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盐类的水解-高考专题研究

盐类的水解-高考专题研究

盐类的水解-高考专题研究
盐类的水解-高考专题研究

盐类的水解 -- 高考专题研究

张秀莲(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教授)

盐类的水解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高考的热点内容之一。本专题深入研究 2009-2011 年广东高考理综化学试题中盐类水解的内容,分析其题型特点以及变化趋势,研究近年来高考题目中盐类的水解的核心知识、核心思维能力以及题型分布,难度水平、考查的重难点等。深入研究了物料守恒、电荷守恒、质子守恒,离子浓度的大小进行比较、溶液 pH 变化。加酸、碱引起的水解平衡移动以及一些离子浓度的变化等核心知识的内涵、详细阐述了解决高考中盐类的水解的问题,学生应具备的知识背景以及对学生关键的思维能力培养的内涵和其中的科学思想方法等,分析了学生学习盐类的水解的难点,使教师能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有的放矢地复习,不出冤枉力,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最主要知识点的强化训练和化学思维的提高上。通过研究高考中盐类的水解的专题内容,从中得出某些规律性的东西。使教师掌握能够准确把握关于盐类的水解高考的核心知识、关键的思维能力、科学思想方法和命题方向。

科学的思想方法是一种动态的多因素分析——综合的思想方法。它必须建立在一个“动态有机总体”的基本概念上。自然科学的思想方法要求我们懂得各种因素的权重是随情况或条件而变化的,决不能预先制定某一因素为“主要矛盾”。

考点年份分值题型

盐类水解2009 4 分一、单项选择题 9 2010 4 分一、单项选择题 12 2011 4 分一、单项选择题 11

最新考纲 :

1. 了解盐类水解的实质、过程及一般规律

2. 了解水解平衡的条件

3. 了解水解对水电离的影响

4. 了解盐类水解的应用

三、命题趋势

盐类水解是高考的热点专题之一。从高考命题的变化趋势看,考查的主要内容为:

1. 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是主流试题。

2. 溶液中的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

试题的特点:综合性强,盐类水解把溶液的 pH 值、弱电解质的电离和酸碱中和综合在一起。

四、盐类水解的判断规律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是完全电离的,在溶液中不存在电解质分子。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少部分发生电离。一般强酸弱碱盐(如 NH 4 Cl ) , 弱酸强碱盐 (Na2 CO3 ) 发生水解。原因是弱碱或弱酸在溶液中只能部分电离,既有分子存在也有离子存在。

五、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

加酸或加碱能抑制或促进水解 , 平衡移动,溶液中相应的粒子(分子或离子)浓度发生变化,H +或 OH -浓度的变化,使得溶液的 pH 值相应发生变化。

比如:在醋酸钠中加入醋酸后对水解产生下列影响:

1. 平衡移动加入 CH3 OOH 后,加大生成物浓度,平衡向左移动。

2. 溶液中粒子(分子、离子)浓度发生的变化

溶液中 Na +浓度不变, CH3OOH 浓度增大 , H +浓度增大 , OH -浓度减小 , CH3OO -浓度增大 .

3. 抑制水解

4. 溶液的 pH

OH -浓度减小,溶液的 pH 减小。

科学的思想方法: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在强酸弱碱盐或弱酸强碱盐溶液中加酸或加碱后对该盐的水解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包括对平衡移动、溶液中粒子(分子、离子)浓度、溶液的 pH 等多种因素产生的影响,要综合考虑,以动态方式思考问题。

六、蒸干盐溶液所得物质的判断方法

蒸发盐溶液时最终能否得到溶质,与溶质的稳定性、水解性、还原性有关。

1. 判断盐的稳定性

判断该盐是否稳定。有些盐不稳定,加热蒸干后会发生分解,检查盐加热后是否会分解如: Ca(HCO3)2由于不稳定加热蒸干后,分解为 CO2和水蒸气( H2O )挥发后剩下的物质是 CaCO3:

2. 判断盐的还原性

判断该盐是否还原性物质,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有些还原性物质加热时在空气中氧气的作用下会被氧化。如 Na2 SO3加热时被空气中 O2氧化为 Na2 SO4:

3. 判断盐水解后是否生成挥发性酸

判断该盐水解后是否生成挥发性酸,一般强酸弱碱盐或强碱弱酸盐会发生水解,如AlCl3是强酸弱碱盐 , 水解后生成 Al(OH)3, 和 HCl ,由于 HCl 是挥发性酸, AlCl 3溶液蒸干后余下的物质为 Al(OH)3,如果继续灼烧,则产物为 Al2O3。可用下图分析微观过程:

4. 判断盐是否为多元弱酸强碱盐

多元弱酸强碱盐一般有 Na2 PO4、 Na2 CO 3、 Na2 SiO3、 Na2 S 等。这些盐水解的产物会重新反应生成原物质,最后得到原溶质。如蒸干 Na 2CO 3盐溶液得到的物质仍然是Na2 CO3,微观过程:

5. 综合分析判断同时存在水解性、不稳定性的盐

由于 NaClO 是弱酸强碱盐,ClO -发生水解后产生的弱酸 HClO 不稳定会分解成 HCl 和 O2, HCl 与水解产生的 NaOH 发生反应得到 NaCl ,因此加热蒸发 NaClO 溶液最后得到的是 NaCl 固体。

微观过程:

6. 综合分析判断同时存在水解性、不稳定性、还原性的盐

蒸发时要综合考虑水解性、不稳定性、还原性的盐。如加热蒸发 FeCl2溶液时, Fe2+ 被空气中的 O2氧化为 Fe 3+, Fe 3+水解成 Fe(OH)3 , 同时产生挥发性酸 HCl, 蒸干FeCl2溶液时剩下的物质是 Fe(OH)3 , 如果再继续灼烧得到的产物为 Fe2 O 3。

7. 是否不水解、稳定的、非还原性的盐

蒸发不水解、不分解、不氧化的盐,得到的物质为该盐的晶体。如 NaCl, Na2SO4

科学的思想方法:判断盐溶液蒸干后所得物质,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比如该盐的稳定性、是否发生水解、还原性等,另外还有考虑在这个体系中盐的稳定性、该盐溶液的酸碱性,即是强酸弱碱盐(酸性)、弱酸强碱盐(碱性)、还是中性(强酸强碱盐)、还原性有一个因素还是同时存在几种因素?要综合考虑、逐步分析,以动态方式(涉及到分解反应、水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思考问题。

七、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电解质盐(特别是弱酸强碱盐)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是每年高考必考的题目,是主流试题。要解决盐类水解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必须搞清楚以下几个问题:

1. 多元弱酸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规律:多元弱酸是分多步电离的 , 其中第一步电离远大于第二步电离,第二步电离大于第三步电离。如在磷酸溶液中存在分步电离:

由于第一步电离产生的 H 2 PO 4-还要进行第二步、第三步电离,因此 H 2 PO 4-离子浓度逐渐减小,磷酸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为:

c (H + )> c (H 2 PO4- )> c (HPO 42- )> c (PO43- )

学生应该具备的知识:会写磷酸分步电离的方程式

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从第一步电离远大于第二步电离,第二步电离大于第三步电离,使得有些离子浓度逐渐减少,推出磷酸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科学的思想方法:综合考虑多元弱酸的多步电离,各种因素的权重,第一步电离远大于第二步电离,第二步电离大于第三步电离,以此类推。以动态的方式考虑问题,即由于分步电离,一些离子(如 H2 PO 4-、 HPO 42-)的浓度在依次递减。

2. 多元弱酸的正盐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思路:根据弱酸根的多步水解分析

规律:第一步水解大于第二步水解

由于 CO 32-和 HCO 3-发生水解浓度逐渐降低, Na +的浓度大于 CO 32-的浓度, OH -的浓度大于 HCO 3-的浓度,碳酸钠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c (Na +)> c (CO 32-)> c (OH - )> c (HCO 3- ) 。

学生应该具备的知识:知道 Na2 CO3是弱酸强碱盐,能发生水解。会写 CO32-分步电离的方程式;

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微观想象能力。

从第一步水解大于第二步水解,推出碳酸钠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大小顺序。

科学的思想方法:多元弱酸的正盐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既要综合考虑盐的电离、分步水解,并且第一步水解大于第二步水解等多种因素,又要动态地考虑由于分步水解反应使得一些离子(如 CO 32-、HCO 3-) 的浓度在不断减少。

3. 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的比较

综合分析电离和水解因素,例如:

在 0.1mol ? L -1的 NH4 Cl 和 0.1mol ? L -1NH3? H2 O 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的比较:

各离子浓度的大小:

c (NH4+ )> c (Cl- )> c (OH - )> c (H + )

分析:NH 4+来自NH4 Cl 和 NH3? H2 O 的电离,大于 Cl-,OH-来自于 0.1mol ?L -1 NH3? H2 O 的电离和 NH4+水解产生的 NH3? H2 O 的电离,大于 H +。电离与水解互相抑制。

科学的思想方法: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的比较要考虑混合组分的电离、水解以及电离、水解相互的影响等多种因素。在电离和水解过程中,一些离子的浓度的变化,要动态地考虑问题。

4. 水解与电离关系规律

在有些盐溶液中水解与电离共存,相互抑制。分几种情况:

5. 水解大于电离

如 NaHCO3溶液中存在:

由于水解大于电离

所以在 NaHCO3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

c ( OH - ) > c (H + )

溶液显碱性

②水解小于电离 , 显酸性

如 NaH2 PO4、NaHSO3

在NaHSO3溶液中存在:

c (SO 32- ) > c (H2 SO3 ) c (H + ) > c ( OH - )

③只电离不水解

NaHSO 4 = Na ++ HSO 4-

学生应该具备的知识:知道在 NaHSO 3溶液中同时存在电离和水解两种情况,会写分步电离的方程式和水解方程式;

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逻辑推理能力。从水解小于电离推出

c (SO 32- ) > c (H 2 SO3 ) c (H + ) > c ( OH- )

科学的思想方法:在既存在水解又有电离的盐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的比较要综合考虑溶液中分步电离、水解的因素以及电离、水解的权重,抓住主要矛盾。动态地考虑电离和水解过程中,一些离子的浓度的变化。

八、电解质溶液中的守恒关系

电解质溶液中的守恒关系也是考点之一,一般主要有电荷守恒、物料守恒和质子守恒。

1. 电荷守恒

规律:在电解质溶液中,不论存在多少种离子,溶液总是电中性的,即阴离子所带

负电荷总数一定等于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

例如:在 NaHCO3溶液中存在下列电离和水解:

在 NaHCO3溶液中存在的阳离子有 Na +和 H +,阴离子有 HCO 3-、 CO 32-、 OH - , 由于 NaHSO3溶液是电中性的, NaHSO3溶液中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一定等于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可以得出如下关系式:

c (Na + ) + c( H + ) = c (HCO 3-)+ c (OH - )+ 2 c (CO 32- )

学生应该具备的知识:知道 NaHSO3是弱酸强碱盐,在 NaHCO 3溶液中同时存在电离和水解两种情况,会写NaHSO3分步电离的方程式和 HCO 3-水解方程式。知道在电解质溶液中,不论存在多少种离子,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一定等于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溶液总是电中性的。

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综合分析能力。根据 NaHCO3溶液是电中性的。会分析溶液中存在的阴离子和阳离子并分别进行归类,阴离子带的电荷总数等于阳离子带的电荷总数相等列出等式c (Na + ) + c( H + ) = c (HCO 3-)+ c (OH - )+ 2 c (CO 32- ) 。

科学的思想方法:在 NaHCO 3溶液中既存在水解又有电离,溶液中阴离子带的电荷总数、阳离子带的电荷总数要综合考虑溶液中分步电离、水解产生的阴离子、阳离子及其带的电荷数。

2. 物料守恒

规律:在电解质溶液中由于电离或水解因素,离子会发生变化变成其它离子或分子等,但离子或分子中某种特定元素的原子的总数是不会改变的。

例如:在 NaHCO3溶液中存在下列电离和水解:

由电离方程式 NaHCO3 =Na ++ HCO3- 可知 Na +的物质的量等于 HCO3-物质的量,但是由于 HCO 3-发生了电离和水解,一部分转化为 CO32-和 H2CO3,因此未水解的 HCO3- 和电离生成的 CO32-和水解生成的 H2CO3的物质的量之和应该等于 Na +的物质的量。可以得出下列离子浓度关系式:

c (Na + ) =c( HCO3- ) +c (CO32- ) +c (H2 CO3 )

学生应该具备的知识:知道 NaHCO3是弱酸强碱盐,在 NaHCO3溶液中同时存在电离和水解两种情况,会写 NaHCO3分步电离的方程式和 HCO3-水解方程式。知道在电解质溶液中由于电离或水解因素,离子会发生变化变成其它离子或分子等,但离子或分子中某种特定元素的原子的总数是不会改变的。

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学生会根据 NaHCO3分步电离的方程式和 HCO3- 水解方程式推出一部分 HCO3- 转化为 CO32-和 H2CO3。

科学的思想方法:在既存在水解又有电离的盐溶液中物料守恒要综合考虑溶液中分步电离、水解的因素以及动态地考虑水解后一部分离子的存在形式发生了变化。例如水解后有部分 HCO3-以 CO32-和 H2 CO3的形式存在。

3. 质子守恒

规律:电解质溶液中水电离出的 OH -和 H+的浓度相等。由于水解平衡存在,使得 OH -和 H +的存在形式发生了变化,但其总量仍相等。

例如在 Na2 CO 3 溶液中由于 CO 3 2-的分步水解,使得水电离产生的 H +的存在形式发生了变化,其中一部分 H +分转化为 HCO 3-和 H 2 CO 3 ,但水电离出的 H +的总浓度(包括 HCO3-和 H2 CO 3 和中的 H +的以及 Na 2 CO 3 水溶液中游离的 H +)应该等于 H +的浓度

可以得出如下离子浓度关系式:

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

学生应该具备的知识:会写水的电离方程式以及 CO32-分步水解的方程式。知道电解质溶液中水电离出的 OH -和 H +的浓度相等。由于水解平衡存在,使得 OH -和 H +的存在形式发生了变化,但其总量仍相等。

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学生会根据水的电离以及 CO32-分步水解产生各种离子的分析,归纳推导出水电离出的 H +的一部分存在形式转变为 HCO3-和 H2 CO 3 。

科学的思想方法:电解质盐溶液中质子守恒的分析要综合考虑溶液中水的电离和水解离子发生水解后使得水电离产生 H+或 OH -的存在形式发生了变化,其中一部分 H +或 OH -转化为其它离子或分子。动态地考虑水解过程中,水电离产生的 H +或 OH -离子的存在形式的变化。

九、盐类水解高考题分析

2011 年高考广东卷(化学)理综

1. 题型: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4 分

题目: 11 、对于 0.1mol ? L-1 Na 2 SO 3溶液,正确的是

A 、升高温度,溶液的 pH 降低

B 、c ( Na +) = 2 c ( SO 32-) + c ( HSO 3-) + c ( H 2 SO 3)

C 、c ( Na +) + c ( H +) = 2 c ( SO32-) + 2 c (HSO3- )+ c (OH - )

D 、加入少量 NaOH 固体, c ( SO 32-)与 c ( Na +)均增大

解析:答案 D 。

A 错,升高温度,溶液的 H +的浓度没有发生变化, pH 不变。

B 错,正确的应该是c ( Na +) = c ( SO 32-) + c ( HSO 3-) + c ( H 2 SO 3)。

C 错,正确的应该是c ( Na +) + c ( H +) = 2 c ( SO 32-) + c (HSO 3- )+ c (OH - ), 正确答案为

D 。 Na 2 SO 3是弱酸强碱盐, SO 32离子在溶液中会发生分步水解:

加入少量 NaOH 固体后, Na +的浓度增大, OH ―的浓度增大,水解平衡( 1 )向逆反应方向移动,SO 32-的浓度增大。

点评: A 考查盐类水解引起的溶液的 pH 的变化,关键的思维:学生要清楚地知道只有 H +浓度发生变化,溶液的 pH 才会变化。 B 考查的是盐类水解的物料守恒问题,学生的难点在于分不清楚是物料守恒还是电荷守恒, 2 c ( SO 32-)就是设置的干扰问题。 C 考查的是盐类水解的电荷守恒问题, 2 c ( HSO 3- ) 是设置的干扰问题。 D 考查加酸或加碱引起盐类水解平衡移动的问题以及由此引起的离子浓度的变化。加碱抑制水解。

学生应该具备的知识:知道①电荷守恒——在电解质溶液中,不论存在多少种离子,溶液中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一定等于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②物料守恒——在电解质溶液中由于电离或水解因素,离子会发生变化变成其它离子或分子等,但离子或分子中某种特定元素的原子的总数是不会改变的。③在弱酸强碱或强酸弱碱溶液中加入酸或碱能促进或抑制水解,引起水解平衡的移动,因此引起电解质溶液中某些离子的浓度发生变化。如果引起电解质溶液中 H +浓度或 OH ―的浓度的变化,也会影响 pH 的变化。

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以及想象能力。会从升高温度,H +浓度没发生变化,推出溶液的 pH 不变,从综合分析Na 2 SO 3的电离和水解产生的阳离子和阴离子,结合物料守恒推出 B 、c ( Na +) = 2 c ( SO 32-) + c ( HSO 3-)+ c ( H 2SO 3)是错误的,从电荷守恒推出 C 、c ( Na +) + c ( H +) = 2 c ( SO

32-) + 2 c ( HSO

3

- )+ c (OH - )

是错误的。从 NaOH 固体后, OH -的浓度增大推出抑制水解,水解平衡向逆反应方向

移动。

科学的思想方法:综合考虑盐类水解中涉及到的物料守恒、电荷守恒、质子守恒和改变外在因素引起的平衡移动、溶液 pH 的变化等诸多因素,动态考虑平衡移动后有关离子浓度发生的相应的变化。

2. 2010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理科综合

题型: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4 分

题目: 12 . HA 为酸性略强于醋酸的一元弱酸。在 0.1 mol · L -1 NaA 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

A .c (Na +) >c (A - ) >c ( H + ) >c (OH - )

B .c (Na +) >c (OH - ) >c (A - ) >c ( H + )

C .c (Na +) +c (OH - ) =c (A - ) +c ( H + )

D .c (Na +) +c ( H + ) =c (A - ) +c (OH - )

解析:答案 D 。

HA 是略强于醋酸的一元弱酸,故在强酸弱碱盐 NaA 溶液中 A -易发生水解,根据电离和水解方程式,可以知道由于 A -发生水解要消耗掉一部分,因此 Na +的浓度大于 A -的浓度,水解又产生了 OH -, OH -的浓度大于 H +的浓度。因此 NaAc 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应该是: (Na +) > c(A - ) > c(OH - ) > c( H + ) , A 、 B 两项均错误; C 选项错误,根据溶液的电中性原理, c(Na +) + c( H +) = c(A -) + c(OH - ) , D 选项正确。

点评:该题的 A 、 B 两项考查弱酸强碱盐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C 、 D 两项考查电荷平衡问题。难点在于学生要知道弱酸强碱盐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以及电荷守恒要根据电离和水解产生的各离子,进行归纳、综合分析。学生的难点很容易忽视水电离产生的少量的 H +。

学生应该具备的知识:知道弱酸强碱盐会发生水解,会写电离、水解方程式,知道电荷守恒——在电解质溶液中,不论存在多少种离子,溶液中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一定等于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

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微观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动态的思考能力。从 A -发生水解推出 Na +的浓度大于 A -的浓度,水解又产生了 OH -,推出 OH -的浓度大于 H +的浓度或从弱酸强碱盐推出 OH -的浓度大于 H +的浓度,能想象到溶液中水电离产生的少量的 H +。

科学的思想方法:综合考虑弱酸强碱盐的水解和电离以及溶液中水的电离等因素,动态地分析水解使得部分离子的浓度发生变化。

3. 200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 广东卷)理科综合

题型: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4 分

题目: 9. 下列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 氯水中:c (Cl 2 ) = 2 [c (ClO - )+ c (Cl - )+ c (HClO) ]

B. 氯水中:c (Cl - ) >c ( H + ) >c (OH - ) >c (ClO - )

C. 等体积等浓度的氢氧化钠与醋酸混合:c (Na +) =c (CH 3 COO - )

D.Na 2 CO 3 溶液中:c (Na +) >c (CO 32-) >c (OH - ) >c (HCO 3- ) >c ( H + )

解析:答案 D 。

根据氯水中所含粒子的种类可知氯水中也含有氯气分子 A 设置了一个貌似物料守恒

的式子而忽视了氯气分子的存在,故 A 错;根据 Cl 3+H3O HClO + H ++ Cl -, HCl 完全电离,而 HClO 部分电离, H +来源于 HCl 和 HClO 的电离, H +的浓度大于 Cl -的浓度, HCl 完全电离,而 HClO 部分电离, Cl -的浓度大于 ClO -的浓度。正确的顺序为c ( H + ) >c (Cl - ) > c(ClO - ) >c (OH - ) , B 错; C 项等物质的量的强碱与弱酸混合生成等物质的量弱酸强碱盐 CH 3COONa 溶液, CH 3COO Na 完全电离产生 Na +和 CH 3 COO -, CH 3 COO -进一步发生水解,逐渐减少,因此 Na +的浓度大于 CH 3 COO-的浓度,, C. 错。在弱酸强碱盐 Na 2CO 3 溶液中 Na 2 CO 3 完全电离产生 Na +和 CO 3 2-, CO 3 2-进一步发生分步水解, CO 3 2-的浓度逐渐减少,因此 Na +的浓度大于 CO 3 2-的浓度, CO 3 2-的一部分水解产生 OH -, CO 3 2-的浓度大于 OH -的浓度,

CO 32-部分水解产生的 HCO3-分又进一步水解,与 OH -的浓度相比, HCO3-的浓度逐渐减少,

OH -的浓度大于 HCO 3-的浓度, Na 2 CO 3 是弱酸强碱盐,溶液显碱性, H +的浓度最小。因此在 Na 2CO 3 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为:c (Na +) >c (CO 32-) >c (OH - ) >c ( HCO

3

-) >c ( H + )

D 是正确的。难点:学生容易忽视水的电离以及 HCO 3-和 CH 3 COO -发生水解浓度逐渐减少。

电离:

Na 2 CO 3 = 2Na ++ CO 3 2-

水解:

学生应该具备的知识:氯水中有部分 Cl 2存在,部分发生反应: Cl 2 +H 2 O

HClO + HCl

其中生成的 HCl 全部电离为 H +和 Cl-,生成的 HClO 是弱酸部分电离为: H +和ClO -, ClO -

又会发生水解生成 HClO 和 OH -:

等物质的量的强碱与弱酸混合生成等物质的量弱酸强碱盐 CH 3COONa 溶液, CH 3COO Na 完全电离产生 Na +和 CH 3 COO -, CH 3 COO -进一步发生水解,逐渐减少。

CH 3 COONa= CH 3 COO - + Na +

Na 2 CO 3 是弱酸强碱盐,溶液显碱性, Na 2 CO 3 溶液中 Na 2 CO 3 完全电离产生 Na

+和 CO

3 2-, CO

3

2-进一步发生分步水解, CO

3

2-的浓度逐渐减少。

Na 2 CO 3 = 2Na ++ CO 3 2-

点评: A 考查气体溶于水后发生的反应、电离、水解、物料守恒。 B 考查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C 考查酸碱混合后的电荷守恒问题 D 考查弱酸强碱盐溶液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微观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动态思考能力。从氯水中存在已溶解未反应的 Cl2结合物料守恒推出 A 是错误的,从综合分析电离、水解产生的离子和分子,结合动态考虑水解 ClO -反应可以推出 B 是错误的 , 通过动态分析CH 3COO -发生水解,后浓度逐渐减少,可以推出 C 是错误的 , 通过综合分析 Na 2CO 3 电离、水解产生的各种离子,动态考虑 HCO 3 - 发生水解后浓度逐渐减少,结合水的电离,可以推出 A 是正确的。

科学的思想方法:综合考虑物质溶于水后发生的反应以及电离、弱酸根离子的水解以及溶液中水的电离等因素,分析溶液中存在的各种离子,动态地思考水解使得部分离子的浓度发生变化,结合物料平衡、电荷守恒

高考分析: 2009-2011 年广东高考理综化学试题主要考查弱酸强碱盐溶液中的电荷守恒、物料守恒,离子浓度的变化几乎是每年必考的。关键是要学生会判断弱酸强碱盐,知道弱酸强碱溶液盐中弱酸根离子会发生水解并且二元弱酸根离子会发生分步水解,会动态地考虑由于水解,弱酸根离子的浓度会逐渐减少,会写电离和水解方程式,学会综合分析电离和水解产生的各种离子和分子结合水的电离,电荷守恒、物料守恒等规律,做出正确的判断。溶液的 pH 变化、加碱引起的水解平衡移动以及一些离子浓度的变化是 2011 年新出现的考点,要加重视,学生要知道如果溶液中的 H +浓度发生变化,溶液的 pH 相应会变化。从加碱引起的水解平衡移动以及一些离子浓度的变化联想到加酸也会引起的水解平衡移动,一些离子浓度相应也会发生变化。这些学生都要搞清楚的,质子守恒没有出现以后有可能会出现。除了以上提到的核心知识外,关键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综合分析推断能力,动态的思考能力以及严谨、周密的思维习惯的培养都是很重要的。

思考与活动

1. 盐类水解高考考查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 举例说明加酸或加碱如何抑制或促进水解的?

3. 蒸干盐溶液所得物质从哪些方面去判断?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