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整理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整理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整理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整理

第1章经济学十大原理

1.经济学

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以使人类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科学。

稀缺性是指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不能生产人们希望拥有的所有物品与服务。正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就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欲望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因此,经济学家研究人们如何做出决策,如何相互影响以及分析影响整个经济的力量和趋势。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和经济物品都是以稀缺性为前提的。

2.人们如何做出决策

由于-个经济的行为反映了组成这个经济的个人的行为,所以我们的经济学学习就应该从个人做出决策的四个原理开始:

原理一:人们而临权衡取舍

为了得到一件喜爱的东西,通常就不得不放弃另一件喜爱的东西。做出决策要求人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个目标之间权衡取舍。

效率(efficient):是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大的利益。

平等(equality):是指将这些利益平均地分配给社会成员。

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在很多情况下,某种行动的成本并不像乍看时那明显。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这种东曲所放弃的东西。

机会成本(opportunity):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经济学家通常假设,人是理性的。在机会成本为既定的条件下,理性人(rational people)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去实现其目标。

边际变动(marginal change):对现有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

理性人通常比较边际收益(marginal benefit)与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来做决策。

当且仅当一种行为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这种行为。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胁做出反应

激励(incentive)是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如惩罚或奖励的预期)。由于理性人通过比较成本与收益做出决策,所以,他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当成本或收益变动时,他们的行为也会随之发生改变。

3.人们如何相互影响

在人生的旅途中,人们的许多决策不仅影响自己,而且还会影响其他人。以下三个原理是关于人们如何相互交易的:

原理五::贸易可以使毎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

贸易使毎个人可以专门从丰自己最擅长的活动。通过与他人贸易,人们可以按较低的成本获得各种各样的物品与服务。与家庭一样,国家也能从相互贸易中获益。贸易使各国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并享有种类更多的物品与服务。

原理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在市场经济中,中央计划者的决策被千片万企业和家庭的决策所取代。这些企业和家庭在市场上相互交易,价格和利己引导着他们的决策,他们仿佛被一只“看不见的手”(亚当·密斯)所指引,并导致了合意的市场结果。

市场经济(market economy):

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服务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它们的分散决策配置资源的经济。

原理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政府干预经济并改变资源配置的原因有两类:促进效率和促进平等。经济学家用市场失灵来指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单纯的市场调节经常会导致市场失灵,而政府的宏观调控措施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市场可能失灵的原因:

产权(property rights):个人拥有并控制稀缺资源的能力。

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市场场本身不能有效地配罝资源的情况

外部性(externality):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市场势力(market power):单个经济活动者(或某个经济活动小群体)对市场价格由显著影响的能力。

4.整体经济如何运行:

从讨论个人如何做出决策开始,然后考察人们如何相互影响,所有这些决策和相互影响共同组成了“经济”。最后三个原理涉及整体经济的运行:

原理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服务的能力

几乎所有生活水平的差別都可以归因于各国生产率的差别,即个每一单位劳动投所生产的物品与服务数量的差別。同样,一国生产率的増长率决定了平均收入的增长率。

生产率(productivity):即每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与服务数量。

原理九: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通货膨胀(inflation):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在大多数严重或持续的通货膨胀情况下,罪魁祸首是货币量的增长。当一国政府发行了大量货币时,货币的价值就下降了。

原理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人们通常认为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存在短期交替关系,即降低通货膨胀会引起失业暂时增加,这种交替关系的产生是由于某些价格调整缓慢。

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这种权衡取舍关系被称为菲利普斯曲线。当政府减少货币量时,它就减少了人们支出的数量。较低的支出与居高不下的价格结合在一起就减少了企业销售的物品与服务量。销售量减少又引起企业解雇工人,对价格的变动作出完全调整之前,货比量减少就增加了失业。

经济周期(business cycle):

用生产的物品与服务量或雇佣的人数来衡量的,经济活动的无规律的、很大程度上无法预测的波动。

第2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1.作为科学家的经济学家

(1)科学方法:观察、理论、进一步观察

正如其他学科一样,经济学观察一个事件,建立一种理论,并收集数据来检验这种理论。但是,收集数据来检验经济理论是困难的,因为经济学家通常不能从试验中创造数据。这就是说,经济学家不能仅仅为了一种理论而控制经济。因此,经济学家通常采用从历史事件中收集到的数据。

(2)假设的作用

假设可以使解释这个世界更为容易。例如,将复杂的国际贸易假设为两个国家之间生产的两种产品的贸易。

(3)经济模型

经济学家努力以科学家的客观性来探讨他们的主题。像所有科学家一样,他们做出了适当的假设并建立了简化的模型,以便解释周围的世界。

(4)循环流量图(circular-flow diagram)

(5)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frontier)

表示一个经济在可获得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时所能生产的产品的产量的各种组合的图形。

经济可以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或它之内的任何一点上进行生产,但不能在该边界以外任何一点上进行生产。生产可能性边界上(而不是它以内)的点代表有效率的生产水平。

生产可能性边界也表明了用另一种物品来衡量一种物品的机会成本。

技术进步使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移动,从而增加了经济所能生产的产量。

2.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他们如何在特定市场上相互交易。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的学科。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密切相关的。

3.实证表述与规范分析

实证分析即实证表述,是描述经济现象“是什么”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实际上是如何解决的。这种方法旨在揭示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和因果关系。

规范分析即规范表述,是研究经济活动“应该是什么”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应该是怎样解决的。这种方法通常要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准则作为经济理论的前提和制定政策的依据,并考察如何才能符合这些准则。

这两种表述的关键区别在于如何判断其有效性(validity)。原则上,实证表述是可以通过对证据的检验来肯定或否定的;而规范表述除了事实,还包括价值,判断一项政策是好是坏不仅仅看科学事实,还包括对伦理道德,宗教信仰,以及政治哲学的看法,当然这两者也是互相关联的,实证分析会对规范分析产生影响,但规范分析结论不仅需要实证分析,还需要价值判断(value judgment)

研究经济学需要记住这两种分析的不同,这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当经济学家解释经济运行情况时,他使用前者,此时他是站在科学家的立场上的;当提供帮助来改善经济后果时,他使用后者,此时他站在政策顾问的立场上了。

4.经济学家意见分歧的原因

(1)科学判断不同。经济学家可能对世界如何运行的不同实证理论的正确性看法不一致,因而会有不同的科学判断。例如,经济学家对家庭储蓄对储蓄税后收益变动呢的敏感程度看法不同。

(2)价值观的不同。经济学家可能有不同的价值观,因此对政策应该努力实现的目标有不同的规范观点。例如,经济学家对于是否应该进行收入再分配看法不同。

在现实中,虽然经济学家对于许多问题有正常的分歧,但在许多经济学原理上是极为一致的。

第3章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

1.专业化与贸易

经济学是研究为满足社会需求而如何进行生产和分配的科学。在全球经济下,人们可以选择自给自足,也可以选择专业化生产,相互之间进行贸易,并导致经济相互依存。国家和个人可以通过专业化生产和贸易解决由于稀缺性引起的问题,并从中获得好处。

每个人都消费本国和世界各国许多其他人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相互依存和贸易之所以相互合意,是因为他可以使每个人都可以享有更多数量和品种的物品和劳务。

2.比较优势原理

有两种方法比较令国人在生产一种物品时的能力。如果生产者生产一种物品锁需要的投入较少,则可以说该生产者在生产该物品上有绝对优势;如果一个生产者以低于另一个生产者的机会成本生产一种物品,则可以说该生产者在生产该物品上有比较优势。专业化和贸易的好处不是基于绝对优势,而是基于比较优势。

(1)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

绝对优势理论是英国经济学家、资产阶级经济学古典学派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者亚当·斯密(Adam Smith)提出的。

绝对优势理论认为,自由贸易会引起国际分工,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有利的生产条件,它们都可以使一国在生产上和对外贸易方面处于比其他国家绝对有利的地位。如果各国都按照各自有利的生产条件进行分工和交换,将会使各国的资源、劳动力和资本都到最有效的利用,这会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物质财富。

绝对优势比较是生产一种物品所需要的投入量,生产一种物品需要资源少(比如说劳动时间少)的生产者称为在生产那种物品时具有绝对优势。这就是说,效率最高的生产者有绝对优势。

(2)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和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

绝对优势比较的是每个生产者的边际成本,而比较优势则是比较每个生产者生产的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对象,生产一种物品机会成本较少的生产者在生产这种物品时有比较优势。

需要注意的是,同一个人不可能在生产两种物品中都有比较优势,除非令国人都有相同的机会成本,因为一种物品的机会成本是另一种物品的机会成本的倒数。若一个人生产一种物品的机会成本比较高,那么他生产另一种物品的机会成本必然比较低。

(3)比较优势与贸易

无论绝对优势如何,如果生产者生产每种物品的机会成本不同,每个生产者就应该专门生产其机会成本低的产品。这就是说,每个生产者都应该生产他们有比较优势的物品,然后他们可以用自己的一些产品交换其他产品。

机会成本和比较优势的差异引起了贸易的好处。当每个人专门生产自己又比较优势的物品时,经济的总量就会增加,而且经济蛋糕规模的这种扩大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更好。

(4)贸易的价格

对从贸易中获益的双方而言,他们贸易的价格在两者的机会成本之间,卖者可以以高于其机会成本的价格出售一种商品,买着可以以低于其机会成本的价格购买一种商品,结果双方的状况都将改善。

3.比较优势的应用

比较优势原理解释了相互依存和贸易的好处。由于在现代世界中相互依存如此之普遍,所以,比较优势原理有许多应用。比较优势原理适用于国家与个人,经济学家用比较优势原理支持各国之间的自由贸易。

各国之间的贸易遵循同样的比较优势原理。在国外生产并在国内销售物品称为进口,在国内生产并在国外销售物品称为。即使美国在生产汽车和粮食上都有绝对优势,它也应该专门生产自己有比较优势的东西。由于美国生产粮食的机会成本低(更肥沃的土地)而日本高。所以美国应该生产更多的粮食并出口到日本,以交换从日本进口的汽车。

第4章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

1.市场与竞争

市场(market)是某种物品或服务的卖者与卖者组成的一个群体,买者作为一个群体决定了一种物品或服务的需求,而卖者作为一个群体决定了一种物品或服务的供给。

(1)市场类型的划分与特征

(2)完全竞争市场

完全竞争市场指竞争不村子任何阻碍和干扰因素的市场情况,亦即没有任何垄断因素的市场结构。完全竞争市场有两个主要特征:

①用于销售的物品是完全相同的。

②买者和卖者如此之多,以致于没有有一个买者或卖者可以影响价格。由于完全竞争市场上买者与卖者必须接受市场决定的价格,所有他们被称为价格接受者。

2.需求

(1)定义

一种物品的需求量(quantity demanded)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物品的数量。

(2)需求定理(law of demand)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3)需求的表示

需求表(demand schedule):表示一种物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表格。

需求曲线(demand curve):表示一种物品与需求量关系的图形。根据需求定理,一种物品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因此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4)市场需求与个人需求

市场需求是所有个人对某种物品或劳务需求的总和,把个人需求曲线水平相加可以得出市场需求曲线。市场需求曲线表示在所有其他影响消费者需求的因素保持不变时,一种物品的总需求如何随该物品价格的变动而变动。

(5)影响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

当人们改变他们在每种价格上希望购买的量时,需求曲线移动。使需求曲线移动的最要因素是:

①收入

正常物品(normal good):当其他条件相同时,收入增加引起需求量增加的物品。

抵挡物品(inferior good):当其他条件相同时,收入增加引起需求量减少的物品。

②相关物品的价格

替代品(substitutes):一种物品的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量增加的两种物品。

互补品(complements):一种物品的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量减少的两种物品。

③爱好

如果你的爱好转向一种物品,这就引起该物品的需求增加。

④预期

对未来收入或价格的预期将影响当期一种物品的需求。

⑤买者的数量

总之在某种既定价格时,任何一种增加买者希望购买的数量的变动都会使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在某种既定价格时,任何一种减少买者希望购买的数量的变动都会使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3.供给

(1)定义

一种物品的供给量(quantity supplied)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物品的数量。

(2)供给定理(low of supply)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供给量增加;当价格下降时,供给量也减少。

(3)供给的表示

供给表(supply schedule):表示一种物品价格与供给量之关系的表格。

供给曲线(supply curve):一种物品价格与供给量之间的图形。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4)市场供给与个人供给

市场供给量是在每种价格上所有卖者供给量之和。为了得出任何一种价格时的总供给量,可以把个人供给曲线上表示的个人供给量相加。市场供给曲线表示,一种物品的总供给量如何随着它的价格变动而变动。

(5)影响供给曲线移动的因素

当生产者改变他们在每种价格上希望出卖的数量时,供给曲线移动。影响供给曲线移动的因素主要有:

①投入品价格

一种物品的供给量与生产这种物品所投入品的价格负相关。

②技术

技术进步降低企业的成本,从而增加供给量。

③预期

对未来的预期将影响当期一种物品的供给。

④卖者的数量

总之,在某种既定价格时,任何一种增加卖者希望生产的数量的变动都会使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在某种既定价格时,任何一种减少卖者希望生产的数量的变动都会使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4.供给与需求的结合

(1)均衡

均衡(equilibrium):供给与需求达到平衡的状态。

均衡价格(equilibrium price):使供给与需求平衡的价格。

供求定理:任何一种物品价格的调整都会使该物品的供给与需求达到平衡。

买者与卖者的行为自然而然地使市场趋向于均衡。当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存在物品过剩,引起市场价格下降。当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存在短缺,引起市场价格上升。

(2)分析均衡变动的三个步骤

当分析某个事件如何影响一个市场时,可以按三个步骤进行:

第一,确定该事件是使供给曲线移动还是使需求曲线移动,某种是在某些情况下,使两种曲线都移动。

第二,确定曲线移动的方向,是向右移动,还是向左移动。

第三,用供求曲线说明这种移动如何改变均衡价格或均衡数量。

(3)供给曲线移动称为“供给变动”,而需求曲线移动称为“需求变动”。沿着一条固定供给曲线移动称为“供给量变动”,而沿着一条固定需求曲线的移动被称为“需求量变动”。

(4)当供给或需求移动时,价格和数量如何发生变动的具体情况。

第5章弹性及其应用

1.弹性(elasticity)

衡量需求量或供给量对其某种决定因素的反应程度指标。

2.需求价格弹性(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

需求价格弹性指某种商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之比,它用来衡量商品需求量变动对与商品自身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

用公式表示为:

需求价格弹性=需求变动的百分比/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3.总收益(total revenue)

总收益指一定时期内厂商从一定的销售中得到的货币总额,它等于单位产品的价格P乘以销售量Q,即:TR=P·Q

4.需求收入弹性(income elasticity of demand)

需求收入弹性=需求变动百分比/收入变动百分比

5.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cross-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

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指在某特定时间内,某种商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另一种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之比,用来测试某种商品需求量的相对变动对于另一种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动的敏感程度。

公式表示:

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物品1需求量变动百分比/物品2价格变动百分比

6.供给弹性价格(price elasticity of supply)

供给价格弹性=供给量变动百分比/价格变动百分比

第6章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

1.价格控制

(1)价格上限和价格下限

价格上限(price ceiling)是某种物品与劳务价格法定的最高限,比如租金控制。

价格下限(price floor)是某种物品或劳务法定的最低限,比如最低工资。

(2)用供求工具分析价格控制的影响。

①价格上限对市场结果的两种可能影响

当价格上限高于均衡价格时,市场力量使经济向均衡变动,价格上限对价格或销售量没有影响;当价格上限低于均衡价格时,价格上限使经济偏离均衡状态,最终价格等于价格上限规定的水平,需求量大于供给量,引起短缺。

②价格下限对市场结果的良种可能影响

当价格下限低于均衡价格时,市场力量使经济向均衡变动,价格下限对价格或销售量有影响;当价格下限高于均衡价格时,价格下限使得经济偏离均衡状态,最终价格等于价格下限规定的水平,供给量大于需求量,引起过剩。

2.税收的影响

政府无论是对生产者征税还是对消费者征税都会达到相同的均衡结果,税收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进行分配。税收使得物品的均衡数量减少,买者为该物品支付的价格升高,而卖者从该物品中得到的价格降低,政府活动了税收收入。

一般情况下,税收是由买者和卖者共同分担,但对二者的影响程度不同,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决定了税收负担在买者与卖者之间的分摊,税收负担将更多地落在缺乏弹性的市场一方身上。

因为弹性实际上衡量当条件变得不利时,买者或卖者离开市场的意愿。

需求弹性小意味着买者对消费这种物品没有找到适当的替代品。

供给弹性小意味着卖者对生产这种物品没有找到适当的替代品。

当对这种物品征税时,市场中选择范围小的一方不能轻而易举地离开,从而必须承担更多的税收负担。

第7章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

福利经济学(welfare economics)

研究资源配置如何影响经济福利的一门学问。

1.消费者剩余

(1)消费者剩余(consumer surplus)

消费者剩余等于买者对一种物品的支付意愿减去其实际为此所支付的量。

每一个买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称为支付意愿(willingness to pay),它衡量买者对物品的评价。每个买者都希望以低于自己支付意愿的价格购买物品,并拒绝以高于自己支付意愿的价格购买,而且,对于正好等于自己支付意愿的价格购买物品持无所谓的态度。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与其实际所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额就是消费者剩余。

(2)用需求曲线衡量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与某种物品的需求曲线密切相关,通过求出需求曲线以下和价格以上的面积,可以来计算消费者剩余。

(3)价格下降可以增加消费者剩余

当一种物品的价格下降时,消费者剩余因两个原因而增加:

①原有消费者可以为要购买的量少支付而得到了更多的剩余;

②新的买者由于现在的价格低于他们的支付意愿而进入市场,新的消费者剩余出现。

(4)消费者剩余衡量买者参与市场中得到的利益,反映了买者的经济福利

由于需求曲线是用支付意愿衡量的买者对一种物品的评价,所以,消费者剩余衡量“作为买者自己感觉到的利益”。因此,如果政策制定者尊重买者的偏好,消费者剩余就是对买者利益的一种恰当衡量。经济学家普遍认为,除了吸毒等例外情况,买者都是理性的。而且,买者的偏好应该受到尊重。

2.生产者剩余

(1)生产者剩余等于卖者出售其物品得到的量减去其生产成本

市场上每一个潜在卖者都有某种生产成本。这种成本是生产者为了生产一种产品所必须放弃一切东西的价值,并应该解释为生产者生产的机会成本——钱包里的实际支出加生产者时间的价值。生产成本是卖者为了生产物品所愿意接受的最低值,生产者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就是生产者剩余。

(2)用供给曲线衡量生产者剩余

通过求出价格一下和供给曲线以上的面积,可以来计算生产者剩余。

(3)价格上升可以增加生产者剩余

这种生产者剩余的增加由两部分构成:

①原有卖者可以以为要出卖的量而得到了更多的利益;

②一些新卖者进入市场,新的生产者剩余出现。

(4)生产者剩余衡量卖者从参与市场中得到的利益,反映了卖者的经济福利。

3.市场销率

(1)消费者剩余是从买者参与市场活动中得到的利益,生产者剩余是卖者得到的利益。因此,把总剩余作为社会经济福利的衡量指标。市场的总剩余是用买者支付意愿衡量的买者对物品的总评价减去卖者提供这些物品的成本。

消费者剩余=买者的评价-买者支付的量

生产者剩余=卖者得到的量-卖者的成本

总剩余=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买者的评价-卖者的成本

(2)使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的综合最大化的资源配置可以说是有效率的。自由市场生产的产量是使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总和最大化的产量。

①自由市场把物品的供给分配给对这些物品评价最高的买者,这种评价用买者的支付意愿来表示。

②自由市场将物品的需求分配给可以以最低成本生产这些物品的卖者。因此,在生产与销售量达到市场均衡时,社会计划者不能通过改善买者之间的消费配置或卖者的生产配置来增加社会福利。

③自由市场生产的产量是使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总和最大化的产量

(3)供给与需求的均衡使消费者与生产者剩余的总和最大化。也就是说,市场中“看不见的手”指引买者与卖者有效地配置资源。

(4)自由市场可能无效律的原因有两个:

①市场可能是不完全竞争的。如果个别买者或卖者(或者他们一小群人)可以影响价格,他们就有市场势力,而且他们可以使价格和数量背离均衡。

②市场会起负作用或外部性,者会影响哪些根本没有参与市场的人。市场上的买者和卖者没有考虑污染之类的负作用,以致市场均衡也许对整个社会没有效率。

第8章应用:赋税的代价

1.赋税的无谓损失

(1)无谓损失(deadweight loss)的含义

无谓损失指当税收(或其他牟某种政策)扭曲了市场结果时,所引起的总剩余减少被称为无谓损失。对一种物品的税收使该物品卖者和买者的福利减少,而且,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减少的量常常超过了政府筹齐到的收入。

(2)无谓损失与经济效率

市场通常可以有效地配置稀缺资源。这就是说,供求均衡使市场上买者和卖者的总剩余最大化。但是,当税收提高了买者的价格而降低了卖者的价格时,它对买者的激励是比没有税收时少消费,而对税收提高了买者的价格而降低了卖者的价格时,它对买者的激励做出反应时,市场规模缩小到其最优水平之下。因此,税收扭曲了激励,并引起市场资源配置无效率。

(3)无谓损失与贸易的好处

当政府对一种物品收税时,销售量减少。结果,买者和卖者之间一些潜在的贸易好处贸易得到实现,这些贸易好处的损失就引起了无谓损失。

3.决定无谓损失的因素

供给和需求的价格决定无谓损失的大小,价格弹性衡量供给量和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

税收造成无谓损失,是因为他使买者和卖者改变自己的行为。税收提高了买者支付的价格,因此他们的消费少了。同时,税收降低了卖者得到的价格,因此他们的生产少了。由于行为的这些变动,市场规模缩到最优水平之下。需求和供给弹性衡量买者和卖者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从而决定了税收在多大程度上扭曲了市场结果。因此,供给和需求弹性越大,税收的无谓损失也就越大。

(1)供给弹性

当供给比较缺乏弹性时,税收的无谓损失小;当供给比较富有弹性时,税收的无谓损失大。

(2)需求弹性

当需求比较缺乏弹性时,税收的无谓损失小;当需求比较富有弹性时,税收的无谓损失大。

3.无谓损失和税收收入

(1)税收增加越多,它对激励的扭曲越大,无谓损失增加也越多。

随着税收的增加,无谓损失也在增加。实际上税收的无谓损失的增加要快于税收规模的扩大,原因是无谓损失是税收增加倍数的平方。

(2)税收收入起初随着税收规模扩大而增加,然后减少。

随着税收增加,税收收入先增加,然后减少。这是因为,开始时税收收入增加是因为从每单位中得到的税收大于它减少的销售单位。但是,在某一点,一直增加的税收使市场规模(销售与征税的规模)降到政府开始对这少量物品征收高税收的程度时,税收收入开始减少。

(3)拉弗曲线

高税率使市场收缩得如此之大,以致于1974年阿瑟·拉弗提出了减少税收的思想。拉弗曲线的基本含义是,税收并不总是随着税率的增高而增高,当税率高过一定点后,税收的收入总额不仅不会增加,反而还会下降。因为决定税收的因素,不仅要看税率的高低,还要看课税的基础即经济主体收入的大小。过高的税率会削弱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积极性,因为税率过高企业只有微利甚至无利,企业便会纷纷缩减生产,使企业收入降低,从而削减了课税的基础,使税源萎缩,最终导致税收总额的减少。

(4)税收以两种方式给市场参与者带来损失:

①资源从买者和卖者转向政府;

②税收扭曲了激励,因此,生产和销售的物品少于没有税收时数量,这就是说,税收使社会失去了有效市场的一些利益。

第9章应用:国际贸易

1.决定贸易的因素

决定贸易的因素是比较优势。在没有国际贸易时,市场产生了使国内供给量与国内需求量相等的国内价格。世界价格是一种物品在世界市场上通行的价格,而价格代表机会成本。因此,比较贸易前一种物品的世界价格和国内价格就可以发现是本国生产某种物品的机会成本低还是其他国家生产该物品的机会成本低,从而该国生产该种物品有比较优势,还是其他国家在该物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如果一种物品的世界价格高于国内价格,则该国在生产这种物品有比较优势,如果允许贸易,应该出口该物品;如果一种物品的世界价格低于国内价格,外国在生产这种物品上有比较优势,如果允许贸易,应该进口该物品。

2.贸易的影响

(1)当一国允许贸易并成为一种物品的出口者时,该物品的生产者状况会变好,而改物品的消费者状况会变坏。当一国允许贸易并成为一种物品的进口者时,该物品的消费者状况会变好,而改物品的生产者状况会变坏。在这两种情况下,贸易的好处大于损失,贸易使一国的经济福利增加了。

(2)关税的影响

关税(tariff)是对在国外生产而在国内销售的物品征收的税。

关税使市场接近于贸易贸易存在时的均衡,因此减少了贸易的好处。虽然国内生产者的状况变好了,而且政府收入增加了,但消费者的损失大于这两者的好处之和。

关税会引起无谓损失,因为关税是一种税收。与任何一种物品的销售税一样,关税也扭曲了激励,并使稀缺资源配置背离了最优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引起两种效应:第一,关税使国内生产者能收取的价格高于世界价格,鼓励他们增加低效率地生产。第二,关税提高了买者不得不支付的价格,从而迫使他们减少消费。

(3)进口配额的影响

进口配额是对在国外生产但在国内销售的物品的数量限制。

由于配额使国内价格上升到世界价格之上,国内卖者的状况变好了,许可证持有者的状况也变好了,但消费者的损失大于这些好处之和。

(4)关税和进口配额的效果比较

关税和进口配额都提高了物品的国内价格,减少了国内消费者的福利,增加了国内生产者的福利,并引起了无谓损失。这两种贸易限制类型之间的唯一区别是:关税筹集了政府收入,而进口配额产生了许可证持有者剩余。但政府可以通过对许可证收费来战友许可证持有者剩余。如果政府这样做,进口许可证费用的作用完全与关税一样,在这两种政策之下,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和政府收入完全相同。

3.各种限制贸易自由的观点

(1)保护工作岗位论

自由贸易的反对者认为:与其他国家进行自由贸易破坏了国内的工作岗位;对贸易创造工作岗位应该持怀疑态度。

经济学家认为:自由贸易在消灭一些工作岗位的同时,也创造了一些工作岗位;贸易的好处是依据比较优势,而不是绝对优势,每个国家的工人最终都会在该国有比较优势的行业中找到工作岗位。

(2)国家安全论

自由贸易的反对者认为:当一个行业受到来自其他国家的竞争威胁时,该行业对国家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经济学家认为:当存在对国家安全的正当关心时,包含关键行业可能是合适的。但这种观点会很快被那

些渴望以损害消费者为代价给自己牟利的生产者所利用。

(3)幼稚产业论

自由贸易的反对者认为:有时新兴行业支持暂时性贸易限制,这有助于该行业的成长,在保护期以后这些行业成熟了,也就能与外国竞争中竞争了;有时老行业认为他们也需要暂时性保护,以便有助于他们对新情况做出调整。

经济学家认为:幼稚产业论在现实中难以实施;保护并不是一个行业成长所必需的。

(4)不公平竞争论

自由贸易的反对者认为:只有各国都按同样的规则行事,自由贸易才是合意的。如果不同国家的企业服从于不同的法律和管制,那么,该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进行竞争就是不公平的。

经济学家认为:当另一个国家已有补贴时,本国将从购买机会中获益。

(5)作为讨价还价筹码的保护论

自由贸易的反对者认为:当与自己的贸易伙伴讨价还价时,贸易限制可能是有用的;贸易限制威胁有助于消除外国政府已实施的贸易限制。

经济学家认为:威胁可能不起作用,甚至可能使该国的选择更加困难;实行贸易限制时,也将使本国的经济福利减少。

4.结论

限制自由贸易的国家通常限制进口,而不限制出口。这是因为生产者从进口中受损,而从出口中获益。

绝大多数经济学家支持自由贸易。各国之间的自由贸易也使各国可以享受比较优势的利益,并从贸易中受益。

第10章外部性

1.外部性的含义

外部性(externality)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其他人产生了影响,但并不为此承担相应成本或获得相应收益。

外部性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

正的外部性是指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其他人产生了好的影响,但并没有获得相应收益;

负的外部性是指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其他人产生了不好的影响,但并没有为此承担相应成本。

2.外部性与经济效率

外部性的影响会造成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或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之间的不一致,因此容易造成市场失灵,使市场无效率。

负外部性使生产的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所以社会供给曲线位于市场供给曲线之上,市场生产的数量大于社会合意的数量,该产品的生产出现过剩。

正外部性使生产的社会收益大于私人收益,所有社会价值曲线位于市场需求曲线之上,市场生产的数量小于社会合意的数量,该产品的生产出现短缺。

3.解决外部性的方法

(1)科斯定理(Coase theorem)

科斯定理是揭示市场经济中产权安排、交易成本和资源配置效率之间关系的原理。其内容是:在交易费用为零时,只要产权初始界定清晰,并允许经济当事人进行谈判交易,就可以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科斯定理在于说明,只要假设条件成立,市场势力就足够大,从而外部性问题总能通过市场自身来解决,而不需要政府的干预。

(2)私人解决外部性的方法

①用道德规范和社会约束来解决外部性问题;

②慈善行为;

③通过依靠有关各方的私利来解决外部性问题;

④利益各方签订合约。

私人经济主体可能通过以上方式解决外部性问题,但在现实中,由于一些限制性因素,使得私人主体并不能很好地解决外部性引起的问题。比如交易成本可能昂贵;各方都可能竭力使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使谈判破裂;或者因为所涉及的利益主体太多,要协调各方利益不太可能。因此,需要政府的介入来解决外部性问题,使外部性内在化,进而达到帕累托最优(Pareto Optimality)。

帕累托最优(Pareto Optimality),也称为帕累托效率(Pareto efficiency),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假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资源,从一种分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中,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帕累托最优状态就是不可能再有更多的帕累托改进的余地;换句话说,帕累托改进是达到帕累托最优的路径和方法。帕累托最优是公平与效率的“理想王国”。

(3)政府解决外部性的方法

①征收庇古税(矫正税)(corrective tax)

庇古税是用于矫正外部性影响的税收,按照庇古的观点,当企业的活动具有外部性时,企业在它的生产活动中面对的是错误的价格,政府可以通过征税或补贴来矫正价格。当企业的活动具有正外部性时,应当给它补给;当企业的活动具有负外部性时,应当对它征税,这样可以获得有效率的资源配置。

②污染许可证

污染许可证制度指政府规定一个总的污染数量,给每个企业发放一定量排污许可证,并允许企业对许可证进行交易,这种制度能通过市场手段使经济运行有效率。

在污染许可证制度下,污染许可证的发放量决定了污染量,只要许可证的数量不变,污染量一般不会变,而需求曲线的移动改变了污染价格,使污染价格降低。

(4)结论

市场可以使市场上的卖者和买者的总剩余最大化,而且,这通常是有效率的。但是如果市场出现了外部性,市场均衡就不能使整个社会的总收益最大化没从而市场是无效率的。科斯定理认为,他们可以自己谈判,并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但是,如果交易成本很高,就需要政府政策来提高效率。庇古税和污染许可证制度优于命令-控制政策,因为它们以较低的成本减少污染,从而增加了清洁环境的需求量。

第10章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

1.物品的分类

排他性(excludability)指一个人使用或消费一种物品时可以阻止另一个人使用或消费该物品的特性。

消费中的竞争性(rivalry in consumption)指一个人使用或消费一种物品时,就减少了其他人使用和消费该种物品的机会。

根据以上两个特性,可以把物品分成四种类型:

(1)私人物品:既有排他性,又有竞争性的物品,例如冰淇淋蛋卷。

(2)公共物品:既无排他性,也无竞争性的物品,例如小镇上的龙卷风警报器。

(3)公共资源:有竞争性,但无排他性的物品,例如海洋中的鱼。

(4)俱乐部物品:有排他性,但无竞争性的物品,比如消防。

2.公共物品

(1)搭便车者问题

由于公共物品没有排他性,就会出现搭便车者问题,即人们得到一种物品的利益但并不为此支付。搭便车者问题排除了私人市场提供公共物品的情况,政府职能通过征税的方式来支付公共物品的成本,使人人都可以获得享受该物品的收益。

(2)成本—收益分析

公共物品的成本—收益分析是通过分析社会提供公共物品的成本与收益,从而确定是否提供该物品的一种研究方法。它非常重要,因为政府需要估计提供一种公共物品的收益和成本,然后把二者加以比较,最后根据比较的结果决定是否提供该物品。如果评估的结果是该公共物品的收益大于或至少等于其成本,则它就值得生产,否则便不值得。

3.公共资源

4.公地悲剧问题

公地作为一项资源或财产有许多拥有者,他们中的每一个都有使用权,但没有权利阻止其他人使用,从而造成资源过度使用和枯竭。

5.产权的重要性

在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的情况下,市场不能有效地配置资源,因为没有明确地确定产权。

当因为没有产权而引起市场失灵时,政府可以潜在地解决这个问题。

曼昆_微观经济学_原理_第五版_课后习题答案

第三章 6.下表描述了Baseballia国两个城市的生产可能性: 一个工人每小时生产的红补袜子量一个工人每小时生产的白袜子量 A.没有贸易,波士顿一双白袜子价格(用红袜子表示)是多少芝加哥11双白袜子价格是多少答:没有贸易时,波士顿1 双白袜子价格是1 双红袜子,芝加哥1 双白袜子价格是2 双红袜子。B.在每种颜色的袜子生产上,哪个城市有绝对优势哪个城市有比较优势 答:波士顿在生产红、白袜子上都有绝对优势。波士顿在生产白袜子上有比较优势,芝加哥在生产红袜子上有比较优势。 C.如果这两个城市相互交易,两个城市将分别出口哪种颜色的袜子 答:如果它们相互交易,波士顿将出口白袜子,而芝加哥出口红袜子。 D.可以进行交易的价格范围是多少 答:白袜子的最高价格是2 双红袜子,最低价格是1 双红袜子。红袜子的最高价格是1 双白袜子,最低价格是1/2 双白袜子。 7.假定一个美国工人每年能生产100件衬衣或20台电脑,而一个中国工人每年能生产100件衬衣或10台电脑。 A.画出这两个国家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假定没有贸易,每个国家的工人各用一半的时间生产两种物品,在你的图上标出这一点。 答:两个国家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如图3 一4 所示。如果没有贸易,一个美国工人把一半的时间用于生产每种物品,则能生产50 件衬衣、10 台电脑;同样,一个中国工人则能生产50 件衬衣、5 台电脑。

图3 一4 生产可能性边界 B.如果这两个国家进行贸易,哪个国家将出口衬衣举出一个具体的数字例子,并在你的图上标出。哪一个国家将从贸易中获益解释原因。 答:中国将出口衬衣。对美国而言,生产一台电脑的机会成本是5 件衬衣,而生产一件衬衣的机会成本为1/5 台电脑。对中国而言,生产一台电脑的机会成本是10 件衬衣,而生产一件衬衣的机会成本为1/10 台电脑。 因此,美国在生产电脑上有比较优势,中国在生产衬衣上有比较优势,所以中国将出口衬衣。 衬衣的价格在1/5 到1/10 台电脑之间。两个国家都会从贸易中获益。例如,衬衣的价格为1/8 台电脑,换言这,中国出口8 件衬衣换回1 台电脑。中国专门生产衬衣(100 件),并出口其中的8 件,这样就有92 件衬衣和换回的1 台电脑。而没有贸易时,92 件衬衣和1 台电脑在中国是不可能得到的产出。美国专门生产电脑(20 台)并向中国出口其中的1 台换取8 件衬衣。这样,美国最后就有19 台电脑和8 件衬衣,这也是没有贸易时美国不可 能得到的产出。由此可见,贸易使中国和美国所能消费的产品增加,两国都获益了。 C.解释两国可以交易的电脑价格(用衬衣衡量)是多少。 答:一台电脑的价格将在5 到10 件衬衣之间。如果电脑价格低于5 件衬衣,美国将不会出口,因为在美国一件衬衣的机会成本为1/5 台电脑。如果电脑的价格高于10 件衬衣,中国将不会进口,因为在中国一台电脑的机会成本是10 件衬衣。 D.假设中国的生产率赶上了美国,因此,一个中国工人每年可以生产100件衬衣或20台电脑。你预期这时的贸易形式会是什么样的。中国生产率的这种进步将如何影响两国居民的经济福利 答:此时,中美双方将同时生产两种商品,然后进行贸易,不过此时的贸易被称为水平贸易,即生产率大致相同的两个国家进行的贸易。而中国在提高生产率之前,两国进行的是垂直贸易。垂直

经济学原理第五版中文曼昆 名词解释

23章 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如何在市场上相互影响。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 国内生产总值(GDP ):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 消费:家庭除购买新住房之外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 投资:用于资本设备、存货和建筑物的支出,包括家庭用于购买新住房的支出。 政府购买:地方、州和联邦政府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 净出口:外国人对国内生产的物品的支出(出口)减国内居民对外国物品的支出(进口)。 名义GDP :按现期价格评价的物品与劳务的生产。 真实GDP :按不变价格评价的物品与劳务的生产。 GDP 平减指数:用名义GDP 与真实GDP 的比率乘以100计算的物价水平衡量指标。 100GDP GDP GDP ?=真实名义平减指数 %100GDP GDP -GDP ?=平减指数 第一年的平减指数第一年的平减指数第二年的第二年的通货膨胀率 24章 消费物价指数(CPI ):普通消费者所购买的物品与劳务的总费用的衡量指标。 100?=基年一篮子的价格 的价格当年一篮子物品与劳务消费物价指数 通货膨胀率:从前一个时期以来物价指数变动的百分比。 %100CPI CPI -CPI ?=第一年第一年第二年第二年的通货膨胀率 生产物价指数:企业购买的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费用的衡量指标。 年的物价水平 今天的物价水平年美元的数量今天的美元的数量T T ?= 指数化:根据法律或协议按照通货膨胀的影响对美元数量的自动调整。 名义利率:通常公布的、未根据通货膨胀的影响校正的利率。 真实利率:根据通货膨胀的英雄校正过得利率。 25章 生产率:每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的数量。 物质资本:用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设备和建筑物存量。 人力资本:工人通过教育、培训和经验而获得的知识与技能。 自然资源:由自然界提供的用于生产物品和劳务的投入,如土地、河流和矿藏。 技术知识:社会对生产物品与劳务的最好方法的了解。 收益递减:随着投入量的增加,每一单位额外投入得到的收益减少的特性。 追赶效应:开始时贫穷的国家倾向于比开始时富裕的国家增长更快的特征。 26章 金融体系:经济中促使一个人的储蓄与另一个人的投资相匹配的一组机构。 金融市场:储蓄者可以借以直接向借款者提供资金的金融机构。

曼昆经济学原理试题Chapter 08a

Chapter 8 Application: The Costs of Taxation Test A 1. A tax levied on the buyers of a product shifts the a. demand curve upward or to the right. b. demand curve downward or to the left. c. supply curve upward or to the left. d. supply curve downward or to the right. ANSWER: b. demand curve downward or to the left. TYPE: M KEY1: D SECTION: 1 OBJECTIVE: 1 RANDOM: Y 2. When a tax is levied on a good a. buyers are worse off but sellers are not. b. sellers are worse off but buyers are not. c. neither buyers nor sellers are worse off. d. both buyers and sellers are worse off. ANSWER: d. both buyers and sellers are worse off. TYPE: M KEY1: D SECTION: 1 OBJECTIVE: 1 RANDOM: Y 3. When a tax on a good is enacted, a. sellers always bear the full burden of the tax. b. buyers always bear the full burden of the tax. c. buyers and sellers share the burden of the tax regardless of which party it is levied on. d. sellers bear the full burden if the tax is levied on them, but buyers bear the full burden if the tax is levied on them. ANSWER: c. buyers and sellers share the burden of the tax regardless of which party it is levied on. TYPE: M KEY1: C SECTION: 1 OBJECTIVE: 1 RANDOM: Y 4. A tax placed on a good a. causes the price of the good to fall. b. causes the size of the market for the good to shrink. c. affects buyers of the good, but not sellers. d. is usually borne entirely by the seller of the good. ANSWER: b. causes the size of the market for the good to shrink. TYPE: M KEY1: C SECTION: 1 OBJECTIVE: 1 RANDOM: Y 5. When a tax is levied on a good a. the market price falls because demand declines. b. the market price falls because supply falls. c. the market price rises because demand falls. d. a wedge is placed between the price buyers pay and the price sellers receiv e. ANSWER: d. a wedge is placed between the price buyers pay and the price sellers receive. TYPE: M KEY1: C SECTION: 1 OBJECTIVE: 1 RANDOM: Y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5版)课后习题详解-垄断竞争(圣才出品)

第16章垄断竞争 一、概念题 1.寡头(oligopoly) 答:寡头亦称“寡头垄断”或“寡占”,指只有几个提供相似或相同产品的卖者的市场结构。在寡头市场上,整个行业(或市场)的产品(或劳务)的一大部分是由少数几个企业(或卖者)供给的。作为卖主的垄断寡头之间仍然存在着竞争,每个寡头都要考虑竞争对手对于自己的每一行动的反应。一方面,如果有一卖主为争取更大的市场销售份额而降低商品价格,那么其他卖主势必也会降低价格,最终使各个卖主的原有市场份额保持不变,而使利润减少。另一方面,如果有一卖主提高价格,那么其他卖主就不一定会提高价格,从而使提高价格的卖主丧失原来占有的市场份额。由于垄断寡头能预计到这种结果,垄断寡头不会轻易提价。因此,在卖方寡头市场上,商品价格一般比较稳定。 2.垄断竞争(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答:垄断竞争指一种由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种产品的市场,市场中既有垄断又有竞争,既不是完全竞争又不是完全垄断。引起这种垄断竞争的基本条件是产品差别的存在。产品差别是指同一种产品在质量、包装、牌号或销售条件等方面的差别。产品差别既会产生垄断,又会引起竞争,从而形成一种垄断竞争的状态。有差别的产品往往是由不同的厂商生产的。因此,垄断竞争的另一个条件就是存在较多的厂商。这些厂商努力创造自己产品的特色,以形成垄断,而这些产品之间又存在竞争,这就使这些厂商处于垄断竞争的市场中。垄断竞争市场上,厂商面临着两条需求曲线:一条表示当一厂商改变产品的价格,而该行业其他厂商并不随着改变价格时,该厂商的价格与销售量的关系;另一条表示当一厂商改变自己产品的价格,该行业中其他与之竞争的厂商也随之改变价格时,该厂商的价格与销售量的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五版宏观经济学习题答案(中文)

第 20 章货币制度 1、为什么银行不持有百分百的准备金?银行持有的准备金量和银行体系所创造的货币量 有什么关系? 参考答案: 银行不持有百分百的准备金是因为把存款用于放贷并收取利息比持有全部存款更有利 可图。银行持有的准备金量和银行体系通过货币乘数所创造的货币量是相关的。银行的准备金率越低,货币乘数越大,所以银行存款的每一元钱可以创造更多的货币 2、考察以下情况如何影响经济的货币制度。 a、假设雅普岛的居民发现了一种制造石轮的简单方法。这种发现如何影响石轮作为货 币的有用性呢?并解释之。 b、假设美国某个人发现了一种仿造100 美元钞票的简单办法。这种发现将如何影响美 国的货币制度呢?并解释之。 参考答案: a、如果有一种制造石轮的简单方法,雅普岛上的居民就会制造多余的石轮,只要每个 石轮的货币价值大于制造它的成本。结果,人们会自己制造货币,于是就有太多的货币被制 造出来。最有可能的是,人们会停止接受石轮作为货币,而转向其他资产作为交换的媒介 b.如果美国有人发现了伪造百元面值美钞的简单方法,他们就会大量地生产这种假 钞,而降低百元美钞的价值,结果可能是转为使用另一种通货。 3、伯列戈瑞德州银行(BSB)有 2.5 亿美元存款,并保持10%的准备率。 a)列出 BSB的 T 账户。 b) 现在假设BSB的大储户从其账户中提取了1000 万美元现金。如果 BSB决定通过减 少其未清偿贷款量来恢复其准备率,说明它的新T 账户。 c) 解释 BSB的行动对其他银行有什么影响? d) 为什么 BSB要采取 (b) 中所描述的行为是困难的?讨论BSB恢复其原来准备金率的 另一种方法。 参考答案: a. BSB的 T 账户如下: : 伯列戈瑞德州银行(BSB) 资产负债 准备金$25 million存款$250 million 贷款$225 million b.当 BSB的大储户提取了 1000 万美金现金,而 BSB通过减少其未清偿贷款量来恢复其 准备率,它的 T 账户如下:

曼昆版 经济学原理第七版 课后题及答案

二十三章 1下列每种交易会影响CDP的哪一部分(如果有影响的话)?并解释之。 A.家庭购买了一台新冰箱。 答:家庭购买了一台新冰箱会增加GDP中的消费(C)部分,因为家庭用于家用电器的支出计算在消费的耐用品类中。 B.杰妮姑妈买了一所新房子。 答:杰妮姑妈买了一所新房子会增加GDP中的投资(1)部分,因为家庭住宅能长期供人居住,提供服务。它比一般耐用消费品的使用寿命更长,因此把住宅房屋的投资计算在投资中。 C.福特汽车公司由其存货中出售了一部雷鸟牌汽车。 答:福利汽车公司由其存货中出售了一部雷鸟牌汽车会减少现期GDP中的投资,因为销售中间物品存货时,企业的存货投资是负的,因而减少了当期的GDP。 C.你买了一个比萨饼。 答:我买了一个比萨饼会增加GDP中的消费(C),因为我用于购买食品的支出计算在消费的非耐用品类中。 D.加利福尼亚重新铺设了101号高速公路。 答:加利福尼亚重新铺设了101号高速公路增加了GDP中的政府购买(G),因为修建高速公路是政府的行为。 E.你的父母购买了一瓶法国红酒。 答:我的父母购买了一瓶法国红酒会减少GDP中的净出口(NX),因为法国红酒是进口食品,它的购买增加了美国的进口。 F.本田公司扩大其在俄亥俄州马利斯维尔的工厂。 答:本田公司扩大其在俄亥俄州马利斯维尔的工厂增加了GDP中的净出口(NX),因为本田公司是一家日本企业,它在美国的投资减少了美国对日本本田汽车的进口,使NX增加 2.GDP组成部分中的“政府购买”并不包括用于社会保障这类转移支付的支出。想想GDP 的定义,解释为什么转移支付不包括在政府购买内? 答:因为转移支付并不是要交换现在生产的物品或劳务,从宏观经济的角度看,转移支付就像税收和回扣一样。转移支付和税收一样改变了家庭收入,但并没有反映经济的生产。由于GDP是要衡量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从物品与劳务的生产中得到的收入,所以,不把转移支付包括在政府购买内。 6.考虑以下美国GDP的数据: A.1996年到1997年间名义收入增长率是多少?(注意:增长率是一个时期到下一个时期百分比的变动。 答:1996年到1997年间名义收入增长率是5.86%。 B.1996年到1997年间,GDP平减指数的增长率是多少? 答:1996年到1997年间,GDP平减指数的增长率是1.8%。 C.按1992年的价格衡量,1996年的实际GDP是多少? 答:按1992年的价格衡量,1996年的实际收入是69654.5亿元。 D.按1992年的价格衡量,1997年的实际GDP是多少? 答:按1992年的价格衡量,1997年的实际收入是72419.7亿元。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5版)课后习题详解-生产成本(圣才出品)

第5篇企业行为与产业组织 第13章生产成本 一、概念题 1.总收益(total revenue) 答:总收益指一定时期内厂商从一定量产品的销售中得到的货币总额,它等于单位产品的价格P乘以销售量 Q,即: =? TR P Q 由于完全竞争的厂商所面对的是一条水平的需求曲线,厂商增减一单位产品的销售所引起的总收益的变化 (TR ?)总是等于固定不变的单位产品的价格P,所以,总收益曲线是一条从原点出发的直线,其斜率就是固定不变的价格。完全竞争市场外其他类型市场的总收益曲线是先上升达到最大后再下降的。 2.总成本(total cost) 答:总成本指企业购买生产投入所支付的货币量,它包括两个部分,即固定成本(FC)与可变成本(VC)。固定成本是在短期内不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生产费用,如厂房费用、机器折旧费用、一般管理费用及厂部管理人员的工资等。只要建立了生产单位,不管产量多少,都需要支出固定成本。可变成本是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生产费用,如原材料、燃料和动力支出及生产工人的工资等。这些费用在短期内是随着产量的变动而变动的。其变动的规律是:最初,在产量开始增加时,由于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比例不合理,不能充分发挥生产效率,

故可变成本增加的幅度较大;以后随着产量的增加,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比例趋于合理,其效率得以充分发挥,故可变成本增加的幅度依次变小;最后由于可变要素的边际收益递减,可变成本增加的幅度依次变大。这一变动趋势正好同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所描述的总产量的变动趋势相反。 3.利润(profit) 答:利润指从产品的销售中得到的收益与生产这种产品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全部成本之间的差额。用等式表示为:利润=收益-成本。经济学家通常假设,企业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而且他们发现,这个假设在大多数情况下能很好地发挥作用。 4.显性成本(explicit costs) 答:显性成本有时也称为直接成本,指要求企业支出货币的投入成本。它主要包括:①直接材料成本。即在生产中用来变成产品主要部分的材料的成本,如用于原料、材料等方面的支出;②直接人工成本。在生产中对材料进行直接加工使它变成产品所用的人工的工资; ③制造费用。在生产中发生的那些不能归入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的所有其他成本支出,如维修材料费用、维修工人工资、租金和保险费用等。总之,显性成本应包括为员工的工资薪水、原料、材料、燃料、动力和运输等所支付的费用,还包括借入资本支付的利息和租用物品支付的租金等。 5.隐性成本(implicit costs) 答:隐性成本是相对于显性成本而言的,指厂商本身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隐性成本与厂商所使用的自有生产要素相联系,反映着这

曼昆 经济学原理(第五版) 课后答案

第十二章税制的设计 复习题 1.在过去的几十年来,政府的增长比经济中的其他部分快还是慢? 答:在过去几十年间,政府的增长比经济中其他部分快。数据表明,美国经济中包括联邦、州和地方政府在内的政府收入在总收人中所占百分比的增长速度快于经济中其他部分。 2.美国联邦政府收入最重要的两个来源是什么? 答:美国联邦政府收入最重要的两个来源是个人收入所得税和用于社会保障的工薪税。 3.解释公司利润如何双重纳税。 答:当企业赚到利润时,它要按公司所得税交税;当企业用其利润向公司股东支付股息时,按个人所得税第二次交税。 4.为什么纳税人的税收负担大于政府得到的收入? 答:因为纳税人的税收负担除了向政府交纳的税收之外,还包括两种成本:一是税收改变了激励所引起的资源配置扭曲;二是遵守税法的管理负担。这两种成本没有政府的收入作为补偿。因此,纳税人的税收负担大于政府得到的收入。 5.为什么一些经济学家支持对消费征税,而不是对收入征税? 答:因为对收入征税扭曲了对人们储蓄的激励,鼓励人们少储蓄。如果政府采取消费税,储蓄起来的全部收入在最后支出前都不征税,就不会扭曲人们的储蓄决策。 6.举出富有的纳税人应该比贫穷纳税人多纳税的两种观点。 答:这方面的观点有受益原则和能力纳税原则。 受益原则认为:人们应该根据他们从政府服务中得到的利益来纳税。通常富人从公共服务中受益多,他们应该多纳税。 能力纳税原则认为:应该根据一个人所能承受的负担来对这个人征税。显然,富人的财务承受能力强于穷人,富人应该多纳税。 7.什么是横向平等概念。为什么运用这个概念是困难的? 答:横向平等是指主张有相似支付能力的纳税人应该缴纳等量税收的思想。这一原则面临的问题是什么决定两个纳税人是相似的。每个纳税人在许多方面不同,为了评价税收是不是横向平等,必须决定哪些差别对纳税人的支付能力是相关的,哪些是不相关的。这些相关关系的确定是复杂而困难的。它不仅涉及经济学问题,还涉及价值观问题,很难说确定的结果是否公平。 8.说明支持与反对用单一税率取代现行税制的观点。 答:单一税率的支持者认为:(1)单一税率税将取消现行所得税的许多税收减免。通过用这种方法扩大税基,固定税能够降低大多数人面临的边际税率。税率越低意味着经济福利越大。因此,单一税率支持者声称,这种改变将扩大经济馅饼的规模。(2)由于单一税率税如此简单,所以,赋税的管理负担将大大降低。(3)由于所有纳税人都面临相同的边际税率,所以可以按收入来源而不是按得到收入的人来收税。这种额外的简单化也降低了管理成本。 (4)单一税率税将取代个人所得税和公司所得税。所有收入无论是来自工作中的劳动还是来自公司中拥有的股份,都按相同的边际税率一次性纳税。单一税率将消除目前对公司利润的双重征税,这就可以鼓励企业投资于新工厂和设备。(5)在为纳税计算收入时,允许企业扣除所有合法的经营支出,包括新投资品的支出。这种投资扣除使单一税率税更像消费税而不像所得税。结果,变为单一税率税将提高对投资的激励。 单一税率税的反对者认为:这种税很少注意纵向平等的目标。他们声称,单一税率税的累进性要小于现在的税制,而且,特别是它会把一些税收负担从富人身上转移到中产阶级身上。

曼昆经济学原理答案30—34

曼昆经济学原理答案30—34

第十二篇短期经济波动 第三十一章总需求与总供给 复习题 1.写出当经济进入衰退时下降的两个宏观经济变量的名字。写出当经济进入衰退时上升的一个宏观经济变量的名字。 答:当经济进入衰退时,实际GDP和投资支出下降,失业率上升。 2.画出一个有总需求、短期总供给和长期 总供给的曲线的图。仔细地标出正确的轴。 答: 图31—1 经济的长期均衡 3.列出并解释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 三个原因。 答:为了理解总需求曲线向右下 方倾斜的原因,我们必须考察物价水平如何影响消费、投资和净出口的物品与劳务需求量。 (1)庇古的财富效应

物价水平下降使消费者感到更富裕,这又鼓励他们更多地支出,消费支出增加意味着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更大。 (2)凯恩斯的利率效应 较低的物价水平降低了利率,鼓励了家庭和企业更多地支出于投资物品,从而增加了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 (3)蒙代尔——弗莱明汇率效应 当美国物价水平下降引起美国利率下降时,实际汇率贬值,而且这种贬值刺激了美国的净出口,从而增加了国外对美国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 由于这三个原因,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4.解释为什么长期总供给曲线是垂线。 答:在长期中,一个经济的物品与劳务的供给取决于它资本与劳动的供给,以及用来把资本与劳动变为物品与劳务的生产技术。由于物价水平并不影响这些实际GDP的长期决定因素,所以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线,即经济的资本、劳动和技术决定了物品与劳务供给量,而且,无论物价水平如何变动,供给量都是相同的。

5.列出并解释为什么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三种理论。 答:在短期中,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也就是说,在一个一两年的时期中,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增加了物品与劳务的供给量,而物价水平下降倾向于减少物品与劳务供给量。什么因素引起物价水平与产量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呢?宏观经济学家提出了三种理论说明短期总供给曲线的向右上方倾斜。在每一种理论中,一种特殊的市场不完全性引起经济中供给一方的短期状况与长期不同。虽然每一种理论在细节上不同,但它们具有共同的内容:当物价水平背离了人们预期的物价水平时,供给量就背离了其长期水平或“自然水平”。当物价水平高于预期水平时,产量就高于其自然率。当物价水平低于预期水平时,产量就低于其自然率。 (1)新古典的错觉理论 根据这种理论,物价总水平的变动会暂时误导供给者对他们出售其产品的市场发生的变动的看法。由于这些短期的错觉,供给者对物价水平的变动作出了反应,而这种反应引起了向右上方倾斜的总供给曲线。假设物价总水平降到低于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复习题详细讲解(第15章 垄 断)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 第15章垄断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 1.垄断企业(monopoly firms)(西北大学2006研) 答:垄断企业指一种没有相近替代品的产品的唯一卖者的企业。垄断是这样一种状态:在某一市场上只存在一个厂商,这一厂商在这个市场上拥有绝对的权力,它控制该市场的全部供给,从而能决定价格和销售数量。此外,该厂商还控制着所有有关市场与价格的信息。垄断从分配的角度来看是垄断者得到了全部利益而消费者一无所获。在各种类型的市场中,垄断市场一般被认为是效率最低的市场,而且阻碍了技术进步。但是,有的西方学者认为,垄断厂商资金雄厚,可以从事革新生产技术的长期研究。 2.自然垄断(natural monopoly)(西北大学2003、2005研;深圳大学2012研)答:自然垄断指某些行业或部门为了有效生产而只需要一个生产者或厂商的市场状况。这种行业可能始终呈现规模经济的特征,若由两家或两家以上的厂商生产将产生较高的平均成本、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自然垄断部门一般有电力、石油、天然气、自来水和电信等行业。自然垄断的形成,使得一个大规模厂商能够依靠自己的规模经济来降低生产成本,使得规模经济的益处由该厂商充分加以利用。自然垄断有时来源于某些地理条件。在自然垄断的部门中,政府通常对厂商加以认可,以批准该厂商进入该行业经营,或者在不利后果发生之前进行制止,以免损害公共利益。政府管制自然垄断部门的原因在于:①如果自然垄断行业内竞争性厂商过多,会造成经济资源的巨大浪费。例如,四家电话公司互相竞争,将会铺设四条电话干线,而实际上有一条就够了,这就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同时,价格竞争必然会优胜劣汰,其他厂商将会被排挤出市场,剩下的厂商制定垄断价格,使消费者遭受损失。②多家厂商如果相互勾结起来操纵价格以避免激烈竞争,同样使消费者遭受垄断价格。③这类部门一般是资金规模大、技术水平高、风险大的行业,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和许可,私人厂商可能会避开这类行业,这样消费者将因为不能消费这些商品或劳务而受损失。 3.价格歧视(price discrimination)(山东大学2004研;深圳大学2007研;西北大学2008研;华南理工大学2009研) 答:价格歧视指以不同价格向不同顾客出售同一种物品的经营做法。由于垄断者具有某种垄断力量,因此,垄断者可以对自己所出售的同类产品,采取不同的价格,以使自己所获利润达到最大值。实现价格歧视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①厂商不能是价格的接受者,即厂商有权改变价格;②厂商必须能够按照需求弹性对顾客加以区分,买者必须具有不同的需求弹性;③厂商必须能够防止产品的再次出售。 价格歧视有以下三种情况:①一级价格歧视,指垄断者对每多出售一单位产品都收取不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五版宏观经济学习题答案中文

1 / 5 第20xx货币制度 1、为什么银行不持有百分百的准备金?银行持有的准备金量和银行体系所创造的货币量有什么关系? 参考 答案: 银行不持有百分百的准备金是因为把存款用于放贷并收取利息 比持有全部存款更有利可图。银行持有的准备金量和银行体系通过货币乘数所创造的货币量是相关的。银行的准备金率越低,货币乘数越大,所以银行存款的每一元钱可以创造更多的货币 2、考察以下情况如何影响经济的货币制度。 a、假设雅普岛的居民发现了一种制造石轮的简单方法。这种发现如何影响石轮作为货币的有用性呢?并解释之。 b、假设美国某个人发现了一种仿造100美元钞票的简单办法。这种发现将如何影响美国的货币制度呢?并解释之。 参考 答案: a、如果有一种制造石轮的简单方法,雅普岛上的居民就会制造多余的石轮,只要每个石轮的货币价值大于制造它的成本。结果,人们会自己制造货币,于是就有太多的货币被制造出来。最有可能的是,人们会停止接受石轮作为货币,而转向其他资产作为交换的媒介

b.如果美国有人发现了伪造百元面值美钞的简单方法,他们就会大量地生产这种假钞,而降低百元美钞的价值,结果可能是转为使用另一种通货。 3、xx瑞德州银行(BSB)有 2.5亿美元存款,并保持10%的准备率。 2 / 5 a)列出BSB的T账户。 b)现在假设BSB的大储户从其账户中提取了1000万美元现金。如果BSB决定通过减少其未清偿贷款量来恢复其准备率,说明它的新T账户。 c)解释BSB的行动对其他银行有什么影响? d)为什么BSB要采取(b)中所描述的行为是困难的?讨论BSB恢复其原来准备金率的另一种方法。 参考 答案: a. xx瑞德州银行(BSB) 资产 准备金 贷款 b.当BSB的大储户提取了1000万美金现金,而BSB通过减少其未清偿贷款量来恢复其准备率,它的T账户如下: $25 million存款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五版课后练习答案word精品

第一篇导言 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 1.列举三个你在生活中面临的重要权衡取合的例子。 答:①大学毕业后.面临着是否继续深造的选择,选择继续上学攻读研究生学位,就意味着在今后三年中放弃参加工作、赚工资和积累社会经验的机会;2、在学习内容上也面临 着很重要的权衡取舍,如果学习《经济学》,就要减少学习英语或其他专业课的时间,③对 于不多的生活费的分配同样面临权衡取舍,要多买书.就要减少在吃饭、买衣服等其他方面的开支。 2、看一场电影的机会成本是什么? 答:看一场电影的机会成本是在看电影的时间里做其他事情所能获得的最大收益,例如:看书、打零工。 3、水是生活必需的。一杯水的边际利益是大还是小呢? 答:这要看这杯水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喝.如果这是一个人五分钟内喝下的第五杯水.那么他的边际利益很小.有可能为负;如果这是一个极度干渴的人喝下的第一杯水,那么他的边际利益将会极大。 4、为什么决策者应该考虑激励? 答:因为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如果政策改变了激励,它将使人们改变自己的行为,当决策者未能考虑到行为如何由于政策的原因而变化时.他们的政策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5 为什么各国之间的贸易不像竞赛一样有赢家和输家呢? 答:因为贸易使各国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话动,并从中享有更多的各种各样的物品与劳务。通过贸易使每个国家可供消费的物质财富增加,经济状况变得更好。因此,各 个贸易国之间既是竞争对手,又是经济合作伙伴。在公平的贸易中是“双赢”或者“多赢” 的结果。 6.市场巾的那只“看不见的手”在做什么呢,答:市场中那只“看不见的手”就是商品价格,价格反映商品自身的价值和社会成本, 市场中的企业和家庭在作出买卖决策时都要关注价格。因此.他们也会不自觉地考虑自己行为的(社会)收益和成本。从而,这只“看不见的手”指引着干百万个体决策者在大多数情况下使社会福利趋向最大化。 7 解释市场失灵的两个主要原因,并各举出一个例子。答: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是外部性和市场势力。外部性是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棉利的影响。当一个人小完全承担(或享受)他的行为所造成的成本(或收益)时,就会产生外部性。举例:如果一个人不承担他在公共场所吸烟的全部成本,他就会毫无顾忌地吸烟。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的规章制度来增加经济福利。 市场势力是指一个人(或一小群人)不适当地影响市场价格的能力。例如:某种商品的垄断生产者由于几乎不受市场竞争的影响,可以向消费者收取过高的垄断价格。在这种情况下,规定垄断者收取的价格有可能提高经济效率。 8.为什么生产率是重要的? 答:因为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而对这种能力的最重要的 衡量度就是生产率。生产率越高,一国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就越多。 9 什么是通货膨胀,什么引起了通货膨胀? 答:通货膨胀是流通中货币量的增加而造成的货币贬值生活中价格总水平上升。货币量增长引起了通货膨胀。 10.短期中通货膨胀与失业如何相关? 答:短期中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存在着权衡取台,这是由于某些价格调整缓慢造成的。政府为了抑制通货膨胀会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人们可用于支出的货币数量减少了,但是商品价格在短期内是粘性的,仍居高不下.于是社会消费的商品和劳务量减少,消费量减少又引起企业解雇工人。在短期内.对通货膨胀的抑制增加了失业量。 问题与应用

曼昆经济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50分) 1.机会成本 2.科斯定理 3.搭便车 4.囚徒困境 5.菲利普斯曲线 6.供应学派 7.凯恩斯革命 8.看不见的手 9.比较优势 10.外部性 二、简述题(第11、12、13题各12分,14题14分,共50分) 1.简述银行存款的创造过程。 2.简述失业的根源及其类型。 3.简述节俭的是非。 4.根据有关经济学原理,简析我国森林减少、珍稀动物来绝的原因及解决的措施。 三、论述题(每小题25分,共计50分) 1.论述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2.论述政府公共投资对国民经济的作用。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50分) 1.机会成本:指人们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在其他可能的用途中所能够获取的最大收入。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机会成本的存在需要三个前提条件。第一,资源是稀缺的;第二,资源具有多种生产用途;第三,资源的投

向不受限制。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考察生产过程时,厂商需要将生产要素投向收益最大的项目,而避免带来生产的浪费,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机会成本的概念是以资源的稀缺性为前提提出的。从经济资源的稀缺性这一前提出发,当一个社会或一个企业用一定的经济资源生产一定数量的一种或者几种产品时,这些经济资源就不能同时被使用在其他的生产用途方面。这就是说,这个社会或这个企业所能获得的一定数量的产品收入,是以放弃用同样的经济资源来生产其他产品时所能获得的收入作为代价的。这也是机会成本产生的缘由。因此,社会生产某种产品的真正成本就是它不能生产另一些产品的代价。所以,机会成本的含义是:任何生产资源或生产要素一般都有多种不同的使用途径或机会,也就是说可以用于多种产品的生产。但是当一定量的某种资源用于生产甲种产品时,就不能同时用于生产乙种产品。因此生产甲种产品的真正成本就是不生产乙种产品的代价,或者是等于该种资源投放于乙种产品生产上可能获得的最大报酬。一种资源决定用于甲种产品,就牺牲了生产其他产品的机会;从事生产甲种产品的收入,是由于不从事或放弃其他产品生产的机会而产生的。 2.科斯定理:指一种产权理论。科斯本人并未将科斯定理写成文字,科斯定理的提出是由其好友斯蒂格勒首先根据科斯于20世纪60年代发表的《社会成本问题》这篇论文的内容概括出来的。其内容是: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其交易成本为0或者很小,则无论在开始时财产权的配置是怎么样的,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科斯定理进一步扩大了“看不见的手”的作用。按照这个定理,只要那些假设条件成立,则外部影响就不可能导致资源配置不当。或者以另一角度来说,在所给条件下,市场力量足够强大,总能够使外部影响以最经济的办法来解决,从而仍然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西方学者认为,明确的财产权及其转让可以使得私人成本(或利益)与社会成本(或利益)趋于一致。以污染问题为例,科斯定理意味着,一旦所需条件均被满足,则污染者的私人边际成本曲线就会趋于上升,直到与边际社会成本曲线完全重合,从而污染者的利润最大化产量将下降至社会最优产量水平。 科斯定理解决外部影响问题在实际中并不—定真的有效。资产的财产权不一定总是能够明确地加以规定;已经明确的财产权不一定总是能够转让;分派产权会影响收入分配,而收入分配的变动可以造成社会不公平,引起社会动乱。在社会动乱的情况下,就谈不上解决外部效果的问题了。 3.搭便车:指不付成本或支付很低的成本而消费公共产品的行为。公共产品的特点决定了私人厂商不愿自动提供这种产品。这是因为在公用产品消费中存在“搭便车”问题,即每个人都想不付任何成本,或只支付很低的代价,来享受公共产品的服务。由于公共物品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人们可以在不付费的情况下享受公共物品所带来的效益。因此公共产品覆盖的消费者人数越多,搭便车问题就越严重,公共产品由私人厂商提供出来的可能性就越小。例如:1970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研制出了一种汽车污染物排放控制装置,每个售价20美金,如果每个车尾都装上这一装置,可使汽车排放的污染下降30%至50%。然而,污染的降低是一种公共产品,每个人呼吸空气质量是否改善并不取决于自己的车上是否装上这个新发明,而是取决于该地区大多数车主的选择,于是大多数人都不想多花20美元而只是试图搭便车,结果,在私人市场上,这种公共产品的产量总难以达到最佳水平。私人不能提供公共产品,就只能由政府出面担当此项职能。事实上,私人经济中的政府,最初就是为了提供公共产品(法律、国防、公安等等)的目的由众多私人共同建立起来的。政府这一职能具体体现为:①尽可能正确地估价社会对公用产品的实际需求;②按照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原则确定税收比率,并用税收收入购置公用产品,为公众提供服务。 4.囚徒困境:指两个被捕获的囚犯之间的一种特殊“博弈”,说明为什么甚至在合作对双方有利时,保持合作也是困难的。囚犯两难处境的故事包含着一个一般性的结论,这个结论适用于任何一个力图维持其成员合作的集团。这是博弈论中的一个经典例证,同一市场上的寡头在力图达到垄断结果时的博弈类似于两个处于两难处境的囚犯的博弈。具体情况如下:两囚徒被指控是一桩罪案的同案犯。他们被分关在不同的牢房且无法互通信息。各囚徒都被要求坦白罪行。如果两囚徒都坦白,各将被判入狱5年;如果两人都不坦白,则很难对他们提起刑事诉讼,因而两囚徒可以期望被从轻发落为入狱2年;另一方面,如果一个囚徒坦白而另一个囚徒不坦白,坦白的囚徒就只需入狱1年,而另一个将被判入狱10年。那么囚徒将会怎么选择呢?下表归纳了各种可能的结果。(其中“得益”是负的,表格右下角单元格意思是两个囚徒各2年徒刑)。该表说明,这两个囚徒面临着一种困境。如果他们都不坦白(以一种会遵守的方法),那么两人只需入狱仅仅2年。但他们不能相互讲话,如果囚徒A不坦白,他就冒着被B利用的危险。因为不管囚徒A怎么选择,囚徒B坦白总是最优方案。

最新曼昆《经济学原理》第6版 微观经济学分册 第5章 课后习题答案P113-P115汇编

第五章弹性及其应用 复习题 1.给需求价格弹性和需求收入弹性下定义。 答:需求价格弹性,是指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衡量;需求收入弹性,是指一种物品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变动反应程度的衡量。 2.列出并解释本章中所谈论的决定需求价格弹性的四个因素。 答:需求的价格弹性取决于许多形成个人欲望的经济、社会和心理因素。通常,需求价格弹性主要由以下几个因素决定:(1)相似替代品的可获得性。有相似替代品的物品往往富有需求弹性,因为消费者从这种物品转向其他物品较为容易。(2)必需品与奢侈品。必需品倾向于需求缺乏弹性,奢侈品倾向于需求富有弹性。(3)市场的定义。范围小的市场的需求弹性往大于范围大的市场,因为范围小的市场上的物品更容易找到相近的替代品。(4)时间框架。物品往往随着时间变长而需求更富有弹性,因为在长期中人们有充分的时间来改变自己的消费嗜好和消费结构。 4.如果弹性大于1,需求是富有弹性还是缺乏弹性?如果弹性等于零,需求是完全有弹性还是完全无弹性? 答:弹性大于1,需求富有弹性。弹性等于零,需求完全无弹性。 5.在一个供求图上标明均衡价格、均衡数量和生产者得到的总收益。 答:如图,供给与需求曲线的交点是均衡点,均衡点所对应的价格P是均衡价格,所对应的数量Q是均衡数量。P·Q,即阴影部分是生产者得到的总收益。 6.如果需求是富有弹性的,价格上升会如何改变总收益?解释原因。 答:如果需求是富有弹性的,价格上升会使总收益减少。因为需求富有弹性,价格上升引起需求量减少的如此之多,以至于大到抵消价格上涨所带来的收益,即需求量下降的比例大于价格上升的比例。 7.如果一种物品需求收入弹性小于零,我们把这种物品称为什么? 答:需求收入弹性小于零的物品,我们称为低档物品。 8.如何计算供给的价格弹性?供给价格弹性衡量什么? 答:供给价格弹性=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价格变动百分比。它是衡量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9.毕加索油画的供给价格弹性是多大? 答:毕加索油画的供给价格弹性为零。因为不管油画价格怎样变动,画商们不可能再生产出这种油画,只能提供一个固定的数量。 10供给价格弹性在短期中更大,还是在长期中更大?为什么? 答:长期供给弹性大。因为在短期中,企业不能轻易改变他们的生产规模来增加或减少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6版-微观经济学分册-课后习题答案-第10章

第十章外部性 复习题 1.举出一个负外部性的例子和一个正外部性的例子。 答:负外部性的例子:化工厂排放的化学废气,污染了环境,但它却不必承担污染的全部成本。正外部性的例子:在临街的自家院子里种花,既美化了自己家的环境,又使邻居和路人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花,具有正外部性。 2.用供求图解释企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负外部性的影响。 图10-1 存在负外部性的供求图 答:生产中的外部性使该物品的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生产该物品的社会最适量小于其均衡数量,即市场量。 3.专利制用什么方法帮助社会解决了一个外部性问题? 答:专利制利用法律法规的形式规定专利发明者可以在一定时期排他性的使用自己的发明的权利,激励发明者更多地进行新技术研究,科技发明的正外部性内在化。 4.什么是矫正税?为什么就保护环境免受污染的方法而言,经济学家对矫正税的偏好大于管制? 用于纠正负外部性影响的税收被称为矫正税。这种税也被称为庇古税。作为解决污染的方法,经济学家对矫正税的偏爱通常大于管制,因为税收可以以较低的社会成本减少污染。首先是因为税收减少污染更有效率。矫正税实际上规定了污染权的价格,并把污染权分配给那些减少污染成本最高的工厂。无论环境保护机构选择的污染水平是多少,它都可以通过税收以最低的总成本达到这个目标。其次,矫正税对环境更有利。在管制政策下,企业被动地减少污染,一旦达到了管制的要求,它就没有理由再减少排污。税收激励工厂主动减少污染,以尽

力减少不得不为此支付的税收量。 5.列出不用政府干预时也可以解决外部性引起的问题的一些方法。 答:私人解决外部性所引起的问题的方法有:(1)用道德规范和社会约束来解决;(2)慈善行为;(3)通过依靠有关各方的私利来解决外部性问题;(4)利益各方签订合约。 6.设想你与一个吸烟者同住一间房,但你不吸烟。根据科斯定理,什么因素决定了你的室友是否在房间里吸烟?这个结果有效率吗?你和你室友如何达成这种解决方法? 答:根据科斯定理,如果我被迫吸烟所承受的成本大于我的室友吸烟所获得的收益,我的室友就不应该在房间里吸烟。如果我的成本小于室友的收益,她就可以在房间里吸烟。只要交易成本不阻止协议的达成,结果就是有效的。我和室友协商达成解决办法:我们中的一个补偿另一个吸烟或者不吸烟的损失。如我给室友买一些糖果以缓解她不能吸烟的痛苦,来与她达成协议——她以后不在房间里吸烟。 问题与应用 1.有两种方法保护你的汽车不被偷窃:防盗杠杆使偷汽车者难以偷走你的汽车;报警器使得在你的车被偷以后,警察可以轻而易举地抓得小偷。以上哪一种类型的保护会给其他车主带来负外部性?哪一种带来正外部性?你认为你的分析有什么政策含义吗? 答:(1)防盗杠杆的保护给其他车主带来负外部性,因为防盗杠杆的使用使偷汽车者难以偷走我的汽车,但偷车者会把注意力转向其他汽车,多偷那些没有安装防盗杠杆的汽车。(2)报警器给其他车主带来正外部性,因为偷汽车者并不知道哪些汽车装了报警器,为避免被抓,他们会减少偷任何一辆车的概率。 (3)这一分析的政策含义是政府应该对使用防盗杠杆的汽车所有者征税,对装报警器的汽车所有者给予补贴。 2.你同意下列说法吗?为什么同意或不同意? A.“必须根据矫正税引起的无谓损失来评价庇古税作为减少污染方法的收益。” 答:不同意。矫正税与其他大多数税不同,它是存在负外部性时的正确激励,从而使资源配置接近于社会最优。矫正税既增加了政府收入,又增加了社会福利。 B.“当决定是否向消费者或者生产者征收矫正税时,政府应该把税加载引起外部性的市场一方身上。” 答:不同意。无论向谁征税,税收的影响是相同的。因此无论外部性是由消费者还是生产者造成的,向消费者或者生产者征税会导致同样的数量下降以及消费者支付和生产者收入的价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