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粮油加工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粮油加工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粮油加工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粮油加工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粮油加工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来源:产业发展处善良10-09-06浏览(417)字体:大中小

提高粮油加工业发展水平,促进粮油食品消费与营养改善

——何毅同志在中国粮油学会营养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中国粮油营养研讨会的

发言

2009年12月2日草稿

食品工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生命工业,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粮油加工业是食品工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生产流通、衔接产销、稳定供给的重要纽带,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环节,在解决“三农”问题、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粮油是人们最重要的食粮,也是食品工业的最基础原料,粮油加工产品与人民生活和生命安全息息相关,是一个永不衰败的朝阳产业和生命营养健康产业。

一、我国粮油加工业的发展现状

“十一五”以来,我国粮油加工业呈现持续快速发展态势,粮油加工业总体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企业经济效益稳步提高;企业组织形态进一步优化,生产集中度持续提高,产品质量显著改善;对改善城乡居民营养、提高生活水平,推动相关产业发展、扩大就业、带动农民增收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做出了贡献。据国家粮食局粮油加工业统计,2008年,规模以上粮油加工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9733亿元,工业增加值1264亿元,年末从业人员88万人。2009年1-6月,规模以上企业大米、面粉、食用油等主要产品产量同比增幅10%左右。

1.粮油加工产品产量持续增长,品种结构渐趋合理

2008年以来,粮食加工业经受了国际金融危机的考验,主要粮食加工产品产量持续增加,比上年增长率超过10%,有效保障了国内粮食消费需求。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2008年特等米和标准一等米产量占大米总产量的%;小麦特制一等粉、特制二等粉和专用粉产量占小麦粉总产量的%。

2.粮油产品质量明显提高, 食品安全不断加强

粮油加工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不断完善,截止到2008年末制修订粮食加工标准380项,2003年以前的标准全部得到更新。建立了905家中央和地方各级粮食质量检验机构、200个国家粮食质量监测站(中心)、建立了905家中央和地方各级粮食质量检验机构、200个国家粮食质量监测站(中心)。2008年大米、小麦粉总体合格率达到95%。

3.多元化主体格局形成,布局向主产区集中

多元化加工主体格局已经形成,民营企业占主导地位。2008年,民营企业、外商及港澳台商企业、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分别占总量的60%、32%、8%。产业布局向主产区集中。2008年,东北3省和长江中下游6省大米加工实际产量分别占全国的%;黄淮海6省小麦粉实际产量分别占全国的%。

4.企业实力明显增强,龙头企业逐步壮大

粮油加工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逐步提高。大米加工、小麦粉加工、玉米深加工业前十位企业的销售收入分别占总量的、、%。2008年底,全国已有日处理稻谷400吨以上的大米加工企业115个,日处理小麦400吨以上的面粉加工企业236个,日处理油料(或精炼油脂)1000吨以上的油脂加工企业92个,分别比2002年增加了106个、189个、65个;全国已有1773个粮油企业成为国家级或者省级、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总产值占全行业%,利润总额占全行业%。大型企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带动了整个粮食产业的发展。

5.关键技术取得突破,综合利用稳步提高

一批重大关键技术与设备开发取得明显成效。攻克了一批稻谷、小麦、玉米、大豆等深加工关键技术,稻壳、米糠、玉米胚芽和小麦胚芽等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取得新突破。大型粮食加工成套设备制造技术提升较快,日处理稻谷480吨、小麦1000吨,年产玉米淀粉20万吨等成套设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粮油加工业发展面临的挑战: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及其他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粮油加工业仍然存在较多影响和阻碍行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问题。如粮油加工业结构不够合理;企业总体规模仍然很小,生产集中度还不够高;技术水平相对落后;标准体系和质量控制体系不完善,食品安全问题仍然突出,食品安全信用意识缺乏,环境污染问题较多;与工业配套的装备发展相对滞后等。这些问题的解决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我国是否能最终建立现代化的粮食生产和营养健康保障体系,从而由粮油食品生产大国转变成为生产强国。

1、现代粮油加工体系尚未建立。粮食加工企业规模小、数量多、布局分散、经营粗放、产业集中度低,产业结构不合理,总体发展水平不高。粮食加工与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有效衔接不紧密,对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带动粮食产业发展的能力有待加强,粮食加工调节供求平衡的动态机制尚未形成。粮食产业链仍是以粮食生产供给链为主体,其下游加工需求环节始终无法对种植环节形成有效的指示,而这种供给关系又制约了下游加工环节的发展。主食品生产方式相对落后。小作坊和集约化等生产方式仍是市场的主体。粮食应急加工体系建设刚起步。

2、部分产品加工能力相对过剩。2008年,稻谷、小麦、玉米加工企业产能利用率分别为46%、50%和65%左右,加工能力相对过剩。这既存在需要淘汰的落后产能,也有因产品种类单一所导致的结构性产能过剩、布局不合理所导致的区域性产能过剩。

3.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粮食加工业科技投入少,2008年仅占销售收入的%左右,大大低于发达国家2%~3%的平均水平。技术创新体系不完善,缺少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等创新平台。某些真菌毒素的关键检测技术和设备落后,危险性评估控制技术未广泛采用,新产品安全性评估欠缺。

4.副产物综合利用水平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稻壳、米糠、肤皮、薯渣等副产物数量大,综合利用率低。65%左右的稻壳粉碎后被用作低效饲料配料,用于稻壳发电和直接填烧锅炉占19%左右;米糠用于制油仅占5%左右,绝大部分未经处理而用作饲料。

二、粮油加工业的发展趋势

1、粮食消费变化提出新要求。保障十多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随着我国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逐步迈进,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我国食品消费结构变化加快,粮油食品工业化制成品的需求迅速上升,对粮食的需求已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己经由对量的追求转向对质的追求,更加注重安全、优质、营养、方便,粮食消费进一步多样化;同时,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粮食消费逐步由自给型向商品型转变,为粮食加工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适应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未来我国粮食中口粮的消费将有所减少,饲料粮和工业用粮的消费将有稳中趋增。

从市场经济国家发展分析,当一个国家居民恩格尔系数降到40%以下,人均GDP达到1000~3000美元时,是居民膳食结构发生迅速变化的关键时期,也是营养干预的最佳时期。目前我国正处于这个发展阶段。我国城市居民的恩格尔系数2008年为%,农村为%,2008年我国人均GDP已突破3000美元大关。可以预计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将对食品消费总量和结构产生重要影响。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由1,000美元增至3,000美元的阶段,

2、人们对粮油食品的安全问题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

党中央、国务院对食品安全问题高度重现,《食品安全法》的颁布实施,将使得食品安全局势日渐趋好。尽管如此,当前食品安全局势依然十分严峻,食品安全事故仍然时有发生。为确保粮油食品安全,粮油加工业企业应当加强食品安全检测监测能力建设,要对粮油食品供应链进行全程监控,增加原料检测、过程检测、出厂检测能力,提高企业食品安全管理的技术装备水平。

3、方便食品的发展和产品的多样化是今后粮油食品工业发展的重要特征。当前我国粮油加工业主要还是以初加工为主,精深加工程度较低,制成品水平低,主食品工业化比例低。市场上缺乏符合营养平衡要求的早、中、晚餐方便食品,也缺乏满足特殊人群营养需求的食品。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简便、营养、卫生、经济、即开即食的方便食品市场潜力巨大。同时,随着消费群体结构的变化,也对食品方便化提出了新的要求。

4.高新技术将在粮油加工业得到广泛应用。在粮油加工业的技术层面,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等战略高新技术不断向粮油食品工业的渗透和融合,促进了粮油加工业的快速发展。世界粮油食品工业已经从经验走向科学,并且正从追逐生产率和优化产品的可制造性走向可预测性的高品质、高技术含量产品的研发和制造。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与粮油食品加工业的不断融合,为我们粮油加工业实施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粮食资源利用率,实现精深加工化,延长产业链,实现技术升级、产业升级创造了条件和机遇。

5.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化进程加快,将为粮油加工业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原料。未来十年,我国将实施《全国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强专用农产品原料基地建设,促进农业由生产导向型向市场导向型、加工导向型转变,为粮油加工业发展提供优质、专用的加工原料。

三、关于提高粮油加工业发展水平,促进粮油食品消费与营养改善的建议

当前,我国正处于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粮油加工业发展与人们生活营养改善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要求我们要正确分析现阶段我国粮油食品与营养发展的现状,准确把握趋势和挑战,要求我们要提出和制定正确的粮油加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与食物消费与营养发送相适应的思路和目标,要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提高粮食资源利用效率为前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完善形成结构优化、布局合理、产业协调、技术进步、竞争力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粮油加工业体系。

根据《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发展规划》要求,正在制订的《粮食加工业发展规划》(2010-2020年)提出,将“安全”作为基本要求,将“优质、营养、方

便”作为产品发展方向;倡导合理加工,改变片面追求“精”、“细”、“白”的消费倾向。以营养科学为指导,加快粮油加工产业升级。

1、粮油食品的营养与健康决定了我国粮油加工产业的发展水平。把粮油食品的营养价值置于核心地位,在加工制造设备的选择、加工制造技术和食品研发方面必须首先考虑对粮油食品营养价值的影响。我国居民的膳食结构正处于温饱到小康的转型期,对营养合理、符合健康要求的食品需求十分迫切。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和对自身健康状况的关注,不仅期望粮油食品具有良好的食用价值,保存粮油食品中的营养成份,还希望粮油食品具有特定的保健功能,以预防、延迟疾病的发生,促进疾病的康复。粮油食品加工企业要注重开发营养搭配科学合理的新产品,开发营养强化食品和保健食品,既要为预防营养缺乏症服务,又要为防止因营养失衡造成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服务。

2.推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企业将进一步整合、提升,向集团化方向迈。发展优质产能,淘汰落后产能。扶持龙头企业,培养一批技术创新能力、现代管理能力和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通过联合、兼并、收购等资本运营方式,实现“强强联合”、“强弱联合”,培育和组建一批资本结构多元化、产品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服务宏观调控的大米加工业龙头企业或集团企业。

一是以发展粮油食品为重点的粮油深加工将进一步加快。注重发展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实现效益的最大化。为实现小康社会发展目标,满足现代生活节奏加快,消费趋向膳食方便化、营养化、多样化的需要,粮油主食品工业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方便面、方便米粉、方便米饭、速冻食品、主食面包以及工业化生产的馒头、花卷、豆包等各种米面食品将大量出现。与此同时,传统主食品的各种生产工艺和设备的研究也将得到较快发展;冷冻技术、膨化技术、高压蒸煮技术和焙烤技术将大力推广应用;以粮油为主要原料的休闲、旅游食品的品种、产量和销量将不断增加;中式快餐的集约化生产、配送、连锁营销配套工程将加快实施。大力推进传统米制品主食工业产业化,蒸煮食品的安全性和健康性,主要与加工方式有关。

二是粮油加工的副产品综合利用将进一步发展。粮油加工中的副产品如米糠、小麦胚芽、饼粕以及油脂精炼过程中产生的皂脚、馏出物等等,大多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多种微量元素和生物活性物质,但多年来由于我国加工企业规模小,资源集中困难以及提取技术的限制,这些宝贵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今后,随着粮油加工企业的大型化、规模化、集团化以及提取技术的不断成熟,我国的粮油加工副产品综合利用将会不断有新的发展。使粮油加工业发展成为绿色环保的产业,以循环利用、节能高效、生态环保为准则,加大对原料的综合利用、充分利用“榨干吃净”,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能源的消耗。

3.大力加强粮油加工业自主创新。目前粮油加工业科技自主研发的能力仍然比较薄弱,我们要在加强基础研究的基础上,支持一批集约化高效利用、清洁生产、节能降耗重大关键技术开发的研制工作,促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研究开发和转化。同时,加速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充分利用优秀传统工艺技术与高新技术的组装、集成和工程化配套转化,促进粮油加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和行业新科技进步。

要加强粮油加工业领域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产业科技创新联盟、国家工程中心的建设,培育粮油加工业科技创新平台和研发基地。

要高度重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它对我国粮油加工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要加大创新力度,缩小与国外同类设备的差距,注重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适合我国原料特点的新装备,还要注重开发主食产品生产设备和精深加工的成套设备。

4.加强食品安全及检测监测能力建设。从田间到餐桌,涵盖多个环节构成的完整的产业链系统。贯彻《食品安全法》,使中国食品产业的发展进入了以安全为主导的轨道中。要建立严格的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制度、准入制度、溯源制度、召回制度等。食品安全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民生问题,是粮油加工业发展的生命线。一是加强粮油加工业食品安全检测监测能力建设。二是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提高粮油加工食品行业准入门槛。三是加快制定和修订粮油

食品加工行业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标准,加快加工业标准体系制修订。四是建立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机制。建立健全食品召回及退市制度。五是加强粮油加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

5.提倡科学消费,优化居民膳食结构。大力宣传和推广《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引导居民科学膳食,健康消费。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避免精米、精面、精油等的过度加工。为何要提倡谷类为主膳食中谷类食物提供能量应达到膳食总能量的一半以上。1、以谷类为主的膳食模式既可提供充足的能量,又可避免摄入过多的脂肪及含脂肪较高的动物性食物,有利于预防相关慢性病的发生。2、谷类食物中的能量有80%~90%来自碳水化合物,只有膳食中谷类食物提供能量达到总能量的50%~60%,再加上其他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才能达到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适宜比例。食用油消费要适量,提倡是多种油脂搭配使用,以保证人体对各种脂肪酸的需要。粮油加工要合理确定加工精度,不要盲目追求“精加工”,要多开发既能保持粮食中各种营养成份又方便可口的多种多样的粮油食品

我国纺织业产业结构与外贸现状

中国纺织业产业结构及外贸现状 摘要:纺织行业作为我国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在繁荣市场、扩大出口、吸纳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镇化进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的纺织业行业的生产能力居于世界首位,纺织品出口量在世界纺织品出口总量中占据第一的位置。然而,纺织业外贸依旧面临着一定的问题。在那个背景下,本文从宏观的角度动身,对我国纺织业进展历程进行回忆,就我国纺织业外贸进行分析,找出我国纺织业外贸方面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一定的建议。 关键词:纺织业外贸现状分析问题 一、中国纺织业产业结构 (一)中国纺织业的进展

1.全面建设时期(1950~1979年) 新中国成立之初,纺织产业的首要目标确实是尽快解决我国宽敞城乡人民的穿衣问题。为此,党中央提出依靠农业提供的天热纺织原材料,重点进展棉纺织业,同时兼顾毛、麻、丝纺织、针织以及化纤工业的纺织进展战略方针。到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纺织产业进展成为一个品种丰富、工业门类齐全的产业。这一时期的纺织产业进展属于典型的自给自足模式。纺织品服装的出口专门少,用以换取一定的外汇以进口国民经济建设所需的其他必要的物资。 2.快速进展时期(1980~2001年) 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改革开放,使我国纺织产业的进展驶入了一个新的快车道,纺织产业的进展模式开始从内需导向型向出口导向型转变。这一时期的纺织产业抓住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机遇,对内不断深化企业改革,对外以出口创汇为突破口,接着扩大对外开放,进展外向型经济。通过内外并举的进展思路,不仅纺织产业的工业基础有了专门大的提高,同时纺织产业的外贸出口能力也持续增强。 3.全面提升时期(2002年以来) 2002年以后我国正式以世界贸易组织(WTO)成员国的身份参与

粮食深加工现状

关于吉林省现有的粮食深加工行业状况 吉林省召开农业系统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报告会。政府官员、企业老总与经济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商议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吉林省农业经济如何抓住机遇――农产品加工业成为其中主要议题之一。 研讨会提出一个非同寻常的课题:在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振兴中,农产品加工业位置更加重要,那么,吉林玉米和大豆该做些什么?吉林省提出发展玉米产业经济由来已久。多年来,省委、省政府一直十分关注这项事关经济发展全局的工作。1997年以来,作为世界“黄金玉米带”之一的吉林省,玉米产业经济效益不断提升,其资源优势正在转化为经济优势。目前,全省玉米总产量稳定在1500万吨左右,玉米人均占有量达到650公斤,年商品量1000万吨,商品率达到76.8%。 毋庸讳言,我们有差距。然而机遇面前,吉林人也找到困扰吉林玉米产业的关键词:产业链条。 吉林大豆又何尝不是如此。据资料显示,中国大豆产业优势表现在压榨量上,并不是数量上。世界大豆主要进口国的压榨量为5309万吨,我国几乎占一半;2010年9月,我国开始实施大豆振兴计划。 目前,我国已有80家企业与国家大豆深加工研究与推广中心洽谈项目,标志着我国大豆深加工技术步入成熟。今年,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号角又在东北大地吹响……这一切,无疑成为其振兴的千载良机。大机遇,小机遇,纷至沓来。吉林玉米、大豆振兴,出路只有一条:精深加工。 ●重新布局:4个系列8个链条及其他 重新布局,通盘谋划,将玉米、大豆深加工产业重新定位,已成当务之急――一个充满希望的前景呈现世人面前。 玉米深加工重点围绕8个链条进行,即变性淀粉、淀粉糖、生物饲料、生物药、氨基酸、淀粉纤维、淀粉树脂、新能源。而建设和布局则按照4个系列展开。

中国粮食行业发展现状与市场前景分析报告

中国粮食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前景分析 截止2014年,国民经济在新常态下保持平稳运行,全国粮食产量实现“十一连增”,农民增收实现“十一连快”。201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6.07亿吨,同比增长0.9%;其中,谷物总产量5.57亿吨,同比增长0.8%。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也是我国粮食产量增速连续第三年出现下滑,预计未来在耕地、淡水等资源环境的约束下,我国粮食产量将保持平稳态势。 2010-2014年粮食产量情况(单位:亿吨) 2010-2014年谷物产量情况(单位:亿吨)

从供给结构看,正常年份的粮食产量基本足以支撑国内消费。以2014年三大谷物为例,稻谷、小麦、玉米合计产量5.08亿吨,足以覆盖2014年4.63亿吨的国内消费量;三大谷物进口量合计仅0.11亿吨,主要用作粮食储备的辅助手段以及平抑国内外价差之用。 2011-2015年中国三大谷物产量与消费量对比 2011-2015年中国三大谷物产量与进口占比

从需求结构看,随着国内人口的增长,饮食结构的变化,农产品加工、能源产业的发展,我国包括口粮消费、饲料消费、工业消费在内的粮食需求持续增长。三大类消费中,工业用粮和饲料用粮增长较快,近几年增速保持在6.0%、1.5%;而口粮需求增速缓慢,同比保持在0.7%。从消费结构占比看,2014年口粮消费、饲料消费、工业消费占比分别为49.2%、29.0%、21.9%;分粮食品种看,目前稻谷仍是第一大消费品种,占38.9%,玉米、小麦分别占37.6%、23.5%。 2012-2016粮食用途消费结构占比 2011-2015粮食品种消费结构占比

我国现阶段粮食种植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国有农场,二是建立在家庭承包责任制基础上的以农户为单位的种植。目前阶段,建立在家庭承包责任制基础上的以农户为单位的种植,是我国粮食生产的主要模式。2014年,农户种植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粮食产量比重高达94.2%,粮食播种面积占比95.7%;但由于单个农户生产规模小,资金能力有限,很难实现规模化和机械化,仍然处于粗放式的生产阶段。国有农场因其单个农场种植面积较大,故能够较好实现机械化和规模化作业,但受限于其在粮食总产量中的比重小,并非我国主要种植模式。 2010-2014农户与国有农场种植产量结构比

中国家纺市场现状 资料汇总

一、中国家纺市场现状 (一)家纺市场发展现状 随着全球纺织品贸易配额制的如期取消,以及中欧、中美纺织品协议的达成,中国纺织业保持了20.69%的增长速度,出口创汇1000亿美元,整体行业竞争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与此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家居零售业更是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而作为前两个行业的结晶产业:家纺行业的发展却是不尽人意。 家用纺织品属于家居装饰中主要的“软装饰”品种,可细分为巾(毛巾、浴巾等)、被(床单、被套等)、毯(地毯、壁毯等)、带(流苏、饰边等)、帘(窗帘、浴帘等)、袋(衣物袋、储藏袋)、厨布(桌布、餐巾等)、沙发和各类靠垫等八大类,它在营造家居环境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按发达国家惯例,进入成熟期,家纺在纺织服装市场的份额可达三分天下有其一,日本则高达40%。美国人的家纺购买率是世界上最高的国家之一。去年,美国消费者购买了大约10亿条毛巾和大约5.5亿条床单和枕头套。这意味着美国1.1亿个家庭中,每个家庭购买了至少9条毛巾和5条床单及枕套。据统计,我国家用纺织品的人均消费占消费性支出还不到1%。 中国家纺消费市场的空间巨大。据权威预测,在未来10年中,家纺消费市场每年的增长率将不会低于20%,而人均消费每增加一个百分点,每年新增加的需求就是300多亿元。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到2010年,仅北京家纺用品消费额将达到100亿元。 据中国家纺行业协会调查,国人人均纺织品消费仍比世界平均水平低27%,而家纺生产与消费占纺织品总体生产消费的比例还不到发达国家的50%,因此市场前景广阔。另据统计,我国每年新竣工的住宅面积为5亿平方米,再加上大量的旧宅改造,每年家居装修的工程将达3000亿元以上,而且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长,今后两年将达到5000亿元。居民装修房屋花在家用纺织品的购置费用,约占整个工程的25%。这是个很大的市场,另外,目前国内家用纺织品有50%集中在大城市,30%集中在县级市,而人口占全国70%的农民,消费量只有20%。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住条件的改善及与城市间交流的频繁,使其对床上用品也会提出了较高的需求,而潜在的农村市场的启动将为家纺业可持续发展带来较深远的影响。 中国政府倡导的和谐社会建设,必然催化中国家庭的人文家居建设,而家纺用品与每个家庭成员的接触时间占到人生命的三分之一。因此,生活质量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更新,使家纺消费市场需求逐步旺盛,即将呈现爆发式井喷势头。 (二)中国家纺市场发展过程 家纺市场发展至今,概括起来,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6年以前,中国的家纺行业是作为被子、被套等单独的产品存在着,消费者那时候对家纺不叫“家纺”,而叫“床单”、“被罩”。 第二阶段:1996年到2000年,是中国家纺市场的起步期,今天的家纺大品牌基本上都是在这个时候奠定自己的地位的。 在这一段时期内,家纺行业基本上是以产品的生产为导向,在国内市场上基本上只有区域性家纺品牌:比如富安娜在深圳;梦洁在湖南;罗莱在华东等地。 第三阶段:2000年到2005年,这一阶段是中国家纺行业的井喷式发展阶段。这个阶段,中国家纺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房地产的高速发展,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刚性地带动了中国家纺业的发展。 这一时期,家纺行业的蓬勃发展,吸引了杉杉等行业外资本的进入,同时,在这一时期,市场发展的最大变数在于以罗莱为代表的南通家纺产业集群飞速发展,尤其近年来的行业黑马几乎个个都是出自南通,如乔德、凯盛、宝缦等;罗莱等企业之所以在本阶段取得长足进

我国粮油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粮油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自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人口从四千万发展到现在的接近14亿人口,仅仅几十年的时间,人口暴增。但是,中国不仅是个人口大国,同时也是一个粮食、油料的生产大国、粮油消费和粮油,加工大国,粮油行业也得到快速发展,遍布全国各地。那么,我国粮油行业的发展现状是怎么样的呢? 一、我国粮油工业的基本情况 我国的粮油加工能力之大、企业之多均属世界之最。我国的粮油加工遍及城乡,小型分散,经典型调查及推算,我国大大小小的粮油加工企业和加工点多达二十多万个,其中大米加工企业和加工点就有十万多个。有一定生产规模的加工企业的比例相对较少。据粮油行业调查报告统计:入统企业现价工业总产值2459亿元,利润总额17,5亿元,资产总计1394亿元,年末从业人数34.8万人。 二、我国粮油工业的发展趋向 民以食为天,粮油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营养素。回顾历史,中国的粮油工业作为一个产业则是新中国成立后才逐步建立起来的。因此,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粮油工业是摆在每个粮油科技工作者面前光荣而又艰巨的使命。现在,我们可以这样说:中国的米、面、油加工业在许多领域已经接近或达到国际水平。最明显的是,粮油加工质量不断提高,产品琳琅满目。我国粮油工业的发展趋向: 1、企业的生产规模日趋大型化、规模化。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企业的结构调整优化,粮油加工企业的数量将进一步减少,规模逐步扩大,生产集中度明显提高。根据粮油行业市场调查分析:2010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共有8546个,比2009年减少33.1%,而汇总后的总产量、总产值和销售收入等均高于2009年。 2、)企业将进一步整合、提升,向集团化方向迈进。粮油工业企业通过重新整合、提升是集团化的必由之路。 3、粮油产品必须坚持朝着安全、优质、营养、方便的方向发展。粮油是人们最重要的食粮,也是食品工业的最基础原料,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关注粮油产品安全、放心的基础上,将进一步注重粮油食品的优质、营养和方便,为此积极发展绿色和无公害的粮油食品应该引起粮油加工企业的重视 4、杂粮杂豆和特种油脂的开发利用将进一步引起重视。我国杂粮杂豆种植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地区分布较广,而且由于生产环境特殊,大多不施化肥、农药,无污染,是天然的有机绿色食品,它营养丰富,有多种保健功能,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杂粮杂豆及其制品越来越为人们所喜爱。

粮油现状和发展

我国粮油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一、我国粮油工业的基本情况 中国不仅是个人口大国,同时也是一个粮食、油料的生产大国、粮油消费和粮油,加工大国。正常年景我国年产稻谷2亿吨左右,小麦1亿吨左右,玉米0.9亿吨左右;年产油料5500—6000万吨,加上近几年每年进口油料2000万吨左右,这些丰富的粮油资源为我国粮油工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就粮油加工而言,我国的粮油加工能力之大、企业之多均属世界之最。粮油加工是指对原粮、油料等基本原料进行处理制成成品粮油及其制品的过程。主要包括:稻谷加工、小麦制粉、玉米及杂粮加工、植物油加工和粮油加工机械设备的制造。粮油加工业是粮油再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和基础性行业,是粮油产业化经营(或者说粮油产业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搞活粮油经营,提升粮油附加值的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也是食品工业的基础工业,粮油加工的产品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是一个永不衰败的朝阳工业。 我国的粮油加工遍及城乡,小型分散,经典型调查及推算,我国大大小小的粮油加工企业和加工点多达二十多万个,其中大米加工企业和加工点就有十万多个。有一定生产规模的加工企业的比例相对较少。据中国粮食行业协会的统计,2010年,全国入统规模以上[注:规模以上粮油加工企业是指:大米加工厂日处理稻谷加工能力在30吨以上(含30吨),小麦粉加工厂日处理小麦加工能力在50吨以上(含50吨),食用植物油加工厂日处理油料加工能力在30吨以上(含30吨)]粮油加工企业8546个,其中,日加工能力100~200吨的1401个,日加工能力200~400吨的466个,日加工能力400~1000吨的207个,日加工能力1000吨以上的72个。在所有制方面,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949个,占22.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05个,占l.2%;民营企业6492个,占76%。 入统企业现价工业总产值2459亿元,利润总额17,5亿元,资产总计1394亿元,年末从业人数34.8万人。总产值排序前10位的省份依次是:河南、江苏、山东、河北、安徽、黑龙江;湖北、广东、福建、辽宁。其中:河南、江苏、山东的工业总产值超过300亿元。 我国粮油加工装备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国内研究现状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粮油加工装备得到了较快发展,粮油加工装备制造业涌现出一批高档次的产品,有些产品甚至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但是,我国粮油加工装备的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据国家粮食局、国家农业部的统计数字表明,我国粮油加工装备的科研成果在装备制造业中的转化率不足60% ,2008 年我国粮油加工装备自主化率仅为40% 左右,多数国产粮油加工装备的研发还处于仿制和 结构改进阶段,缺乏扎实的理论基础研究和参数优化,缺乏核心技术,对设备引进和消化吸收后没有进行 再创新,整体技术水平达到了国际20 世纪90 年代的水平,尤其在机电一体化、工程化、大型化和成套 设备上,差距更明显。 目前我国粮油装备的总体状况是:工艺落后、质 量差、可靠性低、自动化和成套化程度不高、关键技 术和关键设备须依赖进口、能耗偏高和效率低等。

我国面粉加工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我国面粉加工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近年来,我国面粉加工行业在市场竞争中不断转换升级并发展壮大,已形成一定规模的生产体系,发展势头平稳;但也面临着产能过剩、行业利润率低、竞争力不强等问题。本期专报介绍目前国内面粉加工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供参考。 一、我国面粉加工业基本情况和特点 (一)行业发展势头平稳,整体实力较强 根据粮食行业协会统计资料,2009年我国粮油加工业工业总产值超万亿,达11184.2亿元。其中,小麦加工行业总产值1580亿元,较上年提高14%,占粮油加工业总产值的14.1%。小麦粉加工产能继续增加,据统计,全国入统规模以上(30吨/天)小麦粉加工企业共2787家,年生产能力12167万吨,较上年新增566.6万吨,增幅4.9%;小麦粉产量5532.7万吨,较上年增加27.1万吨,增幅0.5%。其中,日处理小麦200-400吨企业数量562家,比上年增加48个,增幅9.3%,400-1000吨企业数量212家,数量比去年增加27个。行业利润总额达26.3亿元,较上年增长11.5%。 (二)加工在小麦产区区域集中情况明显 从小麦加工产能区域分布看,产能超2000万吨的省份2个,为河南和山东;超1000万吨省份3个,为江苏、河北和安徽;超200万吨省份7个,为陕西、新疆、湖北、四川、广东、黑龙江和山西。其中,除广东、黑龙江之外,面粉加工业主要集中在小麦产区,尤以黄淮海小麦产区最为明显。该区域河南、山东、江苏、河北、安徽五省小麦产量高,约占全国总产的75%左右。面粉加工企业数量多,五省入统企业1558家,约占全国入统数量的56%;小麦粉生产能力所占比重大,五省年加工能力8241.8万吨,约占全国总产能的68%,较上年增加495万吨,比例增加1.2个百分点;小麦粉实际产量大,五省小麦粉产量4096.6,约占全国总产量的74%,较上年增加39.5万吨,比例增加0.3个百分点。 (三)普通面粉在产品结构中所占比重大 由于国内居民面粉消费主要用于制作馒头、面条等主食,国内面粉加工企业也以生产普通面粉为主,普通粉在产品结构中所占比重大,仍占据面粉主流市场。据统计,2009年普通面粉(特一粉、特二粉、标准粉)产量4724.4万吨,较上年增加235.4万吨,超过总产量的85%。全麦粉、专用粉、营养强化粉等特色面粉产量约624万吨,较上年减少100万吨,占总产量的11%左右。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品质要求的提高,普通粉将不能满足消费者多样化消费需求。在细分市场上,特色面粉仍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

中国纺织行业现状

中国纺织行业现状 1)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规模以上的纺织企业约4.1万户总共实现工业总产值59760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8%。纺织行业的主要产品在产量的增幅回落情况呈现出不同的程度数据比,规模以上人化纤增长了11.9%,布增长了12.9%,印染布增长了10.5%,纱产量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6%。这些准确的数据比较说明了纺织行业的整体局面呈现复苏之态,对服装行业的发展有一个积极的推动作用。 2)调研发现纺织行业由于近5年出口受阻,在国内推行产品的内销政策。2012年纺织产业的内销增速也出现了相对的回落之态,增幅则表现出持续的稳定。我们获得国际市场研究公司零点调查近期一份研究报告,报告显示国内服装鞋帽针纺品零售额同比增长了2.3%,比2011年一季度提高了3.2%,比2012年二季度提升了0.9%,比2012年三季度提升了1.1%。比2012年四季度提升了1.3%。纺织产业规模以上的内销产值为42107.2亿元余下为出口额。2012年全球经济形势不佳,外部环境较差,内需不振,不确定因素众多,纺织品行业都面临寒冬。但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下,行业平均利润率达到6%,这在历史上是比较高的数字。具体来说除了化学纤维以外,其他各大行业利润率都有很显著的上升。但在产品出口方面的形势不太乐观,2012年纺织品行业出口总值下降了约1500亿美元,拉了我国出口的后腿,这在近10年不曾出现过。中国纺织行业协会会长杨世滨

分析,出现该状况的原因一方面是外部经济环境不振,另一方面是我国传统服装产业产能过剩。服装行业如何创立品牌扩大市场需求是发展关键。 二、中国服装行业现状: 1)我们针对中国服装行业做了调查,在经历了十年高速发展后,我国服装行业步入了调整期,出口下降。2012年服装行业工业总产值约18253亿,占纺织行业工业总值30.6%。服装企业必须加强抵御风险的能力,转变发展思路,调整经营结构,扩大品牌内销。调查显示2013年前两个季度我国服装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656.41亿元,同比增长0.48%。产值前十省份中广东份额最大,浙江居次,福建、江苏、四川下降。行业利润总额860.16亿元,上海,北京、广州、成都这些有代表性的城市市场同比下滑5.67%-6.25%。预计2013年中国服装业工业总产值将达19000亿元左右,总额比去年增长2%左右,利润下滑4%-7%左右。 2)深圳是服装业工业总产值增长率最高的区域,2012年实现产值1700多亿元,出口近百亿美元,深圳主要以时装为主,在国内大城市一类商场占有率达50%以上,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一线品牌稳步发展,自主创新和品牌竞争力不断增强。深圳市服装行业协会会长沈永芳与我们交流表示,通过多年不懈努力,深圳时尚产业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并在国际舞台上产生了一定影响,已形成了良好的整体形象和明显的市场回报。在服装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上,深圳没有简单

粮油加工行业现状

第二章公司业务与技术 2.1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大宗农产品(小麦、水稻、玉米及大豆、花生、油菜籽、棉花等)是我国农业的主要产品,粮油是我国城乡居民的主要膳食之一,粮油产业是我国的一个朝阳产业。目前,由于我国粮油产业先期已进入市场化运作,因而国内的粮油产业已形成了国有、民营和合资等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市场格局,市场上粮油制品琳琅满目,基本满足了目前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 作为农业大国,粮油产业是我国的一个朝阳产业。目前,我国粮油行业正处在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粮油加工行业持续增长,出现了速度加快、效益提高、从业人员增加的新局面。 但是,随着我国粮油食品消费的不断提高,粮油加工技术新成果层出不穷,我国的粮油行业逐步向国际化迈进,因而我国在粮油加工技术和粮油加工设备等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开发。 近几年来,国内油脂行业发生了一系列根本变化。一方面,由于消费需求快速释放,行业内企业规模随之壮大。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正式对外公布的一份我国大豆压榨行业的公告中称,我国现有大豆压榨能力是实际需求的2.6倍以上,大豆压榨业的年综合平均开工率不足40%,我国的大豆压榨能力严重过剩。其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加大了投资风险和经营风险,在整个市场形成恶性竞争,不利于国内大豆产业的长远发展。 另一方面,由于国内加工原料短缺,油脂加工业已成为严重依赖进口的国内产业(当前中国大豆、豆油、棕榈油进口依赖度分别达到63%、85%和100%),行业盈利受全球化因素影响较大。由于这些深刻的内外部原因驱动,国内粮油行业进行整合有着其必然性。整合是行业的必然趋势。这种整合不但发生在经营面临困难的企业中,也同样会出于经营业绩优良企业的战略诉求而发生;小企业使然,大企业亦使然。这是因为,行业进入整合期,也是优势企业可以以最低经济代价来建立完整油脂加工、营销、物流系统,延伸自身粮油供应链的历史机遇,民营企业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 中国粮油行业市场现状,为外资企业入驻中国创造了条件,国际许多粮油行业企业已经看中在中国低成本拓展市场的机会,随着外资投入逐步加大,中国国内企业改革重组迅速加快。同时新的行业制度等政策的颁布和实施将促使我国粮油行业洗牌,企业兼并重组将在政策的促使下大力发展。由于当前粮油行业效益下滑,所以对粮油行业企业授信更要慎重。建议银行加强对粮油行业企业的筛选,选择行业龙头企业、长期增长的企业、具有良好赢利模式的企业,关注粮油行业中国主要的油料作物产量居世界前几位,但是中国食用油料需求巨大,还需要大量进口部分油料作物。 中国食用油消费总量可以达到世界前列,但是人均消费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地区分布不平衡,城镇农村消费差别很大。 中国部分品种食用油产量高于其他国家,但是部分种类产量很低,总体产量也不能满足国内食用油消费,仍需要大量进口。 中国的油料加工工业获得一定的发展,但是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尤其是在农村,存在很大的市场有待于开发。

中国纺织品行业的现状及分析

作为纺织行业全球第一生产、出口、消费大国,我国的纺织品出口 总量占据全球的25%。近年来,我国纺织出口市场存在着低价竞销、恶性竞争,等问题,屡遭国外特保、反倾销政策,出口企业面临困境,规范纺织品出口秩序刻不容缓。 1.中国纺织业出口竞争秩序的现状分析 1.1 市场集中化问题 我国纺织品出口的无序竞争反映在出口市场的分布上。在实施多 元化战略的过程中,出口市场仍过于集中,出口市场结构不尽合理、分 布不平衡。据统计,中国有约75%的出口产品(含香港)集中在西欧和北美,东欧、东盟、非洲和俄罗斯等出口市场仍不被关注。 1.2 低价竞销 这些年来,低价推销成为我国纺织品出口的主要竞争手段。外贸 出口增长主要是依靠量的增加来实现的,经济效益是下降的。我国企 业在海外市场的自相竞争,低价竞销,使我国出口产品投入多、收益少,外汇收入损失严重,造成了肥水外流,加剧了利润率的下降。 1.3 过度竞争 过度竞争的市场结构具有以下基本特点:产业中进入了大量的企 业,产能严重过剩;产品价格长期处于产业平均成本之下,企业利润维持低水平,产业的平均状况恶化;在产业低效益的前提下,企业存在退出障碍,加上现有的出口政策又不能有效地实现优胜劣汰的市场法 则,使这种状况越来越严重。 1.4 侵害知识产权现象严重 纺织面料的技术含量相对比较低,比较容易模仿,造成无能力技 术创新的企业不开发,有能力开发的企业不愿开发,都想找现成的样 板进行模仿,导致有技术开发能力的企业也不能在市场中快速发展壮大。企业在成本较高而收益较小的情况下,根本没有动力去开发新产品、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1.5 满足低端市场,缺乏品牌意识 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高附加值的产品出口比重很 低,在国际贸易中获取的比较利益较少,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弱。大量企业从事贴牌出口,主要是在加工制造环节参与国际分工,以品牌为标志的研发和营销等高增值环节参与很少,这样既影响了贸易 收益,不利于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和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同时,这种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产品往往更容易遭到反倾销调查。 1.6 纺织出口频遭绿色壁垒 国际上的绿色消费潮流已经开始影响我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随 着绿色、生态等观念逐渐被消费者所广泛认同,对纺织品服装的生态 要求将迅速成为阻碍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扩大国际市场份额的主要 障碍。 2.出口竞争秩序混乱的成因分析 给我国纺织业造成的危害是重大的,影响也是持久的,对此我们 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认真分析,总结其成因如下: 2.1 政府对纺织品出口的干预。 当前我国外贸出口计划是指导性的,但出口计划指标仍然具有较

简述我国粮油储藏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题目:简述我国粮油储藏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文献综述 《粮油保管员》对我国粮油储藏的现状及仓储管理的相关知识进行了介绍。 《粮油储藏》详细阐述了我国各类粮油的储藏技术以及粮油仓储的管理方法。 《粮油储藏学》详细阐述了目前国内外常用粮食储存技术的理论、设备、应用及前景。 《粮油储藏理论与技术》针对我国在粮油领域的现状与发展,并吸纳国外的先进技术,详细阐述了粮油储藏技术领域的基本理论和主要现代粮食储藏技术。 《中央储备粮油储藏技术与管理》有储粮新技术描述,着重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储粮技术发展的几个方向,如:计算机管理技术、粮食新陈检测、粮食安全储藏技术指标评价体系、储粮生态体系等。 二、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粮食作为一种必需品,和国计民生息息相关,国家的建设和人民的生活都必须以粮食为基础。粮食流通有很多个环节,而最主要且最不可或缺的就是粮油储藏,因此粮油储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基于此,从粮油储藏行业入手,分析我国粮油储藏行业的现状,找出其中的问题和不足,研究其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三、研究方案

首先论述我国粮油储藏行业的重要意义,分析研究粮油储藏行业的现状;其次整理总结粮油储藏行业发展的特点,出现的技术及成果创新、存在的问题及不足;最后,展望我国粮油储藏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找到改善方向,并对行业前景展开预测。 四、进度计划 2017年10月到2018年1月,选题,提交《开题报告》,整理相关资料,做好文献综述,搞好文章大体框架; 2018年1月到2018年4月,根据前期工作完成论文初稿,提交《中期报告》; 2018年4月到2018年5月,完成论文终稿,提交《结题验收》、《毕业论文》。

2020年(发展战略)我国粮油行业发展状态

(发展战略)我国粮油行业发展状态

我国粮油行业发展现状 壹、我国粮油工业的基本情况 中国不仅是个人口大国,同时也是壹个粮食、油料的生产大国、粮油消费和粮油,加工大国。正常年景我国年产稻谷2亿吨左右,小麦1亿吨左右,玉米0.9亿吨左右;年产油料5500—6000万吨,加上近几年每年进口油料2000万吨左右,这些丰富的粮油资源为我国粮油工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就粮油加工而言,我国的粮油加工能力之大、企业之多均属世界之最。粮油加工是指对原粮、油料等基本原料进行处理制成成品粮油及其制品的过程。主要包括:稻谷加工、小麦制粉、玉米及杂粮加工、植物油加工和粮油加工机械设备的制造。粮油加工业是粮油再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和基础性行业,是粮油产业化运营(或者说粮油产业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搞活粮油运营,提升粮油附加值的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也是食品工业的基础工业,粮油加工的产品和人民生活息息关联,是壹个永不衰败的朝阳工业。 我国的粮油加工遍及城乡,小型分散,经典型调查及推算,我国大大小小的粮油加工企业和加工点多达二十多万个,其中大米加工企业和加工点就有十万多个。有壹定生产规模的加工企业的比例相对较少。据中国粮食行业协会的统计,2010年,全国入统规模之上[注:规模之上粮油加工企业是指:大米加工厂日处理稻谷加工能力于30吨之上(含30吨),小麦粉加工厂日处理小麦加工能力于50吨之上(含50吨),食用植物油加工厂日处理油料加工能力于30吨之上(含30吨)]粮油加工企业8546个,其中,日加工能力100~200吨的1401个,日加工能力200~400吨的466个,日加工能力400~1000吨的207个,日加工能力1000吨之上的72个。于所有制方面,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949个,占22.8%;

粮油加工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粮油加工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来源:产业发展处善良10-09-06 浏览(417)字体:大中小 。 提高粮油加工业发展水平,促进粮油食品消费与营养改善 ——何毅同志在中国粮油学会营养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中国粮油营养研讨会的 发言 2009年12月2日草稿 食品工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生命工业,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粮油加工业是食品工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生产流通、衔接产销、稳定供给的重要纽带,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环节,在解决“三农”问题、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粮油是人们最重要的食粮,也是食品工业的最基础原料,粮油加工产品与人民生活和生命安全息息相关,是一个永不衰败的朝阳产业和生命营养健康产业。 一、我国粮油加工业的发展现状 “十一五”以来,我国粮油加工业呈现持续快速发展态势,粮油加工业总体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企业经济效益稳步提高;企业组织形态进一步优化,生产集中度持续提高,产品质量显著改善;对改善城乡居民营养、提高生活水平,推动相关产业发展、扩大就业、带动农民增收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做出了贡献。据国家粮食局粮油加工业统计,2008年,规模以上粮油加工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9733亿元,工业增加值1264亿元,年末从业人员88万人。2009年1-6月,规模以上企业大米、面粉、食用油等主要产品产量同比增幅10%左右。

1.粮油加工产品产量持续增长,品种结构渐趋合理 2008年以来,粮食加工业经受了国际金融危机的考验,主要粮食加工产品产量持续增加,比上年增长率超过10%,有效保障了国内粮食消费需求。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2008年特等米和标准一等米产量占大米总产量的92.2%;小麦特制一等粉、特制二等粉和专用粉产量占小麦粉总产量的81.9%。 2.粮油产品质量明显提高, 食品安全不断加强 粮油加工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不断完善,截止到2008年末制修订粮食加工标准380项,2003年以前的标准全部得到更新。建立了905家中央和地方各级粮食质量检验机构、200个国家粮食质量监测站(中心)、建立了905家中央和地方各级粮食质量检验机构、200个国家粮食质量监测站(中心)。2008年大米、小麦粉总体合格率达到95%。 3.多元化主体格局形成,布局向主产区集中 多元化加工主体格局已经形成,民营企业占主导地位。2008年,民营企业、外商及港澳台商企业、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分别占总量的60%、32%、8%。产业布局向主产区集中。2008年,东北3省和长江中下游6省大米加工实际产量分别占全国的79.4%;黄淮海6省小麦粉实际产量分别占全国的 77.2%。 4.企业实力明显增强,龙头企业逐步壮大 粮油加工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逐步提高。大米加工、小麦粉加工、玉米深加工业前十位企业的销售收入分别占总量的11.8、12.3、42.3%。2008年底,全国已有日处理稻谷400吨以上的大米加工企业115个,日处理小麦400吨以上的面粉加工企业236个,日处理油料(或精炼油脂)1000吨以上的油脂加工企业92个,分别比2002年增加了106个、189个、65个;全国已有1773个粮油企业成为国家级或者省级、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总产值占全行业36.2%,

家纺市场调查现状及其未来趋势

家纺市场调查现状及未来趋势 本文导读:根据中国家纺行业协会开展的家纺市场调查显示,中国家纺市场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根据发达国家的纺织品消费量计算,服装、家用、产业用纺织品各占1/3,而我国的比例为65:23:12。 本文关键字:家纺市场,家纺市场调查 第一部分、中国家纺市场总体概论 家纺,即家用纺织品,有些人又叫它软装饰。我们现在的说法,就是现在纺织行业经过发展,可以分为三大快,其中服装为一块,产业用纺织品为一块,那么剩下的纺织品,就都是家纺。包括床品,毛巾,地毯,布艺,户外等。家用纺织品属于家居装饰中主要的“软装饰”品种。包括床上用品、窗帘窗幔、舆洗织物、餐厨织物等。随着近年来家居业“重装饰,轻装修”的潮流,家用纺织品越来越由实用性的作用提升到装饰性的作用,家纺行业被前所未有的“激活”了。 家纺行业在中国是一个新兴行业,而床上用品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按照中国家纺协会的分类:包括1床上用品类,2窗帘类,3洗漱厨房纺织品类,4、家具类纺织类(靠垫、座垫),等。其中床上用品类别占据家纺行业第一位,产值占中国家纺业1/3以上,2004年达到1000亿人民币;2006年产值在2500亿元左右,包括床单、被子、枕头等产品。 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消费人群,而且目前国人对家纺产品的消费观念也正在逐步变化,随着我国企业的设计和技术水平逐步提高,家纺市场巨大的消费潜能将被释放出来,未来几年,中国家纺市场预计将净

增加2000亿-3000亿元的市场。作为纺织业三大最终产品领域之一的家用纺织品,在2000年以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年均增长速度超过20%,2002年中国家纺行业的产值约3000亿元人民币,2003年上升至3630亿元,2004年的数据则高达4356亿元,由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全社会家纺行业产值约为6540亿元,与2005年相比增长了20%。2006年家纺产品出口185.57亿美元,同比增长20.63%。进口13.01亿美元,同比增长2.80%。2007年上半年家纺行业继续保持良好的运行态势,全行业产、销、效益等方面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九个产业集群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8.55%。 据中国家纺行业协会调查,中国家用纺织品市场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根据发达国家的纺织品消费量计算,服装、家用、产业用纺织品各占1/3,而我国的比例为65:23:12;而按照多数发达国家的标准,衣着消费与家用纺织品消费支出应基本持平,而只要家用纺织品人均消费每增加一个百分点,中国年需求就可增加300多亿元。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家纺行业将有更多的增长。 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我国各族人民共计13亿多,到本世纪中期,将增加到15-16亿,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改善。目前,我国家用纺织品的消费和国外有很大差距。我国家用纺织品的人均消费占消费性支出还不到1%,是服装消费的7%;而发达国家服装消费与家用纺织品消费支出基本持平。拿毛巾来说,数量上,我国居民人均消费0.25千克左右,而国外人

粮食企业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

**市粮油企业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 **地处广东省东南部,----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万人,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曾经是**的一个主要产粮区,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省每年还从**计划调出贸易粮----多万斤,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逐步由粮食产销平衡区转变为粮食主销区,从----2年的粮食统计情况看,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万亩,总产量----万吨,目前,粮食自给率为**%。针对我市的粮油产需现状,如何确保粮油市场供应和粮油品质、如何确保在严重自然灾害及战争等突发事件时保障市民的日常粮油需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促进我市国有和民营粮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在全市范围展开了调查。 去调查之前,我们一直思考着这样的一系列问题: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粮食流通市场的全面放开、国际粮油贸易关系的变化、世界粮油寡头对各地粮油市场的渗透、粮油储备的多层次结构等因素,给我市粮油经营领域带来了怎样的变化?以粮油安全为主线,以满足和丰富市民日常生活的多品种粮油需求为目的,在国际和外埠粮油企业不断渗透下、在多种经济形式同时存在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如何支持本土企业抓住机遇、顺应市场,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在经济下行、市场低迷的环境中又如何帮助企业克服危机。沿着这些思路,我们从6月底开始,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对全市--多家不同所有制形式、不同产品、不同规模的粮油生产加工、仓储中转、贸易销售企业进行了调查统计,通过座谈会、企业走访、实地查看、问卷调查等方式,对粮油行业的人员、仓库、资产、

债务等情况进行了调查。我们通过调查统计对粮油安全形势、对企业所反映的问题、粮油产业结构变化进行了探讨,并就今后粮油产业发展方向提出一些探索性建议。 一、粮油企业概况 这次调查,我们主要是详细了解与粮油安全相关的生产和需求情况、粮食流通环节中的购销企业的基本情况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粮油市场、仓储能力、加工能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从我们的调查情况看,全市粮油产需和流通产业的基本现况是: (一)产需状况 ****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万亩,粮食总产量**万吨。20--年全市常住人**万人,按人均年消费200公斤统计,口粮需求**万吨,加上饲料用粮约*万吨,工业用粮约*万吨,种子及其他用粮-万吨,全市粮食总需求达*万吨,产销对比我市粮食自给率*%。 (二)粮油经营企业 统计全市从事粮油经营的企业-- 家,按经营类型分:收购企业 *家、加工企业*家、仓储企业*家、批零企业*家;按经济成份分:国有企业*家、民营企业*家、外资企业*家;按经营规模分:中型企业*家、小微企业*家。 (三)粮油仓储建设 全市现有粮食库区**个,总仓容**万吨,其中国有粮食仓库库区数为**个、仓容**万吨,非国有粮食库区*个、仓容*万吨。简易仓容*吨,占*%;需大修的仓容*万吨、占*%;待报废的有仓容*吨、占*%。这些需大修和待报废的仓库全部

我国粮油行业发展现状

我国粮油行业发展现状 一、我国粮油工业的基本情况 中国不仅是个人口大国,同时也是一个粮食、油料的生产大国、粮油消费和粮油,加工大国。正常年景我国年产稻谷2亿吨左右,小麦1亿吨左右,玉米0.9亿吨左右;年产油料5500—6000万吨,加上近几年每年进口油料2000万吨左右,这些丰富的粮油资源为我国粮油工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就粮油加工而言,我国的粮油加工能力之大、企业之多均属世界之最。粮油加工是指对原粮、油料等基本原料进行处理制成成品粮油及其制品的过程。主要包括:稻谷加工、小麦制粉、玉米及杂粮加工、植物油加工和粮油加工机械设备的制造。粮油加工业是粮油再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和基础性行业,是粮油产业化经营(或者说粮油产业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搞活粮油经营,提升粮油附加值的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也是食品工业的基础工业,粮油加工的产品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是一个永不衰败的朝阳工业。 我国的粮油加工遍及城乡,小型分散,经典型调查及推算,我国大大小小的粮油加工企业和加工点多达二十多万个,其中大米加工企业和加工点就有十万多个。有一定生产规模的加工企业的比例相对较少。据中国粮食行业协会的统计,2010年,全国入统规模以上[注:规模以上粮油加工企业是指:大米加工厂日处理稻谷加工能力在30吨以上(含30吨),小麦粉加工厂日处理小麦加工能力在50吨以上(含50吨),食用植物油加工厂日处理油料加工能力在30吨以上(含30吨)]粮油加工企业8546个,其中,日加工能力100~200吨的1401个,日加工能力200~400吨的466个,日加工能力400~1000吨的207个,日加工能力1000吨以上的72个。在所有制方面,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949个,占22.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05个,占l.2%;民营企业6492个,占76%。 入统企业现价工业总产值2459亿元,利润总额17,5亿元,资产总计1394亿元,年末从业人数34.8万人。总产值排序前10位的省份依次是:河南、江苏、山东、河北、安徽、黑龙江;湖北、广东、福建、辽宁。其中:河南、江苏、山东的工业总产值超过300 亿元。 在2010年的粮油加工业中,米、面、油加工业的情况分别如下: (一)大米加工业的基本情况 2010年,全国入统企业规模以上大米加工企业5666个,年生产能力9463万吨,其中:日加工能力100吨以下的企业为4741个,100~200吨的企业为754个,200~400吨的企业为132个,400~1000吨的企业为38个,1000吨以上的企业为10个。 入统企业的大米总产量为2257.1万吨。其中:特等米764.2万吨,占33.9%;标准一等米1310.2万吨,占58.1%;标准二等米139.2万吨,占6.2%。特等米和标准二等米的产量占大米总产量的92%。 入统企业的现价总产值712亿元,利润总额9。2亿元,资产总计335.3亿元,年末从业人数11.5万人。 (二)小麦粉加工业的基本情况 2010年,全国入统企业规模以上小麦粉加工企业1990个,年生产能力6508万吨,其中:日加工能力I00吨以下的企业为1184个,100—200吨的企业为460个,200~400 吨的企业为236个,400~1000吨的企业为95个,1000吨以上的企业为15个。 入统企业的小麦粉总产量为2938.1万吨。其中:特制一等粉1215.3万吨,占4l.4%;特制二等粉781万吨,占26.6%;标准粉342.8万吨,占11。7%;专用粉380.4万吨,

食用植物油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汇总

食用植物油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分析了我国粮油工业的现状,论述了我国粮油工业今后的发展趋势,认为我国粮油工业中企业生产规模将El趋大型化、规模化,企业将进一步整合、提升;粮油产品将朝着安全、优质、营养、方便的方向发展;以粮油食品为重点的粮油深加工业的发展将进一步加快;杂粮、特种油脂的开发将进一步得到重视;粮油加工业副产品将进一步得到利用等。 关键词:粮油工业现状发展趋势 Abstract:The status of China's grain and oil industry, discusse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China's grain and oil industry, that the production scale in China's grain and oil industry, El increasingly large scale, enterprises will be further integrated to enhance; grain and oil products will move towards safety, quality, nutrition, convenient direction; the development of deep processing of grain and oil foodstuff will further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grains, specialty oils and fats will be further attention; grain and oil processing industry by-products will be utilized to further Key Words:Grain and Oil Industry ;Status quo;Development trends 1、引言 众所周知,食用油中植物油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据中商情报网讯:2012年3月份,我国生产精制食用植物油410.7万吨,同比增长8.22 %。2012年1-3月,全国精制食用植物油的产量达1060.9万吨,同比增长9.49 %。从各省市的产量来看,2012年1-3月,山东省精制食用植物油的产量达160.5万吨,同比增长22.61 %,占全国总产量的15.13 %。紧随其后的是江苏省、湖北省和广东省,分别占总产量的9.44%、8.93%和8.51 % 在中国植物油主要包括大豆油、花生油、菜籽油、芝麻油、橄榄油等。其中大豆油和、花生油、菜籽油是这些年主要的食用对象。 植物油是由脂肪酸和甘油化合而成的化合物,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是从植物的果实、种子、胚芽中得到的油脂。如花生油、豆油、亚麻油、蓖麻油、菜籽油等。植物油的主要成分是直链高级脂肪酸和甘油生成的酯,脂肪酸除软脂酸、硬脂酸和油酸外,还含有多种不饱和酸,如芥酸、桐油酸、蓖麻油酸等。 食用植物油脂的用途:人类的膳食中需要保证油脂的含量。如果人体长时期摄入油脂不足,体内长期缺乏脂肪,即会营养不良、体力不佳、体重减轻,甚至丧失劳动能力。食用用植物油脂是人类的重要副食品,主要用于烹饪、糕点、罐头食品等,还可以加工成菜油、人造奶油、烘烤油等供人们食用。 2、我国食用油加工的基本情况 粮油加工是指对原粮、油料等基本原料进行处理制成成品粮油及其制品的过程。主要包括:稻谷加工、小麦制粉、玉米及杂粮加工、植物油加工和粮油加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