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新课改下语文教师的变革

新课改下语文教师的变革

新课改下语文教师的变革
新课改下语文教师的变革

新课改下语文教师的变革

摘要:就语文教师素养而言,首要的是具有现代大语文理念,即一切入耳入目入心之情皆视

为语文学习的素材。质言之,语文就是生活,生活亦语文,这样便把学习语文过程看

作生活的一部分,生活时却又在运用着语文。生活是实践,实践是学生学习的最终目标,

抓住这一点,才能真正认识语文教学的本质所在。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语文教师的变革;互动式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学会学习;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的急遽变革,尤其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对语文教育的不同期待,这一特征日益凸显,与之相呼应的是素质教育渐入人心。这一切迹象表明,传统的语文课程(即文本)性质,师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等问题,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实践证明,语文课程教学(包括教材)改革势在必行,而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理当成为这场改革的开路先锋。语文教学目标不能仅仅停留在“工具性”或“文学性”的横向认识上,而应深入实践、体验、探究、合作、竞争、整合等纵向认识。

就语文教师素养而言,首要的是具有现代大语文理念,即一切入耳入目入心之情皆视为语文学习的素材。质言之,语文就是生活,

新课改背景下教研活动形式的创新-模板

新课改背景下教研活动形式的创新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次自上而下的全方位的改革,教育部颁发的课程改革纲要及各学科课程标准中,提出了许多全新的理念。如何将这些先进的教育理念真正转化为教师日常的教学行为,是取得本次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同时,这又是一个难点。教师们在实践新课程的过程中,碰到了许多的问题和困难,他们最缺乏的就是将理念转化为行为的方法和策略。教研活动,特别是校本教研开展将是帮助教师解决问题与困难,实现理念与实践沟通的有效途径。但从学校教研工作的现状看,教研活动形式的传统、单一和僵化还是较为普遍的现象,难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为此,我们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教研活动形式的改革和创新作了一些实践与探索,以下择要介绍四种。一、学术沙龙式教研活动学术沙龙是一种由同一学术团体的成员参加的,可以自由发言的专题讨论会。我们把学术沙龙作为教研活动的一种形式,每次就一个课改话题展开讨论,不强求统一的结论,旨在开阔思路,引导思考,加深教师对某一问题的认识,寻求更多的教学策略。此种教研活动形式适用于对教师不易理解或存在争议的问题的澄清,或是对教学策略最优化的讨论。如以”语文教学中如开展探究式学习”为主题举行学术沙龙,教师可围绕“探究式学习作为理科教学中常用的学习方式是否也同样适用于语文等人文学科的学习?在语文课中可让学生探究哪些内容?教学模式如何?教师的作用如何发挥?”等问题自由发言。通过交流,教师们自然加深了对探究这一学习方式的认识,同时还可形成许多教学策略与方案,经过进一步的比较筛选,便可用于指导教学实践。 在学术沙龙式教研活动中,我们还可尝试借鉴“头脑风暴”和“中立主席”等策略,以取得最佳的效果。“头脑风暴法”又称“智力激励法”,最早是由现代创造学奠基人奥斯本提出的。借助此法开展学术沙龙式教研活动,可由组织者以一种明确的方式向所有参与教师阐明中心问题,然后让每位教师在一定的时间内自由提出尽可能多的想法和方案,在此过程贯彻“无错原则”,不允许任何的批评与指责,并作好详细记录,稍后再进行整理与分析。“中立主席法”则是英国课程专家斯坦豪斯的创造。它要求活动组织者必须在活动前尽可能多地收集与讨论问题相关的资料,提供给大家。在此基础上引导大家展开充分的讨论,并确保讨论过程的连续性,但在活动过程中对讨论的问题必须始终保持中立的态度,不能利用自己的权威对讨论进行控制与限定。运用以上两种策略开展学术沙龙教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成长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成长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成长 沙铺学校汪全明 近日聆听了安庆教研室孙彦老师的一场专题报告,其主题是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该如何应对以及目前全国比较知名的一些教育新模式。12月25日接着听了桐城市教研室孙淑珍老师的一场报告,具体介绍了我们周围的一些名师是怎么样一步步走向成功的。听了这2场专题报告后,自觉自己和他们相比差距甚远,感觉自己只能在教师的第二阶段,也就是刚成型阶段,要走的路还很长,同时也感觉收获颇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新课改教师的成长发表一下自己的浅见。 走进新世纪,中国改革的大手笔就是基础课程改革。大手笔来自大思考、大决心,这种大思考、大决心就是在21世纪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为,任何一场伟大的社会变革往往都起步于的重大改革。谁拥有了21世纪最先进的,谁就拥有了21世纪。从某种意义上说,基础课程改革事关中华民族的未来。党和国家要把一个民主、科学、充满生机的新课程献给新世纪的中国的亿万儿童,目的是让他们拥有一个自主独立、健康幸福的明天。 新课程与旧课程最根本的区别在于理念。新课程所蕴含的先进的理念反映了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化的特点,体现了世界发展的趋势,折射出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追求。新课程发展的核心是新课程理念的落实。能否把国家的意志、专家的变为千百万教师的行为,这是新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从各国课程改革的历史看,一些重大的课程改革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问题基本上都出在课程理念与教师行为的转化。新课程改革所产生的更为深刻的变化,将反映在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策略、教学行为的改变上。因为任何一项课程改革的设想,最终都要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实现、去完善。然而,任何一种新观念的确立,都是对旧观念的一种变革,而变革的往往是那

新课改形势下的高效课堂

新课改形势下的高效课堂 岩桥小学:肖开会 新课程实施以来,语文教师积极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改革,以教师和学生的课堂活动为起点,调整教学关系、改革课堂结构和教学方式,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模式,形成了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 一、师生和谐互动的课堂氛围是课堂教学成功的起点 新课程改革开展以来,课堂教学的效益得到了明显提高。新课程改革下课堂教学的效果有没有提高,关键在于教师与学生是否建立了和谐互动的课堂氛围,是否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新课标确认语文课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新知、平等对话的过程。在实践中,语文教师确实是把自己从“传道授业解惑”的权威中转变为与学生拥有平等席位的对话者,他们以“对话人”的身份尊重同样作为“对话人”的学生个体及其对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式的选择,自觉放弃了传统意义上把语文教师作为知识权威的认识。显而易见,新课程改革六年来,对于课堂教学所倡导的起点也就是和谐互动的课堂氛围,真正地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使师生在教与学中进步,在教与学中体验到快乐。 二、感受生活,关爱心灵成长是课堂教学的绚丽细节 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地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也渐渐丧失。这种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对学生的学习体验给予了抹杀,甚至忽略了学生内心的真实感受,是不利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的。比如常见的语文阅读教学,教师过多的讲解、分析和说明常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从教学观念上来看,教师仍然把自己作为教学的中心。新课程倡导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强调学法与教法在教学过程中的最优结合,它真正关注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心灵的需要,从而使教法与学法相得益彰。 为了培养适应新世纪要求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际能力的一代新人,新课程的教学设计要注重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创设合适的教学情景和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机,引导他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在自主的活动中理解,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新课程改革下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教程文件

《新课程改革下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新课程改革下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内容摘要】师生关系是教育功能实现的基石,在师生关系中蕴含着教学价值观。当今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教学价值观在发生着变化,时代呼唤着新型的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和谐是新型师生关系的主要特征。“以人为本”是教育改革的主旋律。“以人为本”的首要前提就是大力调整师生关系,没有师生关系的根本性变化,新课程改革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落实。因此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构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新型师生关系。本文从分析新课程理念下师生关系的特点入手,论述如何构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新型师生关系。 【关键词】新课程师生关系平等民主和谐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强调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的联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注重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而健康的师生关系是发展教育的基础。教师能否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学生能否全面、主动地发展,最终完成学习任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关系是否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使其产生积极的学习心态,提高学习成绩,而且更易于教师开展教育工作,轻松愉快的实现教育目的。落实新课程改革的首要前提就是大力调整师生关系,没有师生关系的根本性变化,新课程理念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落实,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是顺利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根本保证。我们必须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有意

识地对师生关系进行调整,构建适应新课程理念、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师生关系。 一、新课程改革下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出发,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对师生关系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具有以下特点: 1.新课程改革下师生应当是民主平等、互相尊重的关系。 在新型的师生关系里,教师与学生的人格是完全平等的,教师必须树立民主平等的思想,要积极营造教育民主的氛围。在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里,教师与学生的人格是完全平等的,师生是“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教师不再是居高临下地教导学生,而是以一个引路人的角色来帮助、点拨学生。教师要成为学生平等的合作者、谦虚的倾听者、真诚的赏识者、个性张扬的促进者。老师可以批评学生的种种错误,而学生也可以对老师的失误给予指正。在这种民主平等的氛围里,师生互相尊重,学生自主自信、独立思考的素质才能得到培养,个性才能得到充分张扬。 2.新课程改革下师生应当是和谐融洽、充满浓郁感情色彩的关系。 心理学的研究已经表明:当人际关系和谐融洽、当人的心情处于愉快轻松状态时,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学习潜力可以得到更大发挥。教师对学生的热情关怀是学生对学科形成积极态度的一个重要因素,会使学生获得学习的自信心。师生关系和谐融洽,能够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充满自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的智慧潜能将得到最大程度

教师经验交流:新课程下语文教师的新观念

教师经验交流:新课程下语文教师的新观念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新课程像那清新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新课程那崭新的理念犹如春风化雨,滋润了教师的心田。这次的课程改革是一次全面的、根本性的改革,其内涵十分丰富,洋溢着时代的气息,充满了创新精神,它标志着我国语文课程的改革与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更是参与者。那么,对一位语文教师来说,如何面对这次课改呢? 首先,要对课程改革充满期待,倾注热情,努力去研究新课标,从理念上准确把握理解新课标的精神。然后,要积极地大胆地去实践,只有实践才能把新课标理念变为课改的实际行动,也只有实践才能把新课标转化为活生生的教学成果。“人生能有几回搏?”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执着地研究,不断地实践,立志在为课改作出贡献的同时,把自己锻造成新世纪优秀的语文老师。 其次,要更新观念,对《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要准确理解,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全面体现。其中最重要的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重新认识教学内容。要改变教科书是教学的唯一内容的狭隘认识。教科书是教学的基本内容。语文教学资源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而且会不断再生。作为新世纪的语文教师,要有开发语文教育资源的意识,有整合包括教科书在内的语文教育资源的能力。课前引导学生观察、调查、查阅相关资料,为学习课文做好准备;课中引进相关文字、音像资料,特别是适时、适当地结合课文进行补充阅读;课后适当拓展、延伸,或引导进行实践活动。今后的教师,不应是照本宣科的教书匠,而应当是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语文课程的建设者。 二是重新认识语文教学。要改变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新课标倡导“要构建自主、开放、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等这些富有时代特征、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树立学生是教学主体的思想。教学的参与者是教师和学生,其中学生应为主角。在对话的过程中,师生不仅是平等的,而且应凸现学生主体的地位。在课堂中,教师首先是参与者,与学生平等交流,其次才是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场所,学生应畅所欲言,自主互动,让学生充分地说出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所疑、所惑。问题让他们去提,问题让他们去议,答案让他们去辩,结论让他们去得。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才是新课程下充满生命活力的新课堂。今后的语文教师,不应是“授之与鱼”,终年辛劳而收效甚微的塾师,而应是“授之与渔”,教导孩子拥抱生活,在游泳中学会游泳的教练,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使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的智者。 新课程期待着老师们重新审视对职业角色的定位,把自己从“神坛”中请下来,能与生为善;把自己从“经验”中请出来,敢自以为非。期待着老师们正确地发掘其内涵,变通地实践其要求,给学生烹调出丰盛的素养套餐。期待着老师们来关注孩子们的学习方式,在教法上少一些墨守成规,多一些不拘一格;在课堂上少一些“话语霸权”,多一些百家争鸣。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方法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模式 研究的主要1、学:老师根据学清在出示学习目标(书面)后,以引学导语(或引学情境)形式指出学习本课内容解决什么问题,具有的重要价值,引起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强烈需要的情感;或出示问题让学生感到用以前的知识不易解决或让学生感受到学了本课知识后,解决起来更便捷;或感受到随知识的发展,提出新的问题水到渠成;或创设情境(包括实验)提出新的问题。告诉学生如何进行自主学习解决本课的问题,进行一些自主学习的方法指导、知识提示等(3分钟)。在问题生成环节,老师先出示自学提纲,让生在自读教材(学材)的基础上,解决自学提纲上的问题,在体验、理解、思考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生成.学生),并在展示环节一并展示,教师点拨(10分钟),由师、生站在不同角度进行自学评价,并提出值得探究的问题,后转入下一步。 以课堂为单位划分知识块儿,注重知识体系和脉络,知识点、知识形成过程、方法等用问题覆盖,教师指导学生按先后顺序解决不同的问题,可以采取先重点探究,再通过自学解决系统的问题,即可以先“探”后“学”——系统化。仍遵循每步的六环,六环也不是绝对的,是一种理念的指导。每一节可能要分为几个活动单元,活动安排和落实要到位,学生才能学得扎实有效。 预设要到位,知识脉络要清晰,要为学生思维设置必要的“支架”,问题安排要有梯度,围绕重难点能够生成值得探究的问题。 2、探:教师在第一步的某础上提出探究的问题(1-2个),安排探究活动,提出小组合作、展示、评价办法,在展示过程中关注参与度,关注学生学习状态,进行必要点拨,质疑拓展。展示原则:以小组为单位,代表展示、组员补充,其他质疑,进一步探究。展示出错率高的、多解的、与生活联系密切的。合作学习评价,重点是合作学习文化引导和提升,鼓励合作出新的小组、合作氛围好的小组,量化记录并存档(15分钟)。 3、测:目的是对学习目标达成度的检测,也是对学和探两步完成质量的反馈检测,是学生学习情感的升华。4-6题(10分钟),突出自主完成,注重量化评价。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设置引导文本阅读的问题 2、设置新知学习的铺垫性问题 3、设置引导举生活动的问题 4、设置对新知的理解、探究、归纳、总结的问题 5、设置运用新知解决问题的问题 6、设置知识拓展的问题 研究方法

对新课改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思考

对新课改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思考 摘要:提高教师在课堂上的应变能力,必须对学生和教材进行深入了解,随时 随地观察和总结,积累教学经验,真正让学生做到学有所得,学有所启。在语文 课堂上,教师所要讲授的难易适中的教学内容是保障一节课堂成功的关键所在, 教师采用的教学技巧好比催化剂,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在老师的正确 引导下,兴致盎然的思考、探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10-213-01 新课程改革和现代教育理念指出,要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必 须构建一个能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觉主动参与课堂的教学模式。 在新课程改革中,小学语文课堂如何才能达到高效,下面我就从以下三个方面, 谈谈对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浅薄认识。 一、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直接影响一堂课的教学效率。因此,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和单一的教学方式。首先,转变自身观念,进而 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逐步消除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参与过少,学生被动接 受多、主动思考少的现象,构建教师只是学习指导者,学生积极主动、自己探究 的课堂新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二、培养并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指导学生预习,培养自学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预习是自求了解的重要步骤”,抓预习,可以调动学生的学 习积极性,把学生从被动的知识吸收者转化为主动的知识探索者,有助于培养自 学习惯。指导学生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首先让学生明确预习目的。语文教师要让学生知道预习的目的不仅是熟悉课 文内容,而且预习是培养学习习惯,提高自学能力,开拓思维的主要手段。学生 明确了这一点,才能提高预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变“要我预习”为“我要预习”。 其次要有严格要求。预习如果没有严格要求,学生就会无的放失,到处翻翻看看,达不到预习目的。在指导学生预习时,一要明确“预习目标”或“自读要求”,把握 阅读要求;二是自读课文,画出生字难词,并借助工具书自行解决;三是根据课 后理解分析题细读课文,把无法理解的问题做上记号,以便教师讲课时用心听讲,求得透彻的认识。 (二)质疑解疑,培养自学能力。 学生的自学能力还得通过教师的指导加以培养。因此,语文教师必须指导学 生在学习中质疑解疑,对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学方法进行点拨诱导,在传授知识 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小组合作学习,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1.优化合作学习小组。 建立合作学习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建立合作小组时必须加以优化,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是小组间水平相似。在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首先要尊重学 生自己的意愿,以4~6人为一组,按性别、学习成绩好、中、差搭配,让学生 先自由组合。在这基础上,再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能力等因素进行适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学生观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学生观 通过最新吉林教师资格考试资讯、大纲可以了解到2018年吉林教师资格考试内容、考试时间、招聘条件,教师资格笔试科目为中学:《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和《学科知识》;小学:《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幼儿:《综合素质》、《保教知识》,吉林中公教师考试整理了吉林教师资格备考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学生观,是指教育者对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性质、地位、特征和具体的基本看法与认识。学生观的知识点在历年的教师资格笔试综合素质的真题里,考试的频率很高,主要考单选题+材料分析题,而且在教育知识与能力里面课程改革也有所涉及,所以说是学生观是重中之重。 1.学生是发展的人 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体差异性)。这个知识点在综合素质里面考察的不是很多,但是在教育知识与能力里面考察的较多; 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应该赏识教育。在题目中往往会出现学生刚开始学习不好或者其他方面有不好的,但是经过老师或其他教育者一段时间的教育之后学生变好了,这就体现了学生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应该容错教育。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人,身心尚未成熟,难免会在学习或者其他方面犯错,作为老师或者其他教育者要对学生有耐心,能够允许学生犯错,并进行指导纠正,这就体现了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身上有优点+缺点。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学生既使再优秀也有不足,学生既使再后进也有优点。我们应该全面的、一分为二的看待学生,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个学生; 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需要因材施教。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正如人一样,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因此,我们对待学生时要注意因材施教,才能更好的教育学生; 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我们应该学会换位思考。学生毕竟是学生,身心尚未成熟,想法难免和成人有些许不同,在看待学生的某些行为或想法时教育者要注意换位思考。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新课程改革下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新课程改革下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容摘要】师生关系是教育功能实现的基石,在师生关系中蕴含着教学价值观。当今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教学价值观在发生着变化,时代呼唤着新型的师生关系。、平等、和谐是新型师生关系的主要特征。“以人为本”是教育改革的主旋律。“以人为本”的首要前提就是大力调整师生关系,没有师生关系的根本性变化,新课程改革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落实。因此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容和任务。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构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新型师生关系。本文从分析新课程理念下师生关系的特点入手,论述如何构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新型师生关系。 【关键词】新课程师生关系平等和谐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强调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加强课程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的联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注重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而健康的师生关系是发展教育的基础。教师能否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学生能否全面、主动地发展,最终完成学习任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关系是否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使其产生积极的学习心态,提高学习成绩,而且更易于教师开展教育工作,轻松愉快的实现教育目的。落实新课程改革的首要前提就是大力调整师生关系,没有师生关系的根本性变化,新课程理念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落实,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是顺利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根本保证。我们必须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有意识地对师生关系进行调整,构建适应新课程理念、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师生关系。

一、新课程改革下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出发,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对师生关系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具有以下特点: 1.新课程改革下师生应当是平等、互相尊重的关系。 在新型的师生关系里,教师与学生的人格是完全平等的,教师必须树立平等的思想,要积极营造教育的氛围。在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里,教师与学生的人格是完全平等的,师生是“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教师不再是居高临下地教导学生,而是以一个引路人的角色来帮助、点拨学生。教师要成为学生平等的合作者、谦虚的倾听者、真诚的赏识者、个性扬的促进者。老师可以批评学生的种种错误,而学生也可以对老师的失误给予指正。在这种平等的氛围里,师生互相尊重,学生自主自信、独立思考的素质才能得到培养,个性才能得到充分扬。 2.新课程改革下师生应当是和谐融洽、充满浓郁感情色彩的关系。 心理学的研究已经表明:当人际关系和谐融洽、当人的心情处于愉快轻松状态时,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学习潜力可以得到更大发挥。教师对学生的热情关怀是学生对学科形成积极态度的一个重要因素,会使学生获得学习的自信心。师生关系和谐融洽,能够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充满自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的智慧潜能将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教育教学工作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良好的师生关系,还可以减少学生心理疾患、减轻学生各种心灵负担。由此可见,情感不但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助推剂,更是学生心

新课改下语文教师的三点反思

新课改下语文教师的三点反思 我对新课程改革理解还颇有限,但我认为无论是“老课程”,还是“新课程”,作为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注重自身的专业成长,以最快速度适合新课改教学,要时时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反思自己的教学。 一、反思自己每天到底在“教什么” 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离开知识的更新谈理念更新,只能是空谈。语文课程改革,其根本应该是知识的除旧纳新。在所谓新理念、新名词持续涌现的同时,如果不填充进相对应的准确合理的新知识,那么,所谓的新课程改革也必将难以有大的成绩。所以,我以为改革的重心不是“怎样教”(教学法),而应该是“教什么”(教学内容)。正如王荣生教授所说:“……但当前的中心任务,无疑应该是标准的实施。实施,意味着获取成功;而成功的标志,是目标的有效达成。如何达成目标,关系到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内容问题,也就是‘教什么’的问题。”他又很焦急的说到:“因为课程改革的起始阶段,工作的重心放在目标的研制和新理念的提倡上,客观上对新的课程与教学内容建设一时难以兼顾;也因为存有着一些模糊乃至错误的理解,导致对语文知识纳新工作的有意忽视乃至回避。”同时他有清楚的看到:“这种处置方式(指将选文处置为“样本”,并采用孤零零选文或略加指引的编撰策略:引者注),实际上是使语文课程内容直接融化为语文教学内容,‘教什么’全凭教师依学生所遭遇的具体问题和困难现场产生,‘教什么’的得当与否几乎完全依赖于语文教师的教学机智和对学生需要什么的诊断水平。……任何听过几堂语文课的人,都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语文教学中出毛病最多的,正是由教师苦思冥想所‘成就’的‘教什么’的‘内容’。”同时面对新课改的现实状况,他又热切的企盼:“既然已经越俎代庖,既然现在还不能不越俎代庖,那么对自己持之以‘庖’的要求,就应该自觉而严格。” 已有很多的包括王荣生教授在内的专家多次说到语文教学要首先注重“教什么”的选择上,并从学理上做出了科学的解释,在这里作为后辈后学的我没必要再鹦鹉学舌,教师们能够去找相关的书来看。我只想说:“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每天在课堂上总要、总在“教什么”,如果我们对自己所教的那些是否准确、是否合适都不去作学理上的反思,那我们只能是一个浑浑噩噩“混饭吃”的教师,也永远无法真正参与到新课程改革当中去。 二、反思自己想教的与所教的与学生实际所学到的是否一致 上课前教师当然要备课,备课时自然要确定教学目标,然后走进课堂上课,上完课后我们似乎觉得自己的任务完成了,目的达到了。正如一位教师上完课后说课时所说的那样:“本来备课时我还安排了另外一个学生活动的环节,因为时间不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所以临时放弃了。”是的,我们常常更多的注重“目标是否完成了”,而有意无意的忽视了“目的是否真正达到”。不过一考试后发现,当初自己在课堂上所讲的那些,好多学生还是不懂,然后我们就开始抱怨:“现在的学生啊……”王荣生教授曾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一个很简单的比喻修辞从小学学到高中,还是有很多学生没有掌握呢?我想,其中的原因当然有很多,

谈谈新课标理念下课堂教学改革

谈谈新课标理念下课堂教学改革 谈谈新课标理念下课堂教学实践的问题与对策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大潮中,教师如何把握自我成长的目标,如何更新教学育观念、增加知识储备,如何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新课标的有效实施,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根据新课标倡导的教学理念和培养目标,并结合学校的教学现状,以及个人长期对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形成的应对策略,进行深刻的分析和总结。力图为新课标的有效实施,摸索出一条有效的途径。 课程实施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环节,而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就是课堂教学,在新课标的理念下如何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共同关心的课题。新课标实施的主要执行者是教师,从自身来说,如何应对这场史无前例的教育大变革,如何把握自我成长的目标,我认为,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观念层面的障碍,新课标倡导的理念是什么?它与传统教育观念的价值取向的区别是什么?我们如何来实现这种观念上的转变。其次,新课标实施对教师自身素质的要求是什么?我们教师是否具备这种知识储备和能力,我们该如何充实自己以应对挑战。最后,新课标体系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如何构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对的策略和措施又是什么?这都是我们深层思考、务必解决好的问题。近两年来,我们坚守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主战场,通过开展研讨课、示范课的上课、评课活动,努力探究新课标实施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从中得到很多的感悟。 一新课标实施的问题与困难 任何一个变革过程,必然受到传统惯性的阻力和和新体系构架条件缺失的问题,在新课标实施过程中,我们遇到的困难,主要体现在如下的几个方面: (一)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 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师中心主义、管理中心主义的教学关系在我们师生的潜意识中已经根深蒂固。而这种教师全盘主导,学生被动服从的师生关系以及教师包办一切,单向硬灌输的教学关系,对学生自主性、创造性发展的束缚,以及对学生自尊心、自信心的伤害,虽然形成了一致的认同,但对新课标倡导的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就有不同的理解。近年来,我们化学组举行了一系列的研讨课评课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都非常重视三维教学目标的

新课标下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初探

新课标下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初探 发表时间:2019-01-09T11:19:42.723Z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1月02期作者:陈文坚[导读] 追求课堂高效,是新课标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之一。构建高效课堂,前提是教师必须转变理念,提升自身素质,彻底摒弃陈旧的课堂模式。从学生角度看,必须具备浓厚的学习兴趣,这也是教师的任务之一。 陈文坚(岑溪市梨木镇白护小学广西岑溪 543206) 摘要:追求课堂高效,是新课标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之一。构建高效课堂,前提是教师必须转变理念,提升自身素质,彻底摒弃陈旧的课堂模式。从学生角度看,必须具备浓厚的学习兴趣,这也是教师的任务之一。教师要积极做好研究教材等工作,运用现有的教学设备,创建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并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师生共同配合,才能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课标;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051(2019)01-0195-01 要想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新课标的实施是否正常是唯一的检验标准。教师在日常教学当中要想切实提高课堂效率,就应当构建出一套在课堂中起到作用的教学方法。笔者总结了目标实施要经过的一系列流程,并在下文当中做了相关叙述,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1、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课堂,是高效课堂构建第一步 在教学当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何进行课程的导入。假若导入得正常有效,课堂教学的效率就会大大提升。教师应当将导入的内容设置为学生所感兴趣的内容,才能够激发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的积极性。 首先,导入的内容应当是学生所感兴趣的内容。例如在数学课堂当中,教师要讲授字母与数的关系这一章节,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可以首先教导学生学唱《数青蛙》这首儿歌,进而引入课堂教学相关的内容。让学生通过数青蛙的方式对数有一定的初步理解,提出二十只青蛙有多少张嘴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最后再导入本节课要讲授的中心内容;其次,可以通过课前布置自学任务的方式让学生提前了解本节课所要讲述的内容,在上课的时候学生才能快速进入学习状态,避免过长的课堂导入将学生的兴趣给磨灭了。例如,学习字母与数的关系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给出一定的数据让学生猜测小明与父亲的年龄关系,或者将二者之一的年龄用字母表示出来,让学生列出二者年龄之间的关系式,最后得到小明与爸爸的确切年龄。 2、借助多媒体优势,加强课堂构建的效率 由于新课标的教学往往会采用传统教学没有采用的方式,因此学生对这种新教学方法的适应需要一定的时间。为了缩短这种适应时间,我们采取了多媒体教学的新兴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能够在同样的时间内传达更大的信息量,因此教学效果也比以往要好。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就体现在此。假如教师仅仅依靠语言来吸引学生,能够学到的是有限的。而多媒体教学能够显著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感官表现,进而能够达到满意的课堂教学效果。在多媒体系统的帮助下,教室只需要掌握电脑操作的相关知识,就能够灵活地将音频、视频信息传达给学生,进而完成自己的教学目标。在传统情况下,教师表述一个情况,往往需要学生自行开展联想,而多媒体系统能将学生思考的过程形象地表现出来。极大简化了吸收知识的过程,进而达到教学效率的最大化。有了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参与,学生的思维习惯能变得十分有条理,教师也不需要通过复杂的板书与口述来传达自己的教学思想。在课堂教学结束以后,根据学生的理解吸收情况来布置课后作业,以便巩固课堂内容,真正掌控学习到的知识。 小学多媒体教学的引入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多媒体教学系统快速形象的优点也能大大降低教师的教学压力,让教师花费更多的精力在提高教学效率上。而有了多媒体教学系统,形象新颖的教学模式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说,实际教学应当加强重视有关多媒体教学系统的普及,用多媒体系统来辅助学生的学习,达到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的最终目的,这种教学方法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的双赢,应当得到大力推广。 3、利用多元化方式加大其时代特征 当前的教学当中,应当以学生为教学的中心,切实提升教学效果。实际教学要以教师为主导,一改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新课标教学具有的灵活性优势,用极大的灵活性来吸引学生。第一,应当重视实践的作用。在经过了课堂教学的铺垫以后,课外实践能够极大程度地巩固课堂教学的效果,有助于学生深化理解所学习的内容。由于新课标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全新要求,因此课外实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校应当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在学校周边寻找能巩固校内学习的地点。教师应当反复联系实际,加深知识点在学生脑中的印象。有了多媒体教学的参与,教师突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性,直接略过了板书、讲述等死板的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由于这种教学在同等时间内传递了极大的信息量,并且形式丰富多彩,因此往往能让学生迅速记住重要的知识点。但是当前由于多媒体教学的出现,教师习惯于让多媒体教学完全代替传统教学,这也是不对的。多媒体教学的正确使用方法应当是与传统教学相辅相成,发挥各自的优势。 4、利用过程探究化强化课程构建的取向 首先,课堂教学的主人应当是学生。只有学生切身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应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老师仅仅作为引导人出现,对学生施加感官刺激,由此来达到传播知识的目的。 其次,课后学生要善于总结。在国外教育学家的理论当中,学生只有在完全不了解的事物前才会表现出极大的求知欲,才会主动地去追求解决办法。而新课标下的教学就是这样,教师要做的是引导学生去挖掘知识之下所蕴含的东西,那些学生不了解的东西。在不断挖掘与发现的过程中,学生的技能水平、知识水平才能得到提升。 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当中,当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创造出更加高效、更加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技术、自学导航等方式,改变以往老套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参与到新课标教学当中来,才能达成新课标制定之初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李盈.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实践与探索[J].学周刊:A,2012(5) [2]刘艳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才智,2011(35). [3]贾献红.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12)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差异教育教学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差异教学 一、学生差异的客观性和对差异的需求性 现代生理学、遗传学、心理学等研究表明,由于遗传素质和社会、家庭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世界上找不到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因此受教育者之间的个别差异是客观的、普遍存在的。处在同一年龄阶段的学生的心理存在着很大的共性,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随着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与巩固,国家经济发展和全民教育的需要,高校扩招,大批的初中生进入高中就读;高中教师和教学设施相对短缺,班级规模增大。面对成绩和个性各不相同的学生,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面对整个班级使用统一的教案,统一进度,统一的教学评价,要求学生“齐步走,一刀切”。这种教学法是在假设同一个年级、班级的学生像生产流水线的产品一样,千人一面,毫无个性,这显然是不符合客观实际情况的。系统论认为,系统中千差万别的各要素各施其职,系统才能良性循环;面对差异的个体传统教学却要把他们塑造成千人一面的教育产品,自然界的各要素的差异本来就是和谐的,社会也是如此,和谐创新型社会也需要各种类型、各个层次的富有革新的创新人才,传统教学法是适应工业革命时代对需要大批的产业工人的需求而产生的,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也越来越大,越来越需要有个性的创新型人才。社会学的理论告诉人们,社会越发展,经济越发达,社会分工越复杂,人才多样性的需求也越大。差异教学为课程改革树立了一面新的旗帜,该理论充分借鉴了哲学方法论中环境制约原理、不确定性原理、系统原理等思想方法,在不断总结现存的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发展了自己的教学理论。差异教学理论批判了当前教学中不顾学生差异的“一刀切”现象,“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学生差异,满足学生个别的需要,以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大一统”的教学方法既不能满足每个学生发展的需要,也不能满足社会对各种人才的需求,也不符合教学规律。 二、学生的主要差异表现 1.智力与能力因素差异 个体的智力受个体遗传基因和教育、生活环境的共同影响,遗传决定了一个人的智力发展范围,外部环境则决定了个体的智力落在这个范围哪一点上。每个个体的遗传基因不同,即使是同卵双生子,个人的经验、教育、生活环境等外部环境也不会完全相同。不但每个人的智力水平不同,智力结构也不一样,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并非一元,而是多元的,包括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肌体动觉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反省智能以及自然观察者智能等八种智能,每个人在各种智能水平上存在着差异。他还强调,人与人的差别主要在于人与人

新课程背景下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背景下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强调促进学生个性与创造性的发展,要实现学生这一发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不可缺的。 当代儿童知识面广,个性更突出,我们应顺应时代与学生的特点,做一名民主型的教师,努力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在师生人格完全平等的基础上开展富于爱心的交流,并通过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个性与创造性的发展。 在实施新课程中,我体会到建立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宽容学生。 宽容就是对学生的要求不要过死、过苛,过于统一,要给予学生更充分的自由,允许并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儿童的个性千差万别,尤其当前独生子女多,他们既早熟、又依赖,他们自尊、好强、知识面广,个性强。对于儿童的个性特点,我们不能简单地以成人的,社会化的标准去评价一个儿童的品德,只能把儿童已有的个性当作教育培养的出发点。只有宽容,才能有教育(而不是指责、训斥、惩罚),才能有更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促进学生创造性地发展。 我班一位叫李×的男孩,一天上午与同学吵架后,下午就带了一把刀藏在书包里,我知道后,先请小吉到办公室,倒杯水给他喝,苦口婆心地说了一大堆道理,他还是不拿出来,最后我想了想,先宽容他,告诉他你把刀拿出来并且以

后不再这样,你就与平常一样,什么事都没有。上了一节课后,他乖乖地交出了刀子。第二天我把刀子还给他母亲时告诉她不要打孩子,他还不懂事,宽容他,他会变好的。在以后的日子里,再也没听说他打人了。在这件事中,我先给自己自信,相信自己的人格,相信自己的教育,以尊重、理解、信任的强大精神力量去感化学生,给学生以自由思想的契机,自我选择的空间,自我修正的时间,自我进步的主动性。上届我教了一位叫杜×的同学,在小学低年级学习与表现都不错,到了四年级,由于向社会学了一些这个年龄段所不该学的东西,如抽烟、打游戏机、打群架等。每次犯错误,少不了家校联系,我经常以大姐姐的身份同他交谈、与他交朋友,到他家家访,同他家长配合,让他认识了错误,鼓励他重新做起,给他补些基础知识,使他觉得学校没有抛弃他,老师宽容了他,最终同所有同学一样迈进了中学。 有人曾说,人生最难得遇到的是一个好的小学老师。是呀,学生们在教室里学过的东西也许会全忘却,而老师的教育会在他们的心里永远留下痕迹,甚至生根发芽。从某种意义说,由于儿童年纪小,阅历浅,奖惩的教育效果一般都较为明显。儿童是出现过失最多的时期,与成年人的明知故犯不同,儿童出现过失往往是出于好奇或无知,有时也与控制不住自己有关。 宽容是种博大的胸怀。宽容学生就是循循善绣,小心翼翼地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 一个国家的前途,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在于人们所受的教育、人们的远见卓识和品格的高下。这就是我们进行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新课改面临三大课题,即教师、课程和评价,这里谈教师问题。 一、国内外教育研究的现状 ㈠国外高中教育现状(以美国为例) ⒈美国高中新设课程 ⑴家庭生活(或性教育) ⑵价值教育(或道德教育) ⑶终身事业开发 ⑷民族研究 ⑸女性研究 ⑹消费者教育 ⑺环境或海洋研究 ⑻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等 高中推荐阅读书目中有《共产党宣言》 ⒉美国高校招生条件 ⑴SIT成绩:满分1600,1400以上获得报考重点大学资格; ⑵高中4年修满44门课,记222学分; ⑶平时成绩占50%,项目成绩占25%,最后考试成绩占25%; ⑷校长教师推荐信; ⑸召集同学、了解情况。 ㈡国内基础教育研究现状 ⒈课程观的转变:从强调内容向强调过程的转变;从恪守学科界域编制教学内容,向拆除学科界域,以科际性的观点改造课程;从以教科书为中心向利用多种媒体组成复合的教学媒体的转变(课程不是预先规定好教育目的的凝固不变的东西,而是不断变动、不断更新的教学媒体。教材不是由教师一手操办、提供的,它不过是多种媒体中的一种而已。);从突出教师感兴趣的内容向突出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的转变;从强调累积知识向强调发现、创造知识的转变;从突出严密组织的班级授课制向不那么拘束于刻板形式的分班制的转变。 ⒉剖析现行课程教材的弊端: ⑴繁——繁杂琐细。 ⑵难——偏于艰深。 ⑶偏——分科过细。 ⑷旧——陈旧老化。 针对以上四大弊端,教育部于新世纪初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制定了《义务教育全日制学校18科课程标准》。 ⒊课程教材改革的发展趋势: ⑴现代化:编制依据心理学统一整合,根据现代科学和学科发展的新变化,组合、选择、增加新内容;教学方法手段要吸纳、采用新技术。 ⑵基础性:从保证和满足每个学生生存发展的需要及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为学生提供最基础的人类文化基础知识的学习,使之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方法。 ⑶开放性(个别化):强调学习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体现民主性和尊重个性发展的原则;提倡教学活动的多样性,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开放性,学习方式的自主性,评价标准的差异性。

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情况谈谈在新课程理念下对有效课堂教学的理解

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浅淡 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时下,新课程是教师理论学习重要内容和核心理念,新课程改革活跃了我们的课堂,新的理念、新的课标、新的教材、新的教法,使教师充满激情,学生充满活力,课堂教学变得更为精彩。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增大学生的参与度,便于学生动口交流、思维碰撞、分享观点。我个人认为课堂教学改革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首先深入钻研教材,实施有效备课,备课是整个课堂教学工作的起点,是上好课的重要前提与保证。 1、深入钻研教材,一节课教学内容的深浅也要适中。内容太深,学生不能接受;内容太浅,又不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新教材中例题、习题的选择素材,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非常接近。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对于课本中的例题和习题,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使之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服务。 2、备课必须要强化目标意识。 如何在短短40分钟的课堂中整体落实三维目标呢?加德纳指出:“贪多,是现代课程设置的致命伤。”如果贪多,最好的情况不过是使学生获得知识皮毛,弄不好则会失败。因此,我们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宁少勿多, 3、备课必须要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 生活中蕴涵着丰富的资源。备课前,教师应该做个有心人,认真分析教材,有针对性地收集相关的生活资料“为我所用”,融入教学设计之中。 4、备课中必须要学会自我反思。 在新课程背景下,反思应成为教师有效备课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和内容,基于自我反思的备课过程显得尤为重要。 二、教师如何组织教学 老师的“角色”是引导、参与,具体一点说,就是顺着学生的思维脉络设计教学过程,提供学生参与的机会(动口、动脑、动手),给与学生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做中学”;我们都知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三、实践新课程靠的是什么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