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下寺湾油田东部地区延长组长6油藏油气富集规律

下寺湾油田东部地区延长组长6油藏油气富集规律

下寺湾油田东部地区延长组长6油藏油气富集规律
下寺湾油田东部地区延长组长6油藏油气富集规律

下寺湾油田东部地区延长组长6油藏油气富集规律

摘要:通过下寺湾油田东部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油层在沉积特征、储层特征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该区从油源、沉积、储层等方面的宏观油气富集因素及油藏圈闭特征,分析本区长6油藏富集规律。

关键词:油气富集储层生油条件运移

一、下寺湾东部地区勘探开发概况

下寺湾油田东部地区是下寺湾油田主力开采区域之一,研究工区面442km2,范围从柴窑到高哨区块,现已在柴窑、道镇区形成了规模开发。主力含油层为三叠系延长组长3、长6。截止2012年8月底各类井935口,开发井517口,探井、评价井218口,开发动用含油面积34km2,已形成年产原油3.65×104t的规模。

二、沉积特征

根据前人研究结果,本研究区长6油层位于陕北三角洲群中富县三角洲北侧。物源主要来自北-东北方向,物源区向湖盆方向依次发育冲积平原、辫状河及泛滥平原、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浅湖及深湖。垂向上,富县三角洲经历了初始生长期(长64-长63期),高速推进期(长62-长61期)和充填补齐期(长4+5期-长3)三个阶段,大致在长3末期三角洲沉积趋于终止。

三、生油条件

本研究区处于延长组生油中心,长7、长6期发育深湖、半深湖相泥岩,平均厚度愈100m,是良好的生油岩。据前人研究【1-2】,该套生油岩有机质丰度高,生油岩有机质类型为腐殖-腐泥型,有机质热演化成熟度高,生油潜力大。

四、储层特征

长6储层成因类型主要为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砂体展布基本与水下分流河道一致,为北东-南西向延伸,平面上形成拼合带状,横向上拼接连片,纵向上相互叠置,厚度达26m,主河道单砂体厚度大于10m。长61砂岩厚度平均为10.5米,长62-1砂岩厚度平均为14.5米,长62-2砂岩厚度平均为13.9米,长63-1砂岩厚度平均为13.4米。长6储层岩性主要为细粒长石砂岩,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孔和溶蚀孔,局部发育显微裂缝。孔隙度平均值为8.35%,中值为8.6%,下限以上的平均孔隙度为10.4%;渗透率平均值为0.47×10-3?m2,中值为0.21×10-3?m2,下限以上平均渗透率为0.74×10-3?m2。该层为特低孔、特低渗储层。发育近东北向裂缝。

五、石油的运移

油气回收技术规格

技术规格及要求 1总体要求 1.1油气回收处理系统应同时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储油库气体污染排放标准》(GB-20950-2007)、《汽油运输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951-2007)。 1.2油气回收处理系统应适用于石脑油及芳烃油气回收处理要求。 1.3石脑油及芳烃装车量:20万吨/年,油气回收装置处理能力300m3/h。 1.4装置要求有防爆认证,同时符合各种规范,保证使用安全可靠、配套合理、不影响正常生产、使用寿命长,整机使用寿命约10年。 1.5油气回收处理装置工艺简单、技术先进、能耗低、操作方便、自动化程度高,达到国外先进设备技术水平。 1.6油气回收处理装置在初期、中期和后期的相应参数均应稳定一致,油气回收效率,油气排放浓度达标。 1.7油气回收装置处理系统应配有故障报警、联锁保护、真空泵(含电机)保护,且均被PLC控制。. 1.8适应环境要求: 温度: -20℃~+60℃。 1.9整机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音要求不超过60dB。 1.10投标人应就知识产权情况进行说明(专利、获奖等),同时投标人应保证招标人在使用投标人所提供的油气回收装置或设备的任何一部分时,免受第三方提出的侵犯其专利、商标权、著作权或其他知识产权的起诉。 1.11投标人要求提供类似产品的应用业绩。

2、自控系统技术要求 2.1自控系统功能 ①全自动运行,并与现有装车系统联动运行 ②自动控制电动切断阀的开关状态,电动切断阀断电时为安全状态,保证装置安全③实时监测装置压力及温度信号,具有装置压力、温度报警连锁停车功 ④具有故障自动诊断功能 ⑤系统采用组态软件以多幅动态模拟画面显示并将册油气回收全过程及运行状态,实时动态监测、显示各种参数,并自动生成管理报表 ⑥装置现场具有应急停车保护操作及机泵手动启停操作 2.2技术指标要求: ①自控系统环境温度:0~60℃ ②现场仪表环境要求: -20~60℃ ③PLC作为核心控制器 ④现场仪表设备具有中国国家级安全认证,防爆等级不低于dⅡBT4,防护等级不低于IP 653、电气系统技术要求 3.1供配电系统 低压供配电系统 3.2低压设备选址原则

【大家】全球三大盆地类型油气富集规律分析

【大家】全球三大盆地类型油气富集规律分析 2014-03-25石油观察 文|康玉柱中国工程院院士 全球发育的含油气盆地上千个,大体分为三大类:克拉通盆地、断陷盆地和前陆盆地。克拉通盆地油气主要分布在盆地内的古隆起、古斜坡、区域性不整合及断裂带内;断陷盆地油气主要分布在深凹带内构造带、陡坡带、缓坡带;前陆盆地油气主要分布在前陆断褶带、斜坡带、逆掩带及坳陷带。 厘清这些盆地油气分布规律,对全球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克拉通盆地:从寒武系-白垩系各层系都发现油气富集 全球克拉通盆地主要分布于古生界及部分中生界内,油气层位分布具有多时代层段特征。目前,从寒武系-白垩系各层系都发现了油气田,但发现最多、储量最大的层系主要是石炭-二叠系、侏罗-白垩系、寒武-奥陶系,特别是阿拉伯地块二叠系油气储量大,天然气占比高达57.4%。 近年来的勘探成果表明,全球克拉通盆地大油气田主要分布于古隆起区、古斜坡区、断裂带及不整合面。古生代隆起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区。 在加里东期到燕山期的历次构造变动中,我国塔里木盆地沙雅隆起始终处于构造变动的隆起部位,有利于接受两侧生油坳陷不同时期的油气聚集。在早古生代,东南侧的满加尔坳陷发育有利生油的巨厚寒武系-奥陶系盆地相沉积,北侧的库车坳陷发育有三叠-侏罗系烃源岩,隆起成为油气运移指向区。因而,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古生界大气田均分布在古隆起-古斜坡区。 古斜坡一般处于古隆起和坳陷区之间的过渡带。从油气源分析,坳陷内生成的油气,首先向斜坡部位运移,如遇有较好的储层和圈闭条件即可成藏。目前我国在塔里木盆地麦盖提斜坡和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均发现多个大气田。位于美国西得克萨斯州的油气田,是一个与二叠系不整合有关的油气圈闭,处于二叠盆地中央隆起区内,大多数油气藏位于该隆起斜坡上,产层为奥陶系-泥盆系碳酸盐岩。 我国各地块区域性不整合面,是以加里东中期构造运动形成的奥陶系顶部不整合面。地质学家在不整合面上、下发现一系列油气田的事实,证明了不整合控油的重要性。美国俄克拉何马油气田,位于西内地区俄克拉何马台地内,沿背斜轴部断裂发育着阿尔帕克组白云岩。这里的油气储集在中奥陶统三个砂层中,平均埋深1970米。

低渗透油气藏的开发与研究

低渗透油气藏的开发与研究 低渗透油气资源是未来我国油气能源的主要来源。在开发低渗透油气藏方面需要继续创新理论,加大技术研发,提高油气开发效率。本文针对目前低渗透油气藏的开发现状,油气资源分布及特点等,对低渗透油气藏开发技术予以研究。 标签:低渗透;油气藏;开发;研究 我国的经济正在快速发展,生产规模也越来越大,国民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增长,这些都导致我国的石油需求越来越大。但是,我国的石油资源有限,石油的开采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这就加剧了石油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因此,多年来,我国一直在大量的进口石油,且每年的进口量在不断地增长,但近年来,国际局势变化莫测,对我国石油进口的影响产生了不利影响。这会严重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与人民的正常生活。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必须加强国内的石油勘探,提高石油开采技术,缓解我国的石油需求压力。 1 我国低渗透油气藏的开发现状 1.1 油气藏 油气藏是衡量聚集程度的基本单位,通常一个单位的油气藏聚集在地壳内的一个独立圈闭内。聚集于一个圈闭内的油气在统一的压力系统内按照一定的规律分布。油气藏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必备条件,首先就需要有充足的油气来源,还需要一定的保存条件和有效的圈闭。另外,必须要有生储盖组合。 1.2 低渗透油气资源 低渗透油气是一种流动性较差,渗透率低于50毫平方微米,开采难度比较大的油气资源。我国有超过45%的油气属于低渗透油气,对低渗透油气资源的开发是缓解我国石油压力,保证国民生活的重要手段。因此,不断研发和创新低渗透油气资源的勘测与开发技术,是当前油气资源开发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 我国的低渗透油气资源开发开始于1995年的安塞特低渗透油田开发,经过20多年的不断探索,油气资源勘探领域的工作人员不断勘探出了我国很多低渗透油气资源。同时,低渗透油田勘探、开发的技术也在不断创新与发展,当前我国对于低渗透油气资源的勘探与开发逐渐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方案,这有助于提升我国低渗透油气资源的开发水平[1]。 根据目前的勘探,我国已探明低渗透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北、新疆等地区。从地质的分布层来看,我国超过80%低渗透油气资源分布在中生代和新生代的陆相沉积中。近年来,对低渗透油气资源的开发也在不断增加,仅2017年我国低渗透油气藏中原有与天然气的开发分别在油气开发总量中占到36%和55%。随着油气需求的不断增加,未来低渗透油气藏的开发将在油气开发中占据更重要的

油气回收方案

中石油湖北武汉销售分公司二次油气回收安装工程实施组织方案 武汉艾瑞得石油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2013年07月

中石油湖北武汉销售分公司二次油气回收 安装工程实施 组 织 方 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工程内容 三、二次油气回收技术原理及主要组件 四、工程计划进度 五、注意事项 六、具体实施方案 七、验收标准

中石油湖北武汉销售分公司二次油气回收 安装工程实施组织方案 一、工程概况 中石油湖北武汉销售分公司指定的加油站进行维德路特二次油气回收系统安装及服务。 二、工程内容 对中石油武汉销售分公司所指定的加油站进行维德路特二次油气回收安装及调试。保证项目安装完成并通过验收。 三、二次油气回收技术原理及主要组件 维德路特二次油气回收系统属于真空辅助式,按气液分离装置主要分为机械式和电子式。 1、电子式 VeederVacΙ电子式油气回收系统是基于维德路特的欧洲EMEA 油气回收系统重新进行研发的成果。在为汽车加油的过程中,此系统会将汽车油箱内的油气以等同体积置换的方式回收至地下储油罐,整个过程保持密闭,达到油气回收的目的。所需组件见下表。

2、机械式 VeederVacΙ机械式油气回收系统是维德路特公司基于中国市场需求而研发的一款二次回收系统。该系统在胶管与油气分离接头之间安装有一个机械式气液比例阀(A/L调节阀)。该阀利用流经它液路的流量对其气路阀门的开堵进行比例控制,以达到合理的气液比(A/L)调节功能。该阀上设计有高流量调节螺钉和低流量调节螺钉,使系统满足不同流量下的气液比调节。在为汽车加油的过程中,此系统会将汽车油箱内的油气以等同体积置换的方式回收地下油罐,整个过程保持密闭,达到油气回收的目的。所需组件见下表。 四、工程计划进度 按加油站所在区域将整体项目分为11片区,分别为武昌、高速、东西湖、汉口、江夏、高新、汉蔡、青山、汉阳、黄陂、新洲。每个片区安装完成周期为2~3周,全部安装完成时间控制在6个月之内。 五、注意事项 在二次油气回收系统进场安装前,加油站需提前将地下油气回收管线安装到位。

松辽盆地油气形成条件及油气富集规律

世界油气田课外读书报告 题目:松辽盆地油气形成条件 及油气富集规律 姓名: 班级: 学号: 日期:2013年4月20日

松辽盆地油气形成条件及油气富集规律 目录 一盆地概况 (2) 二基底和深部结构 (3) 三盆地演化与地质构造特征 (4) (一)裂陷阶段(J2-3—K1d) (4) (二)坳陷阶段(早白垩世泉头期-晚白垩世嫩江期).6(三)萎缩阶段(K2四方台期-早第三纪) (9) 四、构造分区及特征 (11) (一) 中浅层构造单元 (11) (二)深层构造单元划分 (12) (三)盆地构造变动和构造特征 (12) 五、主要油气田 (13) 1.大庆油田 (13) 2. 扶余-新立油气聚集带 (14) 3.宋方屯油田 (15) 4.龙虎泡油田 (15) 六、油气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18) 1.中央坳陷控制生油层的发育 (18) 2. 中央坳陷控制储集层的发育 (18) 3. 具有多套生、储、盖组合 (19) 4.含油圈闭多数分布在中央坳陷及其周围 (19) 5. 油气勘探的新领域 (19)

一盆地概况 1.地理位置 跨越黑龙江、辽宁、吉林和内蒙四省。西北、北、东及东南分别被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张广才岭及长白山所围。南面与辽西山地和辽北丘陵连接。北北东向展布。 2.规模:长750k m,宽330-370k m,面积约26万k m2。 3.勘探历程 (1)1955-1964石油普查阶段 1959,9.26,大庆长垣高台子构造带上的松基3井喷油, 28日,扶余3号构造上的扶27井或工业油流。 大庆油田,扶余油田 (2)1965-1975油田开发及外围勘探阶段 开发为主的阶段。隐蔽油藏进行了勘探。 扶余油层、萨尔图油层、黑帝庙油层等工业油流红岗、新立、木头和新北油田 (3)1976-1990新层系、新领域勘探阶段 深部层系、外围盆地“二次勘探” 现已发现37个油田,10个气田,1996年产量达5600万吨,天然气23亿立方米。 二基底和深部结构 基底结构: (1)岩石组成:古生代不同变质程度的变质岩和花岗岩(加里东、华力西、燕山期)组成。花岗岩占1/3,华力西期最为广泛。 (2)构造单元划分 三个复背斜、两个复向斜;从西北向东南褶皱轴逐渐由北北东转为北东向。花岗岩多分布于复背、向斜的轴部附近。 (3)基底性质 前古生界结晶基底 深部地质结构: (1)地壳厚度 松辽盆地总体位于地壳厚度减薄区,深部上地幔发生隆升。盆地地壳厚度一般在34k m之内。33k m莫霍面埋深线大体与现今盆地边界吻合。中央坳陷区地壳厚度仅为29k m。盆地中部存在一条北北东-近南北向的地壳厚度减薄带,向东西两侧增厚,西部增厚快,东部慢。 (2)地热场

长庆油田_中国第二大油气田的发展之路

会 员 社 区 MEMBERS' COMMUNITY 2009年12月19日,必定载入中国石油工业波澜壮阔的史册,成为长庆人永远的骄傲——这一天,长庆油田油气当量突破3000万吨,达到3006.06万吨,成为仅次于大庆油田的我国第二大油气田。这是几代长庆人40年矢志不渝、艰苦创业,在“磨刀石上闹革命”取得的辉煌成果。 1. 技术创新撬开低渗透油层之门 地处鄂尔多斯盆地的长庆油田,横跨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五省区,属于典型的低渗、低压、低丰度——“三低”油气藏构造,号称“磨刀石”的致密油层占到含油层的近七成,经济有效开采的难度相当大。要从如此致密的含油层中把原油“抠”出来,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级开采难题。长庆油田勘探开发建设始于1970年,在油田开发初期,“井井有油、井井不流”的严酷现实,使油田的原油产量在100多万吨水平上徘徊了10多年。 在低渗透油气藏发展大油田、建设大气田,长庆油田依靠的是科技创新。在深入探索、研究、总结的基础上,长庆油田坚持“三个重新认识”,即“重新认识鄂尔多斯盆地、重新认识长庆低渗透、重新认识自己”,勘探思路由向延长组上部组合找油为主转向向延长组下部组合找油为主,由向下古生界找油转向向上古生 长庆油田: 中国第二大油气田的发展之路 周昌印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 摘 要 始建1970年的长庆油田,针对世界上罕见的“低渗、低压、低丰度”的“三低” 油气藏构造,不断进行艰苦探索,创下了一连串奇迹:20世纪80年代原油产量上升到百万吨,90年代达到500万吨以上;2003年油气产量达到1000万吨;2009年实现了3000万吨。长庆油田以技术创新撬开了低渗透油层之门,以“标准化设计、模块化建设”的理念加速油田工程建设,用数字化提升油田管理水平,同时走市场化路线,引进生产力,着力将油田建设成西部生态油气区,创造企业与地方和谐发展。长庆油田走出了一条管理升级的发展之路,由一个百万吨的小油田快速发展成全国仅次于大庆的第二大油气田。 关键词 长庆油田 产量 技术创新 标准化 数字化 生态油气区 ·72·国际石油经济2010.3

油气回收的必要性及油气回收技术

油气回收的必要性及油气回收技术 摘要:油品蒸发损耗是油品储运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总结了油气产生的原因和造成的危害,阐述了油气回收的必要性,列举了几种油气回收技术,并对冷凝法、吸附法两种油气回收在化工设计中的应用做了实例介绍。 关键词:油气蒸发损耗;大呼吸;小呼吸;油气回收技术;环保 轻质油品、化工品具有很强的挥发性,在储存、运输过程中因温度变化或者进出料变化导致油气挥发到大气中,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油气回收既能减少油气对环境的污染又能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我国对环保要求的提升,促使我国油气回收技术发展日益成熟。 1 油气的产生和危害 油品从开采到成品出厂供应最终用户,要经历几轮储存、装卸过程。在这些过程中,温度、气压、盛装油品容器的气液相体积变化等是引起油气损耗的外部因素。储运过程温度越高,压力越低,气液相体积变化越大,油气蒸发损耗越大。油气损耗本质上与轻质油品的饱和蒸气压有关,相同条件下,油品越轻,其饱和蒸气压越高,油气蒸发损耗越大。因此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汽油、原油以及甲B、乙A类易挥发的化学品容易造成蒸发损失。 油品蒸发损失的途径主要有油罐的呼吸损失和轻质油品在装车过程中的损耗。油罐的呼吸损失包括大呼吸损失和小呼吸损失。大呼吸损失指油罐进油时,一定浓度的油蒸气从呼吸阀呼出,造成油品的蒸发损失。油罐的小呼吸损失是指油品静止储存时,油品蒸汽充满油罐气相空间,油气因温度或大气压变化引起气体膨胀,造成气体从罐中排出,这种一般称之为小呼吸损耗。 轻质油品在装汽车、火车、轮船等过程中的损耗与油罐的呼吸损耗相比,前者损耗更大。1987 年上海炼油厂对汽油铝浮盘内浮顶罐实测数据显示油罐呼吸时排出的油气中汽油蒸气质量浓度为0.0423~0.0649kg/m3。而装车时排出的气体中烃蒸气的质量浓度达到0.138~0.323kg/m3,可见损耗之大。 油品蒸发损耗的危害是很大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造成能源浪费;二是造成环境污染,危害人身健康;三是存在安全隐患;四是导致油品质量降低。 2 油气回收的必要性 油品在储存运输过程中的蒸发损耗会造成油品数量损失。根据有关资料的统计,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炼油厂储运系统的油品蒸发损耗占原油加工量的0.3%-0.45%,若采取油品回收设施,损耗可降低90%以上。 《石油库设计规范GB50074-2002》中规定“汽油总装车辆(包括铁路装车

塔里木盆地大中型油气田形成及分布规律_赵靖舟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4月,第34卷第2期,Apr .,2004,V ol .34,No .2Journal of N orthwest U niversity (Na tural Science Edition ) 收稿日期:2002-08-06 基金项目: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资助项目(99-111-01-04-05);国家“十五”重点科技攻关资助项目(2001BA605A -02-01-06) 作者简介:赵靖舟(1962-),男,陕西临潼人,西安石油大学教授,博士,从事成藏地质学、天然气地质及地球化学研究。 塔里木盆地大中型油气田形成及分布规律 赵靖舟1,李启明2,王清华2,庞 雯1,时保宏1,罗继红1 (1.西安石油大学资源工程系,陕西西安 710065;2.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库尔勒 841000) 摘要:目的 探讨塔里木盆地油气藏形成及分布规律,为油气田勘探部署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石 油地质综合研究方法,探讨了区域构造背景,有效烃源岩分布及其成熟度、储盖组合、后期构造变动等对塔里木盆地大中型油气田形成及分布的控制作用。结果 塔里木盆地油气分布十分复杂,油气藏形成及分布受多重因素控制;早期形成、长期继承发育的大型稳定古隆起及其斜坡以及前陆逆冲带第2,3排构造分别是大中型油气田形成的最有利地区;古隆起控油、斜坡富集以及隆起高部位油气易发生调整、斜坡部位有利于保存,是克拉通区油气藏形成和分布的重要特点;已发现的油气藏具有多期成藏、晚期调整的特点,早期形成的原生油气藏后期特别是晚喜山期普遍受到了调整改造,以克拉通区海相油气藏最为突出;保存条件对塔里木盆地油气藏形成与分布具有重要控制作用,特别是优质区域盖层的存在,是大中型油气田形成和保存的关键。结论 继承性古隆起与隐伏前陆逆冲带是塔里木克拉通区与前陆区寻找大中型油气田的最有利地区。关 键 词:大中型油气田;分布规律;控制因素;塔里木盆地 中图分类号:TE1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74Ⅹ(2004)02-0212-06 塔里木盆地为中国最大的一个陆上含油气盆地,同时也是一个典型的叠合复合型盆地或改造型盆地,具有多种盆地类型、多期构造运动、多套烃源岩、多个含油气系统、多期成藏、多期调整再分配的石油地质特点,油气藏形成与分布十分复杂。因此,有关塔里木盆地的油气分布规律问题,一直处于不断探索之中,许多学者曾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讨[1~10]。近年来,随着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工作的深入并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对其油气富集规律也有了进一步认识。因此,深入研究和总结塔里木盆地大中型油气田的形成和分布规律,不仅对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而且对其他叠合盆地的油气勘探也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同时,对于进一步认识叠合盆地或改造型盆地的特点,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研究认为,塔里木盆地油气藏形成和分布受多 种因素控制,区域构造背景、有效烃源岩分布及其成熟度、优质区域盖层和储盖组合、成藏期以及断裂和不整合面等,均是重要的控油气因素。 1 继承性古隆起与隐伏前陆逆冲带油 气最为富集 1.1 继承性古隆起及其斜坡是克拉通区油气最富 集的地区 古隆起控油的重要性已为塔里木盆地克拉通区油气勘探证实,油气分布受古隆起控制也是世界古老克拉通盆地油气分布的普遍规律。塔里木盆地海相油藏形成时间较早,现存古生界油藏主要形成于晚海西期,喜山期是早期油藏的重要调整时期与气藏的主要形成时期 [11~19] 。因此,具有古隆起背景 是克拉通区海相油气藏形成的一个重要条件,目前 DOI :10.16152/j .cn ki .xd xbzr .2004.02.022

长庆油田十年新增产量和储量在国内油气田保持第一

长庆油田十年新增产量和储量在国内油气田保持第一 10年新增产量和储量在国内油气田保持第一,连续4年保持500万吨的油气当量增长量,2011年,长庆建成4000万吨油气当量大油田已胜券在握。在世界典型的致密性油气藏开发中交出优秀成绩单、2013年油气当量实现5000万吨,长庆人信心百倍。 找油找气有思想方法 在油气藏如土豆状呈现且高度分散的鄂尔多斯盆地寻找大油气田,勘探道路十分艰难。有人曾形象地比喻,埋在长庆油田地底下的油气,虽是漂亮媳妇但不贤惠。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已开采10多年的长庆油田,年产量连续多年在140万吨徘徊不前,多个区块和油井产量接近衰竭地步。就连在长庆油田开发初期立下汗马功劳的马岭油田,年产量也由最高峰时的72万吨掉到了最低谷时的30多万吨。 勘探上无新突破,让长庆油田一度只能靠打有限的加密井和更新井维系生计。在油田建产初期的大干快上中组建的工程技术队伍,甚至步入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尴尬境地。 没有新的发现,就意味着油田失去了后续力量。寻找新的发现,是保证油田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上世纪90年代末,长庆油田根据鄂尔多斯盆地油气资源生成、性质及分布状况,果断提出“重新认识鄂尔多斯盆地,重新认识低渗透,重新认识我们自己”的思路,首先以陇东地区原有的开采区块和层位为基础,对原来认为致密的不可能开采的油层进行剖析试油,结果在上里塬油田里6井获得日产24.65吨的工业油流。通过对马岭油田原来认为是“鸡肋”的所谓非主力油层,甚至认为是水层且已放弃层位的重新认识,结果令人惊喜,一些油层试油后日产纯油最高达到18吨。马岭油田200 0年的产量回升到62万吨。 马岭油田如此,其他老区块也不逊色。原来年产量只有4万吨的华池油田,通过对已开采地层翻肠倒肚般分析认识,产量短期就上升到50万吨以上。产量20多年在10万吨水平徘徊的吴起油田,通过实施“立足侏罗系,主攻三叠系”的立体勘探,喜获新的高产层位,产量富集区一个接一个,个别油井的单井产量高达几十吨,迅速成为长庆油田上产的主力区块之一,呈现出亿吨级油田的大场面。 特别是2008年以来,长庆油田按照辩证唯物思维方式,认识油田内外部环境、地质条件和自身特点,认识到低渗透也有优势,比如埋藏适中、面积大,储层分布稳定、原油黏度低,流动性好、利于水驱开发、稳产能力强等等,倡导“此低渗透非彼低渗透”,认为低渗透条件下也能建设大油田,并进一步解放细想,“想前人之未想,干前人之未干”,以否定自我和敢超前人的气魄和胆识,闯禁区,除盲点,取得了从侏罗系延安组到三叠系延长组,从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到上古生界含碳碎屑岩层层推进、步步为营的重大成果,实现了长庆油气田开采由个别油气层的“单打独斗”到几十个油气层的“联合秀演”。

油库的油气回收技术方案分析

油库的油气回收技术方案分析 1油库的油气回收的意义 石油及其产品是多种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其中轻组分在常温下蒸气压较高,极易挥发,故在油品从油库到加油站再到用户的整个储运过程中,广泛存在着油品蒸发损耗的问题。油品蒸发损耗给企业和社会带来诸多严重危害,如降低油品质量、环境污染、资源浪费、造成火灾隐患以及危害人身安全等。因此,对油蒸气进行密闭回收势在必行[1]。 在当今油品使用量日益增加、能源供给日益紧张、环保要求日益严格的情况下,油库安装油气回收装置可消除安全隐患,降低环境污染,减少能源浪费和保证油品质量,有利于员工身体健康[2]。 一般情况下,油库在运行过程中,其油气排放过程主要发生在卸油、储油及收发油3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油气排放量有一定差别。 卸油阶段: 目前,油库所储油品的运输以火车为主,在卸油过程中,油气处于负压状态,排放量较小且集中。如果要使火车卸油过程中油气排放的瞬时值均达到国标规定值,只有对火车油罐的构造进行彻底改造,将其改为底部卸油;但很显然改造工程量大且造价高,所以难以实施。 储油阶段: 该阶段的油气挥发一般称为静止储存损耗或小呼吸,主要指油品因受外界环境如风速、温度以及浓度的变化而引起的呼吸损耗。针对该阶段的油气排放问题,目前采用的主要措施是增加储油罐的密封性能,将小呼吸排放的油气密封在油罐内,防止其排放到大气中。 收、发油阶段: 相对于储油阶段,收、发油阶段的油气挥发一般称为大呼吸,主要指油罐从外界收油和将油罐内的油品转移到油罐车的过程中,因油罐开启的瞬间和装油过程中随着油罐或油罐车中油品的不断增加,罐内油气因压力升高,呈正压

而被不断地挤出罐外。该阶段油气排放量相对较大,油库油气回收应主要针对此阶段的油气排放进行收集和处理,同时对储油阶段中密封储存在油罐内的油气加以收集和处理。根据国标规定,发油过程采用底部装油方式,防止油罐开启瞬间的油气排放;通过油气回收装置的收集系统对罐内油气进行收集,同时在收集系统配设测压仪表,以保证罐内压力适宜;装油和油气输送接口采用DN100密封式快速接头,以减少油气排放[1]。 总之,成品油在输送分配过程中,由于温度、压力的变化容易造成油气的小呼吸和大呼吸损耗,同时将产生大量的挥发性油气,不仅浪费了巨大资源、给环境带来很大污染、形成的油气聚集易成为易燃易爆场所,更给油库的运营造成巨大安全隐患。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节能减排问题日益严峻;伴随人们节 能、低碳、环保意识的增强,油库油气回收治理改造工作也越来越紧迫。油气回收已是人们面临重要课题。同时为了保障人体健康、提高油品质量、节约能源、排除安全隐患,优化油库工艺设计、引入油库油气回收系统迫在眉睫,以达到实现减少污染的要求并能达到良好的经济效益。 由于大部分轻质油品属于挥发性易燃易爆物质,易聚积、易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后沉聚积于洼地或者管沟之中,遇火极易发生爆炸或者火灾事故,容易造成生命和财产重大损失。如果烃密度在1% ~ 7%之间则处于爆炸范围,所以在成品油油库设置油气回收装置是现代化油库建设的趋势。而成品油库各区的火灾发生率统计结果为罐区6. 94%,接卸区27. 78%,发油区36. 11%,可知在接卸区和发油区发生的事故为油库事故的大多数。 从20世纪70年代以后,我国开始对油气损耗着步采取控制手段,油气损耗占原油量的比例高达0. 6%左右,随着技术不断进步,特别是浮顶罐的推广应用,使油气损耗大幅度降低,资料显示,汽油从炼厂生产出来到达最终用户手中,一般要经过4次装卸,每次装卸都有1. 8%的挥发损失,4次装卸的损失率既为7. 2%,所以在接卸区和发油区设置油气回收设施从节能和安全上考虑尤为重要[3]。2油气回收的技术 2.1油气回收技术分类

复杂断块地区油气富集规律探讨

复杂断块地区油气富集规律探讨! 李!勇"!钟建华"!王洪宝#!温志峰"!王海侨"!王!芳# ("$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东营!%$胜利油田有限公司东辛采油厂!#$胜利石油管理局测井公司) 摘!要!对于中国东部广泛发育的复杂断块油气田,从断裂与断层的研究入手,结合渤海湾盆地的东营凹陷,探讨复杂断块油气藏的油气富集规律。重点论述了断层封闭性、断裂活动特征、构造样式及其导致的油气富集模式,并结合复杂断块油气藏的运移、聚集等成藏控制因素,揭示此类油田油气成藏规律和油气分布特点。 关键词!复杂断块!断层!封闭性!构造样式!成藏规律 "!复杂断块地区的构造特征 !!复杂断块油气藏,顾名思义是受众多断层切割复杂化了的断块圈闭所形成的油气藏,在剖面上它们可表现为反向屋脊、地垒、地堑、断阶等多种断块圈闭类型。在这类油气藏中断层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复杂断块油田最突出的地质特点是断层多,断块小["]。在一个复杂断块油田发育的断层常多达百余条甚至数百条,这些断层纵横交错,将整个油区切割成为数众多的断块,并且多数断块面积不足&$’()%。例如东辛油田,在东营凹陷中央断裂背斜带上的"#*&口井中,共有"%++口井钻遇断层,断层钻遇率为,%$#-[%]。复杂断块油田是陆相沉积环境中特有的构造现象。! !$!断层特征 断层多而密集是复杂断块油田首要特征,这些断层几乎全是正断层,表现为地层缺失,沉积厚度突变,准确认识地层情况往往经历若干个反复的过程。例如东辛油田自",+&年勘探初始到",*"年详探富集区,以及二维地震勘探(",.#年)和三维地震勘探(",..年)的广泛应用,人们才逐渐摸清其地下地层及构造分布情况。 尽管众多断层交错纵横,然而它们所起作用大相径庭,即各级断层对构造样式及油气的控制作用不同。一级断层控制沉积盆地发生和发育,它们规模巨大,落差数千米,延伸数十甚至数百千米,往往构成沉积盆地的边界,如东营凹陷北部的陈家庄大断层;二级断层控制构造和沉积的发育及油气的聚集,是含油气盆地内控制构造带形成和发展的主干断层,其走向一般与盆地走向或盆地内主要构造线走向一致,延伸"&()以上,贯穿于构造带的部分或整体;三级断层控制油气富集区块的展布,发育于局部构造带内,落差也比较大,一般都在"&&)以上,平面延伸一般为数千米,且与区域构造走向有一定关系;四级断层数量最多,规模最小,一般落差%&/’&),延伸长度" /%(),控制含油断块油气富集程度并使油水关系复杂化,其走向规律性差,发育时间较短。 !$"#断块特征 断块是复杂断块油田勘探开发的基本单元,断块多而小是众多断层切割的必然结果。具体识别断块的数量及面积受多种因素制约,如断点组合和断块划分的标准、层位标定、油水关系、断块的封闭性等都影响人们具体识别断块的分级和确定其数量。王平["]通过研究认为断块是“被断层分割开的独立或相对独立的地质体”,这样的定义从构造角度适用于不同规模。信荃麟[#]等通过研究认为,我国东部断陷湖盆在新生代属伸展盆地,除广泛发育区域性引张作用下形成的典型伸展构造系统外,还发育了走滑断层诱发的雁列 " 断块油气田 第"&卷第’期!!!!!!!!!!!!!!!012345637897:3;<1=0:>3?!!!!!!!!!!!!!!!%&&#年,月 !收稿日期!%&&#@&’@%& 第一作者简介!李勇,",**年生,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 从事构造地质学研究,地址(%’*&+"):山东省东营市,电 话:(&’A+).#,",&%。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A&%*%&.%)资助。 万方数据

油气回收加油机

二次油气回收系统2.1 分散式二次油气回收系统 油气回收真空泵分散安装在每台加油机内。 2.1.1 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在给汽车加油时,汽车油箱 内的油气和加油过程中高速 流动的汽油挥发产生的油, 被油气回收加油枪收集。 反向同轴胶管在输送汽油的 同时,将加油枪收集到的油 气输送到油气分离接头,油 气分离接头将油路和气路分 开,油气经气路输送到地下储油罐。 加油时,装在气路上的真空 泵同时启动,以实现对油气 的收集和输送。 收集到地下储油罐的油气体 积与加油机泵出的汽油体积 之比(即气液比),可通过气 液比例阀自动调整至标准规 定的(1.0~1.2): 1。

2.1.2 永邦分散式二次油气回收系统主要配件清单 永邦VRS100-1(适用于单枪加油机) 永邦VRS100-2(适用于双枪加油机,多枪机可以组合)

2.1.3 主要部件规格书 ① 油气回收真空泵 永邦专利油气回收真空泵采用隔爆型防爆设计,安全可靠;压铸铝合金外壳,体积小,重量轻;传动轴与电机轴直联,结构紧凑,便于安装;软活塞,噪音低,耐磨损;泵的启停控制取自加油机电磁阀信号,控制电路简单可靠。 油气回收真空泵的接线原理图 见右图。 油气回收真空泵VRP-100-1主要技术参数 型号 VRP-100-1 工作流量 45升/分钟(-0.02MPa ) 工作温度 -25℃~+50 ℃ 最大真空度 -0.07MPa 电压 频率 220V/380V 50HZ 电机功率 250W 电机转速 2800rpm 噪音 <70dB 防爆情况 等级dIIAT3,合格证编号:CNE X 05.0375X 油气回收真空泵VRP-100-2主要技术参数 型号 VRP-100-2 工作流量 90升/分钟(-0.02MPa ) 工作温度 -25℃~+50 ℃ 电压 频率 220V/380V 50HZ 最大真空度 -0.07MPa 电机功率 250W 电机转速 2800rpm 噪音 <70dB 防爆情况 等级dIIAT3,合格证编号:CNE X 05.0375X

吉林大情字井油田油气富集规律分析_陈桂菊

吉林大情字井油田油气富集规律分析 陈桂菊1  张为民2  宋新民2  张 乐1  姜在兴 1 (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摘 要 由于受沉积、构造、断层、地层流体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造成吉林大情字井油田油 藏类型多样、油水关系复杂,从而给油田勘探开发部署带来困难。文中着重分析本地区的油藏模式及其控制因素,建立油气富集模式,寻找油气潜力区块。遵循着“以好物性储层为切入点,看构造,追砂体,定圈闭;见到好油层追有利储集相带,见到好水层则追其高部位砂体分布”的原则,确定有利的油气富集范围。其成果不仅有利于寻找有利储集相带并指导勘探开发生产,同时对我国陆上类似的中低孔低渗油田的油藏认识和高效开发提供借鉴作用。 关键词 大情字井油田 低渗透储层 油藏控制因素 油气富集规律 1 地质特征 大情字井油田位于吉林省乾安县大情字井乡,隶属于松辽盆地南部中央坳陷区长岭凹陷的 中部,东西被华字井阶地和大安—红岗两阶地所挟持。长岭凹陷的北部为乾安次凹陷,南部为黑帝庙次凹,大情字井构造位于两个次凹的中部相对隆起部位(见图1 )。 图1 大情字井油田区域构造 大情字井地区的构造演化,受大情字井—老英台古隆起发育的控制。侏罗纪末期(燕山Ⅲ 幕)构造运动,使本区深层构造定型;嫩江组末期(燕山Ⅳ幕)构造运动,使该区向斜构造及凹中隆 起的断鼻、断块构造具有雏形;明水组末期(燕山Ⅴ幕)构造运动,使上述构造定型。 大情字井油田断层均是正断层,在青二段、青一段和泉四段呈继承性发育,向斜构造低部位的轴部断层延伸长度小,向斜构造高部位断层延伸长度大。前者延伸长度2.5~4.5km ,后者多大于7.5k m 。因此前者形成的断鼻构造圈闭面积比后者小得多;另外,向斜构造东翼的断层数远小于西翼,表明东翼的断裂活动比西翼要弱。 2 油气藏模式 2.1 构造油气藏模式 对大情字井地区来说,一般情况下在地层上倾方向发育反向正断层,形成重要的反向屋脊式断块圈闭。油气以断层为其垂向、砂体为其横向的运移通道,遇到先期形成的反向屋脊式断块圈闭就形成构造油气藏。如黑69块构造油藏。2.2 岩性油气藏模式 通过对大情字井油田的油藏类型进行研究, 断块油气田 第12卷第6期 F AULT -BLOCK O I L &GAS F I ELD 2005年11月 收稿日期 2005-04-28 第一作者简介 陈桂菊,女,1970年生,工程师,现在中 国地质大学(北京)攻读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博士学位,地址(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博04,电话:(010)82320551,E -m ail :chen .gu ij u @126.co m 。

鄂尔多斯盆地直罗油田延长组长6储层沉积相...

中国西部科技
2010年01月(下旬)第09卷第03期 总 第200期
鄂尔多斯盆地直罗油田 延长组长6储层沉积相特征
任东意
1、2
王桂成

(1.西安石油大学,陕西 西安 710065;2.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直罗采油厂,陕西 富县 727500) 摘 要:通过岩心观察、岩矿特征分析和测井资料解释,对直罗地区长6储层沉积相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认为该区主要 发育陆相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主要储集砂体为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和河口坝砂体,其砂体展布受双重物源控制,呈 东北-西南向展布。主要有利储层分布在长6层下部的长63和长62段,对于指导该区下步石油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沉积相;测井相;相类型;延长组长6;直罗油田 Characteristics of Sedimentary Facies of Chang 6 in Zhiluo Oilfield in Ordos Basin 1、2 1 REN Dong-yi ,WANG Gui-cheng (1.College of Oil-gas Resources,Xi’an Shiyou University Shaanxi 710065,China;2.Yanchang Oil field Company Extraction of Zhiluo,Shaanxi 727500,China) Abstract:Through the core observation,the analysis of rock and miner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interpretation of logging data,Chang 6 reservoir sedimentary facies in Zhiluo oilfield were analyzed.The studies suggest that mainly developed delta sedimentary system of lake of land face,the underwater distributary channel and mouth bar sand body of delta are the main reservoir sand body,the spread of sand body is control by double source area,showing the northeast-southwest.The main advantage of reservori is spread in Chang 63and62 of the lower part of the Chang 6 reservoirs.The research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guide oil exploration in the area in the future. Key words:Sedimentary facies;Log facies;Facies type;Chang 6;Zhiluo oilfield


引言 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第二大沉积盆地,面积约37万
[1]
等,砂岩结构成熟度中等。推测长6储层距离物源区不远。 岩石原生颜色是沉积水体物理化学条件的良好反映。 岩心观察研究区长6层主要为灰色-深灰色细砂岩,推测长 6沉积期沉积环境应为水下还原环境。 室内岩心粒度分析表明,研究区长6沉积岩多发育细砂 岩。其中细砂含量达到84.15%,其次为粉砂和中砂,含量 分别为8.27%、2.99%(见 表1)。陆源碎屑沉积物的碎屑 结构、分选性等与沉积环境的水动力条件密切相关。沉积 物粒度越粗,分选越差,表明水动力越强;反之,沉积物 粒度较细,则表明沉积环境水动力条件较弱[3] 。研究区粒度 分布特征表明长6沉积期沉积水体较为平静、能量较弱,应 为水下沉积环境。
km ,盆地油气资源丰富,主要含油层系为侏罗系延安组和 三叠系延长组地层 ,其中主力油层三叠系延长组石油储量 占探明储量的70%以上,以长6和长8油藏为主。直罗油田 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富县境内,主要开发层系为延长 组长1、长2油层。长期以来,大家普遍认为富县地区延长 组长6靠近深水湖盆区,少有碎屑物源供给而缺乏储集砂 体,这种认识严重影响了该区的勘探进程 。近年来,石油 勘探在该区钻遇较厚的长6砂层,且部分井试油获得工业油 流,展示了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但受该区前期基础研究 薄弱的影响,对长6储层沉积体系、砂体时空展布规律认识 不清,严重制约了下步石油勘探工作。因此,开展长6沉积 相研究,对指导该区石油勘探工作意义重大。 2 沉积学特征 2.1 岩矿特征 通过研究区储层岩石薄片鉴定结果的统计表明,该区 砂岩主要以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含少量长石岩 屑砂岩。长6储层石英平均含量为28.2%,长石平均含量为 40.2%,岩屑平均含量为11.7%,成分成熟度较低。对砂岩 碎屑颗粒的磨圆度统计反映出碎屑颗粒以次棱角状为主, 占统计的95%以上,其次为棱角状-次棱角状,磨圆度中
收稿日期:2009-12-16 修回日期:2010-01-12
[2]
表1
直罗地区长6储层岩石粒度分级统计表
从砂体的C-M图看,集中分布在QR悬浮沉积段,C值与 M值差异不大,说明沉积物粒度细、分选性较好(见图1)。 粒度参数特征表明,研究区长6砂岩平均值Mz(φ)在 2.56~4.60之间,平均3.20,属于细粒砂岩,标准偏差在 0.49~1.62之间,平均为0.81,说明其分选程度为好-较
作者简介:任东意(1963-),男,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地质专业工程硕士,长期从事油田勘探开发技术管理工作。
08

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简介

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简介 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简称“低渗透国家工程实验室”),是“十一五”期间国家建设的100个国家工程实验室之一。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发改办高技[2007]2513号文件”申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项目的复函》([2008]2477号)文件批准建设,2012年5月31日通过国家发改委组织的建设验收。建设地点在陕西省西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低渗透国家工程实验室由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与川庆钻探工程公司共同承建,采用理事会领导的实验室管理体制。理事单位有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西南石油大学、西安石油大学、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 实验室功能定位是瞄准国际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工程技术发展趋势,开展基础理论研究,搭建技术研发平台,发挥技术引进与现场试验桥梁作用,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技术合作,培养技术创新人才,对低渗透油气田经济有效开发起到示范作用。 实验室研究方向是提高低渗透油气田储量探明率、提高单井产量、提高最终采收率和经济有效开发低渗透油气藏,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形成低渗透油气藏勘探开发配套技术。 实验室下设地质实验研究室、开发实验研究室、增产稳产实验室和井下作业工具与装备实验室等四个专业实验室,与“中国石油特低渗透油气

田勘探开发先导试验基地”一体化运作,开展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技术的科研攻关、现场试验、新技术推广应用等工作。 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187人,依托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油气工艺研究院和川庆钻探工程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的流动研究人员近千人。项目具体实施由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油气工艺研究院和川庆钻探工程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承担完成。实验室固定人员中有中石油集团公司专家8人,博士29人,教授级高工22人,高级职称人数89人。 实验室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配套有国内、国际领先的各类重大仪器设备120多台套,实验装备能力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实验研究领域涵盖石油天然气领域的岩石矿物、地层流体(石油、天然气、地层水)、油气开采化学剂、油气开采工艺技术、地球物理、石油天然气开发地质及开发技术、工具及装备等全部油气勘探开发实验和综合研究技术,具有低渗透储层研究、流体研究、成藏研究、增产技术研究及井下工具研究等25项分析实验能力。可以满足岩石、油、气、水、化学剂的物理化学性能测试等97种实验需要,形成了支撑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的14项特色实验技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