 A、组织 B、制度 C、精神 D、观念 【答案】C 8、“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答案】C 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我国,教学是以知识的授受为基础的 B、教学与教育这两个概念的关系,是一种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C、作为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的智育,主要是通过教学进行的,但不能把这两者等同 D、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组成,因此教学包括学生在教学之外独立进行的自学 【答案】D 10、“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下列哪一种德育方法()。 A、陶冶教育 B、榜样示范 C、实际锻炼 D、品德评价

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汇总

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汇总 1.教师教育观的核心是学生观。 2.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核心部分。 3.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学校培养未来人才的蓝图。 4.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其职业角色的多样性。 5.中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壬寅学制(1902年《钦定学堂章程》)。 6.课程标准的核心部分是课程目标。 7.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是主动性。 8.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高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9.基础型课程是一种注重学生基础能力培养的课程。 10.问题解决的过程分为①发现问题;②理解问题;③提出假设;④检验假设四个阶段。11.教师职业6角色:①传道者;②授业、解惑者;③示范者④管理者;⑤朋友;⑥研究者。12.改变应试教育模式下的学科本位课程体系,建构与时代精神相适应的旨在培养和提高人的素质的课程体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首要环节。 13.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 (××区普岗教师招考2014年考点)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15.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免试就近入学。()16.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癸卯学制(1903年《奏定学堂章程》)。 17.创造性的主要特征:①流畅性;②独创性;③变通性。 18.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把小学教育规定为义务教育是在1904年。 19.1922年制定的壬戌学制,首次规定中小学实行六三三制的学制,沿用至今。 20.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德智体多方面和谐发展教育的教育思想家是亚里士多德。 21.1999.6.13,中央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国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首次提出实施素质教育。 22.2001年.6.7,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正式启动基础课程改革。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