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药用植物生态学

药用植物生态学

药用植物生态学
药用植物生态学

生态系统的特征:1.是客观存在的实体,有时间和空间的概念2.由生物和非生物成分组成3.以生物为主体4.各成员有机的组织在一起,具有统一的整体功能5.具有自我维持和自我调控能力6.有一定负荷力

群落的特征:1.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2.不同物种之间相互影响,有规律的共处,有序状态下生存3.形成群落环境:生物群落对其居住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并形成自身的内部环境4.具有一定的结构(形态、生态结构)5.一定的动态特征(季节、年际动态、演替)6.一定的分布范围7.群落的边界特征8.群落中各物种具有不等同的群落学重要性群落的结构特征:1.形态结构植物的生活型、生态型,群落外貌、季相,植物群落的片层2.生态结构组成种类的性质分析,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及其测度方法,群落的动态特征

水的生理生态作用:1.生理水是原生质的主要成分;水直接参与植物体内重要的代谢过程;水是物质吸收、运输的良好介质;保持植物的固有形态 2.生态调节植物体温(高比热:稳定植物体温;高汽化热:降低体温,避免高温危害);水对可见光有良好的通透性;水调节植物的生存环境

光周期对药植的生态作用:1.药植生长要一定的日照时数,才能完成正常的生长发育,积累有效成分2.光不但为药植光合作用提供能量,而且还作为环境信号调节植物的发育过程,尤其对花反应的诱导

药植对温度的生态适应:1.对低温植物的芽及叶片常有油脂类物质的保护,芽具有鳞片,植物体的器官表面盖有蜡粉和密毛,树皮有较发达的木栓组织,植株矮小并常成匍匐状、垫状或莲座状 2.对高温体表具有密生的绒毛、鳞片,植物体呈白色、银白色,叶片革质发亮,叶片垂直排列,使叶缘向光或在高温条件下,叶片折叠,树干根茎附生有很厚的木栓层

药植对水分的生态适应:1.干旱地区植株矮小,细胞变小,叶片小而少,叶片卷成筒状,表皮角质层发达,常有绒毛,栅栏组织和叶脉都很发达,气孔小而常下陷,单位面积气孔多2.大部分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的药植具发达主根的直根系,可向下生长到较深的土层中,形成深根系,能够吸收到土壤深层的水分;而须根系由于主根短,侧根和不定根向周围发展,形成浅根系,可迅速吸收地表和土壤浅层的水分

对干旱的生理适应:1.气孔控制抗旱性强的植物,他们的气孔保卫细胞对水分、光照变化很敏感,在早晨,抗旱性强的植物气孔开度比抗旱性弱的植物大;中午前后,当植物体内水分减少时,前者气孔先关闭2.生物化学反应特点抗旱性强的植物在干旱时能抑制分解酶的活性,使转化酶和合成酶的活性不会因为干旱而降得太低,以维持基本的代谢活动

对涝害的生理适应:1.植物根系木质化限制了还原物质的侵入,抗湿性增强2.植物体内形成通气组织根系可通过叶片获得氧气,并向土壤分泌氧以适应土壤还原状态,以便在较长淹水条件下生长

繁殖策略:1.在环境不稳定的地区,自然灾害常发,种群死亡率与密度无关,谁有较强的生殖能力对谁有利,才能补偿灾害造成的损失2.在稳定环境中,谁能更好的利用环境承载力对谁有利

R对策者:适应不可预测的多变环境,高生育力,快速发育,早熟,成年个体小,寿命短,单次生殖多而小的后代,通常把较多的能量用于生殖(农田杂草、原生或次生裸地、先锋植物)优点:生殖率高,发育速度快,世代时间短缺点:死亡率高,竞争力弱,种群不稳定,密度长剧烈变动

K对策者:适应可预测稳定环境,成年个体大,发育慢,迟生殖,产仔(卵)少而大但多次生殖,寿命长,存活率高,以高竞争能力在高密度条件下得以生存优点:种群的数量稳定,一般保持在K值附近,个体大,竞争力强

缺点:种群一旦遭遇危害,难以恢复,可能灭绝

人工农林复合系统:1.林(农)药复合系统是运用生态学和经济学原理,把林木(农作物)和药用植物有机的结合起来。对光、热、水、肥、气、时间、空间进行合理的互补与优化使用,以达到低投入高产出、维持生态平衡的目的。2.在时间上长中短结合,在空间上上中下配置,在产业结构上合理布局,多种经营,使绿色植物的初级生物能沿食物链的各个营养级,进行多层次、多用途的利用,大大提高了能量转化率和资源利用率。3..林(农)药复合系统将长周期的林业生产与短周期的中药材种植有机结合,以耕代抚,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产业的品种和数量,实现了长短结合,以短养长,提高了经济效益4.林木和药用植物的有机结合,增强了林分的稳定性,改善了林地及其周围地区的生态环境,减轻了自然灾害,多数药用植物具有一定的耐阴性,林冠的遮阴作用为药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药用植物的介入丰富了林地的生物多样性,优化了林地的生态环境,促进了林木生长,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

林(农)药复合系统的类型及其结构组成:一、以林(果)为主前期间作类型 1.造林或果园建造前期(林地或果园未郁闭前),在林间间种或套种药用植物,获得短期的经济效益;林地或果园郁闭以后以林业或果品生产为主,适量种植一些耐阴性药用植物。2.本类型的田间配置方式以林木(果树)行间间作草本药用植物物为主,间作期间形成的幼树和草本两层水平镶嵌式复层结构、在结构设计上,利用了林木(果树)与药用植物在土地和光能资源利用方面存在的时空差异,如生长周期的长短,发育期的早晚,根系分布的深浅,叶面层的高低等,形成互补互利合理的群体结构。林木(果树)的行间距依据林果业生产的需求设计,一般不侧重考虑药材生产。本类型常用于平原

地区和低山丘陵区的用材林(特别是速生丰产材林)或结果期较晚果园的林(果)药复合经营。3.最大的特点是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弥补了幼树不能对土地资源充分利用的缺陷。通过对药用植物的经营管理实现以耕代抚,保证幼树的集约经营,降低抚育管理成本,缩短成林的期限。林木或果树为药用植物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庇护作用,减少了自然灾害,为药材的稳产、高产、优产创造了良好条件。药植对土地的固着与庇护,增强了水土保持功能,维护了地区的生态环境。药植的生长周期短,缩短了投资的收限,提高了林农的积极性。4.我国多数用材树种或果树都适宜本类型,目前应用较多的树种有红松、落叶松、杨树、杉木,经济林树种有苹果、梨、李、桃、茶树、橡胶等;多数草本药植可作为本类型的间作植物,应用较多的有桔梗、柴胡、黄芩、知母、丹参、远志、防风、龙胆、穿心莲、苍术、地黄、当归等。另外有些药用乔木树种的人工林也可以与草本药材植物种类实行前期间作种植,如银杏、杜仲、山茱萸、红豆杉、喜树。二、林(果)药长期间作类型 1.林木(果树)与药植间作种植长期共存,药材生产一般作为主要经营目的,通过药材栽培获取长期稳定的经济收益。2.其最大的特点大跨度的树木栽培行距或林带间距为药植长期生存提供良好的空间,在整个经营期内树木行间或林带之间不行成郁闭,药植可获得充足的阳光。3.本类型适于平原或低山缓坡地带,树木选择在注重其经济价值的前提下,主要考虑他在系统中的特殊作用,如防风固沙、水土保持等,根深冠窄的树木是较理想的选择树种。三、林下药用植物野生化培育类型 1.指在具有某种药植自然生存环境的天然林或人工林中,实施适度的人工栽培促进药植在林下自然生长,以获取较高中药材的产量和质量的一种生产方式。2.其优越性在于不占用耕地,不改变药植的生长环境,通过人工辅助型栽培措施,可以实现野生药材的批量生产,同时使野生资源得到保护。3.本类型一般适于一些耐阴性药植,如人参、三七、砂仁、石斛、天麻、绞股蓝、细辛、天南星、半夏、刺五加、五味子。四、药农间作轮作类型 1.农作物与药植间作或轮作的栽培方式多数情况下是利用高杆农作物为喜荫药植遮蔽强烈的日光,形成适宜药植生产的优越环境。2.例如:半夏与玉米间作,芋头与广藿香间作,柴胡与冬小麦间作套种。3.北方地区柴胡与冬小麦间作套种,春季柴胡出苗时小麦为柴胡幼苗遮阴,当小麦收割时柴胡已经能够适应夏季强光照射的自然环境。

不同辐射波长的效应:>1000远红外光无特殊效应,一被吸收即转化为热量释放 1000-760红外光吸收很少,对药植有伸长作用,能增加干重760-595橙红光强烈吸收光带,强光周期效应,与叶绿体形成及叶片生长有直接关系,对叶肉及根的形成很重要595-490绿黄光光合作用弱活性带,光和效率低490-380蓝紫光叶绿体强烈吸收光谱带和黄色素的吸收光谱带380-320长波紫外光增厚叶片和一直药植徒长320-280紫外光一定程度可促进次生代谢物质的合成,过量对药植造成损伤<280紫外光致死作用

药用植物生态学复习题

1.什么是环境、环境因子、包括哪些方面? 答:环境既包括以空气、水、土地、植物、动物等为内容的物质因素,也包括以观念、制度、行为准则等为内容的非物质因素;既包括自然因素,也包括社会因素;既包括非生命体形式,也包括生命体形式。环境是相对于某个主体而言的,主体不同,环境的大小、内容等也就不同。 环境因子具有综合性和可调剂性,它包括生物有机体以外所有的环境要素。环境因子分为3大类:气候类、土壤类和生物类;7个并列的项目:土壤、水分、温度、光照、大气、火和生物因子。 2.什么是生态因子? 答: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等生命活动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因子。 3.生态因子的作用都有那些特点? 答:①不可替代和互补性②非等价性③综合性 4.阴性植物与阳性植物有哪些区别? 答:阴生植物也称“阴性植物”。是在较弱的光照条件下生长良好的植物。但并不是阴生植物对光照强度的要求越弱越好,而是必须达到阴生植物的补偿点,植物才能正常生长。阴生植物多生长在潮湿背阴的地方,或者生于密林内; 阳生植物也称“阳性植物”。光照强度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及形态结构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在强光环境中生长发育健壮,在阴蔽和弱光条件下生长发育不良的植物称阳性植物。这类植物要求全日照,并且在水分、温度等条件适合的情况下,不存在光照过强的问题。阳生植物多生长在旷野、路边。 45.在引种驯化时如何考虑药用植物对光周期的要求? 答:光照是药用植物赖以生存的必需条件之一。根据药用植物对光照的反应可以分为阳生植物、阴生植物以及耐阴植物。 药用植物的生长受自然界昼夜长短规律性变化的影响,称为光周期现象。许多药用植物的休眠、落叶、地下器官的形成及种子萌发等分昼夜长短的变化有关。根据药用植物开花对日照长度的反应,又可分为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中日照植物和中间植物。短日照的南方植物在北方生长,营养期将增长,往往要到深秋短日照来临时才能开花,因而易受低温的危害。长日照的北方植物生长在南方的短日照条件下,常常会早熟或因温度不合适而不能开花。因此,药用植物栽培必须根据其光周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栽培措施。此外,药用植物在不同生长时期光照的要求也不一样,如黄连的“前期喜阴,后期喜光”,西洋参春季的透光度应比高温的夏季稍大为宜。 6..温度变化规律如何? 答:(一)温度在空间上的变化 1.纬度一个地区太阳入射高度角的大小和昼夜长短由纬度决定。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大,因此太阳辐射能也大,但由于昼夜长短的差异较小,太阳辐射量在季节分配上较均匀。随着纬度北移(指北半球),太阳辐射能量减少,温度逐渐降低。从北极到赤道可以划分为寒带、温带、亚热带、热带。南半球的各纬线的全年平均温度要低于北半球的相同纬线。我国地处北半球,南北横跨近50个纬度,直线距离约4000km,南北各地的太阳高度辐射量和热量差异很大,因此,分布于不同纬度的地区,温度的差异也很大。 2.海陆位置我国位于欧亚大陆东南部,东临太平洋,南近印度洋,西面和北面都是广阔的大陆。我国气候具有大陆性季节风气候显著和气候复杂多样两大特征。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四季分明,雨热同季。中国拥有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带,这是气候复杂多样性的标志。 3.地形特征与海拔高度中国地形西高东低呈阶梯状逐级下降。最高一级阶梯为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m以上,号称“世界屋脊”。第二阶梯由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和塔里木盆地、准格尔盆地、四川盆地构成,平均海拔1000m至2000m。从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和雪峰山麓到海岸线,地势下降到海拔500m至1000m为第三阶梯。第四阶梯为中国大陆架浅海区,水深平均不到200,。在陆地上,海拔最高的是珠穆朗玛峰,为8848m,海拔最低的是吐鲁番盆地,为-154m。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阳坡受太阳辐射最大因此温度高,阴坡则相反。温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二)温度在时间上的变化 1.昼夜变化地球自转形成昼夜,温度在一天之内有一个最高值和最低值,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的日较差,温度的最低值发生在将近日出的时候,日出之后气温升高,在13-14时左右达到最高值。 2.季节变化地球公转形成四季,根据一年中气候冷暖、昼夜长短的有节律变化将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我国的大部分地区一般是春季温暖,昼夜长短相差不大,夏季炎热,昼长夜短,秋季与春季相似,冬季则寒冷,昼短夜长。 (三)植物体温度和群落温度 1.植物体温度植物体温度直接或间接来自太阳辐射,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当体温低于环境温度时,植物体吸收大气中热量或太阳的辐射量使体温升高,当体温高于环境温度时,通过蒸腾作用,使呼吸作用等放出的少量热量。 2.植物群落温度森林群落在白天和夏季的温度要比空旷地地,但温度变幅小,昼夜及全年的温度变化不大。群落结构越复杂,森林内外温度差异就越显著。 7.低温对药用植物有哪些影响? 答:在温度过低的环境中,植物的生理活动停止,甚至死亡。低温对药用植物的伤害主要是冷害和冻害。冷害是生长季节内0℃以上的低温对药用植物的伤害。低温使叶绿体超微结构受到损伤,或引起气孔关闭失调,或使酶钝化,最终破坏了光合能力。低温还影响根系对矿质养分的吸收,影响植物体内物质转运,影响授粉受精。冻害是指春秋季节里,由于气温急剧下降到0℃以下(或降至临界温度以下),使茎叶等器官受害。 8.高温对药用植物有那些伤害? 答:高温障碍是与强烈的阳光和急剧的蒸腾作用相结合而引起的。高温使植物体非正常失水,进而产生原生质的脱水和原生质中蛋白质的凝固。高温不仅降低生长速度,妨碍花粉的正常发育,还会损伤茎叶功能,引起落花落果等。 9.高温对药用植物的适应方式? 1

生态学复习题..

个体生态学 1、“生态学”一词最早于什么地方、谁、什么时候提出? 答:研究生物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以及生物与生物有机体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郝克尔在1866年提出 2、生态学上环境的内涵;地境与生境的概念;微环境与内环境的概念。 答: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及直接、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生境:群落(或生物个体)的环境。地境:群落(或生物个体)的环境出现前的环境。 3、生态因子、环境因子、生存条件;生态因子的分类方法(列举2种) 答: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环境因子:范畴要比生态因子的范畴更广。 生存因子(或生存条件):在生态因子中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因子。 分类方法:道奔麦若按照分子性质分:气候、土壤、地形、人为、生物因子 蒙恰德斯基按照生物适应性分类:初始周期性因子、派生因子、非周期因子。盖尔分类方法4、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 答:①生态因子的综合性②主导因子的作用③生态因子作用的阶段性或不等性(春化) ④生态因子不可代替和可以调剂性⑤生态因子多变性:生态因子直接性和间接性 6、太阳高度角对光强和光谱成分的影响;可见光与不可见光及其生理生态效应。 答:太阳高度角越高,光强越强,光谱成分中短波部分的比例增大。 可见光及其生理效应:红、橙光(760-620nm):叶绿素吸收,促进叶绿素形成,有利 于碳水化合物的合成。(生理有效光) 蓝光(495-435nm) :植物叶绿素、胡萝卜素吸收,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 绿光:生理无效光 不可见光: 紫外光:在平流层被O3吸收,仅290-380 nm能到达地面。在高山地带抑制植物茎 的生长,古高山植物多为莲座状叶丛。某些动物可以通过紫外光作用,将皮肤中的 麦角固醇合成为维生素D。 红外线:有增温作用,波长越长,增热效应越大。 7、光饱和点、光补偿点、光周期现象;简述水体中的“日”比大气中的短。

药用植物生态学

1.生态因子:在环境因子中,对于植物起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因子 (气候因子、土壤因子、生物因子、地形因子(间接)、人为因子) 2.环境因子:环境中与植物生长相关的条件单位 3.生态环境:生态因子的综合 4.生境:一个植物体或其群落所居住的环境,具体特定地段对植物 起作用的生态因子总和。 5.限制因子: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数量和分布起限制作用 的关键性因子 6.主导因子:是指常会引起其他生态因子发生明显变化或使生物的 生长发育发生明显变化的因子。 7.李比希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因素的 营养元素;只能严格地适用于稳定状态,即能量和物质的流入和流出是出于平衡的情况下才适用;要考虑因子间的替代作用。8.生态因子的作用特点: (1)综合性:生态环境是由许多生态因子组成的综合体,每一个生态因子都与其他因子相互影响和制约。 (2)非等价性:在对生物起作用的诸多因子中,必有一个或两个是对生物起决定性的生态因子,称为主导因子。主导因子发生变化会引起其他因子变化。 (3)不可替代性和互补性: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虽然不尽相同,但都具有重要性,不可缺少,但是某一个因子的数量不足,有时可靠其他因子的加强而得到补偿。

(4)限定性: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存在许多限制的因素 (5)直接性和间接性:环境中肯定存在一些直接或间接影响植物生长的因子。 9.对植物生理活动,特别是光合作用,具有最大活性的是波长为 600-700nm的橙红光,其次是400-470nm的蓝紫光,而对绿光的吸收最少。(紫外光<380,可见光380—760,红外光>760) 太阳辐射在纬度上呈带状分布 10.黄化现象:黄化是由于受光不足,不能形成叶绿素,但能形成胡 萝卜素和叶黄素,所以呈现黄色或黄白色。 黄化植物茎细长软弱,节间伸长,叶片很小,茎叶外表呈淡黄色,植物体中细胞壁很薄,薄壁组织发达,而机械组织和维管束的分化差。 11.药用植物与光之间的关系 一、光强对药用植物的生态作用: (1)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 (2)光影响植物的形态建成和生殖器官的发育 绿色植物必须在有光照的条件下才能正常生长;光照有利于果实的成熟,影响果实的气味等 (3)药用植物对光强度适应的生态类型: 阳性植物:足够的光照条件下才能正常生长,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都较高 阴性植物:在相对较弱的光照下比强光下生长发育健壮,多生长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一、课程说明

《植物生理和生态学Plant Physiology and Ecology》(1112020081)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 一、课程说明 1.该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植物生理和生态学是植物生理学和植物生态学紧密结合共同阐明植物基本生 命过程及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 Plant Physiology and Ecology closely integrated plant physiology and plant ecology is a science to clarify the basic life processes of plant and interaction between plants and environment. 通过讲授自养高等绿色植物的物质生产和光能利用、植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 转变、植物生长发育等生命现象的本质及其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使学生系统掌握植物生理生态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同时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和解决在GAP生产中的相关问题。培养了合格的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人才。 The basic life processes and its interaction with environment of material production and light energy use ,of the mutual transformation of material and energy in plants,of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in autotrophic higher green plants will be taught in this course. Through the study of this course, students will master the basic concepts and principles of Plant Physiological Ecology , and use the knowledge to explain and solve the related problems in the production of GAP. Qualified talents of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ill develop. 2.课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生理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掌握药用植物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基本掌握植物相互间及植物与生存环境间的相互关系,同时了解本学科的前沿及研究热点,掌握植物生理生态学一些基本的实验方法。 The basic concepts, the basic principles, the basic rules of life activity of medicinal plants, some basic experimental method of Plant Physiological Ecology should be master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lants and plants, plants and the environment should be mastered basically. While the frontier and research focus of the discipline should be understood. 3.学分:3 4.学时:51 5.性质:必修课 6.教材选用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 [1]《植物生理学》第七版,潘瑞炽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7月

土地生态学复习题

土地生态学复习题 填空题: 1、生态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学,一般可分为(理论生态学)和(应用生态学)两大类。 2、生物的生存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生物环境)。对物理环境,包括(能量环境)和(物质环境)。 3、生物的物质环境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 4、(水)是自然环境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参与地表物质能量转化的重要因素。 5、(拮抗)是各个因子在一起联合作用时,一种因子能抑制或影响另一种因子起作用。 6、因其大小、数量或活动上起着主要的影响和控制作用,即优势度大而成为(优势种)。 决定群落中各个成员重要性程度,即(优势程度)。 7、(密度)是指单位面积上物种的个体数。(盖度)植物枝叶所覆盖的土地面积。(频度)是指群落中某个物种在调查范围内出现的频率。 8、土地生态类型包括(土地生态类型的划分)、(土地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土地生态系统的形成与演替)。 9、从生态学的观点来看,(种群)不仅是物种存在的基本单位,还是(生物群落)的基本组成单位,也是生态系统研究的基础。 10、世代不相重叠种群的离散增长模型:世代不相重叠,是指生物的生命只有一年,一年只有一次繁殖,其世代不重叠。 11、单种种群增长模型包括四个假设:种群增长是无界的。世代不相重叠。种群没有迁入和迁出。种群没有年龄结构。 12、评价内容:(1)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2)土地生产潜力评价。 13、加拿大于(1969)年成立了土地生态分类委员会,形成了一套用生态学原则和标准对土地分类的方法。 14、1990年8月在日本横滨举行第(5)届国际生态学大会。 15、(土地系统生态层次)从区域和地理概念的高度来观察土地生态系统本身。 16、农田生态系统的特点:在系统的形成与演变主要受人为调控。构成简单。食物链较短。许多空间、时间及副产品、废弃物的利用不充分。 17、农田生态系统对太阳光能的利用率不及森林的(六分之一)。 18、森林每年固定太阳能的总量为草地的(3倍多),农田的(6倍多)。平均单位面积上的净第一性生产力为草地的3.6倍,农田的6.3倍。 19、土地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生产功能、能量功能、物质功能、信息传递功能。 20、绿色植物利用太阳能转化为脂肪和蛋白脂。 21、没有(物质),信息无法形成。没有(能量),信息无法传输。 22、(信息)是生态系统平衡与发展的最有生命活力的流动体。 23、土地生态系统问题的实质是(在该系统中人类和其他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产生了不平衡)。 24、仅世界最贫困国家中,每年因环境质量引起的疾病就使5个孩子中的一个丧命。 25、我国沙漠化面积扩大了(60公顷以上)。全球气温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的下降趋势转变为以(上升)为主。 26、地球上土地退化严重地区集中分布在三个大陆:非洲、亚洲、大洋洲。 27、土地生态适宜性分析方法:地图重叠法。因子加权评分法。生态因子组合法。生态因子的组合法可以分为(层次组合法)和(非层次组合法)。 28、(人地共生思想)是土地生态设计的理论核心。

药用植物生态学复习题

第二章植物生态学的基本原理 一、名词解释 1.食物链:生态系统中,来源于植物的食物能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把生物紧密的联系起来,形成以食物营养为中心的链索关系即食物链。 2. 营养级:生态学上把具有相同营养方式和食性的生物统归为同一营养层次,并把食物链中的每一个营养层次称为营养级。 3.生态金字塔: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由于数量和所处营养级不同而形成的以能量流动为基础的塔状结构。 4.生物学放大作用:性质稳定、易被生物吸收的有毒物质沿食物链逐级富集浓缩,在生物体内的残留浓度不断升高,这种现象被称为有毒物质在食物链上的富集作用,又称为生物浓缩或生物学放大作用。 5. 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相对稳定的条件下,生态系统内各部分(生物、环境和人)的结构和功能均处于相互适应与协调的动态平衡 6.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由生物群落与其环境组成的一个整体,该整体具有一定的大小和结构,各成员借助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而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并形成具有自组织和自我调节功能的复合体。 7. 十分之一定律:能量在从一个营养阶层流向另一个营养阶层时,大约损失90%的能量。这就是所谓的“十分之一定律”,即Lindeman效率。 二、选择题 1.从下列生物类群中,选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A.树木 B.鸟类 C.昆虫 D.蚯蚓 2.一个池塘有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生产者固定的全部能量为a,流入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和分解者的能量依次为 b、c、d,下列表述没有错误的是[] A. a=b+d B.a>b+d C.a

药用植物生态学

生态系统的特征:1.是客观存在的实体,有时间和空间的概念2.由生物和非生物成分组成3.以生物为主体4.各成员有机的组织在一起,具有统一的整体功能5.具有自我维持和自我调控能力6.有一定负荷力 群落的特征:1.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2.不同物种之间相互影响,有规律的共处,有序状态下生存3.形成群落环境:生物群落对其居住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并形成自身的内部环境4.具有一定的结构(形态、生态结构)5.一定的动态特征(季节、年际动态、演替)6.一定的分布范围7.群落的边界特征8.群落中各物种具有不等同的群落学重要性群落的结构特征:1.形态结构植物的生活型、生态型,群落外貌、季相,植物群落的片层2.生态结构组成种类的性质分析,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及其测度方法,群落的动态特征 水的生理生态作用:1.生理水是原生质的主要成分;水直接参与植物体内重要的代谢过程;水是物质吸收、运输的良好介质;保持植物的固有形态 2.生态调节植物体温(高比热:稳定植物体温;高汽化热:降低体温,避免高温危害);水对可见光有良好的通透性;水调节植物的生存环境 光周期对药植的生态作用:1.药植生长要一定的日照时数,才能完成正常的生长发育,积累有效成分2.光不但为药植光合作用提供能量,而且还作为环境信号调节植物的发育过程,尤其对花反应的诱导 药植对温度的生态适应:1.对低温植物的芽及叶片常有油脂类物质的保护,芽具有鳞片,植物体的器官表面盖有蜡粉和密毛,树皮有较发达的木栓组织,植株矮小并常成匍匐状、垫状或莲座状 2.对高温体表具有密生的绒毛、鳞片,植物体呈白色、银白色,叶片革质发亮,叶片垂直排列,使叶缘向光或在高温条件下,叶片折叠,树干根茎附生有很厚的木栓层 药植对水分的生态适应:1.干旱地区植株矮小,细胞变小,叶片小而少,叶片卷成筒状,表皮角质层发达,常有绒毛,栅栏组织和叶脉都很发达,气孔小而常下陷,单位面积气孔多2.大部分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的药植具发达主根的直根系,可向下生长到较深的土层中,形成深根系,能够吸收到土壤深层的水分;而须根系由于主根短,侧根和不定根向周围发展,形成浅根系,可迅速吸收地表和土壤浅层的水分 对干旱的生理适应:1.气孔控制抗旱性强的植物,他们的气孔保卫细胞对水分、光照变化很敏感,在早晨,抗旱性强的植物气孔开度比抗旱性弱的植物大;中午前后,当植物体内水分减少时,前者气孔先关闭2.生物化学反应特点抗旱性强的植物在干旱时能抑制分解酶的活性,使转化酶和合成酶的活性不会因为干旱而降得太低,以维持基本的代谢活动 对涝害的生理适应:1.植物根系木质化限制了还原物质的侵入,抗湿性增强2.植物体内形成通气组织根系可通过叶片获得氧气,并向土壤分泌氧以适应土壤还原状态,以便在较长淹水条件下生长 繁殖策略:1.在环境不稳定的地区,自然灾害常发,种群死亡率与密度无关,谁有较强的生殖能力对谁有利,才能补偿灾害造成的损失2.在稳定环境中,谁能更好的利用环境承载力对谁有利 R对策者:适应不可预测的多变环境,高生育力,快速发育,早熟,成年个体小,寿命短,单次生殖多而小的后代,通常把较多的能量用于生殖(农田杂草、原生或次生裸地、先锋植物)优点:生殖率高,发育速度快,世代时间短缺点:死亡率高,竞争力弱,种群不稳定,密度长剧烈变动 K对策者:适应可预测稳定环境,成年个体大,发育慢,迟生殖,产仔(卵)少而大但多次生殖,寿命长,存活率高,以高竞争能力在高密度条件下得以生存优点:种群的数量稳定,一般保持在K值附近,个体大,竞争力强 缺点:种群一旦遭遇危害,难以恢复,可能灭绝 人工农林复合系统:1.林(农)药复合系统是运用生态学和经济学原理,把林木(农作物)和药用植物有机的结合起来。对光、热、水、肥、气、时间、空间进行合理的互补与优化使用,以达到低投入高产出、维持生态平衡的目的。2.在时间上长中短结合,在空间上上中下配置,在产业结构上合理布局,多种经营,使绿色植物的初级生物能沿食物链的各个营养级,进行多层次、多用途的利用,大大提高了能量转化率和资源利用率。3..林(农)药复合系统将长周期的林业生产与短周期的中药材种植有机结合,以耕代抚,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产业的品种和数量,实现了长短结合,以短养长,提高了经济效益4.林木和药用植物的有机结合,增强了林分的稳定性,改善了林地及其周围地区的生态环境,减轻了自然灾害,多数药用植物具有一定的耐阴性,林冠的遮阴作用为药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药用植物的介入丰富了林地的生物多样性,优化了林地的生态环境,促进了林木生长,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 林(农)药复合系统的类型及其结构组成:一、以林(果)为主前期间作类型 1.造林或果园建造前期(林地或果园未郁闭前),在林间间种或套种药用植物,获得短期的经济效益;林地或果园郁闭以后以林业或果品生产为主,适量种植一些耐阴性药用植物。2.本类型的田间配置方式以林木(果树)行间间作草本药用植物物为主,间作期间形成的幼树和草本两层水平镶嵌式复层结构、在结构设计上,利用了林木(果树)与药用植物在土地和光能资源利用方面存在的时空差异,如生长周期的长短,发育期的早晚,根系分布的深浅,叶面层的高低等,形成互补互利合理的群体结构。林木(果树)的行间距依据林果业生产的需求设计,一般不侧重考虑药材生产。本类型常用于平原

最新药用植物生态学(复习)复习过程

1.药用植物生态学。药用植物生态学,运用植物生态学原理与方法,研究药用植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2.环境与环境因子。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的生物个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个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构成环境的各种要素称为环境因子 3.生态因子。是指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环境因子的总称。所有的生态因子综合作用,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不可缺的因子称为生存因子。 4.生态因子的分类。分类: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 5.最小因子定律。每一种植物都需要一定种类和一定数量的营养物质,如果其中有一种营养物质完全缺乏,植物就不能生存。如果这种营养物质数量极微,植物的生长就会受到不良影响,这就是最小因子定律 6.耐性定律。生物对其生存环境的适应有一个生态学最小量和最大量的界限范围,称为耐性限度,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存在耐性限度的法则称为耐性定律。生物耐性是有差异的。 7.生态因子作用规律。生态因子作用规律:综合作用(作用不是孤立的,总是是综合的产生作用)。交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主导作用(有少数或几个起主导,决定性的作用)。直接与间接作用;阶段性作用。生物生长发育不同阶段对生态因子的需求不同,具有阶段性的特点);不可替代性与有限补偿性作用。 8. 有限补偿性原理:一定条件下某个因子在量上的不足可以由相关因子的增加或加强而得到有限的补偿,并获得相同或者相近的生态效果。 9.生态适应是生物随着环境生态因子变化而改变自身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特性,以便于环境相适应的过程,是生物长期进化的基础。基本能力是在正常环境中保持好的生长势头,在恶劣环境中维持生命延续。 衡量植物适应性的终极标准是保持生命延续的能力大小。 10.趋同适应与生活型。不同种类的生物,生存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常形成相同或相似的适应方式和途径,称为趋同适应,不同种的生物,发生趋同适应,并经自然或人工选择而形成的,具有类似的形态,生理和生态特性的物种类群称为生活型,是种以上的分类单位。 11.趋异适应与生态型。一群亲缘关系相似的生物有机体,由于生活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形成了不同的适应方式和途径称为为趋异适应。生物由于发生趋异适应,并经自然选择或人工选择而分化形成的生态,形态,和生理特性不同的基因类群,称为生态型,种以下分类单位。(气候生态型,土壤生态型,生物生态型) 12.生态位。指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 生境:具体的生物个体或群体生活区域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影响下的次生环境统称为生境。 生态位包括三层意思:1。物种在特定生物群落中的时间空间位置及功能关系2。物种在环境变化梯度中的位置3。物种和群落中其他种群的关系 13.生态位原理。生态位重叠:竞争排斥;生态位分异:有限共存;生态位分离:长期共存,生态位的泛化与特化。泛化:多变的环境中,植物的适应使其对资源的选择减弱,生态位宽度增加 特化:稳定的环境中,植物的适应使其对资源的选择加强,生态位宽度变窄 14.生态系统:一定空间内生物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的交换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所构成的生态学功能单位。 组成:非生物(能源,气候,基质和介质,物质代谢原料)和生物(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其中生物组成有:生产者(绿色植物,光合细菌,化能细菌)消费者(食草动物,食肉动物,杂食动物,腐食动物)分解者(微生物:细菌,真菌) 15.食物链定义和类型。生态系统内,不同生物间在营养关系中,形成的环环相扣的关系,即物质和能量从植物开始一

药用植物相关书目

药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书籍作者:本社 图书出版社:中国农业科学 图书品相:10成品相 库存量:10 本 图书售价:20.90元图书原价:38.00 图书类别:自然科学 上书时间:2010-10-20 出版时间:2003-05 装订:其它 药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货号:k.)书籍作者:不祥 图书出版社:中国农业科学 图书品相:10成品相 库存量:15 本 图书售价:19.00元图书原价:38.00 图书类别:理科、工程技术 上书时间:2010-06-26 出版时间:2003-05 装订:其它 药用植物组织培养 86年一版一印仅3千册 书籍作者:主编谢启昆 图书出版社:上海科技出版社 图书品相:8.5成品相 库存量:1 本 图书售价:35.00元 图书类别:医药卫生 上书时间:2010-08-02 出版时间:1986-08 开本:16开 装订:平装 药用植物组织培养(货号:705268)书籍作者:钱子刚

图书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图书品相:10成品相 库存量:5 本 图书售价:14.70元图书原价:22.00 图书类别:医药卫生 上书时间:2010-08-17 出版时间:2007-06 开本:16开 ISBN:9787801569035 药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商品编号:790116 ISBN:7-80167-506-1 市场价:¥38.00 折扣价:¥31.20 丛书:上架时间:2010-4-20 13:55:02 出版社/厂商:中国农业科技作者:许继宏 出版日期: 2003-5-1 0:00:00 装帧:平装 北京图书大厦网络书店 书名:药用植物组织培养 作者:谢启昆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 1986年08月第1版 ISBN: 14119·1856 出版地:上海 定价: 1.80 内容简介: 中国新闻出版信息网查询, :《图书网》特价免运费! 买图书就来当当图书网,正版,2折起! 图书网_百度百科最近更新: 2010-10-30 我在中国图书网订了书

植物生理与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生理与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供中药学专业中药资源与开发方向使用)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植物生理与生态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和生境的科学。它主要以绿色高等植物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生长发育与形态建成、物质与能量转化、信息传递和信号转导、植物与环境的关系等4个方面的内容。本课程的任务是研究和了解植物与环境的关系及植物在各种环境条件下进行生命活动的规律和机制,并将这些研究成果应用于一切利用植物生产的事业中。植物生理与生态学课程为中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是中药学专业中药资源与开发方向的专业限选课。 根据本科教学加强基础、注重素质、整体优化的原则,本课程重点讲授与中药资源和开发相关的植物生理学和生态学的内容,并与《药用植物学》、《中药栽培学》等课程紧密联系。 二、课程基本要求 本课程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种层次要求;掌握的内容要求理解透彻,能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学习工作中熟练、灵活运用其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熟悉的内容要求能熟知其相关内容的概念及有关理论,并能适当应用;了解的内容要求对其中的概念和相关内容有所了解。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生命活动过程;熟悉植物在各种环境条件下进行生命活动的规律和机制;了解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环境因子和生态因子。 考试内容中掌握的内容约占70%,熟悉、了解的内容约占25%,5%左右的大纲外内容。 本大纲的参考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植物生理学》第5版(潘瑞炽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和《生态学》(李博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三、课程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

药用植物生态学 第8章 习题作业与答案

第8章药用植物群落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 1.群落:是指一定时间内居住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生物种群的集合。 2.优势种:对群落的环境、结构和功能有明显控制作用的物种 3.盖度:植物地上部分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 4.多度:表示一个种在群落中的个体数目 5.演替: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过程,是朝着一个方向连续的变化过程 6.附生现象:是指两种生物虽紧密生活在一起,但彼此之间没有营养物质交流的一种生命现象 7.生活型谱:某一个地区或某一个植物群落内各类生活型的数量对比关系称为生活型谱 8.层片:是群落的结构单元,具有一定的生态、生物学一致性和小环境的种类组合。 二、单选题 1.群落是()。 A.生物种内许多个体组成的群体 B.植物、动物、微生物有序、协调统一的群体 C.由许多植物组成的群体 D.由许多动物组成的群体 2. 生物群落概念可以理解为同一时期特定区域内生活在一起的()。 A.所有物种的种群组合 B.某物种的所有种群组合 C.某物种所有个体组合 D.植物与动物组合 3. 从裸岩开始的旱生演替又属于()。 A.次生演替 B.快速演替 C.原生演替 D.水生演替 4. 森林砍伐形成的裸地,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的演替过程是[]。 A.原生演替 B.次生演替 C.水生演替 D.旱生演替 5.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时,对二者都必然有利,这种关系为()。 A.偏利作用 B.互利共生 C.原始合作 D.中性作用 参考答案:1-5 BACBB 三、简答题 1简述种间关系的类型 答:种间关系的类型有: 1).竞争排斥:竞争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有机体或物种彼此相互防碍、相互抑制的关系。如 植物间争光、争空间、争水、争土壤养分 2).化学他感:从植物的活器官、残体以及生长的土壤当中分泌的对其他植物起作用的化学物质 3).共生:豆科植物和根瘤菌是一个互利共生的的实例 4).寄生:有些高等植物自身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必须寄生在其他绿色植物体上,从寄主植物体内获取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这种现象称为常寄生。 5).种间结合:自然群落中,不同种类的植物常常彼此贴近地生长在一起,而且有规律的重复出现,这种现象称为种间结合。如木地肤与扁蓿豆。 四、问答题 1.试述生物群落的结构特征有哪些。

药用植物生态学

药用植物生态学 1.生态因子: 是指在构成环境的众多因子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等生命 活动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环境因子的总称。 2.最小因子:(P11)最小因子法则的内容是:每一种植物都需要一定数量一定种类的营养 物质,如果这种营养物质完全缺失,那么植物就无法正常生长,如果这种营养物质数量极微,那么植物的生长就会受到不良影响。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3.环境因子: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个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 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构成环境的各种要素称为环境因子。 4.限制因子:当某种生态因子不足或过量都会影响生物的生存和发展,这个因子就是限制 因子 5.趋同适应:不同种类的生物,生存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常形成相同或相似的适 应方式和途径,称为趋同适应。 6.趋异适应:是指一群亲缘关系相似的生物有机体,由于分布地区的间隔,长期生活在不 同环境条件下,形成了不同的适应方式和途径。 7.生态型: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或群体,长期生存在不同的自然生态条件或人为培育条件 下,发生趋异适应,并经自然选择或人工选择而分化形成的生态、形态和生理特性不同的基因型类群,称为生态型。 8.生活型:不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或群体,长期生存在相同的自然生态条件或人为培育条 件下,发生趋同适应,并经自然选择或人工选择而形成类似的生态、形态和生理特性的物种类群,称为生活型。 9.长日照药用植物:指在24h昼夜周期中,日照长度长于一定时数,才能成花的药用植物 10.短日照药用植物:指在24h昼夜周期中,日照长度短于一定时数,才能成花的药用植物 11.生态位:主要是指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 的功能关系。 12.生境:具体的生物个体或群体生活区域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影响下的次生环境统称为生 境。 13.需水临界期:作物的不同发育期,对缺水的敏感程度不同,作用对缺水反应最敏感的时期 14.最大需水期:指植物生活周期中需水最多的时期 15.简述地道药材和药材地道性:指药用植物在长期的生存竞争及双向选择过程中,适应特 定环境的温度、湿度和关照等条件,形成了对当地气候和地理条件紧密联系的和自身特有的品质,在一定区域内形成质量好、疗效高的品种。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生态区域;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同一植物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中产生了差异。 16.简述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1.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 2.生态因子的交互作用, 3.生态因子的 交互作用, 4.生态因子的直接与间接作用5.生态因子的阶段性作用 6.生态因子间的不可替代性与有限补偿性作用 17.药用植物按照温度要求分为哪几种类型:1.耐寒药用植物, 2.半耐寒药用植物, 3.喜温药用 植物, 4.耐热药用植物 18.简述干旱对药用植物的危害(P96): 1.干旱对原生质的影响很大. 2.干旱时细胞却水, 膨压消失,药用植物呈现萎蔫现象,叶中RNA代谢受干扰,酶促反应趋向水解,蛋白质合成降低,生长受抑制,并加速叶子衰老过程. 3..干旱时气孔关闭,蒸腾减弱,气体交换和矿质营养的吸收与运输缓慢. 4.干旱使药用植物生长发育受抑制. 5.干旱还能削弱药用植物抗病虫害的能力.

环境生态学复习试题

环境生态学复习试题 一.名词解释 1生态学:是探索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理与规律,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即运用生态学理论,阐明人与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及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途径的科学, 2环境:环境是指生物有机体周围一切的总和,它包括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有机体生活和发展的各种因素,如大气、水、土壤、生物等 3环境因子:是指生物体以外的所有环境要素。 4生态因子: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5限制因子: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其中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子就是限制因子。任何一种生态因子只要接近或超过生物的耐受范围,就会成为这种生物的限制因子。 6微环境:是指区域环境中,由于某一个(或几个)圈层的细微变化而导致的环境差异所形成的小环境。 7生境: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生物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称为生境。 8有效积温:有效积温法则是指生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而且各个阶段所需要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 9物候:生物长期适应于温度的季节性变化,形成与此相适应生物发育节律,称为物候。 10温周期:温度有日变化,除赤道地区外,还有季节变化,植物对这两种节律性变化反应敏感,并且已经适应,在这样的变温条件下,才能正常发育,这一现象称为温周期现象。 11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环境中那些处于最小量状态的营养物质,这一概念被称为“Liebig最小因子定律”。 12耐性定律:是指生物不仅受生态因子最低量限值,而且也受生态因子最高量的限制。 13光补偿点:植物能够在微弱的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并从外界吸收CO2。当光照强度达到某一水平时,光合作用吸收的CO2与呼吸作用释放的CO2达到平衡,表现出气体交换量为零,此时的光照强度为光补偿点 14光饱和点:净光合作用增长到一定程度,曲线趋于平缓,最后曲线达到峰值,尽管光照强度再增强,光合作用也不在增加。此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饱和点。 15生态幅:每种生物都适合于一定的环境,有其特定的适应范围,对每种生态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间的耐受范围,就称为该生物对这种生态因子的生态幅。 16种群:种群是指在一定时空中同种个体的组合。在自然条件下,种群是物种存在的基本单位,又是生物群落的基本组成。17出生率:是指任何生物产生新个体的能力。 18死亡率:是指种群在最适的环境条件下,种群中个体都是由年老而死亡,即动物都活到生理寿命才死亡的。 19年龄结构:各个年龄及的个体数目与种群个体的总体比例。 20性比:是指种群中雄性个体与雌性个体的比例。 21种群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单位空间内的个体数目。 22环境容纳量:为种群增长曲线的渐近值。 23环境阻力:潜在的最大增长可实现程度逐渐降低,这种抑制效应影响定量之大小与拥挤程度成正比,故称为环境阻力。24竞争排斥原理:在一个稳定的环境内,两个以上受资源限制的,但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不能长久的共存在一处。也就是说,完全的竞争者不能长期共存。 25生物群落:一个生物群落,就是在一定空间内,生活在一起的各种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群的集合体。可定义为特定空间或特定生境下生物种群有规律的组合。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与营养结构,执行一定的功能。 26优势种: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主起用 27演替:演替是指某一地段上一种生物群落被另一种生物群落所取代的过程。演替是指从生物侵入开始直至发展为顶级群落的整个顺序演变过程。克里门茨(Clements)指出,演替就是在地表上同一地段有序地分布各种不同植物群落的时间过程。28水体自净:水体能够在其环境容量的范围内,经过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作用,对水体中的污染物质进行分离或分解,降低污染物质的浓度,使水体基本上或完全地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这个自然净化的过程称为水体自净。 29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居着所有生物与环境之间由于不断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各要素之间借助物种流动,能量循环,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价值流动而互相联系,相互制约,并形成具有自动调节功能的复合体。 30生物富集:生物个体或处于同一营养级的许多生物种群,从周围环境中吸取并积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导致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的现象。

药用植物生态学(复习)

1、药用植物生态学。药用植物生态学,运用植物生态学原理与方法,研究药用植物与环境之间得相互关系得一门科学 2、环境与环境因子。环境就是指某一特定得生物个体或生物群体以外得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个体或生物群体生存,得一切事物得总与,构成环境得各种要素称为环境因子 3、生态因子。就是指对生物得生长,发育,生殖,行为与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得各种环境因子得总称。所有得生态因子综合作用,构成生物得生态环境。不可缺得因子称为生存因子。 4、生态因子得分类。分类: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 5、最小因子定律。每一种植物都需要一定种类与一定数量得营养物质,如果其中有一种营养物质完全缺乏,植物就不能生存。如果这种营养物质数量极微,植物得生长就会受到不良影响,这就就是最小因子定律 6、耐性定律。生物对其生存环境得适应有一个生态学最小量与最大量得界限范围,称为耐性限度,生物对环境得适应存在耐性限度得法则称为耐性定律。生物耐性就是有差异得。 7、生态因子作用规律。生态因子作用规律:综合作用(作用不就是孤立得,总就是就是综合得产生作用)。交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主导作用(有少数或几个起主导,决定性得作用)。直接与间接作用;阶段性作用。生物生长发育不同阶段对生态因子得需求不同,具有阶段性得特点);不可替代性与有限补偿性作用。 8、有限补偿性原理:一定条件下某个因子在量上得不足可以由相关因子得增加或加强而得到有限得补偿,并获得相同或者相近得生态效果。 9、生态适应就是生物随着环境生态因子变化而改变自身形态、结构与生理生化特性,以便于环境相适应得过程,就是生物长期进化得基础。基本能力就是在正常环境中保持好得生长势头,在恶劣环境中维持生命延续。 衡量植物适应性得终极标准就是保持生命延续得能力大小。 10、趋同适应与生活型。不同种类得生物,生存在相同或相似得环境条件下,常形成相同或相似得适应方式与途径,称为趋同适应,不同种得生物,发生趋同适应,并经自然或人工选择而形成得,具有类似得形态,生理与生态特性得物种类群称为生活型,就是种以上得分类单位。 11、趋异适应与生态型。一群亲缘关系相似得生物有机体,由于生活在不同得环境条件下,形成了不同得适应方式与途径称为为趋异适应。生物由于发生趋异适应,并经自然选择或人工选择而分化形成得生态,形态,与生理特性不同得基因类群,称为生态型,种以下分类单位。(气候生态型,土壤生态型,生物生态型) 12、生态位。指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得位置及其相关种群之间得功能关系。 生境:具体得生物个体或群体生活区域得生态环境与生物影响下得次生环境统称为生境。 生态位包括三层意思:1。物种在特定生物群落中得时间空间位置及功能关系2。物种在环境变化梯度中得位置3。物种与群落中其她种群得关系 13、生态位原理。生态位重叠:竞争排斥;生态位分异:有限共存;生态位分离:长期共存,生态位得泛化与特化。 泛化:多变得环境中,植物得适应使其对资源得选择减弱,生态位宽度增加 特化:稳定得环境中,植物得适应使其对资源得选择加强,生态位宽度变窄 14、生态系统:一定空间内生物与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与信息得交换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所构成得生态学功能单位。 组成:非生物(能源,气候,基质与介质,物质代谢原料)与生物(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其中生物组成有:生产者(绿色植物,光合细菌,化能细菌)消费者(食草动物,食肉动物,杂食动物,腐食动物)分解者(微生物:细菌,真菌) 15、食物链定义与类型。生态系统内,不同生物间在营养关系中,形成得环环相扣得关系,即物质与能量从植物开始一级一级地转移到大型食肉动物得链状关系称为食物链。食物链得类型:捕食食物链,腐食食物链,寄生食物链,混合食物链,特殊食物链 16、营养级:指生物在食物链之中所占得位置。在生态系统得食物网中,凡就是以相同得方式获取相同性质食物得植物类群与动物类群可分别称作一个营养级。营养级不会多于5个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