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有效教学的涵义和特征

有效教学的涵义和特征

有效教学的涵义和特征
有效教学的涵义和特征

教育发展研究2007.1A

有效教学的涵义和特征

!宋秋前

宋秋前/浙江海洋学院教师教育中心主任

教授(舟山

316000)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怎样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再次成了人们议论和探索的焦点。本文试对现代有效教学的涵义和特征作些探讨。

一、有效教学的涵义

何谓有效教学呢?对此,学界尚未形成统一的看法。我国学者通过对西方有效教学研究的系统考察,发现西方学者对有效教学的解释可以归纳为目标取向、技能取向和成就取向三种基本取向,并且到目前为至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解释,也很难找到一种最佳的界定角度或框架。[1]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对有效教学的界定主要有以下几种:(1)沿用经济学上效果、效益、效率的概念来解释有效教学。这种观点认为,教学有效性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2](2)从“有效”和“教学”两个概念出发来界定有效教学。这种观点认为,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它的核心是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

关注教学的效益。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3]

(3)以学生发展为取向来界定有效教学。这种观点认为,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以称之为“有效教学”。[4](4)从表层、中层、深层三个层面对有效教学进行结构化分析。这种观点认为,从表层分析,有效教学是一种教学形态,从中层分析,有效教学是一种教学思维,从深层分析,有效教学是一种教学理想。实践有效教学,就是要把有效的“理想”转化成有效的“思维”,再转化为一种有效的“状态”。[5]

笔者认为,随着新课程实施的深入发展,以往一些研究和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对有效教学内涵的理解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要求,主要表现在对“有效”内涵的理解常常囿于“特殊认识说”的范畴,以知识传授和考试分数为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评判标准,在评价上重结果轻过程,重教的有效性,轻学的有效性,从而造成在实际教学中只讲效果不计手段、只重分数不重全面素质的弊端。因此,在新的形势

摘要:有效教学是师生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最优的速度、效益和效率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

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获得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从而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有效教学的基本特征有: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目标;预设与生成的辩证统一;教学有效知识量高;教学生态和谐平衡;学生发展取向的教师教学行为。

关键词:有效教学;涵义;特征

专题?教师发展?

下,我们必须对有效教学作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科学阐述。

笔者在综合吸纳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认为,有效教学是师生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最优的速度、效益和效率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获得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从而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

这一定义主要包含以下几层含义:

第一,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是学生的有效学习,其核心是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学是否有效,关键是看学生的学习效果,看有多少学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有效学习,取得了怎样的进步和发展,以及是否引发了学生继续学习的愿望。

第二,整合、协调地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是学生进步和发展的基本内涵。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并不只是传统教学强调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而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获得全面、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是注重全面教学目标的进步和发展。如果背离或片面地实现教学目标,那么教学就只能是无效或低效的。

第三,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通过合规律、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有魅力的教学获得的。教学是否有效,既要考察教学目标的合理有效性及其实现程度,也要看这种目标的实现是怎样取得的。合规律,即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进步、发展,不是通过加班加点、题海战术、机械训练或挤占挪用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和其它学科教学时间等损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取得的,而是从教学规律出发,科学地运用教学方法、手段和策略实现的。有效果,主要是指通过教学给学生带来的进步和发展。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不仅要看教师的教学行为,更要看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有效益,即有效教学不仅要求教学有效果,而且要求教学效果或结果与教学目标相吻合,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教学有效率,主要是指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以较少的学习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学习收益。这里所说的学习收益包括学生学到的终身受用的知识、能力和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学习投入不仅是指时间因素,还要看学生在单位时间内的脑力负担。要提高教学效率,就要优化师生的教学行为,教学行为越有效,学生的学习投入就可能越少,效率越高。教学有魅力,是指教学能给学生带来愉悦的心理体验,能吸引学生继续学习,自觉地去预习、复习或者拓展加深。

二、有效教学的基本特征

(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目标

有效教学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目标,不仅关注学生的考试分数,更关注学生体魄的健壮、情感的丰富和社会适应性的提升,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上去促进学生个体的全方位发展,使获得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与低效、无效教学不同,有效教学特别注重教学目标和学生发展的全面性、整体性和协调性。“三维目标”是一个完整、协调、互相联系的整体。同时,三维目标不是三个独立的目标,而是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完成了一维目标再落实另一维目标,而是要注重三维目标的整体性和协调性。因此,有效教学主张教师树立教学目标的整体结构观念,全面实现三维目标,使教学目标价值的实现统一于同一教学过程中,从而充分实现教学的基本价值,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预设与生成的辩证统一

有效教学既是预设的,又是动态生成的,是充分预设与动态生成的辩证统一。预设是生成的前提和基础,生成是预设的超越和发展。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课堂教学如果只讲“动态生成”,而抛弃了应有的“预设”,或者远离教学目标地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学生想到哪儿教师就跟到哪儿,那么这种教学实际上就是在开无轨电车,是无效的动态生成。同样,只讲预设,没有动态生成,不能根据教学实际作出灵活的调整和变化,就很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有效教学必定是预设和生成和谐、辩证的统一。

为了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辩证关系,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实践中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精心预设,为各种可能的生成作好充分的准备。第二,有效生成要立足文本的重点、难点进行生成。第三,教师为课堂智慧生成的“助产士”、引领者和创造

者。[6]面对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师应做学生思想的“助产士”,为课堂生成的学生智慧“接生”;要成为课堂智慧的引领者,帮助学生进行课堂智慧的抉择;要做“麦田守望者”,不让学生迷失于“课堂生成”;要做课堂智慧的创造者,机智地对待课堂中的动态生成,灵活地调整教学策略。

(三)教学有效知识量高

教学实践表明,教学的有效性取决于教学的有效知识量。所谓教学的有效知识是指教学中学生真正理解并有助于其智慧发展的知识,是能提高学生有效知识的知识。教学有效性的法则就是教学的效果取决于教学的有效知识量。如果教学的有效知识量为零,则教学效果也为零,此时,教学内容不论如何正确、科学,都属于无效教学。

教学知识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任何知识,就其存在的价值,从发生学意义讲,都是有效的,有价值的,但是,从教学论意义讲,教学知识可分为有效知识和无效知识两大类。科学的教学内容如果传授方法不当,不能与学生的认知结构发生实质的、有机的联系,教学的效果仍然可能很差甚至出现负效。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学的有效知识量,而不是教学传授知识的多少和教学时间的长短。

(四)教学生态和谐平衡

当代教育生态学研究表明,只有当整个教学生态系统处于动态和谐和平衡时,教学才能高效优质地实现促进学生全面进步和发展的目标。这方面有效教学区别于无效、低效教学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方式结构的和谐平衡。有效教学主张根据教学的目标任务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把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个体独立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内化学习与外化学习,自主学习与制度化学习等多种教学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开放、动态、和谐、平衡的教学方式结构,反对教学方式运用中把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个体独立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对立起来的极端化倾向,反对形式主义地开展探究和合作学习。一个有效教学的教学方式结构,常常表现为各种教学方式的和谐、平衡的运用,而不是把各种教学方式割裂开来。当然,教学方式的和谐平衡,并不是简单的、机械的搞平均主义,而是从实际出发的一个开放、动态的平衡系统。(2)教学

思维结构的和谐平衡。任何教学内容都是通过一定的教学思维进行传授和学习的。同样的教学内容以不同的教学思维进行教学,其效果是不一样的。如果教学思维清晰、结构合理、辩证全面,则教学有效性就高,反之就会下降。现实教学的缺失之一是教学思维方式的单向性和片面性,重逻辑思维轻直觉思维,重演绎思维轻逻辑归纳,教学思维缺乏清晰、合理和平衡的结构。因此,在教学中科学地把逻辑思维与直觉思维、演绎思维与归纳思维结合起来,使教学思维清晰有序、和谐平衡,改变教学思维方式单一片面的现象,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也是有效教学的基本特征。(3)教和学的和谐平衡。有效的教学既有赖于教师的优教,又有赖于学生的优学,两者和谐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首先,有效教学要求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辩证统一。其次,有效教学要求教师教学过程与学生学习过程的和谐平衡。教师的教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学生的学需要教师教的帮助,只有两者和谐平衡,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再次,有效教学要求教师专业成长与学生发展的和谐平衡。教学过程既是一个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教会教师“学会教学”的过程;有效教学既有赖于“有效教师”,又有赖于“有效学生”。因此,有效教学不但要求学生学有收获,学有发展,而且也要求教师大胆探索教学互促的教学思路,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不断提升专业成长水平。事实上,没有教师的专业成长,学生的有效学习也是很难实现的。只有两者和谐,才能教学互促,良性互动。(4)课堂环境的和谐平衡。课堂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是教学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环境和谐平衡就是指课堂的物理和心理环境能增进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使师生处于一种相互尊重、友好合作、充满人性关怀和具有较高心理安全感、舒适感、归属感的氛围中。实践表明,课堂环境直接关系着学生对教学和教师的情感与态度体验,是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五)学生发展取向的教师教学行为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准备充分、组织科学、讲解清晰,又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行为模式,代之以学生发展为取向的教师教学行为。(1)变牵着学生走为跟着学生走。所谓牵着学生

走,就是教师在教学中仅以知识掌握为落脚点,不顾学生在课堂中的实际表现和问题,严格按照预设的过程、问题、细节,引领学生机械被动地“完成”教学任务。与此不同,“跟着学生走”的教学则是教师在课前充分预设和精心准备、设计的基础上,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实际和遇到的问题,动态生成课堂资源、教学细节和程序,为学生的学习提供针对性的支持和帮助,让学生按照预设的教学和目标任务,通过主观能动的学习,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树立创新意识,从而学会学习,促进自身的成长和发展。变“牵着学生走”的教学行为为“跟着学生走”的教学行为,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行为提出的基本要求。它应是预设目标与生成性目标的辩证统一过程,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互融洽、相得益彰的过程,是系统掌握知识、高效学习的过程。(2)把思维过程还给学生。当代有效教学理论强调,在教学中,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的探究代替学生的探究、以教师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以教师的活动代替学生的活动的弊端,真正把课堂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把本属学生的思维过程还给学生,把本

属学生的读、写、思、研还给学生,从而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的指导帮助在教学过程中有机和谐地统一起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3)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教教材,就是把教材里的内容按部就班地讲完了事,你教材上有什么内容,我就讲什么,你教材里怎么说,我就怎么讲,至于教材教完后,课程目标是否真的实现了则是很少考虑的。用教材教则不同,它把教材只是作为实现课程目标的手段和途径,教学的目的是用教材来完成教学任务,实现课程目标,评价教学是否有效的标准是教学的三维目标是否实现,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如何,而不是教材是否教完。有效教学的特征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只有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本文系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施策略》(06CGJY31YBM)、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课程背景下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实施方法》(SC62)的研究成果之一。

(责任编辑翁伟斌)

参考文献

[1]陈晓端.当代西方有效教学研究的系统考察与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5,(8):57.

[2]刘立明.国外有效教学研究述评[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2,(12):34.

[3]崔允氵郭.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上)[J].人民教育,2001,(6):46.

[4]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13,3.

[5]龙宝新,陈晓端.有效教学的概念重构和理论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7):39.

[6]方健华,李建军.教师应怎样面对动态生成的课堂[J].中小学教育,2006,(3):52.

TheImplicationandFeaturesofEffectiveTeaching

SongQiuqian

(TeacherDevelopmentCenter,ZhejiangOceanUniversity,Zhoushan316000)Abstract:Effectiveteachingisateachingactivityorganizedandcarriedoutbyteachersandstudents,inwhichtherulesofteachingactivitiesareobeyed,andattheexcellentspeed,efficiencyandrate,students'integrated,harmoniousandsustainableprogressanddevelopmentofthree-dimensionalgoalisimprovedincludingknowledgeandskills,processandmethod,emotionalattitudeandvalue,inorderthatexpectedteachinggoalcanbeeffectivelyrealizedandthesocialandindividualneedsmet.Thefeaturesofeffectiveteachingincludeteachinggoalbasedonstudentdevelopment,dialecticunityoffore-establishmentandproduction,largeamountsofeffectiveknowledgeinteaching,harmonyandbalanceofteachingecology,andteacher'steachingactiontendingtostudentdevelopment.

Keywords:effectiveteaching,implication,features

从《空间几何体的结构》课例看概念课的教学模式

从《空间几何体的结构》课例看概念课的教学模式 摘要: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形成概念课教学的基本模式,通过具体课例《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第一课时教学过程的翔实记录和课例点评,展现概念课教学的四个基本环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观察、分析、归纳,形成概念; 辨析延伸、巩固内化、类比迁移; 总结方法与策略. 强调自然合理地形成、精确到位地辨析概念和提炼数学思维、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2014年4月台州市李昌官名师工作室开展了以“高中数学探究性、研究性教学”为主题的活动. 会议邀请了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数学室原主任、人教高中数学A 版教材执行主编章建跃博士作关于概念课教学模式的选择的报告,并结合课例展开研讨. 本人作为工作室成员,结合以前本人开设的一堂广受好评的公开课《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第一课时,对概念课教学模式进行解构,供大家阅读、评价、研讨. 教学过程 1. 提供产生问题的情境与素材,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 课前五分钟播放一些世界经典建筑的图片和音乐,配合幻灯片“音乐的美用耳朵来感受,几何的美用眼睛来察觉”,“数学跟大自然一样广泛、丰富,和大自然走的是相同的轨道,也共同见证着宇宙的包容、简洁、稳定” . 教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了一些非常著名的经典建筑比如我们国家的游泳馆水立方、体育馆鸟巢、上海的东方明珠等等,这些美妙

的经典建筑给你们什么感受? 学生:美的享受. 教师:那么这些建筑美在哪里呢?学生1:颜色、结构、形状有规则. 教师:(展示幻灯片)这是一些平常建筑的素描设计稿,中国美院的院长这样解释素描:“素描就是研究空间中的立体构造. ” 所以我们要学会欣赏美,探索美,创造美,就要从研究几何学开始. 几何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物体的形状、大小与位置关系的数学学科. 我们在初中时已经接触过,请回忆一下. 学生2:有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等,这些都是平面图形. 教师:对,这就是平面几何. 我们刚才所欣赏的建筑物是平面图形吗?我们研究的范围局限在平面范围内够不够? 学生2:不是平面图形,是空间图形,要在空间内研究. 2. 搭建问题框架,精确设计问题,使问题系列化、结构化、具体化,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展开. 自然合理地提出问题,明确对问题探究的思路、方法与策略. (1)导出空间几何体的概念教师:以刚才的水立方为例,如果我们只考虑它的形状和大小,不考虑它的颜色、组成的材料等其他因素,那么我们抽象出来的空间图形是什么?学生(众):一个长方体. 教师:我们把只考虑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不考虑其他的因素抽象出来的空间图形叫做空间几何体. 空间几何体是几何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土木建筑、机械设计、航海测绘等大量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章我们从空间几何体的整体观察入手,研究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学会以三视图和直观图来描述这些结构特征的方法,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的

从有效教学走向卓越教学学习笔记

从有效教学走向卓越教学 第一章有效教学的意义与反思 第一节有效教学的内涵与意义 1.有效教学的内涵:(1)有效果。(1)教学效果强调的是教学产生的结果,与动机无关。(2)教学效果的落脚点是学而不是教,学生有无进步和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没有效果的唯一指标。(2)有效用。教学效益强调的是教学及其结果的合目的性、合价值性。具体来说,它表现在社会效益和个人效益(3)有效率。教学有效率是指一定的教学投入产生了尽可能大或多的教学的目标。 2.有效教学的要求与特点(经验):(1)教学要有效果,教师必须确立效果为重的意识和学生(学习)为本的意识,要重在看教学的实际效果及学生的发展,要重在看学生学了什么、会了什么(2)教学要有效用,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在情境中、在应用中学习,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和本领。(3)提高教学效率的根本任务是实现当堂达标,完成教学任务,努力做到课前无预习、课后无作业,切实减轻学生课外负担,把课外时间还给学生,把校外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提高教学效率的具体要求是:一要减少教学时间的浪费,把课堂教学时间用在指向教学目标的教与学活动上;二要精选教学内容和简化教学过程,使教与学的活动指向价值最大化的教学内容,提高时间的利用价值。 3.江苏省苏州中学黄厚江老师提出课堂教学的六个“减法”:一是减去不必要的教学环节,二是减去不必要的拓展和链接,三是减去多余的手段和形式,四是减去赘余的教学内容,五是减去价值不大的知识呈现,六是减去不集中、不该有的目标。 第二节有效教学的实践反思 1.效率至上(快与慢、效率与质量) 2.可测量性(清晰与模糊) 3.三、程序化(模式化与个性化) 第三节有效教学的理论反思 1.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共性与个性)。教师要从“控制者”转向“促进者”,“教师即促进者”是“教育即解放‘的体现,解放学生的时间、空间、思想、权力,培养能够自主发展的人。 2.教学的有效性与道德性。从理性基础角度讲,有效性基于工具理性,道德性基于价值理性。有效教学是一个技术操作问题,更是一个价值澄清与选择问题。教学的道德性包括四个含义:(1)道德的教学应该是合乎法律要求的。(2)道德的教学应该是符合伦理道德要求。(3)道德的教学应该是公平的。(4)道德的教学应当以学生为目的,而不是把学生看作实现某种外在目的的手段。 第二章卓越教学的基本理念和特征 第一节卓越教学的基本理念 1.“狭义教学”走向“广义教学”。狭义教学以书本为教学对象,以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作为教学的核心目的,坚信知识教学(双基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广义教学以课程资源为教学对象,教材无疑是重要的最基本的课程资源。广义教学是面向生活的教学,把教育教学内容从书本里、课堂中引向学生五彩缤纷的生活世界。 2.由“独自式教学”走向“对话式教学”。独自式教学是以教师为本位的教学,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培养”活动。对话式教学强调的是师生的交往、互动。民主性、互动性、开放性、生成性是对话式教学的基本理念。 3.由“依赖性教学”走向“独立性教学”。传统教学建立在学生的依赖性基础上,最终培养的也是学生的依赖性,它表现为学生只能跟着教师学,现代教学建立在学生独立性的基础上,独立性既是出发点又是归宿。 4.由“知识性课堂”走向“生命性课堂”。传统教学把课堂定位为知识授受和能力培养的场所,现代教学则把课堂理解为生命成长、人性养育的殿堂。 第二节卓越教学的质量观和目的观 质量观:1.以人为本的质量观2.全面的质量观3.可持续发展的质量观 目的观:健康、幸福、品行、学业、个性是学生成长和发展最重要的五个要素,因而是卓越教学最重要的五个目的和追求,其排序和意义如下:1.健康第一(生命第一):让学生拥有健壮的身体和美好的心灵。2.幸福第二:让孩子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金色童年。3.品行第三:让学生都成为有教养的人。4.学业第四:让学生拥有一份成功的学业。5.个性第五——让学生成为个性丰富的人。 第三节卓越教学的基本特征 1.有深度的教学。指的是让学生学得深、学得透的教学,学生“学得深、学得透”不同于“讲得深、讲得透”。 2.有广度的教学,指的是学科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贯通。 3.有温度的教学(润泽的教室)温度指的是教学的氛围(气温)、文化(气候),有温度就是让学生感到很舒适、温馨、安全、快乐、幸福,它是由课堂中人与人(师与生)的关系决定的。为了让学生有家的感觉,教师要做到以下四点:(1)接纳学生(2)重

高效课堂的特点

高效课堂的特点、构建、 指标及要求 一、高效课堂具有怎样的特点?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全体学生主动而积极的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高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是指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就其外延而言涵盖高效的课前准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超常收获,有超常提高,有超常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一般来说,高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思

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目标达成且正确率在95%以上。前提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核心是目标达成。 高效课堂具有以下特点: 1、是自主的课堂不是自由的课堂。在自主学习的课堂上,教师不是无所事事,而是比满堂灌或满堂问更费力,只是教师讲解时间的调控力度加大了。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清楚了是为自己学而不是为老师学,因而积极性大增,效率高效果好。自主的课堂上不能是那种自由的散漫的任其自然的学习,那种想学什么学什么、想学多少学多少的低效随意的课堂,不符合新课标的精神。 2、是展示的课堂不是演戏的课堂。课堂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舞台,也是让学生展示的舞台。好学生就是在不断地表扬中,不断地“出人头地”中,不断地自我感觉良好中成长起来的。后进生也是在展示中暴露不足,取长补短,奋力追赶不断进步的。只

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

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 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目前的中小学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而且还需要提供多种问题解决的方案。其中一种方案就是如何使得我们的教师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或技术。否则,我们即使有理想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其结果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到来之际,讨论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 一、有效教学的理念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它的逻辑必要条件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 二是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学什么,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 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即教学语言有自己的独特性一一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因此,需要借助一些技巧,如重复、深入浅出、抑扬顿挫等。如果教师在讲课时不具备这些条件,那么即使教师教得十分辛苦,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教学。 因此,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何谓"理念"?理念就是一个人具有的准备付诸行动的信念,它既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行动。具体地说,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包括下列这些内容。 1. 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 首先,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学生的发展是全人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如智育)或某一学科(如英语、数学等)的发展。 2. 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 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3. 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 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以便于检验教师的工作效益。但是,并不能简单地说量化就是好的、科学的。有效教学既要反对拒绝量化,又要反对过于量化。应该科学地对待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的结合,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教师的工作表现。 4. 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 5. 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 所谓"策略",就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具体地说,按教学活动的进程把教学分成准备、实施与评价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系列的策略。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的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并不要求教师掌握每一项技能。 按照目标管理的教学流程,有效的教学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教学的准备、教学的实施和教学的评价,并据此来划分教师在处理每一阶段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 二、教学准备策略 教学准备策略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前所要处理的问题解决行为,也就是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如教案)时所要做的工作。一般说来,它主要涉及形成教学方案所要解决的问题。具体说来,一个教师在准备教学时,必须要解决下列这些问题: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叙写、教学材料的处理与准备(包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主要教学行为的选择、教学组织型式的编制以及教学方案的形成等。 教学目标是教师专业活动的灵魂,也是每堂课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规范的教学目标应该包含四个要素: 1. 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因为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益的直接依据是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任务。如"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与争辩能力"等,这些写法都是不规范的,因为目标行为的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 2. 行为动词必须是可测量、可评价、具体而明确的,否则就无法评价。如有位教师在写《海燕》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时,写了"培养学生革命的大无畏精神;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这种写法不仅主体不对,而且也无法评价"革命的大无畏精神"和"学生的写作技巧"到底"进步"了多少。 3. 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为评价提供参照的依据。如"根据地图,指出我国的首都北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了解‘环境保护要从我做起'的道理。"或"在10分钟内,学生能完成15道简单计算题。" 4.表现程度指学生学习之后预期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如"就提供的某一道应用题学生至少能写出3种解题方案","通过这一堂课的学习,学生至少能记住4个单词"等。目标表述的是基本的、共同的、可达到的教学标准,而不是无法实现的最高要求(理想)。 如有一位高中教师上一课时的"克隆技术",他写的"教学目标"是: 1.认知目标 (1)理解克隆的概念 (2)了解克隆技术的一般过程 (3)认识克隆技术在生活实践中的运用 (4)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的兴趣

《小学高年级图形与几何概念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高年级图形与几何概念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 告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小学高年级图形与几何概念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告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小学高年级图形与几何概念教学策略研究,,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幼小课堂中查看更多范文。 《小学高年级图形与几何概念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 告 徐州市个人课题《小学高年级图形与几何概念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告睢宁县实验小学邱莲一、课题提出的背景教师方面:大部分教师在进行“图形与几何”概念教学时,比较注重让学生去体验几何概念形成的过程:课前充分准备教具学具,课中让学生动手操作,但学生的活动又常常流于形式,操作与数学思考不能有机结合,未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几何概念的本质属性。而事实上,概念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的直观形象性之间形成一对矛盾,如何解决这一对矛盾,一直是老师们在纠结的问题。学生方面:学生在学习几何概念时仍然存在“伪

操作、伪讨论”现象,依照“形”难以想象、再认。对概念不能灵活运用,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比较薄弱。我对以上所描述的现象进行分析:首先,教师对于几何概念的教学不到位。虽然意识到,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的重要方式。但在教学中,确实存在着缺乏深度的浮躁现象,忽视学生思考、想象,使学生不能真正经历由实物——表象——抽象的过程,影响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其次,学生抽象思维水平较低,教师将自己的体验和理解强加给学生,而留给学生的学习空间极狭窄,不能给学生充分的时空直观感知体验,缺少概念产生、形成过程, 致使学生体验不深刻、理解不透彻,只能强记老师塞给的概念而不能灵活运用。二、课题研究价值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改变我校高年级数学几何概念教学现状。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对几何概念教学引起足够重视,积极投入到课题研究之中,探讨合理科学的几何概念教学策略,并付诸于课堂实践,提高概念教学的有效性。帮助学生深刻、清晰地理解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改变我校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不会思考”的不良现状。三、课题的核心概念及界定(见上传课题研究方案,此处略。)四、研究的目标、内容(一)研究目标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充分了解学生已有几何知识,把学生生活经验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构建适于学生几何概念教学的一系列有效策略。2.以课题研究为依托,使自身的专业素养得以提升,帮助学生更好掌握图形与几何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4.通过实践研究,进行理性思考,取得理性认识,形成小学图形与几何概念教学典型的有效教学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概念教学心得_数学论文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概念教学心得_数学论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使学生逐步形成简单的几何形体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的表象,能够识别所学的几何形体,并能根据几何形体的名称再现它们的表象,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学生在学习几何知识的过程中,重视对物体的原有感知,逐步掌物物体的形状、特征、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并以此为材料进行思维,将图形、表象进行加工、组合,逐步培养和发展空间观念。因此,学会这部分教材对于学生培养空间观念,发展思维力、想象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同时也为学生以后学习几何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但是,在概念教学中往往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忽视概念的形成过程,教师往往把一个新的概念和盘托出,让学生死记硬背法则、定义;二是忽视概念间的联系,把许多本来有联系的概念,拆散成一粒粒散落的珠子,分散、孤立地保存在学生的脑海里,没能将珠子串成项链,概念不成系统,不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要改变这些问题,我觉得应该以锻炼和发展学生的“思”为主线,把“看”、“动”、“练”、“理”有机地串联成一个思维体系,从而顺利达到“通”的目的。具体来讲就是: 看—全面观察。实践证明:儿童接触事物,探究事物的本质属性,经常是从观察开始和发现的。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对简单图形已有初步了解,如书的封面是长方形,红领巾是三角形,文具盒是长方体……,但他们对此的了解往往是表面的、模糊的,还不能说出其本质特征,往往是口欲言而无声。所以教学时,我因势利导,结合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实物、模型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丰富学生表象。引导学生用眼看、用手摸,做到上下、左右、前后和正反进行全面、仔细地观察,以此加强直观教学,加深学生对物体的初步认识,使他们由具体物体的形状在大脑中形成表象,继而上升为概念,初步培养或形成空间观念。 动—动手操作。杨振宇博士说:“中国的儿童不如欧洲和美国的儿童动手兴趣浓,主要原因是没有动手的机会。”其实动手操作是把书本等外在知识内化为自己知识的桥梁。由于小学生生性喜欢动手操作,而且抽象思维依赖于动作思维或形象思维展开,因此动手操作对小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培养动手能力,提高学习兴趣积极性等都有一定的实践意义。所以教学时,我尽量组织学生开展“剪”“拼”“量”“摆”“数”“做”等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做出物体模型,学会对图形或模型进行分解、组合、平移、翻转等转化方法,使他们在动眼、动手、动脑、动口等亲身体验中加深对几何形体的感化方法,进一步理解掌握其本质特征,初步掌握几何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和转化方法,同时也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 如教学《圆柱体的侧面积》一课时,我让学生拿出自己的侧面裱有彩纸(或自己在侧面糊纸)的圆柱体,边看边摸说出其侧面特征后提问:“你能用转化的方法自己求出侧面的面积吗?”学生通过讨论、操作,有的学生说:“我沿着一条高剪开,侧面积转化成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相当于侧面积的周长(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相当于侧面的高,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侧面的面积侧面=底面周长×高。”有的同学说:“我沿着一条斜线剪开,侧面转化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侧面的周长,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侧面的高,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所以侧面的面积=底面周长×高。”。有的同学说:“我沿着高剪开,侧面转化成一个正方形,同样得到侧面的面积=底×高。”通过操作,学生不但发现了展开后的特例(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丰富了侧面的表象,而且通过眼、手、口、脑多种感官协调作用,学生主动、直观地掌握圆柱体侧面积的推导方法和计算方法,同时也潜移默化地交给学生一把开启面积计算方法的钥匙。实践证明:让学生用多种感官协调作用于同一事物,使具体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得到全面的反映,就学习的学习性和主动性,增

课堂教学有效性意义及体现

◆课堂教学有效性意义及体现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首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的协调发展。也就是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征(或表现)可以列举很多,没有公共的标准,但最关键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是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虽然表现在不同层次和不同方面,但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指标。学生的进步不能仅限于知识的掌握,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也绝不能靠训练,而要靠思维过程,要靠个性化的思维。但知识转换为解题技能是要靠操练的,这种操练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提高学生的解题技能和学业成绩;同时也会压抑人的创造性、想象力。所以,要把握好操练的“度”。教学的有效性要关注学生的发展,而学生的发展有当前发展和终身发展。任何一个有效教学必定要促进学生当前发展,同时对学生长远发展更要有所影响。而旧式教学太注重当前发展,忽视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沉淀下来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精神。 与课堂教学“有效性”相对应的是课堂教学的“低效或无效”。“无效”、“低效”都是相对有效教学而言。更进一步来说,“无效”、“低效”也可以说是不需要教师教,学生也能理解,教师彻底失去作用。从专业角度来说,就是没有发展。所以,有效的教学就是学生获得充分发展,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统一发展。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以称之为“有效教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双边活动。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就根据多年的数学教学经历,从教师教学的有效性与学生学习的有效性简单地谈谈我的一些教学体会和做法. 一、认真钻研教材,提高备课的有效性 我校成立了以年级为单位的数学备课小组,集体备课时,一人主讲,其他教师各抒已见,大家献计献策,达成共识,完善教学设计,然后上课,其他教师听。课后大家想一想,议一议,相互交流,还有那些地方需要改动,认真做好教学反思记录,改动后再进入课堂教学,从而寻找最佳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新一轮的教学需要。但不能千篇一律,可根据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选择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上出自己的特色、个性。有效的备课应是备有用的,应有利于教师落实地教、巧妙地教,促进学生学得快、学得扎实。有效备课重要的教师还应根据学生个体进行钻研、思考,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及手段。比如备《一次函数中的面积问题》时,力争这样备课:1、确定目标:这节课从不同角度来诠释一次函数中的面积问题。2、确定教材:要教什么内容,教学重点是什么;3、关注学生:教到什么程度,教学难点是什么,用什么方法教,要让每个学生上了这节课后,都有所收获,并知道学了数学的哪些知识。如果教师一味地追求难度、深度、广度,而一部分学生却跟不上来,势必他们就会把精力转移到与上课无关的事中去(开小差);4、课后反思:“精炼提升",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写出课后反思,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艺术.备学生是提高有效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实施有效提问,提高教学效率 一节课是由若干个问题贯穿起来的,学生掌握如何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问的质量有直接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要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才能使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发生激烈的冲突,唤醒学生知觉,激发探究兴趣,明确探究目标,确定思维方式,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多设计一些让学生表述型的问题,少让学生直接用“是”或“不是”来答题。 1、提问要有针对性

关于高效课堂的界定

关于高效课堂的界定 高效教学的“高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指标。教学是否有效,并不是看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内容或教得精彩不精彩,而是看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高效教学的“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引发学生的学习意向、兴趣。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教学在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 二、明确教学目标。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 三、采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式。教学话语要简洁明了,能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听全面;教学手段要先进适合,能让学生易理解、易接受、易记忆;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适合不同学生发展需要,让学生学得深、学得透、学得快。实际上,有效教学是一种现代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强调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关注教学的有效性,注重教与学的统一,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 高效课堂注意点 实施高效效课堂教学研究,我们教师要明确“以学生为中心,先学后教,全面发展”的有效教学理念。具体应关注以下几点: 一是要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二是教师要有为服务学生发展的“对象”意识,教学不能“唱独脚戏”,体现教为学服务,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 三是关注单位时间的教学效益。教师要有时间意识与效益观念,在教学中既不能“跟着感觉走”,也不能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取决于教学内容多少,而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的综合评价。 四是关注教学目标的可测性。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实施不间断的测量和评估。把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综合起来,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业成绩与教师的教学成绩。 五是关注教学反思。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和策略,不断地追问自己:“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这更有效的教学?”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更加有效。 六是关注教师专业成长。教师要学会自主学习,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创新,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提高有效教学能力,使教育质量得到持续发展。最终我们要追求“时间+策略=高效”的有效教学。 高效课堂的建构 第一步:构建理念,“先学后教”。实验教师要构建新课程有效教学行动理念,转变以往“先教后学”的习惯做法,在教学设计理念、课堂教学思想方面要大胆地树立“退居二线”、服务学生自主发展的意识。做到“倒空传统教学的瓶子”,“装满有效教学的瓶子”。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的有效教学理念。

浅谈小学数学几何图形概念的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几何图形概念的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的几何图形概念教学是小学概念教学中的一块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难点之一。笔者也一直关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刻研究、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通过多年的执教经历渐渐摸索出一些方法:发挥直观经验的作用,帮助学生建构概念;抓住几何图形特点,促进学生获得概念;构建概念的网络体系,实现概念的结构化和系统化,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空间图形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把握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帮助学生获得必需的知识和必要的技能,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在空间图形的教学中我们要发现生活素材、创设生活情境、采撷生活实例、激活生活经验,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现实情境,增强学生空间与图形的经验;组织探究活动,提供“做”的空间,指导“做”的方法,使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人类生存的空间,为学生持续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传统意义上的几何教学重视了"静"而轻视了"动",课堂上单一的把几何知识理性的、简单的传递给学生。而今课堂上各式"活动"、"操作"、"动画"……,一味强调"动"的作用却又忽略了"静"的效能。兵法有云:"一张一弛,为将之道"。当静静的观察、静静的倾听、静静的思考与有效的"动"相结合时,方为几何教学中的上上策。"动""静"之间方现"几何"教学的本色。 几何直观作为一种重要的基本能力,不仅用于"图形与几何"领域,更可用于描述和分析"非图形与几何"领域的问题,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意识与能力,最终提升几何直观素养,积累几何直观的思考经验. 然而,教师如何培养学生主动用几何直观的方法去分析问题,主动地"以形助数",这才是教学中真正的挑战.笔者试在这方面作一探究,以期抛砖引玉. 一、表征问题,体验简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图形可以帮助他们刻画和描述问题,使问题变得直观、简单.同时还要关注学生表征问题的过程,以及表征之后的反思与感悟.没有反思和感悟,学生可能获得了几何的方法,却未必获得"几何直观"的能力.

浅谈图形与几何的概念教学模式

浅谈《图形与几何》的概念教学模式 数学概念具有概括化和抽象化的特点,它们是数学学习或数学思维的细胞,是组成数学知识的基础,是学生理解教材的根本。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几何图形的概念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存在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帮助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发展数学思维所必须的土壤。现实生活中不少物品均能看到几何图形的身影,但由于几何图形的概念主要是通过归纳几何图形的本质属性、内在联系等组成,具有复杂性、抽象性等特点,再加上学生的认知特点等多种因素,不少学生在掌握几何图像的概念上均不理想。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下, 教师需针对此情况,寻找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模式,优化几何图形概念教学,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课程标准》呈现“图形与几何”内容的结构形式,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拓展、反思”的基本模式展现内容,让学生经历“数学化”和再创造的过程。这与以往几何教材主要采取”定义——性质——例题——习题”的结构形式有较大的区别。就此,我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一谈小学数学中“图形与几何”的概念教学模式。 一、激发心理需求,导入概念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对几何的概念会有初步的认识,这些原始的、粗浅的想法来源于现实生活,但这正是他们进一步掌握几何概念的宝贵资源。概念的引入是几何概念教学的第一阶段,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在引入的过程中,教师

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活动经验,找到与学生的共鸣点,即合适的切入点,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性,为概念的形成做好铺垫。同时,要注意不能停留在生活实物的陈述上,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物中抽象出几何形体,建立起清晰的表象。 二小韩志华老师执教《角的认识》时,特别重视从生活中抽象出几何形体的过程。韩教师先用三角尺实物引入:“老师手里拿着什么?为什么叫三角尺?”找找情境图中校园里的角后,再找找本班教室里的角,接着欣赏生活中的角,此时提出了关键问题:“脱去外衣,这些角长什么样?”韩老师关注到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很好地将数学中抽象的角与生活现实中的角联系起来,便于学生学习角的概念,增强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圆环面积”这个概念的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圆及圆的面积基础上进行的。在教学时,我先出示两个半径分别为5厘米和2厘米的圆,让学生先计算出两个圆的面积,然后启发学生想:圆的面积和圆环面积有什么联系?接着演示抽拉投影片,把两个圆重叠在一起,形成两个同心圆。学生通过形象直观的投影演示,理解了什么叫圆环面积,从而实现了知识和方法的迁移,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轻松扎实。 二、根据认知规律,形成概念 学生认识知识的规律一般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经历从低级到高级循序渐进的认知过程和从知识点到知识体系的形成过程。同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我们要让学生在观察、分析、综合、探

有效教学的概念及措施

有效教学的概念及措施 摘要:近年来,有效教学越来越受到高校教育者的重视,本文从有效教学的概念出发,结合自身实践对院校的有效教学提出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高校有效教学思考 一、有效教学的概念 所谓有效教学,是自20世纪开始,伴随着教学科学化运动的兴起和发展而形成的一个新概念。当今,越来越多的教育界人士认为,教学本身也是一门科学,有其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基础,可以通过制定、完善和落实科学的指标体系来提高和保证教学的有效性。有效教学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学活动,而是指有明确的指标和目的并能产生预期结果的教学。有效教学是好的教学、优秀的教学,是能够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教学。一堂有效的课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促进学生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帮助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有效教学的目标,是要求指教师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进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结果。教师要想真正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则必须具备良好的教师素养,能够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让课堂活跃而高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实现有效教学的措施 1.要以实现有效教学为目标,完善学科体系 有效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课程教学应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特征。首先,要明确教学任务。高等教育培养出的人才要符合社会需求,制定学科体系时,要依据社会对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相关专业方向和知识结构,明确教学定位和功能,合理制订教学目标,规划学科体系。其次,要注重学生科研动手能力的培养。对于大学生来说,通过院校培养,不仅要掌握学科专业的相关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在设置专业课程时,教师要合理组织教学内容,既要注重学生理论基础的学习,又要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能够联系实际问题展开相关研究,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和提高专业知识,获得科研能力和实践技能的提高。这种策略可以促进学生独立处理专门事物的能力,同时也满足了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第三,学科专业设置时要注重学科前沿性。有效的课程教学要求教学内容符合社会实际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专业课程内容要紧跟学科知识的发展前沿,学生能够通过学习,了解和掌握最新科研成果,促进学生开阔视野、追踪本学科最新领域的进展,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 2.实现有效教学,要尊重学生主体 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围绕学生这个教学主体,根据学生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为学生学习提供帮助和支持服务。教师应从这一点出发,围绕

空间与图形中的几何概念教学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空间与图形中的几何概念教学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1、现状: (1)目前有部分教师在概念的教学中存在概念的本质揭示不透彻、僵化教条地讲授概念、忽视概念间的相互联系、忽视概念的综合应用发展等问题,导致学生要非常透彻地理解掌握几何形体概念存在一定的困难。 (2)教学手段较为单一。几何概念本身较为抽象、乏味,往往会造成学生学习热情不高、能动性不强,被动的学习产生了对概念理解不透彻,概念的表象不清晰的后果,学生在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选择等练习时往往不知所措。而教师教学中常常为传统方法和手段在教学中的不便深感烦恼,尤其是几何概念教学中许多数学思想,如旋转、平移等思想方法的教学使用传统的方法和手段对教师的教学、学生的认识都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2、目的 开展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几何概念教学的策略研究,揭示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几何概念有效教学策略的途径和方法,改变以往陈旧的课堂教学方法,促进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加深对小学阶段的空间与图形知识系统的了解,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带动我校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3、内容 (1)整理出“图形的认识(平面图形、立体图形)”中几何基本概念以及概念间的联系。研究《空间与图形》中几何概念教学的基本原则及学生获得几何概念的基本方式。 (2)研究《空间与图形》中几何基本概念的数学本质或核心意义。建构小学数学几何概念教学的一般规律及教学模式。 (3)研究在几何概念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策略和学习行为。 (4)研究在几何概念教学中,教师的引导策略。 4、方法 1、问卷调查法; 2、行动研究法; 3、经验总结法; 4、个案分析法 5、研究价值:

图形与几何概念的教学策略(讲稿)

图形与几何概念的教学策略 主持人陈科盛 各位老师,今天数学组的活动主题是图形与几何概念的教学策略,今天我也是结合案例来简单地谈谈图形与几何概念的教学策略,有不足之处,望各位指正! 几何概念教学策略,即为了实现几何概念教学的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步骤、媒体等教学措施构成的综合性方案。它是实施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教学策略的研究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有效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几何概念教学对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有积极地影响,因此探究小学各学段几何概念教学的基本策略有着更为积极的意义。 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年龄小,知识面窄,按照《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学习的几何概念的定义形式有两种,即表达式和命题式(或者描述式和定义式)。 1.表达式概念,即选择有代表性的特例作参照来定义概念。例如,“火车、电梯和缆车的运动是平移”“风扇叶片、螺旋桨和钟摆的运动是旋转”。这样的概念直观、形象,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经过老师的教学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掌握。2.命题式概念,特点是条件和结论清晰、明了 比如“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这样的概念表述往往抓住了概念的本质属性。 同时我们老师在教学这些概念时也要根据不同的学段要求有的放矢,采用不同的策略。先来看看不同学段的要求如下: 第一学段(1~3年级): 图形与几何学段目标: 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 教师的策略: 在教学中,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应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也就是刚才讲的表达式概念为主) 第二学段(4~6年级): 图形与几何学段目标: 探索一些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了解一些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体验简单图形的运动过程,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运动后的图形,了解确定物体位置的一些基本方法;掌握测量、识图和画图的基本方法。 教师策略: 在教学中,应注重使学生探索现实世界中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应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换;应注重通过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设计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这一学段以命题式概念为主) 小学生的思维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越是低段的

关于教育的定义

浅谈教育 092班09171219 秦雪 关于教育的定义,中外的教育家、思想家和一些人士都有自己的“语录”,比如说:孔子:“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鲁迅:“教育是要立人。”儿童的教育主要是理解、指导和解放。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是促进“个人的独创的自由发展。……种种释义,各有千秋,都从某一角度通向真理之门。简言之“教:上做下学(或模仿);育:正确态度对待客观。”教育最终目的是以正确的习惯和态度对待客观” 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而我主要也从狭义方面浅谈教育。 目前学校教育最明显的弊端有以下几种。一、感觉钝化。教育目标的偏狭、教育内容的繁难、学业竞争的激烈,迫使学生每天想着学习、考试、分数、名次,常常对周围的一切不是无暇他顾就是熟视无睹。这样日积月累,必然会令他们对与学习无关的东西无动于衷,进而造成感觉的麻木与钝化。 二是疾病增多。疾病主要是由心理的失衡、锻炼的减少和活动的单调引发的。面对学习与升学的巨大压力,学生往往感到紧张、压抑甚至恐惧,进而引发失眠、头痛、焦虑、抑郁、免疫力下降等功能性、器质性疾病。专家近年来所发现的“感觉综合失调症”、“注意力缺乏综合症”等稀奇古怪的病症,也与学生巨大的学习压力有着直接的关联。 三是人格扭曲。我们的教育一向声称是培养人的,但事实上,在由机械操练、强行灌输所构筑起来的教育模式里,学生原本鲜活可爱的人格被割裂、被剥蚀,风格迥异的个性被忽视、被压抑,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成为这种模式的必然结果。这些情况,加上独生子女的日益普遍,这样在学生中间,就会出现程度不等的孤僻、自私、自闭、自傲、自卑、消沉、怯懦、情感冷漠、言行过激、意志脆弱、性别倒错等人格的扭曲和不健全。 四是能力不强。教育本来是要促成人的全面发展的,要使人们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均衡、和谐、自由的发展,但是我们的教育却畸型发展了学生的部分能力,而置其他许多能力于不顾。且不说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心理自制能力、生存适应能力等相对较差,就是与学习有关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发现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也未得到有效的培养。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先生是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学生是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虽然这是对旧社会教育的描述,但是在很大程度仍然有当下学校教育的影子。因此我们不得不聚焦于当下一个很流行的话题即“有效教育”。

高效课堂的四个基本特征

高效课堂的四个基本特征 发表时间:2017-09-25T17:19:44.29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7年11月第295期作者:王存仓[导读] 有蜿蜒深入的妙趣,又有徐疾起伏的节奏——高效的 王存仓甘肃省灵台县第二中学744404 一、高效课堂必须是教学艺术的殿堂 高效课堂要吸引人,引人入胜。正如一件艺术品,观之,赏之,把玩不已,流连忘返。高效的课堂必是深思熟虑、精心构思的课堂,它要有吊人胃口的导入,又有充实丰富的内容、探究思辨的智慧;有山重水复的悬疑,又有豁然开朗的欣喜;有蜿蜒深入的妙趣,又有徐疾起伏的节奏——高效的课堂是优秀的教师导演的一出戏,老师搭好台子,学生在尽情地演。这一出出下来,戏子便成了名角。 创造这样一个艺术的课堂,备课是关键,我认为备课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质量。备课中教者要推敲课堂中将说的每一句话,安排好课堂流程的每一个步骤,包括内容的确定、重点的体现、难点的把握、环节的构想、问题的设计、活动的开展、教法的展示、学法的培养、上下的过渡、前后的衔接、首尾的圆合、板书的设计、学生的学习现状、实际的接受能力,甚至预设课堂出现意外情况的对策。我们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和心思去准备一节课,去琢磨它的实效性,合理整合一些教学资源,恰当地进行引导操作,以使自己的课堂如行云流水一般自然流畅、像珍珠翡翠一般晶莹剔透。用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唤醒他们内心对知识的渴望,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兴趣,产生对真、善、美的追求,这样的课堂必然是高效的,这样的课堂必然焕发出勃勃生机。 二、高效课堂必须是洒满爱意的天堂 古人讲“亲其师,信其道”,现在讲和谐的师生关系,实质都是一样的,那就是老师要爱学生。前几天读《棠棣走笔》,于贵平老师说“为人师表,课比天大”。于老师用“课比天大”不仅把教者的职业道德提高到了至高的地位,更让人感觉到他博大深沉的爱心。爱心不仅是一种职业责任感,也是一种传道授业解惑的绝好途径。爱可以使一个教者忘我地工作,爱可以使一个教者不嫌弃成绩最差的学生,爱可以使一个差生心里燃起希望的焰火。大多数学生都喜欢爱他们的老师,对他们言听计从,爱听他们的课,上课注意力集中,思维也活跃。视贯穿爱的教育,学习为乐趣而不是负担。 有心理学家曾指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其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教育学研究也表明,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才会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因此,老师要对自己的事业充满热忱,要关爱学生,真心和他们交心,让学生喜欢你,喜欢你的课堂,努力构建起和谐的课堂、洒满爱意的课堂,让知识、情感、品德在轻松愉悦的精神状态下自然轻松地输出、传递、吸纳,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三、高效课堂必须是分层施教的讲堂 我们的课堂常被人指责为“少慢差费”,为什么?就是我们经常站在中间甚至中下层次学生的角度施教,致使一部分学生游离于课堂之外。这里面有好学生,也有学困生。好学生嫌层次太低,自行其事;学困生长期跟不上老师的步伐,也已自暴自弃。这也就是我们以前所说的“好学生吃不饱,后进学生吃不了”。另外,大量的作业致使学生静心思考少、抄袭应付多,既浪费了时间和精力,又抹杀了兴趣,养成了学习的恶习。所以,许多时间,我们的教学早已使部分学生从课堂教学中流失。甚至因为教学混而统之,教法又缺乏创新,中间学生也产生了厌烦之感。 要使课堂高效,就必须分层教学,兼顾各个层次的学情,最大限度地调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分层次设计教学内容、目标任务,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中都在学习,都接受老师的监管和指导,都学有所获、时有长进。分层教学就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做课堂的主人,以主人翁的姿态学习,主动地、自主地探究、质疑,实现学习的高效。只要学生全身心投入,焉有学不好的道理?实现保尖、促中、补差的目标,大幅度提高教学成绩,也应是自然而然的事。 四、高效课堂必须是自主探究的学堂 现在的教育面临着种种困惑:为什么学生越学越没有灵气与活力?为什么学生在课程实施中不能体验到快乐与成功?根源之一可能就是教学方式的滞后。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以教师讲为主,学生基本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这种模式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主动性,遏制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天性,学习效率低下。《新课程标准》认为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体验、探究和感悟。课堂应以生为本,积极引导学生探究文本中的问题,置疑解疑,鉴赏交流,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对知识的获得有一个亲身经历的过程,让学生在自主探求、感受认知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的效率。就好像学戏学游泳,亲自演了游了,体悟就多,长进就快。因此,教师务必要把教学的课堂变成学生学习的学堂。 教师在导学设计时应充分体现学习的趣味性,创造出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情境,设置有梯度的问题,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得新知,形成深刻的体验,体验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快乐。自主探究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知识积淀和感情经验去体验,文科应将课内与课外、将课本知识与自己的阅读积累有机串联,力求对作品作出有个性的反应,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理科应强调求解过程、论证步骤、实验现象的总结,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一题多解。教师要在放手学生读书、思考、讨论、合作、实践、归纳的同时,还要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分类指导,及时进行点拨,耐心细致引导,在“教”与“学”的和谐统一中形成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促进学生包括高层次思维在内的全面素质的提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