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明代文学发展概况--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

明代文学发展概况--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

明代文学发展概况--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
明代文学发展概况--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

第二节明代中期三大传奇

明传奇于嘉靖时期成为剧坛主流,创作更自觉,直面现实,具战斗精神。三大传奇:《宝剑记》《浣纱记》《鸣凤记》。

李开先,字伯华,号中麓。《宝剑记》系李开先及其友人的集体创作,52出,取材于《水浒传》,写林冲落草的故事,塑造一位主动出击型的英雄。借宋人之事,演明代政坛新场景。

二、四大声腔与昆腔的发展

四大声腔:弋阳腔、余姚腔、海盐腔、昆山腔(昆山腔居三腔之上)

昆曲新腔:嘉靖中叶,魏良辅及一些戏曲家融合了弋阳腔、余姚腔、海盐腔乃至北曲音乐,成功改革新昆腔,使昆山腔居三腔之上,且嘉靖后大多传奇剧本传为昆腔而作。

一、梁辰鱼《浣纱记》

被认为是第一部用改革后的昆山腔谱曲并演出的传奇剧本。书写的是范蠡与西施的爱情悲剧,为国家利益牺牲了儿女情长,崇扬了勇于献身的爱国精神与崇高的政治品味。引发了作者的王朝兴衰之感,以及对明中叶内忧外患及其深层根源的担忧。

二、王世贞或其门人《鸣凤记》

揭露严崇父子罪恶,几乎是与时同步的政治活报剧,开拓了政治悲剧现实道路。

内在结构:不断揭发旧罪,演示新罪而得以呈现。

内容布局:在整体真实的基础上,有些细节也有移植和渲染。

语言风格:偏骈俪化致使人物生动性、丰富性有所欠缺。

第一节明代后期传奇的繁荣

一、基本概况

1、作家流派:万历至崇祯年间,传奇创作进入高潮期,以汤显祖为首的‘至情派’和以沈璟为首的‘吴江派’出现。

2、剧目建设:传奇作品大多较好

3、声腔发展:昆曲传奇的创作一枝独秀,有文学品味且典雅;弋阳腔与各地方戏结合,剧目丰富,但多是对昆山腔、海盐腔的方言化本地化后的改调歌之,多下层文人所作,保留较少。两种声腔分别满足了雅与俗,上流社会与大众百姓的审美需求。

4、创作倾向:张扬个性、批评封建专制,

1)婚恋自由,对抗僵化伦理教条

《牡丹亭》《娇红记》超一般才子佳人恋爱俗套;《槐荫分别》七仙女董永分离控诉;《长城记》《杞良妻》孟姜女同丈夫分离;《同窗记》梁祝以死抗争;《牡丹亭》《破窑记》《绣襦记》还对统治者寄予厚望,寄希望于高中状元。

2)爱国主义

弘扬民族精神:《精忠旗》《双烈记》《去思记》

颂清官咒奸臣:包拯《珍珠记》《剔目记》《袁文正还魂记》侧面透露明代吏治黑暗;海瑞

《金环记》;于谦《金杯记》;沈炼《忠孝记》《壁香记》;抨击宦官魏忠贤《冰山记》《不丈夫》《清凉扇》《广爰书》《磨忠记》

3)道德说教剧与宗教演示剧

道德说教剧:《忠孝记》《全德记》《四美记》陈腐的道德劝诫

宗教演示剧:《昙花记》和《修文记》夫妻乃至全家修成正果;《香山记》观音行迹;《归元境》净土三世行传;《目连救母》孝子为救母而往西天求佛,遍游地狱寻母

4)喜剧色彩

《红梨记》以诗相爱的情侣半部戏后才谋面;《狮吼记》妒妇情状

孙钟龄《东郭记》‘齐人’诈骗登高位,讽荒唐吏治和黑暗官场;《醉乡记》有才之士遭磨难,权势者高中,揭明代科考黑暗

爱情喜剧:高濂《玉簪记》书生落第,女贞观探望姑母结识女道士,考中得官结为夫妻

5)爱情悲剧

《红梅记》两条爱情线索:裴舜卿与卢昭容婚恋关系,贾似道姬妾李慧娘与裴舜卿的生爱之恋;《娇红记》

第二节吴江派与玉茗堂风格影响下的剧作家

一、戏剧流派

沈璟:吴江派曲学家群体、改编创作17本昆剧,合称《属玉堂传奇》、曲学三主张(吕天成、叶宪祖、冯梦龙、袁于令、范文若、卜士臣、沈自晋)

汤显祖:至情派、玉茗堂风格

(吴炳、阮大铖、孟称舜)

二、沈璟

字伯英,号宁庵,以‘词隐生’自署,改编创作17本昆剧,合称《属玉堂传奇》,作品《坠钗记》;《搏笑记》10短剧组成,封建道德劝诫;《义侠记》改编武松故事。

沈汤之争:明万历年间戏曲史上的一桩学术公案,以汤显祖为代表的临川派和以沈璟为代表的吴江派就《牡丹亭》的音律问题引发的一场关于戏曲音律问题的争论。

贡献

1、曲学主张

1)倡导封建伦理道德,思想倾向偏保守

2)本色论:强调语言的通俗自然,‘鄙意偏好本色’(本人难做到)

3)声律论:讲究声律,即使因律害意也在所不惜。‘欲夺新声休走样’(本人难做到)2、著作

编有《南词韵选》第一部著录和评论明代传奇的专书;《遵制正吴编》《论词六则》、《唱曲当知》等;《南九宫十三调曲谱》编辑整理可演唱曲牌700余种,成为曲家的填谱法则。

1、吴江派

吴江派集中了大量的昆曲作家,他们对昆曲格律十分讲究。代表人有吕天成、叶宪祖、冯梦

龙、袁于令、范文若、卜士臣、沈自晋

1)吕天成:字勤之,号棘津,别号郁蓝生,提出沈汤之争‘双美’评价,十分中肯。今存传奇作品仅剩《齐东绝到》一种。其《曲品》是继《南词叙录》之后第二部著录和评论因代传奇的专书。

2)叶宪祖:字美度,号六桐、桐柏,别署槲园居士、紫金道人。杂剧《骂座记》《易水寒》等;传奇剧《鸾记》温庭筠与女道士鱼玄机的恋情,对女性的聪慧才情倍加赞赏;《金锁记》根据《窦娥冤》改编,后世舞台窦娥戏,多改编自叶作。

3)冯梦龙:别号顾曲散人,反清而亡。曾编刊过《墨憨斋新谱》,晚年著有《墨憨斋词谱》未定稿。他还以《墨憨斋定本传奇》为总名改编了包括《牡丹亭》在内的多本传奇,至今尚存《新灌园》等14种。创作传奇《双雄记》时事新作;《万事足》改编他人旧作。

4)袁于令:降清功臣,今存传奇《鹔鹴裘》司马相如与卓文君;《西楼记》书生于鹃因词曲与妓女相爱,历经波折终重圆,剧中情节常为后世搬演。

5)范文若:初名景文,字香令,号吴侬荀鸭。今存传奇有《鸳鸯棒》《花筵赚》《梦花酣》,合称为“博山堂三种”。三剧都是改编他作而成,文字细腻而格调偏俗。

6)卜士世:字大荒,号蓝水,著有《乐府指南》等书,今存传奇只有《冬青记》残本。该剧写元初秀才太学生与市民一道偷葬宋帝骨殖事,表明了强烈的民族感情。剧本在表达上曲律偏严,文句反而有失于畅达。

7)沈自普:字长康,号鞠通生,系沈璟之侄。他将叔叔所编《南九宫十三调曲谱》增补为《南词新谱》,另存传奇《望湖亭》《翠屏山》。

三、王骥德

徐渭学生,非吴江派成员。其《曲律》专著,是明代最重要的曲学理论成果,是关于中国戏曲创作规律比较系统的总结。

四、临川派

临川派/玉茗堂派:戏曲史上将宗汤、学汤较为明显并有所成就的剧作家们称为‘临川派’,或者以其室名称之。

代表人:阮大铖也常被归进临川派;《玉簪记》作者高濂、《东郭记》作者孙钟龄和《红梅周朝俊,也有史书将其归纳到“玉茗堂派”之中。

1)吴炳:又名寿元,字可先,号石渠,自称粲花主人。所作传奇《西园记》《绿牡丹》《疗炉羹》《情邮记》《画中人》,合称‘粲花斋五种曲’,兼顾文学性与戏剧性,但缺乏社会意义和战斗精神。

《西园记》书生张继华对王玉真一见钟情,但误以为王是赵玉英。赵因婚约不如意而天亡,张继华痛不欲生,声声呼叫,终与其香魂幽会。玉英魂灵又劝张继华与王玉真成婚,之前错认的误会始得冰释,张、王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具有很强的戏剧性,至今活跃;《画中人》书生与画上美女鬼魂结合,《牡丹亭》翻版仿作;《疗妒羹》才女乔小青卖与褚大郎为妾后为大夫人所妒,伤心而亡,活转来后又改嫁杨器,反对了不合理的从一而终,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民阶层的婚恋观念对传统封建礼俗的冲击;《绿牡丹》两对男女因赛诗而成婚;《情邮

记》书生驿站题诗而与女子联姻。

2)阮大铖:字集之,号圆海、石巢。先依附魏忠贤阉党,后与马士英狼狈为奸,乞降于清后跌死于随清军攻打仙霞关的石道上。所作传奇今存《春灯谜》《燕子笺》《双金榜》《牟尼合》,合称“石巢四种”。文采斐然、情节多变,戏剧性强,但品格不高,观念平庸,炫奇失真。‘自谓学玉茗堂,其实全未窥其毫发’

3)孟称舜:字子塞、子若,号卧云子、花屿仙史。是受汤显祖影响最深、成就也最大的明末传奇作家。杂剧《桃花人面》等六种。传奇有《娇红记》《二胥记》《贞文记》《二乔记》《赤伏符》,后两种已经亡佚。

代表作《娇红记》叙王娇娘与申纯倾心相爱,其父逼其嫁与财大气粗的帅公子,申纯高中仍不能成就婚姻,先后抑郁而亡。申娇之爱是在排除了政治功利目的之后的真心悦慕,他们以真正的爱情作为起点和终点,不得不在严酷的现实面前以死来殉情、明志,去做最后的抗争。

第一章汤显祖

第一节汤显祖的生平与思想

一、汤显祖其人

字义仍,号海若,又号若士,晚年自号茧翁,自署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他的一生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个时代,内忧外患。创作了《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紫钗记》合称为“临川四梦”或“玉茗堂四梦”,完整展示了他的“至情”论。

二、‘至情’论来源

1)泰州学派,承其师罗汝芳:罗汝芳曾提出“制欲非体仁”的观点,肯定了人的多重欲求。2)王学左派李贽:市民阶层个性解放色彩

3)禅宗佛学家达观和尚

4)仙风道骨的隐居传统,寻幽爱静的家庭祖训。

三、‘至情’论大致表现在三个方面

1)从宏观上看,世界是有情世界,人生是有情人生。‘情’与生俱来并始终伴随着生命进程。各有其秉性和追求。

2)从理想上看,有情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至情”,它贯通于生死虚实之间、如影随形,呼唤着精神的自由与个性的解放,

3)从传播途径上看,最有效的“至情”感悟方式是借戏剧之道来表达。戏剧表演可使无情者有情,无声者有声,于戏剧的弦歌声中,把世界变成美好的人间。

‘至情论’总述:

1、汤显祖的文学理论,强调人的感情需要,肯定人的审美欲求。

2、曾尝试过以情施政,在县令任上创建‘至情’的理想国,充满热情的人文关怀,但美梦终被朝廷及大小爪牙所击碎,故借梨园小天地畅快演绎。

第二节汤显祖代表作《牡丹亭》

汤显祖《牡丹园》蓝本应是话本《杜丽娘暮色还魂》,并将话本的认识意义与审美价值提升到新的高度。

一、人物性格的不断发展(冲突升级)

1)杜丽娘性格的三重发展

第一度发展:维诺的千金小姐→勇于决裂献身的深情女郎(为情而死)

第二度发展:阎罗王面前据理力争(为情而生)

第三度发展:对历经劫难终团圆之胜利果实的保护与捍卫(回应亲爹爹淫威)

丫头春香:杜丽娘性格中调皮、直率层面的外化

2)柳梦梅性格:痴情、钟情与纯情

痴情:拾美女图想入非非;钟情:梦中与素昧平生的杜丽娘结合;纯情:与杜丽娘鬼魂幽会,还生后也忠心不二。

二、正反方阵营的冲突

正方冲突:杜丽娘、丫头与书生;判官鬼卒、皇帝(仍需正统认可)

反方冲突:安南太守杜宝(亲爹-封建统治阶级)老塾师陈最良(陈腐迂阔的封建教化系统)杜宝:缺情寡感的封建家长,固执呆板,严守封建伦理(为官场事务,病重女儿抛却脑后)绝情决义,维护官场清誉(女儿复生,请皇上擒打妖女)

三、浪漫主义风格

通过先虚后实、虚实结合的写法,将理想与现实紧密结合,表达了强烈的主观追求,使抒情场面愈加浓郁、曲文铺排愈加典雅绚丽,令戏剧冲突持续升级,这正是《牡丹亭》魅力所在。

四、悲喜闹趣于一体的复合戏

全剧55出,前28出以喜衬悲的悲剧;后27出,以悲衬喜的喜剧,悲喜交融,彼此映衬。石道姑、俺答与三娘子等人的设置更带有闹剧、趣剧的味道。

五、文化警世意义

1.以情反理:反程朱,肯定人的自由权利和情感价值,解放天下弱女子

2.崇尚个性解放,突破禁欲主义,肯定青春、爱情、自由

3、用唯美至极的戏剧样式,在文学艺术领域开辟了思想解放、个性张扬的新战场

劣:1还未从根本上跳出“发情,止乎礼义”的传统轨道,后半部戏在总体上还是遵理复礼,未彻底实现其以情代理的哲学宣言。

2.乞灵于科考得第、皇上明断,对最高统治者抱有一定幻想。

第三节“临川四梦”中的另外三部戏

一、《紫钗记》

汤显祖创作的第一本完整的传奇。将处女作《紫箫记》删削润色后,易名为《紫钗记》,写霍小玉与李益的爱情。

取材:以唐传奇《霍小玉传》为本事,借鉴《大宋宣和遗事》部分情节

内容:李益拾得霍小玉紫玉钗,相恋成婚,高中后为卢太尉硬招婿。小玉相思成疾,耗尽家

产,典卖紫钗被太守所得,谎称已改嫁。豪士黄衫客路见不平,强力挟持二人相见,遂团圆。语言:唱词、说白没有完全摆脱骈俪辞章的痕迹,晓畅动人的戏曲味道还不够醇厚。

结构:有散漫拖沓倾向;抒情的戏剧性场面少而缺乏规模。

二、《南柯记》

取材:唐传奇《南柯太守传》,共44出

内容:淳于棼酒醉于古槐树旁,梦入蚂蚁族所建的大槐安国,成为当朝驸马。凭借妻子瑶芳公主的求情,得南柯太守后又升为左丞相。檀萝国派兵欲抢瑶芳公主,淳于棼统兵解围,救出夫人,但夫人终因惊变病亡。还朝后的淳于棼从此在京中淫逸腐化,为右相所嫉妒,为皇上所防范,最终以“非俺族类,其心必异”为由遣送回人世,酒醒后情禅师为亡妻及国人普度。

主题:官场倾轧、君心难测,亦状情痴转空,佛法有缘。

结构:以外结构套内结构的方式展开剧情,但有散漫拖沓之感。

三、《邯郸记》

取材:传奇《枕中记》,共30折

结构:以外结构套内结构的方式展开剧情,十分精巧。

外结构:吕洞宾在赵州酒店听卢生满腹牢骚,赠与玉枕。卢生醒后醒悟,随之游仙而去。

内结构:卢生大富大贵、大寂大灭的官场沉浮史。

(占尽风光得意、享尽富贵荣华,同时也受尽风波险阻,终因纵欲过度而亡。)主题:对明代官场社会的深刻鞭挞和总体否定,描摹了官场之上无好人的整幅朝廷群丑图。卢生靠其妻发迹,凭裙带关系与金钱开路平步青云,揭露科举制度实则是受贿制度。无异于明末的《官场现形记》

人物形象:

卢生:裙带行贿、吹牛拍马、得意忘形、恣意享乐、追名逐利、至死不休

宇文丞相:性喜奸馋,构陷非势力范围内之人

萧崇:明哲保身的不倒翁

平头百姓:可钦可敬,一抹亮色

四、‘四梦’之比较

题材:《紫钗记》《牡丹亭》属于儿女风情戏,女性是占主体地位

《南柯记》《邯郸记》属于官场现形戏或曰政治问题戏,男子则占主要和绝对的位置审美倾向:风情戏:对人物发自内心的肯定,充满热情的赞颂

政治戏:对主要人物及其所处环境的整体否定,以揭露和批判作为审美手段

哲学和理想皈依:

风情戏:高举真情、至情旗帜,人物体现充沛理想,且和最后权威的裁决是一致的。

政治戏:反映出矫情、无情的可憎可悉,将仙佛出世思想与终极权威联系起来,仍失望。词曲风格:风清戏:艳丽多姿政治戏:尖锐深刻

第四节汤显祖的影响

一、对剧作家的影响

主要有吴炳、孟称舜、洪昇和张坚等人,多被归为‘玉茗堂派’。

吴炳《粲花别墅五种》深情婉转;洪昇《长生殿》词采和情旨追求;孔尚任《桃花扇》;张坚的《玉燕堂四种》创作精神,剧作中情缘深深的奇梦。

其他:朱京藩《风流院》将汤显祖写入戏中

直接改编:沈璟:变《牡丹亭》为《同梦记》,变《紫钗记》为《新钗记》

臧懋循《牡丹亭);冯梦龙《风流梦》;徐日曦《牡丹亭》;徐肃颖《丹青记》续写:陈轼的《续牡丹亭》、王墅的《后牡丹亭》

第二章《西游记》与其他神怪小说

明代后期,在通俗小说领域中兴起了编著神怪小说的热潮。这批神怪小说,是在儒、道、释‘三教合一’的思想主导下,接受了古代神话、六朝志怪、唐代传奇、宋元说经话本等众多养料后产生的。其主要特征是尚“奇”贵“幻”,以神魔怪异为主要材料。

第一节《西游记》的题材演化及其作者

一、取材

《西游记》的成书经历了一个长期积累与演化的过程,是将历史的真实不断地神化、幻化,最终以‘幻’的形态定型。

玄奘天竺取经,归国奉召口述所见所闻→门徒辨机辑录《大唐西域记》染神异色彩→弟子慧立、彦悰《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加离奇故事→唐代末年笔记《独异志》《大唐新语》记录神奇故事→北宋《大唐三藏经诗话》勾画基本框架,加猴行者形象→元末明初杨景贤所作杂剧《西游记》师徒四人取经故事渐趋定型→古代朝鲜的汉语教科书《朴通事谚解》主要人物、情节和结构已大体定型→以上这些为后来作为一部长篇通俗小说的成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版本

繁本:世德堂本《西游记》是现存最早的刊本,20卷,100回

简本:晚明另流行两种简本,一本认为是繁本的删改本。

三、作者

清初刊刻的《西游证道书》始提出作者为元代道士丘处机;清代乾隆吴玉搢《山阳志遗》首次提出吴承恩,影响不大;20世纪20年代经鲁迅胡适等人的认定,吴承恩几乎成定论。四、吴承恩

字汝忠,号射阳居士,有《射阳先生存稿》4卷

第二节富有人生哲理的‘游戏之作’

一、游戏之中暗传密谛

宣扬精神:三教合一化的心学(被明代个性思潮冲击、改造过了的心学)

意图通过塑造孙悟空的艺术形象来宣扬儒家的“存心养性”、道家的“修心炼性”和

释家的“明心见性”,维护社会秩序,但客观上张扬了人的自我价值和人性美的追求。

二、孙悟空形象

《西游记》无疑想通过孙悟空的形象来宣扬“三教合一”化了的心学。心学的基本思想是“求放心”“致良知”,即是使受外物迷惑而放纵不羁的心,回到良知的自觉境界。

1)‘心猿归正’的总体设计。

小说选用‘心猿’这一比喻躁动心灵的宗教用语作为孙悟空的别称,以猿猴道体配人心,表明了作者是把孙悟空当做人心的幻相来刻画。且从全文结构上看,大致分为三个部分 1.孙悟空大闹天(放心)2.被压于五行山(定心)3.西行取经成正果(修心),正隐喻了放心、定心、修心的过程,表现了‘心猿归正’的总体设计。

八十一难:修心过程中障碍的象征,需经历长期艰苦的‘渐悟’过程。

2)心学中向‘自我价值和人性美’的倾斜

心学有张扬个性和道德完善的不同倾向,《西游记》作者在改造加工传统故事时纳入了心学框架,但在具体的精神描绘过程中突破了这一预设的理性框架,并向着肯定自我价值和追求人性完美倾斜,故孙悟空最终成了一个有个性、有理想、有魄力的人性美的象征。

3)追求个性和自由与宗法等级的冲突

追求个性和自由:

花果山独自为王;打到阴司,勾掉生死簿上的猴属名字(不受任何管束、追求自由)‘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凭能力自由实现自我价值的强烈愿望,正是明代个性思潮涌动、人生价值观念转向的生动反映。)

维护封建宗法等级:

被如来佛压在五指山下,不希望否等整个宗法等级制度,追求自由只能在有限度的范围内。4)性格特征:为理想奋斗的献身精神和强烈的个性精神相结合

取经过程中仍桀骜不驯,尊重自我,向往自由,具有强烈的个性精神。但是取经实际上已经成为坚韧不拔追求的理想的象征。献身精神与个性精神相结合,呈现出独特的风采,而这种英雄风采正是明代后期人们所普遍追求的人性美。

第三节神幻世界的奇幻美与诙谐性

一、极幻与极真

极幻:将奇人、奇事、奇境融于一炉,构筑了一个统一的和谐的艺术整体。

极真:如现实的影子或含生活的真理,表现的入情入理(天宫/朝廷,降妖除魔/扫除恶势力)有人情,通世故(牛魔王喜新厌旧,铁扇公主丧子之痛)

二、人物塑造

1、物性、神性与人性的统一(与小说在整体上的‘幻’与‘真’相结合一致)

物性:作为某一动植物的精灵,保持其原有的形貌和习性,且性格相称→鱼精习水,猴子机灵神性:一旦成成妖成怪,就有神奇的本领,具有步,从‘真’转化为‘幻’

人性:富有七情六欲,将‘幻’与人间的、更深层次的‘真’相融合

2、把人物置于日常的平民社会中,多色调刻画复杂性格

如孙悟空身上也有诸多凡人的弱点,言谈中时见市井粗话、江湖术语和商人行话。

三、艺术特点

1、以诡异的想象、极度的夸张,突破时空、生死、甚至是人神物的界限,创造了一个光怪陆离,神异奇幻的境界。

2、以戏言寓诸幻笔,穿插了大量游戏笔墨,添喜剧色彩和诙谐气氛

1)调节气氛,增加趣味性,无关乎主旨和性格刻画(你这猴子!你便一毛也不拔。)

2)对刻画性格、褒贬人物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沙僧,你且上前来与他斗着,让老猪出恭来。)3)讽刺世态的利器(国王迫害和尚:且莫说是和尚,就是剪鬃、秃子、毛稀的,都也难逃)4)将神魔世俗化、人情化,缩短与凡人距离(如来,若这般比论你还是妖精的外甥哩!)

第四节《封神演义》等其他神魔小说

《西游记》后,至明末几十年间,涌现出近三十部神魔小说,主要分为三种类型:

一、《西游记》的续书、仿作、节本,以及与其相配套的系列丛书。

1)续书

明人《续西游记》100回,保‘真经’回长安,相形见绌,流传不广;

《西游补》16回,孙悟空与情妖鯖鱼精所迷,被点醒后打杀鯖鱼,又现真我。较受关注。2)仿作

方汝浩的《东游记》100回,将人性弱点类型化,说教味太重;

吴元泰《东游记》,全称《八仙出处东游记传》,56回,八仙得道的故事。‘四游记’中一种。3)系列丛书

四游记:《东、西、南、北游记》民间流行,艺术价值不高

二、为神仙立传型作品(为佛道两教及各类神仙立传)

独传式:达摩、观世音、许旌阳、吕纯阳钟馗、韩湘子、华光关帝、牛郎织女等

众传式:二十四罗汉、八仙等

特点:先写出身始末,后叙降妖除害、济世渡人的故事;大多结构松散,形象干瘪,宗教性强三、与历史故事相交融的作品

历史只作为背景或点缀,主色调仍由奇人奇事奇境显现。

代表作《封神演义》《三宝太监西洋记》《三遂平妖传》等。

《三宝太监西洋记》借郑和下西洋激君臣振国威,对话堆砌,少细节及人物刻画,文词不佳《三遂平妖传》演文彦博讨平王则、永儿夫妇事。将历史本事演化为神道魔争斗,反映社会黑暗和人民苦难,语言朴素,幽默泼辣,人物饱满

《封神演义》100回,由许仲琳、李云翔据民间创作改编而成。以武王伐纣、商周易代的历史为框架,天上神仙分阐截两教支持武王纣王,纣王失败自焚,姜子牙将双方战死要人封神。想象奇特,但人物性格不够鲜明,情节多雷同,影响其艺术感染力。

作品内涵:

1、纣王暴君形象折射政治现实

2、古代民主思想,具有反封建专制(姜子牙:“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

3、反抗封建伦理(’父要子亡,子不亡是为孝‘哪吒在忍无可忍情况下竟追杀其父李靖)

4、宿命论、女娲论(把一切归结为‘成汤气数已尽,周室天命当兴’)削弱积极意义

5、无论是非正义,笼统颂扬忠君精神,将双方的人物,乃至奸佞小人一齐封神。

第三章《金瓶梅》与世情小说的勃兴

所谓世情小说,就是以“极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个之致”为主要特点的一类小说。《金瓶梅》常被看作是世情小说的开山之作。主要内容:婚恋、家庭纠纷、社会生活、讥刺儒林、宣场、青楼。内容丰富,色彩斑斓。

第一节《金瓶梅》的创作时代及其作者

一、基本概况

地位:《金瓶梅》是中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白话长篇小说

成书时间:一般研究者认为它成于万历前中期

作者:至今成谜,《金瓶梅词话》卷首欣欣子所作的序称‘兰陵笑笑生作’,尚难考证。版本:

1、最初以抄本流传,万历:今见最早刊本《新刻金瓶梅词语》‘词话本’‘万历本’

2、崇祯:《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崇祯本’一般认为后者是词话本的评改本

3、康熙;《张竹坡批评金瓶梅第一奇书》‘第一奇书本’‘张评本’崇祯本底本修改评点

4、民国十五年:存宝斋排印《真本金瓶梅》删改张评本中秽笔,第一次以‘洁本’面世

第二节封建未世的世俗人情画

一、基本概况

书名来由:由小说中的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三人的名字合成。

情节内容:开头前10回借《水浒传》中‘武松杀嫂’一节演化开来,潘西二人未被武松杀死,潘氏遂嫁西门为妾。10-79回主要写西门庆的暴发暴亡和以金、瓶为主的妾间的争宠妒恨。最后21回是写众妾流散,一片“树倒猢狲散”的衰败景象。虽以北宋末年为背景,但描绘的世俗人情都立足于现实。

二、写情:着意在暴露

矛头集中于封建统治集团和新兴商人势力,触及当时社会的基本矛盾,反映了时代特征,因而具有相当的深度。

1、对封建统治集团--不遗余力地批判

皇帝→朝欢暮乐→奸臣当道→风俗颓败、役烦赋重→将矛头指向以皇帝为首的最高统治集团信任奸臣赃官污吏、民穷盗起

2、对新兴商人势力--颇为复杂的态度加以暴露

西门庆:小商人凭近来发迹勾结衙门不法经商,聚敛钱财,又凭借金钱贿赂官场,官运亨通。淫人妻女,贪赃枉法,杀人害命,无恶不作,却又能步步高升,称霸一方。

复杂性:总体上置于被批判的位置:罪恶累累、欲壑难填、不得好死的恶棍。但同时也写其精明强干:他不仅靠勾结官府,非法买卖而获利,而且也凭着有胆有识,善于经营而赚钱。

对西门庆:‘丑恶的强者’半是诅咒,半是欣羡。反映出作者正处于人生价值取向转变过程中,故在感情上游移不定,难以用一定的标准去评判新兴的商人。

三、《金瓶梅》内在涵义及悲剧意义

内在涵义:

‘食、色,性也’,人生对于财色的追求本是一种自然的本能,作者并没有一味加以否定,甚至对于女性个体意识的萌动予以赞美。但是若仅仅以一种原始的动物本能,腐朽的感官享受,乃至无限膨胀的占有欲去向禁欲主义挑战,其结果只能是理性的淹没,人性的扭曲,乃至自身的毁灭。这就使《金瓶梅》并不是停留在一般的道德劝惩层次上的戒贪、戒淫,而是在更深的层次上揭露人类的本性、人性的弱点及异化。

悲剧意义:

1、封建专制社会由于统治集团的骄奢淫逸、贪赃枉法和资本势的冲击而日暮途穷

2、穷人们度日如年,卖儿鬻女,生活悲惨

3、揭示中国16世纪商人的艰难崛起,以及官商勾结的丑态

4、表明了晚明涌动的人性思潮,在未找到新的思想武器之前,就以放欲的丑陋形式对抗传统禁欲主义,终将走向自我毁灭。

诟病:

大量的性行为的描写,有腐蚀读者心灵的作用,影响了它的价值和流传。

第三节白话长篇小说发展的里程碑

一、题材的转变

来源于历史神话→取材于当代现实社会(寄意于时俗)

这标志着我国的小说艺术进入了一个更加贴近现实、面向人生的新阶段。

二、立意的转变

立意在歌颂→着意在暴露

以冷静、客观的笔触描绘人间的假、丑、恶,广泛而成熟地运用讽刺手法

三、人物形象塑造

1、小说描写重心开始从讲故事向写人物转移。文中平淡琐事只是为了写心,刻画形象。

2、单色调、特征化→注意多色调立体化地刻画人物的性格

四、说话体小说→阅读型小说过渡

也反映在从线性结构向网状结构的转变上。

传统:一条线将一个个故事贯穿而成,每一个故事又大都是以时间为序纵向直线推进,且具

有相对的独立性。

《金瓶梅》:并不是以单线发展,每一故事在直线推进时又常将时间顺序打破,作横向穿插以拓展空间,纵横交错,形成了一种网状的结构。(由一家而写及天下国家)

五、语言

多用‘市井之常谈,闺房之碎语’在口语化、俚俗化方面作出了可贵的尝试,同时又大量吸取了市民中流行的方语、后源、皮活等,熔铸成了‘一篇市井的文字’

第四节〈金瓶梅》的续书及其影响

一、续书

《金瓶梅》最早的续书名《玉娇李》(或作《玉娇梨》)。据沈德符载,此书亦出《金瓶梅》作者之手,与前书各设报应因果。

明末遗民丁耀亢作《续金瓶梅》借人物悲欢离合大写北宋亡国、金人南犯的军国大事;康熙年间整改后重以《隔帘花影》之名面世,被目为淫词小说遭禁;民国初年,孙静庵又将《续金瓶梅》删改,艺术手法上参考《隔帘花影》,保留了所有触犯清政府的违禁之语,以迎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潮,书名《金屋梦》。

二、为其他文学样式提供素材

以后世情小说分两大流派

1才子佳人、家庭生活为题材来描摹世态:《红楼梦》《玉娇梨》《平山冷燕》《醒世姻缘传》《海上花列传》等

2社会生活为题材、用讥刺笔法来暴露社会黑暗:《儒林外史》《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第十章‘三言’‘二拍’与明代的短篇小说

第一节白话短篇小说的繁荣

一、话本小说在明朝的发展

明代的白话短篇小说是在宋元话本小说基础上发展的,明初思想控制很严,但也并不废止说书。到明代中后期,统治者对评话、话本和通俗小说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民间说书等也受到广大市民的普遍欢迎。一些说书艺人与文人相结合,不断地润色、改编和创作了些话本。随着读者的增多、出版印刷业的发展,刊刻的话本也陆续增多,为话本总集或专集的编辑创造了条件。

Ps话本小说:说话人演讲故事所用的底本,是随着民间说话技艺发展而来的一种文学形式。

二、话本小说的刊印情况

1、嘉靖晁瑮编《宝文堂书目》几十种单刊话本(为总集或专集的编辑创造了条件)

2、嘉靖洪楩编《清平山堂话本》现知最早的话本小说总集,又称《六十家小说》。一般学者认为它们基本上保存了宋元明以来一些话本小说的原貌,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3、万历熊龙峰刊《熊龙峰小说四种》

4、1915藏书家缪筌孙刊行《京本通俗小说》含小说9种,多被认为是伪书

三、拟话本

明代中叶以后,随着话本小说的流行,一些文人在润色、加工宋元明旧篇的同时,开始有意识地模仿“话本小说”的样式而独立创作一些新的小说。这类白话短篇小说有人称之为‘拟话本’。从鲁迅起一般又将‘三言’之后的白话短篇小说都归属于‘拟话本一类’

Ps拟话本:明末则宋市人小说之流复起,或存旧文,归出新制,顿又广行世间。

四、冯梦龙与‘三言’

1)冯梦龙

字犹龙,别署龙子犹、墨憨斋主人、顾曲散人等,一生功名蹭蹬,反清忧愤而亡,是晚明主情、尚真、适俗文学思潮的代表人物,通俗文学的一代大家。创作、改编了传奇剧本十余种,合刊为《墨憨斋定本传奇》;收录、编印了民歌《挂枝儿》《山歌》,在通俗文学方面最大的成就是“三言”的编著。

2)‘三言’

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小说集的总称,通称‘古今小说’,‘三言’每集40篇,共120篇。

内容:1、辑录修改宋元明以来的旧本

2、据文言笔记、传奇小说、戏曲、历史故事,乃至社会传闻再创作而成

地位:‘三言’包容了旧本的汇辑和新着的创作,是我国白话短篇小说在说唱艺术的基础上经过文人的整理加工到文人进行独立创作的开始,是宋元明三代最重要的一部白话

短篇小说的总集,它的出现标志着古代白话短篇小说整理和创作高潮的到来。五、凌蒙初与‘二拍’

1)凌蒙初

字玄房,号初成,别号即空观主人,科场一直不利,李自成进逼徐州,忧愤而死。一生著述甚多,以‘二拍’最有名。

2)二拍

二拍:编著《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各40卷,合称‘二拍’。基本上都是个人创作,是一部个人的白话小说创作专集,它的问世标志着中国短篇小说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二拍’所反映的思想特征与“三言”大致相同,艺术水平也在伯仲间,故在文学史上一般都将两书幷称。

六、影响

在三言二拍的推动下,明末清初白话短篇小说的创作如雨后春笋,繁盛一时。

1)代表作品

明末,有署“姑苏抱瓮老人”者,从三言二拍中选取40种成《今古奇观》。成后三百年中流传最广的白话短篇小说的选本。

天然痴叟《石点头》;周清源《西湖二集》;陆人龙《型世言》、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古吴金木散人《鼓掌绝尘》;华阳散人《鸳鸯针》;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等多种

2)创作质量

思想:主情→重理,关注现实,但说教气味浓重

艺术:突破了一回一篇的模式,数回成一篇,有向中篇过渡的趋势;增加‘头回’故事,以加强对正文的铺垫;以及回目之外另加标题;总的艺术表现水平呈下降的态势

第二节三言二拍-市民社会的风情画

一、商人成为时代宠儿

有更多的商人、小贩、作坊主、工匠等成为小说中的主角,特别是商人。

三言:商人重义、形象正面

二拍:商人逐利、贴近商业本质(鼓励囤积居奇、投机冒险、积极进取)

二、婚恋自主和女性意识张扬

婚恋自主:突破包办陋习及人欲冲动的婚恋《李将军错认舅》

尊重女性:突破贞洁观念,对失节的尊重与宽容《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赞颂女性为追求人格尊严而进行的斗争《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三、贪官污吏的抨击和清官的市民化

贪官污吏:用知识分子的良心洞察官场丑态

清官市民化:不那么正统死板、僵化冷酷的官吏体现了新兴市民的意志和愿望(精明公正为民做主但捞点外快;不拘礼法公开娶妓;成全有情人越礼行为)

四、三言二拍弊端

1、过分肯定情欲、直露的秽笔遭诟

2、过分强调文学的教化功能,散发陈腐气息(尤其二拍)

五、三言二拍之后的小说创作

晚明国事艰难,经世致用思潮兴起,在文学上要求关系国民生计,有益世道人心,故而

1、向劝善惩恶方面倾斜《型世言》主旨是树立忠孝节烈楷模‘以为世型’

2、情、欲向理、礼回归

第三节无奇之所以为奇

一、三言二拍创造艺术

艺术追求目标:‘耳目前怪怪奇奇’即在日常题材、平凡故事中显示出小说的传奇性

题材:主要是日常起居,也谈鬼神,也有个别情节简单、以阐发思想为主的作品

情节构思:复杂多变、波谲云诡(阅读而非表演,故有条件写得复杂)

手法技巧:误会巧合/突破单线模式/小道具/悲喜剧穿插

1)误会巧合:使情节发展波澜起伏,出人意外又合情合理。既以巧传奇,又以巧寓真。2)小道具:小道具贯串始终,使整个故事既结构完整,又波澜迭起。如珍珠衫、金钗钿3)突破单线结构的模式,而尝试用复线结构、板块结构和变换视角。

复线结构:《张廷秀逃生救父》,一方面写赵昂夫妇害人,另一方面写张廷秀逃生救父,两条线有分有合,交叉推进,将复杂丰富的生活场面交织在一起。

板块结构:《田舍翁时时经理》将昼夜的故事分成两大块:白天牧童放牧受苦,夜晚在梦中享尽富贵,相互更替,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变换视角:《襄敏公元宵失子》写襄敏公儿子被拐骗,从仆人、孩子、拐子三个角度来复述同一件事情,把一个简单的故事写得曲折生动、摇曳多姿。

4)悲喜剧穿插:悲喜的情节相互穿插,衬托,增强新奇性趣味性,多喜剧团圆之作。

人物个性刻画:白描手法,形象饱满,富层次感流动性,二拍略嫌粗糙,有类型化的倾向。重心理描写:细致入微,入情入理,在中国古代写心传神的艺术史上是一种新的开拓。二、改话本模式→案头阅读的白话短篇小说

“三言”中有的作品是根据宋元旧本加工改编而成的,也有的是根据社会现实,或前人笔记、传奇等编写创作而成的,冯梦龙在加工、编写“三言”的过程中,实际上已经超越了

第四节明代的文言小说

一、文言小说的发展

在以《娇红记》为代表的元代文言小说之后,特别是在白话小说尚未形成气候的明代前期年间,文言小说创作颇为活跃。

二、《剪灯新话》

明初瞿佑《剪灯新话》轰动文坛。此书共4卷20篇,另有附录一篇,大都写元末天下大乱时的故事,具有幽冥怪奇的色彩。它的出现标志着明代传奇小说的崛起,幷有力地影响着有明一代乃至清代的文言小说创作。

内容:1、以荒诞的形式,记录了乱世士人的心态

2、婚恋故事,散发市民气息(蔑视礼教,追求婚恋自主)富商姐妹吊书生上高楼

弊端:有的作品具有明显的模仿前人名篇的痕迹,诗词的穿插有时也嫌略多。(但措辞精妙,成一家言,使人读而有感,争相诵习)

四、笔记小说

明代各类笔记数量之繁富,品种之齐全,都远胜唐宋。在此主要列3种:

1志人小说:重在记琐闻轶事,叙掌故,记风情,论史事,时有一些独到而通达的见解如陆容《菽园杂记》;张应俞《杜骗新书》集中了种种诈骗的故事;梅鼎祚《青泥莲花记》汇录历代妓女的事迹,歌颂同情为主调;何良俊《语林》专记琐语清言

2志怪小说:讽朝政腐败,表市民愿望,歌颂人间真情

祝允明的《志怪录》、陆粲的《庚巳编》、杨仪的《高坡异纂》、闵文振的《涉异志》、徐常吉的《谐史》、洪应明的《仙佛奇踪》、钱希言的《狯园》、王同轨的《耳谈》、郑仲夔的《耳新》、碧山卧樵的《幽怪诗谈》等

3、笑话作品:

现存的明末笑话作品不下三十余种。

代表作:冯梦龙《古今谭概》和《笑府》。共汇辑古今民间笑话近二千五百则,以讽为主。

五、文言小说的收集、汇刊

随着文言小说创作的兴盛和读者的爱好,收集、汇刊各类文言小说也蔚然成风。上述《幽怪诗谈》《青泥莲花记》《语林》《古今谭概》等书,实际上都带有汇辑的性质。

汇刊代表:冯梦龙《情史》编辑史上爱情故事870余篇,分成24卷(不少篇反封建礼教,赞美了纯洁、忠贞的爱情,表现了一种比较新的爱情观,为以后戏曲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小说选集或丛书:《艶异编》《虞初志》《古今说海》等。这些书籍收集、保存了自古至明大量的文言小说,功不可没,但多数编者是为了适应市场的需要而加以辑录,态度不太严肃。

六、后世影响

1对清代的文言小说:承上启下

尤其是题材的选择、情节的构思、表现手法、审美意向、风神韵致等方面,如《聊斋志异》等作品,

2与白话小说:互相影响,互相补充

(白话小说广阔的题材、通俗的语言、曲折的情节、较长的篇幅,甚至话本的某些体式等都对文言小说的发展有过影响;而文言小说精美的语言、细腻的笔法、丰富的素材、雅洁的内容、含蓄的韵味,也对白话小说的提高起过作用。)

第四章晚明诗文

第一节李贽

一、李贽

字宏甫,号卓吾,又号温陵居士,有《藏书》《焚书》《童心说》等著作。攻击伪道学,自称‘异端’,被捕后在狱中自杀身亡。

二、思想(极具叛逆色彩与反抗精神)

1、肯定人的欲望:‘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从正面肯定了人生活欲望的合理性。

2、重视人的个性与自身价值,否定传统思想权威至高无上的偶像地位:‘夫天生一人,自

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

三、文学观念(离经叛道因素)

童心说:天下至文都出自于童心,都应按照作者本然的情感和欲望进行真实表现,远离道学。‘童心’内涵之一:‘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不受道学的屏蔽干扰,道学等闻见

道理是失却童心的根本原因。

内涵之二:强调自我思想情感的表现,注重性情之真。

四、文学作品

与其文学观念一致,其作品论点鲜明,立意奇特,直写自我对生活独到的见解,抨击假道学的虚伪面目,直率辛辣,锋芒毕露。

《赞刘谐》直接将矛头对准孔子这位传统偶像,语气大胆辛辣,无所掩饰

《自赞》把自己描写成乖张狂士,展现异端之性;《高洁说》《三蠢记》坦率进行自我写照

第二节以袁宏道为代表的公安派

一、公安派

明代后期出现的一个具有相当影响力的文学流派,主要人物有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其中袁宏道的影响尤为突出,是公安派的首要人物,因他们是湖北公安人,所以人称公安派。公安派反对前七子和后七子的拟古风气,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二、理论主张:

1、‘性灵说’: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即从诗歌创作的角度,强调真实表现作者思想情感,反对各种人为约束及粉饰蹈袭;还要摆脱道理闻识的束缚,任性而发。

(即使有疵处也是值得赞赏的,是谓真诗。将无闻无识与真诗做了因果联系,将表现个体自由情性和欲望看作文学创作的重要内容,客观上削弱了传统道德规范对文学的影响力)2、反对拟古蹈袭

提出学古贵‘学达’,也即‘学其意,不必泥其字句也。’他们并不是简单地反对复古,而是否定前后七子仅在形式上求得与古人相似。

三、创作追求

以信手而成、随意而出的态度进行创作,不喜铺陈道理,刻意雕琢,往往根据生活体验与个人志趣爱好,抒情写景,赋事状物,追求一种清新洒脱、轻逸自如、意趣横生的创作效果,少雍容典雅、刻板凝重之感。

四、文学创作

以‘性灵说’为内核,在创作上则注重有感而发、直写胸臆。

袁宏道:《戏题斋壁》一诗,从不同的侧面极言为官所受的苦辛屈辱,倾吐了繁重而压抑的仕宦生活带来的苦闷,并流露出想要挣脱官场束缚而寄身自由自在的田园生活的愿望。

袁中道:多有畅抒襟怀之作,感情色彩浓厚。如《感怀诗五十八首》正是作者游历生活的形象写照,基调豪爽放逸,强烈而自然地刻画出诗人落拓不羁的气度和怀才不遇的抑郁心情。袁中道:

《听泉》一诗所勾勒的画面清新轻俊,写景与抒情融为一体,较好地刻画出沉浸于自然美趣之中时的悠闲愉悦心境。

五、创作弊端

有些作品因过于率直浅俗,以及不恰当地插入大量俚语俗,加之不经意的创作态度,导致作品的艺术美感遭到破坏,毫无诗意可言,实属败笔。

第三节以锺惺、谭元春为代表的竟陵派

一、竟陵派

继公安派之后,以锺惺、谭元春为代表的竟陵派崛起于文坛,并产生较大的影响。锺谭二人均为湖北竟陵人,因名竟陵派。文学观念上继承公安派某些文学趣味,提出重‘真诗’,重‘性灵’,重视作家个人情性的流露,在艺术上追求一种‘幽情单绪,孤行静寂’的境界。二、竟陵派与公安派

三、文学创作

锺惺《宿乌龙潭》描绘出一幅万籁俱寂、孤月独照、寒影默然的宿地图景,给人以幽峭、凄清与峻寒的感觉。

谭元春《咏九峰山泉》后诗以山泉为吟咏对象,也含一种清冷、幽寂的味道。

四、评价

1、提倡学古要学古人的精神,以开导今人心窍,积储文学国蕴,客观上对纠正明中期复古派拟古流弊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2、敏锐察觉公安派俚俗肤浅的创作弊病,企图另辟蹊径,绝出流俗。

3、并未真正找准文学变革的路子,将幽情单绪,孤行静寂这种超世绝俗的境界当做文学的全部内蕴和终极目标,缩小了表现的视野,直面人生与袒露自我的勇气,更多的是理性或退守意识。

第四节晚明小品文

在晚明文学发展进程中,小品文的创作占据着一席重要地位,它代表晚明散文所具有的时代特色。

一、晚明小品文概述

小品文体制较为短小精炼,体裁上不拘一格,序、记、论、跋、碑、传等各种文体皆可适用。内容题材上一个显著特点是趋于生活化、个人化,不少作家喜欢在文章中反映自己日常生活状貌及趣味,体现了晚明文人文学趣味的变化。另一个特点是率真直露,注重真情实感,不论是描写个人生活,表达审美感受,还是评议时政,抨击秽俗,时有胸臆直露之作。公安派袁氏三兄弟的作品在这方面具有代表性。

二、文学创作

1、游赏小品:

袁宏道《西湖二》记叙作者赏玩杭州西湖六桥一带春景,描绘了山水花草的美景,游春仕女的艳态,而且点出“花态柳情,山容水意”恰人心目的乐趣,显示出清雅闲适的审美情调。

袁宏道《天池》描绘苏州山郊春景,抓住梅、竹、柏的色彩对比,渲染自然景致所散发的春天气息,给人以清新幽雅的美感。

袁中道《游荷叶山记》写荷叶山晚景,以素雅简练的笔触展现了晚间幽寂萧森的山景。

2、个人化、生活化情调的游赏之作:

张岱《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琅嬛文集》等有不少上乘之作。《西湖七月半》借摹绘西湖游人情态,烘托繁丽热闹的生活气氛,刻画细致生动,层层的白描文字,得自作者真切的体验、细心的观察。

三、晚明小品文特色

1、生活化、个人化,平常细琐处流露人生精旨妙意,情趣盎然,耐人寻味

王思任:其作品时常表现嬉笑诙谐、调侃众生的态度

《屠田叔笑词序》道尽所谓‘笑’‘苦于老’额含义,意味深长;《游慧锡两山记》一个是希望买到好酒的酒客,一个是善于经营与周旋的卖酒妇,两者的言语举动构成幅平常而意趣横生的生活小景,语言风趣放达。

2、率真直露,注重真情实感,时有胸臆直露之作

张岱《自为墓志铭》袒露笔法塑真我

袁宏道《叙陈正会心集》袒露率心而行的真实心态

王思任《让马瑶草》讽南明权相马士英专权祸政以及南明政权覆灭之际奔逃自脱的行径,词意慷慨直率,淋漓犀利。

四、影响

晚明小品文名家层出,如汤显祖、潘之恒、冯梦龙、刘侗、祁彪佳等人。晚明小品文创作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尤其是对现代散文创作的影响,如林语堂从公安派作家袁宏道等人文风中品味出“幽默闲适”的趣尚而加以提倡。

第五节明末文坛

复社与几社《陈子龙、夏完淳诗歌创作的时代特征

地E最祝)

继晚明江南士大夫政治团体东林党后,明末江南地区一些文人组织相继崛

起。崇祯初年,太仓人张溥、张采等发起带有政治团体性质的文社

与此同时,松江人陈子龙和同邑夏允彝、徐孚远、周立勋等创建县,与复社

彼此呼应。这是两个在当时有较大影响的文人团体,以“复古学”为宗旨

企图从文化上复统情数明政所的亡的5影

。复社领袖张

溥死后,他事实上成了两社的主帅,并为明末文坛成就较为突出的作家。在文

学主张上,他注重复古,如论诗认为“既生于古人之后,其体格之雅,音调

之美,此前哲之所已备,无可独造者也”(《陈忠裕公全集》卷二五《仿佛楼

诗稿序》)。但他并不泥古不化,而是提倡在学习古法中贯穿作家个人的真情

实感,即所谓“情以独至为真,文以范古为美”(同上书卷二五《佩月堂诗稿

序》)。由此出发,他肯定前后七子的文学复古之举,以为“北地、信阳力返

风雅,历下、琅琊复长坛坫,其功不可掩,其宗尚不可非也”,但也指出他们

摹拟之功多而天然之资少”乃至“意主博大,差减风逸;气极沉雄,未能深

永”(《仿佛楼诗稿序》),实即要求学古与求真相统一∥同时,处在明末危亡

之际,陈子龙的文学主张也包含了经世实用的因素,如以为诗之“本”,乃在

“优时托志”,提出:“夫作诗而不足以导扬盛美,刺讥当时,托物联类而见其

志,则是《风》不必列十五国,而《雅》不必分大小也,虽工而余不好也。”

(同上书卷二十五《六子诗序》)因而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古代文学史(二)重点整理精品

【关键字】历史、政治、情况、道路、方法、条件、成就、传统、认识、矛盾、体制、大力、密切、充分、整体、和谐、透明、健康、合作、配合、提升、统一、发展、建设、提出、发现、研究、规律、特点、突出、情绪、理想、思想、力量、成果、地位、精神、要素、基础、环境、体系、制度、特色、标准、结构、主体、秩序、反映、力度、关系、分析、提倡、包容、倡导、形成、丰富、坚持、创新、提高、转变、深化、规范、多方面、规范化 古代文学史(二)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建安七子:曹丕《典论·论文》称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玚、刘桢为“七子”。 竹林七贤:三国时期曹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修武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 建安风骨:建安文学基本上继承了汉乐府和古诗十九首直抒胸臆、言情务尽的传统,但许多诗中又采用了比兴手法,是诗歌形象鲜明又耐人寻味,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正因为建安文学有这些特点,在整体上呈现出了一种刚健悲凉、清峻通脱的格调,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正始之音:指魏晋玄谈风气。出现于三国魏正始年间。当时以何晏、王弼为首,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谈玄析理,放达不羁;名士风流,盛于雒下。世称正始之音。正始之音是正始时期的诗人,政治理想落潮,普遍出现危机感和幻灭感。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曹操古直悲凉,曹丕便娟婉约,曹植文采气骨兼备。 永明体:魏晋以来,中国音韵学有了新的发展,在南朝永明年间,周颙发现汉字有平、上、去、入四种声调,同时对音韵很有研究的学者沈约用四声叠韵的原理来研究诗歌中的音韵配合,指出八种声病必须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笔记

20XX年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第一编复习笔记 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 第一节上古歌谣 识记: ①《尚书·尧典》、《吕氏春秋·古乐》、《诗大序》中关于上古歌谣的论述。 《尚书·尧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吕氏春秋·古乐》: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毛诗大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②《弹歌》、伊耆氏《蜡辞》和《周易·贲卦》六四爻辞。 《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肉)。(制造弓弹打猎的生活情状) 伊耆氏《蜡辞》:土返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咒语) 《周易·贲卦》: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筮辞) 理解: ①上古歌谣的产生与初民切身的生活密切相关。 原始歌舞的产生与初民切身的生活密切相关。最初的歌舞往往就是他们日常生活情状的重演或是庆祝、祭典活动本身。初民每天都在创造新的歌舞,同时传唱已有的歌谣。 ②原始歌舞诗、乐、舞合一的综合性。 歌唱和舞蹈是初民天然的表现和抒情方式。初民每天都在创造新的歌舞,同时传唱已有的歌谣。 第二节神话传说 1.神话及其产生 识记:神话的性质。 1.神话都是想象或幻想的; 2.神话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 . 3.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社会)并征服自然(社会)的愿望。 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它是人类还没有能力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做出符合实际的解释之时代的产物。 理解:神话的劳动起源说。神话的宗教起源说。 劳动起源说认为神话伴随着初民的劳动生活而产生,宗教起源说指实为神话产生于初民的宗教活动。 劳动起源说:神话的内容总是反映着劳动生活,初民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与漫长时期的劳动生活有直接关系,劳动生活是神话得以产生的最根本条件。 宗教起源说:初民的敬畏和崇拜观念,产生于他们对生活经验的最初思考,这便是最初的宗教观念。当他们从崇拜敬畏,变而为企图解释和支配自然力时,神话也就产生了。神话的产生与原始宗教有极大联系。 简单运用:神话与传说的区别。 1.一般说来,神话的产生要比传说早; 2.神话是传说的故事原型,传说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 3.神话具有明显的非理性的神异色彩,传说则内含着人间的行为准则。 在实际的存在形态上,每一个神话系统中往往都是神话和传说交织并存的。 2.我国神话的主要特征

中国古代文学史4复习笔记资料

明代文学 一:复杂的社会环境 二:文人思想的禁锢(程朱理学,八股文,文字狱) 三:明代文学的发展: 前期:衰微冷落,短期繁荣 诗歌:吴中四杰:高启、杨基、张羽、徐贲。台阁体(三杨:杨浦,杨士奇,杨荣)茶陵派:李东阳 散文:明初三大家:宋濂,刘基,高启。 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章回体小说) 戏曲:宫廷派杂剧,朱权《卓文君私奔相如》,曲纶《太和正音谱》 朱有燉的喜庆剧,神仙剧,苍义道德剧 传奇:邱睿《五伦金备记》邵璨《香囊记》 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 中期:沉寂,肃杀,小说空白,诗歌粉绝现实,戏曲宣扬礼教 诗文:吴中四大才子,(唐寅,祝允明,文微明,周文宾) 唐宋派:唐顺之,王慎中,归有光 杂剧:王九思、康海的《中山狼》——东郭先生和狼 三大传奇:《宝剑记》(李开先),《浣纱记》(梁辰鱼)《鸣凤记》(王世贞) 后期:高度繁荣 诗文:李贽童心说,公安派(三袁;袁宏道、袁中道、袁宗道) 竟陵派:钟惺,谭元春 小品文的兴盛,张岱《西游七月半》 小说:长篇《西游记》、《金瓶梅》 白话短篇“三言,二拍”:冯梦龙的《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喻世明言》,和凌蒙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三言"内容广泛,从各个角度,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当时市民阶层的生活面貌和思想感情。作者编辑"三言"的目的,在于劝谕、警诫、唤醒世人,有明确的社会功能。“三言”所收录的作品,无论是宋元旧篇,还是明代新作和冯梦龙拟作,都程度不同地经过冯梦龙增删和润饰。这些作品,题材广泛,内容复杂。有对封建官僚丑恶的谴责和对正直官吏德行的赞扬,有对友谊、爱情的歌颂和对背信弃义、负心行为的斥责。更值得注意的,有不少作品描写了市井百姓的生活。 戏剧;杂剧徐渭的“四声猿”:《渔阳三弄》、《翠乡梦》、《雌木兰》,《女状元》。 沈汤之争:明万历朝,戏曲界同时出现了汤显祖和沈璟两位大家。他们之间,在戏曲创作及其有关理论问题上,存在着尖锐的分歧,甚至达到针锋相对的地步。后人称之为“汤沈之争”。因为汤显祖籍属临川,沈璟乃吴江人氏,各自拥有一批遵奉者,所以戏曲史上又名之为临川派与吴江派的论争。 四、明代文学的特点: 1文人世俗化,手工业和城市商业的繁荣。 2作品内容的市民化,文学作品塑造商人新形象。 3艺术审美趋向,世俗之趣。 4文学创作商业化,文人以谋生而写作;书肆为牟利而刊行。 5“心学‘的兴起,自我意识的觉醒;离经叛道,张扬个性。 6集团林立,流派纷呈,标新立异,争流不息明代小说。 一、明代前期的文言短篇小说:瞿佑《剪灯新话》

明代文学概况

二、明代文学发展概况 (一)明代文学分期 明代文学以嘉靖时期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明前期文学的著名作品几乎都集中在元明之际。戏曲、小说成就较高,《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等长篇章回小说的问世,以及一些南戏改编作品,为明后期小说、戏曲的繁荣准备了一定条件。 明后期,小说和戏曲再现辉煌。产生了许多杰出的作家和作品,如徐渭和《四声猿》、汤显祖和《临川四梦》、吴承恩和《西游记》、兰陵笑笑生和《金瓶梅》、冯梦龙和《三言》、凌濛初和“二拍”等。在诗文方面,最突出的是公安派。 (二)俗文学地位的提高和繁荣 在传统文学观念中,人们一向把诗歌、散文等雅文学视为正宗,而把小说、戏曲等俗文学视为鄙野之言,甚至是淫邪之辞。明初,朱元璋还制定了压抑通俗文学的政策。但是,后来出于最高统治者自己享乐的需要,他们又往往破坏了某些禁令。朱元璋就喜欢听平话,特别是后来承平日久,荒淫无耻的帝王们在寻欢作乐之余,对小说、戏曲的兴趣越来越浓厚,正德皇帝爱看《金统残唐记》,万历皇帝爱看《水浒传》,上行下效,朝廷大臣、文人学士也开始爱好俗文学。这为俗文学地位的提高和繁荣,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明代从理论上肯定俗文学的价值从李梦阳赞扬民歌开始,到嘉靖以后,李贽、袁宏道、汤显祖、冯梦龙等,都为俗文学大声疾呼。李贽把《西厢》《水浒》称作“古今之至文”(《童心说》),袁宏道将词、曲、小说与《庄》《骚》《史》《汉》并提,称《水浒》《金瓶梅》为“逸典”(《觞政》)。冯梦龙认为小说比《论语》《孝经》的感染力“捷且深”。这些言论,在当时都无异于振聋发聩,对俗文学繁荣起了巨大促进作用。 明代俗文学最引人注目的首先是小说的勃兴。长篇章回小说的发展,以《三国》《水浒》《西游》《金瓶梅》这“四大奇书”为主要标志。短篇小说以“三言”“二拍”为突出代表。其次是戏曲的兴盛。由宋元南戏演变而来的传奇,是明代戏曲的主流。明前期传奇,总的色彩比较黯淡。嘉靖以后,“三大传奇”陆续问世;“四大声腔”中,昆山腔、弋阳腔异常火爆。涌现了汤显祖、沈璟等一大批剧作家和曲论家,杰出的《牡丹亭》把传奇剧的创作推向了高峰。随着南戏传奇的繁荣,北区杂剧也开始了蜕变。明初皇室作家朱有炖,率先打破元杂剧一本四折、一人主唱的惯例,开创了对唱、合唱、接唱等形式,甚至有南北合套的体式。明中叶,出现了明代首屈一指的杂剧作家徐渭和他的《四声猿》,展示出明杂剧的特殊风貌。 (三)对文学特性认识的深化 俗文学的发展,促进了人们对文学特性的进一步认识。主要表现在:一是高度重视文学的情感特征;二是清晰认识文学的“虚”“实”关系;三时开始关注人物的性格刻画;四是更加注重文学语言的通俗易懂。 (四)众多的文学群体及文学的论争 1、不同的文学群体形式 明代文学集团林立,流派纷呈。标新立异,争讼不息。明初以“三杨”和李东阳等台阁文人为核心的群体,以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而成,其性质属于兴趣型;中叶以后的文人集团,如前后七子、唐宋派、公安派等,都各有鲜明的理论主张,其团体性质属于主张型;万历以后,国事日非,文人结社多指斥朝政,臧否人物,党同伐异,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如复社、几社等,这类团体属于政治型。 2、明代文学论争的特点 最受人注目的是“主张型”的文学团体的论争。其特点是:各有明确的文学主张;都有较强的革新意识。另外也有故意标新,矫枉过正,拉帮结派,不容异己的霸气倾向存在。当然,正常的论争可以促进文学的创作,如“唐宋派”的创作,“沈汤之争”后的情形都是。

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整理

先秦文学 上古传说文学 神话基本特性: 1、神话都就是想象的或幻想的。 2、神话就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与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与说明。 3、神话反映了远古人类解释自然并征服自然的愿望。 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 我国神话系统 (一)创世神话《开天辟地》、《女娲造人》 (二)自然灾害神话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后羿射日 (三)战争神话皇帝大战蚩尤 神话主要特征: 1、无论就是战胜自然力为主的神话,还就是战胜人间罪恶为主的神话,都紧紧围绕着人都生存这个主题。 2、神话中的人物都充满着昂扬的斗志,神异的能力与英雄气概。 3、不论就是哪一类神话都熔铸着浓烈的情感,塑造了鲜明的形象,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 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1、神话的艺术规则为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示了方向。 2、丰富多彩的神话作品,成为后世文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源泉。 《诗经》 《诗经》的社会人生内涵: 1、婚恋诗 2、抒发多种人生感慨的诗 3、政治讽喻诗 4、史诗及其她

《诗经》的文学成就: 1、抒情与写实的统一 2、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3、四言诗的典范 4、章法结构(重章复沓)与语言特色(质朴畅达,词汇丰富,双声叠韵连绵词与叠字的大量运用) 先秦散文 我国古代第一部历史文集就是《尚书》,它以记言为主。 《左传》的叙事艺术: 它就是春秋时期最具文学色彩的历史散文,其文学色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富有文学表现力的剪裁功夫 2、采用全知叙事视角 《左传》的写人艺术: 叙写历史时注重刻画人物,许多人物形象都性格鲜明。 1、以言语,行为表现人物性格特征 2、把人物置于矛盾冲突的环境中营造 《左传》的辞令艺术“ 《国语》,我国第一部国别史。约前1000年到前440年 《战国策》铺排纵姿的文学特色: 1、铺张辩丽,夸饰恣肆的风格 2、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以情理服人 3、引譬设喻,善用寓言

明代文学史论述题(汇编)

●论述题: 简述明代文学复古运动的发展与演变,并举例。 一、概况: 复古是明代文学的主流和总体特色,从明朝初年的宋濂到中期的前后七子,再到明末的张溥、陈子龙等人,均是鼓吹复古的。文学复古经历了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的第一个复古浪潮,然后是以谢榛、李潘龙、王世贞为首的后七子的第二个复古浪潮,以及明末“言志”“崇道”思潮复兴的第三个复古浪潮。自前七子明确提出复古此命题后,复古与反复古的斗争,即形成了明代文学发展的一条明显的主线。 复古文学的兴起既是对明初“台阁体”歌吟升平、文风萎靡的反拨,又是明初王学盛行、思想异动的情势之下,李梦阳、何景明等人对宋元以来文学审美理性化而出现的“道学体”的逆转。同时宋朝严羽的复古思想对明朝诗学家影响很大,不仅明初的高棅、李东阳深受影响,而且对明中期前后七子的复古思潮有很大影响,很大程度上是对严羽复古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二、复古实质与目的: 复古运动实质上就是一场力图恢复中国古典文学特别是古典诗歌的审美特征的文学运动,目的是荡涤宋元诗歌之流弊,矫正台阁体之陋态,振兴儒家文化之正统,复兴汉魏高古之人品。 三、复古的动因: 1.诗歌式微:从明朝开始,以诗文为代表的传统文学形式被以小说戏曲为代表的通俗文学形式所取代,明代的诗学家们希望探寻诗歌复兴之途。 2.社会氛围:前七子之前的弘治时期,作为正统文学的诗歌、散文有复兴的倾向,社会上学古之风日盛,为复古运动的蓬勃开展营造了氛围。 3.发展趋势:明初文坛在“台阁体”的笼罩下,创作大多以程朱理学为基础,道学气浓厚,追求雅正平和的风格,内容贫乏,文风萎靡,而代之而起的“茶陵派”并未彻底纠正台阁体的偏颇。 四、复古运动的发展过程: ◆明初自洪武至宣德、正统的近百年间,文学思想上以明道宗经为主导倾向,诗歌创作上推崇汉魏盛唐。其代表人 模拟,借拟古而振起元末纤秾柔丽之风。 创作主张继承韩愈、欧阳修等唐宋古文学家“文以明道”的观点,注重“以道为文”的文道一 。 以盛唐为法。高棅专门编撰《唐诗品汇》,提出“以初唐为正始,盛唐为正宗,中唐 明永乐至成化年间,当时的台阁重臣以“三杨”为代表的“台阁体”占据文坛主导地位,三杨是指杨士奇、 诗文以欧、曾为师。他们所写的诗文内容大都比较平乏,除朝廷诏令奏议外,大多为应制、颂圣或应酬、南朝宫体诗一脉相承却又有所区别。) 李 诗学汉唐的 。他的这些复古论点成为前、后七子拟古派的先 1465—1572),文坛上流派众多,互相间有融合,也有冲突,文学复古思潮日趋活跃是这一时期的重要特征,掀起了第一和第二次文学复古革新思潮。这期间的主要流派有前后七子和唐宋派。 1.郎署文学: 在成化、弘治时期,郎署文学逐渐兴起,代表人物是邵宝、储巏。二人被视为复古运动“开启门户”的人物。 在诗文复古方面,储巏重视“法律”、“典则”,他还非常反感当时靡弱的文风,竭力倡导刚健向上的诗风。他的许多文学主张与活动,为后来的李梦阳发动诗文复古运动奠定了基础。邵宝是茶陵诗派李东阳的门生,他有着较为明确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整理

填空: 1.诗经是西周至春秋的诗歌总集。 2.现今所见《诗经》共305篇 3.诗经的流传:(三家诗)汉代鲁人申培所传的《鲁诗》,齐人辕固生所传的《齐诗》和燕人韩婴所传的《韩诗》古文学派毛亨传的《毛诗》,流传至今的为《毛诗》。 4.《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5.西周前期的作品最值得重视的是五篇歌咏周族始祖和先公先王的诗:《大雅》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6.《国语》以记言为主。 7.《孟子》为语录体散文。其文学成分表现在叙事和抒情两个方面。 8.《赋篇》的作者是荀子. 宋玉有《九辩》一篇 9.屈原的作品有:《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 10.九歌的篇目和祭祀的对象:《东皇太一》(天神)、《云中君》(云神)、《湘君》、《湘夫人》(湘水之神)、《东君》(日神)、《大司命》(掌管寿命的神)、《少司命》(掌握子嗣的神)、《河伯》(河神)、《山鬼》(山中之鬼)、《国殇》(阵亡将士之魂)和《礼魂》(送神总曲)。 11.五四运动以后的研究者常称这些西周以前的诗为周族的史诗. 12.《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统称“春秋三传” 13.汉代文学领域得到了大规模拓展,最引人注目的是赋。赋分为抒情小赋和体物大赋两类 14.司马相如《上林赋》《子虚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 15.汉代文学在诗歌上的进展最重要的是五言诗的兴起和叙事诗的产生、发展 16.现存汉代最早的抒情赋是贾谊的《吊屈原赋》 17.汉武帝的《秋风辞》是第一篇中国文学史上抒写人生的本然情绪 18.枚乘《七发》大赋的开始 19.西汉中期的体物大赋作家除了司马相如外,最值得注意的是王褒。他的《洞箫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篇专写音乐的作品 20.贾谊最著名的是《过秦论》和《论治安策》 21.晁乘的政论文《论贵粟疏》 2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到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期,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总共一百三十篇。本纪是全书的大纲。指导思想是黄老思想《史记》的写作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史串讲笔记

一、知识点: 1、我国古代没有专门的神话集,神话材料散见于古书当中。保存材料较多的有《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P.21 2、《诗经》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风、雅、颂在本质上是一种音乐上的分类。P.27 3、从内容方面对《诗经》进行分类,可分成祭祀诗(《维天之命》、《载芟》)、颂赞诗(《生民》、《公刘》、《帛系》、《皇矣》、《大明》)、怨刺诗,揭露时艰、讽谕朝政的诗歌(《民劳》、《节南山》、《小弁》)、婚恋诗(《关雎》、《蒹葭》、《月出》、《采葛》)、征役诗,反映战争问题和军旅生活的诗(《采薇》、《无衣》)。P.34-P.49 4、《尚书》以记言为主。P.58 5、《战国策》的散文艺术具有很高的成就,前人称赞它“辩丽横肆”。P.77 6、《战国策》有很多寓言故事,如“画蛇添足”、“鹬蚌相争”、“狐假虎威”、“骥服盐车”、“南辕北辙”等。P.79 7、诸子百家包括儒家、墨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纵横家、农家、杂家、小说家等众多的学派。P.85 8、孔子之后,与儒家学派相抗衡,在当时并称为“显学”的,是墨翟创立的墨家学派。P.91 9、《墨子》的中心思想是兼爱、非攻。《墨子》显露出由语录体向成熟的论说文过渡的痕迹。墨家还提出以“三表”做为立言的标准,“三表”又称“三法”。P.92 10、《老子》一书共八十一章。P.94 11、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晚年和弟子万章等人编撰了《孟子》一书,全书包括《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等七篇。孟子的仁政学说是建立在性善论的前提下。P.98P.99 12、《庄子》原有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包括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P.105 13、《荀子》共有三十二篇,系汉代刘向编定。荀子主张“法后王,统礼义,一制度”。P.117 14、荀子有《成相》和《赋篇》两篇韵文。清代卢文弓召(chāo)称《成相》为“后世弹词之祖”。P.120 15、韩非的主张是“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韩非的寓言有“守株待兔”、“郑人买履”。P.121P.124 16、《吕氏春秋》以道家黄老学派的观点为主流。P.125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简答论述】复习资料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简答论述整理 1、神话的基本特征: 2、简述我国古代神话神话与传说的区别: 3、试论我国古代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4、《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的依据及其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5、简述《七月》的内容梗概。 6、试述《诗经》最具影响的两类作品——情爱诗和社会政治诗的内容。 7、分析《诗经》史诗重要篇章的艺术特色。(即《大雅》五篇史诗的主要内容) 8、论述《诗经》的主要文学成就。 9、结合具体作品说明赋、比、兴的含义。 10、简述《老子》的文学价值。 11、简述《论语》的文学特色。 12、简述《墨子》的文章特点。 13、简述《荀子》说理文特色。 14、简述《韩非子》说理文的特点极其寓言的特点。 15、试述《左传》的文学特色。 16、试述《战国策》的文学特色。 17、试论《孟子》文章的主要特点。 18、试论《庄子》寓言特色。(即《庄子》的文学特色) 19、简述《九歌》艺术表现的特点。 20、简述《招魂》的艺术特色。 21、试叙楚辞产生的相关要素。

22、试论楚辞的文体特点。 23、试论《离骚》的思想内容。 24、试论《离骚》的主要艺术特色。 25、试论《九辩》的艺术特色极其与《离骚》思想、艺术上的异同。 26、概述《谏逐客书》的主要特点。 27、简述贾谊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28、简述晁错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29、论述《史记》描写人物的艺术特点 30、简述贾谊骚体赋的创作特点。 31、简述枚乘开创大赋体式的《七发》及其特点。 32、简述《天子游猎赋》所代表的汉大赋的主要特点。 33、论述杨雄大赋的创作特点。 34、论述王褒《洞箫赋》在咏物赋发展中的地位。 35、论述班固《两都赋》。 36、论述张衡在赋史上的作用和地位。 37、试叙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38、试叙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39、试叙《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40、试叙《古诗十九首》的时代背景及主要内容。 41、简述曹操诗歌思想内容及创作成就。 42、简述曹丕诗歌的特点。 43、简述王粲诗歌艺术特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终极笔记 2

《中国古代文学史》终极笔记 总纲与原则 在你开始这份笔记的学习之前,我想先让你明白一件事:文学史不是死的文学史,它是活生生的我们的伟大作家们在文学的园地上辛勤耕耘的成果,同时更是他们心力的凝结。他们的所思所想,所喜所恶都原原本本地出现在了我们眼前的书上。当时活生生的感情,我希望大家在复习的过程中能够融入自己的感情,以作者当时的情境、身世、性格能真实处境来还原历史、还原作品本来面目、最后珠串而成文学史,简言之:你们学习文学史和背诵文学史的途径和目标只有一个:用自己的理解描绘文学史的轮廓,或者说叫做重写文学史。 其实所有的学习和记忆方法都是相通的,归纳总结、联想记忆、滑稽谐音等等,文学史当然也不例外。我们要以最真诚的态度来对待文学史,同样的,在其中要贯穿自己对文学史中文学家、文学思想、文学流派、文学现象的理解。我说的重写文学史当然不是摒弃各位先贤的文学史研究成果,而是形成自己独到的理解,敏锐地体察到那些文学史书籍上不能言传出来的关于某位作家或事件的精髓,这是理解层面的。也就是说:重写文学史是一个在研读文学史书籍的基础上更深入一层的理解,而非解构文学史或者否定文学史。 在记忆层面更是这样。我曾经接触到过部分考生,他们笃信的只有一条,就是“只要我把文学史上的内容都背会了,考试肯定就没问题了”,我告诉他们有的考研题目综合性非常强,像一套试卷最后的论述题,常常会让你横向比较两部作品或两位作品中的人物等等,更有类似于诗词赏析之类的题目,这些都是文学史中所没有的。然而他会告诉我“那我找本文学史真题答案的参考书,把那上面的所有题目都背会了,不是就行了吗?”想要说的是,我曾经也走过同样的弯路,出于对自己记忆力的高度自信,我们常常忽略了理解知识的重要性。其实不管是专业课还是公共课,我们文科的东西从来不是死记硬背能够了事的,当然脑子里要有大量的书本知识,但是这些都需要先理解了然后吸收,只有这样,你的知识才是你自己的,不但容易记住,而且更能由死的知识变换为活的能力。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复习笔记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明代前期诗文)【圣才出品】

第3章明代前期诗文 3.1 复习笔记 一、明初诗歌与散文 明初的高启、杨基、张羽、徐贲,四人均为吴人,人称“吴中四杰”。 1.高启:抒写时代与个人命运的孤吟者 (1)高启是明初最有成就的诗人,他生活在元明交替之际,不少作品烙上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反映了当时的战乱生活,如《吴越纪游·过奉口战场》。 (2)他有着自己的生活理想与精神境界,他会在诗中直接地表达自己的生活志趣,因而使此诗散发出浓烈的个性化气息,如他在元末时所作的《青丘子歌》,就从侧面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及重塑个体精神世界的意向,体现出较为强烈的个人主体意识。 (3)高启还有不少涉及登览怀古的题材,这些诗写景与抒情融为一体,缅古与思今自然交织,结构跌宕有致,雄豪奔放的气势中交杂着几分苍凉的意味,如《登阳山绝顶》《雨中登白莲阁望故园》《吴城感旧》《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等。 2.杨基、袁凯诗中的乱世悲音 (1)杨基的一些诗作对自己在当时环境中坎坷的生活遭际有所反映,如《忆昔行赠杨仲亨》。 (2)杨基不少作品还保留着元季诗风艳丽纤巧的痕迹,如《新柳》。 (3)袁凯诗学杜甫,少时因赋《白燕》诗而得名,人称“袁白燕”。有些诗涉及个人身世遭遇,较有真情实感,如《江上早秋》《秋日海上书怀》等。

3.宋濂、刘基的散文创作 (1)宋濂 ①宋濂,其创作主张继承韩愈、欧阳修等唐宋古文学家“文以明道”的观点,主张“以道为文”的文道一元论,强调“文”要贯穿“圣贤之道”的内核。这实质上将表现作家对生活个性化体验和独特文采的文学创作,排斥在体道之“文”以外,从而使他的文学观念散发出浓烈的卫道和经世致用之气。 ②宋濂散文创作,有不少道学气。不过也有一些作品,特别是人物传记和记事写景之作,注意生活基础和艺术技巧,富有文学性。如《秦士录》刻画人物性格鲜明,富有生气,给人印象深刻。 ③宋濂的记叙散文简朴明洁,不落俗套,特别是有些局部的描绘颇具艺术欣赏价值,如《环翠亭记》。 (2)刘基 ①刘基,“所为文章,气昌而奇,与宋濂并为一代之宗”(《明史?刘基传》),其作品中的寓言散文颇有特点,刘基往往通过寓言故事揭露反省现实生活中的弊端,表达愤世嫉俗的态度和拯救时弊的治世意图。这些作品吸收了先秦历史与诸子散文中寓言故事的传统,将所要论说的道理通过一个个故事反映出来,夹叙夹议,既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又能恰当地说明问题、深化主题,体裁短小活泼,文字简洁质朴,如《郁离子》。 ②刘基的一些写景叙事的记叙文,常能表现出作者的艺术匠心。如《活水源记》,抓住自然界中不同的景物特征,以细腻而自然的笔触表现出来,使所描绘的艺术图景生趣盎然,自然逼真,不落俗套。 二、台阁体与茶陵派

第一讲 明代文学概况;明代小说的繁荣

第一讲明代文学概况(第四周1) 绪论: 综观明代文学,小说成就最高,戏曲次之,诗文相对衰微。 《三国志演义》可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高峰,《水浒传》则是英雄传奇小说的典范。《西游记》可说是神魔小说的楷模,《金瓶梅》在世情小说中揭露封建社会黑暗方面也是前无古人的。明代的白话短篇小说,是宋、元话本的继续和发展,其成就也很高,代表作是“三言”、“二拍”。戏曲中的《牡丹亭》以其独特的构思,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精神,影响深远。所以,明代小说、戏曲的成就是极为辉煌的。 明代文学的演变发展,大致可分为前后两个大的阶段,从明初到正德年间是明代文学的前期,从嘉靖年间到明亡是明代文学的后期。这两个阶段的文学有着显著的变化,表现着鲜明的时代特点。这种变化和特点,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哲学思潮发生变化的必然结果。 【前期文学】明代前期文学的发展,有个曲折的过程。除元、明之交产生了著名的长篇小说《三国志演义》和《水浒传》外,这时期没有产生成就较大的作品,只是到成化年间戏曲和民歌才有一些新的开拓。 【后期文学】从嘉靖以后,小说、戏曲等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创作十分繁荣,不仅数量多,而且取材面也较广。这是明代后期文学的一个显著特点。明代后期的通俗形式的文学取得了重大成就。长篇小说《金瓶梅》,短篇小说集“三言”和“二拍”,戏剧如汤显祖的《牡丹亭》等,都在各自领域中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这一时期“雅”、“俗”文学传统相互混融的现象,也比前一时期更为突出。 一、明代社会对文学的影响 (一)前期沉寂的原因 元明之际社会动荡,形成了一股人心思治、崇拜英雄的思潮,涌现了一批精神上比较解放而且富有时代使命感的文人,作品有阳刚之气,作家有忧患意识。以《三国演义》、《水浒传》、南戏中兴、宋濂、刘基、高启诗文为代表。但这种繁华很快就遭到阻扼和摧残。 1、明初,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统治,把自秦汉以来的封建专制主义发展到 顶峰。

日本古代文学简史笔记讲解

日本古代文学简史 复习笔记摘要

目录 序章日本历史与日本文学史 (1) 一、日本历史分期 (1) 1.早期历史 (1) 2.封建社会 (1) 3.近代社会 (1) 4.战后社会 (1) 二、日本文学史分期 (1) 1.上古文学 (1) 2.中古文学 (2) 3.中世纪文学 (2) 4.近世文学 (2) 5.近代文学 (2) 第一章上古文学 (3) 一、散文 (3) 1. 神话等 (3) 2.祭祀文学 (3) 二、韵文 (3) 1.记纪歌谣 (3) 2.《万叶集》 (3) 3.汉诗文 (3) 第二章中古文学 (4) 一、散文 (4) 1.物语文学 (4)

2.说话 (4) 3.日记文学 (4) 4.随笔 (4) 二、韵文 (5) 1.汉诗 (5) 2.和歌 (5) 3.歌谣 (5) 三、艺能 (5) 1.雅乐 (5) 2.田乐 (5) 3.猿乐 (5) 第三章中世纪文学 (6) 一、散文 (6) 1.物语文学 (6) 2.说话 (6) 3.随笔 (6) 4.日记.纪行(游记) (6) 二、韵文 (7) 1.和歌 (7) 2.连歌 (7) 3.歌谣 (7) 4.汉诗文 (7) 第四章近世文学 (8) 一、诗歌 (8) 1.俳谐 (8) 2.狂歌 (8) 3.川柳 (8)

4.和歌 (8) 5.国学 (8) 二、戏曲 (8) 1.净琉璃 (8) 2.歌舞伎 (8) 三、小说 (8) 1.假名草子 (8) 2.浮世草子 (8) 3.读本 (9) 4.洒落本 (9) 5.人情本 (9) 6.滑稽本 (9)

序章日本历史与日本文学史 一、日本历史分期 1.早期历史 旧石器时代(——约1万2千年前) 绳文时代(约1万2千年前——公元前3世纪) 弥生时代(前3世纪——3世纪) 古坟时代(300——600) 2.封建社会 飞鸟时代(600——710) 奈良时代(710——794) 平安时代(794——1190) 镰仓时代(1190——1334) 南北朝时代(1334——1392) 室町时代(1392——1573) 安土·桃山时代(1573——1603)1 江户时代(1603——1868) 3.近代社会 明治时代(1868——1912) 大正时代(1912——1926) 昭和时代前期(1926——1945) 4.战后社会 昭和时代后期(1945——1988) 平成时代(1988——今) 二、日本文学史分期 1.上古文学 以奈良时代为主,时间跨度主要在8世纪(<日>上代文学)。 1室町时代末期和安土桃山时代合称“战国时代”。

中国古代文学史(明清文学)笔记

第七编明代文学 第一章明代诗歌 名词解释台阁体 1.台阁体是明代前期出现的一代表作家个文学流派,有杨士奇、杨溥、杨荣,他们都是台阁重臣。 2.其创作内容均以粉饰太平、歌功颂德为主旨,风格雍容华贵、典雅工丽。除朝廷诏令奏议外,多属应酬、题赠或应制、颂圣之作。这种文风垄断了当时的文坛。 童心说 1.《童心》是明代后期作家李贽的一篇文章。他把文学作为宣扬其反传统、肯定个性精神的社会思想的有效工具,把代表人的赤子真心的“童心”作为文学创作和评价的最高准则。 2.针对前后七子的复古理论,提出了他的文学进化论观点。 3.他高度评价小说戏曲的价值地位。 李贽的这些思想是制约整个晚明文学革新的重要杠杆。 公安派(公安三袁) 1.“公安派”是明代重要的文学流派,“三袁”是指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因他们是湖北公安人,所以被称为“公安派”。袁宏道最为知名,公安派的核心口号就是由他提出的。 2.公安派用“独抒性灵”来反击文学领域中理学对个人灵魂的束缚。袁宏道认为文学的最高境界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3.他们的诗歌脱离“理”的束缚能够自由地抒发个人真实性情和表现个人生活欲望,并具有诗人的艺术独创特征。寻找以独创的精神表现个人真情实感这一文学的最高境界。 第二章明代散文 唐宋派:明代散文流派。嘉靖时,归有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等散文家,极力反对前后七子的模拟主张,认为不一定“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特别是唐宋的散文更值得效法。他们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散文创作上。由于宗唐拟宋,所以被称为唐宋派。唐宋派中成就最突出的是归有光。 公安派:明后期的文学流派。代表人物是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因为他们都是湖北公安人,故称。他们深受李贽“童心说”的影响,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袁宏道《叙小修诗》)。强调文学情感的真实性,反对虚伪。认为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点,不必拟古,应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真情实感。总之,强调真实与变化是公安派理论的核心。 第三章《三国演义》 试述《三国演义》虚实相间的艺术观念和写作技法: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它在艺术上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就是正确地处理了历史真实与艺术创造的关系问题。 一.《三国演义》七分实事,三分虚构。“七分实事”是指作品的主要框架、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是按照史书记载的真实情况来设计和组织安排的,从而给人以基本的历史真实感;“三分虚构”是指在人物和时间的细节描绘上,尽量采用民间传闻中的精彩片段,并附之以作者本人的虚构想象,使之在不影响基本真实的前提下,最大可能地增强故事和人物的艺术魅力。二.作者在对作品进行艺术虚构时,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技法: 1.巧于构思,如“空城计”一段作者将其插在“失街亭”和“斩马谡”之间,使之成为两个一般性情节之间的点睛之笔。 2.采用传说,作者大胆采用民间传说,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性含量,如“桃园三结义”、“借东风”、“孔明吊丧”等。3.改变史实,如关羽“单刀赴会”既与拥刘反曹的倾向一致,又突出了关羽的勇武凛然气概。 4.张冠李戴,如“怒鞭督邮”本来是刘备所为,小说中改到张飞头上,以免有损于刘备的“仁君”形象,并突出张飞的爽直鲁莽性格。 5.善于铺叙,如“三顾茅庐“在《三国志》中只有几个字,而《三国演义》中对此进行了精心构撰,先是先声夺人,进而又写刘备在三次寻访是一再误认,既突出了诸葛亮的神秘魅力,又表现了刘备的求贤若渴的迫切心情。 试述《三国演义》在人物塑造方面的主要成就 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小说的《三国演义》,一出世便将中国古代小说类型化的人物塑造方法达到了顶峰,成为古代文学中类型化艺术的光辉模板。《三国演义》中类型化人物典型的艺术特征主要有如下几点: 1.单一性。作品中,绝大多数人物形象是某一道德质量的典范。如曹操的奸、诸葛亮的忠贞、关羽的义、刘备的仁等。2.稳定性。作品中人物的主要特征及其它因素基本上稳定不变。如曹操从幼年到老年死去几十年时间里,其奸诈狠毒的性格就没有多少变化。 3.和谐性。回避了性格的复杂性,以曹操式的两面派形象为例,诈中风诬陷叔叔、梦中杀近侍等情节,其奸伪的本质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整理

古代文学史(唐~清整理) 一·<唐> 诗歌诗词:诗 初唐(618~713): 两大诗派1、以上官仪和杜审言、宋之问等宫廷文人为代表。他们总结了齐梁以来在诗歌声调、韵调、对仗方面积累的经验,明确了古近体的界限,对律诗的定型及繁荣发展做出贡献。 2、以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为代表。他们的入主诗坛,标志着中下层文人打破了宫廷文人的一统天下。批判六朝文学,主张言志抒怀,咏叹人生。诗风:绮丽婉转,不脱六朝;刚建清新,启迪盛唐。 两大乐府诗名篇:刘希寿《代悲白头翁》、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盛唐(713~765): 两大诗派1、王、孟山水田园诗(清丽的疏淡的笔墨,描绘题咏山水田园。抒情寄趣,多用五言古体和律体) 2、高、岑边塞军旅诗 3、其他特色诗歌(王翰、王昌龄、李颀、崔颢、祖咏等其他个性特色诗歌) ▲两大诗人:1、李白(以澎湃雄放的气势、奇特瑰丽的想象、清新自然的语言、飘逸不群的风格,抒写拯物济世的怀抱,揭露社会政治的黑暗,反应民生的苦难,藐视权贵,反抗礼教,成为反映盛唐时代精神风貌的一面镜子) 2、杜甫(忧国伤时,谴责战乱,哀恤民瘼,善于把时代的灾难、民生的涂炭和个人的不幸结合起来,用典型事例反映现实,形成“沉郁顿挫”的风情) 中唐(766~859): 与盛唐相比的变化:其一,内容上现实主义倾向有所加强,题材有所拓宽,如揭露商贾渔利,反映南国风情,描写男女爱情,总结历史教训的题材增多。其二,形式上流派众多,风格各异。其三,表现手法更加丰富,如以文为诗,以议论为传,以律调入歌行,用传奇的手法叙事写人等。 两大诗派1、元白新乐府运动及轻俗平易诗风(元稹,白居易,张籍,王建等主张发挥诗歌的美刺作用,干预现实。以俗为美,反映了市民阶层的审美心理,成为当时影响最大的流派) 2、韩(愈)、孟(郊)、李贺等奇崛险怪诗风 3、其他特色诗歌:大历诗风(大历十才子;刘长卿、韦应物等)刘禹锡、柳宗元 晚唐(860~907):唐代诗歌衰微时期 两大诗人(小李杜):1、杜牧(评记史诗,针砭时政的怀古咏史诗,《泊秦淮》)2、李商隐(深于寄托,巧于比兴;用典精工巧妙;语言精炼,注意锤炼实词,选择虚词,运用叠词) 两大倾向:1:重艺术的司空图、韩偓、韦庄等2:多讽喻的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等。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史宋元部分 导论 第五篇宋代文学 第一章北宋初期的文风与诗风 名词解释: 西昆体 1.以杨亿等人为代表的西昆体,是宋初影响极大的重要文学流派。 2.“西昆”因创始人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而得名。 3.代表作家以杨亿、钱惟演、刘筠为魁首。 4.作诗宗主李义山,讲究辞采,以偶丽为工,好用事,以表现才学和工力。 第二章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 简述欧阳修散文“六一风神”的美学风格 1.欧阳修的散文措辞平易,用词造句精练而有变化,自然地叙事、自然地抒怀。这标志着他的散文创作从崇尚骨力到倾心于风神姿态、从阳刚到阴柔的转变。 2.本质是散文的诗化和情感的外显。 3.文章结构层次清楚而转折,语言层次平易自然。这些都是“六一风神”的构成要素,这种特点偏于阴柔之美。 简述王安石的“王荆公体”诗有何特点 1.王安石《题张司业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中的“奇崛”,似瘦劲刚健为特征,是王安石追求的一种艺术境界,但进入老年后,却视奇崛为平常了。即寓悲壮于闲淡,既有清新闲适,又有沉郁悲壮,被称为“半山诗”。半山,是王安石晚年在江宁居住的地方,他这个时期的诗歌被编諚为《半山集》亦称“半山诗”,主要体裁是绝句。 2.“王荆公体”即“半山诗”或“半山绝句”,指王安石晚年的诗歌创作而言。特点是重炼意,如《登飞来峰》通过写登临山塔远眺,反映出诗人高瞻远瞩、不畏艰险的胸襟气魄。又重修辞,如《泊船瓜州》,还有用事、造语、炼字等。主要载体是其晚年雅丽精绝的绝句。“王荆公体”的长处是下字工、用事切、对偶精,既有深婉不迫处,也有生硬奇崛处,为江西派的先驱。 第三章苏轼 试述苏轼散文的艺术成就

明代传奇的发展与繁荣--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

明代传奇的发展与繁荣 明戏曲的主体是传奇。 第一节明初传奇概述 一.“传奇”。 (一)最早特指唐代短篇文言小说。 (二)宋话本小说中也有“传奇”类。 (三)元末明初学者也有将元杂剧称为“传奇”,原因:许多唐传奇都曾被元杂剧改编成剧本;大部分杂剧也都有浓郁的传奇色彩。(四)宋元南戏在明规格化、文雅化、声腔化和全国化后,传奇便成为不包括杂剧在内的明清中长篇戏剧的总称。 二.明传奇: (一)宋元南戏本是在村坊小曲、里巷歌谣和宋词等诸多艺术基础上发展起来,在音乐和表演上有较大随意性;因此早期南戏一般格律不甚讲究,宫调组织不严密。 (二)经元末明初“荆”、“刘”、“拜”、“杀”四大南戏后,尤其经《琵琶记》后,南戏逐步规格化,宫调系统也渐渐严密。 1.《琵琶记》作为南戏与传奇间承前启后的作品,其“不寻宫数调”论表现出南戏向传奇转型间关于音乐规格化的普遍追求。 2.从《琵琶记》始,传奇多系有名有姓的文人雅士创作,文词朝着典雅甚至骈俪方向发展;随着四大声腔的成熟与流播,源于南方的传奇成为明戏曲主体。

三.明初传奇有浓厚的伦理教化意味,这与统治集团对程朱理学的推行息息相关: (一)邱 《五伦全备记》等传奇,是明初道学戏剧的发轫之作。(二)邵璨《香囊记》写宋张九成与贞娘故事。 1.可说是封建礼教集大成者。 2.结构上对《琵琶记》、《拜月亭》承袭多,语言素材上大量采用《诗经》和杜甫诗句,典故对句层出不穷,连宾白亦多用文言,开辟明传奇骈俪化、典雅化和八股化源头。 四.《精忠记》、《金印记》、《千金记》、《连环记》等较少受道学气、八股味污染。 (一)姚茂良《精忠记》讴歌岳飞爱国精神,渲染悲剧氛围;《双忠记》讴歌张巡、许远守城不降的英雄气概。 (二)苏复之《金印记》写苏秦拜相前后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三)沈采《千金记》以韩信为主线,描摹楚汉相争的大场面。(四)王济《连环记》演王允施连环计诛董卓。 五.“《精》、《金》、《千》、《连》”四大剧目不乏粗糙处,因袭部分多;但人物形象丰满,反映出民族与历史本身的魁力。 第二节明代中期三大传奇 一.明传奇在嘉靖时更盛行,成为剧坛主流艺术:作家创作更自觉,更能直面现实,更具战斗精神。 二.李开先《宝剑记》—抒心内愤懑、化解胸中垒块的有感之作。(一)共52出,取材于《水浒传》写林冲落草故事,系李开先及其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提纲第一编先文学 第一章先文学概说 1.概述先文学的发展历程。 2.简述先历史散文的发展历程。 3.简述先诸子散文发展的历史阶段。 第二章神话 1.举例叙述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容。 2.结合具体作品,试论中国古代神话的艺术特征。 3.结合《鲧禹治水》、《女娲补天》,谈谈上古时代人与自然的关系。 4.名词解释:神话。 第三章《诗经》 1.《诗经》的集结与成书的大致情况如何? 2.《诗经》是如何分类与编排的? 3.汉代的传《诗》的情况如何? 4.《诗经》的思想容大体上可分为哪几类?试举例说明。 5.结合作品论述《诗经》的艺术成就。 6.举例论述、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 7.《诗经》的语言和形式特点有哪些? 8.从《大雅·生民》、《王风·黍离》、《风·蒹葭》、《卫风·氓》、《豳风·七月》、《小雅·采微》、《王风·君子于役》中,选择两篇进行赏析。 9.名词解释:《诗经》、“诗之六义”、赋比兴、风雅颂、三家诗、毛诗、毛诗序。 第四章历史散文 1.简述《尚书》的文学价值。 2.简述《春秋》的艺术成就及影响。 3.简述《左传》的基本思想。 4.试论《左传》的主要文学成就。 5.举例论述《左传》战争描写的特点。 6.选择《左传》中《晋公子重耳之亡》,或《晋楚城濮之战》进行分析。 7.《国语》的主要艺术特点有哪些? 8.简析《国语·邵公谏弭谤》的艺术特点。 9.举例论述《战国策》的艺术成就。 10.选择《战国策》中《始将连横》或《谖客孟尝君》进行分析。 11.名词解释:《尚书》、《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 第五章诸子散文 l.谈谈你对孔子思想的理解。 2.简论《论语》的艺术特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